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建议范文

时间:2023-08-24 09:28: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语文教学建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语文教学建议

篇1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有一个全新的高度,通

过优秀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学方法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一种能力与教学理念的表现。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无法提升学生的兴趣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许多小学语文老师还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以“填鸭式”的教学手法,让学生在整个语文课堂上只能聆听老师的讲授。没有及时革新教学理念,更没有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形式,让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从而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本身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就是好动,如果一味地用这样的传统教学形式,只会让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很大程度上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无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水平。而且这样的老师在整节语文课中,都是以单向讲解的教育形式,整整四十五分钟,不断地让学生听,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课堂上的知识接受量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部分教材中存在内容与实际脱离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大部分都是人教版。虽然人教版的教材具备了相当的权威性,整个教材的内容也相当丰富。但是在整个教材中,同样存在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所偏离的内容。比如:在《穷人》这篇课文中,所讲述的是一名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在非常穷困的生活之下,收养了邻居西蒙死后所遗留下来的两个小孩子的故事。通过文章的描述,反映出了在当时沙俄专制制度下的社会现实等这种形式的内容。虽然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教育与批判意义。但是如果太多地出现这样主题的内容,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发展是没有太大益处的。较远地背离了当前学生的童年生活,无法与实际相结合。他们的心理特征还没有能真正理解这些内容的程度。因此很容易造成他们对语文课的兴趣降低,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对于学生心智的发展也没有太大的益处。

3.教学设备与师资力量不完善,影响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现在的小学校中,还有许多的教学设备与师资力量不够完善,尤其是一些边远山区的学校更为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本质上就影响到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没有办法得到一个相应的提升。加之师资力量的不完善,一个老师代教多门课程,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方式,同样只能采用传统的“听与授”的教学。严重地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无法让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得到相应较快的提升。

二、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的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模式

想要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首先就要转变教学观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一个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尽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避免四十五分钟都是在讲解,而是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适当地进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参与到情境当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用“说”的形式来学习知识,不断提升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探索意识。

2.改变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特性就是好动,对于一个事物来说,他们是很难长时间地保持长期的注意力。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避免采用“填鸭式”教学,要改变和丰富更多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灵活地运用教学内容,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老师也需要针对学生进行更多的了解与关心,可以针对某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学困生更好地融入整个课堂教学当中,发挥出最大的学习潜能,能

有效地提升语文的学习能力。

3.教学内容回归,完善教学设施

尽可能地删除教科书中某些负面或者陈旧的内容,可以适当选用与当今时代相融合的内容。可以把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选进教材,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性,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此外,对于基础教育的硬件设施需要尽可能地进行完善。尤其在当前新课改的影响下,国家对于教育设施的大量资金投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加大学校的设施与师资力量的完善,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强大的保障。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求与改进,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积极性,

篇2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育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并改进教学方法,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实践,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汉语是我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可以教给学生正确把握、理解和运用祖国的汉语言,促进学生的个性、智力发展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说小学语文在基础教育阶段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师要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高度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语文课程,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语文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只是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对所学知识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解。另外,由于教师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这样就对教学效率的提升产生影响,不利于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进行课堂教学,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同时要应付学校的其他工作,因此很多语文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不能全面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缺乏足够关心和了解,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进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非常不利。

3.教学设施落后。在农村的小学,由于地方经济条件差、财力不足,很多学校不能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配备教学设施,致使教学配套设施不完善。有的教师想创新教学方法却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辅助,导致他们只能选择传统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失去很多认识和接受新鲜事物的机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学习效率。

4.部分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有些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方法落后,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不能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教学活动,这样就不会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也不会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5.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困扰着每一位教师,也是教师们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通过多种手段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但是仍然有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比较枯燥,不能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缺乏学习热情。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建议

1.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灌输式教学,教师一味地讲解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师生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而学生对教学的感受和对教师的感受决定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成为教学的关键。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关爱和关注,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多鼓励和帮助基础较差、成绩不好的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此外,教师要优化和创新教育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丰富教学内容。教材所提供的内容是针对某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如果教师单纯地讲解课本内容,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照搬课本内容,应在课下搜集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创设丰富多彩的情景,使学生在情境中展开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课外知识的搜集,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这样,不仅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形式更加生动,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一定要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师德修养,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制定适合小学生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和技能,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使他们在相互交流和自我展示的过程中轻松掌握知识。

