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范文

时间:2023-08-24 09:29: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

篇1

一、树立新理念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竞争无处不在的时代,而各种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为此,作为一位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工作者,必须放开胸襟,重塑教师形象,树立新理念!

1、转换教师角色

教师应从一个传授者转化为促进着,从一个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从居高临下转化为平等首席。在教学过程中再不能包办代替,不能做过多限制,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全程,让全体学生参加,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2、树立语文大观

"语文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母语学习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生活中有得天独厚的学习母语的条件和资源。社会处处都有语文,处处用到语文,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增长才干,学习语文。

3、给语文定性位

修订版"大纲"指出,语文最重要的是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语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基础学科,是个人学习的基础,是民族的根。学生学习语文主要是为了掌握这个工具。

总之,三维的语文目标,新的学习方式,新的评价观等正确、先进的教育思想,要不断地学习,勇于实践,坚决摒弃应试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根据语文的教育特点,根据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以求在小学阶段打好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涂好做人的底色。

二、走进新课堂

我曾经这样讲语文:照本宣科,接着抓双基,然后一问到底……不管怎样变,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机械、呆板、狭隘…… 悄然间,我开始启发学生自主读书,随文识字,学习朗读;接着致力于导读,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让学生的"读"的目的性更明确,更科学,更有效;渐渐的,开始提倡合作研讨探索创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我努力做到"三不":一不教眼中没人的课;二不上打句号的课;三不满足于教材、教参,要为学生创设积极参与、人人参与、主动发现、主动探究、合作互动、相互促进的学习环境。我千方百计把兴趣带进课堂,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1、强化朗读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支点,这个支点就是读书。古人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实现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以读促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首先让学生初读,认读生字、熟悉生词,读正确、读通顺,了解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接着教师引读,整体把握课文或理清思路或抓住主要内容,在整体把握的同时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然后根据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设计中的预设,明确教学重点并以问题整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一般指对重点部分的理解、品读,或体会关键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与效果,或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或侧重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掌握某一方面的学习方法。最后对课文赏读,积累语言,尝试运用。

2、质疑问难

读书的过程必然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教育和影响,这就要读进去,读进去最好的途径就是问。问要作用与读书,作用于观察思维,作用于语言文字,作用于感情的熏陶……这就要教师在学生不易看出的要紧处、关键处、精密处作些适当的点拨、讲解,即千方百计创设一种问题的态势,让学生从过去无意识生疑变成有意识发问,逐渐地发展为爱问、善问,始终保持一颗积极的渴望探究之心去读书,品词析句,高质量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

《草原》一课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为什么?《观潮》一课的"为什么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爱我中华》一课的"爱我中华"反复出现表达了什么?《落花生》一课的爸爸为什么要谈花生的好处?……

像这种具有思维价值,又有一定思维容量的问题举不胜举。问题是打开思维闸门的钥匙,能让学生在亲历中充分体会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与求索、发现与创造、成功与快乐,是语文真正起到对人精神的引领,对智慧的开拓,对真、善、美的追求的作用,提升学生生命的质量。

三、作业新布置

作业作为教学的基本环节,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他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可传统的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要求划一,评价单一,远远不能适应新课标,不能有效、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为了让学生在作业中获得乐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我大胆探索作业的新布置。

1、分层布置

一个班级的学生,千差万别,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布置作业,最基础的是字词句段地抄写、理解和运用;再是阅读理解;然后是读写结合,搜集资料的拓展练习。过去是一刀切,好得吃不饱,有困难的学生总是完不成,整天被作业搞得抬不起头,老师家长为他们发愁,还没什么效果。现在分层布置,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和提高,增强了所有学生做作业的信心,培养了兴趣。

2、转换角色

篇2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关注儿童的生长规律,追求童真、童趣、童心、童性,但事实并非如此,但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师受应试观念的影响,在内容的选择上却呈现一些与儿童化不相符合的“成人化”倾向,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语文教学中的成人化倾向

1.重知识传输,使童趣缺失。教科书是小学语文知识呈现的文本,但如果传授的知识容量过大,会让儿童湮没于题海之中,让其不堪重负,使儿童沦为接受知识的工具。过于重视知识,忽略了情感渗透,忽视了人文内涵。知识至上的阅读方式也放大知识工具性,淹没了课文包含的童趣。

2.重理智理性,使童情淡薄。儿童的理性带有一定的感性色彩,而理智理性应建立在尊重儿童内心情感的基础上,而如果过于强调“成人化”的理性,势必导致童性变得愈来愈淡薄。

3.重空洞说教,使童心早熟。童心有其独特的认知规律,儿童的认知以具体、形象、直观的复合型思维为主。如果我们刻意打破这个次序,以“成人化”的说教“催熟”果实,会催生“老态龙钟”的儿童。

