心理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08-21 09:26: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心理护理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心理护理措施

篇1

引言

眼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一个常被人忽略而又非常重要的问题。看到“眼病”一词就给人一种顾虑、焦虑、恐惧的感觉[1]。有些人认为,眼病只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或者做一些详细检查就好,根本不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但是事实证明,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技术水平、人格特点和心理品质等都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甚至是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1心理特点分析

1.1起病方式

1.1.1意外事件。如因为火灾、燃放鞭炮、车祸等意外事件造成的眼睛的损伤,因事件发生得太突然,患者往往会出现心理应付机制和理智突然丧失的心理特征[2]。1.1.2急性发病。这种发病方式往往让那些自以为无任何眼科问题的患者难以接受,易产生消极低落甚至是因无法接受事实而带来的轻生心理特征[3]。1.1.3慢性病情加重。如慢性青光眼和视神经急性发作的病人,长期患有眼病可能会慢慢地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爱挑剔、多疑、易激惹、敏感等心理特征[4]。

1.2年龄特点

1.2.1老年患者。影响老年患者心理特征的因素有很多,像与子女关系如何、个人财产的多少、有无伴侣及其是否健康、有无医疗待遇和其他经济来源等。如无经济收入的老人往往渴望子女的经济支持,但又怕给儿女带来负担,因此内心非常激烈,很难平静下来。1.2.2中年患者。这一阶段的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上面要赡养老的,下面要抚养小的,因此这一阶段的人患眼病后往往担心和顾虑特别多。1.2.3青年患者。青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往往是:活泼好动、感情脆弱、热爱生活等[5]。

1.3个体差异

1.3.1性别的差异。对于女生来讲,她们比较敏感、容易表现、脆弱,比较依恋家庭。因此她们在患病时往往需要被重视和关心,在一些打击面前容易失去自我[6]。1.3.2社会的文化差异。社会的文化保括多个方面,比如文化水平的高低、职业、经济条件的好坏等,这些因素的不同都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7]。如靠自己支付医药费的患者总是会担心自己经济情况甚至耽误治疗,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生活压力,而且影响了自身的治疗效果。

2心理护理措施

2.1态度热情。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8]:(1)语言:在医生与患者之间,语言是其主要的交流方式。语言能够影响人的心理、人的健康,甚至是整个机体,是影响眼科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医护人员应发挥出语言的积极作用,与患者说话时语气要热情和蔼,能够宽待和体贴病人,为病人着想,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病人要采用不同的语言交流方式,耐心劝导病人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2)讲文明,有礼貌,要从神态、语调、仪表和举止上对患者的心理需要进行满足;对待老年患者要尊重有礼,对于心态不佳的青年患者要特别照顾。(3)工作态度一丝不苟:技术到位,能够面对不同反应的患者做出相应的护理工作,加强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信赖。所以医护人员神态、仪表应该关切、热情、果断、庄重、沉稳,操作时轻、快、准、稳,让病人放心。(4)除了要给病人在医院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更重要的是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环境。首先,护士要有礼貌,对于医院的规章制定要让患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患者的基本生活要求要进行满足。其次,要经常对患者进行心理排解,要让他们相信护士,相信护士是真的会帮助他们恢复健康,从而达到互相信任的最佳医患关系。

2.2建立心理应付机制。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解释药物的反应及其会带来的效果,让患者事先有个心理准备;对于比较严重的情形,比如视力恢复的希望很小甚至是需要动摘眼球的手术,此时如果直接告诉患者实际病情肯定会造成患者严重的心理伤害,甚至是对生活失去信心进而产生轻生的念头[9]。所以在告知病情尤其是比较严重的病情时要注意方法,让患者能够有接受现实的一个缓慢过程。

3结论

通过科学合理的情感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同情和理解很大程度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缓解了因患病带来了悲伤情感,抑制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减少对健康恢复的不利影响[10]。心理护理使患者的心态由起伏逐渐平和,从抵抗治疗到主动配合治疗,使治疗过程的进行更加顺利,增强了患者对抗病魔的信心,在实际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综上所述,心理护理不仅使得患者对生活的态度更加积极,而且也加强了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游玲,黄雪莲,许婷婷.眼科手术后俯卧位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策略[J].微创医学,2016,11(4):649-650.

[2]吉莎莎.眼科手术后俯卧位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12):2669-2670.

[3]郑绮华.局麻眼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8):86-87.

[4]米英囝.眼科局麻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30):220-221.

[5]陶凤萍,邬艳月,胡丽薇.围手术期针对性心理护理在老年眼科患者中的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2):226-227.

[6]张平云.心理护理对改善眼科患者不良情绪及生存质量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12,28(11):10-12.

