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范文

时间:2023-08-24 09:28: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

篇1

【原刊期号】200607

【原刊页号】45~46.54

【分 类 号】G382

【分 类 名】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

【复印期号】200612

【作 者】刘云

【作者简介】刘云,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摘 要 题】探究与创新

【正 文】

研究性学习是21世纪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的推进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克服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弊端。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课程式研究性学习(课程计划规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每周3课时);二是学科渗透式研究性学习(课程标准规定占10%左右)。本文谈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均指的是第二种实施方式,其实施过程一般包括“研读教材——课题设计——课题研究——成果展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由若干个环节组成。其构成见下面的模式框架图(师生活动策略)。

一、研读教材,提出问题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研读教材阶段,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和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必须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读懂教材,实现“三自一提出”(即自读教材、自由质疑、自主归纳,提出有待研究的问题)。如高一思想政治第六课《银行与储蓄者》的教学,便可指导学生自读教材、自由质疑、自主归纳,找出重点、难点、疑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归纳整理本课知识结构,并列表比较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债券和股票的异同,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的异同,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异同等;同时,提出若干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银行与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如何?存款储蓄是不是越多越好?居民收入增多了如何投资理财?等等。

二、分析问题,形成课题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设计阶段,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需要研究的问题,形成研究课题。如在《银行与储蓄者》一课的学习中,有教师以新闻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这是自1996年以来连续8次降息后的第一次上调利率”为背景材料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如下问题:①中国人民银行运用利率手段,上调存贷款利率对社会经济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②存贷款利率上调之后我们应如何投资理财?学生通过分析、讨论、研究,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占有的信息资料、人际关系资源条件等选定有研究价值且自己能完成研究任务的问题,形成《银行存贷款利率上调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家庭投资方案设计》等研究课题。

三、课题研究,形成成果

课题研究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性阶段,由组建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搜集处理信息、成果表述四个环节组成。具体实施过程如前面模式框架图所示。

第一个环节是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学生根据课题研究情况,以共同兴趣、乐于合作、特长互补为原则组建课题小组,并推选出小组长。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做好协调工作,提醒学生在自愿组合时,要注意把擅长社交、写作和电脑操作的同学进行合理搭配。

第二个环节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主要是对课题研究结果进行预测,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强研究的计划性、自觉性和责任感。因为学生在结果预测、活动计划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较薄弱,需要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共同设计研究方案。

第三个环节是学生分工协作,带着问题分头收集信息,研究处理信息资料。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学生在研究中去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失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充当咨询者,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方法咨询;充当协调者,协调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充当监督者,督促学生严格执行研究计划,扎实推进研究工作。

第四个环节是汇总资料,形成并表述研究成果。教师要事先与学生商量并确定课题研究最终的成果表述形式。如政治小论文、调查报告、课件、光盘、板报、展板、模型等都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成果表述的有效形式。这样,就可使学生在研究前、研究中、研究后始终对研究的主体、内容、方式、过程有清晰明确的了解,便于最终研究成果的形成。

四、成果展评,升华延伸

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成果展评阶段,由成果展示、综合评价、课后延伸三个环节组成,是学生实现自身研究价值、共享研究成果的过程。

篇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了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但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对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学,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有效性做了以下几点分析。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兴趣是主观世界的一种现象,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研究证明,只有当学生对获得知识木身产生兴趣时,刁一能引发其认知需要,并达到学习效果。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人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想方设法赋予政治课时代性的特点,把握时代脉搏,突出生活实用性,讨求增进乐趣的途径和力-法,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政治课的实用价值,力求做到学利一的内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以及生活感悟的完美结合,使学生把上政治课看成是一件愉快、幸福而且是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课堂上,教师只有善于营造富于兴趣的课堂环境,学生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有了兴趣,学生刁一能卞动地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习不断成功。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知识源于生活、源于社会,人的思想品德就是在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从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中彻底走出来,向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他们聚焦的话题,并围绕存在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将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中融入社会上的焦点、热点,让学生体会到教材中的知识就是活生生的生活现象。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也提高了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三、增强情感因素是有效教学的粘合剂

教学过程中,情感就好似融化在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问的催化剂和薪合剂,从而使教学效果产生质的飞跃。因为人是课堂中教与学的主体,连接师生的纽带不仅是教材,人的情感更为重要,运用情感因素开展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他学科一般就是要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问题,“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所要解决的,假如“感情”因素被忽略了,则很难做到“达理”。基于此,笔者认为,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强教学方法中的情感因素,并充分发挥其潜在的教学功能。在教学中,我们怀有一腔热情,以饱满的精神、平和的态度、渊博的学识穿梭于教学活动中,以自己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只有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才能引起共鸣,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使政治课不再枯燥无味,而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四、注重讨论活动,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注重讨论活动,让学生思维动起来,可以学生达到“动脑”的效果,实践证明,通过课堂讨论,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大大增强。首先,从课堂讨论题的设计入手。问题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主题要适度超越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水平,但又能够通过学生个人的思考,学生之问的讨论、交流,加之教师营造的良好讨论氛围,适当点拨,层层引导,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转化并提高学生个人意识与能力,从而起到辨是非、明真伪、炼能力、提觉悟的效果。其次,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尝试角色移位。可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自己教育自己,体会教师的艰辛;也可以教师当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活动,拉近师生距离,融洽师生关系。最后,在课堂讨论的形式上,可采取主题式讨论、质疑式讨论、归纳式讨论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身心投入。通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讨论,师生在双边互动中领悟知识,提高能力。

