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因素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25 09:11: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统计学因素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统计学因素分析

篇1

【关键词】

学生组织;凝聚力;影响因素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校园文明的不断变化,加入学生组织普及化。目前国内外对凝聚力的研究群体主要针对运动团体和军事团体,学校团体较少涉及。对于影响因素涉及了人际关系、凝聚力结构、 组织情境、心理满足等内外部因素。而这些结论较多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获得,其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学生组织凝聚力的认知直接影响其增强组织凝聚力的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组织的整体精神面貌和学生组织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本文选择学生组织凝聚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探讨大学生对于学生组织凝聚力的认知,进一步提出改进建议。

1.2 研究目的

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学生组织凝聚力特征上的认知差异,以不同人口学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组织类型)为自变量,学生组织凝聚力为因变量,探讨基于大学生评价的组织凝聚力总体及各特征维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具体分为以下八个维度:个人动机、领导者、组织管理、组织规模、组织文化、进入组织难度、外部竞争、学校支持。

1.3 数据收集

我们选取北京林业大学在校登记的7个学生组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纵向选择校际和院级组织,横向选择涉及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组织的学生组织作为样本。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发放问卷300分,收回276份,回收率92%。其中有效问卷247分,有效率为总问卷数82.3% 。

2 文献回顾

对于影响凝聚力的因素,国外学者主要把它归结为三大方面:一是影响凝聚力的人际因素,二是影响凝聚力的结构因素,三是影响凝聚力的组织和情境因素。此外,Hogg(1992)在回顾文献后,总结凝聚力影响因素包括:个体特征及其一致性、互动、群体氛围、外部威胁、成功/奖励等。国内学者关于影响群体凝聚力因素研究结论较难统一。如王重鸣(2001)指出,影响群体凝聚力主要取决于群体的构成与规模、群体领导方式和外部竞争以及群体内聚力与生产率等方面。杨士魁(2003)指出,影响凝聚力的因素主要有群体目标的一致性、管理模式的科学性、群体地位的影响性、互相交流的经常性。李海(2009)分析得出影响组织凝聚力的因素包括个体、团体、组织和社会四个层次。 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凝聚力影响因素的认识是一个由单一到全面,逐渐完善的过程。

3 问卷信度和效度

3.1 问卷信度分析

在李克特态度量表法中常用的信度检验方法为“Cronbach a”系数。如果一个量表的信度愈高,表示量表愈稳定。结果见下: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可以发现,总量表的信度系数最好在 0.75 以上,问卷具有良好信度。因此本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3.2 问卷效度分析

问卷的效度是指测验或量表的题具有适当性与代表性,即测验内容能反应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本问卷的题项,来源于文献分析和访谈法,采用专家评判法对其内容效度进行有效鉴定。最后,在预测后还通过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验证题项。因此,本问卷的效度是有保证的。

4 数据分析

4.1 基于大学生评价的学生组织凝聚力总体特征的描述

由表可知:

大学生对学生组织凝聚力在个人动机,领导着,组织管理,组织规模,进入组织难度,组织文化,学校支持得分均>3,外部竞争微

4.2 不同性别大学生对学生组织凝聚力特征的描述

(1)男生在个人动机,领导者,组织管理,组织规模,进入组织难度,和外部竞争六个维度,均值均大于女生,说明男生更加重视以上维度。而女生则对组织文化和学校支持更为看重。

(2)男生在以上八个因子的标准差均大于女生,说明男生的集中趋势弱,个体差异强,存在显著性差别。

4.3 不同年级大学生对学生组织凝聚力特征的描述

由表可知:

对比高年级学生,新生在个人动机,组织规模,进入组织难度程度,组织文化,外部竞争和学校支持六个因子均值较大,而对于领导者和组织管理均值较小。深究原因,发现,在经过大学一年级过后,学生对于组织规模,进入组织难度,外部竞争,和学校支持的重要性降低,而更为重视组织的管理和领导者。

4.4 是否担任干部大学生对学生组织凝聚力特征的描述

由表可知:

是否担任干部对于学生组织凝聚力的看法影响不大,不存在显著性差别。

5 研究结论

由上述分析可知,学生组织凝聚力特征在性别、年级两个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一定的显著性差异,而在学生干部经历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1) 性别差异:本研究发现男生在班级凝聚力总体评价均分高于女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男生相对于女生更重视通过参与集体活动来增强班级凝聚力。唐颖(2008)在研究中认为影响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因素男生比女生更多存在团体参与、自尊实现、对前途的信心、朋友的数量等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男生对集体参与有更重要的认知。

(2)年级差异:本研究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在班级凝聚力总体及各个子维度评价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一年级大学生评价得分明显高于其它年级大学生。唐燕(2007)年在研究中提出随着年级的升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逐渐减少。本研究认为,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业开始加重,学生的重心由参加活动转移到学业上。

(3)学生干部经历差异:本研究发现学生干部大学生在管理支持和团队业绩维度上的评价均分不显著性差异。与以往研究不同。可认为在现阶段,学生干部对学生组织凝聚力无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R 749.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5-0427-02

Behavior Problem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Rural Schoolaged Children/ TAO Xingyong, LI Yingchun, RUAN Liang, et al.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2300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itua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 of behavior problems among schoolaged children in rural area,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early intervention. Methods A cluster sample of 809 rural schoolaged children were investigated by Conners 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 Results The total incidence rate of behavior problem was 16.6%. Mea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ale than those in female for the factors of conduct disorder, learning disorder, impulsivehyperactive disorder and hyperactive index.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also found in mean scores of learning disorder, impulsivehyperactive disorder and hyperactive index among children of different grades. The mean score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leftbehind children both in psychosomatic disorder and anxiet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fewer fostered children in family, poor health of children, negative appraisal for children and scolding/humiliating children by parents/guardians frequently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behavior problems. Conclusion Some behavior problems exist among rural schoolaged children especially for leftbehind children. It is important to take relevant psychosocial measures to improve rural schoolaged children’s health.

【Key words】 Behavior,addictive;Mental health;Factor analysis,statistical;Child;Rural population

随着我国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农村儿童的家庭成长环境也在发生着重大改变,“留守儿童”群体不断增加。这种变化可能引起农村儿童心理行为特征的变化。本研究通过对农村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便为农村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早期发现与干预提供基础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皖南地区某县3所农村小学所有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809份。其中男生492名,平均年龄(9.98±1.57)岁;女生317名,平均年龄(10.20±1.54)岁。

1.2 方法 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员由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学生经过统一培训后担任。问卷内容包括儿童基本信息、监护人及家庭基本状况、教育方式、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用症状问卷)等。问卷的调查对象为儿童的父母,“留守儿童”信息由目前的监护人提供。

Conners量表父母问卷(PSQ)[1]是儿童行为问题筛查中应用很广泛的量表。父母问卷有48个条目,采用0~3四级评分法。可归纳为6个因子即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本次研究以被调查儿童行为量表有1个或1个以上因子分超过常模2个标准差即评价为异常[2]。

1.3 资料处理 采用Epi Data 3.0录入数据,SPSS 10.0软件完成数据t检验、方差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儿童行为问题检出情况 与常模[2]比较显示,有行为异常者134例,异常检出率为16.6%,其中男生80例,女生54例,行为异常检出率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4,P=0.772)。各种行为问题按检出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

焦虑57例(7.0%)、冲动-多动48例(5.9%)、多动指数43例(5.3%)、学习问题36例(4.4%)、心身障碍32例(4.0%)、品行问题26例(3.2%)。

