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5:11: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成人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学科体系上的延展力
成人教育学的扩容性体现在学科体系上则具极强的延展力。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上的延展力是指成人教育学中的基础学科按照自身的逻辑线索衍生出一系列的新的课程和新的教学形式,满足成人不断学习的需求和热情。成人教育学学科的课程安排与设置上多元扩张,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与时俱进,知识体系上呈现发散式扩展。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延展力在课程上的体现是其课程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丰富多彩,它有三类组成,其一是核心课程类:成人发展、成人学习、教学过程与教学手段、项目开发与管理等;其二是专门课程类:成人教育史、成人教育哲学、成人教学法等课程;其三是特殊课程类:成人基础教育、比较成人教育研究、成人教育立法研究等。此外,成人教育研究对象范围极其丰富,群体极其广泛,成人教育开设了关于工人、退役军人、妇女、老人等的课程。从而为那些因为某种原因无法得到正规教育的青年、退休或者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为家庭献出自己青春的妇女、社会上无法得到正规学习的残疾人,离开部队急需学习一技之长的退役军人,为了家庭和生活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等等人群打开了一扇通往希望的大门,让他们有所学也有所为。成人教育学这种惠及大众的、多姿多彩的、师生互动的、注重生产的、普惠公平的学科体系,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周期短、次数频、规格多、成效快,成人在学习中能直接有效地把科学技术、知识技能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可以把潜在的尚未成熟的劳动力培养为现实的成熟的劳动。在课程的实施上也就是教学方式上,成人教育走在时代的前沿,以其强有力地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在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上走在各类教育的前面,从而使得成人教育包容度更全面,延展度更深入,成人的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水平掌控具体的学习强度,从而使学习更加便捷,知识掌握更加灵活。此外,成人教育学根据成人的学习特点,教学形式上采取情境教学、对话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模式,充分体现服务成人学生的宗旨。这种结合成人学习特点的延展性的教学方式让成人教育的效率大大提升,成人的学习热情也特别的高涨。成人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视域既具个人性又具社会性,故而在教育知识体系上成人教育的延展力更为明显。关于教育知识的划分,刘庆昌教授在《教育知识论》中将其分为四个层面,分别为个人教育知识和公共教育知识;社会的教育知识和理想的教育知识;事实性的教育知识、观念性的教育知识和方法性的教育知识;教育活动的知识、教育事业的知识和教育思想的知识。成人教育学学科的延展性特质有效地将教育知识的这四个层面都涵盖其中。从而,成人教育学的知识体系包含的不仅是个人教育知识还有公共教育知识,不仅是现实存在的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理念下未来所理想的教育,不仅涉及事实、观念还涉及方法与应用。成人教育学延展的知识体系使得其教育结果不仅对个体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社会进步有着深远影响。成人教育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度也是极具延展力。在教育实践方面,成人教育超越了学校教育的空间和时间界限,教学过程更加灵活,教学形式丰富多样,采用微课、反转课堂、移动学习等方式,充分利用了成人原有的经验,增强了成人学习的效性和质性。例如中国远程教育网、中国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网等互联网媒体在成人学生与教师之间架起了沟通与学习的桥梁。在政教联合方面,成人教育充分联合各种社会资源,组织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力量,为自身发展开道护航,政策与财政的支持充分保证了成人学习的无障碍和稳定性。
三、学科建构上的创生力
创生力是成人教育学扩容性研究的重要方面,它给予成人教育学丰富的存在形式和生命力。成人教育源于“教育”,是从“教育”的母体中孕育而来的,符合进化论的逻辑,“在原有存在形态的基础上裂变新的具有更大功能,具有更大生存力量的存在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人教育以其自我不断的更新能力、自我分化能力和自我重构能力在教育进化中不断壮大。早期的成人教育学是单数形式存在的,其蕴涵着关于成人教育的几乎所有理论表述及认识成果,如近代以前的哲学在问世之初是以综合形态存在的一样,成人教育学最初也是综合形态的。之后,伴随成人教育实践以及成人教育学自身的成熟与开放,单数形式的成人教育学逐渐走向分化,孕育出许多成人教育的分支学科,从而形成现有的成人教育学科知识体系。成人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知识体系以及课程体系构成了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其基本框架的形成、构建和完善是成人教育学不断创生的过程,形成的多层次、多序列、多角度的成人教育学正是其创生力的体现。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基础学科成人教育学分化出的分支学科,如成人学习、成人教学论、成人课程论、成人史学、成人管理论、比较成人教育等。从综合形态到分支形态的演变使得成人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日渐丰富,从原本的一个问题点逐渐演变成知识的线与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知识面在横向与纵向间延伸,最终形成了较为清淅的知识体系和研究范式,故而第二类是由成人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产生的交叉学科,如成人教育社会学、成人教育心理学、成人教育经济学、成人教育伦理学、成人教育统计学、成人教育哲学等,这类学科主要是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作为理论分析框架,对这些学科视阈内的那部分成人教育现象或问题进行观察,视角深入且透彻,未来的扩展度相当可观。第三类是由不同教育对象所构成的特殊领域,如工人成人教育、军队成人教育、家庭成人教育、犯罪成人教育、妇女成人教育、老年成人教育等。成人教育学的学科体系的分类体现了目前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由理论学科向应用学科、由最初的单数形式演化而成了复数形式的扩展。现行的教育学正在日益走向学校教育的死胡同,教育愈发模式化和僵化。这种背景下,成人教育学突破了其“母体”教育学,从传统的学校教育是唯一教育途径的怪圈中脱离出来,超越了教育学的传统视阈,从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文化学、管理学、伦理学、心理学、生态学和政治学等学科出发,以其强有力的扩容性将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等教育实践纳入其中,建立一种民主的、灵活的、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模式。在《终身教育引论》一书中保罗•郎格朗说过“在为保证终身教育实现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具体事务’中,成人教育的发展史首要的,因为成人教育看上去是整个终身教育的‘火车头’。”成人教育学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心与主体,是终身教育体系发展蓬勃的关键。成人教育学可以满足个体对知识无限渴望的需求,对于扁平化社会的治理以及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起着支柱的作用,对于改善社会分层与调和社会流动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提高成人大专教师管理
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学习还是有认识和目标的,希望在成人大专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也具备新颖性和实用性,这些都给老师提出了高要求,成人大专的学生大多数已经步入社会,在对问题思考方面是没有问题的,都希望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给予讲解学科的新成果和新理论,所以,作为大专教师,我们要具备一定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精心的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和兴趣爱好,要根据成人教育的教学特点,在教学方案上强调引导学生“去询问、去发现、去欣赏”。要加强学生自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员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加强对其学生校外自学的帮助和指导。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成人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其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迁移能力,使每位学生都切实培养起一定的自学能力,为其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还要充分利用校园局域网的优势,要求任课教师在网上设置自己的电子信箱,及时在网上替学生解惑、辅导和反馈在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3编写位学员所喜爱的教材
任何教学环节中,教材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教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的,那么教材实际上是根据整体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的相关要求来编写的教学资料用书,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是帮助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源泉,所以,编写适合成人教学的教材是只管重要的,首先我们在编写成人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案例要新颖,通俗易懂,这样才可以方便学生自学,例如可以再教学中采用多种不同的字体和字号来安排各级的标题立意,如果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可以用黑字体来重点标注,,然后,内容上要突出重点,篇幅尽量缩短,不可过长,在叙述的文字上要精练简介,要以学生掌握的极限为准,在教材中交代清楚重点和难点部分,都知道成人教育学习的时间相对较晚,在阐述和叙述基本理论的同时,还要注重将实际紧密结合,帮助学生不单单掌握理论,还掌握实际要领以此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世界发达国家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对人才的需要,在宪法中增加了公民受教育权利的规定。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保护农民受教育的权利已成为时代主题。而我国目前由于政策不完善以及条件限制的原因,导致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开展状况并不理想。为了改善当前的不利局面,本文我们将就农村成人教育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分析当前的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建议,同时对我国未来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做出展望。这对于推动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建设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有关农村成人教育的研究
1.1 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人口约8亿,农村成人教育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就显得愈发重要,但是就农村成人教育开展的现状来看,依然不尽完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1 教育投资力度不够。农村成人教育支出远远小于义务教育,农村教育人均支出小于城镇、贫困地区教育人均支出小于富裕地区的现象依然突出。而且,我国农村应受教育的人口基数大,经济状况不一,不少地方甚至缺乏最起码的办学条件,财政投入明显不够。资金问题仍然是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1.2 师资队伍相对薄弱。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教育者的素质对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直接影响。由于农村成人学校的教师工作条件艰苦,造成教师大量流动。农村成人学校教师向当地中小学校流动,而流出的往往都是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流失、非职业化教师的增加,导致农村成人学校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农村成人学校的教育质量。
1.1.3 教育对象素质较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低下。国务院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达76.4%。由于受自给自足生产方式的约束和禁锢以及封闭式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民普遍缺乏依据市场变化调整和组织生产的能力。加之缺少适时的农业技术培训,绝大多数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不高,他们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不强,无法满足农业产业化要求。
1.2 农村成人教育模式的探讨
然而,现在多数的成人学校的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譬如,部分学校的教学内容仍停留在小麦何时浇水、何时施肥、葡萄何时扦插、如何嫁接等低级技术,当然,并不是说这些技术不用学,而是成人学校应当与时俱进,拓宽教学内容,让现代农民们学到更多科学有用的知识。
1.3 对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成人教关系的论述
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对农村成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创造了发展机遇。农村成人教育应该建立在适应并服务于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之上,并根据这一教育开展基础,更加切合实际地规划农村成人教育的开展路径。这为农村成教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未来农村成教的发展趋势。
1.4 对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
农村成人教育应该以农民全面发展及农村教育主动适应并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与农村教育培养目标转变相一致,其教学内容也应该贴近农村实际生活。具体来说,对于青年农民,重点进行实用技术、社会公德、法律法规、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加强现代化农业生产能力与技术的教育,以培养现代农业所需要的现代农民;对进城务工的农民要加强岗位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安全生产知识,营造农村人力资本培育的良好环境,提高他们的竞争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以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第二三产业及现代化小城镇中从事非农产业的迫切需要,为实现农村“城镇化”以及农业产业化的非农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研究趋势与展望
