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范文

时间:2023-08-23 09:19: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篇1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2-2155

国内刊号:61-1031/G4

邮发代号:52-2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篇2

传统教学观念把教学看做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陶冶性情的过程。所以,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者,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代替了学,“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面对课堂严肃的气氛和老师严肃的神情,学生大多数口不敢开,问题不敢提,意见不敢说,这种沉闷的教学气氛不仅会严重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习的独立性丧失,而且会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长期下去,其结果必然使一部分学生越教越不会,越教越不爱学,走入教与学的误区。

新课标指出,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等要素进行互联互动,是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教师最重要的是:一方面设法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学习方式应当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另一方面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参与式教学的尝试及效果

(一)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参与”环境。

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和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导致教学价值观主体性缺失和学生主体性缺失。在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教学价值观主体性缺失,首先表现为教师以知识的传授为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忽略学生是有能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其个性特长被忽略甚至扼杀,表现对学生主体人格的极度轻视。而学生主体性缺失,则主要表现为课堂语言交往的主体性缺失和学生自我控制感的缺失。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旧的呆板教学模式。要精心地备课,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情况,考虑教法练法;教师由“传授者”、“监督者”和“指令者”的角色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师生间、生生间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学生由以前的“听众”转变为“发言人”,教师成了学生的组织者、监督者和帮手。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参与意识极浓的氛围中情绪高涨,自己吸收消化知识,运用自如,不是能有效增强记忆力师生双方不是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吗?我们何苦唾沫飞溅、苦口哑嗓的一堂课“填鸭”呢?为什么不做个可爱的导演组织引导学生自己活动呢?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土壤,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1.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好学的课堂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认为应该朝这方面的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在教学《虞美人》时,我在引入新课后,就展示以虞美人的歌曲为背景音乐,滚动播放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进入哀愁的情境,便于接下来的教学实施。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利用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省的巧妙提问,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谈及形式多样的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营造好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乐于参与。

2.交给自主学习时间,确保有思考空间。在课堂40分钟内,若要交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就要切切实实地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下来,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参与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谈、思、议、说、写,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重效果。一般地说,一堂课上每个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应当占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保证学生从容参与。

3.运用激励机制,营造自信的课堂氛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因此,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激励是升华学生情绪的一种驱动力,学生在参与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学习初因,营造自信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奋发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有收获感、成就感,尝到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4.加强情感交流,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会极大地影响教学的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坦诚地向学生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同时应鼓励学生向自己吐露感情,当教师在学生面前举止真诚,有助于学生和他相处,学生感到老师可信、可靠,很愿意走近他,希望从他那儿获取信息,进行有效交流,分享有益的情感,使教与学得以有效进行,教师的理解、接受、真诚的言行还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压抑行为。其次,在教学与评价中教师应设身处地地尽量采取积极的语言、行动、认可的态度,这是寻求师生双向理解、信任的有效途径。因为积极的语言、行动能使消极行为向积极行为转化,当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感情得到认可时,学生就会乐于同教师交流,并从交流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就会以最佳的情绪主动投入,积极参与,自由地享受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情感愉悦。这样就会形成“诲人为乐,学而感趣”的教学之风,师生间人际关系的情绪效也会得到最佳的发挥。

5.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1)课堂讨论。在日常教学中,我往往是抓住课文的一句主旨或文章脉络的句子(词语),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有三人为一组的讨论或六人为一组的讨论,遇到焦点问题还可以进行辩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按常规教学,教师说明“不宁静”的原因就可以,但只要多问一个:“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作者‘颇不宁静’呢?”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研读教材、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等,答案就不再单一:有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家庭原因,也许还有信仰问题。这样既达到教学的目的要求,又避免学生无的放矢讨论问题,从而锻炼、提高学生思维的准确性。(2)小品短剧表演。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表明,课堂教学要从多方面给他们刺激,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开展小品短剧表演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画面解放出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优势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荆轲刺秦王》时,可先让几名志愿者表演“易水诀别”和“廷刺秦王”两段故事,其余学生对照课文,观察表演“像”还是“不像”。表演完毕,再让学生思考:表演者的哪些翻译不准确?哪些表演不到位?在“头脑风暴”的“轰炸”下,大家一起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人物形象,还疏通字词,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这样不但给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新知识、探索真理的欲望。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57-01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通常是通过让学生背诵大量的课本知识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产生了较大程度的遏制,导致教学课堂枯燥无味,且教学效果也相对不高。而将亲子游戏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则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创新[1]。该教学方法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拓宽其学习渠道,使学生在快乐游戏的同时获取新的知识。同时,为了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作用,教师也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语文课本内容来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1 亲子游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亲子游戏教学方式,可有效激发小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这是由于游戏可加强小学生和父母间的联系,也可让学生更早通过父母与外界社会接触,并通过游戏实践,深入理解课本上的知R[2]。另外,亲子游戏对小学生生长发育中的情绪影响也非常重要。让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与父母进行互动游戏,可缓解小学生在课堂中不由自主的紧张感,使学生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帮助其逐渐养成乐观积极的性格,使其能健康成长。无论是什么样的游戏,都可以通过小学生和父母共同参与的形式来锻炼其思考、沟通能力,激发其创造力,使其思维更加活跃。

