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审美特征范文

时间:2023-08-23 09:19: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影视艺术审美特征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影视艺术审美特征

篇1

关键词:

影视艺术审美特征;审美作用

就人类艺术发展历程而言,影视艺术是最富有活力、创造性最强的一门艺术。尽管影视艺术诞生得较晚,但无可否认,影视艺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地位也不逊色于一些传统的艺术。影视艺术主要借助光和电来带给人们听觉和视觉的享受,不仅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也使得人们的交流和沟通变得更为便捷。影视艺术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也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必备形式,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去欣赏这一类艺术。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对于一个艺术作品,觉得作品好,需要说出个所以然来。对于影视艺术,要想领悟这门艺术的美,就必须把握住以下审美特征,才能对影视艺术进行全面的解读。

一、影视画面的艺术内涵

不同的艺术都很注重画面美的营造。诗歌艺术的画面美往往是通过营造特定的意境来表现的,散文则主要是通过文章的情韵来营造一个充满美感的世界,小说则可以借助一个个故事来表现现实生活里的美感,戏剧艺术主要是借助具体的动作来表现这一艺术的美感,而影视艺术则主要是借助影视画面来表现特定的美感。在影视画面里,最基础的构成部分即一个个屏幕画面,这也是影视艺术反映现实生活里的美感所采用的途径。对于影视艺术而言,屏幕画面就如同诗歌的意境、散文的韵味、小说的章节、戏剧的动作一样,借助具体的屏幕画面,向观众传达出影视艺术的美感。影视艺术自身要表达的美也是贯穿于现实生活的,可以说,影视艺术借助的屏幕画面就是一种活动画面的表现,不同的画面将观众带到不同的场景里,通过连续性的画面变更,就创造出了源于现实生活、但又带有艺术元素的一个个画面,这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爱森斯坦曾说,影视艺术领域的画面带有很深厚的情感元素,这种情感主要在于创作者自身情绪和心境的表达,是一种情感艺术的浓缩。影视艺术借助具体的画面,将观众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再试图将艺术本身的情感注入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如果说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传达作品的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那么影视艺术则是借助一个个持续性的画面来表现真实的生活,也正是借助画面,才成功塑造了影视艺术。倘若没有视觉上的享受,观众也难以领悟到影视艺术自身的美感。对于艺术,最主要的表达对象便是一个个形象,艺术形象自身的承载量是十分丰富的,能够将一些难以表达的定义生动地表达,也可以弥补艺术在传播交流方面的缺陷。然而,文学作品只能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一个形象,影视艺术则可以借助的画面来表达某个形象,这就使得这类形象更加直观和具有感染力,在形象的表现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影视艺术不仅能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还能对现实生活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从而表现出创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并感染观众。影视艺术能够将生活直观地表现出来,此外,这门艺术的信息容量又是十分丰富的,作者往往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作品里,影视作品就被赋予了具体的内涵,这也是作品由理性转移到意识层面的表现。因此,影视作品的创作需要重视画面的构建,只有创造生动的形象,才能有效感染观众,才能充分展示出影视作品所蕴含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追求,这样才能使得影视艺术成为一门凝聚了现实生活元素的艺术。

二、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1、影视艺术的综合性影视艺术和文学作品由很大的区别。尽管文学作品也有具体形象的塑造,也有具体的情节来表现现实生活的概况,然而,影视艺术所塑造的形象更具直观性,观众可以直接通过视觉来接触影视艺术塑造的形象,文学作品则必须依靠描述的语言来进行塑造。影视艺术和音乐艺术也有很大的差异,尽管影视艺术一个个画面的组成也是有规则的,如同音乐艺术里音符的衔接,但影视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却是画面和声响结合的情境,这是音乐艺术无法同时满足的。影视艺术和美术比较起来也有着巨大的差异,尽管这些艺术都注重造型的塑造,但影视艺术创造出来的形象却是可以活动的。影视艺术和戏剧相比也具有很大的差异,尽管这两类艺术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然而,影视艺术突破了传统的舞台视角这一局限,可以穿越不同的情境来突破时空的限制,不管是从艺术跨越的时间还是空间元素来看,都远远超出传统的戏剧艺术。影视艺术自身的综合性,进一步丰富了这门艺术的感染力,可以使得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随着屏幕画面的变化穿越不同的时空情境,表现形式上也是十分灵活的。以影视作品《牧马人》为例,节目开始时就呈现了蓝天与白云整合的完美画面,观众随着镜头仿佛一起进入了美丽的大草原,但随后,影视作品的视角就变为了北京的饭店,让人们将自身的角色幻化成一个个旅行者,紧随其后的便是黄土路场景,带领着观众在短时间内体验不同环境的氛围。在影视艺术里,会根据角色的需要切换到不同的情境,而且在时间跨度上也是十分灵活的,这部影片在画面情境变化的同时,借助旁白,让人感觉刹那间已经穿越了三十年。因此,影视艺术作品只要不违反人们生活的逻辑,根据艺术的需求,可以对作品进行主观的创作和重组,不同的画面也可以自由地进行转换等,这都充分表现出了影视作品的综合性。

2、影视艺术的视觉性从形式上来看,影视作品是视听结合的,可以充分发挥多种艺术和手段,为观众创造更好的体验。影视作品的视觉性主要表现为一个个具体的画面,这也是该类艺术的关键元素,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画面,才得以构成影视艺术这一整体。影视作品能够借助变化的画面来传达人物的思想情绪,这鲜明地体现了影视艺术的视觉性特征。戏剧只能借助人物的动作来表现,然而戏剧会受到实体舞台的局限,观众的视角也会严重影响戏剧表演的质量,所以戏剧在人物内心情感的表现方面存在很多缺陷。由于在实际表演过程中,观众的视角是较为固定的,演员为了让更多的观众尽可能清晰地看到戏剧动作或情节,表演过程中往往都带有夸张的成分,对于一些细微的动作,则很容易被观众忽略。以朝鲜影片《卖花姑娘》为例,主角是一位双目失明的女孩子,得知母亲逝世的噩耗时,一路上跌倒了很多次,药包也散落在地,摔倒时主角还有一个伸手抓的细节,这一细节对于表现对母亲的爱以及母亲逝世的悲痛有着显然的作用,在一细节在传统的戏剧艺术里就是难以表现出来的。在影视艺术领域,还可以借助镜头特写的模式来进一步表现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例如可以通过对人物面部表情放大或细节的模式,更加鲜明地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情感,这也是影视艺术视觉性特征的鲜明表现。具体的影视作品里,镜头可以选取人物的面部表情,诸如眼神等,这就不仅增强了艺术作品的现实性,也使得作品更具感染力,这也是影视艺术独特的优势。以国产片《归心似箭》为例,中玉贞将烟袋赠给魏得胜时,便充分运用了以物托情的表现手法。所以,要充分发挥影视艺术的细节表现优势,更全面地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情感,以物托情的表现手法可以极大地激起观众的兴趣,从而达到更好地感染效果。

