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08-24 09:29: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1

高中教育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对学生、教师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能教给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也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②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③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④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往往无法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改进高中地理教学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高中地理是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地理的学习难度较大,教学范围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对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大多数学校都把地理学科放在次要位置,不重视地理教学。正因如此,高中地理教学资源非常有限,课堂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讲授,学生只能被动学习知识,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取决于教师的讲授。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较多,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地理知识。

由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范围广泛,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教学结果,忽视教学过程,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具有连贯性,但当前的教学安排却打断了这一连贯性,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加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任务和负担。

二、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难度大、范围广,学生不重视,方法不多样,过程不连贯,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要分析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不重视地理。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对高中地理的认识,使学生明白高中地理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对高中地理学习不够重视,这就会加大教学的难度。

很多高中地理教师试图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可往往事与愿违,收效甚微。由于学业压力较大,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考虑个人兴趣和爱好,只是尽力把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完成。因此,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开展是不现实的。

其次,有些高中地理教师不具备整体概念,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整体把握,只会分散地教授地理知识。高中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侧重于理解,人文地理侧重于记忆,二者各具特色。

高考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从高一开始给学生奠定基础,否则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2

关键词 :导学案;高中地理教学;问题浅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5-0091-02

一、对导学案的认识

国内已有许多学者给出了导学案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这种观点认为导学案是一种学习方案;也有的学者认为“导学案”是在学案导学模式中,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等,由教师设计的用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材料,这种观点认为导学案是一种学习材料。概括地说,“导学案”就是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情,由教师设计,指导学生学习的预案。“导学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迅速走红,使得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导学案”,“导学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对高中地理教学有以下积极意义:

1.“导学案”的运用与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贴近。“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对于高中地理课堂应该是怎样的一副图景这个问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学习地理已经成为了众多地理教师的共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2.“导学案”的运用可以改善高中地理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更加凸显学生“学”的自主地位。导学案的突出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引导的具体表现是通过学案“导读”、“导问”、“导思”、“导练”。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就在于课堂由“教师本位”转向“学生本位”,具体而言,就是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将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的空间留给学生。“导学案”中“导”的精髓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情将教学主题中的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主要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或合作完成学案的学习。导学案的问题化设计赋予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的可能,传统课堂中教师的“灌”转变成了如今课堂中的“导”,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教”与“学”在课堂中趋于和谐。

二、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观察了大量课堂并收集了诸多地理导学案后,发现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在应用导学案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地理导学案编制的问题。

(1)地理导学案的呈现模式习题化。“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合作探究”、“课后自我巩固”是组成地理导学案的三个主要部分,每个部分的编制有不同的要求。在编制地理导学案时,教师出于对学生地理考试成绩的考量,“地理导学案”往往变成了“习题集”,学生在学习这样的导学案过程中,基本为课前做习题预习,课中与教师交流课前习题,课后做习题巩固,再预习下一个学习内容的预习习题,基本等同于循环做题,这是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背道而驰的。

(2)地理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填空化。教师在编制导地理学案时,应当在充分解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再结合学情,对教学课题的地理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将地理课本中陈述性的地理知识转换成孕育于情境中的地理问题。地理导学案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问题设计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笔者在收集诸多地理导学案后,发现许多地理导学案并未体现出对地理知识的加工,而只是简单地将地理课本中陈述的地理知识关键字省略。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个课题,某地理导学案在学生课前预习模块设计问题如下:

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

①气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旋是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___,高空____的环流系统。气旋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向____方向偏转。

②反气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气旋是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___,高空____的环流系统。

这样的课前预习问题设计并不能调动学生自主的思考,只是让他们成为了“搬运工”,将书本中陈述的知识搬运到了导学案中。

(3)地理导学案过于突出地理知识的学习。《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精华,是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体现,笔者在分析大量的地理导学案后发现,这些导学案基本上是以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为主,“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案中基本得不到体现。知识是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因此,在地理导学案的编制中,教师应当以地理知识为承载,将地理知识中可以蕴含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加以外显。

2.导学案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1)导学案课前使用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地理学习课题是导学案的重要作用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导学案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课本,自主思考,通过思考产生疑问,为课堂的师生、生生互动奠定基础。笔者在访谈了一些中学地理教师和中学生后,发现部分学生不会使用导学案,即使会使用,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导学案编制主要由教师完成,学生对使用导学案是陌生的,如果教师对导学案的使用不加引导,学生的感觉是学习又多了一张“试卷”,做完这张“试卷”就是完成了学习。大部分学生通过导学案进行课前预学的过程几乎等同于看书完成填空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缺乏自主思考,缺乏对知识的质疑,没有提出问题。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如果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没有产生疑问,这样的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此外,教师在导学案的课前使用中也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完成课前的预学缺乏指导。在笔者收集的地理导学案中,几乎没有导学案针对课前预学有详细的指导。

