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4 09:29: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网络管理知识培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F6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服务于中国邮政80余万名邮政员工,担负着服务社会公众的职能。如何利用飞速发展的Web技术为邮政企业员工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服务和更加正确、精简的知识,是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当前知识管理大多采用的有效工具,基于“知识元”构建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知识管理体系值得探讨。
1 “知识元”和“知识元库”的基本含义
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一般不是以文献为单位的,从“知识元”层面研究标引,揭示单篇文献个体中的“知识元”信息与某领域共性中的“知识结构”的链接关系,从而找出信息与知识导航链接的普遍规律,为用户提供直接获取有效知识元而不是大量文献的有效方法。因此,知识元标引是知识管理的起点。
1.1 “知识元”的基本含义
知识元是构造知识结构的基元。常见的知识元定义:指不可再分割的具有完备知识表达的知识单位。比如,一节教材是由若干个知识点组成,每个知识点又是由若干个内容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这些相对独立的部分被称为知识元。
人类知识结构是由不同的知识单元组成的知识体系,每个知识单元又是由不同的独立知识元通过知识元链接排列组合而成;那么不同知识单元之间就可以通过知识元链接形成不同的知识链,进而编织成为整个知识结构的知识网络。
1.2 “知识元库”的基本含义
知识元数据库(简称知识元库)是由独立的现行知识元构成的数据库,经分类、加工、序化和组织过的知识集合,并按一定规则存储在计算机中。知识元的不同排列组合构成不同的知识单元,知识单元按照一定的组合构成知识元库。
知识元数据库架构主要由知识网络、知识仓库、基本信息库、链接系统等组成;由浅入深可分为基本信息库、知识仓库、知识元数据库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
2 构建基于“知识元”的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知识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知识管理的过程包括知识的识别、获取、保存、传递、共享、保护及知识的资本化和产品化。目前,知识元被广泛应用于知识资源库的建设、文献管理和专业领域的知识设计等方面。
2.1 基于“知识元”邮政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2.1.1 构建基于“知识元”邮政知识管理体系是提升邮政员工素质和能力的需要
在信息化邮政中,知识是邮政竞争力的主导因素。广泛开展学习邮政知识、特别是信息技术知识活动,是提高邮政员工素质的重要举措。随着近年来邮政业务发展、邮政市场开拓、新技术应用以及流程的优化,新的邮政知识内容不断涌现,因此,发展信息化邮政必须培养高素质员工。实现邮政员工的知识信息化,已成为邮政业企业乃至世界各国邮政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共同做法。
2.1.2 构建基于“知识元”邮政知识管理体系是实施邮政知识服务发展的需要
基于“知识元”邮政知识管理体系就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知识信息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它是从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中,针对人们的需要将知识提炼出来的过程。网络环境下,在知识处理、挖掘、过滤、检索、推送等技术和其他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比较成熟的条件下,将知识服务通过知识管理服务系统,实行比较科学和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是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实现知识服务的有效手段。
2.1.3 构建基于“知识元”邮政知识管理体系是实施邮政知识管理改革发展的需要
通过建立基于“知识元”邮政知识管理体系,将邮政知识的控制单元从文献深化到文献中的知识元,实现知识元的链接,是知识管理的一场革命,有利于深化人们对邮政知识的检索、学习、理解和发现以及知识的利用、增值和创新,是从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过渡的基础。目前信息采集、传输、检索的传统理论与方法已成为制约人类利用知识的瓶颈,基于“知识元”知识管理体系将有利于知识发现、创造、组织和应用,是知识创新链中不可缺少的智能工具和关键环节。寻找新的知识创新链的有效方法与工具将成为认知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知识管理科学领域共同努力的目标。
2.1.4 构建基于“知识元”邮政知识管理体系是促进网络教学效果提升的需要
基于“知识元”邮政知识管理体系是对依托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相关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库的补充、完善和深化,对邮政员工利用网络探索自主学习、协同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建立基于“知识元”邮政知识管理体系,可通过网络链接和影像,将知识元数据库嵌入到邮政员工岗位培训体系、各学科专业数据库中,使所有数据库在知识元这一神经网络支配下成为一个内容高度关联的有机整体。当用户对某个知识点不理解时,只需借助文献资源数据库中的主题词检索相关的知识元名称,相关知识内容即以图片、文本、声音、动画及视频形式呈现,使学习者快速、简洁地查找知识、理解知识,并通过文献信息进一步认识和掌握知识发现、知识创新的规律。
2.2 基于“知识元”邮政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的可行性
2.2.1 具有丰富的知识管理资源基础
基于“知识元”构建邮政知识管理体系需要以各种类型丰富的知识资源为基础。随着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服务功能的不断拓展和知识内容的不断丰富,知识资源将日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和全网31个省二级中心的学习资源日益丰富,积累了丰富的邮政类课件资源和综合知识资源,为构建基于“知识元”邮政知识管理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2 具有相对完备的知识管理网络保证
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和全网31个省二级中心的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日趋完善,这为构建基于“知识元”邮政知识管理体系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人才保证。
2.2.3 知识元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
在网络环境下,知识元技术广泛应用于知识资源库的建设、文献管理和专业领域的知识设计范畴,知识处理、挖掘、过滤、检索、推送等技术和其他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比较成熟,为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把知识服务通过知识管理服务系统,实行比较科学和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提供了保障。
3 基于“知识元”的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知识管理体系构建
3.1 构建基于“知识元”的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知识管理体系的原则
3.1.1 系统化原则
构建基于“知识元”的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知识管理体系,应以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涉及的知识体系为基础,避免简单或孤立地针对某一课程的知识或某一理论,应对所有知识、理论在某一分类框架下进行综合、聚集,实现知识集成,具有系统性。因此,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知识体系应覆盖所有邮政业务、网络组织、邮政生产及经营管理、邮政技术等内容。
3.1.2 层次性原则
为保证知识体系逻辑清晰,便于日后系统开发,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知识管理体系在具有系统化的条件下,还应体现不同知识归属不同的层级,以便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及其所属不同层级。
3.1.3 衍生性原则
随着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在原有基础上,新知识不断被创造出来。尤其是在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邮政知识、管理知识等甚至呈几何级增长,新的理论和知识不断被总结和归纳出来,并被纳入邮政企业管理体系中。因此,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知识管理体系应能体现创新知识,实现知识衍生。
3.2 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知识体系框架
3.2.1 总体框架
从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涉及的相关知识看,邮政知识是所有知识的基础和核心,因此,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知识元库体系可以按照邮政业务知识、邮政生产组织管理知识、邮政网运知识、邮政营销知识、邮政经营管理知识、邮政技术知识、邮政其他知识等七部分作为总体框架。总体框架如图2所示。
3.2.2 具体架构
根据对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所含知识的研究,可以将知识元库分为以下三类:概念型(Concept)知识库——依据主题或概念组织而成,只包含叙述性知识;流程型(Process)知识库——依据活动流程组织而成,包含叙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关联型(Competency)知识库——依据人员与知识间的关系组织而成,也包含叙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在总体框架指导下,对某些知识和理论,可根据其产生的来源和背景,按照系统的“等级层次原理”进行分类,不同子系统可按照各自的系统特质区别开来。
3.2.2.1 邮政业务知识概念型知识库
概念型知识库汇集了所有跟邮政业务相关的概念,不同概念又可以通过层次关系进行链接。以邮政业务知识为例,如图3所示。
3.2.2.2 邮政业务知识流程型知识库
邮政业务流程型知识库将邮政业务中涉及到的所有流程型知识汇聚到一起,按照业务流程组织知识。邮政业务中挂号信函的处理流程如图4所示。
3.2.2.3 邮政业务知识关联型知识库
关联型知识库主要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包括概念型知识和流程型知识之间的关联、概念型知识与概念型知识的关联、流程型知识与流程型知识的关联等。如邮政企业大学中内训师与培训授课之间的联系,四位老师都是内训师,与其培训授课之间的联系,如图5所示。
3.3 基于“知识元”的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知识管理服务体系
按照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知识结构,运用知识元抽取和知识元标引技术,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可以搭建四层服务管理体系,即基础资料、知识元库、邮政分专业资源库以及应用平台。以当前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积累的各种教学、视频、案例资源为基础,通过知识元标引技术形成知识元库,结合邮政各专业业务结构,形成邮政分专业的资源库,最后利用知识地图、知识查询和知识推送技术搭建应用平台。具体搭建思路如图6所示。
3.3.1 基础数据源
基础数据源在这里指知识元库建立的原始数据,它是整个邮政企业大学知识管理服务体系建立的基础。对于邮政企业大学来说,基础数据源是能够反映和覆盖邮政所有专业核心知识内容的资源。包括所有的教材资料、视频资料、全国各专业优秀案例资料、期刊杂志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
3.3.2 知识元库
邮政企业大学知识元库是将各类基础数据源通过知识标引技术产生概念型知识元、流程型知识元以及关联型知识元,并在知识元产生的过程中,将各类知识元之间的关系标注出来。比如同义关系、包含关系、上下位关系等。
3.3.3 邮政专业资源库
在知识元库的基础上,依据当前邮政专业分类框架,将不同专业知识元分别人库,既方便邮政各专业人员学习,又可以容易地做到各专业知识元库的维护和拓展。
3.3.4 应用平台
应用平台是以建立的邮政各专业资源库为基础,利用较先进的知识地图、知识检索和知识推送技术开发的应用服务平台。
3.3.4.1 知识地图