2.2 不同性别学龄期儿童行为因子得分比较 见表1。

对不同性别儿童各个行为因子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等4个因子的得分上男生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年级学龄儿童行为因子得分比较 将不同年级学生各行为因子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3个因子上年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4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比较 本次调查中“留守儿童”有162人,占总调查儿童的20.02%。“留守儿童”有行为异常者34人,检出率为20.99%,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69,P=0.090)。进一步对2类儿童行为各因子得分比较,结果显示在心身障碍和焦虑因子上“留守儿童”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5 农村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行为异常与否为因变量,将儿童与监护人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家庭经济条件、教育方式等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再将P<0.05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向前引入法,纳入回归方程水准为0.05,剔除水准为0.10。最终进入方程的变量有家庭抚养儿童数、被调查儿童健康状况、在别人面前负面评价孩子和经常责骂或羞辱孩子4个变量,见表4。

3 讨论

行为问题是儿童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并可延续和发展为成年期心身障碍或疾病。儿童行为检出率为5%~30%[3-4]。本次利用Conners量表父母问卷对农村学龄期儿童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农村儿童行为异常检出率为16.6%,高于国内陈虹等[5]以同一量表在大连市的调查结果(11.27%),符合农村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高于城市儿童的规律。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男生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因子得分上均高于女生,与苏林雁等[6]和范娟等[2]的报道基本一致。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因子得分在不同年级之间也存在差异,高年级学生行为问题更为突出。

本次调查发现农村学龄儿童中“留守儿童”占20.02%,比例较高。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行为因子进行比较,显示“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心身障碍和焦虑问题。提示缺乏正常亲子的监护可能导致该群体的心理负荷增加。王东宇等[7]通过对中学生调查也发现,“留守儿童”存在各种明显的焦虑、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由于正常监护的缺失需要学校和社会的更多关注。

篇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中学生肥胖比例已经达到12%-20%,肥胖严重影响着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时期的肥胖也极易延续到成年,引起很多心脑血管疾病。因此,中学生肥胖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肥胖发生几率,给学生一个健康的身体。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从大同市机车厂中学1086名学生中,根据体检结果,参照WHO推荐的NCHS标准:按性别、身高、体重超过相应标准的20% ~ 29%为轻度肥胖, 超过30% ~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者为重度肥胖,选取150名肥胖者,其中81名为男生,69名女生做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事先设计两份问卷调查表,学生调查表和家长监督调查表。学生调查表主要内容:饮食习惯(饮食的速度、喜好食物、饱食程度),生活方式(学习习惯、看电视),体育锻炼(运动方式、运动量、时间)、身高和体重(出生时,父母)。家长监督调查表的主要内容是家长对干预提案的实施过程的监督记录:控制饮食(饮食习惯、一日三餐能量摄入量)、体育锻炼(远动方式、远动量、持续时间)、心理行为干预。

在老师和家长的配合下,认真填写问卷调查表,特别是家长监督干预方案实施的调查表。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肥胖因素的分析

2.1 统计的数据分析根据1086名中学生体检结果,参照WHO推荐的NCHS标准,统计学生体重情况分布表,如下:

表1 体重情况分布表

2.2 肥胖因素

2.2.1 遗传因素在统计数据中,肥胖学生中有46.3%的父母或父母一方肥胖。据相关研究结果,肥胖有高度遗传性,肥胖学生往往有家族发病史。肥胖双亲的后生肥胖者约占70%~80%。双亲之一肥胖,其后生肥胖者约占40%~50%,正常双亲的后生肥胖者约10%~14%。

2.2.2饮食习惯在统计数据中,63.2%的肥胖学生饮食习惯不好。经常暴饮暴食,每餐主食太多,摄入热量过高; 食欲好、进食速度快;喜吃高脂高热量的食物,不爱吃蔬菜和水果。

2.2.3 运动量少在统计数据中,76.8%的肥胖学生不喜欢运动,运动方式简单,运动量少,使得体内热量消耗少,是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干预提案

3.1 饮食控制

3.1.1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对饮食时间、速度和饮食量进行记录,通过干预,改变暴食暴饮,进食快、吃零食等不好习惯,通过饮食控制,养成不偏食,不吃零食,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节制等良好的饮食习惯。

3.1.2 控制每日的能量摄入量在不影响身体健康,每天所需的最低能量摄入量不低于1000~1500kcal的前提下,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25%;控制纤维素、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应占到总能量的25%。

3.1.3 营养均衡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体、脑成长的关键期,所以充足、合理的营养对他们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素可分为六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3.2 加强运动

3.2.1 运动方式选择一些全身肌肉都参加的有氧运动,这样才能燃烧脂肪,达到减肥的目的。

3.3 心理行为干预对于学生减肥,心理干预和行为矫正也很重要。肥胖学生有共同的心理,缺乏自信心和有自卑感。因此,家长首先让孩子认识减肥的重要性和可实现性,其次在减肥过程中多点鼓励,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有勇气去减肥。采用系统的正强化和负强化等矫正技术对学生的饮食和运动进行管理。

4 结果分析

在学校、家长和学生的的共同努力下,半年后通过对干预后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表2内容:

表2 干预后体重情况分布表

由上述可知,通过饮食控制、加强运动和心理行为干预,学生肥胖比例有所降低。但是减肥是一个长期的事情,需要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就会有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凯,林加斌,项跃林,宋显相.温州市鹿城区儿童青少年肥胖流行病学调查[J],安徽医药, 2009, (02) .

[2]黄永良.单纯性肥胖青少年服用绿茶多酚配合运动对部分相关指标的干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09).

[3]方今女,等。青少年肥胖与父母社会经济状况关系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02(06) .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60例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患者的全部资料,男33例,女27例,年龄5个月~13岁,平均年龄(2.5±3.4)岁,所有患儿均在应用抗生素72 h后出现腹泻,主要表现为大便稀薄、量多、排便次数多,严重者有发热、腹部不适、里急后重、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排除食物中毒、沙门菌肠炎、菌痢、慢性肠炎等疾病导致的腹泻症状。

1.2 治疗方法

药学干预方法①采用监测-培训-计划的干预模式,对医院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包括使用时间、使用种类等进行监测,通过对医生进行培训,提高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对医生使用抗生素进行严格的监控,如年初做年度计划表,制定预期使用数量,②积极为患儿进行药物治疗,治疗时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③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健康宣教,使患儿家属能够理智的对待患儿病情,信任医生,如非必要不要主动要求使用抗生素,提高对抗生素的认识。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用单因素χ2、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两两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单因素分析情况

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发生与发病年龄、病情、微生态制剂使用、抗生素种类、住院天数、血中性粒细胞、抗生素使用天数、抗生素联合应用和激素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危险因素分析

发病年龄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危险因素,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是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药学干预前后效果比较

篇5

《生物统计学》是对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解释的科学[1],在《生物统计学》教材中不仅提供了如何通过合理的试验设计获得理想的数据资料,还提供了各种数据资料分析方法,是所有高等学校本科生的必修课。《生物统计学》是畜牧、兽医、农学、林学、微生物、医学等生命科学领域不可缺少的统计工具,越来越多的数据分析离不开生物统计学原理与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有更多软件被应用于《生物统计学》,如SPSS[2-4],Excel[5],SAS[6]等,但是不同统计软件具有不同的统计特点,如Excel统计功能虽然简单,但是操作方便,分析出来的结果更为直观,更适合《生物统计学》初学者。《生物统计学》由于公式比较多,理论相对深奥,因此高等学校本科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相对不高。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利用Excel对双因素有重复观测值方差分析,以案例的形式详细阐述其分析过程,希望通过本文的应用与探讨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统计学》的兴趣,并增强学生分析数据能力。

1.分析工具库的安装

Excel一般并不直接带着“分析工具库”这一模块,需要在Excel的基础上自己安装,安装步骤:Excel的工具加载宏分析工具库确定。

2.双因素有重复的方差分析

双因素有重复观测值方差分析,一般适用于双因素试验设计的数据分析,而且是不同因素水平组合(处理)的观测值需要2个或2个以上才可以运用此分析模块。

2.1数据资料的建立

例1:为了从3种不同原料(A)和2种不同温度(B)中选择使酒精产量最高的水平组合,每一水平组合重复4次,试进行方差分析[1]。数据资料建立如图1,可以将原料(A)放在行上,温度放在列上。

