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范文

时间:2023-08-25 09:11: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

篇1

警惕产业乱象

《新经济导刊》:您在微博上说:“文化产业的乱象已经显现,一些企业到处移动,吃优惠政策,吃完一地往另一地……”请您具体说明一下?

陈少峰: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许多企业打着文化产业的旗号却不做文化产业的事情,有些文化产业园区干脆变成了房地产项目;二是政府把文化产业当成一个大口袋,什么都往里装,盲目的做法比较多。做文化产业应该以企业为中心,可持续地发展。

现在全国各地到处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企业和政府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企业做园区是为了尽快变现,而政府希望发展文化产业。当政府把园区交给企业的时候,根本就管不住,企业把园区做成什么的都有。很多企业通过在园区的进出,吃优惠政策,吃完一地又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此外,园区之间还存在恶性竞争。最后就怕文化产业没做起来,给企业提供了“钻空子”吃政策的漏洞。

我建议,政府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是应该有目标的考核,给企业优惠的时候,要提出相应的考核目标;二是要加强监督;三是把税收减免、补贴等优惠政策改为奖励,企业做好了才给奖励,而不是什么都没做,就提供优惠。有的艺术家村,房租减免,艺术家住进去私下交易,不交税收,文化产业也没发展起来。

如何奖励呢?要有目标考核,例如衡量一个企业的纳税额、科技创新等,做得越多,奖励越多,相当于一个奖励基金。

《新经济导刊》: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很混乱,有叫文化产业,有叫文化创意产业,有叫创意产业,有叫文化与创意产业,有叫版权产业,有叫娱乐产业。这些有区别吗?

陈少峰:概念上很难统一,因为统计的口径不一样。政府的层面叫文化产业,北京叫文化创意产业,上海叫创意产业,各自的范围都有差别。即使名称相同,各地统计的口径也不一样。日本叫内容产业,也叫文化产业,但日本对文化产业的定义范围比较宽,把电子、通讯、计算机等产品都算进去了。

《新经济导刊》: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瓶颈是什么?

陈少峰:最大的瓶颈是人才,缺乏懂文化产业的高端人才。以前是做文化事业,国有文化传媒都是事业单位,很多并没有达到真正市场化的要求。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做大做强也缺乏人才。学校也没有培养高端人才的学科建制、机制和资源投入。

做法不对也是一个瓶颈,不管是管理文化产业的,还是从事文化产业的,对文化产业的认识都远远不够,比较片面。

此外,版权问题对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也构成了冲击。侵权、盗版横行主要是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执法机构打击力度不够,行业协会也还没有发挥出保护知识产权的应有的作用;收费并不代表保护知识产权,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点。而仅仅靠企业维权是不行的,企业没有足够的精力和办法进行维权,而且打完官司后,执行也是个问题。

融资不是问题

《新经济导刊》:文化创意产业与工业产业不尽相同,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陈少峰:文化创意产品跟一般的物质产品有比较大的区别,它是一种精神产品,与文化艺术有关的产品,除了经济效益,还要有社会效益。

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律表现在,产业链很长,一本小说或一个剧本,可以做成图书、电影、游戏、动漫等,开发延伸出一系列产品,资源的使用偏向于产业链,这是其他产业所没有的。此外,与工业园也不一样,文化产业主要靠人力资源,靠创意。管理的方式也不一样,主要管理艺术家、创意人才,难度也会增加。品牌和轻资产占很大比重,以轻资产为主导。

《新经济导刊》:您在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研究方面很有建树,请介绍一下国内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现状。

陈少峰:商业模式针对于不同的行业和企业,一个行业有好的商业模式,也有不好的商业模式。比如音乐剧,可能就不容易形成商业模式,而通俗的演唱会就相对容易一点。对一个企业,商业模式也有好坏和做得是否到位的问题。商业模式要符合产业环境,做得好的文化企业的商业模式肯定符合国情和自身特点。

索尼采取的是一种互补性商业模式,游戏机卖得便宜甚至亏本,但游戏软件卖得昂贵。商业模式好不好取决于运作,能否复制,有没有成长性,有好多要素需要考虑。苹果的商业模式是把高端的硬件、平台、内容和创意融合在一起,其实这种商业模式,别人也想过,但就是做不出来或做得不到位。

《新经济导刊》:中小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面临哪些挑战?政府如何支持中小文化企业?

陈少峰:中小文化企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不知道怎么做更好;二是不太会经营企业。现在都说中小企业融资难,其实不是融资的问题,因为你做得不好,所以融资就困难了,如果做得好,融资就不是问题了。这涉及到一个人才的问题,缺乏经营文化企业的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匮乏。许多中小文化企业每天跟着项目跑,追求短期效益,没有任何积累,甚至公司的品牌都没有留下来。

篇2

一、创意经济

上世纪末,西方学术界掀起了研究创意经济的浪潮,先后从研究“创意”,延伸到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发展和组织活动,即“创意产业”,逐渐聚焦在具有创意的人力资本,即“创意阶层”和“创意资本”等要素,又拓展到以创意为基本动力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组织,即“创意经济”。从概念上讲,创意经济就是在高度发展知识经济的时代,以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即创意为核心,以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为支撑,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将创意转化成具有高文化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进而在市场经济中进行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不断提升经济竞争力和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生活幸福指数的经济形态。创意经济改变了以往经济的表现形态,创新能力、知识产权、文化价值、智慧、复制、产品不确定性、网络效应、过量供给、消费的逆循环性、文化品牌、创意理念等新的经济概念不断涌现并占据了核心位置,成为知识经济,或者新经济时代的标志性经济形态。著名的“管理学之父”,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真正起控制作用的资源和决定性的生产要素是知识,传统的生产要素并未消失,但它们已退居次要地位,唯一能够成功的长期政策就是把生产从以劳动力为基础转变为以知识为基础。创意经济的迅猛发展,正契合了德鲁克的前瞻性判断。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创意经济可以使国家的经济和国民的精神面貌迅速改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国经济出现衰退,导致了失业率激增。韩国政府开始推动文化立国,比如鼓励动漫游戏产业发展,这最后成就了韩国电子游戏产业在危机中的崛起,韩国的影视、流行音乐也乘势发展起来,在整个亚洲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韩流”,并带动了韩国产品的出口和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创意经济涉及具有高技术含量、高文化附加值和深厚创意色彩的产业集群,它的主体部分是与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互联网络等最前沿的知识创新相关的行业,这些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中。从创意经济涵盖的范围来看,通常包括创意设计、时尚设计、广播电影电视、网络游戏、音乐、演艺、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等等,此外,还包括文化旅游、博物馆和美术馆、遗产和体育等具有创意元素的经济类型。综合来看,传统产业和文化产业通过创意的融入,增加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开辟了“文化蓝海”,提升了竞争力和持续的影响力。在产品设计中融入和暗合文化创意,以色彩文字、立意构图等满足消费者的身心舒适、给我们以丰富的意境想象,实现了产品的价值创新,推动了“技术品牌蓝海”。在商品推广和市场营销中融入文化创意,引起消费者的文化认同、心理共鸣,有助于拓展市场,形成“商业营销蓝海”。

二、商业模式

有关商业模式的研究大多是从管理学学科角度对商业模式的要素进行说明,我们可以细分为生产方式和盈利模式。以文化演艺业为例,按照商业模式来分析,大体有这样三类:第一类可以定义为票房型演艺模式。文化演艺的主要收入是票房收入,演艺主体即投资者是文艺团体或演出企业,主要面向市场的游客和普通消费者。比如济南的《粉墨》、张艺谋的《印象》系列等。第二类可以定义为赞助型演艺模式。演出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或企业赞助,演出主体是府与企业,文艺团体或演出企业是演出服务供应商,临沂的《蒙山沂水》实景演出更偏向于此。第三类是可以定义为复合型,比如杭州宋城的《宋城千古情》,依托宋城文化旅游推动主题演艺业发展,将景区旅游和文化演艺相结合,类似的还有西安华清池的《长恨歌》。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首要问题就是文化的策划包装和完美嵌入到产品去。许多的商业模式都是借鉴或者消化吸收,通过微调或微变创意、生产和营销模式而成功。例如,《乔布斯传》10月24日上市,首周销量达67.8万册,20天,总销量已达100万册。堪称20年不遇的奇迹,其中的创意、翻译和营销都值得称道和学习。其次,创意设计、载体更迭、营销渠道等等决定着文化企业的商业模式,这些商业元素都要围绕文化产品或服务的功能拓展来实现。比如苹果iphone手机,将手机由纯粹的通信工具,发展为多功能的复合体。今年,汉王电子书遭遇了苹果iphone手机等载体的巨大冲击,连续5个季度出现亏损,其实它就是被商业模式的创新所击败的。因此,必须要融入新的商业内涵和理念建立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第三,要注重产业链和生态系统构建。以中国动漫产业的商业模式为例,应注重衍生产品的开发,做到动漫产业与其他类型文化产业、制造业、服务业的融合。同时,通过动漫产品的消费品,推动动漫服装、动漫玩具等消费品的营销和推广。比如利用新的载体形式拓展产业链条、加强动漫游戏人才培训业、动漫主题会展业、建设动漫产业集聚园区等等,都是对动漫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和拓展。

文化企业的商业模式是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即使是成熟的商业模式也有被淘汰的那天,所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推动商业模式的自发创新,甚至是革新。以中国海瓷艺术研究院的商业创新为例。海瓷是继陶瓷、骨瓷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新瓷种。海瓷的问世,改写了世界制瓷历史,开启了中国陶瓷艺术的新时代。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无棣能生产海瓷,已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和10余项国家专利。1995年,海瓷人以当地丰富的贝壳为原料,在汲取民间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烧制出了“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的海洋贝瓷产品,实现了“化贝为瓷”的第一次飞跃。2009年,该公司汲取现代科技、融合现念,采用水墨七彩,结合名家绘画、珍稀海瓷和美术工艺于一体,实现了“化海瓷为艺术”的第二次飞跃,将生活用瓷发展成为了如今的艺术品陶瓷。

