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23 09:19: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知识产权资产管理

篇1

版权是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一系列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具有明显的财产属性,能够为权利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因而也是一种资产。版权资产是权利人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能够持续发挥作用并且预期能带来经济利益的版权的财产权益和与版权有关权利的财产权益,属于无形资产的一种。版权资产强调的是权利人享有的相应财产权利,而不是拥有享有版权的实物资产。例如,出版企业购买的一本图书是实物资产,属于有形资产,只有通过签订合同取得一部作品的某项财产权(如复制权或发行权)才能称其为该企业的版权资产。

版权资产管理是企业对所拥有的相关版权权利开展清查、登记、评估、统计、使用、流转等活动。版权资产管理的内容具体包括四个方面:法律管理、实务管理、价值管理和运营管理。法律管理是指对企业所购买和出售的版权进行法律方面的审查,实务管理是指对版权资产权属进行清查与登记,价值管理是指对资产价值开展评估并将其纳入财务数据,运营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拥有的版权资产进行运营并将其转化为经济价值。

做好版权资产管理将对我国的出版业有重要的作用:

(1)开展版权资产管理有利于壮大我国出版企业的资产规模,推动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文化企业的重要力量,我国出版企业拥有大量的作品资源,这些资源也是出版企业重要的版权资产,据估计“其价值和规模甚至会超过固定资产”,完善出版企业的版权资产管理,既能够保障出版企业的合法权益,特别是避免我国国有出版企业版权资产的流失,也是推动出版企业加快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2)加强版权资产管理有利于促进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定义,“核心版权产业是完全从事创作、制作和制造、表演、广播、传播以及展览、销售和发行作品及其他受保护客体的产业”。出版业即属于核心版权产业,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版权作为资源,出版业将无法存在。因此,版权资产是出版企业获得经营收益的核心资源,也是反映出版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加强对版权资产的管理是促进我国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版权资产有效管理手段欠缺

1.出版企业版权资产规模小

根据《国有文化企业发展报告(2014)》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底,全国国有文化企业资产总额2.2万亿元,其中版权等无形资产占比只有3%左右;中央文化企业中只有13.5%的企业建立了版权资产管理制度或开展版权资产运营,版权资产占无形资产的比例不到20%,直接通过版权资产运营获得收益的企业数量较少。我国出版企业亦是如此。以《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中流通市值排名靠前的7家出版上市公司为例,7家公司无形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在2%到11%不等,其中主要是土地使用权,约占到90%以上甚至更多;7家企业中将版权列为无形资产的只有4家,版权在无形资产中的比重在10%以下甚至不到1%。可以看出,我国出版企业的版权资产在整个企业资产中比重小,这反映出有些出版企业没有把版权作为重要的无形资产,这种情况与作为核心版权产业的企业属性不符。

表1 部分出版上市公司版权与无形资产的比重

2.开始探索建立版权资产管理制度

2009年中央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尤其是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方向是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设立于2011年的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央文资办”)具体负责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日常工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涵盖产权登记转让交易、资产评估管理、重大事项监管、预算管理等各个方面,为我国出版业国有资产管理特别是版权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相关出版企业已开始进行了版权资产管理的探索,明确版权资产管理的部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如电子工业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等明确总编室作为版权资产管理部门;人民教育出版社制定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著作权管理规定》《人民教育出版社著作权许可使用暂行规定》等。但大多数出版企业还没有建立版权资产管理制度,在资产管理上普遍存在“重有形、轻无形”的情况,对拥有的版权资产缺乏清晰、有效的管理,导致版权资产权属不清,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成为“沉默”的资产。

3.版权资产价值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

版权资产管理的另一难点在于价值管理,这也是导致版权资产管理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一是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虽然对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做出了规定,但缺乏对知识产权的单项规定,对版权资产的价值管理可操作性不强,一定程度上造成出版企业的版权资产难以确定,导致企业的实际资产价值在改制、重组、并购过程中被低估。二是版权资产评估体系还不成熟,由于版权资产的无实物形态、价值不确定性、受市场影响大等特点,资产价值难以衡量,限制了出版企业的版权质押融资、版权证券化等活动的开展,制约了企业通过版权资源实现创新发展的动力。目前我国已在版权资产价值评估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于2010年颁布了《著作权资产评估指导意见》,从基本要求、评估对象、评估操作要求、评估披露等方面系统规范了版权资产评估的基本原则和标准,推动了版权资产评估的规范化发展。2012年我国成立了首家专业版权评估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版权评估中心,并于同年完成全国最大一单版权质押融资案例的评估工作,帮助一家影视制作公司以11部电视剧的版权打包质押获得1亿元银行贷款。

