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的精髓和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28 09:23: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价值投资的精髓和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价值投资的精髓和方法

篇1

本书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出发,结合中国股市实际,尽可能多地引用巴菲特的原话来阐述他的核心理念和投资技巧、理论精髓,最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完全适合中国实际,完全适合中国投资者。

在中国,如果说巴菲特是当今全球最受崇拜的投资大师,大概没有人会反对;可是,如果说他在中国也能取得同样的成功,则恐怕没有多少人会认同。尤其是我国1亿多股民中,三分之二是根据各种股评和消息面来炒股的,他们追求的是“不亏本,少赚点”。要想让这些人真心实意地去践行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嚯,还真有些难为他们了。

人们之所以怀疑巴菲特的那一套在中国行不通,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一日中国股市不成熟,不规范;二日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知易行难。其实,这两点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先说中国股市不成熟,不规范。可以说,越是不成熟、不规范的股市,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就越奏效。在成熟、规范的股市里,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与股价之间的结合度较高,即使你不怎么去关心基本面,仅仅把股票当作交易品种来看待,最终损失掉的也可能只是佣金,因为这些股票本身就值这个价;相反,在不成熟、不规范的股市里,股价偏离基本面太多,如果再不注重考察其内在价值,仅仅靠捕风捉影来投资,这样的风险就太大了。

再说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知易行难。这固然有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主观因素。客观原因是我国股市中缺少巴菲特价值投资所提到的两个重要元素:一是估值,二是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主观因素是绝大多数投资者没能真正掌握并运用巴菲特的投资精髓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放之四海而皆准,在中国当然也不例外,这可以从他在全球范围内投资股票取得的成功中得到证实。

什么是巴菲特的投资精髓呢?1994年他在纽约证券分析师协会演讲时说:“我认为有3个基本的观念,如果这些观念牢牢根植在你的思维架构里,我想像不出你会无法在股市取得不错收益。这些观念没有一个是复杂的,没有一个需要数学天赋或类似才能,它们仅仅是:①你必须把股票看作是一份企业;②把市场的波动看作是你的朋友而不是你的敌人,从市场的愚蠢中获利,而不是参与其中;③投资中最重要的是安全边际。”

可以说,这3点就是巴菲特投资方法的核心。本书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出发,结合中国股市实际,尽可能多地引用巴菲特的原话来阐述他的核心理念和投资技巧、理论精髓。

诚然,本书并不认为巴菲特说的都对,也不保证运用他的投资理念就能在股市中战无不胜。因为谁都知道,中国股市中有许多国有企业是凭借政策利好盈利的,有许多民营企业离开了某个创始人很快就会陷入困境,这也是巴菲特头疼和忌讳的地方。但至少,好好理解并准确把握巴菲特的投资精髓,会有助于你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投资。

书摘

精心选股是长期投资的前提

当我们考量投资的时候,这就是我们的原则。基本上,我们寻找那些打算永久持有的投资。那样的企业并不多。在一开始,我的主意比资金多得多,所以我不断地卖出那些我认为吸引力差些的股票,以便来购买那些新近发现的好投资。但这已经不是我们现在的问题了。我们现在不缺钱,而是缺好投资。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买股票就是要投资该公司。所以,要坚持长期投资而不是快进快出,精心选股是前提条件。只有你选对了股票才能长期持股不动,否则这种长期持股说穿了就是长期套牢罢了。

巴菲特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演讲时说,他在考察投资项目的时候,目光主要是盯着那些准备永久持有的股票。而他知道,值得这样投资的股票并不多。在过去,他也不断地通过买入卖出股票来遴选好股票,但现在不这样做了。现在他手里缺的不是钱,而是好的投资项目。

巴菲特在同一次演讲会上说,当初他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时候就不希望10年、15年之后可口可乐公司就弹尽粮绝。虽然未来难以预料,可口可乐公司不排除有这个可能,但在他看来,这种可能性几乎是零。巴菲特当初投资可口可乐公司,就是准备永久持有该股票的。

同样的道理,巴菲特也希望购买伯克希尔公司股票的投资者一辈子持有该股票。虽然并不是所有投资者都能做到这一点,他也不能说这就是购买股票的唯一方式,但他还是希望持有伯克希尔公司股票的都是一些老面孔。

巴菲特透露说,实际上,他对伯克希尔公司股东的变化情况是有过跟踪调查的,以帮助他反思自己做得怎么样。他的意思是说,如果投资者抛出的伯克希尔公司股票较多,他会把它看作自己工作没做好、给股东的投资回报率不够高的缘故。

如果你每天都要买卖股票搞短线操作,今天买了某股票,不管明天是上涨了百分之几还是下跌了百分之几,一概抛掉落袋为安或者割肉走人,看起来很忙,也很聪明,可是到最后却赚不到什么钱。相反,如果你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研究该股票、读财务年报、搞调查,然后看准了才买,经过这般严格考核的投资品种,当然就是值得你长期投资的了。

巴菲特就是这样来进行股票投资的。他说,在过去的1957~2006年这50年间,是12项投资决策决定了他今天的地位。简单算一算就知道,50年。12只股票,平均4年才选1只股票,这需要多大的定力呀!在中国股市中,难道连这样的机会也没有吗?中国股市的发展历史还不到20年时间,从中挑选出5只好股票还选不出来吗?

篇2

一、传统NPV法的基本模型和原理

投资价值评估方法可分为贴现的(如DCF法)和非贴现的两种基本方法,从理论上来说,DCF法更为科学。这是因为DCF法有两个明显的优点:首先,它奉行“现金流至上”的信条,账面上的利润并不代表企业真正创造的财富;其次,它遵循了货币时间价值、机会成本、收益与风险对称等基本的财务理念。传统的NPV法就是DCF法中最基本的一种。

其中:r ――贴现率(机会成本率,通常用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代替);t ――自由现金流产生当期;FCFt――第t期产生的自由现金流量;n ――项目的经济寿命期;I0――初始投资额。

传统NPV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为:在一个投资项目的经济寿命期内,对企业经营将产生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FCF)进行预测并按一定的贴现率加以折现,然后再减去期初的总投资,就得出这个项目的净现值(即NPV)。若NPV为正,说明该投资能创造财富,应该采纳;反之应该放弃。可见,NPV法不仅具有DCF法的基本优点,而且由于它是个绝对值指标,具有可加性,因此能够进一步用来评估一个项目组甚至一个公司(看成是多个项目的组合)在未来可预见期内的投资价值,即:各个项目现金流的NPV之和。因此,相对于其他DCF法(如IRR法),用NPV法进行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更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二、传统NPV法的缺陷

