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09:11: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景区低碳旅游的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低碳旅游的相关概述
低碳经济主要包括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以及低碳发展等经济形态。而低碳旅游作为低碳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在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积极运用低碳技术、倡导低碳旅游消费的方式来发展旅游业,以此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最终推动旅游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低碳旅游指的是在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倡导低碳行动,减少碳排放量,降低污染和能耗,进而实现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的绿色旅游。但是低碳旅游不仅仅停留在绿色旅游的理念上,更需要通过实际的行动来降低旅游业中的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具体的措施有:制度的调整、观念的转变、技术的创新等。
二、低碳旅游时代下景区建设的现状
①低碳旅游的理论研究现状。表现为将低碳旅游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一种响应方式来作为研究,首先提出了转变现有的旅游模式、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其次,提出了低碳旅游发展的策略,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加强旅游的规划,加大低碳化生活的宣传等。②低碳旅游的实践现状。当前我国部分的旅游景区已经开始推出了低碳旅游的实践活动,比如有台湾的低碳旅游示范区坪林低碳型旅游景区、北极低碳旅行项目、携程旅行网推行的“碳补偿”项目,以低碳为主体的“杭州低碳科技管”,等等。
三、低碳旅游时代下景区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相关的政策建设和行业支持
发展低碳旅游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首先需要相关政府对行业的政策支持。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根据低碳旅游发展的本质要求,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②根据低碳旅游发展的行业要求,完善低碳旅游的相关规划,明确低碳旅游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以指导低碳旅游的全面发展;③完善低碳旅游管理的制度,对低碳旅游管理职能的制度、条例进行相应的完善与改正,促进低碳旅游业的规范化发展。
(二)进行低碳景区科学的目标定位
低碳景区的目标定位对景区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进行旅游景区的建设时,首先要将低碳旅游的理念融入到景区的规划和建设之中,树立低碳经济的观念,进而指导景区建设的科学规划,有利于景区持续、长久的发展。
(三)低碳景区合理的功能分区和科学的设施建设
旅游景区功能分区作为景区规划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指的是根据景区内的土地利用、资源分布以及项目设计的状况来对景区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关系着景区后期的建设与发展。具体来说,低碳景区的功能分区主要是对景区建设的住宿区、餐饮区、交通线路、集散中心以及核心景区的位置进行明确。一般来说,景区的功能分区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和集中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指的是景区要根据自身的地形地貌、采风通风的情况来进行景区的布置,尽量在平坦开阔的地方进行建设,以减少工程量,通风采光良好的地区可以减少景区照明、空调的使用率。而景区的集中原则可以降低景区设施建设的成本,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进而减少景区建设的工程量以及碳排放量。科学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对景区的餐饮店、宾馆、接待设施以及购物设施进行科学的规划,尤其是宾馆和饭店每日的垃圾产量和能源消耗量,产生了巨大的碳排放量,影响景区的低碳建设。因此,景区设施在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布局,首先在地形平坦、工程量小的地方进行选址,其次,建筑材料的选材要积极采用新型的材料与减排的技术。具体来说,景区宾馆的饭店可以通过合同能源的管理方式,广泛地利用节能节水的技术,积极实施高效照明的改造,创建绿色环保的产业,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其次,景区的交通要尽量选择公共交通,使用非机动车工具,减少小轿车的使用量,以实现低碳排放。比如:九华山、黄山等景区已经采取了统一交通的方式来避免自驾游的污染。
(四)推行低碳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主要包括旅游物、旅游纪念品以及旅游线路。景区旅游产品的发行与使用需要严格遵循低碳、节能、环保的原则,主要有:旅游纪念品减少包装,并尽量采用当地原材料制作;景区的人造景观要与服务的设计建设相一致,并采取专门的低碳措施;景区线路的开发要遵循适度开发的原则,并适当地增加徒步旅游的线路以及自行车旅游的线路。比如:九寨沟推出的栈道徒步旅游,在满足游客个性化服务前提的基础上,也让景区的低碳化发展有了保障。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低碳旅游是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观念,是一种旅游生产方式的变革,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落实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
2009年12月,国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该意见把推进节能环保作为旅游业的主要任务之一,并明确提出了“倡导低碳旅游方式”。 2010年6月,国家旅游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旅游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旅游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争取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 % ,超过能耗限额的企业不能被评定为星级饭店和A级景区。2011年年初,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指出:“年内将开展低碳旅游示范城市试点和绿色环保旅游企业创建活动”。
一、实施低碳认证制度。
面对低碳旅游这一全新的概念,我国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尚处于探讨、摸索阶段,各旅游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低碳旅游的理论研究,依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并出台《低碳旅游行业标准》,实施低碳认证制度,建立健全旅游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行旅游碳汇机制,实行严格的节能减排标准,对旅游运输、旅游景区、住宿餐饮、休闲娱乐、旅游商品等制定低碳旅游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分级。
二、鼓励企业低碳旅游经营。
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大力推进低碳旅游政策的制定,从资金、政策、土地等方面加大对旅游景区低碳项目建设的扶持力度,提高旅游企业的低碳意识,鼓励旅游企业进行低碳认证,激励旅游景区及涉旅企业加快推进低碳旅游经营方式。通过财政补贴、奖励、融资、税收优惠、分级收取水电气费等政策来扶持引导旅游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游运输等利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源消耗,促进环保节能工作的开展。
三、引导公民低碳旅游消费。
低碳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发展方式,公民对此知之甚少。旅游管理部门要以媒体宣传、公益广告、标语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公民低碳旅游消费方式的宣传和教育,鼓励和引导游客低碳旅游消费。营造低碳旅游环境氛围,吸引游客体验低碳旅游,培养游客低碳消费理念,强化游客的低碳意识,促使旅客自我规范旅游行为。
四、推进低碳旅游企业发展。
1.旅行社是旅游者低碳旅游体验的直接宣传者和引领者,其应优先考虑环保标准,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旅游景区景点为重点,加大推出低碳旅游产品、设计低碳旅游项目和线路的力度。在旅游行程中,导游要积极宣传旅游景区景点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推行低碳旅游的做法,在讲解美景的同时融入低碳的知识,查询低碳交通工具租借点、提供低碳饮食资讯,讲解低碳消费方式、节能减排常识,提供低碳旅游的各种咨询,增强游客的低碳意识,引导游客热爱、保护旅游景区景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旅行社应淘汰污染排放严重的旅游交通工具,使用清洁能源旅游交通工具,同时规划好旅游交通,尽量组织专列、编排直达线路,减少中转,让游客真正能够体验到低能耗、无污染、低排放的低碳旅游形式,提高游客的体验价值及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满意度。
引入低碳的设施设备,重视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是发展低碳旅游的硬件保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中对旅游景区节能减排的要求是5年内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这就要求景区淘汰耗能高的装置,尽可能利用风力、太阳能、水力等作能源,并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实际上,设施设备的低碳化不仅是一项政策要求,也是旅游者低碳旅游活动的必要条件。在发给旅游者的调查问卷中,56.5%的旅游者认为低碳旅游的障碍包括设施设备的局限性。这样,即便旅游者主观希望进行低碳的旅游活动,也会因缺乏低碳的设施设备而无法实现,这同时也打击了其低碳行动的积极性。具体而言,在建筑方面,要对已有建筑进行适度改造,使其成为绿色节能建筑,对规划建设的建筑从设计到施工融入低碳理念。西山的农家乐是重要的旅游接待场所,多是沿公路分布,建筑取材也没有使用土、木、石、竹等乡土材料。其实,这些环境友好型材料如能充分运用,不仅会对低碳旅游的发展作贡献,也能增加景区的农家氛围。西山风景区游客数量众多,许多游客选择在景区内就餐、住宿,污水和垃圾处理也是个问题。在景区里笔者看到,垃圾随处可见,垃圾桶却很少,垃圾分类观念也很淡薄。