2.1 解决成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成人教育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要着力解决。一是改善农村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和管理不善的问题。农村地区师资力量是教师队伍中最弱的,且优秀教师流失率很高。发展农村教育必须采取妥善措施留住人才并积极引进人才,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解决农村建设人才缺乏的困局。三是调整农村教育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
2.2 创新农村成人教育模式
依据国际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本转化的经验,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农村劳动力的走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走出农村,到城市第二三产业及其他管理部门就业;二是到现有农村空间内发展起来的新兴小城镇从事非农产业;三是留在已被改造了的具有现代化性质的农业生产领域就业,即现代农民。农村劳动力走向的趋势,事实上已经给农村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提出了一个课题,提供了一个方向。农村成人教育应该在传统的模式上进行创新,使教育能够真正地顺应当前农村的发展需求。
2.3 满足新农村建设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需求
现阶段,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加速了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问题也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人才结构提出了全新要求,这就要求农村成人教育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以适应新农村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既要注重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科技水平和专业技能,又要注重人才的多样化。
2.4 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农村成人教育和谐发展环境
长期以来,农村发展受到政策和自然环境的制约,进而影响其进一步发展。只有先形成良好的自然和社会人文环境,才能为农村成人教育的更好发展打下基础。要提供便利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及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给农民创造更多的生产机会,进而更好地调动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由此逐步提高农村自身的经济和社会能力。只有农村自身经济健康发展了,才留得住人才和资金等资源,才会让人们对发展农村和农村成人教育充满信心,让现代农民就地生根,落地开花。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成人教育走向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
2对于不是以某一种语言作为母语的学习者而言,最佳的学习方式当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获得语言的熏染。
但当这种条件无法得到满足时,就需要采取其他的方式丰富自己获得的语言信息。针对这一问题,齐伟钧先生重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阅读。这也是很多语言专家的看法。在我国当下的教育结构中,成人外语教学从学理层面进行划分并归属于“二语习得”的范畴,学术界曾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一致的结论在于大量的阅读,作者在书中先后列举了方重、周珏良、葛传椝、陆佩弦等人的观点作为自己在本书中阐述自己观点的补充证据。
(一)政府对成人教育投入的力度较大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基础。韩国政府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特别重视对成人教育经费投入的保障。为此,韩国政府不仅颁布了《非正规教育法》,而且,还建立了“成人教育发展基金”,以资助那些工薪低、只具备初级技术水平的员工参加相关的成人教育或培训,并且由生产力发展局公布每年的资助项目。即使是私营企业举办的培训院校,生产力发展局也为其提供培训设备和20%的资金补助。这一举措大大调动了私营企业办学积极性。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韩国政府意识到,未来世界将是一个竞争激烈、高度发展的世界,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重心将转移到亚太地区,这将为韩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韩国政府开始逐年增加成人教育经费,加大对成人教育的投入,从而在确保成人教育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保证成人教育经费来源的稳定性。
(二)加强成人教育的法制化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相关法律的保障。韩国政府对成人教育立法给予高度重视,通过一系列教育立法为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韩国先后颁布了《产业教育振兴法》《职业训练法》《职业训练促进基本法》《科学教育法》《社会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成人教育的性质、地位、目标、根本任务、基本原则、机构设置及政府对发展成人教育的职能和作用等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为韩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为了适应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韩国非常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颁布了《人力资源开发基本法》,提出人力资源开发的总目标是“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和提高国家竞争力”。这一系列系统的法律法规,使韩国成人教育事业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正是完备的法律法规保障了韩国成人教育的迅猛发展。
(三)重视职业教育
韩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韩国发达的职业教育密不可分,由于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韩国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国家特色,这也是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的结果,韩国重视职业高中的发展,鼓励提高高中阶段职校学生的比例,并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对职业教育课程进行改革,以提高职业教育课程的实用性,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使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渗透,进行职教、普教“两轨一体化”的尝试,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训练课,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韩国还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职业高中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从而探索新型的职教办学模式,努力实现“学校教育模式”向“企业教育模式”的转变,鼓励企业附设学校和一些相关技术技能的特长班。这些措施均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韩国的职业教育已经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并将根据韩国新提出的建立“主导世界化、信息化新型职业教育体制”的改革方案继续发展下去,建设未来新型职业教育的框架。
(四)结合本国特色进行成人爱国主义教育
韩国政府对爱国主义教育极其重视,不论是在政策上还是在教育方针上,韩国政府都对爱国主义教育都进行突出强调,韩国《教育法》的7项基本方针,3项是与爱国主义教育直接相关的;20世纪90年代制定的“21世纪的教改方案”的重点内容就是对成人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韩国还通过排除外国文化的影响来强化成人对韩国文化的认同,并通过保护本国的历史文物和历史遗产来增强成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涉及国家领土问题时,态度强硬、立场坚定,坚决不妥协、不退让,这都极大地激发了承认的爱国主义热情;韩国政府维护独岛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成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使得成人对韩国的国家认同感得到大大强化。由此可知,韩国政府在进行成人爱国主义教育方面采取的政策和举措,起到了显著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五)重视信息技术在成人教育发展中的应用
信息化已经成了当今时代的热点,时代在发展,信息也在世界化。在信息技术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今天,韩国也特别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促进成人教育发展中的特殊作用。韩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依托的覆盖全国的“平生教育”体系。为了更好地促进成人学习,韩国建立了全国信息服务网络,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能促进成人教育以更快地速度发展。以网络为基础的现代通信设备和教学手段,创造了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弹性化学习机制,网络学习、远程教育、数字广播教学、录音授课等,使成人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学习讲课内容,成人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为成人提供了各种可供选择的多样化学习模式,学习者甚至可以在地铁站讲习所里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这为成人学习提供了便利,方便了成人灵活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学习,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接触到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促进了韩国成人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和多样化。
(六)全方位推进建立终身教育体制的建立
为了促进终身教育体制的建立,1999年8月31日,韩国颁布了《终身教育法》,以调动并运用一切手段确保每个公民都能随时随地接受教育,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和从中获益的平等机会。按照《终身教育法》的规定,2000年3月19日,韩国建立了全国性的终身教育研究中心,致力于开展终身教育方面的研究,并提供师资培训和收集有关终身教育方面的信息。2002年1月29日,韩国教育及人力资源发展部制定并公布了发展终身教育的综合计划。该计划旨在增加终身教育的机会并建立终身教育的基础,主要任务是:扩展终身教育的架构并提供平等的机会,鼓励发展终身教育项目并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增加对弱势人群终身教育的扶持,启动在职终身教育项目,提供终身素质教育等。同时,加强学校、职业、社会生活的连接性,以确立循环的教育体制。在终身教育制度建立与发展过程中,韩国政府采取多方面措施卓有成效地促进了终身教育体制的建立,为提高国民素质,提高经济水平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深化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
二、韩国成人教育发展的趋势展望
在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中,韩国鲜明的国家特色,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在成人教育的不断发展中,总结出了很多的经验,在今后的发展中,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在成人教育事业上不断进步。韩国政府认识到成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韩国政府直接参与教育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和顺利进行,韩国的成人教育将尊重个性发展,能动地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韩国教育的未来发展值得我们期待和关注。
(一)成人教育将是多样化的教育
韩国的成人教育形式多样,既包括社会教育、职业训练,也包括成人基础教育或成人普通教育。社会教育从内容到形式上又可以分为准学校教育、职业与技术教育以及普通教育三大类,准学校教育是指以在职的青年或成人年为对象,采取业余时间教学进行的补习性教育,这不属于正规的学校体系,而是一些公民学校、技术学校、企业附设的初中和高中、还包括高中层次的夜校、广播和函授高中、开放大学等;韩国的职业训练按培训机构的性质可以分为三大类,公共组织或机构举办的公共职业训练、产业实体举办的面向内部职工的职业训练以及民间机构举办的职业训练。韩国的一些民间组织或机构经常性地举办以青少年、妇女和老人为主要对象的、旨在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教育活动。所以,韩国社会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是灵活多样的。这些多样化的内容和形式有利于为韩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注入鲜活的元素,所以这也会是韩国成人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二)成人教育将会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特色
韩国具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把爱国主义精神贯彻到韩国《教育法》中,体现了韩国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高度重视。在学校教育中,韩国学校重视对青少年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还专门开设特别活动课来传播各种民间习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身土不二”的观念更是渗透到了每个韩国国民的血液之中,这也成了韩国政府号召国民购买国货的响亮口号;韩国的节日、民俗和民族文化艺术都是为了加深韩国青少年对自己国家的感情;韩国人民有着为民族独立而斗争的历史和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英雄、烈士一直受到人民的崇敬……所以,韩国的成人教育发展,将会有浓厚的成人教育特色,并贯穿韩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始终。
(三)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日益实用化
因为韩国成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满足社会职业的需要,所以,韩国成人教育注重将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丰富实用的教学内容是韩国成人教育得以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韩国成人教育课程大都根据职业群分析法和职务分析法来开发,追求与产业发展的同步性。成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确定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然后参加相关的培训,培训内容注重实际技能操作,使成人学习适应其实际的工作需求,提升成人工作技能和水平;韩国政府注重结合各种职业所需的专门教育,向成人提供适应产业结构变化和劳动力试产需求的职业教育,这一系列举措都有利于提高成人教育的实用性,使成人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而不是脱离实际需求的一些空洞理论。
(四)成人教育的终身教育特色显著