NPV法从理论上讲是投资价值评估中最科学最基本的一种方法,但是传统的NPV法却存在两个很大的缺陷。

缺陷一:它只适于项目投资前的预测评估,无法在项目开始后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定期合理的考评。

因为每一期的FCF都会受到当期净投资(当期营运资本的净增加+当期资本支出-当期的折旧摊销)的影响,增加投资会减少当期FCF,反之则会增加当期FCF,然而压缩或推迟投资可能使企业长远价值受损。所以,单从各期产生的FCF多少来看,并不能成为衡量项目实施业绩的指标,无法为管理者的后续管理提供真实信息,甚至可能使管理者做出有损企业长远价值的行为

缺陷二:它假设企业所处的环境和项目本身是确定的。

但事实上由于各种不确定性的存在,项目未必会按一条清晰可见的轨迹运行,从而使得现金流的预测失去依据,进而使传统NPV法的计算失去意义。所以在企业所处环境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或项目本身的风险较大时,传统NPV法显得苍白无力。

三、传统NPV法的延伸

(一)现金增加值(CVA)法

针对前述传统NPV法的第一大缺陷。我们必须找到这样一种模型,它能自始至终从现金流的角度对项目进行事前评估和事后的定期评价,从而既秉承NPV法的精髓又能克服NPV法在项目实施业绩评价中的缺陷。这个模型就是“CVA”(现金增加值)法。CVA这个概念最早由Erik Ottosson & Fredrik Weissenrieder提出,它是通过对传统NPV模型的改造而来。我们通过NPV模型与CVA模型之间的转化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对CVA基本框架有个初步了解:

上述模型中需要说明的地方:1.前文中已经出现过的指标含义在这里不再赘述,其他指标的含义将在正文中加以说明。2.上述模型中标有和的参数在CVA原型中分别是用OCFt和OCFDt来描述的,在这里笔者将它们作了调整,以便与前文中的NPV模型参数保持一致。

从上述模型的推导演化中可以看出,项目现金流的NPV值就是CVA的PV值(折现值)。CVA模型与传统NPV模型的区别就在于对初始投资资本的处理方式不同。CVA模型引入了一个新的参数FCFDt,它表示企业第t期的现金流需求量。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各期的现金流需求量的折现值等于初始投资资本额。从反映的财务内涵来看,(若按年考察)FCFD就是指使得项目现金流的NPV值为零时的预期每年现金流量,也就是投资者要求的平均每年最低的现金流报酬。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FCFDt是一个年金概念,而在考虑了通货膨胀率且通货膨胀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FCFDt就近似于一个固定增长模型,我们可以先通过固定增长模型推导出第1期的FCFD,然后依次乘以通货膨胀率算出以后各期的FCFD值。

因为:

其中:等式右边第一项表示在现金流永续增长假设下的现金流现值,第二项表示从第n+1期开始直至无穷期的现金流的现值,两者的差额即为第1期至第n期(也就是项目的经济寿命期内)的现金流现值,而根据FCFD的定义,这个值应该等于初始投资资本额I0。

所以:

从而:FCFDt=FCFD1(1+Inflation)t-1

对FCFD的涵义和计算有了基本了解后,我们再来分析CVA的财务内涵。从模型中可见,CVA是FCF与FCFD的差额,它反映的是各期产生的现金流在满足了必要的现金流需求后的剩余额,是一种剩余现金流的概念,因而称为现金增加值。这在理念上与EVA指标类似,是对资本机会成本的考虑,因此也拥有和EVA 同样的优点。从这一点来看,用CVA评价比直接用FCF具有更好的价值相关性。而且CVA也是一个绝对值指标,与NPV一样具有可加性,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念。而与EVA相比,CVA是现金流的概念,它符合NPV对现金流最大程度的关注,更好地继承了NPV的本质,即CVA法在弥补传统NPV法的缺陷上要优于EVA 法。

因此,我们既能通过对CVA的事先测定估算出项目现金流的净现值,又能在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按期计算CVA 指标,从而使项目NPV值的评估达到周期化,有利于管理者在后续投资管理中及时获得该项目信息的反馈,并指导其在项目的后续决策中做出相应的控制(或放弃或修正或扩大投资等),以最大程度地为企业创造价值。由此可见,CVA模型能够在继承传统NPV法本质的基础上较好地弥补传统NPV法前述的第一大缺陷,从而使现金流分析法贯穿于投资评估和评价的始终。

(二)实物期权(Real Options)和决策树模型(Decision Trees)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如何克服传统NPV法的第二大缺陷。如前所述,传统NPV模型的假设条件是企业环境是确定的,因此项目将按可预见的轨迹运行,从而能据此预测出项目经济寿命期内产生的现金流量,再折现求得净现金值。但事实上,企业所处的环境和项目本身都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不确定性,恰恰由于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企业也就拥有了应时而变的弹性,比如推迟投资、放弃或中止投资、扩大投资、柔性投资等。由于企业获得了这种弹性带来的选择权,一方面使得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显得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即使能预测出未来现金流,按传统方法来评估得出的NPV值也可能低估了项目的潜在价值。因为这种由不确定性衍生出的管理选择权是有价值的,一般把它称为“实物期权”。在项目投资评估中,我们常常会忽视这种期权的价值。当然,对实物期权的识别并非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但在这里,笔者的意思是要提醒决策者们,在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估时必须要始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该投资项目是否附有相应的管理选择权。管理选择权的存在增加了投资项目的潜在价值,但是用传统NPV法显然无法反映这种“实物期权”的价值,所以需要找出一种能将实物期权价值同时反映出来的新模型,于是笔者想到了“决策树模型”。用决策树法来计算项目的价值仍然是按NPV法的思路来做的,只不过它考虑了项目后续阶段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最优管理行为,并据此预测未来现金流,并按不同情况出现的概率大小对不同的现金流赋以相应的权数,然后将现金流折现并乘以相应的权数,最后再减去初始投资资本。因而决策树法的本质仍是NPV法,但比传统NPV法考虑得更全面,更适合于不确定环境下项目的评估。

四、结束语

在竞争激烈、价值管理日益成为时代特征的今天,投资项目评估决策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也越来越得到显现,以现金流折现为显著特征的NPV法是我们在投资评估中最值得提倡的,但是传统NPV法在对项目实施后的控制评价以及对项目本身不确定性的反映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笔者认为,需要对传统的NPV法加以延伸,在不改变其本质的前提下引入新的参数,优化其模型。CVA法和决策树法保持了NPV法的精髓,并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NPV法的缺陷,在投资评估中我们应该把CVA法和决策树法相结合,对项目的不确定性保持充分的意识,并对项目的评估进行周期化,从而使以NPV为导向的评估方法在投资决策中拥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篇3