2 亲子游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 丰富的游戏内容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丰富游戏方式,帮助小学生全面发展。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就算将游戏和教学相结合,其教学地点也仅仅在教室或校园内,这样的游戏教学会严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导致教学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因此在亲子游戏的教学过程中,可进一步拓宽游戏的内容、范围,同时在进行游戏时还需注意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性格,以创造更合理的游戏内容。同时在设计游戏内容时,需注重对小学生体验能力的培养。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想象力,因此在设计游戏内容时需充分考虑如何能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其在游戏中进行创新、想象。另外还需加强亲子游戏中的体验性,使小学生在游戏中尽可能的体验生活,并从中获得收获,感悟隐藏的游戏意义。如教《雨后》课文时,某小学语文教师选择下雨后的第二天将小学生及其家长带出校园,并一起至郊区或田地等地方,让小学生及其家长一同体验下雨后郊外的空气、环境,并鼓励他们为自己所看到的美好景象造句,不限制造句对象,且小学生家长可给予提示,帮助其顺利造句,包括蜗牛、青蛙、柳树、水潭、池塘等,另外还需让小学生及其家长对课本中《雨后》的情节进行回想,并亲自去体验故事中主人翁的心理历程。在这次活动的同时,由家长和教师共同看护小学生,既保障了学生的安全,又让其与家长共同思考问题,使小学生可在家长的启发下去思考课本中的问题。

2.2 注重对游戏环境及游戏材料的选择

由于小学生的免疫力较低,因此在对其进行亲子游戏教学的过程中,需重视对游戏材料的选择,避免小学生接触到有毒或带有细菌的材料,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游戏材料时多下功夫。小学生在进行游戏时,通常需要依赖具体的游戏道具,且年龄越小的小学生,需要依赖的游戏道具则越逼真,这是由于小学生对外界社会的了解可通过触摸游戏道具来进行,而游戏道具越逼真,则可使小学生越直观的了解外界。如在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乌鸦喝水》中,某小学语文教师准备出和课本图片相似的玻璃杯放置于室外,让小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收集室外存在的道具来让玻璃杯中的水上升至乌鸦可喝到的水平,与此同时让学生家长在旁边给予协助或提示,但告知家长不可提前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完成这个难题,如有学生找到正确方法并实验成功后,给予其表扬。这样教学在增强家长与小学生户外活动的同时,还提高了其创造力和思考能力。且玻璃杯作为一种无毒、干净、常见的游戏道具,不会对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任何危害。

2.3 注重学生亲临实境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未成熟,且多数学生在课间或其他休息时间玩“角色扮演”一类的游戏,因此教师可通过这类游戏方式来带领小学生进入课本中的情景,体会课本中角色的心情、想法。且由于“角色扮演”的游戏通常需要多人协同合作,因此教师可选择让小学生及其家长来共同完成课本上的情景。如在语文一年级下册的《司马光》中,教师通过让小学生及其家长分别扮演司马光、落水小孩、其他小孩、赶来救助的成年人等,让他们共同演绎事情的发生经过,并体会司马光的思维过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增强小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还可提高其思维能力。

3 结语

把游戏环节融入进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生沟通、思考、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其中亲子游戏也是一种重要的环节,不仅可增加小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情况,还可通过游戏过程让其获取新的知识,推动小学生深入理解课本内容。

参考文献:

[1] 贺春珍,谭桂云.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探讨[J].东方教育,

篇4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中学语文任课教师在组织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讲解优秀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并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教育过程。新课改以来,“文学教育”逐渐地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学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然而,具体到究竟什么是文学教育,如何来科学的实施的文学教育等问题却仍然莫衷一是。部分学校的文学教育甚至因为过分拘泥于教材和教参,而使得真正的文学教育离中学语文教学越来越远。面对上述这种情况,如何科学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教育已经成为了迫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鉴于此,本文就针对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实施方法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与一般性质的语文训练相比较而言,不仅任务有所不同,内容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为了确保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成效,在教学方法也不应该混为一谈。概括来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可以参考如下两种实施方法:

首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方式来实施文学教育。在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不顾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进行过多的讲解和分析,如:“大讲”作者的生平、作品的时代背景或者是将作品放在一边,不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和自主思考的情况下,就“大讲”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文学技巧的教学方式,实际上都是不利于文学教育的实施的,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就认为这种文学作品课是“浪费时间课”,要在文学作品课中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就必须避免这种情况,在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积极的思考,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实现文学教育的成效。

其次,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来实施文学教育。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教育,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学生的文学阅读容量要丰富,范围要广。如果仅仅依靠中学语文教材中有限的文学作品,学生的文学教育是无法得以顺利有效的实施的,只有让学生广泛的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才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发挥文学教育的功效。而要让学生广泛的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只靠课内的时间显然是不够的,只有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的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够满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教育的需求,并取得理想的文学教育成效。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教育时,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学习时间的问题和阅读容量不够丰富、阅读范围不够广的问题,而且还能够通过课外学习与课内学习之间的相互促进来进一步提升文学教育的质量。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教育时,要注意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文学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教育时,同样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始终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例如:针对语文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文学素养较低的学生,在开展文学教育时,应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为重点;而针对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文学基础和较好的文学素养的学生开展文学教育时,则应该以扩充学生阅读容量和知识储备为主。

其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教育时,要注意把握课堂教学的关键,通过认真研究教材来深入的挖掘教材中的文学教育因素,并据此来设置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来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提高教育的成效。例如: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阅读和感悟作品,以加深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中人文内涵的理解,并提高教育的成效。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教育时,应注意提升任课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中学语文任课教师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其对于文学教育的质量有着直接性的影响。例如:任课教师文学修养的高低、看待文学教育的态度等等均会影响到文学教育的实施。因此,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文学素养的教师是无法担负其文学教育的重任的,要确保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高效实施,一定要注意任课教师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