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4 09:29: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景观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一直以来景观设计的概念都存在争议,风景园林等同于景观设计还是国际上的Landscape architect等同于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到底是什么?长期以来的概念的混淆使得景观设计教育和实践出现了混乱在我国高校多个学科门类中都出现了景观设计专业,如:2205020风景园林设计、5604050建筑室外环境设计、5604020城乡规划方法与理论、7605030环境艺术在以上的专业教育中都有景观设计方向的教育,理清和界定景观设计的概念成为指导教育实践和设计实践之基础和必要。
景观要从四个层次去理解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符号性。大部分园林学者则持“景观是指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地表景色,意同风光、景色、风景。”艺术设计学者认为把景观设计理解为是科学是片面的,景观设计是艺术的、至少不能称作科学的。
一、 “Landscape ”以及相关名词在翻译中的混淆现象
景观设计中的“景观”一词,来源英文“Landscape” 一词,“Landscape”在英语符号系统中形成的过程复杂,大多数学者接受的 Landscape演变路径,“最早Landscape一词来源于荷兰语landskip,特指风景画,尤其是自然风景。”[1] “Landscape在古英语中最初是指“留下了人类文明的地区”,到了十七世纪,“Landscape”作为绘画术语从荷兰语中再次引进英语,意为“描述内陆自然风光的绘画,区别于肖像海景等”。[3]可见“Landscape”一词在英文中最早是关于美的,确切的说是和视觉艺术有关的。
19世纪中叶,近代地理学创始人之一,德国的洪堡(Alexandr von Humboldt)将landschaft引入了地理学成为地理学中表示“某个地球区域内的总体特征的”的科学术语。
《英汉辞海》中对Landscape的解释是:
①风景、风景画、自然山水,表现自然景色的画面或绘画;风景画法、描绘自然山水的艺术。
②地球表面,特指由地质力产生或改变的集合体中的一个区域的地形;在依次观察视野所及的地区;能够看到一致景色的多种地形的组合。
③[动词]使成为风景;从事庭院布置工作。
二、 “景观设计”一词如何翻译
在我国的景观设计所涵盖的范围中,有景观建筑、风景园林、景观规划等多方面内容,如果我们取其任何一种意义译成英文如下: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风景园林――Landscape Gardening;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Design中的“Landscape”是否包含了Landscape Architecture,Landscape Gardening及Landscape Planning之意?有的学者认为译为“景观建筑”、有的学者认为译为“景观设计” 、有的学者认为应该翻译为“风景园林”或者还有学者指出译为“风景建造”或“园林建造”比较合适。
可见,在翻译过程中“景观设计”与“ Landscape Design”并不是一组对等的可互译的词组。问题出现在各自的学术背景的区别对景观设计的理解各不相同,理解不同毫无疑问就造成了翻译的区别。
三、汉语“景观”、“设计”的来源及意指
由于语言符号所具有的暧昧性,景观和设计在现代汉语中有多重意义。汉语中本无景观一词,景观属外来语最早出现于日本学者对德语Landschaft的翻译。景观被国内学者接受源于1936年由日本学者著《景观地理学》被翻成中文。80年代国内的园林界逐渐有意识的使用景观一词,有“景色、景物、景象”之意。
在现代汉语语境中的设计和“Design”的使用遥想对应。“现代设计的概念最早是二十世纪初建立的受日本的影响,其概念中包含大量美学和视觉艺术的意义。”[4]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设计是造型艺术的一种。设计广义上是指为一定目的而从事设想、规划、计划、安排、布置、筹划、策划。狭义上理解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设想、计划和方案并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
四、当代学者们对“景观”概念的解释
关于景观设计的混淆主要出现在景观一词,景观一词的暧昧性赋予了她太多的含义和内涵。学者们就此纷纷撰文发表观点: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理事刘家麒先生认为“landscape 不是地理学的概念,也不是生态学的概念,正是风景园林的概念”[5]李金路先生认为“景观指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的地表景色,意同风光、景色、风景;”[6]刘滨教授则认为景观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风景建筑”并指出“风景建筑学是一门包含了传统风景园林学精华的新学科。”[7]俞孔坚教授坚持认为“景观是自然及人类社会过程在土地上的烙印,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类的理想与追求在大地上的投影”[1]景观是视觉美的、是可供人栖居的、是生态的、是记载了人类的历史和理想得符号。
五、景观设计概念析义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landscape是自然美的田园的语义上拓展出视觉艺术上的自然美,具有引申的地理学意义,最终演化成为包含具有视觉美的自然及人工环境。
