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的成就范文

时间:2023-08-27 15:10: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土木工程的成就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篇1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A

土木工程施工在我国的建筑类施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施工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土木工程关系到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和建筑业的发展,铁路建设是土木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土木工程技术的创新才能推动我国铁路建设不断发展。本文着重对土木工程施工的创新手段进行了深入阐述,表现了加强土木工程技术创新对土木工程施工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土木工程施工的历史演变过程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项重要学科,主要涵盖的内容有进行施工的施工原材料、施工当中的使用设备、施工勘测设备、施工设计与施工养护等,进行施工的项目可以是陆地上的建筑,也可以是水上的各类桥梁,可见施工的对象非常广泛。其中铁路建设是土木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最快的施工领域。

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已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从原始的石器时展到文艺复兴阶段,在这一发展时期,土木工程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增强。时至今日,土木工程已经得到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随着文艺复兴潮流的不断推进,土木工程施工的技术和手段都实现了很多创新,在各种影响因素的推动下土木工程施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于道路桥梁建设、铁路隧道、水利工程建设等各个项目土木工程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改革开放以后,土木工程的发展更是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施工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我国的“鸟巢”、“水立方”等一些国内知名的标志性建筑都是土木工程施工的重要成果。此外,我国的铁路建设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显示了我国土木工程施工的强大力量。

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对土木工程建设的对象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对施工的技术和施工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和土木工程技术的不断演变,就要不断的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创新。

二、早期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因为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是随着施工的形式、施工的技术手段和施工的环境变化而发生改变,所以土木工程施工的手段也在不断的演进和变化当中。土木施工的一些传统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地基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钢结构的施工技术等。

(一)桩基施工技术。土木工程中的桩基施工要求施工人员要合理的选择适合桩型进行施工,还要充分的考虑好单桩和群装的选择,以达到单桩基施工质量的标准,如果施工用的是群桩,就要想到地基会不会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在进行预制的桩基吊运时,要充分的考虑因吊运对桩基产生的强烈冲击感和振动感;施工人员还要有效的进行对桩基钻孔和混凝土的灌注工作,对桩基完成了定位放线和校正以及钻机的垂直效果、钻土和清土、混凝土的灌注搅拌、制作安放钢筋笼、校验等一些工作后,就要对施工的质量进行检验,查看是否达到施工的规范和标准。

(二)混凝土构造技术施工也是常见的铁路施工方法。施工中的预制方法和现行浇灌是混凝土的施工机构中比较常见的施工方法。预制混凝土方法是混凝土在逐渐的施工管理中被广泛认可的应用,预制的方法具有成本低廉、性价比高等优点,在使用预制混凝土构造技术时要首先考虑预制工具的大小尺寸并且要严格按照施工的规范操作进行。现浇的施工方法比预制的施工方法应用时间更早,这种方法在施工的现场通过支模对其浇筑。

(三)钢结构的施工技术应用。钢结构的施工技术应用也是现在土木工程施工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钢结构的施工方法主要应用在构建的吊装工作中。在进行施工前,施工的相关人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彻底的清理并对道路进行修建,还要进行对各种构建的运输和装备的检查工作,以此来保证施工中钢构件是否按照施工的标准进行,还要查看施工现场的钢构件,查看是否有够用的支撑面和木枕垫底,要尽量将钢结构部件放在起吊的合适位置,以保证钢结构表面的干燥和整洁度。施工过程中钢结构应该着重选择适合的连接位置和连接方式,要对钢结构的连接位置进行有效的确定,以避免造成钢结构出现问题影响到施工进度。

三、施工技术的创新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的技术水平对施工的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铁路工程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近年来随着土木工程的不断发展,施工技术得以快速的更新和创新,一系列全新的铁路施工技术越来越被人们孰知。

(一)铁路深基坑支挡技术应用。其中深基坑支档技术是铁路施工建设先进的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要对铁路施工的深埋设备进行有效施工,而施工中出现的深基坑支挡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施工人员的关注。这种成熟的新技术也在不断的进行升级完善。主要的创新内容表现在支档和承重的机构方面,支档的桩基、具有永久性的柱、地下室墙面的一体化机构,都对施工的进程起到了促进作用,对于施工的资金和利用的资源都得到了有效的节省,经济效益显著增强。施工中常常会遇到需要挖掘较深的土地的问题,但如果施工的地质条件差,土质差,出现了松软以及坑壁密度不高等现象,就可以采用预应力锚杆和灌注桩的方法,可以有效针对不同的地下水位以及不同的地质构造进行相应的套管水冲法成锚工艺手段。

