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问题及建议范文

时间:2023-08-21 09:26: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农业发展问题及建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农业发展问题及建议

篇1

尽管我国高度重视耕地保护,但是各种因素影响(如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自然灾害、水土流失等),我国耕地面积仍是逐渐减少。我国耕地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值的百分之四十,而且耕地质量不高,部分耕地的水土流失较重,土壤沙化较重,耕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耕地总面积的50%以上存在生态退化现象。我国缺水严重,水资源总量很大,但是人均占有量仅为全球平均值的25%,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上来看,也极为不平衡,地域差异较大,季节差异极为不均衡。

1.2人口增加和农业生态、农业资源之间的矛盾加剧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因为人口众多,使各类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非常少,我国农业的发展同样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现在,国家又全面放开了二孩政策,随着人口增长,增加了对资源的需求和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口压力始终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1.3农民科技文化水平较低,制约了发展普及

我国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必须要有现代的科技来支持,和传统的粗放农业相比,更需要现代的、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但是我国当前农村的现状是,有头脑、文化高的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大都进城务工或者是从事了其他经营,留在家里的大都是老人、孩子和部分妇女,成了典型的“三八六零农业”,加上在家的农民由于长期受传统农业的影响,对先进农业科技重视程度不够,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认识不够,主动学习掌握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愿望不强,从而阻碍了现代生态农业的普及和推广。

1.4土地零星分散,影响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实行的是生产责任制,土地都分田到户独立耕种,当时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当时农业发展的需求,推动了传统农业的稳步发展,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的不断前进,农业科技的日新月异,规模化的连片经营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趋势。这种分散的农业经营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影响了现代生态农业的规模化发展。

2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议

以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如何摆脱困境,寻找一条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兼顾的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是各级政府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解决以上问题就要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逐步稳定发展,特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2.1建立有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实行了多部环境保护、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初步建成了保护农业资源、农业生态和环境的法律法规体系。然而,这些法律法规的细化程度还不够,总体还较为笼统,还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与发展生态农业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因此需要抓紧健全和完善能够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服务的法律法规,尽快制订相关的产业标准,提升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平,提高发展质量。再有,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监管力度,使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稳步健康持续推进。出台相关的发展生态农业的扶持、鼓励政策,建立完善生态农业发展相关的机制,从而加快我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推广和普及。

2.2强化宣传,树立生态农业发展的理念

多措并举,加大发展生态农业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生态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发展优势,提升农民群众对生态农业的认识,树立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先进理念,提高农民群众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热情和自觉性。要注意的是,农民群众对生态农业的认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地区要区分对待,切忌进行一刀切。更不能强制农民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一刀切、强制发展,反而会影响农民的积极性,影响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一定要因地制宜,稳步发展。

2.3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要以提高农民收入为前提

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以一家一户为主,农业生产的品种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中要把“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思维植入农民的头脑中。发展前,要超前、科学的进行规划,规划要结合现有的财力、物力以及科技水平。发展中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科学安排,统筹兼顾,发展一处成功一处,让农民先尝到发展生态农业的甜头,从而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推动生态农业向科学化和规模化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以农民合作组织为基础,提高农民积极性

近年来,农民合作社、农业协会等合作组织发展迅速,逐渐被理解、接纳,参与积极性越来越大,这为发展生态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合作组织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家庭分散耕作经营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弥补。利用这些合作组织的优势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良策,也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趋势。

2.5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篇2

一、基本情况

(一)地理及人口

合作市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系甘南藏族自治州所辖,为甘南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的中心。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与黄土高原交接,地形复杂,地势高亢,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850~3500米之间。境域东北部为山原夷平面草地区;西南和中部为山地丘陵牧农林区;大夏河诸多支流和洮河流径本市,洮河干流和格河沿岸为高山峪谷区。境内水、土资源丰富,植被条件较好,以牧为主,兼营一定比例的林业和种植业。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冷季漫长,干燥多风,年均气温为1.7℃,年均降水量为558mm,集中于七、八、九三个月,地表径流深200~250mm,年蒸发量1222mm,自然灾害频繁,主要有霜冻、寒潮、强降温及大雪、冰雹和秋季洪涝。

全市现辖六乡四办,38个村委会,249个自然村和8个居委会,总人口8.05万人,共5590户。其中藏族人口3.43万人,占总人口的42.6% 现有农村劳动力总数为2.4万人。

(二)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全市现有土地总面积409.5万亩,耕地面积14.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55%,其中农作物面积11.69万亩(其余为轮歇地)。

1. 农作物种植品种主要有:青稞、油菜、豆类、马铃薯等,种植面积分类为:青稞5.6万亩,油菜2.21万亩,小麦0.48万亩,豆类0.48万亩,马铃薯0.18万亩,其他2.63万亩。从农作物种植面积和结构看,以青稞和油菜种植为主,主要分布在河谷阶地和中南部山丘阳坡,属典型的半农半牧生产经营区。

2. 农业经济发展概况:合作市 2013年农业生产总值为1.57亿元 ,年均增速15%,农业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95元。

