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5:11: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建筑业知识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1模型概观
(PM)2模型是综合了先前几个成熟度模型开发出来的用于测评不同的组织和行业PM层次。该模型评估和定位组织当前PM成熟度层次。模型提出了一系列步骤,有助于组织增量性地改革组织整体的PM效果。本文介绍了5级(PM)2模型,以便更好理解了组织PM成熟度层次。(PM)2模型采纳PMIPM知识体,把PM过程和实践分解成9个PM知识区域和5项PM过程(见图1)。使组织可测定当前实施PM的长短处,以便争取高一层的PM成熟度。每一PM成熟度层次都含有PM的关键过程、组织特点和关键区域,见表1.
(PM)2模型采用系统和增量的方法,鼓动组织和员工争取更高的PM成熟度。评估的结果有助于组织提出建议,改进组织对PM专业技术的应用,提供并指导获取PM成熟度高一层次所必须的过程和要求。5级的(PM)2模型如图2.(PM)2模型主要用途是,给那些应用PM实践和过程的组织作一个参考点或尺码。(PM)2模型和其一套评估方法已经成功地应用到不同的组织和行业中,并被证实非常有效。
适应并采纳PM新的研究成果并付与实施,(PM)2模型不断得到改进。换句话说,(PM)2模型其本身也不断地成长和走向成熟。下面详细介绍(PM)2模型知识区域和项目过程。
1.2项目管理知识区域
(1)项目集成管理,是确保项目不同要素间互相协调。项目成功和组织成功取决于,在不同成熟度阶段,把有效的PM策略与正确利用PM技术这两者相集成。项目管理的集成、应用、过程、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等类似的主题都包括在这一区域。第1级,项目计划没有按结构形式编制,无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第2级,包括基本项目计划和项目组织结构在内的非正式PM工具和实践得到确定。第3级,建立了一套正式的PM方法并按此进行管理,此外,PM信息系统已建立和管理,用以收集、处理、分配必要的数据。第4级,组织已经建立项目控制过程,在不同的知识区域和项目之间进行集成和协调。多个项目经理和项目经理的主管将PM信息系统集成,并用于多个项目。此外,项目控制过程也综合集成,将范围、成本、进度、质量管理等的风险降至最低程度。第5级,整个集成管理过程得到周密计划和优化,PM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2)项目范围管理,是明确和控制项目所有的要素和可变量的过程,包括项目规划、项目控制、比较分析、项目执业指导、开工会议、工作范围说明、项目范围的合法化,以及控制过程开始实施等。第1级,在混乱状态下指派了项目经理,没有一套方法来实施和控制项目。第2级,确定了非正式的工作分解结构和范围变化控制过程,PM团队同意非正式地开始实施项目。第3级,建立了正式的项目经理执业指导和项目经理的职能,对范围计划、定义、证实过程等进行了管理。第4级,产品和范围管理已经集成,以确保项目成功,范围变化控制和证实过程制成文件并得以集成。第5级,整个范围管理过程已经计划和优化,PM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3)项目时间(进度)管理,是确保项目按时竣工,这对任何一位项目经理来说都是一项挑战,包括活动定义、活动程序、工期预算、工程进度开发、工程进度控制等。使用各种技术方法,如横道图、CPM/PERT(关键路径法)技术、资源配置和分层次、网络碰撞、快速跟踪项目等,以有效地管理工程进度。第1级,工程进度无标准模板,进度发展过程即不现实又无序。第2级,组织能开发非正式工程进度,用于计划和跟踪。也确定了活动清单和工作分解结构模板。第3级,已获得各种进度计划的工具和技术,可有效控制进度。第4级,已对正式进度控制过程和方法进行集成。第5级,正式的项目进度管理工具得到优化,PM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4)项目成本管理,是确保项目在核准的预算内竣工完成,成本管理至关重要,成本超支会导致项目实施阶段严重的问题,甚至导致项目停工,包括资源计划、成本概算、成本预算和控制、已增值分析、贬值和资本预算等。第1级,无成本预算过程,结果很差,原预算很可能突破。第2级,已获得非正式的成本预算工具和技术,成本基线、资源要求、工作分解结构等也已确定。第3级,资源计划和成本预算已协调得很好,生命周期成本也使用,并已经管理。第4级,正式的资源计划、成本概算、预算过程已集成。此外,项目投资人(股东)对不同的项目成本尺度(METRICS)有一个正确的判断。第5级,已经具有正式的成本预算工具和技术,并得到优化,PM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5)项目质量管理,是确保工程将符合或超过整个管理职能的各项活动要求,包括质量理念总体审议、质量成本、统计过程控制、偏差和检测、质量改进等。第1级,工程超时、超支。返工普遍,无质量审计、无质量保证,无质量控制过程,只是在现场看一看、检查一下。第2级,组织已有非正式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是,通过检查和审计发现的问题只是在项目合同中强制规定的情况下才提出来。第3级,已建立了正式的质量政策和标准,对质量计划和质量保证等各项活动进行管理,在实施这些活动中去发现质量问题。第4级,对获取优质项目管理过程和项目质量的目标进行集成,获取项目质量目标的进程已经量化并开始实施,最后综合集成。第5级,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优化,PM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6)项目人力资源管,是确保最有效地使用项目参与人员,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将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激励和组织,包括项目任务、工作责任、组织报告关系、人员编制、激励动员机制、领导机制、团队发展、冲突解决等。第1级,以项目为驱动力的理念,与组织的管理的矛盾,导致各执行项目经理之间的矛盾冲突。第2级,确定了非正式的组织结构图和人员管理计划。第3级,顾客和供应商也常被纳入为项目成员,共同按受团队建设活动和培训。第4级,个人技能和团队能力的改进得到集成,项目有效实施。以项目为导向的团队,清楚的认识到组织的管理,组织从中受益不少。第5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得到优化,PM过程持续改进。
(7)项目沟通管理,是确保及时地适当地生产、收集、、储存、配置项目信息,在组织各层次计划人员和实施人员之间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沟通,包括信息计划、信息分布通道、进度进展报告、管理层和顾客的信息分享体系等。第1级,组织没有正式的执行报告制度,项目实施检查通常只限于基本状况报告,而且项目检查只是在合同中强制规定的情况下才进行。第2级,确立了信息检索和分配体系,进行了非正式的实施报告和审查。第3级,项目数据按结构分类形式储、维护,定期对项目实施数据进行分析、审查、修改,以供项目评估。第4级,在项目实施报告制度中各知识区域的信息,包括范围、进度、成本、风险、质量、人力资源、采购都已综合集成。此外,项目沟通管理过程和技术也与企业组织结构综合集成。第5级,组织已具备经优化的系统来沟通管理体系,PM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8)项目风险管理,是对项目风险进行鉴别、分析、反应,包括确认、鉴定并量化风险,编制风险降低策略、开发适当的风险反应和控制程序。第1级,组织无项目风险鉴定程序,风险只是在事情发生后而不是在之前才认识到,没有正式的风险管理计划。第2级,可以对项目风险进行非正式的鉴定和分析。第3级,组织已有正式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风险管理成为整个工程生命周期的一项持续性工作。第4级,组织使用学习中经验教训信息,鉴别、反应、控制风险。对使用其他的PM知识区,潜在的风险源也已准备好并与以审查。对风险鉴定、量化、反应计划在几个项目间进行综合集成,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第5级,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优化,PM过程得到持续改进。
(9)项目采购管理,是确保组织获取外部的货物和服务,包括合同管理、合同风险、合同谈判、组合管理、合同终止等。第1级,没有联系市场状况分析,没有编制采购计划、征求计划。第2级,与卖方、供货商已有非正式沟通,已确定非正式的项目采购管理过程。第3级,对正式的采购管理工具和技术已经管理,采购数据经分析后编制成文,项目经理与供货商们协调工作。第4级,采购审计与整个采购过程进行综合集成,供采双方关系在多层次、多项目、每个阶段展开。业主/供货商之间建立长期关系,项目质量保持稳定。第5级,对PM过程进行优化,PM过程得到持续改进。
2项目的生命周期
(1)初始过程。在初始过程阶段已经认识到一个项目或一个项目的第几期工程应该开始了,PM团队应着手工作了,包括开发和编制一个潜在项目的建议书、分析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如可行应尽早生效。第1级,参与的组织没有初始计划和过程,来开发编制建议书。其结果参与组织既无建议书,也无批准书送达。第2级,参与组织只有非正式的项目建议书计划。第3级,参与组织正式的建议书受到正式审议和评估。第4级,项目建议书开发过程得到综合集成,可以管理多个项目。第5级,初始过程得以优化,PM过程在组织中得到持续改进。
(2)计划过程。导向开发和维护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完成项目的商业需要,包括确定总体范围、说明计划策略、开发成本和进度的工作分解结构,精化预算、分析委托事项、优化项目设计、开发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组织项目团队、建立以项目为驱动机制的组织环境。第1级,没有正式的计划过程,通常没有范围计划、进度计划、成本计划、质量计划、人力资源计划、沟通计划、风险计划和采购计划。第2级,开发了非正式的进度计划,确定了非正式的成本预算过程。在开发和计划关键的PM方法区,组织只受到非正规培训。第3级,采用正规的PM工具和技术来管理计划过程,项目团队积极投入参与,为计划过程提供建议。第4级,关键PM知识区与计划过程进行综合集成。第5级,计划过程得以优化,PM过程得到持续改进。
(3)实施执行过程。将一个组织与其他资源协调好,有效地实施项目。第1级,没有项目计划执行过程,项目范围没有证实,项目团队也没有开发和组织起来。第2级,组织已有了非正式的项目计划执行过程,合同管理和信息过程也是非正式确定。第3级,质量保证过程对项目实施进行管理,项目团队积极参与,对实施过程提供意见。第4级,项目计划、范围证实、团队发展、质量保证、信息分布、合同管理等实施过程进行综合集成。第5级,实施过程得到优化,PM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4)控制过程。采用检测进度,采取修正举措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包括收集项目进度状况、分析差异、沟通项目状况等。第1级,项目控制过程没有确立没有控制—变化体系。其结果是项目进程状况即没有收集也无标注更新。第2级,已确定非正式的项目—变化—控制过程,差异被非正式鉴定,用以测定缘由和对整个项目实施的影响。第3级,项目计划和适应性措施对项目实施数据进行控制,项目团队积极参与,对控制过程提供措施和修正。第4级,对项目实施数据的收集、差异分析、状况更新等进行综合集成。第5级,控制过程得到优化,PM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5)终结过程。确保工程项目验收,正式终结,并形成书面文字,使一个项目或项目的某一期有序正式终结,包括合同(双方或多方)执行完毕、工程经验、工程教训学习的文件编制、管理终结。第1级,没有正式的结束所有交接的终结过程,无合同执行结束过程,工程文件记载没有收集,没有分类、更没有储存。第2级,明确了非正式的结束过程,整个PM过程的关键性技术和学习和质量进行了非正式审议。第3级,完成所有的终结活动,工程文件已经储存,并得以管理。项目团队积极参与,对PM方法提出总结建议,并将PM最好的方法编制成文。第4级,合同执行终结,管理执行终结,工程文件编制并综合集成。第5级,项目终结过程得到优化,PM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3结束语
(PM)2模型也可用到其他行业或以项目为驱动的组织,收集并分享有关信息,对PM进行深化理解和掌控,持续改进组织使用PM的方法和实践,使所有的PM组织都受益。对于那些想努力改进整体PM实践、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率的经理来说,(PM)2模型的信息非常有用。
参考文献:
我国建筑企业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营,在改革开放后仍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技术水平低;业务多以施工为主;资金薄弱,经营管理落后;经济组织偏小,生产能力分散,强势企业不明显;国际建筑市场上承包份额少,业务多是分包等等。因此,重视企业的知识资源,在企业中有效的实现对知识的管理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知识的创新、共享和应用使原来技术水平低、素质参差不齐的工人慢慢成长为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知识员工。同时,知识管理能及时的共享以及应用,避免了因时间和人员的流失而流失,及时有效的将企业的核心知识整理、积累、存储和共享[1]。
1.建筑企业知识资源
建筑企业含有丰富的知识资源。建筑企业的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行业分工的细化,企业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规划、设计、发包、采购、施工、使用维护过程中产生和需求大量的管理信息、法规信息、合同信息、图像信息、技术信息、材料信息、采购信息等,这都使得建筑企业逐渐具备的知识型企业的特征。建筑企业的显性知识包括建筑产品、施工工法、生产工艺、建筑材料、施工设备、客户群以及企业拥有资质和专利,这类知识易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整理、存储以及管理。建筑企业的隐性知识主要是员工的专业技能、技巧、工作经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工程师、财务人员,甚至是普通的工作人员都是企业的隐性知识资源。
2.知识管理策略分析
2.1 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现阶段建筑企业组织结构存在许多的问题:组织结构层次多,集团公司下直接管理众多职能部门,又下设不同的分公司,企业机构臃肿,管理刚性强,信息传递速度缓慢失真;各个层次部门重叠,易发生多头指挥,引起企业内部管理的混乱; 企业资源难以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分布极不科学;权力过分集中在企业上层,基层员工参与决策程度低、积极性差;员流动性大,企业的知识流失严重,难以构建组织记忆。这些都不利于知识管理的开展,因此,进行知识管理首先要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2]。
