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8-27 15:10: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知识管理的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知识管理的特点

篇1

知识管理自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后,便被国内外各领域的专家所肯定。美国生产力与质量研究中心(APQC)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指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和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过程。也有人认为,知识管理就是组织间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的一系列过程。王德禄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知识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创新商业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邱均平教授等认为,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等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著名经济学家乌家培认为,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信息转换为知识,并用知识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之,知识管理能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使信息使用者创造性地利用知识,包括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实现知识的增值和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

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含义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对显性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和传递,对高度个性化的隐性知识进行开发和管理,还包括通过知识的组织管理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知识服务,也就是运用知识管理模式完成对知识的管理和服务,目的是力求在知识创新与知识利用方面服务于用户。知识服务的本质是知识创新,是以信息知识的搜集、分析、重组为基础,以用户的知识信息需求和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为目标,以满足个性化、专业化的知识需求,为用户提供能够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

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点

2.1以信息知识为基础

图书馆的工作是对浩如烟海的各种知识进行全面分析、筛选、集约、精化,形成系统化的科学化的“知识组”,提供给用户学习和研究。用户遵循一定的规律与线索来图书馆获取知识、提高素质、激发创新热情,从而也体现了图书馆的价值。

在信息技术时代,图书馆的工作重心逐渐超越具体的文献信息形式而直接深入到“知识组织”层面,从基于主题词和元数据的信息组织与揭示,以及基于知识组织体系的内容揭示,是系统化、科学化的“信息知识”,为多元化的用户提供直接和便捷的文献信息查找途径j。当前,知识是信息的灵魂,图书馆信息管理不仅是”文献”,更应是知识。开发文献中的知识价值,并产生社会效益,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

所以,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馆藏资源,以信息知识为基础,进行知识的深度开发利用,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创新知识环境,促进知识的创新。

2.2以用户需求为重点

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影响极为深远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其中“书有其人,人有其书”非常深刻地揭示了用户(读者)在图书馆中的重要地位。图书馆如果离开了用户,不论文献知识多么丰富,管理多么有序,毫无生存价值。因为资源没人利用,就不能转化为实际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图书馆应以用户需求为重点,积极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主动服务,促进知识的转化和创新,这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最核心问题。从目前我国图书馆现有文献知识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利用情况来看,读者主动索取知识的意识与技术都还相当的欠缺,有了先进的设备却不会用或用不好的问题还普遍存在。因此,在知识管理过程中进一步调动读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读者主动利用图书馆的意识与能力,是图书馆员的责任。只有以用户为中心,随时提供他们所需的各种知识产品,才能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2.3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现代信息技术为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图书馆应当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起支撑知识管理的技术设施,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交流的形式更为生动、直观,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拓展了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实现用户与图书馆的即时信息反馈,更有利于激发知识的创新。知识管理所涉及的信息技术较为复杂,特别因特网和局域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另外,元数据技术、知识挖掘、知识发现等也是知识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都需要逐步引进。

总之,在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图书馆根据用户个性化、专业化需求,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对已积累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针对用户的具体用途和目的,采集不同类别的知识信息,进行知识重组和深层次加工、开发,产生新的知识,形成具有独特价值的知识产品,不但能提高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和管理的效率与质量,而且能促进知识的快速转化和增值,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以知识创新为目标

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其知识管理的重点就是要加强知识传播,促进本馆内部、馆与馆之间的资源共享,促进馆员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知识的转化和创新。图书馆知识服务是馆员通过对信息知识的深层次加工、整理,形成有独特价值的知识产品,提供用户利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用户凭自身知识和能力不能完全鳃决的,因为它与传统图书馆仅靠资源占有和被动服务等来体现自身价值的理念有着本质区别。馆员提供有针对性强的知识产品,能极大地启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灵感和思维,加速和促进科技创新,产生新的知识j。所以,图书馆要根据用户需求和图书馆发展的特定目标,通过知识重组和知识再造,促使知识的序化和整合,形成用户决策所需的知识解决方案或知识产品,同时跟踪知识创新的过程,建立知识评价新机制,建立动态高效的知识服务体系,实现知识的不断创新。 3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对策

3.1注重人本管理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人,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在管理对象上,图书馆知识管理不仅注重编码化的信息、流程和显性知识等传统知识的质量管理,而且更应重视员工隐性知识的管理。凡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都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管理不是孤立的,它能推进人与信息和人与人之间的密切联系,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得更好。人本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图书馆知识资源中最具创造力的资源。图书馆应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重要性。只有尊重人的价值,建立激励竞争机制,才能充分发挥馆员的知识能力和开发潜能,培养出更多具备知识管理技能的知识型馆员。图书馆员应打破传统管理的模式,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制定知识管理的目标、计划和措施,加强知识组织和集成,促进知识的转化。馆员通过帮助用户查找所需的知识信息,进行知识分析整序,提供有效的知识服务,使其真正成为知识分析家、管理者和领航员,成为知识管理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2创建学习型图书馆

学习型组织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时所采用的一种全新的组织模式,它对图书馆同样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建立学习型图书馆,为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提供组织保障。知识管理要求所有馆员都具有广博的知识,而且随时注重继续教育乃至终身学习,并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个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下保持竞争优势。

图书馆要营造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开放式交流、互动式学习的知识共享环境,制定新的馆员评价标准,把馆员对知识共享的贡献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把参与知识管理的程度与绩效评定联系起来,调动馆员参与知识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一种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馆员通过知识交流达到知识共享,使其转化为生产力,最终提升图书馆的整体创新能力。图书馆只有通过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打造知识型团队,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

3.3重视知识整合

图书馆的知识整合主要是指组织内部进行知识整合,即知识信息集成管理。从前,各馆都以馆藏资源的多少衡量图书馆的实力,并将采集的信息资料集中到自己的图书馆内,用户获得的文献也仅局限于本单位的馆藏空间。现代图书馆追求的则是“信息资源的数字化集成”,一方面可以将本馆资源数字化,供本馆或其他馆用户在网络上使用;另一方面又可将馆外的信息资源下载,经过筛选、加工和整序,整合成可利用的知识资源,供用户使用。同时还可运用信息技术和应用软件,形成科技信息集成服务系统,然后将所集成的各种信息资源按照用户的需求,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规范、科学的组织整合知识,以供用户方便、快捷地利用。

3.4搭建知识管理平台

图书馆知识服务没有固定的服务模式和流程。只有按照用户的需求特点,结合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技术设备和服务能力,在参考咨询、定题服务、文献传递和信息推送等服务内容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各种知识服务平台,才能为用户营造高效利用知识信息的环境,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

目前,每个图书馆都有多种中外文生物医学数据库资源,如Medline,LifeScienc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生物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中文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等。由于各数据库问兼容性差,很难实现跨库检索,操作极为不便,费时费力。建立统一的知识服务平台可很好地解决跨库检索带来的不便。

图书馆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创建知识管理共享平台,将各种中外文数据库整合到统一个的平台上,用户通过新型检索技术、智能、搜索引擎等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实现知识的链接和查询,方便快捷智能地实现知识管理,提高知识管理的水平。

篇2

职业高校有其自身运行与发展的规律与特殊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但对每所院校来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般比较薄弱,尤其学生在政治态度、价值取向、行为作风、学习态度、职业意识、心理需求、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具有明显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应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育思路,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规范教育内容、优化教育环境、改进教育评价手段,以便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如何实现高职教育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探索学生管理工作新的思路和工作方法,深人研究探讨当代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路子,把我院学生的管理工作推向新的局面,是当前面临的艰巨任务。

