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09:11: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医学专业影像技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152102210339)、河南省教育厅基础前沿研究(15A180056)的资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53-01
一、目前超声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超声医学是影像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等专业也有超声医学的相关内容,它是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影像诊断技术。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诊断已成为常规诊断手段,但根据我们对一些医学高校相关课程的调查了解,发现超声医学在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有必要进行改革,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教材内容滞后,介绍新知识的教材比如三维重建、介入治疗超声等新技术的较少。
2.超声医学相关课程学时较少,有的院校影像技术专业超声医学课时比例仅占总专业课10%左右,一本四百多页超声医学课本仅有48学时,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同时课程设置也较少,目前广泛开展的课程仅有医学影像设备学、超声诊断学等。
3.教学方法与手段比较单一,大都是满堂灌,考核重知识轻能力,动手能力不足训练方面缺乏,学生操作技能还有待提高。
二、超医学教学改革措施
以上现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我们学校和附属医院相关专业教师从积极转变学生培养模式 ,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和设备开展教学,狠抓实践教学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丰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取得了显著成效:
1.完善课程设置
完善的课程设置是超声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基础课教学的基础上,应加强医学影像物理学、医学电子技术等与现代医学影像学关系密切的教学,以上知识若欠缺,对超声医学专业课学习影响较大,超声中常见同病异征,单纯依靠超声知识在很难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必须附加实验室检查结果加以鉴别。将来超声仪器可能会向微型、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所以加强学生的医学物理学、电子学学习非常重要。
2.利用先进超声设备开展教学
在超声医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超声典型图像信息系统进行教学 。把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典型病例图像进行保存 ,积累各系统有价值的超声影像资料,充分利用学生在医院进行见习时机,让他们通过工作站调阅并查获感兴趣的病例,并进行系统学习,促进学生把超声检查知识与临 床 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建立影像教学网络教室,利用网络教室的服务器直接调取影像数据,可直接在网络教室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提高了教学效果。引进实时三维/四维B超,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实时超声检查的体验课,系统讲解实时超声的技术原理、功能、可以开展的项目等等,选取较为典型的案例,利用实时三维/四维彩超的动态录制功能,把检查的整个过程录下来,让学生近距离观摩到老师操作的手法。邀请部分积极有兴趣的学生参与一些科研项目,进一步加深对相关专业超声医学知识的理解。
3.侧重能力培养,实习实行导师制度
为了突出能力培养,可以成立超声技能培训中心,并指派老师负责超声检查操作技能培训,使学生可以进行见习操作和得到带教老师的解惑,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无缝衔接。导师制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关键。既往由于没有专人管理,出现了人人都管,最后人人都不管的混乱局面。导师制是指由大影像各科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组成导师组,导师组共同制定实习生的大影像轮转计划,最后指定1名负责管理和考核实习生,实习中加强学生德育,培养良好医德。
4.采用PBL教学法[1]
超声医学教学方法仍然处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几乎不涉及以问题为基础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己经滞后于高等教育,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所以我们提倡采用PBL教学方法。
三、总结
我们从以上四个方面对超声医学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促使未来的超声医学向多学科相融合的方向不断发展,超声教学也必须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以适应社会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有用的超声医学检验诊断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034-04
特色专业是职业技术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也是职业技术院校办学优势的集中展现。但必须清醒地看到,职业技术院校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生源不足,特别是地方高职院校。生源问题必然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其影响将会越来越明显。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形成高职院校的特色优势,重中之重是加强特色专业建设。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在当前形势下求得生存、获得持续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
经过多年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已成为我院的特色专业之一。伴随着学院的发展,如何进一步彰显特色,发挥专业优势和竞争优势呢?笔者认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应向纵深发展。
准确定位的同时要有前瞻性
为了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适应未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特色专业建设不但要以当前的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还要具有前瞻性,既遵循专业自身发展的规律,又紧密联系社会需要,在创新中保持优势。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应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同时具备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熟练运用所学知识从事常规放射学、CT、MRI、超声、DSA、核医学和放射治疗技术等操作技能,能够从事临床影像检查、诊断与治疗技术工作,面向城乡社区的技能型医学影像技术专门人才。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使培养的影像技术专业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前和未来市场的需求,学生必须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通用能力培养要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密切结合,让学生拥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取向。
充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由于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而且越来越明显。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都是不利于人才培养的。为了体现“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应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下大力气探索新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在专业教学管理中,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引导和培养,对他们实行“因材施教、因材施管”的方法,激励他们主动学习、努力向上,坚持面向人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科学的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最突出的问题是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相脱节,主要原因是我国高校采用的是从学科基础、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来决定专业建设,而不是积极回应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课程”式的专业建设模式。因此,地方高职院校影像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始终坚持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办学方针,特别要培养能够在不同工作环境中发挥潜能,满足工作要求,并且具备有效地解决临床不同影像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影像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课程设置要有弹性。一方面,要适应经济社会和医学影像学科的发展需要,便于学生在课程体系范围内具有职业迁移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加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广度,实现个性化培养。同时,要建立“校外评价”机制,尤其是用人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学校及学生的评价,及时反映专业与市场所需人才的契合度,努力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校企合作制定课程标准,建设特色教材
由临床一线专家组成影像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按照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和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结合临床一线工作环境,制定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材。目前,本专业要重点建设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学、CT摄影与诊断技术、超声诊断技术四门优质核心课程,形成课程建设标准;与医院企业合作共同开发1~2部专业特色教材,完善2部专业特色实验实训讲义;校院合作共同建立教学资料库,完善和健全人体各系统正常结构影像与临床典型病例影像电子图片和传统胶片等教学资料库。
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本着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基本原则,我院进行校企合作,共建真实职业环境的“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中心”,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临床实习前要求每位学生技能训练都能过关,不合格的学生再进行辅导强化训练,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以实现本专业与临床实际岗位工作的“零距离”。在逐步完善校内实训中心,全面提升实训教学水平的医学影像技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我院覆盖长三角的16所教学实习医院的基础上,再扩充建设2~3所教学实习医院,形成教学、实训等功能齐全的校外实训基地,保证本专业学生分组完成X线、CT、MRI、超声诊断技术等专项顶岗实训及综合项目顶岗实习,确保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逐步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
构建一支以临床影像检查技师