篇3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014-02

一、文化地产的概念

文化地产是以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是用文化引领规划、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营销体系、物业服务等的系统工程。文化地产是把“死建筑”变成“活建筑”的系统工程。房地产传统开发模式是以“建筑”为核心,文化和概念仅作为营销手段;而文化地产是以“文化和生活方式、居住理想”为核心,用文化提升固化建筑价值。在住宅地产领域的“家族地产”模式,商业地产领域的“HAPPING MALL”模式,工业地产领域的“经济生长”理论,园区地产领域的“文化轴心”理念等都是文化地产理念的延伸和实践。它们是集文化主题园区、文化街区、文化经济产业园区等为主体的文化功能型地产,是把文化、产业、地产三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商业模式。

二、文化地产分类

1.文化旅游地产;2.文化影视地产;3.文化商业地产;4.文化体育地产;5.文化创意地产;6.文化产业地产。

三、文化地产的四大标准

1.文化不再是营销的概念和手段,而是建筑精神和价值的核心。

2.建筑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是共生关系,而非从属关系。文化软实力成为提升建筑价值的核心。

3.用文化软实力统合房地产核心价值体系。用文化引领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营销体系、物业服务等的全过程。

4.在文化地产系统中,文化必须是可落实、可体验、可感触、可实现的浑然整体。

四、文化地产应具备的特征

1.明确的“文化”主题;

2.完善的“服务”体系;

3.合理的“功能”配套;

将文化、功能、服务的概念完美地融合到一起,从而引起目标人群的消费冲动。

五、物业产权运作模式(见右表)

六、文化地产的成功商业模式

模式是一种可盈利的方法,是文化地产项目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文化地产的经营需要高度重视商业模式的发现和改进。

1.以企业为主体,把企业作为整体价值开发的商业模式。例如,万达广场塑造的是万达企业的整体价值,然后全国连锁,选址后即使很偏僻照样迅速带动人气。万科开发的楼盘不论叫什么名字,市场都认可其高品质、高服务、高性价比。

2.产业链经营的商业模式。中国的主题公园主要是卖门票、卖硬件,迪斯尼的主题公园是整个产业链搞旅游,搞影视,搞娱乐,搞餐饮,搞衍生产品,就是一个产业链。国内的横店影视城也是一个成功案例。

3.产业链形态的产业集聚。如各地以书画、出版业、曲艺戏剧、茶、酒、玉石等为主题打造的文化产业园,类似文化产业的“义乌小商品城”。

4.能够持续化、品牌化的快速连锁复制模式。如星期八小镇、酷贝尔等儿童体验项目。

5.组合混搭的商业模式,是文化产业跟其他相近产业融合载入文化地产的商业化模式。比如说文化旅游地产华侨城、宋城;体育健身连锁的一兆韦德等。

6.高专业化发展的商业模式。如张艺谋的“印象”系列。

7.对原有地产性质进行变更,重新定位业态、主题,进行改造或升级。如北京798创意园、广州G5。

8.“订单地产”模式。启示来自商业地产的经典运作项目万达广场。大连万达集团与沃尔玛、欧倍德等国际著名商业连锁企业通过长期的合作协议建立战略联盟,其所建的商业项目在开工前就与跨国商业巨头进行谈判,吸引这些商业巨头进驻其主力店。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该商业地产的知名度,为日后营运吸引了大量的顾客,进而吸引其他品牌的商业机构入驻,并通过周边土地和物业的增值实现对其项目整体收益的提升。

文化地产的商业模式要符合国内目前的国情,同时需要一定的前瞻性。商业模式要慎重、严格考虑其商业可行性,所有的商业模式都应是企业家主导的商业模式,而不是文化人、艺术家、策划人主导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其实质就是盈利模式,万万不可把文化当化妆品来包装地产。

七、商业性文化地产成功运作的关键要素

文化地产归根到底是一个商业项目,一定要借鉴、依照商业地产的市场化、商业化方式进行开发运作。

1.理念决定成败;文化地产一定要树立以文化带人气、提地气,以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心态发展传播主题文化,打造地产价值,得到经济回报。

2.要规划更要策划;从前期选址、定位、规划布局,到中期招商、租售,再到后期的竞争力经营管理、物业增值等,都离不开整体精心策划的环环紧扣。

3.整体布局事关开发成败。

4.招商成功不等于万事成功;商业地产开发以经营效益论成败,招商顺利并不代表今后一切都顺利。

5.商业地产开业需要好策略;开业必须讲究策略和时机,急于求成的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好的开业策略需要审时度势,做到知彼知己,因市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以求得天时、得地利、得人和。

6.商业地产需要复合型团队。

7.以市场为导向重视培育商场。

8.订单商业地产并非“灵丹妙药。

9.商业地产策划不可纸上谈兵。

10.增强事前风险防范意识。

八、案例解读

国外案例(地块功能定位是关键):

1.首尔数字媒体城

主题:以传媒娱乐为主题,集合研发、生产、销售、培训等,形成数字媒体完成的产业链体系。

区位:首尔Mapo-gu城的新千禧城内,距离首尔国际机场30分钟车程。

简介:2002年5月动工,2010年完工,总建面56万平方米,预计将创造27万个工作机会,每年120亿人民币的收入。

目标:世界数字媒体内容制作基地;世界第一个数字媒体技术研发中心;世界各高校间的合作;媒体研究和业务中心。

功能:包含IT商务、研发、商业、居住、酒店会展等多种功能空间。

主要产业:媒体娱乐广播、游戏、电影、动画制作、音乐和远程教育。

数字媒体城的主要设施:教育研发中心、创业办公区、剧院、科技艺术博物馆、科技娱乐中心、公共绿地、音乐咖啡馆、活力动感街道。

2.澳洲昆士兰CIP

主题:澳洲昆士兰CIP发展成集教育培训、研发中心、产业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是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典范之一。

区位:位于布里斯班市的西边,是占地16公顷的“Kelvin Grove 都市村庄”的主要建筑物,耗资6000万澳元,2001年筹建,2004.5正式启用。

简介:经过几年发展,昆士兰创意产业园区已经拥有众多创意设计公司、研发机构等,园区内汇聚了印刷媒体、视觉表演艺术、音乐创作和出版、新媒体、广播电子媒体和电影、传统艺术活动等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创意产业事业中心;健康及生物医学创新研究所;ACID互动设计中心;国家研究理事会创意产业中心;创意产业与创新研究院;包含超市、商店、咖啡厅和餐厅等商业设施的村中心。

篇4

一、移动商务和创意产业的发展概述

随着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通信设备价格大幅下降,全球的手机用户数量迅猛攀升,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统计显示,从2000年年初的全球的用户数量从5亿飚升至2010年年底的52.8亿,其中移动宽带用户达到9.4亿。移动用户的爆发增长为移动商务的带来了黄金发展机遇。在美国,超过50%的人口在体验移动电子商务相关活动,台湾拓产业研究所美西研究中心协理尤克熙预估,2010年美国ICT产业逾1万亿美元,随着美国电信运营商的3G商用的运行及以Google、Apple、IBM、Microsoft和Amazon等IT大厂大规模的投入下,预期2010年移动电子商务将创造出152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在日本,移动商务发展处理世界的领先地位。根据日本总务省2006年发表相关统计显示日本2005年的移动商务市场规模达到7224亿日元,比上一年的市场规模猛增了39%;在中国,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继续扩大,载至2010年12月,手机网民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了6930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由2009年末的60.8%攀升到66.2%,手机网民在各项应用的渗透率上均有所提升,应用水平也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

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了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创意产业以其高成长、高附加、高关联、高触发、高流动的特点成为国际性大都市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最佳剂,同时也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创意产业发展力度不断加码。在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又称为版权产业,据《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产业: 2004年报告》提供的数据,在2002年总体版权产业增加值为12540美元,约占到美国GDP的11.97%,全部版权产业雇佣了1147.6万人,占美国就业总人数的8.41%;在日本,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漫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广义的动漫产业实际上已占日本GDP十多个百分点,已经成为日本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在中国,创意产业起步较晚,起初都以民间自主发展为主,但是发展也十分迅速,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沿的望台―京沪杭为例。据统计,北京市2009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497.7亿元,占全市GDP的12.6%,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产业;2009年上海文化产业实现总产出达到3555.68亿元,占上海GDP的比重为5.63%,;杭州2009年前三季度,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413.1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 的比重达11.9%。虽然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进步显著,但中国社会科学院18日《文化软实力研究蓝皮书2010》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的比重不足4%,而美国就占世界的43%。

二、创意企业开展移动商务的必要性

1.移动商务是创意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的温床

移动商务是移动信息时代一种新的商务模式,它是以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移动设备为终端开展的一种商务模式。创意产业作为人类一种知慧产业,在知识经济为核心的竞争时代,创意产业在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所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大。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不断涌现的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不仅能让原有的创意成果的价值再次提升,更能让以往受到技术限制的创意成果体现价值。移动商务具有创新性、即时性、实效性、动态性和私密性的特点,为了创意企业提供的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使创意企业具有了更为广阔的市场,更为多样的营销手段,更为丰富的营销模式,它为创意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移动商务为创意企业创造更多生态发展链

移动商务的价值链由移动网络运营商、移动终端设备制造商、产品及服务供应商、内容及应用提供商、金融服务机构、物流机构等构成,这些企业都是移动商务创造的生态发展链中的一环。随着移动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其优势必将逐步体现出来,从而将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开展移动商务。创意企业处于移动商务生态链的产品及服务供应商、内容及应用提供商这一环节,是移动商务不可缺少的环节,随着基于移动商务的新的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创意企业都是新的生态链中最直接的受益者,因此,创意企业通过移动商务平台将链接到越来越多的的生态发展链。

3.移动商务为创意企业提供更为广捷的营销渠道

同传统的电子商务相比较,移动商务的一个最为突出的优势是移动用户不受时空限制获取所需的服务。不仅如此,移动商务与目前的销售不同,它能完全根据移动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喜好定制服务。创意产品适合数字化定制服务销售,比如动漫、游戏、影视、小说、音乐等等,因此,创意产品成为移动商务中的非常受欢迎的产品,创意企业通过移动商务这个便捷的平台客户得到指数级增长。同时,营销模式更加丰富灵活,渠道更加快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营销其创意产品。

