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3 09:19: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矿山安全生产技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F426.1;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061-01
矿山在工业生产领域的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技术装备水平低,安全保障程度差,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不完善,存在着大量的事故隐患。建立非煤矿山完善的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就成为紧迫的任务,从政府监督管理、安全法制建设、安全技术装备保障、安全信息保障、安全投入保障、人力资源保障、事故应急救援、安全生产评估认证等方面来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
我国进入WTO后,全面与国际接轨,在我国原有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制约、支持、保障机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了促进安全生产,必须坚持监管、监察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为安全生产提供全方位服务和保障。
因此,需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后新形势需要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而支撑体系中其他工业领域安全生产技术保障系统,由于其涉及的行业广泛,主要危险源不突出,轻伤事故频发等特点已成为建立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的当务之急。
2.工业技术支撑体系建立的重点和难点
众所周知,矿山为企业事故多发行业。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领域的安全生产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个体矿山,种类繁多、分布广、规模小、户数多、基础差,一直是事故多发的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事故仅次于交通、铁路、煤矿、建筑之后,居第五位。近年来,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事故不断。2001年7月17日广西南丹县拉甲坡锡矿透水事故,死亡81人;2002年6月20日,山西繁峙县义兴寨“6・22”特大爆炸事故,造成38人死亡;2004年河北邢台“11・20”铁路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死亡70人,直接经济损失604.75万元。2005年11月6日,河北邢台县会宁镇尚汪庄康立石膏矿发生坍塌事故,造成33人死亡,4人失踪。2007年内蒙古包头市壕赖沟铁矿“1.17”特大透水事故,29名矿工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420万元。2008年9月8日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公司发生特别重大溃坝事故,造成271人死亡。
2001~2008年,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的事故起数呈现先升后降、趋于稳定的走势,2003年事故起数达到顶峰(见图1)。
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具有以下特点:(1)事故总量近几年呈下降趋势;(2)事故类型主要是坍塌、物体打击、冒顶片帮、高处坠落、放炮事故、中毒窒息。这五类事故起数累计占总事故起数的77.8%。其中,物体打击事故占22%l冒顶片帮事故占l 7%;高处坠落和坍塌事故各占1 5%;放炮事故占8%。(见图2);(3)事故原因主要是“三违”、生产场所环境不良、安全设施缺少或有缺陷;(4)事故集中在非金属类和有色金属类矿山;(5)事故多发于非公有制小型矿山企业;(6)发生的事故的地区相对集中;(7)每年1、2月为事故低发期,12月为高峰期;(8)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除此外道路交通、消防火灾、水上交通、渔业船舶(含其它船舶)、工商贸企业等共发生特大以上事故41起,这些高发事故的行业已经引起各级管理部门的重视,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和管理体系,而其他生产领域无一起这类事故发生,相应在保障体系的建立上也不完善。因此为了保障除矿山、交通、工商贸企业、渔业船舶(含其它船舶)、危险化学品行业、建筑业等事故多发行业或已经有较为完备的法律支撑的行业之外的其他工业企业的安全生产,建立矿山工业企业技术支撑体系中心就成为技术支撑体系建立的重点。
在建立矿山工业企业技术支撑体系中心的时候应考虑以点带面的建设方法,不按行业来划分,而是抓住矿山工业企业这个大范围内的主要危险源,事故的多发类型,即:抓住矿山工业企业存在的共同特点或者共同的危险源,以点带面来建立专门的技术支撑体系中心。
3.矿山工业技术支撑体系中心的目的和作用
建立矿山工业技术支撑体系中心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事故前的预防,为提前发现隐患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是事故后的处理,为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事故处理时提供科学的事故起因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事故的鉴定越来越需要更加科学、准确的技术数据来作为事故鉴定的依据,即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设备本身的安全性在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设备本身的隐患也越来越隐蔽,仅仅依靠经验和判断很难准确的发现设备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因此为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及时发现设备本身存在的隐患问题,就需要借助检测仪器的检验来帮助人们及早发现,以提前排除隐患。需要建立相应的专业监测实验室。
建立起的矿山工业企业技术支撑体系中心,作为矿山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技术支撑中心,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的过程中,主要起到以下作用:
(1)承担矿山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监管过程中必要的技术抽查与技术验证工作;
(2)承担一般事故的技术鉴定与分析,为事故原因分析与处理提供技术支撑;
(3)承担一般职业危害事故技术检测与分析工作,为事故原因分析和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4)负责建立并维护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和监控网络系统;
(5)承担本辖区内安全设备、材料检测检验的技术服务。
4.矿山工业技术支撑体系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专业中心建设项目的建设框架共分为四个技术支撑中心,分别为:矿山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其他工业生产领域生产公共安全技术支撑中心和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基础研究中心。
矿山工业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专业中心,要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其他工业生产领域生产安全技术支撑中心的建设为依据,在此基础上建立。可考虑建立以下两个技术鉴定分析中心:其他工业生产领域事故预防与技术鉴定分析中心和职业危害检测与事故技术鉴定分析中心。其中其他工业生产领域事故预防与技术鉴定分析中心可建成两个实验室:其他工业生产领域生产事故鉴定分析实验室和其他工业生产领域安全设备与材料性能检测鉴定实验室;职业危害检测与事故技术鉴定分析中心可建成三个实验室:物理因素检测鉴定实验室、生产性毒物检测实验室和粉尘危害程度鉴定实验室。
5.结论与建议
建立矿山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中心要以国家级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中心的建立为参考依据,与国家级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中心相对应。在国家级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中心所包含的四个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中心中,其他工业生产领域技术支撑中心所包含的生产领域最广,危险点最多,但高危险源点又较少,因此建立矿山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中心应以点带面,首先确定这类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共性危险源,以此作为建立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主要矛盾,建立适应省情的其他工业生产领域技术支撑中心,为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和事故鉴定提供重要技术依据。
二、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以上就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现状进行了阐述,可以看到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国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具体问题如下:
(一)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理念和思想较为落后。我国部分煤矿企业在技术管理方面,缺乏安全意识,对国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与执行程度不够,对生产、安全与产能效率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当,没有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在煤矿企业中的重要性。只是一门心思扑在生产上,造成安全事故频发,导致人员伤亡、生产停滞等等,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二)煤矿企业技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目前,某些煤矿企业对技术管理的安全性不够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不够科学,同时对监管的落实情况也不够到位,导致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长期处于低下。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仍然沿用着传统的安全管理手段,即,企业内设定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只是凭借着自身的经验和技术能力,到现场进行监管,而这种监管存在着制度上的漏洞,明显缺少量化管理的方法,检查结果也缺少一定的权威性,此外安全检查人员也缺乏制度的保障,使得检查力度过于薄弱,效果可想而知。
(三)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相对被动和滞后。在我国某些煤矿生产企业对于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相对被动和滞后,每当煤矿生产出现了安全性问题,才会开展紧急动员,对受伤职工展开营救,处理遇难人员补偿问题,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处理,在进行安全生产整改,而这种被动的处理方式最多维持几个月,之后安全管理又开始逐渐散漫下来,导致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
三、如何有效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管理
(一)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煤矿生产中属于重中之重,而煤矿安全生产首先要注重生产技术的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技术是煤矿企业生存的根本,因此技术管理是新时期驱动煤矿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安全生产的基础,而科学技术管理与其他管理不同,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规划性和指导性,煤矿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技术管理出现了问题导致的,因此加大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视力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做好对煤矿技术管理中的“一通三防”。纵观这几年来,我国煤矿生产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大部分是由于煤矿瓦斯问题所致,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导致瓦斯事故的主要问题在于“一通三防”技术管理不到位所致。“一通三防”中“一通”是指对煤矿井加强通风管理,“三防”则是指对玩死、煤尘以及煤矿井内火灾的防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通三防”技术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因此,煤矿企业要加强对“一通三防”技术的管理,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1、进一步完善“一通三防”管理制度,细化到部门和个人,明确责任,制定考核指标,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度,落实到位;2、加大对矿井内“通风”技术的管理力度。“通风”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三防”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做好通风系统的管理,对矿井内落后的通风系统进行改善,对通风设施定期给予维护,制定通风系统管理制度,保证供风、配风的通畅性;3、加强对“一通三防”技术的投入,煤矿企业要多老旧通风系统进行定期更新,做好除尘检修管理,引进先进的除尘通风设备,确保瓦斯的排除率,避免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依靠科技作为推动力。目前,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煤矿生产安全管理需要依靠科技作为支撑,引进先进的采煤技术和生产设备,并给予推广和应用,同时注重对煤矿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广大职工整体技术水平,努力完善煤矿井下作业的环境,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的进行。在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过程中,要学会因地制宜,对不同地区、不同地理特点的矿井生产,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充分做好可行性研究,并给予论证,切忌盲目行事,确保技术实施的可行性和适应性,杜绝新的隐患出现。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 A
一、非煤矿山安全管理现状
1.从采矿设备和技术投资方面分析安全生产
目前,非煤矿山采矿一直存在的安全隐患,其中通过发生不安全事故的统计得出,一半以上的事故原因是:采矿设备不符合要求有缺陷、没有预防不安全措施、作业现场环境差、采矿人员缺少防护用品。而这些事故发生原因总体还是由于采矿设备的安全投入不齐全、不完善所引起的。分析得出主要原因,解决问题,不断地研发适合采矿业的设备,在一定的经费限制下,保证作业安全。
近年来通过对非煤矿山采矿的调查显示,对于安全经费和技术更新以及设备安全措施费用都不能符合标准。因此,由于经费投入不到位,是引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导致非煤矿山企业不能建立一个安全的生产体系和作业机制,也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不好,资金投入进入恶性循环,致使整个工程质量不能达到安全指标。