[7]孟立芳,贾丽娟,张丽红.对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眼科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4):160-161.

[8]张黎.浅论眼科患者的心理护理[J].今日健康,2015,14(7):325.

篇2

热情接待患者,让他们有种到家的感觉,给患者做人院宣教。介绍患者所患疾病知识、医院环境、责任护士、主治医生、主任、护士长以及一些有利于患者的规章制度及承诺。告知每种心脏病患者应注意的事项。

邀请已治愈或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正在康复的患者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同时医护人员告知患者,手术医生和护士技术都是熟练的,对患者是有高度责任感的,特别要讲我们已做过同样手术的成功案例,让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可以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术前护理措施

了解患者的心态:由于患者来自家庭、社会、经济方面等的压力,表现出恐慌,心理比较脆弱,觉得自已是最不幸的人。护士要主动与患者沟通,通过诚恳、友好、自然的交谈方式,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应用疏导性语言使患者倾吐心中的苦闷和忧虑,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亲人的陪伴:加强患者与家庭成员的沟通和交流,使患者从中得到鼓励和支持。

预防性心理指导:告诉患者手术是最佳的方案以及不做手术的危害性,手术之前应做那些准备,回ICU病房后怎样配合医生护士治疗等。全麻手术会带许多管道和各种心脏监护仪,是每个心脏病术后必须要做的,由于ICU气氛比较紧张,医疗设较复杂,与外界隔绝。患者要保持好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随着病情的恢复会陆续拔除。另外带呼吸机不能说话,告知患者可以用写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好好呼吸,配合ICU护士治疗护理,争取早日拔出气管插管。

术后护理措施

患者从ICU返回病区,护士要细致、周到、热情地迎接患者,给患者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并做好术后宣教。

环境干净整洁,床单整洁,集体就寝,统一管理主动巡视病房,与患者交流,使心理护理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合作的基础上,而不是雇佣、恩赐的关系。要通过护理人员的“言、行、神、态”去影响患者,学会控制情绪、以开朗乐观的情绪去感染人,给予不是亲人胜亲人的关爱。

适时减少护理刺激,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

篇3

结果:影响足月妊娠产妇心理反应因素主要为疼痛耐受程度、了解分娩知识程度、婴儿性别期待程度、亲人陪伴程度,通过针对性的心理合理措施能显著改善孕妇的不良心理反应。

结论:给予足月妊娠孕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稳定情绪。

关键词:足月妊娠产妇心理反应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112-02

足月妊娠产妇经过漫长妊娠过程,难免心理情绪上会出现波动。临床护理实践发现认为产妇围产期的不良心理情绪会影响分娩质量,导致产时出血量增加,不利于产妇产后恢复以及婴儿发育[1]。因此针对足月妊娠产妇可能存在的不良心理反应,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取得良好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选择2012年8月至2012年9月我院86例足月妊娠产妇,平均年龄(30.6±5.4)岁,其中初产妇62例,经产妇24例;城市户口59例,农村户口27例。排除标准:①既往无不良妊娠史和流产史;②无精神障碍;③无慢性身体疾病。

1.2研究方法。根据临床护理实践及查阅资料后,预先设计好问题,通过利用问卷调查、咨询交谈形式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

2心理反应类型

2.1紧张烦躁心理。产妇从熟悉环境进入到陌生环境,加之产房的环境嘈杂、繁忙,产妇难免会出现紧张情绪。由于经常有同病房孕妇存在着难受、紧张表情,会导致某些产妇不能理解护士的工作,也无法更好的配合,同时会因为不满产程长而出现急躁情绪,甚至会产生激进行为[1]。

2.2焦虑抑郁心理。产妇对于胎儿发育情况、分娩疼痛的畏惧、分娩方式选择以及自身健康的担忧等问题上会因为了解程度不够而产生猜疑,进而焦躁不宁、顾虑重重等不良心理状态。由于害怕遇到态度不好、技术经验欠缺、责任心不强的医护人员而出现抑郁不安等表现[2]。

篇4

【关键词】 高血压;心理护理;护理对策

高血压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是常见的代谢失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应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指导。

1 心理护理

1.1 心理指导

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对待已出现的症状进行解释。让患者解除由疾病伴随而来的不愉快情绪和各种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1.2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尊敬患者、爱护患者、耐心宣讲住院规则、周围环境、作息时间。部分患者的隐私要保密、解除思想负担,使患者感觉到住院如在家里一样。视患者为亲人、朋友,从而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理解,对患者不论身份、文化水平、社会地位高低均应同等对待。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治疗成功的保证。