4.重规矩纪律,使童性脆弱。儿童的自然天性,包括向往自由、追求快乐、萌生好奇、喜好模仿。立规矩本无可厚非,但应建立在对儿童的生长保护的基础上,应以儿童能接受的方式出现,可以寓于儿童故事之中,可以寓于童言童语之中。

二、小学语文去“成人化”的思考

1.树立去“成人化”的理念。教师要摒弃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成人化”,让语文教学回归儿童化。

(1)坚持正确的儿童观。儿童教育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承认儿童的价值体现,教育方式以“寓教于乐”为主,针对不同学段的儿童采取不同的策略,低年级儿童年龄尚小,将猜字谜等游戏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中年级学生的可逐步减少游戏活动,选择一些富有童真童情的文本,彰显游戏的快乐精神,高年级学生应引导学生向维持学生的持久动力转变。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教师要解放儿童的天性,顺应儿童的发展规律,让儿童能快乐地成长。

(2)符合儿童人性要求。语文教学要遵循儿童的人性规律,指引学生求真、扬善、尚美。如在《最后的姿势》教学中,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指出:“当我们面对危难时,应该……”这种空洞的说教完全违背了儿童的发展天性,教者改变教学策略,创设游戏情境,让三名学生完成一个实验,有一个玻璃瓶、三个线吊小球、一杯水,瓶口只能容许一只经过,老师逐渐向瓶中加水,要求学生在没有加满水时,尽快把小球从瓶中拉出来,如水没过小球则表示生命结束,其他学生静观游戏。在第一次实验中,学生争着球从瓶中拉出来,结果谁都没能在短时间内拉出来。后来学生有秩序的拉出小球,实验成功。教者适时提出问题:“你的眼睛看到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教者在尊重生命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危难关头,要镇静自若。

2.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1)尊重儿童的情感。语文教学应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日常生活,激发儿童的主体意识,融入自己的情感,与儿童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引导学生以第一人称“我”途径课文,以儿童的视角去解释文本。如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中,教者让学生自读古诗,想一想陆游去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引发儿童合理想象:“我”病重不久将离开人世,可中原仍战乱不断,百姓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南宋军队应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看不到中原统一,我死不瞑目啊。

(2)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在不同的儿童发展阶段,儿童的智慧品质呈现出的特征也是不尽相同的,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站在儿童的立场,以儿童的视角去看待世界,以儿童的思维去分析问题。教者在分析文本时,要引导学生将感性的情与理性的析结合起来,才能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学习中,从洪教头以“流配的犯人”、“依草附木”、“冒称武师”、“骗吃骗喝”数落林冲,感受到林教头的狂妄、无礼、骄横。

(3)解放儿童的自然天性。语文教学要尊重儿童自由的天性,让他们无拘无束自由在生活。这里的自由有情思自由、思维自由、意志自由、言语自由、生活自由等等,不囿于成人,不顺应成人。教师在教学中力求人文化,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作者进行内心的交流,而避免将语文文本“政治化”、“道德化”。如在《莫泊桑拜师》一文学习中,教者引领学生揣摩词句,体悟情感,教者提出问题:“你觉得莫泊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勤奋好学)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有学生找出由于作品写不好而“焦急万分”,也有学生从“一进门”中看出他求知若渴,还有学生从“一天……两天……天天”中也读出了踏踏实实求学。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摒弃以自己的想法替代学生的思考,要改变“成人化”教学的倾向,要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关心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追求童趣、童情、童性与童心。

篇3

课堂观察表明,我国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普遍不够高。教师在课堂中往往满足于学生能读会说教材内对话内容为目的,不能将对话引入深入,进入深层次交际,因交际的完整性得不到实现,交际的深度达不到要求,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得不到高质量的培养。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各种语言知识的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高学生"用英语做事情" 的能力服务(教学建议二),即语言知识教学应该以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2.对话教学中语用话轮

对话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交际活动,在对话中不断地感受、吸纳、批判、反思、重构和创造的过程。所谓话轮,是会话的基本单位,是人们日常对话的基本结构,是交流得以持续进行的语言范围和自然交流的内容框架。正如萨克期(H.soaks)等指出,人们的交谈特点是轮流说话,一次会话至少由两个话轮(turn)组成;A先说,停下来后,B在接着说。任务后的综合语用话轮是对对话知识运用的一种反映,是对话知识运用的提炼和升华。运用外语会话的能力是外语的话语能力的核心。