(2)导学案在课堂中使用的问题。导学案是地理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沟通、互动的桥梁,只有师生共同参与并互相作用才能达成预设的导学目标。从地理教师的角度来讲,一些地理教师在课堂中对导学案的使用心存疑惑与排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未能较好地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学习地理,导学案在课堂中的桥梁作用也就形同虚设。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喜欢保持自己过往的学习习惯,认为导学案上的很多知识都在地理课本上,不明白为什么要用导学案,因而也比较排斥。

此外,过分地依赖导学案也是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突出的问题。导学案几乎包含了学生学习某个地理课题的整个过程,有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教师的教学也几乎完全围绕着导学案的编制来展开,教师课前备课的重点变成了制作导学案,课堂教学变成了讲导学案。此时,教师和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地理教材,使得一些学生认为完成了导学案就完成了地理的学习任务,教师也误以为学生完成了导学案就等于达成了教学目标。

(3)课后使用导学案的问题。温故而知新,学习的成长往往离不开课后的反思,教师和学生都是如此。课堂中师生互相作用完成导学案中的内容并不等同于完成了教和学的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讲,学生课后应当依据导学案的内容及时总结、巩固;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在课后应当反思导学案中的问题,并及时予以完善,此外,还有必要及时回收导学案,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也是一个了解学情的好方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在课后及时完善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而是投入到下一个学案的编制中,这是教师课后使用导学案常见的问题之一。问题之二,没有及时回收学生的导学案,发现学生的问题,观察学情。同时,多数学生在课后就将课堂的学案“雪藏”,并没有及时总结、巩固。事实上,课堂结束后,部分学生对导学案中的内容还是有疑惑或未完成的,缺失了课后温故导学案的这个过程,导学案的作用也相应地打了折扣。

三、对完善导学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的认识

导学案是对改善高中地理课堂“教”与“学”关系的尝试,虽然在应用中存在问题,但教师不能因为存在问题而否定或放弃这种尝试。如何避免问题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认清以下两个问题:

1.充分认识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价值。地理教师在编制和应用导学案前首先要明确导学案的价值,“导学案”不能等同于“教案”,也不能等同于“习题集”,那么,导学案应该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导学案”的主要作用是“导学”,这是其最主要的存在价值。“导学案”的应运而生是为了解决应试教育下学生被动学、教师“满堂灌”的问题,因此,导学案要凸显“导学”的功能,而“导学”要基于“学情”,也就是说,“导学案”要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相结合,教师只有在学生已有基础上的“导学”才是真正地引导。

当前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这让不少地理教师尝到了“甜头”,许多地理教师纷纷效仿导学案。但是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导学案”不是“万能胶”,并不是所有地理知识的学习都必须用导学案,导学案应该因地理教学课题和学情适时采用,即所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

2.地理导学案应当包含哪些模块。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有目的的行为活动,因此,地理教师在编制地理导学案时,要依据“地理课标”和“学情”确定好每个地理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地理导学案中不可或缺的模块,而有明确的方向则是高效学习的前提。

根据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导学案的“导”可以分为“课前导”、“课中导”、“课后导”,因此,地理导学案中应当包含课前的“自主学习”模块、课中的“合作探究”模块、课后的“总结巩固”模块。导学案的使用主体是学生,在具体的编制中应当尽量简练,地理导学案则应该有机地将地理课本、习题册等学习资源组合起来,并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地理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而不只是对学习资源的生搬硬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瑞祥.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D].陕西师范大学,2013.

[3]吴永军.关于“导学案”的一些理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6-10.

篇3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地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地理教师在讲授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不同的学生学习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和地理知识储备是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运作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也千差万别。这样就导致了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学习模式和思考模式都不一样,可能会出现和教师的思维有出入的地方。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采取自己的单一措施对学生进行教学,就会使得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挫伤,从而导致他们对学习高中地理失去兴趣,甚至出现排斥的心理。

2.地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与学生互动

很多学校的地理教师在平常上课的过程中,只是按照自己的教案或者备课书来教授地理知识,从来不在课堂上提出一些与地理相关的有趣知识和问题,更加不会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不会让学生在自我学习和自我思考中记忆一些地理知识。授课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高中生正是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和质疑的年龄,他们喜欢自己去探索知识和真理,这样才能感觉有成就感,并且对于得到的结果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师应该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在课堂上经常与学生互动,找到一些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小问题或者小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演讲。

