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制作技术基础范文

时间:2023-08-24 09:29: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数字制作技术基础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数字制作技术基础

篇1

二、影视制作的艺术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策略

为了使影视制作技术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更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应当使影视制作的艺术与数字化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使得影视制作更深入人心。最重要的一点是应当不断地提高影视制作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得制作人员对数字化技术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在技术的指导和艺术的创造灵感下不断地完善影视制作的质量,丰富影视作品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制作人员要对影视制作的数字化、计算机化以及制作设备的高度集成化有所认识,使得制作环节以及制作工种之间形成相互配合的关系,在影视制作领域实现数字化技术,需要多门专业知识以及影视制作的多个部门之间形成紧密的配合。由艺术家和数字化技术人员相互配合,首先由艺术家制作故事版或者是分镜头剧本,之后由数字化技术人员利用计算机技术或者是模型模拟真实的影视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最高效的拍摄场景使用方案,并在拍摄现场设置灯光照明、场面调整和摄像机运动等拍摄细节的问题,避免在拍摄现场出现设备浪费,场地使用时间过长和场地使用成本过高的状况,之后由数字化技术人员对影视制作的后期进行数字合成,实现最佳效果的影视制作效果。为了不断地提升制作人员的数字化技术掌握水平与艺术水平,在培养专业人才的时候要求制作人员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也就是在艺术领域有一定的认知,并且要求制作人员能够掌握基本的二维以及三维的动画制作和非线性编辑。从事录音工作的制作人员应当对音乐有一定的认知,掌握必备的录音工程技术的知识,同时,英语素质和计算机素质也是要同期加强的,因为当前集影视制作的多数专业化软件都是以英文版本的形式出现的,在熟悉整个软件的使用过程以及阅读设备说明书的时候都需要制作人员的英语专业素养。为了避免出现照本宣科的情况,在对制作人员的数字化技术以及艺术融合的培训过程中,要给予充分的实践机会,强化理论知识的应用,进行基础训练的同时给制作人员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在没有工作任务的约束之下,使得制作人员自由发挥,制作复杂的特技效果,在真刀实枪的实践过程中,帮助影视制作的制作人员克服技术的难点,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从而在制作影视节目的时候能够更好地将数字化技术和艺术效果融合在一起,实现更高水平的影视制作。在数字化技术的辅助之下,影响制作的形式变得更加的多样化,不会受到技术方面的限制,使得当前的影视节目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但是在进行制作人员素质锻炼的时候,注意不要过多地强调影视制作的形式,否则会对制作人员的思维产生较强的局限性,严重的时候会导致之后的影视制作的形式变得单一、格式化,对影视制作的未来发展产生较大的局限性。

篇2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一、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组成

电视节目制作系统主要包括数字信号的生成、处理、传输以及纪律和播放等关键设备,主要由后期节目制作系统以及数字演播室系统两大部分构成。

在数字化演播室系统中,包括移动车数字摄像机、特技切换台、摄像机控制器以及节目馈送监视器和配套电缆等设备,为了实现节目源的切换,通常情况下,会在演播室内配备多台摄像机,在设备选择上,为了保证节目质量,应选用专业的、广播级别的3CCD摄像机,并将每台摄像机配设一台摄像机控制器,在摄像机和控制器的连接上,可以采用宽带三同轴电缆实现高效传输,而摄像机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利用三同轴电缆将信号传达给摄像机,并通过摄像机遥控机实现对摄像机的调整,如果将电话和摄像机控制器相连,还可以实现与摄影师的沟通。摄像机控制器和切换台的连接,大多使用视频同轴电缆,使视频信号能够通过特技切换完成节目切换和镜头特技的处理和衔接工作,并利用输出系统,对工作效果进行监控和测量,确保各台设备都能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同样,对于音频信号来讲,经过话筒拾音送入调音台,对信号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信号输出时,有理想的混音效果,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音箱设备进行适时监听。在后期节目制作系统中,主要利用编辑控制器来完成相关操作,主要工作内容是实现对切换台的操作,对调音台收到的音频或视频信号进行编辑,并对节目成品进行储存和记录。