3、影视艺术的造型性与运动性整合特征影视艺术主要是依托屏幕上的画面来表现的,通过屏幕画面的活动来反映生活,创造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形象。另外,影视艺术的造型性和运动性具有重要的美学特征,造型性涵盖美术、摄影以及导演等众多造型艺术,也涵盖了演员的众多外部特征,而这些特征都是通过画面来表现的,所以影视艺术的画面是体现美学特征的典型元素。画面造型又具体表现为美术、雕塑以及摄影等艺术,可以有效地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自身具备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画面的造型性具体可以表现为颜色、光线以及构图等模式。影视艺术也被人称作运用的美术,运动性是其核心特征之一,这也是和传统美术、雕塑等艺术根本属性的差异。所以,运动性也是影视艺术显著的美学特征,这一特征的运用十分普遍。不仅涵盖客观事物的运动,也涵盖主体的运动,也可以将静止的事物连接起来,从而造成时空的运动。但运用的复杂性也表现为连续性的变化,这是影视艺术和其他类艺术最大的差异之一。但造型性和运动性也是辩证统一的,造型性专注于画面本身,运动性则更注重不同画面内部的联系。此外,影视艺术的造型性又是以运动为基础的,画面涉及到的情节、情感等发展都是在动态的变化里实现的,一旦画面的运动脱离了造型性,画面的运动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4、影视艺术的真实性与虚拟性整合特征影视艺术是集真实性和虚拟性于一体的一门艺术,可以对现实生活里的事物进行切实的表现,这一性能主要是借助该类艺术的记录性而实现的,从而影视艺术里的事物与现实生活里的事物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加上声音以及颜色等元素的充斥,进一步提升了影视艺术里相关事物的真实性。影视艺术涉及到的事物表现出的都是一种直观的真实,观众往往是难以接受屏幕上事物的虚假的,主体的美感也与艺术里事物的真实性密切相关。但无可否认的是,影视艺术所借助的事物都是一种形象,主要在于表现某一种本质,所以影视艺术里的形象更应该追求事物本质特征上的真实。影视艺术相关形象的创作也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性的,创作者自身的努力也显得更为重要。由此可知,影视艺术的真实性与虚拟性是辩证统一的,真实性在于表现生活的本质,而虚拟性又是以真实性为基础来进行创作的,这种虚实结合的特征便鲜明地体现了这门艺术的美学特征。

三、影视艺术的审美作用

影视艺术吸取了多类艺术的精华,依托现代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日益密切。影视艺术不仅可以作为思想文化的传播工具,对于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审美艺术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影视艺术在具体的播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主体的情绪和精神境界进行感染,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和形象,鼓舞人的精神,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在教育领域,发挥影视艺术的效用,对学生的思想素质进行有效的引导,可以提升学生的辨别能力,从而避免不良影视作品的影响。影视艺术还是一门审美性极强的艺术,主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管是古今中外的事件,都可以包揽于一体进行浏览,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加强了主体对外界的了解,还能够对人们的精神生活起到陶冶的作用,使得主体能够在一种比较舒缓的节奏里,得到身心的愉悦。由此可知,影视艺术不仅能培育学生的兴趣,拓宽其视野,对于学生想象力以及情感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对艺术作品的认知能力。

四、影视艺术的现实性

能够对人们的现实生活加以重现,正由于该特性的存在,赋予影视画面两大突出特质:首先,影视画面可被理解成事物所对应的一种单义再现,其仅是以现实为对象,抓住其在时空下一系列具体化的形态加以呈现,所以,单独审视某个镜头所给出的画面,其可理解成对事物的一种单义再现,而非文学作品那样泛意性十足。正由于该性质的存在,影视所呈现出的人物事态便脱离了普遍性的范畴,而是特殊情形之下的一个独有状态。所以,画面呈现给人们的物体形象以独立视角来看是单义性质的,然而当这个拥有独特个性色彩的单义画面和另外一个拥有独特个性色彩的单义画面有机组合一起时,两者便会在结合过程中产生火花,衍生出其他的、不同意义的、更具内涵的价值意义。此种以不同画面片段为对象,利用特有序列加以组合,形成新概念的方式便是所谓的蒙太奇表现手法,能够深化单个画面所拥有的内涵,又或使其得以拖延,最终赋予影视画面以更高水平的美学价值。所以,在影视艺术创作中,蒙太奇思维得以广泛运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审美特性。其次,其始终保持为所谓的现在进行时态,因为画面通常是对现实的一种艺术化的片段性表现,因此,观众能够看到的是只能是“现状”,属于当境正在发生的事情。在影视艺术中,通过画面来描述现实生活,还表现在画面通常不是对现实生活生搬硬套、简单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的一些观点和想法,渗透了不同程度的自我主观意识,所以,能够赋予画面以一定程度的感染价值,给人以不同观感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王世德.影视审美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2]爱森斯坦.蒙太奇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

[3]李鸿明.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及鉴赏策略分析[J].电影文学,2013,16(7):18.

篇2

意境是我国古代传统艺术中一个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概念。对于意境的追求贯穿在我国悠久的艺术发展过程中。古代诗歌、音乐、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无一不注重对于意境的创造。影视艺术是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有别于古典单一艺术形式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它具有我国古典诗词、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的审美特征及意蕴内涵,并借鉴各种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营造出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意境,其对于意境之美的追求也是对古典艺术的一种富有创新性的继承与延续。

1 影视艺术的意境概述

中国艺术自古以来就特别重视意境的营造。各种艺术形式在创造意境方面有着一致之处。王国维的诗被人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说明了诗与画所创造的意境之间存在相通的地方,诗中所营造的意境与画这种艺术形式所达到的意境趋于一致。影视一种综合艺术,兼具了诗与画的审美特征,因此它不但在语言层面上的审美意象,而且还具有视觉层面上的审美意境。影视艺术借助画面、声音、语言来创造艺术形象,营造审美意境。它通过塑造视听觉综合形象而诉诸于观众的视听觉综合体验,区别于单一的艺术形式(比如文学、音乐、绘画、摄影等等)。同时,影视艺术还因为运用视听觉语言而达到的自由转换,从而突破了单一艺术形式的局限。影视艺术还从诗歌、音乐、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的创作中汲取了许多有效的审美特质及表现方法,构成了自身独特的审美特质及审美意境。

影视艺术借助于现代影视技术,充分应用影视创作中的各种艺术手法,创作影视艺术的意境。影视中的单一镜头或画面就像单一的意象,只有这些意象的有机组合,才能实现这些意象的叠加,从而构筑蕴含丰富的艺术意境。例如电影《城南旧事》以主人公的回忆将三个故事连在一起,如同形散而意不散的散文,此篇具有意味隽永的审美意境,其表现手法像是以各种意象的重复与变奏,将影片中人物印象深刻的童年故事表现出来,表达了对故乡、对童年的思念及离愁,达到一种隽永的审美意境。影片还使用大量的空镜头,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将人物融入环境之中,从而使得人与景相融,环境中也蕴含着人物的性格特征,象征着人物的命运,在影片结束的时候,导演以空镜头叠化的方法处理火红的枫叶,与离去的马车声相得益彰,构造了一种悠远而深长的意境之美。

2 当代国产影片中审美意境的倾向

当代产生影视中存在一种追求形式美感而与时代文化疏离的审美倾向。以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为例,《英雄》、《十面埋伏》等都在影片的画面美感及实景层面的形式美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观众在享受这完美的视觉盛宴之后,留在脑海中的除了富有美感的画面之外,便很难再有其他可以供回味的意蕴了。影片虽具有画面、色彩、造型、音乐等多方位的美感,但这种美感仅仅流于形式,而并不能将观众带入到更高一层的审美境界,对意境的营造可谓是流于形式,而缺乏内涵。这些影片也并非没有对故事、对人生、对人性的表现及揭示,但是其意境的营造并不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及审美共鸣,其审美意境的营造仅仅停留在观感的层面,而在影片意境营造方面则是非常欠缺的。当代影视作品中有很多都表现出了对意境的追求。这些作品中对意境的表现层次各不相同,但存在一个共同点,便是影视作品中往往忽略了人性丰富性及复杂性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人性的矛盾之处及社会现实存在的各种矛盾之处。

3 当代电影审美意境的发展方向

当代电影的意境营造具有唯美的审美倾向。其审美意境的创造来源于一些审美特质的趋同。电影评论往往将意境归类到一种民族性的审美范畴。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由此成为意境创造所尊崇的形态。影视艺术的意境往往倾向于情景交融的诗画意境。于是,影视艺术的审美意境便被简单地等同于优美这一审美形态,优美的艺术形态以完美、和谐为主要审美特征。这种偏见导致了我国当代电影创作追求和谐与静态之美的倾向。但实际上,我国的审美文化并不仅仅具有这样一种阴柔悠远的审美意境。除此之外,我国古代还有一种阳刚之美的审美意境。比如,古有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壮怀激烈的阳刚之美。所以,当代影视艺术应表现与营造不同类型的审美意境,从古典艺术形态的意境中发掘艺术之美,以实现打动观众的内心深处,从而将其带入一种可以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审美意境之中,创造多层次的不同的审美意境。如果影视艺术不能表现当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及心理现状,则远远不能获得较为广泛的认同,影片对意境的塑造将是深远而丰富的。影片艺术审美意境的营造应把握大众文化心理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审美需求,创作出具有不同审美特征的电影。在影视艺术创作过程中,各种不同的审美特质,诸如阴柔、阳刚、崇高、悲哀、冷峻,甚至是怪诞、丑陋、阴森等审美特点都应该在影视艺术中得以表现。