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中,会遇到许多的临时支档的桩基加固或是地下的支撑墙面,和具有长久性的支档,可以对其进行支档承重一体化的技术方法进行施工,这种施工方法能够有效的保障支档的承重要求,还可以有效提高铁路施工的速度。

(二)预应力技术应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铁路建设中还有一种技术是预应力技术,这种技术还称为体外预应力技术。主要体现在能够将预应力筋放置在混凝土的截面外,这种体外的预应力能够减少对预应力的摩擦以及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对工程效率起到了一定的提高作用。无粘接力的体外预应力方法同样也是比较常用的体外预应方法,无粘接力体外预应力的操作比较简单易懂,单根的无粘结、接对摩擦影响小,这种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和传统的施工技术相比更有科学保障并且经济效益可观。

从我国目前土木工程的发展水平来看,铁路施工技术已经相当的成熟。纵横城市间的轻轨和地铁相继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城市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对于专业的人才需求在不断的增强,同时也对土木工程建设的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不断提高铁路施工人才的创新观念,加强与国际高端土木工程人才的交流学习才能提高铁路工程建设的创新水平,一些创新的技术方法往往来自于懂得创新专业人才,可见,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努力提升土木工程人才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土木工程施工的发展以及创新方法的论述,表现了土木工程是一项具有综合技术应用的建设施工手段,对施工的质量和方法都有很高要求;我国的铁路工程建设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在未来我国的铁路建设将依靠强大的创新力量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参考资料

[1]刘佳.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强化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节点把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4).

[2]田玉海.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4(24).

篇2

1土木工程发展的意义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的含义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和水利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开发空间利用工程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土木工程的实践和研究已经取得显著成就,无论是结构的力学分析,还是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结构的施工手段,都有了巨大的突破,展望未来,土木工程仍然有许多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2土木工程的现状

2.1土木工程建设成就巨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进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高层建筑不仅在数量上越来越多,而且在高度上也越来越高。我国将有公路160万km,其中高速公路2.5万km,2010年,全国高速公路将达3万km。

2.2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近年来,随着高标号水泥的大量生产,钢纤维和玻璃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浸渍混凝土等快硬、高强、轻质、复合和节能混凝土的研制,复合、新型墙体材料的开发,钢化玻璃、多功能涂层玻璃、双层中空玻璃等建筑用平板玻璃等的发展,都带来了土木工程的结构形式、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的新发展。而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碳纤维的应用研究,更是土木工程在这一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国内由吕志涛院士领导的课题组及其他研究机构业已开展利用碳纤维布对钢筋混凝土梁、板、柱进行加固的研究,已取得许多成果,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已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目前,利用碳纤维材料加固修补混凝土结构的技术已在工程中获得应用,其前景非常广阔。

2.3预应力技术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我国预应力技术已从单个构件发展到预应力结构的新阶段。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已扩大到大跨度、大柱网、大开间的多层与高层建筑,连续桥、斜拉桥等桥梁结构,核电站预应力安全壳、大型预应力储仓与储液池,预应力地锚与预应力管桩等特种预应力结构。

预应力技术也是建造大跨度公共建筑、大型会议展览中心及大开间住宅的重要技术,也是高层、超高层建筑和承受特重荷载的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预应力技术在解决大、高、重、新建筑工程的设计和建造难题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优势。

此外,预应力技术还将推动建筑结构的创新,如预应力拉杆替代柱的悬挂建筑结构将获得一定的发展。在公路工程中,预应力技术对解决路面混凝土开裂和减少伸缩缝,提高使用寿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4土木工程的可靠度理论的研究应用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习惯于以安全系数作为土木工程的评价指标。然而,安全系数只是一个由确定的信息得到的一个定值,它未能考虑设计变量中任何客观存在的变异性,某一特定的安全系数值,对于不同的工程未必具有同样的意义。

考虑实际工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对工程进行随机力学分析和可靠度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土木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

3.1向地下发展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六个城市建有地铁,已开通的总长度达215公里;设有140个地铁站,北京地铁长度已达41.6公里。现在正在开发地铁的城市,如哈尔滨市、沈阳市等。

