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3 09:19: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经济发展新格局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20109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1993年、1996年、1998年和2005年之后,发表的第5份描述世界各大洲科技发展现状的全球科学报告。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位专家学者,以客观的立场、广阔的视角,分章概述了世界各大洲以及美国、加拿大、巴西、中国等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在科技政策、科学研究、技术创新、高等教育、科技人力资源以及科技成果等方面的情况,清晰描绘出2006至2010年世界科技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的全景图画。
这份报告以丰富的内容、翔实的数据鲜明地呈现出全球科技发展变化趋势。其一,全球研发版图加速向多极化转变,欧盟、美国和日本在全球研发总支出的份额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他们的主导地位正受到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印度、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研发支出迅速增长的严峻挑战。这一趋势在企业研发开支中表现更为显著。其二,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战略共识。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更加重视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协作中加快科技创新,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土耳其等一些新兴经济体则纷纷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即使是贫穷国家或地区也逐渐意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创新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其三,随着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持续增长,科学知识传播与普及的速度和广度呈几何增长态势,为逐步缩小世界各国民众科学素养差距提供了可能。总之,全球科技创新与发展日益形成更趋多极化、更具创造活力、更有竞争性的良好环境。
在全球科技快速发展、创新格局加速调整的背景下,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肯定,《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2010》对中国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报告所反映的5年,正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全面实施的5年,科技进步与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十一五”期间,中国研发支出以年均20%的速度快速增长,占全球科研支出的比重大幅增加,成为推动亚洲研发支出增长的主要力量;同时,科技人力资源数量居全球之首,科研产出的数量亦相当可观,科学数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名列第三。报告确认了这一发展趋势,并明确指出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与世界科技强国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当前,中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开局良好,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教育三个规划稳步实施,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推进,全面了解全球科技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吸收各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科技竞争力,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翻译出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2010》,就是要为科技决策部门、科学研究人员和社会公众全面了解全球科技发展态势提供一个更宽阔的信息平台,为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推进科学决策化进程,更好地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真诚地感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辛格先生、贾古玛先生,感谢中国科协调宣部、国际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同志们为促成本次合作所做的积极努力,感谢各位译者的辛勤劳动,感谢广大读者的大力支持,欢迎各位读者对本报告的翻译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本文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2010》一书序言)
长白县全力实施“全民创业、招商引资、素质提升、集群发展、市场培育”五大工程,放宽准入领域和条件,多方政策扶持,积极鼓励和支持全民创业。
积极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在县内领办创办企业,或利用业余时间帮扶民营企业,并取得合法收入。按管理权限,经批准同意,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分别脱岗进行不超过3年和5年的创业培训,培训期间保留原职务级别、编制、人事关系和基本工资,且享受相关后续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在外长白人返乡创业,返乡长白人可享受县招商引资相关政策待遇。鼓励创业者自主创业,对符合相关规定,利用自有房屋、土地、林地、水域等自有资产自主创办的域内民营企业,给予了3年内水、电、热、气等费用收取标准不变,房屋属性不变的优惠政策。而返乡农民工和就地就近从事二、三产业创业的农村劳动力,可享受城市居民创业同等政策。
在鼓励多种类型主体参与创业的基础上,为了在科技和开发区、园区平台上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县委、县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民企创办方向的引导和帮助扶持。科技方面,突出支持科技孵化器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对创业孵化基地和科技孵化器,按每年每户在孵企业1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在孵科技型企业首次转化的科研成果,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给予所在创业孵化基地或科技孵化器10万~ 20万元奖励。平台方面,支持开发区、园区建设,鼓励发展特色主导产业集群和公共服务平台,给予专项资金支持。落户开发区、园区内的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及高科技企业,土地出让金可先一次纳50%,其余出让金第二年交纳20%,第三年交纳30%。为使企业平稳起步,人才方面,强化创业培训和企业成长培训,通过免费培训提升人才素质,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针对已经创办的民营企业,该县为其提供了一套“企业发展方向引导、税费奖励、科技鼓励以及政策倾斜”的大号超值特餐。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年销售收入、地方级税收和销售收入增长率的不同标准,分别对企业给予相应的补助;鼓励民营企业兴办社区服务、文化产业,对年纳税超过100万元的民营企业,一次性给予20万元的奖励。为提升企业生产力,该县通过资金扶持全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支持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和公共科技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创建名牌产品和商标。政策方面,政府在招标和采购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域内能够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通过增加政府公共信息透明度,降低企业获取信息和参与招标的费用。
为保证民企发展道路上畅通,长白县首先鼓励民营企业创新融资方式,支持企业利用存贷、应收账款、可转让的林权和土地承包权等抵押贷款,推广利用物权和企业经营预期收益作为保证贷款。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力度,对金融机构发放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奖励。同时,扩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自2013年起,长白县在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平台出资1500万元,由市担保服务平台统一管理,并由专业银行承接放大,全县各民营企业均可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提出资金申请。对新办规模以下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有关部门认定,三年内,财政税费地方留成部分按收入归属级次,由同级财政部门给予等额补贴。
在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美国无力维持在全球的经济体系控制,世界上的新兴经济体也不甘于在经济发展上受到美国的制约,加重了美国全球经济体系崩塌的危机。美国为了继续享受自由贸易所带来的福利,同时遏制新型经济体的发展,保持自己的经济霸主地位,积极构建了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主体,吸纳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这两个公约。TTP是由亚太经合组织中的智利、新西兰、新加坡、文莱四国在2005年提出的,在2008年美国加入,并在2009年主导进行扩展。成员国志在建立自由贸易区,在货物贸易、知识产权、服务贸易、劳动力、环境、投资等领域加强合作及互惠。在2014年,已有12个成员国,占世界总GDP的40%,占世界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一。TTIP在2013年开始谈判,致力于使美国和欧盟共同消除双边贸易壁垒、减少关税等,进行自由贸易,如果这一谈判成功,那么欧美之间所有的关税都将取消,在投资和监管方面也将达成一致,非关税的壁垒也将大幅度的减少。欧美的经济总量占到了全球的50%,如果这两个协议全部达成,并且把中国排除在外的话,我国的贸易环境将进一步恶劣,并且在全球的贸易话语权将极大的被削弱。
