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合同管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25 09:11: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采购合同管理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采购合同管理方法

篇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事业单位的物资供应环境市场化的倾向十分明显,但其经济合同管理的手段相对落后,尤其是对各种数据的处理上手工操作还占较大比例,这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适应。为此,探讨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方法,对于改进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迫在眉睫,至关重要。

一 完善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框架

任何一种管理形式都有其特有的框架和结构,经济合同也不例外,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框架是以市场经济和物资供应为前提进行的,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即思想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效益评价体系。

第一.思想体系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1)体系的宏观基础即有秩序的市场经济和物资供应管理体制;(2)体系的价值序列为法-理-情;(3)体系的立足点为自律和自卫;(4)体系的理论基础即知识性,包括法律、法规、系统控制、信息论、电脑技术、效益分析;逻辑性,包括目标设立与优化、人才培训、机构制度完善、标准化和实践等,时间性,包括合同的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后期管理等。

第二,组织体系的主干是:主体决策——业务制衡——全程控制。一是审批采购计划和订立合同;制订合同管理制度;解决合同签订履行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决定对合同管理人员的奖惩等。二是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承办经济合同管理的具体任务;三是各业务部门配备一批熟悉业务知识和具有丰富合同管理经验的专(兼)职合同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合同,向上反馈合同管理信息等。

第三,制度体系主要包括:(1)合同归口管理制度,即对本单位合同实行由专门合同管理机构全面统一管理合同的制度。(2)合同授权委托制度,对外签订合同一律由其法定代表人进行书面授权委托,授权人或复人在规定的权限、范围、期限内签订合同。(3)合同审查制度,即规定各有关部门在合同审查中的职责、审查程序、审查内容、审查标准、审查时限,保证合同正确签订履行的制度。(4)市场调研和市场竞价制度,即在合同订立前对合同标的价格、质量和厂家品牌等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行情、采取招议标订货、批量订货、等方式,优选供应厂商,努力追求物资的功能价格比最优化。(5)主体资信调查制度,即在合同订立前对对方的主体资格,履约能力、信誉情况及委托人等进行认真考察,并逐一建立起客户档案。资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对方单位是法人还是其他经济组织,是个体工商户还是农村承包经营户;对方单位的地址、规模、性质、主管部门、成立的时间、注册资金数额;通过审查营业执照,看合同标的是否属于对方经营范围,确保有履约能力;企业法人代表人或负责人品性、学识是否优良t委托人资格是否真实,合法,手续是否齐全t通过税务部门咨询,看对方近三年经营效益状况,对方所持的营业执照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每年及时参加了年检。(6)文本审查制度,文本审查是签约的实施阶段,其目的是保证合同合法、合理,维护本单位的合法权益,因此在文本审查时要严格把握。文本审查的主要内容有:看合同对方名称是否与合同专用章一致;看合同标的条款是否明确、合法,保证不属于禁止(或限制)流通物;看标的数量是否确定计量单位是否明确,不得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看标的质量条款标准及其代号,编码是否正确,保质期限是否明确,看价格或酬金是否有约定,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总标的额是否正确,货物履行期限、地点、方式是否有明确约定,结算方式、时间约定是否明确,是否合法,违约责任条款中违约金约定是否合法,如无法律规定,数额是否恰当,是否能有效地制约对方;看纠纷解决方式条款地点、机构选择是否正确、恰当,是否对我方有利,如选择仲裁条款书写是否规范;双方约定条款是否合理、合法和必要。(7)履约检查制度,其目的是通过将履行情况与合同约定相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履约检查的主要内容有:看是否按合同约定方法、时间、地点进行了标地物交付;看价款或酬金支付是否严格遵守合同规定,是否有逾期现象;看货物包装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如发生违约或纠纷是否追究对方单位的违约责任,纠纷发生后是否按合同约定方式或法律法规方式解决。如需向人民法院起诉或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是否在有效期内办理起诉或申请仲裁手续。(8)限额审批制度,对于不同类别的物资采购合同在审批会签后,规定限额以上的合同还要分别由主管领导或部门负责人签批,再由合同部门审核盖章后方可生效。

第四,效益评价体系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评价的指标体系。(2)效益的评价方法。(3)合同成本的构成。

二 实行全面合同管理

在研究和建立合同管理模式时,要注意其可操作性,不脱离现状又不停留于现状,从现状向既定的目标过渡。力求现实性与超前性相统一,理论性操作性与实际可操作性相统一,既满足现实应用的要求又为以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力求避免停留在浮浅的表面分析、现象罗列和一般化经验总结上,要着力于目标管理和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论的运用上,由此可达到以下三个目的:(1)探索一个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阶段性的管理目标;(2)制订一个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协调性和开放性的完整管理体系;(3)确立一个具有动态的,受信息调节而又符合法律规范的控制体系。

篇2

附件:北京市城近郊八区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土地出让金和收益分配管理暂行规定

为规范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收益分配管理,培育和发展住房二级市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建设部《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管理暂行办法》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土地出让金和收益分配管理的若干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一、职工个人购买的经济适用住房和按成本价购买的公有住房,房屋产权归个人所有。

二、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时,由购房人按上市出售的已购公有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所在地的标定地价的10%交纳土地出让金或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在标定地价明确前,土地出让金或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暂按房屋售价的3%交纳。

购房者缴纳土地出让金或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后,按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商品住房办理产权登记。

三、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土地使用权是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其土地出让金依法上交财政,专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已购公有住房的土地使用权是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其上交的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按已购公有住房原产权单位的财务隶属关系和财政体制,分别上交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或返还原产权单位,专项用于住房补贴。其中已购公有住房原产权属行政机关的,全额上交财政;属事业单位的,50%上交财政,50%返还原产权单位;属事业单位的,全额返还原产权单位。

四、职工出售已购公有住房属于规定标准面积内的部分,其售价在每建筑平方米4000元(含)以下部分,全部归出售人所有;售价在每建筑平方米4000元-5000元(含)的部分,80%归出售人所有;售价在每建筑平方米5000元以上部分,50%归出售人所有。售价扣除归出售人所有部分后,余额比照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上交财政或返还原产权单位。

属于超标面积部分,其售价扣除售房职工支付的购买超标面积的房价款后,余额比照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上交财政或返还原产权单位。

五、已购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时,除由购房人按第二条规定标准缴纳土地出让金外,其出售收入全部归出售人所有。

六、出售人是住房面积未达到规定标准的职工,可申请返还其夫妇双方应得的住房补贴,返还额不超过上交财政或返还原产权单位的售房收入部分且不超过职工应得的住房补贴。

篇3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rchase contract risk management in aerospace companies and puts forward seven suggestions. These suggestions can improve the purchase contract risk control level and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company.

Key words: procurement; contract; risk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作为反映交易的法律形式,其作用日显突出。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经济实体,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合同的签订和履行。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企业生产过程的源头,是企业大额资金的出口,采购合同签订的好坏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份好的合同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反之,一份有瑕疵的合同将会给企业带来无尽的麻烦和困扰。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高速发展,军民品产值连创新高。众所周知,航天企业的型号产品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有机结合的大规模系统工程。它投资巨大,技术复杂,综合性强,协作面广,质量和可靠性要求高,风险大,管理难度大,如“神舟”载人航天飞船涉及的供应商就达3 000家之多,供应商所属行业涉及机械、电子、化工、生物、材料等众多专业技术领域,组成了一个庞大的采购网络体系,而采购合同是规范双方在交易活动中履行各自权利和义务最主要的形式。

1 采购合同的相关概念

1.1 采购及采购合同

采购是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采购合同是指供需双方在执行物资采购活动中,通过自愿协商签订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

企业之间签订采购合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采购合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经济联系的主要形式;(2)采购合同是落实货源的主要形式;(3)采购合同可以加强经济责任制,促进经济核算;(4)采购合同是供需双方紧密联系的纽带。

1.2 采购合同的主要内容

签订采购合同必须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平等互利、互相协商,并且要内容具体、责任分明、文字简练、便于执行。一般合同需要包括产品名称、品种、规格、质量、数量、计量单位、技术标准、包装、交货、运输、价格、结算方式、经济责任等。

2 航天企业采购合同管理的现状

(1)航天企业采购合同的乙方范围非常广,包括航天系统内外、军工系统内外、国内外的供应商,供应商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参差不齐。有些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数量非常大,有些却数量极少,供应商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

(2)航天企业采购产品种类非常多,合同类别多样化。所属行业涉及机械、电子、化工、生物、材料等众多专业技术领域,合同形式存在买卖合同、委托设计合同、进口委托合同、加工承揽合同等多种情况。