1高职学生特点

高职学生接收的是专科层次教育,人学分数普遍较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导致他们在踏进校门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学习态度、心理意愿等方面具有明显不同于其他本科学生的特点。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和调查我发现高职学生主要有以下特点。

1.1文化课水平相对较低,自我控制差

通过几年的学生管理工作发现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根据中国的国情,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往往在家中衣食无忧,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对学生的管理跟不上,学生自控能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因此,这些学生往往综合能力强,但学习能力差。

1.2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进了高职院校,只要在校期间每门功课达到六十分,他们就可以这样无忧无虑的度过三年的光阴,然后顺利拿到毕业证。其实等他们面临毕业的时候他们才知道自己学到的知识是多么的少,懂得的社会常识是多么的浅薄。所以我们学生管理老师一定让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这样不仅让他们在参加活动中来锻炼自己,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养;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多举办对学生有意义的活动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我认为我们学校就做的很好,每年我们学校都会举办我们学院自己特色的“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科技文化节”和“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艺术文化节”,两大品牌的一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从学生入学就开始培养起来的,所以大一学生的学生管理老师以及任课老师对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起关键作用的。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提高学习动机、利用网络优势,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来为学习和成才服务、加强研究型教学、加强日常管理等等。

1.4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大部分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因为来自不同的家庭,所以他们的各方面素养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更应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文化素养的培养对学生以后到社会参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高职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的培养,这直接关系到他们毕业后是不是可以很快融人到单位中,所以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教育也是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转变教育管理理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方法

针对高职学生的以上特点,其教育工作就不能完全照搬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必须适应新型教育体制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针对学生的显著特点,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尽可能多的学生培养成才。

2.1首先,正确的严格要求学生

高职学生多为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对纪律较为松懈,作风比较拖拉,严格管理显得更为重要。“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是为了使学生明辨是非,树立学习、作风及日常生活、行为等各方面的正确态度与良好的习惯。严格要求学生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人员的共同责任。身教重于言教,学校的管理者、教育教学人员必须以身作则,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实践证明,合理地严格要求会使学生得到更健康地成长。

2.2其次,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高职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渐成熟的阶段,因而特别需要受到尊重、关爱、体贴和激励,特别重视自我表现和他人的评价。作为学生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加强“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立”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自信心。要以“授之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思考方法来面对学校、面对老师、面对同学、面对家长,自觉克服消极心理,学会对人生目标进行设计并围绕目标来对自身进行管理,尽可能发挥其特长和潜力,尽可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教育效果。

2.3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品质

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实在各种活动中能动的体现出来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学生管理者在不影响我们正常的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加强学生的各项活动的管理和指导。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悟,在实践中提高。如我院的“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科技文化节”和“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艺术文化节”,两大品牌的一系列活动正是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方式方法。

篇3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地提高使人民对精神层面的的享受要求日益提高,对个人意志情趣的彰显和体现日益注重。而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大大的推动了综合性园林景观建筑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一、 我国园林景观的施工特点

我国园林景观与泼墨山水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力争营造出景观渐变,回环往复、韵致盎然的诗情画意的优美境界,显示其动静相宜的韵律美,工整协调的建筑美,绿意盎然的自然美,浑然一体的空间美,在世界园林景观建筑中独秀一枝,是我国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我国园林景观的具体特点主要包括工程量较小、随意性强、工艺程序多而杂、自然景观观赏要求高;园林景观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工程建筑,要求建筑师有较高的审美水平和较先进的艺术设计理念,能随意即兴创作发挥;园林景观工程的建筑材料,特别是植物材料要求体现自然美和艺术美;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要求与自然景物(例如各种花草树木)相协调统一,要求施工者具备良好的园林艺术知识;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建造容易受外界的不可抗力(例如恶劣天气、地震等)的影响,造成工期延长,成本增加等问题;园林景观工程在建造过程中要遵循因地制宜、因景得宜的设计原则,自觉遵守大自然的法则和规律[1]。

二、 综合性园林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2.1 缺乏专业性人才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涉及专业范围广泛,包括土木工程、艺术、人文等多个专业,专业性强,对工程师的设计水平要求高。而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作为当下新兴热门行业,使得既具有综合性专业素质,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万金难求。目前我国国内顶端的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师呈现稀缺局面,导致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高低不齐,市场较为无序混乱。这种不良的恶性循环就致使综合性园林景观方面专业性人才的大量缺失,综合性园林景观建筑事业的发展面临瓶颈期。

2.2 设计环节审查不严

一份有创意、水平高、合理完善的设计图纸是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顺利施工的基础条件。如果出现设计图纸审查不严的情况,施工企业很可能就要面临反复返工、改建、工期延误、成本增加等尴尬局面,同时引起施工效果远达不到设计效果、企业的社会信誉和形象受损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等在各自的工作环节都要高度重视综合性园林工程设计图纸的审查工作,及早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以便保证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水平[2]。

2.3 材料及成本控制不严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质量的关键和基础是建筑材料,包括普通建材和绿化苗木。而绿化苗木的价格、质量、采购、审核及后期的养护等方面的变数较大,可控几率较低,容易导致施工成本变动较大,影响压缩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经济效益的拉低。

2.4 施工进度无法保障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具有工程量较小、工期紧张、随意性强、工艺程序多、涉及专业范围广等特点,容易出现施工过程中赶工的现象;而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建造容易受外界的不可抗力的影响,加上专业性人才的缺失等问题容易导致施工进度无法保证,延误工期,影响因交接而违约的情况地发生[3]。

2.5 没有按时、按质养护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较为特殊,绿色工程部分所占比重较大,绿化要求较高。而园林景观工程中的花草苗木的生长受到季节、天气等自然力量的限制,就意味着园林景观的养护工程是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质量优良的基础和保障。所以施工企业要注重园林景观的养护和维护工作,聘请具有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人才定期维护管理园林绿化工程,建造优美和谐的园林景观,提升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和品质,符合业主的精神需求。

三、 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控制

3.1 加强景观工程的项目管理

施工企业要想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按时按期、保质保量地高效竣工,一定离不开对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控制和项目管理。这就要求施工企业为了建设优良的工程建筑而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全面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施工企业在开工之前要制定切实合理的进度计划(要求考虑到天气等自然现象的影响),从建筑材料的供应、施工主体、施工对象等方面整体把握、全盘考虑;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远见性的提出应对措施、制定相关的奖惩机制和管理规范,保证施工人员有例可依,有据可行。借此为整个工期地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保证景观工程高效、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较高社会信誉,有助于施工企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4]。

3.2 提高绿化工程的管理水平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不同于普通的工程建筑,在施工方面面对着更加复杂的情况和考验,特别是绿化工程中绿色植株难以成活问题。这就要求施工企业采取妥善的保护措施,做好绿色植株成品的保护工作,以提高园林景观的管理水平。一方面,在采购绿色植株的过程中,既要节约采购成本,又要保证绿色植株的品质。采购人员应该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及时了解和把握植物市场的行情和动态,熟悉最新的价格走势,增加和商家谈判的筹码和优势,采购价格合理质量上乘的植株,增加其成活几率,减少后期反复栽种所损耗的财力物力,节约成本。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植株种植过程中的管理,聘请有种植经验的园林工人严格按照绿色植株的生长习性和相关种植技术要求进行栽培和养护,以保护绿色植物为基本种植原则,避免因失误或求快心理造成植物根系受损而不易成活的情况;种植工作完成后也不能掉以轻心,要注意按时定量给植物灌溉浇水,保证植物有充足的成长空间、阳光、水、和营养物质[5]。增加植物的存活率能有效的降低施工企业的成本,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3.3严格规范施工环境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要遵循因地制宜、因景得宜的建造原则,可见施工地周围的自然环境对园林景观工程有着重大的影响。施工企业在选择施工地点前务必要做一个全方位的自然景观调查,对施工地周围的水源、电源、场地、空气质量、周围的工厂建筑物等有一个全面的排查,消除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和影响工程建筑顺利完工的隐患因素,通过和有关政府部门的协商,对施工未区域设立标牌或警示牌,以避免施工环境和景观工程受到人为的破坏,从而造成返工、重修等后果而延误工期。

结束语: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事业是时展的产物,相信随着社会进步,专业性人才的涌现会使综合性园林景观的施工管理水平及质量控制更进一步台阶,造福更多有需求的人,提升整个城市的建筑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戴永灿.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管理特点及质量控制[J]. 经营管理者,2014,19:305.

