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09:26: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肺部手术术后护理要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临床资料
2012-2013年我科共收治胸部患者483例,其中胸外科手术有412例,在这412例患者当中男患者有266例,女患者246例,手术患者年龄在33-81岁,平均年龄43岁。所有手术患者当中,有246例肺癌患者,152例食道癌患者,另外还有10例纵膈肿瘤,4例胸外伤患者。胸外科手术中肺叶切除术34例,其中6例全肺切除手术。。本文就这412例胸外科手术术后护理情况探讨肺感染的预防护理要点。
2.护理要点
2.1做好患者的术前心理辅导
在胸外科手术当中术前的心理辅导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择期手术的肺癌、食道癌等患者,应该戒掉烟酒等不良嗜好,避免吸烟喝酒对患者呼吸系统的刺激导致呼吸道粘膜的抗炎能力下降,同时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几率。在这一方面护理人员应该尽量做到耐心细致,在护理过程中可以让患者做一些深呼吸和咳嗽,可以让患者通过吹气球的方式增加患者的肺活量,使患者的肺部充分膨胀,以利于手术。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应该鼓励其吃一些高营养的食物,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2.2.1做好病室环境清洁
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术术后应该进ICU病房,护理人员要做好病房的温湿度控制,其中温度应该控制在16-24℃左右,湿度控制在45-60%左右,这样的温湿度最合适胸外科手术后病人的恢复。ICU病房之后转入普通病房之前,应该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新鲜,病房内应该用紫外线每天消毒一次,尽量减少陪护和探视人员的数量,减少病房内外源性感染的机会,为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的恢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2.2术后要注意患者的护理
胸外科手术患者因手术需要,患者术中的被动相对较长,一般来说医院在手术结合以后在病人麻醉醒来之前如果不对患者的做相应的处理,这种情况下患者醒来的时候会感觉浑身乏力肌肉酸痛。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麻醉未清醒前,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患者清醒后,血压平稳,可改半卧位,床头高度应该保持在30°~60°之间,既不能影响病人的呼吸,又能帮助病人顺利排出肺部积气、积液,使患者能够及时换气,达到松弛胸腹部肌肉,,减轻刀口疼痛。一般来说术后的6个小时以内患者应该以平卧为主,可以要求其家人或者自己按摩一下患者的下肢、双侧肢体,如一些弯曲、伸腿,这样能够有效的环节手术过程中造成的肌肉疲劳现象,6个小时以后垫高枕头或者摇高床头,要每过2-3小时帮助患者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注意不免拖拉拽,使患者的肢体能够尽量放松。
2.2.3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在日常多做一些深呼吸训练,在深呼吸训练的指导患者进行深部咳嗽,以便于让患者能够及时排出痰液。同时,护理过程中可以给患者多拍背,在拍背的时候患者应该是半卧位,护理人员应该站在患者患侧,叩打对侧肺部,手掌应该是杯状,要用上手腕的力量叩击健侧肺叶,力量要适当,不要影响患者伤口的愈合。对于护理过程中患者痰液粘稠不易排出的,可给雾化吸入。雾化应该使用生理盐水30mL, 8万U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4000U,每日3次,每次不低于20分钟,这样可以有效稀释痰液,帮助患者及时排出痰液,同时这些药物能够直接进入肺泡,形成杀菌作用减少患者肺部患者的机会。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可以多做一些吹气球的训练,通过深呼吸使患者膈肌下降,这样患者能够将胸腔内的积气、积液排出,还可以帮助患者下床做一些活动,增加患者的肺活量,但是应该慎重、注意活动量,防止意外发生。
2.2.4应该做好患者的疼痛护理
胸外科手术术后麻醉过去以后,患者的疼痛感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疼痛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对患者术后康复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应该重视患者的疼痛护理。镇痛剂是患者恢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但是要正确使用镇痛剂,术后应该充分镇痛,可以使用止痛泵48~72小时或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50mg杜冷丁即溶注射,这样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在这一方面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传授些术后康复的知识,使患者了解疼痛的原因和术后恢复过程,使患者能够配合做好术后的各种康复治疗。进行各在穿刺质量的过程中,医生应该准确、迅速、轻柔、娴熟,要避免操作失误,尽量减少患者穿刺的疼痛感,及时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等放松方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在恢复的过程中能不实用镇痛剂的就不要使用镇痛剂,以免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
2.2.5做好患者口腔护理工作
口腔护理是预防控制感染的重要方法,在这里可以采用常规口腔护理的方法,由于胸外科手术术后患者不能坐立,护理人员可以协助病人在床上用牙膏牙刷清理口腔卫生,刷牙以后用“口灵”含漱1~2分钟,可以有效的减少口腔内的常寄菌,防止细菌下移到肺部吗,降低肺部感染的几乎,同时达到清理呼吸道的目的。
2.2.6强化患者的心理护理
由于胸部手术后切口创伤大、各种引流管的限制性可能会导致患者疼痛感增加, 过于疼痛会影响到患者的心情,降低他们抵御疾病的信心。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解释、说明咳嗽对于术后恢复的重要性,使患者的痰液能够及时主动排出。
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全身机能会下降,自身抵抗力也随之下降,这种情况下各种有害病原体进入下呼吸道机会增多,气道黏液清除不畅极易导致患者的肺部感染。通过上述一系列的针对想的措施,本院得60例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都比较好。 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给患者讲一些常见的肺部感染知识,此外还应该指导患者如何保持自己呼吸道通畅,并向患者讲解一些胸外科术后恢复应该注意的问题,防止恢复过程中以外发生。
参考文献: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3-0081-01
【关键词】高龄急腹症 手术护理体会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高龄急腹症患者愈来愈多。老年人虽非手术禁忌,但70岁以上的高龄增添了手术的复杂性及风险性。因此,术中护理恰当是渡过手术难关的重要环节。我们护理了38例70岁以上的高龄急腹症手术患者。现就护理要点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分布:70~75岁23例;76~80岁11例;80岁以上4例。手术种类:肠梗阻松解术13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9例;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行胆囊切除8例;急性阑尾炎切除术3例;急性胰腺炎内引流术1例。麻醉选择:气静全麻21例,硬膜外腔阻滞17例。术前伴发病:高血压动脉硬化9例;冠心病5例;慢性气管炎、肺气肿5例,其中合并以上两种伴发病者3例。手术时间最长3小时,最短70分钟。
2 护理措施
2.1 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急诊手术患者对立即手术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恐惧手术与希望解除痛苦、挽救生命的矛盾,使其产生严重的内心冲突。患者往往根据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来猜测病情的严重程度、手术的必要性和成功的把握性。针对患者这种焦虑、恐惧心理,护士可简要询问病史,认真、迅速、沉着、熟练地进行手术前的各项准备,从言谈举止上给患者以适当地安慰和必要的心理指导,减轻他们的紧张恐惧和焦虑心理,稳定手术前情绪,积极主动配合手术。
2.2 静脉输液及护理 老年病人由于皮肤松驰,血管弹性差,给静脉穿刺和固定带来不便,而且老年病人术中及术后躁动发生率高。因此选择相对粗、直、易固定的大隐静脉作为穿刺途径,并采用留置针,以避免术中及搬动过程中及术后发生脱针现象。输液量应根据手术情况及病人心肺功能而定,防止容量不足和肺水肿的发生。高龄急腹症患者往往伴有其它慢性疾病,体质差,消瘦,关节功能障碍及骨突明显,我们在本组病人中均采用骨突部位加垫软枕,肩下垫一软垫使头稍后仰并偏向一侧(气管插管病人除外),保持呼吸道通畅。手术中注意按摩受压部位,以保证局部的血液循环。上肢外展在不影响血压测量及脉搏的情况下,尽量不外展或最低限度外展,避免术中及术后病人关节功能障碍。
2.3 预防肺部并发症 高龄急腹症手术以呼吸系统并发症占首位,也是术中及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美国Mayo医院统计,大约25%的术后死亡和肺部并发症有关[1]。本组病人有两例术后直接死于肺部并发症。不论全麻或硬外麻醉,对病人呼吸和循环都有影响,已经反复证实,一般全麻诱导后胸廓的形状发生变化,肺横切面积的3%~5%出现萎缩[2],功能残气量减少10%~20%,肺顺应性下降,呼吸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灌流比值异常气道闭合和肺萎缩通常使静脉血掺杂增加约35%,在老年肥胖病人静脉掺杂就更加明显。硬膜外腔麻醉病人也可因为平面过高而影响呼吸功能,因此术中、术后必须认真监测病人呼吸功能恢复情况,提高吸入氧浓度,以SpO2不低于93%为宜。