4.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积极探索教学思路和方法。小学生好奇心重、想象力非常丰富,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接受能力,研究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如针对小学生对色彩和声音感兴趣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多彩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很快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和实践机会,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开展教学,如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回答问题、讲故事、读课文、做文字游戏等,这样就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进而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因为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解答问题,小组合作有助于他们打开思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能力。这也符合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改革理念。

参考文献:

篇3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材料。教材讲的什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教材是怎样讲的。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对教材的使用,有三个层次:①尊重教材。教师细细地研读文本,潜心会文把握教材重难点,领悟作者情感、编者意图,必要时还应对比读读作者的原文,这样,才会准确把握教材,驾轻就熟,深入浅出;②活用教材。教师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情况,大胆取舍,甚至可以调整教材内容的教学顺序,确定教学重难点;③创编教材。在充分使用教材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优秀的地方文化适当补充进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要更新教学理念,深入地钻研教材,准确的把握教学重、难点。每一节课,我们一定要结合目标抓住一个切入点,由这个切入点展开具体的学习,这样,既能使课堂简洁,也能使课堂更有效。

1.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把自己融入到课堂中去

教师要带着激情去讲课,尽可能引人入胜.要把课堂设计得巧妙,不时有悬念,启发学生自主思考,环环紧扣,让学生印象深刻,就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方法上,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学生能看懂的老师不教,学生能独立学习的老师不教,学生能独立发现的老师不暗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老师不做,学生能说清楚的老师不说。课堂上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讨论,多发表见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收益,从而提高课效。

3.新课程背景下,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实践证明,没有预设的生成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是低效的。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

三、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为核心。二是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

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爱好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人们拥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最佳阶段是在小学时期。老师想要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好奇是每个小学生的天性,一些最常见的问题往往也能够激起小学生的求知欲,比如:水为什么是透明的?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可乐为什么摇一摇就产生大量气泡……这些都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急于了解这些问题的前因后果。达到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

五、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合

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知识,然而这些知识若不能应用于实践当中就好比一潭死水,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不仅无法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还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禁锢,再丰富的书本资料也无任何实际意义。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都会受到课堂教学局限性的制约,就好比笼中之鸟,有翅膀有飞的欲望也有飞的能力,但是由于受到牢笼的禁锢不能展翅,长此以往必会影响其飞行能力。在新课程的改革下,作为课堂主导地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出教材,积极贴近大自然与社会,在实际生活中体验课本中所讲的话语,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到课文的思想。

参考文献:

篇4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因此学好语文至关重要。而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下,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同时,语文学习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这种语文知识的积累习惯不是急功近利、一蹴而就就能养成的,而是需要我们从小学时期就开始重视语文学科的教育和培养,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和成长有著重要的意义。那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既代表着我国的软实力和五千年的文化,又能够体现出仁义礼智信的古老生活哲学。小学阶段,是学生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接受的良好教育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同时,通过语文诗词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诗人炽热饱满的情感以及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文化底蕴;二是能够提高其他学科的成绩。学好语文不单纯是为了提高语文成绩,它还影响到历史、政治、数学等学科的成绩。因为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理解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对提高学生其他学科的成绩至关重要。因此,只有把语文知识学好了,才能更好地学好其他学科的知识;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由于外来文化的侵蚀,使得我们年轻一代离传统文化越来越远。语文知识中蕴含着我国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这些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更是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好语文,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中华文化有重要意义;四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通过语文学习可以积累很多格言、警句、俗语、哲语等,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耳濡目染,在脑海中积累大量丰富而生动的素材,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存在弊端

自主学习不仅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程的重要基础,还是教师组织学生课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新课改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为了把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让学生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然而,当前我们一些老师对新课改中的“自主、合作、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缺乏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这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放弃了自身的正确引导作用,过度重视学生的自主发挥,使课堂教学出现吵闹、混乱、毫无秩序的不良现象,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很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违背了学习语文的本质初衷。

2、不够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从而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和提高。当前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实施,我们大多数教师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教育事业奉献了力量,但还存在一些教师由于对新课程和教材的研究不够深入,思维仅停留在关注学生某一方面的发展,而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也是新课标所不容许的。

