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3 09:19: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职工技术创新项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 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1.1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概述
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由两方面构成,一是各种影响技术创新动力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各种影响技术创新动力因素相互之间的作用,而随着市场和政策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这种机制也会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就是随着市场和政策环境动态变化而变化。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具有目标多、层次深、范围广、因素多等众多特点,实现这种机制的最主要的是依靠利益分配引导,再辅以激励约束,通过相互协同合作实现创新项目技术的远大目标。
1.2 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构成
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构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利益分配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协同合作机制
1)首先是通过利益分配机制引导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运行,利益是任何活动的根本目标。只有公平合理的分配利益,并将各种可以预见的经济风险最大限度的降低,提高经济效益,这样才能提高参与者创新技术的积极主动性,才能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益。同时,利益分配也能够间接的反映出各个参与者的地位,不同地位的参与者发挥的作用也各不一样,参与者能根据自己所获得的利益了解自身应该发挥的作用,因此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会投入更多的精力,以取得更多的创新成果,并获得更多的利益。
2)其次是通过激励约束机制来推动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运行。激励约束不仅是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所有企业、组织单位非常普遍采用的管理手段。所谓的激励简单来说就是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对取得成绩的人予以表扬、对于骄傲的人予以批评、对于没取得成绩的人予以鼓励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约束则是对各个参与体的统一管制,通过规范的组织、管理,引导所有参与体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前进,它能增强参与主体被动创新的动力,激励约束是管理中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同时,二者是一个整体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对技术创新人员进行奖惩考评能显著推动技术创新的开展。
3)最后是实行协同合作机制,顾名思义,协同合作机制就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协同,它也是协同影响下的合作。两者相互影响,如果将两者融合起来实施,将取得更显著的效果。协同合作需要整合多个参与体,协同合作机制就是利用协同合作能发挥的效应而采取的管理方式。通过协同合作机制,技术创新能得到更好的运行。合作是一种和谐思想各参与方以合作的姿态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愿望更强可有效避免诸多不利冲突 保障技术创新顺利进行。
2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实证研究
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实践运用主要是通过利益分配、激励约束、协同合作三种机制推行的,在实施这三种机制的时候需要依靠有效的制度作为保障才能实现。
1)动力机制的实施需要依靠制度设计规范运行,制度是一切行为活动的理论依据和保证,动力机制的运行离不开制度的保证。完善的制度体系包括了对参与体、各类文件资料、实施流程、运行细节等各个方面。同时还需要相应的监督管理,在动力机制构建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各项资源的利用、人才、设备的管理,以此与制度相呼应,共同推动动力机制的运行。
2)利益分配机制的利用,在制度建立的时候要完善各阶层参与体利益分配的评估体系,包括分配方式、分配比例系数、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引入等等。对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保证各个参与体获得的利益公平合理。
3)激励约束机制的利用,制度设计的时候就应该将激励约束纳入其中,并将其作为重点部分建设,以实现制度的完善性、科学性,同时还可以将文化、社会、经济背景融入其中,使制度能更加顺畅、可靠的运行。在动力机制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项目激励约束,执行团队建设加强项目文化建设 注重以人为本鼓励为项目带来效益的创新行为。
4)协同合作机制的利用,一个项目的完成通常都需要一个团队,充分发挥团队各成员的特产和优势,取得更好的成绩。在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也不例外,管理制度在建立的时候就应该将各参与体的自身利益纳入管理制度范围内,在建立的制度中还应该对合作创新的管理明示出来,明确合作创新的共同目标,完善沟通共享制度,建立技术创新信用评价体系,保障机制平稳实施。在实施协同合作机制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参与体之间的交流,包括各种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质流三个方面,并加强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导各参与体积极参与机制的建设,通过加强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实施。
3结语
铁路工程项目是一项具有很高的技术性、复杂性、系统性、庞大性的工程。比如说它涉及的内容包括了桥涵工程、轨道工程、隧道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信息工程、路基工程等多个方面的应用。各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紧密联系。各系统的负责单位也需要紧密配合,共同承担铁路工程项目的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创新动力机制,可以通过强调强调建设单位的主导地位,发挥其管理作用,调动各参与方的积极性;还要重视科研单位和高校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等等。总之,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就是在现代化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各种新的技术和有效的手段创新技术、推动项目建设,实现各单位和群体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张国安,苏坚,崔忠东. 高速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效益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9:60-62.
[2]袁炜. 清洁煤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初探[A].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4.
[3]林明华,杨永忠. 文化企业技术创新制约因素、动力机制及其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1:94-97.
[4]张镇森,王孟钧,陆洋. 面向铁路工程项目的技术创新模式与运行管理机制研究[J]. 管理现代化,2013,02:28-30.