3.综合语用话轮创编的问题及建议

问题一:情境不真实贴切,任务不突出,生硬对话对话是在一定情景下的习惯性语言,是自然而生成的交流。脱离了情境,对话交际也就失去其意义。波兰的人类语言学家Malinowski最早提出了语境的概念,他认为,"话语和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笔者观察到教师在对话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能读会说教材内对话内容为目的,让学生生硬地用本课的重点目标语句来问答,对话的情境不贴切,任务无意义、不真实,不能引起说的欲望,学生的对话产生得牵强、机械、枯燥!如,在PEP6 Unit5 Look at the monkeys. A Let's talk中,本课的语言功能是让学生学会用"What's the monkey doing? It's jumping/running...."询问并回答动物正在做的动作。教师在教授这一课中,最后的综合语用任务是让学生互问动物正在做的动作。课件中呈现一幅动物园中很多动物在做动作的图画,让学生用"What's ....doing? It's ...."来相互问答。笔者观察到课堂中学生对于教师的这一活动,问答的兴趣较低,机械问答。这样的话轮情境不贴切且没有信息差,所创设的任务不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和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失去了思维理解和体验的一个过程。

建议一:融入真实的语言情境,以生活化的任务为驱动。

人类学家马林斯诺指出:"如果没有语言情景,词就没有意义,也不能代表什么。因此词语也只有在情景语境中才能产生意义。"对话更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自然而生成,语言的情境是对话的源头,是激发人产生对话的初始动力。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抓住对话文本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情境。并提出生活化的任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以任务为驱动,这是对话产生的结构框架。在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创设的语境是动物园正在举行运动会(多媒体呈现运动会场面的动画及背景声音),让学生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动物运动会中。教师介绍一只盲松鼠也正在听运动会,她看不到,只能问身边的小动物那些运动员正在做的事情、动作。教师提出的任务是当盲松鼠的运动会解说员。在此情境及任务下,同学们分小组来语用本课的知识。一个人当盲松鼠,其他三人当她的运动会解说员,话轮框架应运而生:

Blind squirrel: Hey, what's the monkey doing?

A: It's jumping.

Blind squirrel: Cool! And what's the rabbit doing?

B: It's running.

Blind squirrel: Wow. What's the ... doing?

C:It's....

Blind squirrel: Great! And the kangaroo?

A: ......

在建构主义思想的引导下,此话轮是通过真实的语境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在此情境中的对话是自然,让学生有言可语;以生活化、真实性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又言又语的兴奋剂,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将语言体系和功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感悟对话,习得语言。越是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贴近实际的情境,学生越是能积极有效地开展对话学习。

问题二:只有重点句,目标语句。

通常教师在备课是,最先把握的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目标语句是什么?以致其眼中只围绕着重点句型转,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完全是当堂所学的教材文本,既缺少与旧知融会贯通,又缺少了对新内容的创造性运用。如在PEP3 Unit5 What would you like? A Let's talk中,本课的语言功能是学生学会使用"What would you like? "来询问他人喜欢的食物,并用" I'd like ..."来回答及表达自己喜欢的食物。教师创设的情境是去餐厅点餐,最后的综合语用任务是点餐大调查,了解朋友们喜欢的食物。教师创编的话轮是:

A: What would you like?

B: I'd like .... What would you like?

A: I'd like ....

Food

NamericebeefvegetablesfishmilkeggNina√√本课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设置点餐大调查的任务能很好的让学生语用本课的知识。但是综合语用任务中,教师所创设的话轮只有孤立的两句目标语,不符合日常生活中对话的特点,不利于学生形成口语表达能力和英语的思维能力。

建议二:添加话轮辅助语,让话轮更丰满、有韵味。

话轮辅助语犹如对话教学中的"油"! 在创编话轮时,基于教学目标,在真实语言情境的前提下,及生活化的任务驱动下,添加对话辅助语就好比让话轮有了油能自由地转的起来,让学生展开自然、生动的对话。比如在这一课中,可以添加"Cool!" "Great!" "Fish is yummy!"等话轮辅助语,让对话生成得更自然、自由。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创编后的对话轮:

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新课标;识字写字教学;变化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多次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吸收了大量的实践经验,针对很多方面做了较大调整变化,认真研究学习新课标对于改进教学、推进课改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而在“识字写字教学”的部分主要有一下变化:

一、调整识字量

义务教育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2500个左右会写”这个整体要求不变,但各个学段“会写”的字数有变化。也就是说,第一、二学段,要求“会写”的字数减少,第一学段减少200个,第二学段减少400个,第三学段则增加400个。