当代影视艺术中,审美意境多是以阴柔恬淡的优美意境为主,展现了与当前时展状况相背离的特征。影片艺术视野没有延展到广阔的社会现实中,而是局限在了狭小天地中亲情、友情与爱情,展示着一种和谐、宁静而优美的审美意境,比如影片《暖春》、《和你在一起》等等,影片中之表现人性中温暖而优美的一面,表现一种传统的温良恭俭让的品格,以温情故事的演绎营造一种和谐优美的艺术意境,使得当前我国影视艺术的审美表现空间大大窄化。随着影视的发展,审美意境的创造也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比如影视剧中出现了一些展示现代社会负面因素的影片内容,但是并没有达到现代人性批判的深度及审美意境。因此当代影视的主旋律始终围绕着和谐优美的审美意境。当代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消费文化的发展助长了大众审美的世俗性,进而催生了以娱乐性为主导的消费文化市场。影视作为大众娱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及发行遵从消费市场的需要,走向了以满足大众审美需求为导向的道路,其审美表现趋向于温和与和谐,通过营造一种形式美感或唯美的影视作品,使得影视艺术向着赏心悦目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得当地影视艺术脱离了对真正审美意境的追求。但是,当代影视艺术的唯美化发展倾向并不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艺术品位及对艺术多元化、审美多样化的需求。当代影视艺术制作者应致力于创造出丰富而复杂的多重审美意境,才能成就真正优秀的影视作品。

参考文献:

篇3

1电影音乐的分类

从音乐素材的获取与使用来看,电影音乐可以分为原著音乐和非原著音乐。原著音乐是专门为该影视作品设计的音乐素材,是剧作家与作曲家以及导演共同构思且创作的专项音乐,具有展现影视作品和推动电影音乐发展的作用;非原著音乐的使用相对较为普遍,是在音频作品中发掘适合影视作品的既有音乐,由于非原著音乐的使用更为方便快捷,因此现有影视作品中,使用非原著音乐占有比例较大。尤其是在电影发展初期,电影音乐中的音乐艺术,主要是由已有的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进行画面配音,或者对既有音乐进行简单修改,而直接使用,后期逐渐出现异类音乐。

2电影音乐的表现形式

音画关系是电影艺术得以成立的基础,音乐在电影中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分为画内音乐和画外音乐,其中画内音乐也可以理解为客观性音乐或现实性音乐,画外音乐可以理解为功能性音乐或主观性音乐。画内音乐是对屏幕画面中的音源概括,包括各种画面场景中出现的各种音乐,不仅包括影视作品中的人物的唱、奏等,还包括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会、舞会、歌舞、小唱、街头音乐等多种形式。画外音乐主要是屏幕画面上没有展现发音源头,但是却又有音乐的匹配;画外音一般是有剧作家专门为该电影设计的音乐,重在为剧情服务,尤其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和环境变化的烘托等。

3电影音乐的艺术作用

作为有声电影发展中重要的构成因素,电影音乐从简单的音符到复杂的配乐、插曲音乐、主题音乐等阶段,是一个从单一层面向立体层面转化的过程,具有渲染人物心理、烘托环境氛围、折射时代气息,塑造人物、表现叙事、创造情感等多项功能。电影中的音乐艺术是受众在第一时间接收到的影音讯息,发展到现阶段,电影音乐成为电影综合艺术表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强大的塑造功能,还具有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调节功能,已成为现有电影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电影音乐也成为音乐艺术的一种重要载体。

二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

1电影音乐美感的非独立性

电影音乐与传统音乐美感审美方式上有着诸多不同,电影音乐之所以是电影音乐,是因为依附于影视作品而富有更加深刻、扩张的生命属性。对于普通音乐的认知而言,必然被赋予更多的音乐属性。电影艺术无论是时空还是时间,都是相互依附,画面与音乐素材的共融融合共同构成了电影唯美成果。电影音乐的美感并非独立存在的,极端的分析开来,电影音乐唤醒了人类感知力的立体属性。在电影的艺术表现中,使用的音乐与画面的关系往往更加的紧密,尤其是电影中原创的音乐作品,没有电影的衬托,或许并不具备同样的生命力与感召力,而失去影视作品的电影音乐,必将难以在历史的长河中充满扩张力。普通的音乐能够流传的因素主要源于自身的生长属性,从一开始诞生即拥有自身的受众群体,而电影音乐是伴随着影视作品而诞生的,先入为主的审美原则必将对其审美层次和审美群体所接纳,而脱离开来重新定位,必会因失去画面受众的群体而失去相应的生命力。因此,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难以独立存在,必将伴随着影视画面的具象化表达而加深观众对审美对象的感受。

2音画结合的互动性

电影音乐与影视画面的最普遍审美特征就是“音画同步”,是影视画面与音乐旋律相互融合、彼此互动渗透、节奏步调一致的常见依存关系。不论是从传播学上的考量还是心理学上的考虑,音乐元素都是影视画面、人物对话、文字穿插、音响烘托等其他元素无法表达的元素。影视画面传达给受众是直观的、富有冲击力或吸引力的视觉美感,而音乐的附加更增添了受众感官上的立体感受。画面与音乐的统一协调,让受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让渲染的氛围更加具有唤起性。在《菊次郎的夏天》电影中,主人公正男和菊次郎在受困于车站时,一段小提琴音乐随之响起,伴随着钢琴声两者与影视画面相融合,将受众带入一个凄美的雨夜,随后响起的大提琴再次奏响了影片的主题,将受众的心境仿佛带入到了一段深沉而又布满哀怨的记忆中,在记忆中,主人公寻找着自己的母亲,而与之相伴的大提琴奏乐更是让受众沉寂在寻找中,在奏乐临近尾声部分,伴随着雨滴的减小,欢快的小提琴奏乐将受众从沉寂拉向欢乐,这段人们熟悉的小提琴旋律让深沉的回忆包袱放下,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奔向希望的道路。这种音画融合的特性,激活了画面的单调与直白,让画面更具有想象空间和立体质感,实现了两者相互衬托下的具象化。在《天使爱美丽》电影中,同样的古典手风琴音色和悠远的旋律犹如一阵微风,将欧式特有的典雅和浪漫扑面而来,欢快的音乐如同女主人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活灵活现,像天使一样可爱。这些电影音乐之所以充满美感,是“音画同步”的接触效果,如果将音乐与画面割裂开来,无论是画面还是音乐的美感都将大打折扣,也难以成为彼此领域的经典之作。

3电影音乐对画面的叙事性

在电影音乐的美学功能中,音乐对电影叙事的烘托与渲染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音乐在电影叙事中的表现形式大致有情景音乐、剧情音乐、背景音乐等。对于叙事的情景音乐,音乐的选取主要是根据影视画面的内涵而确定,此时的音乐对画面主要是烘托气氛和透视画面本质,是对氛围的进一步提升。比如,在《海上钢琴师》电影中,故事是对一位诞生于海上的钢琴音乐奇才进行的讲述,通过不同的音乐讲述其具有争议的传奇人生。在画面的配乐选取上,主要是大师级的作曲人,对不同的画面和环境进行独立原创,所创作出的钢琴为主,管弦乐和室内乐为辅的乐章,深深吸引了受众,并在影视作品之外对立成为出色的乐曲。在画面的配比上,主人公舒缓柔和的钢琴声,伴随着望向窗外“望向自己”女孩的画面,平静之中带有激动与惊讶。随着1900灵动的琴声,将观众带入了他的内心世界,讲述属于他的事件,纯真而自由,让受众纷纷沉浸在音乐最纯粹的欢快中,伴随着灵动的钢琴声,主人公传奇的一生显现在受众面前。影视作品自身就是故事的讲述者,而音乐的渗透,让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更加透彻深刻。电影叙事中,无论是影视人物还是作品环境的塑造或是各种情节的交叉,任何一个成功的部分都无法离开音乐而独立存在。通过优秀的电影音乐不仅对电影主题进行了画龙点睛,更大的作用就是让人们更深刻地去理解这部电影的主题。