二、解决对策

1.地理教师对于不同的学习人群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正是上面所提到的,由于地理教师在课堂的知识讲授上教学方法单一,最后导致了很多同学对于高中地理失去了兴趣和爱好。所以为了使高中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较好地掌握地理技能,我们的教师需要改进地理教学模式。其中对于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认真听讲,按照教师的思维模式进行学习即可。但是对于那些喜欢思考的学生,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尽量对这些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发散思维,积极地思考和想象。这样的方法既可以让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不至于觉得这门课程太难,也使得爱思考的那部分学生不至于觉得地理课程太枯燥无味。

2.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应设置一些互动的活动

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已经说到,课堂上的互动对于学生学习和培养兴趣的重要性,所以要想让学生学好高中地理这门课程,我们就需要在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时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如何在课堂上设置互动,或者应该以怎样的形式进行互动,这些都需要结合学校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该学校学生的素质、学习特点。并且地理教师在设置这些互动活动的时候,应该时刻结合高中生这个年龄段的爱好和兴趣,以及学习习惯和思考能力等这些客观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出适合高中生的互动活动。如果脱离了这个客观条件,那么不仅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并且还会挫伤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高中地理不是只靠单纯的背诵就能够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的学科,其实高中地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思考能力有一定锻炼作用。所以学生应该学会怎样在课堂上听课、怎样学习课本或者学校教材,以及怎么进行课下练习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地理知识。

三、学生学好高中地理的小技巧

1.听课的技巧

学生在地理教师上课之前要腾出一些时间去预习教师今天要讲的知识,将自己看不明白的问题,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来。在教师上课的过程中,学生要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讲,注意教师是怎么讲解你不会的问题或者知识点的。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有重点地去听讲,如果学生不能够抓住自己的重点去听讲的话,学生会对于一些问题觉得很突兀,也会导致学生在上课期间走神。

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地记笔记,人的大脑不可能在一瞬间记住那么多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在课堂的听讲过程中随时记笔记,而且对于不懂的问题在教师讲解之后还是不太明白的话,学生需要着重记下来,在课堂结束之后再向同学或者教师请教,千万不可以得过且过。

2.阅读教材的小窍门

在教材的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对图表或者标注给予一定的重视,因为这些信息可能为学生学习相应章节的知识具有一个诠释的作用,并且图表能够更加直观地表达知识的本质和内容。对于那些不重要的知识用浏览的方法即可,因为这些知识不是学生学习的范围或者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遇到,在这里不需要的知识学生稍微看一下即可,不需要放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它们。

3.怎么做练习

篇4

高中新生刚刚脱离初中的学习,还没有完全适应高中的教学,再加上地理跨度大、难度大、课时少,他们更觉得地理就是一部“天书”,想学但不知道怎么学,导致教学进度缓慢,教师很难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 各班教学进度存在差异。

(1)我校正在发展之中,学生数量多、层次不一。有的班级,学生基础好、理解能力强,教学进度快。有的班级,学生基础差、理解能力弱,课堂纪律差,教学进度慢。

(2)有些学校的高中地理教师紧缺,任课教师要跨年级教学,班级层次又各不相同,导致教师所带班的教学进度有所不同。

3 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学生不适应高中地理的教学,他们普遍认为高中地理难学(如地理知识点多而散,地理计算、图像判读、空间定位难度大等),觉得学习无所适从,严重者甚至出现了“恐地症”。之所以出现以上现象,是因为长期以来地理课堂教学一直存在着一个误区,即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具有明显的应试教育特征。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教师大多采用自己讲授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其创造性和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激发,教学效果十分有限。因此,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到最好状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当前地理教学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二、对策

1 集体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统一协调教学进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每周的教研活动我们地理组的教师都一起进行交流和讨论,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统一协调教学进度,确定每节内容如何上、怎么上、上到什么程度,注重教法的转变、学法的指导。

例如,在讲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时,可这样提问:我们一天当中影子最短的时刻在中午,那么一年当中影子最短的是哪一天呢?问题一出,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趣、议论纷纷。通过设计这一问题,不但达到了引入新课的目的,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如,在讲“季风气候”内容时,我会先讲“草船借箭”的故事,然后提出两个有启发性的问题:诸葛亮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信心可以借到箭?他利用了什么天气条件?提出这类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就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开展对这方面问题的课堂讨论,这就为接下来的知识讲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组织学生参加地理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在每节课中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其参与地理互动教学,有时还要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简单可行的地理实践活动。我们不能让课本和作业将学生禁锢在教室和家里,要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不断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社会、自然的认知能力。中小学校要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计划,为国家不断培育具有活学活用能力、动手能力的人才,为全面实现国家人才战略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地理学发展到今天,应该说它是应用性或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地理学的知识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因此,组织学生参加地理实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篇5