(3)航天产品定型周期一般比较长,需要通过研制多个阶段的验证,对质量及可靠性要求极高,一旦定型,需求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使稳定的、更换的可能性也不大。通常在采购合同中,对质量及可靠性要求最多、也最细,进度、成本、服务等相关要求随后。

(4)航天企业的军品配套,受指令性计划因素的影响较多,经济往来以系统单位居多,在签订合同时,基本采用对方的合同文本,条款格式书写不一,条款内容参差不齐,缺项现象时有发生,不能体现出合同的严肃和规范。一旦双方发生争议,则自保能力较差,因此非常有必要增强规范合同文本内容。

(5)由于航天企业经济往来的供方以系统单位居多,系统单位多数都是国有企业,信用程度较高,一般很少在签订合同前对供方的资格和履约能力进行审查,也使得采购人员在此方面的风险意识不足。若进入完全竞争的民品市场,就会面临着风险。

(6)航天企业采购系统的老同志较多,老同志大部分都是在航天科研生产体系下成长起来的,耳濡目染的也是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方法,而大部分新来的学生是工科院校毕业的,有较强的技术知识,但基本没有受过专业的采购、物流、经济、法律等知识的相关学习,更没有市场经验,不熟悉市场操作,合同风险意识也相对较弱。采购人员的经济法律素养有待提高。

3 加强航天企业采购合同风险控制的做法

3.1 规范供方的准入制度,加强供方的资质审核

由于航天产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其有一个庞大的采购网络。因此加强采购供方的管理,建立供方名录,规范供方的准入,从源头控制风险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规范供方准入的过程中,很重要的就是要加强供方资质审查。

审查供方资质,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查清供方的经营主体资格是否合法和真实存在;二是要查清供方的履约能力,现有的、实际的、真实的经营情况;三是要审查合同公章与签字人的身份,确保合同是有效的。

在具体实施操作中,查清供方的经营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可以审查签约对象的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证明、身份证、授权委托权限、企业年检证明等,必要时可通过信函、电报、电话或直接派人上门了解等方式对对方的资信情况进行仔细的调查,切实掌握与了解对方的资质和履约能力。如有条件,在合同签订时进行公证或律师见证,从而减少企业风险。

审查对方合同公章与签字人身份,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对方公章为法人的分支机构公章或内设机构,应要求其提供所属法人机构的授权书。对方在合同上签公章,并不能保证合同是有效的,还必须保证合同的签字人是对方的法定代表人或经法人授权的经办人。如对方签字人是企业的法人代表,那么在签订合同之前,应要求对方提供法人代表身份证明,营业执照副本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出具的法人资格证书;如对方仅系企业的业务人员,则还应让其提供企业及其法人代表的授权委托书、合同书、业务人员自身的身份证明以及财产担保书等相关证明文件,切忌仅凭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合同专用章等不全面、不规范的文件就与其签订合同。同时也应该从根本上杜绝那种仅凭老关系、熟面孔或熟人的介绍就与对方签订合同的做法。

3.2 加强采购合同谈判控制,建立健全采购产品价格信息库

价格是采购合同的关键要素。要控制好价格,做到不被商家和市场蒙蔽,就需要建立健全采购产品价格信息库。有了价格信息库,才能找准降低采购成本的项目,在采购成本控制上事半功倍;才能在合同谈判中掌握主动,增强谈判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结合航天企业实际情况,集中精力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采集有关商品采购信息,比如互联网、信函咨询、市场调查、专家咨询、实地考察等方式。互联网上有一些很专业的价格信息网络,比如中国价格信息网、物资信息高速公路、中国金属网等,这些网站能够提供丰富的价格信息,有些甚至是非常权威的官方信息,虽然网上价格信息有不足之处,比如覆盖不全、真实性和可靠性有待考究,但也能带来方便快捷的帮助。同时目前市场有一些市场调查公司,也可以提供价格服务,在开发新产品确定目标价格时候,有时候对手成本和价格信息难以获得,此时可以通过调查公司提供帮助,但耗时较长,费用较高,可以与互联网查询,互为补充。

通过上述方法,积少成多,扩充增大信息量,企业建立起适应企业需求的价格信息网,为领导决策和合同的谈判、签定及履行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也依此确定合同签定方的资信、履行能力、价格等重要事项。

3.3 建立采购合同标准文本,统一条款格式,确保条款齐全,在合同签订中把握主动权

制定采购合同“标准”文本,统一条款格式,确保条款齐全,并加大合同条款的法律审核力度。目前航天企业相对处于买方市场有利的情况,应针对不同类别的产品制定适合本单位的标准合同文本,在签定合同中把握主动权,降低合同的风险。

航天企业的采购合同目前主要包括买卖合同、加工承揽合同、进口委托合同、技术开发(委托、合作)合同等常用文本。虽然每一份合同的内容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条款,这些条款包括:合同的标的、标的物的数量、质量要求及验收、产品质量提出的异议期、价款或者报酬及支付方式、标的物交付的期限及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合同争议的方法、其他特别约定条款,等等。

在编制好标准文本以后,结合不同类别合同文本的要求,有些条款则应作为格式条款直接固定下来,比如质量保证期、交货地点、支付方式、交付中的风险,合同签订地点、解决合同争议的方式,等等。有些条款可以协商,可以留出空白,待协商后填写。

3.4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同管理,实现合同信息共享,达到监督与制约双层次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普及,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行网上合同管理,在网上实现合同信息的共享,达到监督和制约的双层次管理。

在有关合同的信息系统中,提供各种类型的标准文本,从源头直接规范合同的格式和条款;实现网上合同登记,包括合同标号、标的物、价格、数量、需求日期、主要内容等相关信息;实行网上合同审批,合同条款内容的变动必须由法律审核部门同意后才能进行;实行网上合同盖章,确保合同完成审批后执行;实行网上合同执行情况汇报,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系统查询到合同的执行情况。同时该网络也可直接连接到领导和部门办公室,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这样不但可加强部门之间、部门与领导之间的工作沟通交流,降低运行成本,还可以达到监督与制约双层次管理。

3.5 建立“四位一体”的合同管理模式,有效监督和控制合同的有效履行

要建立起“四位一体”的合同管理模式,法律审核部门负责合同条款,财务部门负责合同价格,技术部门负责标的物技术验收标准,业务部门负责签约和执行。合同控制、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配合要形成制度,程序上、实体上相互牵制要进一步加强。

业务部门负责合同谈判、签约和执行,整体控制合同的相关过程,责任重大。法律审核部门负责合同条款,因为合同文本只是一种形式要件,是签约的基础,受控方面要上一个台阶,必须加强对合同条款的控制,严把审核关。财务部门负责合同价格审核,价格是合同中的关键要素、核心内容。技术部门负责确定标的物技术验收标准,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企业的需要。同时要对合同印章的管理形成制度。合同印章与合同管理部门用印应予以分离,实行合同用印审批登记,加大互相制约监督力度。

合同签订后即具有了法律效力,对合同双方当事人都具有约束力。企业的各个部门必须要重视采购合同的履行及其风险控制。在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业务部门应该密切关注合同标的物的交付时间及权利过户的时间,敦促供方按时交付标的物;注意对合同标的物的质量检查,如遇到标的物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的,应及时进行退、换货处理;合同履行完毕后对供货商进行评价,为下次确定供货商积累材料等。如果采购合同存在保密条款,应注意通知合同履行人员,注意保护商业秘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业务部门应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合同履行情况。合同履行中出现问题,在未取得对方当事人书面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终止合同的履行,避免承担违约责任。法律、财务和合同主管部门也要主动关注合同履行动态,了解相关情况,参与和监督合同的有效履行。

3.6 规范合同变更管理,防止出现合同争议

采购合同的变更是指采购合同订立以后、履行完毕之前由合同双方当事人依法对原合同内容所进行的修改。采购合同在实际履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影响合同履行情况的发生,有时很难做到完全遵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一方当事人就会在情况发生后与对方当事人协商变更合同部分条款。

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更好地履行以实现合同目的。但作为企业来说,必须要加强对于合同变更的管理。第一,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签订补充协议,以防止出现合同争议。第二,在标准合同文本中规定必须由合同签订人签字确认变更,禁止企业其他相关人与供方随意变更。第三,在企业内部需要对合同变更建立专门的流程管理,建立合同更改流程,编制合同更改单,需要按照原合同审批流程审批后方可执行。《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所以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法律规定采购合同内容的变更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标的物数量的增减;(2)标的物品质的改变;(3)价款的增减;(4)履行期限、地点的改变;(5)结算方式的改变;(6)违约金的变更等。上述内容变更应当具体明确。