二、高校数字化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原则

数字电视制作设备的诞生,使广播电视领域对数字设备的了解越来越多,很多大型电视台已经从模拟设备中解放出来,开始使用数字化电视制作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播电视产业的数字化、现代化发展。各大高校引进数字化设备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大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教学要求选择一套符合实际需求的数字系统,在此之前我们简要对市场上的数字设备进行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数字设备琳琅满目,主要有两大体系,其一是传统型的视音频厂家生产的数字设备,并已经发展成一个系列;这些厂家为了满足市场的供求,满足客户追求高质量的要求,在原来的发展中积极研发创新技术,利用压缩技术生产数字视频设备。其二是在计算机基础上研发出的计算机和硬盘共存的数字设备,它制作灵活,不依赖与摄像机,可以实现无带操作,充分发挥了计算机技术的强大作用。

(一)高校数字化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设计思路

高校数字化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改造,需要在原来模拟设备的基础上展开,因此在设计思路上要确保灵活性和实用性,简单来说就是配置要灵活、功能要齐全、成本要低廉、技术要先进。在功能上要尽可能的满足后期制作系统的要求,确保图像质量。同时系统也需要为将来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实现数字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实现重要设备的数字化,对于电视节目制作来说,摄像机、录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等是至关重要的,在数字化发展中,如果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可以首先对关键设备进行更新。在此我们可以重点介绍数字化之后的设备功能,如非线性编辑系统,它是实现数字化制作的重要表现,该系统将后期制作中的素材采集、硬盘存储以及编辑功能、网络功能集为一体,在实际工作中围绕非线性编辑设备成立独立的数字岛,作为数字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在数字化发展中,一定要考虑到制作质量以及服务期限这两大问题。

2、逐步添加数字分量设备的数量,对旧设备进行淘汰,形成以数字设备为主,以模拟岛为辅的节目制作系统,同时,对于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将节目制作移入虚拟演播室中来完成,使硬盘存储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恩在采集素材这一环节发挥作用。

3、当高校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数字设备达到一定比例的时候,可以引入数字化切换台,选择有模拟信号输出、输入接口的数字设备,以便实现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相互转变。

4、建立独立的演播室系统以及节目库联网、后期制作系统,已形成多媒体制作环境,这对于提高数字化制作效率、完善制作功能有很大帮助。

(二)高校数字化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设计原则

1、要确保图像质量以及设备的实用性;重新更换之后的数字设备在图像上肯定比之前的设备更清晰,而提高图像质量又是实现数字化制作的本质目的;但是在选择设备过程中也要考虑到设备的实际价格,结合实际需求选择物美价廉的数字设备至关重要。

2、要保证数字设备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原有设备的兼容性;数字化改革受到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因此它的完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更新过渡期,必然会出现模拟设备和数字设备的共存,因此,确保数字设备的稳定性,以及原有设备的兼容性十分关键。

3、要确保系统的开放性;目前数字设备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各厂家在设备生产格式上有很大差别,只有在各自系统范围内,才能实现数字化连接,否则需要经过压缩过程、解压缩过程实现数据传送,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设备之间的互动交流,开放性是指实现技术参数的共享,方便用户的使用。

4、要重视数字设备的售后服务;每个部门在购置设备时,肯定都会列入成本核算中,由于设备价格高,不会出现备用机,一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势必会对后期工作带来影响,这就需要售后服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尽可能的减少意外开支,控制设备的使用成本。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各大高校实现电视节目的数字化制作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具体工作中,各大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设备引入,综合考虑设备的使用价值和成本投入,在确保图像质量的基础上,完成数字化改造。

参考文献:

[1]高歌.论新闻中心数字化工程视频系统的改造[J].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2(05)

篇3

中图分类号:TP7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1-0000-01

The Application of PS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E-book Production Process

Shan Shan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266100)

Abstract:With the advances of network technology,more media will use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in the form of E-book made into use for online information.This image application processing from the most common application point view of PS technology making picture-type book.