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是一种能在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知识的模型,是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它在领域知识管理的实际应用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知识地图实质上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制造的企业知识资源的总目录及各知识款目之间关系的综合体。
3.3.4.2 知识查询
知识查询是由用户提交查询关键词,由系统利用SQL查询服务实现,查询结果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知识元。用户通过系统提供的浏览功能进行浏览,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元。查询过程如图7所示。
3.3.4.3 知识推送服务
知识推送服务是通过知识推送服务中心完成的,知识推送服务中心既是知识服务系统向用户提供知识推送服务的门户,也是知识服务系统获取用户知识获取习惯的主要渠道,它同时向知识服务系统和用户提供知识。知识推送服务中心由知识需求获取模块、知识需求分析处理模块、用户知识发现模块、知识定制模块、搜索引擎、推送引擎和知识空间等7个主要部件构成,如图8所示。
参考文献
1 姚海法.关于建立军事知识元管理服务俸系的思考.信息管理,2007,1
2 温有奎,徐国华.知识元链接理论.情报学报,2003,6
3 温有奎.基于“知识元”的知识组织与检索Ⅱ.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020-03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学势因
网络管理学是关于网络管理理论与管理过程的科学,网络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互联网延伸,是管理技术和管理理论信息化的体现。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高校的深入和普及,网络管理已经广泛的运用在高校网络教学、网络德等各个领域。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网络管理学知识开展工作,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同样具有其目的性和自觉性:
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特性使然。2004年颁布施行的中央第16号文件明确规定了“要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将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确立下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直接与学生接触,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也是班级事务的管理者、组织者。专职教师通过课堂和书本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计、组织授课、考核考评等过程也是管理的过程。高校教务的管理者、课改的实施者、舆论的宣传者、引导者直接承担着高校的管理、运行责任,是直接的管理者。
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与传统管理一样,网络管理包括了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反馈等环节,这些环节都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借鉴和吸收网络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可以将网络管理学的科学方法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绩效。可以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可以充分发挥管理的激励、惩罚、控制、反馈等功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机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管理的困境
借鉴和吸收网络管理学的知识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在借鉴和吸收网络管理学知识,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网络组织管理不规范,经验管理性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是一种目标管理,最终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普及和建立,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效果的实现。②这一过程,即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的过程。
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网络组织管理上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主要是经验管理贯穿了教育的全过程,影响了教育效果的实现。网络组织管理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实施网络教学的目标不明确、网络管理与一般管理的权界不清、缺乏专业的管理队伍、网络德育缺乏实质性的领导体制和奖惩机制等。在具体工作中,管理理念陈旧,管理知识缺乏,经验管理占据主要位置、缺乏科学的管理思维和方法,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应对不力。这些情况的存在,直接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科学化的效力。
(二)网络管理过程僵化,缺乏创新和人文关怀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是主要客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倡导的“客体中心主义”,将客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这与当前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方针不谋而合。而在开展网络德育、网络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存在管理僵化、缺乏创新和人文关怀的情况。
一是网络管理主体,即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对自身角色认识不到位。网络管理不仅仅是对具体的计算机业务的管理,更是一种全局化的科学管理方式。高校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办公、网络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承担起网络德育讲师、网络教学专家的责任。而由于对这一点认识不到位,使得管理主体的角色、职责单一,认为管理者只负责行政事务,与具体的教学任务无关。管理者只负责发号施令,负责奖惩和监督,这样的理念使得管理者对管理的过程只求稳定,不求突破。管理模式和方法显得单一和僵化,缺乏创新性。
二是具体的施教者,专职教师和辅导员服务学生、服务管理的意识不强。在网络教学、网络德育、网络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没有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尤其是在当下流媒体、微网络全面深入宿舍、深入课堂的情况下,在引导学生应对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舆情等方面关怀不够。利用网络知识,做好网络班级管理,实时了解学生动向,心理变化等方面应对能力不足。在管理过程中,由于对网络管理知识、管理经验的缺乏,使得管理方法简单,难以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支持。
(三)网络管理机制不健全,效率与效果不成正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网络管理机制不健全,效率和效果不成正比的情况。
首先,管理定位和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聚合力。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有人怀疑这样的管理是否存在。在行政管理的主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管理,从属于学校的整个行政权力管辖之下,网络德育、网络教学的管理显得相对乏力。
其次,理论指导具体实践不足,理论借鉴缺乏科学性。网络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不同,网络管理理论侧重于实践指导、机制构建等方面。因此,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和学习。目前高校网络德育的管理,主要由与大学生直接接触的辅导员和专职教师承担。因此,从知识构成上来说,辅导员和专职教师对网络管理理论相对缺乏,对理论的运用也缺乏规范化。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网络管理理论的实践指导不足,网络管理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较差。
再次,管理机制建设滞后,管理效率与效果差距大。管理要发挥其优势和效果,就不得不保证其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转。在管理中,竞争机制、绩效机制、激励机制、反馈机制和控制机制等都是必须要具备的。而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机制,依然从属于行政管理,网络管理机制的重要地位没有得到凸显。在追逐管理效率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效果难以呈现,行政管理的高效率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弱效果相对突出。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学构建
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重新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的重要性,构建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科学管理的认同机制是必然选择。
(一)加强网络组织管理,实现经验管理向规范管理的转变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前提,是实现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必要条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网络管理,需要在科学管理的指导下开展。加强网络组织管理,实现经验管理向规范管理的转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出路。
首先,要明确管理目标,建立目标管理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网络管理属于目标管理,通过网络德育平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育、引导,最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学生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网络管理的目标,要建立网络目标管理体系保障管理活动的开展。建立目标考核体系、明确管理者和教育者的权限职责、建立专门的网络管理队伍、开展网络管理技能培训、建立网络奖惩机制等是组织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规范管理的基本条件。
其次,要树立科学管理理念,促进网络管理的规范化转型。目前高校德育网络管理,依然停留在经验管理的层面。经验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从科学管理的角度而言,经验管理是基本的经验总结,算不上科学管理的理论。而且由于经验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和个体性,因此经验管理很难做到与时俱进。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经验很难发挥其作用。因此,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开展管理技能和知识培训,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实现经验管理向规范管理的转变是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如图1.1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的模式构建:
