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09:11: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老年人居家护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 刘雪琴. 日本老年介护介绍[J]. 中国护理管理, 2005, 5(3): 54-55.
[3] 石瑞君, 孙丽娜. 日本老年护理见闻及对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的思考[J]. 护理学报, 2009, 16(19): 26-28.
[4] 马强. 老年介护简明读本[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 2-15.
[5] 王海蓉. 日本老年介护保险与护理服务介绍[J]. 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1): 77-78
[6] 任远. 生产性老龄化社会是未来发展梦想的基础[N]. 新闻晚报, 2013-06-01(4).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2-0034-03
Study of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home
nursing on the elderly insomnia in the community
HU Yanhong, ZHOU Qi, ZHANG Yifei, ZHANG Lin
(Chenjiaqia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re of Changn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home nursing on the elderly insomnia. Methods: One hundred cases over 60 years old in Chengqiao Community were col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the number table method from Nov 2011 to Apr 2013. The intervention group of 50 patients was intervened with home nurs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intervened. The diversities of value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 Athens insomnia scal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scor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6.346, P
KEY WORDS home nursing; insomnia; the elderly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sorder of initiating and maintaining sleep, DIMS )[1]。老年人由于脏器功能衰退、血管硬化等原因,造成大脑供血减少,继而发生失眠[2]。据统计失眠患者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56.7%[3]。经常性失眠的患者容易产生焦虑,而焦虑等又导致睡眠障碍,形成恶性循环。为探索社区失眠患者护理干预方法,2011-2013年我们在程家桥社区对失眠老年人进行居家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来源于2011年11月程家桥社区的失眠老年人。纳入标准:①本社区常住老人,性别不限;②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 AIS)评分≥4分;③本人自愿,并签定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的心、脑、肾、肝、肺及关节疾病者;②有镇静安眠药副反应者;③依从性差,不能完成全程干预者。符合条件的失眠老人共100人,其中男26人,女74人;年龄60~82岁,平均(72.92±8.56)岁。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干预组
①控制基础疾病 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和控制可以减轻老年人的病痛和心理负担,有助于治疗失眠;②提高睡眠效率 组织老年人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有利于提高夜晚睡眠质量;③改善就寝条件 分析老年人睡前不良刺激(如黑暗、噪音干扰、光干扰、寝具不适等),对卧室中的灯光、噪声、温湿度进行控制,尽量减少环境对睡眠的影响;④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不在睡前喝咖啡、浓茶,不观看刺激性强影视节目,不要强迫入睡,采用不定时就寝法,打破引起失眠的条件反射;⑤进行心理疏导 开展个别或集体心理辅导,睡前用温开水泡脚、听音乐、足底按摩、喝牛奶等方法,以缓解紧张情绪、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失眠症状,推广三线放松功锻炼[4];⑥进行服药指导 讲解镇静安眠药的基本知识,掌握正确的服药时间,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加服抗焦虑药物;⑦开展健康教育 睡眠相关健康教育每月进行1次,电话个别指导每月2次,由课题组医师及护士负责讲课。干预时间为1年。
1.2.2 对照组
常规居家生活照护,社区护士电话咨询睡眠情况并记录好表单,门诊常规药物治疗,并做好用药情况记录。
1.3 评判标准
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进行干预前后评分。AIS包括入睡时间、夜间苏醒、比期望的时间早醒、总睡眠时间、总睡眠质量、白天情绪、白天身体功能、白天思睡8个问题,对过去1个月内遇到的睡眠障碍进行自我评估。采取4级评分,无得1分,轻度得2分,显著得3分;严重得4分。AIS评分6分为失眠[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检验,P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A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干预结束后,干预组AI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干预6个月和干预结束后,两组AIS评分比较,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居家护理是对需要照顾的个人及其家庭,在自己居家环境中,获得定期的专业健康照顾和护理服务,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及预防疾病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持续性医疗护理,使其能得到全面照顾[5]。居家护理工作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人员承担,指导老年人自己或家居家护理一些常见的慢性病是一种适合社区护理现状的方法。
失眠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容易诱发其他疾病。引起老年人失眠的因素,主要有社会、个人行为、不良睡眠习惯和心理因素等,这些因素联合作用导致老年人失眠且越来越严重[6]。开展居家护理对失眠老人进行干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失眠老人居家护理主要针对失眠的危险因素干预,这在综合性医院是难以做到的。指导老年失眠患者的家人,发挥社会和家庭力量,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通过对老年人或家属进行失眠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改变不良睡眠卫生习惯和睡眠行为、开展用药指导和饮食指导、对睡眠环境进行改造等,来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在居家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老年人的诉说,对老人提出的问题和疑虑应详细解释和指导,用积极性语言达到护理效果。廖爱和等[7]的研究表明,心理干预能有效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对睡眠的影响[9]。三线放松功是我国传统气功从身体的三个侧面依次进行放松的功法。所谓三线,即把人体分为前、后和两边三个侧面,每个侧面为一条线。放松训练时,从每条线由上向下依次进行放松。三线放松功与国外的放松训练比较有以下特点:它不需要事先绷紧肌肉,而是直接进行放松;三线放松功着眼于宏观控制,不要求对个别肌肉逐一进行放松。三线放松功可加快疲劳的恢复过程,迅速有效地让老年人入静放松从而快速进入睡眠状态,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对失眠、恐怖、焦虑等心理障碍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易学、易会、安全的特点[8]。
阿森斯失眠量表是临床常用的睡眠障碍的评估量表之一,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对许多类型睡眠障碍能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与分类。采用该量表评估,能够获得睡眠障碍的量化依据,有助于分析睡眠紊乱的程度和评价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说明,居家护理干预能缩短社区老年失眠患者的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和提高睡眠质量,降低老年人白天思睡的发生率,并有助于提高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归燕, 计惠民. 失眠患者的护理[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4, 13(3): 103.
[2] 何伋, 路英智. 脑科症状学[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340-341.
[3] Katz DA, McHorney C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omnia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illness[J]. J Fam Pract, 2002, 51(3): 229-235.