3、激励措施欠缺,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具备良好的课堂评价性语言,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热情,还能够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自信心。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措施不容乐观,必须引起我们重视,如: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评价单一,重复的评语较多,失去了评价的原有效果;评价语言过于虚假,非发自内心真挚的言语,失去了评价本身的激励性,不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公平公正的客观评价。

三、改进建议

1、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是降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是强调一种角色的转换。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通过创造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针对学生能够自己学的知识,我们不教;针对学生不能自己学的知识,我们要给予指导学习;针对学生不乐意学的知识,我们要运用智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语文知识走进学生的心灵。具体而言,笔者认为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的自主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二是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三是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四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提高自主学习效率;五是品味语言,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六是赏识鼓励学生,让其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2、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篇5

但冷静观察目前的课堂教学,我们不能不遗憾地说,有些课仍是以分析为主。过去是逐句或逐段只问不读,现在是边提问边朗读,边朗读边提问;所提问题仍然多着眼于文章内容本身,可供思考的价值不大。表面上书声琅琅,但因何而读,如何去读,教师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更不用说在朗读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了。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咬文嚼字以外,朗读、默读、诵读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手段,此外,表演、仿说与仿写也不失为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朗读是带有表演性的一种读书方式,教师在指导朗读时首先要做到目的明确,层次清晰。是为了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阶段做到通畅、流利地朗读,还是在理解课文阶段做到有感情、个性化地朗读?不同的目标决定了不同的指导重点和手段。尤其应该注意的是,朗读指导要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感情为主,切忌不顾学生感情,一味进行技巧性的指导。教学中常见有的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读出对文章的理解,不顾朗读本身对语音语调的美感要求,武断地要求学生将某个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重读。例如,“狐狸馋得直流口水”(《狐狸和乌鸦》)一句,有的教师为了强调狐狸的馋相,要求学生将“直”拉长声音重读,其实,朗读时的真正重音应该落在“馋”和“口水”上。看来,文章内容上的理解重点和朗读上的实际重音是不完全相符的,不能将成人对内容的理解强加于学生的朗读实践中,以免造成朗读中的走调现象。同时还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学生感情的生发是基于对文章感情基调的整体把握上的,那些为突出某个片段而仅抽取个别词语反复练习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例如一位教师执教《下雨啦》一课,在学生接触课文内容之前反复让学生朗读课题,并要求读出欢快的语气、惊喜的语气、焦急的语气,等等,这就未免有点强人所难。还有的教师,美其名曰“尊重学生对文章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在对课文整体把握之前,就允许学生“自己读课文,你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展示交流阶段学生仅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谈看法、说感受,而忽略了对文章整体意义的把握。以上在教学中都是应该引起广大教师注意的。

诵读与朗读相比,学生的读书心态更加自由自在,“美美地读”、“有滋有味地读”、“摇头晃脑”地读都是诵读的很好写照。教学中往往见到个别学生被指名当众有感情朗读的多,而留给全体学生自由自在诵读的时间少。默读也是引导学生潜心读书、静心思考的一种重要方式,课堂上我们不仅要给学生大声朗读的时间,还要留给学生充分默读思考的时间。

表演是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尤其受到低年级学生的喜爱。但课堂上我们看到的表演仅仅是形式上的热闹:学生说的是与课本上一模一样的词句,用的是感情并不到位的语气语调;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发挥了……语文教学中,表演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对文章语言的内化和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要达到预期的表演效果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定的准备时间,缺乏任何一点,都可能会使课堂上的表演流于形式,走了过场。

仿说与仿写是学生理解和感悟语言的有效方式。在内化语言方面,仿说与仿写有时候写比说有更好的功效,因为学生的口语表达往往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更加贴近他自己的语言实际;而书面语言往往是经过头脑深层次加工的,从文本中获得的语言积累更有可能进入学生的内部语言,通过与学生固有的语言储备的融合、交流,从而达到发展语感的作用。这也许是学生为什么总喜欢乐此不疲地在“小本本”中仿写或续写课文内容的一个重要原因了。

二、教会学生记笔记

勤记笔记是语文学习方法中至关重要的一条。记笔记的好处很多,首先,它能促使学生们集中精力,认真听课;其次,记下来的有关知识,有利于今后的复习;再次,它能培养学生们的记录和书写能力,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些学生听课抓不住重点,不知道要记什么,有时低头记笔记,又耽误了听课,漏掉了重要的内容。应该怎样记好课堂笔记呢?希望下面的方法对大家有帮助。