三、创意企业基于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分析

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吸引了很多学者进行研究,Leem等将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分为B2C、B2B/B2E两种;张千帆等从网络运行商的角度将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分为通道式、半开放式、开放式和封闭式四种形式。随着移动技术相关软硬技术的不断强大,客户对移动应用服务需求也不断升级,本质上就是对创意产品需求的升级。创意企业是移动应用服务资源的创造者和拥有者,面对庞大的市场,创意企业应当采用合适的运营模式把创意产品尽可能的营销出去,让客户的需求得到释放,并转换成企业本身的价值。因此,本文从创意企业的运营模式角度分析创意企业基于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

1.自主模式

在技术创新、客户资源和产品覆盖等方面具备绝对优势的创意企业在开展移动商务通常采用自主模式,即采取围绕其优势资源以移动商务为平台进行自主营销,从而获得最大利润。这些创意企业在开展移动商务的角色即是内容提供商,也是应用服务商,具有自已的品牌,产品从研发、营销、客户关系管理全部由企业自已完成,利润直接来自用户。创意企业只需要支付给移动运营商通信费用和相关必须业务费用,比如收费业务。自主模式是创意企业掌控着资源从而控制整个价值链的典型模式。

2.模式

一些创意企业在开展移动商务时不具有优势项目,可以采用通过生产和加工的“外包”模式。采用模式的创意企业将产品提供给客户企业,不直接面向用户,所以并不直接涉及市场。它的利润来自和客户企业达成的协议。这种模式对创意企业风险不大,但是由于企业本身只是业务商,不参与终端的营销,因此,只能获得移动商务较低的收益比例。

3.共享模式

有许多基于移动商务平台的创意产品涉及到技术面较宽,这样的产品,一个企业无法独立完成,因此需要和其它企业共同合作完成,这种模式称为共享模式。在共享模式下,有二个企业或多个企业共同合作开发一个创意产品,但是,通常由一个企业负责面向用户,其它企业进行技术支撑。在这种模式中,企业共同推进产品,一般会使用共享企业中的某一个企业的品牌做为产品品牌,但是其它共享企业的品牌也会出在产品的显著位置上。共享企业的利润直接来自用户,企业之间紧密合作,制定明确的收入分成规定,共享利润成果。

4.直投模式

创意企业在开展移动商务过程中都属于创意产业链的一环。创意企业如果对移动商务某一类创意产品有理性深入的认识,但自已实力又有限,则可以通过直接投资生产此类产品的创意企业从而获利,这种模式的称为直投模式。在创意企业开展移动商务的产业链中,和其它传统产业的产业链一样,大多数都是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企业获得较丰厚的利润,处于下游的获得利润较少并且对市场的敏感度也较低。直投模式中通常是一些处于移动商务产业链低端的创意企业,在并没有形成相关技术、客户和产品优势之前,直接投资处于产业链上游具有相关优势的创意企业从而获得利润的一种商业模式。

四、结束语

移动商务的产生为创意产业提供一个广阔发展平台,创意产业在移动时代如何围绕移动商务开展新的商务模式已经成为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的关键。本文从创意企业的运营方式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创意企业的基于移动商务的四种商业模式。随着移动商务的快速发展和移动通信相关技术的突破,会涌现出更多创意企业基于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千帆,梅娟.移动商务模式分析、评价与选择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3:249-251

篇5

本回话题探讨动漫产业价值体现在哪里。

研究文化产业范畴的共识就是把文化产业大体划分三个层次,各种表述不一致,但基本意思相同,就是文化艺术核心产业(传统文化)、应用艺术产业和创意支援与周边创意产业。直白点讲,文化艺术核心产业就是文化元素的艺术创作部分;应用艺术产业就是在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应用到生活产品、娱乐服务设计中;创意支援与周边创意产业就是支持上述产业的相关部门或者说就是前两个产业层次需要落地的相关支持行业。以动漫为例,简要说明一下:创作动漫剧本和形象设计就是文化艺术核心产业;按剧本和形象来制作影视片或制作衍生品就是应用艺术产业;而动漫的版权交易部门、动漫的会展机构、出版营销、广告企划、包装发行、媒体推广等机构就是创意支援与周边创意产业。三个层次共同构建了产业结构和范畴。

“大动漫”的概念是相对动漫企业仅仅关注动漫内容原创和制作而言的,应该眼界放宽,不拘泥于某个局部环节,应该用大产业的观念来看待动漫的发展。有些人会说,动漫企业都是希望在整个产业链获得利益的,本身就是“大动漫”的思路。这可能与我在这里强调的观点有些理解的分歧。我所强调的观点是动漫企业要把动漫看作形式和工具,而产业和效益要看作目标和目的。用这样的观点来看待动漫产业,发展思路就会不同。再说得直白点,就是不要为了动漫而动漫,应该为了产业而动漫。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反复强调动漫的本质是语言形式,是一种国际化的语言形式。就是避免动漫企业把动漫语言当作企业的目标,动漫企业应该是通过动漫语言的应用获得企业的利益。动漫企业有时会简单地理解只有好的动漫作品才有企业的未来,许多企业所谓的原创动画年产量已经超过了一万分钟,其结果可想而知,动漫产值不是作品的数量堆砌。

在“大动漫”的观念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开展业务:可以代工;可以以技术优势承揽制作业务;可以专攻品牌授权业务;可以专攻衍生品设计;可以打造动漫作品的新媒体销售;可以专门生产应用动漫技术的展示教育作品;可以开展动漫技术培训;可以专营动漫销售的某类渠道;可以开展动漫体验乐园;可以专门提供动漫技术设备服务;可以专营动漫媒体;可以建立动漫俱乐部;可以从事动漫会展活动等等。

用动漫的形式美化生活、艺术生活、表现生活、沟通生活并创造价值,就是“大动漫”的思想。如果仅仅囿于动漫原创的圈子出不来,就是跟自己过不去,特别是在缺乏创作动漫作品的初期,不要用赌博的战术来犯战略的错误。

2010年动漫行业的产值不足90亿,说明一个值得行业关注的问题:近万家动漫企业平均下来产值极低。尽管中国动漫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一定是思路出现了问题。动漫企业一定要关注自己是企业,其次才是动漫企业。如果没有想清楚商业模式,或没有能力把握商业模式的实现,就要全面调整经营思路。

第十六回 动漫产业链条长 把握关键方为上

本回话题讨论动漫企业的主营能力把握。

动漫产业链涉及领域极其宽泛,有学者研究至少涉及近20个行业。我认为动漫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中最典型的领域,前文谈到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两条路径都与动漫产业息息相关。文化产品化在动漫产业中表现为把动漫创意、策划落实为影视片、出版物,成为可出售的产品或服务;产品文化化是把动漫品牌用创意或设计通过授权的方式应用于广泛的产品领域,特别是后者几乎可以辐射到所有行业。

动漫品牌的应用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应用的有效性依赖于品牌的成熟度。实际上只有高品牌度才具备授权应用价值。我国的动漫企业绝大多数处于品牌培育阶段,还没有到品牌有效授权时期。所以,在战略上必须有侧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把过多的精力分散到授权等后期工作上。

中国动漫企业的通病是借鉴国外优秀动漫公司的成功经验来制定公司战略,包含的内容比较庞杂,“小而全”趋势明显。应解决的问题就是突出企业的重点和特点。动漫企业在制定战略时都会做SWOT分析,可行的战略一定是基于企业长处、特色。商业模式设计中有两点关系到优势竞争力。一是优势资源,二是重要业务环节。优势资源是基础,重要业务环节是业务系统的关键,也是优势资源运用的节点。企业只有放大和强化优势资源,才具有高价值的商业模式。

在管理中有众所周知的“短板理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短板,是不是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短板,不见得事必躬亲,特别是一些短板是靠自己的力量弥补不了的。这就需要找合作者或外包,这是节省成本的最佳方式。同时,合作者还可能扩大合作的价值,甚至帮助企业把短板变成长板。还有就是企业要在初期避免把战线拉得太长。动漫企业的初期,必须集中力量在优势业务方面取得突破,一点突破,才可能带动全局。如果全局撒开,很可能一事无成。原有的优势也会淹没其中。中国动漫企业有相当部分是在原来的业务演化过来的,就更应该重视原有业务对现行业务的支撑作用。尽量寻求原有业务和动漫业务的结合点,完全有可能走出特色的动漫发展道路。

总结一下观点:一是战略的制定要依据优势资源;二是阶段性工作要抓住重点,不可分散精力,寻求以点带面的突破;三是形成业务模式的特色,形成竞争的壁垒;四是善于整合资源,寻求好的合作伙伴;五是对未来的业务形成关键点评估,以不变应万变。动漫产业的产业链价值在于品牌价值,品牌价值不高,再全面的业务系统也没有意义。品牌价值的提升是逐步的,业务系统的建设也是逐步的,没有必要用太多的精力去描绘未来的蓝图。结论还是:合适的团队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去做合适的事情。

第十七回 兵马未动问粮草 商业模式先做好

本回话题讨论动漫企业的商业模式。

一哄而起的动漫企业多数没有想好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行得通。部分企业甚至就根本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的商业模式在哪里。商业模式存在三个问题要回答,一是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二是是否有能力实现企业的商业模式;三是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有战略价值。

一般而言,多数动漫企业的商业模式就是做出自己的动漫品牌,然后通过品牌的巩固来扩大品牌价值,再获得品牌授权利益。其实商业模式并不这么简单。商业模式实际是企业通过目标市场需求的分析,通过自身业务系统的设计,联合有价值的合作方,通过渠道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并形成企业不可轻易替代的市场主体地位。商业模式正成为现代社会的企业能否成功的焦点,简言之,商业模式描述了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在商业模式的设计中,包括以下设计要素:

1.客户细分:所服务的目标客户;

2.价值主张:解决客户难题和客户需求;

3.渠道通路:通过渠道向客户传递价值主张;

4.客户关系:细分市场建立和维护客户关系;

5.收入来源:来源于价值主张的成功传递;

6.核心资源:保证模式的重要资产;

7.关键业务:一些事关全局的核心业务;

8.重要合作:外包或支援;