低碳技术可以为低碳旅游示范区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温室气体捕集技术、埋存技术及低碳或零碳新能源利用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能料电池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低碳技术的引入可以使景区对二氧化碳的处理有科学的方法可循。低碳旅游示范区的构建可能涉及改善设备、引入技术以及增加人力资本投入等问题,景区可能因此面临资金缺口,这就需要建立多渠道的融资投入体系,不仅需要从政府财政获取资金支持,还需要从国有及私人商业银行寻求资金帮助,民营经济在低碳旅游资金方面也具有较大潜力。规范旅游企业的行为低碳的推行需要旅游企业提供与低碳理念相吻合的设施设备,就旅游餐饮住宿而言,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既可以减少环境的压力,也可为企业节约经营成本。在饮食经营方面,西山风景区许多农家乐以山上特产、当季蔬菜为主要食材,迎合了旅游者的口味,也避免了运送食材的消耗。食物残渣用来饲养牲畜,避免了食物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住宿方面,供给热水可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然而西山风景区的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并不是很普遍。公共交通工具的投入使用是旅游者减少个人碳足迹的重要途径。目前西山风景区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是私人经营的小型面包车,用于运送游客上下山,发车时间短,与降低碳足迹的目标仍有距离。景区可加大耗能小、污染小的公共交通工具的投放力度,还可采用马车以及租赁自行车这些低碳的交通工具减少交通造成的碳足迹,这些方式也与农家乐、生态游的主题相关,使得游客更加亲近自然,丰富了旅游体验。旅行社、旅游网站等旅游服务的提供商在推行低碳旅游中起着引导作用。企业可通过提供低碳旅游产品提升自身竞争力,避免因产品雷同造成价格恶性竞争。低碳旅游产品的开发要求企业在减少碳足迹和增加碳补偿两方面进行创新。减少碳足迹即在旅游接待中餐饮、住宿、交通、娱乐项目的选择上趋于低碳化。碳补偿是指旅游者通过各种形式增加碳汇,以碳中和的形式抵消旅游者个人的碳足迹。一般来说,碳补偿的做法是个人或企业付款给专门的碳补偿企业或机构,由其通过植树或其他措施完成碳补偿。当前已有些旅游服务部门突破了传统做法。携程旅行网会员在预订机票、酒店或者旅游线路时,会获得相应积分,同时后台系统会通过科学的加权计算公式计算行程碳排放量,并提供积分兑换树苗的建议,树苗的种植由携程旅行网完成,同时会抽取会员参与种植。这种公益消费活动提高了公众参与低碳旅游的积极性,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价值观产生认同,也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
2.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低碳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景区酒店是旅游行业的必要设施,它是旅客休息的媒介桥梁,它对低碳旅游概念的推广和普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酒店作为服务行业,跟别的行业不同,它提供的产品就是服务,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酒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般酒店都采取“以客为尊、用心服务、为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倡导顾客在我心中,服务在我口中,礼先无极限,服务无止境的服务管理模式,然而,随着低碳旅游的流行与推广,对景区酒店的管理模式和服务宗旨进行了一些改变,在“以客为尊、用心服务、为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基础上,提出了以低碳、低污染、低价格、简约、温馨的服务手段传递低碳生活的理念,所以景区酒店管理是低碳旅游实行的基础,低碳旅游是景区酒店的后盾,两者密不可分。
3.景区酒店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3.1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
酒店作为一种服务行业,是为人们提供休息和服务的地方,所以酒店里面匹配的服务设施也非常重要,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有些酒店在服务设施的匹配方面远远不足,如饭店桌椅板凳、空调等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或者没有从低碳、环保的角度匹配设施。总体而言,不管是从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上来看,与五星级酒店的标准都有差距。
3.2国际化意识不强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名胜古迹越来越吸引着众多西方朋友的目光,但是国内很多景区酒店管理者对国际化意识不强,没有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语言上的沟通存在的障碍,而酒店管理者没有聘请专业的翻译人员为西方有人解答疑难问题,就很难做到与国际化接轨。
3.3管理模式不成熟,经营不集中
在景区酒店经营管理模式中,一些酒店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盲目的借鉴那些管理经验丰富的酒店企业,但是自身并没有形成系统成熟的管理模式,加上景区酒店受淡旺季的影响,出现旺季客房爆满、淡季无人问津的局面,所以多数景区酒店都采取旺季提高房价谋取暴利以弥补淡季损失经营模式,随之出现的就是高房价低服务的现象,另外由于我国酒店部分不集中,相对分散,地区差异比较大,发展相对不平衡,很难以国际上成功的酒店相提并论。
3.4缺乏专业的酒店管理人才
低碳旅游概念背景下,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景区酒店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标准。酒店作为服务行业,不管是酒店管理还是服务,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来处理维护酒店的日常失误。但就目前来看,仍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缺乏专业的酒店管理人才。
4.景区酒店管理发展对策
需结合酒店实际制定管理制度及管理的基本要求。分析酒店的服务流程与环节,结合流程与环节,确定服务质量监督管理范围,须对企业质量管理进行组织的设计与管理,确定分级、分层的相互制约组织制度,防止出现监督人员与门店人员串通舞弊等情况的发生。学习先进管理模式,制定管理方法、内容、评价指标。质检制度是监督、检查酒店质量状况的有效手段,有了严格的质检制度才能使酒店质量标准被准确无误地执行,才能保证酒店产品质量稳中有升。此外,还应提高员工服务意识,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强酒店文化建设,培养核心价值观,最大化的实现管理模式的最优化。
关键词:低碳景区;低碳旅游;SWOT
Key words: low carbon scenic spot;low carbon tourism;SWOT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8-0001-05
1 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作为顺应低碳经济而新生的概念和新型旅游形式,和低碳经济是一脉相承的,是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对低碳经济的一种时间响应模式。所谓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在不降低旅游质量的前提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要求通过衣食住行各方各面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2007年10月颁布的《达沃斯宣言》,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2010年北京召开了首届中国低碳旅游建设峰会等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措施与政策的颁布,都为将旅游业与减碳减排相关联的文件,此次会议将旅游经济推上了新的局面,在政府的举措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中国的旅游还处于发展阶段,在短时间内对这一领域能有一定成效和探索,并且在今后的计划中能大力研究旅游经济的探索,跟进学术进展和理论问题的研究讨论。
2 武汉市旅游景区概况
武汉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的东部,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文化,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和“江城”的美名。这里也是千年荆楚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繁华的商埠,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特色,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保存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相关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武汉因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使其拥有较强的辐射影响力;另外,武汉市地处江汉平原东部,四季气候分明,自然风光秀丽,早在2000年就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武汉国际旅游节每年都举办,一直延续至今。市内有名胜古迹339处,其中,革命纪念地10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3家5A级旅游景区,15家4A级景区。近170片大大小小的湖泊和众多山峦纵横交错,形成了一道道独特的自然风光,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游玩。由此可以看出,武汉发展城市低碳旅游的优势明显。虽然武汉市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做出很多努力,但是由于政府机构缺乏对旅游资源开发的监管,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紧缺等问题,导致现阶段武汉市发展低碳旅游困难重重。
3 武汉市低碳旅游开发SWOT分析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文献查询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调查法对武汉市现状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对策。主要情况如下(相关数据均来自问卷):
3.1 势(Strengths)分析
3.1.1 资源综合优势明显
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大都市及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发展迅猛,形势一片大好。其较强的区位条件,在中国未来空间开发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武汉对外开放程度比较高,很多世界500强企业都先后到武汉投资;武汉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满足旅游者和旅游业对各类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要;武汉商业的发展,瞬息万变,高度发达,人流物流和信息流高度集中,有利于满足低碳旅游对资金和技术的需要;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人才汇聚,大量的专业人才可以投身到武汉低碳旅游的研究和发展中去;商业高度发达,旅游产业特点突出,已初步形成了旅游产业链条。(具体情况如表1)
3.1.2 交通优势明显
武汉市作为“九省通衢”,位于全国经济地理的中心,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具有“得中独厚,辐射四周”的区位优势。武汉1000公里范围内囊括了中国大部分的经济发达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和成都等大城市,被誉为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中国民航总局定位的“全国重要的枢纽机场”,是指定的华中地区唯一的综合枢纽机场和最大的飞机检修基地,华中地区唯一一个有独立国际航站楼的机场及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
3.1.3 客源市场优势
武汉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对国内外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近些年武汉旅游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游客接待量、游客总收入、游客外汇收入等各项经济指标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武汉天河机场在2009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2013年过1500万人次大关,到2016年增长为2077万人次,其中国际和地区旅客量达230万人次。武汉铁路累计发送人数于2008年首次突破一千万人大关,达到1015万人。2013年春运,发送旅客人数达到1690万人,位居当年铁路系统全国第一。到2015年,铁路发送人数突破2000万人,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武汉客源优势显而易见。
3.2 劣势(Weakness)分析
3.2.1 游客低碳意识薄弱,宣传工作有待加强