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也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建设特色专业。因此,实施特色战略,就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1)我院采用“外引内培”模式,加大经费投入。对紧缺的教师岗位,有计划地引进具有较高学历或较高职称的专业人才,同时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与教学水平,逐步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2)不断创造继续学习和专业深造的机会。每年我院都要求特色专业骨干教师到临床一线挂职锻炼至少2个月,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引导教师自觉学习和掌握最新学术动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3)专业课教师除了有教师证外,还必须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否则不予晋升。(4)建成一支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创新意识强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依托合作单位,从医院聘请在医学影像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家1名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专业骨干教师6名,引进专业骨干教师1~2名,重点培养兼职教师8~10名,实现院内外师资互动和互通,完善资源共享机制,组建一支由多名影像一线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
通过建设以“双师”结构和专兼结合为特征的专业教学团队促进特色专业发展,同时要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制度。学院已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对“双师型”教师除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还在外出培训交流、职称评定、聘任、考核和评优以及科研经费安排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对没有完成“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的教师及时给予批评,并限期达标;要逐步淘汰不合格教师,做到让教师既有动力,也有压力。在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中获得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采用聘任制,并且纳入教师考核行列,对工作中缺乏责任心的外聘教师通报到依托单位,由依托单位做相应处理,并不再聘用。对专业建设有突出贡献且表现优秀的外聘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政策支持。
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
依托职业鉴定机构,实行多证制教育模式 我校依托有资质的职业鉴定机构实行多证书教育模式。目前,我校已经开展的有心理咨询师、妇幼保健员、按摩师、营养师等证书教育,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职业资格等级标准进行培训和考核,鼓励学生在现有教育的基础上获取这些职业资格证书。目前,该专业多证书教育覆盖面近100%,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竞争能力。
完善机制,创新载体,开展常态化的技能比武 技能比武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技能比武,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与技能,有效地提升团队的协作能力,为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比武,学生了解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薄弱环节,同时也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引领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技能比武的引领作用,促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密切结合,促进人才培养和岗位能力标准密切结合,要进一步完善机制,让大部分学生都有机会参加。目前,我校每年都开展相应的技能比武,比武项目以省级或国家级技能比武项目为蓝本,同时积极参加省级和国家级技能比武,努力打造品牌效应,创造社会效应。我校还成立了相应课程学习兴趣小组,这些兴趣小组由专门人员负责,开展常态化的活动。
完善高职专科升本科的教育形式 为高职专科学生升本科建设绿色通道。目前,我院有两种形式:一是和地方本科院校联合办学,二是引导学生参加自学考试,考试前给予必要的考前辅导。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 建设教学资源库是为了整合优秀的专业教学资源,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变封闭教育为开放教育,并且实现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凸显本专业的优势地位。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调动广大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建设,也可以与相关院校共同研制开发教学资源,形成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机制。教学资源库建设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领导要有足够的重视,教学团队的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网站维护人员要有良好的技术和技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精品课程体系,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目前,本专业主干课程有两门已经建设成精品课程,其他主干课程正在逐步地精品化。精品课程建设的同时要建立精品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制定相应的保障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强对验收和评审等重要环节的监管,切实以精品课程提升特色专业建设水平。
提升特色专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高职院校要重视对特色专业的宣传,争取使之成为品牌专业。特色专业不是自封的,必须为社会广泛熟知和认可。虽然不能照搬工厂宣传产品的做法,但可借鉴企业的营销理念,通过一系列载体和必要的包装进行宣传。我校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印制了特色专业宣传册,放假前一个学生一本,让他们带回去给家长和周围的人看;加大学院网站对特色专业的宣传力度;通过技能比武平台进行宣传;再加上特色专业本身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一定能够形成品牌效应,扩大其社会影响和知名度。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为了加强教学管理,高职院校应逐步完善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以及特色专业建设管理运作机制,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在此基础上,我院成立了“特色专业建设督导组”,该组成员主要负责督促检查:(1)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建设性的整改意见,并及时把这些意见反馈给相关责任人。(2)对专业带头人的管理要制度明确,责任落到实处,保障有力。特色专业带头人在特色专业经费使用上拥有自主权。(3)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监控,包括课程监控、人员监控、制度监控及考评监控等。我院每个教学单元都设有以学习委员为成员的教学反馈信息员,实行周报制,通过这些信息员能够及时发现、真实反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信息员通过反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在教师与学生沟通中起到桥梁作用。通过教学信息员反馈的问题,使我们从另一个方面了解到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4)每周三下午为教研活动时间,督导组成员不定期参与。
建立特色专业研究促进和保障机制
针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特色专业研究促进和保障机制,并依托合作单位和专业资源开展本专业教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着力提高教师专业教育教学水平,逐步形成专业优势和特色。同时,要建立应用技术研究的导向和保障机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应用技术研究,增强为行业或区域经济建设直接服务的能力。还要注意“重科研、轻教学”的误区,不能以科研代替教学。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结语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变革和创新的教育活动,不仅要遵循高职教育教学的规律,还要紧跟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步伐和市场需求,坚持抓内涵建设的同时拓展外延,争取达到“专业有优势、上岗有能力、继续学习有基础、持续发展有潜力”的特殊优势,以推进我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曲家惠,程秀莲.特色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创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5(3):30-31.
[2]卢玲,巴山.培育特色专业 实现持续发展[J].科技创业月刊,2012(6):115-116.
[3]郑蕾,尤凤翔.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分析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1,7(12):1-4.
[4]李义兵,余英宏.医学影像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与培养模式的探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4):554-555.
[5]李翠莲,喻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9):117.
0前言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诊疗技术,已是医学诊疗的核心[1]。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影像设备日新月异,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大大提高。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案也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加大人了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技能的比重。因此,如何建设一个体系完备、高水平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是医学院校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自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招生以来,已经为川渝地方培养了上千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得到用人单位和地方政府的一致好评。2014年被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政厅确定为“四川省高职院校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该项目启动后,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组建建设小组,应对该重点专业规划建设方案,根据现代用人单位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需求,改革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大纲,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重点强调实验室对高职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2-3]。按照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方案及任务书要求,本着适用、美观和适度超前的建设原则,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影像检验系大力推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软硬件环境的建设,以良好的实验室教学环境为人才人培养服务。