大部分教师普遍认为,目前地理衔接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高中学生的区域地理基础知识普遍很差,知识储备少。

(2)九年级不设地理课,中考不考地理,是初高中地理衔接难的最主要原因。

(3)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对地理学科都不重视,导致学生普遍轻视对地理课的学习。

(4)高中地理课时不足,没时间弥补原本就薄弱的初中地理基础知识。

(5)初级中学地理师资力量极为薄弱,非专业代课现象很普遍,大多数非专业教师不喜欢、也不会教地理。

2. 初高中衔接阶段学生地理学习现状分析

(1)初中阶段学生地理学习现状调查。

大部分初中学生地理课感兴趣,但因为记忆的内容太多,且不需要中考等原因不好好学。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知识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归纳,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主要是“考试之前背”。

(2)高中阶段学生地理学习现状调查。

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都有所增强。但传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只是在口头上提一提,或者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装装样子,做做形式而已。

传统的地理学习方式-死记硬背占主导地位。学生认为,学习就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背书、记笔记,学习就是为了一场又一场的考试,分数高的就是好学生,份数低的就是差学生,由此就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地理学习观造成学生探究能力的欠缺。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高中学生喜欢一个人独自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精神;有近一半的学生不想或不敢向地理老师提问题。能做到经常预习、复习的仅占极少一部分,有近一半的学生只做作业不看书,课后不能及时反思进行探究学习。总之,学生总体上不重视探究学习。传统的学习观不仅形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泯灭了学生的探究精神,造成学生探究能力欠缺,进而造成学生创造力匮乏。

3. 高中教学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设施陈旧,与现实脱节。

一直以来,中学地理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单一而陈旧的教学模式。另一个方面,由于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骤然增多。班级容量不断扩大,而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条件却很难跟上。面对如此众多的学生,又缺少有效的辅助设施,教师很难开展全班性的操练活动,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难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2)教学重心倾斜,教学用三者脱节。

目前,地理应试教育再高中占主要地位,而实用教育则难见踪影。高中迫于高考的压力,很多学校教师经常在教学中进行题海战术,研究应试技巧,忽视地理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致使大多数学生缺少独立的个性和钻研精神,。正是在学校和社会这种有形无形的压力之下,再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教学在不经意当中偏离了地理教学的真正目的,无意中走进了应试教育的死胡同,致使教学用三者之间没有邮寄的结合起来,既浪费了有限的财力物力,又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也使教学目的无法得到较好的贯彻与落实。

4.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创建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善教学设施。

静态是指相对于稳定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例如,日常课堂教学的一般步骤、固定的教材,以及处理教材内容的常用方法等等。动态是指日常教学的可变方式。例如,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入各种交互性的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活动,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各种测试,还包括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等等。总的来说,静态教学模式是教学的基本方式,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教学与操练,而动态教学模式则侧重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学科兴趣的培养。两者相辅相成,是培养学生地理素质的关键所在,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面都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天宫,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整体水平。

(2)实现“教”“学”“用”三者的统一。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结合的过程,既要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又要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以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3)联成体系,提高效率。

篇6

地理既是一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十分实用的学科,学生只有掌握了地理知识才能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然而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本人的归纳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将地图教学与理论知识的讲解结合起来

本人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地图虽然是学生进行地理学科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地图对学生地理学科学习的辅助作用,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只是就知识点本身对学生进行阐述,不能与地图有效结合起来,这就使得地图辅助学生进行地理学科学习的功能难以发挥。在高中阶段,地理知识点的难度有了进一步增加,很多知识点只有结合地图才能更加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如果教师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势必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理论知识难以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地理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既能够使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能够提升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能力。然而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比较枯燥,既降低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有效性,也降低了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能力提升,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现代教学要求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通过多种不同教学方法的使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地理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模块,教师在对不同的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而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仅影响了知识点的呈现,而且使得课堂教学比较枯燥,继而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难以达到高效开展课堂教学的目的。

4.学生进行课外考察的机会较少

上文已经提到地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因此想要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地理学科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知识点的讲解局限于课堂教学,还要为学生创造一些到室外进行考察的机会。

二、解决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十分关键,通过地理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极大的开阔。针对上文中提到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1.实现地图与地理知识点的有效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地图引起重视。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对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地图自然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地图对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得到体现,同时也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地理学科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实现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地图有效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非洲的人文、气候、地形时,可以以地图为依托,从地理地形等多个角度去分析气候的形成原因,这样能够使学生真正掌握问题的根源,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地图在教师进行很多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引起重视。