2.4 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 由于高龄病人的客观条件及特殊的心理变化,致使手术中病人容易出现血压上升。一些血压原本正常的病人,一进手术室,血压即升高,达到难以手术的程度。本组病人手术前血压超过平时血压的有31例,占手术病人的80%以上。心率增快或变缓,心电图心肌缺血,P―R间期延长或缩短,生命体征波动明显,老年人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虽然高血压和冠心病并非手术禁忌,但毕竟有其特殊问题。本组有一例阑尾切除病人,手术进行顺利,但术后当晚突然死亡,手术和麻醉对此类病人的影响很大,有其它伴发症时更为危险。对于此类病人术中护理必须严格遵守心肌“供氧与需氧”的平衡原则。防止心动过速及前负荷增加,避免血压过高、过低。纠正低血容量应参考血红蛋白量,血红蛋白以100g/L为宜,所不足血量用血浆蛋白补充,高血红蛋白只会使血液粘度增加,对心脏无益。
2.5 术后护理 老年人组织愈合能力差,抗感染能力低,加之动脉硬化,末稍循环差,易发生术后消化道瘘,切口不愈合及感染率均较高。本组病人发生肠瘘1例,切口裂开和切口疝2例。因此,应注意控制感染,加强营养。切口处理应以加压包扎并用腹带为宜。
3 小结
高龄急腹症手术护理的要点主要为心理护理、特殊的生理护理以及心肺并发症的预防。首先要了解此类病人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焦虑恐惧
感,并充分做好其心理工作。熟悉高龄患者的生理特点及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掌握老年患者心肺功能的变化情况,才能做到准备充分、考虑全面,配合准确,最大限度地帮助高龄病人安全渡过手术关。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54-01
本院普外科于2008 年开始加强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与既往常规护理的患者比较,减少了手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8 年1~12 月于本院住院的老年胃癌患者72例,年龄62-78岁,中位年龄69.6岁。均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
2 护理
2.1 术前呼吸道护理
呼吸道准备:对吸烟者,入院时护士向患者说明吸烟影响术后康复的危害性以及与PPC的密切关系,以提高患者戒烟的成功率。指导并训练病人有效咳嗽、排痰和腹式呼吸训练,有利于术后减少呼吸道分泌物,有利于排痰,增加肺部通气量、改善缺氧、预防术后肺炎和肺不张。口腔护理: 入院时护士向患者介绍口腔护理的必要性,教会患者正确的口腔护理方法,晨起、就寝前及三餐后漱口液冲洗刷牙法,对合并基础肺病、糖尿病、口腔卫生状况差及合并口腔感染的患者,术前应用口灵漱口液含漱进行口腔护理。
2.2 术后呼吸道护理
2.2.1 一般护理:患者术完毕安返病房后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面罩吸氧,氧流量为(3―5)L/niln;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妥善安置各种输液管和引流管,保持固定通畅。
2.2.2 呼吸道护理:①密切观察呼吸形态、频率和节律,有无缺氧征兆;②术后低氧血症是术后心肺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所以术后要延长吸氧时间,还要协助病人在床上行四肢活动、深呼吸等,以加大肺活量,促进肺膨胀,增加有效通气,预防低氧血症;③加强雾化吸入,每日3次,轻叩背,协助病人排痰,保证吸氧通畅。术后4-7天内,嘱患者勿用力干咳及拍背,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采用诱发性排痰:通过无创性刺激气管,引发咳嗽反射,可以达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效果。必要时采取电动吸痰。保持SpO:在95%以上。
2.2.3 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由于老年人呼吸系统的退行性变化, 术前常伴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手术破坏了胸廓的完整性, 使肺的通气泵作用严重受损, 因此, 胃癌术后病人易发生呼吸困难、缺氧, 并发肺不张、肺炎、甚至呼吸衰竭。应做好充分术前准备, 术后严密观察呼吸变化,听诊两肺呼吸音, 监测血气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血压平稳后及时取半卧位, 术后第1日每1-2h 鼓励病人深呼吸、吹气球、使用深呼吸训练器, 促使肺膨胀, 鼓励并协助患者床上活动、指导有效排痰, 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后排痰, 对无力咳痰者应及时吸痰。各项护理操作时应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
保持呼吸道通畅:麻醉未清醒前患者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卧位,鼓励患者定时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只要患者有排痰需要,护士就应及时进行排痰护理,包括协助叩背排痰,刺激气管排痰,如患者咳痰无力,痰液黏稠难以咳出时应及时吸痰。
雾化吸入: 术后患者清醒,血压平稳后开始雾化吸入。患者半卧位, 采用雾化吸入机,雾化药物为(蒸馏水100 mL + 地塞米松5mg+ 庆大霉素16万U) 5 mL + 沐舒坦30mg , 15-20 min/ 次, 2 次/ d。氧疗: 术后常规吸氧3 d , 氧流量一般2~4L/ min , 具体视病情而定,合并基础肺病或并发呼吸衰竭时可长期氧疗,必要时可行机械通气。
口腔护理: 术后留置胃管禁食的患者予以口灵漱口液含漱进行口腔护理,进食后的患者口腔护理同术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可由护士协助进行。
加强疼痛护理,减少由于疼痛引起的呼功能变化;病情允许时鼓励并协助患者早期活动,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 结果
通过医生的积极治疗,护士的全面照顾,指导和护理,以及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努力,例患者均治愈出现,身心恢复情况良好,除例患者伤口进行Ⅱ期缝合外,无其他并发症。
4 讨论
手术疗法是老年胃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1】 , 但老年胃癌患者由于存在高龄、活动耐力差、多有长期吸烟史、合并基础肺病及上腹部手术等因素,增加了PPC 的发生, 且PPC 的发生与住院时间的延长显著相关【2】。因此加强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减少PPC的发生,在临床护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组病例入院即加强宣教,提高患者戒烟的成功率;术前良好的呼吸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预防肺泡萎陷及低氧血症的发生,对老年人尤其有益; 由于进行良好的口腔护理,使口腔内细菌减少,可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使呼吸系统感染的危险性降低。术后采取有效的排痰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 同时采用高频射流雾化吸入可将雾化吸氧双结合,既可维持血液中氧分压稳定,保证血氧含量,又可有效湿化气道,稀释粘痰,利于痰液的排除【3】。以上措施的采取使得老年胃癌患者PPC 的发生明显减少。本院普外科加强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降低了老年胃癌患者PPC 的发生率,减少了由于PPC 的发生导致患者病情的迁延恶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治疗费用的增加,在今后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之间的296 例进行肺叶切除的患者的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根据手术的方式分为开胸组与腔镜组,开胸组107 例,为开胸进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腔镜组189 例,为在腹腔镜下进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基本相同,腔镜组患者术后护理较开胸组更为简便,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愈后出院。结论:无论是开胸手术还是腔镜手术,在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精细的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 胸腔镜;开胸;肺叶切除术;护理
随着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肺部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肺组织是人机体与外界器官进行气体交换、为机体提供氧气、排除废气的唯一器官,所以肺组织发生病理改变的时候,会直接影响到其他组织与器官,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已经成为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与方式,随着手术与麻醉技术的不断成熟,手术将有病理改变的肺叶切除已经成为治疗肺部疾病的主要手段,特别是对肺结核以及肺癌的治疗。将有病理改变的肺叶切除进而防止阻遏疾病的发展防止病理改变向其他的肺叶转移与浸润达到治疗疾病或是延长患者生命的目的。通过开胸手术将患者的肺叶切除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所以微创技术逐渐应用在肺叶切除术中,在腔镜下进行手术,患者的创伤较小,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报道显示,腔镜下进行肺叶切除术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的祝愿时间,患者术后状况也较好[1]。本文通过对我院2013 年与2014 年两年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开胸肺叶切除术与腔镜下进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并将两种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比较分析,为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开胸组有107 例, 其中男性58 例,女49 例, 年龄21.5~75.5 岁, 平均年龄(46.7±7.6) 岁; 腔镜组189 例, 其中男性98例, 女性91 例, 年龄24.5~71.2 岁, 平均年龄(41.2±54.7) 岁。
