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8-27 15:10: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知识管理的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知识管理的特点

篇1

知识管理自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后,便被国内外各领域的专家所肯定。美国生产力与质量研究中心(APQC)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指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和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过程。也有人认为,知识管理就是组织间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的一系列过程。王德禄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知识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创新商业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邱均平教授等认为,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等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著名经济学家乌家培认为,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信息转换为知识,并用知识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之,知识管理能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使信息使用者创造性地利用知识,包括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实现知识的增值和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

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含义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对显性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和传递,对高度个性化的隐性知识进行开发和管理,还包括通过知识的组织管理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知识服务,也就是运用知识管理模式完成对知识的管理和服务,目的是力求在知识创新与知识利用方面服务于用户。知识服务的本质是知识创新,是以信息知识的搜集、分析、重组为基础,以用户的知识信息需求和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为目标,以满足个性化、专业化的知识需求,为用户提供能够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

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点

2.1以信息知识为基础

图书馆的工作是对浩如烟海的各种知识进行全面分析、筛选、集约、精化,形成系统化的科学化的“知识组”,提供给用户学习和研究。用户遵循一定的规律与线索来图书馆获取知识、提高素质、激发创新热情,从而也体现了图书馆的价值。

在信息技术时代,图书馆的工作重心逐渐超越具体的文献信息形式而直接深入到“知识组织”层面,从基于主题词和元数据的信息组织与揭示,以及基于知识组织体系的内容揭示,是系统化、科学化的“信息知识”,为多元化的用户提供直接和便捷的文献信息查找途径j。当前,知识是信息的灵魂,图书馆信息管理不仅是”文献”,更应是知识。开发文献中的知识价值,并产生社会效益,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

所以,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馆藏资源,以信息知识为基础,进行知识的深度开发利用,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创新知识环境,促进知识的创新。

2.2以用户需求为重点

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影响极为深远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其中“书有其人,人有其书”非常深刻地揭示了用户(读者)在图书馆中的重要地位。图书馆如果离开了用户,不论文献知识多么丰富,管理多么有序,毫无生存价值。因为资源没人利用,就不能转化为实际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图书馆应以用户需求为重点,积极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主动服务,促进知识的转化和创新,这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最核心问题。从目前我国图书馆现有文献知识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利用情况来看,读者主动索取知识的意识与技术都还相当的欠缺,有了先进的设备却不会用或用不好的问题还普遍存在。因此,在知识管理过程中进一步调动读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读者主动利用图书馆的意识与能力,是图书馆员的责任。只有以用户为中心,随时提供他们所需的各种知识产品,才能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2.3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现代信息技术为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图书馆应当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起支撑知识管理的技术设施,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交流的形式更为生动、直观,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拓展了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实现用户与图书馆的即时信息反馈,更有利于激发知识的创新。知识管理所涉及的信息技术较为复杂,特别因特网和局域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另外,元数据技术、知识挖掘、知识发现等也是知识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都需要逐步引进。

总之,在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图书馆根据用户个性化、专业化需求,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对已积累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针对用户的具体用途和目的,采集不同类别的知识信息,进行知识重组和深层次加工、开发,产生新的知识,形成具有独特价值的知识产品,不但能提高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和管理的效率与质量,而且能促进知识的快速转化和增值,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以知识创新为目标

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其知识管理的重点就是要加强知识传播,促进本馆内部、馆与馆之间的资源共享,促进馆员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知识的转化和创新。图书馆知识服务是馆员通过对信息知识的深层次加工、整理,形成有独特价值的知识产品,提供用户利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用户凭自身知识和能力不能完全鳃决的,因为它与传统图书馆仅靠资源占有和被动服务等来体现自身价值的理念有着本质区别。馆员提供有针对性强的知识产品,能极大地启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灵感和思维,加速和促进科技创新,产生新的知识j。所以,图书馆要根据用户需求和图书馆发展的特定目标,通过知识重组和知识再造,促使知识的序化和整合,形成用户决策所需的知识解决方案或知识产品,同时跟踪知识创新的过程,建立知识评价新机制,建立动态高效的知识服务体系,实现知识的不断创新。 3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对策