作者简介:
第一,发挥团队优势,科学推进群众性创新工作。三个工作室汇聚了包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成军、中央企业岗位技术能手钱勇、油田公司级技术专家尹华在内的全厂各单位的创新精英近40人,他们分成六个团队(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下设四个创新小组)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在技术创新推进工作中,本着“三抓五定”的原则开展工作。即,三抓:一抓选题立项。积极拓展技术创新活动载体,抓好项目的选题立项;二抓具体措施。项目确立以后,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创新措施;三抓创新推广。通过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总结推广项目的实际效益和应用推广工作。五定:定项目。将收集整理的管理难题分门别类进行确定;定人员。将项目具体负责人、参与人进行分工确认;定时间。将项目的实施起始时间进行确定;定措施。帮助确定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制定科学有效的整改措施;定奖励。做到创新活动全程受控,年度总结表彰。通过此操作法,科学有效地保证了技术创新工作扎实、持续、高效开展。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陕西煤业化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2月,下辖20个子(分)公司,共有职工3900余人,是集研发与设计、施工、物资供销、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集团。公司注册资本金8亿元,资产总额37.3亿元,年施工能力近百亿元;具有各类大型机械设备3000余台(套);拥有矿山、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公路、机电安装、化工石油、冶炼工程等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及钢结构、地基基础工程等专业承包资质11项;压力管道GC3和锅炉2级资质。
多年来,公司积极发动组织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为目的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坚持把开展职工技能竞赛、实施QC小组活动、职工群众五小创新等活动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积极创新和摸索出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体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积极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加强体系保障,打好工作基础
公司形成了经理层把握方向,管理部门规划实施,技术部门专业支持,工会组织协调落实,党政工齐抓共管的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管理格局。近年来,先后建立了“建设集团技术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技术创新活动机制、搭建了“职工技能比武”技术工人练兵平台、建设了“基层单位QC工作小组”职工技术创新活动阵地,并相应建立了QC活动管理和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制度、职工职业技能比赛办法、职工群众技术创新管理办法、科技工作管理办法、科技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制度,把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之中,并随着企业经营形势和实际状况的变化、发展,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实际,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工效、节约能源、安全生产、实现效益等多个领域和环节上下功夫,做文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推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搭建活动平台,推进工作活力
公司以建设“四个一流”职工队伍为重点,以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渠道搭建活动平台,突出抓好一线技术工人的岗位成才和技术创新,推动公司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1) 广泛开展师带徒活动,培养职工后续人才。通过开展“以师带徒”活动,签订师徒配对协议,促使老员工和新员工之间真正形成帮、学、带的培训模式。通过规定师徒具备的条件,确定师徒资格和工作职责,要求师傅根据徒弟的实际情况和公司的培训要求,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确保学徒期满后达到师徒合同要求的能力,为公司培养合格优秀的技师人才。
开展技师创新项目活动,发动技师围绕解决生产关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创造经济效益,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攻关,开展技术创新项目活动。为了全面发挥技师群体的技术优势,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组织职工根据自己岗位和本单位生产实际寻找问题,进行立项实施。二是针对公司总体生产过程当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作为指令性项目向具体单位和技师下达任务。双方结合,使技师技术创新项目更加贴近公司生产需要,其先进性、可推广性、方便适用型和经济效益也更加显著,为企业攻难关创造了效益。
(2) 举办职工技术比武活动,促进职工技术技能提升。公司制定了制度性的《职工技术比武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职工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每次活动设立多个通用和非通用工种,按照《国家技术工人技能资格标准》,坚持“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与本工种最具有前沿性新知识相结合的方法,制定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比赛等技术文件和评分标准,每个工种设立一二三奖等奖项。为了使竞赛对职工产生更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公司对一等奖的获得者同时授予首席员工称号,享受薪酬待遇津贴补助。这些活动影响大,效果好,已成为提高职工技能、增强职工素质、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科技进步的一个有效载体。
(3) 开展五小创新活动,提升一线小改小革活力
为了深入挖掘和展示公司职工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成果,广泛推广职工的发明创造、小改小革和创新创效,结合《群众性技术创新优秀成果评选奖励试行办法》。公司工会组织开展了“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五小创新成果征集活动。“五小”创新活动的开展增强了职工群众创新意识,提高了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促进了企业科技进步,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开展“五小”创新活动,能深入挖掘职工群众在促进公司安全生产、经营创效的创新技能和智慧;集中展示涌现出的职工技术发明、革新创造、创新成果;激发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创业竞赛热情,为全面实现公司降本增效、促进生产作出积极贡献。
(4) 全方位组建QC小组,广范围加强工法推广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在较短时间内,使企业整体施工工艺水平提高,建设一支技术精湛的专业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工法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在企业内部推广应用,公司对工法推广工作的重视更甚于工法开发。推广应用工法时,一是将工法作为技术模块,直接运用于施工组织设计和投标文件中;二是应用工程中,不断完善工法技术和工艺,以保持工法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三是支持企业开发的工法,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转让规定,实行有偿转让,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3、抓职工素质建设,提供企业人才支撑
公司多渠道、多层次开展职工素质工程建设活动,为打造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1) 开展学习型班组创建,提高职工学习能力。近年来,以“抓培训、抓创新、抓成果、抓提高”为重点开展了学习型班组创建活动,把创建工作与职工自学有机结合、把创建工作与岗位成才有机结合、把创建工作与技能竞赛有机结合,倡导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努力建设“有浓厚学习氛围,有岗位成才标兵,有专业技术能手,有创新工作成果”的学习型班组。制定了《创建学习型班组活动计划》、《学习型班组总结验收标准》以及班组学习流程、学习记录、班组台帐、班组看板等有效措施,营造了职工学习环境和氛围,促进和激励了职工岗位成才的积极性。学习型班组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建设集团有一批班组分别荣获了煤化集团工会和省能源地质工会的“工人先锋号”先进班组称号。