1实验室现状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自2003年招生以来,由于资金短缺加场地有限,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存在以下不足[4]:
1.1各自为阵,管理混乱
学院共有临床医学系、护理系、医学影像检验系3个系部,医学类实验室由三个系共同使用,且由3个系的各个教研室共同管理。然而,对于实验室建设,各个系有各自建设目标和要求,因此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各自为阵,管理分散。
1.2设备陈旧,功能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学院建设经费的不足,实验室资金投入有限,各实验室仪器设备陈旧、功能单一、性能落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仪器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先进,但由于经费的严重不足,致使实验设备不能跟上教学的需求,严重阻碍着教学。
1.3人员不足,共同承担
学院共有专职实验人员5人,分别指导着学院3个系5个教研室的所有实验课程,因此导致实验人员人手严重不足和短缺。为了缓解这一现状,多年来,3个医学系的专业课老师肩负起所授课程的实验课,同实验人员共同完成着所有实验课程,使得专职实验人员和专职教师都非常累,最终的教学效果当然很不理想。
2实验室新建
2013年学院全面着手于学院新区建设,并在2014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被批准为四川省高职院校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有了很好的契机和平台,在这种大好的形势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得到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广泛关注。学院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门商讨,并多次论证,最终提出了新建方案和改革措施,取得了显出的效果。
2.1实验室硬件建设
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情况,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设置为10个,分别是暗室、DR/CR实训室、X线读片室、X光机模拟实训室、CT检查室、电子电工实训室、心电图检查室、B超检查室、彩超检查室、影像技术模拟操作实训室,总占地700平方米,预计投入250余万元,具体如表1所示。其中已投入53万与达县人民医院共建校外影像教学实训中心,安装和调试运行良好,已顺利通过国资处验收。并积极寻求企业、行业捐赠,与成都众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向学校捐赠和资助仪器设备,该公司已向我校捐赠CT机一台,目前正力争引进企业进入校园,拓宽合作领域,共建校内实训中心。
参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现有学生人数和未来的发展需求,并考虑对校外开放等情况,将实验室建设规模设计为:实验学时800学时/年,同时接纳学生人数为300人。如此,便能保障实验教学的需求。
表1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规模
2.2实验室师资建设
医学类三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科专业培养的是能在医学影像、核医学、放射线辐射安全防护操作技术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并且可以从事医疗器械的维护与销售等医学影像技术相关专业的工作。通过对张家口学院医学系2009年以来已毕业的400多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从而获取真实而有价值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中获取我校培养的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在数量、质量等方面与我省产业结构及优化升级的需要是否协调的相关信息,为今后我校医学教育的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对正确指导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缩短待业时间等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针对学生发的就业情况主要是围绕就业率与学生的学历、专业、地区、单位的优势等关系进行分析,对一些深层次内容如未及时就业的原因、求职的途径、专业对口率、工作性质、薪酬待遇、稳定性、与市场的需求量是否协调等问题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对张家口学院医学系2009―2014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分析,得到有效问卷321份,调查项目有包括:待业时间、就业渠道、就业率、专业对口率、起薪率、稳定率、保险率、发展前景、是否达到学生本人的期望值。用人单位的意见等细节性内容进行深入实际的调查,获取真实而有价值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1.1 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专门探讨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研究很少,且分析大同小异,主要是围绕就业率与学生的学历、专业、地区、单位的优势等关系进行分析,对一些深层次内容如未及时就业的原因、求职的途径、专业对口率、工作性质、薪酬待遇、稳定性、与市场的需求量是否协调等问题体现较少。对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研究更少,国外几乎未见报道。
1.2 研究方向
通过对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专业对口率、起薪率、稳求职者本身的主观因素,信息通道是否畅通、是否积极寻找、方法是否得当、要求是否合理等;用人单位是否及时招聘信息、途径、范围覆盖面是否足够,定率、保险率、发展前景、是否达到学生本人的期望值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而判断其就业质量的高低。
2 结果
调查结果如下:
2.1 就业方向调查结果
参与本次调查的总人数为321人,就业方向:1)与所学专业对口272人,占总人数的84.74%;2)已就业309人,占总人数的96.26%;3)升学、参军10人,占总人数的3.12%;4)待业2人,占总人数的0.62%;5)当年就业人数309,占总人数的96.26%;6)国办医院203人,占总人数的63.24%;7)私企87人,占总人数的27.10%;8)国企18人,占总人数的5.61%;9)个体、私人诊所1人,占总人数的0.31%。
2.2 就业形式调查结果
参与本次调查的总人数为321人,就业形式:1)有编制或长期合同119人,占总人数的37.07%;2)上三险138人,占总人数的42.99%;3)上五险84人,占总人数的26.17%。
2.3 工资情况调查结果
参与本次调查的总人数为321人,工资情况:1)1000元以下23人,占总人数的7.17%;2)1001-2999元266人,占总人数的82.87%;3)3000元以上20人,占总人数的6.23%。
2.4 总体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
参与本次调查的总人数为321人,满意度:1)很满意51人,占总人数的15.89%;2)满意168人,占总人数的52.34%;3)较满意66人,占总人数的20.56%;4)不满意24人,占总人数的7.48%。
3 分析与讨论
3.1 通过以上调查表格可以发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有绝大多数在毕业后都能从事医学影像技术相关专业,占毕业生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同比其他专业专业对口率偏高,说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社会需求率还是处于很高的水平,就业前景是很乐观的。
3.2 大部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当年就能就业有少部分继续考学或者参军,与当年专接本的政策有关,深造与参军人数少也间接证明了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就业的方式。
当年待业人数少,就业率很高,达到90%,且毕业生在国营医院的较多,正规公办医院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需求率很大。在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中,私企工作人数明显多于国企,与工资待遇有很大的关系,更多学生倾向于工资待遇较好的私人企业。
3.3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部分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中大部分都有编制或者是长期合同关系,工作稳定性较好。且大部分毕业生都有三险或五险,安全性也具有保障。从而使毕业生可以安心的在本岗位工作,不会出现打的人员流动,因此工作满意度总体水平还是偏高的。
3.4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大部分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在1000-2999之间,约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大部分从业人员属于中产阶级,能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在私企或者北京深圳等大城市的毕业生一般工资较高,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六,但是毕竟是一小部分,也有个体人员的能力及机遇决定。
3.5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满意,只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努力深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与价值,获得更高的保障与报酬,极少数的毕业生会出现不满现状而离开工作岗位的情况。因此通过自主择业也可以找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间接证明了本专业的社会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通常人们关心最多的是毕业生的就业率。但就业率只能反映就业的量,并不能反映就业的质;而就业质量不仅能反映就业的优劣、结构、层次和性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就业的量。评价就业质量高低有五个因素:专业对口率、就业率、起薪率、稳定率、保险率。故就业质量高低应包括三个方面:就业机会的获得(就业率);就业的主观满意程度,比如工作的稳定率、专业的对口率;就业岗位的客观条件,比如工资收入、工作环境、保险情况、发展前景等。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毕业生就业是否顺利,不仅仅取决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量,毕业生本身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同时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政策、导向是否有利于求职者;其他还有住房、户口、社会关系等。通过对葛总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给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引导作用,帮助更多的本专业毕业生尽快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岗位。
通过分析,从中可以看出我校培养的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在数量、质量等方面与我省产业结构及优化升级的需要是相对协调的,为今后我校医学教育的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对正确指导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缩短待业时间等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一)研究对象
学生:上海某高职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高职学生(在校生200人,毕业生180人)。在校生为12级、13级高职学生,毕业生为11级高职毕业学生;
用人单位:上海市医疗机构用人单位35家中抽取35位医学超声、放射科与心电图室的科室负责人
(二)研究方法
1. 测量工具
根据高职学生在职业素质方面的特性,结合文献研究,通过专家咨询和人员访谈等形式分别编制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职业素质认知评价量表,该3个量表均为10个条目,4个维度,职业理想、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整体感知,分别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校生、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和录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用人单位进行职业素质认知情况进行测量。量表赋值均LIKERT五分制。
2. 测评方法
测评职业素质认知评估采用模糊综合评估法:①设立职业素质认知评估要素集;②确定职业素质认知评估主要素集和子要素集中各要素的权重;③确定职业素质认知评估集;④确定各级指标评分值;⑤确定模糊综合评估值。
3. 调查程序
