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文

时间:2023-08-24 09:28: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

篇1

【标题注释】本文系国家教委“九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面向高速信息网络

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成果。

【内容提要】本文在探讨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提出了“

时间-空间-品种类型”三维一体的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模式,指出在配置过程中我

们应遵循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以需求为导向、公平、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补的配置

原则。

【英文摘要】Onthebasisofprobingintothenecessitiesandpossibil

itiesoftheeffectiveallocationofnetworkinformationresources,

theessayadvancestheallocationmodelof"time-space-variety",andpointso

utthat,intheprocessofallocation,weshouldabidebythefollowing

principles:optimizationofsocialeconomicwelfare,guideofdemands,e

quityandmutualcomplementsofmarketandgovernmentmeasures.

【关键词】高速信息网络/信息资源/资源配置/经济福利/fastinformationnetwo

rk/informationresources/resourcesallocation/economicwelfare

【正文】

1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按照库普曼(T.C.Koopmans)的观点,资源最

优配置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在给定的生产技术和消费者偏好下,如何将有限的经济资

源分配于各种产品的生产,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1]。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

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因为网络信息资源与其他传统资源一样,同属经济资源的范

畴,具有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等经济学特征。正

是这些经济学特征,使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1.1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性

人类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性是高速信息网络存在和迅速发展的前提,同时也使信

息资源有效配置成为必要。没有网络信息资源需求,信息资源有效配置就毫无经济意义

可言。网络信息资源作用于人类经济行为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作用于信息不充分

、不完备、不对称的经济环境中,有助于消除经济行为中的不确定性,促进经济决策的

正确进行;二是作为现代经济活动的主要投入要素并通过生产使之形成增值的劳动产品

信息资源的稀缺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数量上的稀缺。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完全

同一的信息资源“拷贝”的生产不仅极其容易,而且相对于信息资源内容本身的生产成

本来说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信息资源的稀缺性主要是指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在一定的时

间和空间范围内、相对于特定的经济行为者而言不是无限丰富的。正因如此,在既定的

技术和资源条件下,如何将有限的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和经济行为者之间进行分

配,以使全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则显得十分必要。信息资源的稀缺性还可以从信息资源

效用的角度体现出来。在既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任何信息资源都有一固定不变的总

效用,当它每次被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时,信息资源使用者总可以体验到总效用中的一

部分。随着被使用次数的增多,这个总效用会逐渐衰减,并在衰减至零时被彻底“磨损

”掉,不再具有经济意义。衰减至零并不意味着总效用已全部被体验到,其程度与信息

资源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和经济行为者之间的分配情况有关。因此,人们不能不考虑如

何以有限的网络信息资源在各种可互相替代的分配方案中选择最好的一种,以达到最大

的欲望满足。

网络信息资源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是指同一信息资源可以在不同的使用方向之间作

出选择,选择的使用方向不同,产生的使用效果一般也不一样。如何在不同的时间和空

间方向上以及不同的经济行为者之间作出合理的选择,以使全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这

正是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所要研究的。

由此可见,从信息资源的经济学特征来看,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是十分必要的。在高

速信息网络环境下,我们还可以找到特殊的必要性。

当前高速信息网络环境是信息资源存贮、传输和被开发利用的主要环境,因特网是

高速信息网络的杰出代表。据美国努阿因特网观察公司调查统计分析,到1998年2月,全

球因特网用户已达1.13亿人。目前因特网数据库已逾万个,图书馆目录、参考工具书、

全文资料、图形和影像信息、计算机软件信息等各种类型信息资源存贮并流通于因特网

网络系统中,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潜力无限的高速信息网络世界。在高速信息网络环

境下,信息流通的时间延迟和空间阻隔基本上被打破。毫无疑问,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

源开发利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方便。但另一方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相关技术、

设备的依赖性也与日俱增,这势必会导致信息资源向某一局部区域过度富集,并进而产

生“信息富裕”和“信息贫穷”两极分化的现象。从宏观上看,这种信息资源分配和使

用模式不会导致全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相反会产生新的社会不公平和贫富不均,并进

一步在网络上表现为信息浪费、信息冗余等使信息资源利用低效率的后果。由此可见,

网络信息资源与其他经济资源一样,不能放任自流,需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对其进行

有效配置。只有进行有效配置,网络信息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为人类谋福利。

1.2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可能性

信息需求和消费理论告诉我们,在现实消费中,人类的信息需求是一种十分复杂的

社会需求,影响因素多种多样,需求类型和内容千差万别,完全同一的信息对于不同的

时间、空间或不同的用户消费环境来说,其效用实现程度一般不会相同,有时甚至差别

很大。网络信息资源尽管量大面广,但毕竟是稀缺的。稀缺的资源面对千差万别需求必

然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多种模式,有的效益好一些,有的差一些。可见,通过适当的人为

干预和市场调节,从多种配置模式中选择一种最优或次优的模式是完全有可能的。实际

上,现行的因特网管理已经试图作出这种努力,如根据不同的时效性给予信息资源不同

的更新周期;按照不同行业和地理区域用户群的需求规律配置不同品种、内容结构和组

织形式的信息资源等等。

网络系统技术的支撑作用使这种可能性得到更进一步强化。这里所说的网络系统技

术是维持网络正常运行和促使网络在运行过程中扬长避短的相关技术的总称,如提高网

络吞吐量和可靠性的技术、网络故障的早期诊断和快速处理技术、加快网络传输速度的

技术、网络信息存取和组织技术、防火墙技术、密钥技术、病毒清除技术等等。在网络

时代,网络系统技术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和水平。一

个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越发达,网络系统技术就会越先进,时间、空间以及其他一切信

息传输的物理障碍也就越容易被打破。在如此优越的高速信息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在

时间、空间上的配置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必然会比其他任何环境都更容易取得高效果。

除此以外,由于信息传输和信息反馈的实时性,信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品种类型余缺的

合理调整和配置也将成为可能,风靡当今世界的因特网已经在实践上印证了这一点。

2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内容

在高速信息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矢量上品种类型的配置状况、特征

和要求构成了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内容。

2.1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是指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坐标轴上的配置。这种配置

从时态上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之分,从时段上又有大小之分和连续与不连续之分。信息

资源在时间矢量上配置的经济意义是由信息资源内容本身的时效性决定的,一条及时的

信息可能价值连城,使沉睡良久或濒临倒闭的经济部门复苏,而一条过时或过早的信息

则可能一文不值,甚至在使用后产生极其严重的恶果。换言之,信息效用的实现程度与

时间起始点和时间段大小的选择密切相关。不同的网络信息资源,其时效性大小和变化

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信息(如某些科技信息)资源表现为逐渐过时规律,有的信息(

如股市行情信息)资源表现为快速过时规律,还有些信息(如某些商务信息)资源强烈

地受制于各种不定型因子的干扰和影响,表现出波动性和无规律性。对于过时规律明显

的信息资源而言,其在时间矢量上的有效配置目标的实现较为容易;网络信息资源有效

配置的难点在于控制和协调网上无过时规律的信息在时间矢量上的配置,因为这不仅仅

需要理论上的知识作基础,更需要有丰富的实际配置经验,需要配置者多方面高素质的

完美结合。

2.2网络信息资源的空间矢量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的空间矢量配置是指网络信息资源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部门之

间的分布,实质上是在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2]。网络信息资源的空间矢量配置存在

的前提是信息资源内容本身的不同一性[3]以及区域间经济活动水平的差异性,它们与

千差万别的用户信息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了区域间信息资源的流通,并进而导致了

区域间信息资源结构上的差异。按空间矢量配置网络信息资源就是要运用一切市场的、

非市场的手段调节和控制网上信息资源在不同国家之间以及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或行业

部门之间的分配关系,目的是追求高速信息网络信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后能产生最

大化的经济福利。

网络信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后所产生的经济福利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市

场竞争和价格体系、网络技术和资源条件、网络及其所涉及区域的信息效用和社会公平

以及资源使用者的消费偏好、接受教育程度、职业状况和工资水平等[4]。这些因素可

以有不同的影响权重和排列组合方式,这是导致大小不一的经济福利的内在机理。网络

信息资源在空间矢量上有效配置的任务就是寻求一种最佳的影响权重和排列组合方式,

以使高速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最佳的效益。

2.3网络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矢量上的配置必然要涉及到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由于

对既定的信息资源系统而言,当冗余信息量趋于零(理想状态)时,该系统必定是不同

内容的信息的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信息都具有独特的性质,因此,网络信息资源系统规

模的大小和服务能力的强弱不能简单地看其信息拷贝数量是否庞大,而应当综合性地以

信息资源品种类型的多寡及其对网络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作为主要评判依据。

当前,高速信息网络存在着巨大的开放性,任何入网者都可以将信息在网上自由存

放,也可以很方便地获取网上信息。可以这么说,在高速信息网络上,每时每刻网上信

息提供者和使用者都在不断增多,这必然刺激着大量冗余信息在无“主管”的网络上迅

速地膨胀。这样,一方面,千差万别、无奇不有和日新月异的网络用户信息需求使高速

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都显得有限和难以令用户满意;另一

方面,迅速膨胀的信息冗余又在网上形成了新的、巨大的信息干扰,它们或被重复配置

,造成信息资源品种类型十分丰富的假象;或在真正的有配置价值的信息资源表面形成

一层面纱,使人们难识其庐山真面目。由此可见,尽管当前高速信息网络上信息资源品

种类型之丰富是空前的,但其配置仍有相当大的难度,顾此失彼的现象依然在所难免。

高速信息网络上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最终实现势必要借助于一定的市场或人为手段从技