而汉语中的“景”和“观”有看的意义。景为可见的一切。观与看区别在于,观不仅是动词还有名词如:范文正公在《岳阳楼记》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的尺度上比看要更大,又引范文正公在《岳阳楼记》中“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句为证。
由上可见landscape和景观在元概念的理解基本一致,景观设计的概念必须是以视觉美的、艺术的为基础的人类文化理想的载体;在宏观层面上的出发点必须是生态的、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实践中是以空间、场地设计为基础、形式美为手段、以植物学、环境学、气候学等学科为学术支撑的。甚至在具体实践活动中的目的和任务都是同物异名而已,这样“景观设计”这一概念广义上就包含了以上学者们提出的所有概念。如非要对于艺术和科学的侧重有所去别,在汉语语境中“设计”一词含有更多的造型艺术的概念,对于艺术设计侧重的;注重形式感、审美情趣的景观还是以“景观设计”命名比较恰当。侧重科学理性的;注重科学推理、工程的景观借鉴梁思成先生的提法为“景观营建”为好。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 2002/01
[2]吴静娴《对Landscape的释义及其理解的探讨和研究》中国知网
[3]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
乡土景观最常见的解释是具有地域性、本土气息的景观,不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不追求复杂的形式,不接受新型技术的创新,遵循本土的环境气候、风俗文化,形成一种普通寻常的生活环境。江南水乡、黄土高原、蒙古草原等这些不同地区的乡土景观构建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自然景观,但乡土景观却不包括高楼林立的建筑群和新型住宅区。乡土景观是创造者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为满足当地人日常生活的需求,依据当地的风俗习惯、气候环境创造出来的,因此乡土景观是具有一定目的性和自发性的自然或人造景观。
二、乡土景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
乡土景观体现了当地的特色,对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乡土景观对人们精神生活的意义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面对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为了在精神上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放松心情,乡土景观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存在。在乡间踏青、嬉戏娱乐,可以使人们的精神得到很好的放松,乡土景观设计也无疑是利用了这一点,与城市景观设计形成截然不同的风格。晚饭的餐桌上是刚从地里采摘的新鲜果蔬,这何尝不是对劳碌了一天的身体与心灵的慰藉。乡土景观设计使人们精神得到满足,返朴归真,符合现代人的心理需求。
(二)乡土景观对历史文化的意义
中央电视台cctv1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无疑唤醒了匆忙生活的人们一颗温柔敏感的心,唤醒了对诗词的向往,对田园生活得向往。如果一个人有一颗温柔敏感的心,那么他一定是善良、勇敢、认真生活的人。属于寻常百姓的乡土景观无疑也能唤醒人们温柔敏感的心,它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将地域的历史文化用建筑景观的方式记载下来。我们触摸到这一片土地,仿佛触摸到历史的车轮,过往景象历历在目,唤醒我们尘封的心,使我们更加勇敢认真地生活下去。
(三)乡土景观对地域特色的意义
一张独具特色的明信片都能代表一个地方的特点,更何况是活生生的乡土景观。乡土景观是特定区域的乡土文化,是对当地风俗的传承与保存,要使现代的景观中具有独特的设计风格,何不将地域特色运用其中。乡土景观体现着当地的风土人情、气候环境,现代景观设计师可以将其作为设计参考,从独特的设计角度出发,形成别树一帜的设计理念,丰富拓展城市景观,为人们打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四)乡土景观对人们情感交流的意义
人们对城市的影响大都是“冷森森的钢筋水泥”。如何使现代景观多一点灵性与人性,使冷冰冰的建筑物也能慢慢温暖城市人们的内心,现代景观设计师可以将乡土景观融入现代景观中,为人们搭建情感交流的平台。相比于乡土景观,城市景观的表现形式往往过于单调,缺少一些感性的思想在内,呈现出来的形式往往并非是生动自然,给人的感觉并非是可亲温和。设计者对景观应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将乡土景观融入现代景观中,把独特的地域文化融入城市中,使现代景观更具灵性,有利于人们情感的交流,开拓出现代景观设计别树一帜的设计理念。(五)乡土景观对现代景观设计思想的意义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一切设计师的设计灵感均来自于自然,各种发明家的发明创造也均来自于自然。大自然的山水、声光、草木和各种动物使乡土景观拥有更加独特迷人的风格,虽没有现代设计严谨的科学理念,也没有创新新型的设计风格,但丝毫不影响人们对乡土景观的深沉热爱。乡土景观浑然天成,像一块璞玉一样不经雕琢已熠熠生辉,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现代景观设计也不断地从大自然中,从乡土景观中提取设计灵感,开拓设计思想,不断地在努力丰富城市人们的生活内容。