首先,进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调整。剔除只起信息传递而不产生附加值的中间管理层,适当的增加部门工作的自主性。其次,将辅助生产的后勤服务部门以及劳务部门从企业分离出去,构建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维护和升级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软硬件设施,建立电子档案室,实现企业文档电子化存档和检索,为进行知识管理创造条件。最后,调整人员结构,提升员工素质。审查现有人员配置情况,引进关键岗位的核心人才,对已有的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在岗培训,建立人才储备库,对不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进行分流,转岗培训后安排其他工作。
2.2 明确知识管理主体
建筑企业在知识管理开展前首先要从企业的最高管理者的知识行为开始,他们为知识管理总负责,负责制定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的方针、目标和战略,同时对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创新机制进行改革以适应知识管理的需求,此外还要监督知识管理的实施、评价与改进。项目经理、技术工程师、财务人员、物资管理人员、信息人员等人掌握着建筑企业的强大知识技术资本,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他们通过改革管理机制、调整组织结构、营造企业文化来保障知识管理的推行,同时监督和评审知识管理效果。建筑企业不同岗位的员工在围绕着企业主营业务的知识管理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知识管理中,我们也不能忽略基层施工的劳务工人的作用。作为基础操作工人,他们是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使用者,是一手数据的来源,同时这些人员中也不乏自学成才的创新者。
3.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体现,它的核心内容是在组织的所有成员中培育并形成共同遵循的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不适当的企业文化是推行知识管理的最大障碍。通过文化的构建来改变企业和员工对知识的认识,在企业中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3]。
建筑企业目前最需解决的文化架构问题就是要在企业中营造有效的知识共享氛围,首先要通过教育和引导转变员工观念。将知识共享通过相关的文件制度固化下来,成为工作的一部分; 设计知识共享工作的绩效考评体系,对员工知识活动给予量化评价,将评价结果同薪酬挂钩,实现奖罚分明;充分发挥高层管理者知识共享的表率作用,收集企业运营中知识共享的成功案例,激发员工知识共享的意识。其次要建立学习型组织,转变企业和员工的学习方式。建筑企业应强化员工的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意识,各个层级包括驻外项目施工组建立学习小组,工作之余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学习委员,带领成员就目前工作的进展提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开发企业内部培训体系,将管理者的角色从发号施令者转换成员工培训的协助者,实现员工的在岗学习。第三要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建筑企业可以对本组织内的核心知识员工提供弹性工作时间和宽松的人际氛围。第四要追求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进步。企业要与知识型员工共同设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不断的提供教育和晋升机会,满足这部分员工的学习需求和事业成就感,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4.合理选择知识管理技术工具
在选择技术工具时最重要的是要将技术工具同企业的组织结构、文化以及人力资源的特点相结合,使企业知识管理体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建筑企业由于信息化程度低、人员水平不高、企业经费有限等原因,在选择知识管理技术工具时必须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选择操作简便、易于普及维护、价格合理的技术工具。
第一,因特网。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往往没有固定地点,同时和企业总部相聚甚远,因此可以采用价格经济,功能强大的因特网。通过因特网提供的:e-mail、聊天室等工具实现信息沟通和交流。企业也可以在因特网上架构企业的网站,介绍企业,提高声誉和知名度。第二,企业内部网。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网的文档管理系统、网络多媒体、电子邮件系统和网络聊天室等工具实现企业的无纸化管理,员工对内部核心文件、规章制度的获取与学习,内部员工的网络化培训,员工的意见交流、项目讨论、工作会议管理等更安全的信息沟通。另外,诸如:群件系统、数据仓库等也是比较好的知识管理工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一、实施程序
(一)执业药师注册机构(以下简称注册机构)应当将注册的依据、条件、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表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应当免费向申请人提供执业药师首次注册、再次注册、变更注册、注销注册申请表(见附表1、2、3、4)。
(二)注册机构受理申请人的注册申请材料时,对于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对于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形式的,应当场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注册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三)申请事项属于本注册机构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注册机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注册申请;注册机构受理或不予受理注册申请,应当在申请表的备注栏内注明原因及日期,向申请人出具加盖本注册机构专用印章的书面通知。
(四)注册机构应当自受理注册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注册的决定。2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注册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作出不予注册决定的,应当向申请人出具加盖本注册机构专用印章的书面通知。
(五)执业药师变更执业地区的,应当持《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和《执业药师注册证》正、副本原件及复印件,并填写《执业药师变更注册申请表》,向新执业单位所在地区注册机构申请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六)新执业地区的注册机构受理申请人的材料时,经对《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和《执业药师注册证》正、副本原件和复印件核对无误后,应当场将《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和《执业药师注册证》正、副本原件返还申请人。
执业药师在注册机构所在地区内变更执业单位的,持上述有关材料直接到所在地区的注册机构办理变更手续。
(七)注册机构应当自受理变更注册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准予变更注册的决定,收回原《执业药师注册证》正、副本原件,颁发新的《执业药师注册证》正、副本,并在变更后5个工作日内告知原注册机构。
(八)执业药师无正当理由不在执业单位执业超过半年以上者,由执业药师本人或其所在执业单位向注册机构申请办理注销注册手续。
(九)注册机构作出准予注册的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颁发《执业药师注册证》正、副本。并应在办公场所或在电子政务网上公开,公众有权查阅,自觉接受公众监督。
二、其他要求
(一)注册机构对申请注册到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执业的,注册的执业单位应当明确到总部或门店。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执业药师应当在其注册的执业单位执业。
(二)执业药师首次注册、再次注册条件中规定执业药师提交“县级(含县)以上医院出具的本人6个月内的健康体检表”改为提交“县级以上(含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
(三)申请执业药师首次注册、再次注册时,不需要提交“执业单位证明”、“执业单位考核材料”。申请人拟在或所在执业单位应当在《执业药师首次(或再次)注册申请表》的执业单位考核意见栏内如实填写申请人的德、能、勤、绩及有无违法违纪行为的情况。
(四)注册机构应当于每年1月底以前将上一年度执业药师注册统计年报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应当于每年2月底以前汇总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和统计办公室。
(五)县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执业药师在岗执业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六)药品经营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执业药师,并将《执业药师注册证》正本原件置于企业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
1.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决定着企业的价值,对知识的管理将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M)应该是企业有意识采取的一种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知识,并进而将之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企业业绩的目的。在今天激烈竞争的环境中,KM有助于企业整合自身知识,实现知识流程化;使企业能够快速地对外界进行响应,提高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扩大知识利用的程度与范围,增强创新能力和商务智能;打破原有管理等级边界,拓展组织发展的空间。
今年1月份,NewCommForum在美国的California召开了第一届有关博客在企业中应用的学术会议,并在今年的欧洲以及纽约还将召开类似的会议。博客不仅在新闻传播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企业的KM领域也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2问题的提出
2.1中国建筑企业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
建筑企业又称建筑施工企业,与一般工业企业有着不同的特点:在产品方面,建筑产品具有固定性、多样性、体积庞大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在生产方面,建筑产品生产具有流动性、周期较长、单件性、露天高空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较低以及协作关系复杂的特点;在管理方面,建筑企业以工程项目作为利润载体和业务核心,采取承包为主的经营方式以及现场管理为主的生产组织方式。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当前的商业环境,我国建筑企业目前还存在着诸多挑战。
2.1.1回归企业信息化理念
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接受,但是,由于薄弱的管理基础,技术人员主导的信息化历程,部门各自为政的系统建设,计划经济下的思维惯性与市场经济下发展起来的管理理念、信息化理念的不和谐,导致整个中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呈现出重技术与功能、轻管理与需求,重局部与眼前、轻整体与长远,重硬件与网络、轻软件与数据,重系统与开发、轻人才与应用等不良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历史和体制滋生的不合理的企业信息化理念,以及在新经济时代竞争、客户和变化所带来的巨大挑战。要改变这一理念,就是要变革“技术导向”为“知识导向”,从企业运营管理出发,梳理并设计企业的KM架构,使企业的知识能够充分积累、共享和传播,在此基础上设计企业信息技术结构,从而使企业信息化从IT企业解决方案的技术迷宫回归到企业家的经营管理常识。
2.1.2改进企业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企业在交易准则下,富有创新性地形成、改变或利用规则形成的最有利于企业自身的一系列契约关系,是解决企业运作方法的问题,其核心是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的KM问题。在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密切结合的今天,数字信息流改变了企业的工作方式,以及跨越企业边界进行商务活动的方式,如何将知识、技术与人更好地结合起来,打破企业原有的传统模式,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正如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言,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现有信息网络技术已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使虚拟企业、商业联盟和网络化集成建造成为现实。
2.1.3建立学习型企业
学习型企业,是知识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竞争趋势的必然产物。建立学习型企业,并不仅仅是给员工提供更多的正规学习培训机会,而是要通过自我超越、团队学习、改善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发展领导力和系统思考的能力,全面开发人的才能;并在企业业务过程中不断学习,促进知识的创造,组织的变革、创新和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其实质就是尊重人才和尊重知识,注重“软环境”。这要求建筑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先有产品和服务,然后建立产生产品和服务的机制,最终目标是营造出有利于建筑企业发展的经营环境。