在现代社会中,规定年限的传统教育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为每位受教育者提供持续不断的、终身的教育。韩国于20世纪80年代就把终身教育写进了《宪法》,并开始实施终身教育政策,重新组织了韩国终身教育的国家管理机构,设立了韩国终身教育振兴院。韩国政府正努力鼓励全民成为终身学习者以提升国家整体在全球化社会中的竞争力。在这个新的世纪中,韩国教育制度的远景将由全球化、人才强国、教育自主、教学卓越为主轴辐射发展,不断壮大。
当前我国成人教育已经进入了发展的瓶颈阶段,面临着生源逐渐匮乏、定位不够准确、质量逐年下降的窘境。在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大背景下,成人教育转型成为当下的重中之重,“转什么、怎么转”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我国成人教育现存的教育模式
成人教育包括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远程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等,同时还包括职业教育以及社区教育等。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成人教育蓬勃发展,对缓解高等教育的压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教育的公平、实现教育机会的平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成人教育形式单一化
目前高校成人教育主要以学历的教育为主,很多的成人教育仍旧是以“应试教育”为培养目标,把通过考试作为获得成人教育文凭的唯一途径,形成许多考生报名参加成人教育是为了获得文凭,是为了拿文凭而读书,而不是为了学知识而读书。
2.教学方式单一化
成人教育招生是面向社会的,学生在年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再加上很多学生都是以上班为主、学习为辅,因此容易带来很多学习和教育的局限性。全民终身教育的理念就是要形成“校园学习”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而并不是为了拿文凭而学习,因此集中式的单一教学成为制约成人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成人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成人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但其生存和发展却不适应现在教学和教育的需求。成人教育存在着教学质量不高、教学特色不明、教学定位不准等若干问题。
1.成人教育目标定位不准
成人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后备力量,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拓展社会学生来接受高等教育,但是它所设置的专业和教学的内容却是根据普通高校的教育来进行的,从而导致定位于学术型的人才培养,却通过成人教育获得文凭。因此成人教育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和招生特点来设置合理教程,而是生搬硬套,从而导致了成人教育边缘化的发展。
2.培训内容模式化
到成人教育学习的学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但是成人教育的设置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仍旧是以最初设置的“应试教育”为培养目标,以考试来决定结果,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工作的需要,也没有考虑成人教育学生的独特特点。
3.教学方式单一化
当前,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成人教育都是以面授为主,大多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成人教育的教学计划基本都是高校教学的复制品,培养的目标和内容都为照搬照用,忽视了成人自身方面的特殊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参加成人教育的人员年龄和层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的专业都需要进行实践教学,但是由于当前成人教育的教学方式特别单一,难以满足成人学习的需要。
4.重经济效益
高校的成人教育的发展地位现已经处于“边缘化”的阶段,很多高校基本上都是把成人教育当做是摇钱树,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导致现在很多高校重视对外宣传而忽视人才培养,重经济效益忽视质量提升。而质量应是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追求是民众对成人教育的不信任,也是成人教育畸形发展的原因之一。
5.诚信缺失极其严重
成人教育的管理模式与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并不是一样的,成人教育含有利益的成分存在,出现了严重的诚信缺失的现象,这导致了成人教育的质量严重下滑,也使得成人教育的可信度逐步下降,动摇了成人教育在多年之前树立下的威信。这主要体现在论文、考试代考等弊端的出现,让很多的社会学生形成了花钱就能读大学的错误思想,对成人教育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三、国外的先进经验
世界各国的教育理念同样也是“全民的终身教育”,对依托高校开展成人教育很重视,极大地推动了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对该理念下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转型,在国外早有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标定位十分明确。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紧扣全民终身教育的发展理念,拓展高校的优秀资源,让成人教育充分利用,成为成教的特色发展之一。这里的定位是充分考虑到了国民的自身素质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仅是理论需求,更重要的是实践的需要。二是注重多元化的发展模式。高校在成人教育的发展上是集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会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受教育的情况,进行分类教育。如根据受教育的学生开展实践工作,成为理论知识和实践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三是政策支持。许多国外的政策当中,都会有保护性的政策和雄厚的资金支持来科学的引导教育实践工作,以吸引社会上不同的力量来主动地参与到成人教育当中,真正的实现全民化的教育,引导社会学生热爱学习的观念。四是形式多样的教育模式。国外的成人教育多以社会大学、开放大学等形式来进行发展,使得一般的成人教育和一般的高校教育结合化,这样的无歧视、无差别的教育模式,能够保证成人教育的全民化,维持其持续发展性。
四、全民教育背景下成人教育的转型发展
1.构建开放式的教育模式
针对成人教育的学生文化基础落后,学习兴趣不足以及水平参差不齐等特点,可以在人才的培养和考试制度上进行改革,实行职业教育和一般教育的连通性,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融合,建立既开放又灵活的教学模式,并实施学分制,对学分进行有效的认定,检验学习成果,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满足成人教育对于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2.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社会教育的目标和终身教育的理念,在当下看来完全吻合,都非常强调教育纳入社会的大背景当中,成为全社会成员的共同的职责和义务,能够营造人人都学、人人想学的良好局面。因此,高校的成人教育应该与优秀的教学资源和社会资源不断的交叉学习,让成人教育走进社会、走进家庭,让成人教育的学生在教育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构建内容丰富的教育模式
当前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十分单一化,基于教育要从人的本质出发,让人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要多角度地开设专业课程,不仅需要立足于专业知识的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社会实践的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的树立,将成人教育打造成全方位、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余小波.中国成人高等教育转型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研究进展概况
成人教育学者们对于学习型社会体系的内容、处于转型期的继续教育、因应新技术不断变革的远程教育、适应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社区学院特点创新等问题的研究丰富和完善了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内容,同时也增强了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影响力与生命力。
近年来,全国性的成人教育学术活动频繁,推动了成人教育学科不断发展与成熟。围绕“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终身学习与人类发展、终身学习与中国梦”、“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深化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学习型社会(城市、社区)建设与成人教育科学研究的开拓与创新”、“继续教育的综合改革一跨界、融合、创新”、“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一新时期我国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等主题展开讨论。这些学术交流,丰富了成人教育学科的内涵,壮大了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队伍,扩大了成人教育影响力。
此外,成人教育学科理论建设取得丰硕的成果,高质量论文和相关的课题数量不断增加,研究内容与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也是密切相关。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年度立项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立项课题的调查数据显示,成人教育学科立项课题主要集中在教师继续教育、弱势群体技能培训、学习型城市建设、企业员工继续教育、社区教育以及高校继续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开发、学习型城市建设等方面。基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数据,主要成人教育期刊2010年至2014年发表的成人教育学科的文章数量近千篇。其中,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全文转载数量643篇,发表在CSSCI刊物及以上级别的成人教育类文章近400余篇,研究的主题涉及成人教育与成人学习、教师继续教育、开放大学建设、社区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与教学改革、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教育以及成人教育比较研究等内容。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一)成人教育研究的多维视域
随着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开展,对此过程所产生的问题的相关研究与反思也不断展开,随着研究视域的不断扩充,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丰富了成人教育学科的内涵,扩展了成人教育学科的外延,在这种学术争鸣的氛围下,成人教育学科的内容得以不断丰满,程度不断加深,其影响力也得以不断扩展。
1.成人教育学科的进展与反思
20世纪我国成人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初建、重建、停滞、再建、发展和成型六个阶段。回顾20世纪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有学者提出,当前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发展亟待解决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即成人教育学科的独立地位、成人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成人教育学的国际责任、成人教育学和成人教育实践的关系、成人教育学学科研究队伍建设。从批判与重建的角度出发,有学者认为,中国成人教育学科研究的关键在于着手进行社会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应把构建现代成人教育作为特定组织目标,使之对中国成人教育学科重建给出富有实际价值的引导。[2]
2.多理论视角探究成人教育学科发展
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不断丰富成人教育学科的研究内容,已成为成人教育理论研究者的关注点之一。转变学习理论对建构主义理论、哈贝马斯的社会学理论和弗莱雷的解放理论等进行消化和吸收,同时又以生活情境下丰富多彩的成人学习现象为现实基础,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完善的理论体系,是西方成人教育学界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持续探讨成人如何学习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3]对教师学习的研究应该用哲学的思维态度,即认识批判思考教师质变学习如何可能的问题。有学者通过分析找到教师学习的现实缺失,从而论证教师质变学习的“在场”是由教师学习的作为人的发展价值取向所决定的,以学者想象的“思想实验”方式进一步论证了教师质变学习的支架与路径。[4]
(二)终身教育问题的探讨不断深化
1.终身教育政策研究逐步展开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终身教育理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推动下,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已从理念的倡导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国际性的政策与战略,一些先进国家已通过政策的制定及立法的手段,实现了终身教育由理论到具体实践的转型。但是成人教育政策更多地成为“社会控制的工具”,许多国家缺少对成人教育政策的整体处理方式,因此,制定相关政策特别应注重不同部门的整合性合作,提高资源与政策的运行效率。[8]中国终身教育立法正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总的来看,近年来有关终身教育立法的相关研究大多是基于国际比较的视域而展开,如借鉴国外终身教育法诞生的经验,分析我国终身教育立法需要夯实的基础条件,这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推进工作,使得终身教育立法工作的更具可操作性。9]我国国家层面的立法虽尚未完成,但通过对现有法律政策及其实践的分析,从而进一步明确未来中国终身教育政策的着力点和基本走向,勾勒出未来中国终身教育政策的基本框架,如确立终身教育的责任主体、改革主体、服务体系、学习机制等。[10]
2.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渐趋推进
“终身教育”是20世纪以来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潮之一。有学者借助福柯的“话语实践”的分析框架,运用N-Vivo8.0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终身教育政策文本进行了编码分析,研究发现,“终身”的哲学根源是回归人的价值理性、彰显人、制度和合作的力量,这也正是终身教育今天拥有如此旺盛生命力的原因。[5]确立终身教育体制的基本理念,促进受教者终身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个人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根本趋势及其政策的原则和目标。[6]因此,需要从多方面努力推进,如加强终身教育立法,保障教育体系的有效构建;加快开放大学建设,做为巩固终身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夯实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7]