3.7 加强采购人员培训,提高经济法律素养

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即使连续从事采购多年,也未必比供应商更熟悉供应市场,稍不留意就可能被供应商牵着走。实际上采购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务性工作,而是一个专业活,充满了技术和技巧。而且政策、市场和技术都在不断变化,加强采购人员培训,提高其整体素养就非常重要,不仅仅是一些必备的采购技术,还要包括经济法律知识。

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深入掌握的法律知识就是合同法,需要了解包括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合同订立的程序、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格式条款和免责条款、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规则、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代位权、撤销权、缔约过失责任和违约责任、合同的担保形式、合同的转让和中止等内容。并需要对各特殊类别的合同要求进行了解,包括买卖合同、技术开发合同、委托合同、承揽合同、特种买卖合同,等等。

同时也需要掌握一些民法和商法的知识,比如合同的担保,有物的担保、人的担保,物的担保就需要物权法的相关知识,比如抵押、质押;比如审查供方资质,需要对公司的性质等情况审查,就需要公司的相关知识,比如公司的类型、注册资金的要求,等等。

4 总 结

采购是航天企业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前提和保障,采购合同管理及法律风险有效控制关系到经营目标是否如期实现。本文在分析航天企业特点和合同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规范供方准入、加强资质审查”、“建立标准文本,统一条款格式”、“建立价格信息网、奠定谈判基础”、“建立四位一体,加强监督管理”、“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合同网络共享”、“规范合同变更管理,防止出现合同争议”、“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法律素质”7个方面提出了建议,有助于加强航天企业合同管理,提高其风险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云. 采购成本控制与供应商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1-44,80-88,187-252.

[2]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国物流与采购信息化优秀案例集[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3] 赵金毅,张辉. 适应计算机管理的物资供应流程模型设计[J]. 航天工业管理,2010(9):10-13.

[4] 谭玉川. 军工企业采购合同法律风险控制探析[J]. 国防科技工业,2009(8):50.

篇4

许多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没有预算,缺少物资采购预算计划,物资采购行为随意性较大,容易引起企业内部库存积压。在没有预算的前提下,物资采购人员的采购行为缺乏科学性,根据自身经验对他们认为企业发展需求的物品进行采购。如果采购的物品质量不达标,会影响企业的生产质量。如果采购物品数量过多,就会造成许多原材料的库存积压,在无形中加大企业生产成本。

1.2物资采购管理效率较低

物资采购管理的效率较低,且存在采购成本高的问题,这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极为不利。许多企业的物资采购者没有对物资的价格、质量等进行多方面比较,采购渠道较为单一,竞争意识不足,导致了企业物资采购行为的不科学,引发了企业物资采购支出较多与采购成本增加的问题。物资采购管理效率较低还体现在物资决策透明度不足中,部分企业的物资采购由少数领导与采购人员负责,与供应商进行一对一谈判,个人因素对采购行为影响较大。物资采购决策过程的透明度不足,会造成人情交易与权钱交易问题的产生,直接损害企业利益。采购工作做不好,企业的产品质量就得不到保障,企业市场份额也会下降,直接影响企业名誉与发展前景。

1.3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不足

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是规范企业物资采购行为的重要规章制度。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许多企业管理者都意识到要做好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但却没有落实到实践工作中。物资采购管理制度的不足,使企业物资采购人员开展工作时缺少规范和指引,没有意识到肩上的重任,造成许多工作人员不负责任。

2物资采购管理优化方法分析

优化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需要从制度建立、管理方法改进等多个角度做起。做好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才能保持企业经济效益的平衡增长。

2.1加强物资采购预算制度的建立

采购预算制度的建立与健全,使采购行为更有计划性。企业采购预算应当根据企业生产部门的需求计划制定。在进行采购预算之前,采购者与物资管理者需要对企业的库存情况进行核实,考虑经常性储备、保险性储备与季节性储备等多种因素,合理制定企业物资采购的数量,杜绝物资积压问题的产生。在制定物资预算计划之前,采购者需要深入到市场中,了解物资市场价格,以市场调查结果为基础进行预算计划的编制、审核与执行。在执行物资采购预算的过程中,企业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其进行监督,了解预算与实际花费之间的差距,找到原因,及时修正物资采购预算计划。对采购预算进行动态化管理,及时调整企业采购预算,优化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加强物资采购预算的建立,有利于物资采购行为的动态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2.2规范物资采购程序

现代化企业的物资采购程序也是十分规范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物资采购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采购程度与采购方式,加强供应商的选择,促进采购过程的透明化,有利于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的升级。降低企业物资采购的成本,控制好运输成本,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巨大作用。现代企业可以利用电子商务采购与企业招标采购的形式开展物资采购,促进采购程序的规范化。

篇5

核电站用隔膜阀的阀门结构相对简单,由于其良好的密封性能,在核电站中的使用量较大。在M310机组中,核岛内隔膜阀共计3000余台,驱动方式分为气动和手动两种,阀门数量占整个核岛阀门的20%左右。在核电站用隔膜阀采购合同管理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应从阀门的特点入手,分析合同执行的重点和难点,在加强计划管理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合同执行过程,注意收集合同执行信息,重视经验反馈,才能提高隔膜阀采购合同的管理效率。

1 核电站用隔膜阀的特点

隔膜阀是利用柔软的橡胶膜或塑料膜的上下移动来控制介质流动。目前,核电站用隔膜阀均采用英国Saunders隔膜阀技术,该结构已在国内诸多核电站取得使用业绩。

核电站用隔膜阀,其阀门主体采用了直通式结构,阀体内腔流道近似于管状,阀体密封面采用球面密封,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较小的操作力。其隔膜是由金属阀瓣与高性能特种橡胶――三元乙丙橡胶(EPDM)按特殊的工艺配置模压而成的;阀盖与阀杆用“O”形圈备用密封,以确保隔膜损坏时压力边界的完整性,阀盖大平面上设计有内台阶,使阀盖、阀体连接时能完全包容隔膜,以减少橡胶隔膜的蠕变效应。由于介质不进入阀盖内腔,因此无需填料函,阀杆也不受介质的腐蚀。但由于受到隔膜强度和耐温能力的限制,所以只能使用在低压低温(PN小于0.6Mpa,温度低于180℃)的管路上。

从阀门结构上来看,其结构简单,技术方案成熟。包括阀体、阀盖、隔膜在内的大部分零部件均为外购件,因此阀门在工厂的制造加工周期较短。从采购合同上来看,阀门数量较多,阀门备件量也较大,涉及到的系统众多,因此,合同执行过程中的设计修改也比较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应该从这些特点入手,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

2 有的放矢,加强计划管理

合理的项目计划是项目实施的基础,在合理计划的基础上,通过对计划的跟踪和控制,使计划落到实处,这会对合同顺利执行,设备高质量按时交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隔膜阀采购合同管理过程中,督促供货商制定完整、详细的计划,定期跟踪,并得到信息反馈以控制计划执行是至关重要的。针对之前分析的隔膜阀的主要特点,项目负责人应在以下计划的审查过程中做到有的放夭。这些计划包括:三级进度计划,技术文件准备计划、原材料采购计划、人员培训计划。

三级进度计划是合同执行的基础,相关计划都以整体进度计划为依据。进度计划的编制需要由计划编制人员对隔膜阀的工作进行项目结构分解,如:技术、质保、采购文件的确认,材料采购和设备制造等,然后再对各项工作进行细化,这就需要计划人员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落实每一项活动的具体内容。项目负责人在审查进度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对隔膜阀来说,目前国内有资质的供货商较少,技术方案比较成熟,且结构简单,其技术文件提交较易完成,在审查进度计划时,要对相关技术文件准备计划时间应严格控制,尽快关闭设计接口,以提高合同执行效率。第二,隔膜阀阀体、阀盖均为精铸件,由于其数量大,口径小,而目前国内核级阀门铸件供货商产能有限,因此导致阀门主要原材料的采购周期较长,可能存在较大的拖期风险,因此,项目负责人在审查供货商的项目进度计划时,应重点关注与之相关的外购外协件进度计划,关注外购外协件进度计划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并重点跟踪计划执行情况,及时修正并采取措施,避免由于主材进度问题影响整体项目进度拖期。第三,在核电项目中,人员培训和资格考试进度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特别是一线的无损检测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证书。隔膜阀主要零部件无损检测方式主要是液体渗透检测,项目负责人在审查人员培训计划时,要注意工厂是否安排相关人员参与培训和续证。