9.成本结构:模式要素的成本构成。

归纳起来就是目标定位、赢利模式、关键资源和能力、业务系统和平台价值。商业模式是为公司、客户和社会创造新的价值。

按照商业模式要素分析一下,多数动漫企业的商业模式就变得很苍白了,最大的问题在于关键能力和核心资源没有优势。所以,也可能路越走越艰难,更谈不上做大做强了。

动漫行业有很好的产业特性,但没有好的商业模式为基础,就难以走过品牌确立的过程,就难以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坚持不到理论上存在的获得产业链利益的愿景。动漫企业不妨静下心来,审慎地重新分析一下自己的商业模式。特别要基于自身长项来规划业务,才有可能走出一条有价值的发展道路。也就具备了商业模式最终缔造的一个有价值的平台,让更多的合作者主动利用这样的平台,创造更大的战略价值。

目前,多数动漫公司重复的商业模式是最低级的模式,即自我投资,自我支付成本,自我推广销售,自我获得有限的利益,自我承担投资风险。这种商业模式注定是一个没有任何想象空间并伴随诸多难以把控的风险的坎坷路,已经不适合当今的商业时代要求。

第十八回 荆轲刺秦风萧萧

留得青山有柴烧

本回话题说说动漫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系。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原本说的是荆轲刺秦皇的悲壮,借此来比喻当代动漫人义无反顾做动漫的豪气。一天与某动漫公司的高总及一位八年前就涉足动漫的张总一起讨论动漫公司的商业模式。没想到张总发表一通高论,大意就是千万不要去做动漫原创。张总的结论未免有些武断,但也说明做原创动漫的艰难。

一个企业谋求的是生存和发展。生存是基础,发展是目标。能否生存下来是企业初期的关键。一些动漫企业做代工积累了一定资金基础和经验,就急于创作自己的作品,为人作嫁衣毕竟不是长远之策。这样的企业想法是好的,但不能急于求成。一个成功的作品不只是创作者的心血,更是需要市场消费者来品鉴,许多成功作品需要对一些关键因素有恰到好处的把握。防止急于冒进,重蹈中国网络游戏开发初期的覆辙。本世纪开始的几年,一些网络游戏公司和游戏开发者急于摆脱韩国等国外游戏的束缚,争先恐后自主开发游戏,绝大多数都不成功。我同韩国游戏公司做过交流。韩国人说了一句实在话:“游戏是靠规则取胜的。”规则看起来简单,但游戏规则的设计要用心把握。中国开发者要沉下心体会,几年后就能出成绩。我认为动漫作品创作也是同理,不要急于求成。

篇6

二、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商业模式的探讨

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Powell指出商业模式是开办有利可图的业务包括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的总体构造。高闯、关鑫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基于价值链创新的企业价值活动;张向国、吴应良认为商业模式是通过整合产业链构筑起来的一种以顾客为核心的价值创造体系。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对民族地区的自然风光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文化上的扩展及新内容的建设,这些建设可以包括举办民族文化产业链、会务展览、生态旅游等。当然,最重要的是民族地方的文化旅游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考虑商业模式的开发。

1.基于民族文化保护的商业开发模式

这是一种首先以保护为主的一种商业开发模式,要基于保护文化,使文化具有原真性,争取不改变原生态文化基础上而开发的一种商业模式。在民族地方可以以历史文化遗迹、民族工艺品、民俗风情、民族文化文物、古迹、民族村寨等为开发对象,主要的开发类型有各种博物馆,比如生态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各种民族文化遗存博物馆,遗址公园等,让游客感受民族文化,民族历史。这一类型的民族文化开发的商业模式要以保护民族文化为主。旅游对保护也有积极正面的影响,民族文化保护的好,旅游便有了好的资源;旅游发展好了,经济效益好了,可以为有效地保护民族文化提供更好的资金和物质保障。

2.民族文化旅游成为产业链的一部分内容

民族文化旅游包含的内容应该是广泛的,对产业链的延伸比如可以让游客在晚间还可以看一些演出,一些清吧、酒吧、歌厅等都可以是产业链的一部分。旅游产业和民族文化相结合,以产业相互融合为突破点,这样可以促进产业之间的融合和相互的发展。民族地区本身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资源可供利用,要运用本地民族文化资源,用一些新的文化创意进行建设,使文化创意贯穿在旅游产业中,做到旅游和文化相结合。对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内容即文化产品进行宣传,吸引顾客的眼球,把民族地区文化景点、文化产品都能做好做强,让游客能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深知民族文化,也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度和满足感。旅游和民族文化相结合,尽量充分发挥各种行业优势资源,实现高品质化的产业增长。要适时地制定出产业发展战略,并找专业人士进行精心策划,不断地推出文化产产品,从而使民族文化旅游成为产业增长的新契机。为了更好地推动民族文化旅游,就需要对文化产业做更好地分析、规划和扩展。通过文化产业规划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扩展,可以有很好的效果产生。

3.主题公园与地产结合的形态

文化主题公园开发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以民族文化作为主题,采用现代科技和多种活动结合的方式,把娱乐、休闲和服务都串联起来融为一体的一种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主题公园应该是主要发挥的一个项目,目前,国内比较有名的迪斯尼乐园和港中旅集团的温泉及其地产模式,因为包含的是娱乐、酒店及旅行等内容的产业链,这种商业文化模式似乎可以给民族文化旅游一些借鉴。

4.专业化的形态

民族地区每年要有接纳大型会议的安排,要力争把会议服务及其产业链做到最优,酒店、餐饮、娱乐等都要高标准严要求。要求既要专业化,还要一体化,让来者深切体验到当地民族文化。还可以举办一些以某个论坛为主的专业化会展,比如车展、服装展、瓷器展、书展等,这种主题性质的活动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还可以获得一些广告赞助等在内的各种收入。

5.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

这种模式要与民族文化及相关产业相关联,具有一定鲜明的文化特征用以吸引外界,可以形成一个串联的集生产、交易、居住及休闲为一体的功能性园区。这需要投资耗大,用于对文化及产品的生产、发行及消费。比如东北的赫哲族,因为自己本身的民族文化,自然环境的优美,加之生产的民族产品吸引人,完全可以建立一个民族文化产业园区。政府也可以规划建设或大力支持并对民族文化园区进行有效管理与指导,把握好民族文化产生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引导文化园区有效合理地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上文所述,民族文化旅游的商业模式,最为主要的是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要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政府要支持民族文化旅游活动;二是要改变过去的旅游方式,把浏览式旅游改变为体验式旅游,迎合游客的精神需求;三是民族文化产品要符合市场的经营管理机制。

1.良好的生态环境

无论什么类型的产业发展,其商业模式的成功均需要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做支撑。民族文化旅游要想发展的好,要积极发展相关的产业配套设施,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都是民族文化旅游商业模式发展的基础。同时,政府还要给予一定的配套设施的支持,对一些公共服务设施要本着为民众服务的无盈利准则,给予关注与支持。政府对于一些民族文化资源,要认真保护和传承,对未来社会的文化传承机制要给予一定的氛围。政府还要完善文化产业相关的制度、政策及服务体系,积极营造有利于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外部发展环境,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能够有市场价值的体现。

2.改变传统旅游方式,迎合市场需求

商业模式的成功还需要积极迎合市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商业模式要创新,深度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将民族文化内涵融入到旅游开发中,两者结合创造出更新更好的价值。传统的旅游方式就是游览景点,民族文化旅游要突破以往的旅游方式,将游客的体验放置到民族文化旅游中来,让游客深刻体会到民族文化。将民族文化融合到旅游的环节里,开发旅游产品、旅游活动、建设景观等。游客要体验民族文化风情,比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游客不再只是观看,而是深深融入参与到节庆活动中去。市场是讲究经济效益的,在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时要突出民族风格,打造不同的民俗文化产品,立足文化创意,策划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吸纳更多的游客,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发挥社会效益。

篇7

一、商业模式再造――书店产业的创意路径

(一)商业模式创新――书店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实体书店的现状以及需面对的竞争因素,单一的书业经营方式已不适合书店产业的发展,自身既有的条件决定了其不能在价格上寻求突破点。转变商业模式成为书店行业普遍认可的路径。

“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价值创造基本逻辑的变化,即把新的商业模式引入社会生产体系,并为客户和自身创造价值。”[1]书店商业模式的创新,主要是指多业态经营方式。而既存的特色书店商业模式有五个基本类型:一、以台湾诚品书店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为核心的复合式经营模式,营运范畴扩展至画廊、出版、展演活动、艺文空间和课程、文创商品,实行连锁但不复制经营模式。二、专业性经营模式。以北京万圣书园、广州学而优为代表的学人书店,以经营学术类书籍为主,台北“旧香居”,专售绝版珍本书。三、以太原万象书城为代表的“出版物+文化沙龙”经营模式。坚持书店的文化身份,开展文化沙龙和读者活动,邀请本地的学者和作家做专题讲座。四、以北京蜜蜂书店为代表的全方位一站式艺术服务模式,融文艺图书出版、画册制作、艺术品翻拍、艺术品代销于一体。五、以深圳旧天堂为代表的“出版物+休闲场所(咖啡厅)”的多元经营模式。

从特色商业模式的运行状况看,图书已不再是书店的主要赢利点。广州市方所书店,类属多业态复合经营模式,采取“书业+多元化业态+营销活动”的综合开发模式,其价值实现途径从图书主打分散到了创意、艺术品消费、休闲消费上。

(二)基于复合商业模式的经营创新性分析

1. 多业态跨界经营模式。[2]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基本动因是:“为了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适应市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使企业内部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与传统独立实体书店开发新利润增长点的方式不同,方所在多元化经营的视角下扩大了经营业态,主要涵盖图书、音像、咖啡、环保用品、服饰等,全部实施自营。而其中的服饰区除经营“例外”,还引入了一个日本品牌并对其实施销售。事实上,它改变了传统书店经营的价值链结构,将“产品”由图书、音像等出版物延展到了服饰、咖啡、美学生活产品、植物上,同时通过开展讲座、主题展览、朗诵等活动扩大无形产品的范畴。由此,跨界经营实际上将方所区隔成了5个独立的空间,即书店、美学生活馆、咖啡店、艺廊与服装,形成了一个综合消费体验平台。