2.2单因素方差分析过程

在Excel中:工具数据分析方差分析:可重复双因素分析,点击确定进行分析,输入区域:选择原始数据(包含行和列的标志在内);每一样本的行数:4,也就是填写重复观测值的个数;a(显著水准):0.05(或者0.01),输出选项:输出区域处选一空白处,单击确定按钮,具体选项见图2。

2.3 结果分析

结果部分见图3,图3只是对数据进行了描述统计量分析,只是简单地列出了不同水平组合的样本大小、平均数、方差、总和等信息,从此结果可以初步看出,每个组合的样本大小均为4,A2B2组的酒精产量均值(15.5)是最小的,而A2B1的酒精产量均值(49)是最大的。

方差分析的最终结果见图4,针对所有数据资料的变异来源分为样本行(在此例中为不同原料)、列(本例中为不同温度)、交互(原料与温度的互作)、内部(随机误差),分别列出了平方和(SS),自由度(df),均方(MS),F值(F),相伴概率(显著性概率P-value),F的临界值(分位数,F crit)。根据图4的结果可以有2种方法判断结果,其一是直接根据显著性概率判断,也可以根据F值判断。由图4可以看出,利用相伴概率判定结果如下,不同原料(样本):P=0.039486

如果根据F值判定,不同原料(样本):F=3.888219>F临界值=3.554561,因此不同原料的酒精产量差异显著。不同温度(列):F=44.66207>F临界值=4.413863,因此不同温度的酒精产量差异显著,如想看是否会差异极显著需要返回到图2,在a处输入0.01,然后重新判定结果。交互:F=1.582673

3. 讨论

在双因素方差分析中Excel数据资料的建立是十分方便的,基本按照将一个因素放在行上,另一因素放在列上建立数据资料就可以,而SPSS统计软件的数据建立[7]需要将同一因素的所有水平建立在同一列里。Excel在结果输出时候则给出了相伴概率P和F值这两种结果,可以以两种方式对结果进行分析,而SPSS只是以相伴概率P为依据判定结果相对单一[7]。可以看出,利用Excel进行双因素有重复观测值方差分析虽然从数据的建立、分析过程、结果分析等方面来看,操作相对比较方便适合初学者,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当方差分析结果是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时,不能对数据资料进行进一步多重比较。

参考文献:

[1]张勤.生物统计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北京,2009.

[2]白俊艳,贾小平,张小辉,等.生物统计学课程改革与实践.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 ,34 (10 ) : 57-58.

[3]白俊艳,武晓红,张小辉,等.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安徽农业科学,2015,43( 5) : 369-370.

[4]秦立金.SPSS统计软件在生物统计课程中的探索研究.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3):198-199.

篇6

中图分类号: TM9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在当前,虽然电学计量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完善,其灵敏度、精度都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仍然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系统误差,影响计量的:效果[1]。为更好地提高和改进电学计量的效果,有必要对当前影响电学计量的系统误差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下面按系统误差因素的来源逐一进行分析。

1.人为因素

1.1 操作误差

由于各个操作人员电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另外对相关检定规则的熟悉程度也有差异,再加上个人偏好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形成一定的系统误差。

1.2 读数误差

部分操作者不习惯从垂直于表面的角度从指针指示仪表里读数,这样往往就会导致系统误差的出现,这种是最常见的读数误差,当然还有其他的不正确的读数习惯,由于很少见,在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1.3 实验操作不当

有些实验操作人员的操作也很容易造成误差。像在转换机械开关时,当用力不同时就会直接影响到开关接触电阻的大小,进而出现误差。

2.方法误差因素

2.1 未按检定规程操作

在检定时如果操作人员没有严格要照检定流程进行的话,很容产生误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方法误差。这类误差是比较常见的,可以通过构建有效的防范制度来进行防控。

2.2 非标准方法

在实际测量中,由于测量条件或测量环境等的不同,有时候会使用一些非标准方法,这种情况多见于企业中。比如,在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时,由于采用的方法不一致,得出的结果自然也会有一定的差异。

3.量具因素

3.1 标准量具误差

通常来说像标准表这类的电学计量标准器都会有一定的级别,像0.1级、0.5级等,这些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标准具的系统误差,它也是电学计量中最常见,也是最容易发现的误差。它是按照相关的生产设计性能与检定规程来规定的,而且都会在标准器的鉴定证书里给定,不过它有有效期的限制,一旦过期的话,标准器就得重新确定它的系统误差。

不过,由于电测标准量具有时候会因失准或损坏而使得误差范围超标,形成更大的系统误差,因此,对电测标准量具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如果发现相关的问题要及时处理或予以更换[2]。

3.2 仪器仪表显示方面的误差

读数误差一方面是认为造成的,但仪器仪表本身的特性同样也会造成读数误差,实践中最常见的就是当仪器显示的有效位数出现不足的情况时就会导致误差的出现。例如需要的是四位有效数字,然而所用的数字电压表却是3位半的,这样测量出来的数据自然就会产生误差了。再如,平衡指示器的读数机构有瑕疵也会引起误差,像刻线不够清晰、光点的亮度不够高等,这些小细节如果不够完善,再加上操作人员不注意,就很容易出现误差。

3.3 指示仪表的示值误差

这种情况在使用差值法进行测量时最常见。因为要根据指示仪表里的表示值来求出被测量,而这时候由于指示仪表出现示值误差,被测值自然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3.4 数值仪表间隔采样的影响

数字仪表在采用间隔采样法时,由于缺乏连贯性,很容易因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而漏掉部分被测量的波动信息,导致误差的产生。

4.测量装置因素

4.1 辅助设备造成的误差

测量标准器都附有很多的辅助设备,它们同样影响着电学计量工作。如果这些设备的性能不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要求,也会产生一些不易觉察的系统误差。

4.2 线路节点和导线电阻的影响

进行电学计量时,测量线路都要通过导线和多个连接点进行连接,这些导线和连接点自身都会带有一些电阻,虽然通常都很小,在大部分的计量情况下都不需要考虑进去,不过在某些计量精度要求比较高的情况下就会产生不可忽视的误差。

4.3 开关变差的影响

转换开关是电学计量仪器上最常用到的部件之一,在使用过程中,它的接触电阻会发生非常细微的变化,通常称之为开关变差。一般来说,开关变差所造成的电阻变化极小,对计量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不过有时候变差比较大时,所产生的误差就不能忽略了,因为它可能会对检定结果产生明显的影响[3]。

4.4 调节细度不够导致的误差

当采用补偿法来测量时,如果调节细度达不到相关要求,那么当线路已经十分接近最后的平衡时,如果再改变其中的任何一个最小步进值就会超过灵敏度阈,这时候往往会导致指示器偏转过大,进而无法达到最后的平衡,操作人员最终只能通过估读来获得最后的结果,这样很容易出现误差。

5.元件因素

5.1 元件稳定性不足导致的误差

电路元件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老化的现象,而且这种变化进程通常无法觉察到,可能刚开始阶段对检定并无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积累,就可能影响到检定的结果。

5.2 元件的线性与非线性差异引起的误差

元件通常可分为线性与非线性两种,这两种元件需要进行不同的处理。当不同的电流和电压通过时,非线性元件的测量结果就会出现很大的波动,进而出现计量误差。

6.环境因素

6.1 磁场因素

在交流电路里,不同元件之间会出现比较强烈的磁场,在周围的导线以及线圈里产生感应电动势,当影响的程度足够大的时候就会形成误差。

6.2 湿度因素

当绝缘体受潮后,它的电阻就会随之减小,它的这一特性在计量时应予以特别注意,防止因这一特性出现误差而影响检定的结果。

6.3 振动因素

当出现振动时,各元器件的参数也会随之出现变化,像电容极板就会因振动的影响导致自身间隙变大,使容量出现变化,最终产生误差。

上面所分析的误差因素只是电学计量系统误差的一部分,另外还有如电源因素、电路特性因素及被测对象因素等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误差。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电学计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必须严格按相关标准和流程进行,同时还要尽量排除各种相关因素的干扰,才能真正做好计量的工作。

