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进出口贸易范文

时间:2023-08-21 09:26: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建材进出口贸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材进出口贸易

篇1

地理位置、经济政治背景比较

福建省作为我国一个沿海开放地区,地处我国东海之滨,面对台湾,接近港澳,是距离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并且也是全国第二大侨乡和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华侨港澳台胞在推动福建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福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全国进出口高速增长的大环境,给福建省的经济发展和进出口贸易带来了良好的氛围,带动和促进了福建的经济腾飞。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有利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国家政策使全省已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开发格局,经济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台湾省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宝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背景使得它更便于与祖国内陆和国际地区进行经贸合作。同时,台湾与美国、欧洲、日本等东南亚国家也都有着大量的经济贸易,与福建等内陆各省更是早有密切的民间文化交流。在两岸尚未实现直接“三通”,经贸关系尚未实现正常化情况下,两岸的经贸关系已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祖国内地已成为台湾最主要的投资地、最大出口地之一及最主要贸易顺差来源,两岸经贸关系对台湾经济正产生越来越重大的影响。

进出口贸易总体比较

“九五”期间,福建省累计出口额大约518亿美元,比“八五”翻了近一番,年递增10.3%。2000年,福建进出口贸易总量首次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12.23亿美元,居全国第6位。2001年全省进出口贸易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进出口贸易总值达到226.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出口139.22亿美元,增长7.9%,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出口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6位;进口87.04亿美元,增长4.7%,保持了较大的贸易顺差。2002年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84亿美元,其中出口17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75%;进口110.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7%。全省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同世界上2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全年出口上千万美元的商品共有60多种。福建外贸发展已经呈现出由“求量”向“重质”的转变。福建经济快车之所以能够长期迅跑,很大程度得益于外贸这匹强劲有力的“黑马”。福建外贸发展呈现出五大特点,即: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档次不断提升;贸易方式有新的转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项目明显增多;出口市场趋于相对均衡;对外贸易实现“顺差顺收”的良性局面;外贸经营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从1995年到2002年的进出口贸易指标上看,台湾的进出口贸易呈现波浪式的起伏波动:2000年达到最高值,进出口总额为288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483亿美元,进口额1400亿美元;而2001年却呈现出衰退迹象,进出口贸易总额甚至低于1997、1998、1999三年。在经历了2001年前所未有的经济衰退后,2002年台湾省的经济贸易开始缓慢复苏,其主要原因来自于出口增长,1至9月,对外出口增长5.1%,其中对内地出口成为带动台湾产品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国际经济景气尤其是两岸贸易大幅增长的带动下,台湾对外贸易扭转颓势,对带动经济走出谷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岛内的民间消费及民间投资仍然疲弱,使整个经济呈现“外温内冷”的状况,全年经济呈现低增长态势。(见表1)

从以上具体数据可以看出,福建省的进出口贸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而台湾则呈现上下起伏波动的形势。虽然福建省的进出口贸易在近年有相当快的发展,在全国也排名前列,但与台湾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到2002年为止,福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只为台湾的1/10左右,进口额差距则要更大一些。因此,福建的进出口贸易要达到台湾现在的水平仍然需要一定的时日。

进出口市场、地区比较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的短短20年时间,福建省的出口市场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多元化市场战略取得新的突破。以前,东南亚一直是福建外贸出口的传统市场,近两年,福建对世界各大洲的出口全面增长,特别是对俄罗斯、东欧、中东、韩国、非洲、中南美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迅猛。对香港和日本的出口占亚洲的前两位;对德国、英国、美国也都有大量出口,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01年,全省实际商品出口国家与地区达193个,对亚洲出口61.9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44.5%,对美国、日本、欧盟、香港四大传统市场合计出口97.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70.2%,美国已经一跃成为福建最大的出口市场。

对台湾省来说,美国是其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占总出口的23.7%,至今仍然稳定增加,从1996年的26.866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34.815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14.6%,主要原因是美国的经济景气继续扩大,台湾对美国的出口(以信息通讯机器为主)有顺畅的增长。其次,香港是台湾出口的第二大市场,2000年出口额达31.336亿美元。近几年,中国大陆的出口剧增,从而导致对台湾原材料、部件等的进口需求增大,台湾经由香港对中国大陆的间接出口增长坚挺。日本是台湾的第三大出口市场。但在1997年,对日本的出口由于口蹄疫发生而导致猪肉出口停止,另外也由于日本经济恢复缓慢的影响而剧减,从1996年到2000年出口额平均为13亿美元左右。对亚洲出口则为总出口的一半以上,且呈现快速增长,其中同上年相比,对日本出口增长44.1%,对东盟五国增长32.1%,对香港增长24.9%。因此,可以看出美国是福建和台湾的第一大出口国。福建的出口有往欧洲和美洲扩大的趋势,而台湾的出口则逐渐向亚洲扩展。

进口方面,福建省对亚洲的进口主要来自于日本,最高时期(2000年)达到13.15亿美元,对香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都有较大量的进口;欧洲主要从德国、意大利及英国三个国家进口,最高进口额为1998年对德国的3.23亿美元;美国也是福建省较大的进口国之一,且年进口量呈逐步递增趋势,从1997年的6.23亿美元发展到2001年的8.08亿美元。2001年,全省与世界上110个国家与地区开展进口贸易,进口5000万美元以上的国家与地区共有20个。

台湾最大的商品进口来源是日本,2000年达到3.86亿美元。其次是美国,由于台湾的有关信息通讯产品的出口坚挺,导致对美国电子部件的进口需求旺盛,2000年达到最高值2.51亿美元。但是台湾对日本和美国的进口都呈现了逐年上下波动的形势,可见国际经济政治和台湾内部的经济变动对进出口贸易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同时,台湾对韩国、马来西亚、法国、德国也有较大量的进口。

进出口商品结构比较分析

近几年来,福建省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外贸出口格局也不断优化。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进一步下降,工业制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二者的比例由1999年的17.4:82.6调整为2001年的9.3∶90.7。2001年全省初级产品出口13亿美元,比上年减少近7000万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0.6%降到9.3%,工业制品出口126.3亿美元,占全省出口的比重突破90%。2002年机电产品出口68.04亿美元,同比增长41.44%,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9.1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2.34亿美元,同比增长82.07%,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8.62%。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成为拉动福建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电子行业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企业是通过利用外资改造发展起来的,新开发的出口商品有电视机、录像机、电话机、电脑、音响、电子元器件等六大类,农业、食品制造业、建材、机械、石化行业等也通过利用外资得到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同样,在台湾省的出口产品中,工业产品所占的比重也是最大,2001年达到1462.15亿美元,其次才是农产加工品和农产品。可见,福建的工业制品出口虽然占到全省出口比重的90%,但仍然不及台湾的十分之一。在出口商品结构方面,电气机器、电气器材与机械均处于前两位。台湾对中国大陆间接出口的主要商品项目有:电机设备及部件、机械设备、塑料原料及制品、人造纤维丝、工业用纺织品等。其中电机设备所占比重最大,达到15.9%。另一方面,从增长率看,电机设备及其部件比1996年增长30.8%,钢铁制品比1996年增长29.5%,这两项在工业产品中的出口增长率最为显著。

进口方面,福建省的进口商品种类广泛,主要以工业制品中的机器设备为主。2002年福建省机电产品进口62.08亿美元,增长43.7%;高新技术产品进口28.68亿美元,增长65.4%。而台湾省的进口额中,原材料占最大份额,2000年达到897.78亿美元,其次是资本货物和消费品。福建进口的原料配件及设备所占比重相应提高到88.4%,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下降到11.6%。化学成品、纺纱织物、钢铁、机械及运输设备等商品占绝大多数,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主要集中在邮电、汽车、轻工、食品等。在所有的进口商品中,规模超过1亿美元的就有7大类。

伴随着科技产品世界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台湾进口的机器设备和零部件也不断增加。台湾与中国大击的进出品贸易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受到民间投资活跃等因素的支持,台湾对中国大陆的间接进口额,主要以农业、工业原材料为主,达到39.15亿美元。

从以上的定性分析可以看出,福建的进出口贸易及整个经济水平都与台湾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是与它们各自的经济政策,政治背景紧密相关的。两省的进出口贸易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各自的特色。总体来说,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的原因,台湾进出口贸易与福建省进出口贸易无论在规模上、速度上、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福建属祖国大陆同一经济体,这种与台湾地区的差别是正常的,随着改革开放,内地已成为台湾最重要的投资、出口地之一,内地对台湾的进出口贸易在台湾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也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经贸合作。如果两岸能够消除人为的屏障,随着交往的日趋频繁,闽台的进出口贸易将呈现越来越紧密、互补、共荣的特征。

参考资料:

1.杨维中,1997年台湾的对外贸易――1998年日本贸易振兴会白皮书:贸易篇,台湾研究集刊,1999年第二期

2.石广生,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与展望,国际商报,1998年10月15日

篇2

2010年1月1日,作为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正式全面启动,这是一个贸易额达4.5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达6万亿美元,惠及全球19亿人口的自由贸易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双边贸易中有超过90%即约7000种产品能够享受到零关税待遇。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以来,随着经济融合的逐步加深和贸易投资的稳步增长,实现了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使中国和东盟各国的企业和人民都广泛受益。2013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总值达358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9%,2014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达2173.9亿美元,同比增长2.6%,东盟对中国的贸易依存水平从2008年初的12%上升至2014年初的21%。

广西作为中国-东盟贸易发展的桥头堡,既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也是最早受益的省区。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获悉,2013年广西对东盟进出口共计159.15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2.1%,2014上半年,广西与东盟贸易进出口总额为55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高出全国与东盟贸易总体增速42.4个百分点。而作为广西出口东盟的主体产品之一的机电产品的领跑城市柳州同样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柳州市是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工业领军力量,在2013年外贸完成进出口总额28.8亿美元,2014年1-4月更是实现进出口贸易额为7.21亿美元。并且,柳州的生产型龙头企业近年来持续保持良好的出口势头,如柳工、上汽通用五菱和柳钢三家企业的出口量就占到全市出口总值的70.2%。在如此良好的贸易态势下,柳州工业经济如何稳步向前发展,柳州生产型企业如何抓住“走出去”的巨大商机是值得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柳州外贸发展的现状

1.进出口贸易额的不断增长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柳州外贸发展态势良好,由于柳州市外贸工作的重点放在大力培育中小型企业,鼓励其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大搞“走出去”战略,到东盟国家的新兴市场去投资办厂,因此从2010年到2014年,柳州的进出口贸易发展态势良好。2012年,柳州通过对国际工程机械顶尖企业的并购,增强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抗风险能力,共出口工程机械产品7695台,同比增长17.8%。2013年,市政府更是主要从机电产品质量认证及市场准入标准认证、境外广告宣传及商标注册、国际市场开拓(境外展览会)、境外营销网络建设、出口信用保险保费支持和反倾销应诉支持等六个方面对外贸企业进行扶持,进出口总额达288429万美元,继续领跑广西机电类产品对东盟的进出口。

