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效学习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27 15:11: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成人高效学习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成人高效学习方法

篇1

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作为一门来自国外的新兴学科,进入中国不过百余年的历史,1978年之后才真正受到重视并在各大中院校陆续开课。经过30多年的发展,文化人类学专业人才、出版的刊物、书籍以及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在社会科学领域内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笔者根据自己在国外深造和国内从事文化人类学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在此探讨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 突出文化人类学学科的重点

文化人类学在认识人类自身、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客观评价人类的成就以及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应包括以下几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人类学;造成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因素;通过进化论来解释人类的发展;消费与交换有关的生产模式;生产、消费、交换方式在当今的变化趋势;疾病治疗方式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亲属关系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政治人类学的研究取向与研究范式;交流、文化多样性和不平等性之间的联系;世界宗教的全球性和地方性特征;当今世界宗教变化的重要趋势;当今世界象征文化的变化趋势;文化人类学家对移民政策与计划的贡献;文化人类学对发展问题研究的贡献等。

二 安排写作

在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中安排写作非常必要,它的作用类似于数学课的计算练习,是学文化人类学的最佳方法。为了真正地应用通过课程内容获得的知识,学生必须总结性地记笔记并完成某些类型的写作作业。教师可以安排学期论文、文化人类学课外读物的总结报告或者案例分析等作业。对学生来讲,本课程能提供很多写作题目,教师可以出写作题目供学生选择,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写作题目。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学生怎样完成写作、怎样设计论文的框架、怎样参考并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等相关知识。比如,讲授文化人类学的导论部分时,可以安排有关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史、文化人类学的任务和目标、当代文化人类学学派的形成等方面的总结性写作。同时,还可以安排学生阅读专业论文并写评论,他们的评论应包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成果和意义等内容。总之,学生通过写作业能够提升文化人类学知识素养和对人类不同文化的认识。

三 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并用

如今可以说是影视产品泛滥的时代,电视、互联网、移动电话甚至车载DVD都随时能提供能满足个人需求的视频。当代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都生活在“影视文化”(video culture)中,用凯西·乔丹(Casey Jordan)的话来说,他们是被视频养育的一代(video-raised generation)。互联网、多功能手机和微信几乎占用了他们所有的时间,这种现象已经给高校教师带来不少的麻烦。一方面教师无法阻止学生看这些视频;另一方面教师千方百计地劝诱、鼓励甚至强迫学生阅读规定的教科书。对于一些理论性、学术性强的章节和问题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人类学的基本理论流派、文化人类学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对于一些需要展示的内容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播放一些人类学教学片或者图片资料,寓教于乐,增强教学的可感知性。人类学教学片在教学使用中的效果非常好,而且互联网的普及为获得人类学影视材料提供很多便利。许多文化人类学影片是基于现实世界的案例分析,很多章节如文化、田野调查、宗教、民族、种族、家庭、婚姻、经济文化类型、疾病与治疗、都市人类学的城市问题等都可以通过影像资料将知识点更加直观地展现给学生。选择影片时,要选比较短、教育性较浓、能展示课程内容的影片。另外,还要注意影片的拍摄效果、娱乐程度。观看影片之后,应组织学生讨论影片的拍摄方法、摄制者的主观意图、影片展示的各种文化要素,还要把影片内容跟其他资料进行比较。这样,学生一方面将会认识各种文化人类学现象,另一方面他们还学会怎样鉴赏影视资料。

四 采用研讨式的教学模式

在文化人类学教学过程中,一改传统的“注入式”,采取“研讨式”教学会收到更佳的效果。文化人类学除了一些基础知识课程外,很多课程都适合采用研讨式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意义上,大多数人类学课程都可以成为讨论型课程(seminar)。研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查阅资料、组织语言、上台演讲、善于思考与敢于创新的能力,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在文化人类学课程的教学中,根据教材及学科的重点、难点来设计具有针对性、难易适度、有内在启发性的讨论题目。文化人类学这门学科的每一章都关注现实问题与文化现象,本身就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探讨的活题,可以围绕课程内容选择某一个主题或者某几个主题,让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发言的准备,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如在讲到文化时,我们可以选择“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论之间有什么区别?”“民族中心主义有哪些积极和消极作用?”这两个题目;又如在讲到宗教时,可以提出“宗教在当今社会中有哪些功能?”“宗教信仰如何支配个人的日常生活模式?”等问题。这些讨论题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联系了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深入了解社会。在讨论过程中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并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老师最后要进行总结性点评,真正实现研讨式、辩论式的教学。

五 推行实践式的教学方法

开展文化人类学课外教学活动,参与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完全符合文化人类学的学科特点。田野工作是文化人类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与学科标志,也是文化人类学与其他学科的重要区别。人类学家通过田野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它是检验人类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这非常适合当今大学生对于那些陈旧研究的理论知识缺乏兴趣、更倾向于接受“现实而且跟自己生活相关”知识的特点。因此,很多著名人类学教师都非常注重实践性教学方式的采用,强调要将实际应用与专业理论相结合,通过精心设计课程实习计划,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在时间紧、经费缺少的情况下,采取就近、节约的原则。[8]如带领学生分组分主题对就近村寨、社区进行田野调查,让学生学会简单使用调查方法,学会使用录音笔、照相机、影像设备等调查设备,进而培养学生记录不同文化形态、正确认识不同文化的能力。文化人类学课程拥有很多主题可以由学生开展田野实践,这里推荐几种类型:参观当地博物馆并写出有关收藏品及其对了解古代文化的贡献方面的简要报告;调查货币、消费和礼物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调查医疗保健与性别的关系;根据亲属符号写出自己的亲属图表;调查校园的各种俱乐部成员以及他们参与俱乐部的目的;调查纹身习俗的来源及其在学生中的影响;许可的条件下参观神庙、教堂、清真寺并观察各种仪式如何进行;调查文化、阶层、性别、民族等因素怎样影响人们的衣着、首饰、发型等身份标志;选择校园附近的某一个建设项目,调查它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如果授课教师有在研项目,要鼓励学生参与,还可以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安排他们趁假期回家对家乡的特色文化开展调查。这种做法将理论学习与应用联系起来,凸显了文化人类学融实践性、主动性、参与性、交流性、探究性、理论性和应用性于一体的学科特色。

然而,调查对象和工作条件一般都会使人类学家面临一些不同寻常的挑战。田野调查过程中主要威胁来自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国外人类学家的亲身经历也表明,学生在田野调查之前必须学会对付各种意外,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另一个挑战是人类学家如何对待被研究群体的伦理问题。安排田野调查作业之前,指导教师必须讲解要注意哪些问题、承担哪些责任等常识。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田野调查责任意识,不做对国家、研究群体和学术不利的任何事。要尽一切努力保护被研究者的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和经济利益,要避免秘密进行调查。比如,要注意研究对象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肖像权、研究成果受益权等一系列权利和权益方面的伦理问题。通过田野调查,学生会发现自己身边的很多文化人类学“例子”,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总之,在当前全球化、跨国跨文化交流增多背景下,文化人类学在加强国家文化建设、重视文化软实力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尊重不同文化、促进不同民族和睦相处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因此,作为一名文化人类学教师必须立足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宽泛、实践应用能力强、沟通交流能力高”的学生。不仅要对学生、对学校负责,还要对社会、对学科、对自己负责。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意识和文化观。

参考文献

[l]Barbara D. Miller. Cultural Anthropology (5th ed.) [M].Upper Saddle River: Published by?Prentice Halll, 2009:xxiii.

[2lGary Ferraro. Cultural Anthropology: An Applied Perspective,(6th ed.) [M]. Belmont: Published by Wadsworth &Thom-son Learning, 2006:xiv-xvii.

[3]Dorle Dracklé and lain R. Edgar Eds. Current Policiesand Practices in European.Social Anthropology Education[M]. New York: Published by Berghahn Books, 2004:20-22.

[4]Casey Jordan. The Blockbuster Approach:A Guide toTeaching Anthropology With Video[M]. Danbury: Western Connecticut State University, 2004:1.

[5]Karl Heider. Seeing Anthropology: Cultural AnthropologyThrough Film [M]. Boston: Allyn& Bacon Press, 1997: xiv.

[6]庄孔韶.中国人类学的教改实践之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0(1).

[7]汤夺先.人类学教学方式改革探讨[J].学理论,2012(21).

篇2

那么,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应用文写作》课程,究竟该怎样实施教学改革,真正促成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呢?