(2) 抓职工教育培训,加快人才培养。公司形成了层次分明、职责清晰、各负其责的职工培训体系。制定了《员工培训管理制度》、《内训师管理制度》、《年度培训实施方案》等制度和规范程序。每年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和未来发展制定长、短期《职工素质工程建设规划》和经营者、专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工人等各类年度培训计划,开展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岗位培训、安全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外出培训等各类专业培训。为保障企业资质升级,出台奖励激励政策,对公司考取一级建造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职称取得人员加大了奖励力度,并统一安排培训时间,聘请专业老师,对符合专业职称报考条件的人员全员进行培训学习,提高了专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去年有19名人员顺利通过了一级建造师的考试,23名人员通过了二级建造师的考试,8名人员通过了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考试。
二、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成果突出,提升了企业技术支撑
几年来,公司牢牢把握科技创新战略和人才强企战略,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等活动为载体,以及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工作为抓手,坚持开展以一线职工为主体,以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为重点,以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职工岗位创新、技术创新活动,公司收到效益,职工收入提高,企业和职工双受益,形成了公司发动职工搞创新,职工积极主动去创新的一种强大的合力和气候,推动了公司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技术支撑。
1、活动有成效,成果有收获
(1) 五小活动成果显著。去年,公司在开展的五小创新成果征集活动中,共征集到五小成果208项,评比表彰奖励了38项,这些成果在实际生产施工中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节省了时间,经测算这些成果的推行累计为公司节约资金385.65万元。在陕西省总工会、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的“陕西省第二届职工科技节”中,公司选送参加的四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在评选中也获得了荣誉,其中“后备绞车保护系统”获得“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五小活动 金奖”,“巷道用混凝土输送泵”、“回风立井风化基岩段井筒壁后注浆施工结构”、“回风立井井身工作面防治水施工机构”三项成果获得“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发明创造铜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展示了公司广大员工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截至目前,累计授权国家专利36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5件,
(2) QC、工法取得优异成绩。首次获得“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国家级荣誉;建设集团基地办公楼获得“全国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取得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授牌,获得陕西省工信厅、财政厅奖励资金30万元;获得集团公司科技奖励49.5万元、西安市经开区专利奖励补助2万元;获得省级工法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2项。连续获得省级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优秀企业等荣誉;4项“陕西省优质结构工程”通过了主体阶段验收;获得煤化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及其他专项奖5项;确定并颁布了建设集团首批10项企业级工法。
三、技术创新起到培养功能,提高了工人的整体素质
活动方案涉及多项管理创新工作。一是生产经营管理改革成果。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增强活力,针对分厂计划、生产、分配、人事等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献计献策及成果。二是技术革新发展成果。围绕新技术研发,提高生产质量,进行小发明、小革新、小设计,改造现有技术和工艺,创造、推广先进操作技术成果。三是设备、工具、仪器成果。从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技术引进的要求出发,围绕设备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安全生产,改进生产设备、工具、仪器,或提出革新、改造的建议及实施成果。四是降低能耗和节约原材料成果。围绕降低消耗、有效利用原材料、燃料、动力、设备及自然资源的技术措施,革新、改造或提出建议及实施成果。五是企业党建、群众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建议及成果。
实践证明,职工技协已成为推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和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就我矿井下现场情况看,采场点多、面小,煤炭储备接续紧张,工作面受水威胁大,工人工作劳动强度大,产量呈下滑趋势。加之随着企业煤炭资源的不断开拓和我矿“打造管理过硬矿井、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战略的逐步实施,突出的问题就是创新工作缺乏统一组织,技术人才的结构、储备、水平,无法满足企业扩张的步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工会组织如何通过加强职工技协工作,发挥职工技协的人才优势、阵地优势和组织优势,最大限度地吸引技协会员和职工参加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引导职工与企业和衷共济、共克时艰、共谋发展,成为摆在我们的面前的新课题。为此,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做好职工技协工作的认识,把搞好技协工作做为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展示工会组织新作为的重要载体,提出了“发挥优势、体现特色”工作思路,通过发挥职工技协平台作用,助推企业创新创效。
二、抓住关键,注重构建完善技协工作的保障运行机制
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是技协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在工作中我们紧紧抓住“工作机制健全、培养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多样”这三个关键,着力构建技协工作的保障运行机制。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形成立体式的保障体系。加强对技协工作的领导是开展技协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在制定《煤矿职工技术协会章程》、《煤矿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奖励暂行办法》、《职工创新成果登记表》、《成果评分标准》等一系列章程规定的基础上,成立了技协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的责任和技术攻关项目指标,制定了“技术攻关项目负责人目标考核办法”。根据企业生产特点,成立了6个专业24个攻关小组,实行了各专业、攻关小组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制度,规定每旬由各专业负责人牵头,定期对企业安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排查、研究、立项、攻关,及时消除制约工作开展的技术难题。制定季度工作例会制度,分专业、分层次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小改小革、技术创新成果进行征集和综合技术评价,提出技术评价建议,以保证各项技术创新项目达到经济、高效、安全、实用的标准。
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全员技能素质。将职工技协建设成为职工钻研业务技术、理论知识的大课堂、大学校,制定了月度“名师讲堂”培训制度。特别是针对某些急需专业,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以老带新,互帮互学,边学边干的原则,通过“名师带徒”以及举办“名师讲堂”做好培训工作,推动整个工种的水平提高。建立了职工素质工程季度培训考核制度,完善人才培养考核机制。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新工人安全知识考试、师徒知识竞赛、“三支队伍”动态管控考试等职工素质提升活动,举办老技术工人带工种专题讲座4期。定期组织全矿职工技能大赛,吸引广大技术人才从岗位中来,到赛场上去,从考试中强理论,在赛场练绝活。通过技协组织的人才培养活动,参加技协活动的职工在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考试成绩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在年煤矿公开招聘副区长的过程中,其中有两名技协协会成员脱颖而出,切实发挥出了技协的培养导向作用。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技术人才的创造活力。本着“有创新就有受益、有成果就有奖励”的基本激励原则,层层制定落实创新活动的激励政策。制定并落实了年终职工技协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制度,对获奖成果进行表彰奖励和应用推广,对技协活动中获奖选手进行表彰奖励。2009年煤矿举办的技能大赛中对获得一至三名的选手,分别奖励3200元、2500元、1800元外,对参加比赛人数超过60人的专业,对四至六名选手,分别奖励1200元、1000元、800元,对个人单项赛中获得第一名的选手授予“技术标兵”称号。积极会同劳动技能鉴定部门对职工通过技协活动所获得的技能等级予以鉴定和认可,在全矿上下形成了创新有功、有功必奖的良好氛围,调动了广大职工参与技协活动的积极性。