[4] 陈静敏, 萧抒伶, 苗遒芳, 等. 社区卫生护理学[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 17-206.
[5] 姚克裘, 达美君. 失眠[M]. 上海: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4: 64.
[6] 庞宇渡, 张慧君. 睡前适量运动对失眠自疗功效的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21(4): 401-402.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2-0030-03
Policy suggestion and thinking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tandardized community home nursing service care
JIN Qi-lin1”,HU Dong-gen2,CHUI Ming3,WANG Ying-li4,CHEN Fen-hua1,LU Gui-ping2,CHEN Yuan-hong3
(1. Health Bureau of Yangpu District,Shanghai,200090; 2.Hudong Elderly Nursing House of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200082; 3. Daqiao Community Health Centre,Yangpu District,Shanghai,200090;
4.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Centre of the Health Bureau of Yangpu District,Shanghai,200090)
ABSTRACT For the standardized community home nursing care service,this article gave the ideas and recommendations on adjusting home care charges,encouraging home care,allocation of human resource and introduction of the standardized community home nursing team management and so on. It proposed establishing the home care evaluation,the nursing assistants training system and the quality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others.
KEY WORDS Home nursing care;Policies and systems; Ideas and suggestions
我国老年护理服务主要分为老年护理院、养老院、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四个方面,据统计在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后选择的护理方式意向中,希望在家中护理者占47.16% ,选择老年护理医院者占19.12% ,选择建立家庭病床的占13.19% ,选择养老院的占19.13%。享有医保的老年人中22.18%的生活不能自理者选择老年护理医院[1]。课题组通过随机向平凉和大桥街道60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发放《杨浦区介护式家庭病床居民需求咨询表》,在3 226份的有效问卷中,对介护式家庭病床护理服务有需求的有2034份,需求率为63.05%。在需求人群中,生活完全自理的占68.53%、基本自理的占15.93%,需要他人部分帮助的占5.48%,完全需要他人帮助的占3.81%。有80.63%的老年人均为家庭养老,74.00%的老年人患有2种或2种以上疾病。可见大多数的老年护理服务需要通过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的途径来展开,显示出以家庭为单位的老年护理服务具有确切的现实需要。
1 日本介护员制度[2]
日本作为世界上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于1963年制定出老年人福利法,提出了介护一词。日本的介护实行保险制度,建立了介护员(介护管理者和介护士)培训制度,并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介护员相当于国内的为老服务者。区别在于国内的为老服务没有形成统一正规的培训机制、职业准入和保障机制。
2 居家护理的实践
居家护理应包括专业基础护理、心理与人文关怀和生活照顾。借鉴日本介护理念,课题组实施了“沪东模式”即家庭病床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和“大桥模式”即项目化介护式护理服务模式。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分别为125名、195名患者提供了服务,取得了“节约资源、减少费用、亲情回归、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效果。
其核心为“以医学专业护理人员定期为居家、患有慢性疾病和疾病后遗症、独立生活有困难的老人提供专业的护理、心理和人文关怀服务,并通过示范带教,使家人或社会人(保姆、志愿者等)学会专业的、非创伤性的、个体化的基础护理技能,成为既掌握一定专业基础护理技能,又能照顾老人日常生活起居的‘介护员’,形成专业护理服务与生活照料(professional nursing and life care)为一体的、适合国情的居家护理团队和模式”。也为建立我国社区护士队伍,使护士进社区和家庭服务提供了思路。
3 政策建议
3.1 调整护理收费
居家护理收费价格要区别于机构护理价格,要考虑护理人员与介护员及其他医务人员上门的时间和出行成本,合理的收费标准,是开展居家护理的基础,并列入医疗保险;目前本市家庭病床收费和单项护理收费远低于成本,且目前家床的基础护理费不列入医疗保险项目中(表1),不利于推广居家护理工作。
3.2 鼓励居家护理
制定鼓励居家护理和养老的政策,进行居家护理和养老的患者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居家护理费纳入医疗保险目录,拉开居家护理与医疗机构护理的自费承担比例,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减轻政府和社会的投入负担。
3.3 人力资源配置
居家护理必须由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目前公立护理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受政府编制的限制,已经很难承受居家护理的工作。解决上门护理的人力资源难题,可通过聘用刚退休的护士作为护理人员来解决,她们护理技术功底深,有丰富的沟通经验,搭配通过培训的医院护工、家人和社会人(保姆、志愿者等)作为“介护员”,组成居家护理团队,开展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成本由医疗保险、财政预算和个人或家庭共同承担。
3.4 介护团队管理
在当前政策和诚信环境下,居家护理工作由公立医疗机构承担,更能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居家护理团队由各区护理医院统一管理,有利于统一服务标准和质量控制,并且有利于双向转诊(医院―护理院―家庭、养老院)。将家庭与养老机构和护理机构结合成为联合体,使社会资源得到了更有效地利用。
4 加强制度建设
4.1 建立居家护理等级评价制度
建立适合国情和上海市实际情况的“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需求等级评价、收费标准和筹资补偿机制。建立“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等级评价标准是介护服务计划制订和实施的首要步骤,根据服务对象的生活自理情况和实际服务需要,按照介护需求等级评价标准确定介护服务内容,并进一步核算收费标准,是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得以持续实施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还要解决多数居民尤其是处于经济弱势群体的老人,要承担家庭护理的费用确实存在困难,及其导致的居家护理服务出现的“高需要、低利用”的现象[3]。目前有关研究均认为,发展和完善居家护理服务,必须将其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合理的经济补偿机制,加大政府的基本投入、将其纳入医疗保险的范围并提高其限额,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途径[3][4][5][6]。
4.2 建立介护员培训制度
培训出一支规范的介护服务队伍。一方面要结合院校护理教育,积极开展社区介护工作人员的师资培养;另一方面要扩宽培训渠道,开展社区护士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社区护士师资上岗资格制度,进入社区和家庭,广泛开展家庭人员和志愿者护理老人的技能培训,使有老人护理需求的家庭人员和志愿者都能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都能成为基本合格的“介护员”。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配合专业的社区医疗护理队伍开展居家护理工作,从而保证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更适应国情、上海的实际情况,同时保证工作开展的质量。
4.3 建立质量评价标准
建立适应于需求等级评价的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标准。应结合社区家庭护理服务的特点,充分考虑影响家庭护理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的各种因素,如服务方式、服务对象、环境条件、工作时间等,研制适用于社区家庭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体系,使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业务管理和绩效评估有科学正规的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需求评估标准,明确责任范围和服务内容,确立服务规范,研究制定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 施永兴,王光荣,杨芬红,等.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服务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551-554.