问卷调查:在某高职院校医学影像专业在校学生中的三个班级中随机抽样200名;在毕业生中随机抽样180名,然后在180名毕业生所在的用人单位中随机抽取35个科室负责人,他们均来自被调查单位的超声医学科、放射科或心电图室。在填写前研究人员将研究目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本质介绍给被试,并获得他们的口头同意。每位被试填写每份问卷约需要2-3分钟。
4. 统计软件
IBM SPSS STATISTICS 19.0软件和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
二、结果
在校生共发出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回收率98.0%;毕业生共发放180份,回收有效167份,回收率92.8%。用人单位发放50份,回收35份,回收率70.0%。其中在校生中,女学生占多数(68.9%),生源地以外省市居多(60.7%),家庭年收入5万以下的占多数(59.7%);毕业生中,女性比例最高(58.7%),年龄在23-27岁最高(49.7%),单位类型以三级公立医院为主(48.2%),其次二级公立医院(33.1%),所在科室为放射科的居多(66.9%),月收入在3000-5000元之间的占多数(42.4%)。在用人单位调查中,被试来自二级公立医院的最多(38.7%),其次为三级医院(29.0%),被试所在部门为放射科室的最多(67.74%)。
(一)三级指标得分
根据对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数据分析,得出三者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认知评估的三级评价指标的平均得分如下表1。
(二)二级指标得分
根据表1各三级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各二级指标的得分,计算结果如下表2。
(三)一级指标得分
再根据表2各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计算出在校生、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认知(一级指标)自评总分和用人单位对其职业素质认知(一级指标)他评总分,计算公式为:
S职业素质认知=职业理想*0.063+职业能力*0.276+职业道德*0.214+整体感知*0.447
三、讨论与建议
(一)职业素质认知一级指标
根据以上模糊评价测评结果,按照上述确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认知评估集(优(4.00-5.00)、良(3.00-4.00)、中(2.00-3.00)、差(1.00-2.00)),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职业素质认知的测评结果均为良,三者对职业素质认知的评价基本一致。
但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认知的评价要低于学生职业素质认知评价。不管是在校生还是毕业生,都过高对自己的职业素质认知评价持乐观态度,尤其是毕业生。原因可能是高职毕业生初涉职场,普遍处于较乐观和积极的心态,一般都感觉自己经过高职三年的系统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职业兴奋心态高涨,职业素质认知处于常态乐观状态。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和工作,渐渐可能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形,现实与期望差距会越来越大,逐渐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导致用人单位对其职业素质认知评价过低。
政策建议:首先,对于高职毕业学生来说,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掌握社会必备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开发自己独特的职业兴趣,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做好职业准备,降低就业理想和现实的落差,缓解就业意愿和就业现实的矛盾,实现顺利就业。其次,对于学校职能部门,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多样化要求,了解和掌握变化中的职场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从而实现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职业素质需求对接。最后,对于学校教育部门,应该根据社会需要,调整和完善职业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完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思路和方法,并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129
0 引言
探索可供高职学生有效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培养高职人才的重要手段。为了使高职学生更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使学生跳出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高职教育模式,项目教学法因此应运而生。
1 项目教学法的定义及特点
1.1 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含义
所谓项目教学法指的是,由教师和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开展的教育和学习活动。项目教学法是当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高职院校教学法,它将一项工作分为若干个步骤和子项目,每一个具体的项目都需要教师清晰的布置给学生,使学生运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完成相关的任务。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以学生很可能在未来遇到的典型工作环境中的典型任务为蓝本进行设计,使学生较为真实的提前接触到工作环境,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1.2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挥了探究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分组合作中对教师布置的项目进行仔细研究,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全部能力来解决具体的问题。项目教学法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将高职课堂由教师主导向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向进行转向,使学生真正成为了高职课堂的主人。其次,使高职课堂重点讲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向解决具体实际问题过渡,高职教学活动有了明确的指向性。第三,使高职教学由课堂为中心变成以实践活动为中心,学生课上课下的积极性从此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总之,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性更强、趣味性更高、学生的参与度更好。
2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艺术专业中的作用
2.1 有利于培养职业能力
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职业判断能力、职业行为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形成和完善,由于在校高职学生不具备接触实际工作的机会,因此不能有效快速的形成自己的职业能力,这使高职学生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开展项目任务教学,可以使学生实践艺术专业课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经常性的进行艺术创意,不断在任务中修正自己的专业思维,养成良好的职业操作习惯,从而使学生在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中获得从事职业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最终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
2.2 有助于实践理论统一
以往的高职教学是教师单向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分而治之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讲授课主要以黑板教学的方式进行,学生只能被动的理解艺术设计知识,不能有效使学生形成艺术设计能力。学生的能力形成只能在校内或校外实习中才有机会得到提升。项目教学法在课堂上就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实践机会,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就很好的效实践了艺术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项目教学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加速形成了学生职业能力。
2.3 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
高校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教学基本上以学生独立实施完成项目为主线,教师只为学生布置具体的设计任务,创设了学生可以有效发挥创意的空间和宽松的情境,项目布置时教师往往不规定明确的设计方法,因此学生可以想象自己处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可以凭借自己的理解与灵感进行设计,而更愿意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一展自己的所长,这样可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职业情境中得到有效培养。
3 艺术设计专业项目教学的过程
项目教学的过程应当既体现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项目的设置既要给学生留出发挥的空间,又要体现实践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的功能,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环节的具体工作。
3.1 项目的选择
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教学设置应当既有实用价值,又能体现出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有效练习,通常选取的项目应当与社会的需要高度吻合,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理论前沿性,给学生留出能够发挥出创意创新的空间。例如,在进行室内装饰设计中,就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对不规整的户型,从而增加项目的难度与设计的复杂性,同时又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创意空间。项目的设计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引进一些企业正在进行的项目。
3.2 项目的分组
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来承担不同的项目任务,在分组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强弱搭配,又要给每个学生都布置有效的具体任务,从而使学生在分组中都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学生在分组完成后,还应当给教师提供详细的小组分工计划,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具体职责。
3.3 项目的考察
项目的考察阶段主要完成项目有关数据资料的收集工作,包括项目的实施背景、项目的设计要求、项目的注意事项等。项目的考察还应当深入到项目的实地,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然后对资料进行有效的归档整理工作。项目的考察重点围绕客户进行,教师应当尽可能的给学生安排非专业人员扮演客户与学生进行交谈,这样可以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使学生揣摩客户的要求,从而形成有效把握项目的能力。
3.4 项目的咨询
学生在收集项目的相关数据后,容易在项目数据的整理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色彩的调配、造型的选择、风格的特征等。这需要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方向性的必要指导,既要启发学生的灵感,又要使学生能形成清晰的思路,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对项目进行设计。
3.5 项目的设计
在有效的资料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明确了具体的设计思路,学生就需要根据设计的一般流程进行设计工作,这需要各小组围绕客户的要求进行风格、空间、色彩、选材等具体的设计工作。教师既要把握学生设计的进程,又要给学生具体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完成设计方案。
3.6 项目的评价