乡土景观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存,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习惯风俗,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设计师无论是有没有基于科学的设计经验,抑或是有没有基于现代的科学理论和设计方法,现代景观设计想要达到一种理想的景观,需达到天地、人、神灵的和谐。乡土景观的多样化给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设计思路,现代景观设计师正在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充满灵性的内心不断丰富着城市现代景观,返朴归真,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现代人们的情感交流构建更多的平台,为促进城市建设不懈努力着。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就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研究,首先对乡土景观的概念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而后主要针对乡土景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借鉴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从乡土景观对人们精神生活的意义、乡土景观对历史文化的意义、乡土景观对地域特色的意义、乡土景观对人们情感交流的意义、乡土景观对现代景观设计思想的意义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通过本文不同层面的分析研究,抛砖引玉,能够让大家对乡土景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借鉴应用上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建议。
作者:常玺强 单位: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场所;隐喻;情感;景观设计;应用
“正方体”、“十字椅”、“闲聊”等是广安金安大道一段路上的雕塑,也是广安景观设计的一大亮点,其中的隐喻性也融入其中。在国内环境景观设计中,使用者的物质功能需求依然是设计师对场所的初步界定和认识,其中环境场所具有的精神功能常被忽略[1]。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质量、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对环境场所的宜人方面也有了更新的标准,各种新观念、新方式也慢慢注入到了环境景观设计中。因此,景观设计师应更倾向于对人的关注、关怀、情感性等方面。场所本身的情感性和隐喻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场所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场所是景观设计中极为重要的因素。它可以支配物体,让对象和环境合理的融入,同时也可以主宰事物,形成导向,彰显其独特性。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场所的理解不断地延展,同时场所的设计对象也有了重新的定义。社会生活中和人有关的三种关系,即人、人与他人、人和周围环境之间,这些新的设计理念逐渐代替了原来的“物”,这些新的设计内容也被运用在了现代景观设计师的创造活动中。比如座椅就从以前的单一使用功能转变成了现今集美观、实用于一体的综合展现。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从环境的场所性来分析我们身边熟悉景观设计,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生着根本性变的化,其中,情感交流更是连接人和环境之间的感性纽带。在环境和人之间起着桥梁传递作用的是场所。当然,要取得场所和人之间的共鸣,丰富的感性内涵场所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息息相关的环境场所不单停留在满足舒适与自然,更向着有趣,个性等较高层面的方向需求。
二、场所隐喻性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场所是环境景观与人感知之间的交流,包括功能性和隐喻性两大类。前者功能性是指场所中的各种明显的标志,或联系使用功能的物体,有些指示性较明显、有的较含蓄。如广安思源大道、中桥等场所中的座椅,休息就是功能性的体现,表现简洁、容易让人接受。后者隐喻性就相对表达含蓄、内敛得多,但其中的含义更让人记忆深刻。隐喻的作用就是能够引起人的心理活动,是一种设计手法,借助隐喻,景观的灵魂由景观本身存留下来。并且隐喻主要通过深层次文化、心理特征等较高层次的信息反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设计师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在许多环境景观中的对象,都能够用隐喻的方式传情达意。隐喻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充当着环境和人之间的平衡剂,是场所人文化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3]。隐喻一词是从希腊语metaphora中产生的,表达“意义的转换”的意思。最早,隐喻是语言学的一种修辞手法。即一个词它本来并不具有或用一个词表达它不能表达的意义[2]。在语言学中,隐喻被当做是对语义、语法、逻辑正常规律的违反,产生新的意义才是最终目的。对场所的认识基础之上建立景观的隐喻是首要条件,其次,还必须依附于场所。在景观设计中,场所的隐喻超越了语言学中的修辞意义,成为了情感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表现手法,在场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纳入了景观场所系统的创作、设计中,从而迎合了现代社会的人们所追求的环境精神情感。