首先,认为任何一门课程的改革都应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创新、服务精神为根本目标。反思是为了创新,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培养真正的公民责任感。由此,笔者等教师提出运用服务性学习理论,来指导课程特别是基础课程的改革。

服务性学习最早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为了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工作以培养社会责任感而提出的,后来受到很多人的推崇、思考,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一种教学或学习的理论。美国国家实验教育协会(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NSEE)对服务性学习的定义如下: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在服务过程中对所学的东西进行积极反思的有组织的服务活动。服务性学习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现实社会的问题和需要结合起来,既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又促进了学生的公民参与[2]。

而《应用文写作》课程就是要求学生在了解日常应用文的文种、格式、要求等基础上,培养在现实社会中可实际应用的写作能力,为处理各种日常事务而服务。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学好这门课,可以提高为自己、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如果以“应用文有何用处?能为什么服务?”为问题,可以得到很多肯定的回答,诸如借钱要写借条,找工作要写求职信,举办活动要写计划、通知,开店经营要先作市场调查,经济合作要订协议,表彰先进要写通报等等。因此,基于服务性学习理论,在课程性质上就可以定义《应用文写作》为一门非常实用、非常具有参与性和服务性的课程。

其次,笔者也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中得到了启发,发现适合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典型任务分析法同样适合于《应用文写作》课程。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它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该任务在整个职业中的意义、功能和作用。要求教师和行业专家一起通过社会调研、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出典型工作任务,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再根据学习领域进行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典型工作任务驱动的实质是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教学合一,近年来已经在制造、机械工业等领域的课程开发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笔者以为,高职院校中作为公共基础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同样可以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来进行教学改革,其最主要的原因为:

1.从课程性质上看,《应用文写作》体现的是经验及策略的过程性知识。姜大源认为很多课程按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涉及事实、概念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一类是涉及经验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事实与概念”解答“是什么”的问题,“理解与原理”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而“经验”指的是“怎么做”的问题,“策略”强调的则是“怎样做更好”的问题。他认为职业教育中的很多专业课程属于第二类课程,适合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进行开发[3]。而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为处理公私事务而常用的具有某种固定格式和直接应用价值的文体。应用文的写作更多地涉及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文体写作的规律、经验和方法,它具有系统的理论性和极强的实践性,是属于涉及经验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课程,所以笔者以为是适合以典型任务分析为方法进行开发的。

2.应用文写作本身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强,带有文本程式性、工作流程性等特点,可以作为一项目标任务和评价标准都很明确的工作。如果把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项学生要完成的工作,完全具备任务准备行动评价四个典型的步骤。例:如果布置给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一项培训任务(模拟某酒店的人力资源部,承担员工的岗前培训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就会涉及到计划(培训计划制定)、会议纪要(开会商议如何进行员工岗前培训)、请示(经费等方面)、函(委托相关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合同(和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通知、总结、简报消息等文书的写作,这项典型的工作又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分解为子项目,即上述各项文书的写作。教师布置每一项写作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后都可以让学生自主准备、行动起来,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完成的工作进行评价。

另外,职业教育中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应该为专业服务。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基于这一要求,笔者以为应用文写作课也应重点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实用为准绳,有重点、有目标地进行教学改革。而本课程以典型任务分析为方法的改革正好体现了为学生专业领域实际工作服务的思路。

因此,基于服务性学习和典型任务分析这两个想法,笔者曾尝试对笔者所在学院的会展专业学生进行以服务学习为理论、以典型任务分析为方法对《应用文写作》进行了初步的课程改革。笔者于开学初拟订本课程的教学安排计划表,如下所示:

这样,本课程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在真实情景和模糊情景相结合的工作环境下完成两项大工作:即招聘求职工作(基础工作)和会议展览活动工作(专业工作)。一项是典型的基础工作,可以涉及各个专业,体现基础课程的特色;另一项是典型的专业工作,教师应结合学生专业以及社会行业对本专业领域的要求,设计专项典型工作任务,如会展专业的展览活动、人力资源专业的培训活动、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产品设计及推广活动等。典型工作任务和环境的设计可以回避传统情景式教学中情景不连贯、不典型的缺点,用现实工作中连贯、典型的任务情景带来更加生动、真实的教学效果。

而每一项典型写作任务又可以按照任务准备行动评价四个步骤来进行教学。这里以布置给会展专业学生的典型工作——旅游产品展览会为例,分析这项工作中调查报告写作任务的具体要求。如下表所示:

在本课程的工作评价这一项中,笔者采用自评、他评(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学生学业评价结果建议采取,理论考核与技能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构成如下:

结论:以服务学习为理论、以典型任务分析为方法的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开发充分体现了教、学、做的合一性、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合一性,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当然,在实施这样的开发过程中,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的。笔者以为主要有三方面:

1.是否每次课都应当有“服务性任务”,而不存在单纯的讲授课?笔者等教师知道,工作任务驱动并不能排除理论、知识(尽管它是隐含在任务之中的),也不排除讲授。那么,一定量的的讲授教学安排是围绕学生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来设计的,还是围绕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量来设计?

2.“典型任务”是否足够典型?能不能足以涵盖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点?虽然都知道不是每个知识点都在实际工作中能得到应用,而且知识是不断更新变化的,教师不可能在校期间教会学生所有知识和能力,但教师还是会产生一定的疑惑:按照上述典型工作任务的安排,行政公文的写作中只涉及到通知、请示、会议纪要、函,知识和能力点是否典型呢?应该给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怎样典型的工作任务?

3.服务性学习中的“服务”是否应该有一个实施的落脚点?比如说为学院的某个部门服务(写作通知、方案、海报等)、为学院附近的社区服务(作社会调查等)。这应该是可以尝试的,但需要建立真正合作的社会实践基地,需要相关保障措施,以确保服务工作的有效性、长期性。

这里笔者旨在抛砖引玉,期待专家的指正。

注释:

[1]沈成林.浅论如何加强高校高职教育的应用文写作教学[J]科技资讯,2006,(31):105.

篇3

自主学习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我国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员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员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美国等发达国家在70年代时提出自主学习,教学大纲强调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目标的双重性,即情感发展目标和认知发展目标。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习者的指导者和顾问。虽然学习过程有共性而且总体学习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学习者个别因素差异较大,尤其是学习能力、学习的方式和方法的差异使得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存在较大差异。另外,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需要,因此,一刀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很显然不符合学习的客观规律。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自主学习。而且,“自主学习”问题被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确立为重要研究内容,这表明它的重要性及其在理论界的广泛共识。

“自主学习、多维互动” 型教学模式上要以学员为中心,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探索、审视“自主学习、多维互动”型教学模式,在它的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和体现启发教学和启发学习”的原则。具体的方法是,首先分析成人高等教育学员的特点,加强学员自学指导。学员自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员对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需要教师们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和引领学员学习。所以,辅导教师和主讲教师向成人学员通过网络教学辅导计划,要求学员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学习,找出重点和难点,找出疑点,并练习教材后边的作业题。教师们要以学习论坛、QQ、电子邮件、聊天室、电话等多种方式与学员进行讨论,询问成人学员对学习的领会程度和掌握程度,让学员及时把学习进度反馈上来,克服学员自主学习的盲目性。

二、信息技术为“自主学习、多维互动”型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环境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日臻成熟,它在教育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函授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使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成为可能,为创建和倡导“自主学习、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具备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条件。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具有传统课堂面授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尤其是“自主学习、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使函授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学矛盾。不仅如此,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并以多样的方式呈现,使学员可以按自己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来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把学员真正从被动的学习地位转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以咨询者和监督者的身份帮助学员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员的学习潜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网络平台上除了可以放置学习课件外,还有网上答疑、网上讲座、网上辅导资料、网上作业、网上考试等栏目。学员可以上网查阅教师个人教学网页中的重点难点指导、课堂练习作业及大量阅读材料,来掌握在课堂上一时不能完全理解消化的内容。作为主导者,教师可以向学员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辅导教材、学习软件和网址,鼓励学员自主学习,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通过E一mail、学习论坛、QQ等方法向教师请教。

三、“自主学习、多维互动”型教学模式在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先进的网络技术加上教育技术来推进函授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成人高等教育科学定位和专业结构的优化,通过“自主学习、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办出特色,形成优势;现代信息技术的介人,凸显了现代教育明显的一个特征一就是发展学员的主体性、主动性,注重和强调学员参与、学员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急需的各类高素质人才。“自主学习、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强调的正是学员参与和学员自主学习、强调资源提供、强调协作活动。

(一)“自主学习、多维互动”型教学模式促进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教师提供的网络课程上,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时间和节奏,并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及时、高效的沟通,弥补课堂教学在时间、人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缺陷。但要注意的是,“自主学习模式并非指完全自主,而是指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并由此而引发学员课内外主动学习的一种模式。”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的自主性是受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自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良好的互动。

(二)“自主学习、多维互动”型教学模式对师生互动教学的作用。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省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于2007年起实施建设,深化了成人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了全省成人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通过品牌专业的项目建设,山东省积极开展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从启动参与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项目建设开始,就致力于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从早期的教学手段(集中面授辅导、信函与电话答疑、电子邮件答疑等)综合应用的教学模式的架构,到变“教”为“导”的网络课程教学实践,最终形成适合成人高等教育的“自主学习,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在认真研究学习者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基础上,结合职业岗位要求,各大院校项目建设点根据专业的特点以及课程中具体不同内容,充分考虑学习者学习需求,从学习者实际出发,通过网络,从导学方法、导学手段、导学媒体等方面,开展“自主学习,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研究。

四、“自主学习、多维互动”型教学模式在成人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一)成人高等教育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函授教育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使枯燥的学习变得饶有趣味,对于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极其强大的技术支持,为学员进行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篇4

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或学习者自主性(learner autonomy)起源于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学习者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当学习者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参与学习决策,学习会更有效。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的需要来自学生内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自我促进、自我成长;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主动负责,并不断进行自我评价。总之,“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就是以学生的自由发展、自主发展为中心的。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言学界的学者和专家对自主学习展开了大量讨论和研究。最早开始自主语言学习研究的Holec(1981)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the ability to take charge of one’s learning),包括负责制定学习目标、自我监控、自我评估。Dickinson(1987)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完全由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负责有关学习的所有决策并负责实施这些决策”。Littlewood(1999)指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不依靠老师而使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尽管研究者对自主性有多种不同的定义,但都具有如下特点:学生应该对自己学习负责;学习责任包括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计划的制定、学习材料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总结、学习过程的监控、学习技能的运用、学习效果的评估。

二成人学生的特点

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成人学生具有和一般在校大学生不同的特点。

一是成人学生所面对的“工学”矛盾:由于受岗位工作的制约,多数成人学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再加上来自家庭、生活的多方压力和繁杂活动,他们很难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英语学习。

二是成人学生的学习动机:多数成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主要是岗位职称的晋升需要,或是修满成人学历学分,获取毕业证书的需要,并不是实际学习和语言沟通的需要。

三是成人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大多数成人学生是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重返校园进行学习的。而英语学习需要较强的连贯性,因为长时间不接触英语,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英语能力参差不齐。