3.1注重人本管理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人,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在管理对象上,图书馆知识管理不仅注重编码化的信息、流程和显性知识等传统知识的质量管理,而且更应重视员工隐性知识的管理。凡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都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管理不是孤立的,它能推进人与信息和人与人之间的密切联系,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得更好。人本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图书馆知识资源中最具创造力的资源。图书馆应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重要性。只有尊重人的价值,建立激励竞争机制,才能充分发挥馆员的知识能力和开发潜能,培养出更多具备知识管理技能的知识型馆员。图书馆员应打破传统管理的模式,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制定知识管理的目标、计划和措施,加强知识组织和集成,促进知识的转化。馆员通过帮助用户查找所需的知识信息,进行知识分析整序,提供有效的知识服务,使其真正成为知识分析家、管理者和领航员,成为知识管理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2创建学习型图书馆

学习型组织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时所采用的一种全新的组织模式,它对图书馆同样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建立学习型图书馆,为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提供组织保障。知识管理要求所有馆员都具有广博的知识,而且随时注重继续教育乃至终身学习,并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个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下保持竞争优势。

图书馆要营造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开放式交流、互动式学习的知识共享环境,制定新的馆员评价标准,把馆员对知识共享的贡献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把参与知识管理的程度与绩效评定联系起来,调动馆员参与知识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一种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馆员通过知识交流达到知识共享,使其转化为生产力,最终提升图书馆的整体创新能力。图书馆只有通过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打造知识型团队,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

3.3重视知识整合

图书馆的知识整合主要是指组织内部进行知识整合,即知识信息集成管理。从前,各馆都以馆藏资源的多少衡量图书馆的实力,并将采集的信息资料集中到自己的图书馆内,用户获得的文献也仅局限于本单位的馆藏空间。现代图书馆追求的则是“信息资源的数字化集成”,一方面可以将本馆资源数字化,供本馆或其他馆用户在网络上使用;另一方面又可将馆外的信息资源下载,经过筛选、加工和整序,整合成可利用的知识资源,供用户使用。同时还可运用信息技术和应用软件,形成科技信息集成服务系统,然后将所集成的各种信息资源按照用户的需求,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规范、科学的组织整合知识,以供用户方便、快捷地利用。

3.4搭建知识管理平台

图书馆知识服务没有固定的服务模式和流程。只有按照用户的需求特点,结合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技术设备和服务能力,在参考咨询、定题服务、文献传递和信息推送等服务内容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各种知识服务平台,才能为用户营造高效利用知识信息的环境,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

目前,每个图书馆都有多种中外文生物医学数据库资源,如Medline,LifeScienc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生物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中文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等。由于各数据库问兼容性差,很难实现跨库检索,操作极为不便,费时费力。建立统一的知识服务平台可很好地解决跨库检索带来的不便。

图书馆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创建知识管理共享平台,将各种中外文数据库整合到统一个的平台上,用户通过新型检索技术、智能、搜索引擎等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实现知识的链接和查询,方便快捷智能地实现知识管理,提高知识管理的水平。

篇2

职业高校有其自身运行与发展的规律与特殊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但对每所院校来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般比较薄弱,尤其学生在政治态度、价值取向、行为作风、学习态度、职业意识、心理需求、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具有明显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应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育思路,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规范教育内容、优化教育环境、改进教育评价手段,以便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如何实现高职教育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探索学生管理工作新的思路和工作方法,深人研究探讨当代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路子,把我院学生的管理工作推向新的局面,是当前面临的艰巨任务。

1高职学生特点

高职学生接收的是专科层次教育,人学分数普遍较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导致他们在踏进校门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学习态度、心理意愿等方面具有明显不同于其他本科学生的特点。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和调查我发现高职学生主要有以下特点。

