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3 09:19: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食品加工行业发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经济运行分析
1.主营业务收入总体平稳增长,各子行业发展不一
2014年,农副食品加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38万家,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3533.18亿元,同比增长7.01%,以占轻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28.78%的比例位居行业第一。农副食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低于轻工行业平均增速1.72个百分点,低于食品制造业5.2个百分点。
从各子行业来看,屠宰及肉类加工完成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2874.Ol亿元(占20.26%),同比增长8.38%;谷物磨制完成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2571.51亿元(占19.79%),同比增长9.27%;饲料加工完成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0813.85亿元(占17.02%),同比增长8.44%;植物油加工完成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 0650.5亿元(占16.76%),同比增长3.03%;其他农副食品加上完成累计主营业务收入5525.66亿元(占8.7%),同比增长4.81%;水产品加工完成累计主营业务收入5087.2亿元(占8.01%),同比增长5.2%;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完成累计主营业务收入4888.7亿元(占7.69%),同比增长11.62%;制糖完成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121.76亿元(占1.77%),同比下降6%。
2.主营业务成本上升,利润下降
2014年1~12月,全国农副食品加工行业累计发生主营业务成本57016.25亿元,同比增长7.94%。实现利润总额3069.95亿元,同比下降Q.44%。完成累计亏损企业数1870家,同比增长14.16%。累计亏损面为7.86%,同比增长0.98%;其中,制糖累计亏损面为54.98%,同比增长12.86%;植物油加工累计亏损面为10.48%,同比增长2.61%。完成累计亏损额198.45亿元,同比增长51.11%;其中,制糖完成累计亏损额57.99亿元(占29.22%),同比增长97.22%;植物油加工完成累计亏损额51.1亿元(占25.75%),同比增长94.87%。
从分行业看,谷物磨制完成累计利润总额644.59亿元(占21%),同比增长7.75%;屠宰及肉类加工完成累计利润总额643.63亿元(占20.97%),同比下降3.07%;饲料加工完成累计利润总额508.02亿元(占16.55%),同比增长4.45%;植物油加工完成累计利润总额358.45亿元(占11.68%),同比下降11.49%;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完成累计利润总额348.2亿元(占11.34%),同比增长5.75%;水产品加工完成累计利润总额276.66亿元(占9.01%),同比增长0.13%;其他农副食品加工完成累计利润总额27I.99亿元(占8.86%),同比增长0.24%;制糖完成累计利润总额18.41亿元(占0.6%),同比下降65.25%。
3.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下降。植物油加工、制糖制约行业利润率
2014年1~12月,全国农副食品行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83%,同比下降0.36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明显低于轻工行业6.27%的水平。
从分行业来看,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7.12%,同比下降0.4%;水产品加工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44%,同比下降0.28%;谷物磨制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13%,同比下降0.07%;屠宰及肉类加工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同比下降0.59%;其他农副食品加工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92%,同比下降O.22%;饲料加工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7%,同比下降0.18%;植物油加工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3.37%,同比下降0.55%;制糖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1.64%,同比下降2.8%。
4.产品产量均为正增长,大米增速最快
2014年,全国农副食品加工行业小麦粉、大米、饲料等8种产品产量如表1所示。产量增长最快的是大米,其次是混合饲料,产量增速最慢的是成品糖。累计产量最大的是饲料,其企业数也最多;其次是小麦粉,产量最小的是冷冻水产品。
分区域分产品来看:河南小麦粉产量全国最高,完成累计产量0.52亿吨(占全国36。81%);湖北大米产量最高,完成累计产量0.26亿吨(占全国20.18%);山东省、天津市、湖北省精制食用植物油占全国精制食用植物油比重均超过10%,其中,山东省完成累计产量861.37万吨(占13.18%),天津市完成累计产量752.88万吨(占11.52%),湖北省完成累计产量686.54万吨(占10.51%)。
5.出口额同比增长4.88%,进口额同比下降1.95%
2014年,全国农副食品加工行业累计完成出口额359.31亿美元,同比增长4.88%。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比重10%的有:出口日本累计72.77亿美元(占20.25%),同比下降2.95%;出口美国累计44.35亿美元(占12.34%),同比增长7.27%;出口我国香港累计36.36亿美元(占10.12%),同比增长10.89%。
2014年,累计完成进口额301.27亿美元,同比下降1.95%。进口比重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泰国、美国、马来西亚、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联邦、新西兰、巴西、秘鲁等地区。印度尼西亚完成累计进口额31.35亿美元(占10.41%),同比增长11.02%;泰国完成累计进口额29.09亿美元(占9.66%),同比增长18.78%;美国完成累计进口额28.82亿美元(占9.57%),同比下降2.1 5%;马来西亚完成累计进口额28.09亿美元(占9.32%),同比下降16.61%。
二、行业投资发展分析
2004年,农副食品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43.3亿元,同比增速36.2%;2014年,固定投资10026.6亿元,同比增速18.7%。连续11年符合增长率为33.85%。近3年增长率均低于平均水平。10年投资增速整体趋势呈现震荡下行趋势。
三、发展环境分析
1.宏观经济向好趋势为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打下基础
尽管短期内,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但整体宏观经济指标则在明显企稳,甚至一些指标进入上行通道,这成为减缓经济下行压力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支撑力量,标志着我国经济正在出现积极而深刻的结构性变化。主要表现为:就业形势较好,居民收入和消费稳定增长,服务业较快增长,特别是网上购物等新业态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就业、收入、消费、服务业这四个宏观数据的增长趋势一致,没有矛盾,且它们之间同样有很强的关联性,是我国经济向新常态转换的突出亮点。
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
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是最快的。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9%。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控制在3.5%左右的年度预期目标以内。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其中,农村居民实际增长9.2%,快于城镇居民2.4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多渠道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连续lO年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3.集约化程度不高,转化增值能力低
多数中小加工企业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比重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加工的资源有效利用低,产品结构不合理,加工的产业链条短。企业受困于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及平台建设,技术更新比较缓慢,引进急需技术时需要承担技术转让费和产品市场销售的风险,企业和科研单位技术对接难度比较大。
4.食品安全问题依然突出
随着食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食品贸易国际化,食品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之一。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影响到食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当前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表现在食源性、化学污染、生产加工过程中、违法生产经营等方面。危害表现在严重危害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生产企业的巨大损失、社会的不稳定,阻碍经济的发展。
5。农副食品出口受阻点较多
许多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管理上强调“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食品安全管理,其食品生产的全过程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还有朔源要求。发达国家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禽畜类食品的出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安全技术性贸易壁垒存在一定的歧视性,虽然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遵循着非歧视性的原则,然而各国在制定进口食品准入准则时都带有明显的歧视性。各国在检验进口食品安全时,通过一系列隐蔽举措,达到限制进口食品的目的。同时,中国本身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方面也存在问题。例如,抗生素残留一直是牛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6.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加大农产品加工业成本压力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张天佐局长说,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推广加工技术先行先试项目有两方面考虑。