2.贸易结构的不断优化

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基础,经过多年的努力,柳州已经成为中国-东盟工业贸易的桥头堡,建立了机械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和冶金等支柱产业,并涵盖以日化、化工、制糖、造纸、建材等优势产业为龙头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近年来,柳州通过依托广西汽车城和汽车零部件进出口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淘汰落后的重工业产能,提升新型工业化程度,并加大力度扶植机电一体化与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及制药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及环保产业等四大新兴产业。因此,柳州的进出口商品主要有:五金矿产及有色金属类、纺织服装类、轻工工艺类、化工医药类和机电产品类,柳州进出口贸易的商品构成呈现出明显的产业特点,尤其是机电类产品,更成为柳州外贸出口增幅趋势最大的商品。2013年,柳州机电产品出口额达67481.96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77.5%。其中:机械及设备出口41784.89万美元,同比下降7.82%;运输工具出口22241.5万美元,同比增长22.08%;金属制品出口2836.34万美元,同比增长4%;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471.1万美元,同比增长142.29%。

3.自主品牌效应的不断提高

2010年,柳州成为首批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近年来,更把实施出口商标战略作为一项战略重点,知名出口品牌层出不穷,如“柳钢”、“柳工”、“五菱”、“欧维姆”、“两面针”、“金嗓子”、“花红”等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东盟国家市场上享有盛誉。目前,全市注册商标将将达到6000件、广西著名商标将达到100件、中国驰名商标将达到10件、农产品商标总数将达120件。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条件下的柳州外贸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从对柳州外贸发展现状的分析中我们得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已经成为了全面推动柳州工业经济发展的契机,但是,柳州的工业经济要全面的高效的发展,除了要有自贸区有利的政策、便利的贸易条件、完善的融资体系和便捷的物流通道外,具有宏观经济合作、贸易投资政策研究和深刻国际专业背景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更是柳州外向型工业经济腾飞的重要保障,因此,下列几类人才将成为柳州外向型工业经济中必不可少的紧缺型人才。

1.掌握进出口贸易惯例和标准的国际化贸易人才

国际贸易的发展必将伴随着国际惯例和标准的发展,在交易磋商、报价、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国际运输、国际保险、国际结算、风险评估和防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等方面均具有完善的国际惯例和标准体系,它们存在于每一笔国际业务当中。因此,只有较好的掌握进出口贸易惯例和标准、熟知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的国际化贸易人才,才能胜任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条件下的柳州外向型工业经济的发展工作。

2.通晓至少两种东盟各国语言的翻译型人才

语言是沟通的前提,更是贸易和商务交流的前提。东盟各国居民虽然均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是他们使用得更多的是本国语言。东盟语种主要包括越南语、泰语、印尼语、马来语、老挝语、柬埔寨语和缅甸语等。这些精通东盟小语种的翻译型人才是确保中国-东盟贸易良性和高速发展的核心组成,对于柳州这样一个力求外向发展的老牌工业经济城市来说更是显得稀缺和重要。

3.掌握东盟各国市场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开发型人才

掌握东盟各国市场和经济运行机制是跟东盟各国进行商贸合作的前提,由于异国他乡,习惯不同,喜好各异,制度有别,因此作为柳州各行业和企业的东盟市场开发人员必须精通目标市场的需求情况、人文特点和经济特性,熟知其政府政策、法律法规和投资规程,确保完善的市场调研和开发方案的设置。

4.具有能为进出口产品提供技术服务的技能型人才

东盟各国均以农业和原油等初级产品生产为主,工业基础差,技术比较落后,在贸易、服务和产业合作的情况下,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这些技术人才不仅要懂得设计、生产和制造工业产品,还要能够为东盟国家的相关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帮助其完成产业转型和升级。

5.具备国际风险评估、防范和处理能力的管理型人才

虽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加深了“10+1”的经济合作,也拉进了柳州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距离,但是国际贸易和投融资方面的风险依然伴随着双方的合作而普遍存在。因此,柳州的企业如果拥有具备国际风险评估、防范和处理能力的管理型人才,就能够较好的避免贸易与投融资的风险,也能较好的处理业已存在的问题,促进双方的贸易伙伴关系。

三、高等职业院校在柳州外贸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自贸区的优惠政策寻求合作的商机,因此,“10+1”各国对于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伴随着区域经济发展而快速发展的柳州外向型工业经济必然将顺应这种人才需求的趋势。为了满足日益扩大的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得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努力从各方面培养满足经济发展步伐的综合型人才。

1.紧密贴合东盟发展,完成各类紧缺型人才的培养

从上述对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条件下的柳州外贸人才需求情况分析中我们不难得知,柳州的外向型工业经济的发展呼唤着各类人才。此外,东盟各国的产业转型和升级也渴求各类应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认真对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环境下的各类人才需求进行系统调研,分析出各类人才的培养目标,设置培养模式,构建培养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出精通至少两种东盟语种,掌握国际惯例和法规,掌握东盟各国市场和经济运行机制,具备国际风险评估、防范和处理能力,并掌握产品创造技术和提品服务的各类应用型技能人才。这可以为东盟各国急待发展产业人才提供了储备,这为中国向东盟各国提供劳务输出设立的保障。

2.加深行业企业合作,实现相关企业员工的回炉培训和转型提高

人才的培养需要经过学校的系统教育,但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们同样需要定期的相应回炉培训。高等职业院校在为行业企业培养新人才的同时,还应该将学校的教学资源社会化,为行业企业提供员工回炉培训和转型提高的服务。同时,还应该积极深化校企合作,让学校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性支持,而企业也应为学校的技能提升提供技术性补给。

3.构建校政联动模式,助力政府间合作项目的有效实施

广西从2004年开始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柳州也随之成为其汽车博览会会场,这不单单是经济之间合作的代表,更是政府之间深度合作的象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类似的政府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因此,相关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高等职业院校应当抓住这个契机,积极构建校政联动模式,努力培养这类人才,并可以为政府提供各种相关的人力资源和人才培训服务,在确保政府间合作成功的同时积极与社会接轨,实现人才培养的社会化。

总之,人才是经济发展的保障,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柳州的外向型经济转型和发展呼唤着各类人才。但是,人才的匮乏问题却日益制约着柳州的经济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必须不断发挥积极作用,为行业企业和政府输送各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李珏.中国―东盟自贸区特殊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01期

[2]赵克高.广西高职院校与东盟教育合作的人才培养目标[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15卷第1期

[3]刘明录,陈柳悦,刘德松.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的需求现状及未来预测[J].创新,2012年03期,79-81

[4]段超.2013年柳州进出口总额超28亿美元,机电产品继续领跑[N].柳州日报,2014-2-9

[5]侯文平,钮贵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研究[J].对外经贸,2012年09期

篇3

二、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的含义

对外贸易也称“进出口贸易”,对外贸易发展潜力就是指在进出口贸易中达到预期的价值交换能力,也就是贸易双方在贸易中带来的潜在效益和进出口贸易在未来贸易活动中的内在发展方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外贸易发展潜力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进出口数额大小定发展潜力的大小。为了准确理解对外贸易发展潜力,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对外贸易发展潜力除了进出口数额外,还有进出口商品的质量和产品附加值。质量第一,有质量才能保证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也是对外贸易长时间的生命线。产品附加值是对外贸易的得以长久的根本,没有附加值的产品,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就会减小,就会被市场所抛弃。其次是贸易间的大环境,包括双方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全球的经济大环境,以及相关区域政策等因素,如自由贸易区。最后自身贸易基础条件的建设,科技创新能力,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市场贸易的大小,和商品的创新和更新换代能力。这些都直接决定了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一带一路”下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潜力分析

古语言:凡得西域者,国必强,凡失西域者,国必弱。西域就是我们现在的新疆,西域的地位和作用的发挥对丝绸之路的影响。而在“一带一路”下评价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潜力,从“一带一路”政策和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的含义分析,简单从经济环境和区域政策、商品需求、以及产业结构进行多方面的考虑。

1.经济环境和区域政策影响

2013年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提出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该战略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通过现代化的综合交通通道和信息网络通道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紧密联系起来,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辐射东亚、中西南亚和欧洲以及北非区域,涵盖40多个国家30多亿人口,是横跨亚欧大陆的世界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和战略性经济带。APEC首次将“互联互通”,互联互通为推进亚太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奠定重要基础。互联互通有利于推进贸易自由化进程,而且成为贸易自由化进程基础性、标杆性的行动。而2013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资本外流和通货膨胀,多个新兴经济体采取提高利率、紧缩财政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新疆是北、中、南三条大通道的交汇之地,又处于东西两大经济圈(亚太经济圈、欧洲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和枢纽,“一带一路”下新疆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2.商品需求影响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作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与中亚五国中的哈、吉、塔三国接壤,还和乌兹别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隔国相望。中亚与新疆相同,拥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以及优越的农业发展光热水土资源组合条件,同时还有种类齐全的矿产资源,储量巨大,开发市场前景广阔,以及待加工原材料资源种类丰富。近年来,尤其是由原苏联国民经济区域布局的影响,中亚轻工产品生产非常匮乏,随着经济的快速复苏中亚对商品的需求欲发强烈。中亚进口产品也逐渐由生活消费品向机电产品、建筑材料等方面扩展,2007年新疆出口机电产品20-3亿美元,同比增长74.41%。新疆具有较为齐全的产业结构体系,尤其在电子、轻工、纺织服装、日用品工业、建材、机电业、家电、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具有很强的优势,而这些正是中亚五国和其辐射地区最薄弱的产业,双方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一带一路”下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潜力巨大。

3.产业结构影响

在“一带一路”下,强调了贸易的自由化,而随着贸易的不断深入,旅游作为第三产业以非常强势的姿态推动着各旅游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优势在不断的显现出来。新疆有着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资源分类中,我国旅游资源68种基本类型中新疆至少拥有56种,达到了全国之首。新疆著名的自然奇特景观有天池、喀纳斯湖、博斯腾湖、赛里木湖、巴音布鲁克草原等。“丝绸之路”在新疆有5000多公里,南、北和中三条干线上留下数以百计的人文景观,包括古城池、千佛洞、古墓葬和古屯田遗址等,尤其是文明中外的交河故城、楼兰遗址、高昌故城、克孜尔千佛洞、香妃墓等景点。可以同中亚国家进行合作,对我国西边丝绸之路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这样可以达到整合与连接完整的中亚旅游资源链条,实现新疆的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有利于与周边国家搞好交往关系,还可以促进了贸易的多元化。

篇4

前不久,记者赶赴肇庆,采访了肇庆市外经贸局唐海洲局长。唐海洲介绍说,改革开放的30年,是肇庆市外经贸事业大发展的30年,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变化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外资质量不断提升。从改革开放初期至1983年底,全市批准的“三资”企业项目全部由香港商人投资。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到肇庆投资,先后办起了13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其中包括日本本田、韩国SK、韩国现代、日本丸红、美国LP汽车等世界500强和美国500强企业。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肇庆先后引进了亚洲铝业、鼎丰纸业等一批投资超亿美元的基础龙头企业,外资投向从以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逐步转向以生产性项目为主,外商投资领域以第二产业居多,实际吸收外资比重达85%,对加快肇庆工业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集聚不断加快。随着吸收外资的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集群优势越来越明显,初步形成了汽配、五金、建材、电子、鞋类、服装、造纸等集约化产业,对全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的全面优化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快了肇庆工业化的进程,促进了经济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社会效益不断增大。万亚电子、中宇科技、金宝利鞋厂等10多家企业先后进入过全国外商投资企业500强行列。肇庆市在“十五”期间建成投产的三资企业宗数比“八五”、“九五”期间翻了一番多,开放型经济对全市税收的贡献率超过五成。