术、经济和人文角度对信息资源实行有效的综合性的组织管理。

3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原则

3.1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

网络信息资源从生产、传输、分配直至开发利用的全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

程,其中牵涉到的经济利益主体之多、涉及范围之广、运作速度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

在这一网络系统中,每一经济利益主体既与其他经济利益主体相联系,又保持相对独立

。配置网络信息资源势必涉及到各经济利益主体之间以及网络系统和系统环境之间的经

济利益分配关系。判断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是否有效不能单纯地从某一或某些经济利益主

体出发,而必须站在全社会的高度,以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为判定标准。

3.2需求导向原则

网络信息资源不论是在时间、空间矢量上的配置,还是在品种类型上的配置,最基

本的依据都是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性,我们无法想象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于根本无需

求欲望的用户手中能导致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用户信息需求的每一变化都会影响到各

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效益,并进而影响到配置模式的调整和选择决策。传统资源配置模式

中的“次第配置法”就是一种典型的按需求导向原则设计的模式,该模式首先把资源配

置于最需要的部门,一直到“注满”为止,然后把“溢出”的资源注入到次需要的部门

,一直到“注满”为止;如此次第配置下去,直至不再“溢出”。尽管由于网络信息资

源的高时效性,该模式引入到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中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引入时间因素加

以修正和变通,但还是很好地体现了需求导向原则的重要意义。

3.2公平原则

公平是指人们对某种社会现象的一种道德评价,认为它是否应当如此,是否公正合

理。公平意味着经济福利在所有相关的个人或组织之间的分配达到均衡状态。这里所说

的均衡分配与平均分配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它要求资源配置者在按照社会经济福利最

大化原则和需求导向原则配置资源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公正合理地对待高速信息网络系

统每一用户,不偏不倚,不掺杂情感因素。

3.3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补原则

市场机制与资源配置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侧面。市场供求、价格、竞争、风险机

制的充分运作可以有效地调节网络信息资源在生产、传输、分配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经

济利益和经济关系,以利益驱动构建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大厦。西方经济学称市场

手段是调节一切市场的十分有用的复杂精巧的联络系统,高速信息网络市场诞生十余年

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市场手段在解决跨国信息资源配置方面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手段是有效配置网络信息资源的另一种很重要的手段。福利经济学家霍布森(

J.A.Hobson)认为,为了保证最大社会经济福利,政府必须干预经济生活[5]。网络信息

资源尽管是面向全球的,但不论是生产、传输还是分配、开发利用,都离不开政府的作

用和影响。美国政府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最积极倡导者,这一作用和影响使美国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信息资源配置状况和水平亦堪称各国楷

模。

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在作用形式、条件、效果等方面是不一样的。在实际操作时,

应注意协调互补,使两者形成有机的配合。一般地,能够通过市场手段配置的,就尽量

通过市场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机制去自动配置;不能或难以通过市场手段配置

的,资源配置者应在前述三项原则的指导下运用政府手段去配置。

【参考文献】

1T.C.Koopmans.Threeessaysonthestateofeconomicscience.McGraw

-hillbookcompany,1957

2马费成等.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二).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

(2):3~8

3马费成等.信息经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篇2

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也要采用新措施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数字档案馆建设应该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充分了解信息资源中的内涵,实现档案信息的网络化以更加便于管理。如果对于档案馆的信息资源管理只停留在简单的数字化转换,必将会影响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共享。因此,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关键是能够有效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对档案馆的信息资源进行扩充,充分开发相关资源并进行整合,通过不同的网络技术将信息资源归类,使之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1 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1.档案信息源扩大化。

信息源,顾名思义是指信息的来源,人们在生产活动和文化活动中所产生的原始数据的记录,并且对这些初始数据进行加工整理而成的可以被利用的成品。对于传统的档案信息源,主要是局限于档案馆的馆藏,但是在网络环境下,档案馆藏的信息资源来源更加广泛,从数量到内容都获得极大地丰富。根据档案信息资源的分布,可以将现在的档案信息分为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现实馆藏主要是传统的档案馆的藏书,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服务,主要包括档案文献、馆藏目录等等。而虚拟馆藏与现实馆藏相对应,主要是指利用网络系统可以共享的信息资源。从载体来看,传统的档案资源多为纸质版和实物,而如今,网络的使用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档案除了传统的纸质,实物等常见种类,又增加了电子档案。网络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档案的信息服务,将档案信息源从有限扩大到无限,极大的丰富了档案信息的来源,同时也使得档案信息资源整合迫在眉睫。

2.档案信息资源内容多样化。

网络的大量普及使得档案信息资源的来源方式多种多样,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不仅有多种语言,而且形式也多种多样。网络信息数量大但同时存留时间较短,更新速度快。由于种类不仅有电子文件,还有很多软件信息。非文本信息如图像、音频、数据库等以多种形式共存,呈现出多类型、非规范、跨语种等特点。网络信息资源的多样化超越了传统的组织方式,能以不同方式进行表达。

3.档案信息服务对象广泛化化。

信息源的增多,内容的多样化也必然导致服务对象发生变化。因为网络环境下,档案馆是个共享的体系,必须保证所有能够上网的网络利用者能够享受信息。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者并没有任何限制,受教育程度也不同,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不同人群对网络的利用目的也不同。为了保证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到信息的服务,网络环境下对档案的服务对象呈现出广泛性,从空间、时间都进行了跨越。而网络环境为信息服务提供了一种比较便捷的服务方式,网络利用者可以通过网络检索自己的信息需求,档案馆通过网络检索,然后经过信息组织和整合形成信息服务产品,然后快速的传递给利用者,实现对利用者的全方位服务。因此,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有很重要的意义。

网络环境不仅改变了传统档案信息服务的环境,而且由于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大,种类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且使用非常方便,其优越性是传统文献信息资源无可比拟的。通过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存储,和网络化的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档案文献在存储和传播方面的限制,使资源共享更加方便。但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缺乏统一的控制,会使得网络信息管理混乱,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分散无序的状态。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信息资源分布不均,流通不畅等都会成为网络共享实现的障碍。因此,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整合,实现资源的有序化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

2 信息资源整合的方法、步骤和措施

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以使得多渠道不同载体的信息进行组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更好地为网络信息利用者更好地服务。经过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以强化信息资源,更好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给利用者带来极大方便。

2.1 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的方法

1.分类法。分类法是根据概念或者种类不同进行分类,建立等级体系结构,然后通过综合分析进行组配。在网络环境下,分类法是采用规范化的树状结构,按照学科专业或领域进行信息检索,方便有效。这种方法能够适用多种方式的信息检索,包括文本信息和非文本信息等,因此是数字化信息资源整合的基本方法。

2.主题法。主题法是以语言为基础表达各种概念,并通过标识来间接表达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方法是网络信息进行整合的主要方法,在检索中主要表现为关键字检索。

3.数据库法。这种方式是通过获得的网络信息资源的记录格式化存储,让用户通过若干检索路径,找到检索入口,从而享受到信息资源的服务。通过长期实践表明,数据库方法优点突出,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是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最佳方法。同时,这种方法方便利用者能够快速的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并且可以利用搜索引擎,集中网址,将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提供给利用者,更便捷。

2.2 信息资源整合的内容和步骤

1.档案信息资源的集成化组织与整合。通过将信息进行初步整合可以实现资源的跨类型、跨载体以及跨时空的利用。由于信息资源的载体和信息形态都多种多样,形成互补共存的新格局。逐步实现资源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检索模式。

2.档案信息资源的整体化组织与建设。在初始化组织和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进行整体化建设,形成资源的分布式管理、集成化的检索格局。并且通过网络软件,组成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档案信息服务的网络化。

3.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进一步的开发和挖掘,完成档案信息资源从形式组织向内容组织方向的转换。让信息向自动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便于人们利用程序化的知识解决问题。

2.3 信息资源整合的措施

1.强化馆内资源整合与集成意识。在网络大量普及的今天,档案馆应该具有独特的整体效应,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进一步分工,使每一馆都有自己特定的作用,并承担一定的责任与义务。档案馆必须加大内部机构设置,并进行人员调整,突出工作重点,找准自己的特定分工融合点,利用优势来发展自己。

2.树立档案馆整体化理念。网络环境强化资源整体建设效应,整体化的服务理念逐步得到认可。在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部门之间应该协调为一个整体,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树立整体化理念,要求各机构树立全局意识与合作精神,强化分工协作。

3 结语

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才能更好的满足利用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l]孙艳丽.网络环境卜.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对策分析[J].兰台世界,2012,5(14):123―124.

[2]李淑艳.例络环境卜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J].经济研究导刊,2011,34(16):l5一16.

