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教案范文

时间:2023-08-27 15:11: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建筑结构设计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筑结构设计教案

篇1

1.2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反思调整不及时教师主要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在目前各高职院校强化动手能力,采取2+1学习方式,即2年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1年校外实习,这样学生的理论课学习课时数就有所减少,若还按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全部知识都传授给学生;甚至有些教师试图通过多媒体授课,将大量的知识信息放到课件中,不停给学生展示,学生根本来不及思考就硬性地接受,可想而知,这样得到的知识无法应用到实践中。

1.3重视理论学习,缺乏动手能力建筑结构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传统做法是将全部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而学生动手参与设计能力的培养较少,很多学生课程学得不错,但不会应用,真正进行结构设计,就无从下手,高分低能现象比较严重。

1.4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新时期的高职教学理念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也应适应技能培养方面的调整,但教材更新还达不到这个要求,很多课本上还没有体现设计理念。

2以设计为导向的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方法

2.1引入以设计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根据高职高专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改革课程教学体系,突出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相关内容,针对不同就业岗位群,将建筑结构各章节内容归纳整理成各具体的、切合实际的工程设计案例。即将课程内容项目化,将项目分解成各任务,针对不同任务对应于实际工程案例,各案例均来自工程设计任务。每当学生完成一个项目课程,就能针对该课程项目完成一项实际工程中的设计任务,将教材中单一算例用工程设计案例来代替,避免学生学习课程时的盲目性,即所学知其所用,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真正的工程设计案例,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建筑结构课程理论,促进学生主动思维,培养学生以设计为导向的建筑课程教学模式,更好地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提供保障。

2.2以设计案例为向导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解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上主要是教师唱主角,学生缺乏参与热情,有的学生上课无精打采,甚至上课玩手机,根本听不下去课。以设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就是要转变这种状况,授课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承担设计案例的设计者,完成一堂课的教学需要由学生、主讲教师、设计室及实训中心多个方面配合完成。由于建筑结构课程是以设计为主的,其教学目的也是要让学生掌握工程结构设计理念,达到进行结构设计及能识读工程结构施工图。那么为了达到这上目标,有设计室参与到教学中是最好不过的了,因为可以通过设计室的实际工程项目作为授课的直接案例,这部分列入教师备课教案的一部分,每次课教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案例布置,当然这需要教师通过事先将学生分组形式,将本次课程内容分组布置成设计任务,学生要完成设计任务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就是学生要主动探究的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演示以及建筑结构模型实训室,让学生参与到理论知识学习中来,如设计任务解决需要的理论依据、设计原理、计算公式、公式的适用条件、以及设计规范等,学生都会感兴趣,此时教师讲授这部分知识,恰好与学生探究的知识达到一致,教与学的互动效果也达到了统一。同时充分利用实训室的教学条件,实现讲课、实训一体化。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训室模型,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的工程设计成果,交由设计室参与评定,这样能给学生营造出一种真实的工程设计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学习效果也就体现出来了。

2.3以设计案例为导向的学生成绩评定以设计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期末一次考试定成绩的方法。既然强调设计,那么考核方法重在设计过程的考核,通过考核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认知程度、对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每个设计任务完成情况、设计方案的取舍、小组学生的协调配合等都能很好地反映出来,这样通过各小组对比,以及设计任务完成的时间、质量,根据事先确定的学习过程考核细则,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定。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现行的规范、规程紧密相关。该课程的教材分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两部分内容。“混凝土结构原理”是混凝土结构的基础,其内容包括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基本理论,受力性能,计算和配筋构造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内容包括现浇楼盖、单层工业厂房、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内力计算,内力组合及截面配筋,构造要求等,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具有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会影响到以后在工作中对此方面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我们教师有责任和义务采用最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该专业课的知识,并能灵活地应用到工程实践中。笔者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就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作一些探讨。

一、钢筋混凝结构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该课程是一门综合应用学科,实践教学是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工程设计技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讲授法,即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讲解、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它虽然能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给学生较多的理论知识,教学效率相对较高,但它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过多使用必然会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学生无法直接体验这些知识,对学生的记忆影响较差,学生常常忘记老师所讲的许多内容,调动不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难以达到教学计划的目的和要求。而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三本院校,学生既有第三批本科学生,同时也有一部分专科学生,因此,从总体上而言,学生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为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