1.2 病例入选标准
本研究所入选的病例均经过影像学或病理学检查确诊后采用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且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诊断一致;所入选的病例排除具有心、肾、脑等器官组织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同时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排除具有神经障碍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对我院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之间的296 例进行肺叶切除的患者的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根据手术的方式分为开胸组与腔镜组,开胸组107 例,为开胸进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腔镜组189 例,为在腹腔镜下进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措施如下:
术前护理:术前呼吸功能训练是肺部手术特有的术前准备,术前需使患者联系腹部呼吸法,以减轻患者术后肺部的呼吸负担,术前除做好手术常规的禁食水的准备之外,还要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开胸组患者有与开胸手术是常规的手术方式,所以,患者对开胸手术的认可度比较高,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时候在使患者增强面对疾病的信心改善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2]。而腔镜组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时候要使患者了解腔镜下进行肺叶切除术的安全性以及在术后方面的优势,增加患者对腔镜手术的认可度,进而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以便手术更加顺利的进行。
术中护理:两组患者的由于手术的方式不同,手术需要准备的手术器械也不同,开胸组常规准备开胸所需要的器械;腔镜组需在患者入室之前检查好腔镜仪器与器械的功能的完好性。此外,患者入室后,为患者开通的静脉通路的位置也根据手术方式选择不同的位置,开胸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拟行的手术将经脉通路开通在健侧上肢,腔镜手术中,患者的静脉通路均在下肢开通[3]。
术后护理:两组患者在术后均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同时,要保持患者引流管的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以及量,特别要对患者的汇功能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开胸手术的患者由于手术切口较大,术后要注意观察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防止发生切口感染;腔镜组患者手术切口较小,患者术后6 小时即可给予半卧位与坐位交替,以减轻患者的切口张力,促进引流液排出[4]。此外,腔镜下进行手术的患者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皮下气肿的症状发生。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术后并发症,预后出院。
3 讨论
由于肺是人体唯一的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所以,拟行肺部手术的患者在术前要做好充分的呼吸道准备,以便为术后的呼吸功能的回复奠定良好的基础,术后也要重点观察患者的引流液的量以及性状,及时掌握患者的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对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进行循证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通讯作者:刘宝丽)
参考文献
[1] 覃鸣芝.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手术配合[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3:1798-1799.
[2] 付宁.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2014,07:147-148.
[3] 刘艳, 杨雪玲, 王艳, 孙红玲.34 例肺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32:184-185.
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是一种新生儿严重的先天发育畸形,临床一般分为五型,以Ⅲ型最为多见[1][2]。如不及时处理,可致患儿死亡。所以一经诊断,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及早手术治疗。2007年1月~2011年7月,本院对16例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进行手术治疗,本文就该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归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h~8天,体重1.42~3.7kg,胎龄34~39+4W,早产儿4例,低体重儿5例;16例患儿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吸入性肺炎,首发症状均为唾液过多,口吐泡沫。喂食时出现呛奶、溢奶,同时出现呼吸困难。术前均经食管碘油造影。8例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以心脏B超为依据),1例合并有其他消化道畸形(无肛畸形)。Ⅲb型(上、下盲端距离<2cm)13例,均行食管成形术;Ⅲa型(上、下盲端距离>2cm)3例,行食管Ⅱ期手术2例。
1.2 结果 9例治愈出院,1例术后有食管吻合口狭窄,行行球囊扩张好转,2例行食管Ⅱ期手术,家长放弃治疗4例。
2 术前护理
2.1 呼吸道护理 患儿取高坡卧位或侧卧位,床头抬高30°,可减少口腔分泌物及唾液的误吸,防止胃液逆流入气管和支气管,同时使横隔和内脏下降,使胸腔容积扩大,有利于改善呼吸;其次是定时翻身拍背,按需进行口腔内吸引,插入深度为舌根后3cm,动作轻柔迅速,以免损伤和引起强烈的咳嗽反射,每次吸痰不超过10s,防止缺氧。吸痰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吸痰后听诊肺部,以观察吸痰效果;根据缺氧程度选择氧疗方式,以利于改善缺氧状况,对有明显呼吸困难者及时性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2.2 禁食及静脉高营养 置胃管于食管盲端内,持续胃肠减压防止唾液反流或吸入。新生儿时期是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最快的阶段之一,由于体内营养素储存较少,一般新生儿禁食3天以上就可以出现血液生化的异常,容易引起蛋白质能力营养不良[3]。术前使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经静脉给予补液、营养支持,并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减少呼吸道感染,控制肺部炎症。 转贴于
3 术后监护
3.1 呼吸道的护理 本组16例患儿术后均收治NICU,均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以保证足够的通气和供氧,减少呼吸做功对能量的消耗,防止发生呼吸衰竭,根据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的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由于麻醉和创伤使患儿呼吸能力减弱,气管插管使上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医源性感染途径等造成肺炎加剧和肺不张[4]。术后呼吸道护理,控制肺部感染显得尤为重要。①妥善固定气管插管:详细标记好气管插管的位置,每班测量并记录,并做好交接,既要防止气管插管脱管与堵塞,又要防止气管插管过深而损害食管气管瘘的结扎部位。②胸部物理治疗:术后第一天不主张行胸部叩击,以免造成外科修补后切口裂开。③吸痰护理:吸痰前后要洗手,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吸引口腔分泌物时,插入深度不宜过深,以免损伤食管气管瘘的结扎部位,吸痰压力不可太大,负压吸引压力<100mmhg,以防损伤气管瘘口修复处,影响愈合。④撤机后气道的护理:5例撤机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喉头水肿,声音嘶哑,吸气性凹陷,予地塞米松+肾上腺素雾化吸入,并冷湿化面罩吸氧12小时后改用温湿化面罩吸氧。本组病例撤机时间为2~9天,术后经数次拍片后肺部感染控制较理想。
3.2 引流管的护理 患儿麻醉清醒后四肢要适当用约束,以防自行拔管;同时要设醒目标志提醒胃管需保留10~14d,每4h抽胃液一次,有效防止消化液逆流以免刺激食管吻合口影响愈合。术后支撑胃管拔除后过渡到经口喂养,无吻合口漏者可考虑拔除胃造瘘管。术后胸腔引流管持续以0.5~1kpa低负压吸引,胸腔引流管每2小时挤压1次保证引流通畅,观察24h引流量及性状,每日更换引流瓶,日引流量<20ml,并经床旁摄片提示无吻合口漏时可拔管[5]。