[2] 刘雪琴.日本老年介护介绍[J].中国护理管理,2005,5:54-55.
[3] 孙敏,刘丹萍,李宁秀.高龄老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1):492-511.
[4] 陆燕飞,邵宝蓉. 家庭病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价值和改革思考[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15(9):478-479.
武警浙江省总队干休所,浙江 杭州 310020
【摘要】 目的 对社区老年人群的居家护理与保健进行分析探讨,以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方法 对2011年2月――2012年2月本社区内的178例老年人进行居家护理与保健的指导,培养老年人群的居家护理与保健能力,干预1年之后,分析、比较干预前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结果 在干预之后,社区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改善(P
【关键词】 老年人群;居家护理;保健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46-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步加剧,老年人群所占比例得到扩大,使得老年人群的护理与保健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在城市社区之中,大多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较为良好,或者是患有慢性疾病,未能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对于此类人群,应该指导、帮助其掌握居家护理与保健的能力,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2]。我院于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对本社区内的178例老年人进行居家护理与保健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本社区内的178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2例,女86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70.2±9.8)岁。其中32例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25例患者有其他的慢性疾病。
1.2 方法 干预前,对所有178例研究对象使用生活质量测评表进行评分,然后进行相应的居家护理与保健指导,帮助患者培养居家护理与保健的能力,于干预1年之后,再次使用生活质量测评表对178例研究对象进行评分。分析比较干预前后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具体方法如下:
1.2.1 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 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应该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流通以及生活便利。在老年人的房间方面,应保证其采光好、通风好以及干燥等,例如,保持室内温度在18-23℃,湿度在50-60%[3]。通常老年人的活动较不方便,需要保持地面的干净,避免障碍物以及水等的存在,以防跌倒,尤其是卫生间,最好设有扶手。
1.2.2 饮食健康 合理的膳食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饮食应该保证种类齐全,并且营养均衡。主食以谷类为主,但是由于老年人的糖耐量有所降低,因此要注意摄入量;蛋白质的摄入通过食用奶类、豆类以及鱼类等获得;在脂肪摄入方面,应该尽可能的使用植物油,避免使用动物油脂。老年人对于钙的吸收有所降低,应注意补充,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老年人不应食用太多的盐,避免引起高血压等疾病[4]。最后,老年人应多食用水果以及蔬菜等,保证维生素的补充,并且平时要注意多饮水。
1.2.3 睡眠健康 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老年人缓解疲劳,恢复精力。床铺的软硬度要适中,枕头的高度要适中。睡前最好进行适当的散步、使用热水泡脚等,并且最好能够保持睡眠时间在7-8小时。此外,老年人午休半小时左右亦有利于保持旺盛的精力。
1.2.4 运动健康 老年人应该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进行锻炼,以达到活动筋骨的作用,主要包括散步、慢跑、打太极等。运动量应该随着运动的持续逐渐增加,不可操之过急,亦不可时断时续,要持之以恒。同时运动切不可过度,以防发生危险。
1.2.5 心理健康 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及广阔的心胸,积极参加活动,以积极、轻松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事情。还可以为自己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增添生活的乐趣。此外,还要注重人际交往,多同朋友聊天,一起参加活动,互相关心、帮助,共同促进身心的健康。
1.2.6 健康检查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处于逐渐的衰老退化之中,应该进行定期的检查,这样利于疾病的及时发现,尽早治疗,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2.7 用药健康 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需要进行用药治疗,应严格遵医嘱,不可擅自改变用药的时间以及剂量等。对于老年人,身体器官逐渐衰弱,使得药物的代谢相对缓慢,应注意控制剂量以及种类,尽量避免发生不良反应[5]。用药期间应严密关注不良反应情况,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1.3 判断标准 使用生活质量测评表对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该表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以及环境适应4各方面组成,包含11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使用3级评分,1分表示差,2分表示一般,3分表示好,所得分值越高,表明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 ±s表示,使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α=0.05,以P
2 结 果
经过1年的居家护理与保健干预之后,研究对象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以及环境适应情况均较干预前得到明显的提高,两者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愈发严重,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6]。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引起了人们对老年人群的保健护理方面的重视,使得老年人获得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社区护理保健服务成为可能,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7]。本次研究中,对社区老年人群进行居家护理与保健的指导干预之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表明居家护理与保健对于老年人群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其改善身体健康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秋菊.社区老年人的居家护理与保健[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20):131-132.
[2] 冉凌云,刘琴.老年人的居家护理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J].医药前沿,2012,02(3):283-284.
[3] 何静.浅析社区老年人的居家护理和保健[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8):106.
[4] 林继凯,宋怀宝,张群等.居家护理高龄老人家属幸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0):3504-3506.