四是成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薄弱:成人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学习计划,缺少学习方法,缺乏对学习的自我监控和反思。

三“学习者训练”

鉴于成人学生的学习形式以业余学习为主,且工具型学习动机明显,必须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计划和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因此,要帮助成人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即“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学习者训练(learner training)”。Dickinson(1987)阐明,“学习者训练”的主要目标是让学习者在任何学习阶段都能够自主地承担制定计划、管理学习的责任。笔者现将其归纳为四个方面,并结合成人学生的特点及成人高等教育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加以阐述。

1培养成人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意识和意愿,增强自主学习的动机

意愿与能力是自主学习的两大重要构建元素(Littlewood,1996)。而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取决于他们的学习动机与自信程度。成人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动机大多是工具型学习动机,也就是为了获得学历文凭而消极地学。因此,在“学习者训练”中,教师非常有必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自主学习英语的动机和意愿,帮助他们改变被动、消极的语言学习观念,引导他们认识到英语学习成功与否主要依赖于学习者是否主动地承担学习责任,是否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此外,通过根据学生基础和能力制定的分层次的教学目标,让大多数学生体验到学习的进步和成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激发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愿望。

2帮助成人学生了解语言的本质和语言学习的本质

研究表明,学生对语言的本质和语言学习的本质的正确理解会对学习过程和结果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正确的观念有利于学生采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恰当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培养成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教师可以用通俗易懂、浅显生动的语言或书面资料介绍有关英语和英语学习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语言的本质,意识到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差别和共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减少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

3和成人学生签署“学习合约”

鉴于成人学生自我管理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较弱,在进行“学习者训练”阶段,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以外,还需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签署“学习合约”。“学习合约”是在学生与教师之间达成有关在一定时间内学什么、怎么学的文字协议,其目的在于形成学生自我指导、自我管理的学习机制。成人学生通过参与“合约”中与教师共同商定的分析学习需要、制定学习目标、寻找学习资源、安排学习时间、选择学习策略、评估学习过程等,来一步步实施学习计划,从而形成一种内部心理契约,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主动地去学习。

4帮助成人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策略

中西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学习策略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成人学生离开学校和课堂的时间较长,从而导致英语基础知识掌握的弱化和学习能力的减退,这让他们重归英语课堂时不知所措,对教师课上所讲内容不知所云。鉴于此,教师非常有必要帮助成人学生重新明确学习方法,总结归纳学习策略,并正确选择和灵活运用。这些学习方法和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一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主要是关于听、说、读、写等直接针对语言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的各种学习策略。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帮助学生系统归纳总结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认知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学。

二是元认知策略:在英语学习中,元认知策略有助于明确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高效实用的学习方法,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些元认知策略包括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材料、安排学习时间、布置学习任务、评估学习效果、监控学习过程等。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系列供成人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表单,或与成人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不断地促进其自我决策、自我反思,从而提高解决英语学习问题的能力。

当成人学生掌握了认知学习策略和元认知学习策略,其认知水平和元认知能力将会获得提高,英语学习也将会自主、高效、有序地进行。

四“学习者训练”中教师的作用

自主学习绝不是没有教师指导的学习。“任何教学法,如果削弱了作为最终负责组织课堂教和学交互活动而扮演教学组织者角色的教师的权威性,那是没有任何前途可言的”(Widdow son, 1987:87)。教师在促进成人学生学习自主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否提高取决于教师是否正确理解自主学习的理念,是否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者训练”,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促进者、引导启发者、信息咨询者、指点迷津者的作用,而不仅仅是知识提供者。

能力是一种通过有意识训练可以提高的素质,自主学习也是一种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可以提高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学习者训练”,让成人学生“想学”、“乐学”: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激发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愿望;帮助成人学生“会学”、“善学”:知道如何高效有序地学习英语;培养成人学生“自导”、“自励”、“自控”的能力:能自主地管理、反思、评估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当成人学生在动机、元认知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并达成有效的统一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

参考文献

[1]Dickinson L. 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h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篇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也演变成多层次、多规格、多方位的。仅仅依靠全日制教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成人教育作为在职人员的补充教育,不断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承认和重视。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而函授教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投资少,见效快,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加强函授教学管理,提高函授教学质量,是成人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确保函授教育质量,函授教育才具有生命力。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经济与科技的实力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无一不关注本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我国要振兴经济,培养一支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队伍,必须高度重视成人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函授教育以及函授教学管理应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 计划制定科学化、规范化

适应改革需要,及时修订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决定培养人才规格、人才知识结构、体现教学设计原则的规范性文件。也是实施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必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及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制定和编写适用于成人教育的教学大纲是办好成人教育的前提。我院采取滚动修订与全面修订相结合的方法,使教学计划充分保持相对的先进性、 科学性和动态性。完善教学大纲与卷库建设,实行教考分离。教学大纲的建设为课程内容改革、教材建设,尤其是卷库建设奠定了基础。我们把教考分离引入到成教教学管理中来,按照成人教育的特点,制定了考试命题的规范性意见。对有条件的课程建立了卷库,从而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严密了考试环节,保证了教学质量。

几年来,我们着重制定科学的、规范的教学计划。函授生的学习是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教学形式。学习难度大,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坚持以“少而精”为原则,合理计划分配课程门数、内容及学时,既保证函授教学质量,又体现函授学习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注重系统知识学习的同时,又注重实际应用;打好理论基础,保证基本技能。工作中严格执行作计划标准,科学而规范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二、 教学实施严格化、高效化

函授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全日制成人教育,它有其特殊的教学形式,由自学和面授两个环节构成,而面授又是完成函授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的面授教学是对学生自学内容的归纳、总结。使学生能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所以面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面授时,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清学科的科学体系、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给函授学员解答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指导学习方法的最好时机,所以必须严把面授这一关。为确保教学质量,择优录用一些责任心强、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来上课。在学员来校面授的前就将教材和教学提前分发给这些任课老师,要求精心备课,做好面授准备。待学员入校后给他们认真讲解,仔细辅导,解答疑难,并且讲解时要求突出重点和难点,介绍学习方法,对上课老师采取不定期的抽查听课,检查教案,以督促老师认真完成教学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授课结束时要求辅导老师及时布置作业和自学内容,督促学员认真自学,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教学活动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的整个教学活动的效率,对于函授学员来说,在较短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系统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必须要求学员按时 上课,认真听课,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有些学员对函授教育特点认识不清,认为函授只要考试过去就行。也有部分学员学习目的不明确,为了混文凭,不注重面授环节,常常在此期间不按时到课,,迟到早退现象严重。针对这些不良倾向,我们制定出《面授期间考勤办法 》 以及《函授学生课堂纪律规则 》等有关教学管理文件。

1、加强对学员的作业管理,是教学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

根据函授教学的有关规定,学员的作业在学习成绩中占一定的比例,所以在学员入校时严格要求。对无故不交作业或作业不全的学员,严格执行作业登记制度,以引起学员的重视。并把学员交来的作业分发给各辅导老师,要求认真批阅,特别是对学员在作业中突出的问题给予正确的解答,及时了解学员的自学情况,以便在学员集中面授时能对症下药。完成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必须严把这一关。

2、严格考勤制度,保证面授教学顺利进行。

函授生参加面授的时间有一定的限制,要使学员在较短的时间里学到几方面的知识,就要保证面授时间,所以要求学员必须严格遵守考勤制度。在面授期间坚持每天点名制度,并根据缺课情况给予减分等不同方法之处理。通过严格考勤,使全体学员从思想上认识到参加面授的重要性,自觉遵守面授纪律,保证了面授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

3、严肃考场纪律,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考试是对函授的教学效果和学员的学习质量的一次检查,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因此在考试前对试题严格保密,严格执行考场纪律。对一些不守纪律的学员,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这样就制止了学员投机取巧的念头,使考试真正反映出学员掌握知识的情况。学员的考试成绩在统计结束后就分别交与学员手中,以便他们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更加努力的学习

三、 函授管理标准化、现代化

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是决定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的主要因素。

首先,提高管理人员对成人高等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所处地位的认识。成人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科技发展培养大批合格人才。目前,普通高校学历部分的成人高教在校生占整个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在校生。通过学习使管理人员认识到函授教育在成人教育中的作用。其次,函授教育应逐步实现现代化管理。激发管理人员学习现代管理技术的热情,鼓励函授管理人员参加管理干部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并且对函授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的培训,使其掌握现代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进而增强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加强函授管理工作标准化和现代化,是提高函授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从而不断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减少管理上的失误。如学籍管理 ,学生一入学,就将学生 姓名、性别、成绩等统计记录,输人计算机,制定点名册,并序制定学籍卡,制 定成绩统计表等。这样在学生在函授学习中,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出、缺席情况都能有条理地统计出来,以便于管理。最后是学籍的清理工作,学员因工作调动、职务变动、家庭等各方面原因不能坚持上学需及时清理,在清理学籍工作中要坚持慎重态度。总之强化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在面授函授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管理是实现成教工作有序运行的关键。 经过多年努力 ,我院已实现成教行政管理、 教学管理超前计划安排 , 克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

参考文献:

篇6

当前,北京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城市化步伐越来越快。但是在京郊农村经济发展中,基层人才的不足和劳动力素质不高已经成为京郊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一个“瓶颈”。

一、京郊乡村干部教育需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需求的现状

随着北京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京郊农业已由传统农业发展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首先是要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关键是要提高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村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