EVA(Economic Value Added)是由美国斯特思・斯图尔特咨询公司提出的一种业绩评价与激励系统,以便于经营者指导公司的资源配置。EVA是税后经营利润减去债务成本和股本成本后的剩余收入,它是评价企业盈利能力和管理层表现的最流行的方法之一。目前,EVA已经被可口可乐和西门子等全球400多家公司所采用,美国《财富》杂志称EVA为当今最炙手可热的财务理念。

尽管很多企业对投资决策都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也采取了相应配套的分析方法,但是具体操作结果却不大理想。因为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而对于股权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派处理,这使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实际包括两部分:股权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如果企业公告的净收益为零,阅读者必会认为企业的所有资本都得到了补偿。但在实际上,此时获得补偿的只是债务资本成本,股权资本成本并未得到补偿。显然,会计利润并不是企业真正的利润。如果一家公司的利润低于资本成本,尽管公司仍要交纳所得税,好像公司真的盈利一样,但实际上它已处于经济亏损状态,只有股东资金的成本像其它成本一样被扣除之后,剩余的才是真正的收益。更为重要的是,它使资本的使用者――企业经营者形成了免费资本的幻觉,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不计成本、随心所欲地使用,结果造成企业经营者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容易造成股权资本的极大浪费,以致于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建设、效益低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

如果以EVA为决策依据,就可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任何一项资本都是具有机会成本的,权益资本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本来源,同样如此。投资者至少应该从公司获得其投资的机会成本。如果EVA为正,表明企业获得的税后营业净利大于为带来该项利润所投入的资本成本,企业创造了新的价值;如果EVA为负,则表明企业获得的税后营业净利润不足以弥补为带来该项利润所投入的资本费用,是在耗费企业资产,毁损了原有的企业价值;如果EVA为零,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

二、EVA与现行主要投资决策分析方法的比较

(一)EVA与NPV的比较

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一直是被财务管理专家们青睐的决策方法,最典型的代表便是净现值法(NPV,Net Present Value),它被认为是公司投资决策的最佳方法。NPV决策的决策标准是:当NPV为正时,说明该投资项目能为公司创造新增价值,应接受该投资项目;反之,当NPV为负时,则拒绝该项目。NPV的决策标准正体现了这样一个原则,即公司投资的任何一个项目,都应该创造出超出其初始投资的价值,否则,该项目就没有投资价值。

NPV是一个时点概念,它衡量的是在某一点上的公司价值或财富的净增加值;而EVA是一个流量概念,它反映的是一段时期公司的新创价值。张纯(2003)认为,EVA作为业绩衡量指标,比传统的折现现金流方法更为现实、直接,将代表投资的现金费用作为资本而非当期支出加以处理具有一定的优势,更能反映公司的真实业绩,也能更好地跟踪企业的价值。因此,从这点看,EVA具有NPV无法取代的优势。

EVA能够统一项目各阶段评估的标准。

1.EVA可以进行项目前的评估,即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

它采用的方法是预测项目每年可能带来的EVA,并将其贴现成现值,实际上贴现EVA方法和NPV方法的计算结果完全相同,即EVA现值=NPV,而NPV方法是目前常用的项目可行性分析方法,所以EVA也有此功效。

2.EVA可以进行项目后评估,即对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3.EVA作为项目评估具有优势的最关键的一点,是可以将项目前后的评估统一起来的。采用NPV法预算的项目一旦被实施和资金被投入,几乎没有人检查实际现金流是否与预期相一致,某些资本对他们来说就相当于免费使用,从而造成拖延工期、挪用专款等损害股东价值的行为。这样,尽管在项目可行性分析中对所有资本及其成本给予了考虑,但后期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跟踪,致使项目预算几乎是形同虚设;而以EVA作为评估标准不会再造成项目评估脱节的现象,因为EVA在进行项目后评估时具有跟踪功能,可使项目预期投入的资本及其成本均在后期的实施中得到充分的反应。只有利用EVA才能将项目各阶段联系起来,实现项目预算、项目实施和项目监管的有机统一。

(二)EVA与ROI的比较

投资收益率(ROI,Return on Investment)是较为普遍的指标,主要应用于投资决策。以ROI作为评价部门业绩的指标,部门经理会通过增大分子(基于现有资产,取得更多的利润)或减少分母(减少投资额)来使这个比率尽量变大。当投资项目高于资本成本而低于部门目前的ROI时,部门经理会放弃这个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而缩减投资额。任何低于部门ROI的投资项目或资产项目均会成为不投资或被处置的对象,因为此项目或资产会降低公司的ROI。部门经理依据这个仿佛符合逻辑但却十分荒唐的道理,会将部门的投资额缩减到只剩一个投资项目,虽然这个项目ROI最高,但其投资额却很少。因此,从投资收益率高实际并不能推导出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多于投资收益率低的公司;以EVA作为评价部门业绩的指标时,任何EVA值大于零(或收益大于资本成本)的投资机会都会得到企业和部门经理的赞同;反之,就会被否决。而增加那些收益大于资本成本的投资或减少收益低于资本成本的投资,EVA就会增加。对部门的业绩评价与使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有了一致性,公司希望部门有较高的而不是较低的EVA。因此,在投资决策中,EVA都要比ROI科学得多。

三、基于EVA的投资决策分析的优势

EVA考虑资金成本的理念使经营者可以对任何选择进行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较和衡量,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正如1995年采用了EVA模式的Boise Cascade公司的CFO乔治・哈罗德(Georgre Harad)所说:“当你让资金成本在整个组织之内成为一个货币指标时,人们就会密切关注手中的投资。我们对此感到惊喜。虽然我们的大多数经理在财务方面是内行,但EVA还是带来了重大变化”。基于EVA的投资决策分析具有以下优势:

(一)EVA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标准

企业一旦确定将EVA作为一切决策的中心标准,任何增加EVA值的投资都应进行,任何减少EVA值的投资都应摒弃。EVA可使经营者作出更明智的决策,因为它要求考虑包括股本和债务在内所有资本的成本。这一资本费用的概念会令经营者更为勤勉、明智地利用资本以迎接挑战、创造竞争力。因此,应根据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EVA计算方法,进行一些具体科目的调整。以EVA为衡量标准,经营者就不会再做虚增账面利润的傻事了,他们能更自如地进行进取性投资以获得长期回报。只有真正理解EVA以优化行为为目标,才能掌握经济增加值的精髓。