项目的评价主要由学生之间的互评、客户的评价和师生之间的讲评这三种方式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主要从设计的具体细节方面进行评价,客户的评价主要从是否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个角度进行,师生之间的评价主要从理论的高度上进行评价,这三种评价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设计再进行改进和升华,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更有效的符合市场需要。
4 项目教学法应用过程注意事项
项目教学既要使学生沉浸在具体的项目中,又要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因此项目教学过程是一项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理论检验和合作探究的过程。
4.1 项目设置多样化
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应当有一定的多样性,项目既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又要能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从而使学生愿意参与到项目中来。项目既可以是实际应用的模拟,也可以是从企业拿来的真实项目。总之,项目的来源渠道多样,项目的设计要求多样,项目的风格特征的多样,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4.2 项目教学参与性
项目教学是针对全体同学开展的,项目既要符合大多数同学的学业水平,又要注重发挥尖子生的专长,还能使水平较差的同学也在项目中得到提高。因此,项目教学要更加注重参与性,使学生都能愿意参与其中,都能在项目中获得发展。
5 结语
项目教学法可以使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中获得有效的能力提升,教师项目教学应当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上把握好每项工作的具体进度,从而在项目中传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提升艺术设计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0
长期以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以讲授和模拟实践来进行,通过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多众所周知的弊端,而目前进行的项目教学改革,正是为了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而采用的一种尝试性探索,这种针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改革,打破了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教学方法,对老师和学生从教与学的角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其实,项目教学已经在英美等很多国家普遍应用了,这种教学方法产生于20设计80年代,是以来自生产一线公司或企业的实际完成项目为教学任务,围绕这个任务来开展教学,将课程内容融合于其中,从而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这种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是立足于学生就业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项目教学完全的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将所传授的理论知识融入项目任务中,利用真实的工作任务来引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对理论知识进行掌握,这种教学模式大大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项目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主要表现在:
(1)在教学内容方面;在整个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往往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体系,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和项目任务进行衔接整合,首先,对整个项目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设计,有针对性的提出每个阶段所要进行的任务,而完成这一任务需要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与教学内容相衔接,从而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其次,针对教材内容,老师根据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来组织和整合其内容,这种组织和整合有可能打破传统教材所给予的秩序性和系统性,而这些内容将依据项目任务为引导进行重新梳理,这种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有效的纠正传统教学教与学相脱节的弊端,使学生和老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紧密结合,真正的完成教中学、学中教,教学相长。
(2)在教学模式上: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教师讲授、自学和相互学习等方式完成工作任务的理论或实践知识的学习;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主要对主体的学习进行引导和评价等作用,并负责整个学习任务运作过程的设计、实施以及成果的检验工作;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而小组内部可相互帮助,共同学习。
(3)在成果表现上:与传统的教学成果不同,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在教学成果上呈现多样性,主要在于项目教学允许各学习小组的个性化体现,这种个性化体现在学生对学习任务的理解和完成形式上,最终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项目教学有着良好的实践基础,将教学内容融合于社会实际工程项目中,以合作企业为背景,以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任务要求为平台,围绕着培养目标以完成项目任务的形式展开的开放式项目教学,具有较强的学习自主性,这种自主性体现在开放学习形式与教学方式、过程化的实践管理和学习环境等,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欲望,这种主动的追求进步的精神状态引导着学生对更高层次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引导他们不断的追求进步;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项目教学方面,具有其他专业所不可比拟的优势特征:其一、环境艺术设计的工程项目适合进行项目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每一个项目可划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学生在循序渐进或螺旋上升的模式下学习或巩固所学内容。其二、环艺专业的知识结构具有复杂性,既有陈述性的知识也有程序性的知识,既有理论也有技能,而完成任何一个项目,都是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
我们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公共空间设计》课程为例的项目教学改革实践,从中可以看到项目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和运行程序。
2013年,我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公共空间设计》课程进行了项目教学改革,教学的对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二的学生,教学项目的来源是某房地产公司的售楼中心的设计,学生前期已经学习了《工程制图》、《手绘表现技法》、《室内装饰材料与构造》等前期专业基础的教学内容,后期将进行毕业设计等教学,学生划分学习小组,每小组为5~6人,在整个《公共空间设计》教学过程中,总共划分为三个课程实施阶段,具体课程设计实施如下:
(1)设计前期:这一阶段主要是明确教学的目的,布置教学任务;在这一单元课程中,首先要介绍和分析项目任务、划分小组以及明确小组内部任务分工;同时,需要明确考核目标和考核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就能够对任务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其中,项目分析主要是根据业主的要求,分析项目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明确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和拓展的知识内容;并根据项目任务,制定学习内容和方法。同时,根据项目任务的目标要求,可以使学生掌握招标文件所包含的相关问题,了解行业标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教学项目实施过程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工程设计项目与社会岗位任务相衔接,在设计公司的岗位工作中,设计程序一般按照项目调查、项目概念设计、方案细化、施工图的绘制、项目投标这一过程完成,我们则根据这一程序来组织教学项目内容的实施,具体如下:
①项目前期调查、工地测量、实际项目考察等
在实施的初期阶段的单元课程中,先要对项目任务按照招标文件的内容进行项目前期调查,明确项目任务的基本要求和所给定的条件,从而明确设计的方向。小组同学进行工地测量,确定图纸和现场之间的差距,感受现场的实际情况;同时,可安排同学们对已完成的相关项目进行现场考察观摩,从中找到设计的灵感和学习相应的设计内容。这一阶段学生要学会研究标书、提交调查报告、测量工地等学习内容。
②项目空间平面规划
学习小组根据前期调查的结果和已知的条件,讨论明确设计的方向,小组共同完成项目空间整体的设计内容,如平面规划、色彩与材料方案等。在此前提下,继续进行下面的设计。这一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设计负责人应该学会根据成员的特点安排各自的任务,而小组成员应该注意各自的设计风格等内容不能跨越小组讨论范畴。
③概念设计
在这一单元中,小组成员进行各自分工,每个成员完成一个独立小空间的设计设计意象,要求提交的材料如设计创意、色彩和材料意向图等。这一阶段主要学习设计理论等内容,注意各类的设计标准和规范的使用。
④设计细化和表现
老师根据课程的进展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设计概念的汇报,在此,老师根据各小组的完成情况提出意见,小组成员根据意见来进行设计方案的修改,通过后绘制效果图和施工图。在这一阶段小组成员主要学习的是设计的表现技法及电脑软件的应用技能等。
⑤设计成果汇报
针对设计的完成情况,按照投标模式,组织成果汇报,可与实习基地相联系,安排一线的设计人员作为指导老师进行设计内容的评价,根据招标要求来确定方案的优劣。
(3)综合评价
教师在课程的后期,可针对课程的实施情况,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可以深入建筑装饰企业进行调研,扩大校企合作,在社会项目来源稳定的基础上,将学生真实的带入到社会工作岗位中,并融合到专业教学内容中,从而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就业的社会竞争力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
项目教学在课程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与课程同步的社会工程项目:由于课程安排的时间关系,往往不能够同社会项目完全的吻合,因而工程项目的来源需要多种渠道;
(2)学生角色转换的适应性: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而开放型项目教学则建立在建构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参与项目的开发,解决实际问题来完成学习的过程;这种转变在刚开始往往有的学生不知所措,很容易出现随大流的情况,个人的积极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
(3)与项目同步的教学内容的抉择:课程内容按照社会职业岗位过程来序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真实的工作环境;这一过程需要整合较多的学习内容,可能会完全打破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注意课程时间安排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可以深入一线企业进行调研,扩大校企合作,在社会项目来源稳定的基础上,将学生真实的带入到社会工作岗位中,并融合到专业教学内容中,从而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就业的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054-02