4电影音乐的片段之美

电影音乐相对于普通音乐而言,篇幅相对短小,通常音乐都是作曲家情感认知的完整表达,然而在电影之中的音乐,鉴于电影音乐难以进行完整的“陈述”,只能与影视作品相对应采取片段式的采用,因此电影音乐具有片段之美的审美特征。在经典电影《钢琴家》选用的音乐《升c小调夜曲》中,平静舒缓的开始,忧伤宽广的基调,预示着千百万犹太人的生命即将终止的厄运。影视中这个细微音乐片段,正是为德国军官的人性与品质所做的对比铺垫。在影片中,钢琴家发现德国人到来之时听到悠扬的《月光奏鸣曲》驻足聆听时,一方面体现了杀人成性的德国军官内心中仍然残留着人性的善良和对音乐之美的追求,但另一方面又暗示了德国军官刽子手的嗜血本性。这两首原本具有特定美感的音乐在影视作品的片段之美,打破了原有的审美特征而焕发出新的审美特性。对于影视作品环境氛围、人物心理变化的渲染与烘托,既不刻意描绘场景也不特别地去表述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但是伴随着音乐声音的扬起,画面的定格表达了更为深邃的穿透性,让抽象的影视画面借助音乐的形象顺利的表达出来,让人物形象与环境特征更加生动、感人。可谓是片段之中尽显人性丑恶。

5音画非同步的对立美感

电影音乐与影视画面在“音画同步”方面是早期和现下主流的审美组合,新生代叛逆族的成长让“音画同步”之外诞生了“音画异步”的受众群体,并在时间的推移中有扩大趋势。电影音乐虽然历史上是与电影画面同步进行的,无论从音乐美感角度还是影视画面传递角度,都是同步表现同样思想的有机统一,但是从多元化的发展来看,“音画异步”也将是未来电影产业或者电影音乐产业的“新生代”,这种对立的关系,从表象上看是同步的,这时的音乐与画面都具有双重的含义,在彼此含义的另一面而言,存在着异步的本质,但是诠释的又都是影片所要表达的多层次化含义。音画异步的作品较为少见,但是在获得奥斯卡大奖的《泰坦尼克》作品中也有细微表现,比如在船体即将下沉的过程中,歌手以“啊”为代替歌词,与当时画面表现的景象已有不同,似乎是通过简单的歌词来将旋律更加“悠扬”的飘向远方。这种音画不同步的画面,在诸多的影视作品中都略有表现,只是由于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难以被受众所接受,因此也仅仅是某几个画面的展现。“音画异步”的对立之美,是表现多层次感的对立之感,细分为多层次探讨,实则仍然是剧作家的内涵对应。这种对立的审美特征所传达的异样之美,在未来多元化发展中,必然成为“同样”之美。

篇4

艺术活动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

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木是分析的。但是形象把握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时代氛围、读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但同时艺术又具有意识形态特性。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透的内涵。

艺术活动的功能

(1)审美认知功能;

(2)审美教育功能;

(3)审美娱乐功能。

艺术活动的基本性质

艺术活动是以特有的艺术语言体系为媒介、以创造形象或意境为旨归的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它凝结为审美的意识形态。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艺术教育主要通过指导人们进行艺术创作、艺术鉴赏等活动,实现美育的最终目标。

艺术分类的方法

1、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空间艺术(绘画、雕塑等)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等)。

2、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和视听艺术(戏剧、影视等)。

篇5

舞蹈作为人类生命最活跃、最重要、最充分的情绪表现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展现了人类在肢体运动时的艺象美。所谓的艺象美是作品中由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想象或者审美意象整合的多层次总体,也就是西方国家说的艺术本体。舞蹈作为人类生命周期的浓缩,从审美特征来看,它不同于其他艺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分析舞蹈作品的审美特征,在掌握审美特性的同时,对提高欣赏水平和舞蹈审美有很大作用;同时,它也是提高舞蹈欣赏技巧与艺术修养的基础条件。

1中国舞蹈艺术发展与舞蹈审美

舞蹈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从中国舞蹈发展来看,不管历史怎样发展,舞蹈始终都被作为文化现象传承、发展。随着社会进步,它的内容在不断丰富与充实,到了明清时期,它已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从戏曲中分离出来,逐渐成为凭借身体就能反映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人文艺术。中国当代舞蹈大多是专业的舞蹈作品,随着舞蹈多元化的推进,舞蹈艺术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不仅从观赏方面,从专业角度来看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还出现了专业的舞蹈培训学校。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舞蹈艺术不仅越来越丰富多彩,同时也推动了文化繁荣的进程。人类作为舞蹈艺术的主体,它不仅表现在舞蹈艺术形式,还包括艺术体操、武术竞技等方面,通过多种形式打造舞蹈美感。人体动作变换作为整个舞台表演的关键,只要赋予了形象特征与社会功能,就会给人类带来不同的感受。通常杂技需要表演者拥有超强的意志与熟练的技巧,再通过高难度动作展现艺术美。而舞蹈不仅是动作与动作的堆砌,同时它还承载着对应的文化精神与动人情感,在世界万物好与坏都表现出来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审美评价,同时这也是震撼心灵的一方面。在舞蹈表演中,它遵循一定的规律,节奏作为舞蹈艺术的关键部分,在造型、节奏的双重润色下会显得更加流畅、自然。另外,舞蹈艺术每次变换都会根据必然性、连接性,在整体感觉的引导下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在这过程中,舞蹈语言让舞蹈形象更加生动,从而也就形成了独特的美感。总体来讲,舞蹈审美与舞蹈本身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在技艺性、抒情性、独创性的影响下更加精密,再综合汇总成舞蹈。而利用审美特征发现舞蹈本质就是考验艺术形式的一种方法。

2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1)舞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舞蹈是一门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的艺术,社会生活一直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社会多样性、人类生活状态都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且为舞蹈艺术提供了多样的表现形式。在舞蹈操作中,它根据一定的社会现象,展现生活中的美、善、真,在这些现象统一归纳后,再形成优秀的舞蹈作品,用舞蹈艺术独特的魅力激励人、感染人、启发人,不管什么形式的舞蹈,都具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本质。例如:《洗衣舞》就是一部典型的舞蹈,通过藏族人民传统歌舞,展现出情同手足、军民团结的精神;同时它还将民歌与踢踏舞联系起来,通过对生活小故事美化、提炼、加工形成。它的主要情节是:一群到河边背水的藏族姑娘,遇到了要到河边洗衣服的战士;于是这群姑娘用计策将战士要洗的衣服骗过来,并且洗的干干净净,当这些战士回路,发现这一现象,急中生智帮藏族姑娘挑水的情景。整个舞蹈一直担着水桶往前跑,藏族姑娘拿着喜好的衣服在后面追的活泼、生动的场面结束。这段《洗衣舞》不仅代表了居民日常生活,也有很多感人至深、寓意深远的地方。由于取材新颖、结构简洁、立意深远,从创作到现在一直被广大民众喜爱。这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审美特征赋予了作品独立可行的空间,不管在主题,还是在题材上都展现了与众不同的一面,它要求作者紧紧围绕艺术构思的创新点,而不是一味向观众展现舞蹈形象。因为创新点一直是艺术作品永存的条件,在得到肯定与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舞蹈本质来看,美感主要存在于自主创作中;而所谓的新作品,不仅要在意料之内,更要在情理之中,人类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对创新的物质产生美感。作品主题思想作为整个艺术美感的源泉,创作手法必须真实动人,在艺术创新中进一步演绎作品。如:《荷花舞》作为广受舞蹈家喜爱的作品,之所以获得这样大的成功,主要原因是它为观众带来了美感与新意,在创作初期,舞蹈家受到“莲花灯”的启发,从而在艺术形象上也进一步创造和加工,不管是内质还是形象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观众在欣赏中产生共鸣。