调整之后各学段的“会写”字任务更能遵循识字写字循序渐进的规律,有利于更好的完成识字写字的教学任务。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识字教学任务偏重,特别是“会写”的任务偏重。因为,在字的音形义里面,字形教学为主要矛盾/新课标调整后,减少了第一,二学段的“会写”任务,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有很多时间做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又利于完成教学任务。而第三学段,学生已经基本熟练地掌握了偏旁部首/汉语拼音/间架结构/查字典等等,为学生自主识字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增加一些“会写的教学任务”,这样,学生的学习负担不重,还有利于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重视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汉字也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标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部首)。第二学段(3~4年级),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第三学段(5~6年级),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新课标在三个学段都提出了让学生掌握独立识字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要让学生有主动识字、喜欢学习汉字的愿望。上课的时候采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学习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用适合的方式来学习汉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可以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发展了组词造句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当我们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识字就不再是那么乏味的事情了。

三、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

在新课标里,强调了“写字姿势要正确”。第一学段(1~2年级) 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划和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贴(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在教学建议部分,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端正、正确、整洁。书写姿势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教学方法创新

篇5

小学语文教学是每个人学习生涯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小学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习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素质的融合通过语文的学习,可有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到我们的语言,了解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了解到我们发展和传承的汉语言文学。但是由于英语等外来语种的侵入和我们自身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问题,使得小学汉语教学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需求,同时落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更会影响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传承。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求,才能改变现在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才能推动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传承。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语文教材的功能包括,是课程目标的载体,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并且小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和人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小学语文教材的具体内容对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有着重大影响。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对于刚刚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来说太过难于理解,书中很多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去理解和接受的,因此导致学生的思想出现混乱,不利于其成长。因此,小学语文课本的改革是很重要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应该让学生更多的学习关于友情、诚信、善良等做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教材内容,通过学习更多与之相关的文章,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成为一个诚实并且注重友谊的孩子。文章的选取也要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有意义的童话故事和文章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更可以通过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语文类教材的代表作品《神童诗 》、《千家诗》、《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的学习,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到我国源远流长的汉语言文学经典,不仅可有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更可以推动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传承。

第二、小学语文授课方式的改革。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多的停留在学生跟着老师读书理解的阶段,这种教学方式很难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素养。语文教学和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传承密切相关,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不利于我国的汉语言文学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改变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有改变原有的授课方式,通过开展诗朗诵、书法小比赛、情景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这种授课方式除了会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我国的汉语言文学,不至于让优美的诗歌和书法在历史长河中消失。

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细微 教学 特征

小学语文教学是教师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文学之旅,教师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交流。并且可以从中窥探到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细节,从而将这些细节反馈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这样无形的互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快乐地学习小学语文。学习细节和教学细节的吻合会让学生觉得小学语文学习并不困难,能够顺畅地学习和理解知识。所以,教师要以细节为突破口,彻底改变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观念,使他们乐学、知学、会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轻松快乐的

仔细观察小学语文课堂会发现,多数教师在教学时会出现“自我演讲”的状态,很多学生都没有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或是自己神游,又或是跟不上老师思路,还有的在详细记录课堂笔记。这些都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没有生气,学生是处于一种压力下学习的。还有部分教师的课堂是异常活跃的,甚至处于一种不受掌控的状态,学生在“吵闹”的环境中同样很难学习到知识。这些教学细节都提醒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轻松但不混乱,愉快但不吵闹。只要稍稍改变几个教学细节,就可以逐渐完善。教学时要观察学生的反应,没有生气时,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笑话扭转局面;也要改变大量板书的习惯,将重点的知识提示出来便可,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听讲,而不是记录上;时不时和学生互动,了解他们的思维进度,或放慢或加速自己的讲课速度.

二、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多样变化的

深入新课改发现,众多的教学方法纷纷涌现,不少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但是,真正落实到教学当中的并不多。甚至很多都是在“纸上谈兵”,对实际的教学没有有效的指导意义。也许我们并不缺少提出创新教学方法的能力,只是缺少实践它的能力。透视小学语文教学细节,孩子们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再好的教学方法在同样的一群人身上使用久了,也会产生“抗性”。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多样变化的,但是更加要求贴近实际,符合自己学生的学习特点,当然更要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

例如,在教学《日月潭》时,空洞的文字表达很难让学生产生共鸣,相反几张简单的图片、影视资料等却能够吸引大家的兴趣。或者还可以让去过日月潭的同学,来描述一下湖泊的平静和美丽,讲一下他们眼中的“日月潭”;在教学《丑小鸭》时,又可以采用话剧的形式,让学生们深入角色去扮演丑小鸭、白天鹅及里面形象鲜明的其他动物。让他们处于那个环境中去体会丑小鸭的坚持和勇敢,这也正是本文表达的中心思想;《纸船和风筝》的学习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让同学们自由分组,按照自己喜欢的,是风筝还是纸船,然后再在公园里和大家一起玩纸船、风筝的游戏。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体会到快乐,学习到真正的团结精神。