3.2防震抗风与减灾

随着超高层、超大跨桥梁和大跨结构等大型复杂结构的兴建,结构设计呈现更长、更高、更柔的发展趋势。许多情况下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已成为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因此大型复杂结构体系抗风抗震的设计理论及其相关问题将被进一步关注。相关的研究课题将包括设计地震动及灾害性风荷载的作用机理;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抗风与抗震,特大跨度桥梁的结构体系及抗风抗震。

3.3向高空延伸

现在人工建筑物最高的为646m的波兰Gal〕in227kHz长波台钢塔,由巧根钢纤绳锚拉。日本拟在东京建造soo.7m高的千年塔,它在距海约1.25英里的大海中,将工作、休闲、娱乐、商业、购物等融于一体的抗震竖向城市中,居民可达5万人。中国拟在上海附近的1.6公里宽,Zoom深的人工岛上建造一栋高1250m的仿生大厦,居民可达10万。印度也提出将投资50亿建造超级摩天大楼,其地上共202层,高达710m。

3.4大力发展高性能混凝土

美国混凝土学会将高性能混凝土定义为具有易灌实、易密实,不离析,能长期保持优越的力学性质,早期强度高、韧性好,体积稳定、在恶劣环境下使用寿命长等所要求性能的匀质混凝土。

1992年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地球峰会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与地球生态系统相协调的经济活动”。指出对环境无害的混凝土技术的基础赖以建立的3个主要支柱是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节约、混凝土耐久性的提高以及混凝土技术从简约法到整体法的转变。因此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必须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对环境无害的混凝土技术,在研制各种外加剂和凝胶材料的同时,更应大力研究骨料替代、水泥替代和矿物掺料的使用等利用废弃材料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其耐久性的方法。

3.5基于可靠度的结构优化方法的应用研

究将成为土木工程中的一个热门结构优化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建立起来的,目前已在飞机、船舶、机械等制造行业和重要的大型土木工程中得到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这种优化方法尚未在土木工程中得到普遍应用,优化的要求也未能在规范中得到体现。

4结束语

土木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构性能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内容。未来的土木工程可能不仅可以抗震、抗风,甚至可以抗暴、抗海啸、防火、防撞、防辐射等。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将带给土木工程发展的春天。

篇3

土木工程行业及其相关领域行业确实给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发展平台,但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增强,人们也意识到土木工程行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成为现代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瓶颈,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质量也越来越看重,这也对土木工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传统的土木工程发展模式已不仅适用于当今社会的发展理念,土木工程行业要想长久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进行自我完善和修正,走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 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生

总体来看,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生是时展的必然结果。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历史上再也没有任何一个时期能像当今社会一样发展的如此迅速,几次工业革命不但彻底把人类从繁重的生产任务中解放出来,而且社会生产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类在与自然博弈的过程中彻底占据了上峰。但与此同时,人们也注意到传统掠夺式的发展模式造成的问题也是触目惊心的,人类发展与环境和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发展的阻力,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环境公害危机的加剧和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不顾环境的发展只能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在这种背景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正式向联合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基本理念。

2 新时期下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可,它的核心理念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又不能损害后代人的利益。因此,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到土木工程中是再适合不过的了。土木工程行业是一项高消耗高污染的行业,要想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做好这项工作,可以有利用降低土木工程对能源的消耗,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同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还可以有利用我国新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能够完善经济结构的调整,从而稳定了生态环境,最终实现改善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目标,让人们感觉到幸福。

3 目前土木工程发展所带来的问题

3.1 环境污染问题。如前所述,土木工程的建设必不可少的会对环境带来威胁,在它的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废物,这势必会产生一系列的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固体垃圾污染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远的不说,最近频发的雾霾让人们生活受到了极大地影响,空气中到处充斥着烧煤味,人们呼吸这样的空气,严重影响着呼吸系统的健康。现如今,肺癌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疾病了。除此之外,现在人们想要看到蓝天白云、清澈的河水,呼吸道清新的空气已经是一种奢望了。因此,土木工程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必须处理的严重地步。

3.2 土地资源的减少。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土木工程建设得到了极大地发展。然而土木工程一旦施工就要占据大量的土地。目前,占地圈地建厂房、维护造田乱开发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些举动不仅使得我国的水资源急剧减少,也使得土地面积和土地资源巨减。可想而知,我们的子孙后代将面临无地可用的难题。所以,我们在土木工程建设之处,就要考虑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避免恶劣事态的产生。