五、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我们经常强调,教师备课的时候,要注意备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考虑教什么,怎样教,而对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却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关注。建构卞义理论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卞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卞动建构的过程。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己经成为我们开展历史与社会教学的重要前提。关于这一点,目前尽管己得到同行们的认同,但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学生己有的知识背景把握不准,对他们的生活经验积累认识模糊、把握不透,对他们的学习心理等更是知之甚少,这些问题己经成为制约教学有效开展的瓶颈。因此教师要关注班级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对于学生有生活经验的可以少讲、略讲,对于经验缺乏的,我们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贴近学生的教学案例,摒弃书本案例。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减负成为共识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只要我们的思维放得开,敢于自由、大胆地创造,敢于相信学生,善于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多一些激情,多一些灵动,学生就会和我们一起幸福愉快地学习,课堂的效率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姚恭文.新课改下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 魅力中国. 2009(16).

[2]刁淑颖.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新论[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1(11).

篇3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四年有余,四年来,政治教师的授课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伴随着这些变化,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教师把“对话”当成“问答”,滥用表扬,探究“泛化”,把“自主”变成“自流”,重视形式,忽略质量。课堂教学表面热闹纷繁,迭起,实则缺乏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价值需求。”课堂有效性的核心是指课堂上的主体所获得的具体的学业进步、文化生成或整体发展――当然也就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评判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要看实现了学生发展进步的目标,而且要看为实现教学目标师生耗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学校耗费了多少经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在现有条件下,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师生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社会科学文化素质全面而生动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笔者认为,在新课程实施中,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必须处理好以下几组关系。

一、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

传统的课堂教学非常强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思想政治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三者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知识”目标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服从于并服务于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是认知能力和和行为能力的发展,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主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思想政治观点的主体,是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

新的三维目标是对原有政治课程目标的继承和创新,由过去注重知识传授和学科体系,到目前更为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部分教师却出现了“矫枉过正”的情况,过分注重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忽视了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落实,造成课堂有效性低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革课程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学生获得知识通过体验感悟,但并非要淡化知识。在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具有奠基性作用,离开知识的习得,也就谈不上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能力和素质是在知识的掌握、建构和内化运用中铸就的,能力不过是内化了的知识综合体现,而素质则是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和升华,我们在重视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落实,否则思想政治课就丧失了应有功能和意义。

总之,三维目标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把他们有效地整合,如在讲授《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时候,我们通过课堂教学既要让学生知道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又要在对权利和义务的分析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搜集公民依法行使民利和参与政治生活的事例,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激发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使其自觉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二、探究与接受两种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两种方式。对其进行分析可知,接受学习是以教师呈现知识为主导的学习,探究学习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导的学习,两种方式各有其优越性,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二者又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探究学习需要以接受学习为基础,另一方面探究学习也是促进接受学习的重要条件。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欣喜的看到许多许多老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学习方式引进课堂,这种学习方式确实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探究学习的理念在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出现了泛化和异化。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强调探究,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讲解,造成课堂有效性低下。如一位高一年级的老师在讲授《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个框题时,教师开始提出价格多变的问题,接着让学生看书十分钟,下一个环节就是把全班分成五个小组,分别讨论教材上的五个问题,又花去十分钟。然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最后老师用两分钟做了总结,一个框题的教学就这样完成了。由于缺乏教师必要的指导,学生在讨论时,缺乏方向性,代表发言时也是文不对题,这样探究学习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但并不否认教师讲授的重要作用,对一些陈述性的知识,教师不需要也没有必要让学生花费时间去探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恰当的讲授、生动的举例,在启发学生思维的同时,还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把二者统一起来,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两种学习方式各有其优越性,我们倡导探究学习,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必要的。(2)学习方式要因时、因事、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适当的学习方式。(3)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探究活动的设计要采取符合学校情况、学生特点的形式。

三、忠实、调适、创生三种课程价值取向的关系

课程实施有三种价值取向――忠实化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的过程即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调适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景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适应的过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和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说是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景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即有的课程计划只是这个经验创生的工具而已。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从根本上了否定了“教材本位”的思想,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创生,但许多教师只是片面理解新课程标准,过多地强调创生,忽视了调适和忠实。比如,某高一年级老师在对《货币的本质》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用一个学生表演的小品《一叶障目新编》导入新课,花费十分钟。讲“商品”这个概念时。先由学生思考讨论,代表发表看法,然后老师总结。接下来讲货币的产生先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剧 《非洲集市交易》,然后由学生讨论交流,该讲重点内容货币的本质时已经快下课了,只好一带而过。整个课堂尽管非常热闹,也创生出许多具体情景,但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货币的本质,教学目标没有完成,课堂有效性低下。