3.3 肠内、外的营养支持 术后禁食5天,在未进食前应采用全静脉营养(TPN)维持营养7~10d[6],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术后5d行食管碘油造影,如无吻合口瘘即可经胃管喂养。从低浓度、小剂量开始,奶量根据患儿年龄、消化情况及病情好转程度逐步增加,由胃管或胃造瘘管注入,同时要严密观察有无呕吐、呛咳、腹胀等情况,若胃内潴留量超过喂入总量的20%时则停喂一次。经胃管喂养耐受后逐步过渡到经口喂养。
总之先天性食道闭锁是新生儿严重的消化道畸形,其手术疗效被认为是代表新生儿外科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手术前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及营养支持,以提高手术耐受力,术后的呼吸道管理及肠内外的营养支持,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手术后的存活率。
参 考 文 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73.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b)-095-02
肺手术后手术创伤大,伤口疼痛,患者往往不敢深呼吸、咳嗽、咳痰,造成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痰黏稠不易咳出,阻塞支气管造成肺内感染、肺不张。因此,协助患者有效排痰是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和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现对我院2007年4月~2009年2月收治的21例肺结核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排痰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为我院2007年4月~2009年2月收治的胸部手术患者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5~68岁,平均46.5岁;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16例,肺段切除术4例,全肺切除术1例。患者均无心脏病史。13例患者术前发热,体温最高为38.9℃,给予抗感染、抗结核、对症治疗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其余8例体温正常。
2 护理
笔者对以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提出以下护理措施。
2.1 术前排痰护理
2.1.1 首先向患者讲解咳痰的重要意义,使患者认识到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及有效排痰可以避免甚至消除并发症,从而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1]。有效排痰与患者的主动配合密切相关,有些患者术后由于手术创伤所引起的疼痛及害怕咳嗽引起手术切口破裂,术后不能很好地配合咳嗽。因此,在术前着重向患者介绍手术的过程及预后,说明咳嗽的重要性,教会患者术后如何配合进行呼吸及有效咳嗽,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前戒烟,指导并劝告患者停止吸烟,要反复强调吸烟的危害及对术后呼吸功能的不良影响[2],因为吸烟会刺激肺、气管及支气管,使气管、支气管分泌物增加,妨碍纤毛的活动和清洁功能,以致肺部感染。指导患者练习使用深呼吸训练器、吹气球等促进肺膨胀,以有效配合术后康复,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按时翻身叩背,鼓励有效咳嗽排痰,指导正确咳痰方法和咳痰动作,训练患者有效咳嗽,腹式深呼吸,这样能更有效地咳嗽排痰,可减轻疼痛,促进肺扩张,增加肺活量。肺结核患者的肺顺应性差,术后呼吸道分泌物多,故不主张患者剧烈咳嗽、咳痰,以免动作剧烈造成支气管残端破裂[3]。咳痰方法是屏住呼吸3~5 s,然后经口慢慢呼气,尽可能呼尽(胸腔下部和腹部应下陷),第2次吸气后屏住呼吸,然后用力从胸部深部咳出(不是从口腔后面或咽喉部咳出);注意口腔卫生,以免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2.1.2 对于痰量较多的患者,应采取如下措施:①控制感染:根据医嘱使用有效抗生素,全身用药配合局部用药可提高抗菌效果,局部用药可作抗生素雾化吸入,如青霉素、庆大霉素等,如痰液黏稠者可加用糜蛋白酶3~5 mg,每日2次,以减轻支气管感染和全身毒性反应;②引流:引流的作用有时比使用抗生素更重要,引流原则上应使病变部位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借重力使痰液顺引流至气管而排出。痰液黏稠者,引流前予以雾化吸入,治疗后可使引流效果更好。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采用一定的,将肺内病灶部位置于高位,在引流支气管、保证气道畅通的条件下轻轻拍动病员的前胸或背部,在支气管解痉剂和祛痰剂的辅助下,以加速病灶部位的痰液引流,每日必须进行2~3次,每次根据病员健康状况持续30~60 min或更长时间。同时应注意引流部位不宜刻板执行,必须采用患者能够接受而又易于排痰的,同时观察呼吸、心率情况,记录24 h痰量。
2.2 术后排痰护理
术后患者机体抵抗力进一步下降,容易导致支气管、肺部感染,而且术后患者由于畏惧疼痛,多有咳嗽无力,因此容易导致痰液不易咳出而造成痰液潴留,引发肺部感染、肺不张,甚至支气管胸膜瘘、脓胸等,给患者的术后恢复造成影响,因此,术后有效排痰尤为重要[4]。
2.2.1 一般术后一周内,患者可由于化学药品或异物刺激、慢支、缺氧等原因致使支气管分泌物增多、痰量增多,护理时应予注意。
2.2.2 患者术后应予平卧位,头转向一侧,清醒后改为半卧位,床头抬高30°。鼓励患者作深呼吸及正确有效地咳痰,是预防肺部手术后并发症的措施之一,患者取坐位,上身稍前倾,护士双手十指交叉,压在切口上方,保护手术切口,患者作数次深呼吸,然后微张开口,深吸一口气,重复咳嗽1~2次;同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便于痰液排出。叩背护理可通过胸部有节律的震动,间接地使附着于肺泡周围、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易于咳出。对于老年危重患者叩背时用力不宜过猛,同时要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心率等情况。
2.2.3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清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灰尘和烟雾刺激,室温保持在18~20℃,湿度在55%~60%。室内通风1次/d,每次20 min,通风时患者应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和呼吸道的畅通。
2.2.4 手术当日下午开始超声雾化吸入庆大霉素加糜蛋白酶(蒸馏水100 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 000 U),至术后第5日,4次/d,15 min/次,稀释痰液并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使痰液易于咳出。
2.2.5 患者术后咳嗽使切口震动,因此不愿咳嗽。护士除耐心细致地解释之外,根据不同手术部位及患者情况,给予适当帮助,如扶患者坐起或侧卧,轻轻按压伤口,从外向内、从下向上拍背,协助将痰液咳出。咳嗽无力或不会咳嗽者可刺激气管诱导咳嗽。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用拇指或食指在吸气终末,稍用力向内按压胸骨上窝的气管,可重复多次,至痰咳出[5]。
2.2.6 手术后患者因畏痛而惧怕咳嗽,也不愿作深呼吸[6],适当使用止痛剂,减少疼痛,有利于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
2.3 其他措施
若有些患者因痰量过多而不能排出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2.3.1 喉头气管吸痰术:对咳嗽无效或不合作的患者必须采用鼻导管刺激气管吸痰,通过鼻孔经咽部刺激声门附近以诱发呛咳,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吸痰要领,做到轻、快、转、散。轻即吸痰动作要轻柔;快即动作要迅速,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转即采用边转边吸引边上提的吸痰方法。同时,要注意观察心率及心律变化,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重复感染加重病情。若患者出现恶心、紫绀、多汗等现象,应立即停止吸痰,拔出导管,以免发生意外。
2.3.2 支气管镜吸痰或气管切开:患者经上述处理无效又无力咳嗽排痰者,表现为呼吸困难、青紫或三凹征象、动脉血氧分压低于8 kPa(60 mm Hg,1 mm Hg=0.133 kPa),且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增高,二氧化碳积聚和呼吸性酸中毒应立即气管切开。
3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困难,通过笔者实施有效地排痰护理干预均咳痰良好,全组患者均未发生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全部痊愈出院。
4 小结
手术前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讲解咳痰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功能锻炼及有效地咳痰,使患者在充分了解术后排痰重要性的基础上,真正掌握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配合好术后排痰护理,并做好呼吸道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参考文献]
[1]吴轶颖.全肺切除术后有效排痰的护理干预[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7,24(4):404.
[2]陈巧娜,江春红,喻美红.呼吸肌功能锻炼对胸科手术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8):1991-1992.
[3]唐茶英.肺结核患者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3):42.
[4]崔萍,赵开花,杨卫英.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02,7(4):93.