从图1.1中可以看出,学校党委及教务管理者、辅导员和思想政治课教师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三个主体运用网络德育管理平台实施教育,通过实施网络管理的目标化和科学化,最终形成绩效机制,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实现。
(二)创新网络管理方式,凸显教育管理的人文性和服务性
管理的过程对管理目标的实现极其重要,法国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以计划为中心的、各个管理职能交替发挥作用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法约尔的管理理论也被称之为“管理过程理论”。在他提出的14条管理原则中,几乎囊括了管理过程理论的所有思想。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直接决定了管理目标能否实现,管理效果能否达到。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网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管理的过程着手,创新网络管理理念、管理方式,营造积极和谐的管理氛围,凸显教育管理的服务性和人文性是应对之策。
一是管理者要更新管理理念,重新认识和定位自身角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既是网络行政管理过程的控制者,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过程的控制者。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管理是一种全局化的管理方式,网络管理是行政办公与网络德育的契合,管理者应承担起作为网络德育讲师、网络德育专家的责任,既要做合格的行政事务办理者,也要做优秀的德育网络教师、德育网络管理者。
图2.1展示了影响网络德育工作开展的几个主体,学校党委和教务管理者、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师以及德育组织协会构成了网络德育工作的四个主体,其中前三位主体属于网络管理组织体系,四个主体通过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实现。
二是具体的施教者,专职教师和辅导员要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意识。管理即服务,这是管理的本质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网络管理中,也要突出这种服务意识。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认真学习和考察流媒体、自媒体、微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影响,在实施网络德育、网络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出现的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在网络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应对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舆情等网络管理问题的出现,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室和网络班级管理制度,实时了解学生的动向和心理特征。要加强网络技能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网络应急处置能力。
(三)健全网络管理机制,实现管理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网络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效率与效果不成正比的问题,应从健全网络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机制的管控作用方面做起。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管理的重要地位,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网络管理的长效机制,形成聚合效力,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有效开展。要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网络管理上升到教务管理、战略管理的层面,凸显高校网路德育管理的重要性,尽量减少行政管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的影响和干预。建立与网络行政管理机制相区别的管理机制,形成独立的网络管理体系,实现高校德育网络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改变逐渐被边缘化的局面。
其次,健全和完善网络管理机制,实现管理效率与效果的统一。要健全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网络管理的组织机制、控制机制、奖惩机制、培训机制和评估反馈机制。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特点,建立适应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满足学生实际需要,彰显服务和个性的网络管理机制。将管理的效果放在第一位,同时坚持管理效率的提高。实现管理的高效率与效果的高质量的统一,彰显高校网络德育管理的实效性。如图3.1所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的绩效管理过程,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从图3.1可以看出教育主体通过德育网络开展教育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在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德育目标指导绩效的实施开展,并通过网络管理与控制进行调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绩效改进和导出,完成绩效管理,最终实现网络德育目标绩效。
再次,加强培训教育机制建设,建设网络德育管理队伍。要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为突破口,以高校辅导员和专职教师为主力。组织和建立专门的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管理教育培训,编写管理教材,组织管理竞赛。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辅导员和专职教师的队伍构成,更新管理者、辅导员和专职教师的知识构成,加强管理者、辅导员和专职教师的管理学知识培训。建立培训考核机制,着重检验受训者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实现网络管理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融合,实现理论借鉴的科学化、实践化。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网络管理,需要从认识上、理论上、机制上获得突破。借鉴和吸收网络管理学的知识,不但能够克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网络化、信息化的难题,也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243页。
②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参考文献:
[1]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现阶段,我国许多企业存在专业网络管理人才缺失的问题。在网络管理中缺乏综合性网络管理人才,大部分管理人员不是缺乏网络管理知识,就是不了解市场信息,专业网络管理人才的缺失导致信息管理难以融入企业的网络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网络管理人员仅仅负责一些简单的网络操作与基本的维护管理,相关有效的信息收集与整理工作缺失,这显然是不利于企业的未来发展的。企业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的信息交流由于信息的不畅通而难以开展。由此可见,企业网络管理中由于受到重要信息传递不畅而难以与信息管理充分融合,进而影响的决策者的正确判断,对于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企业高附加值的网络应用服务缺失
通常来讲,企业网络管理是为了实现企业网络的有效管理,使企业网络具有通畅性,为企业在运行管理的过程中信息传递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然而现阶段我国许多企业都实现了高度信息化,网络是进行许多业务流程的重要形式,从客观上来讲这就要求网络管理中的配套设施必须跟上信息化发展的脚步,但是许多企业相应的软硬件配套设施不完善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难以提供相应的高附加值网络应用服务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导致企业的外延业务的拓展与延伸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与限制。
(三)企业不重视网络管理
目前,许多企业不重视网络管理的发展,更多是强调网络的建设,在硬件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财力,仅仅重视技术装备,而没有认识到网络管理的重要性。许多企业在网络建设中存在盲目性,认为企业信息化发展只与网络设施建设有关,而对网络管理与系统维护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网络管理意识,进而造成企业缺乏配套的软硬件发展,难以发挥先进产品与设施的效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许多企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规模与经营范围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增加了一定的网络节点,因此网络管理问题成为了企业业务系统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就必须针对网络管理进行强化。
(四)网络管理受到硬件厂商信息保护的阻碍
企业在购置硬件设备的过程中,在面对诸多供应商时会存在供应商保护管理信息中的私有部分的情况,而企业为了保证设备的兼容性,使设备的作用与效果得以发挥,就不得不使用相同厂商生产的配套管理平台与管理工具。这就要求实现多个独立网络管理系统的配备,一旦选用的设备存在不兼容的情况,就会导致网络管理出现孤岛现象,进而使网络管理的正常开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新时期企业网络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
(一)采用VIAN技术并优化网络拓扑结构
VIAN工作是物理网上划分的逻辑网络,在OSI参考模型中作为第二层。企业为了实现网络安全管理的强化,可以对网络进行划分,将其划为VLAN网段,然后对数据加以管理与控制。有的企业需要抢占IP地址,就必须优化与改进网络拓扑结构,利用VLAN技术以及网络拓扑结构的管理划分部门的范围,确保不同的VLAN由不同部门所属,并且将MAC绑定在交换机端口启用固定的IP地质,利用防网络风暴管理来使网络安全得以有效加强。
(二)规范企业网络行为,实行规范化管理
企业必须对网络操作行为加以规范与约束,实行规范化管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将主要业务与非主要业务划分开来,实现分流管理,对主要业务的数据流量宽带进行提升,确保网络运行的稳定与完全。同时,非主要业务的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一旦非主要业务的数据处理不当,还是会对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必须严令禁止企业内部人员私用网络处理私人事务,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同时还可以利用端口和IP来进行监控,设定身份限制,确保员工个人操作行为引发的网络中毒事件得以有效减少或避免,为网络管理的规范性与安全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强化互联网接入的安全管理
网络的安全管理是网络管理的重要内容,应将防火墙工具安装于网络接入处,并开启安全管控措施,确保网络操控的安全性能得以强化,为企业重要信息的安全提供强力的保护,避免出现信息被企业以及遭受恶意攻击的情况。为了有效抵制黑客的供给,应实施互联网管控策略,并对企业内部员工的网络操作行为加以约束,确保企业不会受到个人操作行为带来的影响,为企业网络运行的高效性与快速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充分融合网络管理与信息管理
为了有效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就必须加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网络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企业应针对自身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建立健全网络管理机制,将信息管理融入到网络管理之中,进而使得信息具有流畅性,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发挥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企业还应积极与外部合作,共同实现信息资源的开发,同时与网络管理公司合作,确保重要信息能够直接获取,进而使企业的信息处理成本得以降低。