2. 产品选择。方所提供了多元化的产品,与具有类似经营特征的书店相比,方所产品重品质、品牌,重差异化,重细致。

方所有来自世界各地超过90 000册的出版物,分为文学、艺术、设计、建筑、美食、哲学等将近70个品类,其中和建筑设计有关的就涵盖“室内设计、建筑作品、建筑师、世界建筑、绿建筑、建筑类型”6个细类。引进了大量在内地难得一见的外版图书和期刊。在40000种图书中,40%左右是外版书,还有从日本、欧洲及博物院等引进的高品质画册,并提供一些诸如设计艺术领域的较为小众的图书,避开畅销书,满足城市中某些特定人群的需要。台湾版图书是方所一大特色,涵盖台湾本地的电影、文学、历史等,台湾近来的文化名人舒国治、朱天文、蒋勋的繁体出版物也都有全套展示。此外,港版书、英文书及独立杂志,各地优秀作家及作品也都有完整系统的呈现。在美学生活区的产品选择上,专业的采购团队从全球1 000多个设计品牌中初选130余种,之后再从中精选80余种,最终引进50余种,其中超过20种首次在国内亮相。其挑选的标准相当严苛,包括手工制作、自然主义风格,强调环保概念,耐用等。

3. 主题展览。方所定期与策展机构合作开展主题展览。方所自开办起共举办了5次大型展览,涵盖文化、创作、设计、艺术等,并结合有主题演讲。“大过龙年”龙文化展,展出的陕西剪纸《龙顶花》,三幅团花皆以龙为主题。通过“龙的解放――为中国龙正名正音正精神”的主题演讲来讲述龙的历史文化渊源。展出期间,创作者还与艺术家共同探讨创作过程中的前后里外,让读者了解创作背后的故事。

4. 创作者现场。名人讲座、文化沙龙是特色书店经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方所在每周都会邀请名人来做讲座,采取的不是零散的演讲活动,而是以方所书院的形式进行,寻找特别的主题每周举行,以产生长期的影响力。截至2012年5月19日,方所共举办了37期讲座,骆以军、许知远、廖一梅、毕飞宇、周云蓬等作家前来与读者进行现场交流。除讲述自身创作历程、创作心路的主题,还包括多次以“设计”为核心的主题讲座,如邀请美国景观设计师玛莎・舒瓦茨来讲述空间设计,邀请米兰设计师恩里科・莱昂纳多・马里奥、新加坡设计顾问温为才共同就汽车设计与读者交流。另外,方所所邀请的名人来自海峡两岸和香港地区,鉴于广州的地缘因素和文化背景,一些讲座从香港出发,结合广州本土文化,反响巨大,如梁文道的《重新认识香港,重新认识南方》,陈冠中的《香港是怎么出现的》等。

(三)创意的策略分析

1. 基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策略。“赢得竞争优势有三种基本战略方法,即成本领先战略、标歧立异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3]标新立异与目标集聚战略,实际上就是产品差异化和市场差异化战略,它能够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由实体书店的经营策略看,其差异化包含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环境差异化三个方面。差异化策略的前提是建立在一个明晰的定位基础之上,定位是把创意资本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作为基本立足点。方所则明确表示其经营定位不是书店,而是“一个文化平台,一种未来的生活形态”,定位为“知识、审美与生活的完美结合”的文化空间。

从图书产品上讲,以外版书为主打;从创意产品上看,以环保产品为特色,同时通过名人讲座、主题展演形成流动的文化氛围。方所的服务特征体现为高标准化,整个书店的布局更是以独特的设计感,赶超了书店的传统空间布局模式。总体上讲,实体书店的差异化策略表现在设计创意、题材构思、选题策划,经营体制上,不断丰富产品的价值载体和形态,从而形成“替代效应”,赢得竞争优势,摆脱书店以“图书”为销售重点的局限,也推进常规业态组合模式的升级。

2. 以文化为创意的根基。“任何一种文化创意活动, 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基础。”[4]换句话说,文化是创意的根基和关键依托因素。方所经营管理中所融进的创意元素和创意策略,做到了充分尊重、运用文化。如经营的“例外服饰”,就秉承了创新的价值追求与传承东方文化,美学生活区所引进的一些创意产品,是以传统的手工艺、铸造工艺为基点所进行的现代化的演绎,如Adonde的组装式餐具,由天然矿物陶土以及珐琅釉手工烧制而成。文具区引进的台湾汉声文创则以传承民间传统文化为使命,其产品多以各地民俗为要素和设计原型。方所还充分尊重本土文化传统。广州的“饮食文化”闻名遐迩,由此方所设置了专门的食谱书柜,引进全世界顶尖的食谱,还购进了食物摆设的书。除此之外,还有对现代文化的演绎。在书品中,建筑设计类的图书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与此相对应的,从欧洲引进的一些美学生活品,则充分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如丹麦的手工装饰品。由此可见,方所的产品没有脱离文化内核而孤立存在,而是将自身的创意态度贯穿于书店的文化开发、经营的整个过程之中。

3. 构建“活”的文化公共空间和创意平台。区别于虚拟书店,实体书店本身作为一种“文化空间”而存在,而融进讲座、文化沙龙的模式则具备了“公共文化空间”的特征。方所的创办者毛继鸿希望在城市中搭建一个兼容并蓄的实体平台,让更多创作者在这里发出声音。其定期推出的书院式的文化讲座,邀请海峡两岸和香港地区的文学、艺术、设计等诸多领域的大家来与读者进行交流,并不仅仅是以创作者为这个文化空间的主体,而是将读者引入到了感知其创作的环节,建构了一个互动感较强的交流平台。展览空间定期推出的主题展览是艺术、设计创作者与大众市场的沟通桥梁。

方所本身致力于打造一个多元的发表平台,期望让文化与创意、人才与作品能够因为这个场所而受到启发、得到发表与注目,因此策展和方所存在着较高的契合性。所以说,方所构建了一个“活”的文化空间和创意平台,以此来影响创意本身和创意推广。

二、商业模式创新对自身未来发展产生的意义

(一)积聚品牌影响力,培育盈利潜力

“一个品牌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在于它能以名牌现有的号召力转换成未来的现金流量,这项简单的经济价值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效的品牌经营,维持及市场成长所形成的价格优势;另一方面则是建立品牌忠诚度,延缓市场上新商品及替代品的进入,进而使未来收益更有保障。”[5]方所位于太古汇广场负一层,坐落于一个品牌的集聚区,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方所借助于业已形成的品牌环境和产生的品牌氛围,以“品牌联动”形式加快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方所对产品选择的重要标准是品质、品牌,其有专门的采购团队,赴世界各地去挑选,如美学生活区中超过20种品牌是首次在国内亮相。而在经营过程中,某些品牌也会适时拿到展览区进行展览,以达到宣传推广的作用。而一些品牌也逐渐与方所形成合作关系。从长远角度考虑,此举可积聚品牌影响力,为后续的销售培育盈利潜力。

(二)拓展增值服务,实现连锁化发展

方所的经营内容为书籍、音像、服饰、咖啡、美学生活品、文具等物品,未来方所还计划提供礼品订制、出版咨询、书籍代购等图书产业链上的各种增值服务,将经营链条的范围扩大。

而复合式经营的典型――台湾诚品书店的发展模式为“连锁不复制”,在进行连锁经营的过程中采取差异化的策略。诚品书店首家内地分店将于2014年落户苏州金鸡湖东畔,将连锁的链条深入内地。连锁化发展是商业模式成功之后的一大主要发展方向。而毛继鸿也曾表示,方所实现的文化组合在国内,甚至在全世界都是首创,将会考虑在北京、上海等地继续拓展该业态,因此,方所的创新商业模式在经时间验证之后,将有可能朝着连锁经营的方向发展。

(三)打造广州文化地标

从方所目前的展览、讲座的活动主体和范围来看,多限于精英层次,而基于其“构建创意发表平台”的诉求,方所可以将创意、人才、作品的范围扩大到普通人群体,使其创意更具有普遍意义。方所以创新的商业模式为基本的开发点,融进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作为创意的根基,在这个过程中,在这个文化公共空间和创意平台上碰撞的过程中,方所也应进行自己文化地标的定位,从而打造广州的文化地标。

参考文献:

[1] 乔为国.商业模式创新[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2] 刘畅.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必备条件分析[J].中国商贸,2011(12):74.

[3] [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篇8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8-0099-02

一、文化产业概述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一)文化产业的概念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20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 Industry,可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了界定: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通俗意义的文化产业,就是以创意为核心、科技为载体、工业化生产标准、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产业。

(二)文化产业的特征

文化产业是以知识为基础、以服务为手段的新兴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具有以下特性。

1.双重性

文化产品是一种以提升人们精神生活为目的的特殊产品,具有商品与公共品的双重属性。作为商品的文化产品由市场机制进行调节;而作为公共品的文化产品则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2.经营性

所谓经营性就是企业主体按照市场的要求,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积极作用,向社会提供带有盈利性质的文化产品。经营性文化产业主要依靠市场来融资、来发展,生产面向市场的文化产品来满足一部分公众的文化需求,而且要有一定的盈利空间,以保证自身的持续发展。

3.创新性

创新是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生产既是创造性生产和也是创新活动。文化生产极具创造性和个性,每一件文化产品之间都具有不可重复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

4.高增值性

文化产业处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边际效用递增。

5.高融合性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与其他产业有共生性和融合性。它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

6.低消耗性

文化产业主要以非物质资源为要素对象,知识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是典型的低碳经济。

(三)文化产业的意义

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在优结构、增就业、扩消费、促跨越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被公认为21 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

1.直接创造经济效益

随着人们收入不断增长、物质生活需求日益得到满足,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强烈,文化产业所蕴含的商机,也越来越巨大。比如:影视剧的发行、放映和贴片广告;话剧、歌舞、杂技、魔术等的商业演出;还有图书的出版发行;还有动漫作品的发行上映和品牌运作;同样都可以吸纳就业和提供税源。

2.保障文化权益

发展文化产业,能够更好地营造文化氛围,更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但精神得到陶冶、素质得到提升,而且整体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

3.弘扬文化

文化的广泛传播,使文化得以弘扬、创新和发展,增进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了解、互信、合作、和平。要更好地实现这些,单靠发展文化事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日益广泛地进入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人们的生活中。