模块化课程是实现高职教育合理教学衔接的基础,模块化教学是职业教育界追求的目标。在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基础课程仍采用学科式教学方法,显然不符合高职的教育规律。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而对医学理论知识的需求量相应较少,学生的学习以应用为目的,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实施模块化教学目的就是基于这个原则,打破学科界限,实施教学内容的整合,使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减少学科数量及课时数,便于学生学习与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将我院2010级影像技术专业101班和102班共86名学生,分为实验班(102班)47人和对照班(101班)39人。两个班学生年龄、基础文化、课时数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差异,理论课教学均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授课,实验课教学由相同的实验教师承担。
研究方法 两个班的教学内容为解剖、生理、疾病概要的理论和实验内容。对照班的理论和实验课教学均采用传统的学科式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班的理论和实验课教学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模块化教学的具体做法是:将解剖、生理、疾病概要3门学科重组与整合,同时也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综合。
评价结果 课程结束后,两个班的学生均进行相同难度的理论和实验考核(含笔试和操作),采用流水式方法阅卷,最后获得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1.5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结果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86.3±9.3)和(79.8±9.3)分,两个班的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实验考核成绩分别为(88.2±9.5)和(75.5±10.2)分(P<0.01),如表1所示。
结果分析:实验班的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班(P<0.05),实验班的实验操作成绩也明显好于对照班(P<0.01)。
实验前期及后期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实验前后对对照班和实验班利用自编的问卷进行了问卷调查,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问题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实验前测对照班和实验班收回的有效问卷分别为47 份和39份,实验后测对照班和实验班收回的有效问卷分别为47份和39份,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表2可以看出,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所得各项数据进行方差(Z 测验)分析,对照班的5项调查所得的Z 值均小于1.96,表明对照班实验前后的差异均不显著。而对实验班的5项调查所得的Z值均大于1.96(P<0.05),表明实验班实验前后的差异均显著,其中,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两项Z 值均超过2.58(P<0.01),达到极显著水平。
调查问卷显示,有95.6%的学生喜欢模块化教学模式,有93.7%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理解记忆和实践能力,有94.5%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既可以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讨论
在对医学基础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时,可借鉴MES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模块化、课程综合化”,包括基础学科间的水平综合和基础与临床学科间的垂直综合,课程综合可打破学科界线,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实践证明,在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点:(1)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比实验前有明显的改变,学习兴趣有所提高,模块化教学与学科式教学相比,学生更喜欢模块化教学,同时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2)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模块化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设计能力,给学生提供极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3)模块化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形式,一体化教学才是课程改革的实质。通过模块化教学可使理论教学与实践、实习教学一体化,使整体教学效果得以提升。(4)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模块化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开拓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教学组织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模块化教学使两者有机结合,可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结论
模块化教学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方式,其重点在于模块课程体系的建立。在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模块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团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探索医学类高职院校医学技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唐陶富,魏冬云,何和清.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8(12):35-36.
[2]张继有,周美茹.国外高职教育模式的分析与借鉴[J].教育与职业,2005(5):150.
[3]周新源.现代职教课程观与模块化教学[J].职教通讯,2007(6):37-38.
我国现行的医学影像技术人才主要由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或专科性大学医学影像系培养,所培?B的人才具备扎实的医学影像技术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需要熟练掌握影像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能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学影像学检查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然而, 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表明, 市场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既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 又具有较强临床实践技能1-2;既熟悉大型医学影像仪器设备的操作,又懂得简单医学影像仪器设备的维护。然而长期以来, 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存在诸多的弊病,一是,重理论, 轻实践;二是,实践教学的内容滞后, 仅仅停留在验证性的层面;三是,实践教学的方法只注重传授而忽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很差,难以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3-4。实践证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适应当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高等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 校院协同人才培养机制的新探索:“2+1+1”校院合作模式
为了解决校院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校尝试探索一条校院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新路径,从健全组织机构、创新育人模式和谋求共同发展等方面入手,构建“2+1+1”校院合作模式,为提升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2.1 校院合作、协同育人,搭建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平台
为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与岗位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根据医学影像学专业办学指导思想,学校经过认真调研,最终选定了拥有重庆市医学影像专业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重庆市医学会医学影像技术专委会、重庆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委员会会员单位、与我校同属武陵山区的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作为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合作单位,经过前期的教学准备,2014年,我校首届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在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开展了专业教学。同年,经重庆市教委、重庆市卫生计生委联合组织的专家现场评审,批准同意了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成为我校非直属附属医院,为我校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平台,开创了跨区域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先例,对于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武陵山区高素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
2.2 “2+1+1”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学校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依托地方优质卫生资源,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以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宗旨,面向社会、面向卫生机构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逐步探索形成了符合我校专业办学实际,彰显专业办学特色的“2+1+1”的医学影像学人才培养新模式。“2”是指专业学生第一、二学年教学在校内进行,完成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任务,夯实基础;第一个“1”是指第三学年专业课教学在医院进行;第二个“1”是指第四学年毕业实习在实习医院进行。实施“2+1+1”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以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宗旨,充分利用医院的实践教学设施条件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与沟通、交流和协作精神,实现了专业培养目标与岗位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
3 “2+1+1”校院协作模式的运行及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15
北海市卫生学校(原北海市合浦卫生学校)始建于1958年,属卫生行业主管公立中等职业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广西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学校被自治区卫生厅确认为广西第三批全科医学教育理论教学培训基地,附属医院确认为临床技能培训基地。2012年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重点建设专业,附属医院是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作为特色项目重点建设。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既是师生参加社会和技能实践的重要实训基地,也是对应卫生产业的经济实体。多年来,附属医院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服务地方经济作出贡献。