(一)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堂教学应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 课前教师认真备课,教案思路清晰,问题的展开明确,解决问题的途径、条件及方法清楚,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2.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善于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变化来吸引学生,引入工程实例应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并可以适当地提问一些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多给学生正面鼓励和评价,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写读书报告,学生上讲台,课程重点、难点专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地结合起来,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4. 课后即每学完一章内容,上一次复习课,由教师出一些思考题,鼓励同学积极思考并大胆回答,如有些问题由学生们上讲台讲解,让其他同学判断是否正确等等,我在教学过程中曾经尝试过这种方法,发现同学们的兴趣很高,都抢着回答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的灵活性。

总之,该课程的教学应由简单地传授、灌输知识,转化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启发,由教“书”向教“学”转变,使课堂讲课的课时数大幅度下降,课堂讨论、练习、实验等的课时数显著地增加,以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以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这些知识以书本的形式呈现出来,对学生来说是间接、抽象的,而且这些理论知识并不代表实际的技能,难以直接用于实际工程中。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善于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积极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和实际工程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到混凝土构件时,应结合教室内的梁、板、柱构件进行讲解;在讲到厂房结构的组成时,因为内容较多,虽然课堂上仔细讲解,学生还是难以理解,我曾把学生带到学校的结构实验大厅(单层厂房结构)内进行现场讲解,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课堂教学的内容,由此可知到工程实地讲解,通俗易懂,使学生有较深刻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周边环境建筑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中,构件的配筋为主要学习内容,理论计算学生往往不难掌握,但计算完以后钢筋在构件内如何放置?理论和实际是否相同?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实际工程中的重点。教学中应加强现场教学课时分配,带学生到施工现场就钢筋位置、受力、搭接等进行现场教学,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勘察设计研究院的有利条件,从工程设计项目中取一根梁或一块楼板给学生做习题,从确定梁板尺寸、荷载分析,配筋计算以及施工图绘制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当工程施工到该构件时,带学生到施工现场实地参观,引导他们除了参观整体工程外,还特别去核对自己设计的梁或板是否和实际工程中的梁、板一样?若不一样原因何在?找出理论和实际的区别,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解决。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 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计算已进入广泛应用电算的时代,为了与实际工程设计贴近,在学完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后,应使学生熟悉结构计算软件的应用,对一些简单的结构进行计算,并懂得分析、判断程序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这样学生毕业后才能尽快地适应工作,达到我们要培养“宽口径、厚基础、上手快”的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4. 钢筋混凝土结构教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规范的理解和应用,规范是工程设计的依据,作为未来的结构工程师,是必须要掌握和应用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现行规范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去学习规范、应用规范,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工程师打下基础。

(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传授和掌握教学内容的重要条件,是事关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储存、传播和提取方式,具有表现力丰富、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知识组织形式更佳等优越性。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为专业课,有大量的计算图形,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板书会占用老师过多的时间,使单位时间内传递的信息量减少,影响教学进度。即使提前在黑板上画图,学生看到的图形还是没有立体感,印象不深刻,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我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作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多媒体课件,使计算图形直观生动,具有立体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提供给学生大量有用的信息,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吸收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成果,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这就要求我们查阅大量的外文资料,了解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我们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专业英语词汇,帮助学生积累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培养他们查找外文资料的能力。

(五)加强实验教学,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课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实验尤其重要。实验课具有课堂讲授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具有直观性和操作性,能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并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该课程是一门专业课,构件的破坏形态及理论计算公式都可以用实验来验证,主要是通过对结构物受作用后的性能进行观察和对测量参数进行分析,从而对结构物的工作性能作出评价,并为验证和发展结构的计算理论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以启发引导为主,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实验来观察少筋梁、适筋梁、超筋梁的破坏形态及裂缝、挠度的变化规律,分析总结三种梁的受力情况和破坏特点,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为他们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六)考试方法的改革

从传统的课程考核方法看,考试方法单一,内容过死,以课程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优劣过于主观,也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我认为考核标准必须改革,主要应加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核,应倡导采用开卷、口试、课程论文、文献综述、读书报告等方式综合起来,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现与提高。

三、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也大有可为,许多高校的同仁们在这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与完善:

1. 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

2. 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3. 重视实验教学,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培养具有创新品质的开拓型人才。

4. 利用实际工程进行现场教学,以增进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安帮. 高等教育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