2.非煤矿山管理水平不足,缺少专业技术人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采矿业也在大力发展,随之对于采矿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增大,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更是供不应求。出现采矿人才短缺的现象,造成大部分采矿企业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形成采矿技术上的缺陷,对于突发状况不能及时处理和合理应对。企业也将处于一个低层次的管理水平,事故多发生在这样的企业中,企业整体缺少对采矿业法规、安全意识的了解,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明显的表现出人才的缺乏。
在非煤矿山生产中,尾矿库建设前期工作对自然条件考虑不周,由于不专业的人员管理,没有合理的操作和按设计要求执行等原因,尾矿库工程经常发生事故,造成严重的后果,给财产的人生安全带来沉痛的伤害。
3.缺乏法规体系的认识
对于非煤矿山安全的法规一直有效的指导着非煤矿山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安全许可体系发展的较晚些,出现了断层,使法律体系不完善,不能充分发挥其主要作用。
4.安全生产意识薄弱,法制观念不强
非煤矿山开采者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从事一线工作的工人对于安全生产的意识薄弱,法制观念不强。由于我国非煤矿山工作人员的特殊身份,造就了从业人员整体形象,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缺少安全意识、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形成先上岗后取证的现象,管理人员凭主观意志和经验进行工作。
二、我国非煤矿山的安全应对措施
1.加大力度改变矿上安全生产
要保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一定要安全投入,非煤矿山是一个多元化体制,有个人、单位、国家、社会等有机结合的一个机制,因此安全投入是以多方式和多渠道进行的。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是一个多元素化的投入和管理。
2.采用先进的科学采矿技术
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科学的采矿技术是必须的,那么就需要资金的投入,在非煤矿山企业中,直接投入与非煤矿山经济效益想联系,从经济学家度分析安全的非煤矿山生产系统,才是主要的,加大先进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投入,可以有效地改善企业的生产条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企业着手改变生产条件、建立一些列的监测系统,防止不安全隐患的发生,同时可以科学的分析数据,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对于每一个环节不安全因素有可以有效地控制和解决。可以利用GPS 技术精确地对非煤矿山作业环境作出判断,同时管理者也可以借助GPS 技术监测各个平台,提高非煤矿山预警时间,减少非煤矿山灾害的发生。
3.重视教育培训
在非煤矿山企业中,要有自我安全意识,不要因为个人的行为造成工伤事故,据统计,在已发生事故中,有80%以上是由于个人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由于缺少对职工安全教育的培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防范措施和安全预防手段。致使非煤矿山企业的管理于不顾,引起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非煤矿山企业中安全教育培训很重要,以此建立企业方针,防止生产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的失误。在非煤矿山企业中建立三级安全教育,反复的强调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树立:关爱生命、注意安全、以自身安全为中心的思想。
三、建立非煤矿山管理安全体系
1.企业的管理制度
一个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主体,因此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是必须的工作,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生产水平,有效地保护非煤矿山职工的人身安全,不危害生命也不造成财产损失。具体的管理制度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生产管理的直属机构。非煤矿山安全管理应该符合有关规定和指标,可以从4 个方面介绍:a.建立安全生产机构,管理人员要专业;b.管理机构高层管理人员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同时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术;c.对于不同岗位的人员,要有符合岗位的证书;d.对于员工的入职程序,要严格遵守,培训合格才能够上岗。
2)安全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a.安全生产操作规程;b.安全生产操作规程;c.安全生产和岗位责任制;d.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e.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f.安全例会制度;g.安全培训和教育学习制度;h.事故处理应急预案;i.设备管理制度;j.安全生产奖罚制度。
3)安全教育培训。非煤矿山管理中安全教育培训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主要有以下5 项指标:a.所有职工每年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不小于20 小时;b.对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定期进行考核;c.特种作业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格证;d.按有关规定对新职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且考核应合格;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设备,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4)作业人员的防护品。非煤矿山管理中应配备的防护品有:安全帽、工作服、防毒口罩、防水鞋、保护膜手套、照明设备、其他特殊的个人保护品。
5)技术资料方面。有关法规规定的技术材料:开采设计图纸、地质勘测图、矿上总设计图、采矿工程整体平面图、井下和井上对比图、通风设计图、供电系统图、排水系统图、地质局勘测报考、水质水位数据、矿上设计主管单位报告、其他必须资料。
6)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非煤矿山的开采,一直存在安全隐患,发生不同程度的不安全事故,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提出以下几点:a.制定合理的应急措施和方案;b.多勘察采矿环境,及时调整各类事故助理措施;c.针对一些大的危险因素,要作出详细的登记,便于同类事故的预防。
2.安全生产标准化
通过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符合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非煤矿山企业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结合非煤矿山的特点,建立并保持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做到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通过非煤矿山创建安全作业环境,不断地改善作业水平,做到安全采矿。
四、结语
总之,培养安全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坚持不懈,需要他人的监督,但更重要的是靠自己平时一点一滴的养成。培养好习惯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改掉以前的坏习惯。将“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的自觉行为,我们每位员工都应该对照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类操作规程,把遵章守纪化为自觉行动,养成真正自觉的安全习惯。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D791-4;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301-01
0 引言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然而每年因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冒顶、水灾等矿井灾害造成了大量的生命与财产损失。为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问题,我国已将传统的传感技术应用于煤矿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煤岩动力的灾害、矿井水灾、火灾以及瓦斯气体等的检测。随着煤炭资源的深部开采,矿井环境的日益复杂,传统的传感器由于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稳定性和准确度受到严峻挑战。同时,传统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低、易腐蚀等特点,为有效监测带来了巨大压力。
20世纪70年代末,光纤传感技术进入研究阶段。光纤光栅是光纤传感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它性能优良是一种反射滤波无源敏感元件,能够通过波长的移动来感应外界微小应力、应变变化而实现对结构在线测量。光纤光栅传感器具有不怕恶劣环境、抗电磁干扰、易于传输、测量精确和准分布式测量等优点。同时,光纤传感器也非常适用于煤矿井下单点或多点多参数检测,是煤矿安全监控的理想选择。
1 光纤光栅的传感原理
利用光纤材料的光敏性,光纤光栅中心波长的变化量与应变、温度等物理变化量成线性关系。根据这样的特性,可将光纤光栅制作成应变、温度、压力、加速度、位移等多种传感器,并与光纤传感技术相结合,形成基于现代传感技术的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光栅光纤的结构原理;当一宽谱光源射入光纤,经过光纤光栅会有波长为满足波长反射条件的光返回,而其余波长的光波仍然照常传播。只要测出光纤波长的变化,就可以得到外界的应变或温度扰动;而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用同一个光栅传感器,还可以同时测出应变与温度扰动。监测时,光栅传感器的最大优势是它可以实现应力与温度的准分布式测量,也就是将具有不同栅距的光纤光栅间隔地制作在同一根光纤上,宽带光源从一端入射,由于光纤反射光的光谱只占入射光光谱中很小的一部分,调整各光栅的栅距,使它们的具有不同的,且其光纤光谱互不重叠,就可以用同一根光纤复用多个光栅传感器,实现对待测结构定点的分布式的测量。由于该复用系统中每一个光栅传感器的位置与都是确定的,分别对它们的波长移动量进行检测,就可以准确地对各光栅传感器所在处的扰动信息进行监测。综合所有光栅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还可以得到沿光纤轴向的应变场或温度场的分布状态。
2 光纤传感器在煤矿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顶板冒落、瓦斯爆炸、矿井突水、矿井火灾、煤尘积聚,还有伴随着深部开采而来的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合称为矿井六大灾害。其中冒顶、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可以统称为矿井动力灾害。通过光纤传感器对煤岩移、支护体应力、温度、瓦斯浓度等相关物理量变化情况的监测,指导矿井灾害的防治。
2.1 矿井动力灾害的防治
煤岩动力灾害是煤岩在外界高应力作用下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具有动力效应和灾害后果的现象,其孕育、形成、发生始终与煤岩体应力应变状态及能量积聚释放密切相关。掌握煤岩应力―应变规律,通过实时监测煤岩应力应变状态,可以有效对矿井动力灾害进行预警。近二十年来,锚杆支护被大力推广,已经成为矿山巷道的主要支护形式。锚杆的受力状况反映了矿井巷道整体的力学状态,对矿井动力灾害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西安科技大学柴静等人将光纤传感器运用到锚杆应力应变实时测量中,通过和电阻应变片测量值的比较,体现出了光纤传感器灵敏度、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的优势。
2.2 矿井水灾的防治
矿井水害是影响和制约我国煤炭生产及煤炭产量的几大障碍之一,随着矿井开采不断向深部延伸,突水的危险性越来越大。渗水或涌水现象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常常发生,当水量超过矿井正常排水能力时,矿井采场巷道可能会被淹,造成矿井水灾。导致采矿设备、设施被淹,生产中断,人员伤亡等事故。地表水和地下水是矿井水灾事故的主要水源。因此,可将光纤传感器布置在煤层与含水层之间的关键位置,可实现对隔水层中应力场变化、应变场变化、水压力场变化和水温度场变化的监测和动态分析,从而超前预测矿井水害危险性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矿井生产的安全性和连续性。采用光纤传感技术可以克服常规监测方法的抗干扰性差、怕水、易受电磁影响、易受环境影响等缺点,此外,利用光纤光栅可以实现实时监测。根据光栅传感技术,研制出的光纤光栅位移、应力、渗压和温度传感器,可以准确测量相应的煤岩位移、应变、渗压和温度等信息,监测中如果出现应力、位移突然增大或渗压与温度下降,则说明矿井突水危险性增大。
2.3 火灾以及瓦斯气体的防治
矿井火灾和瓦斯气体爆炸一直以来是矿井的重大灾害,一旦发生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对矿井火灾做好准确的预测预报并且采取相应的的防治措施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是必要的。究其原因,矿井火灾的构成要素有可燃物、氧气和热源,三者以一定的比例相互结合作用从而引发火灾,矿井下的可燃物如煤尘、胶带、坑木、机械设备以及电线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井下氧气在正常情况下也是充分的,所以矿井火灾的防治主要是对煤自然、机械摩擦、电线电火花、瓦斯气体爆炸等热源的监测控制。传统的火灾探测技术灵敏度低、传输距离短、精度低且易受干扰,效果不佳,而光纤光栅火灾探测器和温度传感器灵敏度高、测量精确从而缩短报警时间,在长距离的矿井巷道得到很好的应用。在煤仓、溜煤眼、断层附近、采空区和高冒区等火灾高发区安置火灾探测器与温度传感器在,进行实时监测,并给传感器调定一定的报警温度,如果温度升高达到调定温度,传感器即时报警,说明有发生火灾可能,此时采取积极的温度控制措施,降低温度以防火灾发生。此外,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可以应用在均压防灭火技术中,利用传感系统检测温度变化确定火源位置。均压防灭火技术是应用在自燃防治现场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一种技术,其与一般的防火技术措施相比具有实用性强、经济、简便、易操作等特点。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在均压防灭火技术防火时可以在线监测温度和压力变化,大大提高防火效果。
3 结语
引言
近年来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还是需要不断地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推动非煤矿山规范市场化,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更好的适应非煤矿山的发展。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是非煤矿山发展的必要条件。
1.分析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行业涉及范围广,标准缺乏系统性
我国非煤矿山矿产种类繁多、分布广、采矿工艺复杂多样,广泛涉及10多个行业,管理部门几经更迭,国家地矿部、国土资源部、石油部、建设部、化工部、冶金部、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国防科工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多个部门均过与非煤矿山安全相关的管理规定和行业标准,使得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交叉重叠,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在现行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中,石油安全标准占了63%,而其他行业相对不足,建材、黄金等和矿山行业,几乎没有相关的行业标准。
1.2年代久远,更新速度滞后