2007年5-7月,我们在北京市大兴、顺义、怀柔、房山、平谷、门头沟、延庆、密云8个区(县)的14个乡镇进行了调研。其中针对乡村干部的教育需求情况,向14个乡镇的干部发放问卷660份,回收有效问卷649份,占98%。在被调查的乡村干部中,本科以上学历占29%,专科学历占31%,中专以下学历占40%。通过对学习层次、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的影响因素的调研表明,京郊乡村干部在学习层次上,50%的干部对专题培训的需求更为迫切,他们希望通过具有针对性的专题专业知识的学习解决工作中的难题,39%的干部愿意参加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学习内容上,73%的干部注重计算机网络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学习,希望能掌握更多更好的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方式上,72%的干部倾向于以短期培训和业余学习为主;在学习障碍方面,55%的干部因工学矛盾影响了学习,另外也有一些乡村干部安于现状,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京郊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与城市成人高等教育相比令人担忧,差距正在逐渐加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主体不明确,缺乏统筹;教育和培训的机构较多,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管理;教育经费不足,缺少专项经费;教育特色不明显,普教化现象严重;长学制、全脱产,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差;师资不足,尤其缺乏“双师型”的教师;教育对象面广量大,工学矛盾突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制约,思想的怠惰、劳动的疲惫,求学意识淡薄。同时,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仍满足于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对新事物的接受仍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欠缺。

二、京郊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的必要性

(一)发展京郊农村经济,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

随着京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一是农业从单一生产功能向生态功能和生活功能拓展,设施农业、加工农业、籽种农业、观光农业等都市农业特色突出;二是农业经营方式从过去单一集体经济为主体转变为以农民为主体,农民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京郊农业正在向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因此,提高京郊农民特别是乡村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使农业生产由片面强调物质投入转到依靠人力资源开发,由外延式发展、粗放型经营转变到内涵式发展、集约经营,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推动京郊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需要

京郊农村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大批农村劳动力将有序、快速地转移,传统农民正向新型农民转变。京郊

农村经济结构正在向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专业化、产业化的新格局转变。京郊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人数减少,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人数上升。200年到2005年,北京市乡村产业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由69.7万人减少为58.6万人,第二产业由47.5万人增加到51万人,第三产业由48.6万人增加到74.4万人,人均纯收入中六成以上来源于二、三产业。2005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 774元,比2000年增长了62.5%。大量的农民从传统农业、资源农业中解放出来,转向高效农业、创汇农业及第三产业,他们急需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因此,必须通过成人高等教育,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增强他们吸纳和应用农业科技能力,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

(三)提高京郊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乡村干部管理水平提高的需要

据统计,我国农村青年同龄人中仅有5%左右的能够进入大中专院校学习,农村的教育水平、升学率和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城市。2005年北京市农村平均每百个转移劳动力文化素质为:不识字或识字少0.3%,小学3.5%,初中50.8%,高中21.8%,中专11.3%,大专以上12.3%。大量青壮年农民没有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缺乏一技之长。与此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中,京郊农村的发展也迫切需要既懂科技又懂管理、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乡村干部。乡村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因此,培养一批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和带头人,不断改善京郊乡村干部的知识结构和管理水平,提升乡村干部数量和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必选之路。

三、京郊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路

在京郊开展成人高等教育,首先要了解教育对象的需求,掌握其特点,准确定位。对于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要考虑到他们亦工亦农“双向性”的特点,在专业及课程设置上应具“兼顾性”,既是农业生产的技术能手,又备有外出务工所需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乡村干部,要考虑到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领导者的“双重性”的特点,在专业及课程设置上应具“复合性”,既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又具备组织、管理、协调的能力。

(一)京郊成人高等教育的学习环境建设

京郊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决不能囿于在农村中发生与进行的教育,他应扩展于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教育,其教育内容具有多元性、综合性和前瞻性,既满足京郊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民对成人高等教育的需要,又能满足农民走出农村,走向国内外企业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在提倡终身学习的今天,构筑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向学习化社会转变已成为趋势。因此,建立学习型社会乃至学习型乡镇,首先是要为乡镇农民学习提供最起码的环境和条件。要在乡镇农民居住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方,创建一个开放的、和谐的、平等的学习场所,不再人为地设置社会地位、经济、智能、年龄等等的障碍,公平地向所有具备学习能力、具有学习需要的农民开放,使每位劳动者都有接受教育、实现自我发展的基本权利。

(二)京郊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和机制建设

1.多元化的办学格局

一是建立和完善政府管理调控体系,扩大京郊成人学校办学自;二是建立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三是建立产、学、开发结合机制,走行业、企业及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之路;四是建立高质高效的成人高等学校,通过调整、合并、合作、共建等方式,实现办学资源的重组与优化配置,扩大办学规模,提高京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2.贴近需求的办学模式

一是以服务为宗旨,根据京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办学和各级农业学校的优势,加快构建灵活开放、特色鲜明、结构合理,贴近京郊农村实际的自主发展的模式;二是以需求为导向,了解市场,建立乡村人才需求的信息网络,按需求配置教学资源,设置专业;三是以创新促发展,在培养方式、办学模式上创新,形成多种办学形式,解决农民居住比较分散、交通不便,学习条件差的实际困难。

3.合理规范的运行机制

一是完善农村教育与培训的保障机制,确保农村成人高等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对45岁以下的农村基层干部,应规定定期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和取得大专以上学历教育的文凭;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高中毕业生,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参加大专以上的学历的成人高等教育。二是完善农村教育和培训的经费保障制度。教育专项资金可通过以奖代补和专款专用的形式管理使用。

(三)京郊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建设

1.突出成人特色

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成人学员拥有更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学以致用是成人教育的一大特点。要根据其特点实行开放型教育,让成人高等教育从封闭的学校模式中解放出来,转向社会、转向家庭,在时间上、空间上、内容上进行变革。教学内容的多样化――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科学知识与休闲娱乐,教学时间的动态化――长期与短期、学年制度与学分制,学习形式的多元化――集中与分散、教学与自学、脱产与业余,培养规格的多质化――多种考试制度、多种证书制度。

2.改革教学方式

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重点应从知识的传授转向知识的构建,从注重知识的掌握转向对追求知识价值的转化,从知识的被动注入转向主动吸收,从教师的一言堂转向师生对话。因此,必须结合成人学生特点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满足不同成人学习者的需求,特别是帮助他们使用现代各种传播媒体和传播工具,掌握各种检索、咨询方法,从而可以主动、自主、任意地学习一切愿意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为自主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实践活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阶段进行,先理论、后实践,尤其是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不到位,处于脱节状态,形成不了一个有机整体。创新教学模式就是要将实践性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以实践为导向,形成教学互动,使其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更加紧密结合生产、生活需要,使教与学产生互动、共鸣。

(四)京郊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建设

1.学科建设形成特色

以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及办学层次为目标,以服务京郊社会发展为导向,以京郊成人高校为依托,形成合理的学科布局与学科特色优势。

2.专业建设形成品牌

根据京郊农民的科学文化基础、区域经济特点、当地的主导产业及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来设置专业,构建适应京郊农村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群体系和符合成人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趋势的专业格局,形成一批品牌或名牌专业。

3.课程建设形成优势

根据京郊新农村建设中对人才素质、能力、技能的要求,构建“基础够用、专业宽泛、技能扎实”的课程体系,建设内容精炼、特色突出课程群。

4.实行弹性学分制和学年制

特别是在学分认定时,应强化实践课学分的评定,对参与社会实践、与专业结合紧密的工作成果和业绩应折合为实践学分。明确各专业的总学分,累计不同的学分可颁发不同层次的毕(结)证书。充分发挥弹性学分制和学年制在学习年限、方式上优势,为农民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

(五)京郊成人高等教育的网络教育建设

目前,京郊具有各类成人学校2 000余所,其中成人高等学校23所。特别是京郊已建成了远程信息服务体系,截止到2007年共建远程接收站点436个,覆盖北京郊区所有乡镇,并且已经延伸到重点村、示范园区、农业企业以及行业协会。到2010年北京实现每个区县建有数字化交互式广播电视远程教育中心;每个乡(镇)建有可供农民个性化学习的数字化远程综合教育培训基地;在6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数字化的接收网站,为京郊农民提供各种远程教育培训。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开展成人高等教育,一方面,要构建京郊成人学校网络教育体系,满足农民就近学习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京郊远程教育投资少、覆盖面广、传递信息快的优势,大力开展成人高等教育,为京郊培养新农村建设的专门人才。网络教育目前是农村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沿,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京郊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阵地。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1―089-02

在终身教育背景下,建立学习型社会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教育学生如何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自主学习作为成人有效的学习方式,与成人自身的特点和成人的学习特点相吻合,它不仅有利于成人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而且有利于成人教育者主导作用和创造性的发挥。

一、成人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自主学习”研究的先父Henri Holec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任,并就学习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决策,尤其是制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等”。在成人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既要激发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内在潜力,又要尽力为其在进行自我调控时给予引导和支持,做好学习心理上的疏通,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成人自主学习的特征

卡特尔认为流体智力在人30岁左右达到顶峰,随后逐渐衰退。而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都在增长,是人在学习、生活和劳动等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能力。成人主要通过后天努力学习而获得的晶体智力发展,从而保持高度的智慧和旺盛的创造力。这为成人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智力保证,也为成人自主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持。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齐莫曼指出“自主学习”有五个特征:一是学习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型社会的现实和成人提升自己的愿望激发了成人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因而他们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保证。二是学习方法是有计划的或已熟练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成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制订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控制和调节学习行为,保证学习计划的有效实现。三是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成人学习者承担着学习、工作、家庭等多重社会角色,其精力主要投入在工作中而无法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突出的工学矛盾要求成人学习者合理规划和协调时问,利用零碎的学习时间进行自主高效的学习。四是能意识到学习的结果。成人通过对自己实施能力的推断,来确认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就会产生较强的“自我效能感”。成人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元认知的水平也就越高,也就越能达到对所学习结果的预期。五是对学习环境保持着高度的机敏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成人对周边学习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力,能主动摒弃外来干扰,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有利环境。成人思维能力和经验水平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对突发棘手的问题能做到较好的处理。