三、场所的隐喻性在广安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1.思源广场
广安思源大道华电广场的雕塑,建筑和艺术合力创造了一个圆柱体的外形,柱体上半部分有大小、形状不一的镂空水滴形体。白天,在日光下形成一个色彩和空间的迷宫;晚间镂空形体更是通过灯光让整个柱体内部变幻莫测、联想不断,似乎是在引导着人对生命的思考,设计师运用这种隐喻的设计表现方式引起了众多人群的注意和围观。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忍不住向里张望,引发思考。这一景观作品暗示着整个环境的人文关怀,让欣赏者和设计师有了互动,交流,这种丰富的隐喻特征将给人们的生活增添美好的色彩。
2.滨江公园
江宁大道一段一号的学府公园中,三大区域石头的表现是主题。在地面上随意放置的很多大型石头构成了一个迷宫。孩子们可以捉迷藏或玩耍、路人可以将它作为休息的座椅、摄影者还可以把他看作是摄影内容的一部分因素。总之,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地玩耍。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它符合不同阶段人群的心理特征,包涵其中的隐喻性和大家的互动得到了极好的表现。
3.北辰广场
广安城北人工湖的广场上让人捉摸不透的几何门也是优秀的设计作品。宽敞的广场,几道高大绿色的几何门从小到大依次矗立。三根简单的线条、醒目的几何体、循序渐进的位置,几何门的色彩、材质更是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设计师将作品的大气、醒目完美的呈现,独具特色。隐涵其中的功能性也随之尽放光彩:有人看作是门、有人当做柱子、更有人靠着当做支点放松。看着这亲切的绿色、感受着它的功能美,人们不得不感叹设计师带来的这一系列和谐美。世界在变化,时代在进步,人对自己紧密关系的环境发展也会更侧重于精神、情感的方面,设计师也在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各种景观设计。对发展迅速科技的崇尚,对场所的高标准需求,现代的人们更喜欢和一种诗意的场所体会、互动、交流。场所中隐喻性的合理、夸张的表现各显魅力,作品中体现的人性化、人文感的重要地位也日益增长。
作者:黄鑫 单位: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参考文献:
(一)儒家美学思想的渗透
儒家美学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基础和主流,有着深厚的渊源和深刻的哲学基础。孔子是儒家美学的创始人,其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在《论语》中,孔子主张“美善合一”的思想,奠定了儒家的美学观。儒家美学的核心是“仁”,仁即人,引申为“爱”,其思想的根本和基础就是“仁爱”。而“中和”是对中国后世影响最大最深远的美学思想之一,在艺术上倡导“中和之美”。中国古典园林处处渗透着儒家气息,始终秉承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人们提供舒适和适宜的生活环境,显示出和谐之美。这些都体现了儒家美学的审美观点。
(二)道家美学思想的融合
道家美学是以自然、简洁、朴素、清净高远为思想特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的美学核心是“自然无为”,蕴含目的性和规律性;庄子的美学思想则强调“道法自然”,故“妙”出于自然。庄子的“天人合一”与儒学用自然来比拟人事,迁就人事相反,则是要求彻底舍弃人事来与自然合一。道家在艺术美、自然美以及人格美等领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具有自由性,主张自然无为,尊重个性,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这在中国长期的文艺实践创造中,为中国古典美学留下宝贵的思想遗产。而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中,“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其基本特征,通常以自然的景色来营造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不求轴线对称,花草树木都是顺应其天性自然生长,把天然之趣作为追求目标。
(三)禅宗美学思想的体现
中国的禅宗始于南北朝。将佛教思想应用于审美和艺术上所形成的禅宗美学,融合了儒家、道家、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蕴含了顿悟见性的审美思维,表现出对自然美的热爱,注重内在精神境界。禅宗的这种精神反对人工雕饰,与西方简约主义的设计理念如出一辙。禅宗美学对园林艺术的影响体现在对意境的影响,“空灵”的韵味渐渐成为艺术意境的一种重要的美学追求。平淡、悠远、纯净、自然的闲适之情,是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综上所述,华夏美学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创作。儒家思想在道德伦理上有所建树,但在艺术的影响上不如道家深远。道家回归自然的思想让人们更向往精神的自由。同时,禅宗作为佛教思想的一支,在艺术上的地位不断提升。因此,在不同美学思想学派引导下,景观设计也会出现不同的形式美。