【参考文献】

篇7

黔南地区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令人担忧。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生长发育水平。

【关键词】 生长和发育;身高;体重;回归分析;儿童,学龄前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9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747-02

为了解民族地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和现时营养状况,探索儿童生长发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和改善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为开展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笔者于2006年11-12月对黔南地区4县市6家幼儿园的儿童进行了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分层整群抽取黔南州4县市6所幼儿园中的1 140名3~6岁儿童(包括汉族、布依族、苗族及其他民族)及其家庭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童630名,女童510名,男女比例为1∶0.81。

1.2 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相关因素调查问卷,调查儿童的基本情况及家庭情况,内容包括儿童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与职业、婴儿时期喂养状况、父母关系和谐状况、家庭经济收入等。调查员统一培训,调查表收回率为96.6%。体格测量指标为身高和体重,使用立式身高计测量身高,被测儿童取立正姿势,脱去鞋袜、帽子和外衣,测量结果以cm为单位,记录至小数点后1位。采用灵敏度为50 g的落地式杠杆秤测量体重,最大载重50 kg。测定结果以kg为单位,记录至小数点后2位。以WHO推荐的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生长发育参考值作为评价标准,采用Z评分法[1]进行儿童营养评价。Z=(实测值-参考值中位数)/参考值标准差。评价指标有:(1)年龄别体重,测量值低于参考体重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WAZ120%为肥胖。

1.3 统计分析 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 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儿童生长发育状况 黔南地区3~6岁儿童体格发育情况见表1,2。

2.2 各年龄组儿童营养异常检出情况 由表3可知,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检出率分别为0.53%,2.98%和1.40%,以上3项指标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95,10.71,6.90;P值均

2.3 影响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

2.3.1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为因变量,以16个因素为自变量,在16项相关因素中,父亲文化、母亲文化、分娩方式、生活环境、健康状况、家庭经济收入、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以及婴儿时期喂养方式等9项因素与儿童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3方面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以肥胖为因变量,以16个因素为自变量,在16项相关因素中,儿童年龄、父亲文化、母亲文化、妊娠时间、分娩方式、生活环境、父母关系、健康状况、家庭经济收入以及民族特征等9项因素与儿童的肥胖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2.3.2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9项关联因素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Wald值法,结果显示,父亲文化、母亲文化、独生子女和婴儿时期喂养方式是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的主要影响因素,父亲文化、母亲文化、分娩方式和家庭经济收入是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黔南地区学龄前儿童无重度营养不良,中度低体重、生长迟缓的检出率分别为0.53%和2.98%,低于宋岚芹[2]报道的3.4%和2.85%以及张晓萍等[3]报道的1.2%和1.1%;消瘦检出率为1.40%,低于张晓萍等[3]报道的1.6%。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父母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和婴儿时期喂养方式。

调查结果还显示,儿童肥胖检出率为10.18%(男童9.84%,女童10.59%),高于1995年全国9市城区7岁以下儿童肥胖率(1.76%)[3]以及王雁[4]报道的结果;低于夏国兴等[5]报道的11.3%。超重检出率为24.21%(男童21.27%,女童27.84%)高于张晓萍等[3]报道的8.1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父母文化程度、分娩方式和家庭经济收入。

综上所述,父母文化程度对婴幼儿期的科学喂养认识以及家庭经济条件等与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特别在合理膳食等方面要给予正确指导,主动干预低体重、发育迟缓、超重、肥胖儿的高危影响因素,以此降低儿童成人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发生率,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4 参考文献

[1] 黎海芹.儿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

[2] 宋岚芹.简述中国婴幼儿营养状况.中国妇幼保健,2001,16(10):606-607.

[3] 张晓萍,王树杰,张瑜.沈阳市3-6岁集体园所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抽样调查.中国妇幼保健,2007,22(5):638-639.

篇8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2.010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省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粤教体函〔2012〕89号)要求,广州市教育局印发了《二0一三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体育考试实施意见》,明确2013年初中毕业生体育必考项目由200米跑步(男、女)改为耐久跑: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跑步。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跑步首次成为我市初中体育中考的必考项目,足以可见,耐久跑这个项目的重要性。本校属于初级中学,24个教学班,学生来源基本上都是电脑派位生,他们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长在倍受呵护的家庭,自立性较弱,个性较强,学生的学习、表现、身体素质差异较大,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下面,我就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并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形式(随机抽取4个班,共180名学生),分析目前存在的几点影响因素,从而寻求提高初中耐久跑教学效果的对策。

1 初中学生认识耐力训练对促进身体健康的调查

从调查发现,大多数初中生觉得能力、脑力和智力是走上社会所必须的,而对于自身的健康重视程度较低。从表1可以看出,认为耐力训练对促进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和重要的学生只有45人,仅有四分之一,而选择一般和不重要的比率较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不足造成对耐久跑练习不重视,练习时都很被动,这样要提高学生耐力素质是相当困难的。

2 家庭环境的因素

学生基本上都是电脑派位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从小娇生惯养,特别是男生表现的非常的娇。怕苦、怕累、怕脏是现在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加上耐久跑练习过程中“极点”现象引起的呼吸困难,节奏紊乱等症状使学生害怕跑步,一说跑步很多学生就当逃兵,学生总体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此外,学校教育体制过分强调文化类学习,忽视体育锻炼的作用,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稍微一出汗后,就有可能造成感冒,稍微运动量大一些,就有可能造成身体的不适,从而学生过于保护自己。

3学生喜欢耐力练习的情况调查

表2显示,在学生喜欢耐力练习的兴趣调查数据:不喜欢耐力训练的学生多达到75%,而选择非常喜欢和喜欢耐力训练的学生只有5.6%。从与学生交谈中发现学生对于不喜欢耐力训练的原因90%以上学生认为训练方法单一无趣,而且训练过程比较累。有一半以上学生(66.7%)不喜欢体育课上耐力训练,在上体育课时经常不希望进行耐力训练。此外,在课外时间,62.8%没有进行有关耐力素质的练习活动,仅有8.4%的学生有进行并喜欢做一些耐力素质的锻炼活动,以上几个问题说明学生对耐力练习的兴趣极低。

4 运动中“极点”因素

在耐久跑练习过程中,一些学生由于缺乏锻炼,准备活动也不认真做,会出现“极点”现象而难以坚持练习,特别是在考试或比赛中,由于紧张,呼吸跟不上,腹部血液不流畅,导致腹部贫血的现象,尤其夏季和冬季更为明显。有些学生跑一圈就不想继续跑,其他同学看到有不跑的同学也跟风,而一些女生跑的比较快的却遭到非议,严重打击了其练习的自信心。

5教师自身因素

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从表3可知,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方法与训练手段对学生进行耐力训练积极性有影响的占了83.3%。然而,体育课上一些老师教学方法单调,一节课给学生布置2至3个800米或1至2个1500米,跑完就行,造成学生为应付老师任务而去练习。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与训练手段较单一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也提不起学生练习的兴趣,这样就让部分学生出现逃避心理,影响了教学效果。

6场地器材的因素

从表4可以看出,有41.7%的学生认为学校不能满足耐久课练习。由于学校场地比较小,只有一个180米的田径场,而同时上课的班数较多,学生进行耐力跑训练的时候,由于反复绕圈跑,几堂课下来感到甚为枯燥,练习积极性容易丧失,影响教学效果。场地器材受限,学生上课要排队轮流才能进行练习,这样就造成间歇的时间过长,学生的运动量无法达到一定水平,从而不能发挥出耐久跑对人体的功效。

7学校重视程度和监督机制的因素

作为普通类初级中学,学生身体基础差异性较大,起伏也较大,只要学校能重视起来,从初一就开始抓起,重视教学方法,必有好的效果。此外,学校有一个严格的监督机制更利于工作的开展。

小结

本文认为要想提高耐久跑水平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从初一的时候就必须使学生认识到练习耐久跑重要性,做好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与学生知道耐久跑练习重要性,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并能克服在练习中极点出现时的困难;而作为一线的体育老师则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练习过程中注意增加一些趣味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练习耐久跑的兴趣。另外,学校应重视指导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方法以及运动后如何放松的方法,完善场地、器材等监督管理,注重安全教育,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并能及时地进行反馈。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省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N].2012.11.21.