二、教师在成人自主学习中角色定位与转换

(一)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多元知识的建构者转变

“传道、授业、解惑”历来被认为是教师的首要职责,成人教育教师仍以传授为基础,知识和技能依然被视为教学根本。如何引导成人从“学会”变为“会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发挥成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角色从单一的知识传习向多元知识的建构转变。

多元知识的建构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立足成人原有丰富而独特的知识经验背景,教师为其提供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实践性知识、边缘学科知识、最新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科学信息等,引导学生建立起多元知识结构新体系。成人教师要以知识建构者身份在成人自主学习的空间里引导其交流、讨论、协商、辨析进而促进其自主学习,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和共享,让成人在参与新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增强其协作能力和元认知能力,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来自于书本或教师的现成结论。

(二)从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向自学过程的服务者转变

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成为导学主体,同时还应对成人自主学习提供细致周到的学习支持服务。成人自学过程的支持服务是指教师在学习条件、学习方法和媒体设施等方面为成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旨在解决成人自学过程中的困难,保证成人自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保障成人学习效率和质量,从而促进成人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和成人学习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计划、规划学习方案、提供教学资源、创建教学情境、组织讨论交流和引导协作学习,从而促进学习者完成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首先,教师在对成人已有经验肯定和尊重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合理地分析学习需求、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和评价方法。教师以成人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并组织学习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和支持,而不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进行教学。其次,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成人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体现成人的人生价值。根据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与成人学习关系密切。成人通过学习提高了工作技能,提升了自身修养,又满足了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这些低级需要的满足成为“自我实现”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调动成人学习的主动性,尽最大可能满足成人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自觉、科学地学习,实现成人个性化的发展,真正体现成人的社会价值。最后,及时了解成人的学习障碍并予以帮助。成人自主学习不是成人封闭地进行学习,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及时了解成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其耐心的指导,帮助其渡过难关。同时,教师应对成人进行就业指导、规划职业生涯,帮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

(三)从注重学习结果的指导者向注重生命发展的关怀者转变

现实中的成人教育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追求功利、看重物质,教师缺失了对成人的生命关怀,忽视了成人教育过程中生命的灵动。因而,成人教育教师应摈弃“学历主义”和“文凭至上”的价值取向,关注成人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关怀成人的生命教育。

篇8

作者简介:赵岚军(1978-),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萧山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管理学和成人教育管理;陈龙根(1952-),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工业大学终身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和公共管理。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06-0055-05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目前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在中小学中开展,大学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中的成人高等教育,引入翻转课堂仍在初涉阶段。高校开展翻转课堂可以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

当代社会需要的是素质全面均衡发展的人才,大学培养目标应就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做出适当调整。杨福家认为,博雅教育有五个要素:一是强调广泛的、多学科的学习以及深度的研究;二是育人第一、以学生为中心;三是鼓励提问,即质疑式、讨论式的教育;四是强调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五是做人第一、学业第二,这就是“雅”[1]。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提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为支撑的新兴教学模式,强调的就是创造一种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良好的交互沟通环境,以激发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它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方式、交互沟通能力和探索学习能力等。学生课堂上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讨论和探索等活动的有效开展,是翻转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的重要依托。因此,翻转课堂离不开学习团队的建设。正如Zaid Ali Alsagoff教授所说的,翻转式教学最大的挑战并不在于如何制作视频,如何进行有效的“线上”活动,而是创造鼓舞人心的面对面的课堂学习[2]。可以说,学习团队的建设是翻转课堂产生实效的灵魂所在。

一、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追溯翻转课堂的研究历史,可以发现早在20世纪末就有人探索研究翻转课堂。2000年,迈阿密大学的三位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讨构建一种全面学习环境,尝试把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的内容放在课下由学生自主学习,把传统教学中学生课下作业放在课堂中由教师指导、同学互助完成。[3]他们的教学模式已经开了翻转课堂的先河。随后十多年的时间,许多研究者对翻转课堂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开展翻转课堂的研究成果

很多学者着重研究实现翻转课堂的载体、策略与方法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第一,研究翻转课堂的载体,即开展翻转课堂利用的技术与手段。例如,David Raths在《nine video tips for a better flipped classroom》一文中提出翻转课堂中使用的视频应如何制作更有效。Siu Cheung Kong在《Develop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hrough domain knowledge learning in digital classrooms:An experience of practicing flipped classroom strategy》一文中研究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路径与方法,从而提高翻转课堂的有效性。我国学者也对翻转课堂所需的信息技术进行了研究。例如李小刚、靳素丽和王运武的《教学视频支持下的网络时代个性化学习研究》、刘金玲的《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翻转课堂学习探究》、吴忠良和赵磊的《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侍松门等的《基于安卓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黄艾等的《基于慕课的“五学―六位”职教园林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等论著。学者们认为,与翻转课堂相关的信息技术包括教学视频的设计与开发、师生在线交互系统、大规模在线课程开发等等。同时,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需要师生不断提高信息素养。总之,翻转课堂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要依托一定的信息技术支撑翻转课堂的有效实现。

第二,基于认知理论研究翻转课堂开展的策略。我国学者宋艳玲等从认知负荷的视角探究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提出降低认知负荷可以提高翻转课堂的学习有效性,并且研究了降低认知负荷的策略与方法。赵兴龙在《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一文中提出知识内化的方法除了传统建构主义学习论中提出的同化与顺应外,还有一种“渐进式的知识内化”,并针对知识内化规律提出了翻转课堂实施策略。

第三,探讨翻转课堂与其它教学模式结合的可能性及实现策略。例如,我国学者张扬和蒙泽察提出“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具有价值统一性,并研究了两者共生的机制与路径。还有学者在跨越式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策略与途径方面做出了研究。

(二)翻转课堂的应用

翻转课堂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具体课程中的应用。例如,《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Assessment:Pharmacy Student Engagement,Performance,and Perception in a Flipped Satellite Classroom》一文谈到在远程教育药学课程中如何实现翻转课堂。以及Robert Talbert在《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一文中讨论了翻转课堂在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等。我国学者也分别探讨了翻转课堂在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电路原理、财务管理、英语写作和经济学等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另一方面,有些学者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翻转课堂的应用在教学管理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例如,Paul Baepler,J.D. Walker和Michelle Driessen在《It’s not about seat time:Blending,flipping,and efficiency in active learning classrooms》一文中指出,利用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校节省教学资源,从而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大学教育以应对社会变化。

(三)对翻转课堂进行反思

《Microflipping:a Modest Twist on the Flipped Classroom》一文提出翻转课堂不能一步到位,应根据具体情况逐步适度的进行翻转。付小倩和袁项国在《中国式“翻转课堂”的实践困境与突围》一文中提出应当从提升教师个人素养入手,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促使“最近发展区”的跨越。

总之,目前国内外学者多数对翻转课堂为传统教学带来新的变革持肯定意见。较多学者将视角集中在角色转换后的学生自主学习阶段,研究教学视频的制作、信息交互平台的搭建、学生知识内化的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探索等等。但对课堂上师生指导与交流的阶段关注较少。事实上,课堂上通过答疑、辩论和实操等形式进行的师生交流是翻转课堂真正实现目标的关键所在。以团队建设的视角研究课堂中学习团队的构建及其作用发挥具有现实意义。

二、成人高校翻转课堂开展的问题和优势

目前的实践与研究现状表明,我国成人高校开展翻转课堂在教师激励、教学方法、学生激励和课程资源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要充分利用高校开展翻转课堂的优势,扎实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工作。

(一)开展翻转课堂遇到的问题

1.我国成人高校开展“美式复制版”翻转课堂难度大。美国开展翻转课堂依赖的主要手段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普遍开展翻转课堂仍有困难。成人高校在硬件支持方面要优于中小学校,但完全照搬美式翻转课堂模式仍存在困难。需要开发适合我国翻转课堂开展的方法与工具,寻找包括现代信息技术在内的多元化教学工具与载体。

在教育文化方面,我国与美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国大学生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不喜当众表现,不善于传达自己的观点。而且,学生们的小组团队的协作能力相对较差,形成高效的学习团队需要时间,这与有限的教学时间又产生矛盾。因此,还需要在翻转课堂学习团队建设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2.现有可用的高等教育在线资源较少。目前成人高校开展翻转课堂依托于具体课程的教学,而课程设置是在学校专业建设框架下进行的,因此其知识内容的逻辑性相对较强。而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先行自主学习,因此翻转课堂开展离不开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教学资源。综上所述,学生自主学习资源需要具有简洁清晰、切中知识要点和可反复利用等特点。较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主要是“微课”视频,而且资源最好是在线性质,这样便于传播与利用。

目前,质量优良、影响较大的在线资源主要分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两类。其中,国外资源主要包括coursera、Edx、Udacity和可汗学院等学习平台,国内资源包括各高等院校开设的MOOCS平台。由于专业课程设置国内外存在差异,因此国外资源与国内翻转课堂的耦合度并不高。而国内资源往往以公开课或演讲的形式呈现,视频长度也往往较长,不适合用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总之,审视目前在线资源,与高等教育翻转课堂相关的可用在线资源较少。

现阶段成人高校教师开展翻转课堂往往需要自己设计开发相关课程的教学视频。对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无论在水平还是方向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造成教师负担加重和资源重复建设等问题。

3.成人高校教师开展翻转课堂的积极性不高。教师的绩效评定主要侧重科研成果。在理念意识和测评体系上都缺乏对教学成果的评价。高校教师更加认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才是优秀的高校教师,对于教学改革的理念认同度较低,开展翻转课堂的动力也不足。另外,翻转课堂开展也需要高校教师具有现代教学信息技术的支撑,而目前成人高校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成人高校开展翻转课堂的优势