3.终身教育立交桥和学分银行建设研究成为热点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学分银行旨在为学习者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它是以终身教育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为主要功能的学习成果认证管理中心和转换服务平台。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的终身学习政策与实践的发展显示,年轻人和成人在生活经验中对于知识、技能与竞争力获取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于各种学习成果的认证,应该成为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11]随着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日益渗透,许多国家都把建立学分银行作为将终身教育理念转变为实践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推广,我国北京、上海等地也相继开展了有关学分银行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2]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有学者提出,我国学分银行应采取建立国家层面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模式,应在大量研究和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设计,建立继续教育协调机构、学习成果框架和标准体系,并通过国际合作和试点,协调、稳步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实践。[13]成人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核心在于学分互换,即建立学分转换对接体系、学分转换评价体系、学分保障体系。[14]应从顶层设计、法规建设、公益性手段、质量规范等现实问题人手,从而夯实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基础。[15]
4.学习型城市建设研究取得突破
知识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全面到来意味着学习型社会建设势必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大势,而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步骤与衡量标准。目前,世界上有超过1000多个城市和地区已经把建设学习型、教育型城市作为城市的发展目标,许多城市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政策交流、行动研究、能力建设和相互学习,如2013年全球首届学习型城市大会在北京召开,讨论了学习型城市的主要指标,并通过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和《学习型城市的主要特征》两个文件,明确了学习型城市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主要战略。[16]有学者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近的全球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进行了解读,整个框架从“为什么”、“是什么”和“怎样做”三个逻辑源点出发,以“学习型城市建设增加的裨益”、“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主要支柱”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本条件”为三个一级指标,又分别列出若干个二级和三级指标,形成了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促进学习型城市的构建与发展。[17]
(三)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研究备受关注
党的十报告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表明国家从政策层面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继续教育作用也更加明显,继续教育应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1“继续教育”概念取代“成人教育”
从历史沿革看,我国多将继续教育视为成人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约从2002年开始,国家出台的文件中常同时出现两个词汇,但在2007年之后,国家出台的文件中多使用“继续教育”一词。继续教育的概念产生于西方的“继续工程教育”一词,原意主要是把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再教育对象,后来理解为完成继续教育之后针对成人所进行的教育,我国于1979年正式引人该概念以来,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立场、价值观对此概念进行了界定与评价。我国《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1987)等文件也表明,继续教育是指以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对象的再教育活动,[18]这是“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两者之间联系与区别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继续教育”一词在理论与实践中更多地使用,尽管仍有学者对区分两者上持不同意见,但无论是使用“成人教育”或是“继续教育”,都改变不了面向成人群体,提供各类学历或非学历教育的这种教学活动的根本性质;而且从实际角度看,众多成人院校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等,也是在实际行动上对国家使用“继续教育”这一表达的回应与认可。
2.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与转型研究重点
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人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这是明确继续教育的定位与发展方向问题。19]而继续教育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打造品牌特色。大学继续教育是大学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应与大学品牌形成互动关系。[20]从发展现状看,高校继续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高校继续教育应该更新观念、创新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建立教育培训机构联盟、构建基于网络的开放式终身教育平台、调整培训项目结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21]高校继续教育需实现人员互补、教学相长、资源共享、市场共赢之利,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组织体系、营销体系、教学体系以及学生服务体系四个方面进行系统整合。22]在此过程中,高校成人院校需要增强整体自我办学实力,高质量完成学历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等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升成人教育学院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建设。[23]高校继续教育要形成自己的优势,必须从理论、政策、目标、模式、对策等方面加以创新,制定特色鲜明的发展战略。
(四)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融入城市问题研究成为关注焦点
1.关注新市民角色转换研究
新市民角色转换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产生的。农村土地被征用,农民身份发生转换,从而由农民转换成城市的“新市民”,随着新市民对城市生活的融人,会有一些文化上的冲突,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城市化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成人教育不仅可以帮助新市民掌握城市生存所需要的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调节好由于身份转换带来的焦虑。[24]
2.关注农民工融人城市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以及农村地区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产生了我国独有的农民工问题。因此,在农民工社会融人问题上,教育都是一个既注重现实需求又关注长远发展的解决方式。[25]城镇化或进城务工意味着从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发展和质变,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实质上就是接受城市生活结构、社会行动影响并自我调整的过程。受收人水平、工作和生活环境、社会融人状况、自我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和文化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幸福感偏低,有效地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人程度,教育培训是非常重要的方式与手段。成人教育应该通过提升技能水平、促进经济融人、重视社交平台,促进社会融人、增进城市认同、促进心理融人等内容,真正消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隔阂与认知隔阂。[26]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成人教育研究数量增多,研究选题、内容比较分散,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如成人教育学相关文化研究、企业大学的战略发展、开放大学的质量研究、继续教育的劳动力市场研究、进城务工人员的满意度的相关研究等选题都有所涉及。但是,成人教育研究的质量有待提高,研究的深度还需加强,如何增加、提升、搭建多方面的研究平台,也是今后成人教育学科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处处学习、人人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需要成人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科也在不断参与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全民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得以不断成长与壮大。在此过程中,成人教育学者需不断关注相关领域的研究,积极总结经验与教训,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个体提升的需求。
(一)实践导向的价值取向
从价值取向看,近年来成人教育学科的发展仍然延续了以往的研究特点,即对解决社会实践问题的追求,无论是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技能培训问题、信息化进程中远程教育与新技术的结合问题、成人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抑或是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问题,都是立足于解决成人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或就对成人培训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展开反思,这一方面是由成人教育学科特点所致,即实践指导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成人教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这一取向将是该学科发展的主流,当然,有关元成人教育学的相关研究并未停止,对基本理论的思考仍在持续着,这是该学科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基本保障。
(二)开放学习,总结反思性研究
随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潮全球化蔓延的态势,在基于合作、交流、达成共识前提下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接纳、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并展开反思也必然是今后本学科发展的重要内容。应结合国际成人教育会议提出的思想理念、行动框架与愿景,思考我国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27]目前,全球成人教育实践呈现多元化发展特征,需要成人教育政策必须是动态化的延续发展,因此,全球成人教育政策的实践走向,拓展了我国成人教育政策实践的空间。[28]今后有关国外成人教育的成果,包括政策类、课程类、信息类的题材将会受到更多研究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侯怀银,吕慧。20世纪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本土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7).
曾青云,许伶军。当代中国成人教育:批判与重建一基于社会变革的视角[J].职教通讯,2014,(1).
朱敏。西方成人质变学习理论发展的比较研究[J].当代教师教育,2011,(3).
伍叶琴。教师学习的现实深描与学者想象一基于成人教育哲学视域结构的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3,(3).
滕珺。回归人的价值理性一联合国教育文组织“终身教育”的话语实践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1,(4).
。浅析终身教育体系的理念与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
刘晓平。努力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N].河北日报,[29]
欧阳忠明,肖玉梅。全球成人教育政策的现实图景与实践走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桑宁霞,文伟斌。中国终身教育法诞生的保障机制研究—基于国际视野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桑宁霞,渠佳敏。终身教育法规的借鉴与重构一《太原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评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杨进。对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可、核定与认证在推进终身学习中的作用J].开放教育研究,
汤诗华,等。我国学分银行研究与实践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2013,(5).
李林曙,等。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模式、途径与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王贺元,乐传永。论成人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中学分转换体系的构建[J].教育学术月刊,
刘素绢。“学分银行”如何夯实终身学习“立交桥”基础[N].光明日报,
谢伊青。全球首届学习型城市大会在京召开[J].成才与就业,2013,(21).
高志敏,等。帕提农神庙?学习型城市——UNESCO全球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解读[J].教育发展研究,2013,(11).
侯同运。继续教育概念辨析与基本特征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
高丽萍。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3,(2).
刘广送,李春亮。大学继续教育品牌建设相关概念浅析[J].继续教育,2014,(3).
孟至和,等。后金融危机时代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思考[J].继续教育,2012,(6).
曾祥跃。以整合促发展:高校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整合之策[J].当代继续教育,2014,(3).
方莹芬。我国成人院校转型发展的能力建设研究[J].职教通讯,2013,(13).
卢美芬。成人教育在“村转居”新市民角色转换中的作用[J].教育发展研究,2013,(5).
杨良刚。关于新型城镇化下教育与农民工社会融入关系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刘雅婷。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及成人教育应对一一基于山东省济宁市、泰安市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15).