(二)EVA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由于EVA指标的设计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应用该指标能够鼓励经营者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期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人力资源的开发等。这样就能杜绝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促使企业经营者不但注意所创造的实际收益的大小,而且要考虑所运用资产的规模以及使用该资产的成本大小。EVA并不鼓励盲目投入,如果战略性支出并不能在以后的收益期间得到补偿,就能在以后会计期间的EVA值很清楚地看出来。

(三)EVA适用于对所有行业的评价

假设两个公司的资本结构不同,那么即使它们的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以及真实利润是相等的,但在损益表中表现出来的净利润也是不同的,权益资本比例高的企业将表现为更多的利润。这样,资本结构差异就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个因素。显然,单纯依据传统的会计利润指标无法准确计算企业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事实上,股权资本收益率是股东期望在现有资产上获得的最低受益,不同的企业所预期的资本收益是不一样的。同时,EVA还考虑了所有投入资本的成本,股权资本不再是免费的,因此剔除了资本结构的差别对经营业绩的影响。此外,EVA能将不同投资风险、不同资本规模和资本结构的企业放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评价,它适用于对所有行业的评价。

(四)EVA确立了有效配置资源的原则

EVA可鼓励管理层根据需要对战略性支出进行调整,对那些会为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方面进行投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EVA可深入了解到资源配置有效性遭到破坏的关键。目前,大多数公司采用现金流量贴现分析法来审核项目方案,这在理论上看起来很不错,但在实践中往往行不通。因为达到现金流量目标对经营者并没什么实际好处,他们不会真正确保项目的预期现金流得到实现。公司高层意识到这一点,就会派出强硬的监管人员以获得项目经理对现金流预期的有力说明。监管人员不停地盘问,而项目经理则进行反驳,其结果是整个项目预算过程充满了相互欺骗。EVA对资本成本概念的引入使经营者能更加理智地使用资本,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经营者认识到,如果他们不能达到预期的EVA增长目标,吃亏的是自己,因此不会对增长目标讨价还价。同时,由于资本成本的存在,经营者将更为精明、审慎地使用资本,因为资本费用直接与其收入挂钩,而这对每次决策都会产生影响。

(五)采用EVA,能够建立有效的激励报酬系统

篇4

匹夫理财业务是指贸易银行动匹夫客户需要的财务剖析、财务打算、投资参谋、财产治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按照治理运作方法不同,贸易银行匹夫业务象样分成理财参谋服务和综正义财服务。内中,理财参谋服务是指银行向客户需要的财务剖析和打算、投资建议匹夫投资货物推介等专业化服务。合理财参谋服务活动中,客户证据贸易银行需要的理财参谋服务的房基上,接收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和客户事先商定的投资打算和方法进行投资和财产治理的业务活动。在综正义财服务活动中,客户授权银行专人客户按照合同商定的投资方向和方法,进行投资和财产治理,投资收益和风险由客户或客户和银行按照商定方法承担。

1、本国贸易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过程和其动因

20百年90时代末期,本国一些贸易银行开端实验向客户需要专业化的投资参谋和匹夫外汇理财服务。2000年9月,我国国民银行改造外币利率治理体制,为外币理财业务发明了政策通道,其后几年外汇理财货物不断处于主导位置,但是总体范围不大,没有形成竞争市面。2004年11月,增光银行推出了投资于银行间公债券市面的“日光理财B打算”,开创了国内国民币理财货物的先河。中小股份制贸易银行变化推可爱民币理财业务发展榜样的直接原因是,在那时信贷投放高速增加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定期存款存款占观察低,缺乏巩固的资金根源,而制片国民币理财货物能够加强其吸储才能,缓解资金趋紧压力。

2006以来,随着客户理财服务需要的日益茂盛和市面竞争主体的多元化发展,银行理财货物市面范围浮现突发式增加的态势。特别是面对存款市面激烈的同业竞争,国有贸易银行开端连续加长理财货物的创新和发行力度,不断增加和延伸理财品牌和价值链上的子货物。以工商银行动例,2005到2007年离别(发行)销售匹夫银行类理财货物190亿元、755亿元和1544亿元,年均增速达185.3%;而2008年仅上半年即累计(发行)销售匹夫理财货物5495亿元,同比大幅增加6.5倍。凭借网点资源、客户资源、综合实习上风,国有贸易银行目前已经把持国内理财市面的主导位置。可见贸易银行理财货物的发展是内在需要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原因。面对转变管理模式、拓展收益沟渠的压力,以和激烈的市面竞争环境,贸易银行唯有加快理财业务发展的创新步伐,超出欠债构造和收益构造的转变,形成理财货物和存款存款的联动效应,性情在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本国贸易银行理财货物

运作模式的演进

在国民币理财货物的初创期,投资方向基本为银行间国债、央行单据、货币市面基金等固定收益机器。在风险治理范畴,和初期的外币理财货物相比,国民币理财货物则更为规范,客户资金和银行自有资金互相隔离。应当说,这一时代的理财货物和贸易银行熟悉、专注并具有传统上风的范畴,依附银行自身的阳台就象样完成货物销售、财产配置、投资决策、清算分派等职能。

此后,由于银行间公债券市面利率的走低以和资我市面的走强,贸易银行纷纭摸索新的理财货物运作模式。一是凭借信托阳台进进股票市面、产业投资市面。银行超出和信托公司合作,将理财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则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股票和实体投资。在此种投资途径打通以后,理财货物情势上的创新层出不穷,例如新股申购、信托受益权转让以和由公债券、股票、信托融资等货物联合而成的财产配置货物等。二是和外资金融机构合作推出构造性理财货物,完成笼罩全球市面的投资治理。尤其是QDII的推出,打通了国民币国外投资的通道,扩大了资源配置的半径,理财市面上呈现了大批和利率、汇率、股指挂钩的货物。

二、本国贸易银行理财货物市面的特征

1、信托放债类货物变化理财市面的主导

2008年各贸易银行理财货物发行数目保持快速增加,单手资我市面大幅下挫,投资者风险意识加强银监会加长贸易银行理财业务规范整改力度等因素的反应,理财货物的品种构造广泛呈现明显变化。子2008年2季度开端,风险相对下降、收益相对巩固的信托放债类货物大幅增多,并保持迅激增加的态势,在各类银行理财货物中已把持主导位置。如招商银行全年累计发行“金向日葵招银进宝之信贷财产理财打算”和“金向日葵招银进宝之单据盈利理财打算”两种信托放债类货物宫674只,在其各类理财货物中的占比取得73.8%。其他各行也纷纭将信托放债类货物作为理财业务推广的力点加以集中发行。如工商银行的“稳得利专业列”、我国银行的“安稳收益打算”等。信托放债类货物广泛具有投资标的明白、构造简略、期限多样、收益相对巩固等特征。从基本上讲,信托放债类货物的内在特征符合当前阶段投资者、贸易银行、借款人和信托公司等处处主体的好处。