国终标准检索表明不论国际标准还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非煤矿山标准的修订和制定都非常及时。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标准的平均标龄为3—5年,大部分都是2000年以后重新修订和制定的标准。就目前初步清理出的我国159项与非煤矿山安全相的国家标准来看,5年以上没有修订的占了79%,10年以上没有修诺的占了52%,15年以上没有修订的占26%;在532项行业标准中,5年以上没有修订的占了68%,10年以上没有修订的占了37%,15年以上没有修订的占了8%。5—10年没有修订的标准是当前非煤矿山安全标准的主体,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况相比,我国的非煤矿山安全标准的更新速度严重滞后。
1.3标准结构不合理
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设计、生产过程,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和评价等方面,太部分标准还停留在原则性的条款上,技术层面的可操作性较差,缺乏量化的衡量尺度,造成了执法难度大,有法难依。目前,在金属非金属矿安全设计中,只有《采矿手册》等若干技术参考资料承担着安全设计标准化规范的任务,还没有真正的标准出台。与此同时在矿山探测、设计、监控、救援领域中电磁探测、数学模拟、无线传输、GPS、遥感、生命雷达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已屡见不鲜,但还没有相关的标准出台来统一、规范这些先进设备的使用。
2.构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意义
我国非煤矿由共有9万多家,近几年,每年事故死亡人数占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人数20%左右,事故死亡年平均增长率达9.93%,不仅如此,重特大事故还频繁发生。其重要原因就是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不完善。自1998年以来国家没有专门投入资金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进行研究,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观念、方法和途径,以及合乎国情的安全生产标准构架、基本内容等基础理论不健全。同时由于非煤矿山矿产种类繁多、分布广及采矿工艺复杂,从而造成了我国非煤矿由安全生产标准之间既存在许多交叉重叠,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及其发展规划,是标准制修订的指南,一个成熟完备的标准体系应对以后几年甚至几十年内的技术发展具有前瞻性。这样才能使在标准体系框架内制定的标准不仅能促进技术进步,还能为技术的进步提供保障。通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研究将进一步完善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为各级政府监督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为企业规范安全生产和建立本质安全系统提供科学指导。同时,对于推动技术进步、规范市场秩序和提高产品竞争力发挥重要的技术基础作用。
3.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构建的思路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作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的指南和汇总,应以金属非金属矿山:石油天然气、冶金、有色、核工业、建材、黄金、地质等行业的相关安全生产标准为基础。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作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的综合反映,在建立时应遵循目的性、协调性、层次性、配套性、时空性原则。
(1)目的性。指非煤矿山开采、设计、施工、勘探、评估、测试等生产环节中与安全相关的符号、方法、规程、规范、产品规格等标准集合起来,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效益,促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技术进步,提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保护人体健康、保护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环境而服务。
(2)协调性。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内的各技术标准之间的相关质的规定方面相互一致、相互衔接、相互协调,以达到统一和谐。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协调性不仅表现在同领域的技术标准之间,也表现在不同层次的技术标准之间。
(3)层次性。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的层次关联关系,包括政府标准和非政府的自律性标准。就我国现实状况而言,政府标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组成,非政府的自律标准仅有企业标准一类。
(4)配套性。指各种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而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配套性,更多的表现在以非煤矿山生产环节为核心,将非煤矿山从开采、设计、施工勘探、评价和测试所需标准进行合理规划,确立安全生产标准与其它技术标准之间的关系。
(5)时空性。即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动态性,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的层次、结构划分及标准构成都不会一成不变,而是随着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政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随着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发展,非煤矿山从源头到最终产品,在整个安全生产中都需要相应的安全生产标准。按照非煤矿山生产的主要环节可将标准体系划分为6个方面的标准:
①勘探标准,主要是非煤矿山在勘探环节中需要规范的方式、方法、数据格式等,如地质勘探安全规程;②设计标准,主要是非煤矿山设计环节中需要规范的方法,如矿山电力设计规范;③施工标准,主要是非煤矿山施工技术方面需要规范的操作规程和标准,如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④开采标准,主要是非煤矿山开采过程中需要规范的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环境以及重大危险源控制方法等标准,如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⑤评价标准,主要是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中所涉及的非煤矿山评价方面的标准,如非煤矿山安全评价规范;⑥测试标准,主要是非煤矿山环境、设备、重大危险源等需要监测、检测方面的标准,如在用斜井人车安全性能检测检验规范;
4.结语
建立完善、科学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大大的提高了非煤矿山的效益和生产,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同时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
1.1 矿业开发秩序较为混乱,严重影响治理工作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煤炭的需求量不断的提升,由此催生了大量的小型矿山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中大多不具有安全生产资质,非法开采现象普遍存在,没有安全保护措施,为矿山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困难,致使矿山企业安全隐患众多。
1.2 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随着矿山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生产技术不断的改善,所以针对于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应该有所改善。但是在矿山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却没有改变,致使无法与现有的生产情况相适应,很多的技术标准相对落后,无法跟上矿山企业的生产现状。
1.3 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人员素质较低
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十分重要,所以应该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但是在现有的监管体系中,经常容易出现混乱,综合监管与专业监管的职责范围不清,监管体系不够健全,监管力度不够,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这些都严重的影响到安全监管的作用。
1.4 不能从本质上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安全隐患仍然可见
安全管理制度是矿山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所以应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但是在现有的很多矿山企业中,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只是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却没有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只是停留在表面,致使安全管理工作虚有其表,留下安全隐患。
1.5 员工自身安全意识不足,频繁发生事故
在矿山生产中,会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所以对员工的要求较高,需要员工在生产的过程中,加强安全生产意识。但是有很多的煤矿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在工作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执行,疏忽大意,为安全事故的发生留下了隐患。
1.6 生产设施落后,安全设施不完善
在矿山企业生产中,需要先进的生产工艺,先进的生产设备,保证企业生产效率。我国有许多的矿山处于比较恶劣的环境中,交通工程以及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缺乏足够的安全保护措施,没有足够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2 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
2.1 安全第一的原则
矿山安全生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作为劳动者的人,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动态要素,对企业发展发挥着重大的能量作用。因此,劳动者在企业生产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生产主体的同时,也理所当然的应当成为生产安全保护的客体。因此,矿山生产过程中安全都是最主要最首要的条件。在企业生产前,就应当注重安全,这样,当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安全事故,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力缓解生产与安全之间的冲突。因此,矿山生产过程中必须遵从安全第一的原则。
2.2 预防为主的原则
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出现后,会出现很大的破坏,造成许多无法挽回的损失,甚至剥夺人的生命。因此,安全生产应当做到预防为主。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总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矿山生产应当改变生产观念,做好生产前的事故预防工作。首先,要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运用科学便捷的技术,加强监测功能,改善监测手段;其次,生产现场的自然环境、危险系数、安全设施等因素予以厘清确认,进而设计好相应措施,降低危险指数。
2.3 群防群治,防治结合
矿山企业的生产,可能因为某个人,几个人等酿成事故。矿山的安全生产绝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事情,而是带有强烈的群体特点。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也应当由全体成员加以重视。因此,应当在矿山生产过程中秉持“群防群治,防治结合”的生产观念,不要将安全生产只当做一个口号,而是要将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3 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措施
3.1 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安全的良好氛围
安全生产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共同参与和有效监督,为安全生产营造更加有利的社会舆论氛围。同时,注重安全生产的宣传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的重要职责。因此,应在宣传中普及安全生产的法律知识及科学理念、安全生产的基本常识,是安全生产的理念进入企业,进入乡村,进入社区,进入每个人的心中。只有这样,全体社会成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才能得到真正的增强,从而有利于调动劳动的积极性,为加强安全生产创造更加有利的社会舆论氛围。
3.2 加强执法监察,更好的督促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是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途径。安全生产执法监察能够使矿山企业认识到监督检查的重要意义,整改消除潜在的隐患,对自身进行真实的评价。这也是执法监察权威性、严肃性和强制力的体现。当然,面对现在的形式,执法检查部门要积极建立更加规范可行的监察运行机制,并注重与市、县、乡镇、相关部门的相互沟通与协作。
3.3 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改善生产设施
矿山的安全生产离不开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的提升,所以应该加大对煤矿的资金投入力度,改善现有的生产条件,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消除原有的安全隐患。只有提升生产设施,改善生产技术,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安全生产现状,保证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
3.4 提高矿山从业人员的素质,树立安全生产意识
在矿山中从事生产工作的人员基本都是来自农村,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而煤矿的生产工作又具有很多的安全隐患,所以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只有在从业人员的内心深处建立安全规范的意识,才能够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
4 结束语
安全是矿山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保障,是保证煤矿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石。在矿山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任重道远,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然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严重的影响到矿山人员的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所以为了提高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应该加强安全管理的力度,提高生产人员的安全保护意识,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加强对设备的维修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只有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才能够为矿山企业的安全运行创造有利的环境,促进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洪广,王爱国.当前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原因浅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5.
