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流行业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08-27 15:11: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对物流行业的认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对物流行业的认识

篇1

国务院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加快物流人才培养”作为调整和振兴物流业的保障措施之一。可见,人才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随着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和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当前物流人才供需上却出现了:一方面物流企业因物流人力资源短缺而制约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或选择了其他行业,导致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低的现象。担负人才培养职责的高等学校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中,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培养出适应行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就如何培养适应物流行业需要的人才问题开展探讨。

一、现代物流人才的特征及素质

现代物流是利用信息化高科技手段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的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的新兴产业,因而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到管理学、运输学、经济学、社会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按国家统计口径,所谓物流业人才主要是指具有大学专科学历(学位)或中级职称及以上的物流业从业人员。现代物流人才是能将物品的信息、规划、生产、库存、包装、运输等整个流动过程综合起来的集成式的管理人才,并以一体化管理手段在物料生产或商品流动中,实现优化资源、降低成本、提供优质服务的专门人才。因此,为了培养既能完整、系统了解和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又能将其应用于物流实践的应用型人才,高等院校应该对所开设的物流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认真研究如何培养适应行业实际需要的各类物流人才,助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物流人才是多类型、多层人才的综合体。根据物流企业岗位的需要,我们主要将物流人才划分成基层操作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者和高层决策规划人才等四个层次。基层操作人员主要是指物流作业一线的操作人员,他们从事具体的物流作业和营运,如货物的出入库存、装卸搬运、堆垛、打包、分拣、配送等工作,这类人员具有专业技能或较好的体能,在企业中人数最多;其次是基层管理人员,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岗位是库房管理员、车辆调度员、物流客户服务人员、采购员等,这部分人员数量也较多;再次是中层管理者,这部分人员的主要岗位是企业的物流业务经理、运输经理、采购经理等,他们与基层管理者的区别是熟悉并掌握部分物流流程,并能对其中某个环节或某个结点进行计划、组织、决策等管理活动,人数相对较少,通常是企业或部门的业务骨干;高层决策规划人才是企业物流系统的设计、掌控者,人数凤毛麟角。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金字塔”形状,中、高层管理人才位于人才需求金字塔的顶部,总的需求量不大,但对企业的发展影响重大,是企业的灵魂。物流企业需要的是大量高素质的中下层管理人才和基层的操作应用人员,有资料统计这类人员占到企业人员总数的75%左右。

物流人才素质具有综合性。物流产业的综合性决定了所涉及的领域的广泛性和掌握技术的先进性,现代物流业不仅要求其管理人员要掌握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以及外延的供应链管理的综合知识,而且要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和熟悉生产的工艺流程。随着现代物流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物流专业人才不仅要熟悉物流的具体运作,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背景和工作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物流工作需要。

物流人才培养途径的多样性。物流产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具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物流业的这些特性决定了物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即物流业既需要高层的决策、规划管理人才,也需要大量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管理及操作人员。只有实现了对物流人才培养途径的多元化,才能满足物流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要。

二、建立和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科学有效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发达国家物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高度重视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其物流教育随着物流业的兴起而快速发展,并形成规模和体系,物流教育的发展反过来促进和保障了物流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欧美和日本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他们首先是在大学内建立了从专科、本科、研究生系列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再者就是企业及物流协会和学会大力开展物流职业岗位培训,广泛提高行业职工知识业务能力[3]。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这些成功经验,我们在物流人才培养上同样要抓好学历与非学历两方面的教育工作,使之互为补充,通过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大力发展学历教育,完善物流人才的学历教育体系。物流人才培养一方面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政府对基础设施和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高校也要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的思想,为满足物流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专业人才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层次结构合理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物流人才分为学术型、技术应用型和操作技能型三类,其中后二种类型人才的共同特征是强调“应用”能力。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物流人才的任务,大多数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后二类人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更是以培养操作应用型人才为其目标)。针对当前物流企业需要大量工作在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因此要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要注意人才的层次结构,以产学研结合培养作为切入点,把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作为推进产学研结合的一个有效载体,通过把人才培养放到企业创新的主战场,从而有效地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府相关部门要鼓励和支持从事物流科研和教育工作的专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社会有关方面可在高校设立相应的奖学金以鼓励师生从事物流学习和研究。高等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和管理中的问题,对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发挥作用。

教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障,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采取措施造就一大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选派教师到物流公司挂职培养、锻炼,加强校企间的联系;二是选送教师到国内外院校进修培训,学习国内外物流的先进理论和教学经验;三是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物流科研,在科研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四是选聘物流专家担任高校兼职教师和教学顾问。

2.加强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形成多渠道培养人才的社会环境。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开展非学历的培训工作,积极开展以提高在职员工理论知识和岗位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短期培训是培养物流人才的有效途径。企业可根据现有职工情况,分层次、分工作性质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开展培训,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培养行业急需的物流人才。此外,积极开展物流职业资格的认证培训,完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物流人才培养工作,以满足物流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据调查了解,重庆市现有物流企业大都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等企业发展而来,而在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对现代物流业服务理念的理解和现代物流技术的掌握都不能适应要求,不能在思想上和工作中体现出现代物流业与传统物流业的区别和优势,这也是重庆市的部分物流企业为什么不能很好地提供物流服务,导致企业竞争力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就是加强对在职职工的培训教育,通过提高职工的素质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整合社会物流人才培训资源,加强产学研结合教育,建立由企业、高校、社会培训机构相互沟通联系,形成规范有序的物流人才培训体系。高等院校要在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对企业物流人员的在职培训;支持和引导社会培训机构开展物流人才的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物流企业要重视对职工的培训与提高,把职工培训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安排职工参加培训;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培训和认证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培训的规范要求和质量标准,使培训工作真正对提高物流人才素质能力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三、明确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人才中包含物流工程技术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本文主要讨论物流管理人才。我们通过开展大量的调研分析,认为满足企业需要的物流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基础和专业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基础

1.管理类知识。管理学的知识体系是进行物流管理不可或缺的。物流管理涉及企业的经营管理、项目实施、物流系统运行等企业管理问题,此外,物流管理人员还应了解物流费用、成本核算等相关财务管理知识。

2.法律、法规知识。物流活动都是以合同方式进行承诺,物流服务的合同通常是以书面形式对供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的法律文书,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和约束。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国家有关涉及物流的法律法规,才能在签定合同时灵活准确地运用这些知识,如经济法、海关法、合同法、公司法以及国际法等。

3.数学相关知识。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和工具。物流业务涉及市场及企业内部的物流数据,要对其市场预测与决策、数据的计算处理等都需要用到概率论、统计学、高等代数学等数学知识;面对物流复杂系统的建模与分析离不开运筹学、系统分析等数学建模知识工具。

4.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信息技术为现代物流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平台。已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大量的信息都是通过网络来传输和处理的,因此学习和了解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是现代物流人才的基本知识能力。

5.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能力的学习与掌握,主要是通过对物流管理学、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采购与供应、运输与配送、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来实现的。

(二)专业核心能力

1.完成物流业务的基本操作能力。熟悉并掌握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主要物流业务环节,了解物流一般设备的性能及控制方法,并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具备开展物流作业需要的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才能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2.具备物流规划及设计能力。要成为物流高级管理人才,应具备对物流系统改造、物流园区规划、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物流信息系统设计及物流系统综合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因此,不但要有比较全面的综合知识基础,还要有严谨的思维模式。

3.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物流的灵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物流过程中也存在信息流,在物流运作过程中供需双方发出的信息,货物在途、出入库情况、物流运行状态等,需要物流企业能及时准确地处理各种信息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4.财务分析管理能力。物流流程既要涉及企业内部的成本,也要涉及企业外部的各种费用,要分析判断发生这些费用的合理性,对物流成本进行分析和核算,才能对有限资金进行优化配置,也才能做到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

5.物流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开展物流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解决和处理突偶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此外,较强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也是搞好工作的基础。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市场对物流服务要求的期望将会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级物流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强新能力,处理和解决新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物流人才,我们在探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提出了包括对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1.建立符合物流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我们确立了符合市场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加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对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来设置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形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以课内课外结合开展教育培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创造条件。