肺动脉高压是多种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并发症,直接影响先天性心脏病畸形矫治手术的效果及预后,术后以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最为突出[1]。因此,围术期的呼吸道护理则备受关注,有计划、有目的及针对性地进行肺部并发症的护理干预,配合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2007年4月—2008年5月我科收治7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行心脏手术病人,术后早期出现肺部并发症。现将围术期呼吸道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4月—2008年5月我科收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行心脏手术病人71例,根据肺动脉高压程度不同分为4组。轻度组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3岁~15岁,平均6.5岁;术前平均肺动脉高压(mpap)2.6 kpa~5.2 kpa;房间隔缺损(asd)10例,室间隔缺损(vsd)5例。中度组16例,男8例,女8例;年龄1岁~15岁,平均7.5岁;术前mpap 5.3 kpa~6.7 kpa;asd 3例,vsd 6例,asd并vsd 3例,vsd并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右室双出口(dorv)1例。lw881.com重度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0.8岁~14.0岁,平均7.5岁;术前mpap 6.8 kpa~9.1 kpa;asd 3例,vsd 10例vsd并pda 4例,dorv并pda 1例。极重度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0.8岁~15.0岁,平均8.1岁;术前mpap>9.1 kpa;asd 1例,vsd 11例,vsd并pda 3例,asd并vsd 2例,dorv 1例,dorv并pda 1例,单心房1例。
2 结果
2.1 术前呼吸道感染 术前发热13例,上呼吸道感染7例,支气管肺炎5例,大叶性肺炎1例。请呼吸科会诊,给予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痊愈后手术。
2.2 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机械辅助呼吸时间 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机械辅助呼吸时间明显不同 轻度组平均辅助呼吸时间为7.2 h±0.2 h;中度组为26.0 h±0.3 h;重度组为28.0 h±0.2 h;极重度组为33.0 h±0.3 h。
2.3 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围术期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 吸氧浓度均为40%~60%。肺动脉高压越重,术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越低。术后2 h、24 h及撤除机械辅助通气后的pao2:轻度组平均分别为17.9 kpa、16.3 kpa、14.5 kpa;中度组的分别为16.0 kpa、14.0 kpa、12.0 kpa;重度组的分别为14.0 kpa、13.7 kpa、12.0 kpa;极重度组的分别为13.0 kpa、9.1 kpa、8.5 kpa。
2.4 围术期早期肺部并发症及预后 轻度组并发肺部感染1例,中度组并发肺部感染3例,重度组并发肺部感染3例,极重度组合并肺部感染6例,死亡1例。
3 围术期呼吸道护理
3.1 术前护理 病人入院后,由护士向所负责的病人及家属宣教,介绍手术的意义,消除患儿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以免加重缺氧。术前教会病人咳嗽、咳痰,做示范动作,进行呼吸功能的锻炼。介绍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设备及作用,以防病人术后进icu产生不适。对于年龄小的病儿,根据其特点,主动与其接近、沟通,使病儿的恐惧心理减轻,以便更好地配合护士工作。合理氧疗,给予间歇吸氧3 l/min~4 l/min,每日2次,每次30 min,改善缺氧状态下的血管收缩,预防肺动脉压力增高[2]。
3.2 术后护理
3.2.1 正确使用机械通气,避免引起肺动脉压升高 病人术后进入icu后,常规接上呼吸机,听诊双肺呼吸音,检查各接头连接是否正确,气管插管位置是否正常,立即摄床旁胸片,以确定气管插管的位置,必要时予以调整。术后机械辅助时间较无肺动脉高压者长,持续时间可根据肺动脉高压程度适当延长。呼吸机参数的调整应根据血气结果随时调整,在循环平稳的情况下,常规应用呼气末正压呼吸2 cmh2o~4 cmh2o(1 cmh2o=0.098 kpa),以增加功能残气量,促进萎陷的肺泡复张,改善低氧血症,每次可增加1 cmh2o~2 cmh2o直到pao2改善,但小儿不宜>8 cmh2o,成人不宜>15 cmh2o[3]。在潮气量的设定上(成人12 ml/kg~15 ml/kg,小儿8 ml/kg~12 ml/kg),调节呼吸机呼吸频率(成人10/min~12/min,≥3岁18/min~20/min,1岁~3岁20/min~25/min,1岁以内26/min~30/min),维持pao2在85 mmhg~100 mmhg(1 mmhg=0.133 kpa),paco2在35 mmhg~37 mmhg,吸氧浓度30%~40%。适当过度通气,一方面提高pao2,另一方面可降低paco2,可增加肺氧和能力,提高pao2。
3.2.2 吸痰 应熟练掌握吸痰的技巧,吸痰负压10.6 kpa~16.0 kpa,吸痰管直径不应超过气管插管直径的1/2,吸痰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5 s,吸痰前后应给予短时间(1 min~2 min)纯氧吸入[4]。吸痰前如有频繁的心律失常,病人未清醒,血压低,此时,气管内有分泌物应慎重吸痰,待一般状况经处理好转后,可做快速吸痰。在吸痰过程中,出现心率加快至150/min~160/min,氧饱和度下降,甚至有血压下降者,应暂停吸痰及时连接呼吸机,同时给予短时间纯氧吸入,尽快使氧饱和度上升到安全范围。
3.2.3 呼吸道湿化 使用呼吸机时,随时检查湿化罐中水的情况,发现减少及时加水,以免干吹,水温为30 ℃~37 ℃,气管插管内每1 h~2 h滴入化痰液(由生理盐水20 ml+糜蛋白酶10 mg+庆大霉素8×104 u及地塞米松5 mg)以维持呼吸道黏膜纤毛正常排除分泌物的功能,防止形成痰痂,易于吸出。
3.2.4 拔除气管插管后呼吸道的护理 采取面罩供氧4 l/min~5 l/min,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呼吸音,有无缺氧征象和喉头水肿等表现,观察病人能否自行咳痰,痰量,并定时床边协助病人咳痰。
3.2.5 有效的胸部体疗 术后病人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可抬高床头,2 h叩击病人背部1次,持续5 min。拔除气管插管后,可扶起坐直进行叩背、排痰,随病情的恢复,鼓励病人尽早离床活动。
4 体会
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比例较高,有资料报道达15%~60%[5];在体外循环手术死亡中,因肺部并发症死亡占39%[6],因此术后呼吸道管理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认为先心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呼吸道管理,除了认真高质量的执行护理常规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术后机械辅助时间较无肺动脉高压者长,持续时间可根据肺动脉高压程度适当延长;②呼气末正压(peep)的正确使用使萎陷的肺泡复张,提高氧分压,一般从4 cmh2o开始,每次可增加1 cmh2o~2 cmh2o,但以不影响心排血量为宜;③吸痰前后给纯氧1 min~2 min,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避免pao2骤然下降,肺动脉痉挛;④注意呼吸道湿化,防止痰液结痂,不易排出。气管插管内每1 h~2 h滴入湿化液1 ml~2 ml;⑤有效的胸部体疗(翻身、叩背)对肺部痰液的排出也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红鹤,孙培吾.实用外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34.
[2] 宋宏,陈阿贝.280例小儿体外循环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4,10(1): 135136.