2.2KM的关键问题
中国建筑企业面临的挑战实质上是通过KM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彻底实施KM,就必须在以人为基础的方法和技术型方法与工具之间找到适当、有效的组合与平衡并解决三个关键问题:隐性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共享和知识的存储,这就为知识博客带来的契机。
3知识博客策略
Blog,是Weblog(网络日志)的缩略语。源于1998年美国,流行于2000年,2002年被引入中国。在美国,Blog这一单词已固定下来,并把写Blog的人称为Blogger,写Blog的行为称为Blogging,国内普遍将其翻译成“博客”,是指个人或团体将每天的事件、意见和信息等到Web上。博客的出现,标志着互联网从“信息共享”开始向“思想共享”和“知识共享”转变,国外有人也将其称为Internet2.0。
国际上,博客已得到充分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如Cisco,Microsoft,IBM,Intel,Nokia等)已经将博客以及类似博客的软件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实际上,博客是一种非正式的知识生产方式,在知识共享和帮助实现企业目标上发挥着独到的作用,具有巨大的KM潜力,用博客提炼企业的核心知识将成为热潮。用来支持KM的博客,我们称之为knowledgelogging,或者k-Blogging,中文也可翻译为知识博客,它是现有大规模使用的KM解决方案的一种廉价高效的替代品。下文将从管理和信息技术两个角度上对知识博客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4基于管理角度的策略分析
4.1管理方式
传统的KM是分割式管理,满足分类存储的需要,往往具有割裂的感觉,比如项目合同放一块,项目资料放一块,项目专家放在另一个系统等等。而知识博客是整体式管理,能够为学习和理解事物提供完整的细节和历史背景,不仅提供重要的资料,而且也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人物的观点倾向。因此,知识博客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广泛,适合于学习。
4.2KM的实施者
传统的KM由公司管理层实施,因此满足官僚组织自上而下的控制的需要往往摆在重要的位置。下层雇员对KM的需求往往被忽视。而知识博客是能够自下而上发展,即使在没有高层的参与下,往往也可以实现。但是,高层的推动会促进这一过程。因此,知识博客适合于学习型组织的分权式管理。
4.3知识的提供机制
传统的KM是组织的激励机制驱动组织的雇员提供知识,即需要KM的软的方面的配合。激励机制缺失或者扭曲,导致这种系统成了无水之池或者充满信息垃圾。输入无效率,是任何这种KM系统面临的问题。而知识博客是很大程度上依靠网络效应和声誉机制。网络效应让参与其中的人都有受益。快速的信息传播和声誉机制则激励参与者不断贡献,并且这个贡献可以获得声誉,从而相对于一种产权激励。因此,知识博客依靠网络效应和声誉机制,制裁机制相对较弱。
4.4提供的学习材料
传统的KM提供的学习材料往往与人相隔离,时过境迁,变成一种“技术性知识”,制度性知识缺失。学到死的知识,难以学到活的智慧。组织面对面的团队学习往往需要很高的组织成本。只提供学习材料,但不提供学习本身。而知识博客是将这些学习材料与人物观点和学习过程相联系,学习技术性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制度性知识。并且在这个过程构建彼此的信任和关系,而这些成为组织竞争力之一。提供学习材料,也提供学习,构建组织的关系资本。因此,知识博客在人与人交流过程中实现KM。
4.5适合的管理范式
知识博客往往是与扁平化管理相适应,鼓励平等管理,能够代表真正的员工需要,不一定与管理层的利益相冲突。因此,知识博客能将静态的KM和动态的KM相结合,带来组织范式的转变,扁平化、平等化、学习化和网络化是相互伴随的过程。但与命令-支配型组织存在一定的冲突,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管理层对于保密、控制的担忧。
5基于信息技术角度的策略分析
根据弗朗霍夫(Fraunhofer)的KM参考模型,KM的核心流程可以分为产生知识、储存知识、传递知识和应用知识四种。下文将以此为线索,就博客的常用技术对建筑企业的知识博客策略作技术上的分析,见图1。
5.1知识的产生
知识的产生是指新的思想和见解的产生,或认识到某些新事物。建筑产品具有多样性和单件性,建筑企业承接的工程项目形形,一个工程一个样,企业员工要不断面临新变化解决新问题。这意味着企业员工必须要从内外环境中不断发现、学习和创新来产生新的知识。
RSS(ReallySimpleSyndication)是一种基于XML的Blogs内容聚合阅读器,通过使用RSS,企业员工不用登录网站就可以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来自企业内和外的知识。
基于Internet技术,通过构建企业知识博客门户,可以实现知识的统一归类和集成。并且,通过此门户,企业既可以向内部员工统一灌输必备的知识(例如专业知识、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以及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进度计划等),也可以对外推介、汇告或建立知识联盟。
群集是指企业员工可以按照兴趣或工作岗位建立博客群。同一群集可以通过快速沟通和交流促进知识的创新(如支持头脑风暴法等)。
由于“零进入壁垒”(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零距离)的特性,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双向互动、超文本链接、动态更新、覆盖范围广等优势,使企业员工能够将工作过程、思路经历、思想精华、闪现的灵感等进行及时记录和。
采用非正式HTML文档,企业员工能够离开日常工作环境,随时随地,借助任何一个网页浏览器或移动设备,没有惯有条件和文档格式(可以是文本、图片、视频等)约束个人的观点和想法,更容易产生新的知识,也能将隐性知识很好地体现在文档中。
5.2知识的存储
知识的存储是指将知识储存在文件中需要用额外信息(元数据)标明以便检索。建筑生产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知识的标准化积累、动态更新和高效检索非常重要。
对XML标准化的支持,既可以实现分布式存储也为基于语义网络的知识自动获取和交换提供可能。
使用评论构建评注系统,可以向非正式文档持续添加评注数据和元数据,随着各种评注在系统中的逐渐增多,注解者之所以进行评注的原因也就随之增加。由于评注文本和它的理论基础(元数据)在逻辑上都与核心文档紧密相连,因此,评注能够增加文档的语义内涵。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核心文档前期协调所花的代价;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动地对知识进行动态更新。
完全的个人化支持为自动编制动态黄页提供了可能,通过元数据,可以直接找到拥有相关知识的人。
5.3知识的传递
知识的传递是指找到正确的收件人,即将合适的知识传递到合适的人手中。随着完成项目的逐渐增多,建筑企业也将积累越来越多的知识财富,但是,目前很多的建筑企业要么就是让这些财富“沉睡”在档案库里,要么就是关注于将这些财富进行“过分”预结构化后存于数据库中,结果是降低了传递效力,缩小了传递范围并且还导致了知识的丢失。KM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准确的知识在准确的时间传送给准确的人,因此,知识的传递非常重要。
首先,参见图2,在基于Internet的知识博客环境中,一个个知识博客个体(如A、B和C)是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在具有超级连接的HTML文档和TrackBack(也称反链接或引用通告)的支持下,任意个体A可以通过获取B的知识而同时认识了C,并且A也可以引用B的知识加以扩展深化并通告B。个体之间不是孤立的,任何一个个体同时兼当了知识的传者和受者身份。因此,在获取某一个体知识的同时也就能够获取相关领域的其他个体的知识,相当于打开了一个通往无数个门的“门厅”。这样,任何一个知识博客个体都可以衍生出开放的“知识共同体”,并且一个知识共同体还能通过知识化合作用而不断形成新的知识共同体。同时,知识博客环境、传统媒介和社会环境之间总是会不断发生交互作用。
其次,通过评注系统,企业中的任一授权员工都可以在同一核心文档中添加评注内容,对核心文档进行多角度地理解,有利于不同业务单元之间的或跨学科的知识传递,在较小程度上,也能够支持隐性知识从一个个体向另一个个体传递。
再者,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来说,不主张记录所有的知识,尤其对于隐性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够找到拥有知识的人。因此,可以基于Internet技术创建企业知识博客门户,由于知识博客的个人化特性,能够自动或手工生成准确的员工黄页,通过访问黄页上的元数据(如个人简档、联系方式等),就可以找到拥有隐性知识的企业员工。此外,通过知识博客门户,可以将Blog进行系统整理归类,施行推荐机制,更加有利于知识的传递。
5.4知识的应用
知识的应用是指找到正确的资料和文件,使其便于将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建筑生产中,如何快速应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积累的大量案例、注意事项和经验总结等宝贵知识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改进工艺和减少事故,是KM在建筑企业中增值能力的体现。
(一)本意见所称外地进建筑业企业是:已依法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工商注册地不在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已进入或拟进入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各类建筑经营活动的建筑业企业。
(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是外地进建筑业企业管理的主管部门,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受其委托具体负责外地建筑业企业进备案和日常管理工作。
二、规范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备案管理工作
(一)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实行备案管理制度。备案手续统一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窗口办理。
(二)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办理备案手续时,应当如实提供下列资料(原件核对,复印件盖章留存):
1.《外地建筑业企业进备案申请表》一式两份。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副本。
3.企业注册地市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外出施工证明及企业、建造师(项目经理)业绩信用良好证明和近两年内无工程质量安全事故、违法违规行为、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证明。
4.进鲁施工备案证明(企业注册地不在省内的建筑业企业提供)。
5.企业对驻机构的委托(授权)书及企业法定代表人对驻机构负责人的委托(授权)书。
6.进企业管理人员(包括驻机构负责人、建造师(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专职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等)的任职文件、劳动合同、职称证书、岗位证书、身份证及本单位为其办理的社会保险证明。
7.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的缴纳凭证。
8.进企业办公场所建筑面积不得低于100平方米,属已购买办公场所的,提供《房屋所有权证》;属租赁办公场所的,提供《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证明》,并且租期不得低于1年。办公场所应配备基本的办公设备,并具备网上办公条件。
提交上述材料时,应当按照上述顺序装订成册,采用复印件的须使用A4纸双面复印并加盖企业公章。书面核实上述材料后,市建筑工程管理局按照规定查验进企业办公场所并核实进人员到位等情况,符合条件的,及时办理备案手续,发放《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备案证》。
(三)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驻机构负责人、驻地址、联系电话、驻技术负责人、施工现场项目部管理人员等发生变更,须在变更后15日内到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办理变更手续。
三、建立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
(一)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是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专项资金,仅限于被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应急支付,不得用于解决其他经济纠纷,不得挪作他用。(二)外地进建筑业企业要在本市指定银行专用账户存入规定数额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由存储银行出具缴纳证明。缴纳证明作为外地建筑业企业进备案申请要件之一。(三)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交纳标准为:总承包特级、一级企业150万元,总承包二、三级企业100万元;专业承包一级企业100万元,专业承包二、三级企业50万元;具有七项以上(含七项)劳务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20万元,七项以下的10万元。
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起投诉上访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下一年度该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比上一年度增加一倍;凡因支付农民工工资需支取保证金的,缺额须在一个月内补足至规定数额。(四)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使用情形:1.由于施工总承包企业原因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可从其交存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中先行划支。2.由于分包企业原因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从分包企业交存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中先行划支;不足部分或分包企业规避交存保证金的,从施工总承包企业交存的保证金中划支,工程结算后总承包企业按相应额度从分包工程款中扣除。