[2]陈小松.以人为本创新安全管理工作[J].安全生产与监督,2009.
矿山安全是矿山得以高速、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繁荣的关键,安全问题在矿山生产中由来已久,是矿山企业面临的头等大事。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矿山事故的时有发生,煤矿安全生产已成为影响我国矿产行业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矿山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为了寻找出非矿山事故的发生原理,指导我国非矿山安全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这里我们有必要对非煤矿山安全事故发生原因和有关应对建议进行分析。
1 非煤矿山安全管理现状
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背景下,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矿山生产安全问题也逐渐被人们关注,成为人们一度关注的热点话题。矿山安全本身是一个涉及民众生命安全,牵扯各方利益甚至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因此一直深受人们重视。但受到国内矿山数量多、分布面广且小矿山比重大、管理制度欠缺的特征,使得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自从法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受到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影响,我国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这种市场条件下逐渐形成了一套全新的矿山安全管理机制,也对过去国有矿山管理机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此时,国内各地的私营矿山企业不断产生,各种开采技术和设备不断增加,由此导致了各种灾害隐患的频频发生、开采环境也变得越来越恶劣,使得各种矿山生产灾害事故不断发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自然环境破坏。近几年来,国内非煤矿山企业不断涌现,各类矿山安全隐患显著增多,其中以冒顶、塌陷等问题表现的尤为明显,已成为煤炭矿山仅次于交通事故和煤炭事故的第三大安全事故,是国内高危行业之一。
1.2 法律体系不健全
虽然截至目前我国政府已经颁布了许多有关非煤矿山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也制定了多种管理文件,这些文件的数量种类多达数百个甚至还有更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但是就这些法律法规的应用而言还存在众多问题,各种法律制度不完善、重复以及操作性不强的特点突出。
1.3 安全生产意识浅薄
受到我国当今粗放型产业布局和跨越式经济发展现状的影响,非煤矿山企业的结构布局计划严重欠缺,国内众多非煤矿山企业结构布置不合理。尤其在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新时期,社会各行业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提升更是让非煤矿山生产安全报经考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非煤矿山的施工、管理以及运输等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严重欠缺、生产技术落后现象表现的尤为突出。
2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优化意见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非煤矿企业生产安全不容乐观,各种安全问题十分严峻、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以及各种事故灾害的应急和防范能力也极为脆弱。特别是对于那些深层次、历史性以及复杂性的问题而言,很难在短期内将这些问题处理和改善,虽然国家已经制定出一大批的政策及法律,但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因此,要想做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我们还需要在安全事故发生根源上下狠功夫,要在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分析,从根源上杜绝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这里,我们就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技术的优化与改革策略做了简单分析。
2.1 加大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科技投入
安全管理技术落后是造成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所在,而安全管理作为保障非煤矿山生产安全的关键,只有在工作中科学决策、有序组织和计划,才能将一些安全问题的发生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从根源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但非煤矿山企业作为我国矿产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生产中安全生产投入与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合理的配置相关资源,优化安全管理方案,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在保证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安全管理质量,让非煤矿山生产水准达到科学化、系统化管理要求,进而保障非煤矿山系统的本质优化安全。
为建立和完善非煤矿山科技人才`队伍,必须要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只有通过科研项目的支撑,让从事矿山安全科研的科技人员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科研环境,才`能首先稳定住科研队伍,也只有通过科研项目的实践,才能促进科技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在稳定科研队伍的基础上,加强人才的培养和优秀安全科技人才的支持,努力创造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环境。在矿山安全科技方面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和合作,鼓励和扶持有突出成绩、有组织能力的技术骨干走向世界,积极参与全球性、区域性科学研究合作项目。实施科技奖励政策,对在安全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技术推广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
2.2 加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
总体来看,尽管非煤矿山企业事故总量过高,有形式上的直接原因,有管理上的间接原因,有历史的原因,有发展中的原因,更有经济增长方式落后、行业管理弱化、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安全方面欠帐严重等深层次原因,但其中最关键的还是人的因素。从国内外的统计分析资料来看,90%以上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这些不安全行为具体表现为“安全知识不够、安全意识不强、安全习惯不良”。
第一,通过培训,学习安全生产理论知识、安全信息、安全技能、操作技术、实践经验教训,熟悉安全生产法规,掌握安全生产方面的技术知识,进而提高安全生产的意识,增强安全操作技能。
第二,安全生产的培训,是提高所有从事与安全生产工作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防止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的操作失误的重要方法。
2.3 注重企业激励机制建立
激励机制是一个永远开放的系统,激励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以更大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主动性,为企业安全管理打下坚实基础。激励方式一般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合理的激励机制关键在于把员工得到的报酬(物质报酬、精神报酬)和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对等起来,实现奖惩分明。
结束语
目前,我国部分发达地区的职工伤亡事故己经出现下降的良好趋势,其成效来之不易。其经验和做法,是我国矿山行业经历伤亡事故频发、矿业秩序混乱之后的正确选择。当然,涉及安全问题的诸多社会体制的深层次矛盾和技术性的瓶颈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只要我们勇于突破,大胆创新,我国矿山行业的和谐氛围和本质化安全生产的目标必将实现。
参考文献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安全生产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以人的生命为本,把事关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就是要从人的需求出发,把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作为安全生产的基本出发点。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健康为本,保障生命健康是人的第一需要,如果不顾及人的生命健康,不顾及在生产过程中人的安全,就根本谈不上以人为本,谈不上安全发展。而要做到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关键是要加强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制度建设,以制度促生产、保安全。
当前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无法可依。非煤矿矿山行业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建设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一是缺乏专门法予以调整。目前关于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主要有《矿山安全法》和《安全生产法》,1992年《矿山安全法》出台后,随着非煤矿矿山行业16年的发展,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工作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急需对《矿山安全法》进行完善,《安全生产法》主要调整除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以外的各行业的安全生产,专门针对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的有关条款较少;二是对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的技术要求、法律、法规研究不够;三是在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的设计、生产过程、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和评价等停留在定性的原则条款方面,技术层面的可操作性差,缺乏量化的技术指标;四是各行业专门安全法规、标准缺乏相互衔接。实现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法制化建设,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完善的、关系协调的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体系,需要针对安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认真调查研究,提出解决的措施;将原各行业部门的安全法规、标准进行协调、归并、修订,及时变更执法主体,补充和完善新的规则和技术内容。
在法律法规暂时难以修订的情况下,要加强地方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制度建设。
一、加强地方立法。要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按照国家和省、市的工作要求,针对实际问题以及监督管理中的重点、难点工作,以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形式,及时出台操作性较强的规定。在地方立法中,要注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赋予基层政府一定的行政执法权,使其权责统一,有利于监管工作的开展。由于非煤矿矿山行业安全隐患多,事故频发,因此需要对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和次数,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查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我市非煤矿矿山企业多数处于偏远山区,路途遥远。目前,监管任务较重的区县(市)级安监部门负责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人员有近40人,每个部门平均仅有2人,有的监管十几户企业,有的监管多达几十户企业,安全生产监管难度相当大。对于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能够较市和区、县(市)政府先期予以发现,故应当最大效能地发挥基层政府即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在安全生产监管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应当做到权责统一,根据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对本辖区内非煤矿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负有监管责任,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而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缺乏安全生产监管的权力,缺乏制约违法行为的有力手段,权责不统一,不利于监管工作的开展。因此,通过地方立法赋予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一定的行政执法权,能够及时对发现的违法行为给予有效遏制,对事故隐患及早排除,以便预防事故的发生。
(二)推行机械通风和中深孔爆破等企业生产行为,有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中毒与窒息是地下井工非煤矿矿山企业生产安全伤亡事故发生的常见原因,多由于开采放炮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且通风不畅而发生。国家安监总局对此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地下矿山要建立机械通风系统。另外,爆破安全在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露天采石场实施爆破,大多以浅孔爆破、扩壶爆破等形式为主,爆破时产生飞石、噪音、冲击波及爆破振动,且易造成坍塌事故,国家和省也多次下发文件要求适应条件的企业要采用中深孔爆破技术。因此,通过地方立法加以规定,并规定对不实施机械通风和中深孔爆破的给予相应的处罚,以便加大推行的力度,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