武汉市旅游产业相关机构缺乏对游客低碳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游客、景区和社会公众普遍缺乏低碳意识。景区方面较多关注利润,对低碳节能技术研发投入资金和人力太少,在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与企业管理过程中很少关注碳排放的多少。从调查结果来看(如图1,图2),有相当一部分旅游者对低碳旅游概念模糊,对自身在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和对旅游产品的能耗更是知之甚少,仅12.11%的游客表示在武汉市风景区旅游时,管理人员有向他们倡导过低碳旅游理念,低碳旅游还有待开发、宣传。
3.2.2 旅游产品开发滞后,产业链条尚未形成
武汉市大部分旅游景区的开发基本停留在初级阶段,市场开发方面故步自封,大胆不足,一方面影响了旅游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阻碍了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旅游产业链条尚需完整统一,政府、景区、旅行社三者之间也缺乏有效沟通,未能形成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武h地区旅游产品和服务都存在各方面的问题,仍需积极完善,构建产业链条,设计创新新型旅游产品以提高武汉市各大景区的知名度。根据调查显示,娱乐方面,60%的旅客表示很乐意参与景区开展的低碳旅游活动,认为很有意义,在我们列举的一系列包括爬山、攀登人工岩壁、漂流、模拟野战、帆船、森林浴、露营等活动中(如图3),游客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参与其中。
3.2.3 专业人才紧缺,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
武汉市现阶段严重缺乏相关的低碳旅游保障体系政策,优秀的专业人才更是寥寥无几,这也是武汉发展低碳旅游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武汉旅游景区发展低碳旅游,一方面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规范相应的推广机制,另一方面,旅游企业应采用低碳化管理模式并高度重视相应专业人才的培养。低碳旅游产品的创新和旅游业的长远发展都需要政府、企业和相关专业人才的相互配合和引导,武汉发展低碳旅游任重而道远。
3.2.4 市场管理体制缺乏,旅游市场不规范
市场管理体制的缺乏是阻碍武汉市发展低碳旅游的根本,多元化的旅游市场格局还未形成,旅游产品单一,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本地市场。因而,迫切需要挖掘品牌优势,拓展国际旅游,大力开发国内旅游专项市场。主要有三点:第一,政府需要设计一些低碳旅游的口号,举办各种有针对性的宣传广告、推销和公共关系活动,逐渐培养认同感,树立武汉低碳旅游城市形象。第二,区域内外资源不整合,造成浪费,在限制低碳旅游经济消费空间和低碳旅游产业发展弹行的同时,对武汉的旅游形象定位造成偏差。第三,武汉旅游知名度不断提高,单其低碳化程度并不理想,游客对低碳旅游品牌认知模糊,对低碳旅游文化阐释缺位,低碳旅游拓展空间很大。
3.3 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3.3.1 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
2009年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会议上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对旅游业将重点培育、加大扶持力度,并对此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保障措施。2013年9月,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绿色出行基金向社会公众发出号召,强烈建议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践行低碳生活理念”,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措施。2015年6月1日实施的《湖北省旅游条例》,是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体现了省委、省人大和省政府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旅游业俨然已经是湖北省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旅游条例》,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等方面意义重大。
3.3.2 同行业的支持和领路
在行业层面上,旅游景区是最早倡导低碳旅游的。很多年前,九寨沟风景区就已意识到低碳旅游的重要性,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景区禁止机动车进入,改用电瓶车。张家界的空气一直十分清新,与其景区采用环保巴士和电瓶车有很大关系;峨眉山早在十几年前,就实行了统一乘坐旅游交通大巴的规定;道教圣地武当山也一直采用大巴车接送游客上下山,禁止私家车进入景区内。许多旅游景区现阶段也在大力推广低碳旅游模式,景区交通主要以徒步和环保的观光车为主;景区附近的饭店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大力推行节能措施,逐渐改善设备设施,倡导低碳节能的住店消费模式。像上海、北京、杭州等一些大城市已经开始低碳经济的研究和实践,这些敢为人先的做法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也为武汉市开发低碳旅游景区起到参考作用。
3.3.3 城市知名度大幅提升
近20年以来,武汉市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7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优秀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造就了一张闻名中外的城市名片,无形中提高了武汉市的知名度。2015年9月11日,中美省州旅游局长合作发展对话会议中,美国旅游推广局总裁、首席执行官汤炳坤表示:中国高铁网的发展强化了武汉的市场辐射效应,对中部地区居民来说,武汉是舒适便捷的进出口岸城市。对湖北推出的“游大江大湖大武汉开启您的全球之旅”推广项目更的赞不绝口,并将发起全美旅游业界的参与,与湖北省省展开深度合作。这些都为武汉低碳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4 威胁(Threats)分析
3.4.1 基础设施薄弱
一直以来,武汉市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经济发展上,武汉市的旅游业在其中也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相关部门对能源消耗的重视明显不足,以至于景区的节能环保基础设施严重匮乏。根据调查(如表2),有54%的游客表示景区缺乏高端的先进节能减排的设施,能源浪费现象较普遍。产品创新明显不足,能源利用率非常低,这都严重制约着武汉市低碳旅游的发展。
3.4.2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近些年,为了响应政府号召,相关机构和旅游景区积极开发旅游资源,采用技术手段和产业优势,对一些濒临消失的人文资源(古代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迹等)进行保护、恢复和开发。在保护旅游资源的同时,也导致一些无良商家出于盈利目的对旅游资源的掠夺式开发愈演愈烈,给环境造成难以修复的破坏。政府和相关机构必须均衡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才能实现武汉市低碳旅游又快又好的发展。
3.4.3 行业内竞争激烈
截止到2010年底,湖北有包括武汉、宜昌在内的12个城市荣获“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这加剧了湖北这个特定区域内旅游城市的竞争。目前,宜昌已经走上“以绿色繁荣、低碳经济为主流”的创新发展之路,成为鄂西生态旅游核心城市,三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全面提速,生态文化魅力更让四海宾朋流连忘返,俨然已经真正成为绿色经济的支柱。其他各市县也在积极向低碳旅游转型,这使得湖北省低碳旅游发展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
4 武汉市低碳旅游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低碳旅游的开发需要做到政府与景区参与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对外合作相结合,以及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具体的方案实施如图4。
4.1 加强低碳宣传,加大资金投入
推行低碳旅游,应充分发动媒体广告宣传,同时做好社会宣传,抓好先进典型旅游景区宣传,为武汉市发展低碳游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游客和公民的宣传教育,倡导公民低碳消费理念,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建立相应的制度,景区应配合引导游客进行低碳旅游消费。另一方面,对于低碳旅游的发展,政府应当加大Y金的投入,并完善相应的制度,以保证工作能落实到位。
4.2 全面节约,高效利用
加强低碳旅游低碳基础设施的建设,保护低碳旅游所必需的系统资源,构建出合理、协调、先进、便捷的都市低碳旅游体系,为武汉低碳旅游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源源不断动力,树立独特的新武汉形象,以低碳旅游产业促进武汉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武汉市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友好型的措施,减少能源在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3 进行区域合作,优势良好互补
武汉低碳旅游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应学习和借鉴先进城市低碳旅游的成功经验。另外,武汉市在推行建设低碳旅游城市的过程中,也应同其他省内外各地区和有关部门等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深入的合作,广泛取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充分发挥低碳旅游体系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加强县域旅游与区域旅游合作。挖掘品牌优势,拓展国际旅游,大力开发国内旅游专项市场。
4.4 培养专业人才,规范低碳旅游发展
旅游景区发展低碳旅游,应着重企业的低碳化管理模式和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构建低碳旅游发展的组织机构和战略规划,重点培养低碳管理技术人员。让政府机关、旅游相关行业协会、旅游企业等旅游产业运营主体的示范作用,同时,制定相关工作规范和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在旅游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做到节能减排,避免造成掠夺式的开发。在开发的同时也应注意景区环境的保护,在不降低旅游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低排放,零污染。
4.5 旅游方式多元化原则
景区应大力倡导公共交通,建立低碳化交通方式,推广电动车、公交车、自行车等碳排放量较少的交通工具,倡导低碳化的旅游交通方式。同时应当开发新的旅游项目,丰富旅客体验。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并不断创新和完善相关的旅游配套设施,使得游客对旅游项目的选择多元化。通过政府的大力宣传,越来越多的人对低碳理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落实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84%的游客表示会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低碳旅游的要求。
①景区交通方面(如图5),自驾车旅游仅占11%,自行车和者徒步旅游的达75%。
②景区住宿方面(如图6),仅有3%的游客选择奢华酒店。其他均选择价格实惠、更为低碳的住宿方式,说明大部分游客愿意配合低碳旅游的开展。
③在旅途中,59%的游客愿意自带必备生活物品,包括洗漱用品和个人餐具,选择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如图7)。
④在饮食方面,88%的游客表示在景区用餐时愿意避免使用一次性用品,减少碳排放。为了避免乱丢乱扔现象,规范低碳旅游景区的饮食,便利品的购买,而进行划区饮食,具体情况(如图8)
⑤在购物方面(如图9),55.86%的游客选择包装简单、取材于当地的资源,突出环保性、实用性的产品。
以上数据说明大部分游客愿意支持和配合武汉低碳旅游景区的发展,低碳旅游可行性非常高。
参考文献:
[1]俞棋文.低碳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上海市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9,5.