――外贸增长不断提速。肇庆近年招商引资的持续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肇庆对外贸易的发展。2003年至2007年,每年进出口增加值均达上亿美元,年均增幅在20%以上。其中有三个特点:一是出口市场不断拓宽。目前肇庆已与世界15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进出口贸易关系,远洋贸易市场的出口比重提升到70%以上;二是外贸出口经营主体呈多元化发展,国有、三资、民营企业共同分享国际市场大蛋糕;三是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从粮品、食品、土产、工艺、轻工、五矿六大类100多个品种发展到今天的建材、五金、机电、服装等上千个品种,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从1979年的22.3%上升到95%以上。

――口岸物流不断发展。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有力促进了肇庆口岸物流业蓬勃发展。2007年通过肇庆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量191.2万吨,比上年增长8.32%,进出口货物总值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7%。海关征收进出口税款从2003年的1.79亿元到2007年的12.21亿元,是2003年的6.8倍,口岸物流对肇庆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外贸增长方式实现转变

随着吸收外资的规模不断壮大,肇庆市产业集群优势越来越明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金属加工、机械和汽车配件三大主导产业和生物工程、造纸和木材加工、食品饮料三大优势产业以及新型建材、林产化工、纺织服装三大传统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食品饮料、金属加工、汽车配件、林产化工六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0%,对全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的全面优化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快了肇庆市工业化的进程,促进了经济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肇庆市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大力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重点扶持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积极引导轻纺、轻工等传统行业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创新品牌去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抓好自主出口品牌工作。进一步完善肇庆市创建自主出口品牌的工作机制和扶持品牌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企业创建自主出口品牌的培训与指导,增强企业品牌意识。

――狠抓一般贸易出口。落实鼓励一般贸易出口政策,支持国有外经贸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扩大一般贸易出口,推动中小企业进入跨国公司采购网络,带动配套产品出口。

――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积极开拓俄罗斯、东盟、中东、非洲和南美等市场,构建更加多元、稳定的国际贸易格局。

――加快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鼓励现有加工贸易企业增资扩产、扎根发展,积极稳妥推动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把技术含量和增值率高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肇庆市。

――继续壮大外向型民营企业。加强对外向型民营企业的培训指导,完善政策、技术、信用担保等服务体系,推动民营企业加快品牌和技术创新,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

――积极扩大出口。加强对肇庆市主要进口市场的信息采集和分析,多渠道多形式扩大进口,重点扩大先进适用技术、关键设备、重要原材料和资源性产品进口。

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

近年来,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已成为肇庆市招商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3年开始,肇庆市每年组织到佛山、东莞、广州等地举行经贸洽谈会,加强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经贸联系,积极推介肇庆的投资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珠三角企业转移到肇庆市。据统计,从2000年至今,从珠三角转移到肇庆市的外商投资已报批项目累计142宗,投资总额10.6亿美元,注册资本4.8亿美元。

2008年8月22日,肇庆市由市委书记覃卫东、市长杨浩明带队,有关市领导以及各县(区)、肇庆高新区主要领导和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等组成肇庆市党政代表团100多人赴东莞参观学习,并举办实施“双转移”战略经贸合作交流会。在交流会上,肇庆共签约项目40宗,投资总额达68.19亿元,取得了良好成效。

唐海洲说,要把握住“双转移”这一战略机遇,促进肇庆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是进一步加强与珠三角区域性、行业性合作,吸引珠三角行业群体到肇庆市投资发展。其次是为“双转移”提供更便捷的一条龙服务,与工商、海关、外管、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为企业迁移提供“绿色通道”,尽可能让其做到不停产转移,简化手续。再次是充分利用工业园区这个承接载体,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肇庆高新区作为广东省吸收外资重点工业园区和广东省山区吸收外资示范区,已成为承接“双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工业主战场。

通过采取各项措施,肇庆市2008年以来外经贸各项指标均保持平稳增长。据统计,2008年1至10月份,全市实际吸收外资6.95亿美元,同比增长22.7%;进出口贸易总额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其中出口贸易20.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通过肇庆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量187万吨,同比增长15.3%;进出口货物总值32.79亿美元,同比增长22.4%。海关税收13.6亿元,同比增长28.17%。

以积极态度应对危机

面对当前国际经济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唐海洲说,肇庆市积极应对,努力促进肇庆市外经贸的平稳发展。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肇庆借鉴珠三角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以全省“双转移”战略决策为契机,抢抓发展机遇,积极营造良好环境,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和辐射,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推动经济新一轮发展,尽快融入广佛经济圈,促进无缝对接的区域经贸一体化。

――调整优化引资结构,积极扩大招商引资。肇庆创新招商引资思路和方式,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大力引进对肇庆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有重大拉动作用的创税型、科技型、生态型大项目,提高招商引资的档次和水平。围绕肇庆市主要产业等开展招商引资,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同时加强与重点跨国企业的项目对接,多种形式推进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交流,鼓励外商把更高技术水平、更高附加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肇庆市。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把吸收外资与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同时,针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结合肇庆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国际产业发展方向,鼓励内资企业进入国际化产业链中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环节,逐步提升肇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调整企业经营策略,巩固市场份额。面对当前严峻的国际金融形势,肇庆市各企业纷纷调整经营策略,以巩固产品的市场份额。首先是产品销售市场走向多元化,由原来集中向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转变为分散向多个国家、地区出口或将部分市场转向国内消化,减少产品库存积压。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如中东、非洲、大洋洲等新兴市场,拓宽肇庆市外贸进出口渠道。在第104届广交会上,肇庆市参展企业成交额达1.1亿美元,在当前国际金融海啸的大环境下还能比上届略有增长,主要就是得益于肇庆市传统出口市场以中东、南美、非洲市场为主。其次是稳定经营效益。部分企业通过降低经营成本、选择接收风险较低的订单等方式以稳定经营效益。再次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各企业加大了对新产品研发和营销的投入,提升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培育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增强了出口竞争力,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在客户服务上,做到全程跟踪反馈,确保客服的及时到位,力求最大限度支持客户,共同应对全球经济危机。

篇5

1.引言

石油是现代工业发展的能源动力,而石油资源的稀缺性和分布的不均衡性都使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频繁,这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结构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石油的需求大量增加,而中国在国际市场的影响与地位也在与日俱增,因此石油价格的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成为了贸易发展过程中不可规避的现实问题。魏一鸣等(2008)通过分析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后发现,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将会加剧我国通货膨胀、减缓经济增长、降低股票市场的投融资能力和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石油价格波动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从而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油价波动对经济结构影响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在石油价格波动对对外经济商品结构影响的已有研究中,大多是以美国发达工业化国家为代表,分析和印证石油价格波动对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而由于油价的波动,运输成本和技术成本的上涨使得各国产业结构、方式结构有所改变,制造业这个高耗油产业也已经逐渐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由此可见,石油价格的波动影响了一国的商品结构、方式结构、模式结构和区域结构,本文中主要围绕石油价格变动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石油要素比较优势和石油贸易政策四个方面对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进行研究,并针对石油价格波动引起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改变的问题提出措施及建议。

2.石油价格波动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传导分析

近年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受各种因素的推动,在较高价位上波动频繁,而石油作为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能源其价格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石油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动力,其短期内价格变动对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是短小的,但从长期来看则对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较大。石油价格的波动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和贸易政策,而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要素比较优势、贸易政策等作为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因素,将会对一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2.1 石油价格波动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传导分析

国际石油价格不断大幅上涨会削弱我国的经济增长能力,降低我国的经济增长水平,从而引发通货膨胀。而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无疑对本国的对外贸易结构有很大影响。我国对石油需求量较大使我国石油进口占整个贸易的份额不断增加。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使得我国进口石油外汇开支大幅增加。通过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进口、出口贸易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石油价格的波动对我国进出口有直接影响,且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出口的影响比进口更大,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造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失衡。而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石油消费量巨大,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有待改善。据仝晓波(2012)测算,2011年我国隐含石油净出口7869万吨。在我国的出口商品中,煤炭开采和洗选、石油开采炼焦及核燃料、化学燃料及化学制造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黑色金属加工、有色金属加工的六大高耗油行业的产品仍占有很大比重,而在我国进口商品中,高科技产品等低耗能产品所占比例不断提升。如果我国石油利用率提高10%,每年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石油可减少1700万吨,相当于石油对外依存度降低4个百分点。因此,如果不对石油产业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改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将很难有实质性的转变。

2.2 石油价格波动引起产业结构变化对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传导分析

在各国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各国间产品生产的相对优势的变动会随着时间的推进会引起进出口结构的变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促进了产业的国际转移。同样,产业结构的变化将会对一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石化产品不仅所占市场份额大、产业链长,而且石油价格的波动直接关系着下游产业,例如汽车、建材、加工制造等多个产业链的发展。制造业这个高耗油产业也从以美国为代表的工业化发达国家逐渐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会推动运输成本和技术成本的不断提升,使得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因为我国的石油消费量、需求量巨大、石油进口依存度较高,石油价格波动引起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有很大影响,使得我国进口不断大幅增加,缩小了我国的贸易顺差,改变了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据王巧然(2010)2010年上半年分析,为应对国际石油价格频繁波动,中国石油化工产品专用料比例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兰州石化环保橡胶等新产品顺利投放市场并形成了优质的品牌影响。其中,环保橡胶填充油获得欧盟质量认证,为其进入国际市场、打破贸易壁垒、扩大出口创造了条件。可见,石油价格波动引起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对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有很大影响。

2.3 石油价格变动影响石油要素比较优势对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传导分析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石油要素相对比较优势对该国家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有一定的决定作用。国际石油价格变动使我国的石油要素的相对比较优势有所减小,从而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有一定负面影响。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将抬升我国国内能源价格,使我国以石油为能源的相关行业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形成新的涨价因素,减少我国出口贸易,缩小了贸易顺差,而我国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却要求我国石油进口大量增加,因此,石油价格变动在要素禀赋比较优势方面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有很大影响。

2.4 石油价格变动影响石油贸易政策对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传导分析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工业能源,其价格的变动对我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我国采取了适当的货币政策以应对石油价格飙升给我国经济贸易带来的巨大冲击,使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尽量减少,这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改善起到了一定作用。另外,我国曾施行的通过石油现货与期货两个市场参与国际石油定价的政策,减少了石油价格大幅上升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减轻了石油价格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削弱作用,从而使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有所改善。同时,促进我国节油型经济体系的建设,增加我国石油自给能力这些政策措施更是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整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无疑会使一国的石油贸易政策有所改变,从而对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产生影响。

3.石油价格波动引起的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导致我国出口市场大面积萎缩,造成我国出口贸易的下降,而外需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使得我国贸易商品结构长期失衡。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引起的进口成本的上升,将增大我国经济的运行成本,大幅增加我国外汇开支,使我国的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从而削弱我国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缩小贸易顺差,易使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长期失衡。

近年来,我国依旧遵循李嘉图比较优势模型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油价的不断上涨导致我国出口贸易大幅下降,使我国劳动力与国际价格的交换长期处于不利地位。而外贸环境的不断恶化和贸易壁垒的产生也是对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面临的一大挑战。

综上所述,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贸易政策方面均对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为减轻石油价格变动对我国产生的通货膨胀、改变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失衡,我国政府要针对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和我国石油进出口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提高石油利用效率,积极开拓多元化商品市场,促进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的升级。另一方面,我国还应完善石油价格机制,出台应对石油价格波动的政策措施以缓解石油价格上涨给我国带来的经济冲击,加快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等石油金融体系,尽量规避石油风险。同时,还要加强石油勘探和石油储备系统的建设,积极开发风能、核能等新能源的市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防范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改善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参考文献:

[1]魏一鸣,焦建玲,梁强等.油价长期高位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1):11-15.