三、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精彩实用的

研究近年来的教学情况,发现教学往往会陷入这样的误^:小学语文教学就是文邹邹的学习,难以像数学那般可以拿来“显摆”,可以明显的表现在生活当中。觉得学习小学语文的自豪感没有算对一个数学题的自豪感强烈,这实际上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漏洞,是需要改变的小学语文教学细节之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精彩实用的,就像是它本身那样,变化多样的形式,多彩丰富的表达,充满奇幻的内容等等。小学语文学习不要将目光放在认识字词上面,更要教学生如何去使用它,如何用它让自己得到更多人的肯定,如何提升自己的魅力。因此要将小学语文的学和用结合在一起,通过使用来让学生更有自信心和兴趣,然后激发学的动力。

教授《那树》一课时,我曾让学生认真品读蚂蚁和大树道别时的片段,体会动植物界的友情,并找同学分别扮演大树和蚂蚁,当时学生们热情很高,言语表达还挺感人的。课后同组老师一致认为本环节设计效果很好。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更加清楚,特别是在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会想起来这篇文章。此时去给他人解释,一定会获得掌声;又或者学习《清澈的湖水》时,先让学生畅谈一下从出生到现在的周围环境变化,湖泊的变化,天空的变化等。然后发动学生响应环保的号召,在社区或者是城市的护城河旁边做公益宣传,不仅自己做到环保,而且也要鼓励别人去做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四、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积累提升的

深入学生的学习习惯不难发现,他们对知识的积累能力比较差,课堂上的小学语文教学知识体系也比较零散,有的时候甚至在做无用功。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更加不利于小学语文的初级学习阶段。因此,改变课堂教学细节,从积累知识和反思学习开始。每节课都要仔细规划教学细节,凸显每一步的教学意义。让学生能感觉到自己每次小学语文学习的知识积累,感觉到自己在成长。学习过程是一个积累过程,因为知识都是相互关联,互为基础的。中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学习态度和习惯养成的时期,很容易受到老师教学思维的影响。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回想旧知识,然后启发学习新知识,将两者的联系凸显,让学生可以相互关联记忆。加深印象,并且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总之,透视小学语文的教学细节,能够发现很多细小的问题,虽然不严重,但是经过教学放大会产生较多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因此,我们应从细小点着手改变,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篇7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已然成为教育的核心和重点,小学时期作为学生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特殊时期,特别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事关小学教学整体质量和水平的提升。通过研究和探析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全面掌握小学语文教学技巧,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提供客观支撑和重要保障。

一、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的重要意义

语文作为小学课程的基础组成部分,随着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多,语言特点表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特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小学语文语言教学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教育成效和教学效果。当然,小学语文语言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通过正确引导,学生通过自觉学习,在了解和掌握小学语文语言特点的基础上,能够从根本上了解和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进而达到提高语言教学效率和教育水平的目的[1]。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相关特点,唯有此,方可达到熟练运用、全面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最终有利于小学生语文课程语言运用水平的提升,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一)科学性

小学语文教学实质上是语文知识的科学传递过程,以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运用水平为目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全面理解和掌握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特点,在语文理论、实践知识讲解中,融入情感色彩和语言元素,认真揣摩语句意思,准确分析语言知识,确保语言运用科学、合理,最终满足科学化教育教学的基础所需[2]。

(二)规范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众所周知,小学作为小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特殊时期,语文作为国人的母语,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领会和掌握语言特点。同时,教师是小学生顶礼膜拜的对象,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直接对小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小学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做到文明施教、礼貌待人,以道德行为标准和职业规范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教师不仅是语文教学主体,而且是学生行为的规范者。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备规范性特点。

(三)生动性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一定的生动性特征,具体表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教材大纲和课本内容,发散思维、拓宽视野、生动形象,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思考、探索,融入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系统化了解,进而实现对语言知识的深入理解[3]。

(四)接近性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语言特点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做到语言表达准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法合理,确保课本内容与学生实际相接近。唯有此,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课程内容学习当中,方可较好的消化、吸收课本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形象生动、客观易懂、简单通俗的方式,突出语言的凝练性和精准性。牢牢把握学生的心理实际,运用情景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兴趣,进而来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目的。

(五)情感性

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的主要对象为小学生。由于小学生的学习思维意识尚未完全形成,所以需要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感情,结合小学生知识接受实际,积极引导和鼓励小学生建立个人情感体系[4]。通过融入情感,引起小学生情感共鸣,并以此为基础,随着语文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从某种层面来讲,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的实质为情感要素的相互传递,只有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才能确保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一定的情感性特征,要求教师付诸于行动,从情感层面入手,健全小学生情感体系,以此为基础增强小学生语文课程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语言特点尤为重要。小学作为国民基础教育的关键环节,必须要求教师从全局层面入手,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相关特点,采取多元化、层次化教学手段,结合小学生知识能力掌握实际,为小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最终为培养优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万少敏.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索[J].赤子(中旬),2013(08):317.