[2]凉霞.低碳旅游城市评价体系研究――以青岛市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2012.
[3]李平,孔倩.旅游景区低碳旅游产品的体验化设计与开发[J].中国集体经济.文化产业,2011.
一、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产生于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低碳经济是在20世纪90年代人类为应对全球变暖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理念,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正逐渐成为新的时展潮流,旅游业作为当今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响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既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报告中最早正式提出“低碳旅游”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一种降低“碳”的旅游。在旅游活动中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行动所释放的“碳”。低碳旅游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旅游景区开展低碳旅游的意义
第一,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低碳旅游实质上是协调旅游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因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低碳旅游无疑为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第二,推动旅游景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如重视硬开发,忽视软开发;景区内服务设施等方面能源消耗比较突出;智能化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不足。发展“低碳旅游”能够推动景区由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第三,促进低碳产业合作。由于旅游业具有高度的产业关联性,低碳旅游景区在开展低碳旅游的过程中,必然要与其他低碳产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这将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共赢”的发展模式。
第四,有利于旅游景区丰富旅游产品。低碳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理念,将这种新理念纳入到景区的开发及经营管理中,有利于旅游景区开发新产品、开辟新领域。
第五,宣传低碳理念的平台。旅游日益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旅游景区通过开展低碳旅游让人们去体验低碳生活,由此而成为低碳理念的宣传平台,在倡导“低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塑造旅游景区良好的形象。在目前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社会背景下,旅游景区开发设计低碳旅游产品是迎合社会发展的明智之举,有利于景区在国民意识中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取竞争优势。
三、旅游景区低碳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的原则
第一,低碳化。低碳旅游产品的主题就是“低碳”。旅游景区就是要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低碳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第二,参与性。只有亲身参与,才能获得最深刻持久的体验。旅游产品的设计,一方面要加强景区与游客的互动,使游客参与到旅游产品的设计中;另一方面旅游景区要更多地设计参与性的旅游活动,促使游客亲身体验,获得更好的体验效果。
第三,全面性。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理念,具有相当广泛的适用性。在旅游景区低碳旅游产品的设计中,应将“低碳”理念渗透到食、住、行、游、娱、购的各个环节,带给游客更加全面的体验。
第四,情感化。低碳旅游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低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低碳旅游产品的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这种情感需求,倡导低碳的生活理念,引起旅游者的共鸣。
第五,创新性。低碳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新能源技术的支持。因此,旅游景区应加强市场调研,及时了解游客需求、低碳技术及相关产品的进展,更新旅游项目和设施,增强旅游产品对游客的持续吸引力。
四、旅游景区低碳旅游产品体验化的开发策略
(一)低碳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的核心思想
旅游产品是游客获得体验的重要载体。pineii和gilmore曾将体验分为四类:娱乐、教育、逃避现实和审美,而最丰富的体验包括这四类。这四个方面具有不同的体验类型和深度。因此,在旅游产品设计中应重点把握两方面内容:丰富旅游体验类型和增加旅游体验深度。
1、丰富体验类型。旅游景区应根据其拥有的资源禀赋和目标市场的需求开发设计多种类型的低碳旅游产品。将低碳理念渗透到旅游活动中的食、住、行、游、娱、购几个环节,由此开发出新的旅游产品,提供给游客一个全面的体验经历;同时,旅游活动的设计要动静结合,既要有静态观赏类的旅游活动,也要设计一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
2、增加体验深度。一方面由于旅游者自身的素质、能力等方面的不同,旅游体验所达到的深度就不同,其对旅游产品的要求就不同,旅游景区应该通过调研获取游客的不同需求,据此设计相应的旅游项目;另一方面,景区也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旅游活动,使整个游程跌宕起伏,不断唤起游客的期待,引导游客进行更加深刻地体验。
(二)低碳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的内容
低碳旅游产品的设计应渗透到旅游中的食、住、行、游、娱、购各个环节,从而令游客的低碳体验贯穿始终,并不断地与各个环节和活动中加深印象,最终得到低碳体验的升华。
1、低碳交通旅游产品。交通是旅游的重要支撑,节能空间很大。旅游景区发展低碳交通的核心就是要限制发展个体机动交通、鼓励和推进以公共化、节能化为导向的旅游景区交通发展模式。一是景区外提倡使用公共交通。旅游景区应依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条件。同时,景区间倡导共乘的交通方式,如安排中巴及电动车协助景区间换乘。二是景区内原则上应禁止机动车进入,推广公共化、轻型化、节能化及新能源的交通工具,如电瓶车、新型能源车、环保观光小火车等。三是鼓励设计使用多样化、个性化的交通工具。旅游交通既是旅游得以实现的承载工具,同时又是可供游客参与体验的独特旅游产品。传统的以人力畜力为动力的交通工具,如徒步、自行车、三轮车、轿子、滑索、骑马、牛车等,不仅节能环保,还能给游客带来非同一般的体验。四是配备相关交通设施。建设生态停车场、低碳旅游道路、路灯采用太阳能照明等。
2、低碳住宿旅游产品。住宿设施也是旅游活动中的碳排放大户。旅游景区应摒弃奢华之风,提倡舒适便利的住宿。旅游景区应尽量减少区内住宿设施的建设,结合自身实情况,鼓励游客采用野营帐篷或者到乡村客栈、家庭旅馆住宿,不仅节能环保,还能惠及地方民众。坚持“绿色饭店”的经营模式,饭店应深入了解自身的能源消耗情况,据此制定全方位的能源管理计划。具体措施有: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符合生态要求,尽量使用当地材料;严格控制生活用品的换洗率,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不再提供“六小件”,鼓励游客尽量自带洗漱用品,并将没用完的香皂、小瓶洗发水等带走继续使用;节约用水、用电,如使用节水淋浴头、节能灯等;采用新型节能设备,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新产品、新技术的利用率。
3、低碳饮食旅游产品。尽量选择旅游目的地本地食物作为食材;优先考虑各种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调整饮食结构,倡导素食;合理设计菜量,避免浪费;取消一次性餐饮工具,鼓励旅游者自备环保餐具;使用节能厨具等。
4、低碳旅游活动。旅游活动应带给游客最直接和深刻的体验。旅游景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开发设计低碳旅游活动。
第一,设计低碳旅游吸引物。由于低碳经济以及低碳旅游的实践离不开低碳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因此,旅游景区可以和其他低碳产业开展合作。例如,可以将低碳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直接包装成旅游吸引物;建设科普馆,将某些新能源、新技术、新产品的知识传达给广大旅游者;联合相关政府部门、产业协会组织等定期举办有关低碳环保主题的论坛会议等等。山东德州创建的旅游景区“中国太阳谷”,就是一个集太阳能产品生产、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基地。但是,通常这类旅游活动实施起来有局限性,难度大,不适用于所有景区。
第二,开发设计低碳旅游活动项目。在不适合创建大型低碳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景区,可以依据自身资源开发设计相应的低碳旅游项目。低碳旅游项目的设计应突出低碳环保性及游客的参与性,实质是倡导游客去体验最自然朴实的生活方式。例如,景区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康体类活动,爬山、攀登人工岩壁、模拟野战、帆船、漂流、老少皆宜的森林浴、露营、花卉游等活动。再如,开展诸如民俗旅游、乡村旅游、古镇旅游、红色旅游的景区,应充分利用景区特有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深挖文化内涵,引导游客融入到当地特定背景的生活状态之中,而这往往就是人们现在所倡导的低碳生活。此外,旅游景区可以设计碳补偿活动,这种活动具有最广泛的适用性和教育意义。
5、低碳旅游商品。充分利用旅游商品强化游客体验。旅游商品应是唤起游客回忆的一条线索,其设计要与体验主题一致。低碳旅游商品应突出“低碳”的主题,与游客的体验活动结合起来。设计上取材于当地的资源,突出环保性、实用性;产品的包装应简单、安全、无污染。
(三)低碳旅游服务
旅游服务是游客了解景区、加深体验的重要途径。低碳旅游服务应突出“低碳”理念,实现服务内容和方式上的低碳化。
1、服务内容上注重低碳理念宣传。旅游景区制作的宣传册、标识牌要重视对低碳旅游知识的宣传;导游服务也应加强对低碳理念的讲解,采用易于游客理解的讲解方式,达到传播低碳理念的目的。尤其是要游客了解日常生活中有关碳排放的行为,计算碳排放量以及可行的碳弥补方式。例如,坪林低碳旅游景区设置了台湾第一个“碳减量计数器”作为活动的精神堡垒,在游客每一次低碳之旅活动结束时,导游员会引导游客前去按下活动减碳计数按钮,计算游客所从事的活动与一般旅游模式相比较减少的二氧化碳。
2、采用低碳化的服务方式。旅游景区在宣传方式上多利用网络资源,以减少旅游宣传印刷与邮递成本,同时由于网络的受众面广、服务效率高,游客也可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较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旅游景区的信息。因此,旅游景区在为游客带来便利的同时实现了信息宣传的低碳化。
(四)低碳旅游管理
在低碳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还需要旅游景区管理者对这一过程进行必要的支持和控制。主要体现为营造低碳旅游氛围和控制游客体验过程。