(五)加强专业网络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作为开展企业网络管理工作的主体,网络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使网络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加强专业网络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尽管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在我国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实际上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管理人才并不多,因此,企业为了确保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得以充分的体现,就必须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不仅要吸引外来人才,还应对企业现有的管理人员加以培养,为其提供专业的网络技能培训,使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掌握与运用水平得以有效提升。此外还应加强其对市场信息的获取能力,确保企业网络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
现阶段,我国许多企业存在专业网络管理人才缺失的问题。在网络管理中缺乏综合性网络管理人才,大部分管理人员不是缺乏网络管理知识,就是不了解市场信息,专业网络管理人才的缺失导致信息管理难以融入企业的网络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网络管理人员仅仅负责一些简单的网络操作与基本的维护管理,相关有效的信息收集与整理工作缺失,这显然是不利于企业的未来发展的。企业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的信息交流由于信息的不畅通而难以开展。由此可见,企业网络管理中由于受到重要信息传递不畅而难以与信息管理充分融合,进而影响的决策者的正确判断,对于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企业高附加值的网络应用服务缺失
通常来讲,企业网络管理是为了实现企业网络的有效管理,使企业网络具有通畅性,为企业在运行管理的过程中信息传递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然而现阶段我国许多企业都实现了高度信息化,网络是进行许多业务流程的重要形式,从客观上来讲这就要求网络管理中的配套设施必须跟上信息化发展的脚步,但是许多企业相应的软硬件配套设施不完善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难以提供相应的高附加值网络应用服务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导致企业的外延业务的拓展与延伸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与限制。
(三)企业不重视网络管理
目前,许多企业不重视网络管理的发展,更多是强调网络的建设,在硬件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财力,仅仅重视技术装备,而没有认识到网络管理的重要性。许多企业在网络建设中存在盲目性,认为企业信息化发展只与网络设施建设有关,而对网络管理与系统维护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网络管理意识,进而造成企业缺乏配套的软硬件发展,难以发挥先进产品与设施的效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许多企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规模与经营范围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增加了一定的网络节点,因此网络管理问题成为了企业业务系统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就必须针对网络管理进行强化。
(四)网络管理受到硬件厂商信息保护的阻碍
企业在购置硬件设备的过程中,在面对诸多供应商时会存在供应商保护管理信息中的私有部分的情况,而企业为了保证设备的兼容性,使设备的作用与效果得以发挥,就不得不使用相同厂商生产的配套管理平台与管理工具。这就要求实现多个独立网络管理系统的配备,一旦选用的设备存在不兼容的情况,就会导致网络管理出现孤岛现象,进而使网络管理的正常开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新时期企业网络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
(一)采用VIAN技术并优化网络拓扑结构
VIAN工作是物理网上划分的逻辑网络,在OSI参考模型中作为第二层。企业为了实现网络安全管理的强化,可以对网络进行划分,将其划为VLAN网段,然后对数据加以管理与控制。有的企业需要抢占IP地址,就必须优化与改进网络拓扑结构,利用VLAN技术以及网络拓扑结构的管理划分部门的范围,确保不同的VLAN由不同部门所属,并且将MAC绑定在交换机端口启用固定的IP地质,利用防网络风暴管理来使网络安全得以有效加强。
(二)规范企业网络行为,实行规范化管理
企业必须对网络操作行为加以规范与约束,实行规范化管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将主要业务与非主要业务划分开来,实现分流管理,对主要业务的数据流量宽带进行提升,确保网络运行的稳定与完全。同时,非主要业务的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一旦非主要业务的数据处理不当,还是会对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必须严令禁止企业内部人员私用网络处理私人事务,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同时还可以利用端口和IP来进行监控,设定身份限制,确保员工个人操作行为引发的网络中毒事件得以有效减少或避免,为网络管理的规范性与安全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强化互联网接入的安全管理
网络的安全管理是网络管理的重要内容,应将防火墙工具安装于网络接入处,并开启安全管控措施,确保网络操控的安全性能得以强化,为企业重要信息的安全提供强力的保护,避免出现信息被企业以及遭受恶意攻击的情况。为了有效抵制黑客的供给,应实施互联网管控策略,并对企业内部员工的网络操作行为加以约束,确保企业不会受到个人操作行为带来的影响,为企业网络运行的高效性与快速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充分融合网络管理与信息管理
为了有效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就必须加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网络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企业应针对自身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建立健全网络管理机制,将信息管理融入到网络管理之中,进而使得信息具有流畅性,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发挥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企业还应积极与外部合作,共同实现信息资源的开发,同时与网络管理公司合作,确保重要信息能够直接获取,进而使企业的信息处理成本得以降低。
(五)加强专业网络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作为开展企业网络管理工作的主体,网络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使网络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加强专业网络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尽管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在我国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实际上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管理人才并不多,因此,企业为了确保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得以充分的体现,就必须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不仅要吸引外来人才,还应对企业现有的管理人员加以培养,为其提供专业的网络技能培训,使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掌握与运用水平得以有效提升。此外还应加强其对市场信息的获取能力,确保企业网络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8-0045-02
当今社会,事业单位引入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资源共享和通信,以提高办公效率,更好响应国家的改革创新,与人民群众服务的方针政策相呼应,但是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已经阻碍了使用网络的初衷。具体情况怎么样,对此我调查了几家事业单位的计算机网络情况。
1 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的现状
1.1 事业单位网络的现状
我们国家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起步晚,但是网络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互联网的用户数具全球第一,事业单位已基本上覆盖了网络,但网络的安全问题令人担忧,由于安全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损失也是巨大的,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的现状所决定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健全,宣传和处罚力度不够,网络监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庞大的网络系统也滋生了太多的网络安全问题,威胁着事业单位网络的安全使用[1]。
2)网络使用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很多事业单位对网络的使用和监管也不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防范意识比较薄弱,自身和外界的因素叠加在一起,让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风险大大提高。
3)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我国计算机网络起步晚,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很多事业单位没有人才储备意识,没有专门的网络管理人员,自身的网络也是由网络公司组建,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受制于别人,费用也高,制约了网络的维护。
1.2 事业单位网络存在的安全威胁
事业单位是一个计算机网络使用频繁的机构,一个事业单位又有很多不同的部门,使用网络的部门较多,人员层次复杂,计算机技术水平不一,内部的文件交流,信息传递需要网络,和外单位的信息交流,尤其是与上级主管部门内部的业务来往更容易遭到威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来自事业单位内部的网络安全威胁性更大些,就好像一个国家更容易从内部攻破一样,来自内部的威胁也涉及很多方面。
1) 自然灾害
很多单位的员工自然灾害防范意识淡薄,水电的不正常使用会引发火灾对计算机及其网络设备造成威胁,使计算机网络设备损坏,数据丢失,网络无法使用。其他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也是极其厉害的。比如雷电、地震、火灾,水灾、盗窃、人为破坏、静电、尘土等。
2)人为无意失误
人为的无意失误也是导致网络威胁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员工计算机操作水平有限,不能很好地操作计算机,再加上有些员工工作态度不端正,粗心大意,导致服务器的重要数据丢失,无法恢复,或者操作不当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护软件关闭。
有些员工甚至擅离职守,离开工作岗位,电脑也没有进行安全设置,导致外来人员很容易登录电脑,将重要信息传走,或者用外部存储设备将重要数据拷贝走。
也有一些员工安全意识薄弱,未按规定使用移动存储设备和介质,有些存贮设备本身已经感染了病毒,使用这些设备就会将病毒传染给电脑上的重要文件,将文件删除或者将文件自动传到网上,导致机密泄露,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不可挽回的损失。
3)人为恶意操作