2.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我们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以开展教改项目、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3.加强实践环节,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物流实践、实训环境条件,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认真开展对适应行业需要的物流人才培养的探索,加强对物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研究,对于促进物流产业提档升级,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2

一、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成本管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关注的重要问题,而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内部成本管理存在较大的疏忽,直接提升了物流企业的综合成本。综合来看,新常态下我国物流行业内部成本管理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对新常态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缺乏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内部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化的成本管理人才等,这些都严重限制了物流行业内部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全面提升新常态下物流行业内部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二、新常态下物流行业内部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新常态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新常态的发展要求企业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发展理念,从供给侧的角度出发提升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但是,在新常态下物流行业的发展还没有完全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在内部成本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疏忽。管理者对内部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对内部资源的整合能力相对有限,尤其是很多中小型的物流企业更加难以充分重视内部成本管理问题。另外,大部分物流企业还没有充分应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趋势,没有对整个成本管理进行全面有效的整合,使其在现有的条件下难以全面实施创新,缺乏规模经济效益,因此使其整体的发展成本高居不下,进而限制了物流行业的内部成本管理能力。2.缺乏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现代企业内部成本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对物流行业的发展而言,其信息化应用水平直接决定了内部成本管理能力。但是,目前大部分物流企业还不注重在内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使其在现有的条件下难以借助信息化技术提升内部成本管理的效率,比如在实施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难以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等对各项成本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难以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成本管理机制。虽然物流行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但是在内部成本管理方面其整体的理念和措施仍然十分陈旧,内部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使得大部分物流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难以进行全面有效的内部成本控制。3.内部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有效的内部成本管理体系是现代物流企业实施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是新常态物流行业全面提升内部成本管理能力的重要依据。当前大部分物流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成本管理体系。一方面,很多物流企业对内部成本体系如何建立、如何有效运行、如何有效监督和完善等还存在一定的认识盲区,没能够对各项成本支出进行全面有效的统计分析,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对现有的成本问题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很多物流企业虽然在成本预算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是对各部门、各项业务的具体成本管理认识不足,没有完全将其纳入到成本管理体系中,因此其内部成本管理体系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缺乏专业化的成本管理人才。在企业内部成本管理过程中,人才具有关键性的保障作用,缺乏专业化的成本管理人才是当前大部分物流企业在新常态下内部成本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一方面,很多物流企业不注重对现有的财务人员进行成本方面的专业化培训,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相对较少,其在内部成本管理过程中难以发挥人才的推动作用,极大水平上限制了物流企业的整体成本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很多物流企业在实施内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不注重通过完善各项机制来充分吸引外部的专业化人才,现有的人才团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补充,因此使其在实施内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还缺乏专业化的人才推动作用。

三、新常态下物流行业内部成本管理的主要策略

1.强化对新常态的认识和应用。新常态下,物流行业要想实施全面的内部成本管理,必须要提升对新常态的认识和应用作用。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新常态对物流行业发展的整体要求,对其各项内部成本管理信息进行全面的沟通和交流,使其在现有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实施有效的措施提升内部成本管理能力,以充分顺应经济新常态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物流行业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借助新常态的发展,对行业内的各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提升规模经济发展效益,使其在现有的条件下提升各项内部成本管理的效率,为经济新常态下物流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升对信息化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是当前物流行业内企业实施内部成本管理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分借助互计算机对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应用,实现成本管理的数字化水平,提升成本管理的综合效率和水平,为其物流行业在新常态下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成本管理信息库的方式,对各项成本支出进行数据化信息化分析,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不断提升内部成本管理的整体水平,通过信息化建设为新常态物流行业的内部成本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3.完善内部成本管理体系。新常态下物流行业应该从整个内部成本管理体系出发,对其各项成本措施进行全面的审视,从各部门的财务预算和整个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水平为基础,制定内部成本管理体系,并不断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使其内部成本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支撑物流行业在新常态下的不断发展。另外,要充分学习和借鉴新常态下其他行业在成本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应的经验对其自身的内部成本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以此提升物流行业在新常态下的内部成本管理能力。同时,要完善物流行业其他各项管理体系,使其与内部成本管理体系起到相互协调的重要作用。4.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成本管理人才。新常态下,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使其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分掌握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和方法,对培训的结果进行全面的管理,提升新常态下物流行业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加强内部人员对物流行业成本管理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物流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薪酬机制、用人机制等,从外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引进一批专业化的成本管理人才,为现有的成本管理团队注入新鲜的血液,进一步充实现有的人才团队,充分借助外部人才优势全面提升新常态下物流行业内部成本管理能力。

四、结语

新常态下,实施有效的内部成本管理是促进物流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从新常态下物流行业内部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应该从强化对新常态的认识和应用、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完善内部成本管理体系、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成本管理人才等方面出发全面提升新常态下物流行业内部成本管理的有效性,使其在现有的条件下不断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使其更好的发挥连接生产和销售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一榕.中小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常态问题与应对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8).

[2]姜成旭,贾英杰.企业降低采购物流成本的策略探讨[J].化工管理,2016(32).

篇3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物流行业的发展成为了决定一个国家能否成功破除发展瓶颈的一个重要行业。因此针对物流行业的相关研究日益突显出其重要意义。在针对物流行业调查研究的各种方法中,以文案调查法进行物流管理的研究是一条非常奏效的渠道。 通过文案调查法分析我国物流企业及市场,内部和外部现有的动态、静态资料,尤其是从动态角度搜集各种反映变化的历史和现实资料,对于系统的研究我国物流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文案调查法的基本理论

文案调查法又称资料查阅寻找法、间接调查法、资料分析法或室内研究法。是一种通过调查、分析、研究调查对象内延与外延相关资料的见解调查方法。从文案调查法的基本要求看,物流管理研究使用文案调查法的核心在于:

1.广泛性:“对现有资料进行广泛的搜集,搜集必须周详,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各种方式大量搜集我国物流管理行业各方面有价值的资料。”一般说来,既要有宏观资料,又要有微观资料;既要有历史资料,又要有现实资料;既要有综合资料,又要有典型资料。只有广泛的搜集我国物流行业相关信息,才能全面的认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过程与现状,从而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与机遇。

2.针对性:在对材料进行整理、筛选和摘录过程中,要重视收集与整理那些紧密联系物流行业的资料。这一过程必须本着严谨、求实的态度,从专业的角度对收集来的物流行业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分类,去除无用信息以及从冗杂的数据中,萃取出有用的信息与数据,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做好准备。

3.时效性: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更新速度以及时效性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的价值。因此通过文案调查法研究物流行业发展,必须考量收集资料所耗费的时间以及收集到的信息有效性、时效性,看其是否能保证物流行业调查研究的需要。

4.连续性:要注意所收集的物流资料在时间上是否具有连续性。连续性的物流行业资料有利于动态比较,有利于研究物流行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掌握物流行业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具有连续性的资料,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我国物流行业多年来的发展变化,通过分析连续性资料,我们才能分析、研究出一条适用于中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模式。

二、物流行业研究中采用文案调查法的优势

文案调查法是动态的,活跃在社会调查方法中。从文案调查法的特点来看,在物流行业研究过程中,采用文案调查法的优势有:

1、文案调查可以发现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重要参考。根据调查的实践经验,文案调查常被作为调查的首选方式。文献调查是实地调查的前期准备和基础,实地调查是文献调查的现实检验与考量。因此,文案调查对于物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文案调查可用于经常性的物流行业调查。实地调查更费时费力,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同时由于涉及物流公司内部的相关机密信息,常会遇到比较大的阻力,而采用文案调查,则乐意使调查人员提前进行精心的策划,使调查具有较强的机动灵活性,能随时根据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调查信息。研究物流行业的发展与未来,并不是通过几次有针对性的调查就可以完成的。所以,文案调查的经常性对于物流行业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文案调查不受时空限制。从时间上看,文案调查不仅可以掌握物流行业现实资料,还可获得实地查所无法取得的历史资料。从空间上看,文案调查既能对物流行业公司内部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还可掌握大量的有关物流行业外部环境方面的资料。尤其对因地域不同,条件各异,所产生的各式各样的问题以及应对办法,采用文案调查可以解决大量的资金与时间问题,为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供保障。不受时空限制,正式文案调查法相对于其他调查方法最突出的优势,这一优势将充分为物流行业研究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4、证实各种调查假设。文案调查所收集的资料可用来证实各种调查假设,即可通过对以往类似调查资料的研究来指导实地调查的设计。在研究物流行业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调查假设以及假设构想,同时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资料来证实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而文案调查在证实调查假设方面的巨大优势,让我们不可避免的要采用文案调查这种形式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帮助。

三、物流行业研究应用文案调查法的局限性

1、历史资料对于新变化反映不够及时--文案调查依据的主要是历史资料,其中过时资料比较多,现实中正在发生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地反映。而在针对物流行业研究过程中,文案调查法的这一缺点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物理行业研究的准确性以及时效性。

2、所搜集资料与调查目的往往不相吻合,解决问题不能完全适用,收集资料时易有遗漏。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物流企业往往由于商业机密问题,导致文案调查往往无法获取企业内部的真实信息与数据,难以了解到企业相关的详实信息。文案调查的这个缺点,影响了其应用于研究物流行业发展时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3、对调查人员水平要求比较高--文案调查要求调查人员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较深的专业技能,否则在工作中将力不从心。此外,文案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精准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由专业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采用是否科学的方法。文案调查的这个缺点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文案调查时,必须采用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人员,提高收集文案的准确度,同时应用科学的方法对收集整理的文案进行加工与总结,尽量减少推算与估计的使用频率。

结 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文案调查法对于研究物流行业的优势以及局限性。采用文案调查法可以增加物流研究者在物流领域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极大的增强研究工作者的自豪感、自信心,激发进行物流研究的活力与激情。我们在使用文案调查的过程中,应该正视文案调查的优缺点,辩证的在研究物流行业过程中使用文案调查,从而为整个物流行业的研究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物流;管理;竞争;网络

一、对于建设现代意义的物流重要性认识不足

国标《物流术语》中对于“物流”定义的表述来看,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这种限定条件下“物”与“流”在一定经济、社会,甚至军事条件下的有机组合,可以最大限度、最高效率以及最低成本地达到人们在上述状态下某种意义的需求。从目前世界诸如:美国、日本等物流行业发达的国家来看,现代意义下的物流,不仅从传统的单纯考虑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发展物流业,而且还通过“信息化”与“网络化”等高科技手段,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共享等物流各个方面,来全面地、综合性地提升现代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物流效率的问题。从世界范围内,现代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物流行业,发达的物流行业已成为现代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我国的物流行业还没有真正地与现代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这里不仅有客观上的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问题,同时也有大多数人对于物流的主观认识问题,即:物流工作就是“搬搬运运”的工作,就是各单位的“后勤服务”。“物流就是配角”的思想不仅制约着物流行业内在“能动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严重影响着人们对于物流行业在现代化产业发展中重要性的认识。

二、缺乏对于物流活动科学化而有效的管理手段

从物流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物流管理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以及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等,而这种三大管理需要诸如: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物流运筹管理、人力劳动资源管理的专业人才。应当讲,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流活动以及行业的管理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例如:我国的海尔集团、 锦鑫物流1等物流企业。但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海尔集团、锦鑫物流等企业还只是“凤毛麟角”,大多数的物流企业,甚至行业内部还缺乏科学化而有效的管理水平,特别是在上述三大管理系统中,企业还处于“马车店”的“原始物流”管理,这种管理手段和水平与世界上物流行业发达国家存在着极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会“拖累”我国现代化产业可持续、健康地发展,而且这种差距也会“拉大”我国物流行业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水平。

三、竞争无序的状况影响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物流行业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近年来,在物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竞争无序现象“比比皆是”。这严重影响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其主要表现在:物流企业间不是在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科技水平上下功夫,而是往往通过压低价格恶性竞争、相互“贬低”甚至“排挤”对方等不正当手段展开“厮杀”。与此同时,我国目前执行的有些物流管理的法律与行政法规由于制定的时间“较远”,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我国物流行业业务发展的新情况与新问题,诸如:准入条件、适用范围、规制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规定重复、职能交叉,甚至规范空白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我国物流行业的法制化建设的进程,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物流行业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框架内有序和健康地发展。

四、努力提升我国物流管理的新水平

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我们看到,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必然需要我国的物流行业也应当有序、高效和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以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因此,努力提升我国物流管理的水平,使目前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就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积极与有效的措施。

首先,从国民经济与我国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从微观上讲,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关乎着每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提升的“战术”问题,而且也关乎着每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问题。从宏观上讲,一个国家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关乎着现代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且也关乎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竞争实力的问题。

其次,在物流行业的发展中,小到企业,大到国家都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资金的投入,改善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管理的技术水平,特别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努力借鉴国外物流管理的好做法与新经验,从而真正地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

再次,从世界各国物流管理的实践来看,管理的信息化与运营网络化是物流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然途径。因此,为了使我国物流行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我们一定努力实现我国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和运营的网络化,使我国物流管理真正地纳入“现代信息化与网络化”的高科技的建设之中。

第四,维护我国物流市场的正常秩序,依法有效地遏制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真正使得企业依法治企、依法经营,从而营造出有利于物流行业健康发展的法制环境。

最后,建立与完善我国物流行业管理的法律制度。根据我国物流行业的性质、特点,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诸如:物流企业市场准入问题、资质问题以及行为规范等问题。我们应当对于现有的法律、行政法规进行适时地“立、改、废”工作,在加强法律调整的功能、提高法律调整的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我国物流行业法制工作,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物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法律环境。

注释:

篇5

二、我国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现状

(一)政府监督力度不足。物流行业的发展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政策制定、税收和运输标准统一、物流技术设备以及投资融资等多个方面,需要不同政府职能部门参与管理。但实际操作中,我国物流管理体制多出于区域性、或部门性分割管理的状态,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战略思想,管理方式不一,影响了现代物流配送的时效性;另外,与电子商务物流相匹配的社会安全保障制度、市场准入制度、财税制度不够健全,无法对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形成有效监督。

(二)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体制落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我国物流企业顺应市场发展需求,积极建立和完善物流网络,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但物流企业对物流网络的利用率不高,只在某一环节使用,没有融入物流管理的全过程,不利于物流管理体制的改革。

(三)物流管理基础设施落后。虽然物流企业发展规律和发展速度较快,通讯设备、交通运输设备、货物装卸设备、仓储建设等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总体水平仍落后于国外先进国家。我国物流行业中基础设施的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性,兼容性较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设备利用率不足等问题都制约了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物流管理对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依赖性较高,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实施程度较低,无法真正实现物流的自动化管理。现有的信息化技术没有在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和领域之间充分应用,影响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准确度;另一方面,政府没有对信息化技术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电子数据共享平台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利用,数据资源不足,交换数据有限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物流管理人才的匮乏。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行业发展较为成熟,物流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也得到了同步发展,为物流企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我国关于物流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比较落后,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物流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电子商务知识和经验,难以适应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也限制了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发展对策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物流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积极改进物流管理,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为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和物流企业应协同努力,创设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

(一)政府要发展自身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各地区政府应加大对物流行业的重视力度,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不断建立和健全物流行业的立法工作,为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指导和政策支持,促进物流行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政府应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同时也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基础保证;不同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合作,利用统一的规范对物流行业形成有效监督。

(二)创新物流管理理念。现代物流不同于传统物流,企业领导及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环境下发展现代物流管的重要性,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优化管理方案和管理措施,形成科学、规范、实用性强的现代化物流管理理念,适应现代市场不断发展的需求。物流企业应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学习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理念,结合企业现状,简化内部组织机构,提高管理效率。