1、营造低碳旅游氛围。旅游景区应围绕主题进行氛围的营造,以增强游客的感官体验,由此激发游客上升到更高层次的体验。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配套设施及员工都会影响景区的氛围。低碳旅游氛围的营造尤其要保证景区自然环境的质量、人文景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基础设施要体现节能低碳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此外,景区服务人员是影响旅游氛围的重要因素,应在形象举止言谈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低碳理念的宣传者。
2、控制体验过程。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旅游景区各部门应相互配合,监控旅游体验过程,评价游客体验,删除对游客体验造成负面影响的环节,不断做出适时调整,改进旅游体验的效果。
低碳旅游发轫于低碳经济的大潮,其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理念契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无疑将是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旅游景区是开展低碳旅游的先验阵地,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服务管理质量提升等方面应积极探索,创建特色低碳景区,使旅游者获得高质量的低碳旅游体验。
参考文献:
1、江丽芳,王晓云.从生态旅游到低碳旅游——旅游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深化[j].中国集体经济,2010(6).
1.低碳旅游发展的必然性
作为一种最为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低碳旅游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很多人将低碳旅游归纳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旅游活动,也就是在开展相应旅游活动的同时,将碳足迹和温室气体排行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使得旅游与社会经济和公共环境效益处于一个同等的高度上。笔者分析,低碳旅游的方式是可持续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因为低碳旅游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与传统的旅游相比,低碳旅游突破了以往纯消费、纯损耗的模式,它可以利用各种新技术手段,优化旅游行业的产业结构,降低旅游产品的生产、经营成本,促进旅游模式朝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2)低碳旅游将在旅游者、交通和资源三方面进行突破,在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注入减少能源消耗的理念,譬如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其鉴定的指标清晰明了,具有广泛的发展范围。(3)从实现的手段分析,低碳旅游的手段重在“维持”和“保护”,在开发有限资源的基础上,将遗弃的资源再回收,实现局部可持续发展,既不加重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还能够创设低碳的环境,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
2.低碳旅游的发展前景分析
我国旅游行业引入低碳旅游理念之后,相关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使得旅游低碳模式更具市场的空间和潜力,其他发展的前景也越具可观性。首先是我国具有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旅游类型多种多样,可为低碳旅游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基础,随之我国内需的扩大和相关结构政策的调整,低碳旅游可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损耗,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扩大内需提供一定的基础条件。其次是在我国居民收入提高之后,旅游行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如果单单依靠传统的旅游方式,将会使得旅游资源被不断消耗,因此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也开始倡导自然和谐的理念,低碳旅游也将应运而生,在相关政策的倡导下,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具发展前景的支撑。再次是低碳旅游以生态文明的姿态出现,超越了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控制污染和恢复生态,形成高效循环的产业体系,另外,低碳旅游还通过资源节约机制的建立,形成较为合理的空间开发机构,实现旅游行业可行配套体制的全面建设。由此可见,低碳旅游的发展从单纯的旅游领域升华到生态文明的高度上,缓解了旅游行业与自然资源进展的局势,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结构调整,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3.低碳旅游发展的建议措施
3.1低碳理念推广和政策措施的制定
循环经济讲究的是资源的内在发展,低碳旅游要在旅游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倡低碳消费、绿色保护和回收利用等理念,作为低碳旅游的执行主体,旅游单位要在旅游者旅游的过程中,加大力度进行宣传,改变以往旅游过度消费和损耗的模式,譬如旅游饭店、景区、商场等方面,一方面是倡导节能和减排环保意识,另一方面是为旅游者提出环保消费的建议,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政策措施方面,我国相关的旅游行业部门和主体要予以积极的配合支持,创建合作模式的联动机制,各县区的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通过创设有利的宏观旅游环境以及内在调整机制,为低碳旅游的健全发展提供政策条件,也能够快速引导公众参与。而事实上,无论是低碳理念的推广,还是政策措施的扶持,都必须以科学的规划作为指导,促进环境的优化和提供人文的关怀,激励和引导旅游主体参与低碳旅游的建设。
3.2建设低碳旅游设施
为了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笔者建议纳入“筹资渠道、合作方式和经营发展多元化“的模式,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低碳旅游开发发展当中,譬如交通、环保、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建立和健全低碳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设,并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在综合考虑旅游环境质量、容量和承载力发展的基础上,提供更加有力的资源、环境的利用和保护措施,形成内外兼修的旅游发展模式。在建设低碳旅游设施的同时,笔者认为还有必要融入以下三种旅游低碳模式:首先是景区环境卫生的加强管理,目前的旅游景区很多环境死角没有进行清理,降低了旅客对景区的满意度,因此,进行定期的清理,譬如每周一次或者每月一次,可以减少垃圾的污染,为了减少环境卫生清理的人力资源成本支出,要鼓励景区周边学校学生为景区进行义务清理,在与学校交流的同时,将低碳理念也融入到学校当中。修葺损坏的卫生设施,要增加垃圾箱等配套设施。其次交通方式的选择也要鼓励低碳化,譬如选择铁路、公共交通、环保型骑车、步行,尽量减少自驾游,在某些景区限制自驾车辆,以减少自驾车辆产生的含碳量和气体排放量。最后是减少一次性旅游用具,譬如瓶装水、袋装食品等,鼓励旅游者自带水果和食用当地的应季蔬果,以减少大量的资源消耗。
3.3旅游人才的培养
低碳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具有发展的潜力,但其发展最终需要大批的专业性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为了培养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旅游人才,笔者建议通过开展旅游院校、培训班和专题讲座等模式,加强对低碳旅游理念的研究,将相关的规划研究落实到人,为低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目前的旅游行业体系需要进行调整和健全,鉴于低碳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要从低碳环保的角度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和配套设施,取代以往损耗性的旅游模式,促进低碳旅游尽快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式。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12-0058-02
作者简介:姜福英(1976-),女,汉族,黑龙江省兰西县人,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经济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现代远程教育、经济学。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2012年度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黑龙江省低碳旅游发展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525104。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可见,国家已经将旅游产业的发展摆到了相当重要的战略高度。2008年以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将旅游资源开发提升到战略层次,决定将拥有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湖泊、大界江、大熔岩、大冰雪等良好生态旅游资源的黑龙江省打造成中国旅游酷省,实现“以城兴旅”、“以旅兴城”的良性循环发展。几年来,黑龙江省旅游业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年均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然而,任何资源如果无节制地开发和使用都会有枯竭的时候,旅游资源也不例外,为实现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低碳旅游”势在必行。
一、低碳旅游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低碳旅游”概念最早出现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低碳旅游的实质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响应方式和低碳理念在旅游业中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旅游作为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它要求坚持生态优先,保护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在整个旅游产业链贯穿低碳生产行为,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 可见,低碳旅游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生生相息的关系,唯有低碳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才能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二、黑龙江省发展低碳旅游的制约因素