有些员工监守自盗,为了某种利益追求,将本单位核心数据资料传给别人,或者拷贝一份到移动存储设备上带走,这也是网络安全威胁的内部因素。
由于现在事业单位工作的需要,一般都和外部网络进行了连接,这样既带来了工作的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威胁(安全威胁是指个人,物,事件或概念对某一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或合法性造成的危害),事业单位外部的网络威胁常见的有黑客的渗透,恶意的主动地攻击,计算机病毒,木马感染等,黑客编写病毒或木马对网络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很容易被非法分子利用,用于非法活动,窃取事业单位机密等。这些潜在的外部安全威胁能够造成文件资料的泄密,重要资料的恶意破坏删除,事业单位网络的整体瘫痪,致使事业单位的网络不能正常运行,联网办公的便利作用失去,给事业单位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了不便和损失,甚至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另外互联网技术不完善和操作系统漏洞导致病毒木马猖獗,对事业单位网络安全也构成了严重威胁。 而这只是刚刚开始,更有甚者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2 计算机网络维护的重要性
办公自动化的出现,让计算机网络在办公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计算机网络联网办公已成为我国事业单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级职能部门和下级职能部门要进行办公数据、文件的整理以及传输就非常便利,而传统模式效率低下,办起事来让老百姓跑断腿。例如:户籍部门要查询人口信息,一联网就解决了,但这一切都是要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2]。
在事业单位中,一般都配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设备组建自己的办公局域网,实现协同办公,资源共享,再与外网用网络设备连接,装上办公系统软件,就可以和相关职能部门联网办公,既节约成本,又提高办公效率。计算机网络办公就成为事业单位的必然选择。
由于计算机网络由网络设备,传输介质,相关软件协议等组成,专业性极强,维护也要经常性进行才能保证网络的正常使用,不至于影响到事业单位的网络的办公,因此计算机网络的维护非常重要。
3 计算机网络维护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有网络传输介质,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及相关的软件和协议。要想维护好计算机网络,保证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必须要具备以下知识:
1)基础知识:会制作双绞线,网络模块和配线架;会安装操作系统;会实现双机互联;会使用家用交换机,路由器组网,共享网络等。
2)进阶知识:会组建小型办公网络和无线办公网络等。
3)管理知识:会使用交换机组建网络,并进行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会安装网络操作系统,建立域控制器,建立内部域名系统;会搭建网络服务器等。
4)网络安全管理知识:会管理域用户和组;会文件和文件夹访问权限的配置;会数据的备份和恢复;会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的安装和设置;会进行系统漏洞补丁等
4 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采取的措施
4.1强化安全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内部员工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教育,让每一个员工知道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网络操作规范,避免人为无意的失误造成机密泄露,文件丢失等网络安全威胁,让每一个员工知道网络安全威胁的严重性,警钟长鸣,使员工自觉参与事业单位网络安全管理。
4.2网络管理和使用人员的培训
事业单位网络管理和使用人员的培训,主要是通过培训提高网络使用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避免人为的无意失误等造成的网络安全威胁,维护网络的安全性。
4.3单位电脑使用明文规定
明确单位电脑的使用规范和职责,对不按规定正常使用者追究相关责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网络安全威胁。
4.4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宣传
网络安全管理是由人来实施的,只有技术是不够的,必须有完善的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来确保网络安全管理措施可靠有效地执行,同时法律法规是行动的指南针,因此国家要宣传网络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并不断出善法律法规,让网络安全有法可依,依法追责,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使用环境,保证事业单位网络的正常使用,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建造一个和谐的网络社会[3]。
4.5技术手段的实施
在计算机网络中有很多技术手段来降低来自网络的威胁:
1)加密技术
在计算机通信中,采用密码技术将信息隐藏起来,再将隐藏的信息传输出去,使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即使被窃取或截获,窃取者也不能了解信息的内容,从而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
2)认证技术
认证是指验证一个最终用户或设备的申明身份的过程,及认证建立信息发送者和/或接送者的身份。认证技术主要解决网络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的身份认可,目前有关认证的实用技术主要有:消息认证,身份认证和数字签名。
3)防火墙技术
INTERNET防火墙是一个或一组系统,能够增强机构内部网络的安全性。该系统可以设定哪些内部服务可以被外界访问,外界的哪些人可以访问内部的那些服务,以及哪些外部服务可以被内部人员访问。
防火墙的设计目标如下:进出内部网的通信量必须通过防火墙。只有那些内部网安全策略中定义了的合法通信量才能够进出防火墙。
4)安装杀毒软件
杀毒软件,也称反病毒软件或防毒软件,是用于消除电脑病毒、特洛伊木马和恶意软件等计算机威胁的一类软件。杀毒软件通常集成监控识别、病毒扫描和清除和自动升级等功能,有的杀毒软件还带有数据恢复等功能,是计算机防御系统(包含杀毒软件,防火墙,特洛伊木马和其他恶意软件的查杀程序,入侵预防系统等)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小结
事业单位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很多很多,内因外因,人为无意和恶意都是网络安全的敌人,只有网络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才能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为事业单位网络安全保驾护航,最后才能更高效的服务民众,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0)01-0000-00
1 引言
无线网络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有线网络的限制,使用户获得了可移动性和方便性。为了弥补有线网的不具备移动功能上的不足,在校园内建设无线网络,能使全校范围内的任何地方,全校师生都能随时随地,方便高效的使用无线网络,并能使建成的无线网具有认证计费功能。
2无线网络的特点分析
与有线网络相比较,无线网络的优点有:灵活性和移动性,便于移动用户随时随地的网络接入;简易性,在办公地点、网络拓扑改变时不用重新布线;故障定位容易,网络出现故障时排除故障较有线网更简便;其它优点,如易扩展,节约建网成本以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无线网络的缺点有: 抗干扰性差,易受各种障碍特的阻挡和气候环境影响,传输速率不及有线网,安全保密性较差等。在无线网的建设中应充分利用无线网的优点,注重克服其缺点,使建成的无线校园网真正起到有线网的有力补充。
3 无线网络的设计过程
作为一个正常运行的有线校园网,其功能和性能应该较为完善。作为有线网络的补充,无线网络的建设应该以有线网络作为基础。
3.1 现场勘查
无线网络设计的第一个阶段是勘查现场,了解建筑物和周围各种物质的材质,确定WLAN设备的安装位置,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熟悉了全校的建筑布局,实地考查所有需要布设无线网络的环境,然后分别对室内和室外需要无线覆盖的地方进行确定:室外需要无线信号覆盖的区域大小,区域地理条件等;室内需要无线服务的地方一般是室内公共场所,如图书馆阅览室、会议室、大型教室等。
3.2 无线标准与设备的选用
现阶段处于主流的应用技术是IEEE802.11g标准,其传输速度最高为54Mbit/s,并且还向下兼容802.11a和802.11b两种标准,因此可以选用了IEEE802.11g标准作为本校园网的实施标准。由于室外和室内的履盖范围以及气候变化有着较大的不同,在进行无线AP的选用时,应该对室内和室外分别选用不同的无线AP。比如,室外AP可以选H3C的室外型大功率WA1208-AGP-AC,室内AP可选用H3C室内大容量WA1208E-DG-AC,这两种AP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码分多址能力强、高速且可扩展能力强等典型特点,并适用于802.11g和802.11a、802.11b用户共存的环境,这样既可以解决新老无线终端设备兼容性的问题,同时也有足够的扩展空间。
3.3 AP的布置
由于校园无线网络建设一般都是在有线网络的基础上实施的,因此应该采用与有线网的就近接入原则,在每个AP接入点的楼宇内就近布线到设备间,然后通过楼宇内汇聚交换机和核心交换机相连,从而实现和校园网的无缝对接,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原有线网的资源,又节省了建设基站或购置无线网桥的费用。但针对室外区域,一般都是空间大,地域广,不可能通过一个AP完全覆盖,应该在这些区域布置多个AP接入点构成一套微蜂窝系统,微蜂窝系统应用移动IP技术,使一个用户在多个子网内均可使用同一IP地址,实现不同的AP覆盖区域内任意漫游而网络连接不致中断。并且在AP配置时,为了保证各AP信道所覆盖频段不重叠,防止各AP所发出的信号相互干扰和冲突,应该要求在一个半径为60米以内的区域中,只允许有3个AP,并分别选用1、6、11三个频段不重叠的信道。
3.4 安全设计
由于无线网络的传输方式和物理结构等原因,导致其在安全问题上比有线网络更容易受到威胁,主要表现在信息更容易泄漏、信号更易受到干扰、系统更容易受到入侵以及地址欺骗和会话拦截等等,针对这些不安全因素,在对无线网络进行规划和实施时可以采用了这样一些技术:a、为防止非授权用户的监听和非法访问,可采用128位的WEP加密;b、禁止AP向外广播其SSID,这有利于提高无线网的安全性;c、修改缺省AP密码,由于主流AP的缺省密码己为公众所知,通过修改后可以防上非法用户的闯入;d、针对会议室等一些特定环境,应该设计了更加安全的无线接入方案如设置MAC过滤,以及使用比WEP更安全的加密方式Wi-Fi保护接入(WAP)等。
3.5 认证与计费策略
无线校园网络主要服务于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为了防止不合法用户的使用而浪费带宽资源,可采用了基于CAMS的Portal认证方式,在校园有线网的核心骨干层的交换机上挂接MA5200F服务器和Portal认证服务器,在Portal服务器的“IP地址组”组件中增加需要进行认证的无线终端IP地址范围,并在“设备信息”组件中增加Portal接入设备MA5200F的上行接口地址,所有访问外网的报文都重定向至MA5200F服务器,通过MA5200F服务器向Portal 服务器发起认证请求。所有无线上网用户在连入AP时,通过MA5200F服务器中内置的DHCP获得IP地址,然后通过IE访问web/portal server,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认证;认证成功后,开始计时。在计费策略的选择上,考虑到无线网络使用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制定了按时长收费的标准并精确到分钟计费,当通过了CAMS的Portal Server认证服务器认证之后,计费开始,用户下线后停止计费。
3.6 无线网络管理
根据无线网络系统中主要采用的无线设备来选择无线网络管理软件,例如,你所设计的无线网络主要采用了华为公司的无线网络产品,就首先应该考虑了管理的兼容性和针对性,选用华为的QuidView为网络管理系统,这是一个全面基于Web的网络管理解决方案,可以通过自动或手工创建网络拓扑结构图管理整个企业内部网络,支持监视多个设备,利用SNMP协议实现WLAN所有网元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包括网络搜索,拓扑发现,批量配置,性能监测、警报追踪和历史数据记录的功能,从而实现一个安全,可靠的无线网络。在采用软件管理的同时,也需要对网络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知识的培训,加深学校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4 结语