1.3 创造良好环境

病房舒适、环境幽雅,给患者以赏心悦目的感觉,病房要求清洁、整齐、舒适、美观、空气清新,尽量做到轻重患者分开,以免互相干扰。恢复期患者病房可配电视或收音机以分散患者注意力,使患者感到生活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环境里,增强患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念,使患者早日恢复。

2 护理对策

2.1 积极治疗原发病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针对病因采取治疗措施,遵照医嘱合理服用降压药。定期测量血压,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或稍高水平。但不宜降的过快、过低。有高血脂或糖尿病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调脂或降糖药物治疗。目前,降压药物的应用仍为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因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病程长、发展较慢,需长期服药,因此,在服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2.2 保持良好心态、克服悲观失望的不良情绪

如果患者有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大喜大怒等不良心理,会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使病情加重。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改变急躁脾气,学会沉着冷静,自我控制情绪,不让各种强烈的精神刺激引起剧烈的情绪波动。总之,健康的心理对防止高血压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而平衡的情绪有助于维护血压稳定。

2.3 坚持锻炼

高血压患者不宜进行剧烈活动,以免血压突然升高而加重心脏负担,应开展适合自身活动的项目,如体操、太极拳、散步、慢跑等。根据患者的体力、病情、心功能情况量力而行,适当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4 合理饮食

原则上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为宜,少食多餐、多吃水果及蔬菜。尤其芹菜、卷心菜、白菜等以及豆制品。由于钠盐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故饮食不宜太咸,尽量少吃咸菜、酱菜、咸鱼、咸肉等,大米含钠较面粉少,故吃米饭较面粉为佳。牛奶富含蛋白质,而胆固醇与钠盐含量并不多,可适当饮用。应改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

2.5 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便秘也是高血压患者的大敌,预防便秘除日常多吃粗粮和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外,还适量饮水,如出现便秘,应早晚各饮一杯蜂蜜水以肠道,刺激肠蠕动,以利排便。上厕所应注意大便不宜过分用力,以免引起血压升高,病情加重,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必要时可服用一些缓泻剂。家属与之密切配合,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孤独之情绪。护士应教会患者家属一些基本护理常识,以便科学地协助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篇5

1 临床资料

在所选103例中男63例,女40例;年龄40~90岁,监护时间一般为2~15 d。

2 心理特征分析

2.1 心理特点 中年人面临家庭事业和生活的各种问题, 心理压力大、易焦虑紧张。老年人生理上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渐渐衰退,退休后离开了工作多年的环境,心理上易产生失落感,由于心理定势的作用而不愿改变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很难适应新的环境而产生孤独,情绪波动大,易急躁、固执、多疑,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心理出现。

2.2 原因分析 ①首次入住对CCU病房的环境陌生;②病房的急救设施,监护仪及其工作运转的响声;③检查治疗护理等措施的紧张而忙碌实施的气氛;④取消家人陪伴,亲人不在身边增加了患者的孤独感;⑤其他患者病情恶化或死亡增强了患者的恐慌感受等。

3 护理措施与护理管理

3.1 心理护理

3.1.1 消除恐惧紧张心理 作为CCU病房的护士,除应有熟练及精湛的护理技术,还应有敏锐地观察患者的能力。患者离开自己的家住进陌生的病房,生活环境改变了,加上疾病的折磨、死亡的威胁,最易产生恐惧、紧张不安的心理。此时护士应密切注视患者的细微情绪变化,及时向患者介绍CCU病房的基本情况和病区的环境。在与患者接触中,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言行非常敏感,医护人员应时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良好的言行会给患者带来正性的心理暗示和积极的情绪,反之就会产生负性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情绪。要做到有良好的言行应注意以下几点:回答患者的病情既要有说话艺术又不可吞吐含混,以免患者心生疑虑;态度温和、语言诚恳但不怜悯;以通俗的言语说明心电监护及吸氧的作用,尽快使患者适应住院的生活,使之能积极配合医护措施的执行;如同室的有多个患者,应在病床间设一屏风,以避免患者危情产生的不良心理刺激,减轻或消除恐惧和紧张心理。

3.1.2 消除孤独、寂寞心理 要积极、主动地关注患者的各种需求,以减轻其亲人不在身边陪伴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感。如一例65岁男性患者,因频发室早入住CCU病房后情绪低落、不言语。深夜嚷着全身不适、要见亲人,情绪亢奋、烦躁不安,此时医生护士的劝说是无力的,即电话通知其家属来病房,患者见到亲人后情绪渐趋平静,且能入睡。