1、全面关怀,重点照顾。为所有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特殊老年人提供政府养老补贴。
2、立足社区,面向家庭。以社区为基础,以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为基本单位,直接服务老年人家庭。
3、协调推进,统筹配合。与社区医疗、社区文化等各项社会建设工作协调推进,与机构照料服务相互补充。
4、保障生活,兼顾其他。以生活照料为主,逐步拓展到其他为老服务需求。
二、工作目标
着眼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搭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组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形成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给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籍、文化娱乐、社会交往、安全巡视等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为老年人居家养老创造便利条件。
三、组织体系
建立市、区(市、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网络。市、区(市、县)两级民政部门设立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道(乡镇)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设立养老服务站,共同负责组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所需工作人员,由各单位在本系统内自行调剂解决。同时,以区(市、县)为单位,选拔优秀居家养老工作人员,组成居家养老服务评估小组(兼职),经培训后,负责对全区申请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进行资格评估。
四、补贴对象和形式
凡居住在我市辖区内、具有本市非农业户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60周岁(含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及遗属孤老,均可申请城镇特困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城镇特困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坚持“全员补贴、待遇有别、突出重点、适当普惠”的原则,按照所在地区的消费水平,区分老年人身体情况、家庭困难程度和现实养老服务需求,经指定部门评估后,确定个人补贴标准。市、区(市、县)两级政府建立居家养老服务补贴专项资金,以居家养老“服务券”的形式,对城镇特困老年人给予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居家养老“服务券”由市民政局统一印制。具体服务项目由各区市县民政部门视本地实际情况自行开发。
对城镇散居的“三无”老人,鼓励入住国办社会福利院;对入住民营养老福利机构的“三无”老人和遗属孤老,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标准,要建立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而调整的自然增长机制。具体补贴标准由市民政局、财政局另行制定。
五、补贴审批程序
符合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条件的老年人,可向社区提出申请,经街道评估确认,报区(市、县)民政部门审批后,凭居家养老“服务券”享受服务。
六、人员培训
首先,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的健康观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把人看作是一个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要的整体,强调家庭、社会以及心理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这与中医护理的“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的生命整体观一脉相承。中医护理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将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人体心身的和谐视为健康的基本标准,并贯穿于疾病防治和抗衰老理论与实践之中。社区护理的主要内涵是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护理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治未病”的预防观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社区人群对中医护理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中医护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最后,国际社区护理蓬勃发展的背景以及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中医护理快速进入社区护理提供了可能。
2.应用现状
2.1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居家护理将成为适应大众需求的一种主要的社区护理工作方法。居家护理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社区护士直接到病人家中,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中有疾病的个人即出院后的病人或长期家庭疗养性的慢性病病人、残障人、精神障碍者,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
2.1.1在居家护理评估中的应用中医护理评估与社区居家病人评估的主要内容相似,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及治疗情况等。中医护理评估技术是在整体观和辨证观的指导下,在现病史、个人生活史、家庭环境评估、症状与体征评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医护理评估内容的引入加强了居家护理评估的深度与广度。目前,进行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价时,常用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估量表。为了充分利用中医护理的优势,可以对此量表进行修订,增加中医护理评估内容。
2.1.2在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社区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肾功能衰竭、骨和关节病变需要牵引和卧床者等。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在社区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士能够使用中医养生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干预项目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而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和情志调护的中医护理干预,在家庭病床列前三项。可见,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护理、药膳护理更贴近生活,因其护理方法简便易学、直观安全、效果显著,更适合在社区普及推广。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明显,各个城市的机构养老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等需求不断增多。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有1.3亿,占总人口数的10.41%,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8811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6.96%,济南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严重高于全国水平。这表明我国21世纪初就已经进入老龄社会,银潮的到来已势不可挡。急剧增长的老龄人口将对社会养老设施产生旺盛的需求,为了应对老龄化社会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对济南市养老机构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的研究是迫切的、有意义的。
一、养老机构的现状情况
1.1 居家养老的局限
居家养老是我国固有的传统模式。但是,近年来我国的家庭养老功能正逐渐遇到困难。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家庭结构呈现4-2-1的发展模式,居家养老的负担加重;同时现有的居住建筑在无障碍设施、老年人居住日照标准等设计要求方面不能达到居家养老的要求,居家养老模式的局限性及困难日趋显现。
1.2 社会养老机构的问题
社会养老机构是指只要按时交纳规定的费用,就可获得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护理、食宿等照料的各种福利院和敬老院的养老模式。但是目前社会养老机构的匮乏,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及所选位置也难以满足日益增多的老年人高质量养老的需求。同时目前养老机构多由政府投资,带来的政府财政负担过重,机构照顾费用较高等一系列问题。
二、适合新时期养老模式的初探