[2]王伟东.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探讨[J]. 中国城市经济,2012,02:247+249.

篇4

一、香港旅游购物管理机制的特点

(一)旅游购物的开发机制

香港作为旅游购物的大都市,旅客量非常大,当游客购物时就需要销售人员及时准确的抓住游客的消费心理以及消费理念,向其推售出游客满意的商品。这就是香港旅游购物管理机制的开发机制,有了准确的目标才能逐步扩大旅游产业,提高销售效益。正是这种规范的、高效的管理理念才成就了旅游购物产业的繁华盛世。

(二)旅游购物的监管机制

如此大型的购物都市,各种各样的商品以及商家,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是不行的,对于商家而言,顾客就是上帝,但是在旅游购物的过程中一定会存在一些矛盾、误解,这就需要制定出明确的监管机制来维护双方的利益不受到侵害。以及对商家的经营方式的监管,商家是否尽到自己的职责,达到旅客的购物要求,满足旅客的购物需要等。

(三)旅游购物的探究机制

对于香港旅游购物而言,要想把这个旅游购物的产业链做大做强,首先商家一定要了解到最新的时尚资讯,最前沿的产品,最发达的科技,以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然后根据得到的最新信息,销售人员要不断的探究和学习,来提高销售人员的销售水平,提高旅游购物的效益。只有做好销售前的探究工作,才能在第一时间达到商家理想的效益。

二、香港旅游购物管理机制的启示

(一)旅游购物管理机制带来的效益

香港旅游购物这条产业链的管理机制带来的效益促使了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高效率、高利益、高质量的满足了广大购物者的需求。这就为内地的旅游购物产业敲响了警钟,内地的旅游购物管理机制如何做到不断提高商家的销售业绩,不断提高销售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监管力度使旅游购物产业更加规范和一体化。这些都是值得内地的旅游购物产业的管理者考虑和提高的,为什么只有香港可以叫做“旅游购物天堂”内地却不可以,借鉴到香港优秀的管理方法来不断提高自己,壮大内地的旅游购物产业。

(二)需要扩大旅游产业链

目前,我国内地的购物产业还不是十分规整和一体,也没有香港旅游购物产业那样名声赫赫,内地的购物产业比较局限,这也是内地旅游购物产业没有严格的管理机制造成的。如今,消费者出门旅游,来到一个旅游景点的时候,看到的商家却寥寥无几,根本满足不了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所以,单单是旅游商家是不够的,要想扩大旅游购物产业,就必须把商家零售产业融入到旅游购物当中来,随着内地旅游购物产业链的不断扩大,经济、科技等都会得到提高。打响了内地的销售产业,即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壮大内地的综合实力。

(三)更加深入的理解消费者的心理

当旅游调研人员反馈回旅游人数时,销售人员就应该做好销售前的准备。但是现在反馈回的旅客信息都不是很全面,这时就需要销售人员去研究出一套有效的销售方案,首先应该制定出一套针对大多数人的销售方法,在考虑这种商品什么样的旅客会喜欢,旅客喜欢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根据旅客家乡的特点,考虑一下当地人的喜好吃穿,当地人都喜欢在什么样的购物场所购物,最后研究一下旅客们的兴趣爱好,选择最佳的购物消费地点。销售人员在整个消费过程中起着连贯的作用,详细的介绍商品的特点,抓住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在第一时间达成交易,才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篇5

人通过感官获得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也就是发生感觉,感觉到的信息经过大脑加工,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过程。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产生的,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感觉的机械相加,而是对感觉到的事物多种属性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产生,不仅需要具体的客观对象,还依赖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人借助知识和经验,才能把当前事物知觉为某类事物,把握所反映的事物的意义。

(二)知觉的选择性

在生活中,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在一定时间内,人不能够清楚地知觉所有的事物,只能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这样知觉的对象便十分清晰,其他事物则作为背景比较模糊,这种根据当前需要对事物有选择地进行知觉的特性就是知觉的选择性。读者在书架上寻找自己所要的书籍时,虽然书籍的书名和索书号会同时出现在他的视野范围内,然而绝大多数读者只会注意到书名,很少会注意到索书号,极少有读者利用索书号去查找图书。这是因为,书名对于读者是有意义的,而索书号对于读者是无意义的,读者在查找图书时,一般只能知觉到书名,而不去理会索书号。

(三)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赋予它一定的意义,对知觉对象做出自己的解释,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言语提示、实践活动任务、主观态度、情绪、心理定势都可以影响知觉的理解性。例如,对一幅山水国画,一位画家对它的理解和欣赏就同一位普通人有很大的差距,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在一些公共图书馆,为了提示读者注意一些禁止事项,将一些禁止事项的图标醒目地布置在入口、通道等处,只用很少文字或不用文字就将自己的要求传达出来,这就是利用了知觉的理解性。

(四)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公共图书馆的学习气氛与阅览环境、读者数量、噪声大小有关。如果你进入一个整洁明亮、座无虚席、十分安静的阅览室,就会知觉到这里有良好和浓厚的学习气氛。反之,如果你进入的是一个又脏又乱、读者很少、喧闹嘈杂的阅览室,就会知觉到这里没有学习气氛。

二、读者接收知识的注意特点

(一)什么是注意

在公共图书馆,读者非常反感的事情是在阅览室里有人发出声响,如说话、脚步声、拉动桌椅的声音等,这是因为这些行为干扰了读者的学习,影响了读者的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在从事某项活动时,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总会指向和集中在某个对象上,而其他对象则处于注意的边缘,多数则处于注意的范围之外。

(二)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就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念努力的注意。例如,当读者都在阅览室内聚精会神地看书学习时,突然有人大声讲话,这时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指向他,即不由自主地把注意转向他。引起无意注意的容易程度与刺激物的强度和新异性有关,刺激强度越大、新异性越强,越容易引起注意。此外,无意注意也与人的内部心理状态有关,符合人们的需要、受到人们的期待、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容易吸引入们的注意。

在公共图书馆里,有些方面要尽量避免或减少使人产生无意注意。例如,在阅览室要保持安静,地面铺设橡胶地板或地毯,减轻走路发出的声音,以免读者分神。而另一些方面则要尽量引起人们的注意,如各种通知、告示、提醒和禁止标识等。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当读者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环境出现干扰学习的因素时,读者通过意志的努力,把注意力坚持在学习任务上,这就是有意注意。人们的劳动、工作、学习、研究等活动,都离不开有意注意。我们通常所说的注意力,主要指―个人有意注意的个性品质,这种品质表现为能够克服外部干扰和内部分心因素,稳定持久、聚精会神地把自己的心理活动集中在某个活动上,具有良好的有意注意品质对于一个人能够做好工作、完成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良好的注意力是做好工作、少出差错的重要条件。