篇3

随着互联网革命的进一步深入,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互联网资源成为各国争相占据的重要资源。互联网资源爆炸式的发展模式带来的是网络信息资源的迅速繁殖,网络信息铺天盖地而来,占据了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由于互联网信息资源本身具有数量庞大、资源丰富、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而人们对与互联网信息的需要又有一定的要求――专业的高度选择性、内容有价值、及时性等,这就造成传统的信息组织在网络环境中遭受着各种新的冲击。所以说要使信息资源发挥有效地作用,必须使其有序化。

1 网络环境下信息组织的背景

信息组织指的是在科学方法的帮助下使信息有序化和优质化。一般信息通过外在和内在特征的排序,实现无序信息流向有序信息流的转换,从而使信息达到科学组合,实现信息的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有很多种类,比如说,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信息量大但是分布不均,类型多样无序,多变不稳定,且组织工作难度大。与传统信息组织的手工编制形式不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不再受限于信息数量。随着互联网数据库的发展,信息量在与日俱增,传统的信息组织显得有些捉衿见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信息组织方式以人工为主,工作环节较为繁琐,工作流程线比较长,效率低,而现有的网络环境下,在数据库和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撑下,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全部数字化,信息组织方式的效率成倍提高,也更加便捷有效,实现了手段上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2)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具有透明性、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特点。由于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进程,信息资源的载体正由传统的印刷材料转变成为电子等非纸类截至为载体。由于信息资源的爆炸式发展,种类增多,数据的种类也越来越复杂,以往的信息组织方法以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用户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信息组织方式透明化。随着信息资源在网络上的流转和分享,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更是刻不容缓,也需要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化的管理,这样才能达到流转顺畅,方便交流。(3)信息组织工作难度加大。相对于传统信息组织结构,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工作不仅仅是由于信息资源数量巨大、非结构化和动态性强,还有相对比较开放,更新速度快,在整个网络环境下的标准制定也比较难。信息网络是对信息资源的存储、利用和再加工的过程,这就需要各个系统之间的配合。(4)用户对于信息资源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网络信息资源方便了用户对信息资源的获得,扩大了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范围,提高了用户利用信息的频率。随着信息资源类别越来越多,可供人们参考和利用的信息资源种类也就越来越多,这就形成了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信息组织的方式和方法也发生一定变化,这为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订制信息资源。

2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

信息组织要做的就是把无序的信息用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使其有序排列起来,使信息有大致的分类,便于人们的检索和利用。一般的信息组织要经过信息收集和信息筛选等环节。信息组织遵循如下原则:一是用户第一位原则,信息组织是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通过用户需求调查等手段获取需求意向,在信息组织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把用户的需求设计进去,同时也可以通过邀请用户参与的方式来信息组织的实效。二是信息收集的选择性原则,信息选择可以帮助确保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完整性,也能发挥信息组织的作用,提升信息的有效性。三是信息的安全性原则,网络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边带来机遇,另一边网络病毒、互联网垃圾泛滥、黑客、网络诈骗愈演愈烈,严重危害着公共和个人的网络信息安全,也对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所以,这些年我们加强了互联网安全建设,采取了一些措施保障网络安全运转,确保了信息安全。信息组织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四是信息标志的准确性原则。每个人都是有差别的,这就是有个辨识度的问题,网络信息资源也是如此。信息标志就是网络信息资源的辨识标志,试想以下如何在浩瀚如渺的网络资源中发现一个细小的信息资源,这就需要信息组织在编排的是设置能够体现其特征的标志,从而才能让用户方便检索出该信息,也可以跨越几个系统之间,实现网络资源的真正共享,发挥出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信息组织方式。传统的信息组织方式主要是机编化,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关键词、主题词等检索体系组织成的网络检索信息方式。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方式有自由文本方式、超文本方式和主题树方式。自由文本方式主要用于全文数据库的组织,通过用自然语言揭示文献中的知识单元,它是对非结构化的信息进行处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超文本方式打破了线性编排模式,用非线性组织方式,满足了人们思维跳跃的习惯,这种方式把文本信息的节点连接起来,形成巨大的网状结构,更加具体和细致,方便了用户的精确检索的需求。主题树方式是现将信息按照一定的概念结构排列起来,再按照具体的类别来编排,像个树状图一样的结构,需要层层连接的方式才能找到需要的信息资源,这种方式系统性强,检索效果好。除此之外,当前比较常见的有数据库方式、分类法方式、书目控制方式等。数据库是以当前的数据资源的储存为基础的,通过给出的检索方式来完成的;这个工作量比较大,但是随着云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的发展可以得到进一步发挥。分类法方式是以知识的基本属性分类为基础的,可以按照学科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也可以面向不同的用户对象进行分类,在分类的选择上可以比较灵活,但是一旦分类结束就很难在更改,也受更新速度和表达关系的能力有限的制约。分类发方式在信息组织中有两种实现途径,一是传统的机读化办法;二是创建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如指南型分类体系。书目控制方式是采用机读目录格式和新兴的元数据格式组织信息资源,但是代价大,发展速度缓慢。

3 网络环境下信息组织发展的新特点

传统的信息组织技术比较单一,各种信息进入关系型数据库中,并以二维表的方式进行管理,这就限制了数据库内容的变化。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组织发展有了一些新进展,呈现出如下特点:(1)关系数据库技术进一步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利用,多媒体应运而生,出现了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传统的信息组织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就对关系数据库进行了扩充,建立了各种新的复杂的数据类型。(2)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这种技术主要是对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实体为对象,描述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存在关系,并以一种比较直接的映射方式实现了信息组织。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它拓宽了数据库系统的边沿,解决了实际中部分信息不能装进数据库的难题。(3)数据仓库技术。数据仓库是集成的面向主题的数据库集合,它是用来支持决策支持功能的,其中每个数据单位都与时间有关。(4)网络环境下对信息组织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了。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图书馆学、情报学等专业的理论发展迅速,相应的信息组织工作的技术和方法等需要改进,要朝着展业化、技术化的方向,做好网络信息资源的编目,建立网上藏书馆,完善检索方式,方便检索。同时,还要广泛涉猎其他专业书籍,比如说信息技术和图书管学相关知识,并很好地将其结合。

参考文献

[1]宋彩萍,霍国庆.信息组织论纲[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1).

篇4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建设高校图书馆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各种高新技术在各个领域以及图书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促使了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数字图书馆方向迈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工作的自动化、网络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用户对图书馆网络信息需求的服务越来越上档次。用户并不满足对网上馆内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与获取,而更多的是想通过计算机网络对网上其它共享信息资源的获取与查询。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工作的作用,提高本馆对用户信息服务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真正效益。

一、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概况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国高校纷纷建起校园网,并通过我国CERNET加入internet。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网上的重要资源之一。但目前其自动化建设和网络建设相对落后,大多处于学术地位低、技术条件差、藏书建设经费短缺的境地,从而造成部分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发展水平低、数据不规范、应用效率不高,与其在校园网上的地位极不相称,直接影响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1.电子资源的数量及种类还不够丰富。电子资源建设虽已初具规模,但其拥有的品种及数量还有待丰富,由于馆内设施及资金等原因,电子资源建设有待加强。尤其是自建的特色馆藏网络资源比较贫乏。

2.数据库建设没有统一的计划、分工和合作。由于各个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或引进缺乏协调,形成单一的服务方式。各馆建立的数据库结构单一、覆盖面窄,自建特色数据库相对贫乏,使得网络化建设加大了成本和难度。

3.专业人才缺乏,现代管理落后。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因素,图书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缺乏,即使有也留不住,再加上管理手段的落后,抑制了图书馆人员主动开发信息资源的积极性,阻碍了信息开发工作的深入发展。

4.网络信息资源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没有深层次的开发,使得网络链接和共享受影响,整体的服务水平不高,信息利用率低。

二、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网络环境下的馆藏信息资源建设,既要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现实需要,又要适应未来的发展,具体来说,应坚持四条建设性原则:

1.共享性原则。由于每个图书馆不可能拥有世界上所有的信息资源,因此共享其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很有必要。只有通过多个图书馆的协同发展,形成一个互为补充、互为利用、互为推动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才能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2.系统性原则。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并存,只有系统地、连续地从馆内与馆外、国内与国外收集和积累各种信息资源,才能不断充实图书馆的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发挥信息资源的有效作用。

3.多样性原则。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存在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体现。要充分满足读者的需求,唯一的方法是开展多样。

4.标准性原则。传统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软件系统差异很大,而各馆的数据库建设也各自为政,其标准和格式都不一样,导致开发的数据库无法在网上实现共享。因此,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必须使用统一的标准规范,才能实现资源内容的相互操作与交换,长期管理和使用。

三、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策略

1.加大电子资源建设力度。根据本馆经费和专业学科调整采购策略,逐步加大对电子出版物的收藏比例,为教学、科研提供详实、权威、方便检索利用的信息资源。引进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等数据化文献,不但充实馆藏,也方便读者查阅。本馆已经引进了各类电子资源l3种,其中中文数据库l1种,外文数据库2种,数量、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2.加强馆藏特色数据库资源建设。在加强资源建设,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下,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外购数字资源,它还应有自己的特色馆藏网络资源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优势及个性。应根据本校的专业特点,立足于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将本馆及本校的特色资源进行加工,推上网络。如本校学位论文数据库、教师学术成果数据库、地方文献数据库、重点学科资源库、专家学者信息库等。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能够更好地推动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利用先进的图书馆集成管理软件,立足于本馆的专业学科方向,收集大量有价值的文献信息资源,相应地转变数字化电子资源,建立自己的特色馆藏数据库。有计划、有步骤地把馆藏信息资源中独具特色的信息资源转化为计算机化的可检索的特色数据库传输上网,以更广泛、深入地反映馆藏信息资源,供读者使用,这是极为重要的其他网络信息制造者不能提供的信息资源。在这些馆藏特有文献资源数字化过程中,必须坚持标准化、网络化的原则。例如,高校图书馆开发建立学士、硕士以及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并加入CALLS,实现全国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我馆已于去年开始建设特色馆藏数据库,包括视听资料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煤炭经济情报以及和烟台大学、莱阳农学院图书馆合办的教育新视点等等,在建设特色馆藏数据库上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3.构建网络学术资源导航系统。资源导航系统是根据学校教学特色及科研需要,对某一学科领域内的信息进行收集、组织、整理,为用户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所提供的指引系统。由于各馆都存在多种电子资源,还有一些网上免费的专业性或综合性数据库,为了帮助读者从尽可能广的空间和尽可能短的时间范围内获取尽可能有价值的信息,为了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更加方便有效地利用,对所有电子资源进行信息导航是绝对必要的。现在有些高校图书馆和大型综合图书馆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特色的电子期刊导航系统,读者只需要在网上通过同一个检索界面就可以同时检索馆内所有数据库,其中也提供了命中目标对应内容的快捷连接地址(题录或者全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电子期刊导航系统。这正适应了网络信息资源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很欠缺,尤其是与知名院校相比。