1.1文化课水平相对较低,自我控制差

通过几年的学生管理工作发现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根据中国的国情,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往往在家中衣食无忧,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对学生的管理跟不上,学生自控能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因此,这些学生往往综合能力强,但学习能力差。

1.2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进了高职院校,只要在校期间每门功课达到六十分,他们就可以这样无忧无虑的度过三年的光阴,然后顺利拿到毕业证。其实等他们面临毕业的时候他们才知道自己学到的知识是多么的少,懂得的社会常识是多么的浅薄。所以我们学生管理老师一定让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这样不仅让他们在参加活动中来锻炼自己,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养;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多举办对学生有意义的活动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我认为我们学校就做的很好,每年我们学校都会举办我们学院自己特色的“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科技文化节”和“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艺术文化节”,两大品牌的一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从学生入学就开始培养起来的,所以大一学生的学生管理老师以及任课老师对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起关键作用的。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提高学习动机、利用网络优势,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来为学习和成才服务、加强研究型教学、加强日常管理等等。

1.4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大部分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因为来自不同的家庭,所以他们的各方面素养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更应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文化素养的培养对学生以后到社会参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高职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的培养,这直接关系到他们毕业后是不是可以很快融人到单位中,所以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教育也是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转变教育管理理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方法

针对高职学生的以上特点,其教育工作就不能完全照搬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必须适应新型教育体制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针对学生的显著特点,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尽可能多的学生培养成才。

2.1首先,正确的严格要求学生

高职学生多为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对纪律较为松懈,作风比较拖拉,严格管理显得更为重要。“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是为了使学生明辨是非,树立学习、作风及日常生活、行为等各方面的正确态度与良好的习惯。严格要求学生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人员的共同责任。身教重于言教,学校的管理者、教育教学人员必须以身作则,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实践证明,合理地严格要求会使学生得到更健康地成长。

2.2其次,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高职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渐成熟的阶段,因而特别需要受到尊重、关爱、体贴和激励,特别重视自我表现和他人的评价。作为学生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加强“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立”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自信心。要以“授之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思考方法来面对学校、面对老师、面对同学、面对家长,自觉克服消极心理,学会对人生目标进行设计并围绕目标来对自身进行管理,尽可能发挥其特长和潜力,尽可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教育效果。

2.3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品质

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实在各种活动中能动的体现出来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学生管理者在不影响我们正常的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加强学生的各项活动的管理和指导。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悟,在实践中提高。如我院的“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科技文化节”和“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艺术文化节”,两大品牌的一系列活动正是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方式方法。

篇3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地提高使人民对精神层面的的享受要求日益提高,对个人意志情趣的彰显和体现日益注重。而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大大的推动了综合性园林景观建筑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一、 我国园林景观的施工特点

我国园林景观与泼墨山水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力争营造出景观渐变,回环往复、韵致盎然的诗情画意的优美境界,显示其动静相宜的韵律美,工整协调的建筑美,绿意盎然的自然美,浑然一体的空间美,在世界园林景观建筑中独秀一枝,是我国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我国园林景观的具体特点主要包括工程量较小、随意性强、工艺程序多而杂、自然景观观赏要求高;园林景观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工程建筑,要求建筑师有较高的审美水平和较先进的艺术设计理念,能随意即兴创作发挥;园林景观工程的建筑材料,特别是植物材料要求体现自然美和艺术美;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要求与自然景物(例如各种花草树木)相协调统一,要求施工者具备良好的园林艺术知识;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建造容易受外界的不可抗力(例如恶劣天气、地震等)的影响,造成工期延长,成本增加等问题;园林景观工程在建造过程中要遵循因地制宜、因景得宜的设计原则,自觉遵守大自然的法则和规律[1]。