3.1.3 消除忧郁、焦虑心理 有些患者因长期的病痛折磨,加上病情的突变时担忧病情恶化;有些患者因家庭经济困难,入住CCU病房的高额费用使得其忧愁加重;平时好走动的老人入住CCU病房,受卧床治疗的限制而不适应易产生忧郁和焦虑。医护人员要针对不同原因耐心劝导,鼓励战胜眼前的经济和病痛的困难,从而消除忧郁和焦虑心理。

3.1.4 加强CCU环境管理,减少和避免环境对患者心身的负性影响 CCU内的各种声音、光源、监护仪器设备等对患者都是一种刺激。噪音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其中心理表现为情绪改变、焦虑、恐惧、愤怒和烦躁等。而监护仪器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常见的有恐惧焦虑感、卧位不适感、拥挤压力感、视觉刺激感。CCU各种监护仪器报警声、负压吸引器抽吸声、电话铃声等,给患者造成感觉超负荷,因此应尽量减少工作环境的噪音和防止感觉超负荷。国际噪音协会规定,日间噪音应低于45 dB,夜间噪音应低于20 dB。医护人员要做到四轻:走路轻、讲话轻、操作轻、关门窗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调整监护参数的上下限数值,将报警音量尽量调低。满足患者对空间的需要,放置仪器尽量避免靠近患者的头部,减少对患者视、听觉的刺激。整理好仪器上的导线和管道,尽量使患者活动方便。暂时不用的仪器要移走,待病情平稳及早停止监护。调整CCU内的温度、湿度、光线,夜间使用床旁灯,灯光柔和;涉及患者隐私的治疗、护理以及抢救时,使用隔帘,减少外界对患者视、听、触感觉器官的刺激。

3.1.5 强化基础护理 CCU患者无论病情轻重,均需卧床休息,须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故在监护过程中护士应鼓励患者定时更换,定期协助翻身拍背,按摩骨突及受压部位;保持床铺干燥整洁,每天为患者床上擦浴,认真做好个人卫生,让患者清洁、舒适。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认真做好晨晚间护理。建立基础护理质控制度。

3.1.6 实施人性化管理,提供社会家庭支持 重视对患者疾病以外的常人思维和需求,如若病情允许,鼓励家属给患者佩带手表,床边放家人照片,病室内放置手机等。提供适当的探视时间,加强患者家属的支持,一日费用清单交与家属。

参 考 文 献

[1] 孙淑兰.监护设备给患者身心引发的伤害及护理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4,4.

篇6

由于内科疾病的特殊性和难以预料行,使得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和掌握较少,其心理状态也很不稳定,这对临床治疗的效果有不利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内科护理人员注意观察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在仔细收集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心理护理,不断的提升护理的水平和护理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促进内科护理的发展。

1 临床资料

以项城市中心医院2012年接收的内科患者为例,共有300例内科患者,其中25~45岁75例,45~70岁130例,>70岁95例;女127例,男173例,病因主要有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这些患者入院之后,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最终,出院293例,治愈率达到97%。

2 对内科患者心理特点的分析

2.1患者焦躁心理分析 内科系统由于病情繁多,病种复杂,患者诊断和检查的时间一般都很长,在比较忙碌时,护理人员和医师无暇顾及到每一位患者,对于患者的心理感受也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由于工作繁忙和自身素质和知识原因,使得护理人员往往不能对内科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这就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烦躁的心理。

同时,由于有的内科疾病来的比较突然,使得许多患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1],也会导致其产生紧张、急躁和焦虑的现象,有的患者在住院期间,病情突然加重,患者由于害怕疾病恶化,容易表现出急躁的情绪,并且,由于对病情的不了解,使得患者对于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必要的耐心,由此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情绪波动较大,不主动积极配合治疗,甚至和医护人员争吵。

2.2患者恐惧和抑郁心理分析 由于内科疾病的复杂性,使得许多患者对自身的疾病缺乏必要的了解,就会产生恐惧心理;一些内科疾病的治疗复杂,且无十分明显的治疗技术,会长期对患者进行折磨,导致患者的情感脆弱,使得患者的心理依赖能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并且,高昂的治疗和护理费用使患者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会使患者产生无助感和不安的抑郁感觉;主要表现为患者心境抑郁、睡眠质量差、兴趣不多甚至丧失兴趣,有负罪感。

2.3患者丧失信心 内科疾病的治疗过程较长,病程长,并且可能反复发作,药物治疗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当患者对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恶化和预料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就会对疾病的恢复和治疗有较大的信心,减少其不积极心理状态产生的心理。当患者对病情不了解,就会表现出情绪低落,当患者丧失治疗的信心时,就会直接影响对病情的临场治疗,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病情的恶化;在本案例中,患者明显表现出信心不足的有70多例,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居多。占到总共人员的60%左右。