4.逐步实现区域高校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一方面由于经费不足,技术力量不够强等原因,我们的网络信息资源还不够丰富。但另一方面又由于IP地址的身份鉴别再次将网络信息资源分割成了传统图书馆时代“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这就使得宝贵的经费在重复购买资源时被浪费掉。

5.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使网络信息馆藏化。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种类繁多,知识门类齐全,内容丰富,且代表了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借助于Yahoo、Infoseek、Google、Altavista等搜索引擎寻找搜集各种信息源,然后将信息分门别类,按一定主题进行分析过滤、分类及集中整合,形成专业指引库,方便用户查找某一类信息,如可建立法律类、专利类的专业指引库。此外,网络信息资源收集还应加强对电子期刊数据库的搜集。网络电子期刊由于出版的及时,内容的权威,检索的便捷吸引了用户,图书馆应对因特网上免费的全文电子期刊按学科分类整理提供给用户。这样能弥补印刷型期刊品种和数量的不足,扩大期刊资源,提高文献保障率。图书馆应重视这类网络信息资源的选择,聘任专职人员开展此项工作,根据网站制作者、网站内容、网站用户利用率对网站质量做出评价,结合专业特点有目的地选择。

篇5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 优化配置 信息生态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网站数量剧增,目前网民人数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用户,对信息资源的使用有了新的要求。虽然网络信息资源的容量曾几何级数的增长,但信息来源分散,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组织与控制,这都严重影响了信息资源的获取及使用,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信息管理者所关注的问题。

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是以人们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为出发点,以追求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质量为指针,通过设计网络上信息资源的流向,进一步规划分配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内容、数量、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分布,最终达到为网络用户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和信息资源被合理有效利用的目的。

一、研究的必要性

1.技术的变革与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技术架构经历了信息孤岛、以局域网为支撑的内部集成、以Internet为技术平台的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从单层结构发展到3层乃至多层结构,从C-S结构到B-S结构。互联网的出现是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它所涌现的信息资源的海量与包容性是其他任何信息媒介所无法比拟的。信息资源管理也有数据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信息生态的不同阶段。技术的发展进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信息资源管理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必须充分考虑到其引起的变革。

2.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从内容上看,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分布广、数量大、种类多和不稳定的特点;从形式上看,网络信息资源具有非线性、交互性、动态性、累积性、多样性的特点;从信息资源的质量上来看,网络信息资源又具有良莠不齐,真假莫辨的特点。目前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现状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组织;二是信息检准率较低,网上信息资源分散、无序现象加剧;三是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积极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才能带来真正有序的信息空间,实现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3.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大多数企业应用系统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单体应用、部门级应用居多,企业级集成应用少。应用系统的数据以不同形式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库中,而且各个业务系统通常分别由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和维护,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加之网络与信息安全性的防护措施,使得这些系统功能之间相互交叉,有着重复的信息和数据,但相互之间却很难进行畅通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4.环境的变化。目前企业的管理者一般都有企业信息化的战略构想,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企业流程重组等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在进行信息化改造的时候,决策者容易忽视环境的因素给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影响,如社会、政策、经济、技术等。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以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已从相对稳定、变化可预测的线性时代步入不断发生激烈变化的非线性时代。过去,信息资源管理通过给予企业信息保障,来向企业决策提供各种预测方案。但现在所提供的预测跟不上环境的变化,信息管理对企业环境的不适用已是必然,只有适合环境的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在信息社会中各种事物的变化越来越快,“变”成了惟一不变的因素。要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环境就得了解信息环境, 企业内外部环境将对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用与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正视环境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

1.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内容。大多数国内学者从网络信息分布的时间、空间和数量特征三个方面论述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内容。李楠澜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内容总结概括为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空间矢量配置以及品种类型上的配置和在数量上的配置等四方面的内容。就品种类型配置,又从媒体类型、内容、时效性、归属特性及保密程度进行区分。

2.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刘水养指出网络信息资源的配置应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多种不同模式的调配有序、高效地进行,使得网络信息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从而达到优化配置的目的。他认为应该遵循宏观调控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原则、质量保证原则、集成配置与互补合作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品种多样化原则等。

许恩元在《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原则与模式新论》中引入了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理论依据—帕累托最优理论。分别就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需求导向原则、公平原则、协调共享原则、市场手段与政府手段互补原则、合理分工与综合发展相结合原则等进行分析。

3.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模式包括宏观配置和微观配置两方面的内容。宏观配置就是政府通过宏观手段对信息资源的配置提供政策性的指导,是一种政府层面的行政干预行为。对于宏观配置研究者一般从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政策和信息法规、设置均衡配置的指导目标、引入竞争机制及调控增量信息资源的规划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微观配置就是信息的制作、传播部门在政府宏观调控指导下对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和数量等要素上作适时的配置,是一种技术性、操作性行为。重点需要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数量、类型、及技术的配置。

篇6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利用

【Keywords】informatization; archive information resource ; integration ;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115-02

1 引言

自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我国国民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地区以及馆藏类别的限制,档案信息资源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对其进行资源一体化管理,将档案信息从分散封闭转化为开放丰富,已经成为当今工作的重点。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利用是对档案信息进行建设的有效途径,只有将这些工作做好,才能更好地推动档案信息建设工作的发展。

2 网络背景下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的必要性

2.1 对多元化和无序化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在网络背景下,以地铁单位为例,档案资源的种类繁多,不光有纯文字档案,还有图片、照片以及声音和短片等多种形式的档案信息。从载体的种类来看,有印刷型、刻写型、视听型以及网络型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共同存在,互相取长补短,档案信息资源结构正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管理,信息的质量参差不齐,高质量信息与低质量信息共同存在,并且信息处于分散且无序的状态,想要充分发挥其价值的难度比较大。所以将档案信息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才能有效地将分散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并将其进行有序化处理,这样才能使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变得更单。

2.2 将档案信息资源与其他资源进行一体化整合

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不只有本单位的档案信息,还有很多虚拟的档案信息。得益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资源的传播可以跨越行业、地域和国界的限制。管理档案部门可以将本单位的档案信息进行建设,将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档案信息建立成一个体系,并将其提供到网络。另外,还可以代表本单位去参加别的单位的活动,互联网时代扩大了采集信息的方式,除了采用传统的档案征集方法以外,还可以下载、传输数据库,或者在网上对档案信息进行开发,还可以将其他单位的热点问题以及一些前沿信息“拿”过来,取其长处补足自己的短处,档案信息资源与其他信息资源逐渐向一体化方向发展[1]。

2.3 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以提高全方位的服务

与传统的印刷型档案相比,现代网络化和电子化服务的功能性更强,服务效率更高。在当今这个网络化的时代,用户可以向相关单位提出自己的要求,相关部门在互联网上或者档案馆内进行检索,在进行信息的整合处理后发给用户,这样可以实现对社会的全方位服务,而做到这些离不开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处理。

篇7

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的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网络时代。网络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快捷的交流方式,也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新的契机。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不仅有利于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够拓宽获得和利用的文献信息资源的途径。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已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数量大、种类多,传播和利用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所谓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指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通过对众多图书馆资源的整合,或以某一功能齐全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为基础,构成图书馆联机目录检索系统、集成管理系统,通过对通讯软件和网络联系,使读者能够获取近程、远程文献信息资源。

网络化的飞速发展,信息载体的多样化、数字化,为图书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和手段,图书馆无论是管理还是技术手段、结构模式等都在发生变化。从载体的不同分类看,文献包括纸、磁、光、电载体文献,如印刷型、磁盘型、光盘型和网络型等;根据信息资源的分布分类,可分为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现实馆藏包括传统的文献资源,如图书、报刊、声像资料、缩微制品、电子出版物等,虚拟馆藏是通过本馆计算机系统及其通信设备可以共享的馆外信息资源。

在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浩如烟海,主要表现在:(1)形式多样,既包括书目资源、电子书刊、参考工具书、各种类型的数据库、电子邮件等,又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软件、数据库;(2)数据量大,增长迅速,信息存留时间短,更新快;(3)内容丰富;(4)虚拟化,共享化;(5)离散性,即网络信息资源不受限制,自由发展,呈无序状态,甚至存在很多垃圾信息。所以,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在于统一规划,分工协作,形成各自馆藏特色,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亨创造必要的条件。

现代信息技术、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也由过去的文献需求转变为对各类信息的需求。图书馆应该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分类、选择,以满足广大读者潜在的信息需求,所以,在网络环境下,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应该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不仅既能够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又能够加强图书馆之间分工合作,构建相对完整的馆藏体系,发挥各自信息资源的优势,避免因为重复建库、重复建网、重复收藏而导致的资源浪费与闲置,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人类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优势作用,逐步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

目前,我国的信息资源,尤其是图书馆资源可分“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现实馆藏”指用本馆现有的文献资源、馆藏书目数据库和电子出版物等,为读者服务提供服务,而“虚拟馆藏”则主要包括通过计算机系统及其通信设备,共享馆外的信息资源、书目数据库、电子出版物、网络信息等,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