4.版权资产运营逐渐受到重视

随着版权观念和意识的提升,我国出版企业开始把版权资产运营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既注重开发和购买自有版权资源,扩大版权资产规模,又重视全版权产业链的运营,同时还积极开展版权引进和输出的工作,使版权资源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价值。如青岛出版集团通过近年《速成围棋》系列图书的出版,编辑出版了多品种、多层次的围棋图书,并吸引了包括《聂卫平全集》等一批名家名作版权落户集团,还组建了青版棋院,连续举办全国性围棋大赛,并借势延伸到少儿围棋的连锁培训,开发了“聪明围棋”线上产品,做到了版权资源的多层次运营。但我国大多数出版企业的版权资产运营还处在初级水平,出版业的版权资产运营仍然主要局限在“编、印、发”的传统环节,较少向数字领域、网络领域、影视领域、游戏领域等下游产业环节延伸和拓展。

三、加强对版权资产的管理和运用

加强对出版业的版权资产管理,既需要相关主管部门加强调查研究,做好版权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健全和完善资产清查、价值评估、财务核算等方面的方法和制度,又需要出版企业树立版权资产的观念,加强对版权资产的管理、保护和运用。

1.重视版权资产管理,开展版权资产清查工作

将版权资产管理纳入国有资产管理的范畴,文资监管和出版管理部门积极鼓励和组织各国有出版企业开展存量版权资产的清查工作,全面掌握国有出版企业版权资产的数量、种类、权属和使用等情况,摸清出版企业的版权资产家底,做好资产的清理和登记,对存量资产形成清晰的记录,对增量资产实现动态管理,进一步发现和掌握出版企业版权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情况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完善版权资产管理的制度和组织建设

监管部门应在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加强出版企业版权资产管理的相关指导意见,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版权资产会计核算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版权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作用支持出版企业加强版权资产管理。出版企业要建立以运营为导向、以管理为基础的版权资产管理机制,完善版权资产管理制度,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负责版权资产管理事务,并将版权资产进行会计记账处理。

3.利用新的技术手段管理版权资产

出版企业要积极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对版权资产进行管理,建设版权资产管理平台,对企业版权资产进行系统梳理和动态跟踪,提高版权资产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运用能力,将版权资产的数据库与出版企业的生产活动相连接,充分运用大数据资源分析和挖掘受众需求,进行有效的版权产品推送,提高出版产品的针对性和互动性,变目标驱动型的传统出版模式为用户驱动型的新兴出版模式,促进版权资产的流转和开发。相关管理部门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发挥财政的引导示范带动作用,如加大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相关企业版权资产管理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和鼓励相关版权资产管理项目纳入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

篇2

一、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资产分析

(一)资产优势分析。一般而言,无形资产不仅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其可能形成的潜在市场竞争优势更关系着企业以后的发展前景。它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自身实现的经济价值上,还包括获取过程中竞争和模仿带来的效应,因此更突显了这类资产在企业中重要地位。

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就是拥有了较多以非实物形态存在的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的企业。知识产权权利主体的独有性,使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有时还可以是企业持续盈利的核心能力,如商业秘密,众所周知的可口可乐公司,其专有的可乐秘密配方,使其一直神秘的存在,并广为大众所偏爱

(二)资产劣势分析。实物资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是看得见的企业实物真实存在的体现,而缺乏或只有很少的实物资产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则没有这样的优势体现。与实物资产相比,知识产权的流动性相对较差,在企业需要资金时,对其变现处置则相对较难,不利于企业特殊时期(如金融危机时期)的资金调节。实物资产有明显的价值,且收益稳定、风险较低,而知识产权资产是无形的,风险较高,价值难定,因此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且市场前景短期内不明确,不能像实物资产那样广泛地为社会大众所接受。

二、我国知识产权质押及其管理的现状

(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现状。(1)知识产权保有量现状。知识产权的数量状况,是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重要保证。依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商标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专利权和商标权的有效量分别为403万、736万,两者的有效量基数巨大。(2)知识产权质押开展现状。以最常见的专利为例,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从2008年的75份到2012年的835份,专利质押的数量逐年增长;质押金额相应地也从13.84亿元增加至141亿元。到2014年底,质押金额自2008年试点以来累计达1127亿元。体现在商标权、版权方面,2012年实现融资金额分别为214.6亿元、27.51亿元,2013年显示的数据则为401.8亿元、31.73亿元。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知识产权数量不断增加,用作质押融资的基数虽不多,但用作质押的知识产权数量却在逐年增长,甚至出现迅猛势头。