三、务求实效,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创新创效
我们坚持把解决企业建设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作为技协工作的重点,突出技协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突出安全生产重点,解决制约瓶颈。坚持从企业生产经营出发,突出安全生产重点,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采煤攻关小组研发的《露头煤破碎顶板开采技术》成果,有效的提高了开采上限,多回收煤炭2.43万吨,创效1944万元;根据上级部门有关风机在安全生产中的使用要求,机修厂攻关小组研制的“模块组装式双风机架”经过使用,效果良好,适应了双风车上下整齐放置的要求,得到了集团公司专业领导及全省一通三防现场会上专家的好评。通风攻关小组引进的“南风井风机微机监控系统”,监测信息全面,操作方便快捷,增加了通风的安全性,促进了我矿的安全生产。
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以学习、研究、培训、创新为主要目的的工作室,是展示职工技能,提高职工技术水平的平台。通过创新工作室的建立,可以传承劳模精神,发挥炼钢车间专业综合优势,发挥高技能人才专有的技能水平和模范带头作用,围绕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和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活动,提高技术人员和技术骨干的学习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为推动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劳模创新工作室”在“质量最好 成本最优 效率最高 团队最强”的团队共同愿景下,在“精益求精,炼就卓越”的工作理念引导下积极发展建设。将始终坚持基于生产,服务生产的宗旨开展工作,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发挥高技能人才的技能优势,引导、教导职工边摸索边干,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创新工作。工作室将致力于员工培训和成长,鼓励员工立足生产实践,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孙永喜劳模创新工作室”将在各级部门的指导下根据车间生产的具体情况,利用车间的现有资源,自行设计工作室。整个工作室将建设成为集技术培训、技术攻关、新项目研发、课题研究、技术创新为一体的创新工作室。
二、主要内容及做法
(一)规范建设、有序推进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以创立省级工作室为目标,调动基层职工自主创新为根本目的。因此自创立之初就本着规范建设,有序推进的建设思路。工作室相继设立了工作室文化体系、工作标准、工作目标、近期及中长期规划、工作章程、管理制度以及成员入会标准、奖励机制等10多项规章制度。同时结合炼钢现场实际,以最接近生产现场最快研讨问题为基准选址在炼钢炉前设立工作室研讨基地。实现了软硬件平行同步推进,最终全部达标挂牌成立。
(二)夯实班组创新管理、建立创新管理流程
利用车间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作用,强化班组各类级别的创新项目管控流程梳理,规范化管理,争取实现固定奖励金,针对职工参与性的创新管理思路、建议的效果进行落地奖励。同时利用这一平台进一步培养班组强有力的技术骨干。
(三)每年立项劳模工作室精益改善项目
结合新区炼钢车间指标情况,每年组织工作室成员研讨设立精益改善项目,作为总体攻关项目进行推进。同时要求各班组根据工作室的项目结合班组的生产任务、成本运行、质量提升、设备管理等等相应设立班组全年运行改善项目一个,全力围绕工作室改善项目指标完成进行全方位攻关。
(四)与各类活动结合
通过开展创新比赛、技能比武、车间劳动竞赛等活动,把普通职工与劳模放在同等位置进行比较,找差距,找动力,调动职工参与自主创新。同时在比较中进行即时奖励和精神鼓励双结合,从而让职工在参与创新中得到实惠。
(五)积极拓展交流机制,推广工作室的工作效果
交流学习是推展思维的手段,也是文化互补的提升方式。交流的范围不单局限于团体内部、专业内部、车间内部或技术人员内部,跨单位、跨专业的交流从实践上来讲就是创新。通过交流可以将成绩总结评比表彰推广,也可以借助第三方力量对效果做出评估和改进。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产生的辐射效应,可以推广扩散至管理、生产、新产品研发试验等等其他领域,增强增大劳模创新工作是的带动效果。
(六)适时推进创新征集,设立专项运作基金
结合车间生产过程管理,根据需要设立质量提升、设备管理、安全管控、降本增效等等方面的创新征集令,在全车间范围内征集各类创新建议,设立500——10000元的奖励金,对于职工自主创新实现的建议给予一次性重奖并推荐事业部各类先进评选。增强调动全体职工争先创新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对全年运作的群众性技术创新成果采取车间评比,分类奖励上报的模式,绝对保证每一个成果和建议的可行性和优质性。
(七)完善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文化建设,使创新争一流的思想深入人心
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开展劳模事迹宣传,将劳模工作室的工作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成果及时宣传,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劳模付出的文化氛围。将车间劳模创新工作室树立为车间文化标杆特征,借助这一优质工作平台,车间建设将有一个更好的着力点,技术进步也会有更好的依托点。
三、效果与评价
为营造学习氛围,打造专业能手队伍,提高职工岗位履职能力,并激发职工“学技术、钻技术”的热情,工会每年定期在全体职工中组织开展岗位知识培训及考试。培训工作应做到“有文件、有组织机构、有计划、有记录、有宣传、有考核、有评估”,将相关工作落到实处。每年7、8月份进行动员和授课资料准备,9、10月份分批对全体职工进行授课和培训,10、11月份进行全员考核。通过考核测评,评选学习团体及个人等级奖,鼓舞职工加强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为职工技术创新打下基础。
此外,定期组织开设基础性、创造性的理论知识培训课程,从劳模、高级技师、技师等创新活动骨干开始,逐步扩大到生产一线班组长,提高职工的创新意识、创新技巧和能力;并使全体职工能及时掌握公司技术创新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启发和调动职工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二、深入开展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活动
我为企业献一策,万人万策出效益。以“科学跨越发展”为主题,紧扣“调结构,转方式,强管理,提质量,控风险,增效益”的主线,工会开展“我为公司献一策”的合理化建议长期征集活动,引导和鼓励全体职工立足本职,围绕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推动节能减排等内容,在各层次、各岗位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促进全员岗位创新。
2014年度,工会共收到合理化建议97条,在广大职工群众中影响深远,参与人数占全体职工的80%。各单位对收集的职工合理化建议进行第一轮删选,选出67份优秀建议,然后上交办公室,进行分类、汇总,将所有合理化建议分为四大类:经营管理类、提高质量类、降低成本类、安全生产类。评审采用技术科负责人、总工程师、党委书记牵头的三级评选,最终选出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其中27项合理化建议用于生产经营中,取得良好成效,节约资金八万多元。在合理化建议的推广应用上,采用以职工名字命名的操作方法,从而鼓励职工积极开展岗位创新,让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操作方法为更多的职工所掌握,使职工的创新想法得到尊重、创新成果得到共享。
三、持续开展劳动竞赛
每年度工会都针对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关键点、重点及难点,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内容、不同场地有针对性地组织劳动竞赛活动。在竞赛活动中,始终坚持做到“三个坚持”和“四个做好”:即坚持把握竞赛活动主题,坚持突出竞赛活动重点,坚持注重竞赛活动实效;做好计划,做好宣传,做好指导服务,做好考核检查。只有这样才能使劳动竞赛活动组织得力、有序开展、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例如,2014年度工会精心组织了劳动竞赛,围绕各季度的生产任务与实际情况,开展了特色主题活动。一季度主题:“战严寒,保供应”;二季度主题:“抓质量,确保安全生产”;三季度主题:“技术创新,岗位创效”;四季度主题:“实现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冲刺。”在竞赛活动中产生了10余名“优秀员工”、“十行百佳”劳动能手,并给予通报表扬和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
四、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创新团队的引领示范作用