3 收集信息,控制进度质量

有了周密可行的计划后,要使计划落到实处,就必须及时了解并收集合同执行相关信息,作为检验计划执行和过程控制的素材。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控制的主要目的是质量和进度,那么收集的信息也应主要与这两方面相关。项目负责人在隔膜阀合同执行管理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信息主要包括:设计单位反馈设计文件是否关闭,质保部门反馈质保大纲是否批准,驻厂监造人员反馈工厂加工进度是否正常,质量计划的执行是否顺利,工厂核电办反馈项目管理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

信息收集之后,需要对可能导致质量缺陷或进度拖期的原因进行分析。而隔膜阀制造进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可能产生质量问题或导致设备交货拖期:(1)技术准备不够充分,制造方案及工艺流程考虑不够详细,工装准备滞后。由于对工艺流程分析、准备的不够充分就可能造成设备装配后出现阀杆咬死等问题。(2)对于产品的认识不深,对各个工序真正所需的时间估计不准,使得总体计划与实际进度有一定差距。(3)人员配备不足,如生产管理人员兼职,工装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缺乏,人员工作经验不足。尤其是一线的无损检测人员配备不足,很可能会影响到设备按期交货和设备质量。(4)制造质量方面,机加工质量控制尚不稳定,时有不符合项发生,而且其处置、关闭时间较长,从而影响设备的制造周期。目前,国内制造厂的技术力量还不够强大,出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问题耗费时间过长。

通过汇总各种信息渠道的信息并分析原因后,对于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就可以通过不同层次的项目协调会进行协调和解决,项目负责人通过组织召开设计协调会、项目协调会,可以联合设计院、制造商的力量共同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并最终保证合同顺利执行。

4 经验反馈,关注常见问题

4.1 阀体、阀盖铸件进度问题

隔膜阀的重量较轻,体积较小,材料的品种、规格及标准也非常复杂。在国内核级铸件生产制造能力有限的大背景下,原材料的采购就会有很大的困难。在签订外协分包合同时,就必须使他们认识到核电项目的重要性。

4.2 隔膜质量问题

橡胶隔膜质保期较短,极易出现老化现象。目前大量隔膜阀运至现场后未能及时安装,在安装前检查时发现,隔膜存在老化、开裂等问题。这就提醒项目负责人要根据工程进度控制交货期,同时,提醒制造厂对隔膜进行真空包装,并对其贮存、包装过程进行严格检查,避免大批量的隔膜老化影响阀门使用性能。

4.3 包装形式

篇6

一、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医疗业务的规模扩大,医院业务量、经济量不断增长,医院对外签订的经济合同越来越多。日常业务涉及部门较多,有基建工程合同、医疗设备采购合同、设备租赁合同、设备维修(维护)合同、药品采购合同、医用耗材采购合同、劳动聘用合同、进修合同、医疗合作合同、医疗纠纷处理合同、医保合同、贷款合同、借款合同、财产保险合同、体检合同、信息化建设合同、物业管理合同等。医院经济合同种类和数量繁多,一所较大规模的三甲医院,每年要签订经济合同的价值,约占现金支出的50%左右。签订经济合同是为了促进达成合作目标,明确合同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更好地开展医疗业务活动。合同文档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和法律凭证,它的事前、事中、事后规范化管理,对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促进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在医疗行业中对医院的评价标准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管理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控制医疗费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部分发展中医院为了适应国家医疗改革,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职工的生活水平,将主要精力放在狠抓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改善经济质量,无瑕顾及医院内涵建设和环节管理。而且,医院经济合同的项目分类多,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法律风险高,管理起来难度大。在医院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医院对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医院在重视学科建设、人才建设、医疗改革、成本控制的同时,对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视度不够。未设置合同管理岗位,未明确合同立项、起草、修订、审核、决策、签署、归集、评价、纠纷处理的机制与流程,管理层尚未充分认识到经济合同管理对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性。致使在合同管理方面比较松散,不够严谨。

(二)合同管理制度不建全

医院经济合同种类多的性质决定了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的设计有难度。部分医院没有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签定前的资信调查、征集意见、集体决议、合法合规性的研讨不深入,三重一大执行不到位。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的缺失直接导致合同签订前对项目主要内容研判、评估不力,合同订立阶段出现合同要素不完整、文字描述不严谨、合同内容疏漏、有违相关法律和规定、合同公章使用无规制,合同执行阶段与预期产生进度差异、金额差异、条件变更和纠纷处理等问题。

(三)合同审核流程和决策流程不规范

合同审核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每个合同的不同细节都会涉及到多个部门,比如:医疗、护理、财务、人事、总务、信息等。如果没有集体研讨且没有集体会签、审核流程,就会出现盲人摸象的现象,考虑不周到、不全面,出现认识偏差,最终给合同执行带来困难。特殊经济合同和重大经济合同不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容易存在法津风险。重大合同决策不参照三重一大进行管理,将会存在决策违规风险。组织中如果存在保留意见,将在合同执行中出现意见分歧,影响工作进度和合同预期。

(四)未对合同进行归集管理

医院职能部门、后勤部门和临床科室根据需要组织采购和签订合同,没有归口管理部门会使合同条款不严谨、合同登记不全面、无统一编码、文档管理零散。医院对经济合同管理缺乏专业的统筹指导,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合同的执行风险以及履约中出现的偏离和问题,一旦出现合同纠纷,医院容易陷入被动。

(五)没有合同信息化管理系统

目前,大部分医院经济合同都未实现信息化管理,经济合同的签订,以纸质形式来完成,且合同签订数量越来越多,分类越来越细。纸质合同是一种纸质凭证,有其存在的阶段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渗透到每一个工作领域,纸质合同的弊端也逐渐凸现。在纸质合同管理的修订、审核环节都需要人工逐个递交,各个环节耗费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高。纸质合同还存在查阅困难、合同进度控制不能及时跟进、数据统计不精准、没有预警提示功能等问题。

三、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重视经济合同管理

经济合同是医院对外经济行为的法津依据,是有效辅助完成医疗业务活动的重要保障。医院需要将经济合同管理作为重点管理事项之一,促进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强化两个效益。加强经济合同管理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原则要求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二)建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制度

医院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等法律、规章制度和医院自有制度,结合医院实际业务,制定适合医院业务需要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管理全过程的职责与分工,合同签订前由项目牵头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相关职能部门、医院法律顾问和合同主管部门共同调查、研讨合同主要内容,评估合同的可行性。合同订立阶段,由项目牵头部门起草合同初稿,各部门参与修订、审核和谈判合同明细条款,再由院领导审核、修订、决策、审批。合同执行阶段,由项目部门、审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跟进执行进度,及时发现、汇报,并修正合同执行中存在的偏离和问题,处理合同纠纷。合同管理制度需要明确合同公章的使用管理,需要有会议纪要、集体联签、审批记录或三重一大的决策文件,方可对拟签定合同盖章生效。

(三)规范合同审核流程与决策机制

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业务繁杂,仅靠某一个项目牵头部门或者职能部门对合同进行审核是不科学的、不全面的。医院需要建立审核流程、会签制度、决策机制。由项目牵头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到经济合同的修订和审核,各尽其责,层层把关,使合同内容全面、完整,可行性更强。在修订和审核的过程要求限定完成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由合同管理部门汇总意见,转合同起草部门修改完善合同条款,再次提交集体审核会签。决策机制是合同签定前的最后一关,也是重点确认环节,关系到经济合同业务内容是否与医院近期发展目标、长期发展战略相匹配。重要经济合同需要纳入三重一大事项进行管理,参会人员需要认真对待合同决议内容,对所发表的意见做好完整记录,审签确认。

(四)合同集中归档

医院要对经济合同进行归口管理,指定专职或兼职部门管理合同文档,按合同类别、签订时间、项目牵头部门进行顺序编码,集中归档,便于日后查阅、复印。根据医院的工作需要和合同性质,签定合同大于等于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两份,一份原件存档,另一份原件交财务部门作为收付款凭证,项目牵头部门留一份原件或者复印件,廉洁承诺书交审计或纪检部门存档。

(五)对合同进行信息化管理

对医院经济合同实现信息化管理是医院发展科学化、精细化、提高工作效率的必然趋势。医院信息化合同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分为:准备阶段、订立发起阶段、签署阶段、成立阶段、履行阶段、终结及查询阶段。医院可以通过购买软件或者自行研发,将OA办公自动化和经济合同信息化系统合并管理,达到工作流程与信息流程的高度融合,促进经济合同信息的闭环管理。对合同管理人员按人员职责进行分级授权,可以在信息系统进行修订、审核、审批,保留处理痕迹,可查看合同执行进度、付款情况、预警提示等。充分利用合同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避免合同误差,及时了解合同预警风险,便于合同的分类归档与统计分析。