“现实馆藏”的专业化、精品化、一体化虽然是信息资源建设的要素,但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网络环境下,电子信息资源的增长幅度已远远超过了印刷型的文献,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拓展了图书馆有限的馆藏资源。随着越来越多的馆藏文献进入信息网络,以往分散独立的馆藏资源被有机地联在一起,形成了图书馆的虚拟馆藏,使传统图书馆能够利用的信息量进一步扩大。“虚拟馆藏”使图书馆可利用的资源进一步扩大,增强了信息的服务能力。所以“虚拟馆藏”的建设则是实现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手段,能够极大地优化和丰富“现实馆藏”的信息资源,最终实现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现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主要是数据库资源,文献资源的质量和规模,而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乃是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关键。所以,只有将馆藏特色资源数字化,建成数据库,提高馆藏文献的易用性和共享性,图书馆才有真正的吸引力。但限于技术、资金、人力等条件,图书馆也不可能将所有馆藏资源数字化,而应有选择、有计划地将有特色、有持久价值的馆藏优先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成为网络信息资源中具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

面对现代社会和信息技术诸多方面的挑战,馆藏信息资源的建设要更加注重特色化,突出馆藏重点,保证其系统性、完整性和权威性,否则,将难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在特色馆藏建设方面,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率先将本馆富有特色的文献资源数字化。在网络环境下,馆藏建设既要突出特色,又要在特色馆藏基础上将书目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全文特色数据库的开发上网,极大地丰富网络信息资源,提高馆藏特色资源的利用率。这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新模式。

与此同时,Internet的广泛使用,世界各个大陆的图书馆成为相互联系的载体,在信息资源的选择、整理、贮备上具有更广泛的来源,丰富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内容。资源不仅内容广、收录时间长、更新及时、数据新,而且有许多数据库,如美国专利、欧洲专利、加拿大专利、日本专利、中国期刊网题录数据库等,都免费使用。因特网上的文献信息是超文本的形式组织的,以信息单元为基本单位,按照各单元之间的概念联系进行非线性地组织和存放。面对着茫茫网海,数量众多、良莠混杂的各种信息,必须采取有效地检索手段和方法,才能有效的满足信息检索的需要。网上信息资源的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变化频繁、价值不一,信息连接及信息内容常处于变动之中,必须建立数字分析体系,定期对信息资源进行分析,若非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难以实现的。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既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保障,又是构成网络信息重要体系和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

今天,文献信息资源曾几何级增长,而利用率却在逐年下降。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发表的论文约600~800万篇,出版的图书80~90万种,期刊10余万种,而我国公开发表的报纸也有2040种,期刊7600种,出版的图书9万多种。预计,文献资源的数量每隔7~8年将翻一番。而由于印刷成本的增加,也导致图书报刊的价格成倍,甚或几十倍上涨。图书价格上涨,文献购置费用严重不足,文献的入藏量大幅度下降,已经成为图书馆目前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同时,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正在缩短,新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各种文献的使用寿命随之缩短。不同的文献类型,其使用寿命周期各异。图书类的寿命稍长,平均在10年~20年,科技报告在10年左右,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产品样本说明书等,一般在3年~5年不等,总之,文献资源的平均寿命周期在10年以下。文献资料过期之后,便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再加上各类图书馆的重复收藏,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图书馆应加强分工合作,整合信息资源,协调各图书馆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馆藏特色方向及在资源共享中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金和人力的浪费,满足网络环境下读者多元化的文献信息需求。

在信息网络时代,坚持标准化是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和实现资源共享的一个核心问题。网络环境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规范化的情报语言就容易造成数据交换的障碍,信息之间的交流也就无从实现,更谈不上网上信息资源共享。可以说信息资源的标准化控制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必备条件。信息资源标准化包括:信息著录标准、分类标准、符号标识标准、缩语标准、代码标准等,已经正式的各种文献信息组织揭示、加工整理的国家标准,是我国图书馆建立文献数据库和进行数据交换的重要依据。但由于图书馆界在业务标准化建设中尚缺乏统一规划,还没有制定出对实施业务标准进行监督的措施,许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规范控制缺乏认识,标准化工作往往被忽视,不完全按照业务标准去建立文献数据库,在编制各类业务软件时也不按照统一的标准格式,使软件的通用性不强,从而使整个网络的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影响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故还必须重视网络标准的兼容和规范化,以便把不同系统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推动信息资源的共享。

建立计算机和通信系统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活动必不可少的技术条件。这些技术条件主要包括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电子通讯网络等。计算机的普及与推广,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数字化,对馆员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他们除了图书情报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以外,还应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技能及外语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开拓能力和快速获取信息、高效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因为,信息资源的网络化,要求工作人员要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诸如计算机数据库的管理、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技术等。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实际是在进行智力开发和技术开发,图书馆员能否在信息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取决于其服务角色的转变,成功实现角色转变除了环境变化和用户期望变化推动外,关键在于馆员在知识和技能上的显著提高。图书馆应在积极引进计算机网络人才和双学位人才的同时,强化对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促进知识更新,转变观念,使其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适应新技术环境下的需求。没有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队伍,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理想将无法实现。

综上所述,图书馆应该根据自己的服务对象、馆藏基础、人员配置以及经费来源等不同情况,确定各自馆藏的重点、特色,保证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使用到文献资源建设之上。各个图书馆之间加强合作,组织专门人力、物力进行图书文献联合编目,开展馆际互借业务,通过协商、协调,相互交换闲置的文献信息等,注重强化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方面的合作,形成各具特色的数据库体系,将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相互结合,保证各个图书馆能够借助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以有限的经费,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更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爱珍: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问题研究[J].理论界,2005(1)

[2]斐雪芬:高校文献资源建设发展状况与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2)

[3]赵满萍: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理性思考[J].晋图学刊,2005(4)

[4]丁晓红: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J].前沿,2005(7)

[5]李扬:关于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几个问题[J].现代情报,2001(2)

篇8

一、研究的必要性

1.技术的变革与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技术架构经历了信息孤岛、以局域网为支撑的内部集成、以Internet为技术平台的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从单层结构发展到3层乃至多层结构,从C-S结构到B-S结构。互联网的出现是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它所涌现的信息资源的海量与包容性是其他任何信息媒介所无法比拟的。信息资源管理也有数据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信息生态的不同阶段。技术的发展进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信息资源管理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必须充分考虑到其引起的变革。

2.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从内容上看,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分布广、数量大、种类多和不稳定的特点;从形式上看,网络信息资源具有非线性、交互性、动态性、累积性、多样性的特点;从信息资源的质量上来看,网络信息资源又具有良莠不齐,真假莫辨的特点。目前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现状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组织;二是信息检准率较低,网上信息资源分散、无序现象加剧;三是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积极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才能带来真正有序的信息空间,实现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3.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大多数企业应用系统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单体应用、部门级应用居多,企业级集成应用少。应用系统的数据以不同形式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库中,而且各个业务系统通常分别由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和维护,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加之网络与信息安全性的防护措施,使得这些系统功能之间相互交叉,有着重复的信息和数据,但相互之间却很难进行畅通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4.环境的变化。目前企业的管理者一般都有企业信息化的战略构想,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企业流程重组等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在进行信息化改造的时候,决策者容易忽视环境的因素给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影响,如社会、政策、经济、技术等。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以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已从相对稳定、变化可预测的线性时代步入不断发生激烈变化的非线性时代。过去,信息资源管理通过给予企业信息保障,来向企业决策提供各种预测方案。但现在所提供的预测跟不上环境的变化,信息管理对企业环境的不适用已是必然,只有适合环境的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在信息社会中各种事物的变化越来越快,“变”成了惟一不变的因素。要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环境就得了解信息环境,企业内外部环境将对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用与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正视环境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

1.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内容。大多数国内学者从网络信息分布的时间、空间和数量特征三个方面论述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内容。李楠澜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内容总结概括为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空间矢量配置以及品种类型上的配置和在数量上的配置等四方面的内容。就品种类型配置,又从媒体类型、内容、时效性、归属特性及保密程度进行区分。

2.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刘水养指出网络信息资源的配置应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多种不同模式的调配有序、高效地进行,使得网络信息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从而达到优化配置的目的。他认为应该遵循宏观调控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原则、质量保证原则、集成配置与互补合作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品种多样化原则等。

许恩元在《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原则与模式新论》中引入了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理论依据—帕累托最优理论。分别就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需求导向原则、公平原则、协调共享原则、市场手段与政府手段互补原则、合理分工与综合发展相结合原则等进行分析。

3.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模式包括宏观配置和微观配置两方面的内容。宏观配置就是政府通过宏观手段对信息资源的配置提供政策性的指导,是一种政府层面的行政干预行为。对于宏观配置研究者一般从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政策和信息法规、设置均衡配置的指导目标、引入竞争机制及调控增量信息资源的规划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微观配置就是信息的制作、传播部门在政府宏观调控指导下对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和数量等要素上作适时的配置,是一种技术性、操作。重点需要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数量、类型、及技术的配置。

郭东强等认为应该将生态学及生态平衡的理念引入企业信息系统中形成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当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各类的企业信息的比重、数量趋于平衡,信息的流向和流动趋于稳定,即达到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此时,整个社会经济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经济主体不仅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时也实现了生态效益。同时他还建议正视过度依赖技术、使用技术给企业的信息环境带来的危害,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注重人的因素,使人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4.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措施。大部分学者从宏观角度进行了研究,高丹从宏观上的提出相应建议: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层次的配置信息资源、积极参与信息资源的开发、提高信息人员的素质、培育高效的信息市场。李颖认为要研究用户需求,建立全国性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协调机构,建立高质量的数据库及法律保障机制。陈德敏从技术角度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进行研究,分别是MARC格式、DC元数据格式、应用分类法、应用主题法。