[2]杨志华.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

6:96-99.

[3]朱剑红.去年我国原油对上依存度56.4[N].人民日报,2013-02-06(10).

[4]刘桂舟,叶祥松.关于国际石油价格变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思考[J].世界经济研究,2006(02):47-53.

[5]仝晓波.贸易顺差推动大量石油隐件出口[N].中国能源报,2012-04-23.

[6]于伟,尹教东.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5(6):

11-19.

[7]黄运城,马卫峰,李畅.中国石油金融战略体系构建及风险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

[8]何念茹,朱闰龙.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

02:47-53.

篇6

一、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煤炭产业的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力发展,不仅满足了我国内部的消费需求,而且还能够保证出口贸易的需求,使得更多的煤炭企业开始了煤炭出口贸易的道路,甚至有些企业开始了以煤炭贸易为方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我国内部发展形式而言,随着全球煤炭贸易额度的不断增长,世界煤炭格局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前全球的煤炭贸易市场逐渐不确定并更加激烈化。我国加入WTO后,煤炭贸易既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对着诸多挑战,因此,我国的煤炭企业应该充分抓住这一时机,探讨我国煤炭贸易的作用和发展之路,进而保持我国煤炭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神华销售集团公司简介

神华销售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1年6月,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进口商,也是神华集团产运销一体化运营的龙头,是神华产品对外销售的主要窗口。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经销商——神华集团的核心下属公司,销售集团全面负责神华集团煤炭产品、油品和化学品的销售业务,终端用户覆盖除、贵州和云南之外的各省区,煤炭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国。

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神华煤炭销售工作,伴随着神华集团的迅猛发展而壮大,1985年,隶属于原华能精煤公司的华能精煤运销分公司成立。神华集团组建后,1996年成立了神华煤炭运销公司。2005年,成立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煤炭销售中心,负责神华煤的国内销售业务。2011年6月28日,在煤炭销售中心的基础上,神华销售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揭开了神华销售事业的新篇章。

依托于神华强大的实力和一体化运营的优势,销售集团大力开拓市场,与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各行业用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煤炭销售量连年以千万吨级的速度大幅度增加,销售集团搭建了较完整的销售网络,形成了资源组织、市场开拓、运输协调、质量监管以及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销售业务体系。销售集团在产品的储存、运输、中转等各个环节配套了现代化的质量监控手段,实现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并坚持开展配煤服务,量身定做配煤方案,为用户提供最合适的产品。

与此同时,神华销售集团建立了四大区域子公司,形成了全面的煤销售运营网络,分别是香港国际贸易公司,西北能源贸易有限公司,华北能源贸易有限公司,东北能源贸易有限公司。神华销售集团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其下属四大区域子公司的职能和作用尚没有得到真正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神华销售集团煤炭贸易的战略发展。

在煤炭销售中心的基础上组建集团化、法人制的神华销售集团有限公司,应该充分结合自身发展优势,扩大经营渠道,进而充分发挥集团效应在煤炭贸易中的作用。

三、我国煤炭贸易面临的阻碍因素分析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煤炭贸易深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快,我国煤炭贸易行业的服务对象逐渐扩大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就目前我国煤炭贸易全球化的整体发展形式而言,对我国现行的煤炭进出口贸易将产生更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煤炭行业的产生结构不合理,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虽然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其生产量在世界排名上也居首位,尽管近几年来,我国煤炭生产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年煤炭生产量仍然维持在10亿吨以上。然而,由于我国煤炭生产的整体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化程度仍然较低,导致我国整体上的煤炭生产效率不高,因此,当前我国大部分煤炭企业生产成本都偏高,煤炭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结构都有待完善和提高。

2.我国部分煤炭贸易企业进出口货源较分散

神华销售集团的煤炭市场整体上是在国内,其煤炭进出口贸易稳定向相对较差,究其原因,煤炭货源分散是其主要原因。神华销售集团大部分煤炭贸易针对国内,进出口贸易量相对较小,导致神华煤炭进出口货源的组织面临着较多困难。与此同时,尽管近几年,神华销售集团的煤炭贸易数量在不断的增长,但是其公司90%以上产量均是为了满足国内的客户需求,其进出口积极性较差,成为煤炭贸易的一大缺口。

3.对煤炭贸易企业节能与环境保护逐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不断关注,全球经济贸易格局的不断变化,使得我们对煤炭的使用情况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在煤炭入洗率方面比较低,洁净煤所占到的比例较少,尽管近几年有所提升,但是大多数选煤企业的工艺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十分落后,设备陈旧、效率低下。同时,按照当前世界贸易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多个成员国对国内企业享有的贸易权力和分销权利需要与国外企业相一致,在这方面,使得我国能有机会在国外的主要市场上获得更多的煤炭贸易和分销权利,并能够直接进入到国外销售的主要渠道中,从而减少贸易成本。随着我国煤炭企业出口权利的逐渐开放,国外煤炭公司资金不断雄厚,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我国的煤炭企业尤其是贸易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四、神华煤炭贸易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建议

神话煤炭贸易企业的发展深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针对当前我国煤炭贸易企业面临的国内外贸易发展形式,对我国煤炭贸易企业给出以下几点发展战略,并根据神华销售集团发展特点,对其给出几点建议。

1.利用集团优势,抓住发展机遇

集团公司具备自身强大的发展效应和实力,因此,神华煤炭贸易应该充分利用这一集成效益,学习并应用现存的贸易经验,提高煤炭行业出口信息灵敏程度和渠道宽度,让煤炭贸易更加顺畅、便捷,充分发挥销售强制捆绑模式,积极利用神华销售集体的整体优势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整合神华内外部资源,加快转变销售发展方式

我国煤炭产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对各种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我国的煤炭贸易企业应该将煤炭贸易市场的开拓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的提升煤炭产品的质量,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树立品牌意识,不断创新,并通过现代化的销售手段,强化煤炭贸易的网络体系。同时,企业也可以利用我国区域性优势,充分挖掘企业区域子公司的作用,提高区域子公司的职能性,积极推广,努力扩大我国煤炭行业的出口市场份额。

同时,煤炭贸易企业还应积极、合理、有效的整合外资,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方面,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利用外资实力提高贸易水平;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外商投资的方向,加快煤炭贸易结构的调整,实现科技进步,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强调的是,煤炭贸易企业应该切实改善自身的投资环境,调整利用外资政策,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并把利用外资与行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组充分结合,为煤炭企业的进一步扩大创造更好的条件。除此之外,煤炭贸易企业还应该继续完善走出去的战略,积极鼓励比较有优势的片区子公司对外投资,形成有实力的跨国煤炭贸易公司,并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丰富的优势,扩大就业率,鼓励劳务向境外合理流动,开展国际化经营。

3.加强引导,重视煤炭贸易服务质量的提升

提升自身的煤炭贸易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煤炭贸易的透明度是目前我国煤炭企业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我国煤炭贸易企业应该得到积极有效的引导,汲取其他国家煤炭贸易企业的先进经验,努力提升贸易服务水平,在较高的水平上与世界接轨,提高企业的贸易风险意识,预防企业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我国政府部门也应该对煤炭贸易企业的进出口贸易进行合理引导,避免出现垄断现象,同时阻止煤炭企业之间在国外的无序恶性竞争。

与此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我国煤炭贸易企业要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进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加大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努力实现产业化的升级。

4.制定合理的营销战略,增强企业煤炭贸易抗风险能力

煤炭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性能源,煤炭贸易企业在进行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制定合理的营销战略,积极预防各种煤炭贸易风险,增强企业煤炭贸易抗风险能力。同时,面对着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对市场进行有效研究和规划,从而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在生产经营中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市场,积极调整市场战略,提高企业煤炭贸易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煤炭企业产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研究,煤炭贸易企业必须要明确其发展思路,制定出战略性的总体规划,作为规模较大的企业,其资金充裕、管理经验丰富、人才集聚、技术先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对于其来说,既有可能,也有必要,煤炭贸易企业产业多元化发展应由集团公司统筹规划、统一管理。

5.加快科技创新,积极开拓煤炭贸易发展的创新思路

为了扩大煤炭贸易的总体效益,神华销售集团应该积极开辟并创新煤炭贸易渠道,尝试新的煤炭贸易新模式,从而应对各种不断变化的煤炭贸易市场,根据公司自身优势,积极通过制定计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操作规划,并集中利用我国四大片区的客户集中优势,既要解决公司煤源不足的问题,又要保证新老客户的需求,为企业奠定坚实的客户群体,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加强企业研发和内部管理,成立企业自身专职的、行业内的大型研发机构,鼓励与高校、同行企业的合作,以及与产业链相关企业的组建研发,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通过买断、新老划断等方式来减轻人员负担,积极实施企业人才战略,设计合适的薪酬体系,吸引人才。强化企业资金管理, 对提取的折旧维简费、沉陷区治理费、国家专项补贴等建立专门账户管理, 专款专用, 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持。

五、结束语

在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煤炭贸易企业会面对不断的机遇与挑战。在全球煤炭经济贸易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的煤炭行业需要在未来的国际化竞争中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观念,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要进行有效的市场分析与创新的营销策略建立;并通过多方位与全方向的意识对市场进行规划,进而取得较大的收益,保证我国煤炭贸易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与此同时,煤炭贸易的操作在国内同行业中都有所涉及,各煤炭贸易企业的发展特点不同,所呈现出来的运作方式也不同,神华销售集团在积极探索自己的发展路子的同时,还要不断获取相当客观的经济效益。相信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缩小,国际国内经济将得到快速回升,神华销售集团将探索出更多的煤炭贸易策略,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

[1]李金克 宋华岭 耿殿明: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煤炭贸易持续性探讨[J],中国煤炭2006,32,(3):11-12.

[2]李金克 宋华岭 于 红:我国煤炭贸易国际竞争优势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8,(1):43-45.

[3]案例赏析.某大型国有煤炭贸易集团的工作分析改革[J],中国新通信2006,(20):241-243.