四、结语

新时代的医院经济合同管理,需要转变传统思维,提倡科学管理方法,学习并探索行业先进管理模式。以期提高经济合同质量、控制医院运营风险、促进医院健康发展、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篇7

    伴随着合同制度的逐步健全,企业的合同管理也越来越完善。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企业一般专门设置了相应的合同管理部门以及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但是由于财务部门与合同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联系,很多时候就难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办事效率较为低下;再加上财务报表与业务的脱节,导致其提供的数据也难以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支持,这无疑也影响了合同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积极作用的实现。更加不容乐观的是,一些中小企业未必都有专业的法律人员,这时,财务人员还不得不自行完成合同的全面风险控制。

    要改变这种情况,财务管理人员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经营理念的转变,切实将合同控制纳入到财务管理中来。在合同的起草环节就要做好财务控制,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以获得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二、财务管理与合同管理分析

    财务管理与合同管理具有紧密的联系,而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如何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获取更大的收益就成为了财务管理部门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财务人员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合同管理中来,掌握合同相关的法律概念,加强对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运用其敏感的辨别能力来降低风险,获取最大收益。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财务人员更要不断更新财务管理人员的理念,提升其素质,对销售合同、设备物料采购合同、服务采购合同、工程合同和租房合同等实行全方位的跟踪式管理,以此来逐步降低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三、加强财务管理中的合同控制的策略

    合同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财务部门要对合同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运用管理职能以及合理的管理方法及时的履行管理职能。在项目实施的各大阶段,财务人员都要遵守合同规定,坚持企业自身的信誉。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各项目的支出,财务管理人员在做好基础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合同控制,可以主要针对以下方面开展:

    1、签约前对合同实施分类管理

    在合同签订之前,相关的财务人员要积极配合合同管理部门做好准备,谨慎对待,特别对以下两类合同重点管理:

    经济类合同的签订策略。在起草经济类合同时,财务部门要提前对涉及财务的相关条款给予意见与建议,同时在合同审计过程中更要进行严格的把关,以避免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的财务风险。把财务人员的合同审点放在合同主体、价格、担保、支付方式与合同支付条件、合同票据、关键节点、合同生效与合同变更等细节上。例如对于合同主体的审查,在签订合同时要注意合同是否符合国家批准的经营范围,是否符合本单位的经济利益,同时也要注重双方部门是否具备有履行合同所签订数据的能力,如加强对对方企业可靠性的调查,以确保其真实可靠。相对于所设计的财务数据更要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其准确无误,积极递交合同管理部门进行盖章以保证其合法性。

    工程类合同的控制与管理。要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直接费用的管理,此类合同价格大,但是格式相对规范,这时财务人员更要通过对详细的条款作出分析,建立起完备的查账表,通过合同的形式将之反映出来,便于日后的核实。

    要确定工程项目的间接合同所需的费用,包括一系列的融资合同以及保险合同等等。这类合同前期需做大量的工作,风险相对也较大。因此,财务人员要及时跟进,及时关注合同项目的相关进度,同时也要最大程度地防范合同带来的风险,节约费用。

    2、财务管理人员的履约控制重点

    加强合同交底与备案策略。很多单位在签约时很重视,一旦合同签订,对合同分析和合同交底往往不够重视,甚至忽视,给日后的合同纠纷埋下隐患。因此,企业应建立合同交底制度,合同管理部门按制度要求及时将合同的原件送往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备案,根据合同的性质进行分类收藏,随时做好目录更新。同时企业应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合同的信息化管理,使各相关人员充分明确工作职责,积极掌握合同的具体内容。

    财务人员需按照合同的具体要求加强财务结算。凡未按合同协议条款履约的,或应签订书面合同协议而未签订的,或验收未通过的业务,财务管理部门有权拒绝付款。财务人员切实做好质量验收,更要注重相关的质量保证,并配合各部门积极做好合同款项的收缴工作。在结算时要严格按照清晰的结构、准确的结论进行资源的变动,要有详细的数据作为支撑。

    加强合同变更控制与管理。财务人员要认识到履约过程中合同变更是正常的,项目实施具有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必须强化变更意识,建立健全合同变更管理制度、报告和行文制度,使合同变更过程有审批手续,变更后合同内价格的确定有章可循,减少和避免变更的随意性。财务人员应掌握变更的原则,分清合同变更性质,重点关注工作量的变化、工作性质的变化和工作范围的变化,保障合同更好履行和项目目的的实现。

篇8

1、 引言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是彼此间相互独立的不同工程项目,把企业整体经营活动作为管理目标、以不同工程项目作为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每一个工程项目的成败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所以,工程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目标实现的基础。但是,工程项目管理对于施工企业而言,仅仅是其企业管理内容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内容,而不是企业管理内容的全部,如何更合理地调配企业内部的各项资源和如何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才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

2、建筑工程合同管理

建造合同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有更多的费用问题要依据合同确认,而不是依据预算来确认,合同的主要作用将在以下几方面更加突出: ①工程量核定方式; ②工程款支付方式; ③违约责任及索赔规定。

因此,项目部必须认真研究建造合同的各项条款。分包合同、采购合同、加工合同、租赁合同等项目涉及到的所有合同,随着施工建造的市场化、规范化、规模化也都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约束作用,这种约束对甲、乙方都有强制作用。因此,对于施工单位、施工项目部来讲,认真、及时、全面、专业地加强合同管理将成为必然趋势。要做到这一点,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1) 加强过程监督,分清合同条款制约因素(时间、工程量、工程款、加工量、采购量、采购单价等) ,建立报警、预警机制。

(2) 分清合同种类,不仅管理乙方合同(建造合同) ,同时管理甲方合同(分包合同、采购合同、加工合同、租赁合同) ,实现全面合同管理。设置专人甚至聘用专业人员监督管理,在合同签订或工程承包前审定合同,把握条款可能带来的

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求企业建立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I S O 9000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即是这样一种质保体系。在该体系中有与施工过程有关的《质量计划》、《原材料采购》、《施工过程》、《检验、试验》等活动的质量控制程序,这些程序的有效运行将使整个施工过程得以控制,并且I S O 9000 质量保证体系的原则就是" 预防为主"。也就是说该系统使工程质量控制有良好的可预见性, 这样就可以更可靠地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建立这样一个质保体系最重要的是使其有效运行, 所以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 必须树立强烈的质量责任意识, 这样才能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标准, 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

4、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在项目实践中,建立科学经营决策机制,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施工管理的风险意识,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措施,减少风险的发生是降低建设工程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措施。

施工企业应该预先对重大项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对可预见以及不可预见的风险逐项进行分析研究。企业领导应当避免武断,采用科学决策。要重视各部门及施工队的建议和意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合理性,最大限度地避免施工过程中可测与不可测的各类风险。

鉴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施工企业和业主在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对等的现象,施工企业进入建筑市场进行经营时要作好充分的防预风险的准备,以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社会信誉和合理报价等情况开展竞争,保证工程风险降至最低。

5、总结

在国际上, 建筑工程项目的业主委托项目管理公司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通行的做法, 这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 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工程项目管理在我国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外商投资项目大量增加, 另一方面由于政府职能转变, 大量的政府投资项目也要引入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因此, 工程项目管理在国内建筑市场大有可为。监理公司、设计院、招标公司等工程咨询公司要明确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定位, 明确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在建筑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明确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服务宗旨、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 从而指导各类工程项目管理公司更好地开展业务。

参考文献

[1] 姜淳. 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探析[J]. 科技资讯 , 2006,(01)

[2] 亓凤华, 赵飞. 浅析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 科技信息 , 2007,(05)

篇9

中图分类号:F53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的进行,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成立,我国的铁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里程碑,既有铁路大面积提速、高速铁路的不断投入运营以及既有线大力发展重载运输,铁路安全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风险种类、水平与以往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铁路建设项目风险也在不断增多,因铁路工程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跨越地区多、系统复杂,项目特别容易受到外界自然因素的影响,其安全问题尤为突出。物资采购供应风险管理应贯穿于铁路建设项目采购供应的各个环节,包括物资设备清单整理分类、采购决策、采购形式、部管物资集中采购、建管物资招标请示计划、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及定标、竞争性谈判采购、发中标结果通知书,中标人履约保函、合同签订、增补、设计变更、不合格产品处理、验收入库,发料使用安装、直到工程竣工验收的全过程。