一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近十几年来,我国各级有关部门在粮油、果蔬、畜产品、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初加工、综合利用等方面设立了许多课题和项目,产生了不少科研成果。但由于交流渠道不畅,供需信息不对称,直接导致了政府的大量投入、科研人员的研发成果无法实现“接地气”、“落实处”。为了改变我国农产品加工领域科研成果转化率长期偏低局面,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启动实施了技术推广、技术对接以及先行先试项目。技术推广:先筛选项目区域的技术需求,然后请专家针对技术需求在国内筛选成熟、适用的加工设备设施,建立试验示范点,再开展现场培训指导等工作。技术对接:首先筛选技术需求,然后利用专家资源针对技术需求编写技术方案或技术手册,再召开专家与企业、合作社、农户代表的面对面技术对接交流活动。先行先试:一方面收集整理各科研单位的成熟技术成果,统一审定、编排成册印发各地的加工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参考使用;另一方面支持科研单位已研发成型的、适于农民使用的加工技术、加工设备设施开展试验示范或技术推广。
二是探索建立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建管用”机制。目前,我国水果产量超过1.5亿吨,蔬菜产量超过7亿吨,由于贮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处理由农户完成的比例超过80%,并且冷藏保鲜能力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了我国水果、蔬菜产后损失率分别高达15%~20%和20%~25%,严重影响了果蔬产品的有效供给、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还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为此,2012年,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按照不超过单个设施平均建设造价30%的定额补助标准,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扶持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马铃薯贮藏窖、果蔬贮藏库和果蔬烘干等三类初加工设施。经过两年建设,全国14个省区共建设通风库2200多座,冷藏库8000多座,新增贮藏能力60万吨,其中冷藏能力超过50万吨。据测算,贮藏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从15%~20%、20%~25%降低到4%、6%以下,相当于增加了4.4万吨水果、3.2万吨蔬菜的有效供给量,农民因减损而增收1.2亿元。同时,由于水果、蔬菜的入库贮藏和错季销售,价格比收获时的地头价格平均高出50%,农民因贮藏而增收4.78亿元。按照设施使用寿命15年计算,可为农民带来90亿元的收益。因此,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农产品的择时采收和错季销售,实现了农民分享流通、贮藏收益增收的目标。把这些补助设施用好、维护好,实现“一窖多用”、“一库多用”和“一房多用”作用,建设户还迫切需要不同果蔬品种的贮藏保鲜操作规程和不同制干果蔬的烘干工艺,来进一步延长初加工设施的使用周期。据了解,有些地方已经编制了大枣、金银花、杏干等果蔬的烘干手册,指导农户科学合理使用烘干房。这一做法使得老百姓烘干房从烘干大枣扩大到烘干应季上市的多种果蔬和药材,烘干房使用周期从20多天延长到7个月,每个农户每年由此而多增收4~18万元,效果十分显著。
一、食品加工行业当前面临的新发展形式
(一)食品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食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不可或缺的产品,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其余任何产品都无法比较的,而食品加工行业又直接影响到了食品质量的好坏,资料利用率的高低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因此食品加工行业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
由于我国本身人口基数大以及正处于一个社会发展和转变的重要时期,人们经济生活得到相应的改善和提高,所以对于食品的需求量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对于食品加工行业产品也有了更为广泛的需求。传统的加工行业中的小作坊以及小批量的生产局面,已经远远无法达到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对加工行业进行机械化改革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行为,使食品可以进行机械化,流水化的大规模生产,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食品需求,且对于食品质量安全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食品加工的安全性与卫生备受关注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食品工业产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食品工业产品已经成为当前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同时,由于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爆发,例如:硫磺熏制“毒生姜”、走私“僵尸肉”流入餐桌事件等事件的出现和发生,使人们对于食品卫生产生了较为警惕的心理,对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有了更多的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当前人们日常生活最为关心的、重视的问题[1]。因此,食品加工行业在对产品进行生产和制作的过程中,要对卫生以及安全问题产生足够的重视,对其中不合格的产品要及时损坏,防治流露到市场之中,要积极的,合理的生产健康无害的食品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三)重视食品加工的节能与环保
所谓的食品加工就是对食品本身的原材料以及半成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化学和物理处理,生产出符合人们需求的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对于资料的利用以及机械工业化的依赖程度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就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造成了环境破坏。虽然食品加工行业相对比其他的重工业对于废弃物的排放量较小,但仍然是有着污染环境的缺点,而且随着食品加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变得更加需要,对于环境的污染情况更加严重[2]。为了响应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保护环境的政策,食品加工行业在进行工作时,要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以及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积极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对废弃物的处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办法,减少对环境造成破坏。
二、完善豆制食品加工机械设计要点的措施
(一)大力改进改造传统工艺
我国的食品加工行业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广泛的在社会中进行发展和前进,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对于加工行业的工艺和手法也有着较为完整的保留和传承,但由于我国社会的特殊性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大部分的工艺保存在一些小作坊或者个人手中,没有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和运用,对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豆制食品加工机械设计在进行完善的过程中,要对传统工艺和手法中有着积极作用的部分进行继承,在继承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推陈出新,用现代较为科学的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实现传统工艺的科学化、现代化、规模化。例如:在对豆腐加工自动生产线设计中,就可以根据传统点脑工艺的特点,对其进行编程,然后通过控制器使其实现自动控制,即节省人力,减少了劳动力的需求,又避免了人工错误的产生。
(二)全力应用现代高新科技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新兴的高新科技对于食品工业的发展和前进也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为其创造了极为优良的发展条件和环境。对于当前我国食品加工行业明显的落后状况,要相对其进行彻底的改变,对高新科技的运用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措施,食品加工行业要在各个环节对高新技术进行充分地运用,使其可以起到较为良好的推动作用[3]。例如:在对食品热加工和干燥机械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就可以采用新型的微波加热技术;在食品包装机械设计中,可以采用无菌包装技术等,多种多样的高新技术运用,对于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为明显的推动作用。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的食品加工行业发展,要积极地运用高新技术,对高新技术进行不断地完善和开发。
(三)虚心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
我国的食品加工行业虽然历史较为悠久,但在近代的发展却明显落后与西方的先进国家,因此在对豆制加工机械设计进行完善时,就要吸取西方先進的工艺,取长补短,虚心地借鉴和学习西方先进国家关于食品加工机械设计方面的经验和技术,使我国的食品加工机械获得较为快速的发展,缩小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西方先进国家相较于我国,其对于食品加工机械所应用的高科技技术更为深奥,所掌握的先进工艺种类也较多,在食品加工的质量与效率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因此我国要想提高对于豆制食品加工机械的质量水平,增加工作效率,对于学习西方新进的技术和工艺就显得较为重要,是发展道路上必不可少的。
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起到了较为积极的推动作用,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在各个领域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人们日渐提高的生活需求,也对不同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食品加工行业来说,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运用先进的科技技术对加工机械设计进行完善和改革,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以及工作效率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作。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形式进行分析,对豆制食品加工机械设计的完善提供了一系列的对策,以供广大相关工作者进行参考和借鉴,希望对其带来一定程度的改善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孙彦红.机械设计加工中的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 用 ,2014,(12):87.