Keywords:E-book;Photoshop processing

传统信息载体中的信息、资料都是以纸张文本的形式存在和传播,在信息时代条件下,将这些纸张上信息制作成电子版形式的电子书将成为现代及未来信息承载的主要方式。那么,其中必然要涉及到图片的处理,PS作为图片处理的主流手段,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 扫描资料标准图片制作

电子书合成程序有很多种,图片修正程序也有很多种,本文采用Photoshop cs4为例,对图片处理的具体步骤进行说明。对于制作图片式电子书来说,PS扫描资料图片的主要目标有三个:一是图片经过PS扫描,可以使图片的尺寸更为适用,页边有适当的减小,特别是图片的尺寸都是一致的;二是图片经过PS扫描后,图片数据的亮度以及对比度等主要参数更为一致且适用;三是图片经过PS扫描后,上面的污垢、阴影或者印记等缺陷都可以处理掉。

(一) 用PS创建标准资料图

在PS修图中,一定要有一张图作为处理其它图片的标准。设计人员要选择一张在图片资料中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但是要注意选择图片时,要选择版面内疗图片和文字内容比较丰富的,并且有相应公式。这样标准图片经过处理,其幅面可以不用做缩放就可以将其它图片的内容容纳进去。要特别注意的是,标准图片的基本值一定要准确――即对比度、亮度、饱和度等都要能为其他图片处理提供参照。

在PS中打开文件,首先去掉幅面多余的部分:用剪切工具(C)在副本上选择需要的幅面。将鼠标放在剪切框线的四边和四角,当出现双箭头,再拖动该箭头对区域的位置或者大小进行变动。选择指定区域,做剪切。将对比度和亮度做出适当调整。拖动亮度、对比度滑块,观察屏幕,确定图片背景颜色。为了获得好的效果,一般需要增大亮度值和对比度值。根据文稿、扫描仪的具体配置情况,调整资料的亮度值和对比度值。注意一定要处理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印记。处理完毕后,再添加一个背景为白色的图层,合并存储以备后用。

(二) 批量处理资料图片

标准图片制作完成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对其余资料进行PS处理。视电脑性能和技术人员技术水平而定,确定每批次10-20个资料文件。把选定的文件加至PS编辑窗口,依次自动打开。

1. 打开前面制作的“标准”资料图片

首先拖拽副本标准资料图到批量图的旁边,进而对标准资料图全选:(Ctrl+A),对该批量资料图片中最顶层的幅面进行修整。第一步是在标准图中选取虚线幅面框,具体做法为:选中矩型选框工具,把标准图中的虎线幅面框,拖曳至要修整的资料图片中,将位置调整好,不要改变选框大小,从而保证全部图片有一致的幅面。第二步,剪裁幅面选区,具体做法为:将虚线框外的区域去除。经过剪裁可以将资料周边诸如扫描阴影等缺陷有效去除。在对待修图片资料顶层幅面的对比度和亮度进行调整时,可以采用上述提到的方法,利用Alt+I+A+C快捷键操作。利用快捷键的优势在于其可以弹出标准图片资料参数窗口,此时就能保证该批待修图片有一致的亮度。

2. 资料图片的进一步处理

擦除扫描资料图片PB上的和污垢,方法如上文讲述。初始化时,对存储修改好的作为标准的资料捷键操作:Ctrl+S+W。重复上面的剪裁、对比度、亮度处理等程序,直到每一张资料图片全部处理完成。当稍微熟练剪裁和相应的快捷键操作后,将资料文件合并为:Al上存盘、关闭的快捷键操作。这样,通过一系列连续的快捷操作,可以将资料文件成批的处理成质量高的成型资料,其也是高效扫描图片电子书的素材。

二、结语:

上文我们主要研究了PS技术在扫描图片式电子书中的应用,本文探讨的是扫描图片式电子书PS处理技术,在实际工作中较为使用,尤其运用了快捷键的技术,不仅保证了图片资料素材高度一致的亮度、对比值以及幅面尺寸,还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电子版文件。可以说,快捷键的应用成倍地提高了PS处理资料图片的工作实效,为下一步进行上传和其他的处理工作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关露.浓缩的书柜―我的电子书[J].电器评介,2005,06

[2]傅相锴,罗伟.电子墨水技术的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05,10

篇4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3-0051-02

经济在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广播和电视节目质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数字音频技术的出现,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是一种极大的促进。

因此,对于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和电视制作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促使人们对于数字音频技术的利用。

1 数字音频技术的概述

所谓的数字音频是指依靠声音的强弱进行数据的列序,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各种声音的模拟和取样,通过计算机进行合理的编码和量化,保证音频的格式与编码相对应。目前,数字音频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广播电视的节目制作中,实现了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处理。

早期的数字音频技术主要是通过晶体管、集成电路来实现的,但是两者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在新型音源被开发出来后,数字音频技术更加的完善,可以保持较高的准确性和精确度,进而实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各个媒体行业都开始认识到数字音频技术的重要性,数字音频技术的水平也不断提升。