(三)引进先进技术,完善物流信息化管理。物流管理的基础是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存储,现代物流对信息化技术的需求较为迫切,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此同时,我国应加大信息技术研发力度,提升自身研发能力和研发水平,以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篇6

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世界带入了一个快捷、准确的信息化时代,人们已经无法满足于传统行业的效率及服务,物流也开始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信息化的转型,实现了全程网络跟踪与监督,从而进入了网络时代,也可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了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速度。

1.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提高物流行业信息管理与传递的效率

如上面所说,在传统的物流信息传递过程中,一些基础信息既难以管理又容易出错,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不仅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更是增加了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性,大大增加了行业本身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辅助下,物流行业也大大地节约了人力、物力,但大大地提高了对社会大众的服务质量。

1.3物流信息化发展意识与工作水平的优化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

不难看出,我国许多企业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都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大多对计算机网络应用处于前期摸索阶段,无法科学合理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无法创建对应策略。物流行业也是一样,受到一定的制约,无法合理利用资源,对此,只有物流行业可以将以往的管理理念更新,加大对技术的投入,才能充分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辟物流信息化的新路径,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高效、智能等优势;并且对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使他们了解与认识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要性,才能将物流产业的工作水平与效率全面提升。

1.4计算机网络技术夯实了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基础

物流行业信息平台的创建发展预示着我国物流行业进入了信息化、现代化发展阶段,足以见得该环节工作的重要性。然而,由于物流信息平台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一些现代化GIS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应用于物流企业中仅为20%左右。由此可见,该环节成为振兴物流行业发展的核心。为此我们应科学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完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不仅应注重外贸以及空中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更应下大力气建设发展国内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应促进物流服务种类的丰富多样,令其涉足航空、铁路、水路、公路行业,还应扩充快递搬家等物流服务模式,提升工作效率,确保网络体系建设的安全高效,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科学应用、有效更新,契合行业发展总体特征,实现信息交流的畅通无阻。

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

物流信息化的目的是要做到对于信息的高效处理,这方面恰好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最擅长的领域,所以计算机网络在物流信息系统中有着不可小觑的发展空间。例如:物流信息系统中对于终端信息处理,对于信息高效传输,使用相关的信息处理软件构建一个完善的信息传递与收集的信息系统;物流公司使用GPS对物流运输工具的具置进行定位,将位置信息反馈给客户,方便客户确定自己运送的货物的位置以及估量运输所需的时间,还可以使用相关的电子标签识别工具对参与物流运输全过程的人员进行身份审核,保障物流运输过程的安全性。此外,使用计算机网络虚拟出的空间可以最大限度地存储物流公司相关的客户信息、管理信息、运输工具信息、运输人员的详细信息等等,在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库管理软件中,对以上这些信息进行详细的分类管理,并且可以在很快的时间内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质量和信息管理的效率。管理综合信息实践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可实现对整体物流单位信息的全面决策以及综合管理,针对企业各项信息做好综合体系建设。具体工作涵盖生产管理、信息管理以及客户管理体系。例如全面订单实践管理、企业资源管控、供应链与客户关系综合管理等。各企业部门应全面联络,有效实现数据信息的互通联络,进而实施高效的集中核查与发放。

篇7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9-0093-02

[作者简介]郭静(1983-),女,汉族,吉林人,讲师,研究方向:报关与国际货运。

一、苏州市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苏州市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近15%,2010年达到39081亿元,占江苏省社会物流总额的1/3。近两年由于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全市物流总量增速趋缓,物流效率提高缓慢,企业效益有所下滑,2012年苏州社会物流总额46300亿元,仅增长3%,比2011年大幅回落12个百分点。

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已成为衡量物流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苏州在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2010年“苏州交通物流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并与传化物流基地、白杨湾物流中心等企业信息平台、苏州市运政GPS综合管理系统、GIS系统进行了成功对接,实现了对5000余辆运输车辆的适时跟踪和3000多家运输企业的GIS定位;继续开展“苏州现代信息物流交易平台”项目的各项工作,已开通400-180-5656服务热线,实现替货找车、帮车配货以及信息服务等功能服务;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信息扫描及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管理技术在物流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物流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二、苏州市物流行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当前苏州市物流行业已极具规模,基础性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不断加强,将进入一个以整合为目标的新阶段,但从整体上看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综合性、全局性和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息技术在各个企业、环节中的单点应用和资源的高效利用。例如,苏州市重点物流企业、基地和苏州物流商会都建有自己的物流信息平台,有的企业还采用了物流电子商务和条形码识别等先进技术手段。但由于各企业网站的接口标准不统一,不能有效地引入到生产、经营等供应链中,信息流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信息资源不能实现共享,从而造成了资源浪费,也极大地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

(二)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物流信息化大大缩短了物流的过程,并且从长远来看,物流业的发展并不是靠规模取胜,而是会朝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其服务也会越来越专业化,信息化将在其发展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但目前信息化在苏州市物流行业中应用层次仍较低,苏州大部分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虽然有迫切要求,但是在实现过程中,由于对物流管理信息化所需的物力、人力的认识不足,尤其缺少充裕的资金支持,不能保证对信息化工作的投入,往往半途而废,或者根本不去尝试,这也常常成为物流信息化停滞不前的制约因素。

(三)物流软件开发与实际应用相脱节

作为信息化实际应用中的工具物流软件,近年来已成为一个新崛起的热点,从事物流软件开发的企业不胜枚举,物流软件供应竞争激烈,但盈利模式尚未成熟。良莠不齐的物流软件也使得苏州物流行业信息化进程举步维艰。这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熟悉计算机的人不懂物流,懂物流的人又不熟悉计算机,软件开发者很难将流程表达出来,对信息化的需求缺乏明确的总体设计、规划思路和策略;二是针对自身实际运营情况,不同用户对物流软件往往有不同的个性需求,因此就要求软件开发商能够量体裁衣,甚至二次开发,这对于软件开发商来说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都过高。

三、加快苏州市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为了保证苏州现代物流信息化的顺利实施,苏州市政府完善物流信息化政策和标准,加快行业的扶持力度,应重点制定相应的资金扶持政策,例如设立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培训基金、为物流软件开发商提供补贴等,只要符合相应的申报条件,政府都应给予资金扶持,并做好资金的流向监督工作。

(二)行业协会层面

现代物流应有效整合和集聚各种物流和信息化资源,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利用最少资源发挥最大作用。首先,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当前被物流企业公认的最为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方式。但目前苏州市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能够有效整合各类市场资源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这就需要苏州物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联合,无论以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的方式,应尽快搭建新平台或者完善原有平台,统一接口标准,使该平台成为一个服务对象多元化、使用规模社会化、认可度高的公共资源,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其次,行业协会应加强引导,加快推进全市物流资源整合和建设步伐,推动物流行业软硬件同步升级。例如,苏州市现有的仓储资源丰富,甚至部分仓储设施存在着过剩现象,但也存在结构性短缺,缺乏真正的现代化物流设施,如立体仓库等仓储设施。因此,必须对仓储资源加快实施改造工程,配备先进的仓储设备和管理软件,完善储存、分拣、装卸、装配、条码生成、挂标刷标、集货配送等各类功能,将传统意义上的存货中心提升为现代化的分销中心和增值服务中心,从而盘活闲置资源,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企业层面

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高附加值的专业化,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不再是单一负责仓储、运输等环节,而是作为客户的“管家”,能够根据客户需要制定整合物流运作方案,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用多式联运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在整合上下游企业关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为配合企业发展和客户的需要,企业一方面应针对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物流信息技术与物流设备,另一方面应重视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多渠道培养既熟悉物流管理业务,又懂得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物流信息化人才,在苏州市物流信息化进程中占领前沿和制高点。

[参考文献]

[1]苏州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EB/OL] http://wwwsuzhougovcn/asite/zt/2012/06/sew/wlyhtml