大学原有的有线校园网建设大多较为完善,各种主要的网络设备,通信线路以及重要的服务器,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性能。作为有线网络的有力补充,无线网络建设是在有线网络的基础上为进行的。无线校园的建设与使用,己使无线校园网成为未来校园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无线校园网络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对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及教学管理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2课程建设情况
国内对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建设主要是在一般理工科基础课程的基础上,首先开设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类和通信类),然后对于网络工程类专业课,不同院系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设置不同的方向,大致可分成网络设计与维护的课程群(包括网络通信原理与设计、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综合布线、组网技术、网络性能测试等课程)、网络管理课程群(包括网站管理、网络入侵检测等课程)、网络应用开发课程群(包括联网应用、移动通信应用开发、Web开发技术等课程)[3]。英国贝德福德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见表2,课程关系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贝德福德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数量不多,但由于每个课程被设置为一个单元并且教学时间是一个学年,周期较长,因此教学知识点覆盖面广。一般一门课程根据知识点的差异,由多名教师进行教学。以Networking为例,该课程是网络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主要以网络协议为主线展开教学,在教学中,物理层涉及电子技术相关知识点,由通信专业的教师讲授,而网络层的通信协议和原理主要由网络专业的教师讲授,高层应用协议由具有应用软件开发经验的教师讲授。各个教师可以在自己的专业方向上展开教学,体现了教学的深度;在授课过程中,依据教学大纲是唯一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对自己所授内容进行个性化教学,一般不指定教材,但会要求学生阅读大量指定参考文献,因此一个单元的教学比国内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信息量大,并且知识点可以随时更新,不受教材的制约,体现了教学的广度。同时,贝德福德大学计算机系为每个课程单元设置课程组长,负责协调和检查课程教学进度。导师制从研究生拓展到本科生,每名学生都有一名指导教师负责协助其选择所学教学模块,安排学生的学习进度并督促其学习,同时帮助其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实践教学研究
计算机网络工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必须围绕工程实践思想组织实施教学,重点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以实际应用场合为核心,以工程经验为指导,强化实战技能,全面培养学生用网、建网、管网、网络应用开发等各方面能力,为学生毕业后适应各种岗位的需求打下基础[4]。然而,国内各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出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往往将实践教学弱化或流于形式。贝德福德大学为了强化实践教学,主要采取以下3种措施。(1)在课程设置上将网络实践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同样以Networking为例,该课程在国内一般是64学时,而实践课时可能只有12学时或16学时,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贝德福德大学从Networking中分离出一门独立的实践课程NetworkTechnologies,该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与理论课程相呼应,但又不拘泥于基础理论,拓展了实践内容的教学时间和范畴,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2)借用企业培训平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贝德福德大学和通信企业思科公司洽谈,利用思科的通信实验教学平台和培训模式,强化实践的社会性和实用性,令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接触到市场上的主流技术和培养模式。(3)注重学生项目开发的培训。图1中,UndergraduateProject的前驱课程有两门,一是SocialandProfessionalProjectManagement,二是ResearchMethodologiesandEmergingTechnologies。前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技能,教师都有过大型项目开发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注重技术问题,还要注重团队合作、项目规划、进度控制等问题。学生必须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自主建立一个团队,用所学的项目管理知识完成一个开发项目;后一课程主要直接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向学生讲授学术研究方法和工程技术实施过程。在经过这两门课程的培训后,学生将对网络工程大型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
现在,很多图书馆力道和管理人员不重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而且工作人员也表示对此工作不感兴趣,原因是他们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认识不够。他们认为图书管理信息化仅仅是多安装一些图书管理软件、多放置几台电脑,图书管理人员的认知错误,导致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出现相关人员意识和技能欠缺,甚至服务态度差等现象。严重阻碍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2.高校图书管理信息管理体制出现问题
当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达到一定的水平时,信息化管理体制也要相应的提升。很多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表现出很多不足之处:缺乏数字化加工;图书库构建缺少系统性、规范性、标准化特征。这些问题都是图书信息管理体制欠缺造成的。在自身建设过程中,不同图书馆都相互独立,信息资源难以共享,不能结合成一个整体,导致资源浪费,在各自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难以协调。
3.相关人员学历与知识结构分布不合理
搞笑图书挂人才调动体系不完善,高层次技术型人才严重缺失。管理人员未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信息化管理知识与技能欠缺。管理体制落后,员工面临工资低、待遇差的问题,使员工觉得在岗位上难以实现自我价值。虽然有现金的信息技术设备,但是缺乏相应的技术型人才,不能发挥出信息技术设备的作用。
4.著作权问题出现矛盾
信息化资源是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问题。构建信息化资源受限就要解决版权问题。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要将一些资料文献和音像文件转变为信息化文献,其中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我们需要加强保护知识产权观念,而且要加强自身信息道德素质修养,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避免出现知识产权问题。
2 高校图书信息化建设策略
1.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只是与技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阻碍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提高图书管理人员技能水平和专业理论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高校可以每年组织图书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参观,或派遣骨干人员参加各地的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培训,学习其他图书馆的管理经验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提高高校图书管理的服务水平,推动员工素质与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效进行,离不开图书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2.培养图书管理人员信息化建设的意识
图书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片面理解,导致他们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严重阻碍了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进行。图书管理人员越重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那么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水平就越高。有与高校图书馆的人才选拔机制不完善,员工技能水平较差,致使图书管理人员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应当重点培训和提高图书管理人员信息化建设的意识,让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得到重视。
3.加大投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图书馆是每个高校必备的场所,是高校学生和老师获取重要资料和知识的重要场所,已经成为高校老师和学生学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信息化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影响老师和学生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在信息化建设道路中,不能只关注计算机硬件的先进水平以及软件等资源配置,不容忽视的图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管理技术和操作技术的配备。对此,高校应该加大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加大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这样才能做好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让人们能更好的利用图书馆。
4.优化图书馆网络管理体制
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中发现,为了实现图书馆网络资源共享,西方的图书馆总是优先发展建设图书馆,完善图书馆网络建设。我国的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总是 缺乏完善的网络支持,原因是我国高校图书馆总是先展开信息化建设,然后再发展图书馆网络资源共享。因此,我们必须对高校图书馆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网络资源共享,以实现优势互补。确定整体标准和规范,按专业和阶段划分,确定好目标,使图书馆网络资源发挥最大的效应,提高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网络管理体制。
1.2健康教育档案在病人就诊时,可以使用健康教育档案辅助医生宣传医疗知识,帮助患者了解更多科普知识,对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起到了推动的效果。
1.3网络化住院部通过网络化的住院部,可以实现药房、病区、住院部的快速互联。通过网络化档案管理系统,直接计算出住院患者每天所需的费用,患者可以自行查询,使医患矛盾得到有效控制。
1.4信息共享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在全院快速地传输电子版的档案与病例,不同科室可以直接调用系统档案,使患者信息更加准确,帮助医生判断病情提供帮助。根据档案可以对患者进行跟踪质量,而且也可以实现不同医院间的信息交换,使各级医院的联系更加密切。