由忠实到调适,再到创生,体现了教育变革的发展方向,三者之间的层次性不可否认的,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认为三者是排斥和对立的,它们各有其存在价值也各有其局限性,它们之间是对立与统一,包容与超越的关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现实的情况在三者之间进行平衡和选择。比如,在进行系统知识的教学时,以忠实取向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调适;在进行实践性教学时,以创生取向为主,发挥师生的创造性。既不能一概而论,又不能相互错位。要依据课程目标。以是否满足学生需要。并有利于学生发展为标准,进行选择和平衡。

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两种课程内容观的关系

如何恰当处理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关系,一直是围绕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基本问题之一。纵观整个二十世纪,受近代实证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影响,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起支配作用的主要是科学世界。

这种课程内容观强调逻辑、抽象科学的至高无上的价值,忽视甚至排斥活生生的生活世界的价值。在这种课程内容观指导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也是低效的,学生学习主要依靠单向灌输,学的理论知识也不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

新课程改革强调“回归生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验)》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但部分教师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课堂教学呈现出大量的生活事例和信息,创造出大量的生活情景,但没有从生活世界及时地导入科学世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只停留在生活琐事层面,难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致使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回归生活”,但并不能因此而忽视科学世界,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思想政治课教学表现关注学生生活,而科学世界对生活世界又起着净化、指导和提升的作用,二者是辨证统一的。我们在关注学生生活的同时,更要联系科学发展,把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整合起来,使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既源子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样才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然而,逻辑告诉我们,要探求“怎么做”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是什么”这一问题。只有“是什么”这一问题弄清楚了,我们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之方向,才有可能找着解决问题之路径,否则只能永远都是剪不断、理还乱。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新课改进行到今天之际,停下匆忙的脚步,回过头来看一看来时的路,重新思考并理清我们过去曾经想当然而忽略,又或者是匆忙上路而没有来得及理清楚的问题,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什么的问题。或许我们因而就会发现,希望其实就在转角,路就在脚下,退一而进二。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诚如《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前言所言,“中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对中国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适应这一变化,高中新课程改革后所设置的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体系有必修与选修之分,其中必修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选修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以及《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其体系之庞杂,涉猎之广泛,内容之丰富,涵盖了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在高中各学科之中,无出其右者。然而,这一切课程的教学都必须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经验,促使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即“学习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学会运用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与时俱进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即将成人的青年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第5页)。由此,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必然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总目标、分类目标和内容目标的实现。若政治课堂教学着眼于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紧紧围绕实现内容目标、分类目标和课程总目标而进行,并通过课堂教学实现了或有利于实现内容目标、分类目标和课程总目标,则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反之,则课堂教学就是无效的,即使教师和学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应该可以视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

篇5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是指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对学生进行基本观点教育,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教学中产生的,能够推进教学进行的各种教学条件和因素来源。随着课堂教学过程的展开,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与课本对话、学生与课本对话等活动中现时出现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所有的新问题、新情况都是“课堂生成性资源”,包括课堂情境、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绪、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中主要是课堂中学生的各种状态和表现。新课程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是通过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十分丰富的生成性资源。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

开发与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和生机,有利于在课堂上让师生共同感受生命的涌动和生长、学生得到享受与幸福、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性光辉和人性魅力,有利于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通过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开发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过程中,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积极探究,学生不仅能学习到文化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也能提高与他人之间的合作能力、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也就是说,开发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有利于学生的当前学习和未来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开发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要求拥有较高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道德修养,具备催生、捕捉、高效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能力,这意味着思想政治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课堂生成性资源是课堂中出现的预料之外的资源,主要来自学生,对它的开发和利用有一定的难度。在课堂上,说不准哪个学生冒出一个问题,出乎教师意料,如果教师知识储备不够,专业水平不行,课前准备不充分,很容易在课堂上不知所措。所以,开发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会促使教师不断学习、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同时,开发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促使课堂师生互动,在互动中,教师的课堂应变力、课堂组织能力、教学技巧等专业技能会得到相应提高,教学实践经验会越来越丰富。

三、有利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4年制订的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五大基本理念,其中第二个理念是“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即:本课程要重视高中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关于第四个理念“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解释中也谈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精神实质与开发和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要求、目的和意义具有一致性。

开发与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是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有利于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利于我们每位学生的发展,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主动开发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可使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全面发挥,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高,有利于全面实现课程目标,进而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四、有利于深化新课程改革