为很好的破解目前养老难的问题,我们必须着手研究并开展适合新时期的养老模式。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合理规划设计适合现阶段养老的老年人社区,相关管理部门也应鼓励支持老年社区的报批建设。
2.1新时期老年人居住社区的规划设计
老年人社区的规划设计应首先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以舒适的环境及设施补偿老年人各种能力的下降,并保留适度的独立空间,以达到维护和锻炼老年人独立居住生活能力的目的。
2.1.1老年人社区的选址
老年社区在选址时,比较适宜选在靠近中心城的区域,有利于一定的规模建设,这样既可保证自然环境较好,同时还有利于老年人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更便于子女的照顾探访。
2.1.2 老年人社区的规划设计布局
规划设计总体布局应功能分区明确(满足功能需求为目标),空间尺度适宜,环境特征便于识别,以服务设施及医疗设施为中心,同时交通组织方面应尽量缩短各居住建筑与其配套服务设施的交通距离。
2.1.3道路交通及景观设计
道路宜采用人车分流,无障碍的步行道构成小区的交通骨架,尽量避免机动车的进出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干扰。老年居住建筑与老年人涉足的公共场所之间应以方便安全的步行系统相连,步行系统两侧应设置供老年人休息交流的设施。景观设计应适合老年人的审美需求并保证安全及绿化率要求。
2.2新时期老年人居住社区的规划管理
目前,国家对老年人居住社区项目规划用地性质及建设标准均不明确。为促进我市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满足广大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参考其他城市规划审查的老年人居住社区项目实例,对该类项目提出如下规划管理建议。
2.2.1老年人居住社区项目建设用地
老年人居住社区项目可以在划拨或出让用地内进行建设。用地性质可以为居住用地或公共设施用地(社会福利设施)。
2.2.2老年人居住社区项目建设主体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鲁政办发[2008]25号),“鼓励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以及外资,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承包、租赁、参股等多种形式,兴办养老院(老年人居住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学校)等养老服务机构和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疾病护理等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政府福利机构或经民政部门出具社会福利机构等证明的单位可作为使用划拨用地进行建设老年人居住社区的主体。
开发建设单位使用出让用地建设老年人居住社区的可不出具相关民政部门审查意见。
2.2.3老年人居住社区项目规划设计标准
老年人居住社区及配套服务设施用房设计应符合国家、省、市法律、法规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等相关建筑设计规范。
2.2.4老年人居住社区项目规划控制
划拨用地内建设的老年人居住社区项目,提倡以内廊式普通集体公寓为主,单元住宅式公寓为辅,且单元住宅式公寓建筑面积不超过项目总建筑面积的50%。同时成套公寓的套型建筑面积不超过90平方米。
出让用地内建设的老年人居住社区项目,允许开发单位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设计套型结构。
2.2.5老年人居住社区项目的相关管理
建议民政、房管、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根据老年人居住社区项目的特点,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对项目经营、买卖、出租等方面的监督管理。
划拨用地内的老年人居住社区项目不得进行市场出售交易,不得在使用过程中改变建筑使用功能,建设单位在申报项目建筑工程规划许可时须就此做出书面承诺。
三、结语
各城市面临着人口迅速老龄化,规划设计及规划管理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现象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将老年人社区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项新型养老模式,充分考虑规划设计、管理实施的全过程,以养老的适宜性为基本原则,实现社会和谐,社会持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首先,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社区护理的健康观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把人看作是一个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要的整体,强调家庭、社会以及心理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这与中医护理的“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的生命整体观一脉相承。中医护理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将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人体心身的和谐视为健康的基本标准,并贯穿于疾病防治和抗衰老理论与实践之中。社区护理的主要内涵是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护理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治未病”的预防观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中医护理来源于民间,其特有的饮食文化、养生保健及简、便、易、廉的护理技术更容易为广大社区居民所接受。社区人群对中医护理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中医护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最后,国际社区护理蓬勃发展的背景以及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中医护理快速进入社区护理提供了可能。
2、应用现状
1)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居家护理将成为适应大众需求的一种主要的社区护理工作方法。居家护理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社区护士直接到病人家中,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中有疾病的个人即出院后的病人或长期家庭疗养性的慢性病病人、残障人、精神障碍者,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社区护士将成为居家护理的主力军。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
①在居家护理评估中的应用中医护理评估与社区居家病人评估的主要内容相似,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及治疗情况等。中医护理评估技术是在整体观和辨证观的指导下,在现病史、个人生活史、家庭环境评估、症状与体征评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医护理评估内容的引入加强了居家护理评估的深度与广度。目前,进行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价时,常用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估量表。为了充分利用中医护理的优势,可以对此量表进行修订,增加中医护理评估内容。
②在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社区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肾功能衰竭、骨和关节病变需要牵引和卧床者等。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在社区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士能够使用中医养生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干预项目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而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和情志调护的中医护理干预,在家庭病床列前三项。可见,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护理、药膳护理更贴近生活,因其护理方法简便易学、直观安全、效果显着,更适合在社区普及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拔罐、按摩、刮痧、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耳穴埋籽、脐疗、中药离子透入等在社区慢病居家护理中应用广泛,尤其是按摩法,因其简便易行,备受社区居民的喜爱。但在实际工作中,针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技术主要由中医医生操作,中医护士很少应用。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等由护士按照医嘱实施。中医养生方法及护理技术因其低廉性,对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率,有利于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力度,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③在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在社区,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稳定但需继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医学|教育网搜集残疾人等。常见的有术后病人、脑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瘫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伤病造成的功能障碍、残疾者。中医药膳护理、情志护理以及针灸、按摩等护理技术在防止压疮、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促进病人的营养、畸形和残障病人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环境适应性改变的指导等方面应用广泛,使向病人提供优质的康复护理成为了可能。