以劳模、技师等高技能人才为主体,以创新为手段,鼓励和扶持基层单位建立覆盖公司主要工种的劳模及优秀技能人才的创新工作室,体现自主性、群众性和协作性。在创新工作室内,通过导师带徒、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技能作品展示、创新项目攻关等方式,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和优秀技能人才的先进带头作用,将自己在工作中的创新思维、工作方法传授给他人,共同解决生产和技术难题,鼓舞和激励更多人参与技术创新活动。
职工创新工作室每年度定期开展一次,由工会组织申报、评审和验收工作,制订创新工作室验收标准,经审核、认定后,以技术带头人的名字进行命名和挂牌,工会负责提供工作室场所,完善所需的机器设备,并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支持,营造“追求卓越,创新无限”的工作环境,激励更多职工参与技术创新活动。
二、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
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在各地蓬勃开展,推动了企业经济技术进步,但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问题。1.参与面不足,群众基础还不够广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是群众性的活动,职工的广泛参与是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力的体现,是衡量活动开展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非公企业对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缺乏认识,参与度不高。一些职工认为经济技术创新过于“高大尚”,是为技术尖子准备的,他们把经济技术创新看成“技术骨干、科技人员”的活动,而不是职工自己的活动。造成了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在企业、在职工的影响还不够大、覆盖面还不令人满意,企业、职工参与面上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2.未选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影响技术创新活动效果。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就是要激发职工的首创精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的实际难题。但一些单位没有能抓住关系生产、经营、技术、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把其中的重点、难点、薄弱点作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致使活动针对性不够强,效果不够好。3.对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评价不规范,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在对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评价上,存在不太规范的情况。如没有建立客观的、科学的、操作性好的成果评价标准;邀请的评委也并非都是行业技术专家,评价主观因素较多等。造成成果评价失真,权威性差。这种有失公正的评审结果难以服众,往往挫伤职工的积极性。
三、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
1.广泛引导和动员职工参与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进一步夯实企业自主创新的群众基础。通过宣传和引导,让职工群众认识到技术创新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同时也是职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对于涌现出来的职工技术创新能手,要做好宣传工作,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帮助广大职工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促使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参与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投身到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热潮中,立足岗位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在创新谋发展上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要继续深化劳模•技术标兵创新工作室等创新基地创建和完善工作,大力开展职工创新项目孵化、成果评选、展示交流活动,不断激发广大职工创新才智、创造潜能、创业热情。2.关注非公企业,提高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覆盖面。非公企业面广、量大、职工人数多,非公企业的职工技术创新工作不容忽视。各级工会要借鉴好经验好做法,认真研究当地不同行业、不同类型非公企业和职工队伍特点,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新途径、新模式,进一步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向非公企业延伸。要注意从非公企业一线职工中培养、选树能工巧匠、劳动模范,推出一批非公企业创新活动示范单位,引导更多的非公企业职工加入到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来,进一步扩大活动的覆盖面。3.借助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努力造就创新型职工队伍。针对当前大部分企业存在的技术工人少、技师和高级技师少、职工培训的机会少,以及职工培训经费列支难、职工脱产参加培训难等问题,各级工会要借助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推动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赛、技术培训、技术交流等活动,提升职工的技术技能水平,培育造就更多的技术工匠。充分利用多种工作载体和方法,如推广“名师带高徒”师徒结对活动,让更多的职工掌握技能人才摸索总结出来的高超技术和操作技能。形成“比、学、赶、帮、超”互助互促、共同成长的企业文化,让更多职工在学习实践中成才,培养一支创新型职工队伍。4.规范和完善创新成果评审机制,激发技术人才的创新动力。进一步完善创新成果评价制度,科学确定评价标准和内容。规范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评审,聘请科技人员和有关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杜绝外行人评审,按照成果的创新程度、难度和复杂程度、对推动技术进步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作用、经济和社会效益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审,避免看人情、走形式。形成反映真实水平、保护技术人才积极性,激发职工创新激情的合理评审机制。5.发挥基层工会能动性,切实保障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各级工会要从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措施着手,深入基层企业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基层工会能动性,做强做大基层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确保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在县级以上工会层面,要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职工技术创新奖励办法,利用工会经费,积极争取财政资金补助,多方筹集企业、社会资金,扩大资金来源,为职工创新活动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要加强与人社、科技、院校、各类技术协会联系,形成工作合力,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在企业工会层面,要积极推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成为企业管理行为,争取企业行政支持和配合,实现职工创新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只有这样职工创新活动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健康持续有效地在企业开展下去。
作者:陆兆强 单位:南宁市总工会职工技协办公室
参考文献:
近两年,城建物资公司工会广泛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通过对“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有效实施下,不仅积极地推动了企业的创新前进的步伐,还未企业发现培养了,一群有激情、积极乐观的优秀员工,增加了企业的生产力,在提升职工业务技能水平、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人才培养,在推动公司转型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基本情况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近两年在城建物资公司兴起的新生事物。职工创新工作室是职工发明创新的平台、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平台、职工技术交流的平台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平台。通过职工创新工作室这一平台,充分发挥优秀员工和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其带领团队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名师带徒和技术交流等活樱及时解决公司经营、生产、产品研发等一线的技术难题, 引导职工立足岗位进行创新。