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等的迅速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同时也改变了社会财富创造方式,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随之自我改革。翻转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因人教导,实现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角色的两个彻底翻转。翻转课堂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在大学中开展翻转课堂具有现实意义,而且成人高校开展翻转课堂也具有一定的既有优势。

首先,成人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较充裕,学生相对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通过对一些成人高校脱产班学生的周课时统计表明:大一大二全日制班级周课时大多在20-26之间;函授和业余本专科学生由于边工作边学习,周课时安排更少,学习进度较慢。结合学生访谈,获知大学生课余时间相对中学生更加充裕,大学生可以更加灵活的安排自主学习时间。这将有利于翻转课堂在大学中开展。其次,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信息素质与学习能力较强。再次,大学教师教学实践研究能力较强。一方面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实践与研究。另一方面,他们的科研能力较强,可以更好地支持教学实践。而且,大学中信息技术支持获取较便利。

三、成人高校翻转课堂运作的途径与方法

可以从团队建设的视角,借鉴相关理论寻找翻转课堂学习组织高效运作的途径与方法。

(一)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是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也称为短板效应。这一理论说明翻转课堂学习团队的绩效取决于组织中的落后学生,也就是“短板学员”的学习绩效。因此,翻转课堂的有效性取决于落后学生是否真正能够通过翻转课堂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所以,不仅要探索适合落后学生的教学策略,而且要探索学习群体中如何激发落后学生的学习行为。这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科学共同体理论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科学共同体的概念,认为科学共同体的形成与共同体成员具有共同的“范式”密切相关。库恩认为范式是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和技术等构成的整体,也是成员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型与范例。信仰不同“范式”的共同体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之中,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规则与标准都是完全不同的。库恩认为不首先对科学共同体进行研究,就无法理解科学知识的发展方式和效能,个体成员的作用发挥离不开共同体的范式约束。因此,高校翻转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表现,还要从群体的视角关注学生共同体的范式。要让翻转课堂与学生的学习文化相符,要为学习团队成员提供“共生元素”,为学习组织健康发展创设适合的氛围与环境。

(三)团队角色理论

团队角色理论是由剑桥产业培训研究部主任贝尔宾博士提出的,该理论认为高效的团队应该由执行者、协调者、鞭策者、智多星、外交家、审议员、凝聚者、完成者和专业师等九种角色构成,团队成员要能够实现尊重差异、能力互补、容人所短和用人所长。团队成员对差异性认同度越高,团队协作性越强。因此,翻转课堂学习团队建设要注重小组成员的角色发觉,提高团队成员的包容度与协作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基于团队建设理论提高成人高校翻转课堂的有效性

(一)寻找“共生元素”

翻转课堂在我国高校开展,应当注意结合我国校园文化的特点,注重团队建设与小组协作环境的创设。

首先,在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主要采取小组讨论、实操训练和疑问解答等形式进行知识的内化。而在传统课堂里,学生则主要采取聆听老师讲解的形式来进行知识内化。Adam Butt研究发现,学生们从实际演练的形式中实现了更有效的学习,其次是阅读,最后是听讲。在目前大学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方法中,学生通过个人学习获得的知识最多,其次是讲座,再次是教师指导,最后是团体学习。学生倾向于个人学习的原因之一,是目前成人高校缺乏团体学习,学生很少有机会体验团体学习[4]。而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是多元化的,课前自主学习多为个人学习,课堂上则采用教师讲授、团体学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而且翻转课堂突出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角角色,方法上多采用学生实操演练和学生独立阅读等方法,教师讲授相对较少。也就是说翻转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有效的形式与方法,使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提高。这使得参与翻转课堂的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组成小组参与到翻转课堂中来。而学生的学习意愿是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也成为翻转课堂学习团队的首要共生元素。

其次,应当以小组为单位对学习团队的绩效进行评估并计分,也就是说团队成绩就是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同在一个团队的成员无论他在小组中实际发挥的作用是大是小成绩都是一样。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团队的协作性,促使团队成员相互督促,增强成员的责任感。当成员真正认为自己的表现脱离不开团队表现时,小组的凝聚力才会增强,从而建立团队认同感。这是学习团队的重要共生元素。

(二)塑造团队学习“激发者”

目前,翻转课堂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习惯于传统课堂的学生,在翻转课堂上的师生交互中难免会出现交流障碍。如果部分学生无法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及师生交流,可能会造成其它学生的从众行为。为避免小组行为的消极从众,一方面教师指导要适时,另一方面团队中至少要有一人能够扮演“激发者”的角色。成为“激发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能够较坚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受挫能力较强;二是对团队成员有一定影响力;三是能够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师要能够较快地通过观察发现团队中具备“激发者”素质的成员,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培养。

(三)营造团队学习氛围

首先,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鼓励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教师尝试翻转课堂,才能逐步形成一种崇尚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积极互动的校园文化。正如David Raths所说,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师应当寻找同伴,以加强交流,来维持开展翻转课堂的积极性。

其次,学习团队的划分要科学。使用抽签等随机组成方式形成小组,相对比较科学。它能较好地保证各学习团队的学习能力相当,从而也能较好地形成竞争氛围。而且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随机抽取形成全新的合作伙伴对团队成员具有心理暗示的作用,可以让学习团队更快地适应崭新的教学模式,而避免群体惯性。

中国学生不习惯课堂表现,要注重课堂讨论环境的营造。以小组为单位陈述观点时,小组发言代表要轮换,保证每位学员都有发言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只有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充分的交流机会,学生才能逐步地适应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四)重视“短板学员”

一些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是快速传递知识的有效手段[5]。因此,翻转课堂的开展确实要考虑其适用范围,但是并不能因为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能力,就将其适用范围锁定在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均较强的学生群体上。事实证明,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其学习效果更加不理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如何更能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去自主学习的方法,寻求翻转课堂与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匹配。也就是说,应当研究开发学习绩效低下学生的激励方法。

不难发现,在翻转课堂开展的初始阶段,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就要开始工作了。必须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明确的和具体的指导,对于学习绩效低下的学生也不排除师生共同学习的情况。学生只有在自主学习阶段充分工作,才能在课堂现场以及教师的引导下与小组成员之间开展有实效的讨论,并实现知识的进一步内化。当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翻转课堂的开展才真正进入到成熟阶段。随着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增强,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的工作量也会逐步下降。

Ramsey Musallam研究发现,接受课前训练的学生相比于没有接受课前训练的学生心理努力明显减少,学习绩效明显提高[6]。从认知负荷的角度出发,学生对所学内容拥有越多的“图式”,学生的认知负荷越低,学习效果越好。因此,针对学习绩效低下的部分学生,教师可以采取“提前教”的方法来代替原来的“事后补”。从而鼓励落后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落后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团队的运作要实时跟踪,遇到绩效较低的团队,要注意及时的鼓励,避免积重难返影响整个团队成员的学习。对于个别学习能力较差的学员,要花相对更多的精力做针对性的指导。也就是说,一但经过课堂小组活动,教师就要跟踪活动中表现较差的学员,在下次翻转课堂的课前学生自主学习阶段就介入指导。要注意指导不能是简单的代替学生学习,而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导学材料和掌握学习方法。

(五)学习效果的评价与反馈

翻转课堂的绩效评价不仅包括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与反馈,而且应当包括课前自主学习阶段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与反馈。通过访谈发现,少数学生反映在课前的自学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回答,到了课堂上可能会忘记当时的问题,如果能够得到及时的回答就更好[7]。评价与反馈可以依托当今比较成熟的信息交流平台,例如QQ群、微信群、博客和微博等,也可以由教师自主开发简单易行的工具与方法。比如,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下发问题记录单(包括微课编号、微课标题和若干问题的内容等)。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完成问题记录单的填写,并及时上传至课程讨论平台或带到课堂讨论现场。

不仅是课前的自主学习阶段需要及时评价与反馈,课堂中的学生知识内化阶段也需要教师对每组或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及时的评价与反馈。

总之,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为传统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在实际应用中,应当让其先进理念与作用落到实处。课堂师生交流阶段是学生知识内化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进行的小组讨论与交流是否有效且高效对翻转课堂成功开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学习组织的建设是一个重要课题。需要从团队建设的高度去理解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孙华.大学生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4(6):96-100.

[2]李利.翻转课堂:如何革新传统教学――兼谈翻转教学的整体设计[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7):49-52.

[3]Lage,M.,Platt,G.&Treglia,M..Inverting the Classroom:A Gateway to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J].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2000,31(1):30-43.

[4]Adam Butt.Student views on the use of a flipped classroom approach:Evidence from Australia.Business Education & Accreditation.1944-5903,Volume 6,Issue 1,2014,Pages 33-43.