开发与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高中人教版(非实验)教材从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看:繁、难、偏、旧。教材中一些知识点选材老化,没有体现时代性,与学生通过其他途径了解的最新知识不一致,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太多,理论性太强,许多内容,教师不主要用讲解的方式,那么学生就难懂,教学任务的完成就受影响,而一堂课教师讲解过多,讲解的内容偏难,学生就容易疲劳,课堂教学效果会受到影响。现行高中人教版(实验稿)教材虽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幅改动,教材内容以生活为基础,着眼于提高学生生成知识的能力,但教材中,如《生活与哲学》部分理论逻辑有些混乱,且一些知识点超出中学生的理解能力,部分探究活动的设计太大,不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人教版(实验稿)教材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不利于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高中生已经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对所学课程内容有他们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如果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师重视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尊重学生课堂中的反应和表现。在开发和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过程中,师生还可能会发现更多的问题,这些信息最终会反馈到教材编写者那里,促使其对教材不断修订和完善。

五、有利于深化高考制度改革

开发与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还有利于推进高考改革。社会中一些人认为思想政治课属于文科,文科就是“背”科,死记硬背高考就能得高分,过分重视对教材内容知识的识记,对课堂笔记内容的识记,导致学生习惯于接受知识,不习惯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生长出新知识,对于教师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教学的做法不配合。开发与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着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促使高考命题要体现灵活性,识记方面的考查点不能过多。实际上,如今的思想政治高考题并非记得住就能得高分,思想政治高考题,特别是非选择题是很“活”的,不仅是考查对知识的识记,更考查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当然题“活”,题的答案就不能不“活”,平时以及高考阅卷就也应“活”,与参考答案不一致,有理有据的答案都应适当得分。开发与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从学生的一张试卷得分难以看出学生的实际素质,这就要求高考招生方面,录取的标准不能只是唯一的考试成绩。所以,开发与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有利于使高考制度的制定者看到目前高考制度的弊端,进而对高考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改革。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理论也在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对其合理、高效地开发与利用,不但可以丰富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并且有助于思想政治教学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由枯燥无味变得生动有趣,必须对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充分认识对其开发和利用的意义,可以提高师生对课堂生成性资源开发、利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效,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篇6

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来说,有效地开发实践活动资源有利于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没有实践活动支撑的思想政治课失去了趣味性,少了些许灵动,原本枯燥的理论原理,更加索然无味。所以,积极有效地开发实践活动资源,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实施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和必须的环节。

一、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的内涵

1.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的含义和分类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范围非常广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列举了五种:人力资源、实物资源、文字与影像资源、信息化资源和实践活动资源。其中实践活动资源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呢?把握这一概念,首先要搞清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的内涵。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包括课堂讨论、辩论、演示和模拟,也包括课堂外的参观、调查、访谈等,还包括一些普法教育活动、科技报告会、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由此可见,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是指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有关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的总和。从内容上来看,实践活动包括涉及的场所,诸如课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教育基地、农耕实践基地等;学校德育处(政教处)、团委组织的活动,学校环境的布置;在实践活动中所迸发的思想火花、情景创意等;思想政治课以外的其他学科等等。以上内容都是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上面实践活动资源的内容来看,不难发现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可以分为思想政治课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也可以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其中,思想政治课课内资源主要是指课堂内的讨论、辩论、演示、教材等,以及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这类资源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资源;思想政治课课外资源是指思想政治课外能够为思想政治实践活动服务的一切资源,主要是指学生家庭、社区、社会、学校为教学活动提供的条件和设施,包括学校的图书馆、文化环境,以及社会提供的博物馆、劳动基地等。显性资源,顾名思义就是那些容易察觉的、外在的资源,例如,教科书、视频、社会中的具体事物等等;隐性资源就是那些不容易让人发现的、内在的实践活动资源,如,班风、校风、社会风貌、家庭氛围,等等。

2.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的特点

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既具有课程资源的一般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还具有明显的学科特点,体现了学科的性质和功能。

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首先应该具有思想性的特点。这是由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决定的。思想政治是一门传授和宣传基本观点,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育“四有”合格公民的课程。因此,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实践活动资源必须具有思想性,这样才能不偏离该学科的方向。

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具有可操作性。实践性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种理念。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利用实践活动资源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挑选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便于让学生将课本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学生在一系列内容丰富、吸引力比较强、易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可以提高政治觉悟、充实精神生活和升华道德境界。

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具有多样性。实践活动资源,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既有本学科内的,也有本学科外的;既有共性的,也有具有本地特色的。因此,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种族,不同文化,可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各不相同。当然,不同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之间的差异,也使实践活动资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二、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原则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方法,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教学方法。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开发的资源一定要能够引导学生很好地融入社会实践中,能够利用原理感受社会、感受经济发展,学会用理论思考问题的意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体验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优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笔者在讲授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时,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的农贸市场、超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商品的含义、货币的职能、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等知识原理;组织学生到周边乡镇看新农村建设,体验科学发展观、国家的惠民政策;利用寒暑假和学校政教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节假日消费调查,并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在必修二政治生活的教学中,和学校团委合作,组织模拟人大代表的选举、模拟联合国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通过这些活动,把抽象空洞的理论,变成学生主观的感受,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感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2.坚持时代性和思想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课的性质、目标和功能决定了这一门课具有很鲜明的时代性和思想教育的特点,所以,在开发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时必须坚持时代性和思想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也是开发和利用实践活动资源的题中之意。因此,在开发资源的时候,教师要把观念同时代基本特征结合起来。如果开发的资源没有时代气息,远离学生的生活,往往会“事倍功半”。笔者在讲授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中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节时,先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老人跌倒与碰瓷相关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由于该事例影响范围广,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凸显乡土化的原则