一、铁路建设项目物资采购供应风险的类型

1、铁路建设项目物资采购供应外因型风险

一是招标风险,投标人操纵投标环境.在投标前相互串通.围标,有意抬高价格;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投标人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投标人弄虚作假,伪造资质、中标通知书、合同及编造虚假业绩骗取中标;招标人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的,强制要求投标人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的,或者限制投标人之间竞争;使铁路建设项目蒙受损失。 二是合同风险。中标人在接到中标通知后,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供履约保函或保证金而不签订合同;中标人如无故中止合同、更改合同条款、涂改合同条款等。三是价格风险招标采购物资后.该种物资可能出现价格下跌而引起采购风险。三是采购质量风险。中标人所提供的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或没有按照招标文件中承诺的技术标准执行,或执行已过期的铁路技术标准,影响或直接威胁到铁路运输生产安全。四是中标人延迟交货的风险。由于中标人在生产要素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或决策失误,推迟交货日期,从而使采购部门不能及时采购铁路工程所需的货物,给采购工作带来延期交货的风险。五是技术进步风险。某项铁路物资设备实施时由于技术标准的提高,按招标时技术标准生产的产品已被淘汰,不能适应工程需要,或者某种原材料因技术进步而发生变化,导致原有原材料因质量不符合要求不得不舍弃。六是采购意外风险。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自然、经济政策、价格变动等因素所造成的意外风险,如意外交通事故等不能正常供货、遭受缺货风险损失。

2、铁路建设项目物资采购供应内因型风险

一是采购计划风险。铁路建设项目物资部门计划管理不适当或不科学.导致采购数量、采购目标、采购时问、运输计划、使用计划、质量计划等与目标发生较大偏离。二是采购合同风险。由于合同订立者未严格按法律规定办事,导致建设工程项目蒙受巨大损失;或卖方采取不正当手段,以某些好处为诱饵公开兜售假冒伪劣产品,导致合同风险。同时建设项目也常常由于合同管理混乱造成违约而被对方追究。三是采购验收风险。由于人为因素造成采购物资在进入仓库前未按合同及制度要求,对采购物资数量、品种、规格、质量、价格、单据等进行审核和验收而引发的风险。四是采购存货风险。存货风险指企业存货因价格变动、商品过时等因素而使存货价值减少的可能性,如采购物资不能及时供应建设工程项目需要,发生生产中断造成缺货损失而引发的风险。五是采购责任和道德风险。经办部门或个人责任心不强、管理水平不高造成责任风险,引起合同纠纷。收受中标人的好处,降低相关质量或验收标准。六是预付款风险。有时铁路建设项目为了得到急需的物资、会采取预先支付货款的方式购进物资。然而,一旦质量有问题.就会相互扯皮,影响铁路信誉,且款项又被供方控制,处于被动局面。七是安装风险。由于施工单位安装人员未按技术规范进行安装造成设备损坏,或野蛮作业造成物资设备损伤。八仓储风险。库存物资设备因锈蚀、变质、失效、被盗给铁路建设项目带来损失。九设计变更风险。因设计变更原因引起的物资设备品种、规格、型号、数量增加给采购供应带来很大困难。

二、铁路建设项目物资采购风险防范措施

1、依法合规,规范采购过程管理

一是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要突出依法编制招标文件这个重点。依法编制招标文件,要充分披露采购信息,全面客观反映采购人合理需求和政策要求,摒弃倾向或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内容。要合理确定投标人参与铁路建设项目采购的基本条件,要科学确定评分办法,评分项的设定既要与项目相关,又要全面考量符合项目要求的投标人的综合实力,确保实现充分竞争。要完善工作流程,确保编制活动公开透明,接受各方监督,要定期修改完善招标文件模板,逐步实现招标文件编制工作标准化。二是追求最佳采购结果,要抓住依法组织评标活动这个关键。依法组织评标活动,要严格遵守国家、铁路购相关法律制度,公正、客观、审慎地组织评审工作,确保评审活动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要按规定程序组织评审,仔细校对和核对评审数据,对排名第一、报价最低的、投标文件被认定无效的情形进行重点复核,以确保评审结果的权威性和准确性。要严肃评审工作纪律,对评审现场工作人员明示或暗示其倾向性、引导性意见,接受供应商主动提出的澄清和解释,征询采购人代表倾向性意见,评委会成员之间协商打分等各种违规行为,要注重预防,及时制止。铁路建设采用列入国家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工业产品目录、铁道部行政许可目录、铁路产品认证采信目录内的铁路专用设备,必须选用许可认证的物资设备。

2、对采购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全过程是指对计划、审批询价、招标、签约、验收、核算、付款和领用等所有环节的监督,重点是对计划制定、签订合同、质量验收和结账付款四个关键点的控制,以防止舞弊行为。全方位是指内控审计、财务审计、制度考核三管齐下,把监督贯穿于采购活动的全过程.是确保采购规范和控制质量风险的第二道防线。科学规范的采购机制,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物资采购价格,提高物资采购质量,还可以保护采购人员和避免外部矛盾。

3、强化对物资需求和物资采购计划的管理

要审查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依据是否科学,调查预测是否存在偏离实际的情况,计划日标与实际目标是否一致,采购数量、采购目标、采购时间、运输计划、使用汁划、质量计划是否有保证措施等等。

4、对物资采购招标与签约的监督

依法订立采购合同是避免合同风险、防忠于未然的前提条件,也是强化合同管理的基础。首先.要强化对采购经办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管理。采购经办部门和人员应对中标人进行生产状况、质量保证、供货能力、企业k经营和财务状况的调查,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合格中标人的正确决策,使合同建立在可行的基础上。每年对中标人进行一次复审评定,所有中标人都必须满足IS09000标准的要求。考评指标包括供货质量、履行合同次数、准时交货率、来料批次合格率、价格水平、合作态度、售后服务等。其次,要对合同中规定的始种、规格、数量、质量、交货时间、账号、地址、运输、结算方式等各项内容,按照合法性、可行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四个标准,逐一审核。

5、对物资采购合同台账、合同汇总及信息反馈的管理

建立合同台账、做好合同汇总,是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合同风险的一个重要方丽。一是列于已签订的合同要整理成册、妥善保管;建立合同台账、合同汇总以便及时查找合同履行情况。二是合同管理部门应对交付合同进行分类编号,并建立合同台账。合同统一编号要合规,每一份合同包括正本、副本及附件。三是合同履行完毕要及时建立合同档案。合同管理人员应将所有合同进行分类汇总,及时提出报告和汇总表,报送单位领导和各有关业务部门,据此组织生产、规划价位、及H寸接运和按时承付货款。要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向相关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真实的反馈信息.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6、对物资采购合同执行中的监督管理

一是审查合同的内容和交货期执行情况,做好物资到货验收工作和原始记录,严格按合同规定付款。如有与合同不符的情况,要及时与供方协商处理,对不符合合同部分的货款拒付。对有关合同执行中的来往函电、文件都要妥善保存、以备查询。二是审查物资验收工作执行情况,对物资进货、入库、发放过程进行验收控制。三是对不合格品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管理.审查物资管理部门是否及时记录发现的不合格品。四是重视对合同违约纠纷处理的管理。五是采取“零库存”策略,并保持一定的产成品存货以规避缺货损失、满足需求增长引起的生产需要;建立牢固的外部契约关系、保证供货渠道稳定,降低风险,规避成本。

7、对物资采购绩效的审计考核

建立健全合同执行各个环书的考核制度,加强检查与考核,把合同规定的采购任务和各项相关工作转化成分解指标和责任,明确规定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标准。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和个人,结合经济效益进行考核,以避免合同风险的发生。

8、加大物资质量抽检力度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监管制度,加强对重点物资的监督检查和质量追踪,采取多种多样的检测方式,确保铁路工程物资设备质量,重点加强对招标物资、行车重要物资、首次批量供应单位物资的进场质量抽查;对检查不合格产品及时处理,协调退货和质量赔偿,及时《铁路产品质量抽查结果》,对抽检不合格及铁道部质检通报的不合格产品进行核对、清理、退货、撤换,为确保铁路建设项目和运输安全把好质量关。

9、加强与设计、工程部、施工单位沟通

召开由设计院、铁路建设项目工程技术部门、施工、监理单位参加的设计变更会,做好四方签认的设计变更,及时上报路局、铁路总公司设计变更文件,做好审批后的物资采购工作。

10、加强廉政建设

进一步完善物资监察、物资纪律;要坚持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和物资管理标准化检查活动,要积极利用网络等各种手段做好物资招标的上网公示工作,主动接受舆论监督;要进一步完善决策、采购、验收、付款、使用五权分离制度,构建权力制衡的长效稳定机制。认真排查廉政风险类型,积极建立廉政风险防控线。

结束语:

综上所述,铁路建设项目物资采购供应存在一定的风险,规范铁路建设项目采购市场秩序,促进供应商诚信经营和公平竞争,使采购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确保铁路建设项目如期竣工运行。在铁路建设项目时,采取不同的措施去针对不同的风险,是铁路建设项目施工企业最有效且最直接的控制风险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篇10

一、采购管理的重要意义

采购管理对整个总承包项目的最终目标―经济效益,至关重要。根据国内外众多工程项目总承包合同价款内容的分析, 设备、材料在总承包合同价款中所占的比重都在一半以上, 而且类别品种极多、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同时, 对其质量、价格和进度都有严格要求, 并且有较大的风险性。稍有失误, 不仅影响工程的质量、进度和费用,甚至会导致总承包企业的亏损。提高对采购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自觉加强对采购工作的领导, 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采购工作的优化措施

(一) 采购工作的基本思路

近年来, 我国有越来越多的总承包企业进入国际工程总承包市场, 从事国际工程总承包活动,所签订的单项总承包工程合同额也越来越大。为了保证总承包工程的质量和工期, 获取最大利润, 如何选择采购和发运承包工程所需设备材料, 已成为整个工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提升工程总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1、采购前期准备

采购前期首先要仔细阅读、研究总承包合同及相关设计文件, 搞清所有设备材料的要求和用量,联合专业部门拟定采购清单, 根据工期要求和业主预付款支付情况, 制定出符合本工程的设备、材料采购计划。计划的制定应以满足工程工期和质量要求为前提, 尽量做到细致、准确, 避免造成早进、多进、错进, 使设备材料积压, 设备材料投入费用过大, 资金占用时间过长, 从而使工程风险增大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国际承包工程的设备材料费占工程总造价的6 0% 以上。

2、国际市场采购

政府鼓励总承包企业承包国际市场工程, 用以带动设备材料出口。

所以, 一般设备材料均应由国内采购, 但有下列情况时可考虑由国际市场采购:

(l) 设计中指定的工程设备材料国内不生产或虽生产,但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

(2) 工程所需物资属国家紧缺控制出口物资;

(3 ) 有些材料设备国内虽可供应, 但运距远、运费高、运输时间长, 从经济角度看不合算。

国际市场同类设备材料价格差别很大, 掌握准确的价格信息是采购的关键。获得设备材料价格通常有以下途径: 由其它中国公司提供(即参考价格) , 由资料积累提供(即经验价格) , 通过驻外机构向当地商人询问获得( 即原始价格), 通过询价获得(即临时价格)。一般情况下, 询价得到的价格比较准确、可靠。在得到以上价格后, 应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做出采购决定。

3、国内市场采购

国内采购发运工作要与国外项目组配合进行, 以掌握货物终到港的有关情况, 如港口泊位深度、吊装、储运能力等。应了解项目所在国通关所要求的文件, 如进出口许可证、装箱单、保险单、提单、发票、商检单、原产地证书、卫检单等。国内采购应按采购计划, 有组织地进行。对某些工期长、设备材料用量大的项目, 采购要分轻重缓急进行, 以免造成积压浪费。特别是国家实行许可证管理的设备物资, 许可证及有关出口批文都有一定的时限, 应根据计划分期申请办理。材料设备应到集中生产销售地采购, 使材料价格相对较低、货源足、质量较好、供货周期短。此外, 还应注意安排采购的时间。在不影响工程进度的情况下, 最好在国内淡季采购, 既可保证低价购入, 又可以减轻国内市场的负担。

(二) 采购管理方法的创新

1. 建立由采购、法律、财务等部门参加的物资采购内控监管组织

实行“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 的采购监管, 保证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的真实、合理、合法性, 以及计划和合同的全面执行。这样, 就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在采购工作中遇到的各种营私舞弊、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 从而达到成本核算事前控制、事中处理、事后分析的目的。

2. 建立物资采购决策、执行采购、物资验收、资金结算和使用监督“ 五权分离” 的内控审查体系

主要审查:

(1) 物资采购计划, 采购的品种和质量是否满足项目计划的要求, 计划采购量是否经济合理。

(2) 采购合同签订的依据是否正确, 采购合同的合理性、合法性及合同执行情况。

(3) 物资验收的数量、品种、质量若发现与采购合同等有关凭证不符时, 应及时提出退货或赔偿处理。

(4) 材料采购成本、材料的买价和采购费用支出, 是否真实合理。

3.完善规章制度, 强化项目现场物资管理, 提高企业效益

做好降低采购成本工作,既要坚持经济性, 又要注意合理性, 做到“ 适质、适时、适地、适量、高效” 采购。在重点加强采购监管的同时, 对物资入库、保管、发放及剩余物资回收、处理等物资管理全过程加强管理,挖掘效益潜力。要实现以上各项管理行为, 必须制定与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完成, 主要应加强以下六个方面的制度建设:

(l) 采购进度计划制度。在总承包合同签订之后,项目部项目经理根据总承包合同的规定,组织相关项目岗位经理编制项目进度计划,包括里程碑进度计划和项目二级进度计划。

(2 ) 采购价格审核制度。在设备材料采购过程中,必须坚持“货比三家” (即同样的产品比价格,同样的价格比服务,同样的服务比付款方式等)的原则进行比价,提出供货单位和采购价格申报意见,按相关流程报招标领导小组核定采购价格,由项目采购经理按核定方案及价格内采购。

(3) 合同管理制度。对各类物资采购合同,应建立相应的合同管理制度, 并且按采购类别或金额大小规定合同审批权限,经批准后执行。有条件的项目还应建立信息化平台,利用信息化平成合同信息录入、合同完成情况登记、合同支付审批等工作。同时,该信息平台还能起到信息统计的作用,通过统计功能,可以快速得到项目已签订合同数量、每个合同的执行情况、合同款项的支付情况等信息,有助于合同管理人员的日常跟踪和风险预警。

(4 ) 质量检验制度。所有采购物资在正式入库前,必须进行到货验收,必要时还需由项目所在地质检部门进行检验。对质量不合格的或个别指标达不到合同要求的, 应按合同的约定退货或索赔。

(5 ) 定点采购制度。在同一时期,当同类型总承包项目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可以尝试建立定点采购制度。即对同类项目均需要采购的同质化设备、材料的潜在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和评估,在此基础上,遴选出相关设备、材料的定点采购供应单位,最大限度地压缩中间供应环节。

篇11

应用科学管理方法优化企业施工管理是现阶段降低施工企业成本,提升工程施工利润空间的重要措施,然而只节流不开源的做法是很难为企业持续利润增长提供强有力保障的。施工企业要想实现企业利润的可持续增长,就必须在注重成本优化的同时,研究企业可能存在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即所谓的开源。只有把节流和开源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用,方能收到良好的利润优化作用。固定资产是施工企业成本消耗中必不可少且比重较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企业设备物资管理是企业贯彻节流开源职能的决定因素。

1.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设备物资管理现状

施工设备物资种类较多,品质不一,秩序混乱,价格变化较大是现阶段我国建筑物资市场的主要特征。物资设备市场的混乱现状使得企业物资采购和管理变得十分困难。一些常见的建筑材料比如钢材、混凝土、防水材料等市场报价几乎一天一变,有些材料的价差在百元以上都是市场有的事情,且这些材料的供应商的资质和信誉参差不齐,所提供的产品质量也好坏不匀。建筑材料采购时常常提倡货比三家,可是在现阶段的施工设备物资供应市场中,有时即使货比六家也不一定可以采购到价廉质优的材料和设备。且从企业内部来讲,许多施工项目的保障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严重缺乏具有规范化、标准化及程序化的接口机制,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频率也较大,以至于企业整体施工项目的经济利益流失在内耗之中。责任划分的模糊使得企业内部的合同管理部门、工程施工部门、采购部门存在沟通不畅、反应迟钝的问题,使得许多建筑设备和材料常常无法按期供应。缺乏时效性和精确性限制的物资损耗审核上报机制使得上级主管部门无法及时准确的了解物资供应和耗费的详细情况,给工程物资设备成本控制和核算带来极大的不利。