3 对内科患者心理护理措施的分析

上述分析是我们得知,在内科护理工作中,不仅要重视对药物、治疗等外部因素的护理,还要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方面的护理,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要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当人在心情愉快时,其机体可以分泌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醇胆碱等,有益的因素,能够把患者的新陈代谢活动调节到最佳状态,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3.2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和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并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引导,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发展;护理人员在采取心理疏导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和语言,一定要站在患者的立场上,护理人员要深入患者的内心世界,体察患者的情绪、了解患者的家庭、分析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的思想、归纳患者的所需,首先,我们要通过沟通,对患者产生抑郁、恐惧和急躁的心理原因进行正确的分析,掌握患者足够的信息,制定合理科学的心理疏导计划,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护理,其次,要对患者的不满情绪表示理解和默认,多多鼓励患者与家属进行沟通,使得患者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爱,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从而提升战胜疾病的信心[2]。

在现代护理工作中,内科心理护理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系统的工作,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得知,当前心理护理对内科患者及其病情康复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当前内科心理护理发展的现状开始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具体事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提出了一些内科护理的意见和建议,只有我们不断地加强对内科心理护理的研究,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严格的制度,才能更好的促进心理护理的发展,才能对患者的病情有更好的帮助。

篇7

肝硬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的、不可逆的慢性肝病,常伴有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1]。症状很难控制,无法治愈,患者容易出现悲观情绪,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失望、恐惧、焦虑、抑郁,甚至产生绝望,影响治疗。近几年来我科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2年3月本科收治肝硬化患者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0.5岁。6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黄疸、腹水、肝肾功能异常、面色晦暗、乏力等症。

1.2方法 选取肝硬化患者60例,1例患者为1个观察单位。通过对患者编号、调查日期、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及住院天数、疾病的转归等项目制定调查表。采取问卷式调查并详细记录。

1.3肝硬化患者心理表现 由于不同原因,肝硬化患者健康状态较差,存在着许多心理问题,患者产生了一定的心理负担,造成不良影响[2]。

1.3.1恐惧不安 由于其病程呈进行性发展,无法治愈。大多数的患者有较多的思想顾虑和恐惧,性情急躁,情绪易激动;面对现实,感到好像被判了死缓刑;从而产生疑惑、紧张、惊恐等不安心理,感到压抑,甚至更会导致失眠等神经功能紊乱表现,都可能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

1.3.2多疑自卑 由于久治不愈,失去治疗的信心,对医护工作者失去信任,变得多疑、敏感。表现为对治疗过分关心,如:对医护人员交谈的内容反复揣测;急于了解自己病情,质问医护人员的检查、治疗,甚至偷看自己的病历;对别人的关心表示怀疑,甚至冷嘲热讽。于是产生自卑、怕人嫌弃的心理。

1.3.3悲观失望 心理压力很大,当经过多方诊治,疗效不佳,甚至病情恶化;钱又花了,病又不见好转;尤其是中年人,承担着家庭生活的重任,心理反映更为严重,久而久之,就会情绪低落、情感脆弱,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对治疗不积极,对人处事待物不热心,对人生道路感到悲观。

1.3.4排斥绝望 肝硬化患者与其他患者相比,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不愿在众人面前暴露及诉说,害怕别人讥笑、议论、刻意隐瞒。经过了痛苦、失望感后;会对治疗采取消极态度,对事物漠不关心,或不合群,孤独处事,有一种等死的感觉。故而情绪低落压抑,以致有的患者出现强烈的身心症状及神经官能症,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

2 护理措施

2.1积极沟通交流,消除不良情绪 首先护理人员要用热情、友好的态度接待好患者,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和科室环境的介绍,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主动与患者进行亲切的交谈,鼓励患者及时说出心中的感觉和异常症状[3]。护士要认真地听取患者的意见,进行适当的劝慰。针对性的对不同患者出现的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交流与沟通,预防和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管多小的好转也应及时告知,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产生积极的期待效应。

2.2针对患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对恐惧不安心理者,应态度热情,亲切交谈,用友好的语气进行适当的劝慰,帮助患者克服恐惧不安的心理;对悲观失望者,要循序渐进,耐心引导,为患者举例以前成功的案例,从而增强患者的信心。对于多疑自卑者,主动与患者进行交谈,帮助其面对现实,振奋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定其配合治疗的信心。