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的利用,其目的是让学生从单纯地在课堂中学习知识,到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增强情感体验。为了更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在开发实践活动资源时,就必须要坚持从本土实际出发。因为熟悉的事物,身边的人和事例,是知识迁移,深刻领会书本知识最好的资源。因此,在实践活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研究资源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资源,因地制宜,发挥当地的优势,实施特色开发。实践活动资源凸显乡土化也是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笔者在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的教学过程中,就特别注重这一原则。笔者所在的学校是百年老校,学校的前身是清朝时期的书院,书院现在仍在校园内,传统的建筑风格,以及书院内藏有省级保护文物――石刻。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教学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对时代的影响,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变迁。并以学校书院为楔子,组织学生进行本地区传统建筑的调查,要求学生思考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如何保护好传统建筑,并向有关部门就如何保护传统建筑提出建议和看法。在讲授民族精神一课时,组织学生徒步参加杨根思烈士陵园,深刻领会杨根思“三不怕”精神。这些在实际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非常多,所以,资源的有效开发是现在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在这一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难题,而且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的资源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对资源活动的开发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篇7

一、现新课标的性质和目标

思想政治课具有独特的课程性质和目标,实现知识、能力、觉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是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相较的最大特点。新课标下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或高效教学,必须抓住这个特点,体现新课标的性质和目标,实现知识、能力、觉悟有机统一,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的教学不管采取什么方法,课堂教学不管怎么改革,都不能偏离这个性质和目标。一堂有效的思想政治课,需要有丰富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更要有真挚的情感探索与体验,这是任何时候一堂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必须守住的底线。如果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觉悟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就等于背离了思想政治课的宗旨,是完全不可取的。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与方法,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线,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这一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生动活泼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书本理论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社会现象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并转化为自觉行动,达到知识、能力、觉悟和行为的统一。

在这个方面,我的做法是:结合教材的教学,及时引导学生关注鲜活的社会生活,并指导学生作一些课题探究,引导学生从文化、经济、政治、哲学等角度撰写心得体会或小论文,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在新课程背景下,存在一个错误的倾向:有的教师为了突出教改,把传统的一些有效做法看成是教改的绊脚石,全盘否定。比如讲授法,在新课程全面推广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甚至批判。但不容否认,讲授法作为教育史上最悠久的方法之一,虽然它有许多不足,但也有许多可取之处。如讲授法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它有利于大幅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得到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因此,讲授法也有它的可继承性,我们应该将它与其它教学方法充分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合理有效地加以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对其全盘否定显然是不科学的。因噎废食,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大胆创新,同时也需要继承和坚守,没有继承和坚守就没有创新和发展。我们既要勇于推陈出新,又要善于总结和继承传统教育的合理内核,把继承与创新统一起来,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扬弃。既要防止“穿新鞋,走老路”做法,又要防止“否定一切传统”的倾向。

四、坚持有效“教”和有效“学”的有机统一

教和学是不可分割的,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是由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本文把它分开,是因为在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及其反思研究中,人们习惯于将有效教学及研究的视点只放在教师“教”的行为上,而忽视学生“学”的行为表现,这对于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课堂教学来说,无疑是不科学的做法。现代化的课堂,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加强调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中心,是自主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必须树立教学并重理念,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一堂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应该凸显在师与生的参与状态、交流状态、目标的达成状态。有效教学必须把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有机统一和结合起来。

篇8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55

Abstrac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mankind will move towards an era of informati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volution is a bridge and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the dominant force in promoting glob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by the multimedia and network technology as the core has become expand human creative tool of the force. Education inform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times,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key to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e neces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advantage analysi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Key words course integ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course

1 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1.1 时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信息时代的发展主要是知识经济主导,知识经济客观上需求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掌握学习知识的技能,而不是知识的简单记忆。信息技术的快速成长与应用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综合的影响,包括学科教学条件的改变,这就要求教育者的思维转化,从以往的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注重思维的培养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等当代教学设备和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在需要。所以说,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变革需要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1.2 新课改革的内在要求

2001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第十一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①增强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有效整合,是高中思想政治改革中的重要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高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代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

1.3 提升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效的诉求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推动素质教育进程的需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方式。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设计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扩大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设计的领域,有利于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现德育的意义。由于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的整合,教师可以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活动中。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师生的互动。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扩充教学容量,丰厚教学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就随之提高了。

2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的可行性

2.1 理论基础为整合提供了依据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把人的认知活动看做类似于信息加工,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由于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过程假设为信息加工过程,信息加工的结果就是获得按一定方式储存的信息,来获得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可定义为: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② 建构主义认为由于学习是在特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的活动而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就是以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把知识的输入和提取与创设情境、会话、协作相结合来完成教学任务。