篇8

一、激励教育的基本论述

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指导,教师需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案,合理运用激励教育的理念和策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的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资源付出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来,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为以后高难度的语文知识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激励教育得到了教育发展部门的极大认可,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发展趋势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教学者能够明确教学主体,不断完善教学细节,还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彼此共同发展和进步。激励教育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从学生的基本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中进行知识积累总结,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二、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语文所涉及到的内容要点比较全面,小学语文学习是一个对新生事物进行深入认识和了解的过程,激励教育模式的运用能够从发展的角度上来激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小学语文课程中通过不同方式的奖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所带来的快乐,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水平。小学生的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从而带给他们学习方面的动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思想情绪的变化多鼓励引导学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激励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因此,需要教师投入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去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多数教师都是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综合水平,这种方式阻止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的建立,尤其是那些基础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久而久之就让这些学生产生了“我不行”“我不会”的学习心理,其实,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这样能够培养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可能力。

激励学研究表明“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对于自我的语文学习的认可,从认可的角度来不断的提升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将这样的兴趣建立起来了才能够促进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语文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为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奠定坚实的语文自信力。激励教育下的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不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作品中的人物或情景,还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即使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教师也要宽容对待,不要嘲笑、呵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三、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方案

(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敢于说出来,而许多教师抱怨学生在课堂上沉默,如何鼓励学生在课上主动学习成为教师面临的问题,教师应该反思为何学生在课下的时候与同学侃侃而谈,欢声笑语,是否是在课堂上教师过于严肃,从学生课上与课下的行为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课堂上的环境让学生沉默了,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改变课堂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在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时,首先,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园丁,应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平等,学生在尊敬教师的同时,教师应该同样尊重学生,若教师真心对待,相信学生肯定能够感受得到,进而在课堂上敢于面对老师。然后,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掌握主动权。

(一)师生互动,活跃气氛。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掌握主动权,而不是传统的教师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在课下或听或不听的状态,教师也不要盲目学习西方教育方式,要结合实际改变教育方式,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热爱语文这门科目,而不是仅仅当作一个任务,把自己融入语文教学中,然后把学生带进语文教学中,增加师生互动,活跃气氛。在课堂中,通过师生互动,把单一接收变成双向反馈,让学生反应理解的程度,让教师掌握学生接收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增加师生互动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小活动,例如通过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方式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创设一些小活动,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增加师生了解,改进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学法的使用,不仅可以将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形象和具体的展现到学生的面前,还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建立起兴趣,从而促进其对于语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激励教育正处于发展的阶段,需要有更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加入到激励教学的队伍中来,促进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学的使用频率,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吕立尊.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 华夏教师,2015,11.

篇9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090-01

在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这五年中,笔者与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经验教训的确不少。在这里,就将笔者这几年来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收获谈几点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通过这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我深刻地意识到,尽管语文教学内容多姿多彩,形式多样,但总结起来只有两点:那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变”与“不变”。其实,小学语文教学通常包含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相对稳定、很少改变的因素,这就是即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正确理解和熟练用运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识字、阅读、写作、听说几方面达到合格的程度;同时,通过语文教学,丰富和提高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及文化素养。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尽管不同的教师对这个基本任务的表述和解释各有不同,但我认为实质并没有多大差异。

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小学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识字、阅读和写作的实践,而这些都是在实践中反复磨炼的结果,并没有捷径可言。小学语文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编入了大量精选的好文章,同时在“语文天地”中还指定了课外阅读的书目,设计了许多生动、活泼、有趣的课内、外写作活动,这就保证了基本任务的完成。教师要在新的小学语文教育理念指导下,让小学生认真地去识字,认真地从事阅读实践和写作实践,这是无可代替的。同时对丰富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十分有必要,而且还大大有利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看到,许多好文章本身含有丰富的人文因素,这些并不需要教师外加太多的东西。例如六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景阳冈》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熟读课文,并且引导学生理解“武松”这个人物的某些精彩的动作和语言,以及心理活动的体现,让学生亲身感受语文中所蕴含的“变”与“不变”。扩展开来,还可以欣赏杜甫的《春夜喜雨》,比较学习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还有《将相和》中各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些都是小学生在写作中模仿的好作品,还有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丁丁和牵牛花》,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学生学习了这两篇课文后,丁丁和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活灵活现,这都是孩子们学的楷模。

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学还含有另一个因素,一个相当活跃、时有变化乃至重大改革的因素,这就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理论和理念、小学语文教学的设计和方法等。