二、 综合性园林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2.1 缺乏专业性人才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涉及专业范围广泛,包括土木工程、艺术、人文等多个专业,专业性强,对工程师的设计水平要求高。而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作为当下新兴热门行业,使得既具有综合性专业素质,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万金难求。目前我国国内顶端的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师呈现稀缺局面,导致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高低不齐,市场较为无序混乱。这种不良的恶性循环就致使综合性园林景观方面专业性人才的大量缺失,综合性园林景观建筑事业的发展面临瓶颈期。

2.2 设计环节审查不严

一份有创意、水平高、合理完善的设计图纸是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顺利施工的基础条件。如果出现设计图纸审查不严的情况,施工企业很可能就要面临反复返工、改建、工期延误、成本增加等尴尬局面,同时引起施工效果远达不到设计效果、企业的社会信誉和形象受损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等在各自的工作环节都要高度重视综合性园林工程设计图纸的审查工作,及早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以便保证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水平[2]。

2.3 材料及成本控制不严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质量的关键和基础是建筑材料,包括普通建材和绿化苗木。而绿化苗木的价格、质量、采购、审核及后期的养护等方面的变数较大,可控几率较低,容易导致施工成本变动较大,影响压缩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经济效益的拉低。

2.4 施工进度无法保障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具有工程量较小、工期紧张、随意性强、工艺程序多、涉及专业范围广等特点,容易出现施工过程中赶工的现象;而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建造容易受外界的不可抗力的影响,加上专业性人才的缺失等问题容易导致施工进度无法保证,延误工期,影响因交接而违约的情况地发生[3]。

2.5 没有按时、按质养护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较为特殊,绿色工程部分所占比重较大,绿化要求较高。而园林景观工程中的花草苗木的生长受到季节、天气等自然力量的限制,就意味着园林景观的养护工程是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质量优良的基础和保障。所以施工企业要注重园林景观的养护和维护工作,聘请具有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人才定期维护管理园林绿化工程,建造优美和谐的园林景观,提升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和品质,符合业主的精神需求。

三、 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控制

3.1 加强景观工程的项目管理

施工企业要想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按时按期、保质保量地高效竣工,一定离不开对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控制和项目管理。这就要求施工企业为了建设优良的工程建筑而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全面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施工企业在开工之前要制定切实合理的进度计划(要求考虑到天气等自然现象的影响),从建筑材料的供应、施工主体、施工对象等方面整体把握、全盘考虑;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远见性的提出应对措施、制定相关的奖惩机制和管理规范,保证施工人员有例可依,有据可行。借此为整个工期地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保证景观工程高效、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较高社会信誉,有助于施工企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4]。

3.2 提高绿化工程的管理水平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不同于普通的工程建筑,在施工方面面对着更加复杂的情况和考验,特别是绿化工程中绿色植株难以成活问题。这就要求施工企业采取妥善的保护措施,做好绿色植株成品的保护工作,以提高园林景观的管理水平。一方面,在采购绿色植株的过程中,既要节约采购成本,又要保证绿色植株的品质。采购人员应该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及时了解和把握植物市场的行情和动态,熟悉最新的价格走势,增加和商家谈判的筹码和优势,采购价格合理质量上乘的植株,增加其成活几率,减少后期反复栽种所损耗的财力物力,节约成本。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植株种植过程中的管理,聘请有种植经验的园林工人严格按照绿色植株的生长习性和相关种植技术要求进行栽培和养护,以保护绿色植物为基本种植原则,避免因失误或求快心理造成植物根系受损而不易成活的情况;种植工作完成后也不能掉以轻心,要注意按时定量给植物灌溉浇水,保证植物有充足的成长空间、阳光、水、和营养物质[5]。增加植物的存活率能有效的降低施工企业的成本,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3.3严格规范施工环境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要遵循因地制宜、因景得宜的建造原则,可见施工地周围的自然环境对园林景观工程有着重大的影响。施工企业在选择施工地点前务必要做一个全方位的自然景观调查,对施工地周围的水源、电源、场地、空气质量、周围的工厂建筑物等有一个全面的排查,消除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和影响工程建筑顺利完工的隐患因素,通过和有关政府部门的协商,对施工未区域设立标牌或警示牌,以避免施工环境和景观工程受到人为的破坏,从而造成返工、重修等后果而延误工期。

结束语: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事业是时展的产物,相信随着社会进步,专业性人才的涌现会使综合性园林景观的施工管理水平及质量控制更进一步台阶,造福更多有需求的人,提升整个城市的建筑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戴永灿.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管理特点及质量控制[J]. 经营管理者,2014,19:305.