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975年开办,具有四十多年办学经验,初期称为放射医士专业,进入新世纪后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已经发展成为我校的特色重点专业,2005年被广西自治区教育厅认定为全区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2013年我校中等职业教育医学影像技术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竣工并顺利通过广西自治区教育厅验收。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年招生人数较多(250人/年),在校生规模较大(686人)的专业,培养了广西医学会影像技术委员会主任李文美、副主任钟易等一大批区内该专业杰出学者、专家和技术人才,据统计,全广西大部分医院县市级放射科主任和副主任均为我校该专业毕业生。
北海市卫生学校始终把卫生中等职业教育和医疗服务协调发展、互相促进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基本方略,教产结合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重要的抓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需要X线机、DR、CT和超声等大型医疗设备作为教学设备,不但价格昂贵,而且人员和环境要求高,诊断治疗和技术操作人员准入认证、人员防护、环境防护以及患者防护等都非常严格,如果没有附属医院作为临床实训基地依托,实行教产结合,这些大型医疗设备就单纯作为示教教具,必定造成资源浪费,生均教学设备均费用很高,学校难以维持运转。反之,如果以附属医院作为临床实训基地依托,实行教产结合,学校对附属医院实行一体化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医学教育功能和医疗服务功能,一方面开展医学应用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大型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益,降低了教学投入成本,增强了学校经济实力;另一方面教产结合的收益除满足附属医院的发展外,还投入到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附属医院作为师生参加社会和技能实践的重要实训基地建设,附属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壮大,就能很好地展示学生日后将从事的卫生职业前景,起榜样示范作用[3-4]。
1 建设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实训教学硬件
学校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培训、科研四位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设置有门诊部、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口腔科、麻醉科、中医科、理疗科、感染性疾病科等业务;医技部门开设药剂科、放射科、CT室、超声诊断科、心电图室、脑电图室、胃镜室、病理科等科室,开设病床数336张。附属医院加强与医学影像技术等办学专业的实训基地相关建设,建好示教室和所有实习生值班室,安装了超声诊断科教学闭路电视录制和转播系统,完善医学影像PACS系统,真实的医疗服务场景和卫生职业服务流程等为师生参加实践训练提供保证。还新建了两个各拥有30台计算机,配备投影设备的医学影像诊断一体化实训室,新建了每个拥有8套先进B超设备、电脑捕获实时图像可大屏幕投影演示的超声诊断实训室,各科室均安装多媒体大屏幕投影并连接校园网,可随时调用包括附属医院实时CT、DR、超声影像等网络资源中心的教学资源上课,这一系列的建设投入有力地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也保证了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
2 改革实训实习课程和创新实训实习管理
以附属医院为依托,学校率先中职学校中应用问题教学法等现代先进教学方法,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按“模块化”教学,完善阶段实习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法、重新编写实习生手册,优化和量化阶段2周阶段见习和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法,完善实习管理相关制度教学模式,实施2周阶段见习和顶岗实习。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产结合,学校创新教学方法,让部分专业课教学在附属医院实施,通过工学结合,改变原来单纯理论教学后再实验的教学方法,引入“导生制”、“助教”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4-5]。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产结合,学校在完善校际共享、校企共享、师生共享、满足专业发展需要的教学资源库,构建以岗位能力职业准入和职业发展为目标、以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取得进展。
3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学校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教产结合,增强教师动手能力、知识传授能力、现场指导能力等,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学校建立附属医院专业人员教学轮岗和兼课机制。制定相关制度激励专业人员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与获取教师资格证书和中职教师系列职称,采取双职(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放射科、CT室、超声诊断科和心电图室等业务科室主任)或挂职的措施,培养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教师担任附院科主任和兼职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和医疗服务,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临床经验、优良的教学效果和突出的科研能力获得社会和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教师不仅熟悉操作过程,而且精通原理,并能教会学生;教师不仅将生产、管理、服务知识应用于生产,而且将这些知识能有效地再现、传授给学生。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师应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很好地顺应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一方面,大大提高教师自身的动手与实践能力、生产实际问题的解决与分析能力、指导实训与现场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大大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同时提高教学效率,探求改革课程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实现培养实用型卫生人才的目标[4-5]。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现拥有具备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又具备卫生专业技术职称的“双师型”教师二十多人,教师实现了从传统经验型教师向现代学者型、反思型、研究型教师转变。。
4 改革学生评价模式
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评价模式较笼统,专业条块分割,无细化和量化标准,难以实现与岗位所需的技能对接。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产结合,重新制订实习生出科成绩评定办法和实成绩评定办法,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和评价标准,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综合评价模式。学生要掌握多门知识,还要掌握本专业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技术。同时,也要掌握相关专业、行业的知识、技能、技术,并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因此我们以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为标准,以横向为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强调的是职业岗位、技术的专项性、操作性和应用性,学校通过对该专业技能操作岗位细分,制定了X线摄影技术、肝胆超声扫描技术、心电图检查技术等专业技能考核评分标准。组织实施专业技能操作考核,通过这些考核,对学生实施客观、标准的量化考核,保证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质量。学校还举办全校医学影像专业技能操作比赛,激励学生参加实训兴趣的积极性。学校还建立以理论考、实验考、实训考、用人单位考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评价为主的综合评价模式[3-6]。
5 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具有联系实际、知能并重和启发诱导等特点,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又不乏高深的理论,而且有很强的实践性[3-4]。课程设置为培养目标服务、教学内容为专业服务、理论系统为操作实践服务,突出能力的培养。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产结合,通过真实病例、实际工作场景和仪器操作,教学具富有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将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工作能力。为节约教学时间,保证学生充分实践,我校大力推进医学影像专业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医学影像网络教学资源中心的资源,贯彻多媒体视图直观教学、多图纵横对比、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精讲多练、调动学生参与等教学原则。学校加大投入,增加了超声诊断学课时和增开心电图诊断学课程。传统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比较笼统,各学科课程条块分割,难以实现以岗位所需的能力对接[3-5]。传统的教学大纲专业课程设置超声诊断仅安排72学时,只能达到让学生了解的水平, 因此要真正达到熟练的层次必须依托附属医院,增加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时,尤其是实训课时,我校实施的教学计划中超声诊断学调整为144学时,理论实践比为1:1。传统的教学大纲中无心电图诊断学教学要求,因为该门技术在基层已经普及应用,我校在选修课程模块中安排114课时[7]。通过教产结合,医学影像专业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医学影像网络教学资源中心的资源,贯彻多媒体视图直观教学、多图纵横对比,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克服从模具、课堂练习转为真实人体操作和实际场景的恐惧心理,而且方便了在校生及早接触社会,贴近岗位。制订完善新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草案),创新教产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医学影像专业新课程表,完成效果评价报告,构建模块化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完善“教产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只要一人当班即可同时兼X线、超声和心电图仪器操作和常见病看图诊断工作,实际操作能力强,深受乡镇医院和社区医院的欢迎,很多在实习阶段学生就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工作合同,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当年对口就业率达到了95.4%。[5-7]
随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大量增多,规模扩大,设备更新,大多配备了X线、超声、心电图等辅助诊断设备,基层医学影像专业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加。今后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机遇,产教结合,加大投入,促进作为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的附属医院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功能进一步完善,促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我校医学影像专业的办学优势,培养更多胜任基层卫生服务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充分体现卫生职业教育的功能,彰显示范校的特色,造福百姓。
参考文献:
[1]刘伟,曾以初,陈承军等.深化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基层的多能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7):33-34.