(1)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语文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小学语文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这是教师在小学语文中把握“变”的一个关键。

篇10

自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重点就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而并不是仅限于基础的字词句的教学。与此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求穿插入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比如说德育教育,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的内容。自新课改以后,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变得越来越频繁,许多语文班主任教师甚至还将德育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在更大程度上表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之所以现今的教学目标需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因为德育教育渗透入语文教学的方式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改善目前小学生教育中所表现出的一系列问题。目前许多学校非常重视对文化课程的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更是重点教学项目。但与此同时,很多学校却忽视了专项的德育教学,使得许多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另外,在目前小学的几门基础教学课程中,语文相对来说最为灵活,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其他学科的内容,这也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最为关键的原因之一。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方法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非常多样,包括了常规的课堂讲学、课堂活动、语文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在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以后,语文教学的方式变得更为多样。因此,德育教育的内容可以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多个方面进行渗透,几乎贯穿语文教学的全程,可以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方面也受到良好的教育。

1.从课堂讲学方面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课堂讲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为基本的一项内容,占据了语文课程教学的绝大部分内容。在通过课堂讲学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时,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教师可以从课文的内容与中心思想入手,传达课文所具有的教育意义,通过口头表述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相应品德的重要性。比如说人教版六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学奕》讲述的是两个人学习下棋的故事,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学习一定要专心认真才能够取得一定成就。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良好礼仪的培养需要从小做起。

2.从课堂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更加注重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让课堂的气氛能够充分活跃起来。因此,课堂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内容,主要是从情景教学的角度,向学生宣传德育知识。比如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军神》所表现的是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屹立不倒的气概,在进行课堂活动时可以播放相关的历史影片,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时期先辈们应用战斗的事迹,并将坚忍不拔的精神传承下来。一般在课堂活动中,所要进行的德育教育渗透工作需要根据课文的内容来采取一定的改变措施,有些课文内容并不适合开展课堂活动,所以也就难以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3.从实践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实践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掌握水平。一般较为常见的语文实践教学包括了作文、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以及读书活动等等,通过这类活动,可以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诸如辩论比赛或者读书活动等实践教学工作都非常容易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通过实践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训练,更可以加深其对相应德育知识的理解,对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般将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多个方面,全方位地让学生在接受文化课程教学的同时德育素质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工作和文化课程的教育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为了实现德育教育与文化课程教育同步的目的,需要将德育教学的内容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从课堂讲学、课堂活动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渗透,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思想品德方面得到提高。

总之,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新课改环境下的必要措施,是实现小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冯磊.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篇11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现代化、个性化教学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坚持被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角。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小学语文教学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积极采用现代化、个性化教学模式,以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如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软件制作丰富的教学课件、引入有感情朗诵、创设教学情境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方案,实现现代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高效应用。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关的语文教学意境,结合相关的图片、视频、短片、音乐等多方面教学资源,吸引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正处于儿童阶段,对一些图片、短片等兴趣较浓,很容易融入课堂氛围中,调动积极主动性,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作为辅助教学的多媒体技术,可以综合多方的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小学生的背景资料,拓展知识视野,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当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目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使用多媒体技术,结合相应的图片、视频、短片、音乐等形式向学生介绍背景知识,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出来,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也积极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知识视野,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但从整体而言,当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1)教师计算机软件操作技术不高,很多小学语文教学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如教学课件制作模式较为单一,直接套用模板,缺乏新颖性和创新性。2)语文教师忽视语文学科的特点,仅仅重视多媒体课件的讲解,不能有效分析和传递教材内容的真实情感变化。很多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备课准备的课件直接用多媒体进行播放,不再板书和书写相关内容,不能与学生形成互动氛围,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3)忽视小学语文人文精神,无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品味教材文章的精妙。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下,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以播放课件为线索,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安排进行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仅仅是以图片、知识点等内容的串讲,不能将教材内容的人文精神传授给学生,甚至文章的精妙之处也不能被深入挖掘出来。4)不能有效实现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衔接。在多媒体技术辅助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完全摒弃过去的朗读、板书、提问等教学环节,直接按照教学课件的顺序以屏幕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不再将重要的知识点在黑板上板书,导致很多学生无法找到语文重点知识,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

篇12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1-0062-02

众所周知,语文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由于它涉及的知识丰富,与其他学科,特别是社会、生产、建设与科技的联系密切,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智力与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深受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多年来,立足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从学生的口语、词汇和简单的说、记、描述入手,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比较成功的经验与体会,也有力地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新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探索到了目前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和新的教学手段。