④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决定了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主体。同时,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分居养老将成为今后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虽然,在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中,为老年人,尤其是为分居养老的老年人提供饮食养生、起居养生、睡眠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药膳养生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以及传授灸法、按摩、中药敷贴、中药熏洗等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技术对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中医护理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较少。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老年人住宅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解决好老年人住宅问题,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尽可能地减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文化教育、社会福利、医疗保险、劳动就业、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等问题。因此研究探讨老年住宅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老龄化社会
所谓人口老龄化,就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增多的一种社会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0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5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世纪之交的中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了1.3亿,占总人口的10.41%,其中65岁以上的人口达到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这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截止2004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43亿,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贯彻执行,人口的出生率还会降低,平均寿命将继续延长,老年人的绝对数及占总人口的相对比重也会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会更加加剧。据预测,2030年我国的老年人将达到3.74亿,约占总人口的24.8%。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口老龄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是人们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普遍得到改善的集中体现。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它不仅仅是影响到国家的住房政策,社会福利制度,医疗保健政策、劳保制度及保险事业等,而且对住宅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工作的影响也是直接而深远的,如何尽可能使社会经济发展受其影响程度减小到最低限度,是社会共同的愿望。因此,作为建筑师,我们应该积极迎接老龄化社会到来,我们有必要将“老有所养”的核心问题――“老有所居”展现出来探讨,让老年人拥有一个健康、独立、愉悦的生活环境。
二、老年人居住方式
根据养老方式,可将老年人居住建筑类型分为四类:居家型老年人居住方式、社区型居住方式、养老院型居住方式和医护型居住方式。
1、居家型老年人居住方式
居家型是我国传统最主要的模式,主要形式有独居、子女同居和子女邻居。居家型老年人居住方式有三种模式而且各自各有特点:
与子女同居是传统的子孙同堂居住的模式,这种模式使老年人产生居家的幸福感,不至于产生孤单感,是最常见的老年居住模式。
与子女邻居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共用生活间,其余分开,彼此间有联系又有独立的模式,另一种是完全分开,但毗邻,即同楼内两个居住套型。这种模式即有利于两代人生活完全独立,又有利于两代人生活的互相照料和感情上的交流。
独居,这种模式不同于子女邻居型的毗邻,它是在同一个小区内或同一座院落内,但不同邻居,有一定居住距离,是老年家庭和年轻家庭高度独立的模式,符合现代居住潮流:“住得近,分得开,叫得应,常来往”的模式。
2、社区型老年人居住方式
社区型老年人居住方式与居家型老年人居住方式中独居型唯一不同的是免除了室内外劳动,室外劳动不管了,室内由社区服务管理者来服务管理。但也不同于养老型老年人居住方式,社区型老年人居住方式仍自己做饭,所需粮食,菜油通知社区服务员代买上门,免去了采购物品的劳累。同时也有医护人员定期上门保健服务,小病随时上门医疗,大病及时送往医院。这使老年人生活料理有得安全保证,同时也为子女减轻照料养老的负担。
3、养老院型老年人居住方式
养老院型老年人居住类型主要是接纳社会单身老人或老年夫妇,提供集体居住的生活单元,并提供生活文化、娱乐、健康服务的老年人设施。一般是一人或一对夫妇住一套房,有独立的卫生间,有电视、电话衣柜等各类设施,并提供水、电、暖、医疗监护各种物业服务。
4、医护型老年人居住方式
这种类型主要接纳生活自理能力差,活动能力差的老年人,并重点提供医疗和护理服务的老年人设施,这种住宅多为每个老人住一间类似旅馆的房间,即卧室与卫生间在一起,因为这些老人一天到晚躺在床上不能行动,一般不需要带有客厅和厨房,也可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进行特别护理和普通护理房间选择。
三、老年住宅设计
(1)功能性要求
老年人由于行动迟缓,因而在居住空间的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老年人步行和使用轮椅的空间,要完全消除地面的高差,让老年人能自由地在住宅内行走,要合理缜密地布置室内家具设备,其尺寸要方便老人使用。走廊、房门、卫生间等尺寸适当加大,以利于轮椅和别人搀扶下行走,同时地面材料也要采用防滑处理,厨房的吊柜和低柜尺寸要选择适当,避免由于过高取物不便,过底取物弯腰酸痛。
(2)安全性要求
老年住宅设计要从老人的安全、舒适、方便出发。老年人由于生理老化,腿脚动作逐渐变得不灵活,所以住宅内的地面材料要求防滑,要排除高差和门槛,在厕所和浴室应设置必要下辅助设施,门最好是推拉式,由于生理老化,老年人的判断力、记忆力,行动力急剧减退,因此室内应安装紧急呼叫装置,煤气报警、防盗、防漏电等装置,能方便、及时地或自动地发出警报,从而使老人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救助。
(3)健康性要求
老年人的健康卫生状况最为重要,老年人在室内时间较长,所以在住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良好的朝向、通风、采光和换气,让起居生活间能直通阳光,同时,老年人喜欢清静,要注意使用一定隔音材料。而且老年人对外界气候变化也十分敏感,冬天怕冷,夏天怕热,所以在热环境方面,也需要注意在房间朝向设计和温改方面加以考虑,对老人的居室,厕所、浴室、厨房要设计成容易清扫,此外,老年住宅周边环境建设对老年人也特别重要,要创造一个老年人特别喜欢的休闲绿色环境,有便利的文化娱乐设施,便于老年人间的交往,从而为老年人身心健康,安度晚年创造更加有利条件。
(4)适用性要求
经济适用一直是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老年住宅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活规律和子女不同需要,为老年人提供方便适用的生活空间,创造相对独立的空间,并保证有较好的休息环境,这样就需要设计出居住条件的多元性、居住条件的多元性就是考虑到老年人居住要求需要的同时兼顾他人的要求,满足适用性,居住条件多元化体现在诸多方面:如地面不应有高差、更不可有门槛,卫生间门考虑用推拉式,门宽度要在85cm以上,为了方便老年人轮椅进出。这样设计为照顾和被照顾人的需求同时得到满足,体现了适用性要求。
四、结语
老年住宅是有别于普通住宅的,它适用一群特殊群体――老年人,老年人自身特点决定了老年住宅方式,不同老年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选择老年居住方式有很大差异性,因此,我们在建设设计老年住宅时应当考虑到这些因素,在我国人口结构转型时期,老龄化人口比重加大时,老年住宅开发设计更应该考虑这些因素,减少不必要资源浪费,合理开发利用,让老年人拥有健康、安全,舒适地住宅环境。
参考文献:
[1]曾毅.中国人口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2]林宗仁.老年住宅设计探讨[J].住宅科技1991(11).