(2)将叙事与抒情完美的结合。古文《毛诗序》曾这样说过“情动于中,行于言,言之不足,古嗟叹,故泳歌,泳歌不足,足之蹈,手之舞也。”这也展示出人在激动时,会情不自禁的跳舞。舞蹈表达情感的特点是神行整合,用体动展现感情,给人直观的形象。由此可见,抒感的最好方式仍是舞蹈,它虽然没有影视作品的台词与客套的语言叙事,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利用对应的场景和音乐叙述事件。在舞蹈艺术形式中,常用比拟、象征的手法,通过优美、无声的肢体语言展现故事情节,表达情感。而观众在舞蹈艺术欣赏中,也通过对表演者舞蹈旋律、舞姿的感悟,充分展现想象力,掌握故事情节,体会舞蹈蕴涵的感情。如:芭蕾舞的代表作《天鹅湖》,在这部作品中,起初王子与天鹅相遇是一段古典的双人芭蕾,通过表演者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极其细腻、巧妙的展现了奥杰塔从提防、恐惧心理到信赖放心的心理转变,最后萌发爱情的转化过程。在这段舞蹈中,没有语言描述与台词,但是却将主人公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

(3)虚拟象征的审美特征。舞蹈作为生活现象的概括,它不是直观的纪事,而是将虚拟象征作为艺术表现形式,进一步展现审美特征。在舞蹈表演过程中,通过舞蹈人员姿态、身体动作代替语言,从而进一步反映思想情感、展现故事情节。因此,不了解审美特征,就会让刚接触舞蹈的人员展现出“看不懂”的感觉。在舞蹈剧中,通过舞姿与情感动作,用屈指可数的方式展现舞姿。例如:舞蹈家王霞主演的《金山战鼓》,从整体来看,它是一部展现情感的作品,但是也有一些部分是纪事的环节。当表演人员站在鼓上查探军情,不幸中箭时,表演人员用手紧紧的捂着胸口,在鼓面做后桥动作,并且逐步形成拱形,最后从鼓上滚下来。在这段舞蹈设计中,主要以抒情为体裁,在直观纪事的过程中,展现受伤疼痛的场面,再将细节放大,展现人物形象,达到主观纪事、虚拟象征两者结合的效果。

(4)技艺与综合的审美特征。技艺性作为舞蹈艺术完成蜕变的核心因素,舞蹈演绎的内容必须在神话传说与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它的主题心理是完成高难度的技艺。通常,多圈旋转、跳跃都是高难度的动作,在体现技艺性的同时,必须根据舞蹈动作的软软性进行。舞蹈不仅是一种文化形式、一门艺术,更代表着一个民族与国家的特征,所以它具有广阔的演绎范围和创造区域。而舞蹈审美作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过程,如果只依靠审美特征很难完成,所以必须结合多种形式展现艺术美。

3结束语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鲜明的表现形式,它拥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在实际生活与学习中,我们必须根据审美特征,从各方面提高艺术修养与舞蹈艺术。

参考文献:

[1] 黄颖.试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与欣赏[J].时代文学,2012(15):216217.

[2] 黄涛.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J].科教导刊,2010(8):182,184.

篇6

一、审美文化的定义

作为当代美学中新的研究课题,审美文化即是人类在不同的审美领域并通过一定的审美活动所呈现出来的人文性总体特征。事实上,审美文化就是人的本质力量被感性外化后在不同审美领域所呈现出来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不是一种不可捉摸的难以把握的东西,它是一种可以被我们感知到的存在。审美文化是一种动态性创造过程,这一过程与“美”有关。审美文化的分类依据是人类审美领域的历史扩展和形态划分,主要有物化审美文化、物态化审美文化、物态审美文化这三种形态。物化审美文化主要存在于与人类衣食住行相关的一切物质生产和生活领域中,它其中蕴含着的审美价值既表现为物质文明,又表现为精神文明;物态化审美文化主体所对象化的则主要是凭借自身精神性存在的心灵、品格、情操、智慧、信仰等内容;物态审美文化则是人类为了表现和欣赏自己本质力量而以大自然为感性物质载体的文化。这三种审美形态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审美特征存在,而这些审美特征对大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展开审美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审美意识中生成美的意象,进而推动大学生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的提高。此外,审美文化教育还可以激发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从而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他们的身心发展对于社会的全面和谐有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影视传媒艺术是实现大学生审美文化教育使命的最好手段之一

影视传媒艺术的艺术表现形式十分独特,有学者预测,它将成为21世纪最具活力、最丰富的文化艺术教育。影视传媒艺术具有十分多元的艺术构成,这一优势是其他门类的艺术永远也无法达到的。视觉艺术中的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艺术是静止的,影视传媒艺术则是运动的,且能够融合以上艺术的一些优点;听觉艺术中的音乐、视听艺术中的音乐剧等艺术没有影视传媒艺术那样强的艺术冲击力;想象艺术中的文学也没有声、色、情、景相结合的影视传媒技术有感染力。随着影视传媒艺术的优势逐渐被人们发现与重视,国内外不少大学已经增设了影视类专业进行影视传播方面的教育,其中艺术优势越来越突出的电影电视教育尤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影视传媒艺术无疑是大学生审美文化使命实现的最好手段之一。

三、如何利用影视传媒艺术进行大学生审美艺术教育

高校教师在利用影视传媒艺术对大学生实施审美文化教育时需对以下几点加以关注:

(一)合理选择媒介,做好情境导入工作

在对大学生进行审美艺术教育时,首先要牢记情境导入为主的原则,而情境导入的重点就是教学媒介的选择,教师在选择媒介时一定要坚持精品意识,只有经典的、有教育价值的、能够感染学生的作品才是最生动的教育媒介,才能够产生最高的教益。在选择好合适的媒介之后,教师还需创造出能够让学生从自然的生存状态迅速进入影片世界的具有特定氛围的环境,这一步骤需要教师对媒介本身所具有的布景艺术环境加以充分利用。为了将学生由浅入深地带进特定的故事氛围,教师的引导、叙述、手势也是必不可少的。当学生的情绪受到媒介所叙述的内容感染时,他们自然会随之步入教师教学设计目标中所期待的审美状态,这种状态能够帮助学生将初始粗陋的情感转化为更高精神境界中的审美理想和理性追求。

(二)用高品味的影视文化创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对此,利用影视传媒艺术实施大学生审美文化教育一定要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下进行,而高品味的影视文学创造就是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保证。为了帮助大学生形成更加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影视艺术的创作者们一定要坚决摒弃低级、庸俗的内容,更多地将健康向上的作品呈现在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大众眼前,只有这样才能为高校实施大学生审美文化教育提供更多精品的教育媒介。

(三)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足够的影视艺术储备与审美文化

从事高校审美文化教育的教师自身当然必须具备最根本的艺术储备,教师只有先于学生对影视进行审美的感知和理解,才能够利用自己对影视艺术的深刻理解给以学生审美启发。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最根本的艺术储备主要包括足够的自然、社会、人类以及其他门类艺术的初步知识,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利用生动活动的课堂交流感染自己的学生,使后者在达到情感共鸣的基础上感知并理解影视艺术的审美价值。对大学生实施审美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的提高,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影视传媒艺术自身所蕴含的巨大优势使得其成为了审美文化教育实施的有效手段之一。高校教师在具体实施审美文化教育时一定要合理选择媒介,引导影视艺术的创作者用高品味的影视文化创作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教师还要采取措施加强自身的影视艺术储备与审美文化。

作者:谢安圆 羌燚 蔡松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区三江学院

篇7

2.影视音乐艺术形式特性

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在影视艺术叙事过程中为表达影视作品的情感服务,其美感层次主要体现为渲染美、真实美、情感美、故事美等。音乐本身具有的神秘色彩使影视音乐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影视画面的具象性与影视音乐的抽象性相结合,使影视艺术作品的进一步升华。影视音乐往往通过不同形式的乐器进行演奏,其审美价值通过多元化的配乐器材、变化旋律和多功能和声来表现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情景以及气氛的烘托。