[2]广州市教育局. 二0一三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体育考试实施意见[N].2012.11.30.

[3]杜文严.越南中学耐久跑教学方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2012.06.

篇9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4(a)-0135-04

Mistaken for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fo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aused by clinical analysis of 17 cases of the stroke

WANG Leping ZHANG Feng ZHU Jianho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Internal, Jiaxing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jiang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Zhejiang Province, Jiaxing 31400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isdiagnosed as raditional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caused by stroke has an upward trend. 17 cases in Neurology Internal of Jiaxing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jiang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our hospital" for short) from September 2009 to March 2012 with complete data and follow-up survey of more than a year of such cases and a total of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or this article, it is aims to summarize the lessons learned, reduce misdiagnosis and improve diagnosis. Among these 5 cases misdiagnosed as multiple cerebral infarction actually neurosyphilis, multiple sclerosis, paralysis hypoglycemia; 9 cases misdiagnosed as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fact, lung cancer brain metastases,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3 cases misdiagnosed as subarachnoid under hemorrhage, realmoyamoya disease, which showed that: tumors, vascular inflammation, central demyelinating disease, cerebral venous disease, cerebral vascular malformations and low blood sugar is often misdiagnosed in recent years in our hospital six kinds of stroke with worthy of attention.

[Key words] Stroke; Diagnosis; Misdiagnosis

近年来,一方面随着传统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其所引发的卒中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医学交流的日益加深,医疗设备投资力度的加大,对疑难疾病的诊断能力也不断地提高,而误诊为传统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所致卒中的比例却呈上升的趋势。因此加强对此类卒中的分析显得十分迫切,本研究就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神经内科误诊为传统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所致的17例卒中进行临床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9月~2011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的17例资料完整并跟踪调查的误诊患者。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32~71岁,平均(58.8±3.9)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6.9±1.2)个月。其中,有高血压病史11例,有糖尿病病史5例,高脂血症5例。

1.2 临床病例资料分析

1.2.1 5例误诊为多发性脑梗死,实为3例低血糖性偏瘫、1例神经梅毒及1例多发性硬化 ①典型病例1:患者,男性,56岁,突发右侧肢体无力1 d入院。既往有糖尿病病史7年,高脂血症2年,服药不规则,血糖、血脂控制不满意。否认其他疾病史。查体:神清,言语无明显障碍,右侧上下肢肌力减退,右侧病理征阳性。急诊查头颅CT:左侧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急诊血糖:2.86 mmol/L。急诊拟①左侧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②2型糖尿病收入院。入院后进一步查体,患者意识淡漠,精神欠佳,懒言,颅神经未及异常,双侧hoffmann征阳性,屈指反射阳性。右下肢肌力V-,右侧病理征阳性。考虑低血糖状态,不除外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给予输注10%葡萄糖后,患者意识状态改善明显,右侧肢体肌力明显好转。查头颅MRI:左侧基底节区多发类园形长T1、长T2信号接近脑脊液信号,未见明显强化,考虑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完全恢复出院。最后诊断:低血糖性偏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疑。②典型病例2:患者男性,41岁,有高血压病史5年,平素血压控制尚佳。后追问有不洁性生活史多年,否认其他疾病。突发左侧肢体偏瘫伴言语不清。查体:神清,构音障碍,左侧面瘫,左侧肢体肌力下降,左侧病理征阳性。急诊头颅CT:为大小不一、多中心的弥散分布的缺血病灶,位于右侧额、半卵园区。拟①右侧额、半卵园区多发脑梗死;②高血压病。入院后:依据急性脑梗死诊治。入院常规检查得知梅毒血清学阳性,进一步做脑脊液检查梅毒血清学也为阳性,初步考虑神经梅毒。后家属要求转院到上海治疗,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神经梅毒,经治疗后自动出院。③典型病例3:患者女性,43岁,右侧面部麻木、右侧上肢无力2 d入院,既往有“心肌炎”、“脑梗死”病史。急诊CT:急性多发性脑梗死。入院后按照急性脑梗死治疗,病情无好转。查头颅MRI:左侧额叶和顶叶及双侧半卵园区可见边界模糊的长T1长T2信号,周围可见水肿。其中左侧额叶可见高低信号不等的混和病灶。增强时明显强化。FLAIR序列显示右侧半卵园区等信号的多发性硬化斑。脑脊液检查:LgG指数增高,CSF中LgG寡克带阳性而血清中缺如。追问病史,患者一年前有过类似发病,但很快缓解,未就诊。考虑多发性硬化。随访1年多来患者病情缓解后再次发病,最后诊断为多发性硬化(复发缓解型)。

1.2.2 9例误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实为8例肺癌脑转移及1例脑静脉窦血栓 ①典型病例1:患者女性,41岁,突发左侧肢体无力5 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9年,血压控制良好。急诊CT:右侧额叶脑出血,稍有占位效应,无明显中线偏移。入住神经科后按照脑出血处理,病情加重并出现左下肢痛疼,为除外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规做左下肢血管超声及D-二聚体,结果:血管超声未见异常,但D-二聚体明显升高。考虑脑静脉血栓可能,进一步行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明显增高。及时查头颅MRV:脑乙状窦静脉血栓。诊断:脑乙状窦静脉血栓。予以抗凝、降纤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②典型病例2:男性,57岁,突发右侧肢体无力1 d,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长期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情况不祥。急诊CT:左侧半卵园区脑出血。入院后按照脑出血处理,常规入院查胸片,未见异常。病情好转不明显。后结合高血压脑出血特点有一些不符,和家属沟通后,进一步给予胸部CT及头颅MRI检查。胸部CT发现:肺部占位病变。头颅MRI:左侧半卵园区脑出血,血肿无明显扩大,但出现占位病变伴周围明显水肿。后请呼吸科会诊,经纤支镜下活检,病理报告: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最后诊断:肺癌并脑内转移。患者自动出院。随访5月后死亡。

1.2.3 3例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实为成人烟雾病 典型病例,女性,47岁,反复头痛8年再发并加重1 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正规服药,血压控制满意。否认其他基础疾病。急诊头颅CT:左侧颞叶脑沟、脑回高密度影。入院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入院后按照蛛网膜下腔出血指南处理,病情好转不明显,和家属沟通后进一步查头颅MRI:额叶、颞叶顶叶均有缺血性改变,其中MRA:异常血管网并有明显的侧枝代偿。家属拒绝做DSA检查。诊断:成人烟雾病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要求转上海治疗。后经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成人烟雾病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行介入治疗后,病情好转,随访一年余未再发。

2 结果

将17例病例分成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在脑出血组中主要依次为:肿瘤占8例、脑血管畸形占3例、脑静脉疾病占1例。在脑梗死组中主要依次为低血糖占3例、中枢脱髓鞘疾病占1例、血管炎占1例。而在整个脑卒中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上述有六种易误诊为传统性脑血管危险因素所致的脑卒中,它们依次分别为肺癌脑转移、低血糖性偏瘫、成人烟雾病、脑静脉血栓、多发性硬化及神经梅毒。