一、突出重点、狠抓落实,2011年全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家安监总局的正确指导下,全省各级安监部门、各有关部门及各非煤矿山企业,突出以贯彻落实“三个重要文件”(国发23号文、国务院安委办17号文和省政府32号文)为核心,以组织开展非煤矿山“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为主线,着力“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着力抓好“八项重点工作”,全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2011年,全省非煤矿山共发生事故30起,死亡33人,为省安委会下达全省非煤矿山年度控制目标进度的68.75%,实现了连续十年杜绝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事故,全年杜绝了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是全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历史上最好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省局党组和桃生局长,再次向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付出辛勤劳动、做出积极贡献的同志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2011年全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着力在六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新成效:
(一)着力务实创新,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及班组安全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1、明确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思路。一是确定了独具特色的“证照齐全有效、系统安全可靠、现场安全管理规范、班组安全建设深入”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思路,并将其作为达标评审的前置条件。二是做到“三个不变”、“三个调整”、“三个强化”,顺利实现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新旧标准的调整过渡。三是抓住重点,攻克难点,通过在九江德安召开全省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会议,全面推进露天采石场的达标创建和整治整合工作。
2、分级推进标准化建设的实效迅速显现。具体概括为“三个明显”:一是非煤矿山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主动性明显提高,消除了等待观望的消极思想。如会昌县骏力矿业有限公司下塘萤石矿在企业转让时,新股东要求原负责人在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后才正式签字转让;二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力度和安全投入明显加大,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三是现场安全管理明显改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基础资料进一步完善,现场文明生产环境良好。截止2011年12月31日止,我省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非煤矿山单位1164个,其中:地下矿山33个、尾矿库56座、小型露天采石场668个、露天矿山185个。省地矿局和江铜业集团分别组织开展了地勘单位及采掘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
3、树立了各种类型非煤矿山班组安全建设典型。一是我省非煤矿山企业班组安全建设工作全面有序展开,班组安全建设“打基础、利长远”的管理效果逐渐显现。如铜业公司明确了“三个方面、十二项具体内容”的创建标准化班组的管理规范。二是以班组安全建设推动了非煤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如省修水香炉山钨业有限公司开展“五型”班组建设活动,将企业安全文化分为理念梳理、价值认同、自我约束和固化提升4个建设阶段,达到了“以文化促管理、以管理促安全、以安全促发展”的效果。
4、全面实施了“万名班组长培训”工程。一是完善了总局认可的班组长安全培训系列教材,组织编写了地质勘查单位分册。二是印发了班组长安全培训及考核大纲,要求非煤矿山所有生产作业班组长须经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三是以班组长安全培训为重点,促进非煤矿山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着力科技兴安,在推广非煤矿山先进实用技术、提高非煤矿山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上取得新成效
1、积极推进“六加一系统”(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及尾矿库在线安全监测系统)建设。一是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六加一系统”建设的两个《通知》,明确了我省“六加一系统”建设思路、目标任务、工作职责和分类建设要求等,为我省“六加一系统”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二是三等以上尾矿库和列入中央财政资金治理隐患的尾矿库安装使用全过程在线安全监测系统建设全面启动;三是全省“六加一系统”建设有序展开。钨业集团有限公司、德兴铜矿等一批建设示范单位已进入建设实施阶段。金山金矿、花桥金矿等已经通过竣工验收。截止2011年12月31日止,全省非煤地下矿山六大系统建设情况为:监测监控系统57个、井下人员定位4个、紧急避险系统32个、压风自救系统156个、供水施救系统178个、井下通讯系统378个。
2、积极培育发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技术支撑机构。一是安全生产标准化7家咨询机构和12家评审机构通过备案,为全省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有了保障基础。二是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和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的8家专业技术支撑机构通过备案,并为全省非煤矿山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3、积极推广应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截止到2011年12月底,小型露天矿山采用中深孔爆破技术为1198家,同比增加了7.95%;机械铲装1396家,同比增加了12.48%;液压锤二次破碎1129家,同比增加了10.26%;非电引爆系统748家,同比增加了3.26%;尾矿库使用在线监测有10座,其中三等以上4座;使用尾矿充填18座,尾矿干式堆排13座,尾矿综合利用29座。市142家小型露天采石场中,100%已实现了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和机械铲装,136家小型露天采石场实现了液压锤二次破碎。修水香炉山钨业、江钨漂塘钨矿等建立了地压微震监测系统,有效解决了困扰矿山安全发展的大难题。
(三)着力长治久安,在深化非煤矿山“打非治违”和“七项”安全专项整治上取得新成效
1、严厉打击无证非法生产运营行为。一是明确了各级地方政府是“打非治违集中行动”的责任主体,建立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效形成了高位推动、高压“打非”的工作态势,有力打击了非法开采盗采矿产资源活动。二是有力打击了非煤矿山、尾矿库无证或证照不全非法违法生产运营行为。截止2011年12月底,全省查处无证、证照不全或证照过期的矿山56座;查处盗采矿产资源28起。查处未履行“三同时”手续擅自开采的矿山26座。
2、重点查处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组织开展全省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煤矿山和尾矿库建设项目违反“三同时”规定、非法违法生产运行行为,责令一批非煤矿山企业限期补办了“三同时”手续。省安监局重点查处了瑞昌市龙垱沟铜矿、安福县赣闽铁矿长溪尾矿库、萍乡市天子山尾矿库等安全设施“三同时”违规问题。
3、强力推进了露天采石场整治整合工作。省安监局与省国土资源厅联合下发了《通知》,重点对安全距离不足及“一面墙”开采的露天采石场实施整合整治,明确了新建露天采石场项目“十种情形”一律不予批准,制定并执行了“四种情形”采石场必须整合的政策规定,建立了信息共享、违法案件通报和移送的有效机制,有效解决了采矿许可与安全许可不衔接的老大难问题。各地对独立山头存在二个(含)以开采主体的、开采规模小于最低生产规模的、采石场与周边安全距离达不到要求等采石场重点实施整合整治,消除了长期存在的事故隐患。分宜县还实施了优惠财税政策,对整改露天采石场整改期间火工产品免税费,对应用中深孔爆破技术的露天采石场火工产品税费降低30%。
4、继续深入开展非煤矿山七项专项整治。突出地下矿山提升运输、防治水、地压等隐患专项治理重点,强力推进全省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与闭库治理工作。我省上报的26座尾矿库(25个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24822万元,目前尾矿库闭库和隐患治理工程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截止去年底,地下矿山已有551个独立系统实现了机械通风(其余27个或正在整改或已停产);已对124个提升运输系统、200个排土(废石)场、9个大型采空区和尾矿库9座危库、4座险库、50座病库进行了治理,已对59个地下矿山水害进行了水文论证。
(四)着力基层基础,在创新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制度上取得新成效
1、加强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建设。相继颁布实施省政府令第189号,地质勘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钻探、坑探实施指南三个地方安全生产标准,有关露天采石场整合整治、安全生产标准化、地下矿山“六大系统”建设、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强化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五个规范性文件,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法律保证和政策支持。
2、进一步规范了安全生产准入条件。一是按照矿山采选一体化的要求,在全国率先将尾矿库作为非煤矿山企业独立生产系统纳入安全生产许可总证范围,解决了尾矿库与矿山安全监管脱节的难题。截止2012年1月,已有126家企业申请办理了总证,64个独立系统进行了企业名称变更。二是明确安全环保要求,凡涉河涉湖建设的尾矿库,包括拦砂坝、沉淀池等重要设施,必须经有关水利主管等部门审批同意;否则,不予通过安全生产许可。三是严格控制尾矿库加高扩容,规定原无正规设计的或尾矿库下游有人员聚集场所或涉及集中居民区的,不得加高扩容;加高扩容非原设计单位的,要求具有由甲级资质设计机构承担。四是加强了建设工期监管,督促非煤矿山企业严格按照初步设计确定的建设期组织施工;需要延长建设期的,提出申请并经备案同意后方可继续施工。
3、创新了非煤矿山安全教育培训机制。继续组织开展了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在职学历化教育,第一批117名学员已从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顺利毕业。省局组织省属及中央驻赣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举行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法规政策专题培训,各地认真做好非煤矿山企业四类人员(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截止去年底,全省非煤矿山已举办班组长培训班65期,共培训班组长8479名;举办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83期,共培训人员8828名;举办特作人员培训班63期,共培训特作人员5704名。
4、推进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全省实现了非煤矿山企业雇主责任险向安全生产责任险的顺利过渡,保险机构开展了安全风险评估、防损减灾服务试点,探索将风险评估结果与保险费率挂钩的工作机制,推动保险机构共同参与事故防范和安全保障工作。
(五)着力督查督办,在落实“五查”、“七防”举措上取得取得新成效
1、突出汛期安全开展专项督导。一是突出汛期防汛主体责任落实,组织开展汛前、汛中、汛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了督查;召开了首次全省汛期尾矿库安全生产会商会议,为全省尾矿库安全度汛提出了有效对策措施。二是督促指导各地加强了与气象、防汛部门的沟通联系,密切关注汛期动态,及时准确地将汛情、灾情通过短信平台告知矿山。三是开展汛情严重地区的重点督导。各级安全监管部门针对汛期防汛特点,及时组织力量深入非煤矿山一线,重点督查矿山及尾矿库等关键场所和重要设施,组织指导抗洪救灾、灾后恢复生产。去年汛期,全省未发生淹井伤人和尾矿库溃坝事故,确保了全省非煤矿山、尾矿库安全度汛。
2、突出典型实施重点督查督办。各地对事故多发、问题突出的地区、行业、领域和企业,采取约谈、挂牌督办、重点督查、现场办公等进行督查督办,狠抓工作落实。省局张桃生局长亲自带队深入赣州金龙锡业、九二盐矿等进行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突出问题。针对永平铜矿掘进施工中毒窒息事故(死亡2人),全省迅速组织了以防范中毒窒息、加强局部通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专项督查。赣州市对寻乌、安远、龙南、信丰等重点稀土资源县的稀土矿山开展了专项督查,提出了“六不准四要求”防范事故的具体措施。
3、注重来信来访案件组织核查督办。各地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及新闻媒体监督的重大事故隐患和安全问题,采取资料分析、现场核查、协调会、专题会等多种形式,及时组织了核查督办。如省局会同当地政府及安监部门,及时妥善处置了上饶玉山县岩瑞镇鸡头山一个山头两个开采主体采石场、抚州东乡交通采石场危及铁路安全问题等群众来信来访案件,督促市查处了泰和一石膏矿事故瞒报案件
(六)着力效能建设,在提升非煤矿山安全监管队伍素质装备水平上取得新成效
1、重点提升了非煤矿山尾矿库监管装备水平。争取中央财政资金339万元支持,为省局本级、10设区市、66个县(市、区)安监局配发了78套非煤矿山尾矿库安全监管装备,并组织了监管装备维护使用培训,提高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执法的科学、公正、准确性。
3、着力提升了非煤矿山安全监管业务能力。采取定期脱产培训、不定期短期培训、以会代训(安全会商会、现场会、视频会、事故案例分析会)、组织专项检查(许可、“三同时”、“五查”、“七防”、重要时段、重点区域及行业等)、交叉检查、事故调查等方式,不断提高非煤矿山安全监管人员业务水平。省安监局在组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和安全生产达标评审时,邀请当地市、县两级安监人员参与,提高了实际工作的业务能力。
4、切实提高了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效能。一是严格了安全许可审查告知及限时办结制度,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及时抄告市、县两级安监局和有关部门、单位,进行现场核查处理。二是坚持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对安全许可证形式变更、建设项目通过验收并已批复、安全生产标准化通过达标评审定级等申请办证的企业,实施了简易程序办理安全许可证的规定。三是推进实施了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工作,在规定期限内做好非煤矿山安全许可工作。