二、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探索
两个协议的准入标准非常高,并且在这两个协议中,中国、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都是被排除在外的。所以我国为了建立自己的自由贸易体系,倒逼国内经济市场进行改革,在美国这两个协议的夹缝之间寻找发展路径,探索建立了上海自由贸易区。上海自贸区是具有进出换、离岸加工、仓储转口等多功能的自由贸易区,占地28.78平方公里,覆盖了4个特殊海关监管区域。这是我国对贸易改革的试水工程,期间还包括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探索、投资领域的改革、贸易领域的改革以及金融领域的改革,可以说,上海自贸区内在的行政机构、制度设施等都与国内其他地区有差异。
为了达成我国建立自己的高层次自由贸易区,推进改革的目的,我们应该从上文中提到的四个方面进行发展的探索。首先,在政府职能领域,要按照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标准,构建与国际贸易格局和发展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把审批的重点注意到审批中和审批后上来,在审批前对于准入门槛和相关手续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减少行政审批的事项;在货物进入自贸区后,可以采用一次性验收、申报、放行的制度,加快贸易的流转程序,为贸易提供更多的方便;在投资方面,加强对于项目管理、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建立、工商登记这三个环节进行改革,进一步开放六大服务行业,探索投资管理的新体制,最终实现与外商投资管理制度相接轨;在贸易方面,进行高层次的贸易区域建设,推进我国国际贸易的转型和升级,鼓励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在我国建立亚太地区的总部,提高上海自贸区在亚洲地区的地位和根植力。当前上海自贸区的境外和自贸区货物是不受海关监管的,可以自由的进出自贸区,但是需要遵守我国海关的相关法规,征收一定的税务,这一举措促进了贸易产品流转的效率,吸引了一定的国际投资,为接下来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金融领域,要在各方面进行改革,包括利率的市场化、汇率自由化、金融业对外开放、离岸金融业务的创建与完善等。同时要积极的推进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并允许一些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建立银行等金融机构,但是要注意对于金融风险进行严格的管控,同时为我国在将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做好准备。
自从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经济就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全球化的经济步伐也取得了迅猛发展!伴随着这个契机,我国新增物流企业的数量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迅猛增长,目前有几十万家与物流有关的企业和机构活跃在在经济市场的舞台上。但是随着金融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全球经济进入了严冬时代,我过的经济市场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创伤,面对新的世界经济格局,我国的经济格局也会随着发生新的变化,这也就要求物流服务企业必须不断改进和优化企业的经营模式,拓展新型物流服务,以此来适应物流市场的变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由传统型物流企业向现代型物流企业发展
我国已有几十万家与物流有关的企业和机构,从数量、业务量等方面来看,实力真的很强大,可这些企业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却几乎没有。据一份物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在调查的几十家企业中没有一家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因为这些企业采用的都是最基本的物流运作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独立承包一家或多家生产商或经销商的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这样就导致了我国的物流企业的功能比较单一,增值服务环节十分薄弱,在开拓市场方面显得动力不足,缺乏令所有客户都十分满意的这种超一流物流企业所具有的能力。
而现代物流的核心本质是服务,目前这种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这种模式,本质和最原始的运输、仓储是一样的。物流企业的目标是要满足货主企业向其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需要,因此无论是在服务能力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要以货主满意为目标。随着企业物流理念的成熟,物流企业在提供运输、仓储等一般外,还要为货主提供物流网络设计,使货主对自己货物的运输管理流程了然于心;提供订货管理业务,使整个物流过程有条不紊;提供流通加工业务,使互助的业务在运输途中更安全可靠;提供信息服务,使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更加方便管理。这一系列的服务就是现代物流所提出的增值服务,然而,国内只有极少数企业可以提供此类物流增值服务。只有不断地加强自己的现代化企业建设,掌握现代物流的核心理念,从传统型物流企业积极向现代型物流企业转变就可以把服务内容单一,物流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不利因素去除,是企业的竞争力更加强大,市场的空间也会更加的充裕,而同时获得到的利润也会在原有利润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提升!
现代型的物流企业是传统型物流企业的最终发展模式,在金融风暴所带来的严冬中,只有不断的是企业从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创新型的企业,才能使物流行业和物流企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二、坚持走物流战略联盟模式
在我国的物流企业中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自己有自己的业务范围,基础设施,货运通道等,依托于自己的实力进行单独的物流服务!在我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这种经营模式非常流行,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和经营效益。伴随着经济进入寒冬,国内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自身力量薄弱,再进行单独的物流服务,随着其市场占有率的逐渐减少,公司的实力就会减弱,更难与大型跨国物流企业竞争。
物流联盟模式是指物流企业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服务更好的效果,相互之间形成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的经营模式。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是相互之间的横向或纵向联盟。这种自发的资源整合方式,经过有效的重组联合,依靠各自的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合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在企业规模和信息化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提高,形成规模优势和信息网络化,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有机结合,从而使企业在物流服务领域实现质的突破,形成一个高层次、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在战略联盟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而将附加价值低的功能虚拟化。虚拟经营能够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实现企业的精简高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三、积极拓展服务范围,组建综合物流公司和集团
物流活动是一个全面的社会活动,所涉及行业面广,涉及地域范围更广,所以只有形成一个整体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效用。目前国内的物流企业无论是经营迷失还是经营范围都比较单一,面对的市场压力很大时,很难有应对的实力,所以在我国市场上出现了来的快,倒的早的尴尬局面!
综合物流公司集成物流的多种功能: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和其他一些物流的辅助功能,例如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组建完成各相应功能的部门,综合第三方物流大大扩展了物流服务范围,对上家生产商可提品、管理服务和原材料供应,对下家经销商可全权为其配货送货业务,可同时完成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
综合物流项目必须进行整体网络设计,即确定每以一种设施的数量、地理位置、各自承担的工作。综合物流公司在组建时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网络组织结构。目前比较成熟的主要有两种网络结构,一种是大物流中心加小配送网点的模式,另一种是连锁经营的模式。前者适合商家、用户比较集中的小地域,选取一个合适的地点建立综合物流中心,在各用户集中区建立若干小配送点或营业部,采取统一集货,逐层配送的方式。后者是在业务涉及的主要城市建立连锁公司,负责对该城市和周围地区的物流业务,地区间各连锁店实行协作,该模式适合地域间或全国性物流,连锁模式还可以兼容前一模式。
在新的经济格局下,传统的物流企业在金融风暴中必须立足自身的现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才能够迎逆境而上,在市场经济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完成属于自己的转型,发展一条适和自己长远发展道路!