二、我国文化产业的潜力

在北京,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占GDP比例已经连续数年超过12%,北京已经形成了这种以文化产业为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产业形态与格局。2014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了娱乐宝平台,网民出资100元即可投资热门影视剧作品,预期年化收益7%;2014年上半年娱乐宝做了两期发售,共为9部电影1款游戏筹资1.65亿元;百度和腾讯公司市值快速增长;华谊兄弟电影公司《集结号》、《唐山大地震》等影片也都显示出相当可观的经济价值;北京东方尚艺术总监刘天亮先生曾多次获得Hiiibrand国际品牌标志设计大奖。

在山东,由潍坊广播影视集团旗下山东天泽网络科技公司投资建设的国内首家O2O文化产业电商平台--“印象商城”潍坊店日前上线试运营。该项目整合潍坊民俗工艺、文化艺术、名家书画等风筝、木版年画、红木嵌银等优秀文化特色资源,通过电商“平台+商家”的O2O模式,加强与淘宝、天猫等资源的品牌整合营销,逐步形成全国性大型文化产业电商平台。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经营收入17亿元。

在河北,“文化国门・河北华章”大型文化展示活动期间,永年太极拳、徐水狮舞、井陉拉花、吴桥杂技、河北梆子等富有河北地域特色的节目每天在此演出;蔚县剪纸、辛集皮贴画、藁城宫灯、武强年画、白沟面塑、衡水内画等9个门类的河北民间工艺品在此展出。在这里,无数的国外旅客认识了河北文化,他们要把河北的传统文化项目变成文化产业,让世界上更多的人来认识中国文化与感受河北文化的魅力。

在成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高峰论坛汇聚了“政行校企研”五方智慧,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产业知名专家、实业家进行了主题演讲和交流。专家们普遍认为,我国的文化产业还处在“从萌芽起步向成熟发展方向迈步”的阶段,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进行观念转变、机制创新和路径创新。

三、我国文化产业的转变与创新

(一)互联网的再造与升级,传统与新兴领域的融合

1.国家对数字内容产业的重视突显

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给予了格外的关注,包括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与网络化进程;支持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软件等高新技术支撑文化内容;大力推动传统文化单位发展互联网新媒体,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升先进文化互联网传播吸引力。

2.知名学者对数字产业的高度认可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在《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的演讲中表示,“文化产业在互联网的洗礼下呈现为新的互联网文化产业,其本质是通过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造出新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空间,以健康、艺术品为代表的两个新兴互联网文化市场还没有形成较好的产业模式,蕴含着无限商机。”四川大学广播电视文艺学博士后张学勤提出通过从“互联网+”到“文化+”的思维转换推动文化产业融合。乐视影业CEO张昭说:“未来只有基于IP的用户运营模式才会取得成功。”

3.中国互联网论坛首次举行

今年1月,首届中国互联网文化产业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以“互联网文化产业(企业)趋势、商机与商业模式”为主题,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深入研讨未来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企业战略、技术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议题,努力为相关领域研究与实践的各界人士和从业人员提供学术支持与智慧引领。

在这些互联网企业搭建的巨大平台上,随着线上、线下各种渠道的整合,传统文化产业中不同领域之间的壁垒正在慢慢打通,不同领域之间开始越来越多的渗透融合,边界也变得越来越模糊。这不仅使某一个文化产品的开发、营销和销售方式更加多元,也使整个文化产业迎来了一次新的提升。[1]

(二)转变传统商业模式,尊重用户需求

在互联网思维的冲击下,移动终端产品与市场和消费者的紧密关系,成为互联网公司在进入文化市场时所具备的先天优势。这不仅体现在他们对文化消费应用软件便利性的重视和开发上,更体现在他们在向传统文化产业上游发展的过程中,在涉及文化产品的创作、宣传、营销、发行等环节,更加强调对消费者需求的尊重。

(三)改进传统管理模式,解放文化生产力

改进传统文化事业的经营管理模式,重视产品的质量标准,鼓励创新而不是控制,释放文化内在的活力,解放文化生产力。[2]

(四)创意与开发,创新文化资源

英国等国家把文化产业界定为“创意产业”,美国则把开发、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作为新需求、新能源、新消费和新市场,把创造作为市场的动力和源泉。创意可以创新,通过创意可以开发和创造出新的文化资源。例如,迪斯尼范围的主要发模式就是通过创意和创新虚拟形象,进而形成艺术授权、主题公园和相关衍生产品开发,从无到有,创造出足以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化资源和商业模式。

(五)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将文化事业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协调起来,建立以文化事业发展培育消费能力的机制,通过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来带动文化产业发展。[3]

四、结语

文化体现了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过程,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包容性使得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相处中吸收并借鉴了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发扬的基础上应加以创新。因此,今天的互联网思维正在为中国文化产业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将因此而焕发巨大的生机。

参考文献:

篇9

在会上,聚力总裁米昕表示:“虽然,目前视频行业被广泛解读为红海市场,但聚力作为苏宁控股集团文创版图的核心公司之一,从更高的视野看到,大量优质创意缺乏配套的商业体系和制作体系支撑,导致大量优质创意未被充分发掘,现存IP缺乏多种形态的商业实现能力,解决这一行业痛点,将赢得广泛的市场空间。如何体系化支撑创意,孵化IP,放大其商业价值,聚力传媒宣布以全模式、全服务、全渠道三位一体的O2O平台战略予以实现。”

IP商业化模式引入

据介绍,此次品牌升级后,聚力将进行“工业化生产包装”,并与韩国最大的娱乐媒体公司CJ E&M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CJ E&M集团旗下业务覆盖电影、电视、音乐、演出、媒体、游戏等娱乐文化事业各个层面,已全面发展成为在韩国最具竞争力的娱乐传媒集团之一。

此次与聚力携手合作,正是倚重聚力传媒强大的O2O整合能力,立足文化O2O进行中国本地化的内容模式和艺人培训系统的开发。

开启聚力明星培育计划

聚力根据文化创意产业战略发展的需要,联动苏宁控股集团资源,引入青创基金和青创基地,推出“百城千店”的线下文化生产和消费中心,通过遍布百城的落地资源,实现IP创作与衍生服务的落地,达成用户沉浸式文化体验。

同时,聚力宣布与国内知名的秀场平台YY、电竞赛事平台龙珠&PLU达成战略合作,从这两大平台推出的优秀主播、优秀创意将直接进入聚力传媒的商业化、工业化管道,实现IP孵化和增值。

文化O2O新玩法

与《魔兽》电影的独家网络版权合作成为聚力本次战略披露的重大消息之一。作为文化娱乐产业的核心要素,超级IP的运营将成为聚力验证其新商业模式的试金石。除了《魔兽》电影的在线运营推广,聚力传媒还将在北京三里屯开展线下活动,邀请众多明星、粉丝和会员前往参与,同时其周边的衍生品,诸如电影和动漫等内容也是聚力传媒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

除此之外,聚力将借助苏宁强大的线下渠道资源,为超级IP引入更多的商业模式,积极打造全新的文化O2O新玩法。

超级IP衍生品开发新模式

基于与苏宁联合,后续将开设200家IP周边专营店,销售产品包括明星照片、海报、背包等商品,也包括游戏手办、T恤、艺术品等游戏周边衍生品,并将定期举办观影会、fan meeting、握手会、cosplay、明星生日趴等活动,创造粉丝就近与明星亲密接触的机会。当然用户也能在苏宁易购、苏宁易购天猫旗舰店、红孩子等平台就近买到心仪的正版动漫、电影、游戏、明星周边等商品。

篇10

(一)从产业链的延伸转化为价值链延伸

据《2016-2021 年中国影视广告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目前网络化市场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链延伸效应,打破了以往封闭式的利索单元,推动以创意为源头,串联影视产业的新型模式建立,形成多个点的利润流,像是《爸爸去哪儿》这类亲子节目,结合了广告、电影、旅游等模式,收到了良好的受众效果。我国的影视产业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但依然呈现附加值低的特点,模式相对单一。成本要与资源的整合相匹配。就拿《中国好声音》为例,一面学员唱歌老师转身,一面充分利用平台资源进行推广,接二连三地连着办了好几季,而且一直在办,迅速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口碑效应,这正是一个成功的可借鉴的案例。在互联网的影响之下,要实现价值的有效整合,通过多元化的内容,实现跨界同盟,以立体化运作方式达到运营效果的最大化。

(二)由平台为王向内容为王转变

在互联网领域,平台提供了桥梁和媒介。包含技术、零售、娱乐等诸多资源的整合,完成交易的过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平台化建设成为主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符号。一方面平台可以创造更多利润,另一方面平台没有界限,可以无限拓展。但有了平台做基础以后,更加需要有内容作为保障。产业出现乏力、疲软的状况,再优质的平台也会形成产业低水平化的循环。拓展互联网影视产业,就要实现“内容为王”的转变,第一,做好品牌化升级,通过优质内容原创,建立口碑,打破同质化的规律,做强品牌价值;第二,采用大企业驱动模式,依靠大企业、大平台的流量来强化影视文化产业的根基;第三,推动创新创业模式的建立,建立影视产业文化基地,挖掘影视资源,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共同构建影视行业全新的商业发展模式。

(三)裂变式营销向以客户价值为导向转变

传统互联网营销模式呈现全渠道、互动性等方面的特征,结合新兴技术成果,把小众热点不断放大,拓展节目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实现裂变式营销。裂变式营销虽然可以撒网式挖掘客户资源,但毕竟是从营销的角度出发的,而不是从客户价值角度出发。影视商业模式的运作仍需要做到以客户为导向。兼顾客户的视觉体验和效果。围绕客户需求,锁定目标市场,达到引起顾客共鸣的效果。

互联网时代影视文化新商业模式变革

当下,“互联网+”的思维已经贯穿了影视产业的始终,促进影视文化商业模式朝着一个全新的转型期蜕变过渡。改变了传统思维的营销模式,也更新了人们沟通、交流的社交方式。实现信息与内容的互相联通,用互联网思维解读知识产业结构,探寻影视产业的新业态,重塑影视文化产业链及商业模式。