2、公益性、专属性创新货物彰显理财业务价值

针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灾祸,部分银行敏捷效用,推出了具有公益性质的创新理财货物。类似,建设银行在雪后第五天就发行了“精髓.爱心公益类08年第一期理财货物”,将召募资金的8%超出我国红十字基金会定向捐赠于四川灾区,并且该货物不向客户收取征购费、治理费等任何费用。于是,在家师节期限,招商银行还特别发行了“金向日葵招银进宝之信贷财产教师专享理财打算”,在原有信托放债类货物的房基上赋予了“尊师重教”这一更具意义的内蕴。此类以仁慈、关爱为主题的理财货物,在很大水平上拓宽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思路,打破了以往理财业务同质化的常轨,深化了理财品牌的内蕴和价值,加强了客户的认同和虔诚度,并有效地晋升了银行的品牌价值和全球形象,对于理财业务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

3、货物预期年化收益率更趋规范正义

各银行理财货物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广泛趋势于规范正义,和以往部分银行对新股申购类、构造挂钩类货物动辄给出40%或50%的预期收益率,甚至“上不封顶”的事情形成鲜明反差。类似,增光已拿回国内“日光理财同升21号”挂钩类货物的预期收益率离别为8%、4.5%、1.45%三档;中信银行投资于新股申购和信贷财产的“全面配置打算0807期货物”的预期收益率为4.38%;而农业银行的“本利年08第15期基金精选型货物”,招商银行的“金向日葵新股申购22期和套利理财打算”等均有给出具体的预期收益事情。究其原因:一范畴,受资我市面低迷以和“零收益”实践等因素反应,各个银行给出的预期收益水平面器更加客观和客观;另一范畴,按照银监会请求,对于无法需要科学、准确的测算根据和测算方法的理财货物,各个银行在宣传和先容人才中不得给出“预期收益率”或“最高收益率”。只管有所回落的预期收益水平面器在特定水平上会反应客户吸引力,但从基本上讲,科学的、和客观收益事情符合的预期收益率将对贸易银行和其理财货物的名望度和客户信任度发生积极反应。

4、货物短期化形势更为明显,期限构造日臻完善

和以往同类型货物相比,各银行理财货物的短期化形势更为明显。以招商银行动例,其2008年所发行的全部理财货物中,期限在三个月(含)以内的货物数目占比达36.8%,期限在三个月至一年的货物占比达59.7%,而一年期以上的货物仅占全部货物3.5%。于是,其他各银行也重视短期化货物的研发和推广,如工商银行“2008年第65期稳得利加强型信托投资理财货物”的期限为16天;我国银行的“博弈国民币理财货物”期限分成14天、21天或1个月。在货物不断短期化的同时,各银行也留心货物期限构造的完善。以工商银行11月份发行的“稳得利”专业列货物为例,其包括了29天、75天、90天、12个月等各种期限构造,能够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偏好。

5、理财业务分层服务体专业逐渐构建,精髓治理职能日益凸显

2008年来,针对中高端客户的专属货物不断增多,银行理财业务更加重视客户细分,精髓治理职能日益凸显。举例而言,交通银行“得利宝新蓝58号货物”和“得利宝海蓝31号货物”对普通客户、交通银行客户进行了分层定价,货物预期收益和客户层次成正比例。在交通银行的精髓治理服务体专业中,“交银理财”定位于季日均金融财产5万元以上的客户;“沃德精髓”位置于季日均金融财产50万元以上的对象客户,并需要专属客户经营、专属理财网点、专享增益服务等。同样,工商银行也全面升级了“理财金账户”服务质量,定期推出“理财金账户”专属理财货物,并超出贵宾理财核心、贵客人户服务专线、贵宾网上银行等各种专属通道,为客户需要全新的理财服务阅历。各银行对中高端精髓客户的器重水平正在不断晋升,市面细分才能的加强和分层服务体专业的构建将变化贸易银行财务治理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石。

三、本国贸易银行理财市面存在的题目

1、信托理财召集资金用于放债可能性引发埋伏风险

由于央行对信托放债利率下线没有规定,因此信托放债象样回避贸易放债尺度利率上限规定,这在特定水平上下降了借款人的融资本钱。此外,固然从表面上看是贸易银行对用款部门放贷,但由于信托放债和信托理财资金不在贸易银行表内核算,因此象样回避《资本充分率治理措施》,不用计提资本,这在特定水平上也优化了贸易银行的财产欠债构造。基于此,本国大部分贸易银行都开展了和信托挂钩的理财业务,出钱资金的投向基本上是信托放债。信托放债对银行和信托公司而言,都归于表外业务,放债的信用风险完整由购置理财货物的投资者承担。在此事情下,银行和信托公司对借款人一般决不会进行授信尽职调查,对放债用途也决不会开展相干的监测职业,特别是放债大部分在异地应用,就更缺乏有效地贷后治理一旦用款部门呈现还款风险,担保证书人又不能如期履行担保义务,将会给购置理财产

品的投资者带来巨西风险,银行也和信托业固然对此不负有还债任务,但也将面临体专业性的名誉风险。

2、对客户风险提醒和信息显露不充分

部分贸易银行在编写关于货物先容和宣传人才时,风险提醒不充分,重要体现在未需要必要的举例介绍。风险提醒但是简略的列示。如对保本浮动收益理财打算“本理财打算有投资风险,您只能获得合同明白承诺的收益,您应充分熟悉投资风险,仔细投资”的话语,未对铲平面临的市面风险、信用风险、活动性风险进行具体的阐释。

对一些挂钩较为单纯的货物的理财业务,在和客户签订合同前,未需要理财打算预期收益率的测算数据、测算方法和测算的重要根据。在将关于市面检测指标作为理财打算合同的结束环境或中之参考环境时,未合理财打算合同中对相干指标的定义和打算方法做成明白的说明。

3、熟悉国际交易规矩的专业俊杰出色匮乏

在全球金融自由化于一体化的形势下,由于本国金融市面尚不繁荣,象样预期在将来相等长的一段时间内,本国匹夫理财业务挂钩标的投资方向将重要向境外市面发展,内中重要投资货物归于衍良机器范畴,因此熟悉国际衍生品通行的交易规矩、惯例是保护本国贸易银行从事国际衍生品交易正当权益的关头之所在,但目前银行相干从业职员出色缺乏国际衍生交易阅历特别是对国际规矩的懂得,更无从谈和机动应用国际惯例保护自身正当权益。