“十一五”以来研究所共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0余篇,申报专利5项。研发出高水分大豆组织化蛋白、糙薏仁粉系列产品、优质粳稻留胚米、全豆馅料糕点系列、全谷物饼干、谷物清爽饮料等五大系列20余种产品;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高水分组织化蛋白加工中型设备,经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鉴定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
研究所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企业了解前沿科技、掌握关键技术、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送技术服务企业、出成果壮大企业。研究所积极践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开展院院共建、院企合作,研究所愿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为食品加工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加工研究所成果简介
高水分组织化蛋白产品
利用非转基因大豆、小麦、豌豆等植物性蛋白为原料,采用国际先进的双螺杆挤压技术,在高水分条件下挤压成型的第四代组织化蛋白产品。与市场上常见的低水分组织化蛋白产品相比,更具有动物性蛋白的纤维状结构和口感。
糙薏仁粉
采用脱壳后的薏仁,尚保留高营养价值的麸皮,即糙薏仁。保留薏仁原色、原味及更多薏苡酯,采用现代挤压设备瞬间真空挤压精制而成,锁住更多营养元素。根据不同人群的营养及口味需求,研制成红枣型、红豆型、豆乳型和燕麦木糖醇型糙薏仁粉。
饮 料
利润总额增长幅度:133.31%
投资价值指数:
国内经济增长较快和投资的快速增长,拉动了对化工产品的需求,并推动了化工产品价格整体提高,使得化工行业景气度明显上涨。2007年1~8月份,化学产品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实现1016.13亿元,同比增长52.27%,增速比上年同期大幅度提高了37.18个百分点。
化工行业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2007年1~8月累计利润增长速度达到133.3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10.59个百分点,增速遥遥领先其他化工子行业。引起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利润倍增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供给增长有限而下游需求旺盛;二是主要产品价格上涨明显;三是国际产品上涨带动国内市场价格上升。
NO.2 黑色金属矿采选
利润总额增长幅度:78.5%
投资价值指数:
2007年,在国际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和钢铁生产稳定增长的背景下,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持续大幅增长。1~8月份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78.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74.96个百分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相对钢铁行业利润的比值已上升到1∶8.14,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NO.3 水泥
利润总额增长幅度:65%
投资价值指数:
尽管受到原材料、燃料、电力、运输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2007年建材行业实现利润总额仍将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水泥行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重点水泥企业产销率超过100%。2007年以来,水泥行业延续了2006年的复苏态势,继续保持量价齐升的格局。
我国全年水泥产量预计可以达到14亿吨,较2006年同期增长14%。1至11月,水泥行业利润总额已达206亿元,较2006年全年行业利润总额150亿元已增长56亿元,而同比更是上涨65%。2007年水泥行业发展形势总体向好。
NO.4 白酒
利润总额增长幅度:59.43%
投资价值指数:
2007年以来,我国饮料制造业效益继续好转,行业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2007年1~8月,饮料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1.1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9.65个百分点。
其中,我国白酒行业增长表现优异,实现销售收入734 亿元,同比增长34%,超过同期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29%和26%的增幅。实现利润总额92.7 亿元,同比增长53.55%,白酒行业的发展进入了全面繁荣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低档白酒的消费量开始下降,而高档白酒成为商务交往、政务沟通的重要载体,消费量逐渐上升。高端白酒依靠特殊的文化底蕴和质量取胜,并带领整个白酒行业实现结构性转型,中国白酒将依靠其品牌和质量走向世界。
NO.5 农副食品加工
利润总额增长幅度:42.47%
投资价值指数:
受食品类价格持续上涨及其向其它领域传导的影响,2007年前8个月,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工业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保持较高增长水平,且增速有所加快。1~8月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增长42.47%,但受制糖业效益明显下滑的影响,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4.15个百分点。
NO.6 造纸
利润总额增长幅度:37.77%
投资价值指数:
作为纸品生产与消费大国,我国造纸行业近年收入与利润呈现较快增长态势。2007年木材价格上涨幅度达到20%,高于10%的市场预期,造纸行业的生产成本压力明显增大,各纸种都呈现价格提高的趋势。2007年1~8月份,造纸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07.54亿元,同比增长37.77%,增速比上年同期降低7.99个百分点。
NO.7 纺织服装制造
中图分类号:TS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4-0005-02
如今,食品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加工产品的能源节约、高新技术的实用已经成为了食品机械行业发展的最主要的趋势。以往的食品机械生产技术的水平比较低,主要是食品的加工程度低。食品机械生产的高新技术的应用才刚刚起步,产品的生产还是半机械化状态,耗费能源的程度高。种种因素严重地束缚了以往食品的机械化发展,而今高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加快了食品资源的更新换代,加快与提高了食品的加工效率和新产品的研发,同时也注入了崭新的活力,改变了食品加工的落后局面,使食品加工工业的发展迈出了飞跃的一步,也增强了食品在国际食品市场上强烈的竞争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 食品机械发展
食品机械就是将食品的原材料加工成为成品食品的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机械装置与设备。食品机械也可分为食品的包装设备和加工机械这两种。食品机械有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首先是20世纪的前50年,食品的加工主要是手工操作完成的,基本上是属于传统型的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仅有少量的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并且都在东部沿海地区,少量设备的应用也都是国外引进的。处在这个阶段的食品加工也主要都是以面粉的生产加工为主的工业化生产。同样,面粉厂里所使用的设备也是引进于国外的设备。可以这样来说,20世纪的前50年里,几乎没有食品生产工厂是像样的。其次就是20世纪的50~70年代,那个时代的食品加工和食品工业的机械化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国大范围都在建设食品加工工厂,特别是粮食类和粮油类的食品生产加工工厂。在大多数的粮食的加工厂里基本上都实现了初级的生产方式的机械化。同时,食品的加工工厂也都处于半手工半机械化状态的生产方式,仅仅在某些关键的加工程序中使用机械加工,而传统的手工生产加工方式仍然继续使用,此阶段,我国经过了近30年大力发展食品机械化工业的进程,这个时期的食品机械加工已经基本能够满足食品加工工业在我国的发展需求,也为食品加工工业的继续发展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我国国产食品机械化加工已经初步地形成了。再次,20世纪80年代以后,也就是改革开放之后,食品的加工工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也得益于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外资也随着改革开放引入进来,出现了很多外国商人的独资与合资食品加工的企业。这些由外商独资与合资的企业引进了大量的先进的食品生产加工技术,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食品机械。如此一来,我国对食品的加工的各方面要求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例如:数量、品种与质量的要求,这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食品机械工业的发展速度与进程。同时,我国也与时俱进地消化及吸收从国外引进来的先进的食品机械加工技术,使我国的食品加工的机械工业化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这个阶段,新一轮的改造技术工程也随之而来,实现了食品加工与机械加工的更新换代,通过这两次的技术改革可以说食品的机械化基本上实现了机械的现代化,这一时期独立的食品机械化工业已经形成。
目前,我国的食品工业已经是我国现阶段的国民经济支柱的必要产业,食品机械完全武装了食品工业。自21世纪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自然对于食品的质量与要求也在逐步地提高,为食品机械工业化行业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 高新技术的广泛使用
目前,高新技术在食品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很多,为我们的食品加工行业带来了洗心革面的变化,把食品加工技术推到了另一个高度。