(一)广大游客对低碳旅游缺乏认识和行动
据对在黑龙江省旅游的游客的调查显示,85%以上的旅游者对低碳旅游的了解并不是很全面,很多人认为低碳旅游就是要降低在旅游目的地的碳排放,其实,旅游活动中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交通及住宿等旅游活动。虽然多数旅游者认为低碳不会降低旅游质量,在观念上接受低碳旅游,但从其实际行动上看,还是相当注重旅途过程中的自我感觉和舒适度,如开私家车、吃烧烤、使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商家提供的购物袋等。
(二)重旅游项目开发、轻管理和环境保护现象严重
当前黑龙江省对旅游产品的设计缺乏前瞻性,高水平和操作性强的旅游规划成果较少。黑龙江省很多旅游景区缺乏详细的开发及管理规划,旅游开发存在产品同质化、结构雷同化等问题,大部分旅游区(点)都属于浅层次、低水平开发与经营,科技含量低,文化内涵不突出。在旅游产品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使黑龙江省很多风景名胜区遭到建设性破坏,盲目进行旅店、餐馆的建设和扩大旅游区及修建旅游设施,忽略了对原生态的保护,对许多不可再生的珍贵旅游资源造成损害与浪费。
(三)缺乏实现低碳旅游的技术和资金保障
旅游景区要实现低碳目标,关键是应用先进的低碳技术降低碳排放,因此需要引进或自主研发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技术等与旅游相关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然而,这些高科技研发目前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技术转化还需要较长时间,许多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在旅游业中应用严重不足。况且技术转化为成果,最终普及应用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所以作为经济较为落后的黑龙江省旅游景区要应用上述低碳技术还需假以时日。
(四)低碳旅游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譬如,黑龙江省的旅游交通瓶颈问题比较严重,许多景点的路况很差,没有公共交通运输线路,景点之间车辆无法互通,游客在旅游中的交通成本较高和滞留时间过长,这也造成了较高的碳排放。与旅游相配套的住宿、餐饮、卫生、照明和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低碳旅游的发展。
三、黑龙江省发展低碳旅游的对策
(一)建立“景点封闭轮休”等生态保护创新机制
黑龙江省各旅游景区应效仿黄山景区发展低碳旅游的做法,将景区管理委员会机关和部分职工宿舍迁出景区,减少景区常驻人口。在提高接待档次的同时,逐步减少景区接待床位数,有效减少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采取净菜净物上山、垃圾洗涤下山。按照“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方针,完善保护与适度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对伊春、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等热点景区实行不同期限的封闭轮休,促进植被、生态的自然恢复。实施退耕还林、开展生态综合整治,以最大程度缓解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大量游客活动之间的矛盾,较好地补偿碳排放。
(二)加强低碳旅游的政策法规建设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低碳旅游企业,黑龙江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依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出台更加细化的政策法规将低碳旅游标准化和制度化,制定低碳旅游发展方案,促使现有旅游模式转变,引导旅游业走上低碳发展道路。譬如,可通过相关政策法规要求景区做到:1.在开发旅游资源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按照保护第一、合理开发的思路,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式管理旅游资源。2.加强旅游生态保护工作,旅游开发建设规模不得超过旅游区的环境容量。3.明确各种环境保护措施,规范建设施工行为,明确规定旅游区内的污水、垃圾等处理设施必须与旅游开发同步进行,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实现达标排放和科学处置。4.禁止在相应景区(点)周围采石、采矿、挖沙、开荒、狩猎和采伐林木等。5.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引入低碳旅游指标对旅游景区景点及相关企业进行常规考核与管理。
(三)旅游景区要做低碳旅游的先行者
黑龙江省旅游景区要率先走生态旅游发展之路,种植适宜的乡土碳汇树种和草种,适当增加湿地面积,美化景区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旅游景区的碳汇功能与碳中和能力。将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资源充分应用于旅游服务设施的运转。积极与低碳环保技术企业沟通配合,将高科技含量、高应用实效、高附加值的低碳环保技术和设备引入旅行服务一线。在重点景区景点设置垃圾箱、垃圾处理场所,安装节能灯,在主要旅游沿线修建旅游厕所、垃圾回收设施,在旅游车辆上设置环保垃圾箱。控制外来车辆、私家车、公务车及出租车进入景区。在景区要大量应用环保旅行观光车、电瓶车、人力车、手摇船、自行车等低碳交通运输工具。坚持“绿色饭店”的经营模式,大力提高宾馆酒店减排、微排的低碳经济能力。
(四)要引导游客自觉养成低碳旅游的习惯
发展低碳旅游对旅游者消费行为也应有明确要求。旅游主管部门要通过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引导旅游者选择低碳化的旅游方式。旅游者也要从自身做起,树立低碳旅游的理念,避免奢侈浪费。在旅游过程中的食、住、行、游、购等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节约能源、减少排放、降低污染的良好习惯。食:不用一次性餐具,自备水具,不喝瓶装水。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少乘坐飞机和私家车,在景区只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住:住酒店不用每天更换床单被罩,不使用酒店的一次性用品。游:合理安排路线,产生的垃圾集中起来带出景区。购:自己准备购物袋,尽量选用本地产品、季节产品及包装简单的产品。
[参考文献]
[1]唐承财.生态景区减少碳足迹的措施[N]中国旅游报,2012-05-07.
低碳经济自20世纪末出现后,很快风靡了全世界。所谓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低碳旅游是针对传统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它比生态旅游具有更为丰富而且明确的内涵。发展海北低碳旅游业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而且对于提高海北知名度、建设高原旅游名州、加快推进生态立州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发展低碳旅游业需要把握的两个问题
发展低碳旅游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海北既拥有独特的原生态旅游资源,又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发展低碳旅游业、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把握以下两个问题。
1.1树立低碳理念。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属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社会效益好。发展低碳旅游业是创建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在旅游业中推行低碳消费、绿色发展带动示范作用突出,可率先成为实践者,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就海北而言,当地草原的原生态游牧文化、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态度等,构成了典型的高山草原社会遗产,是极其稀缺的低碳旅游资源。因此,特别要在旅游主体企业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行社、购物点及导游中,倡导低碳消费,在旅游行业中推行循环经济、倡导低碳消费,培养低碳消费理念,提高人们的节能、减排意识。营造低碳旅游发展氛围,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低碳旅游业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低碳理念,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同时,以标语宣传、媒体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全社会低碳经济的教育,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重视并加强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1.2倡导低碳行为。旅游者、旅游开发者、旅游企业、旅游管理者作为旅游各方参与者,都应在行为上低碳化。将生态环保理念渗透到工作、生活和消费中,使旅游者建立健康、生态和可持续旅游方式。旅游开发者对自然景区不做“硬”开发,要做“软”开发。不改变原有地貌,坚持“多利用、少开发”的原则,选择性开发低碳旅游资源。旅游企业则要提供给旅游者低碳化旅游产品。在旅游餐饮上,尽量选用本地的食材,选择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用餐形式建议多选自助餐的形式。在旅游饭店上,要以绿色饭店的理念全面创建低碳旅游饭店,用节能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实行垃圾分类等。在旅游交通上,旅游者不妨多采用传统交通工具,选择徒步、穿越、营地等体验性强的旅游方式,同时要控制景区(点)内交通工具的进入,应禁止外来车辆、景区私家车、公务车及出租车的进入,景区内设置环保旅游观光车、电瓶车、畜力车、人力车等少污染或无污染的交通工具以保护生态环境。在旅游方式上,低碳的实现主要取决于旅游景区低碳的实现,景区在开发和管理上以低碳为理念,创建生态型景区,发展产业化自行车旅游、徒步旅游、森林旅游、湿地旅游等绿色生态类型的旅游产品,彻底扭转到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上来,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旅游购物上,尽量购买原生态的商品,抵制过度包装、生产设计复杂的旅游商品。在旅游娱乐上,应减少开发大型实景和文化演艺类活动,大力开发原生态的、体现当地原汁原味文化的旅游项目。旅游管理者则主要控制游客数量,对旅游者进行低碳教育,通过游客管理、景区管理实现低碳化。
2.发展低碳旅游业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