王玉在《论协同电子商务下的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中,谈到协同电子商务的建立必须从整个行业出发,研究各个企业的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和集成,以及企业之间在市场环境中的合作和协调机制,建立能为企业提供一个从企业到行业到区域企业的集成信息支撑平台。这些都符合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及生态圈的要求及动态演化的特点,当企业信息生态圈建设和发展到成熟阶段时,各类企业信息的比重、数量和企业群的比例趋于平衡,信息的流向与流量趋于稳定,即达到企业信息生态圈平衡。这种平衡是社会经济中市场平衡的真实反映,这时各种社会资源的配置趋于优化状态。

通过考察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研究现状,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的开发利用是目前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诸多学者对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原则、措施等内容行了分析,他们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都十分认同,但缺乏具体的实例分析及模型的建立,另外对于网络信息环境所出现的变化及与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模式也缺乏相应的研究。三、研究建议

网络的广泛应用与发展使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更加便捷,同时也对传统的信息组织与管理形成了很大冲击。网络信息爆炸、无序、优劣混杂,缺乏统一的组织与控制,严重阻碍了信息资源的利用,因此基于信息生态的理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研究就尤为必要。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生态学理论的引入,信息生态成为其一个重要的分支,信息生态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管理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与以往片面强调技术的作用不同,信息生态通过对人、技术、信息和环境进行综合考察。

1997年,美国管理科学家达文波特(ThomasH.Davenport)在《信息生态学:掌握信息与知识环境》一书中首次提出信息生态学(InformationEcology)的概念,将生态理念引入企业的信息管理中,从而开辟了信息管理的新领域。

1999年,纳笛(Bonnie.A.Nardi)和欧戴(VickiL.O'Day)合作撰写了《信息生态:用心使用技术》中,将信息生态定义为“特定环境里由人、实践、价值和技术构成的一个系统”,认为信息生态系统里占核心地位的不是技术,而是由技术支持的人的活动。

国内学者对信息生态的研究有代表性的是蒋录全在2003年出版的《信息生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对信息生态进行了系统研究。他认为信息生态涉及信息、人和环境三大要素,信息生态就是研究信息—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进而在此基础上推导其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成演和发展。而张福学认为信息生态只是一个比喻式的概念,意在利用“生态”这一比喻培育新的思想和理论。

对于信息生态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是信息生态环境,蒋录全博士将信息生态环境因子定义为:信息环境中对人类及社会组织的成长、行为、发展、流动和分布以及社会进化与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信息环境因子主要可分为:人类因子、信息因子、信息技术因子、信息政策法律与信息伦理因子、信息文化因子等。而在网络环境中不容回避的一个事实就是信息生态失衡。

信息生态平衡是指信息、人、环境之间的均衡状态。信息生态失衡指以上要素处于不平衡状态,即信息生态系统内部和外部交换的信息受阻或其自身要素与子系统之间的比例失调等。谢立虹在《网络空间中的信息生态问题》中提出其主要现象有信息超载、信息污染、信息垄断和信息侵犯等4个方面。李凤石认为信息生态生态失衡的主要表现为信息资源分布失衡、信息爆炸等。

对于解决信息生态失衡的措施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田春虎认为调节信息生态失衡的方法包括从系统角度出发进行整体规划与布局,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保持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加大研究与开发投入,提高技术的创新能力;调整人员结构,提高信息素养;加强对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管理等。孟瑞玲从制定信息政策和信息法规、加强信息门户网站和信息地图建设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法。此外,应金萍等提出实施信息分级制度,以净化信息环境整合传统理论优势,进行信息伦理学研究,加强信息伦理道德建设强化信息市场管理等具体措施。

借鉴信息生态的思路为解决企业信息化及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以往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往往是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的重要性,而不是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综合考虑,从而导致结果与预期相差甚远。从信息生态的角度分析及评价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是现代环境下企业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篇9

[关键词] 云计算;信息资源;云服务;模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76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146- 02

1 前 言

云计算是一种使用分布方法处理能力,基于网格信息发展的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分布范围非常的广泛,在PC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都可以连接网络上的资源,都可以使用云计算技术。所有的计算资源有三种特性,分别是动态性,扩展性和虚拟性。学术界普遍直接将云计算技术简称为一个字“云”。云计算技术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而且它的处理能力与效率是特别高的。云计算使用的用户不需要了解内部服务结构,很简单很方便地使用云技术的服务就是云服务。

依照服务资源种类,学术界把云服务细致划分为三种,分别是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与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1.1 SaaS主要是经过浏览器把软件转化为云服务提交和输送给需要的客户

云服务客户是不用花钱买杀毒软件的,云服务厂商会合理科学管理有关软件。这个举动是可以帮助使用云服务的客户购买设备与软件的花销,为他们省去了很大的一笔开支。而且云服务厂商只要维护好相关程序就可以有效满足所有客户的使用需求,这样就可以很好降低云服务厂商的生产与维护的成本。

1.2 PaaS是把开发的全部环境当成云服务提交给需要它的云服务客户

客户能利用云服务厂商的程序经过云计算大环境访问指定的用户端。现在市场上主要的PaaS产品是:Google App Engine,force等等。这里面需要大家注意的是, PaaS属于SaaS的扩展模式。在PaaS中提供的服务全部都是云服务方面的提供商,而对于应用软件的终端客户,软件的开发商同时也是服务的提供商。

1.3 IaaS主要把基础设施发展成云服务提供给需要的客户

云服务客户经过基础设施取得自己需要的各类云服务、通信使用的是网络服务,通讯服务等等。

2 信源资源即服务

云计算技术对于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提取创造了很好的技术渠道。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信源资源即服务能够建设非常新型的信息数据服务。这种模式很好地使用了云计算技术把不一样区域里面的信息重新做到科学的整合和部署,建立了信息数据的资源云环境。云计算客户可以针对自己的具体需要,利用网络对云服务厂商进行订购信息服务等等。当客户依据自己的订购信息支付费用后,就可以得到需要的云服务信息了。

IRaaS模式彻底将以前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改变了。和以前的信息服务模式相比较,它有下面的几个主要特点。

2.1 多样性

信息资源使用的规模在云计算的背景下增长的很大,尤其是可以使用的数量增加的速度更是飞快,可以使用的种类也在大幅增长。信息资源变得比以前要丰富,这也为云服务客户取得自己使用的信息进行了确保。

2.2 虚拟性

云计算技术很好地实现了虚拟化的管理与应用。云服务客户不用深入地对IaaS进行了解就可以获得形式灵活各类云服务,其中也有内容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

2.3 可以实现定制化的服务

云服务客户针对自己实际的需要可以随时定制自己的专属信息云服务,比如说信息云服务期限、品种、内容等等。各位客户重视的问题不只是信息资源,而是客户可以取得信息资源云服务的方便准确。

3 信源资源即服务体系结构

3.1 信息资源的云搜索层

连接到网络的信息在总量上是特别大的,信息的种类很多,内容也是异常的丰富,比如不同种类的网站、音视频资源和多媒体信息等等。所有的信息都是呈现出分布式的组成结构,分门别类的保存在各个地域里面。IRaaS有很强的云搜索能力,可以对分布式的信息做到云搜索,快速取得需要的信息内容。

3.2 信息资源云存储层

经过IRaaS云搜索取得的信息数量非常多,在种类上和内容上都很多。因此IRaaS云存储层一定要有规模比较大的服务器群,这样才可以自由的伸缩,维持很大容量贮存容量。像使用Google的Altanta数据中心和regon Deltas数据中心,保持服务器的整体平衡,把计算工作合理的分配到服务器里去。信息资源存贮一定要使用IaaS信息云存Ψ椒ā

3.3 云服务核心技术层

对于信息数据云存储利的信息数据,IRaaS一定要使用不同的云服务技术制造出适合云服务客户需求的云服务,同时保证高效信息云管理。使用文本技术对信息数据云存储种存储信息做好挖掘,发现信息数据各种需求。而且,针对信息资源客户的需要,使用信息资源云调度技术,实现信息资源需求和信息资源的供应可以高效精准的进行匹配,同时选择适合的云调度。IRaaS可以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与综合效果。

4 结 语

篇10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8-182-02

传统自动化图书馆是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基础,伴随着数字图书馆所用的手段的变化,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开始产生,也就是说,当数字图书馆的研究进入到网络资源开发利用时,它便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变化。

1 网络信息资源来源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获取渠道出现了由传统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化到网络信息资源主的转变,伴随着采集信息资源的方式也出现了向网络信息资源的变化。表现在:

(1)数字图书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不同于传统的出版发行模式,它具有着自身的广泛性与多样性,能够让人们了解到到全球各地区的分布式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是开放公开的,任何在在能够进入网络的前提下都可以创建与信息资源,这都是数量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可见这具有着特有的分布式特点,由于它的种类形态多样,其组织与处理方式与传统图书馆有着很大的不同,是数字图书馆资源的重要内容。

(2)各个国家地区的数字图书馆在建立自我特色的网络资’源,如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数字人体项目就是在创建数字人体信息资源的基础上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传统的图书馆开发原则相比,由于信息来源的改变使得动态数字图书馆有了一些新的原则:1)数字图书馆对资源的选择、确定不受传统的时空、文献类别等的制约,而是仅仅依靠一些如学科分类等的标准就可以对资源本身的内容加以区别使用;2)在查询质量上,数字图书馆在查询路径选择、预处理与后处理等资源寻找上更具有优势:3)图书馆的收藏服务与分布式的元数据库很类似,对与分布式收藏对象有关的数据进行存储、传播与处理,收藏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组件基础上多种服务的一种,除此,还有索引服务、命名服务与存储服务。