在食品的加工中能够节时省力的高新技术就是变频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为现在食品加工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使食品的加工生产更加可控。人们依据自己的需要,可以制造出各种各样的食品机械,还可以生产出适合人体吸收的有机生物产品,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食品的种类与数量。
首先,变频技术与智能控制技术在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上的应用,是21世纪的最新产品,它所具备的性能是一般的食品都无法相比的。变频技术在食品加工的使用中非常的灵活,它能够在没有人力的监管下,全自动地完成食品的加工过程,同时又能够节省能源,有关实践证明:在生产中,我们可以使用变频器来改变电源的频率,这样普通的电动机,在安装上变频后,就可以实现调速功能,就是可以任意地改变一个电动机的旋转速度,而这种变频技术的使用与传统的电磁调速相比,它可以节省高达80%的电量,另外,这种变频技术在食品加工机械中的使用对机械设备是没有任何危害的。所以,变频技术在我们的食品加工中被广泛地使用,不会对环境中的任何自然现象造成污染,节省了人力、物力与财力,也极大促进了食品加工的速度。另外智能控制技术也是最新引进的一种食品加工中经常使用的一项技术。这种技术主要解决传统方法中很难解决与控制的复杂系统问题。在我们的食品加工中常用的一般技术有模糊逻辑控制、分层递进控制等等,这项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一般以智能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控制的食品加工系统都具备智能学习的能力,比如说,机械在食品的加工中能够自动组织加工、自动适应环境、自动进行学习等等。智能智能控制技术与变频技术不得不说是我们食品加工行业中的一大飞跃,也是我们21世纪工业领域中的高新技术之一。这种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是现阶段食品机械革命性的突破。
3 高新技术的引用与研究
高新技术在如今食品机械的加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新的特征也在食品机械产品中完美地体现出来,比如产品外形美观、高新技术的使用、产品节能化、内在品质精良等等。同时,新技术的不断采用也使得产品的标准化日趋提高;使食品的生产能力在不断加大,效率也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条件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成本也降低了,食品机械生产也具有了市场竞争力。对于食品的制造商们来说,我们也应该看到他们智力的投资、科技人才与科研人员的培养与教育、对员工技能的着重培训和对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视,这也加大了对企业的技术改革,同时既有重点又有计划地展开技术的改造,将新技术不断地运用到食品的生产制造当中,食品机械工业的改造中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也是食品机械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关键所在。
4 结语
食品工业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高新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在众多学者的努力下,技术的应用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应用已然为食品工业打开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在不断的技术的应用与开发中,我们已经发现对高新技术的应用还是不够全面,我国很多技术领域还有待研究与提升。总之,技术的应用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应用,是我国食品工业未来发展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于勇,王俊,胡桂仙.高新技术在我国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学报,2008,(3).
二、轻工业增加值月度走势波动较大
12月,轻工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7.9%,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与全国工业持平。1―12月轻工行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8.6%,高于全国工业0.3个百分点。全年轻工业增加值月度走势波动较大。
2014年12月轻工大部分行业增加值增速均较11月有所回升,其中,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业回升7.2个百分点、采盐业回升6.9个百分点、金属工具及金属制轻工制品制造业回升4.5个百分点。
部分轻工行业增加值增速较上月回落,其中,自行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回落5.1个百分点、眼镜制造业回落4.0个百分点、陶瓷制品制造业回落3.0个百分点、饮料制造业回落1.1个百分点。
三、中轻景气指数进入渐冷区间
中国轻工业经济运行及预测预警系统数据显示,近三年中轻景气指数呈现高位回落走势。轻工月度景气指数已连续两年低于100。 2014年11月中轻景气指数为89.68,较上月回落1.23个点,为全年月度最低值,并首次进入蓝色渐冷区间。
四、轻工出口情况
(一)轻工行业出货值情况
2014年1―12月,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出货值2.72万亿元,同比增长7.2%。12月出货值同比增长5.7%,比11月回升2.16个百分点,轻工主要行业出货值增速情况。
(二)海关出口增幅回落
2014年1―11月,轻工行业出口额5569.49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6.33%,同比增长10.63%(高于全国4.93个百分点);进口额1412.62亿美元,同比增长24.64%。轻工贸易顺差4156.87亿美元,为全国贸易顺差的1.25倍。
11月份轻工商品出口额537.64亿美元,同比增长4.8%(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比10月份回落5.26个百分点。
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是出口增幅继续回落的主要原因,11月份轻工商品出口增幅虽然继续回落,但月度出口额绝对值仍保持全年高位。
(三)主要轻工商品出口情况
1―11月份,主要轻工商品中出口增速提高的有:玩具出口额增长13.2(比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冷藏冷冻箱及空调用压缩机出口额增长6.2(比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出口额增长5.2%(比上月提高0.35个百分点)、工艺美术品出口额增长44.7%(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
1―11月份,主要轻工商品中出口增速回落的有:陶瓷制品出口额增长28.3%(比上月回落2.08个百分点)、照明器具出口额增长16.0%(比上月回落2.01个百分点)、纸浆、纸张及纸制品出口额增长13.4(比上月回落1.43个百分点)、乐器出口额增长2.7%(比上月回落1.25个百分点)。
五、轻工主要行业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4年,轻工主要行业投资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全国投资增速及制造业投资增速,如食品制造业投资增速达到了22%、金属制品业增速为21.4%。
六、主营、利润增速趋缓,库存与亏损增大
1―11月,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9.84万亿元,同比增长8.97%,较1―10月回落0.33个百分点,比2013年降低4.69个百分点。轻工六大类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较2013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快速消费品主营业务增速8.29%,比上年末回落6.09个百分点;耐用消费品行业主营业务增速9.21%,比上年末回落4.63个百分点。轻工主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情况。
1―11月实现利润1.17万亿元,同比增长7.01%,较上月回落0.39个百分点,比2013年降低7.6个百分点。主营收入利润率5.88%,低于2012、2013年度水平。
1―11月亏损面从上年的9.75%扩大到10.87%;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速从去年的7.46%提高到24.65%;产成品库存增速从上年的7.97%上升到13.23%。
七、企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
目前,轻工企业总体上的财务费用、利息支出速度比2013年加快,而负债增速下降,轻工行业资产负债率水平也逐年下降,已从2012年高点54.94%,下降到目前的51.7%。说明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没有根本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
八、走势原因分析
轻工业内需市场份额占85%。由于购买力因素,加上房地产业呈现低迷状态,影响轻工内需市场的消费增长。2014年轻工主要商品零售总额增速较去年有较大幅度回落。1―12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轻工行业中除家具外,其他多个行业零售总额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家电零售总额同比仅增长8.7%,内需市场增长相对乏力。具体原因是在于以下两方面。
一是快速消费品增速放缓影响轻工整体速度。快速消费品即包括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酒与饮料在内的大食品业占到轻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5%。前几年大食品工业以年30%左右的增长拉动轻工行业高速发展,但2013以来,由于需消化前期快速增长的产能,及受高端消费及集团消费回落因素的影响,大食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速回落到10%左右,影响了轻工整体发展速度。
二是耐用消费品受房地产低迷影响增速回落。受近期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影响,相关轻工产业特别是家电、家具、卫浴等耐用消费品行业的发展。1―11月份,家具制造业、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主营业务增速分别比上年末回落2.93、4.53个百分点。1―11月,耐用消费品行业主营业务增速10.17%,比上年末回落4.63个百分点。
九、轻工行业政策建议
从2014年轻工汇报情况来看,10个方面的建议获得政策支持,国家微刺激政策效应开始逐步显现,如一些企业反映得益于定向降准、对小微企业滴灌信贷等,使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些缓解;商标法修正案实施细则的客观执行缓解和减少了企业的压力和损失;促进消费支持网销新业态措施激发企业营销模式创新和产销率提高;国务院及有关部委扩大出口180多条政策措施促进轻工出口的企稳回升等。