3.有意后注意

在公共图书馆工作中,经常有一些数据库公司请图书馆免费试用它们的产品,它们这样做,就是期待公共图书馆对它们的产品发生有意后注意,进而购买它们的产品。公共图书馆也应当借鉴它们的做法,要想方设法吸引读者对各种文献资料的注意,吸引读者利用文献,当读者感到文献资料的价值后,就会积极利用这些文献资料。

(三)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我们周围的环境随时向主体提供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对我们来说具有不同的意义,一些信息是与主体从事的活动有关的,一些信息则与主体的活动无关,对其造成干扰。注意可以使主体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出重要的、有意义的信息,排除无意义信息的干扰。读者在图书馆从事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注意的选择功能。读者在检索、阅读、思考时,都要把注意选定和集中在当前的对象上,避免分散注意,只有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活动。

2.维持功能

注意可以使人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紧张的状态,人的心理只有在持续的紧张状态中,才能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才能够较长时间从事一项活动。当人在集中精力阅读和思考时,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也是注意高度集中的表现。通过高度集中注意,调动起主体的心理状态,使人能够有效地进行紧张的心理活动。

3.调节功能

注意不仅表现在稳定持续的活动中,也表现在活动的变化中。当人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时,注意就体现了调节作用。人只有在注意转变的状态下,才能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种活动,才能适应周围的环境。例如,一些读者在长时间阅读之后,感到十分疲劳,这时就需要把注意从阅读活动中转移到其他对象上,让眼睛和大脑休息一下,调节一下学习的节奏。

(四)注意的特点

1.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某一时间内人的意识能够清楚地把握对象的多少。人的注意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人的注意越是集中,注意的范围就越窄。例如,当读者在书架中专心寻找一本书的时候,他的注意范围只有眼前的1平方米左右,而当读者在较大范围内寻找某一类书籍的位置时,他的注意范围就会大得多。人在较大范围注意事物时,对细部特征的注意能力就会降低;当注意细部特征时,人的注意范围就会缩小。公共图书馆的标识设计应当充分考虑人的注意特点,较大范围指引读者的标识,内容应当简洁,字体要醒目;近距离提示读者注意事项的标识,内容就可以适当多一些。

2.注意的紧张度

篇6

可以看出,各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都很重视生产实习的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保证学员熟练掌握某种特定的技能。

(三)企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

由于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技术工人、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就与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关系自然密切。所以,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就参与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中来,并逐渐地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美国有合作教育,即攻读课程计划;日本搞产学合作;前苏联中等职业学校都与企业挂钩;德国与瑞士都实行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同培训徒工的双元制。

企业参与办学的形式包括提供办学经费,提供实习操作场所,对学生实习操作加以指导,付给学生—定数量的补助费,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考核。

在德国、日本等国,都有明文规定学生在工厂企业实习,不仅不收实习费,相反,企业要付给学生一定数量的补助费。

美国的合作教育就是企业与各级学校联合办学,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学习,一半时间在企业工作,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参与合作教育的范围包括从高中到研究生院各层次,属于合作教育领域的学生总数达80余万人。

在企业办培训方面,美国最为突出,每年美国企业用于职业培训的经费达300-500亿美元。日本的企业培训也颇有特色:一种是企业内培训,有经常性的短期培训和业余培训,还有企业办的各种学校,如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例如三年制的丰田高中,四年制的卡田工业大学,学员来自企业有一定工龄的职工,入学后享受不同等级的津贴和奖金,结业后还获得某种资格、企业外培训是由厂外的各种培训中心进行,职工学习费用由厂方支付,培训期间工资照发。人们认为日本在对外经济中竞争性日益增强的原因就在于日本重视职工培训,劳动力的素质高。

(四)重视职业指导

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也是各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

职业指导始于20世纪初。1908年,美国设立波士顿职业局,从事职业咨询工作。这是美国职业指导的开始。

篇7

笔者于2005年9月2713至2005年12月2731作为访问学者前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TAFE西南悉尼学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参观、访问和交流。虽然中澳两国文化背景、社会政治制度不同,但澳大利亚对职业与继续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对职业教育与社会关系处理的明确思路,职业与继续教育发展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对职业与继续教育的有力领导和扶持,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

(一)培训管理机构

澳大利亚具有比较健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管理机构,具体负责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管理及培训体系与标准的制定。1973年3月澳大利亚教育部成立了“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委员会”(TAFE委员会);1981年11月成立了“国家TAFE研究中心”(NCTR);1987年至1992年先后成立了“就业、教育和培训部”(DEET)、“国家就业、教育和培训董事会”(NBEET)和“职业教育就业和培训顾问委员会”;1992年成立了“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局”(ANTA),随后又对政府教育机构及VET和TAFE管理机构进行了调整和合并。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局的主要职能是协助政府管理监督国家和各州、领地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专项资金;制定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有关导向性重要政策;建立完整的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二)资格框架体系

培训框架体系即国家培训框架(NTF)、认证框架(ARF)和资格框架(AQF)。澳大利亚积极构建培训框架体系和培训标准,1995年建立了“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QF:AustraliaQualiifcationFramework),它规定了初等与中等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高等教育的分立与贯通,明确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与衔接;随后建立的培训框架规定了培训机构的资格确认、注册以及高水平的VET质量标准,逐步建立了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效衔接的教育培训体系。

AQF共有12级资格。普通高中教育为10~12年级,主要进行学历教育,TAFE学院主要提供技术与继续教育,大学主要进行的是学位教育。三类教育从学历资格看,大学与TAFE学院颁发的学历资格是不同的,但具有互补性。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资格证书全国统一标准,以达到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注重职业技术的实际技能考核,共有四种证书和两种文凭,依次为:一、二、三、四级证书,文凭、高级文凭。各级证书和文凭之间的连续关系不受培训机构或地域限制,全国通认。

(三)培训标准

澳大利亚于1997年开始引入、实行与推广“培训包”(TrainingPackage),并以“培训包”内容及要求作为职业培训、认定和评估标准。“培训包”是澳大利亚连续性的和全国所承认的培训、认定和评估技能的总和。它由国家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ITAB)、其他行业为基础的机构或企业开发,内容包括国家能力标准、评估指南和国家资格培训框架。与AQF具有不同层级特性一致,“培训包”内容也具有不同的层级,而且各层级内容之间具有相互衔接的关系。“培训包”的引入将行业技能需求和职业培训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能力标准与AQF资格直接联系起来,并规定出学生达到能力标准所需的最低考核要求。

(四)培训机构

澳大利亚实施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机构主要有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部分私立的培训机构、成人社区教育机构和一些企业的培训中心。其中TAFE学院是澳大利亚政府资助的最大的公立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TAFE既是教育机构,也是执行政府政治和经济政策的载体,是澳大利亚义务教育后最大的教育与培训组织。

二、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特色(VET: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一)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的特色

1.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国家政策。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是一个紧密结合行业的全国性的整体,澳大利亚国家培训框架提倡全国认可的学历资格,从而使这些资格能在各个行业、各州以及各教育系统得到公认并使用。

2.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与理念。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和培训建立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基础之上,办学重点是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形成了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良好机制。参加培训的人员、地点、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都很灵活,从而造就了澳大利亚独特的终身教育体系。

3.具有高层次的技能培训项目。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课程覆盖范围广泛,从短期培训到文凭、高级文凭项目,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