四、加强对外地进建筑业企业的管理与服务
(一)凡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必须办理备案手续,领取《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备案证》后,方可参与我市建设工程投标、承揽工程施工任务等工程建设活动,并在发证机关批准的资质证书许可范围内,承接工程施工业务。
(二)外地进企业在我市从事建筑活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工程建设的规范、标准和施工许可、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合同信用、项目部备案管理等方面的规定,接受行业管理部门的管理。
(三)加强建造师(项目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管理,杜绝“挂名”现象。
1.一名建造师(项目经理)在我市不得同时承担两项以上(含两项)工程项目施工任务。
2.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建造师(项目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不得随意变更。因身体或其他特殊原因确需变更的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征得业主及行业管理部门同意后,按规定办理变更手续。
3.实行工程项目建造师(项目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在岗情况巡查制度。对项目建造师(项目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进行不定期巡查,并记录检查情况。同一工程项目,无正当理由,一次检查不在岗予以警告,责成书面检查;两次检查不在岗记一般不良行为记录,并通报其所在单位及建设单位;三次检查不在岗,记严重不良行为记录,并清理出我市建筑市场。
(四)进企业对工程项目进行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必须选用具有资质的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使用规范的分包合同文本,并与总承包合同一并办理合同备案。鼓励优先使用本市的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
(五)实行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备案动态考核管理。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应每年对外地进建筑业企业的备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实行动态考核管理。
动态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否存在市场行为、质量安全、劳动用工、计划生育、农民工维权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动态考核结论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类。动态考核结果由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公布。考核不合格的企业取消在备案资格,自结论之日起2年内不得重新办理进备案手续。
(六)进企业退出本市建筑市场,须已全额支付农民工工资,由市建筑工程管理局该企业退出本市建筑市场公告,公告期30日;经核实无拖欠农民工工资投诉举报和其他遗留问题后,再给予办理离手续,并收回《备案证》,全额提取保证金。
(七)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取得《备案证》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经营活动,各县(区)不再重复交存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
(八)外地进建筑业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按国家规定进行处理外,自行为发生之日起清理出本市建筑市场,2年内不予办理进备案手续:
1.发生1起死亡1人以上(含1人)安全事故或发生1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通知》所列事故的;
2.恶意拖欠分包企业工程款或者农民工工资,引起,影响社会稳定和正常社会秩序的;
3.严重违反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受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处罚并被记入不良行为记录的;
4.违反计划生育有关规定,被相关部门查处的;
5.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混乱,被上级管理部门通报批评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十分相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住宅建设规模也不断增加,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商品房走入千家万户,物业管理需求也日趋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新兴行业,在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扩大就业和居民消费、维护房屋使用安全、改善居住环境、构建和谐社区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1、近年来房屋建设规模分析
在房屋建设过程中,房屋竣工和施工面积、住宅投资规模、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开工面积、住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等因素,是影响房屋建设规模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今后的房屋管理与维护也会有很大影响。
(1)房屋竣工和施工面积
从2004年以来,我国的房屋建筑发展日趋扩张,截止2013年,全社会房屋竣工和施工面积成倍增长,房屋施工面积从376495.06增长为1336287.60(万平方米);住宅房屋施工面积从217580.48增长为673163.29(万平方米);不难看出,房屋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得以空前扩张(详见表1)。
全社会房屋竣工和施工面积 表1
指标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
1,336,287.60 1,167,238.42 1,035,518.88 844,056.90 754,189.40 632,260.99 548,542.04 462,677.05 431,123.04 376,495.06
住宅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
673,163.29 614,990.59 574,909.86 480,772.89 431,463.18 364,354.38 315,629.80 265,565.31 239,769.60 217,580.48
商品住宅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
486,347.33 428,964.05 387,705.98 314,760.12 251,328.78 222,891.80 186,788.43 151,742.72 129,078.38 108,196.54
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349,895.79 335,503.55 329,073.26 278,564.54 302,116.53 260,306.98 238,425.31 212,542.15 227,588.65 207,019.08
住宅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193,328.47 195,102.89 197,452.24 174,603.86 184,209.52 159,404.62 146,282.71 131,408.19 132,835.95 124,881.12
商品住宅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78,740.62 79,043.20 74,319.05 63,443.10 59,628.71 54,334.10 49,831.35 45,471.75 43,682.85 34,677.18
房屋竣工价值(亿元)
61,754.86 55,195.98 48,393.06 38,965.22 35,353.91 28,073.98 23,582.73 19,891.61 18,789.55 15,239.60
住宅房屋竣工价值(亿元)
31,405.89 29,493.73 26,465.14 21,507.18 19,378.88 15,334.11 12,990.65 10,950.11 10,042.25 8,320.30
商品住宅房屋竣工价值(亿元)
20,039.42 19,147.45 16,947.74 13,527.53 11,500.24 9,295.26 7,853.07 6,717.23 6,060.13 4,620.70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2)住宅投资规模分析
在建筑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与百姓密切相关的是全社会的住宅投资规模,在近十年中,全社会的住宅投资从2004年的13464.08增长为2013年的74870.67(亿元);其中,城镇住宅投资从2004年的11010.13增长为2013年的67483.36(亿元);投资规模不断扩张,详见表2。
全社会住宅投资 表2
指标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全社会住宅投资(亿元)
74,870.67 64,412.79 57,824.43 45,027.01 36,428.23 30,881.20 25,005.01 19,333.05 15,427.23 13,464.08
城镇住宅投资(亿元)
67,483.36 57,844.27 51,773.37 39,763.10 30,512.74 26,516.00 21,238.29 16,305.54 12,825.76 11,010.13
房地产住宅投资(亿元)
58,950.76 49,374.21 44,319.50 34,026.23 25,613.69 22,440.90 18,005.42 13,638.41 10,860.93 8,836.95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3)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开工面积
虽然房屋竣工面积不断增长,全社会住宅投资不断投入,开发企业的新开工面积也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004年为60413.86(万平方米);2013年为201207.84(万平方米),详见表3。
按用途分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开工面积 表3
指标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开工房屋面积(万平方米)
201,207.84 177,333.62 191,236.87 163,646.87 116,422.05 102,553.37 95,401.53 79,252.83 68,064.44 60,413.86
房地产开发企业住宅新开工房屋面积(万平方米)
145,844.80 130,695.42 147,163.11 129,359.31 93,298.41 83,642.12 78,795.51 64,403.80 55,185.07 47,949.01
房地产开发企业别墅、高档公寓新开工房屋面积(万平方米)
4,454.59 4,228.31 5,653.01 5,080.05 3,649.80 4,336.97 4,914.41 4,058.32 2,834.97 2,975.69
房地产开发企业办公楼新开工房屋面积(万平方米)
6,887.24 5,986.46 5,399.20 3,668.07 2,860.76 2,471.95 2,141.44 2,134.94 1,671.10 1,704.19
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房屋面积(万平方米)
25,902.00 22,006.85 20,730.78 17,472.58 12,415.03 10,040.69 9,093.89 8,473.23 7,675.47 7,790.81
房地产开发企业其他用途新开工房屋面积(万平方米)
22,573.80 18,644.89 17,943.77 13,146.91 7,847.84 6,398.62 5,370.70 4,240.86 3,532.79 2,969.85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4)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
虽然房屋竣工和施工面积不断增加,住宅投资规模不断加大,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开工面积不断扩张,商品房的销售价格还是不断增长,以住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例,2004年为2778.00(元/平方米);2013年为5850.00(元/平方米),详见表4。
按用途分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 表4
指标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元/平方米)
6,237.00 5,790.99 5,357.10 5,032.00 4,681.00 3,800.00 3,863.90 3,366.79 3,167.66 2,778.00
住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元/平方米)
5,850.00 5,429.93 4,993.17 4,725.00 4,459.00 3,576.00 3,645.18 3,119.25 2,936.96 2,608.00
别墅、高档公寓平均销售价格(元/平方米)
12,591.00 11,460.19 10,993.92 10,934.00 9,662.00 7,801.00 7,471.25 6,584.93 5,833.95 5,576.00
办公楼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元/平方米)