3.3 能源的大量消耗。同上面所讲述的一样,土木工程的建设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水力、电力等有限的资源都在被大量的消耗,除此之外,还有土地、建材等等不胜枚举。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建筑生产所造成的能源消耗大约占全国总的能源消耗的25%。因此,我们必须从技术上加以改变,减少能源的消耗。

4 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4.1 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材料使用问题是整个建设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旦材料出现了损害,那么整个工程都要受到牵连。因此,想要实现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做到使用材料的可持续发展。而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首先必须保证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材料达到国家规定的无污染标准,同时还应该注意控制它的腐蚀性以及可挥发性等方面,确保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再次,我们不能吝啬资金的投入,要选择质量好的材料,摒弃劣质材料;同时还要加大木土工程材料的研发力度,从技术上保证材料的安全性,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2 土木工程设计阶段的可持续发展。设计阶段是土木工程建设的初始阶段,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这一阶段的重要性,如若在设计阶段出现了纰漏,那么后续的工作都将无法进行。所以,设计阶段也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环节。针对目前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在进行木土工程设计时要树立“绿色生态”的设计理念。我们要尽可能不打破周边的生态平衡,多采用一些自然的观点,将工程建设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与此同时,我们在设计图纸之前,还应该多进行实地调查,设计出实际操作性强的方案;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减少或者不向自然环境中排放废物。

4.3 土木工程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土木工程的施工阶段大致上分为施工准备阶段和施工建设阶段这两方面,想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两个阶段都必须落到实处。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我们应该选择优质的材料、合理的技术,同时要对准备工作进行分析,对比是否有更好的选择。然后在施工建设阶段中,我们要对现场情况进行及时的观察与反馈,一旦发现有材料污染或者是技术污染的情形,必须及时停止应用;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促进土木工程建设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4.4 土木工程使用与拆除阶段的可持续发展。在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通常都会建造一些临时性的工程,然后在整个工程完工后进行拆除。在进行拆除的时候,我们也不可以掉以轻心,保证可持续发展能够贯彻到整个工程的始终。我们要做到在拆除时不造成过多的破坏,不要造成噪声污染、灰尘污染等,同时还要尽可能的保证材料的循环再利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环境和资源日益衰竭的情况之下,我们一定要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只有当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经济建设与自然、环境和生态之间的关系,在保证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较好的解决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在土木工程建设的材料选用、设计、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到尽善尽美,竭尽全力的达成和谐发展的局面。

篇4

Abstract: With the human developing into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the increasingly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great influence has been occurred in civil engineering, and also with the influence from other disciplines, and other aspects of new ideas and technology. Civil engineering is one of the activities that impacts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ost by human. So, in civil engineering, following the principl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ll play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realiz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S96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自“可持续发展” 概念提出后, 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不断地深化和拓展。现代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源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逐渐认识和热切关注,其产生背景是因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 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破坏环境的苦果。现代土木工程不断地为人类社会创造崭新的物质环境,成为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 土木工程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在土木工程的各项专业活动中,如建筑物、 公路、 铁路、 桥梁、 水利工程、 机场等工程的设计、 建设和使用,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纳入将对促进人与自然地和谐,实现经济与人口、 资源、 环境相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土木工程的涵义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的含义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局坝水电和水利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土木工程的实践和研究已取得显著成就,无论是结构的力学分析,还是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结构的施工手段,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特别是近若干年,在高层、大跨结构和钢结构方面成绩尤其惊人。但展望未来,土木工程领域中仍然有许多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 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

适应各类工程建设高速发展的要求, 人们需要建造大规模、大跨度、 高耸、 轻型、大型、精密设备现代化的建筑物, 既要求高质量和快速施工, 又要求高经济效益。这就向土木工程提出新的课题, 并推动土木工程这门学科前进。 它的发展趋向具体地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2.1 建筑材料方面

高强轻质的新材料不断出现, 比钢轻的铝合金、 镁合金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已开始应用。 但是这些材料有些弹性模量偏低,有的价格过高, 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因而尚待作新的探索。另外, 对提高钢材和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虽已取得显著成果, 仍需继续进展。