抓园区促发展,打造活力道外。经过近三年的规划建设,哈东现代物流产业带道外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园区规划编修、融资平台搭建、土地房屋征收、产业项目引进、周边路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均取得重要进展。2015年,道外区将全力推进物流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放大产业集聚效应,为道外区全面崛起奠定坚实基础。突出抓好园区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先锋路、长江路两侧区位优势资源开展产业项目招商引资,继续推进华南城会议展览中心、购物中心、服装市场、数码广场、哈东华府二期等重点项目,启动实施格林威治文化小镇等项目,争取恒泰汽车城、信基酒店用品城等新招商项目落地。加快推进哈东第一、第二大道建设,启动实施团结五路、六路和开发四路3条道路的规划设计、土地预审、净地清表等相关工作。加大筹资融资力度,盘活闲置资产,放大资金规模,提高资产质量,提升信用评级,为物流园区建设提供强大资金保障。
一是加强四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西北部川区和浑河流域为重点建设区域,加快推进奶牛规模化牧场小区建设步伐。以肉羊养殖和生猪养殖为重点,狠抓羔羊育肥、肉羊品种改良和生猪科学饲养工作,着力提高养殖效益。以推进马铃薯基地化、产业化为目标,加快以马铃薯组培室为重点的种薯繁育体系建设,继续抓好马铃薯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惠民工程。以蒙草抗旱、和盛育林的技术支撑为依托,大力发展林草业,打造绿色生态基地;以国家“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为契机,不断扩大优质苜蓿集中连片种植面积。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水利方面,抓好国家重要支流(浑河)河道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力度。交通方面,完成乡间公路建设任务,积极支持配合过境铁路、公路建设,加快形成连接内外、覆盖城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生态建设方面,抓好禁牧、森林草原防火和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等重点工作,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两型”社会。大力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盛乐镇、巧什营乡2万亩高标准农田。加大蔬菜保护地建设力度,力争把和林县打造成呼市地区蔬菜生产基地。
三是加强科技园区建设,着力发展示范和观光农业。全力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争取尽快通过验收。扩大小农户科技园建设规模,力争建成500个小农户科技园,促使全县小农户科技园建设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加快小甲赖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努力打造自治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工程、亮点工程。同时,按照田园牧歌式、休闲度假型、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小村镇建设要求,扩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建设规模,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
二、依托三大园区,着力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
一是注重产业延伸,做优食品加工业。以经济开发区为载体,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园区的集聚发展能力。在扶持蒙牛、可口可乐等现有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加快推进康师傅饮品、新特瑞饲料等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台湾统一食品、中亚包装等项目尽快开工。围绕乳制品、肉制品、饮品加工和包装等,积极引进一批加工企业和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构筑产业集群。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做大电力产业。进一步完善电力园区规划,为承接配套项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全力支持和林电厂尽早核准,加快电厂建设进度。支持丰华热电联产项目、蒙牛沼气发电厂和龙源风电达产达效。力促京能盛乐热电项目立项开工。全面落实北京意科发电、中电投风光互补发电等一批新能源项目,全力打造电力产业集群。
三是立足资源优势,做强石材建材业。继续加大石材建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拉大园区框架,做大园区规模。力促石材物流交易中心建成使用,加快浙江石材、联发气孔砖等项目建设进度,推动金旺建材、创伟建材等项目尽快开工。按照“注重质量、招大引强”的招商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年内力争引进5家以上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石材企业。
三、培育现代服务业,着力提升新兴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按照打造“中国云谷”、建设全国最大最重要云计算产业园的发展定位,进一步完善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做好信息产业园、大型数据园、公共IT服务智能园区等园中园专项规划;稳步推进道路管网、供水供电、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抓好项目的跟踪服务,促使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完成集聚区企业总部基地后续建设工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招引一批云计算产业、配套产业及下游产业,确保国家云计算研发中心、百度、阿里巴巴、“西湖公园”、人民数字城市产业园、国投大型物流基地等项目落地开工。
二是加快建设大红城现代物流园南区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北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重载高速两侧6平方公里控制区域,力争建成全市最重要的以煤炭储运为主的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年内至少引进2―3家大型物流公司。加快建设新店子煤炭物流园区。
三是以建设“首府南花园、塞外休闲城”为目标,按照“四区一带”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大大南山生态文化旅游园区的投入力度。启动东山书法艺术园二期建设工程。扩大芍药种植面积,打造“中国北方芍药之乡”。依托蒙牛乳业、蒙草抗旱以及师大新校区等一批企业、院校和单位,着力建设首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发盛乐镇盛林农业观光区以及大红城、羊群沟白音陶海生态旅游区等乡村旅游资源。积极推进蒙牛工业游向国家5A级景区、盛乐博物馆向国家3A级景区迈进。
四、打造首府卫星城,着力提升城镇化水平
一是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充分发挥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力度,以科学规划引领城镇发展。对城市主要街道重点部位以及未改造区域进行街景规划和特色主题设计,建设一批体现现代城镇特点的标志性建筑,打造一批彰显和林特色的亮点景观,提高城镇建设的文化内涵和建筑品位。
二是加快城镇扩容步伐。按照“小而特、小而美、小而强”的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建设美丽宜居卫星城。依托“两水(石咀子水库、宝贝河)三山(大南山、北山和卧牛山)”,加快城关镇改造建设步伐。加快旧城区拆迁改造及住宅小区建设步伐,拓展旧城区发展空间。加大经济开发区“北进、南扩”力度,加快与市核心区和城关镇的对接步伐。根据各乡镇的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小集镇建设。
三是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立足改善人居环境,高标准设计建设城关四条道路两侧景观,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立足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大经济开发区道路交通、天然气、自来水管网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创造条件。
四是加大城镇管理力度。启动城镇综合执法管理,重点抓好以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居民创造一个干净卫生、舒适宜居、和谐平安的生活环境。严格管理全县各类用地,加大城镇土地收储和管理力度,坚决杜绝乱批乱建。加大社区网格化管理力度,完善社区功能,不断巩固“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成果。
五、注重改善民生,着力提升和谐社会建设水平