二、合作市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农业自然环境严酷、生态环境脆弱

全市适宜农业生产的区域海拔高度平均超过2900米,且阴湿寒冷、长冬无夏,年均气温为1.7度,无绝对无霜期,作物立地条件差,地理环境复杂,农业品种引进、培育、试验示范、推广开发成本很高。

(二)农业经济基础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不强

农业生产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传统小农式经营,农业结构调整处于一种农民自发状态,规模小、效率低、效益差、产品流通难,难以形成规模经营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与现代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影响了资源开发的力度和效益。

(三)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力度不大

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不健全,专业人才紧缺,科研设备空白等,远不能适应农业科技进步的需要,制约着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四)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支农资金不足

合作市农业部门基本无自己的试验田、农业机械、标准的农田灌溉设施和设备,致使农业推广、机械作业、抗旱防涝等一系列农业措施无法正常开展。

(五)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不发达,无一形成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品牌农产品

目前合作市主要农产品青稞、油菜等少量进行初步加工外,其余大多数都以原始形式进入流通领域(主要做为牲畜饲料等),经济价值较低,市场销售困难。

三、合作市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

(一)继续推进结构调整,着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产业

一是继续发展青稞、油菜、蔬菜产业,打造优质品牌。二是积极扩大推广科技农业 ,除了在青稞、油菜方面推广应用外,要在蔬菜、藏中药材等作物上全面开发应用。三是加快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适宜本地区推广应用的优势品种。四是逐步培育和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合作市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可以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等特色的旅游服务业。

(二)重视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培育和发展一批本地区经营发展,科技含量较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应该以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重点开发以旅游纪念品为主的青稞糌粑、速食、保健品、白酒,高原无公害油菜食用油、藏中药材礼品装等产品体系,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并且辐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支柱。

(三)加快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切实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合作市必须重视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加快建设专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是解决农产品供销问题的根本。切实解决“卖难”和“买难”的供需矛盾,使农民手头的农产品物有所值,物有所去。

四、合作市农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三个原则: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统领全市农业经济发展全局;坚持州委确定的“168”和市委“128”发展战略不动摇;坚持把“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落到实处。

(二)基本思路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全市农业经济发展基本原则是: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积极实施以城带乡;坚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坚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坚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坚持实施富民工程,着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粮食、蔬菜、藏药材基地

一是继续延续合作市藏区青稞生产基地和油菜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从农业最根本的种子入手,加大对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增加农业收入,提高农民纯收入。二是发展高原无公害蔬菜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我市蔬菜消费95%靠外地调运,且质差价高,无法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发展高原无公害蔬菜产业是我市农业今后3年要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三是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藏药材在合作市分布广种类多,是我市的一大优势自然资源。建立藏药材 驯化、栽培实验基地,不但解决了藏药材生产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且有效地保护了藏药材资源,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四是抓紧推动中低产田改造,提高粮油作物产量。自土地承包到户以来,经过长期的耕作利用,我市所有耕地面临着土地贫瘠,良种推广力度不够的局面。应对我市主要农作物种植区进行农田基础设施、测土配方施肥、良种良法配套等中低产田改造建设。

(二)建立推广机构,培训新型农民

一是按照区域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建立设置内部推广机制比较健全,管理制度比较完善、推广人员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乡农技推广站。二是积极开展以农业科技实用知识为主的培训,加大劳务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力度。培育一批科技种植能手,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辐射带动广大农牧民群众共同致富

(三)彻底解决农产品供需矛盾

给农产品交易搭建平台;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四)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我市农牧村农户生产生活依赖原始的柴薪、牛羊粪、农作物秸杆等作燃料和取暖,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首要问题。

六、政策措施

篇3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的转折期,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难题。针对这些挑战,如何进行农业经济发展道路的改革创新,成为当前需要思考的方向。

1我国农业经济的地位

农业经济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能否稳定持续进行的重要因素。对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不管是工业还是服务行业都离不开农业原材料的支撑。因此,在我国,农业的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

2我国农业经济的现状

自20世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为了与世界经济同步接轨,我国的农业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地做出改革创新,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对“三农”问题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当今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我国的农业经济也进入了一个相对稳步发展的阶段。同时伴随的农业经济的发展,许多过去没有的农业新问题也渐渐进入的人们的视线[1]。

3农业经济面临的问题

3.1缺乏完善的农村基层设施体系

在我国,农村基础生产设施都不够完善,许多农村地区的农业设施的生产方式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老路上。同时,运输方面交通不畅,缺少完整公路、铁路以及航空等交通设施的立体化网络。水利设备陈旧老化,对于农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灾害抵抗能力较差。

3.2农业科技含量低

在我国农业的经济发展上,科技含量较低,资源消耗大,农业产品产出率不高。同时相较于大型的工业企业及第三产业,我国在农业科技的投入也比较不足,造成农业方面的顶尖科技型人才的流失。这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难以形成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原因。

3.3农业生产模式单一

在我国,大多数农村的生产模式仍在走过去的老路,采用“刀耕火种”这种粗放型生产方式。农产品的结构也过于简单,大多数农民的受到思想上的约束,将可种植的农产品仅仅放在基础的粮食作物上,对于经济效益较高的水果等经济作物视而不见。而由于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对于农业的经营模式也停留在较为原始的农业原材料直接出售上。