篇7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对外贸易工作的同志,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觉得更有必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分析,促使我们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更快更好的发展,制定新的措施,拿出新的办法,推动我省对外贸易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目前我省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对外贸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十五”期间,全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了19.1%,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7.8%,进口年均增长21.3%。但是与全国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后劲不足的问题依然是影响我省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瓶颈”。一是出口效益不高。目前,我省已开发出口商品近3000多种,出口额连年大幅增长。但是因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单位商品的价值不高,影响了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我省进出口效益和水平的提高。二是核心竞争力不强。虽然我省的冻肉、茶叶、花炮、陶瓷、钢材、有色金属、五金工具、汽车零配件、纺织服装等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不断提高,但是基本上靠低价参与国际竞争,真正依靠深加工、高附加值和品牌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商品并不多,利润也很低;三是经营主体素质有待提升。我省进出口企业,概括起来就是“三少三弱”,也即企业少、人才少、品牌少;企业弱、创新弱、营销弱。因此,我省出口也就缺乏稳定和牢固的支撑;至今为止,我省没有一家进入全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200强的企业;四是出口品牌缺乏。我省目前拥有一批“中国名牌”、“湖南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湖南省著名商标”,但是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出口商品很少,大多靠定牌或贴牌生产,企业出口品牌战略严重缺失;五是现代贸易方式运用没有实质性突破。我省进出口企业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贸易方式,开拓市场仍以定向的展览展销为主,真正的外贸、第三国贸易、中介服务一直没有大的进展,电子商务、网上贸易更是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贸易方式和手段的落后,加重了企业寻求客户、货源及交易的成本,减弱了与同类企业和商品竞争的能力。

二、今后一段时间我省对外贸易发展的重点

1、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要积极抢抓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把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作为主要着力点,积极开展加工贸易。以积极有效的政策支持为引导,以加强基础设施、功能配套设施和产业发展环境建设为保障,以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重点承接市、加工贸易龙头企业等为主要载体,主攻“珠三角”,拓展“长三角”。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200亿美元以上,成为全省对外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2、努力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随着我省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近几年我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要继续围绕推动新型工业化,发挥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优势,加快产业升级。要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有一定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广泛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在全省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要认真贯彻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继续抓好“中国出口名牌”推荐和“湖南出口名牌”的评选工作,努力扩大国家级和省级出口名牌数量,逐步提高名牌出口商品对全省出口的贡献。

3、保持传统出口商品的稳定增长。要依托我省的产业和资源优势,确保钢材、有色金属、纺织服装、农产品、陶瓷和烟花鞭炮等传统出口商品的稳定增长。要积极开发适合国际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努力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还要利用我省的劳动力优势,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

4、积极培育出口产品基地。要把推动重点地区发展,与培育出口产品基地结合起来,以重点地区吸引产业聚集,以产业聚集形成地区特色,从而形成出口产业集群,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未来三年,要依托现有基础,重点建设一批出口商品基地,主要包括:以郴州、永州和衡阳为主体的湘南三市加工贸易基地,重点依托郴州出口加工区和永州市的“蓝宁道”(蓝山、宁远和道县)三县,建设以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为主要方向、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以钨锑优势品牌集聚的株洲硬质合金、中南锑钨、锡矿山锑钨出口商品基地;以资源优势为依托的湘西自治州锰出口商品基 地;以郴州永兴县白银企业为集群的白银出口商品基地;以醴陵、界牌和洪江民营企业为主体集群的陶瓷出口商品基地;以浏阳、醴陵传统技术优势为集群的烟花鞭炮出口商品基地;以长沙、湘潭、洞口为重点的生猪和肉品出口加工基地;以省茶业公司、省三利进出口公司、登凯贸易公司为主干的优质绿色有机茶出口商品基地;以永州、湘西、岳阳为集中区的罐头食品和盐渍菜出口商品基地;以邵东县民营企业为主体集群的打火机和小五金出口商品基地。

5、进一步壮大经营主体。要广泛宣传、认真实施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度,进一步简化手续,提高效率。重点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对外贸易格局。要迅速扩大加工贸易企业数量,从政策、业务和人才等各个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引导更多的企业投入到开展加工贸易业务中来。鼓励有条件的优势企业,以资产为纽带,实行重组、兼并、联合经营,打造我省对外贸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当前乃至今后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发展为核心,把握新形势,钻研新问题,采取新措施,寻求新突破,加快我省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围绕这一指导思想,今后我省对外贸易工作的主线仍然是调整结构,扩大出口,减少顺差,增加进口。

1、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形成合力。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对外贸易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要给以高度的重视和有效的支持。既要理解、支持国家政策的调整,又要善于应对新的变化和挑战,以积极创新的意识、以更加开放的思想,研究推动外贸工作的措施和办法,真正把对外贸易作为带动一个县市、一个乡镇扩大开放、提升经济水平、加快发展的长期性、战略性工作来抓。认真研究“三外联动”,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决不能出现“一头热、一头冷”的情况。

2、积极扩大进出口企业队伍,逐步实现经营主体质和量提高。进出口企业的培育,是外贸发展的根本和源泉,我省同沿海进出口大省、甚至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首先的差距就在进出口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上。我们要继续抓好企业数量的扩张,没有一定的数量,也不可能有质量的提高。要逐步提高企业的经营素质,尤其是对于新增企业,重点要放在加大培训和积极扶持方面,通过培训为企业输送、储备一批优秀的外贸人才,尽快提高经营水平和效益。

3、以扩大规模为切入点,推动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我省加工贸易的突破,首先要实现总量的突破,对这一点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近几年我省加工贸易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占全省出口份额一直在10%左右徘徊,大大低于全国50.4%的平均水平。郴州、永州、岳阳和益阳等承接基地,要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与资本、技术相结合的主打产业和商品。要加快郴州出口加工区建设,竭力打造成为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帮助企业解决在加工贸易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与海关、商检、退税等部门的联系,切实解决我省加工贸易中存在的“有加工无贸易”、“本地加工,沿海出口”的现象。

4、加大工业、制造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我国出口迅速发展,从经营主体看,实为外资企业唱主角;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占了半壁江山。在中部六省中,湖北、江西和安徽外资企业出口占比都在30%以上。作为湖南来说,经营主体结构中,三资企业严重短腿,贸易方式结构中,加工贸易所占份额太低,这都是我省招商引资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的反映。要突出外资与外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要重点引进高科技、生产型、技术设备引进型、出口型企业,为全省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为提升进出口贸易规模和质量充当主力军,使外资与外贸相互更好地融合促进,同步发展。

篇8

2002—2011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GDP总量由12.03万亿元增长到47.16万亿元,增长292%;进出口贸易总额由0.62万亿美元增长到3.64万亿美元,增长487%。这种长期增长态势在2011年下半年出现一些变化:外贸方面,全年顺差自2009年开始连续3年下降;实际利用外资方面,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连续5月下降;基建投资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我国GDP增长目标调低至7.5%,M2增长目标定为14%,政府在大规模投资及货币政策方面趋于谨慎。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经济总体扩张速度可能正在放缓,将会给外贸窗口、内贸枢纽的国内港口带来深远影响,港口业可能会在2012—2013年间出现不同以往的局面。

经济总量扩张速度趋缓,港口吞吐量高速增长局面可能改变

10年间,我国GDP增长292%,而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487%,这种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伴生现象是外向型经济的明显特征。我国经济依赖外贸拉动,国内产能与美、日、欧等地的消费能力形成对接,由发达国家来消化国内产能,一旦外围经济低迷就会对接不畅,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影响。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2008年我国经济出现下滑迹象。为避免经济波动,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及货币政策,加大铁路等大型项目基建投资,同时扶持房地产业以拉动建材等相关产业,这种做法提振了经济,但也产生了通胀、经济过热、成本上升等问题。2010年后我国CPI持续高位运行,迫使央行自2010年收紧银根以抑制通胀,而信贷的过快紧缩导致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正常运营以及融资方面出现一系列问题,加之汇改后人民币升值较快,原材料、人工成本上升较快,实体经济利润受到极大侵蚀,政府在调控上面临两难境地。

2 欧债危机持续蔓延,大宗商品贸易 须注意规模、价格、费率下挫风险

由于欧洲经济持续低迷,国内投资趋于审慎,我国经济总量扩张速度放缓的局面可能在2012—2013年到来。由于经济发展的惯性和滞后性,港口吞吐量高速增长的局面仍将至少持续到2012年下半年,预计2012—2013年下半年后我国港口可能会逐渐感受到传统的港口装卸业务规模缩小、利润缺失等风险,尤其是对中小港口而言,传统的装卸业可能会在2012—2013年后其利润空间逐渐被压缩,港口及港口设备供应企业对此应有所准备。

从内部环境看,我国信贷2008年新增贷款4.91万亿元,2009年信贷规模跃升到9.59万亿元,2010年又迅速降为7.95万亿元,2011年7.47万亿元,这种货币政策的大起大落不可避免地会对实体经济运行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大宗商品走势。央行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15.5%上调至21.5%,迅速紧缩的信贷遏制了物价较快上涨步伐,也给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营及融资戴上了笼头。至2011年下半年,国内CPI开始拐头向下,物价上涨趋势得到遏制,但实体经济增速也开始放缓:2011年下半年,中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开始下跌,2012年虽转为上涨,但样本侧重中小企业和进出口的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却持续下跌,至2012年4月已连续5个月收于荣枯分水岭50的下方,显示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境况不容乐观。

受内外部需求疲软影响,2012年国内铜、锌、铝、钢材价格多次出现批零倒挂现象,再加上房地产业不景气,大型基建项目开工不足,银行贴息成本持续高位,下游厂商拿货囤货意愿不强。这种上游成本上升、下游销售不畅的局面将抑制厂商矿石等原材料拿货意愿。受此影响,港口在矿石、矿砂等大宗商品贸易、疏运局面不容乐观,考虑到经济增长惯性以及合同执行的滞后性,总体需求缩减可能会在2012—2013年间倒逼大宗商品贸易,整个产业链出现总量、利润双下降风险。传统港口装卸业必须警惕2012年下半年后可能出现的大宗商品装卸规模、费率下降局面。

3 能源品长期上涨趋势已难以逆转

沙特自2011年6月起连续将本国原油产量推高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史高位,连续3个月刷新30年来最高纪录,非常罕见。从经济角度看,沙特油井已稳产多年,连续高产的做法将产生高昂的边际成本,从长期看,对油井产生的损伤更是难以估算。2011年9月后,欧佩克集体增产,战后,伊拉克油井也不断复产,但国际油价自2011年下半年起持续盘踞在历史高位。2012年3月底美英曾宣称释放战略石油储备,但油价短暂下跌后又迅速反弹,进入4月中旬这一传统淡季后,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仍双双维持在100美元/桶以上高位,布伦特原油更是维持在120美元/桶大关。今后,油价下行空间可能已相当有限。

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能源价格套期保值机制,规避燃料成本变动风险、降低运营成本将成为今后港口经营长期面临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伊朗日产原油约359万桶,为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2011年占世界原油产量的5.2%,同时伊朗又是我国第三大原油输出国,2011年进口的伊朗原油约占中国原油总进口量的11%。目前,美国、欧盟已对伊朗实施禁运,伊朗已基本丧失外汇、粮食等硬通货来源。一旦伊朗核问题激化,战争爆发,短期内我国将直接面对难以回补的能源缺口,国内原油能源品将出现短缺、断供等恶劣的局面。

篇9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外贸转方式调结构为工作重点,以产业区域聚集、产业链延伸拓展为基础,大力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坚持“四抓一突破”的外贸工作方针,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提高外贸运行质量与水平,全面提升我市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我市经济外向度,推动“幸福新”建设。

(二)发展目标(201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0亿美元以上;出口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地产品出口额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0%以上;出口品牌建设加快推进,自主品牌数量显著增加,国家级国际知名品牌和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实现突破,省级国际知名品牌达到10个以上;对外贸易促进体系更加完善,外贸发展环境更加优良。

二、实施外贸“四大工程”,促进出口突破发展

(一)抓出口基地建设工程,促进出口产业聚集化、集群化发展。

加快外贸出口基地培育,建设一批优势产品出口基地和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巩固现有出口产业基础,以各类出口基地为核心,依托产业聚集区、开发区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扶持政策,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向基地集中,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拉长产业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建设完善基地内研发设计、试验检测、展示培训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提升产品技术含量。结合产业上下游情况,为实施外贸产业招商和链条式招商“筑好巢,铺好路”。到“十二五”末,全市建成纺织服装、机床机械、煤化工、农副产品、锂电新能源、新型建材、水处理产品、玩具出口产品基地,基地产品出口额在2011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