一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实施标准化学校和薄弱学校建设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加快城乡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完成公共卫生服务大楼建设、董家营卫生院新建和大红城卫生院改扩建工程;继续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加强文化建设,积极争取走西口博物馆、剪纸博物馆、图书馆等项目立项,加快推进土城子遗址公园建设,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体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培育,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国际金融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东南亚地区作为亚洲金融贸易的“领头军”,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影响着整个亚洲在国际金融贸易中的地位,同时还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在摆脱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后,国际金融贸易以全新的格局呈现在全球经济贸易中。东南亚地区在国际金融贸易中,以往的发展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金融贸易的格局。在此,本文从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以及东南亚地区在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中的地位等两个方面出发,针对东南亚地区在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中的地位,做以下几方面分析与探讨。
一、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
经济危机过后,国际金融贸易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东南亚地区在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下文中,将简略分析经济危机后国际金融贸易的格局变化:
(一)发达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方式维护贸易主导地位
经济危机后,美、英、法等发达国家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方式来维护本国在国际金融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例如美国制定了“购买美国货”条款,以保护美国在国际金融贸易中的地位。美国国会于2009年2月份通过了经济刺激计划,奥巴马政府试图借助“购买美国货”条款来维护美国的国际金融贸易优势,该条款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争议。又如英国政府于2008年向银行注资,要求银行向国内企业提供放贷的便利条件。在英国国内政治、舆论等方面的压力下,银行被迫从国家角度看待问题,纷纷加大国内市场的信贷业务比重,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集中的服务。这种应付经济危机的金融保护主义目前已为东欧、北欧和南欧国家效仿,对整个欧洲发达国家的金融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再如法国政府为汽车行业提供优惠贷款,在2009年2月份直接向雷诺等汽车制造企业提供了高达60亿欧元的贷款,为汽车行业提供了应对危机的资金支持。
(二)低碳经济以碳量为指标,通过技术标准改变贸易格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碳要素成为改变国际金融贸易格局的重要因素,碳关税、碳排放权等为世界经济局势的变化增添了变数,各国在国际金融贸易中的分工和竞争优势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产生了新的变化。
由于发达国家具有能源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纷纷加大低碳经济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试图依靠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赢得未来国际金融贸易竞争中的优势,抢占制高点。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化程度低,尚未完成整个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严重依赖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源损耗严重,环境污染大,碳排放量的被迫降低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受阻,延缓了经济发展的速度,降低了其在国际金融贸易中的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水平联合,共渡经济低迷期
经济危机使得广大发展中国家进入经济发展的低迷阶段,发展中国家为摆脱经济发展困境,纷纷寻求新的发展途径,试图通过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来走出经济低迷期。
例如中国于2009年6月份与俄罗斯等国举行会议,探讨如何加强与会国家间的金融贸易合作,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找到了契合点,实现了两个大国间的优势互补。又如随着投资、服务贸易等方面协议的陆续签订,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投资自由化水平得到提升。作为一个涉及19亿人,经济生产总值、贸易总量分别达到6万亿、4.5万亿美元的高质量贸易区,中国-东盟自贸区不仅促进了贸易区内部国家间的贸易往来,还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东南亚地区在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中的地位
在国际金融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东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在未来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东南亚在政治、经济上的作用和战略地位将更加重要。在整个东南亚地区,主要由11个国家组成,既有经济繁荣的发达国家,如:新加坡,又有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各个国家在发展国际金融贸易的过程中,彼此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新加坡在面临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的过程中,凭借自身经济的优势,主要以服务业、金融业、科技业、航运业、物流业、旅游业为主,与此同时,新加坡在整个东南亚的经济中起着推动作用,在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中,居于整个东南亚之首。
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在面对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的过程中,除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外,还要结合国际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有针对性的调整经济模式。例如:在整个东南亚地区,文莱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人均GDP可以和发达国家相比,但文莱整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却并不乐观。在面对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的过程中,文莱仍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凭借自身丰富的石油及天然气资源,通过资源出口来提高文莱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得财富和中东产油国一样只集中在少数富裕阶层。
东南亚地区在投资政策中,主要以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为主。在整个投资政策方面,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吸引外国投资,积极从管理审批制度、产业政策、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便利,包括:通常给予外资以国民待遇,除了与国防有关的某些行业外,对外资在新加坡的运作没有任何限制;完全开放商业、外贸、租赁、直销广告、电信市场,推进资本市场发展;对先驱公司(即涉及巨额资本开支或复杂技术和生产能力的企业)和某些金融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等。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促进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提高新加坡在国际金融贸易中的地位,新加坡政府在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对国际金融贸易的发展趋势做了仔细研究,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制定出完善的经济发展战略。在这份经济发展战略中,着力对新加坡今后的发展做出了明确的分段,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与发展任务。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东南亚地区在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中,除了面对国际金融产生的风险外,同时还要面对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带来的金融风险。由此就需要东南亚各个国家能够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国际金融贸易的实际发展趋势,选择适合自身国情的贸易。各国还应制定出应对金融危机的防范体系,以便在面对金融危机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东南亚地区在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中的地位,才能跟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才能进一步促进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培,叶永刚.区域的宏观金融风险――基于东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实证分析[J]. 经济管理, 2011, (8): 1-6