二、从美学视角探析现代景观设计的旅游价值
景观是一种目的地艺术,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最明显的就是不同地域的人们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的旅游行为,例如巴黎、威尼斯、阿姆斯特丹等大都市的博物馆一直是全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所向往的,也由此带动了旅游事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物质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产生旅游的愿望和行动。由此可见,在重视环境、保护资源、传承文化的同时,要努力创造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以中华传统美学思想来丰富现代景观设计的旅游价值,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人性化和谐景观
儒家美学中的“仁”“中和之美”等思想对现代景观设计有一定程度的启示。儒家美学中“仁”即是当前“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人是城市的主人,城市景观中的一花一草都是为人服务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现代景观设计以满足大众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尤其更要为特殊人群考虑,如为老年人提供材质合适的坐凳来休憩、景区台阶不宜太高太多、残疾人的活动空间要保证便捷性和安全性、在合适的地方设置母婴休息室等。这些人性化设计都是既满足特殊游客追求愉悦的心理需求,同时也体现了对游客的关爱。儒家思想中“和”的设计语言在景观设计中可以理解为自然和谐的整体理念。在景观设计中,要将人同景观紧密联系一起,融入人性化设计理念,以最大化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提供更多的服务,达到人与景观的和谐。充满人性化的景观设计要传达出对自然、人、动物的关爱,需要设计师花大量的心血去关注和探索。
(二)生态化自然景观
道家美学思想对现代景观设计的积极意义在于注重生态特征,营造自然的环境。当前很多设计师热衷于“创造”景观,人为强加在自然之上的设计虽起到了一定美感,但也付出很大代价,特别是一些较敏感的地区,如缺水地区硬是搞喷泉景观。与此同时,近些年,旅游热的背后也给旅游景区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乱涂乱画、随意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使原有的自然、文化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降低了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从环境质量角度分析,具有吸引力的生态景观设计可以净化空气、提供氧气、调节气候等生态意义;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生态和谐、景色优美的景观设计,会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留下美好的印象,使游客口口相传,加强了景区的品牌宣传,提升景区经济效益;从生态环保理念分析,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放松心情和接触自然的机会,向游客传达保护环境的意识,成为环保教育的天然讲堂。
(三)地域性文化景观
禅宗美学对于古典园林中“意境”的表达,实际上是从情感化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和建造。“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因此,景观设计情感化表达还体现在民族文化中,但当前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与传统美学日渐疏离,导致景观设计失去地域风格。盲目效仿西方风格也让中国景观失去对西方游客旅游的吸引力。因此,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村镇,景观设计都离不开民族的、地域的文化根基。对此,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师应予以反思,作为一名游客更多的是希望看到与自己生活、居住所在地域不同的景观展现。设计师应该把所在区域最本质的文化元素通过景观设计表现出来,努力发掘设计场地特定的文化景观。同时还要发扬优秀的民间风俗传统,从中提炼具有代表性的元素,用景观设计的手段加以创造,从视觉上激发人们的民族情感,如少数民族特有的生活环境、建筑特色及风土人情等。综上所述,对地域性文化景观的深入研究、因地制宜的营造,不仅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增加了当地民众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更重要的是通过景观设计的文化提升带来旅游价值的提高。中国文化也会因为旅游地的传播而扩大在全世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