5、提升了指导事故应急救援处置能力。各级政府及安监部门高度重视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及时督促指导应急救援机构及企业认真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迅速有效地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工作,不断提升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去年10月7日,玉山县樟村镇张家棚探矿点发生巷道遇断裂带坍塌事故,4名被困矿工成功获救;上饶市政府专门发函对省局黄润根、康斌等同志的抢险救援指导表示感谢。
总结“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成功经验,应该有“八个方面”的启发和启示:一是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先导;二是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永恒主题;三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四是科技兴安是提高本质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五是安全许可是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有力抓手;六是责任落实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力保障;七是强化基层基础工作重点在企业,立足在班组;八是安全监管队伍建设重点在素质,立足在效能。
虽然我们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还存在很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地方采矿秩序仍然混乱,非法违法引发的事故仍然较多,打击非法违法工作任务仍然艰巨。二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难度大。大部分小矿山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开采工艺、技术装备落后,从业人员素质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应急能力较差,基础不牢、如履薄冰的现象尚未根本改变。三是非煤矿山数量多、规模小、基础差,安全生产标准化、“六加一系统”建设等工作进展缓慢。四是安全监管力量薄弱,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建设缓慢,部门联动推进资源整合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地方行政执法、事故查处偏轻偏软,安全许可把关不严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五是从深层次问题上看,非煤矿山领域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转变迟缓,行业管理缺位的问题依然存在,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等等,这这一切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真抓实干,下大力气解决根本问题。
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切实抓好2012年全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
2012年我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国务院23号、40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及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继续深化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安全生产年”活动,以组织开展非煤矿山“安全责任落实年”活动为主线,着力在“抓落实、夯基础”上取得新突破,全力抓好“三项重点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及班组安全建设、“六加一系统”建设、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建设),着力建立完善“两个体系”(“打非治违”及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体系、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严格规范“两项安全许可”(安全设施“三同时”、安全生产许可证),大力倡导和弘扬先进的非煤矿山企业安全文化,认真落实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各项措施,促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的胜利召开。
围绕总体思路,要努力实现“六大工作目标”:
1、事故控制。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力争杜绝较大安全生产事故,事故总量不超过控制考核目标。
2、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和班组安全建设。(1)100%的地下矿山、露天矿山、小型露天采石场、尾矿库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最低以上等级;(2)70%非煤地质勘探(钻坑探)单位和非煤矿山采掘施工队伍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最低以上等级;(3)“万名班组长安全培训”工程全面实施,100%的非煤矿山企业生产作业班组长经专项安全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4)树立各种类型、各种所有制矿山班组安全建设典型,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单位班组安全建设符合规范。
3、非煤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加一系统”建设。(1)2012年6月底前,各有关省属经济组织、中央驻赣单位和各设区市,至少树立一批“六加一系统”建设典型示范单位;(2)到2012年底前,各有关省属经济组织、中央驻赣单位所属非煤地下矿山和70%以上非煤地下矿山完成“六大系统”建设任务;(3)100%的三等以上尾矿库和列入中央财政资金治理隐患的尾矿库完成在线安全监测系统建设任务。
4、全面完成危、险、病尾矿库的隐患治理任务和国家立项、中央财政支持的尾矿库隐患治理项目。大力推广应用尾矿充填、一次性筑坝和尾矿综合利用技术,积极推进无尾矿山建设
5、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建设。(1)完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网上申办及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录入系统;(2)二季度开始,省局发证的非煤矿山企业实现纸质申办、网上同步申办,同步录入其安全生产基础数据。(3)三季度开始,进行设区市局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纸质、网上同步申办试点。
6、小型露天采石场整合及安全专项整治。(1)一个独立山头多个开采主体的、安全距离不足的全面实现了整合或取缔;(2)坚决消灭“一面墙”无台阶开采现象;(3)能适合中深孔爆破、机械铲装、机械二次破碎技术和装备的必须推行到位。
为完成今年的工作目标任务,要突出抓好以下“七项重点工作”:
(一)坚持典型示范,狠抓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1、深刻理解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实质内涵。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国务院【2011】40号文确定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纲要》重点建设项目;把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细化和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促进企业由被动接受安全监管向主动开展安全管理转变,由政府为主的行政执法排查隐患向企业为主的日常管理排查隐患转变,从治标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向治本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转变,实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其实质内容是:以企业分级分类管理系统为基础,以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系统为核心,以完善安全监管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为抓手,以制定安全标准体系为支撑,以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为保障的一项系统工程,包涵了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明确细化的责任机制、科学严谨的查报标准及重过程、可量化的绩效考核机制等内容。
2、树立非煤矿山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示范典型。要深入学习国务院安委办〔2012〕1号、省安委会赣安[2012]3号文件精神,消化吸收北京市顺义区和九江市庐山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有关经验,制定我省建立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方案。按照“总体规划、属地管理、行业指导”及“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先期开展建设试点工作。省安委会确定将南昌市、九江市作为省级先行试点工作地区,将中央驻赣企业、省属企业及行业领先企业作为省级试点单位。非煤矿山作为“三大高危行业”重点领域,要求各设区市确定1-3个县(市、区)先行开展试点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召开现场会,以典型示范推动全省工作全面开展。
3、突出解决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难点问题。一是制定我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标准,进一步明确隐患排查的区域、内容、标准、频次、分级标准和治理“五落实”及验收消号等,实现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二是充分利用“金安”信息化建设成果和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开发相应应用软件,建立完善全省统一的具有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整改销号、统计分析功能的信息系统,实现隐患排查治理上报及跟踪动态监管。三是进一步清晰明确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制度,建立“按类分级、依级监管”监管监察方式和动态化的考核机制。
4、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要做到“六个结合”。即:与深入开展“打非”专项行动相结合,与深化安全专项整治相结合,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相结合,与加强安全监管“基层基础”建设和安全生产信息化(金安工程)建设相结合,与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相结合,与职业病危害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
(二)坚持责任到位,进一步推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及班组安全建设
1、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非煤矿山企业要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责任、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力度,继续强化“六个结合”、着力“六个环节”。对尚未评定等级的,要抓规范、抓过程、抓实效,严格把住评审定级关;对尚未开展创建工作的,要抓指导、抓促进、抓达标,严格坚守目标限期底线。
2、规范达标咨询评审工作。要在原有“四个前置条件”的基础上,增加“隐患排查治理运行有效、安全生产基础资料建档规范”两个前置条款,并将其纳入现场达标评审主要内容,以此推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建设有序开展。同时,要不断充实咨询评审技术人员队伍,确保取得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合格证书的咨询评审人员数量、专业及职称结构与所承担的咨询评审工作相适应,切实提高咨询评审工作质量。
3、大力推进地质勘查单位采掘施工队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依据新评分标准,制定出台地质钻探、坑探单位两个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标准。在今年5月底前,完成第一批地质勘查单位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评审定级。同时要完成采掘施工队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为起草制定采掘施工队伍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指南、评分标准奠定基础。
4、全力推进非煤矿山班组安全建设和“万名班组长安全培训”工程。督促非煤矿山企业要制定完善安全班组建设的目标和标准,严格班组现场管理标准化,切实把“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实质内容落实到班组,落实到现场;要求每个独立生产系统(含尾矿库)至少树立两个以上班组安全建设典型,否则,不予通过达标评审;鼓励非煤矿山企业创造性地开展班组安全建设活动,树立各种类型的班组安全建设典型;全面实施“万名班组长安全培训”工程,要求100%的生产作业班组长经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并列为达标评审、监督检查的前置条件和重要内容。
(三)坚持求真务实,进一步推进非煤矿山“六加一”系统建设
1.切实落实非煤矿山“六加一系统”建设的主体责任。本次推进现场会“六加一系统”建设典型示范单位,既有中央直属企业(金山金矿)、省属企业(德兴铜矿)代表,也有民营企业(花桥金矿)代表,这三家企业在落实国家强制安全生产标准上,认识到位,行动迅速,舍得投入,建设规范,成效明显。希望各地各单位要学习借鉴上饶市、德兴市安监局和三家典型示范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督促非煤矿山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迅速行动起来,按期完成“六加一系统”建设任务。
2、严格非煤矿山“六加一系统”建设要求。各地及省属集团公司、中央驻赣单位必须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六加一系统”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并于3月底前报省安监局。对监测监控系统与人员定位系统、通信联络系统等三大系统要实行融合集成,建成统一平台。“六加一系统”建设,还要设立web服务器,提供远程登陆查询访问人员定位系统、监测监控系统的互联网访问地址、用户名和密码。各非煤矿山企业、相关技术支撑单位,要严格对照国家安全技术标准和国家安监总局、省安监局有关要求,严格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并做好备案工作。