[2]王伟东.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探讨[J]. 中国城市经济,2012,02:247+249.

篇4

一、香港旅游购物管理机制的特点

(一)旅游购物的开发机制

香港作为旅游购物的大都市,旅客量非常大,当游客购物时就需要销售人员及时准确的抓住游客的消费心理以及消费理念,向其推售出游客满意的商品。这就是香港旅游购物管理机制的开发机制,有了准确的目标才能逐步扩大旅游产业,提高销售效益。正是这种规范的、高效的管理理念才成就了旅游购物产业的繁华盛世。

(二)旅游购物的监管机制

如此大型的购物都市,各种各样的商品以及商家,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是不行的,对于商家而言,顾客就是上帝,但是在旅游购物的过程中一定会存在一些矛盾、误解,这就需要制定出明确的监管机制来维护双方的利益不受到侵害。以及对商家的经营方式的监管,商家是否尽到自己的职责,达到旅客的购物要求,满足旅客的购物需要等。

(三)旅游购物的探究机制

对于香港旅游购物而言,要想把这个旅游购物的产业链做大做强,首先商家一定要了解到最新的时尚资讯,最前沿的产品,最发达的科技,以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然后根据得到的最新信息,销售人员要不断的探究和学习,来提高销售人员的销售水平,提高旅游购物的效益。只有做好销售前的探究工作,才能在第一时间达到商家理想的效益。

二、香港旅游购物管理机制的启示

(一)旅游购物管理机制带来的效益

香港旅游购物这条产业链的管理机制带来的效益促使了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高效率、高利益、高质量的满足了广大购物者的需求。这就为内地的旅游购物产业敲响了警钟,内地的旅游购物管理机制如何做到不断提高商家的销售业绩,不断提高销售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监管力度使旅游购物产业更加规范和一体化。这些都是值得内地的旅游购物产业的管理者考虑和提高的,为什么只有香港可以叫做“旅游购物天堂”内地却不可以,借鉴到香港优秀的管理方法来不断提高自己,壮大内地的旅游购物产业。

(二)需要扩大旅游产业链

目前,我国内地的购物产业还不是十分规整和一体,也没有香港旅游购物产业那样名声赫赫,内地的购物产业比较局限,这也是内地旅游购物产业没有严格的管理机制造成的。如今,消费者出门旅游,来到一个旅游景点的时候,看到的商家却寥寥无几,根本满足不了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所以,单单是旅游商家是不够的,要想扩大旅游购物产业,就必须把商家零售产业融入到旅游购物当中来,随着内地旅游购物产业链的不断扩大,经济、科技等都会得到提高。打响了内地的销售产业,即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壮大内地的综合实力。

(三)更加深入的理解消费者的心理

当旅游调研人员反馈回旅游人数时,销售人员就应该做好销售前的准备。但是现在反馈回的旅客信息都不是很全面,这时就需要销售人员去研究出一套有效的销售方案,首先应该制定出一套针对大多数人的销售方法,在考虑这种商品什么样的旅客会喜欢,旅客喜欢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根据旅客家乡的特点,考虑一下当地人的喜好吃穿,当地人都喜欢在什么样的购物场所购物,最后研究一下旅客们的兴趣爱好,选择最佳的购物消费地点。销售人员在整个消费过程中起着连贯的作用,详细的介绍商品的特点,抓住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在第一时间达成交易,才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