(一)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度过晚年的一种养老的方式,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居家养老的空间位置是在老年人的家中,但是其享受的养老服务的提供主体是社区,或者是社会中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等。
(二)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服务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家庭中每天派专人对老年人进行看护是对劳动力的巨大浪费,也增加了家庭的养老负担和经济负担。社区养老模式的出现,可以在子女工作时间内将这些老年人进行集中看护,一方面,极大的缓解了老年人子女的后顾之忧,解放了生产力,减少了家庭负担;另外一方面,在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同时,社区养老模式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加积极健康的养老环境。
(三)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服务,指老年人居住在专业的养老机构中享受养老服务的养老模式,包括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机构。与其他两种养老服务相比,机构养老能够提供更为专业养老服务以及基础的医疗服务。
机构养老是我国重要的养老模式之一,但不能满足众多其他需求的老年人群需要。以北京为例,北京目前共有养老机构340家左右,其中民办的养老机构约有100家。国办养老院的入住率常年为100%,且常年有上千老年人在排队等候入住。而民办养老院的床位已有近12000张,但平均入住率只有66%左右。
养老机构按照不同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按照提供服务的内容不同分类
第一、技术护理照顾型养老机构,收养需要24小时精心医疗照顾但又不需要医院所提供的经常性医疗服务的老年人。
第二、中级护理照顾型养老机构,主要收养没有严重疾病,需要24小时监护和护理的老年人。
第三、一般照顾型养老机构,主要收养需要提供膳食和个人帮助及24小时生活护理服务的老年人。
2、按照出资人的性质不同分类
第一、公办性养老服务机构,是由国家和政府出资主办或者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且管理和运行都比较正规,是广大想要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的首要选择。目前全国有养老机构4.4万多家,其中超过7成属于公办养老机构,在公办养老机构中,大部分是农村敬老院。
第二、民办性养老服务机构,是指依靠社会力量兴建的养老服务机构,在设备设施、服务内容、服务人员素质、管理规范等许多方面与公办性养老服务机构尚有距离,但是近年来发展较快,能够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
3、按照养老机构的性质不同分类
第一、老年社会福利院,就是享受国家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助,接待老年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起居生活、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这种类型的养老机构多由国家出资兴建与管理。
第二、敬老院,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又称养老院。敬老院的收养对象主要是五保老年人。
第三、老年公寓,是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是综合管理的住宅类型。
第四、托老所,是近几年在我国兴建的老年服务机构,是为老年人提供寄托性养老服务的设施,有日托和全托等形式。
第五、临终关怀医院,是以缓解老年患者身体上的痛苦为主要目的一种医院。临终关怀医院在发达国家发展状况较好,例如美国、日本等国家。但是由于家庭伦理观念、道德障碍、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医院评估等一些原因的限制,我国的临终医院发展状况较差,不仅数量少,在其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上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我国入住临终关怀医院的老年人数量非常少。
4、其他分类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一、居家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因为在最近几年中,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生活水平也随之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可以说,已经将基本温饱问题解决开始逐渐迈入小康社会,而很多老年人经过自己多年来的努力和奋斗,在退休之后拿到较为稳定的收入,在生活质量上也呈现出较高的要求,再加上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层出不穷,老年人对于养老的观念也开始日新月异。在养老观念的不断变化中,现有老年居住模式也需要有较大程度的变化,现有的居家养老模式忽视了很多问题,使现代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无法得以满足,所以,分析和研究现有居家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孤独感的问题
现代社会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负面问题,国内外老年人由于无法忍受孤独,而走向自杀的时间也比较常见,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伴随着人口平均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在退休以后所需要面临的生活就会逐渐延长,退休以后的老年人在时间上大量的空闲出来,通常这段时间在人生中会占有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时间,基本上要比整个青春还要长,这段时间应该怎么样过得更有意义,对于每一个老年人而言都是十分在意和重视的问题。
所以,站在建筑人士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对老年生活所存在的老年孤独的问题应该进行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要明确地知道老年人居住空间的重要性是如何重要,居住状况对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而言要比其他人群更加重要,而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上,适合的养老居住模式所发挥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
(二)居住环境的问题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实力和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居住要求也出现了不断上升的趋势,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单元成套楼房中具备现代化设备的比例也不断增加,在此基础上,老龄居住条件和质量也会存在比较明显的完善,其完善主要体现在居住面积的增加以及住宅设的改善两个层面上。但是比较“银色浪潮”,我国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建设相对还是较为落后的,要求的不断提升使老年居住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二、居住部分的空间设计
我国老年公寓的模式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种:成套老年公寓住宅;合居老年公寓住宅;护理和医疗型老年住宅或机构。
(一)保持独立性与增加交流空间
1.私密性:老年人需要一个属于自己、不扰的空间。尊重个人的生活,就必须确保个人的隐私权,实现居住空间的个性化。只有确保了安定的个人空间,生活才能丰富多彩,使入住者可以空间的设置上体现自己的个性,同时也确保了自立的生活行为的顺利进行。
2.社会交往:老年公寓应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进行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社区内要有完备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如保健医疗、健身娱乐文化教育、图书资料、购物中心、银行邮局、交流活动、家政服务等。
在设计中可考虑结合门厅、过厅、电梯厅等设置各种公共交往空间,如“谈话角”“休憩角”等,适当安排桌椅,为老人们提供休息和增加互相交流的公共交往空间。
适合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中国老年人的收入较低,居室标准不易过高,对面积设施尽量节省投资。②房间可灵活使用,增设床位,共用卫生间。老年人居住空间示意简图③提供多样的室内空间,以增加行为的刺激程度,避免行为消极麻木、机能衰退。④主要起居空间周围应有一系列次一等的小起居空间,人们可以安静的观察主要空间人来人去的情况,而不觉得被迫介入。⑤起居空间应与朝南室外活动场地或暖房相接,在天气好的时候,可方便的提供老人户外活动的机会。⑥除了主要起居空间之外,若干个居户应配一个小起居。满足一些私密性活动的要求。
(二)居住空间的基本要求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使用中需要从目的性、方案及实际设施上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起居、日常事务、个人爱好习惯、社会接触及文娱体育活动等方面,以体现他们早先生活方式的连续性。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尽可能长时间维持其独立生活能力。
1.要有功用性
要给护理人员或家人留有护理空间,特别是浴室和厕所空间,保证老人活动需要尺寸和协助老人时所需的空间。根据老年人视力趋弱的特点,老年人建筑室内空间色彩应明快、温暖,地面不宜采用黑色或显深色面料,透视窗口不宜用有色玻璃。老年人对噪音敏感,住宅内一般要装好隔音设备。
2.要有安全性
老年人中脑血管和心脏疾病死亡人数占所有死亡人数的前三位,发生最多的地方是在厕所内。因此老年住宅中厕所应安装暖气或其他取暖设备,减少室内与厕所间的温差;安装坐式便器,并加上扶手;外开式或侧面推拉式门,以便于轮椅进入;安装安全电铃,遇紧急情况时可从外打开门等。老年人往往因不注意或因路面不平,绊倒而发生骨折,因此老年住宅设计中在有门的出入口。
为了防止夜间发生事故,要避免电灯开关设置在暗处或不方便的地方,厕所与寝室最好能安上夜间照明灯。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安装警铃能方便及时地或自动地发出警报,以使老人能得到帮助。
3.要有健康性
要保持老人的居室、厕所、浴室、厨房容易清扫的方便条件。老年人在室内的时间长,所以特别要考虑到日照、通风、采光和换气,让起居生活空间能直通阳光,便于老人作室外的活动。要使老人能方便地使用卫生设备和厕所,冬天洗浴时应考虑加温的设备。不宜用易碎、易燃、化纤及散发有毒气味的装修材料。
4.便于改造
老年人从自理自力期到照顾关怀期,差不多有一二十年的时间,住宅的设计应当考虑到老人的需求,设置隐蔽设计,便于增添设备、设施等改造工程。及时为老人提供协助,延缓老人的衰老过程。
参考文献:
[1].李颖.老龄化社会居住环境空间设计探究[J].住宅产业. 2011(08).