[3] 马继红,郭丽芳,魏爱琴,等.小儿心脏术后使用呼吸机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j].临床误诊误治,2001,14(2): 148149.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3.140
心脏病即心脏系统疾病的统称, 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1]。该类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心悸、发绀、胸痛、呼吸困难、水肿、脉搏异常、心脏异常增大、心律失常等[2]。心脏病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 但由于心脏解剖结构较为复杂, 手术难度较大, 患者术中极易因牵拉积压而出现肺部顺应性下降情况, 导致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率增高, 严重影响手术疗效。为分析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原因, 并探究其护理对策, 作者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共124例心脏手术后合并呼吸道感染的患者, 男79例、女45例, 年龄14~76岁, 平均年龄(49.8±6.1)岁, 其中法洛氏四联症矫治术16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9例, 双瓣置换术24例, 二尖瓣置换术31例,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4例。所有患者术中均行ICU气管插管操作, 呼吸机选用美国PURITAN-BENNETT 740呼吸机, 机械通气时间为12~157 h, 平均机械通气时间(74.5±3.4)h。
1. 2 护理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全程护理:①术前健康教育, 手术前给予患者讲解相关疾病、手术要点, 给予患者介绍气管插管、监护设备的相关知识, 积极鼓励患者, 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②术前准备, 医护人员需在术前检测患者生命体征, 尤其是检测患者肺动脉高压及心功能水平, 并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强心、扩张血管药物。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给予患者气管插管操作, 给予患者间歇性低流量吸氧。给氧操作时需保证气管、导管弯曲度适中, 并选用胶布及纱布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如需给予患者翻身操作, 则需由专人固定患者头部, 避免导管牵拉, 降低气管对患者呼吸道的刺激。③术中监测, 医护人员需于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神智、瞳孔、四肢活动状况及生命体征, 患者一旦出现复苏前躁动症状, 需酌情给予镇静。④术后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医护人员需于术后给予患者吸痰、叩击及引流操作。吸痰操作时需按相关操作标准进行, 严格无菌操作, 且吸痰时间不宜过长, 一次吸痰时长不得超过20 s。吸痰操作时需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一旦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面色青紫、心率加快等缺氧症状, 立即停止吸痰, 并给予患者吸氧。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 每隔8 h给予异常患者叩击及引流操, 保证呼吸道分泌物顺利排出。叩击时医护人员需以杯状握拳, 并以一定频率自下而上, 由外及内沿呼吸气道轻拍患者, 震动患者气管, 保证分泌物汇聚于大气管, 最终排出。⑤咳嗽训练, 医护人员需传授患者正确的咳嗽方法, 嘱患者于站立或半卧位姿态下, 深吸一口气, 再于呼气2/3时咳嗽, 反复多次[3]。⑥呼吸道定植菌监护,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尽早拔除气管、胃管, 降低侵入操作刺激。医护人员还需加强巡视, 严格无菌操作, 给予患者2~3次/d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可选用聚维酮碘及其他弱碱性液体。
2 结果
1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其中88例(71.0%)患者术后伴轻度肺部感染症状, 27例(21.8%)伴中度肺部感染, 9例(7.3%)伴重度肺部感染, 经相关治疗后顺利痊愈, 患者护理满意度达95.2%(118/124)。
3 讨论
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病因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①定植菌感染: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合并呼吸道感染直接病因与呼吸道定植菌感染有关。气管、胃管等侵入操作可导致细菌直接入侵患者呼吸道, 导致呼吸道定植菌感染率大幅上升。②侵入操作:心脏手术患者往往需求开胸操作, 患者术中损伤极大, 加之手术需要一定操作时间, 患者呼吸生理功能将被改变。此外, 长期的气管、胃管刺激可导致患者呼吸道黏膜水肿, 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呼吸道阻塞率增高, 术后感染率上升。③疼痛:术后疼痛导致患者害怕咳嗽, 呼吸道内分泌物无法有效排出, 患者感染率上升[4]。④切口感染:手术时间越长患者切口感染率越高, 而切口感染也可能诱发呼吸道感染。⑤纵膈感染:虽然心脏手术前后患者均使用抗生素进行感染控制, 但是由于切开气管与纵膈相通, 一旦患者纵膈出现感染, 病原体将蔓延至呼吸道内, 最终引发呼吸道感染[5]。术后呼吸道感染对心脏病患者手术疗效及术后恢复存在极大影响, 因此严格手术操作,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极其必要。本研究中, 在给予患者全程护理干预后,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且患者感染症状经相关处理后恢复正常, 提示全程护理干预后患者术后感染可显著控制。
参考文献
[1] 马奕,王冰心,郑磊,等. 授权在心脏手术后应用无创呼吸机病人照顾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护理研究, 2013, 27(14): 1063-1065.
[2] 姜晶波,林巍,赵月.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无创正压通气呼吸系统感染中的应用研究.吉林医学, 2013, 34(33):152-154.
[3] 刘玉平. 心脏手术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应用 BiPAP 无创呼吸机的护理体会.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 23(10):14-18.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157-01
小儿肺包虫病系青海省等西北边远牧区的多发性疾病,随着内地省份畜牧业的发展和城市宠物的增加,易感人群不断扩大,小儿尤为易感,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咯痰、发热病史。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药物治疗、注射硬化剂和手术治疗,其中以手术治疗的效果为最好[1]。入院后1例B超提示“水上浮莲征”1例,双层结构的肺部占位。血清间接凝集试验阳性,胸部CT提示肺部占位病变2例。我科自2005年10月-2006年3月运用胸腔镜治疗小儿肺包虫病2例,均给予胸腔镜肺包虫内囊摘除术,术后恢复良好,通过术前、术后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例中女1例8岁,男1例6岁,平均7岁,均明确诊断为小儿肺包虫病,其中1例因体弱多病于体检时发现肺部占位病变,1例则因支气管肺炎行胸部X线拍片时发现。患儿入院给予抗炎等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准备在气管插管麻醉下行胸腔镜肺包虫内囊摘除术。术后均未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手术后均恢复良好,2天下床活动,术后3天、1周、1月复查胸部拍片无胸腔积液,残留气腔等并发症,随访5个月,无肺部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应注意观察有无肺包虫病的表现如胸痛、咳嗽、咯血、咯痰,痰中含有粉皮样物质,以及肺部体征的变化等。
2.1.2 对症护理:根据所出现的症状给予相应的对症护理。
2.1.3 药物治疗的护理:做好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向病人说明早期、足量、按疗程服药重要性,并指导其按时服药。
2.1.4 作好抢救准备:病人可因包囊破裂而出现过敏性休克、窒息等严重并发症。必要时先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床边备有肾上腺素、吸氧、吸痰装置等。
2.1.5 术前应尽力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食用富含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2.1.6 术前指导:要教会病人深呼吸,咳嗽排痰,练习侧卧位,指导病人练习卧位排尿。
2.2 术后护理:
2.2.1监测生命体征:术后2-3小时内,每15分钟测生命体征一次,平稳后改为30-60分钟测量一次。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2.2.2.1 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胸廓呼吸运动是否对称,呼吸形态,有无呼吸困难和紫绀。
2.2.2.2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多和咳痰无力协助病人咳痰。
2.2.2.3 鼓励患儿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
2.2.2.4 遵医嘱给予面罩氧,同时进行心电监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
2.2.2.5 定时雾化吸入,湿化气道,使分泌物易于咳出和吸出。
2.2.3 准确记录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后第一天进少量流质,第二天鼓励病人进软食,逐步进普食。同时给予静滴抗生素、止血剂及营养药。
2.2.4 定时给予翻身,保持合理的。
2.2.4.1 麻醉未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2.2.4.2 清醒后8小时血压平稳,采用半卧位(头抬高30~40度)
2.2.4.3 协助患儿坐起时要从非手术侧扶患儿正常手臂和头背部,并注意保护患儿身上的各种管道。
2.2.5 减轻疼痛增加舒适感:遵医嘱给予微量泵持续泵入止痛剂。给予病人更换时应支托胸腔引流管,避免牵拉而造成的不适。
2.2.6 早期下床活动:术后第一天生命征平稳,鼓励病人坐在椅中。术后第二天可在床旁移动,活动时要妥善保护各种管道。
2.2.7 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
2.2.8 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2.2.8.1 血、气胸:术后给予病人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及半卧(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折叠、受压、并记录引流量、颜色)之后,病人未出现血气胸。
2.2.8.2 肺炎:术后给予吸氧、超雾、吸痰、抗生素的使用病人未出现肺炎。
3 体会