篇9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2

远程教育是在现代通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时代的教育方式,其主要适用范围,就我国而言,主要在于成人继续教育领域。然而,由于各种内外界因素的干扰,学习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如果要提高成人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应从根源入手,因此本文以远程成人学习者基本特征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远程教学管理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

远程学习者与传统学习者相比,素质方面具有差异性,环境方面具有个体性,模式方面具有自主性,学习规律方面具有通过媒体的互动性,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自主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独立地进行自身知识建构的过程,只有当学习者的认知、动机、行为二个方面都作为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才是自主的。远程学习的特性要求学习者内部具有知识准备、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正确的学习策略,外部拥有高效的媒体设施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一)远程教育的时空分离

远程教育中的媒体技术是教师的“代言人”,代替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交互,形成教师――媒体――学生的模式。“电子教师”、“物化教师”、“虚拟教师”是远程教育的研究内容之一,使教师、学生及管理者之间通过多媒体以“准见面”或“半分离”方式进行教学和管理活动,从而构建超越时空的“课堂”,它使学生从传统的课程教学中走出,进入没有年级,没有地域的环境,通过网络等技术实现教师与学习者的交流。

(二)远程教育的自主性

相对不组班教学、自主学习、个别化学习是远程教育的研究重要内容。这样的教育模式更灵活,使学习者有自己的选择空间,实现人性化管理。现代远程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旨在发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并不意味着降低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Ifu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教学的关键在于“导”的过程。由此看来,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单纯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从而实现由“教”向“导”的转移。

(三)远程教育的媒体性

远程教育经历着现代社会的巨变,信息传播的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的逐步实现,大量的、甚至是无限量的知识都可以公布十众,尤其是从事各种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将最大限度地广布十网络,从而真正成为一种“公共财产”,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上网查询了解学习所需的知识,因此知识的存在状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而扩大了人们接触知识、学习知识的机会。远程教育使学习者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了更为广阔的选择权,他们可以在家、在工作场所或在其它公共场所上网学习。

(四)远程教育的交互性

德国社会学家哈贝玛斯指出,人类的存在并不是以一个独立的个人做基础,而是以“双向理解”的交往为起点。学习的过程并不仅仅是学生个体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而是不断地与教师、与同学、与人类历史进行精神交往与互动以达成共识的过程。因此,远程教育注重合作、交往的学习。加里森认为“教的活动就是一种合作、协商和对话”,这正是现代远程教育“教”与“学”交互性特点的体现。所谓“交互性”是指在远程教育网络教学中,“交流”的方式实现人机双向交流,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采用“对话”、“磋商”或。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教会他们学习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导学”“助学”和“指导”,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二、成人学员的基本特征

1968年,诺尔斯出版了《现代成人教育的实践:从普通教育学到成人教育学》一书,并在其中提出了成人教育学的理论。随着对成人教学的研究逐步兴盛,逐渐形成了成人教育学派、成人经验学习理论、成人学习情境理论和成人学习特性研究等等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对从整体上把握和分析成人学习的特性提供了依据。

从理论上分析,成人学习者具有以下特征:

(一)成人学习具有功利性

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什么,如学习者为什么参加学习,他们愿意为学习付出何种努力等。所谓动机是指个人内在的心理过程。它在一段时间内驱动、指引和保持着个人的某种行为。基本上,个人的需要和意向将影响其动机,进而影响其行为。成人是社会职责和义务的直接承担者,社会角色具有多重复杂性。由于成人的学习需要与其自身的发展需要、社会期望等密切相关,所以成人学习者在学习时有很强的目的性。

(二)成人学习具有自主性

由于成人学习者有一定的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他们心理机能发展已经较完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趋十稳定,因此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诺尔斯指出,成人具有作为自我管理的独立人格的自我概念。就是说,成人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参与活动,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负责。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力求收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如尊重其活动能力和社会地位等;有能够认知事物的内在冲突,并能对抽象知识作出相应的反应。成人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成人学习的自主性。在远程成人学习中,成人的学习过程始终独立进行,同时他们还有意识地参与教学决策,希一望能自己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目标,生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人学习者一般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希一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指导,而不是被看作是学生,被动的接受命令与约束。另外,远程学习下,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学习方式灵活,特点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这也符合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要。

(三)成人学习的形式多样化

根据学习内容的类型不同,学习可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及其熟练的学习、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根据成人的心理特点,成人学习主要集中在前二方面,即知识的学习、技能及其成熟的学习、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结合成人的实际生活,成人学习可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其学习形式可以是有组织的课堂学习,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实习和社会实践,还可以是自学性的个别化学习和远程学习。

三、对远程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建议

远程成人学习者由于年龄、婚姻状况、工作状况以及所学专业不同,其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学习障碍等因素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进行远程成人教育,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本文认为应该从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帮助成人学习者树立正确的自主学习方式二个方面,改进远程成人教育教学模式。

(一)转变师生对远程教育的观念

树立远程教育的正确观念,是进一步推进成人高校发展远程教育的先决条件。首先,要转变对常规教育模式的依赖思想,不断加强教育引导,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其次,要转变远程教育是学历补偿教育的观念,由十我国目前职前培养学历层次相对偏低,使得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职后教育的重心放在学历补偿教育上,以至于相当部分师生混淆了远程教育的目的,要树立远程教育是提高成人综合素质的观念,意欲构建学习型社会。因此,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一定要防止其步入形式化和功利化的误区,切实把工作重心定位十提高学习者素质上。再次,要转变远程教育是一次性的在职培训观念,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由于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知识的迅速更新,信息的层出不穷,需要学习者多参与中介媒体的学习培训,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远程教育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要以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为核心来整合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业务能力,这样才能为成人学员的自主学习提供更有效的支助服务。作为一名远程教育教师,其综合能力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现代远程教育的先进观念,能够了解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求,能够精通本学科的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素养,如熟悉各种软硬件设备、能够自如地设计网络课件,善十进行电视和网上教学;具有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与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相适应的科研能力。

(三)培养成人学习者树立正确的自主学习方式

远程教育使知识获取的时间和空间向多元化、开放化形式转变。但从另一个层面上讲,这种变革同时也弱化了学校对学习者的监控和管理,因此,必须加强对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管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效度和相对独立性的特点。学习者若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首先激活内部学习动机,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积极主动地选择、理解知识。其次,学习者应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次,学习者应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在远程教育中,除了传统的文字教材之外,还有音像教材、网络教材和课件等。因此,在远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尽量避免使用单一教材,可采取多种教材综合应用,做到优势互补,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学习的兴趣。另外,在远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除了合理地运用学习资源以外,还应恰当地运用人力资源。通过网络与同学同事组成学习小组,成人学习者既可以讨论学习内容、交流学习收获,也可以交流思想感情,从而共同分享,达到共同发展。学习者应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如BBS论坛,E-mail邮件,QQ聊天工具,把在远程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教师或专家学者请教。

参考文献:

[1]黄富顺.成人教育导论[M].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

[2][美]贝朗葛・阿兰.远程学习项目的组织、实施和评估[M].中国远程教育,2004.

篇10

1)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使教学环境信息化。成人教育的学生在时间与空问上具有独立性,通过虚拟的网络课堂教学形式,如授课视频详细讲解、电子教案、课件、习题等立体化教学资源来实现,材料尽量丰富,表现形式易于接受,人机交互页面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协调、页面信息量适度;文字精炼,表述准确,符号规范,给学生创造优良的自主学习环境。

2)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性,适于在职人员业余学习。《建筑制图》课程分为两大部分:画法几何与专业制图。画法几何部分的组合体投影这一章,形体的例子多采用建筑形体;由于学生大多有现场经验,专业绘图部分的讲解可以采用现场图纸与理论相结合,这一部分更加注意国家标准的正确运用。

3)内容丰富,语言简洁,突出课程特点,增强吸引力。画法几何部分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相对统招生,在不影响后续学习的前提下,内容上作了调整,保留了投影的基本知识、点线面的投影与应用、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辅助投影法、基本体与组合体的投影等;专业制图实践性较强,主要学习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两大部分,其余的内容根据工作需求自主学习。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视图与绘图的技能,课件中没有繁琐的文字说明,图线清晰,重点突出。电子教案部分则有详细的章节内容,两部分相互结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4)对课程的课件采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形式,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建筑制图》课程的课件每一章节在讲解时都采用了动画演示,力求体现实际的绘图过程;专业制图部分讲解时结合了动画演示,用了大量图片举实例。这些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效率,使枯燥的学习内容易于掌握。

5)重视自主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过程。新的教学模式中,《建筑制图》课程面授的时间仅10学时,面授主要以导学为主,即讲重点、讲要点、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而非全面系统地讲授课程的全部内容。学生的疑问主要产生在自主学习阶段,教师的答疑通过网上学习答疑,如留言反馈、E—mail等,另外电子作业与习题最好有答案详解,便于学生及时解决遇到的学习问题。

2《建筑制图》网络课程建设的教学内容设计

我校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网络化教学采取导学式教学模式,以《建筑制图》课程为例,包含以下四大部分内容:必要的面授辅导(10学时)、网络多媒体虚拟课堂教学(授课视频、电子教案、课件、习题等立体化教学资源)、网上学习答疑(留言反馈、E.mail等)、课程作业与考试。《建筑制图》网络课程立项时注重了网络多媒体虚拟课堂教学和网上学习答疑两部分内容。根据《建筑制图》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主要设置包含以下栏目与内容。

2.1课程介绍

该专业的学生的学习背景差别较大,有的没有这门课的学习基础,在本模块中对《建筑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所属领域范围、基本内容、针对的学生群体以及有关的学习建议做了简要的介绍。如《建筑制图》是工民建专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建筑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研究在平面上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绘制和阅读建筑图的理论和方法。本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视图和绘图能力O本课程分为两大部分:画法几何与专业制图。第一部分理论性强,比较抽象;第二部分实践性强,是第一部分的应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有这样的特点,课文易懂,习题难作。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时反复认真听讲,完成作业,进行复习。以上部分对《建筑制图》课程进行了简单描述,使学生对课程有初步地了解。

2.2教学队伍

该模块中,按照学校的要求对项目负责人及教学队伍成员的教学与科研经历作了简要的介绍。通过这一模块,学生对教师有了初步的了解,增加学生与教师间的感情与交流。

2.3教学大纲

该模块从八个方面对《建筑制图》课程做了定位:课程的适用专业、课程性质、课程地位与作用、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方法、自学内容与指导、自学进度表、教材与参考文献。大纲的内容体现了成人教育的特点,并注重了应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2.4授课视频

首先结合成教学生的特点,制订了《建筑制图》三分屏课件录制方案,表1是录制方案(节选)。录制后的视频教学课件顺序严格按照三分屏课件录制方案的要求,以供学生在线点播学习。各知识点的讲解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其中疑、难等关键知识点,通过动画、图片等多种表现形式讲解,力求清楚易懂。