2.2 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内在的相通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及时更新知识。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担负着传授相关经济、哲学、法律、政治、文化等知识的责任,更重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将社会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德行,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认知的能力和道德行为的能力。其学科性质和任务决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并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主体。信息技术中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灌输的模式,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知识与互联网提供的大量材料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接受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协作意识。

2.3 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整合提供了有力支撑

到“十二五”末,全国中小学拥有互联网的已经达到87%,多媒体教室安装已经到了80%,学校网络学习空间拥有率超过了36%。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整合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实现处处能学、时时能学的可能。整合优秀的学校的教学资源,实现教育的高位均衡,推进教育方法和方式的改进。积极有效的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的整合,可以扩大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使用范围。

3 信息技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的优势

3.1 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基本观点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通过了解、研究、掌握知识并应用实践的所获得的心理特征,可以推动学生的求知欲的一种内在心理力量。学生对这个学科感兴趣,就会对这个学科持续地专心地钻研,进而提高学生自学效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思想政治课堂变得形象化,生动化,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教学氛围,学习兴趣被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所吸引,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切不可完全依赖信息技术,教师要有自己授课的风格和方式,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思想政治的兴趣。

3.2 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高中思想政治的知识点比较多,基本概念繁杂,理论性比较强,运用多媒体进行课件的制作,将图像、文本、声音、图片、动画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点难点相融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课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对课堂的重点、难点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知识具体化、条理化,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突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3.3 有利于扩大教学容量

信息技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应用,与传统教学相比,不仅是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与实践、生活相联系的多样化的信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整理教学知识点,使知识传授系统化,条理化,也可以做成思维导图、表格等形式,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板书时间,教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与科研中。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的整合大大增加了教学容量,提升了课堂效率,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4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整合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4.1 以科学性为基础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的整合不是单纯的合并,而是利用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在的相通性,按照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进行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整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首先要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件的制作,教学情境的创设,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要注重知识的科学性,所选的课件内容,情境是否科学对这一节课影响很大;其次并不是每一节都必须用到多媒体授课,而是要根据课堂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师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就会忽视教学的生成性。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科学整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能代替学生动手实践,而是要科学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得直接经验。

4.2 以教育性为出发点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的教育性表现在可以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有利于实现教育信息化。首先,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体现了智慧性教学。其次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更加便捷,增加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主要是为教育服务的。

4.3 注重个性化发展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优质的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流通和利用,为个性化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正是符合“互联网+教育”的理念,使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形式多样化,教育评价多元化。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③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师个性化教学与学生多样化学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信息,学生还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研究,讨论和发展。好的教育就是应该更多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需求。学校应该是学习与研究的中心,应拥有更多优秀的课程资源课程信息,办个性化的教学,为社会培养有创新意识,有学习能力,有研究精神的人。

注释

篇9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主动、积极、自觉的计划、监控、评价、调整的过程”。当今时代是知识的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新知识层出不穷,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校时期学习到的知识具有局限性,认识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自主学习习惯更加重要,因为他们不但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一、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应用现状

在当今社会,高中生需要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目前,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在轰轰烈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根据调查,高中生对政治课自主学习参与度不高,主要表现在:学生参与时间较少,一部分学生对教师布置的导学案没有做;参与人数也较少,在展示环节基本上都是一些优秀学生参与,一些学困生处于思想游离状态。

2.部分学生缺乏深层次的自主学习动机和行为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只关注表面参与状态,没有深入研究学生的动机和行为上的自主学习习惯。学生没有发自内心地认识到政治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3.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有待更新

目前,一些政治教师担心学生考不好,上课讲授的内容过多,使课堂枯燥乏味,缺少活力,导致学生对教师权威依赖性过强,没有创新观念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自主学习应用的提升

针对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自主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自主学习应用的提升。

1.自主学习活动开展应遵循多主体共同参与原则

多主体共同参与原则是指在开展课堂自主学习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各个相关主体都应共同参与的原则。高中思想政治课自主学习的主体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在某一班级的思想政治教学中,该班的思想政治教师和学生则是思想政治课堂自主学习教学的主体,二者是互为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叶澜教授曾将两者称之为“复合体”。该班思想政治课堂自主学习活动开展的好坏和教学质量高低主要是由这两个主体决定的。因此,思想政治教师作为自主学习的主导首先应该树立自主学习理念,在此基础上充分备好课,查阅丰富的资料来应对全班学生出现的疑问。同时,在课堂上应通过巧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设疑导思来深化学生自主学习方向,多向互动来完善学生自主学习问题解决,引导践行来内化自主学习成果。

2.自主学习活动开展应遵循思想政治课价值特质原则

思想政治课价值特质原则是指在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能够保证增强学生的兴趣参与度,使自主学习活动顺利开展,也要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课特殊价值的原则。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性质是“为高中生终身发展坚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课程,进行基本观点教育,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课程性质可知,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但要掌握思想政治相关学科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以及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篇10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和领域对于人才的政治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加强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水平已经刻不容缓。与全日制普通高中相比,中职学校在课程教学体系设置、教学内容选择、学生群体的特点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区别。因此,提高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水平,决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中的经验和做法,而是应当充分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模式。