二、“十一五”以来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主要内容
虽然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还不十分丰富,但研究已广泛借鉴了社会学、教育社会学中主要理论流派的经典理论,也积极运用了新兴的社会学理论。李峰从教育社会学中经典的结构功能论、冲突论和符号互动论的视角对成人教育问题进行了述评,并提倡研究的多元取向,兼容三者所长。知识社会学尤其是许茨的知识社会学也开始被运用于成人教育研究,叶剑结合了一些实例展现了成人教育与许茨知识社会学之间的关联,对成人教育中如何发挥“类型化”的作用、推广关联性记忆和创新、关注多重实在间的转换等问题进行讨论,彰显了许茨知识社会学在成人教育领域的价值。崔爱林,薛滩则以新兴的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为启发,全方位看待成人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提出打破原来孤立封闭、各自分离的成人教育状态,通过资源重组达到优势互补;重视成人教育专家系统的建立;运用信息技术使在场和缺场学习方式相互结合等。而李苏娟着重研究了吉登斯现代性理论中的自我认同理论,并提出成人教育研究应该走进成人“生活世界”,积极促进成人的“自我反思性建构”。随着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内涵的不断扩充,研究方法不断丰富,研究范域也日益拓展,各领域研究均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成人教育社会学框架日益完善。
(一)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研究
“十一五”以来的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研究更加具体细化,主要涉及四个面向:一是继续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研究,诸如社区成人教育对“城市新市民”的继续社会化功能的研究;二是再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也引起关注,于金翠指出成人教育可以激发进城就业农民参与再社会化的主动性,帮助他们成功进行职业、社会规范和角色的再社会化;三是正、反向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研究得到重视,如谷文华从博弈论角度对正向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进行宏观分析,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联系成人的社会化实际提出微观和宏观层面的因应策略。何爱霞则特别关注现代社会下,反向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阐释了反向社会化即年长者向年轻者学习的社会化,提出反向社会化可以通过家庭、学校、社区来实施成人教育,并指出反向社会化是成人教育的重要形式。另有研究提出的“文化反哺”的概念即是反向社会化的另一提法。此外,关于高校成人教育社会化或成人教育社会化的论文中的“社会化”概念更多的是指构建成人教育办学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不同于从社会学的视角提出的成人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
(二)社会文化与成人教育研究
成人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得以发展的,而优秀文化的弘扬与繁荣又是通过各类教育的发展得到实现。因此,关于社会文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研究向来是成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课题。“十一五”以来的相关研究在对之前研究成果吸纳提炼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如高志敏认为,我国成人教育内部文化方面存在理念性文化和制度性文化的脆弱问题,长此以往将严重制约成人教育的“由弱变强”的趋势;在社会文化与成人教育关系问题上,他特别强调社会文化施与成人教育的影响作用,认为社会文化对成人教育的发展具有“激励、规定、供给作用”;反过来,成人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扬弃、调合及创造功能的研究也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在多元文化与成人教育方面,他指出多元文化对于成人教育的发展具有五个“约定”的规制,并提出了回应“约定”挑战的文化选择。何爱霞则指出多元文化在为成人教育提供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成人教育目标、内容、形式、方法乃至评价提出了全面性挑战。此外,她还提出了“三喻文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尤其是前喻式成人教育对成人教育的独特作用。另有学者基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大背景,以宏大的成人教育发展为研究对象。如曾青云、郭凌雁基本梳理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文化脉络、文化动因、文化诉求的基础上,努力追索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文化蕴义、文化价值、文化路径。郑义寅,丁昶玮引入文化资本理念,廓清中国成人教育变革的理念与思维,反思与叩问变革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并指出文化资本重构理念对我国成人教育未来变革的影响。
(三)社会分层和流动与成人教育研究
社会分层研究主要是从静态的、共时性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而社会流动则主要是从动态的、历时性角度研究社会地位变化。社会分层体现了社会群体的结构性差异,反映在成人教育方面,体现出了成人教育的不公平问题。“十一五”以来对成人教育公平的研究方兴未艾。晋银峰对改革开放前后的成人教育公平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从教育权利差异的群体化、教育价值取向的精英化、教育实现途径的正规化向教育权利实现的社会化、教育价值取向的普及化、教育实现途径的非正规化转变。罗永彬和李康林则分别基于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对我国“成人教育公平”的现状进行分析。此外,不少硕士研究生直接把“成人教育公平”问题作为论文选题。社会流动作为社会分层研究的延伸和深化,其与成人教育的研究成果非常丰硕。“十一五”以来的成人教育学专著及相关的立项课题都重点关注了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社会流动串起了成人教育社会学诸多方面的研究,包括继续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促进社会流动、成人群体尤其弱势群体社会流动、职业流动等。如林文广认为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促进了包括城乡流动、地域流动和水平流动等,为社会成员寻求工作岗位和社会位置提供了公平的机制,并提出必须不断健全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更好的利用它为我国社会合理、良性的社会流动服务。曾荣青、贺义梅则特别关注了外来女工的流动,指出外来女工自身文化教育水平普遍不高、传统的性别意识和社会职业歧视等因素导致大部分外来女工只停留在水平流动的基础上,而垂直流动的发展性较小。成人教育具有其独特的教育性质,能帮助外来女工获得技能与综合素养的提高,成为她们实现垂直流动的最佳渠道。
(四)成人教育背景下的社会群体研究
成人教育背景中的基本社会群体可分为成人教育者群体、成人学习者群体以及学与教组合群体。成人教育者是指从事成人教育的教师和管理者。对这一群体的研究,在“十一五”以前有较多论述,而“十一五”以来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成人学习者群体,尤其是从构建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的或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视角对成人学习群体展开研究,特别关注了成人学习的动力源泉、方法、手段、效果及角色定位,成人个性发展等。如姚远峰从社会学角度归纳得出:成人学习是人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成人学习的动力源泉来自社会,其目标是为了适应变动不居的知识经济社会,并成为自己文化进步的主宰者和创造者。帅良余在学习型组织条件下,研究成人学习、成人个性发展。从成人个性发展的视角看,将社会学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结合进行个性理论分析,使得个性以及成人个性发展与成人学习、学习型组织之间建立联系,为分析成人学习提供理论依据。彭景阳用社会学的社会角色理论分析网络条件下成人学习者的角色类型与冲突,提出通过正确的角色定位和自我调适来进行协调和解决。
陈晓新指出学习型社会下的成人学习者角色对传统的学生角色提出了挑战,论述了成人学习者角色与学生的“边际人”角色的本质区别,提出了成人学习者角色的定位、影响成人学习者角色发展的因素及其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不同成人群体与成人教育的社会学研究也是一大研究重点,这也是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极具现实意义的一个方面,包括对农民、失学无业青年、老年人、工人、干部等不同群体的研究,其中研究主要针对农民,具体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农村流动劳动力、“城市新市民”(失地农民)以及农村女性等,主要是从社会流动、继续社会化及社会文化三个社会学研究的角度,研究中体现出了研究者的人文关怀。
此外,成人教育社会学还从教育的维度进行了多样化研究,包括对社区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社会学研究。社区是社会学中的一个从空间形式反映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概念,社区成人教育是成人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现有的社区成人教育的社会学研究系统深入地阐述了社区成人教育的概念、内容和功能等,提出对创建“生态社区”“安全社区”“健康社区”“学习型社区”的具体设想,以最终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关于成人高等教育社会学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涉及面较为广泛,包括成人高等教育实践主体、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成人高校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本质、成人高等教育公平性等,限于篇幅,在此不能一一展开。
三、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一)存在问题
“十一五”以来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虽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了上述的发展,但也不能忽视所存在的不足。
1.课题立项少,研究队伍仍薄弱课题立项、课题成果及著作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研究者对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热情高涨,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但是全国性的重大课题并不多,不能形成全国或区域联动的研究格局,总体上呈现出小而散、不系统、各自为政的研究态势,没有太多的著作或丛书出版。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队伍仍不强,研究人员不多且较集中在少数大学或科研机构,没有形成合理化的结构,年长学者大多非本学科科班出身,理论功底相对欠缺,中青年学者尚未形成足够的学术影响力,又没有促使研究队伍形成合力的科研机制,从而导致研究内容较分散、不深入、欠系统。
2.研究领域窄,关注群体较集中从研究领域看,关于社会变迁与社会流动的研究已逐步往纵深处发展。继续社会化、社会文化与成人教育等在继续深化的同时,应拓宽对社区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的社会学研究。从现有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关注的群体看,农民是研究的聚焦点。随着社会变迁,还应顺应时代关注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不仅要关注弱势群体,还应关注强势群体,包括是否是强势群体占据了大部分成人教育资源及成人教育对强势群体影响等,因为成人教育不只是一种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类型,由此可以产生强势与弱势群体的对比研究。
3.“成人教育”有余,“社会学”不足既有的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大多关注的是“成人教育”,更多的是探讨成人教育的目的、任务、模式、机制等,而对“社会学”的关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可谓“成人教育”有余,“社会学”不足。有些研究虽然冠以“社会学”研究之名,但是并没有彰显社会学研究的特色,并未从社会学的视角切入;有些研究虽然运用了社会学中的理论,但是运用的较为生硬,理论分析不深入;另外还有研究简单套用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再加上“成人”二字,并未仔细辨别出不少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为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社会学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在借鉴这些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成果时,不可简单移植。应把握住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多借助于社会学,以显示出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独特质感及成人教育个性特色。
4.研究取向偏离,研究方法单一在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存在两种取向,即以构建起成人教育学科体系为目的的理论体系取向和以解决成人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为目的问题取向。由于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还不很成熟,加之我国不少成人教育研究者习惯于采用问题研究取向,理论体系取向的研究相对较少,这并不利于建立和完善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学科体系。此外,研究方法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是整体上研究方法仍较单一,还不太借鉴社会学或教育社会学的诸多研究方法,以致研究容易出现泛泛而谈,未能向纵深发展,这也是影响学科地位的一个原因。
(二)未来展望
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在回顾和反思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不难展望其良好的发展未来。