4、销售宣传不够

个金融机构合理财货物的销售上基本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在银行营业厅里,都摆放着先容理财货物的小册子或宣传纸,但缺乏特点货物和本性化计划,这同客户需要显然存在特定的差距。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虽然是一些不错的理财货物,客观上懂得的客户也未几。例如,“千里马”、“红双喜”等投资分红险,其单纯的条款,经常愿望推销员通俗化的说明性情让人明白,而各行却无人自动的向客户先容。一些新国债、基金等的收益、风险事情也是客户所不熟悉的,单单看一看宣传册,客户基本弄不明白。

5、匹夫理财业务同质景象严重

本国贸易银行的匹夫理财货物的同质化趋势。从业务范畴上表示为,把旧有业务进行重新整合,广泛缺乏更为仔细的客户分层,无法为客户需要切合需要的本性化服务;在财务策划上技巧俊杰的撑持都无法满足现实需要,投资货物在广度和深度上均不能完整满足客户的理财需要。从目前国内同业的事情来看,房基金融货物在同业之间相差无几,理财货物的市面定位和定价无法展现出各贸易银行的货物特点,同质货物的竞争完整部现为市面价值的激烈比拼,严重反应了理财市面的健发展。

同时,金融货物的复制特征加剧了这一景象,一家银行刚刚发出新的理财货物,其他银行就能够立即跟进,名称虽不雷同,但功效特征类似、投资收益相等,竟然是仿造。于是现部分匹夫理财货物基本都是保险、证券、外汇、基金等的投资组,缺乏特点。例如同一保险公司的理财货物会被几家贸易银行,或者同一贸易银行的几家保险公司的理财货物但是名字的差别,而没有表面性的差别。对匹夫客户而言,这些货物的确头昏纷乱,却缺乏客观吸引力。

四、加快发展本国贸易银行理财业务的解决措施

从长远来看,由于理财业务将国内居民精髓敏捷扩大而引发的对金融业务的内在需要,和贸易银行应用金融创新完成韬略转型和多元化管理的内在需要有机的联合在一起,因此其具有强盛的性命力和广阔的拓展时间。

1、施展理财业务对银行管理转型和客户关专业治理的重要作用

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对贸易银行挺进管理转型和实行客户关专业治理具有重要的客观意义。一范畴,大力发展理财业务有助于烫平经济波动的负面反应,有助于应对利差收窄的挑衅并拉长盈利周期。首先,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能够革命手续费和佣金收进在营业收进中的占比,有助于贸易银行完成收益根源的多元化和收进构造的优化;其次,应用理财业务阳台,贸易银行能够完成和多个市面、多种业务的对接,并使之变化综合化管理的重要载体和有益摸索。另一范畴,贸易银行理财业务若能和客户关专业治理有效联合兴起,和客户树立有恒信任关专业,变化客户完整可信任的金融参谋,不断能够极大的下降优质对象客户的流失率,还将增进理财业务和存款存款、存款卡、电子银行等不同业务种别扭结销售和共同效应的完成,进而晋升零售银事业务对管理资本的功劳度,加强贸易银行可连续发展和抵抗风险的才能。

2、打造出色品牌形象和特点服务,获取客户的有恒信任和虔诚

当前,国内银行的理财货物具有较强的同质性和可复制性。在这一背景下,除非依附出色的理财货物以和安排客户预期的特点创新货物和服务,革命客户的认知度和声誉度,性情在纷纷单纯的货物和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超过。在品牌建设范畴,愿望贸易银行连续地自身关键理财品牌加以塑造,超出准确的服务定位和文化内蕴,和客户树立感情,从而赢取客户的虔诚和有恒信任,晋升市面竞争力。以招商银行动例,其全部理财业务均冠以“金向日葵”之名,通过连续不断的养殖,更使客户当然而然单发生一种信任感,这种品牌形象是难以被同业复制的。

在特点货物和服务范畴,贸易银行愿望不断更新理念,针对不断变化的市面有名和焦点,必需加强响应才能,虽然退出具有自身特点的新货物和尊重务,从而获取同业竞争自动权。理财不断是一项打算、一度体专业、一种进程,更是回避经济金融风险的“防火墙”。当金融市面繁荣时,愿望超出有效的理财手腕完成精髓增加;而当金融危机到来时,则更愿望施展其奇特的作用,把握机会,安稳完成客户财产保值增益。

3、加长创新力度,探寻理财市面发展新时间

面对错综单纯的市面环境,贸易银行愿望重新考核和研判市面方向,加长创新力度,为理财市面寻找新的加快器。货币政策的转向、相干监管政策的推出和调动以和一连串润泽经济措施的实行,都为理财业务的创新需要了政策撑持和发展时间。近期,银监会相继宣布了《贸易银行并购放债风险治理指引》、《银行和信托公司业务合作指引》等多项政策,很多投资事物的价值将被重新觉察,更多的市面品种将被发掘。类似,并购放债类货物可能性变化银信理财业务新的增加点。和传统的信贷财产类货物相比,并购放债类货物将在投资方向、收益模式以和风险克制手腕等范畴进行摸索创新。于是,股权投资和PE类货物预计也将变化优化银信货物构造、革命货物外加值、晋升银信合作层次的重要范畴。此类创新将私人股权投资等纳进银信业务合作范畴,打造本性观察强的高端理财货物,有有利银行和信托形成具有市面竞争力的服务品牌,进一步开创理财市面新的发展时间。

4、由单一货物向综合阳台转变,由民众化货物向分层次服务转变

从国外金融机构理财业务的发展来看,理财业务并不局只限为客户需要某种单一的金融货物,而是证据细分对象市面以和投资者的财务状态、投资预期、风险偏好等为客户量身定制理财打算计划。只管近年来国内银行理财业务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仍处于“关注货物超过关注客户”的低级阶段,和理财业务全方向、差同化、本性化的实质内蕴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从长远看,国内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也应遵守由单一货物向综合阳台,由民众化货物向分层次服务,由单纯的货物销售向以金融参谋、财产治理为关键的综合投资理财服务转变。

篇5

(一)现金流量折现法 现金流量折现法(DCF)的中心思想是任何资产的价值等于该项资产未来特定期间内所产生的全部现金流量的现值总和。现金流量折现法是一种主观评价方法,分析结果取决于现金流和折现率两个指标,而这两个变量所需信息完全需要预测,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该模型的应用前提是对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做出合理的预测,在评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影响企业未来现金净流量的各种因素,确保未来各时期现金流量的可靠计量。此外,要选择合适的折现率,也就是评估人员对企业未来经营风险的判断。由于企业未来经营过程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的把握和判断至关重要。