2 数字音频技术应用优势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数字音频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现代数字音频技术因其高质量的音频,通过数字实现了对音频的完美还原,给人们带来更好的听觉体验。数字音频技术具有以下的技术优势。

2.1 扩展音频轨道

数字音频技术在音频录制、数字音频播出以及节目管理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数字音频技术可以实现对电视音频轨道的扩展,进而提升音乐类节目的收听质量,给人们带来更优质的视听效果。目前,数字音频技术已经实现了64轨硬盘的录音,在录制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还可以进行补录和合理的修补,极大地扩展了音轨轨道的可操作性,提升了电视节目的画面质量和声音质量,满足了人们的视听需求。

2.2 提升音频剪辑的精准性

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电视节目的有效管理,提升音频剪辑的精准性。数字音频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对数字音频进行编辑,还可以利用波形技术对待修补的音频数据进行修复,极大地提升了音频的精准度以及电视节目的音频质量。

2.3 信息的快速存储

数字音频技术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快速高效的存储,使其具备一定的快捷性、及时性、交互性、中心性,而且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在数字音频技术中,信息的存储类似于电脑的数据存储,可以为用户进行音频信息的存储,也可以实现对音频数据的快速和精确查询,极大地推动了电视行业的发展。

2.4 音频质量的提升

数字音频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无线传输,而且其编码还可以被进行压缩处理,这样就可以确保大量的音频数据实现实时传输。并且压缩和解码技术可以通过人耳朵对于声音的辨别和接收能力进行音频的科学编码,以此来确保人耳对于弱信号音频可以有效的辨别,进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3 数字音频技术在电视制作和播出中的应用

3.1 数字调音台的应用

数字调音台是广播电视节目中最为常见的应用,数字调音台可以对电视节目播出中出现的杂音进行处理,确保节目具有良好的声音质量,进而提升电视节目的播出水平。将数字音频技术应用到数字调音台,可以对于节目播放中容易出现的杂音、噪音、串音等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而且数字调音台可以实现对音频数据的及时修补,确保电视节目的音频质量以及播放效率。

3.2 音频的嵌入

音频嵌入是目前广播电视行业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技术,通过音频嵌入可以对节目进行介入和监督,进而确保节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升电视节目的整体视听效果。通常情况下,主要将音频嵌入技术运用到电视节目制作的前期和后期,通过对电视制作工作的合理划分,可以极大地保证电视节目的音频质量。

3.3 云端存储

传统的电视节目中,往往用于保留客户的播放记忆和喜好等方面的信息存储量较少,而且存储的信息大多是不完整的。随着数字化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云存储和云电视的出现,在满足人们对于视频和音频的高质量要求的同时,还很好地实现了信息的存储功能,让电视回放、电视点播等都成为了现实,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而这些内容的实现,离不开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将数字音频数据进行压缩和实时的上传,依托互联网,可以实现对电视节目内容的实时点播和高质量播放。

3.4 社交互动功能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运用各种现代化的设备进行日常的社交和互动,QQ、微信、MSN、微信等等,无不展示了人们对于社交的巨大需求。电视节目也开始与时俱进,增加了互动的环节,打破了以往的单向传播的方式。在数字音频技术中,媒体的单向传播方式转变为多元化的传播方式,电视节目的传播途径更为广阔,也进一步的强化了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提升了电视播出内容同用户之间的互动性。例如,电视节目的互动,网络节目的弹幕等等,可以看出社交互动功能的不断加强。

4 结论

综上所述,发展需要创新。人们对于电视节目视频和音频的要求更加严苛。数字音频技术的出现,很好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首先,数字音频技术因其自身存在的优势,如音频数据的信息存储以及实时的编辑等,很好的确保了音频数据的准确性,有效的提升音频的质量。其次,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节目的制作前期和后期的广泛应用,提升了音频数据的播出质量,保证了良好的节目效果。最后,随着数字音频技术的不断完善,更多的功能被开发出来,例如社交和互动功能,人们通过互动和交流,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

参考文献

[1]钱军.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有线电视,2009(1):66-70.

[2]胡泽.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C]//2002北京国际电视技术研讨会,2002.

[3]李海涛.浅谈数字音频技术及其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应用[J].有线电视技术,2013(11):82-83.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