3、必须加快推进“六加一系统”建设进程。要重点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充分认识开展“六加一系统”建设的目的要求,明确将“六加一系统”建设列为安全生产许可、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批、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审的前置条件。要切实加强指导服务,强化对专业技术支撑单位的监督管理,严格“六加一系统”建设信息的报送工作,要求每个季度按时报送“六大系统”和尾矿库在线安全监测系统建设进展情况。
(四)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深化非煤矿山“打非治违”及安全专项整治
1、继续保持高压“打非治违”工作态势。要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突出重点,明确责任,精心组织,继续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依法打击或取缔关闭非法生产、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尾矿库)。对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未按期延期换证、未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以及存在重大隐患的非煤矿山(尾矿库),要依法查处,并采取责令停产、限期整改等强力措施。对“打非治违”工作不力的地区,省局将予以通报、约谈,推动“打非治违”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2、着力建立“打非治违”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完善“政府统一领导、安办协调、部门跟进、社会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形成工作合力和长效机制。把“打非治违”与安全许可、安全专项整治、矿产资源整合、日常执法、重点执法和跟踪执法、查找深层次问题与完善规范制度结合起来,加强对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乡政府“打非治违”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依法处罚和依法严肃追究法律责任的“四个一律”措施。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和典型案例曝光制度。
3、继续深化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各地要持续深入地开展地下矿山局部通风、水害、提升运输、大型采空区、废石场;露天采石场一个独立山头多个开采主体、安全距离不足、“一面墙”无台阶开采、未使用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尾矿库危库、险库、病库、拦砂坝、沉淀池和无证排尾、未履行“三同时”审批手续;采掘施工和地质勘查单位施工资质、备案及项目登记。同时要全面完成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26个尾矿库治理项目,抓好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无主尾矿库治理项目的申报工作。
(五)坚持安全准入,进一步规范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行政许可
1、严把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查关。今年是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换证的高峰期,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做到“三个坚持”、“一个严格”严格把关。即:坚持提前三个月申请延期换证的法定制度;坚持安全生产许可证逾期失效停产制度,及时下达执法文书并抄告当地公安部门;坚持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前置制度,对延期换证时尚未达标或逾期未达标的,依法不予延期换证或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并下达执法文书,抄告当地公安部门。严格规范许可范围,省局已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正副本上增设了矿山开拓方式、生产能力、生产中段数等内容,有利地方监管。
2、严格非煤矿山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制度。切实强化非煤矿山采选一体化管理,要求矿山和尾矿库必须同步纳入“三同时”程序,推进无尾矿山建设。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管等各方安全责任,严格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建设施工周期管理。对未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超建设周期的建设项目,一律责令停止建设、依法查处。
3、进一步坚持属地监管原则。为增强市、县两级安监部门工作力度,省局拟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年度考核检查工作(简称“年检”)逐级下放;同时拟决定对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贮存尾矿的拦挡坝、尾砂池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并委托市、县两级实施。征求意见稿已发给大家,请结合实际,提出修改意见。
4、全力推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建设。省局决定利用“金安”信息化工程平台、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发证系统和政务信息网,逐步完善网上申报、审批功能,建立全省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目前,相关软件现已进入内部测试阶段,3月份在部分地区试运行后将在全省推广应用。要求企业许可申请都必须通过互联网或办证大厅窗口提交企业安全生产基本信息和各类许可申请材料电子版,否则将不再受理。
(六)坚持强化基础,进一步提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1、切实落实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是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大安全投入提高装备水平,坚持领导干部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加强应急管理,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加强外包采掘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大力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生产奖惩,坚决制止“三超”、“三违”。
2、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督促非煤矿山企业设立生产技术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明确企业技术管理机构的安全职能,强化矿山企业技术总负责人的技术决策权和指挥权;鼓励中介机构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督促非煤矿山企业认真做好矿山实测图纸的测绘工作,确保图纸准确无误,为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及事故救援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加强安全生产技术资料管理,严格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和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3、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大力推行尾矿充填采矿法,培育试点,引导推进无尾矿山建设。鼓励新建四、五等尾矿库采用一次性筑坝方式建设尾矿库,从根本上提高尾矿坝的安全稳定性;大力推广应用地压和采空区监测监控系统、高陡边坡稳定性监测系统、非电起爆等技术(工艺)装备;继续强力推进露天矿山中深孔爆破、机械铲装、机械二次破碎技术和装备应用;全面落实矿山职业安全健康防护设施,配齐配足矿工防护用品,努力提高企业安全防护装备水平。
4、强化安全文化引领和责任保险支撑作用。突出抓好非煤矿山企业安全文化示范工程,着力把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到每个企业、工区、班组和岗位。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宣教培训,继续抓好非煤矿山安全管理人员学历化继续再教育和尾矿库安全管理专业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支撑作用,利用保险的风险控制和社会管理功能,建立安全监管部门、保险机构、企业和职工多方互动的配套措施,发挥风险评估、事故防范、善后处置等责任保险作用。
(七)坚持服务发展,进一步提高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科学监管工作水平
1、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40号文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主线主题和基本精神,按照桃生局长提出齐心打造“五型”团队(学习型、实效型、服务型、和谐型、廉洁型)的要求,大力弘扬“敬畏生命、科学监管、风清气正、力学笃行”安监机关精神,努力做到“六个务必、六个着力”,即:务必要围绕大局、着力认清历史担当,务必要正视差距、着力科学把握形势,务必要剖析原因、着力完善策略举措,务必要规划引领、着力找准主攻方向,务必要创新管理、着力提升监管水平,务必要立足当前、着力明确总体要求,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
2、积极投入干部作风集中整治活动。深入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有关文件会议精神,深刻认识在全省安监系统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突出治理五个重点。即:在工作作风方面重点是治理“庸、懒、散”,解决“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问题;在领导作风方面重点是治理“假、浮、蛮”,解决弄虚作假、工作漂浮以及“一言堂”与“和稀泥”的问题;在廉洁行政方面重点是治理“私、奢、贪”,解决为政不廉、铺张浪费和“吃、拿、卡、要”的问题;在行政审批方面重点是治理互相掣肘、环节繁琐,解决管理不协调、效率不高的问题;在中介服务方面重点是治理市场无序竞争,解决管理制度不完善、执业行为不规范的问题。
3、不断提升安全监管监察执法能力。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关键在基础,落脚点在基层,要继续采取培训、以会代训、组织专项检查、交叉检查、事故查处等方式,不断提高安全监管人员业务水平。继续坚持在“三同时”审查、竣工时邀请市、县两级安监人员参加,统筹安排市、县两级安全监管人员交叉参与省局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审。健全完善安全监督“五重”(重程序、重源头、重服务、重指导、重落实)制度。加强与公安、国土资源、环保、电力、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及时解决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焦点问题。
4、切实提高事故应急和查处能力。严格执行伤亡事故报告制度,严肃查处事故瞒报、迟报等违法行为。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辖区内发生的伤亡或涉险事故,要快速反应、妥善应对,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开展救援工作。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事故调查和处理,切实执行挂牌督办和跟踪督办制度,用事故教训推动安全生产工作。
根据会议安排,我在此作个发言。
过去的一年,在景市安监局的重视和指导下,的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保持了安全平稳的态势,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按照巩固“安全生产年”活动的要求,狠抓了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尤其是在整治“一面墙”开采这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全市露天采石场除少数不予实施和暂停工的采石场外,基本上都推行了分台阶中深孔开展,绝大部分采石场通过了景市局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年审。但还存在不足,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在安全标准化方面进展缓慢。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景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围绕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活动,继续抓好国发23号文、国务院安委办17号文、省政府32号文和省政府189号令的学习贯彻,组织开展非煤矿山“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强化非煤矿山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要抓住“三个关键”(安全管理责任、安全技术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投入),督促企业落实以下主体责任:1、健全完善以法定代表人为负责制等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2、进一步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切实加强现场管理;3、建立并严格落实地下矿山矿领导下井带班制度;4、督促企业加强生产技术管理,健全完善技术图纸资料,尤其是地下矿山必须配备工程技术专业人员;5、督促企业加强现场安全检查,及时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报告,按照“五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确保整改到位;6、强化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企业主要安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做到100%持证上岗。督促企业抓好从业人员和新员工培训上岗工作。并按照省、景市局的要求,抓好生产班组长的培训工作。
二是巩固整治“一面墙”开采的成果,以露天采石场整合整治为重点,抓好非煤矿山的安全专项整治。1、继续推进实施中深孔爆破分台阶开采,原已实施了的要继续巩固,不能倒退。原未实施的,现具备了条件的,要引导鼓励实施;2、严格禁止露天采石场“一面墙”无台阶开采,一经发现,要严厉处罚,并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合格的,一律按省局、景市局的要求,该停供火工产品的停供火工产品,该关闭的关闭;3、对一个独立山头多个开采主体的,要按照省局的要求,进行整合;4、巩固非煤矿山“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成果;5、抓好地下矿山机械通风、防治水提升、提升运输专项整治及尾矿库的安全专项整治等工作。
三是启动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力争完成达标任务。