1.研究领域继续拓展,研究层次不断深化我国的社会学研究仍然存在诸多未触及或触及不深的方面,如成人教育办学体制、成人教育技术、强势成人群体的社会学分析等。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与社会的密切互动性。“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肩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节约型、环境优化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多重任务,“十二五”时期还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会不断催生出成人教育社会学横向上更多的研究领域,也要求我们的理论研究往纵深处发展,阐释更深层次的问题。
2.研究力量持续增加,研究成果更加丰硕除以高校成人教育学研究中理论研究专业化程度高的专家、老师为主力外,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队伍还包括:越来越多的成人教育学或社会学的研究生将研究兴趣定位于成人教育社会学,作为一股新生研究力量不断扩大研究队伍,同时也因为接受着社会学或教育社会学的理论熏陶,将触发更多理论性强的研究成果。此外,高校成人教育的管理人员、政府机关和行政机构中成人教育工作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若能再结合相关理论,形成的基于实践的理论分析将会是更加饱满有力的。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成人教育是一种不同于正规教育的教育,其生态环境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生态环境。现以生态环境的研究方法来探讨成人教育的发展及其规律。生态环境是指生态因子综合在一起,构成影响某种生物(包括人)的个体、群体或某个群落的环境。
一、成人教育生态的多维性
教育生态学把受教育者——成人,既看成社会的人,又看作是生物的人。在教育的周围存在着三种环境圈层,即自然的、社会的和规范的生态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成人的自然环境不同于一般校园环境,成人的自然环境也是社会环境,农民的自然环境在农村以及农民可能要迁移的城市,企事业职工的自然环境在企业、在其所工作的宽广的工作场所。而普通学历教育的学生其学习环境是在与社会有一定距离的象牙塔内,其受社会的影响并不太大,而且其学习环境容易控制。
社会环境又称结构环境。成人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也可以制约着成人的教育,在不同阶层的家庭环境中,可能对孩子的期望值不一样,以至于影响到孩子将来的教育与发展。而正规学校的成人教育是非常少的,大多数的成人选择由社会机构举办的学校进行教育,因此一些政治、经济因素对成人教育的影响直接而又深刻。
规范环境。又称精神环境或价值环境,它是人类在群体生活中所形成和持有的态度、风气与气质、观念。在对待教育问题上,中国的价值观念,不同时期的认识和态度是不一样的。儒家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对中国人教育观影响非常大,自然参加成人教育的成人会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学习目的。而有一段时期,在“读书无用论”思想泛滥,“体脑倒挂”的社会,大多数成人则选择直接就业,以赚钱为目的。中国的民族性中,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当今社会,不仅重视人的学历,也重视人的能力,所以许多成人不仅选择学历教育,也选择了能力教育。
关于生态因子的性质和作用探讨:
在成人教育中,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这三种教育生态环境,组成多维复合的生态环境,其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生态因素,分别满足成人生物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生活需要。当整个成人的教育生态环境由这三种环境交织融合组成时,就和成人教育相互作用,组成成人教育生态系统,形成竞争、协同进化和生态平衡或生态失调等复杂的情况和关系。
社会环境影响着成人学生的教育动机,成人教育参与者的动机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为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属于求知动力型,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工作的要求;第二种需求仅仅是为了获取文凭,有部分成人学生为了提升职务、职称等原因而参与成人教育。第三种类型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取得精神上的享受。
成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影响着成人学生的学习基础,成人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从生源上看,成人教育的学生一般来自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各种技校的毕业生及已经踏入社会许多年的在职人员,年龄跨度较大。成人教育的学生也可以来自不同的阶层,如来自农村、来自企业、来自教师行业等等,而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学历水平,不同的年龄,决定了成人教育学生无论在生活阅历、学习精力、原有的学习水平、接受新事物的水平与层次以及对事物的看法、判断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根据社会目的不同,成人教育的形式可以是政策教育、法治教育、人口教育、妇女教育、老年教育、家长教育、培训教育等等。我国现在仍有20%的人口属于是文盲和半文盲。依照教育法的规定,具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能力的公民,应当接受扫盲教育。因此,在某些教育不发达地区,成人教育担负起扫盲教育的任务。
我们还看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成人教育的民办非学历高校,与正规学历教育竞争的问题。民办非学历教育,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教学内容属于高等教育层次的教育,但不具备颁发国家高等教育学历证书资格的各类培训、进修、辅导、补习等非学历高等学校教育。
总之,事情的发展变化,协调失协都是与外部和自身的因素相互作用的。
二、成人教育生态的结构层次
(一)成人教育的宏观生态与微观生态
从宏观上可以看出,国家对成人教育是十分重视的。1993年国家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将成人教育纳到“终身教育”体系,而与此同时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开展成人高等教育意见的通知》将成人教育作为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鼓励公民通过多样化的成人教育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实现终身教育;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更进一步明确了成人教育的发展重点为职业资格、岗位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将成人教育重点放在提升劳动者素质与业务水平上;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均将成人教育与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创业教育联系在一起。国家是把成人教育与其对国家的人力资源的发展规划联系在一起的。就地方法规来看,我国仅福建、北京、上海三地制定了地方性的成人教育法规。
但是从微观上看,成人学历教育却已呈萎缩趋势。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231.7929万人,与2001年的719.0658万人相比,增长近2倍。相比之下,成人高校的招生却出现了“滞胀”,如2010年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在读生总数为536.0388万人,而2001年在读生总数为455.9809万人,10年来增长不到80万。造成这种局面的深层次原因是,成人学历教育已经成为学生差、层次差、学历“水分大”的代名词。相对成人学历教育的萎缩,而非学历的继续教育却如日初升,方兴未艾。随着我国教育国际化的推进,继续教育在国际化的发展上也加快了步伐,各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机构依托本校优质师资与丰富底蕴,加强国际继续教育的交流、沟通与合作。
(二)教育的个体生态、群体生态
教育的个体生态属于微观生态。现代教育科学非常强调教育过程的个体化问题,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而成人教育的本质特征是由其教育对象——成人决定的。成人教育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以成人的方式指导教育的过程。诺尔斯认为成人自学者拥有着和正规学校的学生不一样的物质,他们能够系统独立地指导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活动,具有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具有丰富的认知能力,而且成人是一群主动学习的人。正是这样一群人影响着成人的个体学习生态。
中国的成人教育的群体生态系统有多种,具有中国特色。其成人教育的主体主要定位在普通高考落榜生、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职人员,甚至还有把军队的官兵作为成人教育的一部分,高校继续教育也是一种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多维的复合网络,在网络系统中,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促进教育的生态演替,使教育的层次由低级向高级转化,使人才培养由基础向专深发展。
而现在远程教育更快捷地把分散的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在时间、空间上进行组织并加以协调,使教学得以实施,并且其实施的内容和方法更加有人性化,更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与个性实施。
三、成人教育生态的规律
(一)成人教育生态的平衡与不平衡
1.成人教育的各级学校之间的比例
成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不平衡。成人学历教育主要是指成人高考性国民教育系列,列入国家招生计划,国家承认学历,参加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各省、自治区统一组织录取。成人高等学校教育类型有:远程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业余大学、职工医学院、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普通高校的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实行全国统一招生。学习形式分脱产、业余(包括半脱产、夜大)和函授、远程教育4种。但这类成人学历教育已经不断在萎缩,甚至被许多职业大学所取代。
但是现在的培训教育却方兴未艾,针对青壮年农民广泛开展的实用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对农村基层干部、技术员、企业职工进行岗位培训,而且这些培训教育也不能完全满足成人对知识的渴求。这种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势必从不平衡走向平衡,其平衡的标准就是适应社会、广大成人对求知、求学的需求。
2.成人教育课程与正规本科教育课程的不平衡
从湖北大学继续教育所提供的课程来看,多属于面向社会需求的,急需型的课程,如旅游管理、建筑工程管理、电力工程管理、应用电子技术、学前教育、物流管理、通信技术、数据技术、市场营销等。
而本科专业则侧重于哲学与基础学科:法学、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
正规本科的课程则还有基础和哲学方面的考虑,可能成人教育的举办者认为,满足社会的一般技能和学历需求就可以了,而人们追求更高、更精深的要求并没有完全被满足,另外所设课程也与某些本科实用性课程一致,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本科的教师。这种课程的不平衡必然会被人们更高的精神追求所牵引,从而向更高的平衡进发。
3.成人教育拨款的不平衡
这种拨款与收费并行的方法持续到20世纪末,此后成人教育学员的学费收入成了高校成人教育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成人教育本着“谁受教育、谁出钱”的原则,由接受成人教育的学习者支付学费。目前,我国成人教育的办学经费来源主要有函授和夜大学费、成人脱产班的收费、中小学师资培训费、专修班或联合办学的收费等,可以说成人教育基本上没有国家拨款。而高等院校学历教育拨款虽然偏低,但是国家也按照“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来对不同类型高校进行经费分配。
(二)成人教育的迁移、潜移和富集
成人教育生态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在宏观上主要表现为径流,即比较明显的迁移,也可以把这种径流看作是成人教育中的人员流动;但在微观上表现为潜流,即不明显的迁移,也可以说是成人学生思想上的迁移、道德上的迁移。生态学上的富集作用,又称生物放大作用,意思是有益的或有害的物质,通过食物链而逐渐浓缩,使其含的浓度成几倍或几百倍的增长。
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9年教育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和2010年工作计划的通报》记载,2009年,教育系统共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249.31万人,与2008年统计数据比较,总人数增加300.10万人次。共有16.44万所职业、农村成人学校参与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这样的人口大规模的转移,与我国的城镇化经济策略是相合的,在城镇化中,成人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成人教育中,一个人的成就受文化传统、社会风气、大众传媒、兴趣价值以及家庭环境很多因素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比正规学校教育更直接和强烈。虽然有些文化上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是当这种思想的影响被学生慢慢地沉淀,到一定的时候,可能会形成一种巨大的力量。这也可以说是文化的富集作用。如当一个农村成人在不断地接受教育,到一定时候,就有可能改变自己贫困的命运。一个学历不高的学生,在不断的接受成人教育中,可能会超过比自己学历更高的人,达到自己事业上的顶峰。
四、结语
成人教育的生态环境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成人教育是正规教育后教育,是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从其生态学中来探讨成人教育,给了成人教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参考文献
[1]严立云,卢万合.终身教育视角下的我国成人教育发展途径探讨[J].学术论坛,2012,(11).
[2]曾青云,郭凌雁.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文化引示[J].职教论坛,2012,(30).
[3]邓叶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构建农村成人教育新体系的必要性[J].继续教育研究,2013,(1).