1)习题:与课程各教学单元相应的复习题、思考题等。

2)课件与教案:以教学单元为单位的多媒体课件或电子教案。

3)题库:若有题库系统的可以提供给学生下载使用,若没有的,每门课程至少附5套试题,分别以试题A、试题B等命名,建议以开卷考试为主,格式参照《试题模板》。

4)图书资源:相关的参考书目、文献、电子图书等。

5)参考资料:自学指导书、教学软件、案例、其他教辅材料等。

6)学习答疑:讨论题、课程实践、答疑库等。

与其他成人教育网络课程相似,《建筑制图》网络课程内容的建设突出了学生以学习为中心,初步体现了成人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符合成人教育的网络教育规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适合于在职从业人员业余学习和终身学习特点。在建设过程中,恰当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构建了“面授与网络导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组织管理体系逐步转变为学习服务支持体系,提高了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3《建筑制图》网络课程建设的指导作用

1)通过《建筑制图》网络课程建设,充分认识网络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不断更新远程教育教学理念,根据网络课程建设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学科自身的定位、特色和学科优势,对建设内容进行了科学的规划。

2)通过《建筑制图》网络课程建设,促进网络课程教学队伍的建设。从项目申请、课件制作、视频录制、网上答疑等方面锻炼了教师的水平,使教学队伍逐步向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资源设计和制作能力强的方向转变。

篇11

成人教育由于其具有自身教育的特殊性,其考试复习的方法也存在鲜明的个体性。因此,如何能做好考试前期的复习工作,提升考生的学习效率,并促使学生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这是现今广大成人教育考生都高度关注的话题。

一、把握教材基础,做到稳中求胜

通过情况下,复习可以分为好几轮,每一轮复习的方法、要点、重难点是不相同的。就复习的第一轮来看,首要的复习任务就是把握教材基础知识,要考生做到稳中求胜。成人教育由于其具有自己的鲜明个性,复习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从基础做起,从细节抓起,并且要从学生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方可做到稳中求胜。

1.把握教材基础概念,从最基础抓起。在数学教学中,基础概念、基础定义以及基本公式等知识点非常多,这部分知识点繁多,内容枯燥,常常不受人重视,被教师、学生忽略。因此,在数学考试复习过程中,首要的复习任务就是按照课文内容,从定义、概念出发,理清教材思路,掌握解题思路。比如:有理数、无理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函数、幂等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公式,再根据相应的题目,从简单例题入手,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解题思路。

2.复习要循序渐进,坡度不能太陡。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兼顾每个学生具体的认知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复习,在具体的课堂中,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讲解,合理分配花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切不可顾此失彼,教师讲解的坡度不能太陡。

3.难度不能太大,以基础为主。在复习的过程中,选题是非常关键的。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以复习基础知识为主,而不是一味的去攻破难点。因此,在选题的过程中,所选择的题目难度不能太大,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以复习为主,选择题目难度适中,对知识点容易混淆题目加大讲解力度。

二、突显教材重点,精讲精练。在课文复习的第二轮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按照知识块的形式进行复习,要突显教材重点,精讲精练,逐步攻破教学重点。在每一个知识块里面,教师要善于抓住典型例子进行讲解、复习。

1.教师要精讲。为了提高复习效率,促进考试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教师在第二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精讲,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为学生提供经典的习题,典型的例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精心准备,精心设计。

2.学生练习要精。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课堂练习这块上一定要精,让学生主要精力都放在经典的习题上,做到精练,减少一些没有必要的无用功。所以,教师在选题时,精心设计非常必要。

3.教师点评要精。教学点评历来都是教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教学环节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教学的精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重视知识点的运用训练,强化模拟测试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强化模式测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模拟测试,可以加快学生的做题速度,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同时模拟测试还可以模拟学生的心理,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遇到突发事件的处事能力。通过大规模的模式测试,学生可以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现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在反复总结、反思之后,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1.合理安排模拟试卷时的基础知识巩固复习。在模拟复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对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在这个复习阶段,考试及要抓住模拟测试这一综合复习,也不能忽略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巩固复习任务。

2.合理安排冲刺、模拟的复习时间。为了顺利完成考试,考前模式测试、综合检验是非常重要的,考生一定要把握好整个复习时间,合理安排各个复习步骤之间的关系,做到时间合理分配。在复习的过程中,保障复习的时间和质量,对于重要的知识、考点要多用时间。

3.合理安排模拟试卷的各种题型。就数学的考试题型来看,包括选择、判断、计算、几何以及综合应用等等,在模式测试这个阶段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试卷的各种题型。在设计试卷题目时做到心中有数,将基础题型,中难度题型,以及难度题型合理安排。在学生在测试中即能激起自信心,又不会洋洋得意,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的学习现状。

四、总结

成人教育的数学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而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复习课同样不是一项复杂的教学任务。如何才能高效的开展复习教学,促使学生在复习阶段中,学习能力不断提升,是整个成人教育教学重难点。本文仅从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简单地阐释了自己的几点看法,要想提升成人教育数学复习教学的课堂效率,促使考试取得优良的考试成绩,还将是整个教育界探索、研究的话题。

参考文献

篇12

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社会生活生产的信息化,使英语的作用更加明显地显现出来。较好地对英语进行掌握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巨大积极地影响。而实现这样的目的就要在英语具体的教学、学习过程中,老师以及学生要掌握合理的教学、学习方法。为了能更快、更好的拥有这些能力,就需要在教学以及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策略技能。

一、高效记忆英语词汇的应用技能

学习英语词汇的策略被语言学家划分为两个层次,即词汇认知的策略以及词汇元认知的策略。词汇认知的策略包括加强练习策略、猜测策略、词典查询策略、上下文联系策略、分类策略、以及死记硬背的策略。词汇元认知的策略则包括,自我检查策略、自我评估策略以及计划合理制定策略。经过相关研究可以发现,采用词汇元认知的策略能够使人们对自己的英语词汇学习进行有意识合理地规划。

1.词汇概念的构建。对英语词汇的熟练掌握并非是简单地读写。相关的专业杂志定义了英语词汇的各种知识类型,包含词频、联想、文体、语法形式、搭配、读音、拼写等。同时有很多专家建议,要对英语词汇有较好的掌握,需要掌握:词汇直接的含义、词汇的延伸意义、词汇运用的限制、词汇的根词、词汇的句法特点、词汇的语义特点、与该词汇有密切联系的词汇。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更牢固记忆以及更透彻的理解英语词汇。

2.与读音结合进行英语词汇的记忆。英语词汇采用拼音的组合构成具有意义的文字,而字母是词汇发音的根本与基础。虽然英语发展演变的过程比较漫长,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下,造成了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英语词汇在读音与拼写方面不一致,但英语词汇的读音、拼写依然有着一定的规律。在语言学习以及使用过程中,人们对英语词汇的读音规则进行了总结。因此,在对英语词汇进行记忆、学习的过程中,将读音规则与词汇联系起来,能高效的对英语单词进行识记。

3.定期复习与集中记忆英语词汇。遗忘率是在识记词汇的过程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经相关研究我们可知,在对事物进行记忆的过程中有三个不同的阶段,即保储存、持续以及检索,通过分析遗忘的具体原因及一些相关的研究结论,人们在对英语词汇进行识记时,可用以下方法。

(1)首次集中记忆词汇,增强初次感知。该策略的具体做法是在对英语词汇进行首次地记忆时,要确定适当合理地词汇量。第一次识记所耗费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后续记忆所耗费的时间,但对英语词汇的首次识记会给英语学习者更透、更深的印象。集中地对英语词汇进行记忆,能够使词汇学习者在识记的过程中避免其他因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而可以把所有的注意力用于感知英语词汇的第一印象。

(2)定期复习英语词汇。根据相关的研究,词汇的识记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过程,对词汇更好的掌握不是一蹴而成的,而是从认知意义,到能够正确地进行使用的渐进式的过程。伴随着时间的快速流逝,对较早前进行记忆的词汇可能会比较模糊,所以要有计划地对早前记忆的英语词汇进行复习。

二、英文阅读与写作的应用技能

英文阅读与英文写作作为英文学习的最终目标,如何退写作与阅读能力进行提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进而得到较为广泛的研究。英文的阅读与英文的写作有着互为作用,互为提升关系。在英文阅读的过程中,会读一些在用词、语法、文章结构等方面都比较优秀的英文文章,这对英文的写作有着比较积极地影响作用。同时,英文的写作能够对英文文章结构、章句结构以及词汇使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对英文的阅读与词汇的掌握也有着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

1.提升引文阅读能力的策略技能。对逻辑推理的能力进行培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能更好的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英语学习者就要提升英文阅读中的逻辑推理能力。在平时的英文阅读中,读者要对比较优秀的文章进行不少于两次的阅读。多次对英文文章进行阅读,不仅可以获得更为精确的信息,而且还能对文章的布局结构有更好地把握,更好地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

2.提升英文写作能力的策略技能。多进行英文的写作活动,并尽量多的尝试写较长的句子,进而才能更好地克服引文写作的障碍。英文文章的写作的难点在于对英文语法的正确理解及掌握。所以在英文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在英语语法上多下工夫,对句子的结构进行认真且细致的解析。英文文章中句子的主体结构一般都比较明晰,只是装饰性的词语较多,所以学习怎样正确使用那些装饰性词语,对于提高英文的写作水平,提高文章可读性与优美性是至关重要。

总之,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掌握正确的英语词汇牢固识记、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快速提升的策略技能,才能在英语求学的路上少走弯路,同时还要有着坚持不懈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实现英语的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谢亚琴等.英语阅读与写作的连带作用[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3,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