篇6

一、激发民族小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也称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与态度,是一种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意愿。只有具有这种意愿,才能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也于向书本、向前人、向老师提出质疑,才能具有创新的冲动,才能激发创新意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善思、多疑、好问,喜欢尝试,对识记汉字、阅读课文、背诵古诗等都很有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决不能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要千方百计地给予保护与激励。

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很多,广泛分布于字、词、句、段及每篇课文中。小语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几乎都有创新性,它们从选材、立意到谋篇布局、遗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新精神。甚至课文中某个汉字的识记,都很有学问,都有可能诱发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研究和运用这些创新因素,进行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因而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使其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和饱满的状态之中。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广泛开展情境教学,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创设情境;运用图画、描绘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活起来。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听听、读读、说说、画画、唱唱、演演中得到增强。

二、培养民族小学生的诸多能力

要培养学生“说”“做”“画”“算”“演”“写”能力。

1. 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宋代王安石曾说过:“欲审其才,问以言。”说明“说”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言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因此,我在教学工作中,通过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我在教完《凡卡》后,出示了“我和凡卡比童年”的说话题目时,同学们都踊跃发言,畅所欲言,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练习“凡卡把信寄出去后,爷爷能收到信吗?”来续说故事,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做”的能力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利用课文,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我教《放风筝》一课前,布置每个学生事先做一个风筝。教课时,让学生带到课堂上。课文结束后,我了解学生的风筝哪些能飞起来,哪些飞不起来;哪些飞得高,哪些飞得低。并给学生讲解风筝飞不起来、飞不高的原因,指导学生如何找到平衡点。这样的动手做,即使是不理解力学原理的学生,也能在实验中获得直观印象。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技能,又培养了观察、思维和想象的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画”的能力

我在教《海滨小城》一课时,先让学生拿起彩笔,根据课文内容,把海滨的美景画出来,再把小城的景色画出来,从而进一步领会课文内容。与此同时,我还让学生从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中任选一处画一画,看谁画得最美,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了创造想象力的培养。这种变文为画的做法,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意识得到了发展。同事我们也结合民族地区的地域特点,把唐卡画与作文的教学结合起来,效果十分明显。

4. 培养学生“算”的能力

教学活动中,适时让学生动笔算一算,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在教《长城》一课时,课文中有这样的语句:“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动笔算一算,体会到长城的长,修筑万里长城不容易,工程浩大,没有先进设备,完全靠手搬肩扛,无数劳动人民付出了血汗;长城设计合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通过计算和比较,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修筑长城需要如此多的巨石,真正领会了长城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5.培养学生“演”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演一演,以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演促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将相和》这篇课文之前,我让学生根据“思考练习”第4题的要求,自己选其中的一个小故事,改编成课本剧,分组排练。课文上完后,小组上台表演,采用竞赛的形式,评出最佳表演奖。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表演实践中,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6. 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作文训练的内容应该是广泛的、多彩的,训练的时间和空间也应是开放的。因此,我大胆地、不拘形式地让学生多写一写,多练一练。如:让学生写观察作文;给自己的小天地写说明文;尝试为自己的小制作写解说词(或小论文);尝试为某种产品(书包、钢笔)写广告词;尝试写发言稿、倡议书……此外,我还引导学生观察:一次有趣的活动;一幅得意的画;一次有趣的自然实验;一件精心制作的小物品;一个场面;一处景物等等。各学科有意义的内容,都是学生练笔的好素材。如此作文教学 ,必定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只要广大教师积极去探索,一定会走出更宽广的路子。

三、培养民族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篇7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177

语文教学中预习的实质在于通过课前的预习,让学生能够对教材中的课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学生只有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其在语文课堂中才能够做好学习新课的准备,这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有着积极的意义,因为语文教学需要学生不断积累知识,通过预习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新的知识。

1 小学语文预习的有效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学习中非常基础的内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充分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语文预习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语文学习课堂效果而言有着积极的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语文预习方法的运用。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习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语文教材的要求引导小学生运用正确的预习方法进行课前预习。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不高,因而教师在语文预习中需要加强其指导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并且让小学生逐步的掌握预习的正确方法,这样才能够让预习效果得到最大的发挥。