4.建立了以行业为主导的培训系统。澳大利亚相关行业组织积极协助政府提供最新的岗位要求及近期就业信息,以指导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组织学习者进行技能考核。职业院校要按照行业标准组织教学,其课程设置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每一类证书、文凭需要开设哪些课程等问题均由各相关行业培训理事会及其顾问组织根据就业市场信息、相关岗位技能要求和能力标准而定,并保证学习者通过相应标准的考试。

5.模块式培训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TAFE学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形成一体化体系,其理论与实践是密切结合的。课程的目标就是技能标准的实现,理论和实践都为岗位技能要求服务,围绕能力标准组织教学内容,这种内容没有理论和实践之分,实现的方式主要是实践的方式、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式、顶岗的方式。这是TAFE教育的一个基本的、显著的特征。

6.建立国家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认可框架。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于1998年采用了澳大利亚认可框架。基于认可框架,全国各州对其培训机构进行注册,对职业教育与培训予以相互承认,并保证全国统一的培训标准。

(二)TAFE学院是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的办学主体

1.办学规模大。新南威尔士州共有l2所TAFE学院,负责监控其各个校区的教育与培训情况并提供教学设施和相应的服务,所开设的课程涉及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各个领域。

2.课程种类多。TAFE的课程几乎涉及各行各业,主要包括:会计、园艺、应用科学、建筑、艺术与设计、美容美发、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工程、制造业、酒店管理、商学等。

3.资格证书全国承认。TAFE学院开设的课程多数可颁发澳大利亚国家资格框架下的国家资格证书。这些资格已经获得各州的相互认可,课程质量也必须达到既定的标准。

4.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澳大利亚政府通过立法,规定企业必须拿出相当于工资总额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培训。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产学结合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或行业是教育内容和标准的制定者,企业首先提出员工培训的需求和目标,TAFE学院等培训机构派人与企业的专职培训教师共同研讨、制定培训项目数,包括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材选取、考核与评估、时间、场地、费用等,TAFE院校是实施者;二是人才培养过程完全按照产学结合的方式实施。

5.构建升学通道。TAFE学院与大学联系紧密,为学生提供深造机会。很多TAFE学院课程毕业的学生可以根据学院与大学的课程衔接与学分互换协议,获得学历资格的认可,直接升人大学的相关专业攻读学士学位。

三、澳大利亚TAFE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产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强我国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密切结合,实施职业岗位型产学结合势在必行。企业应成为高职学院发展的驱动力,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另外,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应该首先与本地企业、社区紧密融合,职业教育只有立足本地才是有生命力的,这种良性互动将会有力地促进地方经济与教育的协调发展。

(二)师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

TAFE的师资队伍可以称之为职业性的师资队伍。TAFE对教师的任用资格有严格的规定。一般专职教师必须有四五年的实践经验或行业经历,必须有技能等级证书,在学历上要具备学士学位。职业院校的教师既应有大学本科学历,也必须有5年以上企业或行业工作经历并应具有工程师资格。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特殊素质要求,职业院校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师资轮训制度,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及联系制度。

(三)职业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澳大利亚的TAFE教育是以职业教育与培训为主的教育,是建立在明确的行业或企业职业岗位需求基础上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所谓就业导向就是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招生人数等都以实际职业岗位及其要求为杠杆,以订单为依据,学生毕业后即可直接上岗。高职学院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研究和实施“订单式”、“工学交替”、“双元制”等模式的教学改革。

(四)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指导机构

我国行业职业技能标准的推行、劳动准人制度的建立,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思想认识不足,进展缓慢。我们应学习借鉴国外在统一行业技能标准下,采用灵活的培训考核方式,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建立不同学校、不同类的教育体系之间能相互承认课程、学分的制度;严格培训制度、严格考核标准,使职业资格证书在各行业有良好的质量信誉,为我国的职业技能标准和劳动准人制度的推行奠定基础。

我国成立了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各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应依法授予其相当于国外行业协会的实际职能,设专款专人负责行业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修改,对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进行认定,对行业职业技能标准执行情况定期调查,征求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意见和要求,加大对行业职业教育的管理,切实对本行业的职业教育提高质量负起责任;对国家出台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提出建设性意见。

(五)推行多元化办学体制,增加职业教育投入

篇8

关于职业教育教育,教师对课堂的把握关系到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质量,所以教师了解职业教育心理至关重要。如何让职业教育生在快乐中学习专业知识是教师要学习与探索的课题。

要让职业教育生在快乐中学习专业知识,首先就是要了解职业教育生的性格特点,了解就像一把打开学生心理大门的钥匙,只有做到了充分的了解,就能够将传授的专业知识更容易地被学生接受。那么应该怎样去了解呢?心理学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扮演着家长人、专业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班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者等诸多角色。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后两者是有关生长发展的需要,这两种需要得不到满足,职教生就会缺乏学习专业技能动力,丧失进去心。

近三十年来,职教生时期建立并维持社会关系的能力对将来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职业教育中期,同伴关系具有特别的影响力。职教生的道德情感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职业教育生的求知欲在不断扩大和加深,如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在整个职业教育时期表现出如下发展趋势:从对学习专业技能的过程、学习专业技能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发展到对学习专业技能的内容、对独立思考的作业更感兴趣;从对具体事实的兴趣发展到初步探讨抽象和因果关系专业知识的兴趣;阅读兴趣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事实上,职教生的社会发展水平也与其认知结构的发展密切相关。从对日常生活的兴趣,逐步扩大和加深对社会生活的兴趣。职教生的求知欲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专业知识、扩大和加深专业知识的一种学习动力,保护、鼓励和培养职业教育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可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学习专业技能和掌握专业知识。

探究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动机,才能使他们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段名言中所强调的“好学”“乐学”即是学习动机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动机,才可能学好。职业教育生学习专业技能既有内部动机,也有外部动机,两种动机综合作用推动着他们的学习专业技能活动。

(1)对职业教育各年级学生的学习专业技能动机调查结果发现,职教生喜欢学习某门专业技能功课的原因有:①学习这门功课有用;②这门课有趣;③学这门课经常取得好成绩;④家长经常检查并督促这门课的学习;⑤这门课的教师教得好;⑥教师待人亲切,师生关系好;⑦因为大家喜欢,受之感染,所以自己也喜欢这门课程。

(2)职教生不喜欢某门课的原因有:①学这门课很少取得好成绩;②感到这门课没意思;⑧这门课的任课教师态度不好;④大家都不喜欢受此影响,自己也不喜欢这门功课了。可见,在职教生的学习专业技能中,内外两种动机都在起作用。职教生的内部动机:学习专业技能目的、趣味、成功、归因、交往、威信等制约者职业教育学习的内部动机。学习专业技能目的有长远的,有近前的。年级越低,近前的目的对职业教育生学习专业技能起的作用越大。职业教育中、高年级学生已能知晓长远目的。

长远目的对学习专业技能的推动力是持久的。因此,必须恰当进行各学科学习专业技能目的的教育。学习专业技能活动本身是否具有趣味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专业技能。新鲜活泼的、多姿多彩的、不断创新的学习专业技能,很容易吸引学生。但是,必须看到学习专业技能毕竟是一项需要艰苦努力的,有时甚至是单调枯燥的活动,因而在提倡教学趣味性的同时,应该强调培养学习专业技能的良好意志品质。有两种交往很值得重视,即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学生与学生的交往。师生之间交往多、关系好,学生崇拜、尊敬、信赖教师,以至爱屋及乌爱这位教师教的课。学生在班集体中与同学交往多,关系融洽受到欢迎,他就喜欢班集体,喜欢同学,进而乐意和同学一起学习专业技能。相反,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在班集体中受到孤立,必然减弱学习专业技能动机。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赞扬,都希望自己的能量得到充分的发挥。