期待政策加快落地:年初向国家呼吁的扩大造纸、皮革加工贸易范围、恢复回收废旧物资增值税返还两项重大建议还没有得到落实,行业特别是造纸行业目前已陷入比2008年还困难的境况。强烈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能深入行业,了解行业困难,为企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建议对资源再利用产品予以增值税返还等鼓励政策。造纸、塑料、皮革、玻璃等行业均存在回收资源再利用情况,这是践行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国家对恢复回收资源再利用应予以增值税返还的鼓励政策,目前造纸行业废纸资源增值税返还的呼声已得到了国家财政部的高度重视,并积极研究具体实施方案。我们建议在以前实施的对再生资源行业回收企业进行鼓励的同时,考虑以生产企业为主体进行增值税返还,实践上更容易操作。建议尽快实现社保的联网工作。
十、2015年走势分析
2015年,在进入新常态化发展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政策及市场因素将对轻工行业经济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调研代表性企业基本情况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创办于1992年、以生产速冻食品为主的股份制企业,注册资本18 700万元,公司在全国有35个分公司、办事处及分厂,产品已出口到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公司设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形成了产、学、研一体的研发体系和强大的新产品研发能力。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三全公司全年生产速冻水饺116 124.89吨,实现销售收入103 598.77万元;面点29 313.50吨,实现销售收入26 030.41万元;馄饨8709.37吨,实现销售收入8 794.35万元。公司2012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68 057.19万元,利润13 649.75万元,上缴税收27 922.28万元。目前,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超过27%,连续多年位居行业第一。
河南笑脸食品有限公司
河南笑脸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创办于1992年、以生产速冻产品为主的民营食品企业,主要产品包括速冻面点、速冻包点、速冻汤圆、速冻水饺、速冻粽子、速冻餐饮产品等,公司注册资金3 380万元,年产值上亿元。目前,河南笑脸食品有限公司拥有流水作业速冻生产线4条,班生产面点产品能力50吨、日产总面点产能100吨、日生产能力汤圆100吨,水饺60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河南笑脸食品有限公司全年生产速冻水饺5 967吨,实现销售收入4 670万元;面点19718吨,实现销售收入16 345万元;汤圆5 707吨,实现销售收入4 151万元。公司2012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5 945万元,利润2 515万元,上缴税收2 335万元。目前,河南笑脸食品有限公司以面点类产品的创新研发和生产为龙头,以餐饮流通市场和商超为两翼,继续努力打造健康速冻米面制品的创新型领先企业,从而带动新农业的发展,造就新的行业巨头。
调研代表性企业产品结构与技术情况
产品结构
调研企业主要产品为速冻面制食品,分为水饺系列、汤圆系列、馄饨系列、面点系列等,包括速冻面点、速冻包点、速冻汤圆、速冻水饺、速冻粽子和速冻餐饮产品,主要供应餐饮、商场超市等渠道,消费群体以中等收入及以上的个人、家庭消费群体为主要目标的中高端消费群。
加工原料品质要求
调研企业对加工原料面粉的品质要求包括面粉种类、品质指标、营养指标和卫生指标等几个方面。面粉种类需求包括了高筋粉、中筋粉和低筋粉,面粉品质的约束性指标有水分、灰分、面筋含量、面筋指数、面粉粗细度、面团稳定时间、脂肪酸值、降落数值等,对于面粉的品质要求依据不同的产品需求而定,生产不同的面制食品对面粉品质有不同的要求。
加工原料主要来源及品质状况
调研企业的面粉主要来源于国内或省内大中型面粉生产企业。对于面粉品质要求,主要是通过企业采购人员和技术人员与制粉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不断地沟通交流,制粉企业在了解调研企业的原料需求后,进行不断地生产线调试、工艺调整,通过面粉搭配处理等手段满足面制食品企业对原料面粉的品质要求。调研企业认为,目前采购的面粉基本能够满足食品生产的品质要求。
调研代表性企业面粉原料存在的技术问题
面粉产品的质量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企业调研发现,在面粉产品质量标准一致的情况下,不同的制粉企业生产出的面粉,产品质量变化较大,甚至同一制粉企业生产出的不同批次的面粉,产品质量也会出现较大变化。面粉质量的不稳定给面制食品生产企业带来众多不利影响,甚至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等严重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
面粉产品质量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应进一步改善
企业调研发现,面制食品企业在经常合作的制粉企业产品使用过程中仍发现,不同季节的面粉产品,其质量变化较大,这给面制食品的生产工艺带来较大负面影响,生产出的面制食品产品质量差异较大,影响市场销售,进而可能导致销售利润和企业利润下滑,希望制粉企业能在这一方面重点考虑,进行合理改善。
高品质面粉产品缺乏
调研企业反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吃饱,更要吃好,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品位,面制食品产品领域,高端产品需求数量在不断增加,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为高品质的面粉产品生产销售提供了较大市场空间。但是,制作质量较高的面制食品需要以专门的面粉产品为原料,对面粉质量要求也比较高。当前,制粉企业生产的面粉产品多以通用粉(包括特一粉、特二粉)为主,市场上质量较好、品质稳定的专用面粉产品较为缺乏。因此,制粉企业应该注重对专用粉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满足市场需求,谋求产品的更大利润空间。
预混面粉及散装面粉的物流与接收
预混面粉是根据面制食品企业对面粉品质的要求,采用不同质量的基础粉进行搭配混合后的产品。预混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地解决国产小麦“高筋不强、低筋不弱”的弊端,生产出适应面制食品企业质量要求的面粉产品,并且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面粉质量的稳定性。因此,研究开发预混粉技术,能够为开发不同品质类型的面粉产品提供技术支撑,拓宽小麦粉的适用范围,提高小麦制粉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
面粉散装运输与接收系统的运用可以大大节省小麦制粉企业和面制食品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面制食品企业对面粉散装散运技术的应用比较欢迎,但目前该技术在面制食品企业的应用还比较缺乏,对该项技术的运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传统主食专用粉标准的建立与完善
调研企业发现,国内传统面制食品的种类繁多,生产不同的面制食品对于原料面粉的质量有不同的要求,做手抓饼的面粉和做拉面的面粉质量有较大差异,适合做馒头的面粉未必能做出好的面条产品,等等。换言之,中国的小麦制粉企业每天面对的产品用户千变万化,没有一个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然而,对于面制食品企业来讲,如何确定面制食品产品质量与原料面粉质量之间的关系、如何提出面粉质量的约束性指标等都是较为困难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传统主食品专用粉的质量标准,用以指导小麦加工企业的产品加工和面制食品企业的原料采购和产品研发。
调研意见和建议
在河南省农业厅相关部门的大力组织下,此次调研比较全面地了解了省内大中型面制食品(速冻)企业对于生产所需面粉原料的基本需求状况,同时也再次明确了“小麦制粉行业是小麦产业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不仅指导上游小麦的种植,而且也对下游面制食品提供稳定和专用性强的原料保证”这一观念。河南省是小麦生产、销售、加工和消费大省,小麦也是河南省最为重要的农业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当前,河南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阶段,人口多、需求旺为面粉加工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此次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对全省乃至全国小麦加工行业和面制食品行业发展现状的合理把握,提出如下建议:
强化组织协调管理职能,全方位促进小麦产业化发展
以小麦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为主线,加强统一部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协调发展河南小麦产业。省级主管部门统一部署,全面调查全省面制食品生产企业对面粉产品质量的需求状况,进而协调小麦品种选育、栽培、收储、加工和食品加工各个环节,逐步改变“管种、管收、不管用”、“重产量、轻品质”的小麦生产观念,建立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小麦生产和小麦加工产业新体系,品种选育、小麦种植、原粮收储、小麦加工等各个环节都要紧紧围绕面制食品产品的质量需求这一焦点,全省小麦产业积极协调,统一部署,全方位促进河南省小麦产业化迅速发展。
强化科技支撑,协调全省小麦产业化发展
强化科技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育、种植适合河南乃至中国传统面制食品制作质量要求的优质小麦品种,合理种植,科学收储,逐步实现原料产品的(小麦)优质优价、专用专储。充分发挥小麦制粉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小麦加工企业、面制食品生产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科研合作,以小麦加工利用质量需求为依据,加大科研投入,拓宽小麦生产产品、小麦加工产品结构,积极推进主食品产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2
一、引言
湖南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丰富的农林资源为其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础条件。近年来,受农产品加工产品市场需求旺盛的拉动,湖南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湖南也相继出台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规划,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富民强省的战略选择之一。