[2].袁圆.中外老年住宅产品初探[J].科技智囊. 2009(06).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一、居家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因为在最近几年中,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生活水平也随之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可以说,已经将基本温饱问题解决开始逐渐迈入小康社会,而很多老年人经过自己多年来的努力和奋斗,在退休之后拿到较为稳定的收入,在生活质量上也呈现出较高的要求,再加上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层出不穷,老年人对于养老的观念也开始日新月异。在养老观念的不断变化中,现有老年居住模式也需要有较大程度的变化,现有的居家养老模式忽视了很多问题,使现代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无法得以满足,所以,分析和研究现有居家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孤独感的问题
现代社会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负面问题,国内外老年人由于无法忍受孤独,而走向自杀的时间也比较常见,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伴随着人口平均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在退休以后所需要面临的生活就会逐渐延长,退休以后的老年人在时间上大量的空闲出来,通常这段时间在人生中会占有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时间,基本上要比整个青春还要长,这段时间应该怎么样过得更有意义,对于每一个老年人而言都是十分在意和重视的问题。
所以,站在建筑人士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对老年生活所存在的老年孤独的问题应该进行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要明确地知道老年人居住空间的重要性是如何重要,居住状况对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而言要比其他人群更加重要,而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上,适合的养老居住模式所发挥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
(二)居住环境的问题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实力和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居住要求也出现了不断上升的趋势,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单元成套楼房中具备现代化设备的比例也不断增加,在此基础上,老龄居住条件和质量也会存在比较明显的完善,其完善主要体现在居住面积的增加以及住宅设的改善两个层面上。但是比较“银色浪潮”,我国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建设相对还是较为落后的,要求的不断提升使老年居住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二、居住部分的空间设计
我国老年公寓的模式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种:成套老年公寓住宅;合居老年公寓住宅;护理和医疗型老年住宅或机构。
(一)保持独立性与增加交流空间
1.私密性:老年人需要一个属于自己、不扰的空间。尊重个人的生活,就必须确保个人的隐私权,实现居住空间的个性化。只有确保了安定的个人空间,生活才能丰富多彩,使入住者可以空间的设置上体现自己的个性,同时也确保了自立的生活行为的顺利进行。
2.社会交往:老年公寓应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进行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社区内要有完备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如保健医疗、健身娱乐文化教育、图书资料、购物中心、银行邮局、交流活动、家政服务等。
在设计中可考虑结合门厅、过厅、电梯厅等设置各种公共交往空间,如“谈话角”“休憩角”等,适当安排桌椅,为老人们提供休息和增加互相交流的公共交往空间。
适合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中国老年人的收入较低,居室标准不易过高,对面积设施尽量节省投资。②房间可灵活使用,增设床位,共用卫生间。老年人居住空间示意简图③提供多样的室内空间,以增加行为的刺激程度,避免行为消极麻木、机能衰退。④主要起居空间周围应有一系列次一等的小起居空间,人们可以安静的观察主要空间人来人去的情况,而不觉得被迫介入。⑤起居空间应与朝南室外活动场地或暖房相接,在天气好的时候,可方便的提供老人户外活动的机会。⑥除了主要起居空间之外,若干个居户应配一个小起居。满足一些私密性活动的要求。
(二)居住空间的基本要求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使用中需要从目的性、方案及实际设施上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起居、日常事务、个人爱好习惯、社会接触及文娱体育活动等方面,以体现他们早先生活方式的连续性。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尽可能长时间维持其独立生活能力。
1.要有功用性
要给护理人员或家人留有护理空间,特别是浴室和厕所空间,保证老人活动需要尺寸和协助老人时所需的空间。根据老年人视力趋弱的特点,老年人建筑室内空间色彩应明快、温暖,地面不宜采用黑色或显深色面料,透视窗口不宜用有色玻璃。老年人对噪音敏感,住宅内一般要装好隔音设备。
2.要有安全性
老年人中脑血管和心脏疾病死亡人数占所有死亡人数的前三位,发生最多的地方是在厕所内。因此老年住宅中厕所应安装暖气或其他取暖设备,减少室内与厕所间的温差;安装坐式便器,并加上扶手;外开式或侧面推拉式门,以便于轮椅进入;安装安全电铃,遇紧急情况时可从外打开门等。老年人往往因不注意或因路面不平,绊倒而发生骨折,因此老年住宅设计中在有门的出入口。
为了防止夜间发生事故,要避免电灯开关设置在暗处或不方便的地方,厕所与寝室最好能安上夜间照明灯。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安装警铃能方便及时地或自动地发出警报,以使老人能得到帮助。
3.要有健康性
要保持老人的居室、厕所、浴室、厨房容易清扫的方便条件。老年人在室内的时间长,所以特别要考虑到日照、通风、采光和换气,让起居生活空间能直通阳光,便于老人作室外的活动。要使老人能方便地使用卫生设备和厕所,冬天洗浴时应考虑加温的设备。不宜用易碎、易燃、化纤及散发有毒气味的装修材料。
4.便于改造
老年人从自理自力期到照顾关怀期,差不多有一二十年的时间,住宅的设计应当考虑到老人的需求,设置隐蔽设计,便于增添设备、设施等改造工程。及时为老人提供协助,延缓老人的衰老过程。
参考资料:
1.李颖.老龄化社会居住环境空间设计探究[J].住宅产业. 2011(08).
2.袁圆.中外老年住宅产品初探[J].科技智囊.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