(一)互联网时代影视传播结构变革

深耕国际互联网二十余载,我国网民的认知也在发生着蜕变,在摸索中逐渐深入,不断向前。从互联网到“互联网+”,不仅是价值应用的变革,更是传播结构的颠覆性改变。互联网除了传递信息以外,更承载和连接着用户的需求。在“互联网+”时代,社会资源要素发生了新的改变,实现着传播结构的重构。互联网催生了时代影视产业结构变革,创造了影视产业全新的业态和模式结构,实现传统影视行业的转型升级。把握好影视发展的层次和阶段,结合新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挖掘新的需求。在互联网和影视产业两大方面拓展新的商业模式,扩张新的影视产业版图。

(二)互联网时代影视文化开拓新模式

互联网进入影视产业是一个二者相融合的过程,依托互联网平台,快速扩张和发展影视产业。就拿互联网三巨头百度、阿里和腾讯来说,都在文化领域里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范畴,市场份额和产值也在逐年增加,影视产业与互联网的联通,依托内容优势,促进产业升级,目前的新型企业有影娱公司、互联网影视公司等形式。互联网加快了文化产业的融合思路。影视产业融合的新趋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种是影视文化产业的内融合,以数字化作为依托,以新兴数字内容产业为基础,与网络视频强强联袂,在新技术的引领下,使影视产业具备新的发展方式。(三)互联网开拓影视文化全新商业模式互联网思潮之下,影视文化新模式更多强调一种连接,“互联网+”影视文化产业是通过社会化的方式聚集更多消费者,让研发、创意的各个环节都有消费者参与其中,成为企业的粉丝和成员。与客户紧密衔接起来,开启创新模式。影视文化同样也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撑,以互联网作为商业创新的基础,依赖基础设施进行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以及物联网之间的智能终端连接。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增强企业的数据线整合能力,摆脱完全依赖影视设备的习惯,与时俱进跟随云技术的发展,通过影视设备以及数据云端连接,增强互联网应用的便捷性,提高影视文化商业运营能力,提高实效性和效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也是在不断更新的过程,影视文化商业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信息和地理位置发生着连接和互动,增强同互联网之间的联结能力。

(四)互联网时代下影视文化新商业融资模式发生改变

影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内容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融合,类似这样高风险的行业很难通过银行贷款、上市融资、债券信托等融资渠道进行融资。互联网的技术更新催生了影视行业创新,对一些小型的影视文化产业来说,投资意味着高风险,收益难控制。衍生出来了众筹的融资模式,利用互联网的平台进行筹资,将优秀的影视文化作品到网上,吸引更多人投资,为影视文化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和保障。也切实解决了中小型影视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透过这样的营销手段,让文化创意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更近,同时也能精准地定位到客户的需求,接受市场的及时性反馈。精准地定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降低市场投入风险,鼓励影视文化产业创意度的提升。

(五)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互联网数字化的迅速崛起,促使影视文化产业融合度的加深,传统的内容生产式的模式也在发生深刻变革。在网络推动下,数字产业迅猛发展,依托数据支撑和内容生产,完成消费环节个性化、网络化、舆论化、娱乐影视节目,已经对人们的价值观念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完成了由初始、崛起、成长、过渡、成熟的阶段。正在向创新的阶段不断迈进。不断完善体系,赋予崭新的时代内涵。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影视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电视传播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同时也需要一个正确的方式和策略对影视文化产业进行指引。影视文化产业类型与日俱增,不仅是机遇,还是压力和挑战。更关键的是将会引发一系列层出不穷的问题。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是未来文化产业的大势所趋。需要我们以正能量的方式传递。影视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产业链模式,需要通过不同的渠道竭尽所能为顾客提供服务,迎合大众化,差异化的发展趋势,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创立出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影视文化样式多元化,服务理念与时俱进,融合了社会发展的时代元素,立足于改革,同时又对旧的体制加以更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服务中,更加接地气,迎合大众的口味,以贴心的服务满足客户。一切从观众中来,又到服务于观众的需要中去。以独特的方式占据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形成影视产业链结构,拉动相关产业、行业、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以不变的服务准则和程序作为航标,应对瞬息万变的发展市场,但在此过程中需要灵活变通。在影视文化产业的市场上,大家采用的都是普遍化的传播模式,没有新鲜感,也没有多少企业敢去尝试新的娱乐模式,在困惑的漩涡中左右周旋,这样只会只退不进,越陷越深。个性化的服务方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宣传类型,不容易被人所熟知。也是它市场面狭小的重要根源。开拓市场,与国际化接轨,使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加出人意料。

总结

互联网时代到来,不仅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也带动着影视文化产业高速运转,无论是从科研,还是文化领域,影视产业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抓住互联网契机,探索影视文化新模式。

篇11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190-0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不仅为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以文化的理念、以创意的思维推动商业模式的建构,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考验。同时,随着科技的创新和产业的升级,文化创意思维已经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在商业领域内,企业通过文化创意的转换创造了巨大价值。在城市建设、国家发展的进程中,也越来越强调文化创意的运用,而文化创意不仅是一种思考的理念,也是一种执行的方式,体现在政策制定,战略实施的各个环节。可以说在今天,“以文化创意点亮生活”已经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是一个组织及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强调的策略和原则。

商业模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用于描述公司内部为建立信息技术系统而涉及的业务流程、信息和通讯模式。而发展到现在,商业模式也出现了多重定义。如商业模式是企业创新和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又如商业模式是对企业至关重要的价值流、收益流和物流的唯一混合体;而比这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创造卓越的价值,在对多元资源的整合、开发和运用的基础上执行各项策略的过程,基于不同的产品属性、不同的行业属性,不同企业的商业模式建构的形态也千差万别,并没有一个恒定的、统一的标准能够对所有的商业模式进行评定。同时,商业模式的建构是一个相对多元的系统和相对复杂的过程,既离不开对外部市场及企业内部环境的综合分析评定,也离不开对产品服务的研发更新,如何融资、如何盈利更是商业模式建构的重要内容。因此,以文化创意的思维建构商业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以文化创意思维建构商业模式强调文化的重要作用,在立足文化的基础上,创意的过程即是商业模式建构的过程和渠道,文化创意强调对商业模式中核心要素的深度开发,即对产品或服务的特质和创意创新点的开发。同时强调受众对创意和创新的认知及体验。而企业只有在创意转化为商业模式的过程中才会真正建立并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而言,文化创意为商业模式建构带来的创新主要体现在1、文化创意可以使企业在建构商业模式的过程中跳出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更多的关注其价值的延伸,使受众真正体会到产品所体现出的商业模式的内涵。2、文化创意使商业模式建构中对目标市场的确立更加细化,即面向不同的文化群体,通过创新的体制,可以形成以不同的受众为侧重点的商业模式,切实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3、文化创意的运用可以使商业模式的建构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而文化的整合和创意的引入会使企业的市场性和开放性不断增强。在文化创意思维的作用下,商业模式的建构会更加有序、规范、科学,同时也丰富了商业模式本身与企业的文化内涵。

而关于什么是成功的商业模式、什么是好的商业模式这一问题也没有统一的答案。在传统的理念中,商业模式的优劣通常是通过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对其进行衡量的,但随着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不断出现,商业模式发展的理念及发展的形态也发生了重要的改变,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社会效益的发展已经成为界定商业模式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影响下,如何通过电子商务的运用创造更大的价值也成为了商业模式建构的新渠道和新方式。可以说,正是在文化创意的作用下,商业模式的创新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但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有众多成功的商业模式,如晋商、浙商的发展不仅创造了辉煌的经济价值,更创造了经典的商业文化,以诚信为本谋发展的要求,以勤恳为器谋发展的态度,以信任机制为根谋发展的担当对今天商业模式的建构依然有很多的其实,尽管随着时代的变化,商业模式的具体形态会发生变化,但商业模式中根本的文化内核却不应该发生改变也不能发生改变,这种文化内核是诚实守信。特别是在国际贸易繁荣发展的当下,对诚信的商业文化的坚守不仅关乎着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甚至关乎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形象。因此,商业文化的形成于商业模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篇12

中图分类号:G124;F5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2-2966-04

Research on Township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rom Industry Convergence Angle

Taking Zhouwo Music Town as an Example

LIU Dong

(Institute of Arts , Hengshui University,Hengshui 053000,Hebei,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integration, the methods, 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ownship cultural and tourism resources integration was analyzed. Taking Zhouwo music town as an example, the local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strategy was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new urbanization.

Key words:industrial integration; township culture;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新型城镇化发展路线强调城乡统筹、产城互动,以提升城镇文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内涵为中心,提高城镇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了文化创意和观光旅游的双重特征,其强大的资源整合功能和文化内涵将成为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1]。地方乡镇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重点分析乡镇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的途径、意义和作用,以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周窝音乐小镇作为实例,探讨了我国乡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以期为地方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1 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整合框架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通过优势资源的交叉融合实现相互渗透,建立新的产业链,从而逐步形成新的产业或增长点的动态发展过程[2]。产业融合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整体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产业之间的界限不断模糊化,传统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正逐渐被技术革新所削弱,只有不断引进、吸收、整合、优化不同产业的优势资源和商业理念,并通过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转化为企业新的增长点,才能不断提升整个产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1 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融合

文化旅游产业以文化创意为发散点,一方面充分调动和发挥旅游产业的经济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文化的多样性和异质性又能为地方旅游增添新的内涵和元素,从而实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互补性融合,扩大地方旅游产业的影响能力,形成全新的产业模式。追本溯源,文化旅游产业首先是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整合。地方传统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它是地方特色资源、经济、文化和技术等优势相互融合而形成的综合产物,能够与传统产业融合,为发展新兴产业及其关联产业提供良好的条件。近些年,随着人们对文化产品需求的不断提高,将地方文化进行整体包装,形成文化创意产品,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够提升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准,符合国家政策发展的大方向。另一方面,基于旅游产业的融合性和辐射面,以文化特色为轴线,将地方传统优势工业、农业、商业、地产以及人文景观进行有效整合,可形成多维度和深层次的新型旅游架构,给旅游者以不同的体验,从而提升品牌知名度,形成资源协同效应。以文化旅游产业园为例,特色文化为先导可以丰富整个旅游园区的内涵,奠定旅游产品的文化基调,打造园区核心竞争优势;通过文化带动旅游的发展,提高整个园区的客流量,以达到聚集人气的效果;丰富的客流量又可为当地房地产行业和传统工业、农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机遇。