3 讨论

3.1 肺癌脑转移

肺癌脑转移是临床常见而严重的病情,也是肺癌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精神异常、单侧肢体感觉异常或无力、幻嗅、偏瘫或踉跄步态以及耳鸣、耳聋等。其发生的概率较高,癌症容易侵犯肺静脉而进入脑组织,肺癌发生脑转移的机制是因为肺具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加之呼吸运动、咳嗽引起胸腔压力的改变可使癌细胞经肺静脉至左心室而进入体循环,再经颈内动脉或椎动脉至颅内,形成癌栓阻塞血管发生缺血性痉挛至神经功能障碍[1]。其他肿瘤需先侵犯肺,由于肺的毛细血管保护,肿瘤细胞一般不易入颅。肺癌脑转移可以发生在原发灶表现之前,因为脑部结构紧密比肺部容易出现症状。故脑的表现发生较早,有时胸部X线、CT片可以未见异常,需多次胸部CT检查。当暂未找到实体肿瘤时,极易误诊。

3.2 低血糖性偏瘫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多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表现为饥饿感,心慌,出汗,面色苍白等;而以中枢性偏瘫为主要表现者少见,极易误诊。低血糖性偏瘫的发病机制:低血糖导致皮质、皮质下及脑干抑制。低血糖时儿茶酚胺增多,血管痉挛,引起脑供血不足。当低血糖和脑供血不足导致选择性易损区[2]时,临床表现多样化,特别是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常常处于代偿状态,一旦出现失代偿可出现偏瘫,加上患者有明显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时,极易引起误诊。

3.3 脑静脉血栓

脑静脉血栓是一种特殊的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非常少见,为静脉性缺血性卒中综合征,发病率约5/106,并占所有卒中的0.5%,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其病因复杂,分原发和继发,原发者病因不明,继发者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非感染性者常见于妊娠和产褥期,此时若发生颅内高压要高度注意静脉窦血栓。近年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MRI及MRA的应用使得早期诊断率显著提高,但其早期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上无特殊表现,有时头颅CT上可以出现出血性梗死灶不符合脑血管分布,而患者无明显其他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注意脑静脉血栓。头颅MRV检查有助于对静脉窦血栓的诊断[3],必要时行DSA检查。

3.4 成人烟雾病

烟雾病(moyamoya病)又称自发性颅底动脉环闭塞症,最先由Takeuchi和ShimizuⅢ报道,是一种以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动脉内膜缓慢增厚,动脉管腔逐渐狭窄以至闭塞,脑底穿通动脉代偿性扩张为特征的疾病[4]。其扩张的血管在血管造影时的形态如烟囱里冒出的袅袅炊烟,因此而得名。成人烟雾病可以出现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目前认为成人烟雾病MRA可以显示异常血管网和侧枝代偿情况,能反应烟雾病的病理改变,是烟雾病的首选方法[5],有取代DSA之势,因此在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未做MRA检查时,普通CT下易引起漏诊或误诊。

3.5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

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遗传易感个体和环境因素作用发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呈慢性病程和倾向于年轻人罹患,估计目前世界范围内年轻的MS患者约有100万人。2007年7月发表了新的MS的诊断标准[6],纳入了MRI上病灶的时间和空间上多发的内容。多发性硬化头颅MRI:急性期呈边界模糊的短T1长T2信号,周围可见水肿,增强时明显强化。静止期边界清晰,呈长T1长T2改变,周围可见水肿,增强时边缘轻度强化或不强化。复发缓解交替者多表现为高低信号不等的混和病灶,FLAIR序列可以显示等信号的MS斑,可以辨别陈旧瘢痕和新鲜病灶。由于普通CT上显示多发脑梗死灶,当患者有明确的传统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易误诊为传统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所致的脑卒中。

3.6 神经梅毒

梅毒是一种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在后青霉素时代,梅毒的发病率已经显著下降。然而由于HIV感染的流行,神经梅毒开始在世界范围广泛出现。神经梅毒被定义为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对于中枢系统的侵入可以在梅毒的任何病期出现[7]。4%~10%未治疗的梅毒患者都会发展成神经梅毒。神经梅毒螺旋体感染机体后会产生以浆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侵润、水肿,同时会造成血管壁受损,出现脑动脉炎,导致局部脑缺血[8]。依据:梅毒感染史,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及头颅CT。头颅CT:可以为大小不一、多中心的弥散分布的缺血病灶,多位于额、枕、半卵园区。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CSF检查异常:细胞数升高、蛋白升高、CSF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支持神经梅毒。

4 误诊分析

目前许多大的综合性医院并没有完整而系统的报道误诊为传统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所致卒中的统计学资料,无法得知在我国误诊为传统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所致卒中的整体情况。就我院而言,肿瘤在误诊为传统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所致卒中的概率最高[9-12]。应当引起重视。其他误诊为传统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所致卒中的有血管炎、中枢脱髓鞘疾病、脑静脉疾病、脑血管畸形和低血糖。随着传统性脑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反而误诊为传统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所致卒中比例却呈上升趋势,加强对误诊为传统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所致卒中的研究显得十分迫切而重要。

[参考文献]

[1] 佟振花,田立,刘晓婷.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1(2):12-18.

[2] 齐玉珍,孙李艳,姬春琳,等.酷似急性脑血管病的低血糖发作[J].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18(5):313.

[3] 高勇安,李坤称,王新民,等.脑静脉窦血栓磁共振血流成像的诊断价值[J].中华放射杂志,1997,31(12):805-808.

[4] 高山,倪俊,黄家星,等.烟雾病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3):176-179.

[5] 李强,孔祥泉.烟雾病MRI和MRA的诊断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3):330-331.

[6] 刘洪武,陈艳.脑肿瘤卒中的发病机制与MRI表现[J].中国CT与MRI杂志,2005,(3):19-21.

[7] 阮少川,石铸,刘卫彬,等.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与诊断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3(2):31-35.

[8] 张玉群,黄帆,王立志,等.梅毒性血管炎致脑卒中7例临床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6,11(8):41-52.

[9] 柯务.Hs-cRP与心脑血管病病情及预后关系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21-22.

[10] 高岚珍.健康教育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3):98-99.

篇10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校思政项目A-2500-12-01013支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246-02

一、研究背景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逐渐演变为普及式教育,越来越多的人能接触到高等教育。课堂纪律的好坏严重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

另一方面,课堂纪律的好坏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大到整个社会的人文环境、小到个体的想法、行为方式都是影响课堂纪律的重要因素。

二、高校课堂纪律现状

在不同的文化、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形式也与高中阶段有所不同。

违反课堂纪律现象普遍化。通过调查统计,有90%的同学在课堂中出现过2种及以上的违纪行为。

旷课现象严重。高等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自我、散漫现象严重,旷课成为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课堂内违纪现象多样化。学生在课堂内违纪的行为也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变化。

违纪行为性别化差异缩小。在当代大学生中,男女生违纪行为差异性似乎变得不那么明显。违纪行为的性别差异化逐步缩小。

三、课堂纪律影响因素的ISM分析

课堂纪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研究课堂纪律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对优化大学课堂知识传递成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影响课堂纪律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选取影响课堂纪律的10个要素与本研究的目的要素课堂纪律组成课堂纪律影响因素系统要素集Acts,Acts={S0、S1、S2、S3…S10}。

课堂纪律(S0):课堂纪律为系统的目的要素,本系统中课堂纪律更加倾向于形容一种学生遵守规范的状况。

认知程度(S1):本系统中,认知程度主要是指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对于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表现为不同的行为方式。

认知需求(S2):认知需求在本系统中主要是指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获取需求。

三观需求(S3):对于大学生而言,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发所产生的需求、所表现的行为方式也是影响课堂纪律的最本质因素之一。