3.4农业资金投入不足

相对我国的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建设,在农业方面的资金投入还有待于加强。农业经济的发展缺乏财力上的支持,就无法进行真正的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建设。同时也无法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降低了我国农业企业的竞争力,使得农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4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方式

4.1完善农村基层设施建设

相对于同地域的城市而言,农村的物质文化发展都相对落后,与农业相关的周边产业发展不足,使得农业经济发展规模受到了限制。所以想要发展农业经济,实现国民经济的腾飞,就要从最基础的地方着手。没有一个良好的生产设施基础,就无法建立起长远的经济发展道路。相关的政府机关部门要紧抓农村基层的生产设施的建设问题,将工作落到实处。对于相对陈旧的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的生产设施;建设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提高抗旱抗涝等自然灾害抵抗能力;铺设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减少农业经济发展中对运输成本的消耗。

4.2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从世界宏观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所运用的科技力量相对于发达国家尚且有欠缺。缺少科学技术的注入,就无法完成农业经济跨越式的发展。尤其在我国地广人稠土地资源相对有限的基本国情下,实现农业的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学生产能力已经刻不容缓。从与农业相关的各级政府机关再到农民自身都应该重视起对科技兴农科技富农的发展理念,积极引进世界各国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先进农业生产设备,科学改良农产品品种,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同时国家也要大力的培养与农业相关的一流科技人才团队,大力扶持农业科技研发机构,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技术,切实做到依靠科技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2]。

4.3创新农业经营模式

就我国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势来看,过去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对现有的农业产业结构的改革创新已经是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途径。创新农业的经营模式,一定要符合当前的市场经济形势。一方面,扩展农作物的种植范围,实现农产品的多元化与多样化,生产优质、优良、品种齐全的农副产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作物特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大众需求。另一方面,改变过去的农产品出售模式,将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统筹到一起,形成一条完整的农业经济产业链。

4.4加大农业产业投资力度

相较于工业与第三产业,我国的农业资金比较匮乏。想要发展农业经济,就必须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投入,对于农业企业给予相对便利的政策发展环境。同时,改善我国农业的投资环境,积极主动的吸引外资投入。

5结论

总而言之,在我国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有新的挑战等待我们去面对与解决。发展农业经济是一个漫长的经济工程。我们只有不断完善农村的生产设施;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对农业的扶持程度。才能不断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作者:韩永香 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天池店乡人民政府

篇4

关键词:丰城;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1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1.1农业科技落后

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力量薄弱。据统计,丰城市农业人口有100多万,每万人中仅有5名科技人员,数量极少,一些发达国家每万人中有40名科技人员,由于目前农村科技人员缺乏,农业科技推广难以开展。二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每年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不能应用到农业生产上,转化率只有30%~40%,而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到70%~80%。三是转化成果的普及率低。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后的普及率也只有30%~40%,这就意味着已转化的成果中,还有2/3没有应用于生产实践。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主要体现为:一是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涣散,相当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比较薄弱,难以承担起统一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综合配套服务;二是社会化服务效率低下,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职工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偏低;三是社会化服务内容单一,多数集中在统一供种、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统一防疫等几个项目上,产前、产中服务多,产后服务少,无法满足农民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多样性要求。

2大力扶持农业经济的必要性

2.1扶持农业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

农业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安全;不仅制约农业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

2.2扶持农业经济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需要

农村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农业经济发展缓慢会造成农民生产、生活两方面购买力的萎缩,进而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生活物资供应和产后加工销售等环节,导致这些部门生意萎缩、失业率上升,最终造成社会不稳定。

2.3扶持农业经济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目前农村的大部分地区情况来看,农民收入低,生活消费需求受到抑制,导致国家扩大内需政策难以得到很好的落实。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首先要大力扶持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有效购买力,扩大内需,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2.4扶持农业经济是迎接新形势挑战的需要

中国的大宗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价格竞争优势。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这些产品的进口可能会对国内大宗农产品市场会造成较大的冲击。因此,不能因比较效益低而放弃或减少生产,必须加大政府对农业经济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3大力扶持农业经济的具体建议

3.1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农业科技、农村金融、农业保险)之一,是WTO农业协议允许各国支持农业的“绿箱”政策。农业保险,对农民来说是转嫁风险、分摊损失保障收入的重要途径,对国家而言是保护和发展农业的重要举措,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在中国推行已达20年,但发展缓慢,为此建议采取如下具体措施:一是健全农险法规,完善法制环境;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比如,对经营农业保险项目的商业保险公司免除其营业税和所得税等一切税赋;三是对农户的保费实施一定比例的补贴,比如补贴保费的30%或者根据农业发展需要给予更高比例的补贴,以减轻农户负担,提高农户投保的有效需求。

3.2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及应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推进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注重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工作的支持力度,尽快研制出更多优质高产的粮食品种;其次,要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节水农业、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工程与电子信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注重对种粮农民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再者,要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通过搞好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试验、繁育、示范、推广与服务等工作,带动广大农民大面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最后,要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农科教结合,带动广大农民走科技兴农的路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