(二)抓品牌建设工程,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增强出口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到“十二五”末,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具有较高知名度和龙头带动作用的国际知名品牌。

1.加快境外商标注册,做好国际认证工作。推进出口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工作。尚未注册境外商标的出口企业要加快注册步伐,已有注册商标的企业要扩大注册国别、增加注册类别。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引导企业建立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推动更多企业获得国际市场质量许可和认证。建立品牌信息数据库系统,掌握出口企业境内外商标注册情况,提供商标注册、使用、防范等多种信息服务。

2.加快技术创新,培育自主出口品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鼓励企业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企业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与附加值。优先推荐品牌企业申报各级出口产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和技术研发项目。

3.建立品牌推广体系,扩大品牌产品出口。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加大对国际知名品牌的宣传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国内外媒体投放宣传广告,不断扩大名牌产品的知名度。加强品牌展示和推介,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支持重点企业在主要展会上设立品牌展位。引导品牌企业深度开发国际市场,促进品牌产品销售。

(三)抓市场开拓工程,优化出口市场结构。

1.深度开拓出口市场。充分发挥各类出口基地的整体优势和国际知名品牌的带动作用,巩固并深度挖掘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大力开拓东盟、非洲、南美、俄罗斯、印度和中东新兴市场。到“十二五”末,全市贸易额1亿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在2011年基础上增加到5个以上,市场多元化战略进一步深化。

2.搭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有效平台。继续开展“百展市场开拓年”活动,充分发挥各类展览交易平台作用,推动更多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境内外展会。支持企业通过对外投资、跨国并购等多种途径在境外设立国际贸易网络,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加快推进外贸领域电子商务应用工作,鼓励企业开展网上进出口贸易。

(四)抓大企业培育工程,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精心培植大型骨干进出口企业,切实做到“扶优支强”。在资金、服务、贸易便利化等各方面向骨干企业倾斜。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全市培植3至5家年进出口额1亿美元以上的外贸企业,并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形成出口产业集群。拓展外贸领域,千方百计吸引大的国内外大型外贸流通企业、跨国公司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和销售中心来投资,以大外贸企业迅速拉动我市进出口总量的扩大。加大外向型大项目招商力度,积极吸引外向型大型制造业企业落户。

三、鼓励和支持政策

(一)市级外经贸发展资金的使用重点向支持外贸转型升级倾斜,优先扶持出口基地建设、国际市场开拓、国际知名品牌培育、贸易领域的拓展以及外贸人才培训等。

(二)对出口基地和重点企业,优先赋予重要商品进出口配额和经营资质,优先使用国家和省、市对外贸易促进资金,优先安排“广交会”、“华交会”等重点展会展位,优先支持开展网上国际贸易。对机电产品、高新技术、农副产品深加工产品和加工贸易等产品的出口,给予企业出口信用担保、出口退税、出口结汇、口岸通关和信息服务等全方位支持。对流通型外贸企业,进出口数额达到一定规模的,在出口信用担保、流动资金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按新增出口数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三)市政府对超额完成年度外贸进出口任务的区(市)和拉动我市进出口总量作用巨大的生产型、流通型企业给予奖励。

上述各类财政扶持和奖励政策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四、优化外贸公共服务

(一)加强外贸工作的组织协调。建立由市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研究协调解决涉及全市外贸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外贸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的动态监测和分析,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对突出问题进行现场办公。建立重点企业联系机制,实行分类指导,搞好跟踪服务。

篇10

一、外部市场环境分析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使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较严重的冲击,造成我国出口增长速度减缓、进出口贸易额大幅下滑,对国有企业出口增长的影响尤其严重。

(二)区域市场选择分析。(1)在传统出口市场之外寻求机会成为必然选择。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国际市场需求骤减,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措施增加,我国传统出口市场贸易额普遍下降。因此,重新选择新的国际目标市场成为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必然选择。(2)新兴市场带来新的机会。广交会上,一方面我国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出口订单大幅萎缩,价格下滑;另一方面我国对新兴市场的订单却保持了稳定的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非洲的进出口贸易实现了跨越性的增长。中东市场亦是一块亟待开发的热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双方贸易逆势而上,甚至美国也就此制定所谓的“大中东计划”。中东多以单一经济结构的产业为主,除了石油和石化工业外,其他轻重工业都不发达,经济建设所需要的机械设备等全部需要进口。随着中东地区各国经济调整的深入,其对外产品需求亦发生变化,因而进口产品涉及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还包括一些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产品,使得中国与中东之间的贸易贸易往来不仅呈现数量上的增长,结构也产生了多样的变化。(3)区域市场的新选择。中东一般泛指西亚,北非地区,共24个国家,总人口3.6亿。中东国家经济水平参差不齐,差异性极大,如卡塔尔人均收入已达3万美元,阿联酋和科威特的人均收入超过1.6万美元,沙特约9400美元。而也门、苏丹和索马里则被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

在中东地区,属于“海合会”的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是该地区众所周知的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阿联酋、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等6国也是“海合会”成员国。成员国内部合作紧密,是中东地区一个最大的、相对较统一的市场,又是中东最大的商品市场 [2]。

阿联酋是产油大国,而制造业却贫乏。但国家富裕,其商业中心迪拜,是中东最大的贸易中枢。该国除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更能辐射周边诸多国家,远达北非、前苏联地区。近年来,来自中国的产品,凭借巨大的价格优势,逐渐在迪拜转口市场上取得主导地位。小五金一直是我国出口强项产品,近年来随着中东地区建筑需求的增长,出口量在不断扩大,市场定位上也由低档逐渐转为控制中低档并渗入高档,市场发展有相当潜力。

鉴于以上对全球外部市场的环境分析可以断定,小五金出口企业应该选择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为目标市场,同时以阿联酋为重点,采取以点带面,逐步发展的战略,必将开拓出新的快速增长的目标市场。

二、五金脚轮产品的贸易与竞争分析

(一)五金脚轮的产品特点。人类自从发明了轮子,搬运和移动物体变得容易了许多。针对轮子只能在直线上运行的不足,人们就发明了带有转向结构的脚轮或万向轮。这一成果给搬运带来了划时代的革命。随着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和材料需要移动,各行各业几乎都离不开脚轮。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5000种不同的脚轮应用于家具、工业、农业、物流、仓储、码头以及国防、科技、医疗等各个行业和领域。

(二)五金产品的全球贸易状况。中国是五金产品制造及出口大国,目前很多五金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五金产品的传统出口市场是在欧盟、美国、日本以及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市场是商品区域饱和、竞争十分激烈的区域,加上高额进口关税及贸易壁垒的限制,后来者或中小实力的企业很难进入。但是许多中东国家几乎没有五金制品生产厂家,当地五金产品的竞争完全是在进口商品之间展开。中国五金产品凭借着价格优势主宰了低档市场,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中档市场。

(三)国内外同类产品的竞争态势。(1)国内生产厂家分析。我国五金制品行业99%的企业为民营中小型企业。脚轮的市场进入门槛较低,竞争激烈,厂家众多,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参差不齐。(2)合作企业的优势。G公司的合作厂家一般有一定的规模,生产能力较强,品种规格众多,且拥有ISO9000质量控制体系认证,采用较先进的自动化制造工艺,能保证产品的交货数量及时间,价格具有竞争力。加之长期从事外销产品的生产加工,熟悉外销产品的品质、价格、交货期、交货条件及包装等要求,方便根据国外客户的需求,快速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能够与外贸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这些客观条件为双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G公司成立于1996年,注册资金人民币1500万元,是全资国有控股公司。公司以投资为主,进出口贸易为辅,公司的进出口业务涉及纺织、服装、小五金等商品,出口到欧洲、中东、非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脚轮应用广泛,规格型号繁杂却批量不大,数额小,周转快,较为适合G公司作为主打产品在小五金的出口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其次,合作厂家能够为G公司打入国际目标市场提供保障。在这样的条件下,G公司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一)产品策略。(1)准确定位产品,选择适销地区。G公司脚轮产品的质量中上、价格较低,在中东地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2)提高服务能力,促进营销。脚轮产品型号规格繁杂、批量少、批次多,要求信息反馈快,管理效率高,灵活多样的服务能够准确及时满足客户需求,促进销售。(3)合理组合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脚轮产品用途广泛。G公司是专业的脚轮制造商,能提供各种种类及规格的产品,并具有开发特殊要求脚轮的能力。虽然其产品组合宽度较窄,但极佳的产品组合长度使得G公司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和爱好。同时,产品的组合具有极高的关联性,也使得企业能集中力量研发产品,合理搭配原材料使用,有效控制成本,并发挥企业在自己擅长领域的优势。

(二)价格策略。(1)G公司的产品比欧盟、日本等国产品的质量逊色,但价格远低于他们,而与东南亚国家比,在质量和价格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定价时主要与国内同行比较,做到质优价高,质同价平或略低,配合其它定价组合提高竞争力。(2)根据客户对商品的用途、档次、订货数量以及客户的性质实施差别化定价。特种用途、中高档产品的价格尽量向欧盟、日本等国产品价格靠拢,以争取利润最大化,低端产品及数量较大的订单,可适当低于市场平均价格,以达到促销及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对终端客户因直接销售,省去了中间商的差价,可制定相对较高的价格,以保证较高的利润。而对中间商则尽量给予优惠的价格以达到促销产品扩大市场销量的目的。

(三)渠道策略。(1)争取更多的终端消费客户。终端消费客户通常为追求产品质量、实用及特别定制而愿意付较高的价格,G公司第一时间掌握客户的第一手资料,清楚客户的最新想法和需求及目标市场的动态信息,并将信息迅速反馈给企业,使产品更具竞争力,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借助合作企业的技术力量,为客户的售后服务如安装维修等等提供尽可能多的咨询和帮助。(2)积极扩大中间商队伍。市场的中间商对价格比较苛刻,为刺激中间商积极推销,扩大市场份额,G公司给予商一定幅度的退佣鼓励,在批发商购买产品数量超过预定指标后,给予一定的数量折扣。

(四)促销策略。(1)广交会客户云集,是促销的最主要途径。为利用好这个平台吸引客户,公司制定了周密的方案。将广交会的促销细分为展前、展中、展后三个阶段。展前阶段:公司将以往多种商品同时布展改为单一产品重点布展,将各种规格、样式、型号的脚轮进行系列化展出,充分展示了公司的专业性及多样化,突出了与其它展位的差别,吸引了众多客户的眼球。公司根据预定重点市场的选择,直接请了一个曾驻阿拉伯地区国家做过小五金、建材生意精通阿拉伯语的业务员,同时打破以往参展人员都是外销员的惯例,邀请工厂技术人员参加,以增添技术含量。展中阶段:在与客户的沟通中凸显亲和力,尤其是中东地区客户意外地在公司展台听到熟悉的母语以及了解他们家国情况的业务员的接待,营造出沟通的良好氛围;厂家技术员现场解答产品技术问题,即时商定定制产品,提高客户的购买信心,增加成交机会。展后阶段:及时处理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做好跟踪服务,力争维护好老客户多发展新客户。(2)出国推销时,G公司将目的地选定在一两个国家,制定详细的推销策略,在酒店租赁适当场地陈列产品,以吸引潜在客户,同时通过商会及驻当地大使馆商务部门等有关渠道了解当地行业客户情况,花更多的时间与潜在客户建立联系,推销产品。(3)在广交会期间,G公司邀请新老客户参观公司及工厂,举行茶话座谈会,与客户面对面深入交流,以便进一步做好客户服务,满足客户新的需求,与客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展客户联谊促销。