2.1影视音乐结构形态的片段性影视音乐往往在影视作品总体进程的前提下,间断出现,灵活服务于整个影视作品。充分把握画面与声音的协调配合,让音乐在整体结构中间断出现,在影视作品中具有超时空和情感的参与性。

2.2影视音乐表现形态的非独立性影视音乐最显著的特点是音乐与画面的有机结合,影视音乐为更好突出影视作品的主题和思想通过音乐来渲染提升影视作品的的整体基调。这种音乐形式并非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存在,音乐与影视画面的有机结合,使得音乐更加生动有力,促进了观众情感与影视画面的互动。

2.3影视音乐表现内容的确定性影视音乐的情感表现并非自我的表现,在进行音乐创作时往往受固定故事情节和画面效果的约束,因此,整体来说,影视音乐的内容与主人公和画面效果的整体情感相符合,伴随电影画面,影视音乐的内容具有明确具体的情感表达,表现为强烈的确定性。

3.影视音乐的审美特性及功能体现

影视音乐的审美具有不同于其他音乐作品的特殊本质,它没有完全的音乐独立性和自主性,必须将影视音乐置于影视画面和声音等影视系统背景中进行感悟和思考,才能最大程度上获得艺术审美感受并体现出其功能性。

3.1深化影视作品主题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有其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影视音乐的出现和使用为影视作品主题的艺术表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影视音乐用音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为深化影视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当代影视作品中,经常会运用“主题歌”来概括一部影片的主题和思想,这种用以表达影视作品主题思想、概括影片的主题情绪或刻画主人公性格的主题音乐往往是影视音乐的核心,即影视作品音乐发展的基础,在关键时刻采用主题音乐对剧情的发展或主要人物进行烘托渲染,进而深化影片的主题思想。

篇8

1.纪实性

对于摄影艺术来说,纪实性是一种本质特征,是将摄影艺术与其他的艺术门类区别开来的重要基础。有了先进的科技手段,摄影艺术就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以及自然环境等变成一幅幅能够将其准确记录和再现出来的图像作品。纪实性指的是在记录和反映现实生活时应当以尊重客观的事实作为前提条件,并且需要融入摄影师本身的审美情感,以便与欣赏者达成心灵上的共鸣,这也是摄影作品蕴含的一种重要的审美价值。

2.图像性

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并与之交流的最简单且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图像。无论摄影作品属于哪一种类型,其表现纪实性的主要方式都是图像,形象性是其主要的审美特征。要成为优秀的摄影作品,除了摄影设备要先进,创作视角要新颖之外,图像也应具备生动形象性,直观的向人们传递生活的美感,从视觉上刺激欣赏者,让他们能够直接观察到图像的美。所以,图像性也是摄影艺术必不可少的一个审美特征。

3.现场性

摄影艺术在创作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拍摄现场所处的自然环境与条件,换句话说,创作摄影艺术的过程指的是在观察、比较以及选择拍摄现场的特定事物、特定对象以及特定环境等基础上进行加工与提炼的过程。在创作过程中,摄影者需要对拍摄现场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为创作构思、发掘题材、酝酿主题、合理运用和处理摄影艺术的造型手段等奠定基础。现实生活十分复杂,拍摄现场也处于动态变化当中,摄影者应当对现场已有的条件进行利用,打破一切限制,避免因拍摄现场出现突况而手忙脚乱或一味等待而失去抓拍机会,时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从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4.瞬间性

世界上任何一样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当中,摄影艺术只能将其中某一个片段或瞬间记录下来,很多宝贵瞬间稍纵即逝,一不注意就会错过。要创作一幅成功的作品,就需要准确抓住决定性的瞬间,所以对于摄影者来说,敏感性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在拍摄时,摄影者需要能够展开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掌控好各种突况,并对审美观点与标准进行合理运用。

5.技术性

摄影艺术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并不断壮大,这主要依赖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可以说,艺术的发展实际上是艺术与技术的共同发展。在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动下,摄影艺术逐渐从湿版发展为干版,从黑白发展为彩色,经过了多次的创新与变革。随后我国进入数字化摄影时代,科学技术对摄影艺术来说变得更加重要。要创作一部成功的摄影作品,就需要充分利用摄影器材和摄影的技术与技巧,否则是无法实现的。

摄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分析

1.摄影艺术的造型语言

作为视觉性造型艺术的一种,摄影艺术与绘画、音乐以及雕塑等艺术之间存在着一致性,但同时它们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独特的造型语言。对于摄影艺术来说,色调、光线、线条以及影调等是构成其造型语言的主要因素,它们是摄影作品产生美感的重要前提,也是增强摄影作品表现力的基础条件。摄影者通过对摄影艺术所具备的造型语言进行充分利用,以此来构建出作品的艺术美感,从而让欣赏者在欣赏作品时能直接感受到作品的美。

2.摄影艺术的寓意

摄影是在深入挖掘社会和人类本质的基础上来将客观事物准确的记录与再现出来,使得作品能够突破有限的表象形式的限制,揭示人类的心理特征,表达出更加深刻的寓意和内涵,它可以从视觉上满足人们对愉悦、对美的需求。一直以来,摄影艺术不断追求的就是让作品能够体现出美的寓意。目前,在人类的审美意识影响下,摄影作品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物化的形态,它蕴含了摄影者内心丰富的情感与态度,如摄影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等。因此,摄影作品所蕴含的寓意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构成的:第一,摄影者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环境;第二,摄影者所处的时代,实际上,摄影作品所蕴含的寓意会受到摄影者的主观意识、生活体验和审美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度凝练,使得欣赏者在理解作品的画面使能够领悟到更深层次的含义,并产生丰富的联想与公民,从根本上保证摄影艺术的审美价值得以实现。

篇9

一、舞蹈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概述

舞蹈作为一门舞台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就中国舞蹈的发展来看,自远古时代最原始的舞蹈开始一直到现在,不管历史如何发展,舞蹈艺术始终是一种主要的文化现象,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精髓得到继承,内涵在不断充实和丰富,到了我国明清时期,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开始从戏曲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直接凭借表演者的人体身段表现现实生活、反映人们精神情感的艺术形式。中国当代的舞蹈大多是一些专业性的舞蹈作品,特别是随着中国文化多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舞蹈艺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不管是专业性还是观赏性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出现了专业性的舞蹈教育机构。在历经了几千年的漫长发展历程中,中国的舞蹈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不断演变,舞蹈艺术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带动了我国社会文化领域的繁荣。

二、舞蹈艺术审美特征分析

不管是中国舞蹈,还是西方舞蹈,虽然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在表现形式上不断更替,但是,舞蹈艺术的主要特征始终是舞蹈艺术的灵魂,在舞蹈创作、舞蹈表演和舞蹈欣赏方面始终要以舞蹈艺术的特征为前提。总体上来看,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舞蹈具有源于生活而又超脱生活的审美特征

舞蹈这门艺术始终不能脱离现实生活,社会生活始终是舞蹈第一性的客观存在。人们的生活状况,社会的复杂多样性,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并为舞蹈艺术提供了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在舞蹈的创作过程中,就是要依据一定的社会现象,发现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真、善、美,在对这些现象进行归纳总结以后,高度概括地熔炼成优秀的舞蹈作品,以舞蹈这门艺术的独特魅力感染人、激励人和启发人。不管什么形式的舞蹈,均具备来源于生活而超脱生活的显著审美特征。例如:《洗衣舞》就是一部来源于生活的典型舞蹈,是通过藏族人民传统的歌舞形式表现军民团结、情同手足的舞蹈,它将藏族的踢踏舞和民歌融合在一起,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小故事的提炼、美化和加工而创作出来的。其情节是:有一群要到河边背水的藏族姑娘,碰巧遇到了一位来河边为战士们洗衣服的战士,他们采用“调虎离山”的策略把那位战士将要洗的衣服骗过来,在欢快、喜悦的歌声中他们帮助这名战士将要洗的衣服洗的干干净净。当这名战士转身回来以后,发现了这一情景,感觉姑娘们帮他洗了衣服,因此,也急中生智帮姑娘们跳水,整个舞蹈在担着水桶在前面跑,藏族姑娘拿着洗好的衣服在后面追这种生动、活泼的状况下圆满结束。《洗衣舞》这段舞蹈取材于具有代表性的日常生活,但是却寓意深远、感人至深。因为其取材比较新颖,结构非常简洁,立意比较深远,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典型的艺术特色同在,因此,这一舞蹈自创作至今20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舞蹈具有拙叙事而善抒情的审美特征