篇9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建筑施工企业已全面实行改制,企业将全面走向市场,并在市场中竞争,这使企业更灵活自主,也将承担更大的风险。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靠的是在竞争中获取更多的工程施工任务,并通过对项目组织实施,由此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那么实施建设好每一个施工项目,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节约成本投入,创造出满意的经济利润,并使其最大化,将是建设完成好每个施工项目的关键,也是施工企业生存的根本,同时也是为赢得更广阔的市场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前提。换一角度看,就是说,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就越显重要,成本管理成为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实际上,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无不与其息息相关,在每一项管理内容的每一个过程中,成本都无不伸出无形的手,在制约、影响、推动或阻滞着各项专业管理活动,并且与管理的结果产生直接的关系。故就此,谈谈在施工过程中如何做好施工项目管理和成本控制有其现实意义。

1 施工项目管理

施工项目管理是市场化的管理,市场是施工项目管理的环境和条件;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又是市场的基本经济细胞;施工企业的主体又是由众多的工程项目单元组成的,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生产要素的集结地,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和来源,直接维系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施工企业只有把管理的基点放在项目管理上,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实现项目合同目标,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提高工程投资效益,才能达到最终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求得全方位的社会信誉,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空间。

1.1 施工项目管理内容和特点

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是研究如何以高效益地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对项目按照其内在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适应内部及外部环境并组织高效益的施工,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以实现项目目标和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施工项目管理是为使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由于项目是一次性的,故项目管理需要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程序性。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项目的目标,项目的目标界定了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这些要素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是一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的关系,这就说明项目是具有系统性的施工,施工项目管理是具有系统管理的特点的。加强施工项目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分析,认真研究并强化其管理。

1.2 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

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包括技术、社会、经济3个分系统,这三者是施工项目系统的3个不同的侧面,三者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2.1 技术系统技术系统是3个分系统的核心,因为施工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向业主交付低成本高质量的工程产品。施工活动关键是技术性活动,只有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才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并创造优质产品。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是技术系统的重要内容。

1.2.2 社会系统施工项目是由人来操作的,故必然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即为社会系统。

1.2.3 经济系统经济系统是项目管理施工系统的关键分系统,是“目标分系统”之一。工程施工是一种生产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经济活动过程。工程施工势必投入“人、材、机”及资金,投入太多会造成浪费,投入不足又会影响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

经济系统是与技术系统、社会系统相伴随而发生的,是一个投入和产出的系统。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搞好责任成本管理,对所有资源要素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组合,以保证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生,也就是说,工程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就要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成本核算过程与施工生产过程同步进行,在时间上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才能真正做好项目成本控制。

2 项目成本管理及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1 项目成本管理及控制的条件与内容

2.1.1 项目成本管理及控制的条件

项目成本管理,就是对在完成一个项目过程中可产生的成本费用支出,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实施、核算、分析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故其条件如下。

(1)首先要求企业管理层、项目管理层和劳务作业层的人员必须具有经济观念、效益观念、成本观念。其中主要是施工工期不超过合同工期,施工质量达到合同要求,施工成本不超过中标价格。一切工作都应以此为出发点,要具有强烈的“成本意识”。

(2)确定项目成本目标和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目标控制体系。项目成本目标要从时间上来确定,包括有事前目标即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有事中成本目标,即劳务作业层成本目标;还有事后成本目标,即分部分项、单位工程成本。由企业确定项目经理部的目标成本,项目经理部通过编制施工预算确定计划目标成本,进行目标成本分解,编制“目标成本控制措施表”,将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控制目标和要求、各成本要素的控制目标和要求,落实到成本控制的责任者。

(3)建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制度。在接受“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的基础上,通过对项目管理的全面、系统、完整地策划,形成一份规划文件。该“实施规划”是在开工之前由项目经理主持编制的,旨在指导施工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该文件应具有较强的实施性和现实性,对项目经理部的项目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2.1.2 项目成本管理主要内容

施工项目经理部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所发生的各种成本信息,通过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等一系列工作,促使施工项目系统内各种要素,按照一定的目标运行,使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能够控制在预定的计划成本范围内。

(1)成本预测根据成本信息和项目具体情况对成本水平和发展趋势的估计。其实质是施工以前对成本进行估算,作用为: ①选择成本方案、加强薄弱环节控制、克服盲目性、提高预见性; ②是成本决策与计划的依据。采用的方法有因素分析、对照分析。

(2)成本计划以货币形式编制的书面方案,内容有生产费用、成本水平、成本降低率、措施和规划,包括开工到竣工必需的施工成本,是成本管理责任制、成本控制和核算的基础。

(3)成本控制是计算实际成本和计划(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贯穿于投标阶段到竣工验收全过程,包括事先、事中(过程) 、事后控制。

(4)成本核算包括归集规定开支范围的施工费用,计算实际发生额,计算总成本、单位成本,其结果是成本预测、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的依据。

(5)成本分析是在成本形成过程中对项目成本评价和总结,分析方法有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差额计算法、比率法。

(6)成本考核是在施工项目完成后,将实际值与成本计划进行对比,是评定业绩的依据。而成本预测、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分析是加强工程成本管理的重要6大环节,这些环节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成本预测和计划为成本控制与核算提供要求和目标;成本控制和核算为成本考核和分析提供依据;成本分析和考核的结果,反馈给成本预测与计划环节,作为下一阶段预测和计划的参考,以一个环节推动一个环节式的方法不断加强成本管理工作。

2.2 项目成本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经理部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2.1 成本最低化原则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2.2.2 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人人不管。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2.2.3 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纠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2.2.4 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

2.2.5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

2.3 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影响成本的因素很多,从投标报价开始,直到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终止的全过程中,都要进行成本控制。控制项目成本的措施归纳起来有4大方面: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

2.3.1 组织措施是其他各类措施的前提和保障。为了保证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贯彻执行,必须建立和健全项目成本管理机构,明确项目成本责任制,把控制成本的责任分解,落实到项目管理班子全体成员,使工程项目形成一个群管成网、责任成线、责任分明、分工合理的项目成本管理机制,并编制成本控制计划和工作流程图。

2.3.2 技术措施从技术措施来看,首先项目经理部应提出多个技术方案,对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择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然后严把质量关,杜绝返工现象,缩短验收时间,节省费用开支。

2.3.3 经济措施项目部应组织人员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分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并对目标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防范性对策,在施工过程中加强项目管理,通过偏差分析和施工成本预测发现潜在问题,主动控制,采取预防措施。从经济措施来看,必须对以施工预算为基础的计划成本不断地与项目的预算成本、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严格审核各项费用的支出,减少开支,相应地建立成本责任制,落实到人,奖罚兑现与经济利益挂钩。

2.3.4 合同措施包括合同谈判,修订合同条款,处理合同执行中的索赔问题,防止和处理业主与分包商之间的索赔。

2.4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可采用技术、经济、组织、合同措施控制法、指标偏差对比控制法。指标偏差对比控制法即在施工过程中,对项目完成工作的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状况随时提供情报,对发生的问题及早发出警报,并提出改进意见,使施工项目严格地沿着预定的计划和成本目标前进,这种方法称从优成本控制法。其过程如下。

2.4.1 寻找偏差

施工项目成本指标偏差有3个:计划偏差、目标偏差和实际偏差。此3种偏差的计算如下:

实际偏差=实际成本 - 预算成本;

计划偏差=预算成本 - 计划成本;