1.1 诵读教材中的课文

语文预习的主要方法就是诵读全文,诵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同时它在课前预习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一种语言的应用,作者通过语言组织表达自身的情感,因此学生需要掌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其根本前提是阅读文章,并且不能走马观花地阅读,而是需要反复性的诵读。在读第一次的时候学生需要将全文朗读一遍,认识文章中的字词,特别是对于陌生的字词,需要标注清楚。读第二遍的时候学生需要了解文章大致讲了什么样的内容,并且能够将文章内容口述出来。第三遍学生应该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诵读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广泛,是因为学生在反复阅读的时候,能够慢慢对文章内容有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解。

1.2 思考课文内容

阅读和思考是无法分离开来的,学生在阅读教材中课文的时候,如果只是简单的诵读,很难将全文的意思把握清楚,所以在阅读的同时还需要思考课文每一段话的意思,特别是文中的重点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需要边读边思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尽可能让学生了解预习的正确的方式,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一边阅读一遍思考,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教师需要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如何阅读才能提高课前预习的效果,要让学生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让其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如在《爬山虎的脚》这一课中,描写了一句话“叶尖一顺儿朝下”,学生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可能会不解,为什么爬山虎的叶尖会朝下,是因为受到重力作用的影响吗,还是和爬山虎的生活习性有关。学生在初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因此在第二遍阅读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探讨答案。在弄清楚课文内容后,可以将文章内容综合起来,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1.3 检验预习成效

学生在语文预习的时候,需要有一个预习的目标,在预习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在课文阅读的时候,要学会思考文中所表达的主要意义,反复阅读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在小学语文课文的最后,往往会有一个课后练习的板块。在这个板块之中,学生可以通过做课后的习题,来检验预习的效果好坏。并且课后的练习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所以学生通过做题目还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因为在做题目的时候其实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所以学生可以通过习题练习,重新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主要思想。由此可以看出课后的练习对于语文预习而言同样很重要,因为课后练习往往是课文中的重难点内容,所以它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特别是句子理解之类的题目,学生在预习之后可以尝试做一遍,看一下自己的预习效果。

2 小学语文教学预习中注意点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需要向学生强调预习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教师自己要掌握预习的方式,在向学生布置任务的时候,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语文教材的内容很多,教师在挑选预习内容的时候,应该尽量选重点内容,让学生在课下预习教材中重要的课文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够对语文课堂中的重点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教师在课堂上讲解重难点的时候,学生能够有一个提前准备。另外作为小学生,在语文预习的时候,需要重视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预习过程中主动去完成有关的任务。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主体,他们需要有一个独立的空间主动去学习。在课文预习的时候,自己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自行收集相关的资料,这样才能够让预习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3 结束语

总之,在语文预习中,最重要的是要掌握一个正确有效的预习方式,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创新更多有效的预习方法,让语文预习效果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蔡娟.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之拙见[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11).

篇8

语文是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很重要的,这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注重开设口语交际课。

从目前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来看,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形式比较陈旧,教师的口语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等,总体来看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堪忧。

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提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质量。

一、现状调查与问题提出

通过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卷调查和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访谈后,笔者总结出现阶段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形式陈旧

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笔者发现现阶段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形式主要还是按照传统的讲授法,教师备课,讲课,学生听课,完成课后作业。传统的教学形式将学生置于较低地位,学生难以在实践中操作所学到的实际技能,简单来说,学生没有锻炼口语交际的平台,这对于口语教学来说是重大失误,口语是需要不断训练的。

2.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从调查情况来看,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按照书本上的规定内容,离学生的实际情况比较远,自然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场景,学生觉得这样的学习对于日常生活是有用的,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3.学生参与度不够

这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形式陈旧有密切关系,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教师不断的讲授,学生难以有效接收,课堂教学是教师的舞台而没有学生的参与。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在课堂上教学形式比较多样,喜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目前的口语交际教学没有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平台,学生参与度不够。

二、归因分析

1.教师教学理念陈旧

新课程改革以来倡导的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学生主导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体现的并不明显。教师坚持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尊重。另外对于口语交际教学不够重视,因为口语交际不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部分,教师不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口语交际上,而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尽快适应。

2.教材内容没有联系到学生的实际

从目前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来看,以教科书的内容为主,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环境脱节,学生难以建立良好的学习兴趣,纯粹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操作性不强,加之不纳入学生成绩考核,学生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学效果一直上不去。语文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实际用途,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持续的语文学习兴趣,口语交际教学也是如此。