(二)知识产权融资管理的现状分析。(1)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过程中的管理现状。1)估值管理。在质押前,需要合理估测知识产权的价值,这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因此企业必须慎重选择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构。目前,我国知识产权评估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还不够完善,再加上知识产权本身的复杂性与相关方面的文件合同、可比数据的空白、涉及领域的广泛性以及估人员自身素质、评估资格等的不完备等均增加了评估机构在进行价值估算时的难度,导致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公信力低下。2)决策管理。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时,需要全盘考虑,科学的融资风险决策管理是强化企业融资的强有力手段之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主要包含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经营风险、估值风险以及作为质押物存在的各种风险等。企业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决策时,往往因融资管理人才的缺乏,以及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风险意识薄弱,从而弱化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步伐。(2)质押的知识产权管理现状。1)质押期间管理。企业在获得贷款后,放款机构即商业银行作为质权人,对作为担保物的知识产权负有监督、保管义务,对质押物的毁损等负有偿付风险。但银行不具有该质物的使用权,也就是说,融资企业仍可以对该知识产权进行经营运作。这样就增加对作为质押物的知识产权的管理难度。2)违约后管理。企业如果按时归还款项,质押的知识产权则由企业收回,否则商业银行将对质押的知识产权进行处置。我国《担保法》规定“债务履行期届满质权人未受清偿的,可以与出质人协议以质物折价,也可以依法拍卖、变卖质物”,使质权人对质押物没有完全的处置权,需要与出质人议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对质押物的处置。而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交易量少、交易机构缺乏以及交易网络空白,这些都将制约着质权人对质押知识产权的处置。

三、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管理

(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管理。(1)优化融资结构。企业在制定相关融资管理办法时,应实时关注资金的动态使用情况和外部环境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科学、有效地评估自身的偿债能力,再结合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做好相关的预算管理及融资计划安排,最大限度的优化企业融资结构,合理防范风险。(2)合理选择融资模式。目前,我国各试点城市形成的各种模式,“北京模式”、“上海浦东模式”、“成都模式”、 “湘潭模式”等各有优劣,在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时,应统筹考虑,整合各种模式的优点,规避其不足之处。并将这些模式进行组合创新,找出对自身最有利的融资模式,以取得最大融资效益。(3)估价管理。当前,知识产权评估价值的公允性问题使许多银行在面对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报告时仍不愿给予贷款。这样的局面,除了要求企业自身良好的信誉保证(不故意抬高知识产权价值)外,还需要企业抱着审慎的眼光,选择具备完全评估能力的评估机构,科学估价,以确保评估结果的有效性。(4)融资人才管理。企业应引入更多专业的知识产权融资管理人才,设立知识产权融资管理小组,给予其管理人员一定的权限,让其对知识产权进行专门管理,并综合法律、技术方面等其他各类的相关人才,职责明确,建立内部监督机制,规避风险,以达到融资目的。

(二)作为质押权利的知识产权管理。(1)企业信誉管理。处于质押状态下的知识产权因质权人的监管,使其价值、正常使用等方面存在限制。企业良好的商业信用,可以消除或缓解这种不利影响。广泛的社会认可度,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人们愿意忽略那些限制因素或愿意从优考虑,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企业在日常的经营中应加强企业信誉建设,树立优良作风,做到同行业甚至是其他各行业所称道的楷模。(2)质押物处置管理。①寻找并创新质押物处置方式。寻找适当的质押物交易模式,减轻银行损失,是激励银行融资意愿的重要途径。建立全国性计算机网络知识产权交易模式,在企业违约不予偿债时,通过网络,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行网上交易,高速快捷处置质押物;加大政府补助款项的拨付,对银行在处置质押物时的损失进行补偿,减轻银行损失。②建立有利于知识产权流转的管理机制。规范交易系统及参与各方的市场行为,建立统一的市场交易规则,赋予知识产权交易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保证;培育和完善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提高产权交易中介服务水平,转移知识产权处置风险;加大对知识产权融资的支持力度,建立有利于知识产权流转的管理机制,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参与双方的积极性。

篇3

1、固定资产投资大,资产增量不断增大,但利用率低。

很多企业为满足经营的需要,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增置一定量的固定资产,因此企业资产存量不断增加,但从固定资产利用率来看,其相对比例却有所下降。一是盲目追求发展速度,未对现有资产使用情况进行深入调查,造成资产一方面未完全使用,另一方面却又在不断新增;二是为提高技术,不断添置新设备,而旧设备又未很好地开发利用,导致旧设备闲置;三是未进行充分论证,盲目引进或技术改造,造成新旧设备不配套而同时闲置。