[2] 邓启峰.浅析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启示――以日本、东南亚和美次贷危机为例[J].管理观察, 2008, (12)
[3] 霍迪.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现代解读[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 (3)
发端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促使国际经贸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在,以全球化为国际经济发展的模式被区域合作所替代。正是基于国际经贸格局的显著变化,由我国所主导的“一带一路”战略便孕育而生,并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地与实施,我国外贸的新格局也就逐渐的显现出来。但这时也需要关注这样的问题,即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无论从商流数量和结构都与过去的贸易结构存在不同,那么新格局是否会增大我国外贸的交易成本(学习成本),以及新格局下新增利润能否抵消这一交易成本,并能获得预期的回报等。不难发现,这是许多同行所未能引起重视的方面。因此,外贸新格局的形成不仅为我们的外需拉动提供了机遇,也为我们的贸易模式调整带来了挑战。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让位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外贸需要与新格局相适应。
一、问题的提出
结合本文主题,以下提出三个方面的问题:
1.外贸国变化对我国外贸结构的影响
与我国传统贸易伙伴国不同,“一带一路”战略驱动下的区域贸易主要集中在我国与西亚、中亚、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的贸易。在古代丝绸之路沿线所聚集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球范围来看处于中下水平,且国内面临着大力发展民生工程的内在要求。从而,也就与我国与欧美国家的贸易结构存在着显著差异,即外贸主要以基建产能输出为主线,并结合信息化时代的消费需求特征,向沿线国家输出移动终端产品。由于沿线国家具有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所以向他们进口的产品也主要集中来能源产品领域。
2.外贸结构调整对供应商体系的影响
不难理解,随着区域市场需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便使得国内供应体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我国的传统国际贸易中,外向型企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如服装、玩具、日用品之类。但在“一带一路”战略驱动下的供应体系则集中在了要素市场范畴,并以为基础建设相配套的方式提供订制化生产与供应。目前,我国对沿线国家的基础建设输出主要为“高铁”。因此,围绕着高铁建设所需的原材料,便成为了当前供应体系的商流主体。
3.供应商体系变化倒逼产业结构升级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供应商体系变化倒逼产业结构升级这一问题,其在于两点:第一,区域市场需求特征导致产品结构升级。第二,国际竞争压力倒逼国内产业升级。因此,面对“一带一路”战略下所形成的外贸新格局,我国从根本上所要完善的工作,便体现在优化国内的产业布局,并在供给侧改革推动下提升要素市场环境下的产业结构。
二、适应外贸新格局的路径思考
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路径思考:
1.认识到外贸新格局形成的趋势
外贸新格局的形成趋势具有内在的经济规律性,也是国际政治经济博弈下的结果。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以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模式,在美国的阻碍下趋于势微。从而,以优先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外贸战略成为了当下的最优选择,为此,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随着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外贸联系,沿线国家的内需结构便成为了我国的外贸结构,从而其趋势是具有经济规律性的。
2.厘清外贸新格局产品需求特点
在与西亚、中亚地区的国家和俄罗斯进行外贸联系时,需要厘清他们的产品需求特点。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上述地区和国家的轻工业发展水平较低,但在制造业上却存在着比较优势。在地缘政治影响下,该沿线国家往往以发展军事工业来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但并没有在关系民生的基础建设领域有大的作为。为此,这也构成了我国外贸新格局产品的需求特点之一。因此,这就为我国新时期的外贸工作提供了思路。
3.推动国内产能结构调整与优化
毫无疑问,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仍在于消化我国过剩产能。但在消化我国过剩产能的同时,还需要与沿线国家的内需结构相适应。现实表明,目前我国要素市场上的资源指向型产业结构并不符合沿线国家的内需要要求,因此,在区域市场的需求导向下就应调整和优化我国的产能结构。结合当前所开展的供给侧改革,应以推动装备制造业为发力点,围绕着装备制造业来提升中间产品的综合质量。
4.提升我国新兴产业的竞争能力
目前存在着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沿线国家的产业发展阶段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并行,从而沿线国家的消费者对信息化产品的需求意愿也十分强烈。信息化时代我国成功在弯道超车,从而就应在提升我国新兴产业的竞争力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与沿线国家的智能、移动通信等产品的外贸活动。
三、实施方案
根据以上所述,这里以同俄罗斯的外贸活动为例,进行实施方案设计:
1.调研俄罗斯外贸相关信息
根据俄联邦海关局公布数据,2013年俄外贸总额8442亿美元,同比增长0.3%,外贸顺差2086亿美元,同比增长0.5%。其中,俄与非独联体国家外贸总额7294亿美元,同比增长1.6%;与独联体国家贸易总额1148亿美元,同比减少7.5%。同时,对俄罗斯的主要外贸伙伴国进行分析,从而寻找到我国与之进行外贸的比较优势。
2.突出关系民生的工业产品
根据调研所获得数据可知,近年来俄罗斯与非独联体国家的外贸出现增长态势,而与独联体国家之间却出现了下降态势。出现后者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受到国际地缘政治的影响外,实则还与独联体国家间的产业结构趋同有关,这样就难以在外贸中获得比较利益。为此,我国应大力发展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民生的工业产品。如,小轿车整车、动力机车等。由于俄罗斯近年来的贸易呈现出顺差的态势,所以他们在采购上述产品时具有一定的潜力。
3.提升食品加工业综合品质
从与俄罗斯开展外贸的主要国家中可知,大量存在着西方发达国家。因此,我国与他们之间就在区域市场中形成了竞争关系。尽管我国在食品加工业领域存在着比较优势,但从食品加工工艺、食品安全管控等诸多方面还是落后于西方国家。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下需要不断提升国内的食品加工业综合品质。根据俄罗斯人的饮食习惯,应将提升面食的加工综合品质放在第一位。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产品的成本优势已逐步丧失,这就我国在非价格竞争上具备优势。
4.培育国内集团化国际公司
加强与俄罗斯和沿线国家的贸易活动,便需要时刻应对国际竞争对手的挑战和干扰。诸如在某国的高铁份额被他国抢走,这一事实表明,国际区域间的市场竞争是多元化的较量,但首先仍在于公司本身的实力。因此,需要像中国南北车合并那样,培育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团化公司。
四、展望
顺应时代潮流,以下在三个方面进行展望:
1.个性化定制商品
电子商务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其发展方向是个性化定制,根据需求定制产品,促进商品的多样化发展。
2.众筹融资
众筹融资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又一个方向,是大众创业,可以同时解决创新和创业问题。目前,众筹的方式主要停留在文化产业和公益事业。真正的众筹方式应该是股权众筹,这是电商发展的趋势。
3.跨境电商和外贸
国际竞争力不是由出口决定的,而是由进口决定的。进口可以起到双重作用,一是形成国际上的话语权,二是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形成经济优势。未来外贸发展主要还是在结构方面加快升级,在服务方面提升竞争力,吸引一大批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投资,通过投资带动出口。这就产生了通过跨境电商,实现外贸的需求。未来外贸企业要加快进口和中高端产业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跨国公司。
尽管本文的视角主要集中在西亚、中亚和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但文中所提出的思路仍然对于与东南亚国家的外贸有着启示作用。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我国在实施该战略上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只有本着互惠互利,并密切与沿线国家的内需结构相契合,我国必然会在我们主导的区域经贸战略中获得先发优势。从而,打破由美国试图重新构建的全球经贸格局的束缚。
五、小结
本文认为,当前需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无论从商流数量和结构都与过去的贸易结构存在不同,那么新格局是否会增大我国外贸的交易成本,以及新格局下新增利润能否抵消这一交易成本,并能获得预期的回报等。通过问题讨论,在以对俄罗斯的外贸为例,目前需要完成:调研俄罗斯外贸相关信息、突出关系民生的工业产品、提升食品加工业综合品质、培育国内集团化国际公司等几项工作。
参考文献:
[1]汪素芹.“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对我国外贸格局的影响[J].区域经济评论,2015(5):77-80.