12,997.00 12,306.41 12,327.28 11,406.00 10,608.00 8,378.00 8,667.02 8,052.78 6,922.52 5,744.00
商业营业用房平均销售价格(元/平方米)
9,777.00 9,020.91 8,488.21 7,747.00 6,871.00 5,886.00 5,773.83 5,246.62 5,021.75 3,884.00
其他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元/平方米)
4,907.00 4,305.73 4,182.11 4,099.00 3,671.00 3,219.00 3,351.44 3,131.31 2,829.35 2,235.00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2、建设规模增长,对物业管理的需求增加
通过对表1至表4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房屋竣工和施工面积、住宅投资规模、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开工面积均是上升趋势,但是住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的增长幅度还是非常大的,这足以说明,建设规模和购买力之间,量价齐升,目前,我国广大城市居民的住房需求正从追求生存空间的数量型转向数量和质量并重,随着住房商品化发展,物业管理与老百姓直接相关,物业服务企业为广大居民提供了相关专业服务,自2004年开始,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一直保持着迅猛的增长势头,房屋施工房屋面积、竣工房屋面积、住宅投资规模逐年增长。数据表明:2004-2013年间,我国房地产的巨大利润空间吸引了各种资金的持续进入,房地产市场的供给迅速增加,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建筑施工质量对后期物业服务的影响,应引起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充分重视。
二、建筑施工质量对后期物业管理的影响
建筑物本身构造由基础、墙和柱、楼板、楼梯、屋顶、门窗等六个主要部分组成,这六个不同构造组成在不同施工阶段的质量保障,对后期物业项目服务与管理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各个不同施工阶段应充分考虑对后期物业服务的影响。
1、 基础施工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作为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了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且在建筑工程中属于隐蔽工程,对于建筑物来说,建筑主体设计和施工质量再好,如果没有一个稳固耐久的基础,建筑物后期使用也会出现问题,如:不均匀沉降,上部结构开裂,一旦基础出现问题,维修起来非常困难,维修费用高、施工难度大,维修周期长等问题。如果,房屋销售后移交给物业公司提供服务,就会造成业主与物业企业的误解和矛盾,业主会将对房屋质量的不满意转嫁到物业服务企业身上,物业服务企业将代人受过,甚至影响到业主及时交纳物业服务费,给物业服务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在基础施工阶段、建设单位(开发商)、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公司、物业服务企业前期介入人员和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要严格把关,按照国家相关基础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基础施工质量关,为今后的物业服务企业管理与服务奠定基础。
2、墙体施工
墙体是建筑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物中是竖向构件,首先,墙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其次,从节能考虑应具有保温隔热性能,特别是护墙,再次,墙体应具有隔声、防火、防潮、放射线等功能。在墙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施工规范把关,执行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严把施工质量关,为今后的物业管理提供物质基础。
3、楼板及楼地面施工
楼板是多层和高层建筑分隔建筑物空间的水平承重构件,在现代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楼板是目前最为普遍的一种,在施工阶段应注意保证坚固要求,强度和刚度都应该满足设计要求,特别是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在施工和装修过程中,注意防潮、防水方面的施工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引起楼上和楼下业主之间的邻里纠纷,双方业主就会找到物业服务企业进行沟通,给入住的业主日常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会给物业服务企业带来很大工作量。
4、楼梯施工
两层以上的房屋就需要有上下交通和疏散设施,即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等。设有电梯和自动扶梯的建筑物,也必须同时设置楼梯,因为,在遇见特殊情况如:停电、发生火灾等,人们要通过楼梯进行疏散。楼梯施工过程中,除了本身自重较大,使用荷载也较大,因此,必须有坚固的墙体或框架支撑,确保投入使用后具有足够的安全性。施工过程中也要注意防火、安全疏散的问题。楼梯间四周必须是耐火墙体来保证防火疏散的要求。除此之外,楼梯的细部施工质量也很重要,例如:防滑构造措施(凹槽、金刚砂、金属条等)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后期使用,因为,楼梯时倾斜构件,为避免行走时滑倒,应严格注意施工质量,确保业主入住后上下楼梯时的人身安全。
5、屋顶施工
屋顶是建筑物最上部结构部分,具有双重功能:维护、承重,所以必须在施工过程中解决好防水、排水、保温隔热等等问题。首先,防水和排水是屋顶最基本的功能要求,工程实践证明:排水是防水的主要措施,排防结合,根据不同的屋顶形式,有的以排为主,有的则以防为主。现在有很多新建住宅区,由于施工问题,造成业主入住后时间不长,就出现屋顶渗漏现象,维修起来非常麻烦,因此,在屋顶施工阶段,防水和排水问题是屋顶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应引起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主体的注意,确保为今后的物业管理扫清障碍。
6、门窗施工
门窗是建筑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建筑物的围护构件,具有分隔、保温、隔热、防火、防水、防风尘以及防盗要求。门是交通疏散的必经要道,设计及施工应符合防火规范要求,保障正常交通的需要与紧急疏散的安全。门窗在关闭的情况下,应尽能的封闭,从而达到防风尘、防雨水的作用。同时,应注意保温隔热、隔声的性能,保温隔热性能对业主入住之后的居住舒适性和建筑节能措施,都是意义非凡的,如果施工质量欠缺,不但会影响业主的正常生活,也会造成能量损失,不利于建筑节能要求。
综上,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阶段,其内容复杂,施工周期较长,保障良好的施工质量,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情,需要多方合作,严格遵守国家施工规范,才能为后期物业管理与服务奠定基础。
三、确保建筑施工质量的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的业主入住后的生活质量和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因此,应引起施工单位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多方重视,应对措施如下。
1、 确保施工监理质量
由于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较长,很多施工内容属于隐蔽工程(如基础施工、地下管网施工、水电管线安装等),因此,在施工的各个环节,如地基与基础施工、主体施工、装饰装修施工、水暖电施工、中央空调安装于调试、电梯安装于调试等各个环节,物业服务企业均要与开发企业、监理公司一起共同进行质量监理,确保各个环节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为今后物业管理扫清障碍。确保物业能正常运转,最大限度发挥其正常使用功能,为全体业主和使用人提供服务保障。
2 、物业服务企业建立施工技术档案
物业服务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早期介入,参与各个环节的施工监理,保障质量,同时要尽可能地全面搜集物业的各种资料,同时熟悉各个部分,逐步建立物业项目的各个施工环节的技术档案,为后期物业服务奠定基础。
3、 确保国家技术标准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物业服务企业应根据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对工程设计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开发企业一起认真进行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近年来,我国住建部颁布了很多新标准,如《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建筑外墙清洗维护技术规程》等一大批国家技术标准,物业服务企业人员应充分熟悉这些标准,并应用与具体的施工阶段,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能严格执行国家技术标准,保障施工质量,为后期物业管理与服务扫清障碍。
4 、确保建筑材料选用符合国家绿色环保要求
2010年11月我国住建部颁布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从而对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等内容作出基本界定,对建筑设计、建筑材料、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和建筑电气等绿色设计理念提出了技术规范要求。为了使得业主和使用人得到一个环境优美、清洁安静的绿色居住环境,物业服务企业人员在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的可行性分析时就要依据新的规范要求严格审核设计方案,并对后期施工阶段是否严格履行设计标准,进行把关。确保建筑材料选用和执行均能达到《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国家标准。从而保障为业主和使用人提供一个绿色安全的居住环境。
5 、物业服务企业与建设单位在施工阶段应密切合作
物业服务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施工阶段要密切合作,因为,一个房地产项目在今后交付使用过程中,至少使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物业的正常使用,对于开发企业来说,它开发出的产品其质量的好坏,影响到它的今后信誉,而物业服务企业在施工阶段的介入,增加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技术监督力量保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为下一步的物业承接查验做好了准备,也可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增强售后服务质量提供了方便。
物业管理行业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施工过程监管力度,严格工程监理管理制度,促进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
综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人们的经济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只有不断学习发达国家的物业管理先进经验,不断提升建筑施工质量,才能促进我国的物业管理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概论》2012年9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段丽秋主编
【2】《物业管理综合能力》,2006年8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韩朝主编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企业资质管理与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1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广大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企业的综合实力较为薄弱,尤其是缺乏极为重要的核心竞争能力。由于一些历史因素和投资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都将自己的主要业务局限在单一的土木工程方面,这就直接导致了较低水平层面的恶性低价竞争,具体表现为:由于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大多属于极为相似的组织形式、相同的管理模式和同等的生产水平,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不惜采用低价打击对手的恶性竞争方式来达成目的。这样的手段也许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但是,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这样的竞争方式既不利于企业的成长,也很难最终实现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通过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管理,可以使企业依据不同的类别设立相应的分公司或者附属公司,进而理顺母子公司关系,实现企业现有资源的合理优化,并最终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资质管理有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筑企业内部施工生产的不确定性和外部市场需求的多重性,都对企业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新的资质管理规定正是结合企业内部管理,对企业应具备的资质管理要素提出了要求,同时强调企业注重外在市场行为。如果企业在市场运作中出现劣迹,将被跟踪备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在企业资质就位、升级、动态考核时受到清出市场、重新核定资质或暂停承接任务等处罚。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内强素质、外适市场,始终如一强化管理,不断打造企业良好形象,竭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建筑企业资质管理方面的弊端