一、新形势下提高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水平的重要意义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工作面临着全新的发展形势。面对全新形势,提高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水平主要有下列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本质要求。目前,中职学校正处于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阶段。素质教育本质上属于能力教育,强调对学生独立人格、健康心理和良好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学生的能力培养才会具备更加明确的方向,也更加有助于学生“三观”的形成和培养。因此,为了有效提高素质教育改革水平,中职学校必须要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入手。

(二)有助于专业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于中职学校来说,通过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水平,还将极大地有助于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性质来看,它是做好其他一切专业教育的基础,也是其他教育能够取得切实成效的政治保证。因此说,新形势下加强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会极大地带动和促进专业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有助于解决中职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当前,中职学校的学生面临许多实际的问题,包括就业压力持续增加、学习兴趣不高、理想信念不坚定、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极大地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高超的职业技能,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正确看待就业压力,最终实现提升人格素质和完善人格品质的目标,成为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优秀技能人才。

二、现阶段中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现阶段国内中职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部分学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当前,有一部分中职学校存在着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严重不足的问题。很多学校对于职业教育的师资选拔、课程设置、实训、校企合作等方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对于思想政治课等基础教学课程的重视程度则有所不足。部分学校为了确保职业教育课程的学时和教学效果,甚至会不惜牺牲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时间。由于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了很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长期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单一。现阶段很多中职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集中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化的问题。绝大部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多采取单向度和灌输式的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和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机械地记忆和背诵完成学习过程。除此以外,别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应用频率则相对较低。除了课堂教学模式以外,讲座、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单一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育总体水平的提高。这种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最大弊端在于与当代中职学校学生的理解认知习惯不符合。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互联网等媒体获取知识和信息,也更加乐于运用互动式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方式。但是,由于很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单一化,无法满足和契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三)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效果测评机制缺失。当前,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效果测评机制缺失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大部分学校都将思想政治课考试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进而忽略了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三观”等方面的作用。这样一来就无法准确评价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也无法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准确参考。

三、提高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笔者认为,为了有效解决现阶段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应当采取如下对策:

(一)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中职学校要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其视为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合理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形成职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并重的发展格局。

(二)丰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中职学校要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教学技术,有效实现师生交流互动,构建平等的双向度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模式以外,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讲座、社会实践等教育形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

(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机制。除了要将思想政治课程考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总体效果的评价方式以外,还要采取更加全面而有效地测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心理健康状况、学习成绩提升等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考核机制,全面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总体效果,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准确参考。

【参考文献】

篇11

因为思想政治课是对高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与常识教育的全员必修的基础性课程。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门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其德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

为了突出这一功能,我在学校提出的导学案质疑栏中增加了“思想困惑”一项,即学生课前不但可以提出知识性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思想和情感上的困惑和质疑,突出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例如我在教《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这一节时,有的同学就在思想困惑栏中写道:“我家所在村的村长在换届选举时金钱贿选,我应该举报,可我不敢,怕报复,现实中都和我一样吧?”他的困惑引起了其他学生讨论的兴趣,最后大家达成了共识:公民应珍惜自己的民利,积极参与村民自治,共创幸福生活,突出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二、新知建构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强化其“生活化”的特点

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为贯彻这些精神,高中思想政治课设置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和哲学四大必修模块,这一设置反映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本质和特点,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实际,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向生活化奠定了基础,指出了方向。

我们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新知建构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应强化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这一特点。为此,在学案中设计了“走进生活”、“聚焦生活热点”、“生活思考”、“服务生活”、“生活选择”等栏目,将政治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架起政治课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实现思想和情感的升华。

三、北安三中思想政治课新知建构学案的基本形式

我们以学校导学案设计的基本模式为基础,结合学生和政治课本身的实际,初步设计我校高中思想政治课新知建构导学案的基本模式。下面试举例说明:

《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导学案

设计人:王琳娜 审核:高二备课组 时间:2011-12-20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评析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材料说出我国政府的性质;举例分析和概述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结合生活实例,感受和归纳政府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列举实例,对政府履行职能的情况进行评析。

2.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识记和梳理基础知识点,锻炼自主学习能力;结合学案给出的材料和问题小组讨论、思考、交流学习成果,初步锻炼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生活中了解政府、理解政府、相信政府,进而支持热爱和监督拥护政府,从而明确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学习重点】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学习难点】评析我国政府部门履行职能的表现。

【学法指导】同学们可以多收集一些和政府职能履行相关的新闻实例和素材,因为电视、报刊、网络上有关政府的信息很多,这些资料对学习和理解本课内容很有帮助

【知识质疑或思想困惑】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基础梳理(自主记忆知识点,凡是带号的必须熟练记忆,课前完成)

(一)我国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 ,是国家行政机关。

(二)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治职能,

政府担负着保卫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_,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__________________,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打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经济建设中负有特别重要的职能,主要是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文化职能