从根本上来说,“三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其生存能力,丰富其生活知识,使其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从本质上来看,它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从内容上来讲,“三生教育”中,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生存教育是前提,生活教育是保障,生命教育是核心。也就是说,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提高生存能力,掌握生存规律,为其全面发展提供必备的前提条件;通过生活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性情,完善学生的生活情趣,为其完满生活打好基础,为其全面发展做好保障;通过生命教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关爱生命、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教育应当贯彻始终,它既是“三生教育”的初衷也是其最终目标,是人之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
二、从“三生教育”看当前我国成人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
在“三生教育”观照下,当前我国成人教育的价值取向存在着过分偏重社会需求,对人本身的发展重视不够的问题。杜以德先生曾指出:纵观现代成人教育发展的历程,基本上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为中心的。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成人教育由于过分关注社会的发展使人之发展社会化,导致了对人的发展的冷落和偏移。成人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柱,为社会服务本无可厚非,但实际情况是,成人教育过分偏重社会需求,成人教育领域实用功利主义盛行,人文精神水平下降,成人教育的价值取向出现对人本身的发展重视不够的问题和现象。具体表现为:生存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单一化,生活教育偏于物质化,生命教育几近缺失化。
(一)生存教育单一化
生存教育单一化主要是指目标和内容上呈现单一化。我国成人的生存教育在目标上以技能的提高为唯一标准,缺少心理能力培养和情操陶冶的目标体现;在内容上又以成人的外在技能提高为主,忽视内在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为只注重培训成人的言说能力,生产技能等职业技能,忽视道德素养,心理智力,兴趣爱好以及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这种生存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只是教会人单纯掌握“何以为生”的知识和本领,却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思考和追问,使得成人的生存教育在人类知识越来越丰富的形势下,目标和内容却越来越单一,导致成人在工作之余的学习和受教育变成被迫和不得不进行的一种负担和压力。生存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单一化,使得成人教育单纯以完成技能传授为任务,而技能的提高又单纯以获得学历或者资格证书为唯一标准,这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成人真正生存的意义所在,失去了对成人生存价值的关怀,造成了受教育者“意义”世界的缺失。这种目标和内容上的单一化还使得学历和文凭越来越被畸形地关注,也使得成人为了在现实社会中谋求好工作,好收入,通过成人教育混文凭,混学历的功利性追求戴上了合理的“为了生存”的帽子,导致成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懒散被动,思想不集中,精神不投入的行为,最终也促使成人教育越来越流于形式,消极而无实效。
(二)生活教育物质化
目前成人的生活教育呈现物质化的表象,只注重满足成人对物质的崇拜和占有的欲望,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做人的标准,道德准则被丢弃在生活内容之外,最终使人们不再追求事物本质对其生活的意义,而只是把自己的生活的意义投射到物质的占有和追求上。这种物质化使得成人在随着经济蓬勃发展生活的完美倍受关注的环境下,将物质生活的丰裕作为其衡量生活标准的主要标杆。“知识就是金钱”根植于成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促使他们为了单纯满足物质条件而接受教育和学习,精神世界的改善不是随后而至,而是一味地被淡忘。生活教育偏于物质化使得成人教育功利化,成人的精神生活,个性成长,道德信仰被漠视,最终模糊了成人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成人读书,接受教育几乎都是为了谋得一份好工作,以便获得功名利禄从而过上丰裕的物质生活。但是随着物欲的满足,人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只会感到无聊和空虚。只有精神世界的充裕才能使人得到幸福的饱足。成人生活教育的物质化最终失去了培养人的终极目标和意义追求,失去了教育的终极意义。这种生活教育只能浅显教会成人生活的基本知识,而不能提供给成人追求个人、团体、家庭、民族和人类幸福的具体方法,从而使成人教育沦为“使人为之物”的教育。
(三)生命教育缺失化
当前我国的成人教育作为对成人提高自我,突破自我的主要教育途径,却对成人的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教育淡化和漠视。我们可以看到,对生命教育的缺失使成人难以通过成人教育获得多方面的滋养,不能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体验丰富的学习人生来满足生命的成长。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成人对价值生命陷入迷茫,甚至导致对自然生命的轻视,意识不到自己的生命存在对于他人和社会的意义,更不会去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的缺失化使得成人教育最初“教化人生”的本义变得日益功利性和机械性,使得成人失去了生存的惬意,人的欲望、精神及其自由受到限制,人的开放性、创造性被僵化和扼杀,人的生命的超越性难以体现。也将必然导致成人教育显现出一种可悲的境遇:“那种饱含着对智慧的追求,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对人的自由、公平和生存尊严的教育已经远离我们,被淹没在功利主义、机械主义和实利主义的冰水之中”。
三、“三生教育”观照下我国成人教育价值取向的应然
“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的发明者和创造者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的表述体现了教育应以人为本的思想。“三生教育”正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关注个体的生命价值、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教育。在它的观照下,成人教育的价值取向应以“以人为本”为宗旨,关注成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使人逐渐完善并享受学习的幸福。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全面的生存教育为保障
虽然由于受社会发展的局限性和时代进步的阶段性以及我国国情的约束,目前我国成人的生存教育呈现单一化,人们不得不为了生存而提高生存技能,掌握更高的职业水平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与科技的进步。但是,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上,我们更应该立足于发展全面的生存教育,为人之全面发展提供基本保障。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成人生存教育也应该得以扩展、分化,并在不同层面上展开,逐步达到全面。黄全愈在《生存教育在美国》中提出,生存教育包括体能、技能和智能的教育。体能是指生理方面的生存教育,智能多指心理方面的生存教育,体能是基础,技能是保障,智能是前提。他的这种生存教育主要是针对青少年而言。对成人来讲,全面的生存教育应该从培养人各种生存能力的角度强调,它不单单指教会成人懂得生存规则或者掌握某项职业技能,而且要教会包括社交能力,生理、心理的承受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创造的能力等各种能力。只有以全面的生存教育为保障,强调生存能力的提高,注重人本身的主体性发挥和创造性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丰富的生活教育为目标
成人生活教育应该是使成人能够切身体会得到的,感受得到的教育。它要求结合成人的生活经验,以满足成人的物质需求为前提,以满足成人的精神享受为关键,逐渐丰富其内容。
1.闲暇时间增多要求成人生活教育内容不断丰富
社会生产力进步,生产技术以及工艺得到迅速改进,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工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工作时间缩短,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加,促使成人工作者自我发展和提高以及丰富精神生活的需求增加。为了有效利用闲暇时间,使成人的生活更充实,有意义,成人教育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2.人口老龄化要求成人教育丰富生活内容
我国社会已成为老龄化社会。如何使人的老年生活健康,并富有意义,使人在准备退休时仍保持体力和智力继续参与社会生活,学习和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要求成人教育不断丰富其生活教育内容。
3.精神生活的需求要求成人教育丰富生活内容
城市化、现代化、信息化在给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进步的同时,也为个人的家庭生活的丰富提供了实现条件。如何实现家庭和个人更好地生活,开始成为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精神生活亟待满足要求生活教育内容丰富多彩,例如,需要提供生活艺术方面的咨询以及使家庭幸福的技巧咨询等等。
在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化网络化几乎已经成为生活的常态。教育行业为了跟随时代潮流而不至于落伍,于是引进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一、成人教育管理信息化概述
1.定义。成人教育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在成人教育管理中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和计算机通讯技术来让成人教学管理模式得以更新而不至于落伍。2.特征。2.1成人教育信息从以前的信息分割向信息互通转换。在之前的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中,由于都是成年人,学生的各类信息几乎都是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管理的,这些部门之间又互相之间不联通,导致信息不流通,这就成了成人教育管理的一大障碍。而实施教学管理信息化之后,学生的各种信息在输入学校系统之后,学生、教师、课程、成绩等信息就成为公共信息,可以互通,只要能进入学校官网就可以查询到,这不仅方便了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还给学生也提供了相应的便利。2.2成人教育信息化使得教学信息可以大量储存。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中,学生的档案管理基本上都是以纸质储存为主。这种方式不仅需要专门的储藏室进行储存,还需要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看管和打扫,浪费人力物力,而且利用率比不是很高。而在成人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下,管理人员把学生信息进行数据化,存入学校系统,而且备份很方便,只要有电脑以及账号密码,就可以进入学校官网进行查询,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还可以节省查询者的时间,不必再去因为需要档案资料而跑各种繁复的程序。而且通过电脑可以储存多年的学生信息,这也方便了学校管理人员对学生以及学校近几年来的招生和学生成绩进行分析,从而能更加准确的得出所需要的数据去应用于接下来的招生和为学生服务。
二、大数据环境下成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成人教育信息化使得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再度成为现实。在大数据环境下伴随着我国把基本覆盖了我国所有院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建立,通过网络以及信息技术,许多成年人包括宝妈以及在职人员都可以通过利用网络在自己的业余时间去学习和补充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更进一步而努力奋斗。同时相比较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而言,信息化的成人教育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突破,而对于自己已经很熟悉的内容就可以采取快速跳过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把重点都放在自己不熟悉的地方,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成人教育管理信息化使得时时处处能学习成为了现实,这就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工作和学习的矛盾,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提升。
三、大数据环境下成人教育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在成人教育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不多,而且国家投入不够均衡,使得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在当今社会,由于对大数据的实施力度与操作还不够完善,许多学校在校园网的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但是,因为学校高层只重视投入而忽视管理,对建设很看中却轻视实施,这就相当于空座金山而不知道发挥它的价值,使得信息技术在学校能用得到的地方特别少,而且应用都很浅显,即使不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一样可以轻松查询到。而且在校园网建设初期,成人教育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十分薄弱,而且学校高层保障不够深入,使得成人教育管理信息化模式在应用的时候因为这些原因只能够停留在初级阶段。正因为这样,使得校园网成为了学校教员以及学生聊天、看电影、打游戏的工具。2.成人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学校中的利用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在成人教育这个群体中,分两部分,一部分人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比重大,而另一部分则人就是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占主要成分,二者之间因为办学条件、资金、技术以及师资等方面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在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上有了很大的差别,出现了两极分化。3.部分成人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规划十分杂乱,系统很难维系,数据不能达到共享状态。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但是由于各部门之间不能够很好的协调,而且有的部门之间所用的信息平台还不一样,这就导致了数据信息之间出现了一些重复甚至缺失现象,使得平台之间的信息难以做到整合共享。这就导致了平台差异,使得数据不能够再用于做有关学生成绩对比以及招生情况等其他分析。4.成人教育管理信息化模式在管理人员、设备等的几方面的支持不够合理。网络信息化模式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必定会与传统的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发生冲突。在这其中,因为管理信息化模式在政策、校领导支持、配套设施缺乏等好多方面都很欠缺,这就会导致推进新模式的人员感到受挫,从而使得这种模式的使用和推进被延迟甚至陷入停滞。
四、大数据背景下成人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策略的探索