篇8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已经进入供应链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管理模式的比对,物流企业必须认识到转变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传统物流将被供应链管理模式所取代。物流企业也要不断创新,增强创新意识,发挥出供应链管理的作用,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1现代供应链管理分析

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物流企业,也就是通过对物流企业资金和信息的合理控制来建立管理网链体系,供应链中可以包括多家物流企业,为物流企业带来收益,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营风险,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现代供应链管理实际上就是集成管理的一种体现,可以对物流企业进行事先计划和管控。现代供应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采购,二是制造,三是运输,四是储藏。现代供应链不仅注重企业的运营成本,更注重服务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社会竞争力。供应链管理就是对物流企业的所有活动展开管理,最终实现一体化管理。要想实现供应链管理目标,物流企业就必须降低内部库存量,合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

2传统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传统物流管理和现代供应链管理必定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传统物流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现代供应链管理更加注重整体性,供应链也是物流企业展开管理工作的关键依据和依靠。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对于内部库存量有新的理解和认识,虽然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不断缩减库存量,但是库存也是必须存在的,可以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供应链管理属于新型管理手段,更适合物流企业的发展需求,能够统筹协调,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相比而言,西方国家采用供应链物流管理方法的时间比较长,经验比较丰富,我国和西方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面临较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包装需求,二是系统信息化管理,三是供应链安全问题。物流行业属于服务行业,物流企业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整合企业现有资源,实现企业一体化管理,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供应链管理是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物流行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3传统物流向现代供应链管理转变的必要性

传统物流向现代供应链管理的转变实现了物流系统的共通,可以把各个系统连接在一起,保证物流管理的协调运作,也只有实行供应链管理才能保证运输货物准时送到客户手中,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供应链管理可以提高采购效率,缩短采购时间,供应链实现了物流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无缝对接,供应链具有多种功能,而且每种功能都十分强大。供应链管理也增强了物流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企业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更好地保证了企业的稳定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物流企业处理物流订单的周期会缩短,而订单又是物流企业商务环节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缩短订单处理周期可以缩短货物运输周期,订单处理周期可以平均缩短3天,进而提高企业资金的循环周期,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在开展供应链管理之前,物流企业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就要对企业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并结合企业内部实际情况制定供应链管理方案,明确供应链管理目标和方向。其次,物流企业需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供应链管理工作开展的最终目的就是满足用户的需求,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此,企业供应链管理必须建立在用户实际需求的基础之上,从实际出发。最后,物流企业还需要对物流市场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出具体的数据,为企业供应链管理提供可靠依据。物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发展,不仅要提高效率,还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供应链管理系统能够及时更新客户的信息,对客户的需求量进行统计和整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满足客户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中,为物流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物流企业内部重组的能力,提高物流企业的反应速度。

4传统物流向现代供应链管理转变的策略

4.1加速物流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型

第三方物流实际上就是充当客户和供货方之间的中介。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对于第三方的要求不断提高,第三方的服务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层次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从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物流行业起步的时间比较晚,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服务水平也需要提高,与西方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新形势下,物流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物流企业必须顺应时展,从传统物流向第三方物流转变,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物流企业要想提高服务水平就必须不断开拓新的业务,扩大物流企业的规模,注重服务质量,坚持诚信做事的原则,提高自身服务效率,有针对性地开展供应链管理,实现各个企业互赢互利。物流管理对于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但是,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开展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缺乏专业的物流管理人员,现有的物流管理人员专业性较低,缺乏物流管理实践经验,导致物流管理过于形式化,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比较低,导致物流管理手段单一,管理理念和模式比较落后,物流管理水平比较低。

4.2优化内部业务形式

在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下,基本的业务流程已经具备,但是,传统物流管理模式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物流运输的路线不合理,增加了物流运输的成本,而且运输货物的批次也不合理,导致用户无法在指定的时间内收到货物,降低了用户对物流企业的信任度,也降低了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是市场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客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物流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三是物流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物流管理的难度,而且物流管理的执行难度也比较大,相对复杂,物流企业很难掌控这个过程,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新形势下,物流企业必须更新管理观念,采用集成化管理手段,站在客户的角度,把物流业务发展成企业的核心业务,把供应链管理贯穿于企业发展全程。除此之外,物流企业还必须不断增加一些特殊,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物流企业业务形式对于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有很大影响,要想实现现代供应链管理目标,企业就必须优化内部业务形式。

4.3建立支持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平台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物流企业的数据信息数量在不断增多,物流企业必须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在新形势下,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为信息和数据的竞争,物流业务任何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也需要大量的信息作为支持。但是,在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下,物流信息会分布在不同的平台上,这样无论是信息的处理还是利用难度都比较大,信息的利用率比较低。对此,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物流企业必须建立供应链管理平台,管理平台的建立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整合物流企业的信息和数据,提高信息和数据的利用率。供应链管理平台可以把企业物流业务各个环节结合在一起,实现企业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我国物流企业在开展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合理地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的物流管理水平,以实现发展目标。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也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物流企业就更要转变管理模式,发挥出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优势和作用。传统物流向供应链物流管理转变对于物流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必须认识到加强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加大人员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定期派遣管理人员外出参加专业化培训,丰富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提高物流管理人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进而提高物流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更好地满足供应链管理需求,保证物流供应链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新形势下,物流企业只有找到适合自身的管理方式,才能从众多的物流企业中脱颖而出,才能吸引更多客户的目光,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也是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供应链管理模式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企业需要把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和供应链管理模式结合在一起,互相补充。

5结语

虽然物流行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物流行业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此,人们对物流管理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在新形势下,传统物流管理模式的弊端不断凸显,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也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对此,物流企业必须从传统物流向供应链管理转变,结合企业内部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供应链管理方案,提高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竞争力,发挥出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和作用,推动物流企业和物流行业的发展。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物流企业还必须建立信息管理平台,整合物流企业的信息和资源,提高信息和资源的利用率,为供应链管理提供数据和依据。物流企业还需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不断丰富业务形式,全方位地开展物流管理工作,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地位,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在新形势下,物流企业要采用集成式管理手段,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焦洁.传统物流向现代供应链管理转变的策略[J].现代国企研究,2016(14):206-207.

篇9

1、物流专业学生学习<物流英语>的必要性

1.1从事物流行业需要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是只接受基础英语教育还无法满足物流行业对人才的要求。物流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所以物流英语除了要用到基础英语中的一些核心词汇外,其词汇主要由跟交通、仓储、供应链等与物流有关的半专业技术词汇和专业技术词汇组成,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词汇。物流英语表述的都是跟物流有关的客观事物,语言风格要求准确、严谨、精练,在句子中大量使用分词、动名词、不定式名词化结构和缩写。

笔者曾经工作过的物流企业招聘过很多大学毕业生,由于开设了物流这门专业的大学还不多,所以招聘来的员工一般都是非专业背景的,接受的都是大学公共英语教育,公司会给新进员工为期一个月左右的入职培训,但从新进员工的适应速度来看,即便是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学起操作知识来上手非常快。但大部分人却很难写出一封能让国外一看就懂的英文邮件。曾经有一位通过英语专业八级的同事,刚进公司时得到公司副总的指导(这位副总是一位在物流行业打拼了三十年的台湾老cargo),副总评价她的邮件说:“你写的英语一看就知道是英语底子很好的,但这不是我要的!”之后,这位副总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纠正她的“学院式英语”。可见基础英语教育甚至大学英语专业的教育是无法满足物流行业的要求的。学习应用型的物流英语,才能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为以后就业增添一副翅膀。

1.2对于物流行业的从业者们来说,掌握该领域的英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思。

在物流的诸多环节,例如仓储,配送,供应链管理,海运,空运等,为了实现国内国外货物跟踪信息高效共享,使用的书面语言一般都是英语,很多物流公司的操作软件也是英文界面的。这就要求物流行业的从业者,即便是订舱员,制单员,仓库信息录入员等职位的员工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物流英语素养。另外,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带来的物流国际化,很多货物的外包装上的操作标示都是英文的,这就要求仓库管理员对于一些英文标示也要有足够的认识。在与国外客户或沟通时(客服),英文口语和邮件写作也是必要的是交流手段。