2 描述与组织网络信息资源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在数量与种类上的增多,使用用户也在不断扩大且多集中于科技、专业与商业用户。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出现了以下特点:用户有权访问的各种信息资源逐步增加:网络信息资源通过超媒体技术最大程度地影响到用户的使用;用户在简单直观的界面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网络资源信息。正是有了这些特点,网络使用的范围才迅速的增加。同时,互联网在可靠性与使用效率上也存在这问题,当下不少用户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寻找正确的信息,却常常事与愿违。因此,目前互联网还缺少满足用户的类似于传统图书馆的高价值的信息管理服务:目录与分类、订阅管理可靠的信息产品广告等。如雅虎、百度等搜索引擎一直在寻求通过大量非结构化与未被规范的互联网信息的索引提供一些服务项目。但是,这些服务有时也缺少些正确的信息,在应对快速变化的信息技术与政策适应上表现的很欠缺。

在这种现状下,当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主体是网络信息资源时,它便面临着众多的技术挑战,尤其是资源的描述组织、信息的发现检索、数据存储管理等关键技术。要对数字图书馆进行成功有效的研究开发首先要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的描述与组织问题加以解决。其中网络信息资源描述是所有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前提与基础。但网络信息资源本身具有着极大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不同的资源有不同的组织、机构或者个人等,这就为网络资源的开发共享带来了障碍。当下对网络信息资源所采取的基本手段是元数据描述,但现有元数据标准在描述内容与主题上相对较少,揭示的也不够全面准确和深入,在有效的控制手段表现的明显不足等,这些都给网络信息资源的发现、组织与描述带来了困难,使得网络信息资源在开发程度上较低。因此,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在元数据拓展、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进行尝试便具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努力改变目前网络信息资源杂乱无章的状态,对各种网络信息资源描述与组织,使它们变得有序合理,以便为用户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提供方便。

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描述方面影响比较广泛的研究与实践模式是:(1)创建通用元数据标准,这个标准由15个元素组成,目的是用于改善电子信息资源发现的,这可以为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提供一个统一正式的描述;(2)基于包括自动创建和简单的文本翻译和转换的SGML文本处理:(3)已经在多个研究项目中被用于提供资源采集和元数据抽取的资源采集工具,此工具包括全文数据库和元数据库;(4)研究开发应用于分类系统、控制词典和其它主题访问系统的有效的信息组织技术;(5)开发组织与访问电子资源系统,此系统集成了RDF、XML、MARC等;(6)为在互联网上运动的资源提供有效的持续和统一的命名管理并可应用于目录和普通的HTML文档;(7)开发一个详细的通讯流程协议和环境来支撑图书馆用户和参考图书馆员,同时对电子信息资源和印刷载体的信息资源进行处理;(8)探索电子信息资源的索引和编目并构建一种有力而灵活的结构;(9)对Web信息资源的特性进行识别与评价;(10)开发一些有效的识别与组织揭示文档内容的重要线索,以达到改善用户对电子文本资源的访问和利用:(11)研究在目录组织体系中浏览和导航的方法。

虽然目前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的描述与组织的研究比较突出,但是与增长迅速、数量巨大、质量差异大的网络信息资源相比,研究开发力度表现的明显欠缺,因此,利用人工智能来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描述与组织进行开发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前景。此研究开发可以从以下问题出发:能够帮助改善数字信息访问和管理的技术、信息发现和检索、用户接口设计、分类和索引、结构设计和问题等。

3 检索与过滤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的查询与检索以网络信息资源的描述与组织为基础,这是数字图书馆重要信息服务模式之一。面向增长迅速、数量巨大、质量差异大的网络信息资源,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搜索引擎在功能上表现出不足,正如上文中所说当下搜索引擎在结果的质量上难以满足用户的要求,且此缺点随着网络的发展表现的逾突出。因此开发研究出先进的索引检索系统与质量控制方案对于数字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便显得尤为突出。研究开发活动可以集中于以下两点:

篇11

中图分类号:G250.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4-097-003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y

Zhao Bo (Hangzhou library,Hangzhou,Zhejiang,310003)

Jiao Huimin (NanjingAgriculture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5)

Abstract: The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y is the informational and cultural center of every province.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sperity of the province's cultur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arries on an investigation to the digital resources of 25 provincial libraries websites, then calculates th e types, quantities of these digital resources, and finds that there exists a huge gap between under-developed areas and developed area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To those provincial libraries lack of digital resources, they can make up the shortage of dummy resources by integrating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simply introduces several kinds of patterns of integrating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Key words: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y; internet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CLC number:G250.73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10)04-097-0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呈爆炸式增长。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可以减少重复信息,消除错误信息,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深化信息服务。很多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展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等,都开辟了学术专题资源导航版块,共同形成了CALIS 的重点学科导航库,为读者提供服务。而公共图书馆网站的数字资源以各种学术数据库和地方文献资源为主,相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项目较少。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是图书馆的重要工作,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可以补充数字资源,丰富数字馆藏。[1 ]

1 网络信息资源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脑的普及,人们对网络的利用越来越广泛,渗透到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信息的形式层出不穷,数量飞速增长,来源多种多样。网络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新型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使用不受时空限制、出版更新快、形式多样、传输复制方便、交互性强及强大的检索功能等特点。广泛的网络信息资源都可以被图书馆加以开发利用,整合之后供读者利用,从而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以下对信息资源的种类、来源、获取方式进行分析。

网络上信息资源种类丰富多样,例如黄页资源,包括学会、大学院系及研究机构等各种组织机构;全文信息资源,包括数据库、电子期刊、研究报告等;参考性的信息资源,包括统计资料、文摘等;多媒体信息资源,包括图像、音频、视频资料等。

网络上信息资源来源广泛,例如政府网站的政策性法规、政府档案等;公司的商品买卖信息、产品介绍等商情信息;公众服务机构的科技信息、广播电视信息、气象资源等;个人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的个性化信息,这类信息灵活多样,如现在流行的博客、播客等等。

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一般是免费的,它具有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通过下载保存或者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可以获得。部分资源需要交付一定的费用。通过对网络信息的分析,发现将各种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具有一定的价值,并且是可行的。

2 省级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分析

2.1 省级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概况

数字资源是指所有以电子数据的形式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贮在光、磁等非纸质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资源。它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各种类型的数据库、视频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等。通过对25个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的调查,统计读者可以利用的数字资源类型、数据库数量、特色资源等,进行了如下分析。*(青海、未找到网站,同时未对四个直辖市和港澳台图书馆进行统计。)

(1)读者获取图书馆网站资源方式的分析。首先,各个图书馆都拥有自己的OPAC系统,这些数据对读者是免费开放的。通过OPAC检索,主要查找馆藏文献资源;其次,图书馆购买了学术数据库,主要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数据库。大部分图书馆网站还整合了地方文献资源,建立了特色资源数据库,供读者了解当地历史、民俗等。另外,少数图书馆网站设置了网站链接,提供一些便民服务,如查询天气、地图等。省级图书馆网站主要为读者提供了学术性和地方特色的数字资源,对于论坛和讨论组、深度网页信息等各种网络信息资源难以浏览检索到。网络信息相对于馆藏书刊和学术数据库的内容而言更新快、内容丰富,所以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对虚拟馆藏进行补充是必要的。

(2)学术数据库数量的统计分析。将数据库数量以5为单位,分成5个段,统计省图书馆购买的学术数据库数量(见表1)。

表1 省图书馆购买的学术数据库情况

通过表1可以看到16个省馆购买的学术数据库在6~10个之间,最少的只购买2个数据库,最多的图书馆购买了38个数据库。购买学术数据库最多的省份比最低的省份多30多个数据库,购买数据库多的图书馆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如江苏、浙江等;相对落后地区的省级图书馆网站上只有中国期刊网、万方等大多数图书馆普遍购买的中文数据库。

(3)对图书馆网站上特色资源数据库的统计分析。特色资源数据库主要是将各省的地方文献、历史史料等资源数字化后建立的数据库。研究发现,共有18个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了本省的特色资源数据库。数据库内容包括地方志、地方年鉴、革命史资料、旅游资料等等。

根据中图法对我国地区的划分,列出各地区省级公共图书馆学术数据库和地方特色资源库的数量(见表2)。

表2 各地区省图书馆数据库情况

通过表2可以看出,华东地区购买数据库数量最多,建设的特色数据库也最多,主要集中在江苏和浙江两省。省级公共图书馆数据库购买和建设数量与地区经济有直接关系。表2反映了经济发达和经济落后地区之间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

2.2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主要是通过网页链接的形式。比如对国内外图书馆的导航,将这些图书馆名称列表,通过超链接直接进入图书馆的网站。另外,个别网站建立了与常用网站、搜索引擎等的链接。这些内容简单地整合在一个网页内,且被链接的网站数量很少。将网站简单建立链接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意识。

2.3 网络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就是将网络中的有用信息收集、整理、组织、加工,通过建立统一检索平台,实现对网络信息的开发利用,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主要是针对网页本身内容,它强调将同类内容的网页信息集中到一个检索平台。通过对省图书馆现有的数字资源分析,可以看到省级公共图书馆在数字资源类型、数量上存在一定的局限。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图书馆在馆藏上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对于欠发达地区图书馆来说,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可以适当弥补虚拟馆藏的不足,深化信息服务层次。