《毛诗序》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说明人在非常激动,内心情感用语言以致唱歌都难以充分表达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抒发。舞蹈表达感情的特点是形神结合,以体动表达感情,给人以生动的直观形象。由此可见抒发感情最佳的方式莫过于舞蹈。舞蹈这种艺术形式既没有像影视作品那样的台词,也没有配套的语言来直接叙事,在通常情况下就是配备音乐和场景来烘托气氛,配合舞者的表演。在舞蹈的艺术形式方面,通常采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通过无声的、优美的肢体动作表述故事情节、抒发各种感情。观众对舞蹈艺术的欣赏过程中,通过对表演者的舞姿和舞蹈旋律的感悟,充分发挥想象力,了解故事情节,体味舞蹈中所蕴含的强烈感情。我们一提起来芭蕾舞,就会想到芭蕾舞中的典型代表作———《天鹅湖》。在这部舞蹈作品当中,有一段所表达的故事情节是:王子与天鹅初次相遇时的舞蹈,是一大段古典双人芭蕾舞,这一段舞蹈就是通过表演者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巧妙、细腻地表达了奥杰塔从一开始恐惧、提防的心理转变为放心、信赖的心理,进而萌发了爱情的感情变化过程。这里没有语言的描述,没有一句台词,但是,把主人公的情感表达的非常到位。

(三)舞蹈具有虚拟象征为主的审美特征

舞蹈是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高度概括,但并不是直观的纪事,因此虚拟象征就成为这种艺术的主要表演手法,这也是舞蹈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是通过舞蹈者的人体动作、姿态来代替言谈话语反映故事情节、表达思想情感的,因此,在不了解舞蹈审美特征,或者初接触舞蹈的人往往会有“看不懂”的感觉。在舞蹈剧中,通常是用情感统率动作和舞姿,用简洁明了、屈指可数的直观纪事来辅助舞情的发展过程的。如我国著名的舞蹈家王霞所表演的《金山战鼓》,从整体来看,这也是一部用来抒感的舞蹈,但是其中也有一小部分纪事的舞蹈:当表演者站在鼓上向远处了望敌阵情况的时候不慎中箭,表演者用手紧紧捂着伤口,慢慢开始在鼓面上做后桥动作,使自己的身体成为一个拱形,最后,用手撑在鼓的边缘从鼓上翻滚下来。在这段以抒情为主的舞蹈中设计这样一段纪事的舞蹈,就是要以直观纪事表现舞剧中梁红玉这个人物在受伤以后疼痛万分的情况下,把这个细节放大以便更好地刻画这个人物的形象。进而达到以虚拟象征为主、直观纪事为辅,二者巧妙结合的目的。

三、舞蹈艺术欣赏分析

基于以上对舞蹈艺术审美特征的分析,我们知道舞蹈艺术并不是像电影一样,谁都可以看懂的,谁都能够欣赏得了的,特别是舞蹈艺术具有采用虚拟象征手法表现复杂故事情节、抒发丰富思想情感的特征,为欣赏者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因此,要想很好地欣赏舞蹈,领会舞蹈的深刻内涵,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感悟能力,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舞蹈欣赏层次。

(一)欣赏者舞蹈艺术修养分析

并不是只有演员才需要艺术修养,对于欣赏舞蹈的人来说,也需要有一定的舞蹈艺术修养,因为,我们在观赏舞蹈的时候,会产生富含主观特点的思维活动,如果在没有一点艺术修养的情况下,所谓的舞蹈欣赏就是在感受氛围,就是在打热闹。我们在欣赏舞蹈的时候,本身就应该掌握一定的舞蹈专业知识,特别是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比如:舞蹈的艺术特征、表现手法以及其它一些专业的理论知识,只有在掌握了舞蹈剧中常用的虚拟、抒情、夸张等手法,才能将舞蹈剧中的“形、神、劲、律”结合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整体,然后,经过自己的抽象思维和大胆想象,才能真正从舞蹈艺术中欣赏到舞蹈艺术的精髓,体会到舞蹈艺术给我们带了的美的享受。

(二)欣赏者对舞蹈艺术的感悟能力分析

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除了能够让人们在欣赏的时候获得赏心悦目的直观感官体验外,还要让人们在观看的时候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能够感悟到舞蹈所要表达的主题与内涵,如果欣赏者不具备一定的感悟能力,就很难真正感悟到舞蹈的艺术魅力。如欣赏舞蹈《黄土黄》这一舞蹈剧的时候,不仅要欣赏表面上的灯光效果、服装艺术、肢体语言、音乐旋律等,还要能够围绕“对祖国母亲的深爱”这个主题进行深层次的思维活动,领悟到“无论世事怎样变迁,不变的是对黄土地的眷恋”这样的深刻内涵。特别是当演员通过肢体语言表达扒黄土、捧黄土、看黄土、亲黄土的时候,能够领会到这些肢体语言的背后所蕴含的“永无宁日的黄河水,生生不息的黄土娃”这样的精神实质。

(三)舞蹈欣赏层次分析

篇10

一、外语影视歌曲的功能

(一)抒感、传情达意

影视歌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抒情,抒情性歌曲在影片中除了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外,还善于刻画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与心境。这使得歌曲在电影艺术的情感刻画与表达上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渲染气氛、烘托场景

影视歌曲的渲染功能主要是指电影歌曲渲染气氛的功能,也就是电影歌曲可以为影片营造一种特定的背景气氛,以达到深化视觉效果的作用。电影歌曲在发挥渲染气氛的功能时,既不着意描绘景物.也不特别表现剧中人物的情感和作者的主观态度及评价。

(三)描绘画面、视听合一

影视歌曲发挥描绘功能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无声电影时期。那时,为了弥补电影中缺乏听觉层面这一缺憾,影片被放映时,旁边总是有钢琴师或小型乐队作即兴伴奏,歌曲自始自终连绵不断地伴随着影片的画面,描绘画面内容。电影进入有声时期以后、歌曲的描绘功能在电影创作中经常被用到.有人把它称为说明性歌曲、解说性歌曲。

二、外语影视歌曲的审美特征

1.审美倾向性 ;2.审美连贯性;3.审美统一性;4.交互感染性

篇11

电影的导演为了使影片的影视效果达到最优异的程度,最大程度吸引观众,他们会借用电影音乐的手段来达到这一效果。作曲家通过对影片情节和主题的把握,根据电影导演的创作意图并结合自己的理解作曲,来展现电影的独特性。电影音乐既保持了音乐本身的艺术性,又突破了音乐本身的审美。

一、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

作为电影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电影音乐,它在电影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被赋予了深刻的使命。这一特征也就决定了电影音乐既具有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又具有电影的审美艺术特征。具体体现在:音乐的抒情性、表达性、表演性等;电影的蒙太奇性、画面性、交流性等。这种特殊的审美也就奠定了电影和音乐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

(一)电影音乐的审美定位

电影音乐的审美定位是电影音乐审美特征的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其他审美特征的前提。为此要想清楚地了解电音音乐的审美定位就有必要清楚一下内容:首先,电影音乐的审美属性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电影音乐既具有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又具有电影的审美艺术特征。这个特殊的电影音乐审美属性也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要重视电影音乐。其次,电影音乐的审美地位。电影是一门综合型性极强的艺术表现形式,尽展各种艺术的技巧,最终形成完整综合意义上的审美艺术。电影音乐和电影的结合可以看做是音乐和美术这两大艺术科目的结合,视听一体化的形成。电影音乐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电影附属品,可有可无,而是一种必需品。电影音乐的加入给画面以渲染,参与电影情节,赋予特殊意境。因此我们说电影音乐无论是在音乐界还是在影视界都有着重要的审美地位,不容忽视。再次电影音乐的审美形态。例如《黄土地》中民族化纯嗓音的原生态歌唱手法配合西洋器乐美声的唱法,正可谓是中西一体化,尽管众说纷纭,但其中的优劣也是大众所耳听的,是值得肯定的。因此对于电影音乐的审美形态的掌握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电影音乐的审美关联性