目标偏差=实际成本 - 计划成本。

故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定期地计算上述3种偏差,并以目标偏差为目的进行控制。

2.4.2 分析偏差的原因

造成成本偏差的原因很多,不同的施工项目、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出现的差异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①设计变更; ②资源供应; ③价格变动; ④现场条件; ⑤气候条件; ⑥定额和预算的误差; ⑦质量和安全事故; ③管理水平。

此外,成本控制还可采用各种成本分析的表格,对人工费、设备费、材料费、合同费和管理费进行统计、汇总、分析、编制成本分析表,通过成本分析表,找出成本差异,做出控制决策,制定改善成本控制措施。

2.5 成本分析考核

篇10

全景扫描:新加坡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色

新加坡的迅速发展与其职业教育发展密切相关。职业院校培养出大量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这其中,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功不可没。新加坡的教育理念非常超前,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科学家,同时也是培养技术工人,所以,新加坡的职业教育程度比较高,培养出了大量的既有较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成为许多中学生的首选。新加坡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上适应时展的要求,可以使学生能够放眼世界,关心世界,并且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作准备,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对通才的培养,不断地发掘学生的潜能。

新加坡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目的不是管理,而是强调服务。新加坡职业院校基本上都设置了学生管理中心。班级管理主要采取兼职班主任的方式,通常情况下班主任也是学校的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导和日常事务的帮助。学校通常都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学生基本上可以利用网络完成各种日常事务的办理,因此,班主任在事务性工作上所消耗的精力比较少,主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职业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也进行了很多努力,营造了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同时经常组织一些大型活动,比如,聘请优秀校友或者在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奖的学生为在校学生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不断进取。在学生道德教育管理方面,新加坡职业院校的主要做法是充分地利用社会力量、学校氛围和专门的指导课程。在课程设置上遵循新加坡政府的要求,在课程中宣传诚实守信、热爱国家、创新进取等积极的思想。例如,新加坡一些职业院校开设的国民教育课程,和我国的思想政治课程类似。国民教育课程属于必修课,要求学生必须及格。通过国民教育课,可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提高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等。

新加坡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比较完善。与新加坡严格的法制一样,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法、理、情”的原则。如果学生考试作弊一次,就会将该学生本学期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取消。在校园里看不到任何废弃物,如果学生的行为破坏了环境,违反了公共道德,该学生就会被学校进行严厉的处罚。

新加坡职业院校的教育制度也非常严格。如果学生没有通过考试,由于各种原因使学业耽误了,就会被退学。学校的补考、重修的次数比较严格,没有任何余地。这正好和我国职业院校的学籍制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国的做法是,学生不及格可以补考,补考一次没有通过,还会有很多次重新考试的机会,一直处于一种难进易出的状态。

新加坡职业院校课外活动的条件和设施都非常完善,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有各种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且有专门的教师对社团活动进行管理。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参加其中的一个或两个社团,通过社团的各类活动不断地提高自身技能,并且丰富课外生活。一些职业院校也开展了大型的职业技能竞赛,从而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导向作用。技能大赛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一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努力,不断地提高了专业水平。

由此可见,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发展比较早,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套非常有效的职业教育制度,在学生管理工作上也具有自身的特色。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虽然规模不断增加,但是由于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比较差,原有的学生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效率不高,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教师缺乏较好的服务意识,为了能够开创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借鉴国外职业院校先进的学生管理理念,切实提高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

启示与借鉴: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

我国职业院校尽管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观念、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管理评价制度、师生交流上还存在很多缺陷。借鉴新加坡职业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上的成功经验,对于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不断更新学生管理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该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各项工作都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在培养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提高学生意志力、创造力。应该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想学生之所想,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提升职业院校素质教育水平。我国职业院校应该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完善素质教育的水平,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学生管理的关键目标。我国应该借鉴新加坡的一些优秀的管理方法,把素质教育进行细化,使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可以开展一些大型的活动,比如,进行素质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大型历史展览馆,召开各种模范人物的报告会等,这样就能使学生有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在实践中获得了素质的提升。

构建创新实践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应建立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开展各类技能大赛、科技作品竞赛、创业竞赛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根据新加坡职业院校的做法,我国职业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项目开发的机会,通过老师的指导,使学生进行实际的项目研发,进行产品设计、试验,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企业欢迎的优秀人才。

篇11

城市路桥建设发展迅速,各地市政不断加大基础工程建设投入,市政路桥工程建设的任务也日益增加。城市市政路桥施工现场的空间范围相对较小且土方工程量较大,分项工程项目相互交叠、联系紧密,施工质量较容易受到施工材料、施工机械、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条件、路桥交通、施工技术及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虽然路桥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市政路桥施工过程中如何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是从业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市政路桥工程的特点

1.1施工现场作业面狭窄,对周围设施影响大

由于早期城市规划设计存在问题,没有进行长远期的整体布局,致使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市政工程建设是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而路桥工程都是大型工程项目,需要大型机械的操作和宽阔的作业面,这就会使施工现场的建筑或设施面临拆迁的局面。同样由于原先道路或建筑在空间上的制约,在进行局部的桥路施工时可能会进行全路段的封死,致使城市交通收到很大的影响。

1.2施工原材料投资很大

市政路桥施工材料使用量非常巨大,对施工材料的管理成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工程造价中,道路建设材料耗费占到项目投入的百分之五十左右,并且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因此做好材料的质量验收和运输、库存、管理、使用工作意义重大。

1.3地下管线复杂

在道路和桥梁工程施工中经常会进行深挖作业,在深挖过程中很容易遇到铺设在地下的管线通道,这些管线通道通常包括供暖、供水、供气、供电、通信等设施,都是对市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基础设施。这些管线的铺设情况相当复杂,而且由于管线铺设部门之间没有有效的信息沟通,还有可能出现管线交叉堆叠铺设的状况。在进行市政路桥工程施工时,如果没有进行前期的地下管线排查而盲目施工,极有可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并且对市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三、市政路桥工程施工技术和方法

3.1市政路桥施工防水技术和方法

路桥施工中防水技术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对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施工中路桥路基路面防水性能出现问题,很容易引起渗透,造成钢筋的腐蚀和膨胀,进而对混凝土整体结构产生破坏。因此要加强防水技术和方法的改进,在施工中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和行业标准进行作业,严把质量关。具体来讲有以下注意要点:(1)路桥施工中裂纹处理技术。在实际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细微的缺陷如路桥路面裂纹。这些微小的瑕疵很容易被忽视,但是由于其处于浮浆中,可以通过打毛技术进行处理,将这些裂纹充分暴露出来,再根据裂纹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封堵以达到防水效果。(2)路基面打毛技术。充分运用打毛技术对路基面进行处理可以起到很多的防水效果。一般在路基路面浇筑完成之后,经过打毛处理能够增加路基路面的粗糙程度和防水层的粘度,这样就可以加强对防水层的有效保护。(3)浮浆处理技术。浮浆的出现是降低路桥路基面防水性能的一大因素,通常在工程竣工之后由于管理不到位在路基路面会出现一些车辙、网纹、抽浪等,对此要利用铣刨机对其处理,将浮浆清理干净,从而提高路基面的强度,到达一定的防水要求。

3.2市政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与方法

路桥建筑的过渡段是施工中的重难点,要充分运用先进的测量工具和分析工具对其进行前期设计,在施工中严格落实这些设计要求。(1)科学设置过渡段。一般在进行路基和桥梁的连接时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沉陷,但是由于桥梁是刚性结构很难发生形变,在处理软土基问题时根据路段强度系数运用科学的设置方法缓和过渡段,可以大幅度提高路基的强度。(2)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为了保证路桥建筑的使用性能,要选用合理的施工填料,一般要注意两点内容,一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就是要对施工土壤进行测试,掌握其性质从而为施工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第二是要预料到选用的施工材料可能会对建筑产生的影响,尽可能地选择透水性能优良、孔隙率小、压实度高的材料。