基于以上认识,2014年4月公司工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作的意见》、《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立项书》等制度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基本条件、工作模式、工作任务、申报认定、考核管理、经费使用等管理措施,进一步明确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工作重点,引导职工创新工作室规范、有序发展。
2014年5月,在公司党政、股份公司工会的关心、支持下,公司先后创立了7个以职工个人名字命名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公司党政主要领导、股份公司工会主席崔主席等纷纷走入基层一线,为职工创新工作室举行了隆重的揭牌授牌仪式。截止目前,城建物资已创建了沈俊、李嘉璐、黄迎春、贾思良、杨小勇、陈柯柯、胡青莲等7个创新工作室。所涉人员61名、合计创新项目达15项。
二、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的五个原则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原则。职工创新工作室核心动能是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公司工会对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活动模式定义为工作室要围绕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技能人才培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术交流、技能培训、管理创新和发明创造等活动。职工创新工作室只有不断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管理创新、科学研究等活动,切实解决本单位的技术发展、管理流程等瓶颈问题,才能获得行政的支持和认可。为此,在每一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创立初期,我们首先提出的问题是,职工创新工作室要解决的问题、创新研究的课题是什么?实现怎样的目标?主要措施有哪些?对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立起点、标准要高,坚持实事求是,不拔高、不凑合、不脱离实际。因此,带着问题去创新,带着强烈的动机去探索问题,更能激发职工创新工作室的主观动能。
二是坚持创新创效原则。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成果体现就是创新创效。公司7个创新工作室所设立的15个创新项目中有一半已经完成,有的项目完成加速了公司业务转型,如贾思良创新工作室《绿色建材供应链电商平台研究与应用》、《基于电商平台的建筑产业化模式创新研究》、《基于电商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研究》等创新项目围绕绿色建材“互联网+”平台的建立,有效推进了绿智汇、找PC、绿建通等电商平台的建立,为公司“十三五”的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有的项目通过成果转化,大大改进了生产流程,减轻了一线工人的劳动强度,深受职工欢迎。如沈俊创新工作室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实现了一种代替波纹管的螺纹盲孔模具,既能脱模方便,又能通过此模具让混凝土自身带有锚固作用。不仅劳动效率提高,也保证了产品质量。有的项目完成也促进了企业降本增效。如李嘉璐创新工作室对泵车的锂基脂系统进行了改造,实现了机器定时自动打黄油,并比传统手持黄油枪容量大,压力高,加入一次黄油可使用多次,既减轻了泵工的工作强度,又杜绝因漏打、力道不够造成的料斗内搅拌轴S阀大小头咬死,延长S阀搅拌半轴使用寿命,降本效果十分明显。“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最终目的就是将创新的成果运用于企业生产中,在企业的实际生产中降低在生产过程的成本,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提高企业生产力,节约人力成本使用,将“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中的成果,通过“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这个平台推广应用于企业生产中,是“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开展的主要意义所在。
三是坚持重心下移原则。企业创新力来源于企业广大员工公,充分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力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创新力,有效实施“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就是为了,在企业中发现,哪些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员工,通过“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这个平台,让这些积极上进、富有创新的员工得到充分的发挥,“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重心下移,可以深度挖掘这些富有创新,有领导能力的优秀员工,在以后生产中,这些有领导能力,富有创新意识的员工,将会起到领头羊作用,带动周边的员工加入“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中来,形成良性循环,强有力推动,企业生产力,企业的创新力、企业发展力,“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中公会以职工个人名字命名创新工作室,让职工成为主角,让职工群众“出人头地”。工作室由以一名在技术、业务方面有专长,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员工或高技能人才为负责人,组成专业团队开展工作,进而把更多的职工吸引到创新工作室活动中来,使创新工作室入班组、到岗位,始终充满活力。职工创新工作室的重心下移,发掘全体职工的创新智慧和潜能,全面推动职工创新工作,成为公司工会积极探索和实践的主题。
四是坚持恪守契约原则。公司工会把被认定为以带头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以申报的科研项目与公司工会签订《立项书》,一方面通过契约的形式把公司工会对所立项的创新项目给予5000--10000元的项目研发经费支持作了约定,另一方面也更能让职工创新工作室的目标、任务更加明确,更能调动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新积极性。《立项书》的签订好比职工创新工作室立下的军令状,体现了工会与职工创新工作室共建共享,让工作室的参与者更有获得感。
五是坚持动态管理原则。公司工会严格按照《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对每个工作室实行动态管理,为了使这项工作能够持续有效的开展,公司工会对原有创新工作室进行梳理。原则上,创新工作室原课题立项项目没有按时间节点完成或无新的课题项目申报,则该工作室视作摘牌取消,公司工会不再将其纳入职工创新工作室管理考核范畴。通过严格的管理,建立完善监管机制,有效的促进了“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高效进行,激发员工对参与“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的动力,有效改变了企业员工对“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的错误认知,促进了“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最终成果,使得职工创新工作室常建常新,更具生命力。
两年多来,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根据以上提到的五个原则,逐步建立了一个领军人物、一个工作场所、一项创新研究课题、一支创新团队、一批攻关任务、一笔活动经费、一个活动微博,“七个一”职工创新工作室的运作机制。与此同时,通过不断的宣传,典型的树立,激起了大家奋勇争先思“创建”的热潮,促使职工创新工作室的队伍不断扩大,起到了积极的带头引领示范作用。
三、下一阶段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作的思考
一是^续做好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工作,进一步挖掘职工群众的创新潜能,使职工创新工作室成为推动人才成长的摇篮,带动广大职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二是要加大职工创新工作室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中发挥作用的宣传力度,不断扩大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创建数量不断扩大,创建质量不断提高。
三是要进一步拓展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功能,通过拓展功能,使创新工作室既是职工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技术协作、发明创造的场所,又是职工开展业务轮训、技能培训的基地,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便捷实用的操作平台。
四是公司工会要做好企业内部的协调工作,加强职工创新工作室与技术研发部门、生产管理部门的联系,立足企业生产难点和重点,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攻关,积极破解难题。
五是加强职工创新工作室的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形成聚集效应,促进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同时把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作与立功竞赛、技能比武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活动氛围。