[2]张海霞,李季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融资环境和我国外贸发展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17):1-3.
[3]刘波.“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如何加快外贸发展[J].当代广西,2015(18):38-39.
[4]王莉莉.与“一带一路”结合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J].中国对外贸易,2015(06):15-16.
金融危机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性经济转型。综观各国的经济转型战略,低碳经济、绿色商业成为转型的方向和核心,各国的产业调整和发展无不是围绕此展开的。围绕低碳经济而发展的绿色商业,既有对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也有新兴产业。在新的商业模式下,新的产业链模式正在形成,其中物联网的产业链模式最为成熟,其上下游间的产业脉络已然清晰、颇具雏形。但就产业成熟程度而言,即使已是处于跨越式发展前夜的物联网产业,产业链上的产业主导者目前仍未出现。正处在培育、形成中的新产业链,必将带来国际经济竞争新格局的出现。
旧的格局已经被打破,但国际经济领域的新格局仍未形成。金融危机后各国均提出了经济转型战略,均希望通过经济转型,占领国际经济的制高点。在大家的转型方向一致的情况下,新的均衡格局难以马上形成。
美国凭借金融优势取得主动权
世界各国都在谋求经济的战略转型。拥有国际金融优势和国际货币主导权的美国,意图通过借助金融优势,谋求在新产业领域的优势,实现美国重振制造业的雄风。按照美国政府公布的经济发展战略,未来美国的转型方向将是生物技术、半导体、清洁能源技术等创新型行业。
对美国来说,扩张美元流动性,可实现“一箭多雕”的目的:短期解美国目前金融困局;长期助推经济转型。美元流动性的扩张将推动资源品的涨价,石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交易商品的涨价,将为美国的新产业创造出发展空间;此外,对美国来说,通过金融优势还可获得资源涨价的收益。一个明摆着的事实是,通过掌握“定价权”,华尔街取得了不匪的收益。
欧洲凭借法制进步领先一步
金融危机自然也加速了欧洲从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欧洲对“碳交易”、“碳税”等低碳社会建设的推进向来最为积极。欧洲“碳市场”的发展不仅已初具规模,而且还不遗余力地以规范、标准的形式向全世界推广。在欧洲,碳管制已开始影响到经济、社会活动的深层次领域,并有被用作国际经济交往中竞争优势工具使用的趋势。
中国起步先输一局
一、引言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存在产业分工协作问题,但是综合的发展还是拥有很强的互补性,无论是沿海地区还是沿河与沿路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格局明显,针对丝绸之路的经济带发展格局新情况,通过提出合理建议,可以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格局模式可以划分为三个梯度,三大板块产业分工互补性明显,城市化空间发展格局突出。这些特点都要求丝绸之路未来发展需要更加关注和重视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经济带发展可划分为三个梯度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过程中,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划分,可以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梯度,丝绸之路的东部地区与亚太经济圈相互影响,西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洲发达国家相互连接,中间部分的中亚地区、南亚地区之间属于经济发展缓慢地带,所以存在明显的中部、西部和东部之间的发展差异,东部地区的中国以及印度都属于新型经济发展主体,发展力量较强,国家规模较大,改革开放速度较快,中东部地区的石油国家属于资源型国家,但是中东部国家依然处于工业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所以属于欠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迟缓[1]。在西部板块,大部分都是欧盟发达国家,欧盟中大多数成员国已经发展并进入了后工业发展时期,经济的主要增长模式也转变成为了技术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总体的国家经济总量庞大,但是因为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所以相对增长速度受限。
三、三大板块产业分工互补性明显
上述分析可知,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存在三个不同的梯度,东、中、西三大板块之间的分工协调性不强,互补性明显。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的部分国家属于制造业强国,产业发展体系完整,资金、劳动力、技术等资源丰富,实现了产品的全球化出口,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迅速,带动了中国的整体产业转型发展,需要开发海外产品市场;西方欧洲国家应该关注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动制造业创新发展,但是自然资源有限,需要开发发展空间;中部地区以及中亚等地主要是依靠石油输出,应该实现产业体系化发展。所以存在明显的三大发展板块产业的分工合作互补[2]。虽然东南亚地区以及南亚的部分国家的经济产业发展进步较快,但是中部部分国家的制造业产业发展速度较慢,依然处于资源输出型、高能耗产业发展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集中地点,进而成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发展的重点区域。
四、城市化空间发展格局突出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已经逐步呈现出了城市化空间发展格局特点,整体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化发展西北地区发展速度较快,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德国、英国以及俄罗斯的国家城市化发展在75%以上,处于现代城市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中东部地区,东欧以及北非等国家的城市化处于55%~75%左右,该部分地区依然处于城市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尼泊尔以及柬埔寨等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依然处于初级阶段[3]。从整体上划分可以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化发展水平西北部明显优于东南部地区,但是城市的各区域人口数量统计呈现出东南高于西北的状况。城市化空间发展格局突出。
五、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区域一体化建议
(一)优化欧亚发展空间新格局
应该加强丝绸之路核心与边缘的合作共赢,实现欧亚发展空间的新格局建立。应该以大国的辐射效应为主要发展依托,塑造起亚欧经济以及资源的统一发展格局,利用欧盟以及中国和俄罗斯三大经济发展主要力量为支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步与发展,实现各国之间发展互利共赢,实现区域内部的国家经济发展优势互补,突出各个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优势,通过自有贸易经济投资和资源共享,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带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进步,较小经济发展差距。
(二)构建跨越大陆板块的交通经济带
应该不断优化丝绸之路交通经济带的组织模式,以主要城市为交通经济带节点,实现跨越大陆板块的经济交通带的构建,同时还应该开拓交通经济带发展的新路径,实现铁路和公路的交通条件全面改善,实现沿线的能源管道以及信息平台建设水平的有效提高,形成一个沟通共享水平较高,便捷合理的经济发展网络。从而可以在经济交通网络构建的带动下,实现区域内部的原材料、生产产品以及各类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沟通共享水平提高,增加区域内部各个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互联共通,提高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力,开启新的中亚经济发展模式。
(三)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共同体