应用胸腔镜治疗小儿肺包虫病,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疗效确实等优点[2],可缩短治疗时间,也可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治疗效果确切是有效可行的,本组2例患儿经随访恢复良好值得推广,但小儿肺包虫病往往有许多预料不到的并发症发生,仍有许多护理问题有待研究和完善。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119-01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股骨颈脆弱、髋关节周围肌群退变、反应迟钝,不能有效抵御髋部有害外力,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根据病情需要,部分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由于老年人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器质性病变,如糖尿病、冠心病等,增加了手术危险因素,术后并发症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而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我科于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经综合治疗和阶段化个体化整体护理,效果良好,现将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例患者男11例,女9例,年龄65~87岁,平均72.4+2.56岁,其中,左侧12例,右侧8例;股骨颈骨折12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4例,股骨头无菌坏死4例;既往糖尿病病史7例,13例入院后发现血糖较高,经内分泌科会诊后确诊,均为非依赖型糖尿病;2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经综合治疗,待血糖、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上病例在全麻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12例出现肺部感染,经抗感染、呼吸道雾化、翻身拍背等精心护理,所有患者于26~33天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因处于特殊年龄段时期,因此存在围手术期焦虑、恐惧的心理表现较强[2]。我们通过有的放矢地对患者进行各方面的护理和沟通,做到服务热情周到、态度和蔼、真诚微笑,关心、体贴、尊重老人。
2.1.2 牵引护理 为减轻损伤部位疼痛及肌肉痉挛、减轻髋关节内及病变部位的压力,手术前根据病情,14例行患肢持续皮牵引,6例行患肢持续骨牵引,使患肢尽量维持中立位,维持牵引重量3~5kg,避免过多的移动患者,以免加重病变部位损伤。骨牵引针孔每日两次涂0.5%活力碘,预防针孔感染。注意保护骨突及受压部位,防止压疮的发生。本组患者未发生压疮。
2.1.3 糖尿病饮食调护 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控制最为重要,原则为①控制总热量;②合理安排各种营养成分;③少食多餐;④高纤维;⑤饮食清谈,低脂少油;⑥戒烟酒。我们帮助患者及家属理解糖尿病治疗的特点及长期性,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如了解糖尿病基本知识,协助制订糖尿病患者个体化食谱,教会患者或家属自测血糖,掌握血糖数值意义和家庭自我护理方法。
2.1.4 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手术的成功与术前患者的全身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髋关节置换前应做好以下准备:详细采集病史及发病情况,是否有其他内科疾病或手术史。术前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如化验血、x线摄片、心电图检查等。了解总体健康状况;拍摄髋关节正侧位片;治疗体内的慢性感染、皮肤病,如龋齿、鼻窦炎、手足癣等。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变化,其手术后切口护理、引流管护理、护理同护理常规,注意体温的变化,观察伤口有无感染情况。
2.2.2 疼痛的观察及处理 术后2~3d因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可采用麻醉镇痛泵,防止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甚至胸闷、气促等发生,注意药量不可过大。术后3d仍疼痛较剧者,注意的变换,保持正确、舒适的,抬高患肢,利于静脉血回流,避免患肢肿胀而致的胀痛。在行早期功能锻炼前应用止痛药,也可减轻活动引起的疼痛。
2.2.3 并发症的预见性观察和护理
2.2.3.1 肺部并发症 肺部感染是老年外科患者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原因为①老年人胸廓和肺顺应性降低,呼吸肌群的机理减退,导致肺活量减少、残余量和功能残余量增大,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阻塞肺部疾病,导致肺功能的改变[3]。②由于术后伤口疼痛、疲劳或麻醉镇痛药物应用等因素,限制了患者呼吸肌运动,呼吸短促,使潮气量和有效通气量均进一步减少,氧合作用明显降低[4]。③术后咳嗽能力减弱,肺部通气量减少,使细支气管极易痉挛,分泌物多而阻塞封闭,可导致肺不张,甚至发展为肺炎[5]。本组病例肺部感染12例,主要表现为发热、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术后采取的护理措施为:①术后24~48h以后抬高床头15~20°,鼓励深呼吸、拍背,必要时吸痰;②用α-糜蛋白酶4000u、沐舒坦15mg雾化吸入Tid;③吹气球4~6次/d,每次5~10min;④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经过以上处理12例患者分别于3~7天后感染得到控制。
2.2.3.2 糖尿病足的预防 糖尿病足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因血管病变造成的供血不足、因神经病变造成感觉确失并伴有感染的脚,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结果,严重者需截肢,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6]。其观察及预防措施为① 严格控制好糖尿病,每1~2h观察患肢末梢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血运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2.3.3 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40%~70%,发生的时间以术后3~5d及术后2周前后最高[7]。早期要密切观察肢体肿胀情况,必要时行静脉造影及超声检查。预防的主要方法包括术后早期活动,避免使用促凝血药及预防性使用低分子量肝素等。对已出现的深静脉栓塞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以防止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采用患肢抬高并辅以低分子量肝素、丹参等药物,多数患者可逐渐缓解。本组患者未出现深静脉血栓。
2.3 出院指导
制定康复期锻炼计划,嘱患者每天坚持锻炼。活动或休息时注意不要内旋内收膝关节、不要交叉双腿、不要坐在低于小腿高度的椅子或者沙发上,弯腰捡地上物品时要保持髋部的外展中立位,以免引起髋关节脱位。术后3个月,避免患肢负重,预防跌倒。要以拐杖或助行器协助行走,以减少关节磨损,活动后要有适度休息,加以调整。3个月后逐渐负重,但要避免登山或受外力撞击等防止假体松动和磨损的活动,如出现髋关节异常疼痛,肢体短缩畸形,可能是关节脱位,应立即就诊。
3 体会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因骨创伤而接受手术的老年患者也逐年增加。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重建全髋关节功能的重要手段,技术要求高, 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术后护理难度大。其原因为:①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可避免地出现主要脏器的衰老和功能的减退,使老人抗病能力下降;②伴发糖尿病,增加了手术的风险。③由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起病缓慢,临床症状不典型,久病可致多系统损害,手术后切口不易愈合,容易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防治技能,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氧饱和度、血糖、尿量,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做好糖尿病饮食调养,增强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防止感染。同时对肺部感染、糖尿病足、深静脉血栓、假体脱落等并发症应做到预见性的观察护理,以增加手术成功率,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娄湘红,杨晓霞. 实用骨科护理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187-356
[2]肖雪芬,李云,李慧敏,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学杂志,2004,19(16):16.
[3]黄筵莛. 重视老年患者的外科问题[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1999,16(5):259-260
[4]黄筵莛. 腹部外科手术并发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7-48
[5]高新华,王光元. 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的预见性护理.现代护理.2004,10(4):26-27
中图分类号:R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2-0093-02
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ATS)是一种胸部微创手术,近20来年在我国发展迅速,与传统的胸部手术相比,具有损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特点[ 1,2],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现将我院2005年3月-2008年1月所开展的102例VATS及围术期的预防措施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组102例患者,男86例,女16例,年龄20~65岁,平均39岁。疾病种类:自发性气胸65例;双侧肺大泡患者2例;肺部肿瘤20例(包括结核瘤13例、炎性假瘤2例、肺脓肿2例、周围型肺癌3例);胸腺瘤7例;胸部外伤8例。其中伴有过度肥胖10例(男8例、女2例),有吸烟史68例(其中>20年19例,每日吸烟量>20支34例),伴高血压4例,糖尿病史3例,慢性肺部病症11例。所有患者均在支气管插管静脉全麻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其中肺大泡结扎术(或切除)67例,胸腺瘤摘除术7例,肺叶切除术3例,肺楔形切除术17例,开胸探查止血术8例。手术持续时间1~2h,单肺通气平均时间40min。