3.新课程教育教学方式没有运用到实际中

新课程改革以来,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法等方法逐渐被一线教师采纳使用,这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有帮助的,而且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和动手操作你能力。而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较好的理解其基本内涵,即使有部分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效果不明显。

三、对策建议

1.坚持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师尝试将新课改提倡的教育教学方法运用到口语交际教学当中,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对于口语交际教学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在讲授基本的技巧之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们可以及时的训练所学的新方法和新技巧,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学生之间的交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生关系,帮助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占据主导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学习。

2.创新教育教学形式

教学方式单一,形式单一是制约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后发现,学生也认为如果口语交际教学能够活泼一些,更愿意去学习。因此创新教育教学形式是提高口语交际教学质量的最佳方式。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应该尊重小学的个性发展特点,尊重学生兴趣发展特点,例如课堂教学不局限于课堂上,教师带领孩子走向课外,在课外帮助学生以实际的生活场景训练口语交际技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鼓励学生参与

篇9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231-01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识字教学方法上,《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挖掘学生身边熟识的语言物质材料,充分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培养学生的识字习惯,采用多种教学措施指导学生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二、识字教学的意义

识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为,识字是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基础,识字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的水平。所以说,把好识字关,是打开人类各种文化宝库的钥匙之一,是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工具。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改革直接决定着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改革,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其它学科的教学。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促进其他各门知识的学习质量。可见,识字教学的优劣关系到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甚至对他们的终身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识字教学的方法和建议

1、猜谜识字法。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在新字教学中,以猜谜的方法教学生字。方法是先出现几个新字编上号码,老师念谜语,学生以手势表示猜得的结果,比比谁猜得字又准又快。如,双木不成林DD“相”,人在云上走DD“会”,三个猪儿一个槽,一个猪儿吃,两个猪儿瞄DD“心”。 还比如:一字十一笔,无横又无直,学生问孔子,孔子说无味DD淡。

2、比较识字法。对一些字形相近、字义差别大的字,可以用比较法识记区别,如,“大”和“太”,“乌”和“鸟”,“做、作、坐、座”等,把这些字写出来,进行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如,“有水能泡茶,‘泡’是三点水,跑步要用足,‘跑’是足字旁。”都可以在比较中达到深层认识和巩固,也可让学生自编顺口溜识记,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区分、辨别,抓住异同点,巧记,活记。

3、看图识字法。低年级语文课本图文并茂,色彩鲜艳,蕴含了丰富的识字内容,如,“云”“月”“山”等字,图与字、物与字结合,知道图画中的事物就能知道这个事物的名字,字音也就读出来了。汉语中有大量的象形字,如,“人、目、口、手、鸟、雨、龟、马、牛、羊”等,让学生在学习和比较中掌握象形字的识记规律,由形到字,由字到形,形象识记,引导学生学会识字。

4、歌诀识字法。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学“碧”字,编成“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如教“法、丢”时,我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如教学形近字时,编成“有水能泡茶,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如此一编,学生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5、形声识字法。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字是形声字,部首表意,声旁表音。形声字的这一特点能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例如:“蜻、清、请、晴、睛”,这些字分别在第二、三册课本中出现,可对这些字进行字音、字形、字义上的比较,再组词,就容易记住。比如“蜻”是蜻蜓的“蜻”,因为蜻蜓是昆虫,所以用虫字旁;右边读音,整个字也读“qīng”。从这个角度思考、讲解,学生基本做到过目不忘。

6、字配“画”识字法。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教学“休”时,可出示图片,告诉同学们,这个人累了,正靠着树干休息。再如:闻,可出示图片,有个人听到门外有动静,他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听等等。

7、总结纪录法。许多老师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同一个字写错,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是由于学生根本没有动脑思考写错的原因,也没有去想以后该注意什么。我给学生每人发了一个本子,要求学生把自己在每次作业中写错的字整理下来,自己分析字形,并写出注意点,还要经常复习,一来二去学生便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四、总结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识字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培养的基础能力之一。基础是事物最主要的部分,基础不牢固,上面的建筑就有倒塌的可能。所以汉字是学生未来学习各类学科的基础,也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多形式、多层面的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