2.提高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设备物资管理促进开源节流的重要措施

2.1重视高素质管理队伍的建设

人才是企业实施物资设备管理促进工程施工开源节流的主要执行者,企业专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水平关系直接关系到开源节流在企业物资设备管理中执行的力度。高素质的企业物资设备管理人才起码应当具备以下条件:首先,管理人员应当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将要使用的建筑材料性能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且善于观察市场价格变动行情。其次,能够掌握基本的财会知识,能够对物资设备的使用全过程进行基本账目处理。再次,对工程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熟练运用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专业技能。最后,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强烈的物资设备管理责任心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2.2充分做好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良好的工程施工前期准备是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条件。施工企业想要通过施工物资设备管理职能促进企业施工活动的开源节流,就必须重视以下前期准备工作的完善。首先,充分分析和总结物资设备市场行情,尽最大可能对市场未来变化做出正确的预测和分析,了解工程施工现场的交通和布局情况,以便以物资运输距离最短化为目标优化材料堆放、搅拌机放置和运输车辆路线,尽可能的减少二次倒运的费用。其次,结合工程施工实际情况编制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用料计划和备料计划,通过集体讨论和决策,共同商议出科学决策,规避可能存在的断料风险。最后,做好部门间的沟通。部门沟通在工程施工阶段尤为重要,项目保障部人员要主动和财务部、计划部、工程部和试验室做好沟通。尽快使各部门的工作步调一致。当然,此项工作是需要项目部主管领导或分管领导予以协调和强化的。

2.3重视施工设备物资的采购管理

设备物资采购是构成工程施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进行开源节流,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重要方向。而设备物质采购成本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企业采购管理的绩效,因此,重视施工设备物资的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企业开源节流的实现影响较大。为了取得良好的设备物资采购管理成果,施工企业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对张拉材料及机具、外添加剂、土工材料、防水材料以及周转材料的采购实行全国比货采购,重视供应商信誉评级建设,强化公司采购监督保障等。第二,重视对设备物资的充分调查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购货批量和供应商评级确定长期或者指定合作对象。第三,重视公司保障设备物资网站建设,确保材料供应价格的及时了解。

2.4强化设备档案及资产获取管理

施工设备是企业宝贵的固定资源,其使用状况、数量、规格、折旧程度等都可能会对工程施工成本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建立完善的施工设备档案及台账具有严峻的紧迫性。企业只有实时了解本企业拥有的施工设备及设备的状况,才能更有效的安排其生产使用,以便以最低的设备损耗取得较高的工程设备使用效率。

对于设备获取的管理主要是对新建工程项目所需大型设备的购置或者租赁获取方式进行论证。强化设备获取管理就是为了相对较少的支出获得工程施工所需设备的使用权,以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但当一项施工设备对于企业十分重要,且采取租赁的形式的话不能确保企业在需要时一定能够获得其使用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更多的考虑其使用权活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而不仅仅是设备取得时将要花费的成本。因此,对于资产获取的管理方式和策略的选择与却定,应当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紧密结合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尽量做到企业总价值的最大化。

2.5促进企业施工设备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规范化

项目部采购的材料总金额凡超过五千元的必须以书面合同或协议的形式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严禁口头约定。对于常规材料(如钢筋、水泥等) 的采购合同,公司保障部将下发的统一的合同范本。对于大宗材料的采购合同必须经公司保障部审核后方可签订。所有的物资采购合同必须经项目经理签字后方可生效,所签订的采购合同须报项目财务部一份作为支付依据。项目保障部应由专人负责合同的保管、归档整理,建立合同台帐、记录合同履行情况。公司保障部将随机抽查项目部采合同执行情况。

2.6强化对周转材料的管理

建筑工程周转材料是指能够在多次施工中使用,且价值被逐渐转移但原有形态不能确定为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材料。常见的周转材料如脚手架、模板等,这些周转材料都是建筑工程施工所必不可少的设备物资。加强对周转材料的管理能够明晰企业施工成本的形成机制,为进一步确立成本优化节约点准备条件。一项工程施工项目一上马,其设计和组织所需要周转材料就必须按照数量、型号、规格和质量予以准备妥当。周转材料的成本费用一般在项目部予以反映,通常采用项目内部使用租赁制度。施工部门负责使用,项目部门负责收费。在周转材料的租赁率确定方面大多数企业都是按照市场价格的变化及其实际摊销情况进行测算的。项目部门自周转材料取得之日起,就需要对所有的周转材料进行台账建设和记录,并对作为原始凭证的施工图纸和供应商清单进行收集保管。由保障部门负责周转材料在个项目部门之间的统一协调。周转材料在调拨前应当就其型号、规格及数量是否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进行充分考虑,同时还要考虑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损耗及将要发生的费用,以便比较调拨成本是否超出周转材料的使用价值。对于材料的调拨较常采用的原则是就近原则。

2.7做好竣工清场和材料的节超分析工作

以往多数项目竣工后,材料的节超情况都未详细地进行核算分析,这样不但不能发现所存在的问题,而且也不能提高保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今后的项目不仅要逐月核算分析节超情况,并且在竣工后及时进行核算分析节超情况,为项目的总体评价提供依据。

篇12

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即企业在具体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物资采购计划、物资订购、物资采购、物资运输、物资保管、物资供应、物资的收发领退、生产成本核算以及物资回收等各种琐碎工作。一般而言,物资管理在正常施工企业各项成本构成中所占比高达60%,再加之各种运输费用甚至会占到70%,可谓对整体施工项目的进行以及成本预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来说,施工企业物资管理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生产合同、财务单据、发票、报表、总账等资料,对这些资料数据进行条理性地分析和处理则是物资管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鉴于此,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这一发展趋势也愈加明显,其不仅能够及时、有效地分析处理好各项数据资料,而且还可以避免传统管理模式所产生的数据信息滞后、物资信息缺失以及混乱现象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了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下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进行详细地分析论述。

一、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现状

(一)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落后

就目前情况而言,国内很多施工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物资管理方法和调控手段,没有健全的计算机网络化系统,这种高强度以及大工作量的劳动导致物资管理信息更新不及时、时效性较差,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库存物资的调控能力。此外,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比较注重物资流通环节这一单一环节的管理,与整体项目工程进度、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缺乏有效地沟通和联系。同时,其对于合同的签订以及物资的采购比较重视,却忽视了相关物资的后续管理。

(二)物资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缺乏专业性

由于物资管理人员隶属于辅的工作人员,所以相关部门领导并没有对此引起足够大的重视,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也就比较随意。加之这种管理型专业在施工企业的发展空间不大,后备管理人才极度匮乏,导致物资信息管理不能适应工程目标的长期控制和发展。此外,一些非管理专业应聘而来的人员,在上岗之间没有一定的管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也缺乏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理念培训,无法达到物资管理信息化的工作要求。

二、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物资管理信息化对于施工企业的正常施工与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可以有效规范物资管理流程、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同时还可以对相关企业物资信息进行统计和控制。具体而言,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快信息流通速度,有效提升了信息时效性。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信息是通过人与人的传递来实现的,其耗费时间较长,同时也有损信息的准确度。而物资管理信息化下的信息则是借助网络来实现传递的,流通速度快,大大提升了数据的时效性。

第二,无纸化办公,减少了劳动量。信息化的物资管理模式将人从大量繁琐的纸质化的工作中解脱了出来,不仅大量节约了劳动力,而且还简化了办公环境,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这也为相关管理人员留出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其它更具有价值的工作任务。

三、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

(一)供应商管理模块

企业各施工项目在进行采购之前首先要按照相关要求对供应商进行一定的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到公司内部,公司则要根据上报资料进行验证确认,而后该供应商方可成为企业认可的合格供应商。供应商一旦被认可,相关信息则可以在管理系统中显示出来,各项目的物资也就必须在系统所公布的合格供应商中进行采购,否则系统则不会接受采购请求,这就保证了供应方和采购方两者之间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二)价格管理模块

一直以来,物资采购都是一项令人头疼的问题,如果完全靠人力来执行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企业可以在物资管理系统中专门设置一个价格管理模块,将各供应商报价在系统内部进行公布,以方便采购部门及时掌握各地不同供应商的物资报价,从而为物资采购提供一定参考价值,这样也会节约采购成本。

(三)合同管理模块

合同是供应商同企业建立购买关系的一种具有法律效益的协议,其对于公司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公司可设立专门的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模块,以防止在签订合同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出现的纰漏或是不规范的地方,这样能有效提高合同拟定的效率,也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现象的发生,规避了一定的合同风险。(四)业务流程管理模块

1、项目物资目录管理

项目物资目录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系统的核心内容,其必须具备完整性和准确性,并能依据项目具体情况随时进行更新。项目企业要按照易使用、易维护、易扩展、易记忆的原则对项目物资目录的编码进行编制,尽可能以规范合理的设计保证软件模块目录数据的唯一性、及时性和统一性。

2、物资计划管理

物资计划管理是对项目物资组织与计划手段的总称,其关系到物资的利用效率和项目的总体经济效益。在对这一环节进行设计时,可先由项目工程部门依据工程或产品的消耗定额或数量编制出物资需求计划,而后由项目物资部门在需求计划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物资库存情况综合编制出物资采购计划,最终将其报批后写入物资采购流程。

3、物资收发存管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