目前,湖南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位居全国前十,农产品加工业对经济发展作用不断凸显,但其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企业规模小,产业进入门槛低,产业内无序竞争大量存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上述不足之处都极大地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发展,要解决当前湖南农产品加工业面临的竞争和效率等诸多相关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农产品加工产业组织市场绩效研究,这对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组织健康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有效竞争,以及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为政府制定农产品加工产业组织政策,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市场绩效及评价指标
在产业组织传统理论当中,市场绩效通常表现为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的结果,它是由一定的市场行为下的某一产业的价格、产量、利润、成本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经济成果所体现。
我们采用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来衡量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组织市场绩效,这些指标包括行业盈利能力、行业生产效率状况、行业债务风险状况,通过这些指标反映农产品加工市场的经济资源配置及经济运行效率。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劳动生产率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行业债务风险则通过行业的亏损面、亏损企业平均亏损来进行衡量,行业的亏损面大、亏损企业平均亏损额高,则行业债务风险高,也意味着该行业的市场绩效低下。
三、湖南农产品加工产业组织市场绩效实证分析
1. 湖南农产品加工行业盈利能力
2010年湖南省规模以上①农产品加工行业总资产贡献率见表1,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整体盈利能力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家具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加工业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次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烟草加工、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均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相比之下,湖南省的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盈利能力较弱,其中造纸及纸制品业总资产贡献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同处中部地区河南省相比,除个别农产品加工行业外,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组织整体盈利能力低于河南省,表明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整体行业盈利能力与其他内地省份存在差距。
2. 湖南农产品加工行业生产效率
如表2所列,湖南省农副产品加工、烟草、皮革、家具制造、印刷业和记录媒介复制行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烟草、皮革、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及农副产品加工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食品制造、木材加工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饮料、纺织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同处中部地区的河南省相比,除烟草业的劳动生产率占优势外,其他农产品加工业在劳动生产率方面都落后于河南省。作为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行业,烟草业一直是湖南农产品加工业重头产业,在湖南农产品加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烟草制品业“绝对优势”已受到来自自身和外部的极大挑战,高利润回报的区势已很难继续。但从总体来看湖南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势头依然良好。
3. 湖南农产品加工行业资产质量和债务风险
2010年湖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亏损企业共计89家,其中烟草与家具制造业无亏损企业,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行业亏损企业数分别18、11和5家,亏损面积最大的行业为纺织业,亏损企业为22家,亏损率达到6.94%,但低于浙江省纺织业亏损水平。湖南省行业亏损面积与浙江省进行横向比较,湖南省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行业亏损率分别为1.74%、3.14%、1.66%,均低于浙江省同类行业亏损率,其中浙江省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亏损率分别为14.16%、14.68%。整体而言,湖南省农产品加工行业的亏损面都控制在 10%以内,表明湖南省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债务风险较低。
从资产负债率指标来看,2010年湖南省除造纸及纸制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食品制造业资产负债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农副产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8.33%、45.62%,烟草业的资产负债率为15.19%。
四、政策建议
1. 实施品牌创新战略,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小,龙头企业与其他省份相比实力相差悬殊,无法形成大企业的雄厚资金实力,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规模经济效益。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可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减少无序竞争,适度提高行业集中度。龙头企业不大不强已经成为湖南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必须在品牌、行业、资源以及资金等方面进行整合。
2. 加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构筑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
产业集群建设有利于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湖南农业独特的资源与区位优势,可以以主导产品为依托,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新的生产力,需要形成一批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根据湖南各地区特点,培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重点扶持湖南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集群。总体上,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还比较弱,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升级将是湖南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构筑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
3.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尚未形成规模,企业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加之农产品加工业是弱质产业,企业发展会受到资金的约束,这也是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要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必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一方面政府需转变职能,通过制定与改进市场准入、税收等各个层面的政策与措施,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宏观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应构建一个完整的贷款担保体系,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4. 提高企业管理及农产品加工科技含量
湖南省农产品加工比例低,对农产品转化率低,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技术储备严重不足。企业设备陈旧,技术人员缺乏,开发新产品、新工艺的创新能力低,新技术的引进、消化能力也偏低,这引起都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尤其是对农产品深加工影响更为显著。必须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强产学研联合,以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为湖南农产品加工业中部崛起练好扎实的基本功。
注释:
①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参考文献:
[1]李春海,张文,彭牧青.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及其导向:组织创新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011(03):49-57.
[2]盛孝邦,程不吾.对湖南农产品加工情况的调查与建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04):1-4.
[3]王亚静,毕于运,唐华俊.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绩效评价[J].农业技术经济,2010(01):71-79.