篇10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语言表达把这些内容和情感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良好的师生关系逐渐成为推动课堂教学和谐有效进行的主要因素,而师生之间的互动是维护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因此,要实现内容和情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传递,师生之间的互动十分重要且必要,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沟通、有效互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才能身心健康地发展。

1.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互动存在的问题

1.1教师缺少互动意识,很难把握住互动时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教学理念逐渐在教师的心中“扎根”,但是有的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深,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比较年长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缺少与学生互动的意识,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不佳。此外,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虽然有与学生互动的意识,但是把握不好互动的时机,致使互动教学效果不理想,甚至适得其反。

1.2教师盲目互动,且互动方式不够灵活。

一方面,互动教学虽然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维系及轻松学习氛围的构建,但并不适用于每一堂课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依然盲目地与学生互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有的教师在教学时虽然与学生适时、合理地互动,但是互动方式非常单一,使学生很难在互动中提起兴趣。此外,一些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有明显的选择性,导致给予学生互动机会的不平等,挫伤部分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积极性,互动效果不显著。

2.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策略

2.1教师增强互动意识,注重师生平等互动。

要提高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教师就要树立互动意识,把握互动时机与学生互动。例如,在讲解《少年闰土》这一课时,因为这篇课文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所以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演等形式互动。在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将课文内容以小短剧的形式展现出来,并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让学生深入故事情节,深刻体会人物的情感。此外,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以一种师生平等的心态与学生交流与互动,让学生体会到互动过程中自己的重要性,进而更积极地参与互动。

2.2深化理论认识,丰富互动方式。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也是基础课程,但是由于年龄较小,小学生并不懂得如何学习语文,这就要求教师对小学语文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化,在教学中加深学生对语文的性质及其功能的认识,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互动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让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语文素养在师生互动中得到培养与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的互动方式有多种,如语言互动、空间互动、情境互动等,只有教师的互动方式多变,学生才不会失去与教师互动的兴趣,学习效果才会更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提高互动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安排,用丰富的互动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并在互动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2.3增加语言沟通,加强话语引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沟通主要体现在课堂提问方面。而在互动教学过程中,语言沟通是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提问,并进行话语引导,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阅读一遍课文,然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知道蒲公英、苍耳、豌豆的妈妈是谁吗?”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回忆并总结,最后进行其他植物的拓展,在此过程中教师适当进行引导,以带领学生总结正确答案。就这样,在师生之间话语沟通的互动过程中,不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而且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可谓一举两得。

3.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愿意思考、主动学习,进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篇11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247-01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本人在习作教学过程中,经过认真探索、总结,摸索出一条习作教学改革的新路子。下面就关于习作教学的改革,我谈谈个人的体会。

大量的事实表明:把习作教学只局限于两节习作课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习作所包含的知识包罗万象。只有拓宽习作教学之路,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为此,我注意把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课外阅读、语文实践活动和生活实践等有机结合。要加强它们之间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着重找准“阅读教学”、“课外阅读”、“语文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与“习作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学生优美词句的积累

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即使掌握了写作技巧,也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熟读文章,去理解、积累文章中的语言文字,教给学生积累优美词句的方法。要多请学生进图书室,让学生博览群书,开拓视野。要求学生每人配备优美词句的积累手册,每当读到好词佳句,无论是课本上的,还是课外读到的,都必须熟读成诵,随手摘抄下来,以丰富词句的储备,老师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笔记的评比。同时告诉学生背诵华章是积累语句的重要方式,因此要增强学生背诵训练的意识,加强学生背诵训练的力度。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在日后习作时,方能做到信手拈来,用语丰富,妙语连珠。

二、内化和运用已积累的优美词句

优美词句积累下来之后,为防止学生生搬硬套,使他们能积极地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灵活巧妙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可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内化优美词句的方法,举出一些文中优美的词句,通过“移用”、“删除”、“改换”或“仿照”等方式,把它内化运用到相似的习作中去,从而使学生触类旁通,提高习作时灵活运用优美词句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文中描写“榕树”的句子很优美:“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在教学中我启发引导学生这一优美的段落经“改动”后可运用到写景这一类的习作去。如:写茶树时,经改动后变为:“茶树长得很茂盛,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茶树,一丛丛一簇簇,几乎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景色多美呀!”经幻灯片打出比较后,让学生抄下来并背诵,以后遇到此类的习作时就可应用。