四、营销风险管理

对于G公司这类小公司来说,一次货款落空就将大大地恶化公司经营状况;而小批量多批次出口对于确保产品及时生产交付的要求用严苛来形容亦不过分。加强营销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防止破坏性因素的出现,保证营销的顺利进行和目的实现,也是G公司作为营销生命线来牢牢把握住的。

(一)出口货款的风险管理。签订出口合同后,要求客户先付30%订金,无论任何情况绝无例外。出口时,一般不接受信用证,客户不付全部货款不发货。严格的管理使得G公司出口的小五金产品,全部货、款两清。

(二)厂家不能或不愿按要约生产的风险管理。公司指定专人密切联系工厂,及时掌握信息,随时发现问题并帮助解决。一是收到30%订金即打给厂家,二是发挥公司的资金优势,代厂家垫付购买订单所需的原材料、配件等等,为厂家排忧解难。同时派员定期驻厂检查、跟踪产品质量,既能确保产品质量及交货期,也能保持价格的相对稳定,按时完成要约。

五、营销组合策略的实施成效

实践证明,G公司的营销策划方案是对路的,营销组合策略实践也较为成功,2013年全年共向16个国家或地区出口小五金92批次,其中脚轮71批次,占出口总数79%;出口中东地区6个国家的脚轮又达55批次,为脚轮出口总批次的77%强。尽管一个批次出口额最大不过59000余美元,最少的仅1500余美元,但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全年完成营销额220余万美元,既为G公司开拓了一项出口新业务,又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G公司近3年来以脚轮为主打产品的小五金出口多达255批次730万美元,已从一项新辟业务成为了公司一个持续稳定长期的利润增长点。

篇1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3)05-0052-04

随着中国与南非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近年来,广东与南非的贸易往来呈现出大幅增长趋势。本文在金砖五国合作的背景下,分析中国与南非的合作进展,梳理广东与南非的贸易往来、商贸交流及企业投资等经贸合作的现状,指出双方作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开放型经济体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新能源、基础设施、通讯、高科技等领域可成为两地未来的重点合作方向。

一、广东与南非经贸合作现状

(一)南非在广东与非洲贸易中占重要比重

南非是非洲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亦是非洲大陆面向全球的一个贸易窗口。2010年,南非占非洲对粤贸易总额比重近四成,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其中,广东对南非出口贸易额27亿美元,同比增长50%;对南非进口贸易额44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可见,在非洲国家与广东日益密切的贸易往来背景下,南非在广东与非洲的经贸关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且呈现出迅猛的合作发展势头。据中国海关的数据统计,2011年广东与南非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65.9亿美元,同比增长135.6%。其中,广东对南非的贸易出口额为30.4亿美元,进口额为135.5亿美元。这个进出口总额,甚至高于广东对印度、俄罗斯这些金砖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

同时,可以发现,南非对粤的出口额仅占非洲对粤出口额的22%,但广东从南非的进口贸易额则达到广东对非进口贸易额的70%。这一方面显示南非作为非洲国家贸易出口的跳板作用非常显著,另一方面也说明广东市场对南非的资源产品需求较大。

(二)商贸交流不断深化

在良好的外贸势头推动下,广东与南非的商贸交流也日益频繁。2012年的广东一南非贸洽会中,广东派出了由40多家企业、80多名成员组成的代表团赴南非,旨在矿业、能源、文化和旅游等领域进一步扩大经贸合作。作为中外企业商贸交流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南非客商利用广交会进入中国市场。据统计,在2009年的第106届广交会上,参展的南非客商达1367人,采购金额超过5.8亿美元。珠三角各地政府对于推动当地与南非的贸易关系亦非常积极。2011年11月,广州市组织汽车、摩托车、机械工业、电子电器、轻工产品、日用百货和皮革皮具等18个行业的50多家企业,赴南非推介广州的商机,与南非的企业进行业务洽谈,并在南非成立广州市贸促会驻南非联络处,建立了广州与南非长期合作的长效机制和交流合作平台。目前南非已成为深圳第六大贸易伙伴,2011年两地贸易总额占到中国与南非贸易额的22.83%。

二、广东与南非经贸合作的互补关系

(一)广东是非洲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渠道

广东不仅具有全国领先的经济规模,更是一个外向型经济特色相当明显的区域。发达的交通网络、毗邻港澳的地域优势,构成了发展对外经贸的优越条件。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是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10年,广东进出口总额、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实际利用外资水平占全国比重分别为26.4%、27.1%、19.2%,并保持稳步较快增长。

广东的外向型经济主要体现在珠三角区域较高的市场开放度。珠三角是广东外商投资活动最频繁的区域之一。2010年,该区域实际外商投资为183亿美元(约占全省的90%),外贸进出口总额为7513亿美元(约占全省的96%),其中,深圳、东莞和广州三个城市进出口值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72.8%。在经济的外向性特征方面,珠三角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悠久历史所形成的国际生产销售网络,以及对外开放的商业文化,将促使珠三角经济未来的对外开放程度更高。而在对外交流合作的态度方面,珠三角具有外向型经济传统,无论地方政府或是企业,对于对外交流合作都相当开放和支持。这些外向型经济特征无疑为非洲资本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便利通道。

目前,珠三角的家用电器、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建材、造纸、中药等一批传统产业发展已经相当成熟,部分行业已开始了对外投资,或转移到国内其他生产成本更低的地区;而一些现代的服务行业和高科技的、先进的制造业行业,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已开始了迅猛的发展(龚峰,2011)。因此,广东需要寻求新的合作方向,向劳动力、资源密集型区域转移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并开展与其他区域的技术合作,这是广东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南非成为“广东制造”的重要新兴市场

广东与非洲的经贸关系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进入非洲市场的初期,广东以出口传统工业制成品为主。2004年,广东的机电产品在非洲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出口额占广东对非洲出口的六成以上,其中原电池、摩托车、录像机、电扇、彩电等出口额均超过千万美元;而广东的传统大宗出口商品在非洲也拥有比较广阔的市场,其中纺织服装制品、鞋类、塑料制品、家用陶瓷、箱包等商品出口额也超过千万美元。直至2012年,广东出口非洲的产品已广泛深入到家用电器、电子产品、五金建材、礼品及赠品、家居用品、流行服饰配件、服装及面料、太阳能及节能产品等新兴行业领域。

随着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发展,广东制造业产品在南非市场的占有量不断增加。与南非当地有实力的企业联合、打造自身专业优势,是促成广东企业顺利进驻南非市场必不可少的条件。

近年来非洲大陆与广东合作水平持续升温,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粤企开始前往南非投资经商。数据显示,南非已经成为“广东制造”的重要新兴市场和粤企“走出去”的理想选择。

(三)广东市场对南非原材料需求旺盛

南非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源出口大国之一,煤炭、铁矿、锰矿等都是南非位列前五的主要出口产品。近年来,矿产资源是南非对外出口增长最快的产品,2003~2010年,南非出口锰矿年均增长率近90%、铁矿年均增长率高于40%。而煤炭是南非出口产值最高的产品,2003~2010年,南非出口煤炭年均价值3408百万美元,远高于矿产、原油等其他出口产品。据悉,亚洲是南非出口煤炭的主要市场,仅2012年3月,南非对中国单月出口煤炭量达130万吨,同期增长35%。

广东产业市场规模庞大、经济发展水平领先,因此对原材料及贵金属市场都具有稳步上升的刚性需求。以钻石市场为例,广东是我国重要的钻石加工基地。近年来,广东逐步形成了综合型的钻石镶嵌和钻石加工的产业集群优势。如位于广州番禺和从化地区的沙湾珠宝产业园、钻汇珠宝采购中心和从化旗杆钻石生产基地等特色园区。同时,广东又是我国对钻石需求最大的市场之一。欧盟、南非是广东重要的钻石来源地,但由于欧盟进口市场乏力,近年,南非钻石进口市场比重逐步加大。作为当今世界的第五大钻石生产国,南非向广东出口钻石近年快速增长。广东与南非的钻石贸易也是双方贸易互补性的重要内容。

三、合作前景与对策

(一)合作前景分析

2006年的《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提出,中非双方的经济合作以贸易、投资为主,涉及金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合作等多个领域。2012年,第五届中非合作论坛,再次确定了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包括投融资领域合作、技术援助合作、职业培训、医疗卫生合作、基础设施建设、民间团体交流合作、学术研究合作、军备建设、安全合作等。中国对非洲全方位合作的政策定位,对两地经贸合作的方向产生重要影响,也为广东与南非未来的产业合作指明了方向。

首先,广东与南非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的贸易往来仍将占重要地位。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等机电产品是南非进口的主要商品之一,其中包括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推土机、发动机等机械设备,手机、电话、变压器、发电机等电气设备。广东与南非在机电产品领域有较强的贸易互补性。此外,双方在汽车零部件、五金、塑料制品等传统领域的贸易也具有较大的合作空间。

其次,两地矿产资源、新能源上的合作潜力巨大。随着传统能源的日渐衰竭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合作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发展趋势。2011年,南非进一步修订了能源发展战略,计划在国内外市场投人120亿美元,同时投资新能源发电技术。此外,南非将提高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应用比例(林跃勤、周文,2012)。对广东而言,随着未来经济发展对能源和矿产资源需求的急剧增长,为了保证可靠的资源供给和可持续利用,在开拓南非资源市场的同时,还将加强新能源开发上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可见,未来资源类开发项目将成为双方投资合作的优先领域。

再次,基础设施工程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目前,非洲不少区域性基础设施项目都被纳入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例如,东非经济共同体的铁路系统建设规划、东非地区的通讯工程,都是促进地区发展的重要项目。而南非各省不乏鼓励投资的措施,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求大。因此,广东企业在帮助南非建设铁路等基础设施方面有很大空间,而南非的地区性基础设施网络项目,将成为珠三角企业寻求国际投资项目的关注点。

目前,南非与外资合作的行业主要有:电信和信息技术,能源和石化,机电产品、汽车和零配件等,此外还包括贵金属、医药用品、航天器、食品、饮料和烟草,交通及交通设备,采矿,化工、塑料和橡胶制品,饭店、休闲和赌博,金属制品等其它部门。在南非对外国投资优先名单中,中国企业已广泛进入金属冶炼、采矿、生物燃料、汽车、电信、化工等重点领域。可见,广东与南非未来的合作潜力将不仅限于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开发、教育、初级产品加工和医药卫生等传统领域,而且在信息通讯、生物技术、旅游服务、金融服务和生态环境,空间技术和航天等新兴产业也有合作机会。

(二)合作对策建议

广东与南非的贸易互补性较强,同时又具有一定相似性,在国际市场上存在着竞争。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广东与南非应积极发挥双边经济互补优势以及政治优势,发掘经贸合作潜力,提高贸易结合度。推动双方经贸合作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和更高水平迈进。应继续改善合作环境,进一步相互开放市场,消除各种形式的贸易投资障碍,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