2.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地理本来就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生活中实际的例子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教师在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教师在选择生活中的例子时,要侧重选择知识点是如何在生活中进行实际应用的,引导学生看到地理知识的实际用途,如果例子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就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当然在选择教学方式时,应该以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教学方法为主,这样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还要摒弃传统教学中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在实现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其灵活性,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

4.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考察

篇7

1.课时不够充裕,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在课程改革的条件之下,所使用的教材因其简单的特点而被教师们广泛推崇,但是这样的教材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更加高,教师需要对于教材的广度以及深度都有一个更为全面的掌控,同时对于整个教材的系统性理解和安排有一个更加深入合理的处理。新的教材在删掉了部分学生难以掌握的内容的基础之上,大大强化了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力度,但是所安排的课程时间不会发生改变,因此,怎样才能够更加高效合理地进行地理课程的教学,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之一。

教师需要从课程的组织与安排、教学进度的良好控制以及最终课堂效果的获取程度这三个方面出发,强化课堂教学的整体氛围和学生的接收效果,这些都是很有挑战性的事情。刚开始引入新教材的时候,教师在考虑课时安排的同时往往不能够顾及到教学的效果,产生组织不善的问题,学生在此过程当中往往不能够提起积极主动性,使得最终的教学都只是流于形式。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课程进度的安排问题,最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成为高中地理课程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2.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一定的问题

中学对于地理课程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学生的知识基础的扎实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新课程的改革条件之下,初中地理教材的内容变得相对比较简练,而高中的地理教学内容设置的难度却比较大,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也进行了相应的提升。很多地理知识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对此无从适应,也给地理课程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例如,在经纬度以及季风气候的学习章节,很多学生都搞不清楚经纬线,在之后所要进行的地球的运动规律的探索、时差的计算以及季节性季风气候的形成过程的深入理解更是一团乱麻。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只能从根本出发,为学生补充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知识,帮助他们进行区分和判别,这样又加剧了课时紧张的问题,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

二、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应对策略

根据高中地理教学当中面临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切实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顾及到学生的整体水平,尽可能地提升学生对于基本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之后再进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他们对于地理重要性的认知

很长一段时间,学生都把地理这门课程定义为副科,对于地理课程的重视程度非常欠缺。如果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于地理这门课程产生兴趣,逐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话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效必将非常显著。

2.进行教学方法以及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在新课程的发展导向当中,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确地提出,同时还倡导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所以,以往的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变。教师权威性地强行教授已经成为过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逐步转变为朋友亦或者是伙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更加顺利地进行。

篇8

关键词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问题及策略

地理是高中教育中比较重要的科目,地理教学不仅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广阔、学习能力更强,而且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为了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很多学校采用了分层教学法,但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尚在实践和探索之中。

一、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概述

(一)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基本地理素养以及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层级划分,并对不同层级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地理教学更符合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分层教学不仅能够顾及到所有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学有所获,还能够使教学资源得以优化分配。

(二)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

目前很多学校都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以其实现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正在实践和应用中的分层教学有以下三种基本模式:第一,分层交叉模式,即在一个班级之内形成能力均等的学习小组,而每个小组内都有学优生,也有学困生,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对象施以同样的教学;第二,班内分层模式,即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习水平和能力分为不同层次,将地理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层次分类进行细化,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到知识;第三,分层走班模式,将全校每个班的学生都进行统一的分层,在上地理课的时候,按照学生的分层情况安排不同的教师,使同一层级的学生集中到一个教室里进行学习。采用这种模式的学校相对较少。

以上三种分层模式都能够实现分层教学的目的,使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有相应的提升,但是,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分层实践,始终还在探索当中。从理论上讲,分层教学对学生发展是有益的,对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一)分层方法的不足。

分层教学的关键是对学生进行层级划分,但是,划分学生层级的标准却是不相同的。有些学校按照学生地理考试的成绩进行分层,但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会出现“高能低分”的学生被扣上了“低能”的帽子,在相应层级中,这些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不能被满足。类似的现象在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实践中并不少见,由于分层方法有问题,分层教学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教师教学准备压力大。

高中地理教师需要为分层教学的模式准备更多的教学材料、教学设计,甚至要考虑到在一堂课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在分层教学的模式下,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都觉得教学压力变大,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困难。

(三)分层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分层教学中最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划分层级”本身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乃至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大多数学生被分层之后,就会产生“我不如人”的想法,在学习过程中更缺乏自信,有些还会因为有“被歧视”的心理而对地理学习产生厌烦态度,学生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直接削弱了分层教学的效果。部分学优生被分在较好的层次也可能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骄傲自满,影响学习。