教师素质(S4):教师素质是指教师的综合评价,是一个教师带给学生最本质、最全面的表现。教师严厉与否、能力强否、可信任否方面的评价等都包涵在这个因素当中。

授课内容(S5):教师的授课内容是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因素。课堂对学生吸引力大的情况下,课堂纪律会相应地维持在一个较好的状态。

授课形式(S6):与授课内容相同,授课形式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课堂纪律就会相应地维持在一个较好的状态。

考核方法(S7):有研究表明,一门课程的考核频率高、考核标准严格可以有效地防止“背多分”现象的出现,学生更加注重课堂获取的知识、更加专注课堂。

有效措施(S8):本研究的有效措施是指教师是否制定合理的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准则,面对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采取的适时的、有效的反应。

人文环境(S9):大到整个社会的社会风气,小到一个班级、一个小型组织的习惯氛围都可以叫作人文环境。这种环境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

家庭环境(S10):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环境。

(二)课堂纪律影响因素ISM模型建立

通过运用自行研发的软件进行运算,可直接得出系统的解释结构模型(如下图1所示)。

图1 系统解释结构模型

四、基于ISM 解释结构模型的分析

通过对系统解释结构模型的分析,我们对课堂纪律的影响因素系统可以有一个更加全面和系统的了解。

(一)系统结构分析

在模型中可以看到各个因素对课堂纪律的影响方式和途径各不相同。通过解释结构模型进行分析,系统共分为四个层次。

(二)全局性因素分析

人文环境、家庭环境、授课内容、授课形式、考核办法、有效措施六个要素是影响课堂纪律的全局性要素。这六个要素作为系统的输入性要素,对课堂纪律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直接影响要素

认知程度和认知需求作为课堂纪律的直接影响要素,变动趋势能够直接影响课堂纪律的好坏。

五、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严肃课堂纪律建议

课堂纪律的好坏往往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对解释结构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课堂纪律除了受到来自教师方面的影响以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课堂纪律也可以通过认知程度发生影响作用。在课堂纪律的严肃性、规范性发展道路上,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共同发挥作用。

(一)丰富课堂内容,严格课堂要求

通常情况下,上课内容丰富且能够被接受、授课形式灵活、对于学习内容考核严格、面对违纪行为能够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都能够促进课堂纪律的严肃性。

教授的内容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同学们对知识的摄取,而适宜的教授方式可以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共同作用,对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产生影响,从而使得教师与学生形成学科上的良好互动,是严肃课堂纪律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式。

(二)重视社会因素,培育良好氛围

在浮躁、功利的社会氛围下,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呈现功利主义色彩,“背多分”现象就是功利主义的最典型性代表。从社会氛围、家庭氛围入手,培养良好的学术氛围、抵制功利主义是严肃课堂纪律不可或缺的途径。

(三)心理结合思政,思想教育工作为保障

在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在大学生群体中,思想偏激、心理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的学生数量也在逐渐上升。不能很好的遵守课堂纪律,出现违纪行为的同学作为群体中的一小部分,他们所需要的关注往往会影响教师的正常授课。结合心理干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了纠正这部分同学偏差最为有效的方法。

篇11

【中图分类号】 R 395.6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5-0561-02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Related Factors of Peer Acceptanc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GAO Zhi-hua*, LIU Xiao-hong,MA Hong-xia.*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North China Coal Medicine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Hebe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eer acceptance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Methods 398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re tested by sociometric method and class play questionnaire, and teacher rated academic achievement level and teacher acceptance level were collected too. Results Sociability/leadship was the first factor to predict peer acceptanc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but teacher acceptance was the second influencing factor in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Being teased was the first factor of peer rejection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hile overt aggression was that for the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Conclusion The social behavior factors are the main factor to peer acceptance, but teacher acceptance has impact on that of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Friends;Interpersonal relations;Underachievement;Social behavior;Regression analysis;Students

同伴接纳性指儿童在同伴群体中被喜欢和接纳的程度,与学生的自尊、社会认知发展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而被拒绝儿童心理健康和性格发展容易出现问题或障碍[1]。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学校环境中的学业成绩、教师接纳和儿童自身社会行为方式对同伴接纳性的影响,考虑青少年身心的发展因素[2],比较影响初中生和小学生同伴接纳性因素是否存在差异。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唐山市2所小学的四、五年级共6个班208人,其中男生111人,女生97人;年龄(10.65±1.05)岁。某中学初二年级4个班190人,其中男生96人,女生94人;年龄(14.97±0.55)岁。

1.2 方法 学业成绩由各班班主任结合被试的主要学科的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分为优、良、中、可、差5个等级,再按班级分别计算出每个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标准分数。教师接纳采用社会评定法,由各班班主任按自己对学生的喜爱程度评分,分为很喜欢、喜欢、一般和不喜欢4个等级,再按班级分别计算出每个学生的教师接纳的标准分数。同伴接纳性采用社会测量法,要求学生提名3个“在本班中其所最喜欢的同学”和3个“在本班中最不喜欢的同学”,提名不分先后。然后将每个学生所获得的正提名数(p)和负提名数(n)在本班内转化成标准分Zp和Zn,作为同伴接纳性水平的指标。社会行为采用Masten(1985)的“班级戏剧问卷”,量表共39个题目,包括6个因素:关系取向的攻击、外部攻击、社交/领导性、被排斥、消极/孤立、受欺侮。要求被试在本班中为“该剧中”的 39 个角色挑选出最适合扮演的同学,一角可多人,但不能选自己。统计时,以每名被试在每个项目上被提名的次数作为该被试在该项目上的得分。将每个维度上的平均分作为被试在该因子上的得分,然后以班级为单位,计算出每个被试在6个因子上的标准分。

2 结果

2.1 同伴接纳和同伴拒绝与学业成绩、教师接纳和社会行为的相关分析 见表1。

小学生同伴接纳与学业成绩、教师接纳和社会行为的社交/领导性正相关,与消极/孤立和受欺侮负相关;初中生的同伴接纳与学业成绩、教师接纳和社交/领导性正相关,与关系取向攻击、外部攻击、被排斥和受欺侮负相关。小学生的同伴拒绝与关系取向攻击、外部攻击、被排斥、消极/孤立和受欺侮正相关,与教师接纳负相关;初中生的同伴拒绝与关系取向攻击、外部攻击、被排斥和受欺侮正相关,与学业成绩、教师接纳和社交/领导性负相关。

2.2 学业成绩、教师接纳和社会行为对学生同伴接纳和同伴拒绝的回归分析 以同伴接纳(Zp)和同伴拒绝(Zn)为因变量,以学业成绩、教师接纳和社会行为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分别为小学生和初中生建立同伴接纳和同伴拒绝的回归方程,见表2。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小学生同伴接纳具有预测作用的因子依次为社交/领导性、教师接纳、外部攻击、被排斥和消极/孤立,其中正向的是社交/领导性、教师接纳和被排斥,负向的是外部攻击和消极/孤立;对初中生同伴接纳具有预测作用的因子依次为社交/领导性和外部攻击,其中正向的是社交/领导性,负向的是外部攻击。对小学生同伴拒绝具有预测作用的因子依次为受欺侮、外部攻击、教师接纳和消极/孤立,其中正向的是受欺侮和外部攻击,负向的是教师接纳和消极/孤立;对初中生同伴拒绝具有预测作用的因子依次为外部攻击、被排斥、消极/孤立、学业成绩和教师接纳,其中正向的是外部攻击、被排斥和教师接纳,负向的是消极/孤立和学业成绩。