2.3指导家属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家属在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保护性医疗措施,我们必须对家属作更详细、真实、准确的病情介绍,作为家人往往期待医护人员具有好的服务态度、高超的医技和满意的疗效,所以,他们常带有干预,如对病情的曲解和扩大;对疗效的不满意和挑剔等[4]。对此我们给予充分理解,并耐心、热情地做好解释工作,使其放下包袱,共同担负起关心、照顾患者的责任。另外要让患者所在单位的领导、同事和好友等常来探望,使患者体会到人间的温暖和关怀。利用探视时间,护士向前来探视的亲友进行教育指导,消除他们对肝病的恐惧,使患者感到有希望、有信心,促进肝硬化早日康复。

2.4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治疗过程中的医患交流、开设教育知识的讲座、设立健康教育资料取阅栏、查阅网络信息、鼓励与友好的病友交流等方式,宣传肝硬化防治知识,使患者了解肝硬化的病因、检查、治疗方法,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措施提供参考。患者了解相关医学知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掌握自我保健和防护能力,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心理护理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领域引起广泛的共识,越来越被广大护理人员所重视。护理人员不仅要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还要注意培养良好的修养和言谈技巧。根据病情和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制定系统的、有效的心理护理计划,与患者进行真切的沟通,排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加强对患者疾病防治和康复知识教育,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好转、延缓肝硬化的进程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郑晓琴.肝硬化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3):614-615.

篇8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a)-0109-02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parturient women

YANG Xiu-li

Obstetrical Department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 in Guangdong Province,Heyuan 517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rturient women,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arturient women. Methods 90 cases of parturient women with single pregnancy and cephalic present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 = 45)and the control group(n=45).All of parturient women were primipara.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individualized psychology nurs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The degree of anxiety,time of birth process,rate of cesarean and vaginal delivery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anxiety,rate of cesarean and vaginal deliver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1),while the incubation period and active period of birth process and the total stage of labor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1).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reliev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tension and anxiety of parturient women,shorten stage of labor,it is beneficial to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parturient women.

[Key words] Parturient women;Psychological status;Nursing measures

妊娠、分娩时,妇女会相应地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尤其以临产前的心理变化最为显著[1]。随着产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精神因素对生产的影响逐渐被重视。产前焦躁、忧郁、恐惧等负面情绪均会影响子宫的收缩,导致产程延长或出现产后出血等并发症,此时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2]。本院对90例临产妇进行心理状态的分析,并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2年5月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单胎、头位临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1~28岁的有70例, 29~ 35岁的有11例,>35岁的有9例;孕周为37~42周。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临产妇在年龄、孕周、身体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临产妇均给予普通护理;试验组实施的护理措施有以下几点。①产前心理护理:临产前进行健康宣教,向产妇讲解有关分娩的知识,通过宣传画、教育手册展示,让产妇充分认识孕期保健的重要意义。调动孕妇的家属积极参与,共同对产妇进行抚慰,增强对产妇的关心度,让孕妇树立自信。临产妇入院时,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主动向产妇和家属介绍医院的管理制度、病房环境、生活设施等,帮助其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消除临产妇因陌生环境引起的恐惧感和忧虑感,建立临产妇与医务人员之间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信任感[3]。对于任性、依赖性产妇,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告诉她做母亲要坚强,肯定其做的对的地方;恐惧忧虑型产妇,在产生畏惧、担忧时要耐心讲解,缓解对疼痛的敏感性,教育产妇学会放松,闭眼休息,减除产妇的顾虑;强忍焦虑型产妇,应当加倍留心其异常情况,鼓励产妇说出自己的不适。恐惧焦躁的产妇的护理首先要注意态度,做到耐心、热情,与产妇多交谈,降低恐惧感,缓解心理压力。②产程期间护理:助产时首先主动向产妇进行自我介绍,对产妇的状态进行评估,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并根据临产妇的性格进行个性化护理。教导产妇如何配合分娩,尽量用赞美的语言鼓励产妇,分散其注意力,帮助产妇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当产妇宫缩疼痛时,要采用按压、抚摸的方式减轻疼痛,如有剧烈痛觉则要握住产妇的手,轻拍产妇的肩部安慰,并轻柔地按摩腰骶部[4]。③拉梅滋呼吸训练法:产妇取屈膝位或半卧位,全身放松,深呼吸后吐气,吐气时要比吸气稍用力,按照宫缩程度对产妇的呼吸频率进行调节[5]。④音乐疗法:入室后,产房播放轻音乐,以营造一个轻松的生产环境。可遵照产妇的意愿选择曲目类型,并将音量调至其满意的程度。⑤产后陪产护理:产后2 h内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和阴道出血情况,子宫收缩良好、出血量少的产妇可将母婴直接送入同室病房。让新生儿与母亲多一些皮肤接触。

1.3 观察与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情绪变化、分娩方式及产程变化等。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临产妇进行问卷调查[8]。临产妇焦虑程度评价参照SAS的20个相关项目。按照1~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率,“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相当多的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有。根据量表中项目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进行总结,正向计分所得总分乘以1.25得到标准分。T为50分为界值分,T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产妇的焦虑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1)。