三、解决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实践问题的策略

(一)按照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分层方式。

分层次教学之所以不容易实施,学生的科学分层是关键难题,分层方法不同是导致分层教学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而每个学校的教学环境不一样,学生基础知识、地理素养不一样,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一样,导致分层教学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标准,因此在学生的分层上要科学慎重的划分。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模式时,可根据本校的教学条件,如学校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硬件条件的限制,学生人数、班级容量、教师带班情况等选择合适的分层方法。如果某个老师已经担任5、6个班的教学任务的话,那么在所教每个班级中都实施分层次教学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任务太重了;如果班容量太大或太小的话,对学生的分层上应该适当的增多或减少;有条件的学校,学生分层要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得到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这样利于对学生情况的全面掌握,学校、家庭、社会一起营造便利的条件辅助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

(二)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

分层教学下工作量的增加,对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为了满足分层教学的需要,高中地理教师有必要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在分层教学实践中,教学任务要求教师能够更好的利用现代技术设备,使用多媒体将文、图、声、像合理的组合,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学习,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因此,为了使教师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应积极支持地理教师的再深造学习,创造共同学习、一起提高的机会和条件,比如定期的开展学校教研活动和总结报告,邀请各学科权威专家到学校开展知识讲座,派送学校老师去别的学校进行学习交流活动等;除此之外,地理教师也应主动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付出努力,除了在学校参与各种教学培训活动之外,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应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经常去教育教学论坛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等。只有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分层教学才能够达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注意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习能力不同、素质不同的学生能够享受到相同的教学资源,这实际是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发展负责的表现。但是,分层教学表面上看来确实是将学生按照学习水平分层,为了规避学生对分层教学的抵触情绪,学校还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对分层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同并配合这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平时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认真学习,努力进取,勇于创新。同时为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可以采用隐形分层和适当保护。老师心里有个对学生的分层,但是呈献给学生的是另一种分层结果。这样就能避免分层次教学对学生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在平等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从理论上来讲是适合高中学生发展的,对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帮助,但实际的教学结果却显示出了各种问题。由于分层教学中某些环节处理不当而导致的教师和学生的压力,成为影响分层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笔者建议,学校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应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科学的分层方法,并重视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再教育以及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只有这样,分层教学的方法才能够真正成为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提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郭敏.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3).

[2]邱培原.新课程标准下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05).

[3]田冬梅.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初探[J].新课程,2013(04).

篇9

一、引言

政治、历史、地理传统地被认为是文科学科,文科学科一直被强调需要用心去记忆,所以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一味灌输“死记硬背”的传统观念,造成许多同学反映文科也不是那么好学。那么现阶段的地理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呢?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有哪些呢?为了有效提高广大同学学习地理学科的积极性,应采取何种有效措施呢?

二、存在的问题

地理学科在高中阶段被划入文科,但是在大学学习阶段,地理的学习一般被归类在理科学部。由此可见,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的不仅仅是文科思维,而且需要同学们有一定的理科思维,甚至在高阶段的学习中,理科思维显得更为重要。据笔者观察,现阶段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部分老师忽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了应付高考,高中课程设置偏重于语、数、外等学科,像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课程被压缩。如何在仅有的、短暂的时间内,将高考大纲所要求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这对广大高中地理任课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由于时间有限,大部分任课老师抓住一切时间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管学生实际掌握多少、吸收多少,能否有效应对考题的变化等等。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使他们缺乏灵活应对考试的能力。当然,这也是不利于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

2.过分强调背诵在地理学科学习中的重要性。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同于生物、化学、物理,同时地理学科的学习与同为文科门类的政治、历史学科的学习也大不一样。地理学科与数学有紧密的关系,地理学科的学习不仅仅需要学生能够背诵记忆相关地理概念和名词等,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数学工具进行推导。

3.没有有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当今社会,科技发展速度加快,教学手段随之丰富起来。在地理学科教学的课程中,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指导学生的学习,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同学们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然而并不是所有同学都具备这种能力。那么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呢?老师不能一味地强调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很重要,而应该采取有效的手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直接的结果就是使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重视、缺乏兴趣,更进一步地讲,这不利于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很不利的。

三、解决措施

每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有一定的方法,地理学科当然也不例外,掌握科学的方法,当然会事半功倍。那么针对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难题,有哪些方法呢?