3 可借鉴的网络资源整合模式

3.1 学科导航建设

学科导航是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CALIS系统已于2000年着手开展建设学科导航库,并先后两次通过了48个图书馆的207个重点学科导航库的验收,共收录了6万多个重要的学术网站,涉及到的学科达265个。[2 ]可以说我国高校学科导航库建设在CALIS重点学科导航项目的带动下,已初具规模。重点学科网络信息导航库的信息范畴涉及国内外各学科领域的各种学术信息、科研状况、动态信息和综述信息等等。通过收集整理这些网络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检索平台,可以丰富虚拟馆藏。这对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起到了借鉴意义。省级公共图书馆可以借用学科导航的模式,针对本馆中缺乏的数字资源,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建立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平台,实现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服务于读者。

3.2 利用开放存取期刊

开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是这样一种期刊,它通过作者支付论文的同行评议、稿件编辑加工、电子期刊出版等费用,在网上开放存取。读者无需付费,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取这些文章;作者的费用大多数来自基金项目或研究单位的经费支持。

对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图书馆,在利用自身经费不能保证文献资源的采购和服务的情况下,OA期刊可以免费向所有感兴趣的读者开放阅览或下载。在OA期刊中,有一些确实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可以提供作为课题研究的参考。OA是一个学术信息服务系统,包含多个学术领域的期刊文献,能提供交叉学科的成果信息;OA通过网络传输,方便研究人员随时检索和下载所需的文献;OA都在网上,节省科研人员查找文献的时间;OA是免费检索的。[3 ]省级公共图书馆在整合网络学术型资源时,可以重视对OA期刊的开发利用,通过OA期刊补充数字期刊资源。

3.3 多媒体信息资源整合

多媒体信息是语音、数据、图像、文字等组成的综合信息。这种多种形式的信息媒体综合,往往带给人们最自然、最生动、最有效的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网络多媒体数据库。比如将一些专业学科建立的多媒体库,如将网络上蔬菜学科的音频、视频等信息收集整理规范以后,建立蔬菜学的多媒体库。随着播客技术、网络电视等的出现,很多信息用户通过这些传播方式收看收听新闻。对于这些多媒体网站信息,可以对其进行收集整合,通过添加标签,建立统一检索平台。在对多媒体信息整合时,对于特定网站有知识产权的资源,在利用时应注意版权问题。

4 结语

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整合后的网络信息可能存在虚假性,从而误导读者;网络信息更新速度快,链接失效情况时常出现;网络资源丰富,如何整合最有效的网络资源,提高利用价值;网络版权、网络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等问题。省级公共图书馆应认识到对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针对网络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适合本省图书馆发展的策略和技术路线,发展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工作。总而言之,省级公共图书馆对网络资源的整合,可以丰富虚拟馆藏,深化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在网络时代丰富数字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韦艳芳.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资源服务的障碍与对策[J].图书馆界,2007,(2).

篇12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集成化/标准化

【正文】

“网络信息资源”也称“电子信息资源”、“因特网信息资源”、“万维网信息资源”、“联机信息资源”等。迄今为止,对于“网络信息资源”尚未有统一的定义,有人认为“电子信息资源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放在光盘等非纸质的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和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信息资源”。也有人认为,网络信息资源可以理解为“提供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等。尽管表述不同,但以下几点却是为大家所认同的:第一,网络信息资源是以电子形式存储在光、磁等非纸质的载体中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第二,它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上、传递,并且在网络终端得以再现;第三,网络信息资源是指能满足人们需求的那一部分信息,而并非所有在因特网上的信息都是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用户的范围十分广泛,用户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个体的认识和认识特征、知识储备各不相同,对知识体系的了解也不同;用户的工作岗位和专业不同,对同一概念、同一事物的内涵与外延理解不同、描述的语言不同,对它们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认识也有所不同,各种用户上网的目的和利用信息的种类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导致了用户查询和利用信息的种类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导致了用户查询和利用信息的视角不同、方法不同、类型不同、深浅程度不同。

但不论网络用户存在多大的差异性,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他们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目的是明确的,他们需要的信息是有序的并常常围绕某一个或几个专题。这种信息需求的集中性、有序性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分散性、无序性之间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而网络信息用户的差异性又使得这种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组织集成化,才能使其有序标准化,方便查询,使网络信息用户真正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1网络信息资源的集成化

所谓网络信息资源的集成化是指人们根据网络信息资源本身的特点和属性,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搜集、加工、整理、排列、组合,使之有利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存储、传播、检索、利用,以满足人们的网络信息需求的活动过程。

1.1网络信息资源集成化的模型

1.1.1中心型

中心型是经典的国家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中心,不列颠图书馆信息资源提供中心和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是这一类型的代表。中心型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中心具备下列特征:有独立的馆舍,有集中的馆藏,馆藏以科学技术文献为主且馆藏量大,管理集中,有国家政府稳定的财政支持,是全国图书馆界的后援图书馆。后援图书馆的含义有两层:一是国家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中心监控全国图书馆的馆藏情况,要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二是国家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中心以基层图书馆和信息服务单位作为自己的主要客户,一般不为零散的个人进行服务。

1.1.2滴漏型

滴漏型是美国国家图书馆情报学委员会于1977年提出的国家期刊中心模型。这个模型由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是全国的基层图书馆,构成用户层;第二层是国家期刊中心;第三层由若干国家科技图书馆组成,构成国家期刊中心的后援。国家期刊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框纽,对三层结构进行统一管理与协调,文献资源虽然是多点分布,但服务与管理职权均集中在国家期刊中心,这个模型特点如下:第一,从经济角度考虑,新建一个如国家科技图书馆外借部一样的中心耗资过大,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馆资源,建立一个适度规模的中心;第二,中心拥有协调采购与服务管理的集中权利,能保证服务效率;第三,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心通过网络对整个系统进行统一管理。1.1.3补偿开关型

1979年,美国ArthurD.Little咨询公司就建立美国国家图书馆期刊中心提出了一种方案:首先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个馆藏丰富、服务基础良好的馆际互借网络,作为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中心的基础,然后由联邦政府新建一个专门的国家期刊中心,将馆际互借网络和中心有机结合在一起,保障全国的期刊资源提供。所谓“补偿开关”,是指国家期刊中心补充馆际互借网络中没有的期刊,有则不订,没有则订,二者选择,如同电器开关,这一方案与滴漏型有相通的方面,即国家期刊中心规模不大,只满足部分文献需求,另一部分依赖其它图书馆。在滴漏型中,依赖国家级图书馆群体,在补偿开关模型中,则依赖于一个现成的、基础良好的馆际互借网络。在这一模型中,美国人试图将集中化的文献供应模式和分布式的馆际互借模式对接起来,补偿开关模型照顾了资源共享的历史与现实,尝试解决集中与分布这一对矛盾,这一方案不乏可取之处。

1.2网络信息资源与服务集成化

网络资源的多样性和异地性,影响了用户对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整合于一个界面将成为发展的必然。海量信息集成化系统通过一致的对外接口,使用户能方便快捷地浏览和访问各种异构信息,比如文档信息、电子邮件、共享代码、多媒体信息和数据库信息,从而节省用户访问分布于不同地点资源的时间和精力,网络信息资源将和其它各种信息资源一起被组织成集成化的信息系统,便于用户在一个资源丰富的“信息超市”浏览和选择自己所需信息,并向用户提供一站式检索。

用户的信息需求已从单纯的文本信息提供向交互式多媒体信息发展,从书目信息的检索、全文的查看、全文的传递等分别服务向文本(含全文)、语音、图像集成化的服务而一站传输为主,这就要求组织后的信息系统便于用户在同一界面上获取多种服务。实际上,一些集成化的试验或者应用系统已经出现,比较突出的如美国的OhioLink、英国的NationalElectronicSicelic-enseInitiative和DistributedNationalElectronicResources(DNER)以及我国的CALIS等。

杭州麦达数据公司推出的数字化平台可将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公司数据库与图书馆已有资源整合于一个统一的界面,采用该平台的各单位之间还可实现对他馆资源的无缝访问。

2网络信息资源的标准化

网络信息具有数量庞大、质量参差不齐、媒体与格式多样、容易传播与共享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守统一的信息揭示规则,以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网络信息集成化主要方法中的文件、搜索引擎、编目、学科信息门户均涉及标准化问题。标准的制订与推行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出路,也是网络资源共享的必要前提。

2.1图书情报机构的参与

国际图联制定了《IFLA书目记录的功能要求》。OCLC一直注重研究、宣传与推行书目活动标准。国际知识组织协会(ISKO)制定了知识与信息组织的机关标准,并在其主页。美国国会图书馆于2002年5月提出了“元数据输入与传输标准”,并设立Z39.50维护机构和MARC办公室。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兴趣与活动之一是标准化与指导,并有专门网页提供标准化信息。美国的国家数字图书馆联盟(NDLF)、图书馆及信息技术协会(LITA)、网络化信息联盟(NIF)、在推进网络信息组织标准化方面也卓有成效。我国在文化部的召集下,本着统一的规划、统一的技术标准及统一的运行规则等原则,组建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联席会议”来协调工程的资源建设和标准规范。我国已经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2国际和各国标准化机构的推动

SC9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TC46的

分委员会,它负责发展和维护关于文献展示、识别与描述的国际标准,并经常在其网站公布关于电子文献(包括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各方面的ISO国际标准草案,已经制定的与信息组织有关的标准有:MARC格式(ISO2709)、SGML格式(ISO8879)、数据要素规范与标准(ISO11179),语言名称表示代码(ISO639)和国家名称表示代码(ISO3166)等。ISO还成立了元数据工作组,负责元数据的标准与规范工作。

美国全国标准化协会(ANSI)下设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委员会,从事有关元数据的命名、标识、定义、分类和注册等工作,还成立了信息基础设施标准座谈小组。欧盟和英国的相关机构有信息社会标准化系统和英国标准化协会的向用户传递信息解决方法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