纯音乐展现的是音乐本身的美好,不存在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而加入电影的电影音乐就不仅仅是传达某种听觉上的情趣,它还在引起观众的视觉冲击力,引起观众的想象力,进而唤起人们对电影主题的认知和对人生的思考,以实现一种完整意义上的电影艺术审美的表达。音乐和电影在同一界面出现时,电影音乐的烘托和渲染使得电影画面和情节所表达的更加真实、亲切,获得观众的一致认同。人们根据电影画面和音乐的有机结合,一边观看画面,一边欣赏音乐,使得观众置身于电影氛围之中,尽情感受电影和音乐带来的美妙感。当音乐和电影同时出现时,观众还会很不自觉,情不自禁地把电影和音乐融合,自然地进行想象,加深对电影情节的理解和感受。例如电影《美丽人生》的音乐的出现把观众一次又一次地带入父爱的伟大之中,同时给人生深重的启迪。

(三)电影音乐的审美形态具有多样性

电影音乐的审美形态具有多样性,不管是声乐还是器乐,不管是外国的异国情调还是本国的民族音乐,只要被恰当的应用,融合电影人物和情节就会被赋予感彩,有了人的情感,打动观众。例如《恋爱通告》中古色古香的中国风——古筝曲,刘亦菲朴素的面容不失清纯,一曲古筝配以蝴蝶蹁跹,便使观众随着情节的跳动舞动思绪。再如电影《英雄》的配乐《风》,日本鼓的应用结合中国传统艺术的打法,使得音乐听起来动感十足,大有一种杀气在其间,撼动人的心弦,使人心绪不宁,随着英雄的心随之波动。

(四)电影音乐的审美指向性

电影音乐是为电影服务的,有一定的目的性,或烘托渲染气氛,或深化主题,或展现人物的心理。作为衬托电影的电影音乐很有必要完成电影的情感,或紧张,或欣喜等,也就是因为这种电影音乐的审美指向性,也就必须保持音乐和画面的一致。例如电影《与狼共舞》中,狼的叫喊打破原生文明的结束,同时也引发了观众对现代文明的深刻思考和反思,引人对未来的重新审视。

(五)电影音乐的乐段组合性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电影是画面和声音的完美结合,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听觉和视觉上的享受。在电影中,电影音乐在众多声音影像中显得就极为重要了,电影音乐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它在电影的表现形式中具有时间的不连续性和不连贯性,也就意味着电影音乐的出现形式是间断的。随着电影情节和画面的变更,电影音乐也会随之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音乐是电影画面和情节的附属品或者可以称之为从属于电影情节和画面,受其制约。这也就决定了电影音乐是由诸多音乐的乐段组合而成的,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些乐段组合并不是随机或者杂乱成章的,而是紧密遵循电影情节和画面的内容、长短等方面来组合的,可以说这种组合有很大的人为因素和个人情感。

(六)电影音乐的审美效应产生的吸引力巨大

篇12

动画是一种由造型艺术与电影和电视艺术结合的,是创造性地运用造型语言塑造形象,并创造性地运用“动”来赋予动画生命力和运动形态;一提到审美学我们往往感觉它是与现实生活分离的,审美是什么,要想明确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美。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我们所熟知的美学都是与哲学紧密相连的,所以美学就在哲学的压力下变得高高在上,也理所应当的成为一门死角文学。因此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对象,与其他艺术相比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这种审美特征以动画的本质和特性为基础,强调造型美,又强调运动美,体现在超越现实世界的距离美,使接受者感官愉悦。

1 造型美

成功的动画片必须具备很好的人物设定,让接受者去了解这个人物的外貌,情感和性格。在造型艺术领域,由于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和表现手段的不同,不同艺术种类的美学特点各有差别。动画家会利用手中的铅笔、颜料、泥、布、纸张、金属、沙石、木等材料来塑造可视的动画形象,但不管运用何种材料,也不管可视形象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都是动画创作者表现社会生活和艺术家情感的艺术形式,体现出造型美,其主要审美特征是直观具象性。这种直接具体的形象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意蕴,把具体可视或可触的形象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引起观众直观的美感。造型性是造型艺术最为基本的特征,它是指艺术家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一定的空间中塑造出艺术形象。由于这种艺术形象是直接的空间存在形式,因此人们的视觉可以毫无障碍地感受到它们的存在,从而引发审美感觉。如剪纸动画片并不是中国的首创,但是在中国的剪纸动画却有着与其他同类型动画的独特之处。我国拥有大量的民间剪纸能用于借鉴,如民间的剪纸、皮影戏、民间美术的许多元素融入其中。如果说水墨动画胜在内蕴深刻,那么剪纸动画则胜在其造型的精巧、别致,同时具有独特的美学风格,体现了中国元素和民族风格。

2 运动美

动画艺术从字面的意思就可以看出运动才是动画的核心,利用的是人“视觉暂留现象”所发明的艺术有着静态视觉艺术所不及的独特魅力。动画的运动美学构成艺术最重要的审美特征,是动画最具有艺术表现力,最能够打动人的思想情感,感染人的视听和心理审美作用及审美意识的重要元素。动画以自身技术的优势在运动表现时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动画充分的利用影视动画的运动性,大幅度的夸大强调,注重动作的连续和设计的优美感,合理的对镜头的角度,位置进行全方面的调整,利用蒙太奇手法加快场景的切换速度,强化了光影效果和音响效果,给观众的视觉和听觉造成巨大的冲击。动画和电影都是注重表现运动的艺术,但是动画中的运动美强调的并不是类似于电影中记录的运动美感,在动画中运动美表现在体现动作节奏美、运动轨迹美以及使运动产生错觉的美,它不是照搬现实的效果,是创造出来的韵律美。运动的规律性和特殊性一直是科学家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艺术家竭尽全力表现和描述的对象。

3 距离美

谈到距离美,第一反应就是地域的差距,国内的动画发展和美国日本动画是有一定的差距,这里所说的距离美是动画所表现出来的真实与虚构的关系。由于动画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描摹,所以动画的世界本身就是超越现实世界的,正是这种超越性在人们观赏动画作品时产生出了感官愉悦,即与现实中人们的视觉感观所感受到的“真实性”状态的差异而产生的距离美感,表现出间离特征,体现出超越现实世界的感官愉悦美,如幻想的造型、幻想的世界、随心所欲的动作表现,无论是写实的还是漫画风格,都对取自于自然或是产生于幻想的形象进行夸张、归纳的主观创造,使它成为艺术家心灵的意象、观众与创作者心灵的沟通桥梁,也正是在动画创作的过程中对于动画世界表现的一切要素的人为夸张变形或是完全创造的可爱的、可笑的、幽默的、荒诞的、离奇的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世界观等都会对观众的视觉感官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和愉悦感。如动画是一种“夸张”的艺术,在动画的创作中,夸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的运用总是无处不在的,从人物的设计和故事剧本,场景造型都是设计师对动画的夸张进行了艺术加工。夸张不管是在艺术创作上还是动画创作中都是为了表现一种强烈的思想感情和视觉冲击,突出事物的本质。

总之,要了解审美特点,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美。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应该深入揭示美的内涵。但是,认为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不准确,不应该是“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只应该是其中的一部份事物。所以,美是事物促进和谐发展的客观属性与功能激发出来的主观感受,是这种客观实际与主观感受的具体统一。事物具有促进和谐发展的属性与功能是自然美,加工事物使它形成促进和谐发展的属性与功能是创造美,促进和谐发展的思想与情感是心灵美,创造和谐发展的行为与实践是行为美,追求和谐发展的精神是内在美,有利于和谐发展的仪表是外在美。

参考文献:

[1] 丛红艳.动画运动规律[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