2.1强化规划引导。发展低碳旅游业,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来指导。已有的规划重视旅游本身及其相关产业的布局和发展,而忽视生态保护和建设;只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忽视资源保护。有的景区景点在景观设计上,没有充分体现人性化和生态化设计理念,以致许多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不协调。因此,旅游服务要以人为本,旅游开发则要以天为本,也就是要将这种未经工业化污染的生态景观资源、生态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保留下来,抛弃数量经济的观念,合理测算生态承载量,限制游客数量,走品质旅游经济的路子。一是在具体规划上,要增进环境优化与人文关怀的互动,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加强对全州旅游资源价值、市场潜力以及旅游开发将会造成的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和评估,按照适度、有序、分层次开发的原则,编制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指导和协调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制止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良行为。对以往已经编制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要按照资源环境保护优先的要求,重新审视、调整、修改完善。二是在具体项目上,要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各景区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之美。制定规划,关键是要严格实施规划,使规划法制化,成为指导低碳旅游业的纲领性文件。三是在旅游产品的规划设计和改造创新上,要依托海北旅游资源殊的自然属性,找准旅游资源中不同的文化特性,使旅游产品既美丽多姿又富有神韵,既统一品牌又具有不同的气质。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旅游规划建设上的生态理念、环保意识及建造艺术,以规划整合生态旅游资源,精心打造生态旅游板块。
2.2制定政策措施。低碳旅游发展势必需要相关部门、相关主体的支持和配合,共建合作机制联合推进。应注重相关行业规划或计划的衔接,以共同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共同制定标准、共同监督执行、共同评定检验等形式,将旅游业节能减排工作融入国民经济体系中综合规划、执行和考核。各级政府和旅游业主管部门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和内在机制,健全发展低碳旅游的激励机制,发挥企业发展低碳旅游的主体作用,并引导公众参与。一是统一认识,加强指导,全州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都要从建立循环经济这一高度来倡导低碳消费、发展绿色旅游的认识。二是制定相应低碳旅游的地方标准。通过制定绿色旅游饭店、宾馆,低碳景区、旅行社的地方标准和考核奖励办法,引导旅游企业投入到推行低碳消费、发展绿色旅游中来。三是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将是否“低碳”纳入行业发展的考核和评价因素,促使现有旅游模式转变,激励引导旅游主体争创低碳企业、绿色企业,使广大游客争做“文明游人、低碳游客”。对达到地方标准的绿色旅游饭店、宾馆,低碳景区、旅行社及优秀导游人员、文明游客,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四是加大低碳旅游的宣传。利用旅游宣传推介的优势,在国内外节会、媒体、网络上宣传低碳旅游品牌形象,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五是加大行业监管。从旅游的各要素入手,与相关部门联合制定低碳消费、绿色旅游的鼓励扶持政策,引导旅游绿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低碳经济自20世纪末出现后,很快风靡了全世界。所谓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低碳旅游是针对传统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它比生态旅游具有更为丰富而且明确的内涵。发展海北低碳旅游业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而且对于提高海北知名度、建设高原旅游名州、加快推进生态立州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发展低碳旅游业需要把握的两个问题
发展低碳旅游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海北既拥有独特的原生态旅游资源,又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发展低碳旅游业、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把握以下两个问题。
1.1树立低碳理念。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属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社会效益好。发展低碳旅游业是创建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在旅游业中推行低碳消费、绿色发展带动示范作用突出,可率先成为实践者,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就海北而言,当地草原的原生态游牧文化、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态度等,构成了典型的高山草原社会遗产,是极其稀缺的低碳旅游资源。因此,特别要在旅游主体企业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行社、购物点及导游中,倡导低碳消费,在旅游行业中推行循环经济、倡导低碳消费,培养低碳消费理念,提高人们的节能、减排意识。营造低碳旅游发展氛围,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低碳旅游业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低碳理念,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同时,以标语宣传、媒体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全社会低碳经济的教育,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重视并加强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1.2倡导低碳行为。旅游者、旅游开发者、旅游企业、旅游管理者作为旅游各方参与者,都应在行为上低碳化。将生态环保理念渗透到工作、生活和消费中,使旅游者建立健康、生态和可持续旅游方式。旅游开发者对自然景区不做“硬”开发,要做“软”开发。不改变原有地貌,坚持“多利用、少开发”的原则,选择性开发低碳旅游资源。旅游企业则要提供给旅游者低碳化旅游产品。在旅游餐饮上,尽量选用本地的食材,选择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用餐形式建议多选自助餐的形式。在旅游饭店上,要以绿色饭店的理念全面创建低碳旅游饭店,用节能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实行垃圾分类等。在旅游交通上,旅游者不妨多采用传统交通工具,选择徒步、穿越、营地等体验性强的旅游方式,同时要控制景区(点)内交通工具的进入,应禁止外来车辆、景区私家车、公务车及出租车的进入,景区内设置环保旅游观光车、电瓶车、畜力车、人力车等少污染或无污染的交通工具以保护生态环境。在旅游方式上,低碳的实现主要取决于旅游景区低碳的实现,景区在开发和管理上以低碳为理念,创建生态型景区,发展产业化自行车旅游、徒步旅游、森林旅游、湿地旅游等绿色生态类型的旅游产品,彻底扭转到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上来,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旅游购物上,尽量购买原生态的商品,抵制过度包装、生产设计复杂的旅游商品。在旅游娱乐上,应减少开发大型实景和文化演艺类活动,大力开发原生态的、体现当地原汁原味文化的旅游项目。旅游管理者则主要控制游客数量,对旅游者进行低碳教育,通过游客管理、景区管理实现低碳化。
2.发展低碳旅游业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
2.1强化规划引导。发展低碳旅游业,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来指导。已有的规划重视旅游本身及其相关产业的布局和发展,而忽视生态保护和建设;只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忽视资源保护。有的景区景点在景观设计上,没有充分体现人性化和生态化设计理念,以致许多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不协调。因此,旅游服务要以人为本,旅游开发则要以天为本,也就是要将这种未经工业化污染的生态景观资源、生态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保留下来,抛弃数量经济的观念,合理测算生态承载量,限制游客数量,走品质旅游经济的路子。一是在具体规划上,要增进环境优化与人文关怀的互动,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加强对全州旅游资源价值、市场潜力以及旅游开发将会造成的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和评估,按照适度、有序、分层次开发的原则,编制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指导和协调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制止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良行为。对以往已经编制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要按照资源环境保护优先的要求,重新审视、调整、修改完善。二是在具体项目上,要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各景区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之美。制定规划,关键是要严格实施规划,使规划法制化,成为指导低碳旅游业的纲领性文件。三是在旅游产品的规划设计和改造创新上,要依托海北旅游资源殊的自然属性,找准旅游资源中不同的文化特性,使旅游产品既美丽多姿又富有神韵,既统一品牌又具有不同的气质。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旅游规划建设上的生态理念、环保意识及建造艺术,以规划整合生态旅游资源,精心打造生态旅游板块。
2.2制定政策措施。低碳旅游发展势必需要相关部门、相关主体的支持和配合,共建合作机制联合推进。应注重相关行业规划或计划的衔接,以共同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共同制定标准、共同监督执行、共同评定检验等形式,将旅游业节能减排工作融入国民经济体系中综合规划、执行和考核。各级政府和旅游业主管部门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和内在机制,健全发展低碳旅游的激励机制,发挥企业发展低碳旅游的主体作用,并引导公众参与。一是统一认识,加强指导,全州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都要从建立循环经济这一高度来倡导低碳消费、发展绿色旅游的认识。二是制定相应低碳旅游的地方标准。通过制定绿色旅游饭店、宾馆,低碳景区、旅行社的地方标准和考核奖励办法,引导旅游企业投入到推行低碳消费、发展绿色旅游中来。三是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将是否“低碳”纳入行业发展的考核和评价因素,促使现有旅游模式转变,激励引导旅游主体争创低碳企业、绿色企业,使广大游客争做“文明游人、低碳游客”。对达到地方标准的绿色旅游饭店、宾馆,低碳景区、旅行社及优秀导游人员、文明游客,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四是加大低碳旅游的宣传。利用旅游宣传推介的优势,在国内外节会、媒体、网络上宣传低碳旅游品牌形象,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五是加大行业监管。从旅游的各要素入手,与相关部门联合制定低碳消费、绿色旅游的鼓励扶持政策,引导旅游绿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1.低碳旅游的意义