四、总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生产力决定企业的未来的发展,企业生产力主要来源于企业创新,在企业创新中,广大企业员工成为企业创新的主力军,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就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手段之一,通过积极高效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总结“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实际结果,对每一次“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过程进行思考,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再根据企业现状,制定适用于目前企业现状的,“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从调查情况看,近几年我市开展的劳动竞赛活动,可归纳为: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即在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点工程中,组织广大建设者围绕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效益等内容开展的竞赛活动。服务行业创优竞赛,即在传统和现代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服务窗口围绕业务水平、服务质量、群众满意等内容开展的竞赛活动。工业企业职工技术创新竞赛,即生产加工企业开展的职工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创新活动。与此同时,以一定区域动员开展的阶段性专项竞赛活动也时有进行。竞赛活动注重与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些基本或共性问题相结合,比较成功的做法主要有:
做法一:劳动竞赛与企业文化建设相互结合,互为促进。许多企业认为,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创造性,而劳动竞赛的良性开展,又能推动营造企业以人为本、崇尚科学技术的文化氛围。慈溪瑞宝渔具公司倡导的“细节文化”;象山天安集团公司的“在工作细节中创新,在创新思维中工作”等理念,在实践中的认同和确立,大多是在劳动竞赛活动中贯穿体现的。一些国有改制企业继承和创新国企的一些劳动竞赛形式也仍然有效。宁海县供电局每年以“技运会”形式,组织6个主岗位工种技术比武和合理化建议等竞赛活动,培育职工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努力营造“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使职工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做法二:在创建企业品牌中发挥劳动竞赛的作用。在日益多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来塑造品牌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工程,通过轰轰烈烈的立功竞赛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大桥工程建设,树立宁波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大桥品牌”。目前,我市已有57个重点项目开展立功竞赛活动,有效促进了工程的建设。在服务行业,不少企业也通过各具特色的竞赛活动,着力打造企业品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做法三:劳动竞赛紧密结合员工培训,促进员工素质提高。企业运用竞赛机制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更能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慈一棉运用技术创新竞赛机制,着力倡导和组织一线职工熟练本职岗位操作技术、改进操作工艺。企业每月组织一次一线作业操作工和设备维护工竞赛考核,一年内历次考核都达到优秀的被列入尖子队(现有45人),尖子职工除每月获得一定奖金,其中26人还被选为企业内部的培训师,承担本企业员工培训任务。这样,一线职工的技能水平通过技能竞赛获得认可和提高,也促进企业职工整体技能素质提高。
做法四:运用合理的激励机制,使劳动竞赛更显效能。劳动竞赛功能的有效发挥有赖于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宁波奥克斯集团公司工会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应民营企业特点、务实高效的员工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几年来,有1万余人次获得了总额1100万余元的技术创新奖金,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亿余元。一些企业还采用“职工姓名命名先进操作法”和“创新成果收益分成”激励员工创新。有些企业以公司股份作为奖励,实现创新成果收益分成。浙江舜宇集团公司职工胡艳宇由于拓展销售渠道,为公司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为此获得“舜宇人才精英奖”,领到的奖品是5万股公司股份和1万元奖金。与她同时获奖的还有15名员工,所得股份最多为12万股。这种激励理念,使每一位普通职工都能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练技术、赛能力,在为企业发展而努力拼搏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价值。
二、地方、产业工会组织在劳动竞赛中的作用
劳动竞赛作为一项系统性、综合性都比较强的活动,要使其形成一定规模,发挥整体作用,并走规范化路子,发挥地方、产业工会的组织引导、服务指导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探索一:宣传动员,为竞赛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宁波市总先后几次召开劳动竞赛再动员大会、全市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动员大会,号召全市职工开展“百万职工大练兵”、“在创节约型社会中献计献策”等活动。各地方、产业工会也因地制宜,积极动员号召,余姚市总利用“塑博会”,开展“争当优秀营业员、优秀服务员、优秀驾驶员、优秀保洁员”竞赛活动;市财贸工会以宁波创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为契机,与市贸易局、市旅游局等6家单位联合,在全市商贸旅游金融行业开展专项“创服务品牌,让顾客满意”主题系列活动,等等。扩大了新时期劳动竞赛的影响力,为劳动竞赛活动的蓬勃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探索二:制订规则,保障竞赛活动有序开展。2003年宁波市总出台《关于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制订了职工素质建设五年目标和任务。2004年又相继制订《宁波市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实施细则》和《宁波市“首席工人”评选试行办法》。目前,正着手制订《宁波市职工技能竞赛实施办法》和《宁波市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励试行办法》,以促进竞赛活动逐步系统化、规范化。探索三:搭建平台,创设竞赛活动有效载体。主要有:职工技能大赛。2002年以来,宁波市总连续举办三届全市性职工技能大赛,设置竞赛项目48项,参赛职工约15万人次,共有7520名职工获中级以上职称,其中315名获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各县(市、区)总工会、市产业工会也相应组织开展了竞赛活动,有效增强了职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一体化”工作试点。在部分大中型企业实施职工技能培训、竞赛与鉴定一体化的试点,赋予试点企业自主培训、自主鉴定的职权,使职工技能培训、竞赛和鉴定与企业生产安排相协调,与企业生产实际相配套,与职工工资收入相挂钩。这一平台的创设,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积极性,深受欢迎。目前,宁波市总已确定浙江造船有限公司等11家职工技能培训基地,开展8大行业近百个工种的职工技能培训与鉴定。
“首席技工”评选。2004年,宁波市总、市属工业企业工会联合有关部门启动全市性“首席技工”评选制度,通过技能竞赛产生人选,当年全市评选150名“首席技工”,并给予物质奖励,赋予晋升“技师”资格,激发了职工潜能发挥。
探索四:奖励表彰,激励竞赛活动持续发展。近两年来,宁波市县两级总工会、产业工会联合或协调有关职能部门通过评选、表彰和奖励“职工技术能手”、“首席技工”、“劳动模范”,树立榜样,激励进步。通过评选“学习型组织”、“五一文明岗”、“模范集体”等树立企业品牌,充分调动了企业主组织竞赛和广大职工参与竞赛的积极性,推动了劳动竞赛活动的创新与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市共产生职工技术创新项目15余万项,攻克技术难题650余个,创经济效益8.2亿元。广大职工整体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一大批优秀技工脱颖而出。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竞赛不仅仍旧适用,而且与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信誉机制、价值理念等相结合,更具活力,更见成效。新时期劳动竞赛逐步呈现了从“速度型”、“运动型”、“体力型”向“效益型”、“岗位型”、“智力型”的转变,并成为工会组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针对企业实际,发动职工“建功建业”,发挥生力军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成为众多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推进企业先进文化建设,促成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载体;成为广大职工提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创业能力,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渠道。