1.老师在教授过程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应该学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仅要按照教案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还应该在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学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生活中发生的时事与地理基础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己去搜寻资料并进行分析。

2.老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并且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地理学科是一门很有趣的学问,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学生们对祖国山川、五湖四海、四季交替以及昼夜变迁都能够有很好的理解,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素养是很重要的。那么老师在教授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学习地理学科带来的欢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3.学习地理应该掌握好的方法。俗语有言,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方法能够加快我们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地理学科的学习同样也有一些方法。地理学科同其他文科学科一样,也需要记忆,但是不能死记硬背,而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地记忆,这样才能记得牢、记得久。同时地理学科的学习还应调动全身各种器官参与其中。

4.提纲挈领,融会贯通。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要经过将书先读厚、再读薄的过程。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首先要明白地理学科大概总体涉及那几大板块,同时要分清轻重和难易,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应该合理分配时间,最后应该对所学的所有内容融会贯通,学会跨章节解决考试或者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只有先让自己对所有知识有所了解,然后进行有效整合和吸收,这样才能算是掌握了一门学科。

如同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没有捷径可走一样,地理学科也需要扎扎实实地去学习、领悟、理解,若能够在上述有效方法的基础上展开对地理学科的学习,那么地理学科的学习将不再是难事。

参考文献:

[1]陈德贵.用科学的方法学地理[J].中学政史地.2007年3期.

篇10

一、问题分析

1.情境多集中在开课部分

当前,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主要集中在教学的引入部分。这种单纯以创设单一情境作为教材内容的引入,没有将预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完整、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激发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好奇心。情境应分阶段设计,逐步地扩展、深入、充实,让情境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发、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实践等活动。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多种情境,不断地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其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

2.情境的创设流于形式

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形式的丰富,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往往是貌合神离,结果使情境的引入只得了皮毛而失了神韵,表面看是热热闹闹,其实是华而不实,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因此,过于重视形式,很容易造成忽视地理学科特点,使地理课变成了手工课、电脑课或拼盘课等现象。

3.只把情境教学使用在公开课中

有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很少或根本就不使用情境教学法,可是在公开课时却创设多种情境。上课时学生对于一些像多媒体画面、音乐、语言等简单的情境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对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等比较复杂的教学形式,根本不能很快适应,不能很快领会老师的意图,摸不到具体实施的方法,不能按要求完成老师的任务,结果导致教学效果很差。

4.使多媒体情境的使用走入误区

多媒体技术能将复杂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画面的展示、切换、组合、停顿、重复、叠加等方式得以突破;可以提高课堂的信息容量、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精美画面还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情操,达到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制作的画面过多忽视了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出;在整个教学过程过多的演示多媒体,教师成了操作员和讲解员,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还有把多媒体课件弄成公开课、观摩课的“点缀”,忽视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二、对策研究

第一,引入地理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课堂中引入地理故事既能把许多课本知识具体化、情境化,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还能增强学生分析、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几乎无人不知,“火烧赤壁”的故事可用来讲季风气候,“隆中对”可理解为区位分析。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如果我们能借来巧用,原本平淡、枯燥的内容一下子变得鲜活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扩展地理知识面,将小课堂延伸到大社会。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能更深地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关心自己周围的生活,更多地习惯于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了,地理素养增强了,地理课堂也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

第二,营造认知冲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善教者善问,善学着善疑”。教学中提出好的问题,有助于形成乐思的气氛,引导学生带着疑问积极地学,思考着学,从而在学习中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学习和积累地理思维的方法。

第三,丰富文本素材创设情境,增进学生的学科兴趣。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去创设情境?怎样去挖掘学生的潜能?

篇11

1.《公共心理学》教学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未能体现跨文化特征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公共心理学教学倾向于中运用《21世纪普通高校规划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精品课程教材》等优秀教材和推荐性教材,这些教材虽然内容上体现了本土化、创新性、实用性、针对性,对于少数民族地区高师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有了很大的帮助,如让教师和学生能接触到最前沿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学生掌握了丰富和创新性心理学基础理论和技能,但同时,接受只是以西方文化与主流文化编制的公共心理学教学内容时,出现了文化适应和认同问题,学生已有的知识、成长环境、经历理、生活实践、当地社会文化、经济、政治、信仰、文化习俗与课程内容的差异等特殊的问题。这些差异造成了学校教育和社会的冲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冲突,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间的冲突(民汉教师文化与民汉学生文化冲突),学生和学生间的冲突(民汉学生或各少数民族学生文化冲突)。这些文化冲突、文化适应、文化认同问题直接影响公共心理学教学效率、影响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实现、也可能会影响该地区民族团结、和谐发展。

2.未能体现因材施教特征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占一半以上,有的比率达到73%。少数民族学生带有不同的文化、习俗、价值观、世界观、语言和思维方式等,在公共心理学教学中教材选订、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语言、考核方式等方面忽略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特征和汉语水平。