1.2 麻醉与手术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静脉复合全麻+双腔插管;手术时健侧肺通气,患者肺萎陷,利于操作;手术切口选择:先在患侧腋中线第七或八肋间开一个直径约1.5cm小口,作为放置胸腔镜的观察孔及术后放置引流管;①自发性气胸、肺大泡、肺周围结节性病灶等肺楔形切除手术一般为腋前线第三或四肋间及腋后线第五或六肋间各开1个直径约2.0cm小口作为操作孔(在使用特殊切割缝合器械时)或以腋前线为中点第三或第四肋间开1条长为4~6cm小口为操作口;②肺叶切除或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则以腋前线为中点平肺门水平第三或四肋间(上、中肺平术)或第五或六肋间开1条长8~12cm小切口。在胸腔镜和小切口视野下用普通手术器械与胸腔镜手术器械相结合解剖肺门结构,大血管分离关键步骤多在小切口直视下进行。处理肺血管时近心端借助推结器给予缝扎、结扎,远端用钛夹钳闭,支气管残端闭合器钉合。肺叶切除后将手套或取物袋放入胸腔内,再将病变组织放入袋内,从切口拉出。
1.3 预防性措施
1.3.1 术前心理准备
多数病人对自己的病情及手术情况不了解,手术心理耐受力差,缺乏信心,担心手术出现危险并怀疑手术效果,表现为情绪低落、忧郁和紧张,有的患者甚至出现发脾气、烦躁不合作等;而有的病人则盲目乐观,认为小切口手术简单,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不需要什么准备。针对病人不同表现,我们术前主动与病人交谈,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病人思想动态,并结合实际为病人详细介绍病人的诊断,准备做什么手术,术前术后该做些什么,病人应如何配合治疗等,通过沟通,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解除病人的顾虑,使其更好地配合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1.3.2 术前口腔及呼吸道预处理
术前3天用甲硝唑液漱口,3~4次/d(或者术前3天刷牙后用生理盐水100mL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漱口),漱口时头稍后仰尽量使药液流至咽部后吐出,反复3次。上呼吸道的清洁准备能降低呼吸道细菌阳性率,在术后抗感染的预防中有积极意义。对吸烟者,耐心说明吸烟对手术治疗的严重影响和戒烟后对手术康复的重要性。用科学的数据(据报道,吸烟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比术前2周戒烟高2~3倍)说服患者,力劝戒烟。同时讲解术前两周戒烟可以尽早恢复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从而改善分泌物的清除能力,有效地预防肺部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并且让家属积极配合督促患者术前2周绝对戒烟。
1.3.3 术前呼吸功能训练
指导患者术前做深呼吸运动、腹式呼吸运动和“莱温顿”呼吸训练器三球仪的练习:①做缓慢深吸气,吸气后停滞1~2秒,使肺泡最大限度充盈达到肺扩张然后缓慢呼气,每次5~10min,每天3~5次;②练习腹式呼吸(膈肌每下降1cm可增加肺通气250~300mL);③使用呼吸训练器练习,1天3次左右,每次10min。方法:口含嘴,深吸气,用吸气的力量将三仪球吸起,屏气2秒,然后慢慢放松呼气,每天练习10次以上,最终目标将三仪球全部吸起。通过呼吸功能的训练,可以使术侧肺完全膨胀,增加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改善肺功能,可大大预防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1.3.4 术前咳嗽咳痰训练指导
指导正确的咳嗽,教会有效的咳痰方法:取坐位,四肢放松,深吸一口气,屏气片刻再用力咳出同时配合深呼吸。进行深呼吸指导,让病人取坐位胸式呼吸或平卧位练习腹式呼吸,吸气时双肩放松,气体由鼻吸入,然后屏住2秒钟左右,呼气时用口慢慢呼出,每天2~4次,每次10~15min[3]。
1.3.5 术后监护
术后加强口腔护理,予以辅助清洁口腔(或漱口),减少口腔内分泌物的污染;加强辅助咳嗽,一是有利于排痰,二是有利于胀肺,减少肺部并发症。加强护理,麻醉清醒即采用半卧位,抬高床头15~30cm,便于胸腔引流液的引出。术后6小时可取半坐位,护士一手扶住肩膀,一手手指并拢屈曲呈凹状,轻拍背部,自下而上,自外而内,坚持5~10min以上,如果不能耐受或感到呼吸困难、发疳时,立即采取平卧、吸氧,停止引流,另定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加强胸腔闭式引流管(瓶)护理,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引流管通畅和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是胸内手术的护理要点,胸腔内出血可发生在术后数小时内;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及引流情况,尤其应注意胸腔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若术后每小时胸腔引流液量超过100mL,连续3h,且颜色鲜红,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加强功能恢复训练,鼓励病人早期做深呼吸运动或屏气,以利胀肺,以及进行“莱温顿”呼吸训练器三球仪的练习。
1.3.6 常规基础护理
术前协助医生调理患者的状况,对合并心脏病、高血压、呼吸功能不全、糖尿病、肝肾等疾病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等高危人群进行必要的术前处理及护理,如饮食控制(护理)及糖尿病护理等;术后注意监测呼吸频率、心(律)率、血压、无创动脉血氧饱和度、神智及尿量等,加强吸氧护理及对其它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 结果
102例手术病人术后均没有出现肺部并发症,均全愈出院。
3 讨论
胸外科手术较其他专业手术相比具有手术风险大、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其并发症主要有出血、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功能不全、支气管胸膜瘘等。VATS(或辅助小切口)虽较传统手术具有损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特点,但因手术操作相对困难,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不可小视[4]。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如何减少VATS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同样是心胸外科护士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术前做好针对性预防,术后积极护理是关键。我科针对102例患者个性特征,术前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包括充分耐心地开展健康心理指导,术前严格戒烟和口腔护理,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训练等呼吸道准备,各类合并疾病的特别护理;术后加强监护,有效进行呼吸道管理,采取强有力抗感染措施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有力保障;术后及早鼓励患者活动,进行有效咳嗽、深呼吸运动是促进肺复张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患者体质,逐步向正常状态过渡的必要步骤。通过对上述几个方面的护理工作的总结,我们认为术前术后针对性(预防)护理是完全必要的,可降低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王俊,陈鸿义,崔英杰,等.胸腔镜手术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J].中华外科杂志,1996(34):79.
作者单位:158100黑龙江省鸡西矿业总医院医疗集团杏花医院
胸腔闭式引流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的胸腔引流,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牢固掌握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要点,明确其目的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1 护理要点
1.1 保持管道密封 使用前严格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和整个装置是否密封,引流管及广口瓶有无裂缝,各连接处,包括皮肤切口处均要求密封,以避免发生漏气或滑脱,并按无菌操作法安装,防止感染。水封瓶长玻璃管以浸入水面下3~4 cm为宜,在水平面处用胶布粘贴作为标记以便观察和记录引流量。
1.2 保持引流通畅 水封瓶压力管中水柱的波动情况表示胸腔压力的高低并提示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管通畅时,可见到玻璃管中的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若无波动,可让患者作深呼吸或咳嗽;若仍无波动,表示引流管不通,应检查原因及时处理,一般可挤捏引流管使其畅通,所以应定时挤压引流管,并可防止血块,纤维块堵塞;若波动过大,提示肺粗糙而有漏气、余肺扩张不全或肺不张。正常情况下水柱波动幅度为4~6 cm。
1.3 妥善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 将留有足够长度的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上,以免因翻身、摆动、牵拉等引起疼痛或引流管脱出。搬动患者时,须将引流管钳闭,以防导管脱落、漏气或液体逆流,每天定时更换水封瓶1次。
1.4 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 术后24h内总引流量不超过300~500 ml,48 h左右水柱波动微弱,引流液甚少,在50 ml以下,色泽由血性变为血清样;术后2~3h引流液颜色可较深,但Hb定量在20~30 g/L以内;定量超过50 g/L以上,要考虑胸内出血可能。若持续每h出血量>100 ml应及时通知医生,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变化,注意有无失血性休克发生。
1.5 预防胸腔感染 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外,每天更换水封瓶,注意观察水封瓶中液体的量和性状,手术伤口每天更换敷料,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每日用聚维酮碘消毒数次。如有体温升高、畏寒、胸痛加剧,提示有发生感染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抗生素治疗。
1.6 拔管的护理 拔管过早会影响疗效,过晚易造成感染,因此选择合适时机拔出引流管十分重要。一般胸部手术后,如引流液明显减少,玻璃管末端无气体排出,经X线胸透证实,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现象,可先夹管24 h,观察患者全身情况无异常,即可拔管。拔管24 h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对血胸、脓胸的引流,拔管时间应待腔内出血停止、脓液充分引流干净、脓腔容量
2 健康教育
2.1 心理护理 ①尽量做好患者和家属的思想工作,保证治疗与护理工作顺利进行。②向患者解释开胸置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针对患者不同的心态,做好详细的术前健康教育;介绍同种疾病康复者与患者直接交谈,使患者有个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讲解戒烟、咳嗽、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2.2 呼吸功能的锻炼 术前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功能的锻炼,是防止肺部感染,促进肺复张的重要措施之一。方法如下:指导患者进行缓慢吸气直到扩张,然后缓慢呼气,重复10次/min左右,3~5次/d,每次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3 出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