2、只注重固定资产前端建设过程,忽视后端管理,管理责任界面不清。

固定资产从形成直至退出企业的全生命周期中,要涉及多个执行部门间工作的衔接,应该是严格的闭环管理过程。但在很多企业中,只注重资产形成前期的建设过程,对已有的资产管理观念淡漠,也没有一套规范的固定资产流程制度要求,造成固定资产各周期分别由不同部门负责,相关部门或岗位在管理过程中责、权、利不明确,经常出现相互推诿现象,或干脆把资产管理工作推给应以负责价值核算为主的财务部门。

3、资产使用状况信息传递不畅,易出现投资风险。

在宏观经济处于上升时期或高速发展时,企业管理者要对固定资产投资是跟随市场变化加大投入,还是根据企业资产现有存量和运用状况采取稳健的政策进行重大决策,但由于资产管理基础的薄弱,各部门信息独立,信息传递不畅,缺乏集成,因此很难快速掌握本企业资产的数量和使用状况,从而造成企业投资决策的前期论证没有准确可靠的数字支撑,只能靠“拍脑袋”定方向,极易造成投资风险。

健全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如上所述,当前企业资产管理过程中确实存在薄弱环节,在工作许多方面尚有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困扰或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为加强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领导,强化管理,明确工作责任。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十分细致、复杂且基础性强的工作,必须把这项基础工作纳入企业管理层的工作日程中来。一要明确目标。切实把固定资产的正确核算、妥善保管、合理使用、信息反馈及时,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效能,不断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作为抓好固定资产工作的核心任务。二要落实责任。从组织制度上,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界面,确保任务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在各管理线条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与连接,形成固定资产使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共同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状况,各负其责,由固定资产使用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使用状况信息统计利用率的管理,财务部门负责价值管理,从而实现从不同角度对资产的立体管理。三要监督检查。企业领导层要经常对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督促管理部门研究改进办法,及时纠正存在的各类问题。

2强化制度,健全流程,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篇4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知识产权 立法

    1.谷哥版权事件和我国数字图书馆版权纠纷引发的问题

    2004年,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谷哥公司提出了号称阿波罗的数字图书馆计划,该图书馆被建成以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图书馆,读者可以在该图书馆内免费搜索到里面所有的书籍,对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可以付费下载或购买。该计划提出以后,谷哥公司开始大量扫描图书,在随后的几年里,谷哥将近收录了全球近千万种图书。可是谷哥的收录行为遭到了众多出版商和著作权人的反对,不得不走上了诉讼的道路。2005年9月,美国作家协会和五家出版商发起集团诉讼将谷哥公司告上法庭。在诉讼中,原告称谷哥公司在扫描书籍和图书数字化过程中存在大规模的侵犯版权行为,为此,他们要求谷哥公司为每一次侵权行为支付赔偿,并请求法院禁止该公司未支付费用就自行复制受版权保护的图书内容。阿波罗图书馆计划—打造全球最大的图书馆计划也不得不搁浅,等待法庭的裁决。目前,在我国目前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从2002年北京大学教授陈兴良起诉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到500多名博士、硕士状告北京某股份有限公司。国内众多的数字图书馆遭遇到过版权诉讼。我国数字图书馆虽然没有因为版权纠纷而绊住发展的步伐,但发展中潜在的风险时刻存在。那就是如果大规模的侵权诉讼一旦被提起,那么数字图书馆又该如何面对,我国的数字图书馆需要健康发展,面对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和现实的困境,数字图书馆人和社会的法律界人士对这方面问题做出相关的探索是对应有之义。

    2数字图书馆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

    谷歌的阿波罗计划的搁浅,其最主要的原因的莫过于其国内民众对谷歌侵权行为的强烈反对,民众的维权意识高,版权保护制度的完善。而我国数字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侵权行为虽然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但仍然能取得长足的发展,主要是由现行的法律规定和现实社会中大多数公众的法律意识状况决定的。①被数字图书馆收录的作品著作权人的信息匾乏。如果数字图书馆的运营商一个个地与著作权人取得联系并获得著作权人的授权是极为困难的事情,其可操作性极低。②我国大多数公民对著作权的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其实在国内,遭遇版权侵权的绝不仅仅是这些提起诉讼的原告,还有更多的被侵权的人都处于一种不自知的被侵权状态中。也许这种侵权对他们来说,作品未经允许而被收录,即使是侵权,但由于对自己没有造成任何的不辆影响而不加理睬;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被侵权,而听之任之。甚至有的被侵权人觉得自己的作品被收录、被传播而自喜。③著作权人的维权成本高,维权需求不强烈。著作权人本身对自己的作品是否侵权信息的获得途径并不是很充足的,可能还需要相当的成本。被侵权人对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也同样需要相当的成本。由于著作权的特殊性,在作品被侵权时,著作权人的损失是隐形的,还不能为大多数人所认识,在维权需要高成本的情况下,维权似乎也没有必要。

3立法上的建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