四、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管理

4.1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目前在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安全管理大致可以从建筑安全和人员安全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建筑安全即是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勘察、设计等工作,确保其与工程建设的标准相符合,从而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而人员安全即是要保证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安全,避免发生人员伤亡的事故。施工过程中人员伤亡的风险性是客观存在的,这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是我们不可预见的风险,所以为了有效的规避风险的发生,需要在施工中提前做好各项安全预防措施,从而避免风险的发生。

4.2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施工层的操作人员,要在谨记安全常识的同时,也要谨记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管理。要做到这点,我们可以时常实施相关工程质量的训练以及宣传教育,加强路桥质量的必要性。与此同时可以把工程质量放到年底的考核中来,把质量管理的好坏情况和管理者的工资联系起来,让工作人员能够认识到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是和自己紧密相联的。

4.3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专员、技术操作类人员以及一些新技术的开拓和利用等都是技术准备工作。而科学技术是最重要的手段,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要想保证施工工作可以按时按量的完成,就必须充分做好技术准备,培育高素质的技术专员,开拓与应用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

从实际条件来看,在施工进程中要充分的了解到施工场地环境像气象、地质、装备、资源、材料供应和施工人员等条件的影响。再能让每一道程序都能实现最大化地完善,才可以严格地做出施工策划,让全部技术都能够得到充分以及合理地应用。针对施工图纸要实施全面的探讨以及审查,并且项目有关人员要最大程度的去掌握图纸的需求以及技术。

4.4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进度管理

从准则上来讲,施工进程要根据实现规划的施工策划来实施,可是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时间通常来说都是相当紧张的,并且这种工程容易被像天气等条件因素影响到的,再加上某些突如其来的或者不能被预见性因素的发生,导致对施工的进程管理相对来说有难度。这就造成有时候一定要按照实际情况对施工进程做出一定的调整。在进程管理中,除了要在施工前策划好有关的进程规划,项目负责人员也要定期对现场的施工进程实施检验,来判断其能不能按照策划实施。要是遇到实际工程进程受到阻碍的情况,要对阻碍要素实施细化剖析,实时排除对工程不利的影响要素,还要按照现场桥梁工程使用有效、合理的举措对施工进程实施弥补与调整。

四、结束语

篇12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电力需求不断增大,同时对于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先进技术不断的应用于电力网络的构建与运行当中,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建设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主要针对此予以简单分析研究。

一、智能变电站的概念

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取得了广泛的应用,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积极应用各种先进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各种数字式的仪表及微机保护装置广泛应用于变电设备中,但是在变电站层面上大多还是保持着传统的控制方式与控制理念,智能变电站的提出,对于整个电力网络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内的一些研究者站在变电站控制系统的角度提出了变电站控制系统智能化的设想,在该设想中强调应用电子互感器来代替传统的互感器,并应用光纤作为信息及数据传输的载体,以此来取代传统的信号线,并应用分层分布式的控制结构来取代传统变电站中的集中控制结构,以便于实现变电站自动化水平的飞跃。

二、常规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模式简单介绍

作为电力网络运行过程中的主要载体,从整体上来讲,可以将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模式分为三种,即: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模式、少人值班变电站管理模式以及有人值班变电站管理模式,在实际的应用中,具体的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主要有:调控一体化模式、监控中心+运维操作站模式、集控站模式、有人值守模式(传统模式)几种,各种模式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其中的调控一体化模式中调度中心能够对设备的运行信息进行全面、及时的掌握,并且具有快捷的事故异常处理能力,将管理链条有效缩短,并且具有很高的人力资源利用率,但是相对于其他模式,该种运行管理模式中调度中心的责任相对比较重。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电力需求不断的增大,为了很好的满足这种日益增大的电力需求,电力网络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这直接导致了变电站的数量快速增长,结合电网企业的标准化、精益化、集约化、集团化的发展要求,传统的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向更加经济、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是其适应时展的必然需求,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智能变电站中的自动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逐渐朝着传输网络标准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这为改善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的需求分析

传统的电力网络操作过程中,应用的是集中控制模式,所有设备的操作命令都需要由调度部门来下达,相关的调度人员在实施电力网络的相关操作时,需要落实于某一个具体的设备甚至是每一个具体的操作指令,其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上图中的电力网络操作模式中,操作的正确性与否取决于调度系统以及调度中心的工作人员,而实际操作的准确性则取决于变电站中的工作人员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并积极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虽然对于操作控制的准确性及细致性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在实际的电力网咯操作过程中,设计的操作环节非常的多,其控制过程也是非常的复杂,在长期的设备操作过程中,难以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准确的把握,使得误操作的风险大大提升。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要求电力网络能够快速、准确的对电网的状态变化做出响应,对目前采用的电力网络控制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满足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的这一要求的,并且随着电力网络建设规模的增大,整个网络中的电力设备的数量越来越多,并且还会不断的引进各种新型设备,设备的特性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应用传统的人工控制的方式,将每个电网控制命令细化至设备操作步骤中,是具有很大难度的,改变传统的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显得非常的必要。新型的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中,应该促使调度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置于电力网络运行整体的控制工作中,而不是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设备操作的细节上,这就需要在智能变电站的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调度对电网节点操作意图的自动解析,使其成为具体的单步指令,将其反馈给相关的调度人员,并要能够通过对每一步操作进行分析,实现可能的风险预测,以便于从根本上解决智能变电站的运行控制需求。

四、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模式探究

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应用大量的智能型电气设备,每个智能变电站都具有一体化的平台,该平台具有各种高级应用功能,能够为变电站中的设备管理方式及调度运行模式的选择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其框架图如图2所示。

在该运行管理模式中,智能变电站一体化平台中能够对相关数据进行合并筛选,并对其进行智能分析,智能告警信息能够直接传递到调控中心中,该一体化平台具有完善的安全认证功能,并且能够支持远方WEB浏览,调控中心在接到告警信息之后,可以直接远端浏览器的站内信息,检修公司主要是负责进行设备的运维及检修工作,并且可以远端浏览站内的相关信息。在该运行管理模式中,具有以下的各项功能:(1)故障信息综合分析功能,该智能变电站一体化平台能够集成故障信息子站的功能,实现故障分析、保信、监控等一体化的集成,在电网异常报警、装置故障、保护动作、事故等情况下,能够对站内的状态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以便于确定当前的故障状况,并能够通过简单明了的可视化界面实现事故分析结果的综合展示。(2)智能告警功能,其能够为主站调度系统提供必要的信息分层过滤,尤其是要进行变电站内在事故时所产生的大量信息的过滤,以便于从中挑选出事故项,并能够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快速分析定位,运行人员能够依据分析结果进行事故的定位。(3)辅助系统联动,其主要是实现变电站运行环境的监测,并将相关信息传输给信息一体化平台,方便实现信息的集中显示。(4)在线监测及可视化,其主要是通过与在线监测分系统进行通信,以便于获取主要一次设备的状态监测结果信息,将其放入一体化的平台之中。(5)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与评价功能,对二次设备的各种运行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存储与分析,并依据相关的监测信息,提出相应的监测与评价方法,能够为智能告警及故障信息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结语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规模及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大,积极改善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主要结合传统的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模式进行了简单探讨,对于其运行管理控制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