2.2两组临产妇产程的比较

试验组临产妇产程的潜伏期、活跃期及总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表2)。

2.3 两组分娩方式的对比

试验组剖宫产及助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表3)。

3 讨论

临产妇的情绪变化非常大[6],尽管生育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大多母体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应激反应,如担心有无畸形、难产、胎儿性别及自己是否能作一个好母亲等。随着分娩期的临近,很多孕妇会莫名其妙地产生恐惧、烦恼、不安等情绪,通过内分泌应激及神经通路的影响致使宫缩无力,产程延长,子宫平滑肌紧张,疼痛阈降低,对刺激的敏感性降低,极易因恐惧而导致难产、胎儿宫内窘迫等,因此该阶段产妇的心理状态尤为重要[6-7]。

对于临产妇,在入院时帮助其消除心理顾虑。①营造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包括病房内的整洁度、光线强弱、噪音、被褥的舒适度等,优美的环境可让情绪得到放松;②医患关系对于产妇的心理有直接影响。此阶段产妇、家属的心理都产生非常大的波动,对医院的期望非常大,因此需要得到医务人员的关照,以排除担忧。护士应当根据产妇及其家属的习惯、性格进行相应的护理,真诚与其沟通,向家属进行宣教,讲解临产前和分娩期的知识,鼓励产妇正确面对分娩,积极调整心态,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张继敏.临床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2,31(31):156-157.

[2] 张成碧.临产妇心理状态剖析与护理干预[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24):23-24.

[3] 陈清会.初产妇产程中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35):144-145.

[4] 张玉静.初产妇分娩疼痛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措施[J].吉林医学,2010,31(23):3915-3916.

[5] 李朝洪.临产妇心理状态剖析与护理干预[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5):137-138.

[6] 朱社宁,陈丽莲,王楚莹,等.临产妇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0,8(14):1228-1229.

篇9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94-02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虽然经过正规的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免于病症的威胁,但是稍有疏忽极有可能导致功亏一篑,所以在当前的冠心病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我国到2020年左右会迎来以冠心病为主的心血管病高发期,因此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对于冠心病的护理研究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工作重点,也是当前医护工作的核心基础。

1冠心病概述

冠心病也被称之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主要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经过时间的长期积累而逐步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些斑块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多,从而造成动脉腔狭窄,使得血流受到制约而出现减缓,引起心脏缺血和心绞痛病症。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主要作用就好比一个永不停止的工作泵,随着心脏的收缩来促进血液的循环,从而使得血液之中存在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给身体各个器官,以供各组织和细胞代谢的需要。而在这个过程中,心脏自身的影响与氧气又是如何补充的呢?通常都是在主动脉的根部分出了两条动脉,从而负责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系统,这条血脉也被称之为冠状动脉,但是由于人们在生活中各类脂质代谢不正常,使得血液中的脂变较为严重,使得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逐步产生了一些类似于粥状的脂类物质,从而使得动脉管出现硬化病变,进而引起了较为严重的心脏堵塞病症。

2冠心病护理措施

2.1心脏的康复治疗与护理。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通常采用运动治疗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下冠心病治疗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住院治疗阶段,恢复门诊治疗阶段和社区家庭治疗阶段。急性住院治疗阶段的治疗方案主要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早期康复治疗方式,通常都是在监护病房进行的治疗过程。在这个阶段的治疗中主要包含了早期活动和早期离床治疗两个方面,在这个环节一般要对病人的活动强度进行控制,使得代谢当量约为(METS)[1METS=3.5ml/(kg・min)],在这环节的病人活动中,主要包含了生活、进食、大小便以及简单的上下肢运动等。而活动的时候所引起的血脉流动通常都是以力学性质进行改变的,同时心率不能够低于50次/min或高于120次/min,一般在这个环节之中,是不能够出现其他任何症状的过程,心电图也没有缺血现象进行改变的模式。

2.2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2.2.1焦虑心态下的心理护理。这种心态多见于冠心病初次发生的患者,而且可能通过急活交感神经系统产生不良的并发症和多发症,进而造成了不良后果与影响。由于现阶段的冠心病分析中,常常会出现患病者由于脑力过渡、精神疲劳和对自己病症是否能够得以治疗出现焦虑心态,这就造成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等心态的产生,使得原本不怎么严重的病症变的更为严重。针对这些现状,我们要在工作中充分的了解患者的个性心理,讲述有关本病的认识,从而消除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稳定情绪,使得病人能够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