在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共同体的过程中,应该塑造区域内部市场,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流通,在经济发展条件较为完善的国家建立起贸易自由发展区域,带动丝绸之路经济共同体快速进步与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共同体的发展主要以市场发展为依托,实现了贸易影响力的有效提升,带动了经济交流的进步与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广泛涉及到三个大洲的几十个国家,所以在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必然受到来自各区域机制的阻碍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所以,应该注意避免因为经济带建设带来人口大规模迁移,避免造成整体社会经济的波动,应该制定科学的发展方案。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丝绸之路的经济发展格局模式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欧洲地区与东亚等地区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中亚和中东地区的经济带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划分较为明显,所以应该优化欧亚发展空间新格局,构建跨越大陆板块的交通经济带,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共同体。
参考文献
辽宁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拥有全长2296公里大陆海岸线,其中宜港岸线1000公里,为抢抓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国家实施沿海开发开放两大重要历史机遇,省委、省政府在做出加快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辽西沿海经济区建设重大战略决策的同时,又做出了加快辽宁“五点一线”沿海开发开放和加快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一体化两个重大战略决策,努力推动辽宁沿海地区、近海地区与内陆腹地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和竞相发展。目前,1443公里的滨海黄金产业大道正在开发建设,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7城市正在加紧谋划和推动一体化甚至同城化。
应当说,依托辽宁的沿海优势,加快构建更加开放和更富活力的辽宁及东北区域海陆联动发展新格局,是当前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任务。
二、建立辽宁海陆联动区域发展新框架的基本构想
(一)“两极”――以沈阳、大连为龙头的南北两大区域中心城市增长极
1 北部增长极――沈阳――建设东北区域经济中心。沈阳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的龙头城市和中心城市,距离大连415公里,距离葫芦岛325公里,距离北京720公里,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是辽宁经济主干区――辽中南经济区的北部增长极。2006年实现GDP2482.5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26.8%。以沈阳为中心150多公里半径内,集聚1座副省级城市、6个地级市、21座县(市)和200多个小城镇,大中城市集聚,城市类型齐全,构成了资源丰富、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关联度高的辽宁中部城市群。随着浑南新区、沈北新区、沈西工业走廊、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棋盘山开发区等一批产业新区和功能新区的快速发展,城市活力和区域性加工制造、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等中心城市的功能与地位日益增强。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2006年实现GDP5646.8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61%。随着沈抚同城化、沈本一体化、沈铁一体化和沈营近海经济区等建设进程的加快,与之相对应的四大产业带将加速推进,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一体化步伐将明显提速。根据区域极化理论和产业分工、功能分工,努力把沈阳建设成为东北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对于加快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一体化建设,促进全省乃至东北区域一体化格局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全局意义。
2 南部增长极――大连――建设东北沿海经济先导区。大连是哈大经济沿线重要节点和东北地区的主要出海口,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是辽宁暨东北沿海经济区的龙头城市和中心城市,是辽宁经济主干区――辽中南经济区的南部增长极。以大连为龙头的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区,涵盖了整个辽宁沿海地区和海洋资源,处欧亚大陆桥东端,背靠整个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腹地,港口资源和海洋资源丰富,人力基础和工业基础雄厚,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连接世界的海上大通道,也是辽宁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不仅经济总量比重高,发展潜力大,而且是辽宁和东北沿海开发开放的龙头区、先导区和战略前沿区。辽宁“五点一线”沿海开发开放战略提出以后,渤海一侧的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和黄海一侧的大连庄河花园口工业园区东西呼应,正在推动整个大连地区强势迅猛发展,并将全新拉动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区的强劲发展。2006年,大连实现GDP2569.7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27.8%。根据区域极化理论和产业分工、功能分工,努力打造大连东北沿海经济先导区,对于加快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区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推动辽宁及东北地区改革开放,促进全省乃至东北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建设。具有重要的全局意义。
(二)“三轴”――“沈――大”经济发展轴、“沈――山”经济发展轴、辽宁沿海经济发展轴暨东北沿海经济发展轴
1 “沈――大”经济发展轴。“沈――大”经济发展轴是连通辽宁南北两个经济增长极的重要经济发展通道。“沈――大”经济发展轴主要包括沈阳、辽阳、鞍山、营口、本溪、丹东和大连7城市,铁岭、抚顺2市依托沈阳中心城市融入“沈――大”经济发展轴,为“7+2”格局。2006年,7城市GDP和9城市GDP分别占全省GDP总量的80%和89%。“沈――大”经济发展轴作为连接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和以大连为龙头的辽东半岛经济区的经济脊梁,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工业基础雄厚、交通运输业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和城市化水平高、科技实力强等特点,是辽宁乃至东北地区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核心地段。根据区域点轴理论和产业分工、功能分工,努力打造连通辽宁经济南北两极和两大经济区的黄金产业通道,对于扭转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与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不强的被动分散局面,对于加快辽宁海陆联动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对于促进全省乃至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建设,具有重要的全局意义。
2 “沈――山”经济发展轴。依托京沈高速公路和京沈铁路沿线建设“沈――山”经济发展轴,是加快辽宁及东北老工业基地,面向关内广大地区发展陆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内容;是依据点轴理论加速推进辽宁中部城市群与辽西地区开发开放和一体化进程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加快辽宁沿海对外开放与陆路对外开放并举的重大战略举措。“沈――山”经济发展轴主要包括沈阳、盘锦、锦州、葫芦岛、朝阳和阜新6市,铁岭、抚顺2市依托沈阳中心城市融入“沈――山”经济发展轴,为“6+2”格局。2006年,6城市GDP和8城市GDP分别占全省GDP总量的46%和54%。“沈――山”经济发展轴作为连接辽宁东西两个经济区的重要通道,以及连接东北腹地与关内地区的重要通道,伴随着中国北方经济和环渤海湾经济的崛起,即将成为辽宁境内重要的黄金产业走廊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核心地段,具备明显的后发优势,应依托农业、物流、沿海、港口、人力资源等比较优势,错位发展,尽快实现突破。根据