1资质管理思想保守
首先,追求任务与队伍的平衡,这在建筑业实行资质管理之初就曾设想和提出过,但一直没有实际可行的操作办法。应该说,用行政手段实现平衡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今天,在全国范围内用行政手段找平衡,是难以做到的,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市场经济中,通过市场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动态平衡。其次,限制企业的升级。其结果是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发展不起来,而已经进入高资质等级的企业由于缺乏压力,增加了企业惰性,致使一些企业不重视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用出卖高资质的办法维持生计。三,人为的壁垒。市场经济的行业壁垒应该主要是依靠激烈竞争建立起来的,即市场力量调控进入门槛。在产业达到相当规模,自然壁垒就会使那些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达不到的企业不敢贸然进入,更难以生存。况且,强烈要求建立政策壁垒的应该是已进入行业的企业,以保护既得利益。政府部门则应侧重消弱政策壁垒,引入竞争,防止垄断。
2资质管理标准带有浓厚的色彩
现行的35种资质类别中,有23种是按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业务管辖内容划分的。过细的类别划分,使得相近专业的施工能力得不到发展和发挥,减少了企业竞争机会,削弱了企业竞争能力。资质管理中工程施工总承包、专项分包、劳务分包三个层次的划分与现实有一定距离。尤其在建立智力密集型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之初,由于原有施工企业不能立即完成向智力密集型企业的转变,一些企业主管部门在由政府转为企业的过程中将自己定为总承包企业。专项分包企业资质标准没有制定,因此,劳务型企业无法注册登记,最终,绝大部分企业都来争夺施工承包资质。达不到条件的,特别是新企业、小企业就采用大联合、借职称证等办法攀附资质条件,所以,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名不副实。
3资质管理措施未能体现优胜劣汰。资质管理措施的核心是动态管理,应严格按资质标准和规定办理,该升的升,该降的降。但资质管理操作过程中,企业升级难,降级也难。申请升级企业,达到标准不一定能升级。应该降级的时候,却有很多降不下去。基本上是低级别企业降级易,高级别企业降级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建筑业主管部门成为了行业利益、地区利益和企业利益的代表,为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争地位。资质管理定级等操作中,考虑地区、部门平衡,也使得一些企业实际上达不到相应的资质等级标准。
三、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应坚持的原则
资质分类宜粗不宜细,要减少内部障碍,给企业发展留有较大的空间,使之能够充分发挥优势和企业潜力,最终通过竞争来诞生一批建筑业的航空母舰。
首先,资质管理要适当放宽有资金、人才、技术实力企业的进入,在建筑业中营造吸引资金、人才的环境,有利于全行业人才素质的提高和资金的充实。如日本建设企业中,三井建设、日产建设等大型企业都是其它行业跨进建筑业的兼业公司。其它很多大型建设企业也有银行、保险、商社等集团或财团作为大股东。如果把他们拒之门外,对日本建设业会有釜底抽薪影响。
其次,资质管理要符合企业发展,便于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和监督。一方面是方便科研单位和研究人员,特别是新技术、新材料的发明创造者尽快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是鼓励实力不够的企业在专业分包的位置上拆分、重组,尽快完成专业化改造。
再次,资质管理要严格执行优胜劣汰,使企业时时注意提高企业实力、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技术能力、提高工程质量和竞争能力,否则,就被降级或淘汰。国外建筑业是倒闭率最高的行业,我国则是倒闭率最低的行业之一。
四、关于建筑企业资质管理的一些比较与建议
经济市场化程度和政府对经济的介入程度有关。欧美国家侧重自由竞争,没有政府定级制度,主要靠市场交易主体的相互制约。日本是发达国家中政府对经济介入程度最深的国家,所以有了相对简单的建筑业资质管理制度。新加坡、韩国及台湾地区等长期以来是政府主导型经济,建筑业资质管理更为复杂和严格。借鉴国外经验,也须注意我国建筑业行业的特点:
1建筑业不同于其它行业,企业可以共同把市场的蛋糕做大。由于我国建筑企业投资能力不足,只能在全社会投资的范围内做好蛋糕。这就意味着只能通过淘汰质量差、无竞争力的企业来把蛋糕做好。
2在地区部门的分割下建立起来的企业,至今未能完全摆脱条块分割的束缚,全行业没有公认的旗舰型企业。因此,中国建筑业的重点是提高产业集中度,特别是通过市场竞争打造建筑业的巨无霸、旗舰企业。尤其是加入WTO,中外建筑企业在我国市场的竞争将主要是技术实力而不是实务,因此受影响的将是大企业。
3要改善专业企业,特别是劳务型企业发展环境,鼓励做专做优。
结语:在社会竞争极为激烈的今天,能否取得一定的资质是关系到广大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一方面要在思想认识层面给予资质管理以充分的重视。尤其是上级领导层,应该充分认识到资质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进而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实现企业发展的创新与突破;另外,在实践层面不仅要注重资信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管理模式,是一种最大限度降低管理成本的管理方式。正是因为精细化管理具有诸多优点,2012年3月份,国务院国资委全面开展了管理提升活动,计划用两年时间,加快推进中央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精细化转变,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一、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1.精细管理是企业做强做优,提升整体竞争力的要求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增长,经济总量世界排名大幅前进,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的实力也显著增强,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逐年增多。2011年我国共有69家企业上榜,仅次于美国,创下年度入围数量历史纪录。其中,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国家电网分别位列第5、第6和第7位,工程建设领域的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建、中交、中冶赫然在列。然而,500强企业排名是以企业营业收入作为排序标准,并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所以我国国有的企业虽然规模很大,但管理水平跟不上,创新能力不强,盈利水平较低,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所以,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是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现实需要。
2.精细管理是企业转变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的需要
目前,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成本急剧升高,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放缓,企业很难再持续实现高增长。同时,诸多施工企业自身责任界线不清晰,执行过程乏力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导致该赚的钱没赚到、不该流失的效益白流失、亏损项目治而不止、安全质量事故时有发生。这种形势下,只有加强精细化管理,扎扎实实地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才能抵御市场波动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提升发展质量。
3.精细管理是企业提升实力,确保长久发展的必然要求
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企业文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升华,是增强员工对精细化管理认同的必要条件,是提高精细化管理制度执行力的保证。精细化管理讲求的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所以施工企业必须通过精细化管理,把企业的文化理念、价值追求融入到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和管理方案中,按照“精、准、严、细”的要求,明晰岗位设置和考核标准,以严密的制度规范、精细化的操作、严格的考核,促进企业各项工作规范受控,并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二、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途径
精细化的实施就是要重细节、重过程、重具体、重落实、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1.精细化的指导思想和重点
精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以“事事有目标、责任有岗位、操作有标准、过程有监控、结果有考核、奖罚有依据、惩处要及时”为原则;以完善制度、优化流程、细化标准、全员考核为重点,运用科学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分阶段、抓重点、循序渐进推进,使其覆盖全员、全过程、全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质量和水平。
2.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实施
精细化管理必须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不能一蹴而就,否则欲速则不达。精细化的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两年内达到管理升级的目标。
第一阶段,宣传指导,明确重点(4个月)。各职能部门依据本部门管理职责,抓好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梳理、明确推进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工作、责任岗位、支持文件、业务流程、风险识别及防控、工作表单、工作目标、考核评价等事项,为有效推进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
各部门要利用系统内部会议及专项检查等形式宣贯指导,确保精细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开展。
第二阶段,有效实施、定期评估(1年半)。各部门应结合项目管理认证、专项检查、不定期抽查等形式,加强跟踪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优化和改进,确保方案有效实施,并分阶段对各单位执行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审查验收阶段性工作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考核,固化成果(2个月)。全面总结精细化管理取得的成绩,明确改进目标及改进措施,不断汲取管理中的先进经验,固化经实践检验、执行有效的成果,摒弃与现代企业管理不相适应的部分,研究制定新的精细化推进重点。
3.加强精细化管理推进的考核
为促进精细化管理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必须明确每一项重点业务的责任岗位、工作目标,考核评价小组结合经营绩效考核、项目管理认证、业务系统检查评比、部门KPI绩效考核以及员工绩效考核,以精细化管理重点工作为标准,全方位加强对精细化管理的考核评价。
各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工程质量检测等单位要围绕工程项目,切实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真正建立、健全并落实质量责任,从公司、科室、分公司到项目部都须设置相应的、职能明确的岗位,并足额配备符合条件的专职人员,落实各个层级的质量责任,要将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并规范每个岗位的质量行为,提高自控能力,形成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良性循环机制。各企业都应积极开展ISO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并按质量体系认真运作。建管、公用、质监等部门应对企业质量体系运行质量检查工作的重点放在施工现场,促进企业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不断规范质量行为。
质监部门要继续严格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将监督责任落实到科室、岗位和具体的监督人员,并要延伸到工程质量投诉处理。
二、创新监管办法,提高工程质量监管效率
今年,工程质量监管要在将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检测等各个环节全方位监管以及既注重工程结构实体质量又注重使用功能和环境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监管办法,提高监管效率。
1、突出监管重点,实施差别化监管办法。质监部门和工程参建各企业在对工程项目实行全覆盖监管的前提下,要尤其突出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的监管和服务。市基本建设项目、政府重点工程、住宅工程、大跨度工程、深基坑工程、高层建筑、采用“四新”技术工程、建筑节能工程、与周边建构筑物邻近的工程,等等,都应作为重点监管和服务的对象,要从勘察、设计、审图、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从方案的论证、实施、设计变更、材料的检测、使用等方面监管要严、服务要优,确保重点监管工程的顺利实施和质量水平的提高。