篇10

1.2调查方法:所有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制定心理调查问卷量表,由专人负责调查问卷表的发放、回收和分析。

1.3护理措施:观察组加强产妇产前的心理护理,并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指导如何避免产后抑郁症,提前解答产妇在产前产后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与观察组产妇家属进行产前沟通,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家属照顾产妇和婴儿。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

1.4评价指标[2]: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给予产妇评分,两个量表均包含20个问题,按1~4级进行评定。产妇SDS累计评分≥52分即表明产妇存在抑郁症状;SAS累计评分≥50即表明产妇存在焦虑症状。

1.5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孕妇产前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产妇产后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产前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产妇(观察组),其产后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明显降低(SDS、S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完美主义性格是产后抑郁症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母子连心,产妇对母亲的职责期望值很高,产妇往往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呵护孩子,希望孩子得到真正的母爱,因此,育儿过程中遇到困难不愿求助,而自己的能力往往有限。

篇11

2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焦虑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冠心病初次发病的患者,而且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并发症和不良预后。

由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睡眠减少,情绪低落,使原有病情加重。针对这样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疑虑,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再发性心肌梗死,心衰反复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总感到身体不适,表现为抑郁、悲观、愁眉不展,对人冷漠。

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的装置精神就紧张,促使病情加重。针对这种心态,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因素,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忧虑的心理护理 忧虑心理在临床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其结果的担忧。多见于缓解和恢复期的患者,这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病情发作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有的患者愿意让一直负责他的医生治疗,担心更换医生后,不了解病情而延误治疗。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制定措施,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表明患者病情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复查,精神开朗,查明并避免诱发因素,就可减少或不再发作。

2.4 否认的心理护理 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承认患病,同时讲解病情,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同时结合本病房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实例现身说法,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以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配合治疗。

2.5 角色紊乱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绍同种患者康复的病例,创造机会让患者与康复者见面,让他们之间直接交谈,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由于介绍者与听者之间相同的角色,患者心理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地看到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2.6 满足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 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变化过程。心绞痛的诱因、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告诉患者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检查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

3 冠心病康复护理

3.1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目标: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梗和猝死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包括:①从冠心病有临床表现时就开始采取措施进行康复;②康复服务的范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职业康复,并维持良好适应性;③对潜在的疾病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迟其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患者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的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三阶段康复治疗,提高其再就业的能力。

3.2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脏病、静坐的生活方式、过多生活压力等。根据WHO调查报告显示,由吸烟引起的冠心病病死率约为20%,如果停止吸烟1年,冠心病发生率将减少50%,停止吸烟15年以上,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将很小。

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服用药物(如扩张冠状动脉药、抗凝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等)的注意事项及毒副反应、运动时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时间的方法、质量的技巧等。

4 讨论

患者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却影响着康复效果。设法提高患者对危险因素的意识和执行自我护理性康复措施可以提高患者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

篇12

    2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焦虑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冠心病初次发病的患者,而且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并发症和不良预后。

    由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睡眠减少,情绪低落,使原有病情加重。针对这样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疑虑,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再发性心肌梗死,心衰反复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总感到身体不适,表现为抑郁、悲观、愁眉不展,对人冷漠。

    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的装置精神就紧张,促使病情加重。针对这种心态,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因素,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忧虑的心理护理 忧虑心理在临床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其结果的担忧。多见于缓解和恢复期的患者,这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病情发作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有的患者愿意让一直负责他的医生治疗,担心更换医生后,不了解病情而延误治疗。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制定措施,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表明患者病情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复查,精神开朗,查明并避免诱发因素,就可减少或不再发作。

    2.4 否认的心理护理 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承认患病,同时讲解病情,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同时结合本病房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实例现身说法,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以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配合治疗。  2.5 角色紊乱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绍同种患者康复的病例,创造机会让患者与康复者见面,让他们之间直接交谈,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由于介绍者与听者之间相同的角色,患者心理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地看到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2.6 满足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 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变化过程。心绞痛的诱因、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告诉患者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检查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

    3 冠心病康复护理 

    3.1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目标: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梗和猝死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包括:①从冠心病有临床表现时就开始采取措施进行康复;②康复服务的范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职业康复,并维持良好适应性;③对潜在的疾病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迟其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患者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的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三阶段康复治疗,提高其再就业的能力。

    3.2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脏病、静坐的生活方式、过多生活压力等。根据who调查报告显示,由吸烟引起的冠心病病死率约为20%,如果停止吸烟1年,冠心病发生率将减少50%,停止吸烟15年以上,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将很小。

    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服用药物(如扩张冠状动脉药、抗凝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等)的注意事项及毒副反应、运动时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时间的方法、质量的技巧等。

    4 讨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