3 讨论

研究发现,影响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同伴接纳的首要因素是社交/领导性,而外部攻击是重要的负向预测因素。这与王美芳等[3]和程利国等[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学业成绩并没有进入回归方程。这可能与研究工具的选择有关。本研究采用的班级戏剧问卷是他评量表,既能测量积极的行为,也能测量消极的行为,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其班级同伴眼中的社会行为特点。社会行为对同伴接纳的预测作用大,亲社会行为作用最大,而学业成绩更可能是作为中介变量影响同伴接纳。对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同伴拒绝起预测作用的前2位因素都包含着外部攻击。提示,攻击性强、经常欺负同学的学生更易于被同伴拒绝。

研究发现,影响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同伴接纳性的因素不尽相同。首先,教师接纳对小学生的同伴接纳具有较强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对同伴拒绝都具有较强的负向预测作用;对初中生的同伴接纳没有预测作用,对同伴拒绝有微弱的正向预测作用。即与初中生相比,小学生的同伴接纳性在较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接纳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喜爱程度会影响到学生在同伴中的地位;而初中生受教师的喜欢,则可能招致同伴拒绝。这是小学到初中期间儿童思维和社会性的急剧发展的结果。思维由以具体形象为主到逻辑抽象为主;价值判断上由信赖权威到依据规则独立判断;社会交往上由依恋父母和教师向以同龄交往转变[2],反映到同伴接纳性中,由相当程度上依据教师的喜爱来喜欢某个同伴到由自己对同伴的行为的价值作出判断从而影响对其喜爱程度,并且在这个发展转变过程中,还可能伴随着对权威(教师)的反叛。其次,对小学生同伴拒绝正向预测作用最大的是受欺侮,其次是外部攻击;而对初中生同伴拒绝正向预测作用最大的是外部攻击,受欺侮未进入回归方程。表明在小学生中受欺负更易被同伴拒绝,而初中学生中欺负人最不受欢迎。这可能与欺侮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有关。有研究显示,小学生受欺侮发生的频率远高于初中生[5],也与青少年道德认知的发展有关[2]。青少年普遍认为受欺负不是一件好事,由于小学生更多地依据外部的行为结果进行价值判断,进而认为受欺负的人也是不好的,持排斥心理;而初中生更多依据道德规则来判断,并且随着移情能力的发展,他们开始认识到欺负同伴的行为的恶劣性,并对受欺负同伴持同情心。

4 参考文献

[1] 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2-182.

[2]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70-380.

[3] 王美芳,陈会昌.小学高年级儿童的学业成绩、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拒斥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3):7-11.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28-02

大学承担着科学研究、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而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是大学的最根本的使命[1]。大学本科生都要求通过CET-4,否则就不能获得学士学位确实是目前通行于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一项学位授予政策[2]。英语作为一个重要的交流工具,是大学生们必须掌握的。因此,研究“90后”大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影响因素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选择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为调查对象,红山学院在民办高校中有一定的享誉度,选择其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意义。该院2011级共招生1858名学生,以经管类专业为主。我们选定2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2011年12月及2012年6月共2次英语四级通过率为研究点,其中女生占总人数的71.7%,男生占总人数的28.3%。

二、大一新生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特征分析

在被调查的240名学生当中,通过2011年12月的CET-4考试的人数为171人,通过2012年6月的人数为24人,累计通过195人。

1.性别差异。在两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第一次通过CET-4的女生有132人,通过率为76.74%;男生有39人,通过率为57.35%。两次累计通过CET-4女生总人数为150人,累计通过率为87.21%;两次累计通过CET-4的男生总人数为45人,累计通过率为66.18%。一般来说,男生和女生的智力发展大体相当,统计检验表明男女生在CET-4的通过率上存在差异。女生的CET-4通过率明显高于男生,主要还是女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努力程度要强于男生,学习上较用功踏实,而男生上大学之后对学习不够重视,把精力都放在其他地方。

2.生源地差异。该校招生以江苏籍学生为主,另招安徽籍、河北籍、江西籍、辽宁籍、山东籍、天津籍、浙江籍学生。通过统计检验,生源地存在差异,南方地区学生的CET-4通过率高。其中江苏籍学生的CET-4通过率达到了87.50%;江西籍学生的CET-4通过率达到了83.33%;安徽籍的学生达到了80%;浙江籍的考生也达到了66.67%。北方地区的学生CET-4通过率普遍偏低。山东籍CET-4通过率为22.22%,天津籍CET-4通过率为20%,辽宁籍的学生CET-4通过率为0.00%。通过与学生交流,我们了解到一些影响通过率的原因:南方地区对英语的重视程度高,特别是听力抓得紧,所以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等地学生的CET-4通过率就高;北方地区对英语重视程度低,特别是辽宁籍考生,高考不考听力,平时对听力不作要求,导致进入大学后英语四级零通过率。其中河北学生虽然是北方地区的学生,但是由于我校在河北省招生的要求高,分数线高于本二录取分数线录取进校的,所以河北学生的总体素质较高,导致在北方学生中比较突出,CET-4通过率也较高,达到了85.71%。由此可见,在生源地上还是存在显著差异的。

3.应届生和往届生的差异。在对应届生和往届生的比较中发现,应届生的累计CET-4通过率为82.38%;往届生的累计CET-4通过率为76.60%。应届生的CET-4通过率比往届生的CET-4通过率高5.78%。也是存在显著差异的。往届生可能由于心理素质不高,心理压力相对大,自信心不强,临场考试发挥不是很好,同时有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差,所以造成往届生的CET-4通过率比应届生低。

4.文理科的差异。由于该校是文理生皆招,所以文理科的差异对于大学生CET-4通过率的影响也有必要讨论一下,理工科学生的CET-4通过率为72.83%,文史类学生的CET-4通过率为86.49%,比理工科学生的CET-4通过率高13.66%。通过统计检验,文理科也存在显著差异。英语偏文,一般英语成绩好的学生会选择文史,因此,文史类学生英语成绩要好于理工类学生的英语成绩,CET-4通过率也较高。

5.英语基础差异。江苏省以80分(总分为120分),其他省份100分(总分为150分)为标准,江苏省低于80分,非江苏省低于100分为标准下;江苏省高于80分,非江苏省高于100分为标准上。统计发现存在显著差异。江苏籍标准下学生的CET-4通过率为47.06%,非江苏籍标准下学生的CET-4通过率为34.78%;江苏籍标准上学生的CET-4通过率为91.62%,非江苏籍标准上学生的CET-4通过率为78.79%。从中可以看出,高考英语成绩差,CET-4通过率就低;高考英语成绩好,CET-4通过率就高。江苏籍的又比非江苏籍的学生的CET-4通过率要高。

三、结论及建议

1.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大学生进行大学理念的教育,提升对大学的认识。一些学生认为上大学是为了学习一门应用技术,将来能找个和会计相关的工作就行了,考会计从业资格证就可以上岗工作,学习英语没什么用处,认为四级考试没有意义。因此,我们要对大学生进行大学理念的教育,让他们对英语四级有个全面而理性的认识,英语四级考试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为了大学生未来升学、就业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打好良好的基础,要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英语是有用的,只有拥有了英语能力,将来才能更全面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是英语无用论。

2.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树立良好的心态。对于部分大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差的问题,应多进行心理疏导。对于英语底子差的大学生,应该多给与鼓励,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配备心理咨询师,定期地对这部分大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指导,让他们正确地看待英语学习,树立良好的心态。

3.学校提供相应的环境支持,帮助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民办本科的大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更需要受到关怀和帮助。我们可以加强在早晚自习中对于英语的学习,可以适当地规定一部分时间用来做专项训练。同时通过班会或经验交流会的形式,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进行经验的传授。学校也可以适当地引进优质的辅导班或针对英语成绩差的同学进行小班教学。学校也可以提供相应的环境支持,比如组织英语竞赛,组织英语活动周,组织优秀校友谈经验,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大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迫切性。同时由于大学以自我学习为主和高中的填鸭式学习有一定的区别,所以通过学校的各项舆论氛围,引导大学生重视英语学习,并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