对住宅工程、工程造价偏低、工期偏紧、队伍素质较差、现场管理混乱的工程和发生过质量问题的企业,要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加大抽检抽测力度,进行重点监控。对在日常监督检查和投诉处理中发现问题较突出的工程项目,对其责任单位、责任人要加大处理力度,严肃按法律、法规、规定处理,按我市不良行为、黑名单记录规定,记入信用档案并公示,直至限制其承接工程业务。对其参建的其他工程项目要进行全数检查,督促其提高质量意识,规范质量行为。
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挥工程建设信息优势。工程造价、招标投标、工程交易、施工图审查、质监、安监、队伍管理、执法监察等各个管理部门不仅要加强各自职能范围内的监管工作,充分利用建筑市综合监管平台和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系统,公布项目相关信息,实现部门联动、资源共享,实施有目的、有重点地质量监管,提高工程质量监管效率。
3、完善监督检查制度,落实监督措施。要继续实行工程项目监督人员责任制,要实行科室内部检查、科室间交叉检查、站级巡查、局随机抽查等层级检查制度,有效建立并落实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平行制约和层级监督措施。要通过定点检查、随机抽查和监督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监督抽测频次,强化对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管。
三、开拓思路,进一步强化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工作。
要进一步引导企业放弃原有以价格竞争为主的粗犷发展思路,引导和促进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走科技强企之路,推动全市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工作。充分发挥企业技术负责人带头作用,针对工程质量通病、施工技术难题和安全技术问题,继续开展学术研究、技术开发、QC小组、总结编制施工工法等技术攻关活动,逐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引导企业虚心学习外地先进成熟技术,吸收引进技术人才,注意学习、借鉴、吸收、转化和改进,在科技创新中少走弯路,提高研究成效。逐步建立“以工程建设项目为载体,以施工技术难题为研究对象,以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逐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继续以新技术示范工程为抓手,鼓励企业深入开展新技术推广应用,同时在应用中注意消化吸收和改进,推动建筑新技术在我市建筑工程的推广和应用质量。要充分发挥我市人才优势,对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施工领域进行重点帮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要加强对企业在建筑模板、节能技术、绿色施工、建筑抗震等方面的宣传和技术培训,组织开展施工节能技术研究,大力推行绿色施工,促进建筑节能减排工作的扎实开展。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参建各方的质量意识。
工程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程参建各方的质量意识,取决于各方是否真正把好工程建设过程的每一环节关。工程参建各方和有关执业人员务须牢固树立“工程质量,百年大计”意识,务须确立对本人负责、对单位负责、对今后使用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的责任感,对照标准、规范和程序,一丝不苟地做好质量工作。相关职能部门要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工程参建各方有关人员的讲座、培训工作,以普遍提高我市工程参建各方的质量意识。
五、加强管理,规范检测行业行为
我市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较多,市场竞争激烈,容易产生检测不规范行为,影响工程质量,务必要加强管理,规范检测行业行为。一要加强市场管理,继续实行外地企业进市备案制,实行所有检测合同备案制,防止无资质或超资质承接业务,防止过渡压价造成恶性竞争;二是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结合日常监督检查情况,严格A、B、C三个信用等级的评价工作。政府工程、民生工程的质量检测应委托省建设厅公布的《2009年度承担政府投资和重大、重要项目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推荐目录》中的检测单位;三要加强检测机构和质监部门的工作联系,完善质量监督预警机制,要加快实施检测机构同质监部门的联网工作,实现质监部门对检测机构的远程数据实时监控和远程视频实时监控;四是加强检测报告规范性的管理,提高检测报告的质量,工程完工后,检测机构应出具单位工程检测评估报告。
六、开展好各项专项活动。
1、深入开展创优活动。要继续开展以消除质量通病、提高科技含量、内在质量过硬、用户满意为目的的优质结构、优质工程活动,使优质工程真正成为充分显示我市建筑水平的示范工程,充分发挥样板引路作用,推动质量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要深化“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各项工作,继续落实好具体的工作措施,将质量兴市推向深入。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是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大类中工程管理类所属的一个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规定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两个培养方向:第一,建筑会计与审计方向;第二,建筑物资管理方向。同时规定了对应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实训安排等。笔者所在的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的规定并结合我院自身优势、教学软硬件环境、师资条件等,确定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是建筑会计与审计。尽管如此,由于对专业的不了解在顶岗实践中依然会出现问题:用人单位对专业认知存在偏差;顶岗实践学生无法准确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的专业,介绍自身的优势。首先,从专业名称上看,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名称涵盖范围大,与工程造价等专业相比无法给人明确的专业定位。单从专业名称看,建筑经济管理专业针对性不强,好像什么都会,又什么都不精。这就使用人单位出现理解偏差,直接导致对该专业学生试用率降低。其次,一些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不清晰,使其无法准确向用人单位介绍专业,导致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单位或者岗位。在顶岗实践座谈会上,很多学生都反映了这个问题。根据上述问题,对该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践安排工作的过程中尝试了一些解决方案。
针对用人单位对该专业存在理解偏差的问题,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更积极地与合作企业交流。从学生进入大二年级到顶岗实践前至少保证该专业学生有两次利用假期时间进入企业锻炼。这种锻炼与顶岗实践相比时间虽短,但是却可以增进企业与学生双方的了解,加强学生与企业间的沟通。一方面,通过假期锻炼,学生可以将本学期学习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和利用。学生对企业的好奇感,对工作的热情可以激发更多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学生假期实习对企业来说不会有过多的用工成本,却可以分担部分日常工作,对于工作努力,悟性高的学生企业可以及早培养,为日后奠定基础。另外,为了使用人企业对该专业有更全面的认识,我们引入了“让企业走进校园,走近专业”的方法。主要有:定期请企业专家进入校园组织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讲座;不定期组织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竞赛,请企业相关人员参与评审;利用节假日组织企业专家与该专业学生的小型座谈会,交流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了企业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了解,对该专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为学生后续的顶岗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针对学生自身对专业认知不全面,无法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的问题,同样也采取了有效措施。主要是三阶段专业教育。第一阶段的期初教育。入学初,学生刚刚步入校园,接触专业,难免对所学专业出现迷茫,这时组织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使学生对专业有初步了解。第二阶段的专业深化教育。学生进入大二年级后,随着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对专业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同时由于没有深入研究,对专业的理解处于一知半解的阶段。这时,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很高的热情,但同时又会出现“为什么要学习这些课程?这些课程对专业有什么作用?我的专业以后能胜任什么岗位?”等问题产生困惑。在此阶段对学生就专业方面进行二次介绍,能够在学生最迷茫的时候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对专业的深层次剖析和介绍,学生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可以有相对全面的认知,解决学生的困惑。第三阶段的专业总结教育。进入到大三后,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也进入到收尾阶段。学生已经将专业课程以及相关的校内实训全部进行了学习和训练。学生完成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已经初步具备了岗位职业能力,基本能够在工作岗位上适当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但是他们欠缺的就是将专业系统化,有时还无法理解所有知识在专业方面的架构和关系。这时对毕业学生进行专业总结教育,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疏理,将课程之间的关联性,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职业岗位方向等问题给学生进行分析。通过总结,学生对专业认知更清晰,透彻,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也更有信心,也能更有自信的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
在对最近一届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学生的顶岗实践,我们就尝试了以上方式。通过企业实地走访和学生反馈,企业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更愿意接受该专业学生进入企业实践。而学生也因为能够更全面,透彻的介绍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找到了自己心仪的企业,获得了更适合专业的岗位。教学中我们不会就此止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更有益于学生顶岗实践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016-01
住宿生管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宿生管理将直接关系到住宿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关系到住宿生的健康成长。随着普高热和大学不断扩招,中职学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住宿生层次参差不齐,这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如何搞好住宿生管理管理工作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难点
一、发挥宿舍管理员在住宿生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宿舍管理员是宿舍管理工作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对住宿生的成长负有全面的责任。住宿生心中,宿舍管理员是“亲老师”,家长心中,宿舍管理员是学校的代表,宿舍管理员时刻都在对住宿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宿舍管理员工作是宿舍管理工作的关键。