1.成人教育管理信息化需要对成人教育观念进行创新。在当今社会,新型成人教育需要确立新的发展观、开放观、职能观以及信息观。首先,成人教育的发展应该由仅仅是办学规模扩展发展到确立规模收益、以及结构都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发展观;其次,成人教育需要在关注自身教育的情况下,同时关注世界格局以及国际成人教育管理信息化新的发展趋势和走向,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模式理念,并且加强与同类型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并进行广泛的宣传,从而赢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来吸引投资,去应用到教学管理信息化模式的构建,使得我国的成人教育能够跟得上国际步伐,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2.成人教育管理信息化需要对成人教育方法进行创新。成人教育管理信息化需要充分利用当今的网络信息技术,把情景模拟、拓展训练等新的教学方式应用到成人教育管理信息化模式当中,让学生能够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学以致用。比如实施网络自动化信息远程管理,让学生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来学习、考试以及进行成绩查询;此外,还可以构建专门用于成人教育的网站,在里面上传各种成人教育所需要的资料、课程等,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管理,让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账号密码才能进入去学习;另外,在信息化过程中,可以构建学员互相交流的平台,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增进师生感情。3.成人教育管理信息化需要对成人教育的内容进行创新。成人教育内容的创新需要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需要把素质教育、学科发展以及科学思维和生产技能等几方面规整到成人教育的内容当中。另一方面,需要构建个性化的教育教学体制,通过数据存储、网络信息技术等方法把大的模块细分成小的模块进行教育学习,从而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的需求,使之能够取长补短,全面发展。4.成人教育管理信息化需要对成人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由于成人教育与管理信息化相互结合,这就使得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现代化、智能化和个性化。5.成人教育管理信息化需要对成人教育资源进行创新。成人教育管理信息化要求整合其教育资源,通过利用网络、卫星传输以及校际合作等形式对精品课程、好的教育资源的实现共享,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方便的对学习资源进行下载、浏览学习以及检查。
参考文献:
[1]王敏新;和谐社会语境下我国成人教育创新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7年05期;
关键词:
高校;成人教育;师资队伍;问题;对策
近些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高校人数不断刷新历史。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成人高校教育的发展也令人为之惊叹。高校成人教育是我国高等成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提高我国的居民综合素质,振兴整个民族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然而对现阶段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打造高素质的高校成人教育师资队伍,提高成人教育质量,已经成为现阶段一个非常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一、我国高校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意识不达标,对师资队伍建设缺乏重视
对现阶段的成人教育教师队伍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成人教育中的老师普遍属于兼职老师,成人教育缺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即便是有些学校拥有专属的成人专职教师,这些教师的工作侧重点也有所偏差,多以教育管理为主,真正从事成人教育的教师数量非常少。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教育的普及力度的不断加大,成人高校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受教育的学生数量增多了,然而教师数量却并无变化,这种状态根本不能满足现阶段教育发展的要求,也必然会对教育的结果产生不利的影响。成人教育对普通高校的依赖性非常强,因为成人教育的教学任务基本上由全日制教师兼职完成,但是兼职教师的更换比较频繁,稳定性差,教学质量很难保证。此外,成人教育的管理机制也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稳定兼职教师,普通高校依靠挖掘全日制师资潜力举办成人高等教育,是想要形成以学院管理为主的一级管理模式。然而对于院系来说,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待建设的课程和课题研究等已经让人焦头烂额,根本不可能对成人教育投入过多的精力,成人教育的教学任务能不能有效落实都无法保障,更有甚一些院系直接将成人教育当作学校创收的一个渠道。另外,从教师的角度分析,教师的利益(职称评定,工资调整,成果奖励,待遇提高等)只和其科研成果以及从事的全日制教学活动有关,成教活动所能带给教师的最大利益仅仅只是经济收入的增加,权衡利弊,并不利于教师的长远发展。很多教师出于这些因素的考虑,往往也不愿意,甚至不可能将精力放在成教工作上。而这些错误的观点在中青年骨干教师身上表现得更为显著,这种局面增加了教师的不稳定性,严重影响成教的质量。
(二)教师综合素质差,缺乏必要的职业意识和教学经验
对现阶段负责成教工作的教师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很多教育者缺乏职业道德和意识,考虑问题的时候单纯与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很少对成教工作进行思考或研究,教育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作为支撑,教育的可操作性难以落实。从表面上看来,成教工作拥有庞大的师资队伍,然而教师的质量比较差,不仅缺乏必要的责任感,也缺少必要的成教教学经验,教学与实际相脱离,教育者在落实教学的时候缺乏必要的改革热情,教育实效性难以落实。此外存在一大批的成教教师未经过专业化的成教培训,在落实教育的时候,只能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并不能够匹配成教对象的实际需求,最终导致成教教育倾向于机械化教育,理论无法联系实践,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采取应付学习心理应付教学,严重影响成教质量。
(三)教师管理松懈,缺乏对应的机制制约教师行为
成教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落实成人教育的教师缺乏必要的危机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缺乏必要的教学活力和教学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导致教学无法集中精力,教育教学工作难以实现教育最根本的目标。由于缺乏必要的约束,教师在落实教育的时候,明显带有教学的随意性,甚至有些老师为了避免麻烦,完全不按照成人教育的特点进行教材备课,教学的内容与教育需要学生达到的目标严重的脱节。由于缺乏必要的奖罚机制,有些教师不遵守教学纪律,迟到早退、随意调课等行为屡禁不止,甚至有些老师不在乎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考试结束之后,不仅不予阅卷,即便是进行了阅卷工作却不能保证学生成绩的及时报送。还有一些老师缺乏严谨态度,只考虑人情世故,随意更改学生的成绩。更有一些老师,在课堂上随意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语,不仅影响学生的教育,更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我国高校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建设一直具备专业性、科学性、高素质性的高校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使之能够自主的、灵活地进行成教活动,对于发展我国的成人教育,提高我国居民的综合素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以管理为基础提高教师素质
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必须重视成教队伍的建设,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政策保证机制,为成人高校教育发展的良性运行提供保障。建立针对性的成教教师管理制度,明确兼职教师的比率,对成教评估做出硬性指标,建立专门的成教师资培训机制。例如在落实成教教育教师培训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制定出对应的培训制度,认真分析经费和学习时间安排,为师资培训工作打好基础。
1.在选择培训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强化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成人教育的作用,帮助教师树立起育人为乐、育人高尚的个人荣誉感,使之热爱成教教育工作。其次,加强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全面提高成教教育的实效性。
2.建立专门的成教培训机构,规范成教培训的渠道和方式。由国家教育部门组织正规的专业培训,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培养教师的能力,提高教师落实教学的能力。另外,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或者研讨会,给予教师学术交流的机会,充分利用已有的师资力量,打造优质的教师团队,为教师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并最终落实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根本目标。
3.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师的待遇,用成人教育的优惠政策吸引教师。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师职称评审指标,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成教教师的特殊性,在进行教师科研成果评价和培训教师的时候,应该将他们和全日制普通高校教师区别对待,对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也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4.建立健全成教培训制度,多渠道、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保证高校成人教育教师培训质量。提高高校成人教育管理的实效性。相关的管理部门应建立针对性的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从教师聘任、教学管理、教师素质、教师激励等角度出发,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选派高素质的教师承办函授教育,用教师的高度责任感和高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只有保证了师资质量,建立的制度才能够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打造专、兼结合的成人高校师资队伍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
(1)提高办学部门的思想意识,使之充分认识成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纠正成教创收的办学思想,将成人教育真正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部分,落实成人教育的严肃性,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教学声誉视为成人教育的生命。只有全面提高成人教育相关者的思想,才能满足成教教育的日常需要,也才能为打造优质的成人教育教师队伍提供必要的支撑。
(2)在全日制教师中定编,落实成教专职教师,选派那些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影响力并且发自肺腑的热爱教师事业的退休老教师组建成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不仅有利于提高成人教育教师质量,更能够增加成人教育机构的社会影响力。近些年退休的老教师中不乏教学经验丰富、懂得教学规律、能够胜任成教教育工作、保证成教教学质量的人才,如果将这一笔隐含的财富搁置,绝对是一种极大的浪费。退休老教师重返校园,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不仅丰富了生活,也对自身的经济有所提高,相对那些浮躁的中青年教育者而言,他们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中,更深刻、更全面地研究教学规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落实教学改革等都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3)组织少量的教师成立综合教研室,让那些专业主干课程教师,尤其是退休教师担任其中的主要成员。让成教院直接领导综合教研室,集中负责、安排、协调成员的教学任务,保证教学成员的课程教学,并对之提出高标准、高要求,规范教师的教育活动;综合教研室还应该协助成教管理职能部门制定专业的教学计划,指导教学,协助成教院进行教学检查,编写适合成人教育的指导用书,开展教学相关的经验交流活动。
(4)施行成教兼职教师聘任制,稳定兼职教师。规范化兼职教师的聘任流程,给予兼职教师优厚的待遇,对优秀的成教任课老师,可以在聘任期满2~3年后发给聘任书;对于那些受聘后教学不负责任,造成重大教学事故的教师,成教院应该及时解聘。
(5)对教师进行定期考评,制定科学的考评制度,并严格落实奖励机制。选派那些教学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老师作为考评制度的监督者,从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角度全面出发,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评价监督,帮助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落实教学的实效性;对于优秀者,可以给予物质方面的奖励,并最终实现提高教师质量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成教工作与普通高校的教育工作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落实备课辅导等的时候,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计算教师工作量的时候,应对其有所倾斜。
(二)培养教师,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在培养教师时,要注重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有德、智、体,三个方面的素质。
1.建立统一标准的教师培养基地,就必须兼顾专业型、教师规范化培养要求相关理论课程。简而言之,就是要针对教师培养基地的建立,采用实际课程内容融于教师素质培养、教师专业知识培养、教师的技能培养等全部过程之中。
2.教师培养模式实施中的考核问题,对于教师培养考核体系只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素质培养考核、教师专业知识培养考核以及教师的技能培养等。这几个部分的考核是教师规范化培养的标准,是实现教师考核标准与培训过程的统一,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高校的教师担任着文化传播和继承的任务,对于培养优质的文化人而言意义非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成教教育者应该不断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解决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在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只有适应教学工作的发展,适应人才培养的目标,才能保证我国成教教育工作稳健、高效的发展。
作者:赵宏印 吕越丹 单位: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文丰安.目前我国高校成人教育师资队伍的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
〔2〕谷红丽.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师资队伍的问题与对策〔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