低碳旅游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环境中一种新型必要的旅游发展形式,而作为新事物的它,虽然已经被广大公众熟知,但它的内涵却没有被完善,或者说还尚在完善中,而公众也就对低碳旅游的认识并不透彻,不能理解它存在的含义,此现象会使低碳旅游发展的理念受到思想上的障碍,由此,要想低碳旅游发展顺利实施,必须让低碳旅游的真正涵义得到认可和支持。低碳旅游作为一种低污染、低排放、低耗能的新型发展模式,在这个大的经济社会背景下被大力倡导,在这个大环境中,低碳旅游在整个旅游活动中被贯穿,低碳旅游经济的理论需要旅游活动中的各个角色参与者去实践证明,多者缺一不可,整个发展模式需要实现全程一体化的发展。
2.低碳旅游实施的影响
低碳旅游的持续发展将会带动多个行业的发展,甚至使广大公民的生活发生改变,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低碳技术的支持。低碳旅游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仍处于发展阶段,理论与实践都还不成熟,低碳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失衡、全球变暖的关系紧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针对生态环境失衡和全球变暖的现象,低碳旅游活动的实施是当下最可行的方法。其不仅可以缓解生态环境失衡的现象,也可以满足公民对旅游出行的要求,也可以使大家对旅游产生新的认识,对蕴含的旅游文化得到更加透彻的认识和见解。而低碳旅游发展和旅游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都将会进行逐步的探索,通过分析和调查研究来证明低碳旅游在低碳活动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实际性的影响。
二、针对低碳旅游的发展特点分析
低碳旅游的发展应该从各方面规划实施,分析出整个过程中各个部门、组织以及社会公众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然后做到对症下药,整个过程需要大家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监督。低碳旅游的核心目标就是减少和控制二氧化碳的碳排放量,相关的核心主体分为四大主体,分别为“政府、旅游部门”、“旅游企业”“游客”和“旅游景区”。就此,我们应该做出相应的针对措施。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创新,强化和突破重点,从各方面落实,做好宣传和倡导,监督和管理的工作,有效快速的落实低碳经济、低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低碳旅游的相关核心主体
1.政府部门
政府和旅游部门应该出台相对应的低碳旅游政策和制度,大力支持低碳旅游的发展,在资金等方面应给予扶持和帮助。此外,还应积极宣传低碳教育,提倡和引导低碳消费和低碳旅游,使旅游消费者有低碳消费环保意识和理念,还应建立和实施一些低碳环境的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发挥作用,可利用政府来强制约束一些旅游人员的不规范行为,比如在景区可以限制吸烟、乱扔垃圾和破坏植被等。游客是旅游过程中全程参与的主体人群,改善和引导游客的旅游观念是至关重要的,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媒体和景区提示等各种方式来宣传教育,可提倡使用低碳环保的旅游消费产品,从而培养低碳节俭重文化的消费概念。同时针对于相关的旅游行业,政府也可限制他们的碳排放量,利用法律、政策等强制性措施进行整改,让他们意识到低碳限制的重要性,尤其对旅游业中的休闲娱乐、旅游交通、、酒店住宿、景区等应实行简易又真实的评定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和检查,并具备公开、公平和公正性,坚决杜绝作假和虚报,将旅游中的吃住行造成的碳排放量列入重点检查对象,尽量减少和不使用一次性制品的使用,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
2.旅游企业
关于旅游企业,它主要包括景区、旅游建设和开发公司、旅行社和酒店住宿等。要想很好的发展低碳旅游,需要从两方面管理,一是旅游企业自身的管理和控制,必须坚持和认可低排放和低污染的建设发展理念,严格采用低碳技术和能源,控制好碳排放量。旅游服务设施尽量不采用一次性的产品设备,积极推广节能环保资源。也可以将企业管理和低碳旅游方式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管理和发展。其次就是合理的利用低碳技术开发旅游产品,积极宣传低碳旅游产品的有利之处,更好的推广和提高低碳旅游文化。二是可以利用政府部门强制约束某些企业的碳排放量,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制度,有效的推进低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游客
在低碳旅游中,游客是低碳旅游发展中的至关重要者,游客应该在旅游过程中选择低碳消费,减少碳足迹。游客应从不同区域和不同距离中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优先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景区尽量选取低碳环保的汽车、骑自行车或者步行。旅游时,应提前自备生活用品,少用或者尽量不使用酒店中的一次性制品,坚决不使用对生态环境会造成破坏的产品,更多的体验低碳旅游项目,避免增加旅游活动中的碳排放量。
游客应从自身起进行管理,规范个人的自身行为,这样才能对低碳旅游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4.旅游景点
一、河南省低碳旅游业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问题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作为河南省重点培育的优势产业之一――旅游产业,发展低碳旅游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十一五”期间,河南省旅游产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指标与“十五”末相比实现倍增,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预计河南省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0%。旅游消费将进入大众消费阶段,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度假成为居民消费新趋势,国内旅游成为旅游市场的主体。这种趋势将促进河南省旅游产业爆发性增长,成为扩内需、促消费、保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虽然河南省旅游业在经济产业中地位进一步提升,综合带动作用也更加突出。但是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下,河南省低碳旅游业发展还存在着几个问题。
(一)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与利用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盲目开发旅游景区(点),在旅游景区(点)的建设中重开发,轻保护,使得景区(点)布局分散,整合不足,同质化严重,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资源损害和浪费。同时旅游景区(点)的吸引力弱,知名旅游品牌不多,游客以观光为主,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并且客源波动性大,节假日热,景区游客容量超载,从而增加了碳排放量,导致旅游景区(点)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力较弱,旅游综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差。
(二)旅游企业运营中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旅游企业运营中主要包括餐饮业、住宿业、娱乐业和运输业的参与者,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一些经营者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使用高碳排放、高能耗、高污染的“三高”产品,不仅浪费了许多资源而且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三)旅游参与者低碳环保意识的不足
目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呈现高碳化趋势,虽然大多数旅游参与者对低碳旅游持积极态度,但是多年的生活习惯成为落实低碳措施的阻碍,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旅游参与者对低碳认识水平不足和存在误区,导致不知道该如何实施低碳行为。
二、河南省发展地低碳旅游的策略
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对旅游的需求,抓住“十二五”时期发展机遇, 把旅游产业放在国民经济更加优先的位置来发展,放在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谋划,放在产业升级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充分发挥河南省旅游产业的综合优势,全面释放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巨大潜能, 倡导旅游参与者从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方式两方面大力推行低碳旅游。
(一)积极发展和运用低碳技术
1、在旅游资源开发中
为了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利用生态学理论和循环经济法则,创建低碳循环型景区。
根据河南省林业厅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全省有林地面积502.02万公顷,森林面积336.5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16%(林木覆盖率26.53%);与2003年相比,全省森林面积净增66.2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3.97个百分点。特别是,栾川县地处洛阳市区西南,栾川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83.3%,名列河南省第一,有“中原肺叶”之称。河南旅游各地可根据自身地理森林特点,增加景区森林覆盖率,加大绿化面积,有效的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保护和美化旅游区环境。
结合国际相关绿色环保标准和国家出台的政策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景区环保与开发的地方性法规,在景区创建中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审批、景区容量规模的控制、景区配套设施智能化、环保化水平、清洁能源利用以及对游客的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控制要求。换句话说,景区的规划设计应在原生态基础上保护开发,景区施工崇尚节约,设施选材环保、节能、耐用;景区监管采用智能化、数字化视频监控与防控系统;景区垃圾分类堆放、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降低碳排放量,实现创建低碳循环型景区。并且在河南省大力推广和实施低碳旅游时应采用低碳循环型景区的示范推广机制。
目前焦作市通过发展旅游把黑色煤城变为绿色山水城市,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的全国范例,被全国旅游界誉为“焦作现象”。以及栾川县以旅游业为引领,实现了从国家级贫困县向“中国旅游强县”跨越的“栾川模式”。把这些合理利用资源与能源,有效控制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典型模式,在不同层面进行经验总结,积极稳妥全面规范化推广低碳循环型景区。
2、在旅游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