做好宿舍管理员的管理工作。首先,要全面了解和研究住宿生。要求宿舍管理员全面了解住宿生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学习情况、兴趣特征、健康状况、家庭情况等方面,以便在管理中能够对症下药。其次,建立良好的宿舍管理。组织和培养宿舍管理是宿舍管理员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宿舍管理员工作的目的和结果。宿舍管理员的思想品质、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等直接决定着住宿生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每个住宿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宿舍管理员的责任心、工作能力在宿舍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三,表扬与批评是宿舍管理员做好宿舍管理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表扬与批评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是对住宿生行为的评价。适时的批评和适度的表扬,对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良好的宿风,起到重要的作用。第四,关爱住宿生,做好后进生帮教转化工作。针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宿舍管理员要精心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要找出症结所在,用真情去感化他们,特别是出现一些反复的现象时,宿舍管理员对他们更要耐心、尊重、信赖,坚持不懈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帮助,使他们分清是非,端正态度,提高思想认识。总之,宿舍管理员工作是一项全面而又复杂的工作,只要肯动脑筋,多想办法,有耐心、恒心、决心,那么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二、发挥住宿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
实现住宿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管理模式。管理员要指导住宿生学会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自我教育的方法,使住宿生能够自主、自立、自尊、自强。住宿生自我管理主要包括:(1)学习生活的自我管理,即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教导作用,教给住宿生如何学习。(2)业余文化生活的自我管理,即通过住宿生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调节业余生活,满足住宿生的多方面兴趣、爱好。(3)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即通过住宿生参与住宿生管理、培养住宿生良好品德和生活行为习惯,以形成良好的生活秩序。实现住宿生自我管理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主要抓好两方面环节:一是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住宿生干部队伍,在广大住宿生中充分发挥住宿生干部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学校的住宿生管理工作和各项活动,在各项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增强住宿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广大住宿生的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各项活动和管理工作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参与意识。通过正确引导,提高住宿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系统对住宿生进行养成教育是住宿生管理主要方法
养成教育的内容就是教导住宿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养成教育是通过日常行为规范的系统教育与管理,培养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需要的良好行为习惯。
1、建章立制,形成养成教育的可靠保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中等职业学校住宿生管理中,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它既使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也是住宿生自觉约束行为的鞭策。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有利于青年住宿生的健康成长,而且还要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规定”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原则要求,结合学校在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制定《住宿生舍务管理考核细则》,通过规章制度,使住宿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教育无小事、管理无死角。
2、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是培养良好行为的关键。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住宿生遵守规范的情况,是保障住宿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最关键的因素。使住宿生最终达到“养成”目标的手段,就是长期的检查、督促与训练。在常规管理中,要充分发挥住宿生管理职能部门、宿舍管理员、住宿生干部的督导作用,经常进行检查监督、考核评比,做到处处有人查,定时有人查,时时有抽查;做到“严、细、精、恒、实”,才能不断提高住宿生遵守规范的自觉性。
3、组织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能仅仅靠规章制度来约束住宿生,更应该积极开展一些有益活动引导住宿生,使住宿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学校要结合住宿生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住宿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细心组织策划学校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培养住宿生创新与审美能力,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
4、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的行为往往会成为住宿生效仿的榜样,而且教师行动要比说教更具有说服力。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住宿生的个性、品德的发展。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是规范的、科学的。
参考文献:
[1] 范秀梅.住宿生管理工作应从细微入手[J].成才之路,2010(12)
[2] 黄云龙.学校管理“人本原理”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9)
关键词:施工安全;安全第一;安全事故;安全管理
Key words: construction safety;safety first;safety incidents;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5-0054-02
1建筑施工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
1.1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法律形式确立的这个方针,是整个安全生产活动的指导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劳动保护的基本方针。
1.2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前提。事故一旦发生,其后果就无法挽回,防患于未然,把预防措施落到实处,从思想上给予重视,从物质上给予有力保障,在组织机构、安全责任、安全教育、提高防范、监督管理以及劳动保护、施工现场、环境卫生各方面都对事故预防措施予以充分重视,是贯彻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内容,各级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建设企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重要步骤,也是企业素质和形象的外在体现,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是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1.3 安全生产现状。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基本建设规模逐年增大,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工期安排紧的工程日益增多,工程技术风险日益突出,建设工程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建筑施工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筑施工领域的这些新变化,使安全生产和监管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建筑行业为高风险行业,难免在生产建设过程发生安全事故。近年来,随着建设项目的大量开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令人忧心。所以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人力、物力、安全监督检查等方面加大安全预防措施的投入,减少事故发生,把因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2建筑施工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充分暴露出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还比较淡薄;二是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贯彻执行还不够得力,有的责任没有真正落实,措施没有真正到位;三是在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和建筑施工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管理粗放;四是一线操作人员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较差。
3预防为主,在条款中加入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内容
3.1 招标文件及其相应的合同条款中,应当对施工安全生产措施提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招标文件中应要求投标人在报价时针对施工安全措施进行单独报价。
3.2 投标文件中除施工现场的总体安全管理措施外,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技术方案和组织措施都必须分别配以相对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必要的计算书,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责任人和岗位职责,制定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特殊专业工程还应制订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等等;投标人的投标价格中应就安全措施进行单独列项报价,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投标人必须在“措施项目”中就安全措施单独列项进行报价。
3.3 评标办法中,对施工安全的要求列入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内容,把对安全保证措施的评审作为技术标评审的重要内容,并设立安全保证措施评审的合格标准,投标人的安全保证措施不能达到招标文件规定的合格标准的,应作为废标条件之一施工安全措施的评审。
4加强日常管理
4.1 监管的方式手段要改变。一是要主动出击,建立稽查、巡查队伍,无论是在建工程项目还是拆除项目;二是要抓住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监管要针对出了问题的企业,出了问题的地区,让有安全问题的企业、工程项目不得安宁;三是要改变单一的运动式检查,从重点监督检查企业施工实体安全,转变为重点监督检查企业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以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4.2 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
4.3 要重视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和运用安全适用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建立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的限制、淘汰和禁止使用制度,经济发达地区要率先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
4.4 要进一步充实、优化、整合建筑监管资源,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不该管的事项,交由公民、市场和社会去处理和运作,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方式,将有限的监管资源调整到直接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方面,特别是调整到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方面。
5总结
目前,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正是考验施工企业和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时刻。我们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把因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为建造和谐社会做贡献。
5.1 企业高层领导首先要提高警惕,认真履行国家相关安全法规,从企业安全规章制度上下工夫,加大人力、物力、安全监督检查等方面安全预防措施的投入,同时,经常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安全队伍素质,增强安全管理能力,另外,对一线施工人员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严格按安全规章制度施工,杜绝习惯性违章和违规施工操作等,做好“安全三宝”等劳动保护措施,从源头严防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