2、对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2.1教材内容应具有实践性:目前很多物流英语的教材实践性不强,很多教材是把国外一些关于物流领域的文章拼凑到一起而成,或者把物流概论中一些章节中译英而成,过分强调物流的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的操作,也没有物流单证的英文练习和情景的描述或对话,学生学完后连最基本的函电,单证都不会制作。

高职高专学校开设物流英语课的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因此在教材的编排上应更多偏向物流领域的专业用语,而不是物流知识本身。现实中的物流岗位需要使用到的英语,不是关于物流的定义和内涵,而是诸如如何向国外通知货物信息,询价,报价等方面的表达。物流英语则应该重视交际英语和物流专门词汇和表达方式。在教材有欠缺的情况下,教师可补充相关内容,平时有意识的收集一些物流企业,外贸一切,网上等方面的材料或者单证,货物包装等英文说明,并给学生推荐去一些好的外贸,物流网站浏览,学习。

2.2大学物流英语应该包括的内容。职业教育中的物流专业英语教学应更新观念,在培养学生英语认知的基础上附加更多实际技能的培养.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领域的英语能力,包括熟悉国际贸易基础,国际贸易货运业务知识,进出口货物报检报关手续,海运出口业务程序,海上运输单证,海洋运输货代业务,航空运输知识,航空运输单据,国际公路运输,集装箱运输与国际多是连运等体现应用能力的专业知识。通过专业英语教学,使学生具有利用英语处理专业领域业务的能力,具有从事国际物流相关工作的技能与技巧,能处理一些岗位的常用英语的使用和填写:如装箱单,提单,保函等。了解常见交货运输词语,基本的物流专业词汇、常见英文缩略词和外贸单据格式,以及具备一定的物流英文文献的阅读能力。

2.3教学中应该特别重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物流行业在跟国外客户或者沟通时,大部分都是使用邮件。一些向航空公司的索赔,申诉也是英文的格式。因此对于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应该是平时教学中着重训练的。

篇10

物流法律制度现状及困境

 

(一)我国物流制度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物流行业现代化水平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需求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结合本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物流立法经验,我国规范物流行业相关规定逐步向专门化、系统化迈进。有学者从物流产业的角度,将物流产业划分为包括物流主体、物流行为和物流业务在内的统一体,而与此相对应来看我国物流领域的立法也包括三个板块,即调整和规范物流主体的法律、调整物流主体之间因法律行为而缔结物流关系的法律以及规范物流业务的法律。在笔者看来,虽然我国物流立法体系化不强,但是我们也应当从法制体系化的角度来认识、分析和思考,以期从中认识和比较制度上的不足,为我国全面物流制度的科学化建立和完善指明方向。当前来看,我国物流制度立法主要可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认识:

 

一是法律层面。主要体现为涉及物流

 

行业的民事立法,如道路、交通、航空相关法,《公司法》、《合同法》等;相关经济法,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当然,可以看出法律层面的立法并不是专门规范物流行业的,因此对物流行业中物流主体经营范围、标准等特殊性、专门化的因素无特别考量。

 

二是法规和部门规章层面。为了适应物流行业的快速和专业化发展需求,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先后专门针对物流行业发展不同方面的需求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规章,如《铁路货物运输规程》、《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水路运输管理条例》、《仓储保管合同实施细则》、《外商投资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规定》等,2004年由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也曾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这样宏观性的指导文件。

 

三是地方立法层面。从整体立法状况来看,我国物流行业法律法规层面立法针对性、实用性不强,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全国一体化、综合性发展的需求,倒是结合地方实际的地方性探索逐步显示出自己的优势。例如,2010年福建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的实际颁行了《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专门针对地方物流行业发展中的规划建设、行业管理、中介组织、人才培养、信息化平台建设、专门税收等问题做出具体的细化规定,使得物流行业发展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并且保障性、效率性明显提高。

 

(二)我国物流法律困境

 

1.物流法律体系不尽完备。当前,我国物流行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分散在合同、运输、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效力层级分布于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各部门规章中,总体呈现出分散游离构架状态,没有形成独立、统一、有效的物流法律体系。然而,完善物流法律制度是现代物流国际化趋势的要求,也是物流现代化、规范化的要求,要求我国构建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相适应的物流法律体系,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2.相关规定的立法层次较低。从我国当前物流制度发展现状来看,尽管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从有关民事、交通、航空、经济法律中基本可以参照适用,然而,直接规范物流行业的专门规定主要还是一些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规范相比法律来讲,一方面由不同的部门制定,标准不一,另一方面由于标准不一,各规定立法层级基本相同,加之部门利益掺杂,在执行上难免产生冲突。

 

3.缺乏专门化的物流单行立法。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健全的法律制度环境是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动力和依托。在物流业相对发达的国家,政府普遍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的法律制度环境。现代物流是一体化的经济运动过程,通过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等各个物流基本活动的有机整合,对供应链中物资的流动进行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整体控制,实现物流系统整体最优。这种法律关系专门化、技术性的特点,迫切需要专门立法来调整。然而,目前我国相关规范层次低,交叉分散,无有效的法律对物流行业主体、行业管理、市场竞争秩序进行调整,也难以形成全国性的物流现代化发展规划格局。

 

4.物流管理体制不科学。由于物流行业的综合性发展需求,铁路、航空、商务、邮政、税务等部门都被纳入到物流运营过程中来,难免在政策、分工执行、监督等环节产生掣肘现象,影响物流行业的高效运行。此外,行业垄断、地域封锁、行政权力滥用等也会严重影响统_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性物流市场的健康发展。

 

经济法与现代物流法律问题的契合

 

(一)经济法规制现代物流法律问题的理论基础

 

学术界关于经济法理论基础问题争议素来已久,经济法是公法与私法融合发展的产物,其目的是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因而社会性即其本质属性。现代物流法律问题在_定程度上超出了合同、买卖、仓储、运输、租赁、保管等由民法调整的私法领域问题,还需兼顾区域物流发展规划、市场统一调配、环境资源及消费者权益保障等问题。

 

从经济法视角观察现代物流法律问题,有以下几点意义:其一,实现自由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区域协调发展。市场经济自由是整个经济法体系所坚持的核心价值,市场经济自由固然需要被尊重,但反观现代物流业的特点不难发现,简单、无序的任由市场调节物流业自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实现整个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因而,现代物流产业需要实现自身发展与区域整体发展的契合,才能实现经济法所追求的社会价值。其二,排除市场机制发挥的阻碍因素。当前,大部分地区物流行业发展存在行业发展迅速,但质量不高;行业相关管理部门很多,但不够统一等问题,部分地区物流行业存在恶性竞争导致正规物流行业无法与无照经营、手续不全的“地下”物流企业利润相匹。因此,经济法之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法律理论基础便在于实现区域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确保区域内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法规制现代物流法律问题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从立法精神和立法内容方面都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的冲突和矛盾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自然资源状况、物流需求状况迥异,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全国范围统一有效的高层次物流法律规范。物流业的市场潜力广阔,散布在市场上的各种资本不断跟进,许多资本也不做过多的分析和调研就盲目投资,导致市场处于参差不齐状况。2011年,福建省《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其内容共25条,其中着重规定了物流业的规划发展、相关行业扶持协调等内容,从宏观调控角度为物流立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经济法视域下的现代物流立法

 

(一)制定统一的区域性发展规划

 

地域封锁、部门争权、行业垄断等因素对市场自由化竞争的限制很大,与物流行业的系统化、综合性发展需求不相符,因此,要实现地区物流行业区域化发展,必须从大局出发,全面统筹,围绕大型物流集散枢纽、物流通道、物流结点等要素全面规划,做到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制定统筹规划的时候要结合各地区发展资源及地域布局状况,要将大物流的概念注入地方立法中,加强区域间的沟通,更好更快地推进物流行业的发展。应当考虑包括现有交通运营布局、枢纽结点及预期发展状况;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工业发展基地,重要行业物流发展状况;东北地区作为东北亚地区中心,物流行业市场的对外发展优势等。