可以说,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协同效应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也为地方传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3]。因此,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首先应做好优势资源的高质量整合,夯实旅游园区的文化基础,同时加强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将文化融入到相关行业和产品中,并纳入整体规划,从而形成产业链。

1.2 乡镇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机制

文化旅游产业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为基础,通过旅游项目拓展地方文化的影响力,其成功的根本就在于整合文化与经济产业的能力。通过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相关产业的不断创新,最终形成资源协同效应。不同产业由于自身功能、作用、技术、优势、特色等方面的差异,同时由于与旅游产业关联方式的不同,将相关资源进行整合的途径也各有差异。一般而言,资源整合渠道主要包括资源优势整合、技术优势整合、功能优势整合以及市场优势整合[2]。

不同产业的资源优势各异,基于资源优势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能够使文化旅游产品更加全面,如生态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整合等。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市场是受供求关系所决定,不同产业或产品具有不同的市场调动功能,整合不同市场的旅游资源能够使地方文化旅游产业的内涵更加丰富,如民俗文化节与地方旅游产业结合等。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较快,而旅游产品的创新离不开技术手段的支持,高技术含量的优势产品能够为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增添新的元素,它的引入和融合能够给旅游业带来科技含量的提高,促进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因此,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资源的简单投入,更需要其他资源的不断投入,发挥不同产业之间的连带与协调作用,以点成线,以线带面,以面成片,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旅游产业。

1.3 乡镇文化旅游产业的价值创造

产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满足人们更高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地方文化旅游产业的价值可以从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与精神价值3个方面来衡量。了解文化旅游产业的价值创造功能,有利于更好地制定乡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首先追求物质享受,在满足物质需求后会进一步加大对于精神产品的渴求。文化旅游产品融合了传统旅游产品的基本要素,同时借助地方民俗文化对产品进行重新包装,开发出高附加值产品,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旅游产品的不同层次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文化旅游产业不仅能够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如提升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带动当地传统农业和工业的发展,还能够有效地传承地方文化,丰富当地居民的精神生活。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最短缺的不是工业产品,而是生态环境和精神解放,需要和谐的生态环境。基于此,文化旅游业另一个重要效用就是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将传统农业、工业纳入到旅游产业中,成为旅游产业的一环,其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和休闲娱乐功能都能够进一步丰富旅游产业,实现旅游者、投资者与当地居民的共赢。只有将当地传统产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有机融合,才能使地方乡镇文化得到有效地传承和流转,才能够持续带动地方相关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提高地方乡镇及其居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整体生活质量。

2 乡镇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路径

中国地方乡镇文化旅游产业经过不断发展,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产业园,但同时还存在许多问题。国内城镇旅游多集中在休闲和观光等旅游产品的开发,对各种参与式和体验式的文化类旅游产品投资较少,产品单一,结构不合理。小城镇旅游产品开发大多呈现以资源为导向、各自为政的状况,片面强调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忽视了乡土民俗等文化内涵的挖掘,大大影响了小城镇旅游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区域内各景区之间产品开发缺乏协调与联系,开发建设分工不明,竞争多、协作少,没有形成多样的旅游资源联合开发和综合开发优势,从而导致产品类型重复,特色不明显。本研究以周窝音乐小镇的发展为例,剖析我国乡镇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的路径。

2.1 以文化为主线,注重发展方式的协同融合

融合文化创意元素、充分调动旅游资源的整合效用是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打造产业可持续发展动力的重要手段。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文化特色的主线,围绕文化创意开发合适的旅游产品,以丰富的产品和文化来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开发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地方文化资源的保护。明确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的交叉点、产品的交会点以及产业的互动点,寻找到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与策略,打造生态旅游产业,形成立体产业体系,从根本上脱离传统旅游业的单维性[3]。周窝音乐小镇隶属于河北省武强县,是我国西洋乐器的重要生产基地,其制造乐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在开发建设周窝音乐小镇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和投资方尊重现有民居的历史价值,保留小街小巷风貌,依旧建旧、修旧如旧,最大程度保留民宅的原有风味和形式,彰显北方民居特色。同时,将音乐融入到整个旅游产业园区中,依托周窝乐器产业良好的基础,以拓宽延伸产业链方式实施“产业链”招商,成功引进了德国GEWA和北京璐德文化艺术中心两家知名企业,共同打造了中国武强国际乐器文化产业基地项目。在建造过程中,对墙体立面、重要设施、村镇夜景、街角节点等地方进行视觉形象设计将都统一在以乐器、音乐为主题的符号中,着力突出了乐器制造的产业特色,让人们体验、享受独特的乐器文化。

2.2 联合周边产业链,有效整合不同产业资源

产业融合的实质是通过优势资源替代或互补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在资源的整合开发中应充分调动不同产业的优势资源,特别是要充分挖掘文化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以乡镇文化作为特色,将文化元素融入传统农业和工业,创新原有产品体系,形成新的产业模式(图1),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开发相关产品,丰富旅游业的产品形式,拉长整个产业链。在联合周边产业时,要有整体思维才能够充分调动其他产业的积极性,通过整体宣传、整体开发、整体促销等统一手段将产品的开发、发展和销售纳入旅游业发展的系统中,与文化特色进行有机整合,成为整个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还应以旅游资源为纽带,以主题文化为切入点,构建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路线,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档次,打造旅游地的文化旅游品牌。周窝音乐小镇的建设遵循“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将本土居民分期分批迁出,将原有民居统一包装,建设了以各类乐器展览功能为主的博物馆16个,以各类商业经营功能为主的门店80余个,以餐饮住宿功能为主的旅社200余个。同时,结合乐器之乡、木版年画发源地的特点,打造一座民风古朴、原汁原味,集吃、住、行、娱、购、游一体的旅游景点。同时,周窝音乐小镇还创办了全国最大的麦田音乐节,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狂欢,将音乐制造、音乐旅游、音乐演绎完美结合,借此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

2.3 协调统筹,完善和提高相关配套保障机制

配套保障机制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政府作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重要力量,应当加强协调配合职能,形成相互协同、相互搭台的保障机制,做好旅游产业的配套服务[4]。由于文化旅游产业涉及到多个产业和政府部门,这要求当地政府建立一个统一的联合协作机制,共同确定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讨论重大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共同筹划文化旅游产业的宣传工作,使其在思路、目标、措施、步骤和产品开发的类别设计、时间安排、空间布局等方面能够有机结合和有效配合。周窝音乐小镇在开发过程中注重政府部门的直接协调统筹,形成了统一的发展思路,保持一致的发展步调,使乐器产业、音乐文化节以及生态农业能够协调统一发展。另外,当地政府注重对传统文化和原有民居的保护,通过租赁的形式与当地居民达成协议,将小镇民居转租给音乐人,将现代音乐文化与周窝传统音乐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发散点,为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传统产业、文化创意特色和旅游资源的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从根本上摆脱了产业的单一性和旅游业的片面性。产业功能范围不断拓宽,形成了相互渗透的产品体系,以满足人们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各个层次的需求,为地方乡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

3 地方乡镇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所融合的资源范围越来越广,一方面使旅游业边界更加模糊,另一方面也使旅游业成为以服务为核心的庞大产业群体。在发展地方乡镇文化旅游产业时,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充分利用地区现有资源,结合国家宏观政策,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开发策略。

3.1 统筹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行业联动协调机制

多头领导是管理中的大忌,也是影响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文化旅游产业涉及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以及其他传统产业,其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干预,只有实行统一管理才能实现优势资源的整合,才能有效地发挥出产业融合效应[5]。目前,我国打造文化旅游概念的乡镇不在少数,但资源整合不到位,分管部门各行其道,没有统一的规划。因此,在发展旅游文化产业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当统一部署,建立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旅游、工业、经济、城建等协调机制,制定符合产业大局的整体方案,尽量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诉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利益最大化。

3.2 挖掘乡镇特色文化,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创意含量

无论产品形式和商业模式如何变化,归根结底,文化才是最根本的核心竞争力。挖掘乡镇特色文化的途径非常广泛,包括旅游规划、项目建设、产品开发等。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速度非常快,但与国际旅游大城市相比,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这要求加强对旅游规划的重视,更多地引入国际或国内先进文化元素,与当地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文化体验;重视对旅游产品的细节开发,确保旅游项目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提升旅游者的体验和感受,充分发挥产品创新效用;不断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提升旅游产品的创意含量,提升旅游产品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3.3 创新商业模式

除了政府政策的支持,好的商业模式也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影响着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功能的发挥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弄清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是制定商业模式的关键,只有相关产业都能够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分享收益,旅游产业才能得到有效发展。商业模式可以参考国际上成功项目的开发模式,针对大型主体旅游项目,应当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专长,由专业文化公司、大型旅游投资集团、当地政府和当地居民共同投资组建成立项目制股份公司,综合运营产业园项目,实现创意产品、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合作共赢。同时可以不断拓宽产业发展边界,推动项目执行的积极性。

3.4 重视旅游配套功能和服务质量

配套设施及服务质量是制约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旅游产业也不例外。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模式主要包括创意园区、大型文体活动、创意建造以及大型展览等观光旅游和体验旅游,这对地方旅游产业的配套功能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让旅游者能够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打造地方旅游品牌,必须能够有相应的条件让旅游者获取更好的体验[5]。文化创意产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某一个行业,而是一种横跨多个行业的价值实现过程,因此,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应当不断开拓思路,促进文化产业向旅游业和传统产业延伸。

4 小结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中心日益向大中城市聚集,这一现象已成为当前经济改革、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的大趋势。而地方乡镇在此轮发展过程中则逐渐丧失了竞争优势,这不仅体现在经济资源的不断流失,还有人力资源的持续输出,乡镇后续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地方乡镇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地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特色道路,更是地方文化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本研究从产业融合和资源整合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乡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地方乡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文建,陈 琳.产业融合框架下的农业旅游新内涵与新形态[J].旅游论坛,2009,2(5):704-708,716.

[2] 单元媛,赵玉林.国外产业融合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进展[J].经济评论,2012(5):152-16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