(二)市盈率法 市盈率法(P/E)又称为收益倍数法,其实质是把目标企业的财务比率或指标与市场上相似企业的比率或指标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目标企业的市场价值。市盈率法是基于成熟有效市场的客观评价方法,适用于有可比对象的成熟市场企业,因此,市场法的核心在于确定合适的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市盈率法将股票价格与企业效益联系起来,能直观反映企业的投入与产出关系,是企业价值分析中广泛应用的一种估值方法,市盈率法涵盖了风险补偿率、增长率、未来现金流和股利支付率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综合性。

(三)经济附加值法 经济附加值(EVA)是一个企业扣除资本成本后的资本收益,即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差。经济附加值法对企业进行价值分析的核心点是企业的内在价值由当前市场价值(COV)和未来增长价值(FGV)两部分构成。前者是对企业当前业务市场价值的度量,后者是企业未来期望增长值的贴现值。如果可以确定企业的当前营运价值,就能进一步估算出未来的增长价值,而一旦这两者的价值都能确定的话,就可以推算出企业未来的收入增长率,通过判断企业能否实现该增长率来确定企业目前的市场价值是否合理。

(四)实物期权法 实物期权法的核心思想是将企业视为若干项实物期权的组合,企业的整体价值由现有价值和实物期权价值两部分组成,前者运用一般的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估值,后者则采用期权思想对企业的未来获利机会和潜在价值进行评估,两者相加即为企业的整体价值。实物期权法主要借助于金融期权的思维模式和技术方法对企业未来经营过程中的选择权、投资机会等不确定性价值和经营灵活性价值进行量化,从而更好的评估决策的风险性和不确定的投资机会价值。

二、网络传媒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一)现金流量折现法 现金流量折现法(DCF)是企业内在价值评估体系中最成熟、最根本的评估方法,然而在对某些网络传媒企业进行评估时却遭到了质疑。运用现金流量折现法有两个指标至关重要,即自由现金流和折现率。由于网络传媒企业大多是高科技型企业,这两个指标的确定难度较大,同时,网络传媒企业现阶段多数处于成长阶段,净现金流量多为负数,从而导致评估者无法按一般做法,即根据企业的历史业绩来预测未来的现金流。此外,网络传媒企业的盈利模式和经营管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造成不同评估者对同一网络传媒企业的未来预期收益率判断差别较大,从而导致折现率的显著差异。

(二)市盈率法 市盈率法是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中较为经典的模型之一,在网络传媒行业的评估中应用广泛,市盈率法可以直观地将企业的盈利情况和股票价格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企业价值的未来预期。但是,市盈率法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首先,对于亏损企业来说,市盈率根本毫无意义,即使通过将每股收益正常化也无法消除根本问题。其次,对周期性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往往会呈现出较大偏差。最后,对于大多数非上市网络传媒企业来说,找到技术、规模等相似的可比企业,选择合理的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存在诸多困难。

(三)经济附加值法 经济附加值法(EVA)与现金流量折现法相比,可以更为准确的衡量股东价值,因为前者是在扣除权益成本和债务成本的基础上来衡量企业收益的,而后者仅考虑了债务成本。经济附加值法与现金流量折现法的共同思想精髓都取决于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企业未来净现金流的折现值是企业内在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用经济附加值法对网络传媒企业进行价值分析时,同样无法克服网络传媒企业的净现金流为负的障碍,无法根据历史业绩来预测未来现金流。

(四)实物期权法 实物期权法对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风险性以及连续性有较好的体现,能对网络传媒企业的内在价值提供另一种解释,适用于那些未来面临潜在机会、战略决策等选择权的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在网络传媒企业价值分析方面,实物期权法由于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尚未形成合理、适用的通用模型,而且实物期权的种类繁多,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受阻。

三、网络传媒企业价值分析方法的修正及应用

(一)理论盈利倍数模型——对市盈率法的修正 鉴于对网络股未来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的良好预期,著名投行BT Alex Brown. INC的证券分析师Shaun G.Anderikopo- ulos通过对网络股的长期研究分析,在市盈率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盈利倍数模型(Theoretical Earning Multiple Analysis,TEMA)即P/E/G定价模型。

TEMA模型的前提假设是市盈率(P/E)的值由企业未来的预期盈利增长率(G)决定,通过乘数因子(G)把企业的市盈率和成长性直观联系起来,使得该模型的分析结果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内在增长性,从而更为准确的反映网络企业的内在价值。

其定价公式:P/E/G=K

即:P/E=G×K

其中:P—每股价格;E—每股收益;G—预期盈利增长率; K—市盈率对增长率的比率。

TEMA模型适用于那些相对成熟、可持续经营和高速成长的网络传媒企业。在确定企业的盈利增长率(G)时,必须认清该指标为复合增长率,需要综合考虑收入增长和净利润增长两方面因素。K值用于衡量相比于企业增长率的市盈率水平的相对数,一般情况下,K值越小说明相对于预期增长率而言,市盈率就越被低估,则股票价格就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二)网络传媒企业“电广传媒”实例分析 根据上述网络传媒企业价值分析理论可知,现金流量折现法,经济附加值法以及实物期权法等绝对估值法的理论精髓都是将被评估企业的预计未来收益通过适当的折现率折现到当前,得出被评估企业的理论评估价值,虽然绝对估值法可以通过计算、推测出目标企业绝对性、精确性理论价值。但由于在网络企业价值评估模型中所采用的折现率、资本成本率、预测增长率等指标都带有评估者主观判断的成分,对不同的风险补偿率、利率、预测增长率所作出的估值差异往往造成分析结果的显著不同。此外,在网络传媒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多变的形势下,预测目标企业未来5-10年的盈利情况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对网络传媒企业“电广传媒”采用相对估值法中的市盈率法(P/E)以及理论盈利倍数模型(TEMA)进行价值分析。

(1)市盈率法的应用分析。一是“电广传媒”每股收益预测。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电广传媒”2011~2013年各年每股收益预测值,本文取各金融机构每股收益预测值的均值,计算得出“电广传媒”2011~2013年每股收益预测值分别为1.556、1.628、1.738。

二是网络传媒行业平均市盈率(P/E)预测,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上述7家网络传媒企业在2012年3月30日的平均市盈率在42倍左右,而此时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全部股票的平均市盈率是17.99,相比较而言,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全部股票的平均市盈率是53.62。根据对“电广传媒”每股收益预测可知,2011~2013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1.556、1.628、1.738,这里取网络传媒行业的平均市盈率41.664,上交所平均市盈率17.99,深交所平均市盈率53.62三者的平均值37.758作为“电广传媒”的预测市盈率。可以得出“电广传媒”的合理价格区间为58.75元~65.62元之间。与当时“电广传媒”市价29.12相比,说明“电广传媒”的企业内在价值被严重低估,极具投资价值。