但是从发展的要求看,劳动竞赛的开展还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同志对在民营企业开展劳动竞赛不理解,认为劳动竞赛的开展与职工维权相悖;有些活动开展只停留在追求经济效益上,不够注重人的素质提高和企业自主创新力的增强;地方、产业工会组织存在工作系统性、规范性缺乏,深度不够等问题;在充分发挥基层工会作用方面也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等。
三、深入开展劳动竞赛的思考
思考一:要正确认识民营企业开展劳动竞赛的积极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职工谋求个人劳动报酬最大化,是客观的、必要的,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企业主与员工的关系,从眼前具体利益分配来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然而从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长远目标来说,企业主与员工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两者利益的实现都有赖于企业的盈利和发展。而设计和开展科学合理的劳动竞赛活动促进效率和人员素质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增强,是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促成劳资关系和谐的重要途径。因此,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化认识,加强宣传教育。
思考二:劳动竞赛活动的开展要围绕中心,紧扣实际,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新时期劳动竞赛,要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当地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和一个阶段的中心工作,突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职工素质。要进一步探索中小民营企业开展竞赛的有效形式,激活中小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活力;要在节能、增效、安全、环保等方面创新竞赛的形式和内容;要在加快提升服务业方面积极发挥劳动竞赛作用。新晨
近年来,伴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和改革创新,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岗位技术能手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模范,为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和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更多更好的专业技术娴熟、善于改革创新的优秀团队,需要我们在服务企业发展大局中认真开展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切实激发职工创新热情、提升创造潜能。
一、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功能与作用对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树立和培育创新理念,激发职工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的主阵地。以劳动模范、首席技师、技术能手等各专业的领军人物为代表的创新工作室,可以把创新精神根植于企业的创新发展中,让智力资源充分涌流,通过大力倡导“创新人人可为、创新就在岗位”、“敢想、敢干、敢闯、敢试”、“让智慧的脑袋鼓起财富的口袋”的理念,打破创新工作的神秘感,克服职工对创新工作的畏惧感,形成“职工创新无大小、职工创新无先后、职工创新无、职工创新无止境”的创新理念。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职工技术技能素质的大课堂。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是深化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有效抓手。通过充分发挥工作室“传、帮、带、培”的教育平台作用,以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优秀技术人员为带头人,传技授艺,以一带十、以十带百滚动发展,全面提高职工的业务技术技能水平。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促进技术交流,解决技术难题的助推器。创新工作室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围绕创新项目和工作现场遇到的技术难题开展技术交流、研讨、攻关,充分利用创新工作室的资源、信息、设施等条件,引导工作室主要成员,集思广益,积极研究、论证,解决科研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并不断推广和应用创新成果,促进创新成果与科研生产实践的有效融合。
二、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创建工作规划不清,定位不明。在创建过程中容易以传统的管理思维抓推动,将工作室创建简单地做成建阵地、搞活动,没有长期抓、抓到底、出成效的思想J识和规划定位,致使工作室偶有活动但推动慢、人员保障弱、工作效率低、作用发挥轻及成果转化阻碍多等问题出现。
规范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一是工作室主要成员的参与模式、工作时间没有规范要求;二是团队成员的职责分工、责任体系的建立没有明文规范;三是工作室运转过程中团队建设、学习培训、技术攻关、创新活动、技术交流、专利申请等方面没有制度支撑和保障;四是成果的应用转化、激励制度没有及时出台与实施。
过程管理弱化,成效不明显。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忽视过程管理,建了阵地,出了制度,却不注意过程管理和考核,导致建设工作虎头蛇尾,不出创新成果,不做技术交流,不解决实际问题,致使创新工作室建设工作成效甚微。
三、建设职工创新工作室,全面推进群众性创新工作,激发企业内生创新活力
构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推动群众性创新活动协调发展。一是建立创新工作室领导体系,使创建工作有强有力的组织支撑。二是建立团队工作管理体系,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与分工。三是建立人才培养管理体系,通过策划组织开展师带徒比赛、优质培训课比赛、技能大师讲坛授课等活动,切实职工的工作热情。四是建立创建活动和创新竞赛活动管理体系,评选优秀成果和优秀成员,树立先进典型,大力宣传,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2013年,是鞍钢全力打胜扭亏增效攻坚战的关键之年,是矿业公司发挥原料基地、融资平台、利润中心三大优势,努力打造世界级矿山企业重要一年,也是大球厂应对外部矿源不足,产量规模下调,降本增效压力增大,盈利空间缩小,面临困难最大的一年。年初,厂工会紧紧围绕2013年面对的不利因素和难点以及厂确定的工作主线、工作重点,认真分析新形势,深入开展以“更新观念、改进作风、提升管理、降本增效”为专题的大讨论活动。在讨论中注重与降本增效献良策活动相结合。全厂上下统一了认识,形成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决心,确立了全年实现双增双节750万元的大目标。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分解指标、签订技改攻关项目、确定修旧利废和节能降耗目标。
1、组织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职工技术创新小组活动。厂工会建立了以获鞍钢、鞍山市劳模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4个,确定攻关创新项目,建立工作制度。同时带动基层作业区人员成立职工创新小组15个,围绕制约生产的难点、重点和岗位、机台设备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活动。辽宁省巾帼建功标兵、三选作业区作业区长郑洁提出将处理含碳酸铁磁铁矿石连续磨矿选别工艺流程改为阶段磨矿阶段选别流程方案,经过专家组论证,改造实施可行。在不增加设备投入,只改变流程9条管路,共110米,改造投资17.5万元,预计年创效益1100万元。
2、积极开展“网络问企”活动,发动职工开展“节约献良计、岗位创效益‘金点子’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截止到目前,全厂共提出各类合理化建议394条,其中报请上级解决的问题有2条。
3、逐级分项签订“双增双节承包责任状”,开展节约创效达标竞赛活动。据统计,厂工会分别同基层12个分工会签订了双增双节承包责任状,同时,在作业区开展了冬季锅炉供暖劳动竞赛和在破碎作业区开展抗风雪保安全保顺行劳动竞赛活动,这两项竞赛的开展有效推动了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尾矿作业区在这次供暖期间不仅出色完成了供暖任务,还节约煤炭上千吨。
4、组织开展“征集先进操作法”活动。激动职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开展总结、归纳先进技术操作法、最佳设备维护法和技术绝活的“两法一绝”活动,注重总结和推广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小发明、小改造,把职工的聪明才智凝聚到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