1 适应网络环境,大胆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小学课程,这是由于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乃至经济、社会、生产、建设、生活联系密切。因为一个人的一生中需要大量的词汇、语言去交流学习、去联系,去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学习提高,如果离开了丰富的语言和词汇,是不可能在社会生活中自由生存的。所以说,要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适应网络这个特定的环境,适应时代需求,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应重点突出以下几点。

1.1 采取联想方法

联想是一种智力发展的潜在能力,它需要环境强有力的支持,如果能够借助环境,打造联想力培养,小学生的智力会大大提高。如对小学的说明文,特别是数字式、介绍式课文的教学,如果教师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或者计算机多媒体,在制作课件、电子演示、屏幕投放时,及时引入与其相关的资料、数据、文章或者其他媒体的链接等,特别是与小学生相对应的游戏、电视剧、电影或者网络动漫剪辑,会刺激小学生的丰富联想力,对于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向40分钟要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联想虽然不是偶发的猜想,但联想的意义在于能够引起学生的警觉,唤起直觉思维,引发深层次的思考,重要的是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打造和谐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意义非凡。

1.2 引进猜想方法

猜想被认为是一种高智力教学的方法,因为猜想能够起到启发的作用,起到调动学习积极性,刺激智力再创造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计算机网络,特别是计算机媒体的发展,随着学校、家庭计算机的普及,小学生已经从封闭的教学环境中走了出来,从已有的、课本式、教室式学习环境中走了出来,从而走向宽阔、开放、无限的网络时代,给小学语文教学的猜想式教学带来无穷的魅力,这也是众多小学教育工作尝试的新方法之一。要实现真正上的猜想,离开素材和间接教学材料,根本无法实现,而能够给予素材和间接教学材料的正是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网络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如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新课文的学习时,常常需要一种引导,需要一种教学的氛围,需要一种带有倾向性的个体猜测,如果单靠教师的口头说教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此时,教师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从课文的学习需求出发,营造一种教学需要的环境:一只远去的小鸟,它能飞向何方?它又从何方而来?会引起小学生众多的猜想,或者能够联想到小鸟生存的环境,猜想到环境的保护,猜想到日趋变化的大自然概况,等等。一条激流涌进的河川,加上山峦起伏的河岸,会让小学生猜想到河流的形成,河水的利用与开发,猜想到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与人类抗击自然的能力等。所有这一些都能用计算机来完成,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来搜索,建立面向小学生的新型计算机课件或者教学媒体资料。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虽然很多,但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的以上两种方法,无论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是调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意义重大。

2 以网络为载体,进行阅读与写作教学探索

小学语文课本上的看图说话或者写作是常见的教学素材,也是目前考核小学语文综合学习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在教学中,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都认为是一个难点,一个需要突破的地方。实际上,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牢牢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处处为学生的学习而创造环境,这个教学的难点极易突破,并且成为教学的一个重点所在。

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这样做的:以网络为载体,引导小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启迪小学生的说话和写作才能。

2.1 网络图片,引导小学生会话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小学语文课文的学习,从网络上精选具有现代意义和亮点突出的图片,通过自习和课余时间播放给学生,组织小学生进行会话训练,效果不言而喻。有的小学生通过这种形式,不仅会话能力提高,而且平时少语的现象也少了;有的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思维特别活跃,而且能够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有的小学生还模仿图片的形态进行仿语文会话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如学习了机器人之后,笔者搜索大量有关机器人的图片,结果小学生结合图片创出众多的网络语言、QQ语言和日常流行语言,有收获又激趣,效果明显,收获巨大。

2.2 网络动漫剪辑,引导写作

写作是小学语文的一个教学难点,也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其创造力的重要基础。而写作往往与素材有关,与环境有关,与联想有关,与猜想有关,与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有关,而网络正是提供这种优良环境的最好体现。

教学中,每学习完一个单元,一个章节后,都结合课文学习的需求,从网络上剪辑一段有意义的视频,并且通过大屏幕投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观看后进行这写作训练,丰富的语言,优美的动作,和谐的相处,动听的音乐,良好的环境……都成了小学生最好的写作素材,而小学生就如鱼得水,写出的文章既体现了现代意义,又不空洞,既短小,又有水平,深受家长好评。

2.3 网络小说,为小学生的阅读提供空间

现代网络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QQ群的建立,丰富小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也为小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QQ这个特定的渠道,将对小学生学习有益的短小诗歌、小说或者片断下载到自己的空间,让小学生到空间来搜寻,并进行阅读,一方面为小学生的学习提供空间场所,另一方面加强师生学习的共同拥有性,使得师生能够共同面对同一个问题,这对于教师批改作文,进行相互学习,共同适应具有重要的作用。QQ群的建立,不仅仅是师生的互动,而这种学习环境的变化,其意义重大。

2.4 网络链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