3.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不足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文化、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和政治、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社会需求和特殊的教育对象,对于该地区的教师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如“有较强的政治敏锐力和思想政治觉悟,能适应当地落后的教学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外还具备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自然要求教师应该有多元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能从多元文化的观点看待社会和教育中的诸多的问题,对学生的不同的文化及民族、习俗等背景要有充分的了解。

4.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

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虽然经历了从内容上的西方知识体系、转向到本土化的过程,逐步完成了主流民族的经验、文化、历史、观点传达到下一代的主要任务,但对于少数民族地区高师院校来说,忽略了其他少数民族,这样对主流群体的学生有不良影响外还对少数民族学生自尊感受到伤害,课程内容涉及方面未能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的和当地需求,不未能联系到他们的实际生活和案例以及心理特点,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逐步变成心理内部的矛盾。

5.语言障碍成为公共心理学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汉语或从汉语获得信息跟第一语言不同。他们在接触汉语前,头脑中早已形成了大量的母语概念,因而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在“学习汉语或者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他们会很自然地用大量的母语知识去帮助理解和运用汉语知识。如果母语知识系统和汉语知识系统没能更好的建立关系,然而就会出现对汉语知识的识别、分类、储存和巩固过程的障碍”。

二、民族地区高校《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寻找适合跨文化教学的语言,即《双语》

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的比例选择使用“双语”进行教学,对基本内容用汉语讲授,对于重点、难点用母语讲解可以避免或减少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2.教学内容的适切性

跨文化高师心理学教学的目标与普通高师院校的教学目标并无差异。“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所要预期达到的结果,解决“为什么教”的问题。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公共心理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学生通过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掌握心理活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依心理学理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自觉遵循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合理、科学、紧张而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发展健全的个性

3.打造能够承担跨文化公共心理学教学的教师队伍

承担高师公共心理学跨文化教学的教师必须保持文化多样性,按照教学对象的文化背景、心理特点、价值观点来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把心理学基本理论联系到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相联系。具备跨文化教学评价能力和引导能力,合理评价文化差异,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冲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现象,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4.开发有效评价跨文化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的方法

“心理学的教学应当突出师范性和应用性,应以提高学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为重心,为此,在心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上应加大主观试题和能力测试的分量,尽可能多地体现在考核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避免学生仅仅依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篇12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现在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资源越来越少,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现在全世界都注重三者关系,让三者其协调发展,广大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出更多的地理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解决高中地理课堂低效率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兴趣,培养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创新意识。

1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单一

现在高中有高考压力,高中地理教学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反复练习,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地理知识基础不同,学生智力因素,性格品质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之间差异会越来越大,学生整体素质不平衡,促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压力越来越大,慢慢对学习失去兴趣,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会对地理学科产生抵触情绪。传统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创造性起到阻碍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能具有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不注重课堂互动。

教学内容更新无论对学生高考,还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都是很必要的。教师的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大纲,及时变化,去掉一些过时的知识,及时补充一些新的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没有积极的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去认识、发现解决地理知识。也没有给其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会严重局限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也不利于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放低姿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探讨与交流,在学习交流过程中耐心的听取学生独特的见解和思想感情,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学生及时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提出问题让教师解答,教师留一些参考题目,让学生之间讨论,注重课堂互动,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本方法,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系统掌握地理知识,能利用相应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具有解决问题能力。

2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策略

2.1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情况采用分层教学,教师在地理课程开展前,要对每位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做出详细的了解,并且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然后在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教学计划和方案的科学制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分层教学有助于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高层次学生在系统学好高中地理知识,主要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地理知识应用技能。中等学生主要掌握高中地理知识基础上,能系统的掌握高中地理理论,系统的理解高中地理知识。最后层次的同学,重点应该放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学好基础知识。

2.2增加课堂教学互动。

加强课堂教学互动,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能有针对性的去讲解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环节,与学生交流互动学习。怎样的互动方式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要将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的结合,还要很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爱好,以及学习方式和习惯进行互动。

2.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科协学习方式是终身受益的,科学的学习方式也是最简单学习方式,学生课前要充分预习,课中要积极参与知识分析,课后要经常复习。这三点学习方式,也是最科学的学习方式,对于提高学生成绩是最有效的。总之,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一些问题,典型的问题就是在高考的压力下,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略素质教育,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素质教育应该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以新课改为契机,全面改革高中地理教学,引进先进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想结合,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华,周卫平,杨维.搞好问题导教提高教学效率——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

[2]纪懿芯,林媚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微[J].课程教学研究.2014(02)

[3]尤金洁.例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的现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7)

[4]黄云凤.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3(26)[5]蒋溢,向松.新课改下通江县高中地理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技信息.2011(35)

[6]吴元春.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7]吴万宁.突破高中地理教学的思维定势[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