1.5建立医德医风档案建立完善的医德医风档案是为了改变行业的不良风气,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有形载体,对推动医德医风教育起到了极大的帮助。近年来医患关系逐渐紧张,有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行业不良风气的影响。通过医德医风教育,为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标准,使医院内部管理更加系统性,通过标准的业绩考核制度与奖罚措施,提高医院服务水平。目前医德医风系统包括满意度、考核结果、物质文明、医德医风、人员管理等系统功能,可以记录医生的具体服务情况、获得荣誉、投诉几率等信息,并且对科室获得的荣誉种类、便民措施、主题活动、投诉情况进行统计,开展各项满意度调查活动,获得更加准确的医德医风改进意见。根据收集的投诉调查与满意度分析,可以直接了解到不同科室的实际管理效果,并且对医疗服务、质量、环境的得分进行排序。
1.6网络化人事档案管理在人事档案中应用网络化技术,可以解决繁杂的人工劳动,使管理人员可以开展其他工作,有效节约人力物力。通过网络化技术可以直接发表职务变动、工资变动、档案信息、人员名单等标准信息,使档案检索、人员名称等信息更加正确。管理人员可以直接查阅入党情况、工作时间、学历、性别、科室等信息,方便制订医院工作计划,对提高医院运营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可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为院领导制订医院发展措施提供准确信息。
2网络化档案管理措施
2.1建立组织协调机构为了实现新时代医院体系改革的目标,建立起完善的网络化档案管理体系,必须先建立组织协调机构。通过组织协调机构的宣传功能,来提高医院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并且制定出科学的档案收集、利用、归档、保管制度,将制度纳入绩效考核之中,实现真正的动态档案信息管理效果。医院必须加强网络化档案管理系统的资金投入,支持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添加新型网络管理设备,使医院档案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进步。
2.2培训网络化档案管理知识传统的档案管理主要使用人工方法,而纸质档案虽然有其独特的优点,但是繁杂的人工操作会影响管理效率,使档案管理的实际效益无法发挥,阻碍了医院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推广与执行。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及时了解新的网络知识,并且定期展开技术培训,加强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使其可以肩负网络化档案管理的工作任务。
2.3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医院必须加强网络化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防范效果,完善网络安全方案制度,明确划分工作人员的个人职责。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系统操作原则,实施掌握系统的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后上报问题。在院领导同意后,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如果出现硬件故障问题,就需要联系维护人员,进行故障处理工作。升级防病毒技术,及时更新病毒库,选择适合的计算机防病毒软件。由于计算机病毒更加严重,对网络化档案管理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病毒的复杂程度与破坏性也在逐渐增加,所以必须做好医院档案的防护工作。保证医院档案的安全性,避免发生病毒感染问题,不会使档案数据外流。使用现代技术,建立完善的数据检索工作,并且设置相关权限,避免患者资料泄露。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99
1信息网络安全的概述
目前关于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定义存在很多版本,但是分析其本质内容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数据等不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以此保证系统能够持续可靠的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结合公安系统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本质要求,信息网络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计算防护层面。公安计算机系统要包含阻值软件或者硬件受到外界病毒等侵入的技术,以此保证系统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以及可用性等。二是法律法规层面。政府部门要出台关于保证公安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以此实现网络的安全应用。三是组织管理层面。人是操作计算机的主体,加强对人的管理是降低计算机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
2公安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防病毒手段滞后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说计算机病毒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很多时候在我们研制出查杀某种计算机病毒的时候,其高级版本就会出现,可以说计算机病毒是伴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全过程的,由于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破坏性以及隐蔽性,因此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往往会因为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的不合理而导致计算机信息被外界盗取。当然在公安系统中由于受到经费等方面的制约,公安系统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也比较落后,这样导致一些先进的病毒防范措施不能及时的应用到公安网络管理中。
2.2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还不完善
目前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往往将工作重点放在技术安全防范层面,而忽视了制度安全防范的重要性:首先是网络安全管理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通过对现有立法的现状分析,针对公安网络安全管理的法律存在滞后性问题,具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管理工作的需要。其次缺乏完整的公安专网安全标准体系。其主要是在计算机软件、硬件配置上存在安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例如公安网络安全建设的标准设置不高。三是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最终导致安全网络管理工作落实不到实处。
2.3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不高,安全管理意识偏差
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紧紧提高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是不够的,而且还必须要提高终端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一方面我国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不高,主要是针对他们在操作计算机系统时缺乏安全操作的技能,例如很多基层公安人员不懂得基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结果导致计算机系统经常会出现人为强制关机等问题,从而容易出现信息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则是计算机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在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公安基层人员随意调取公民信息,导致公民信息被泄露的问题。而且部分人员也经常利用公安内网浏览各种不安全的网页或者下载一些不安全文件等,从而容易导致公安内网被外界病毒侵入,最终导致计算机网络系统出现瘫痪或者信息被泄露。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导致公安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所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公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需要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维护需要较大的资金,所以政府部门要建立专项资金提高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二是计算机管理人员与使用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在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工作,根据实践计算机网络安全不安全很大一部分与操作人员的不规范使用有关,因此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与终端操作人员的沟通,及时告知操作人员如何规范进行操作,并且告知其下载杀毒软件的流程等。三是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他们的操作技能。导致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很大原因是由于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引起的,例如管理人员对岗位使用需求的不了解会直接影响信息安全管理。在公安组织系统中每个岗位都具有明确的权限和任务,而部分人员没有对自己的岗位进行清晰的认识,结果导致各种不规范行为的操作。
3提高公安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具体对策
3.1加快信息网络安全立法建设,健全我国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法规体系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在,公安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实现网络的相对安全必须要依靠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因此我国要积极出台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一是立法机关要尽快对我国现存的法律进行修改,及时根据互联网技术发展制定符合公安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法律体系,形成系统的法律保障体系。同时地方政府也要尽快出台关于完善公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规则,以此促进公安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完善相应的安全保密制度,提高对信息使用者和管理者操作流程的规范管理,对于违规操作的人员要追究其责任,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另一方面要完善应急响应机制,保证在安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能够快速的做出相应的反应。
3.2提高公安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必须要从技术提高入手: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防入侵检测系统,实现对公安网络系统的全天24小时检测,在外界不安全因素入侵时可
3.3加强对用户名以及密码的管理
在对公安网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想实现更加安全的管理效果,就要重视起用户名以及密码的管理,这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项环节。加强用户名以及密码的保护有助于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具体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中做起。首先是对公安网中的信息管理采取加设密码的保护方式,其次是在登录公安网查询信息时,需要输入相应的用户名以及密码,以起到限制性的作用,不符合数字证书的要求应该限制其登录。除此之外,密码的安全等级也具有一定的要求,采用数字与字母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密码的安全系数。
3.4建立一支专业的安全管理队伍