 

(二)制定统一的、专门性区域化物流法规

 

物流起源于二战时期的美国,迅速发展于日本,成熟于欧洲,西方国家在物流法律法规构建、政府宏观政策调控等方面都各具特色,且促进物流业获得长足发展。制定全国性法律来规范物流业也是我国物流制度未来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要求,但是,地方特别是区域性的专门立法如果能够产生示范性作用,在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全国性立法的途径更加的科学。地区区域化现代物流发展也可以考虑结合整体性的基础打破区域内地方封锁,以区域协动的形式制定统一的区域性法规,对物流的一些基本问题做出具体的规定,如物流市场主体资格、物流市场的准入标准、市场运行规范、管理体制、相关技术标准等。

 

(三)制定统一、高效的物流管理制度和行业组织规范

 

物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市场化的自由竞争秩序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共同努力来保障。各国的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以机动运载工具为特征的现代运输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制定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内在优势、充分协调运输系统发展的政策法规。政府对物流业的管理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制定和实施现代物流发展促进制度,放宽对物流市场的管制,降低准入门檻,消除有关部门对物流市场的垄断,鼓励竞争,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其二,制定和实施物流设置供给制度,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构建物流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物流业的信息化、专业化,促进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高效发展。其三,确立统一的物流业管理机构,改变物流管理政出多门的现状。此外,政府机构设置、专门化程度也应涵盖在管理制度之中。

 

在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中介组织,特别是物流行业协会组织相伴而生并逐步发挥政府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建立健全相关立法的同时,应当将物流行业组织考虑在内,一方面加强对他们的重视和扶持,提高其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对相关组织的活动进行规范的监督,保障物流行业的规范化运行。

 

(四)制定并推广物流行业标准以适应物流行业标准化要求

 

篇11

【中图分类号】G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1-02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条码技术才开始在我国的物流行业中起步,最初主要是从生产线物流管理、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开始应用。

1 我国物流行业应用条码的阶段

在我国物流行业中,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1.1 条码技术启蒙阶段

20世纪90年代是物流行业条码技术的启蒙阶段,随着现代制造业在国内的发展,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国外物流企业的示范作用,国内部分物流服务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条码技术对物流管理与运作的影响,并开始关注这一技术。并且随着国外条码打印技术、识别技术及其产品的引进,国内物流企业开始对这一技术有了感性认识与了解,也对这一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前景有了深刻的体会,开始在物流作业领域使用这一技术。

1.2 条码技术起步阶段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头两年,是条码开始在物流领域逐步应用的几年,也是中国物流业获得快速发展的几年。在这些年里,条码技术开始获得物流行业的普遍关注,在一些新建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开始应用。如2001年建成的海尔国际物流中心,就采用了条码技术,并把条码信息采集与物流中心管理控制系统相结合,与企业的信息化系统进行集成,极大地提高了物流作业效率。在该物流中心的物料管理中,首先条码可以作为WIP(work in process)状态的标识,准确确定目前物料的消耗与供给情况;其次,条码对物料的标识为建立产品档案奠定了基础。通过条码反映的数据,管理者可以很容易地得知某一成品的原料来源与批次,这些数据可以作为物料管理的反馈输入,从而形成物料管理控制的自动化。仓储管理无论在工业、商业,还是物流配送业里都是重要的环节。人工管理往往难以真正做到按进仓批次在保质期内先进先出。利用条码技术,建立条码仓库管理系统,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只需在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入库前先进行赋码,进出仓时读取物品上的条码信息,从而建立仓储管理数据库,并提供保质期预警查询,使管理者可以随时掌握各类产品进出仓和库存情况,及时准确地为决策部门提供有力的参考。此外,在同一时期前后建设的华联超市配送中心、部分医药企业物流中心、烟草行业物流中心等都采用了条码技术。

1.3 条码技术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条码技术对现代化物流作业与管理的影响已经深入人心,绝大多数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一技术的优势,也认识到,没有条码技术的应用,就难以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采集,因而物流信息化就是一句空话。与此同时,企业都认识到了条码技术标准化的重要性,也开始向国家有关部门与机构咨询有关条码的标准,条码技术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条码的应用已经给企业带来了很多的好处,取得了许多成绩。上海新界货运服务有限公司通过扫描sscc的EAN/UCC-128条码符号,实现货物分拣、自动分配库位、库位查询、自动打印运输标签、进出库信息采集等功能,使管理人员实时掌握收货、发货以及库存等信息,大大改变了原来仓库作业效率低、易出错的状况。

宝供物流公司通过利用条码技术,实现货物分拣、查询、采集出入库信息、打印运输标签等功能,是宝供物流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完善了宝供物流信息系统的管理功能,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

上海海关联合快件处理中心的快件中心UPS和DHL快件包裹条码的自动识别项目,可以使系统自动扫描在传送带上快速通过的包裹上的条码,对于由于条码质量问题不能被读出的包裹,传送带自动分离到人工处理,大大提高了货物物流作业处理效率。

目前国内的流通领域,比如百货、超市、香烟、音像制品等各种产品专卖店等已经广泛地使用条码设备,完成诸如销售单品管理、进货入库检验、依单据库那个房拣货、货物分发配送库存盘点、流动销售、价格检查、外出订货等种种操作,为商品零售环节提供了强有力的管理数据。北京市最大的图书城――西单图书大厦实现了无线条码终端盘点以及图书配送中心的盘点、出入库自动管理系统,解决了几十万种图书盘点困难、操作时间长等难题,减少了停业盘点带来的损失,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 我国物流行业条码应用的现状

当前,整体上讲,我国在物流领域的条码技术推进工作目前才刚刚起步,由于受到条码应用理念尚未普及以及物流企业规模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物流行业还没有形成条码应用的氛围,推动工作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条码技术也只是在局部物流管理领域及部分先进企业获得了较好的应用。

作为物流管理的工具,条码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环节:

2.1 物料管理

利用条码技术的解决思想:

第一步:通过将物料编码,并且打印条码标签,不仅便于物料跟踪管理,而且也有助于做到合理的物料库存准备,提高生产效率,便于企业资金的合理运用。对采购的生产物料按照行业及企业规则建立统一的物料编码,从而杜绝因物料无序而导致的损失和混乱。

第二步:对需要进行标识的物料打印其条码标,以便于在生产管理中对物料的单件跟踪,从而建立完整的产品档案。

第三步:利用条码技术对仓库进行基本的进、销、存管理,有效地降低库存成本。

第四步:通过产品编码,建立物料质量检验档案,产生质量检验报告,与采购定单挂钩建立对供应商的评价。

2.2 生产线物流管理

条码生产线物流管理是产品条码应用的基础,它建立产品识别码。在生产中应用产品识别码监控生产,采集生产测试数据,采集生产质量检查数据,进行产品完工检查,建立产品识别码和产品档案,有序地安排生产计划,监控生产及流向,提高产品下线合格率。

2.2.1 制定产品识别码格式

根据企业规则和行业规则确定产品识别码的编码规则,保证产品规则化、唯一标识。

2.2.2 建立产品档案

通过产品标识条码在生产线上对产品生产进行跟踪,并采集生产产品的部件、检验等数据作为产品信息,当生产批次计划审核后建立产品档案。

2.2.3 通过生产线上的信息采集点来控制生产的信息。

2.2.4 通过产品标识码条码在生产线上采集质量检测数据,以产品质量标准为准绳判定产品是否合格,从而控制产品在生产线上的流向及是否建立产品档案,打印合格证。

2.3 分拣运输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通讯等许多行业都存在货物的分、拣搬运问题,大批量的货物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准确无误地装到指定的车箱或航班;一个生产厂家如果生产上百个品种的产品,并需要将其分门别类,以送到不同的目的地,那么就必须扩大场地,增加人员,还常常会出现人工错误。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应用物流标识技术,使包裹或产品自动分拣到不同的运输机上。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将预先打印好的条码标签贴在发送的物品上,并在每个分拣点装一台条码扫描器。