第一,加强信息交流。广东与南非相隔遥远,虽然有良好的政治关系,但是民间和企业间的相互了解尚不够,对各自市场的了解缺乏将会阻碍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广东与南非双方都有加强经济信息沟通的强烈愿望。而发展官方和民间的南非经济咨询服务,对更有效地开展两地的商贸活动将起关键作用。

第二,改进合作方式。南非市场经济自由度高,同时又有许多鼓励对外合作的政策,这为进驻南非的企业创造了有利的投资环境,尤其是中小企业、私营企业,与南非在经贸方面有较大的合作空间。但南非的高技能技工短缺,劳工成本高等不利因素构成了外资进人的障碍(吴丹红,2004)。因此,对于不熟悉当地市场的国外投资企业来说,可以在合作方式上尝试与当地企业合资,将有助于打开销路,形成利益共同体。

第三,加强次区域组织的发展和区域性发展项目的开拓,对促进双方的贸易、投资和其他合作领域的开拓至关重要,将为两地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为进一步加强双边经贸合作,需要确定区域内开发的重点领域和策略目标,使广东与南非的经贸关系由双边到区域,再到整个大陆,逐步扩大其合作区域及领域。

[参考文献]

[1]林跃勤,周文,2012,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金砖国家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林跃勤,周文,2011,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金砖国家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吴丹红,2005,南非经济与市场[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4]龚峰,2011,珠三角地区对外贸易的现状_隐忧与发展思路[J],广东经济,(9)

篇12

商务网站,及时发放招商信息,实行网络宣传招商。目前,*商务网站点击率排名全省第12名,全市第2名。

四是紧抓信息,强化洽谈。根据宣传网络信息反馈,陪同县长唐宝友,分别赴广东、长沙、成都、泰国等地推介*彩色沙林项目、华侨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大觉寺(终南山)旅游景点开发项目。促成了*董事长亲赴*进行30万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进行实地考察洽谈。

五是依托会展,强化签约。按照注重实效的原则,强化会展招商,20*年昆交会、珠洽会期间,共签订国内合作项目和外资项目3项,总投资5.4亿元,其中外资项目2项、内资项目1项。促成了香港公司投资300万美元在华侨农场新建年产1万吨朝鲜蓟深加工项目,香港百利高蔬菜食品公司在芳华镇投资200万美元建设750亩蔬菜种植加工出口基地项目,*泸西顺达实业有限公司在召夸镇投资5亿元人民币建设年产80万吨机焦项目。其中,2个外资项目的成功引进,为全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100人,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792万元。

2、强化进出口企业培育力度,努力拓展国际市场

出口、消费和投资是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作为全县进出口贸易的主管单位,我努力加大进出口贸易企业的培育力度,努力拓展国际市场。20*年至今,累计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2085万美元。其中,20*年上半年完成进出口总额517.135万美元,同比增长142,完成市下达目标的52。

一是培育扩大外贸出口企业队伍。结合我县实际,积极帮助*大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安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办理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全县累计办理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企业15户,比20*年增加11户,年均增长3户。

二是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提升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帮助我县12户企业进行YC品牌认证,争取过桥牌味精、*茧丝绸系列产品进入*知名品牌行列,帮助*公司争取到30万元的品牌发展资金。同时,依托昆交会、东盟博览会等大型会展平台,共组织**茧丝绸公司、*大东生物制药公司等34户企业参会展洽昆交会,珠洽会。两年来,累计签订出口货单7宗,协议出口资金690万美元,有力推动我县出口市场开拓。

三是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做好服务工作。项目引进后续服务是否到位,关系到以商招商是否成功,关系到企业增资扩股进度和出口市场占有率。为此我们实行跟踪服务制度,责任到人,任务到人,主动深入企业、深入基层,努力为企业进出口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帮助过桥味精、海生农产品等公司争取到50万元西部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资金。协助海生公司、香港百利高蔬菜食品公司、香港吉邦食品公司完善基地建设和出口基地备案申请工作。

3、切实履行职能,落实“四个强化”

为突出“开放兴县”发展战略,我在安排部署和要求上,落实“四个强化”。

一是强化领导,调整充实了抓对外开放招资引资工作的领导力量,我自己坚持集中主要精力抓招商引资工作,并由招商科、企业服务科、办公室等业务科室具体负责,成立了相应的工作专班;二是强化责任,落实领导和工作人员联系企业制度;三是强化经济运行调度,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经济发展目标要求,认真检查督办主要经济指标的落实,我坚持亲自抓月调度、季分析,突出抓好重点项目跟踪落实力度和项目投资建设开工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经济运行情况,及时追加措施,确保全年任务指标与时间同步;四是强化服务,切实为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排忧解难,及时协调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引导企业强化管理,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通过努力,全县外来投资企业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外来投资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全县现有外来投资企业51户,其中外资企业9户,为全市各县之首。二是外来投资企业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外来投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每年呈现20增长比率,上缴税收增长达7,使用下岗工人612人,年均增加劳动力收入147万元;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151人次,年均增加农民收入829万元。其中,20*年上半年,外来投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1464万元,上缴税收1428万元。三是外来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步伐加快。实际增加固定资产投资6.7亿元,80万吨机焦、超循机械制造、水泥、农产品深加工、维生素K3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二)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推动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

在推动流通工作发展中,我按照工作分工的不同,重点抓了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项目申报。按照全市商务流通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把同乐市场、西桥建材城列入扶持重点,积极争取上级市场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争取到200万元的“东桑西移”专项建设资金。

二是抓好“万村千乡”工程建设。经过努力争取,我县列入国家商务部第一批“万村千乡”工程建设试点县,三年来共争取到160个农家店建设指标,争取到建设资金160万元。现已建成的110个农家店收到了较好的成效,经营品种普遍增长50,平均月销售额增长5000元,年收入达3万元的农家店占40,年收入5万元的占50,年收入10万元的占10,25个农家店购买了购销直通车--微型车,活跃了农村消费市场,提升了农村消费能力。

三是抓好城乡市场建设。聘请*城乡设计研究院进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基本完成了城乡商业网点的规划布局。同时,与香港傲捷公司达成*滇东蔬菜批发市场建设协议,促成西桥建材城建成营业,整合了*建材市场资源,完善了城市集散配套功能。

(三)规范执法,理顺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由于商务局由多个部门组建而成,涉及执法领域多,为规范执法,我坚持从基础抓起,逐步推进规范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一是加强法律法规清理,明确执法依据;二是强化培训,提高素质,按照要求,安排组织专业人员参加了执法学习培训,全局16人办理了《*省行政执法证》;三是加强学习,规范执法行为。利用每周五学习时间,认真组织机关干部学习《行政许可法》、《*省外来投资促进条例》及相关的商务法律法规。通过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执法者的素质,规范执法行为,在执法过程中坚持文明执法,亮证执法。两年来未发生一起因商务执法引地的社会矛盾和纠纷。在行业管理工作中,我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狠抓难点,酒类流通备案、生猪定点屠宰、石油成品油管理等几大重点行业管理逐步理顺。

(四)维护稳定,强化,妥善处理改制问题

我在工作中牢固树立稳定也是政绩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心和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任职以来,我重点抓了两项工作。

一是加大企业改革改制力度。置换资金1940万元,解决了蔬菜公司、旅游公司、农具公司等三家改制企业218职工的遗留问题。解决了10户商贸流通企业1085名职工的遗留问题,社会化退养173人,正常退休265人,移交社保部门426人实行社会化管理,实现了国企职工由“企业人”向“市场人”的转变。

二是强化,积极化解矛盾。为加强工作,我局设立了办公室,指定专职接待人员,专职处理事项,累计接待处理上访人员1200余人次,处理案件39件,在遇重大上访问题时,我亲自接待,积极化解矛盾。解决百货公司、蔬菜公司、糖烟酒公司、副食品厂、民贸公司等企业370人次在改革中没有处理的遗留问题;协调解决百货公司、蔬菜公司80户职工集资建房房地产办证工作;派出工作人员22人次到昆明、大理、贵州等地解决旅游公司、五交化公司退休职工医药费、扶恤费等21人次的个性问题;针对糖烟酒公司职工集资围绕广场折迁要求增加补偿问题,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我和分管副局长亲自带队,分派出2个工作组共36人次深入到职工家中做劝说工作,确保没有越级上访事件出现,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树立商务良好形象

我从上任开始,就注重班子建设,在局班子自身建设上通过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对局班子成员的思想、作风、纪律进行了全方位约束。同时改进领导方法,引导大家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领导艺术和领导水平,进一步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中层干部建设上我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调整科室人员使其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得到最大的优化,大大提高了中层干部的整体水平和素质。在一般干部调整上,我尽力做到促进人员合理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坚持不懈的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为全县商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树立了较好的商务形象。

三、廉洁自律守纪,互融共进勤政廉政

在加强勤政廉政建设中,我始终坚持了三个观点:一是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业务工作的统一性,从本质上认识党风廉政建设与对商务中心工作的促进,从而增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自觉性;二是增强党风廉政建设与履行职责的互融共进性,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履行职责的基本保证和重要基础,要求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在履行职务和职责过程中自觉严于律已,维护党风、政风、行风的纯洁;三是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工作实际的关联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规范“两权”运行。

基于上述三点认识,我在整体工作部署上,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当作商务局的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同部署、一样督办检查,在具体操作上,我力求做到带头守纪,以身作则:以“三律”约束自己,一是按守则自律,上级规定不准做的我决对不做,上级要求达到的我尽力达到,不违章、不违纪、更不违法,力争做一个称职的带头人;二是用制度自律,我严格按县委、县政府及本局制定的廉政措施办事,在各种重大问题上都经局党委或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不搞“一言谈”,力求秉公办事。特别是在经济问题上大的支出,都是经局长办公会决定;三是以“局长”自律,一局之长应该是本局干部职工的表率,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头雁,因此,我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当中,凡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不以“局长”自居,但以“局长”自律,讲奉献,珍惜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和权力,较好的发挥了示范作用,促进了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不断加强。

回顾任职以来的履职经历,我感到既充实,又欣慰,我和全体同志们一起并肩战斗,不仅增进了了解,沟通了思想,建立了友谊,获得了许多良师诤友,也获得了许多的启示,工作能力也得到一定提高。概括起来有两点启示:一是靠信念成就事业。刚上任就感到担子重,压力大,矛盾多,困难大,但我坚信有组织的正确领导,班子的精诚团结,同志们的支持,凭着这种信念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可以说,信念让我成就了一些事情,而在事业推进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坚定了信念,磨练了意志;二是靠工作统一思想。我深切感到,我局在工作上做出的一些决策,从机构改革到机关管理和日常工作,存在一些正常的工作分歧,方方面面也有一些不同意见,但我及班子成员并没有把精力耗在无谓的争议上,而是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加深认识,增强了解,最终达成共识,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一起。

四、正视问题,克服不足,全力抓好招商商务工作

任职以来的工作,有所得也有所失,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也是本人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是认识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从整体上把握不够,工作的预见性不强,同时,处事情有简单化的情况。二是充分发挥全体干部的积极性不够,未充分发挥班子及全体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落实制度力度不够,有流于形式的地方。四是自身综合素质和领导艺术和水平还有待于增强和提高。

针对以上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

(二)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认识水平,从整体上把握,增强工作的预见性。

(三)进一步加强班子建设,统一思想,改进作风,创新举措,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的主动性,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关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