区域点轴理论和产业分工、功能分工,努力打造连通辽宁经济东西两个经济区和海陆联动的黄金产业通道,对于扭转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与辽西沿海经济区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不强的被动分散局面,对于加快辽宁海陆联动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对于促进全省乃至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建设,具有重要的全局意义。
3 辽宁沿海经济发展轴暨东北沿海经济发展轴。辽宁沿海经济轴暨东北沿海经济轴即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为强化区域分工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渤海辽东湾经济产业带”和“黄海经济产业带”,由大连、丹东、营口、锦州、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市所辖的21个市区和12个沿海县市共同组成。土地面积、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辽宁全省的1/4、1/3和近1/2,海岸线全长2296公里,易港岸线1000公里,正在启动开发建设1443公里的沿海黄金产业大道。全面推进“辽宁沿海经济轴暨东北沿海经济轴”即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对于加快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与辽西沿海经济区一体化进程,对于加快“陆上辽宁”和“海上辽宁”建设,对于促进辽宁及东北海陆联动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大省和东北沿海经济区,具有重要的全局意义和战略意义,目前已经成为辽宁、东北乃至全国经济重大格局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一面”――“辽三角”沿海经济区
建设“辽三角”沿海经济区,重点是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突破。
1 规划突破“两极一廊”,即沈阳、大连南北两极和辽西沿海经济走廊,切实形成“三足鼎立”的区域发展布局。一是要整合城市功能分工、产业分工和产业布局,通过“极心突破,带动周边”,加速打造具备功能外溢和资本外溢能力的沈阳、大连南北两极区域中心城市,强势带动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和以大连为龙头的辽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构建辽宁中部城市群各具特色的专业化、产业化、集群化城市发展新优势,以及辽东半岛沿海产业和港口一体化发展新优势。由于目前沈阳本身还处在产业集聚和功能完善阶段,还没有达到期望的资本边际收益缩小后外溢的效应,因此应积极支持沈阳中心城市尽快做强作大,选择“培育强极带动强区”的发展模式。要通过提高区际开放程度,加快要素供求的市场化,加速政府的职能转变,使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内各城市按照集群化的发展方向,明确企业、产业的发展路径,按照错位化的发展定位。明确城市的发展路径,按照一体化的建设方向,明确市场、交通、信息、通信、金融服务、法律保障的对接方案,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产业和功能布局,逐步形成“核心区”+“区”组织有序、合作紧密的区域发展格局。以大连为核心的辽东半岛经济区,关键是要尽快依托大连的区位优势和大窑湾保税港区高度开放的功能优势,优化和整合产业布局、功能布局以及港口资源,全力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尽快改变港口分散经营、无序竞争、缺乏合力的局面,尽快形成具有显著涉外经济体制和功能,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产业发达的沿海经济发展新格局。二是要通过“以三带二,突破西部”,即通过盘锦、锦州、葫芦岛辽西沿海经济走廊三市的加速发展和快速“隆起”,带动阜新和朝阳两市的发展,实现辽西一体化发展的新突破,使以沈阳、大连、锦州三市为节点的辽宁“三足鼎立”的区域发展格局尽快稳固、互补和均衡。
2 全力做实、做强、做挺三大经济发展轴。一是要加快推进具有良好经济基础,地处“沈――大”经济发展轴上重要节点位置的“鞍山隆起”和营口发展。二是要加快推进具有良好经济基础,地处“沈――山”经济发展轴上重要节点位置的“盘锦隆起”、“葫芦岛隆起”和锦州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积极吸纳关内和关外双重辐射。三是要加快推进辽宁“五点一线”沿海产业带上,具有良好经济基础、发展空间和区位优势的区位节点区域的开发建设,尽快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发展轴暨东北沿海经济发展轴开发建设的新突破。
3 着力推进“三大开放”。即谋划突破沿海开放、关内开放和东北腹地开放,全面推进“辽三角”与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国内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全面推进“辽三角”沿海经济区的战略崛起,为全面推进辽宁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二次振兴,营造更加有利于发展的良好开放环境。
三、创建深度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海陆联动区域发展格局建设的新引擎――“内陆保税港区”
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区域布局情况来看,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功能优势、空间发展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的沈北新区境内创建东北“内陆保税港区”,具备承接辽宁暨东北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功能,辐射东北老工业基地内陆腹地,实现东北地区海陆联动的综合战略优势,有利于打造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引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主要措施如下:
从国内发展来看,“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在区域合作新格局中寻找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可谓是“一子落而满盘活”。
一、能够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新的合作格局将进一步深化市场融合、丰富市场形式、扩充市场功能、完善市场机制,并显著提升交易的广度、深度和规模,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二、能够促进我国全方位开放,一方面促进区域贸易发展,从静态上带来“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从动态上实现“市场扩张效应”和“促进竞争效应”;另一方面通过改善对外贸易结构,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东部地区产业发展“腾笼换鸟”奠定基础,为西部地区产业升级做好铺垫。
三、能够引领国内不同区域逐步走向均衡发展状态,通过“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的有机串联并发挥作用,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机制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改变中国西部地区一直以来远离中心市场的局面,进而扭转发展的区位劣势,同时也使东部地区在原有发展基础上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而东西部的整体协同又能够在国内不同区域形成既有内在驱动力又有外部拉动力的发展状态。
构建区域合作新模式
建设“一带一路”,远景目标是构建区域合作新模式,近期目标是实现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动产业布局优化,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实现双边及多边共赢,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都将使我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五通”,进而为我国长远发展和持续增长创造坚实的基础条件。
在政策沟通方面,就是要进一步巩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互信,加强友好对话与磋商,积极推动交流合作机制形成,最大程度,在变化的国际发展环境中找到不变的合作主线,在不变的合作理念中动态优化合作的契机和途径,从而使各自经济发展战略有效对接,消除合作中的政策壁垒,找到利益契合点和重叠点,协商制定合作规划和措施。
在道路联通方面,就是要保证相应基础设施在合作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利用我国在公路、铁路建设等方面拥有的先进技术,高铁技术稳定成长并趋于成熟的极大优势,高速公路里程世界第一的运输能力,造船能力位于世界先进行列的现实基础,在公路、铁路、口岸、航空、电信、通信网络、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方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我国与相关国家的立体化区域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