埃及属于开放型市场经济,拥有相对完整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体系。其中,服务业约占埃及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工业以纺织、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埃及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5%,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石油天然气、旅游、侨汇和苏伊士运河是其四大外汇收入来源。埃及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主要贸易伙伴包括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日本、沙特、阿联酋和中国等。增强投资者信心,鼓励外商对埃及投资,是目前埃及政府的一大工作目标。
据非洲国家公布的新经济数据显示,目前非洲经济正处较佳的状态,多数非洲国家进入了经济稳定增长的新时期。过去5年,非洲年均经济增长率保持在5%以上。近两年来,随着埃及政局的逐渐稳定,其在汽配、建材和食品加工领域有着不错的前景。
汽配
北非和中东地区经济正经历巨大转变。在未来15年间,该地区经济总量预计会增加1倍。随着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埃及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在泛阿拉伯地区,埃及是汽车市场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埃及政府也在政策上鼓励相关展会的扩张。尽管埃及以堵车而闻名,但受益于低关税和反腐败政策,埃及的汽车市场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在整个泛阿拉伯地区的2200万辆汽车中,637万辆奔跑在埃及的街道上。其中,32%的汽车已经使用超过20年。另外,埃及汽车市场每年增量约为20万,埃及汽车领域从业人员4.6万人,1.6万人在组装工厂工作,3万人在后期服务行业工作。受益于政府出台的投资政策和低廉的能源价格,29个埃及组装工厂正在运行,包括12个乘用车工厂、9个卡车工厂和8个公交车工厂。乘用车市场占据埃及整个汽车行业规模77%的销售额,其中,公共汽车和卡车占比分别为6%和17%。埃及汽车市场发展最快的领域是汽车组装,涵盖多个主要品牌。埃及的汽车维护和维修工具领域也在快速发展。
目前,埃及政府正致力于在2020年将汽车产量增加到50万辆,其中一半用于出口。该项目主要目的在于将埃及发展为一个服务于阿拉伯和非洲的出口外向型国家,同时使埃及成为数个国际品牌的出口地和汽车后期补给市场的区域中心。
埃及国际汽车配件展览会是泛阿拉伯及北非地区唯一的专业汽车及摩托车展览会,已经成功举办21届。该展会由当地著名展览公司Art Line AGG-ITF主办,埃及汽车制造商联合会、埃及企业汽车服务业联合会和国际展览业协会协办。2015年埃及国际汽车配件展览会展出面积达5万平方米,设有专业的汽车、摩托车配件馆,来自德国、法国、中国、丹麦、埃及和英国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参展商参加了此次展会。
建材
近些年,随着泛阿拉伯地区建筑市场的增长迅猛,埃及作为该地区一大单一市场,其建筑业已经跃居世界第36位,市场份额达到592亿美元,埃及国内建筑业的投资额更是占据了总投资额的48.2%。据统计,埃及政府将会在未来两年内斥资3.23亿美元建设新城,新的市内交通系统将会连接开罗市区及周边城市。同时,由于埃及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其建筑业带来约25.6亿美元的市场需求。
埃及开罗国际建材展览会始创于1994年,每年在埃及开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一届,至今已经举办了22届。经过22年的发展,该展会已经成为埃及最大的建筑行业博览会。2014年,埃及开罗国际建材展览会展出面积达13507平方米,共吸引424家参展商,其中包括19家中国参展商。展会期间,53782人次观众来到现场参观。
一、新疆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的社会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随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疆的产业结构也因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第一、二、三产业在新疆生产总值中比重由1999年的23.1:36.1:40.8调整为2005年的19.0:44.7:36.3;2010年的19.8:47.7:32.5①,第一产业比重总体有所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显著提高,第三业占比下降明显,可以明显地发现,新疆的产业结构走出了一条奇特的发展之路,第一产业在新疆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的占比迅速上升,12年间迅速上升了1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则下降了8.3个百分点。这样的发展轨迹似乎有点让人看不太懂,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新疆三次产业比例的变化恰恰表明了新疆的产业结构正在经历一个逐步优化的过程。
第一产业占比的平稳下降,第二产业占比的迅速上升表明了新疆正处于工业化前中期,工业发展迅猛,工业增加值对新疆经济的贡献率在快速增大。第三产业占比的大幅度下降则反映了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经济发展重心的变化。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抓住机遇提出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依托新疆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新疆工业,工业部门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其他产业,尤其是服务业,新疆工业在新疆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反观服务业,由于新疆公共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较大,生产行业占比较小,因此伴随着新疆工业的快速发展,新疆服务行业并没有因此而获得大发展,在新疆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日益萎缩。
二、增值税扩围改革对新疆第二产业发展的影响
在对工业行业的增值税税负进行测算时,选取了64个工业部门,覆盖了采矿业、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各行业,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所选行业增加值占新疆工业增加值得比重达到约75%,因此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根据对工业各部门税负变化情况测算的结果显示,除了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外,其它工业行业增值税税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所选的64个工业行业中,税负下降幅度最为巨大的行业集中在装备制造业,电机制造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业等行业的增值税税负平均下降了43.3%;在新疆传统石油及矿产工业中,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税负下降了0.2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税负下降了1.18%,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税负下降了2.52%;传统矿产品采选业的下游行业,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税负增加了2.35%,炼焦业税负下降了1.30%,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税负下降了2.35%,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税负下降了1.61%,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业税负下降了2.30%;在农牧产品加工行业中,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税负下降了2.09%,屠宰及肉类加工税负下降了2.09%,其他食品加工业税负下降了4.98%,方便食品加工业税负下降了7.28%,软饮料及精制茶加工业税负下降了4.39%;建材类行业,砖瓦、石料及其他建筑材料制造业税负下降了4.25%,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业税负下降了2.25%;其它工业部门中,医药制造业税负下降了6.57%,废品废料行业税负下降了4.10%。相比上述其它行业,新疆传统的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行业税负下降较少,而食品、饮料加工行业、制药、建材等行业税负下降较为明显,装备制造行业税负下降幅度最为巨大。各个行业税负下降幅度的差异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疆未来工业的发展,单从税收的角度来讲,税负下降幅度较大的工业行业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首先,装备制造业税收负担的大幅度下降表明了,装备制造业将成为新疆未来的新兴产业,值得一提的是,新疆“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把现代装备制造业作为新疆未来的一个战略新兴产业来重点培育,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扶持新疆本土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在增值税扩围改革减税效应的刺激下,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引导下,各种社会资源会纷纷流向新疆装备制造领域,新疆的装备制造业面临着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因此可以预测,大型装备制造业在新疆未来工业中的比重将逐步上升,并逐步成长为新疆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
根据测算结果,同样税负下降明显的行业还包括医药制造业,降幅达到了6.57%。这表明了在增值税扩围改革减税效应的带动下,医药制造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部门将在新疆未来工业的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依托新疆维吾尔传统医学资源和新疆丰富的生物资源,发展新疆特色中药。新疆“十二五”规划同样把“生物产业”作为新疆未来的战略新兴产业来培育,中药制造作为生物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必将从中获益。因此可以预测,未来医药制造业也将成为新疆快速发展的一个工业部门。
其次,和其他行业相比新疆传统优势产业税负下降幅度较小,从税收的角度来看会影响到这些行业的发展。但是考虑到新疆传统矿产品采选业及其下游加工行业在新疆工业中的绝对优势地位(2010年数据显示,矿产品采选业和下游加工业在新疆工业中的占比分别达到了52.86%和21.51%)及新疆优势资源转化战略的继续实施,未来新疆的传统优势行业的发展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由于矿产品采选业和下游加工行业的税负平均下降幅度有较大差异(矿产品采选业税负平均下降幅度为1.38%,其下游加工行业为2.51%),未来新疆传统优势产业的结构会发生变化,矿产品加工、油气加工、煤化工等下游行业发展速度会快于矿产品采选业,在新疆传统优势产业中的比重也会逐步增加。无疑,这将是一个有益的变化,有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当地的就业,增加人民收入。而且这也与新疆提出的“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政策也是相吻合的。