三、创设情境

学生的习作大多数是写自己身边的人、事或自己看过的景等等。这些内容都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为此,老师可根据习作的要求,事先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体验。习作时,必能情动辞发,言之有物。老师可根据习作的不同要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提供情境:1、以生活展现情境;2、以实物展现情境;3、以图画展现情境;4、以表演体会情境;5、以语言描绘情境;6、以音乐渲染情境等等。

四、重点点评,指导内化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先讲评有代表性的病例,引导学生从选材、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评改文章,从而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然后把起示范作用的习作举出几个典型例子进行讲评,特别是能从优美词句的积累手册、课外阅读或阅读教学中通过“移用”、“删除”、“改换”等方式把其中的精彩片断内化运用到自己习作中去的学生,让他谈谈自己是如何灵活运用积累起的优美词句的。最后,老师把自己事先精心准备的范文或范段,通过幻灯片打出,重点讲解内化运用优美词句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内化运用优美词句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目的。

五、结构成文,修改誊写

让学生把学到的修改方法及内化运用词句的方法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从定中心、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修改。修改时,可指导学生先自己修改,再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改。最后再把修改好的草稿认真抄写在作文本上。要求学生交给老师的习作不是写完的,而是改过的,是自己已经改不动了的。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还应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多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题材供学生练习,多让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参考文献:

篇12

1.课前做足准备

备课组明确教学内容,指导教师依照自身的教学风格与经验,在深度解读教材的前提下精心设计教案,然后与其他教师一起讨论。备课组可安排两个教师同时备课。在课前,需要两个教师深度研读课文,并设计教学方案。在课堂中两个教师可借助多种途径参考优秀教案,并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案的加工与创新。备课组可把诸多优质教案汇集在一起建成备课素材库,把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及音频整理入库,确保每个教师都可共享这些资源。然后,教师分别在备课组中就自己的教学设计开展研讨与完善工作。

2.课中认真施教

教师一将朗读教学法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借助优美的语言介绍了台湾蝴蝶谷的主要特征,诗意而又扣人心弦地导入了新课,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可借助以下几个问题激励学生能够仔细品读课文:“蝴蝶谷为什么会出现在台湾?”“蝴蝶谷的特点是什么?”教师可为学生的朗读活动配上恰当的音乐,可选用的朗读方式有师生齐读、点名读、自由读等,需要学生有感情地读、字音标准地读,并能将自己对蝴蝶谷特点的认识说出来。教师还将多媒体设备应用到了课堂中,给学生展示了蝴蝶谷的优美景色以及各种特色蝴蝶的图片,还将可突出蝴蝶谷特点的文字用各种醒目的字体呈现出来,使得学生真切感知到蝴蝶谷的特点与迷人之处,并产生强烈的到宝岛台湾一睹为快的愿望。

教师二以绘画形式启发学生想象台湾蝴蝶谷的样子。首先,教师为学生展示各种蝴蝶的图片,引导学生逐一说出这些蝴蝶的特点是什么,然后,趁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了解宝岛台湾蝴蝶谷中蝴蝶的名称及特点分别是什么。接着,教师用小组协作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让各组成员在商讨的基础上亲手画出蝴蝶谷中各种特色蝴蝶的样子,要求突出各种类型蝴蝶的特点,从而使得学生在全面了解蝴蝶特点的基础上还可感受到绘画的快乐。W生在画蝴蝶的过程中都使将自己对蝴蝶的喜爱之情渗透其中,有些画出了翩翩飞舞的金色蝴蝶;有些将各色蝴蝶画到一起构成了美丽的七彩花瓣;有的画出了正在花瓣上小憩的蝴蝶。在这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到了蝴蝶谷的美丽与神奇,还增强了学生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3.课后深度评价

课后,授课教师可先反思,分析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思考教学重难点是否突出、导入是否有新意、有无践行新课改理念。然后,备课组其他教师对教案进行评议与交流,并与授课教师一起讨论大家关注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与分析,为授课教师指明调整教学方案的方向。最后,备课组长归纳教学实践的优缺点,并协助授课教师逐渐完善教案。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师一的授课给人以“头重脚轻”的感觉,充满美感、导入充分,但缺乏拓展,没有很好地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二的教学形式十分新颖,但给人“舍本逐末”的感觉,未重视字词教学。教师们在评课中都能指出实质性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很强的建议,为授课教师完善教案提供了依据。

二、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教学方式的反思模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