首先,选用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责任心较强的员工担任各个基层单位和部门的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员,与所属的领导相互配合,将会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其次,还要定期培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员,提供其出国深造的机会,接触国外先进的安全管理知识,从而使自身的知识水平完善,自我素质得打提升,进而能够做好我国的公安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最后,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具体职责明确到安全管理人员身上,使其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视,从事提升其的工作责任意识,一旦发现单位和部门出现违规行为,就要及时的进行通报,对同类事件的发生起到警惕作用
4结束语
公安计算机信息网络作为公安信息化工作中一个重要部分,许多公安机关通过加大网络安全管理的投入资金来提高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保密性,可以看出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目前的工作重心。公安部门可以通过有效的技术和行政管理制度来强化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工作,从根本上加强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配备必要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建立专门的信息网络管理机构等措施来提高公安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中小企业;信息化;困境;解决策略
当今社会,在这个大的市场环境下,内部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各个企业集团在网络化的今天完善信息管理工作,为了保证信息系统得以正常的运行,必须要精细的对信息配置进行检查和分析,由此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准备。在管理工作的实际运行中,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许多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中仍不完善,因为这些漏洞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亟待解决。
1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瓶颈
1.1对信息化缺乏认识理解
信息化时代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信息技术已经密不可分,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者都意识到对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很多中小企业也在积极引进人才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但是,中小企业有其发展的弊端,就是大部分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缺乏深刻的认识理解,只是简单地用几台电脑办理一些相关业务,并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没有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盲目地添置各类设备,没有细致地分析自身的管理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乃至信息化建设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规划,造成在信息化管理的道路上问题频出。
1.2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薄弱,设备落后
要想实现信息化建设,就要对信息技术充分了解掌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要深入了解,但在实际运作中,很多中小企业因为资金、人力等方面不够健全,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上投入有点,导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所配置的设备存在严重落伍的现象。无法满足信息迅速而高效的要求。
1.3缺乏实施信息化建设人才
改革开放初期,以家族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都是家族内成员,不像现在的大型企业,人员聘用方面要经过层层筛选,因此很多中小企业不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管理理念比较落后,无法掌控市场动态。因此导致目前急需的信息化建设人才不容易进入中小企业,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薪酬低,待遇差,无法提供信息化人才所需要的发展平台,无法留住适用的信息化建设人才,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
2加快地方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的对策
2.1借助信息化建设管理平台,提高资金集中管理效率
当今社会,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中小企业通常会以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手段进而提高资金集中管理的效率,以资金集中管理平台为媒介,做到资源共享,相互协作,从中获取利益,为保证信息化建设得到提升,还需要资金集中管理系统提供以下帮助:财务记录、资金支持和风险预警。想要做好信息化建设,在各个环节上资金都要覆盖到位,并且加强内部对其的监控,为推进信息模板的完善,中小可以在ERP系统、商业银行和网络系统上获得技术支持,如果这个平台顺利完成,将会具有多种功能,如实现线上审批、网上结算、对资金进行预算和权限管理等,可以说是全方位、一体化的。这样的一个信息化平台,不仅让总部可以实现高效、全面的监管,还使它们可以用低成本实现高收益,实现业务和资金的统一,这样就算一个成功的信息化平台了。
2.2促进网络管理和信息管理统一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去世的带动下,企业在管理方面更多的倾向于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当然,运用网络技术管理企业,对企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中小企业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所以,在企业网络管理工作中,必须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网络管理和信息管理统一发展。如此,在大数据的引领下,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数据进行的采集和归类,这样,企业领导在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规划的时候,就可以轻易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制定出与本企业实际相符合的发展规划,同时加强了与外部的密切合作和交流,真正做到了信息资源共享。
2.3关于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
首先,我们知道信息管理是针对整个企业而言的,而信息管理人员就是管理的主体,所以,这要求信息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采取多种方式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检验,使其在信息化管理中更加专业,比如对待专业性较强的问题,解决思路和提出方案更加专业化,能够清晰、明确的解决所出现的故障,这样能够减小故障所造成的波及程度,从而保证信息管理工作得以正常运行,并且安全、可靠的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4重视信息档案管理
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但是企业档案大多过于庞大繁杂,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解放人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断促进企业档案工作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充分发挥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结合以上情况,为符合时代潮流,满足中小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信息化管理必不可少,因为网络信息管理直接关系到内部管理水平,保证内部信息管理的安全与稳定,正因如此,需要加大网络管理力度,采用正确方式解决可能发生的一系列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稳步发展。
作者:刘荣娟
参考文献:
二、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缺乏。高校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根深蒂固。如今建设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平台可能会遇到标准缺失等技术问题。虽然档案管理软件五花八门,但是具有实用性的软件却十分鲜有。我国在信息化档案管理的网络建设中缺乏实用型与应用型的软件开发和自主创新。档案管理软件往往漏洞百出,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譬如档案管理软件的型号与质量具有很大差异,可见我国高校不重视信息化档案管理平台的建设,不仅未引进科学的硬件设施,而且未建立档案管理系统中规范的编码与标准。(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手段落后。高校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体现于纸质与实物管理,这样的模式存在诸多弊端。纸质容易混乱和丢损,而且还需要留置空间。分档与查阅起来非常不便。而其他档案的载体形式,譬如声像档案最终也会被无形态无空间无人工的电子档案所代替。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其实是多载体与全方位的信息资源转换。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只限于档案的归档与记录,更要对分档后的档案信息内容进行熟悉和掌控。只有时刻跟进收集、下载、查阅、销毁等管理程序的更新,才能促进高校档案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与开发。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之中,因为制度缺乏创新或者遭到抵制,不少档案资源开发的技术推广效果欠佳。(三)缺乏复合型人才。高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兼顾档案管理与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仅是现代化的网络管理平台应用,更是档案管理中实现信息化与数字化的资源整合。管理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档案培训课程,对自动化与网络化档案管理平台的技术应用进行统一的学习与实践。如果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个人素质偏低,就会影响档案管理平台的正常运作以及绩效达成。高校内也普遍存在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应聘者大多属于知识单一和技能不足的社会人员。由于缺乏信息网络技术与档案管理知识,所以管理员根本达不到发展信息化档案管理平台的建设要求与发展潜质。特别是当前不少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存在着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思想保守等一系列的问题,对于档案服务工作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四)存在安全隐患。高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主要表现为应用网络技术和档案管理知识。所以很容易出现网络安全问题。在管理档案信息的过程中尤为应该重视档案信息安全。针对这种现象我国高校应该设置档案管理平台的安全技术顾问。时刻对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平台进行安全技术的更新与维护。时刻低档外来网络的不法侵害与内部信息调阅的违规操作。信息安全部要组织专业人员防止档案管理系统遭到非法入侵。还要保障档案信息的合法调阅与下载,保持安全网络技术的更新维护,在建设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中维护档案信息的保密性与隐私性。
三、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