2.4 仓储保管

在仓储系统,采用条码可以通过应用标识符分辨不同的信息,经过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处理后,更有利于对商品的采购、保管和销售。

2.5 机场通道

当机场的规模达到一个终端要在2h内处理品10个以上的航班时,就必须实现自动化,否则会因为来不及处理行李导致误机。在自动化系统中,物流标识技术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人们将条码标签按需要打印出来,系在每件行李上。条码标签是一个纸牌,系在行李的手把上。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1AIA)标准的要求,条码应包含航班号和目的地等信息。当运输系统把行李从登记处运到分拣系统时,一组通道式扫描器(通常由8个扫描器组成)包围了运输机的各个侧面:上、下、前、后、左、右。扫描器对准每一个可能放标签的位置,甚至是行李的底部。当扫描器读到条码时,会将数据传输到分拣控制器中,然后根据对照表,行李被自动分拣到目的航班的传送带上。

2.6 货物通道

和机场的通道一样,货物通道也是由一组扫描器组成。全方位扫描器能够从所有的方向上识读条码,上下、前后和左右。这些扫描器可以识读任意方向、任意面上的条码,无论包裹有多大,无论运输机的速度有多快,无论包裹间的距离有多小,所有制式的扫描器一起作,决定当前哪些条码需要识渎,然后把一个个信息传送给主计算机或控制系统。

货物扫描通道为进一步采集包裹数据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新一代的货物通道可以以很高的速度同时采集包裹上的条码标识符、实际的包裹尺寸和包裹的重量信息,且这个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因为包裹投递服务是按尺寸和重量收费的,这些信息对训•算营山k额十分重要。现在可以准确高效地获取这些信息,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2.7 运动中称量

运动中称量与条码自动识别相结合,把电子秤放在输送机上可以得到包裹的重量而不需中断运输作业或人工处理,使系统能保持很高的通过能力,同时实时提供重量信息,计算净重,检验重量误差,验证重量范围。在高效的物料搬运系统中,运动中称量可以与其他自动化过程,如条码扫描、标签打印及粘贴、包裹分拣、码托盘、库存管理、发运和其他功能集成在一起。

在现代制造业物流系统方面,由于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受跨国制造企业的影响,许多国有大型制造企业及跨国制造企业在其生产线中都采用了现代条码技术。通过条码技术对制造流程中生产信息、物料信息、仓储信息与销售信息进行跟踪与处理。代表性的跨国企业包括通用、三星、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国内有代表性的企业包括海尔、海信、华为、联想、科龙等。

但是,除上述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线物流系统还没有使用条码技术,尤其是超过90%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在生产线物流管理系统上基本都没有利用条码技术。

在物流服务行业,条码使用情况很不理想。据易观咨询公司2007年对48家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调查,只有35%的公司采用了货物条码跟踪技术,这些公司一般还都是业界比较知名的公司。近两年虽然条码技术受到了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普遍关注,但估计号称能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公司中,条码技术使用率不会超过50%.

在一些只提供货运服务的运输公司和普通的仓储服务的企业,基本上还没有使用这一技术。

近几年,随着一些企业现代物流中心、自动化立体仓库、商业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条码技术的使用情况较为普遍。如果没有条码技术的支撑,这些现代物流技术设施的运作效率就难以发挥。

3 我国物流行业条码应用的发展前景

篇12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一、引言

(一)物流理念的缺乏

鉴于我们国家在历史上实行过计划经济体制,这使得我国社会还依旧广泛存在着“重生产、轻流通”和“重商流,轻物流”的观念。很多人对物流这一概念的了解还很模糊,对物流所涉及的领域范围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由于社会不同的领域对物流的认识稍有不同,这使得许多外资物流企业在进入中国进行拓展业务与公司注册时遇到了诸多问题。对于引入第三方物流,大多数的企业都认为它及其重要,认为第三方物流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但遗憾的是叫好不叫座,目前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被认可程度还是十分的低。

(二)国内物流的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港口,机场,高速公路等大规模投资,但国内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较弱,陆路配套能力不足,总体来说,多用途运输,装卸卸载重装,连接设施和物流设施的连接不顺畅,信息化物流的运行水平程度相对较低,没有充分发挥在物流行业中应该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存在资源重复的现象,物流企业在自建仓库,汽车制造商在自建仓库,经销商正在建设自己的仓库,导致严重的存储容量闲置。

(三)我国的汽车整车的物流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低

目前,我国整车物流企业大都存在着低程度的信息技术的问题,整车物流主要依靠的是手动操作,存在着传播缓慢等现象,并且还存在着效率低下的管理和应用。许多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都在不断加强信息建设,提高物流效率、交付质量,缩短了交货时间并降低物流成本。这与我国的汽车整车物流的情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四)我国的汽车整车物流行业成本高

我国基础运输方面费用偏高,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信息共享水平偏低,运输方式欠缺规划,水路运输比例不协调。还有整车物流企业都独立运用,落后的资源应用方式,造成了较高的设备维修、折旧费用,使得整车物流行业中,汽车保管成本加大。同时,在我国的整车物流企业中,大多数企业属于小型企业,管理水平低、效率低,使得管理成本与大型企业相比也较高。

二、我国整车物流未来发展对策

(一)积极推行第三方的汽车物流

第三方物流模式,对供应链末端任务,选择靠近卖主或者消费者的区域完成产品制造有很大帮助,从而使运输成本随之降低,供货时间缩短,将资源集中配置在核心事业方面:不断催生新产品的开发和提高产品质量方面,这样既给企业增加了收益,同时又增加了的客户的满意程度。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拥有较为专业的物流运作技术、经验,高级的物流网络,以及高科技人才和配套信息系统,对提升汽车物流效率有着巨大作用。汽车物流企业完全把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也避免了了企业自身配送时候的回程空驶率,也可以是企业减少掉在配送方面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从而降低了物流成本。

(二)加快汽车整车物流标准化的进程

汽车物流应采用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运输,搬运、装卸、仓储、包装设施和条形码等技术。运行标准化建设主要是物料容器标准化和编码标准化。 编码和标准化是整个汽车物流行业信息化中国的前提,转移不同企业之间编码相同数量的材料的统一和标准化,并加以识别,缩短供应链中的处理时间。 第三方物流具有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特点,是资源整合的主体。其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提高市场反应速度,提高全球竞争力。

(三)构建汽车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互联网技术平台是提高物流服务效率重要的技术支撑,同样也是组成现代汽车物流体系的重要部分。汽车生产有它独有的特殊性,一部车是由从全球采购的成千上万的零部件组成,购买来自世界各地的零部件不能进厂的同时,因为企业无法提供如此大的存储空间,所以如何加快物流信息化的建设是迫在眉睫的。以一汽大众汽车为例,应用物流控制系统来控制物料流、信息流对公司的决策、生产、销售、财务、会计等领域,实现了高效的零库存管理;东风汽车以条码作为信息载体,实现电子,车辆自动存储管理,充分共享车辆的信息,以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因此,我们应该加快中国汽车物流的信息化步伐,广泛应用于各种如计算机、互联网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规范化的汽车物流信息共享的交流平台,使我国汽车物流行业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

(四)缩小汽车物流成本

在物流行业领域中,陆路运输较水运成本高20%~30%,根据国内长江航运集团所提供的数据分析:一辆从长春运到广州的轿车,陆路运输需要3800-4000元,而海运成本只需2500-2800元,海运比陆运节省了30%的成本。正是因为成本压力的不断加大,未来将有更多的汽车企业运用水路运输来降低物流运输的成本。依照我国汽车行业区域发展战略和整体发展规划,合理建设统一布局的生产基地,是规范汽车生产网络最有效的措施。在建设汽车生产基地的同时,以基地为中心扩散成立汽车工业园区,不仅能够调整传统汽车生产模式,还可以大大的减少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1]孟曦.我国汽车物流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