篇12

误区一:把思想政治课堂当做是自由论坛

有些老师认为,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不必要再照本宣科,在政治课堂上,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把思想政治课堂当做是自由论坛。在思想政治课堂上传播奇谈怪论甚至散布和传播反的观点或歪理邪说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在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政治教师虽然不必要照搬教材,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本地实际,自己创造性整合、使用教材,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脱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来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是宣传的阵地,决不是自由论坛。学术研究可以无,但政治课堂教学有纪律。思想政治课程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必须坚持为指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不允许散布和传播反的奇谈怪论或歪理邪说。离开了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方向性原则,思想政治教学就完全失去了积极意义。强调严格执行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为了坚持政治教学的正确方向,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避免和克服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思想政治教育直指人的思想和心灵深处,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思想政治课直接传达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政治观点,思想政治教育同国家的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一样也具有舆论宣传作用。政治学科的特点和政治教育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政治教师的特殊使命,不能背离社会主流的价值观,而变成随意推销个人片面的观点和看法的场所。因此,政治创新教育必须准确地把握、转化和传递国家的主流思想和声音。我们只有把对政治教学创新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与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主流思想意识同步,才能完成新形势赋予政治教育的使命。

误区二:贬低讲授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讲授是系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系统讲解,使学生理解并接受知识。它是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系统中居于主要地位。

然而,在当今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具有悠久传统的课堂讲授的地位一落千丈。传统的课堂讲授以一种陈旧的形式、过时的形象被人们忽略、冷落,甚至受到冲击和批评。例如,人们批评课堂讲授是“一人讲、众人听”的单向的交流形式,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的容器,是“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认为课堂讲授是以言语为主要传播媒介和活动方式,强调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无法直接体验讲授的内容;认为课堂讲授是一种封闭式的教学,讲授的内容是教师预先准备好了的,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等等。政治课的教学不受学生欢迎的原因往往也被归咎于此。有限的政治教学课时用于课堂讲授的越来越少,更多地被录像课、辩论课、演讲课等其它形式所取代。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往往支离破碎或有头无尾,缺乏系统性。

正因为不考虑政治的学科特点,对课堂讲授在政治教学中的地位存在认识上的偏见,并一味贬低课堂讲授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政治教学走向舍本求末的误区。

误区三:把课堂气氛简单地等同于课堂效果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发现许多政治教师,把课堂气氛简单地等同于课堂效果,因而为了增强讲课的吸引力而煞费苦心。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花大力气研究如何把理论问题通俗化,实际是考虑如何讲故事、说笑话;也有的教师不顾学生实际情况,在一个简单的问题上或者是学生在中学时就早已掌握的理论问题上,设计复杂的启发式的提问、长时间的讨论和详细的讲解;还有的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组织学生演讲、辩论,但出的题目却大而空,或是学生自己根本解答不了的疑难或敏感问题;有的甚至让学生看系列专题片、文献片、教学片来代替上课,一盘录像带或一盘光碟一堂课,而没有对这些音像资料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授课计划的安排进行加工整理。

这些做法,虽然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许多,学生的满意率也提高了,课堂效果似乎也不错。但这并不等于教学效果好。这种为方法而方法、为手段而手段的教学改革,往往很难完成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甚至还很有可能夹杂着一些不正确的观点。所以,有些课的课堂效果好,而教学效果全无。

二、走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误区的几点认识

面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中学的政治教师,通过对近年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如下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 在教学评价上,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高中思想政治课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评估标准不同与其他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不是个人学术观点的交流,也不是学术争鸣的大课堂,而是代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是对尚未定型的青年学生进行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因此必须观点正确、导向鲜明。在制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突出体现教学评价的导向性原则,注重考评、审查政治课教学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以及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作用,以期通过评价,能够引起学校和教师对这一方面的重视。

(二) 在教学内容上,要以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为依据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编写与审查教学的督导与评估、学习的考核与评价,都必须依照课程标准的规定进行。

政治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思想政治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评价建议”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结合教学实际,科学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所组织的内容要真正体现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尽量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所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要充分发挥高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导向作用,新课程提倡课程开发的主动性和开放性,为政治教师实施新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实施者,要积极主动按照课程标准去组织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学习需求和适合教师开展创造性教学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上,要重视讲授法与其他教学形式相结合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总是要同一定教学内容相适应。讲授法虽然是受人指责最多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中,人人都离不开它、扔不掉它。讲授法仍然是学校主要的、基本的教学形式。课堂讲授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更是不可否认。首先,政治课在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上的规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方法也具有特殊的规定性,它决定了课堂讲授是其教学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方法。因为系统传授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阐明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首要任务。博大精深,并且与时俱进,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基本理论,抓住其最本质、最基本的东西,领会其精神实质,唯有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加以引导才能完成。通过课堂讲授可以促使学生对抽象原理的理解和联想,同时在教师的反复阐释中化解思想上的障碍。由此可见,课堂讲授在传授理论上的优势是其他教学形式不可相提并论的。

因此,我们重新认识并强调课堂讲授的地位,揭示其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独特作用,这对于帮助人们纠正认识上的偏见,减少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盲目性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