安全标准化的主要要求是系统安全可靠,现场安全管理规范,班组安全建设深入。
引言:
我国的煤炭总储量居全球第一,由于煤炭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必备能源,我国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力度相对较大,但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安全事故一直未曾得到有效遏制,与美国、南非、印度等煤采大国相比,我国的百万吨死亡率数字较大。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安全事故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未根本上发生扭转,安全生产的形式依然严峻。煤矿安全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伤害,破坏了社会稳定和谐。
1 国外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平
1.1 国外煤矿先进的安全监察制度
美国注重在煤炭安全生产中的立法工作,首先在1910年设立矿业局,接着在1913年成立劳工部,到了20世纪40年代颁布了第一联邦煤矿安全法规,到70年代,出台《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这些法律法规为保证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波兰是世界煤采技术较为成熟的国家,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其百万吨死亡率已低于0.125,这得益于矿山安全监察局对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视。德国在保证矿山安全上的法律法规也是十分到位的。《煤炭安全法》纳入了联邦宪法之内,各个州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还制定了更加详细的法律。在煤矿的安全监察中的力度也是相对较大,安全监察队伍和工伤事故投保联合会会对矿井的建设进行不定期抽查,井下管理人员全天对矿井实施安全隐患排查,最大程度的保证了矿井的安全性。
1.2重视安全管理
发达国家普遍认为安全管理是减少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英国连续多年保持煤矿工人死亡率为0,美国百万吨死亡率在0.03以下,在澳大利亚,煤矿安全管理措施一直保持先进水平,其百万吨死亡率最少仅为0.014。总结以上国家经验,其安全生产得于保证主要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在英国,不是仅有技能就能上岗的,安全管理人员还必须通过国家严格资质审核和考试,并且还要求其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才能担任矿山上的重要管理者职务。
二是注重员工安全培训。在美国,每个矿山单位都与一套完善的员工安全培训制度,由专门人才免费对煤炭职工定期培训。矿业安全与卫生局利用网络优势,开放网上图书馆,将矿难的分析报告上传网上供员工们学习和总结,是工矿员工深刻认识到,安全事故的主要诱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利人利己。
三是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在英国,为了切实监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政府给每个部门都安排了一名安全巡视人员。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煤矿鼓励员工创新,主动查找、报告安全隐患,并且对新的环境、设备都得进行安全评估,并根据结果做出完整的防范预案,有效遏制了事故的发生。
1.3国外煤矿安全技术体系
矿山安全事故在世界发达国家得到了有效控制,这得益于专业化的技术支撑机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设置国家级的技术支撑机构,负责矿山安全中技术的研发,为矿物开采提供最新的技术支持;
二是煤矿企业注重技术创新,自己研发实用性新技术。例如日本的太平洋矿采用了现代化的通风技术来稀释煤井中的瓦斯,成功研制了高瓦斯长臂工作面顶板打水平长转孔抽放采空区瓦斯的技术和相应设备;
三是国家、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开发新产品、新设备。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预防投资,日本的瓦斯抽放机械和其他施工费用都是国家给予全部报销的,所用安全的预防投资占日本GDP的4%左右。
2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一些国有大中型国有煤炭企业积极吸取了新技术,提高了生产水平,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然而仍然存在着结构失调、环境治理滞后等诸多历史问题。
一是体制不严,监管监察存在漏洞。虽然我国的立法程度较为完善,保证了对煤矿企业的监督检查,但任然有一些不足之处,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首先是煤监部门工作只是例行公事、流于形式。其次是地方执法单位与煤炭企业有一定利害关系,使得执法单位掩盖、从容、包庇、煤炭企业的不法行为。还有是检查队伍中存在贪污受贿官员,阻碍了执法的公正性。
二是煤矿企业主体责任意识薄弱。首先是安全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总局调查显示,全国40%的煤矿没有完善的瓦斯抽放系统,很多煤矿只是具有检测瓦斯浓度的能力,而欠缺对瓦斯的有效控制。很多企业存在通风机老化、通风断面小的问题,一些乡镇小煤矿问题更是严重。瓦斯爆炸是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应该采用更加安全的技术标准,严格控制井下瓦斯浓度。
其次是管理混乱,责任落实不到位。大多数企业的安全管理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管理制度为得到严格落实,安全总是给效益让路,导致责任难以落实加大了安检难度。
再次是煤矿技术及管理人才匮乏。由于没有引进称职人才或是对人才不够重用,煤炭安全管理缺乏技术保障。统计显示,由于矿山危险系数高、工资待遇低,我国每年矿山安全专业毕业生只有四分之一从事煤炭安全工作,于此相反,安全管理人员冗余,非煤炭主体专业的人员从事煤炭企业的管理,致使管理者缺乏一定的专业性。
还有一点就是从业人员培训走过场。多数安全培训全是走过场,疲于取证,只是通过一些小伎俩应付检查,使得基层员工并未学到多少安全知识,没有改变煤炭行业从事人员素质偏低、安全意识淡薄的现状,这给今后的安全生产带来巨大隐患。
三是自然条件恶劣,技术更新滞后。随着煤炭开采力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水、火、煤尘、瓦斯、顶板、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对安全的威胁愈加严重,生产过程中诸如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放、深部煤层冲击地压等很多技术难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事故出现征兆的预知性、可控性无法准确把握。
四是信息化程度低。虽然我国的煤炭信息假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站在国际视角来看,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仍然较为落后,煤炭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绝大部分仍然停留在重复的单向开发和单向应用的水平上,现代主流信息技术和信息设施还缺乏广泛应用。
3 我国矿山安全生产的改进办法
3.1完善《矿山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矿山安全法》是我国在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制定的,当时政府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来管理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国家管理企业已经由以前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这种环境下的《矿山安全法》和《实施条例》已经出现一定的落后性,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作为保证矿山安全生产的《矿山安全法》应尽快修改。另一方面,由于矿山相应法律之间缺乏协调性,因此,处理完善《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着两部基本法律之外,还需及时梳理其他相关法律。
3.2 加强对矿山职工的安全生产培训
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因素引起的,必需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组织方式,由市矿山安检部门领导,由矿山企业工会组织人员参加。第二,培训对象,要求新老员工必须全部参与,新员工积累经验、老员工进修培训。第三,培训内容,讲述典型问题,例如瓦斯监测、矿车操作、逃生救急措施。第四,考试培训,检测员工的技术是否成熟,要注重技术的考核。
3.3 建立奖惩分明的工作激励机制
为了能充分发挥矿山安全监察员的作用,实现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那就必须对矿山安全监察员进行激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小的投入,获得大的产出。未尽职尽责,,致使辖区的安全情况恶化的监察员,要承担对等的风险,扣除奖金、追究纪律责任甚至承担刑事责任。
4结语
我国是世界上资源大国,矿藏量较为丰富,矿山安全关乎着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国出台了相应的法律和政策,对矿山安全生产已经加大了重视,改善了矿山安全生产状况。但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的重特大安全事故依然是时有发生,从国外经验来看,要想彻底改善矿山安全生产现状,国家必须加强立法,同时加强监督监管,企业自身要实行安全培训,加大安全预防资金的投入,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保证员工的合法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各地要根据本地区中小型露天采石场开采的特点和实际条件,制定近期和长远推广工作目标及其实施措施。要将推广中深孔爆破技术与矿山安全许可制度、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结合起来,研究制定推广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措施及激励机制。加强对中深孔爆破技术推广应用的指导与服务,推行专业化矿山爆破技术服务,保障实施中深孔爆破开采的安全技术条件和安全管理水平。力争在三年内符合相关条件的中小型露天采石场基本采用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从根本上改善中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开采的机械化程度,实现采石场的本质安全,逐步降低和控制事故总量,促进中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二、推广工作措施要求
(一)将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在开展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中,把淘汰落后的开采方法和爆破技术作为整治工作的重点内容,标本兼治,着眼于安全条件的改善,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一是在深入开展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中,把治理中小型露天采石场不分台阶扩壶爆破崩落开采方法作为内容,将是否积极推广应用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作为衡量整治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以中深孔爆破技术的推广应用来规范露天采石场开采。二是结合国土资源部门整顿规范矿业开发秩序,在进行小矿山整合、扩大开采规模的过程中,要督导矿山企业加大安全技术改造工作力度,采用中深孔爆破技术。三是对于一些相邻的矿山,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或由爆破公司统一爆破,推动实行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
(二)将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的推广应用与矿山安全许可工作结合起来
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和《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暂行规定》,露天开采的采石场必须采用分台阶开采或分层开采。中深孔爆破技术是能够满足开采台阶参数和凿岩平台宽度,达到有关规定要求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中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设施“三同时”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查时,将是否采用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作为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重要内容,把好安全生产条件准入关口。
(三)积极依靠各级政府推广应用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在推广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中,要主动向同级人民政府汇报,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确保工作稳步推进。积极争取必要的专项经费,用于露天矿山中深孔爆破分台阶开采和分层开采等各种条件下的中深孔爆破开采试点示范项目,爆破地震波对建筑物影响的检测和控制技术研究等中深孔爆破技术试验性项目等。对推广应用的重点单位给予必要的支持,在矿山开采许可、安全许可、爆破器材和炸药的供给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
(四)典型引路,全面推动
经实践证明,采用中深孔爆破技术的试点企业和试点前相比,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都显著提高。各地要运用试点的示范效应,组织召开各种不同形式的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现场交流会,推动该项技术深入开展;进一步将试点矿山企业建设成为应用中深孔爆破技术的示范企业,带动相关中小型露天采石场企业应用中深孔爆破技术,扩大中深孔爆破技术的影响面,加快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进度。
(五)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技术培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服务,提高中深孔爆破的安全技术水平。举办露天矿山中深孔爆破技术培训班,对矿山企业的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爆破员和轻型潜孔钻机凿岩工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提高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鼓励专业化社会服务,由专业化的爆破公司实施中小型露天采石场中深孔凿岩爆破工作和中深孔爆破的设计、现场技术指导等技术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