第三,根据测算结果,建材行业也是税负下降幅度比较大的行业,砖瓦、石料及其他建筑材料制造业、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业、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业、水泥及石膏制品制造业等四个行业税负平均下降幅度达到了2.84%,税负的下降会鼓励建材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在新疆未来面临大发展、大建设的形势下,新疆建材行业的发展壮大几乎是肯定的。建材行业的发展一方面会助力建筑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建筑行业的发展又会带动建材行业的发展,促进建材行业的繁荣。
三、增值税扩围改革对新疆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
在对服务业各行业的增值税税负进行测算时,我们选择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所有行业当中的26个行业进行测算,其中包括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包括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由于前文已经把建筑业的四个部门和工业放在一起分析了,这里不再赘述。其余22个服务业部门的增值额占所有服务业增值额的约73%,因此以这22个部门税负的测算结果来分析增值税扩围改革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是比较合理的。根据测算结果,22个服务业部门中,税负下降的13个部门的增值额占22个部门总增值额的76%,因此可以判断,增值税扩围改革后第三产业总体的税负会明显下降。
从服务业各行业税负变化的情况来看,在交通运输部门的税负上升较多,其中铁路运输业税负上升了5.88%,道路运输业税负上升了3.04%,城市公共交通业税负上升了6.65%,装卸搬运和其它运输服务业税负上升了6.48%。税负明显下降的部门则包括管道运输业、软件业、商务服务业等部门,其中,商务服务业税负下降了6.84%,软件业税负下降了14.99%。交通运输业税负上升可能是因为11%的税率定的过高,从上海试点两个月的情况来看,确实有不少交通运输试点企业反映税负比改革前有所上升,并有一些企业声称要从上海撤离。但考虑到目前仅是改革试点阶段,试点中发现的问题在以后的改革中必然会得到妥善的解决,因此未来的改革方案中交通运输业的增值税税率预期可能会下调至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因此未来增值税扩围改革后新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未必会受到影响。同时,考虑到19省市的对口援疆,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新疆会处于大生产、大建设、大发展时期,作为重要的生产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业未来在新疆工业中的地位反而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软件业、商务服务业税负的大幅度下降意味着新疆现代服务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增值税扩围改革,服务业当中重复征税的情况消除了,服务业的行业税负明显下降,同时,第二、三产业的税负逐渐趋于平衡,也有利于二、三产业之间交易的进行,服务行业的分工将进一步趋于精细化、专业化,也将催生出一些新的服务行业现代服务业在新疆服务业中的比重将逐步上升,其他公共服务行业的占比将会有较大的下降,新疆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也将变得更加合理。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2000》、《新疆统计年鉴2006》、《新疆统计年鉴2011》,并由作者计算得出。
参考文献:
[1]高培勇.增值税扩围的意义与障碍[J].数字商业时代,2011(1).
[2]贾康.增值税改革势在必行[N].中国企业报,2011-3-8.
[3]孙纲.增值税“扩围”的方式选择[J].地方财政研究,2011(2).
针对“十一五”期间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规划》提出,未来将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完善食品标准体系、加强检(监)测力建设、健全食品召回及退市、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等措施落实食品安全问题,并设定了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完善食品工业标准体系,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000项、食品生产企业60%以上达到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标准的目标,在政策措施方面“强化安全监管,政府加大对食品安全监测能力建设的支持,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完善食品质量追溯制度,加强食品标准体系建设”。这预示着未来国家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将会进一步从严,行业准入的门槛进一步提高和更加规范,尤其对企业在检验能力方面对人员和设备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全。
看点:2:粮食安全问题被提及(二级)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确保粮食安全是中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尤其从2009年以来,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较为关注的问题。
政府也在保证粮食安全和促进粮食增产和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加强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和质量等措施来保障粮食安全。
而在此次《规划》中,粮食加工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方面、食用植物油加工业以及粮食安全方面的考虑被充分体现。《规划》明确要求,“严格控制发展非食品用途的粮食深加工,确保口粮、饲料供给安全”;同时,在发展方向上提出“鼓励发展国际粮食合作,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建立稻谷、玉米和大豆加工企业”,“鼓励并支持国内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合作开发棕榈、大豆、葵花籽等食用油资源,建立境外食用油生产加工基地,构建稳定的进口多品种油料和食用植物油源的保障体系。”
可以说,鼓励中国企业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几个行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绝不仅仅是为了鼓励企业发展壮大,其背后间接体现出国家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视。
看点3:产业安全问题得到重视(二级)
产业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大量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它们在促进各行各业的市场繁荣的同时也在部分领域对我国的产业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尤其是在事关国计民生的食品加工行业的食用植物油加工业中更为突出,因此也广泛受到关注。
为保护产业安全, 2007年11月,发改委与商务部联合颁布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大豆、油菜籽食用油脂加工,玉米深加工被列入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1年12月29日,发改委和商务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2011年修订)》。被列入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食用油脂加工品种除了豆油和菜籽油外,新增了花生油、棉籽油、菜籽油、葵花籽油、棕榈油等,几乎囊括了所有品种;此外,大米、面粉也在被限制之列。此次《规划》更是予以明确规定,这是近年规划中少有。
看点4:效率和效益问题成为发展方向(二级)
针对“十一五”期间食品工业在发展中存在的粗放式发展的问题,《规划》要求食品工业的发展方向将由过去粗放式发展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道路,体现了“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效率和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问题将成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规划》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粮食加工、肉类屠宰加工、发酵、酿酒、乳制品等产能严重过剩领域,要求严格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要求依法淘汰一批技术装备落后、资源能源消耗高、环保不达标的落后产能和设备;在重点行业和发展方向上,对各个行业后期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规模明确了目标,鼓励通过兼并、重组,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体现出在后期食品工业发展中注重效率和效益将成为每个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表明,加工技术和生产设备的科技进步,为淘汰落后的产能和能耗提供了必要条件,预示着在未来,我国的食品工业发展将走一条高效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看点5:产业布局将更加趋于完善和合理(二级)
依托资源优势进行产业布局,打造产业集群优势,进行产业延伸,形成产业带;通过培育大型骨干企业建设大型产业园区协同发展,是本次《规划》在重点行业发展方向与布局方面一大亮点。
首先,在“十二五”规划中,共有13个重点行业被纳入食品规划当中,和“十一五”规划相比,除了传统的8个重点行业外,新增了方便食品、发酵工业、酿酒工业、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工业、营养与保健食品5个行业。一方面说明了在食品工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些行业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在食品工业发展中所占的比重加大,已经成为食品工业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方便食品、发酵工业、酿酒工业;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本次规划中充分考虑了食品工业在发展过程中上、下游行业对食品工业的促进和影响作用(如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工业),从而使其行业的覆盖面扩大,使产业布局更加趋于完善和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