2.2 工程地质和地基方面

建设地区的工程地质和地基的构造及其在天然状态下的应力情况和力学性能, 不仅直接决定基础的设计和施工, 还常常关系到工程设施的选址、 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的选择, 对于地下工程影响就更大了。工程地质和地基的勘察技术, 目前主要仍然是现场钻探取样, 室内分析试验, 这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为适应现代化大型建筑的需要,急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创造新的勘察方法。

2.3 工程规划方面

以往的总体规划常是凭借工程经验提出若干方案, 从中选优。由于土木工程设施的规模日益扩大, 现在已有必要也有可能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规划水平。 特大的土木工程, 例如高大水坝,会引起自然环境的改变, 影响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等,这类工程的社会效果是有利也有弊。在规划中, 对于趋利避害要作全面的考虑。

2.4 工程设计方面

人们努力使设计尽可能符合实际情况, 达到适用、 经济、 安全、 美观的目的。 为此, 已开始采用概率统计来分析确定荷载值和材料强度值, 研究自然界的风力、 地震波、海浪等作用在时间、 空间上的分布与统计规律, 积极发展反映材料非弹性、 结构变形、 结构动态以及结构与岩同作用的分析。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结构可靠度极限状态设计法和结构优化设计等理论;同时发展运用电子计算机的高效能的计算和设计方法等。

2.5工程施工方面

随着土木工程规模的扩大和由此产生的施工工具、 设备、 机械向多品种、 自动化、大型化发展, 施工日益走向机械化和自动化。 同时组织管理开始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 日益走向科学化。有些工程设施的建设日益趋向结构和构件标准化和生产工业化。 这样, 不仅可以降低造价、 缩短工期、 提高劳动生产率, 而且可以解决特殊条件下的施工作业问题,以建造过去难以施工的工程。

三、 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3.1土木工程材料可持续发展

强度抗震用钢材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生态建材,地震作用对土木工程构筑物的破坏极大。 为了满足建筑高层化、 结构大跨度化以及结构抗震等要求, 建筑结构用钢材正向高强度化、 极厚化、 低屈服点和专用化方向发展。 抗震设计中要求考虑钢材的弹塑性,在地震时能够吸收地震能量, 所以开发了 SN 系列建筑专用钢材, 该钢材与 55、 SM不同之处是对屈服比和收缩率等提出了要求。

3.2土木工程设计环节的可持续发展

3.2.1设计方案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因素

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先进性是设计质量的基础。专业设计方案的选择,在确保设计参数、 设计标准、 设备和结构选型、 功能和使用价值以及满足使用、 经济、 美观、 安全、 可靠等要求的基础上, 还应充分考虑工程所在地的生态、 地理、 人文环境特征,在设计的各个环节引入环境概念。选择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场址、 场地规划设计、 建筑节能设计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等。 力求做到工程与周围生态、 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 增加人居环境的舒适和健康, 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做到开发利用与保护环境并重, 达到可持续发展。

3.2.2重视设计中各专业间的技术衔接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项大的土木工程,一般要经过初步设计、 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在这三个设计阶段中会存在建筑、 结构、 设备等各专业间的相互衔接。设计过程中若各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材料、 规范、 新技术和设计经验等的熟悉度和尺度把握不统一,在利用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和经验存在差异,将会对整体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工程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可持续发展将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为了使设计过程中设计部门及设计各专业间能做到协调和统一, 内部各专业间应加强沟通、交流与学习, 对设计项目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对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实际运用进行探讨和实施。同时, 协调好各种功能的要求, 在一定的投资数额范围内将设计做得更好, 使新研究成果得到充分利用。

3.3土木工程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业主设计单位和承包商应当识别场地内现有的自然、 文化和构筑物特征, 并通过合理的设计、 施工和管理工作将这些特征保存下来。 可持续的场地设计对于减少这种干扰具有重要的作用。 应明确以下几点: 场地内哪些区域将被保护、 哪些植物将被保护, 并明确保护的方法; 怎样在满足施工、 设计和经济方面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清理和扰动的区域面积, 尽量减少临时设施和施工用管线。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土木工程的各项专业活动中, 都应考虑可持续发展。这些专业活动包括: 建筑物、 公路、 铁路、 桥梁、 机场等工程的建设,海洋、 水、 能源的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等。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手段是减少能源的消耗。在设计和使用建筑物过程中, 应尽量寻求节约能源的方案, 多利用风能、 太阳能和再生能源。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