[2]刘伟,曾以初,曹俊.医学影像网络教学资源中心的构建和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6):67-68.
[3]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肖智谦,陈碧瑕,邱琼华等.实现教师角色转换,在中职卫校中推进问题教学法[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31-33.
[5]肖智谦,陈碧瑕,刘伟等.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卫生职校的应用[J].广西教育,2009,(18):39-41.
[6]肖智谦.教产结合,建设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J].时代教育,2013,(11):112-113.
[7]刘伟,肖智谦,邱琼华.电图诊断视图直观加问题驱动教学法实践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8):76-77.
作者简介:肖智谦(1968-),男,汉族,广西合浦人,医学硕士,临床医学高级讲师,副主任医师,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院长,国家执业医师临床实践技能考试考官,连续从事中职卫校教学二十多年,是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广西北海 536000
【中图分类号】G712
1.引言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作为卫生类中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如《医学影像设备》等课程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2007年5月修订的新版教学大纲,对该课程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和标准[1]。现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对该门课程教学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2.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知识基础差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对学生数学和物理的知识基础要求较高,而目前中职类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尤以数学、物理等学科最为突出。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教师的授课难度。例如,在讲解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时,要求学生对初中物理电学中的欧姆定律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并且在列出相关多元一次方程组后能够正确加以求解。但是大部分学生由于初中物理和数学程度较差,对于教师讲授的这些基础性的知识都听不懂,更难说加以理解了。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得不停下来,领着学生复习或给学生补充讲解相关的物理和数学知识,从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3]。
2.2 学校实验条件有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该门课程理论授课和实验课时的比例约为2:1,就是说要求有1/3的课时为实验课,让学生在动手做实验或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4]。但是,由于我校属于卫生类职业学校,在诸如物理和电工电子等方面的实验条件较为欠缺,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这样,更进一步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
2.3 教师的自身素质
由于该门课程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教师教学难度也很大,从而导致了一些教师的教学态度不端正,没有下功夫,想办法来提高教学效率,进而产生老师不认真教,学生更加不认真学的恶性循环。
3.教学方法研究
3.1 针对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笔者采用了一种方法,就是向学校申请由自己来担任本校医学影像专业物理课程和数学课程的授课任务。由于物理和数学课程都是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课程,而电工与电子技术是第二学期的课程,这样,就可以结合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中某些知识点的特殊要求,对学生的物理和数学知识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授课。
例如,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中正弦交流电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书写和计算方法。教师在数学课授课的过程中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三角函数部分加以较为详尽的讲解。
再例如,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电阻网络的化简,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课授课中,加强对电学部分中电阻串、并联关系的讲解。
3.2 对于实验条件不足的问题,笔者采用以下方法来解决。
①.自己制作或从网上搜索相关知识点的多媒体课件或实验视频让学生观看,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例如,在讲解三极管导通原理的时候,如果仅靠教师对导通过程的口头讲解,学生还是感觉比较抽象,无法理解。这时,可以配以适当的课件,把三极管导通的过程通过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对该过程的理解程度,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②.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电路实验,如桥式整流、滤波等基础性电路,笔者使用Multisim软件搭建仿真电路的方式,来给学生进行演示。通过仿真实验,让学生观察电路参数的变化,从而达到验证电路效果的目的[2]。
4.结论
笔者认为,医学类中职学校培养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目标应该突出人才的适应性和能力性,即学生在毕业时既具有对相关影像设备的操作、维护能力,还具有对各种疾病进行简单诊断和分析的能力。[3]这就对人才的培养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笔者通过对上述教学方法的实践,和对毕业生进行的反馈情况来看,以上教学方法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崔娟,浅析新版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的变化[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3):132~134
一、VI设计项目的确定
在VI设计课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对象能够成为Ⅵ设计对象,这是项目教学的第一步。而项目的确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获得大量的真实项目,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虽然这是一个难题,但教师也不急着给学生定题,只要指导学生利用现有的资源搜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再根据相关的资料来确定一个项目。
在刚开始做项目设计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比较迷惑,他们可能只会关注到一些企业。这主要因为VI设计有几十年的发展史,现在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在企业方面。比如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跨国企业,像荷兰壳牌、美国通用、可口可乐、日本佳能等,无一例外都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他们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科学有效的视觉传播不无关系。而看看中国,近20年来,国内一些企业也逐渐引进了形象识别系统,最早的太阳神、健力宝,到后来的康佳、创维,也都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当学生只看到VI设计在企业发展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时,教师应该提醒学生,除了企业本身之外,凡需要与人、消费、市场沟通的对象都可以成为VI设计的对象。社会的日新月异,品牌的概念也随之扩展,VI设计也不能止于企业、商品,还可以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一种文化、一个人等等。在这样的导向下,学生的思路就会被拓宽,于是他们会自己去寻找一些创意项目。有意思的是,学生在进行项目设计的时候,把自己对未来的规划也融入了项目之中,创立以自己名字为命名的品牌或者公司。虽然这样的项目在当前是子虚乌有的,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他们的人生目标,是值得鼓励的。
二、小组合作,完成项目调查
项目调查分析是完成VI项目的重要过程,项目调查分析做不好就会影响项目定位的准确性,甚至导致Ⅵ设计的失败。因此,教师在项目设计教学法的应用中,一定要注意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精神,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调查,对本组的项目对象进行有效、准确的调查与分析。不单单是前期调查,在整个项目设计的过程中都不能忽视小组调查分析和再调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品尝到了合作学习所带给他们的好处,感受到了集体力量的强大,使他们更加团结,享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比如,有一个小组他们毛遂自荐为一家小企业进行VI设计。在前期的调查和项目设计的调查中,他们这个小组就做得非常的充分。他们用书信广告的形式向该公司推销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使得该公司接受了他们的设想,也接受了他们对该公司的调查分析。这个小组虽然没有向该公司索要报酬,但是该公司主动提出要负责他们在整个VI设计中所需要的一切费用。这一切都保证了这个小组调查的有效、高效,使得整个VI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在整个调查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放任自由,应该适时给予指导,让学生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确保其VI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后期制作。圆满完工
在对项目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就要对项目进行准确的定位,要塑造一个怎样的对象,如何突出其特点、优势,能够在观众中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是非常重要的。接着,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草图分析,这也是不能忽略的一个步骤。在做标志设计的时候,要把概念化为视觉符号。最后要进行VI手册的制作。
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VI设计不同于一般的美术设计。VI视觉要素是综合反映组织整体特色的重要载体,是组织形象外在的符号化的表现形式,必须能使人感悟到组织精神的个性与内涵,传达组织的经营理念。VI若缺乏美的艺术表现力,则不能唤起公众的美感愉悦。因此,VI设计是一项艺术,必须遵循一些美学原则,比如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调,和与对比,比例与尺寸,色彩与联想,情感与心理等等,通过一些独创性的符号立意来凸显个性,在公众中产生强烈的视觉美感。
总之,项目教学法在学生的职业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全面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