(2)理论盈利倍数模型(TEMA)的应用分析。运用市盈率法来分析网络传媒企业的股票价值时,有时会遇到一些极端情况,从而凸显了市盈率法的操作局限性。现实中,有许多企业的市盈率远高于股市的平均市盈率,甚至有个股的市盈率高达几百倍,例如国恒铁路(000594)的市盈率就高达1642.76,此时就无法运用市盈率法来预测这些股票的价值。但是,如果这些公司市盈率和企业的经营业绩相比较,就可以对这些超高市盈率的股票做出合理解释,投资者就不会再认为这类股票的风险太大了。TEMA模型正是基于市盈率与增长率之比(P/E/G),充分考虑了企业的成长性来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分析。

TEMA的定价公式:P/E/G=K,当股票估计合理时,K=1;当K1时,说明该股票的市盈率大于企业的实际增长率,则该股票可能被高估了。

根据前文对“电广传媒”2011-2013年的每股收益预测知,“电广传媒”的每股预测收益分别为1.556、1.628、1.738。根据“电广传媒”2010、2009、2008年度财务报表数据可知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为33.11%,综合考虑“电广传媒”发展情况,假设“电广传媒”未来3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4%,当K=1时,则“电广传媒”对应的股票价格区间为52.9元到59.1元之间。

综合市盈率法(P/E)和理论盈利倍数模型(TEMA)的分析结果可知,“电广传媒”极具投资价值,其合理价格区间为52.9-65.62元之间。

参考文献:

[1]曹中:《企业价值评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2](英)布里金肖著,周金泉等译:《网络公司价值评估——前沿观点》,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版。

[3]孙继信、李明勇:《网络企业价值评估》,《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6年第2期。

[4]刘长昕:《网络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探讨》,《时代金融》2011年第6期。

篇6

(一)精益管理的内涵

精益管理的精髓:精意为精简、精细、精良,旨在提高效率;益意为趋利避害,旨在提高效益。精益管理的核心是不仅要关注降低成本,同时还要以创造价值为目标做正确的事。简言之,精益思想就是在创造价值的目标下不断地降低成本。

(二)精益管理对烟草企业的特殊意义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卷烟市场消费能力持续下降,同时政府控烟措施不断强化,烟草企业面临外部市场萎缩的风险,要继续保持利润处于较高增长水平就必须实现管理转型,大力推行精益管理,尤其是推行精益化财务管理。

二、精益化财务管理的要求和作用

精益化财务管理涉及到财务管理的全要素和全流程,既是局部细节的精细化,也是总体目标的最优化。精益化财务管理在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成本管理等过程中,要求消除每一个环节、流程的误差和缺陷,不断关注并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利用最小的资源、较短的时间创造最大的价值,达到效益最大化。精益化财务管理有助于企业建立无间断流程,实现全面动态管理。精益化财务管理要求企业建立精准有效的财务数据库和数据链,从而帮助企业及时把握生产经营动态指标,以便于围绕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去适时的调整生产经营管理策略。

三、烟草企业推进精益化财务管理的实施要点

烟草企业要深化精益化财务管理措施,强化关键性财务指标管理,深挖降本增效潜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经营目标实现和良性发展。在具体实施中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推进财务流程优化再造

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整合、优化关键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理顺内部资源整合优化与业务协同,建立完善的会计基础规范和核算制度、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会计监督等制度体系,重视过程控制的精细化和财务监控,构建精益化财务管理长效机制。

(二)建立投资评价指标体系

烟草企业把投资目标和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根本目标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投资标的、方式和渠道。根据精益管理的思想重新设计评价投资方案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计算方法,从更多的方面和更细的层次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三)强化现金流管理

将资金管理提高到核心目标,强化资金时间价值观和现金流量观,提高货币资金保值增值水平。不仅要侧重于企业账上的现金或现金流,更要拓展到整个产业链条上,运用供应链金融工具,将上下游的现金流打通,提高调动资金资源的能力。同时,优化资金使用结构,提高资金利用率,坚持节流与开源并重,管好钱,用好钱,建立全省统筹的资金营运增收机制,提高资金资本运作水平。

(四)统筹平衡应付应收计划

篇7

1.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

二十世纪四十年美国产生了一门新兴的管理技术,能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VE),也称为价值分析(VA)。它的创始人麦乐斯(LD.Miles)表述价值工程为“价值或由于增加功能,或由于降低成本而提高”。对于价值工程(VE)的内涵,有人定义为:它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或作业的必要功能,以提高其价值,并以功能研究为核心的有组织的活动。

随着价值工程的不断发展,人们给出了多种不同的定义。美国价值工程师协会(societyor^medeanvalue Engineers,SAvE)定义为:“价值工程是一种系统化的应用技术,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分析,建立功能的货币价值模型,以最低的总费用可靠地实现必要的功能。”国标GB8223.87对价值工程的定义是:“价值工程是通过各相关领域的协作,对所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费用进行系统分析,不断创新,旨在提高研究对象价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对于价值工程的定义,尽管有不同的文字描述,但思想和方法的精髓是一致的。其体现的价值工程的宗旨就是提高研究对象的价值,即提高对象的功能与费用之比。

2.价值工程的特点

(1)价值工程以功能分析为基础,以满足使用者的功能需要为出发点。功能分析是价值工程的核心,通过功能分析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约束,客观确定项目功能,找出实现所需功能的最优方案,从而有助于优化方案。

(2)价值工程的主要内容是以功能分析为核心,研究功能与成本的关系,这两方面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应当以系统的观念和方法进行价值工程分析。

(3)注重寿命周期成本也是价值工程的一个特点。价值工程着眼于寿命周期成本。着眼于寿命周期成本,即不仅要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要尽量降低使用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的。

(4)价值工程的目的是提高价值的创造性活动。它强调多方协作,有组织、按程序地进行。根据价值工程创立以来的实际经验,要对产品的结构和生产提出改造建议,没有多方合作是行不通的。只有组织有关人员,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博采众家之长,灵活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才能真正找出提高产品价值的可行方案。

3.价值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1)价值工程目标表现为产品价值的提高。

价值工程是指运用集体的智慧和通过有组织的活动,着重对产品或作业进行功能分析,使之以较低的总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或作业的必要功能,从而提高产品或作业价值的一套科学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这里的价值并不是政治经济学中讲述的“价值”概念。它是产品或服务的一定功能与为获得这种功能而支付的费用之比。即V=F/C 公式(2-1)

式中:V―产品价值;F―产品功能;C―产品成本

根据价值的概念及表达式(2-1)可以看出,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有以下五种:

①成本不变,功能提高;

②功能不变,成本降低;

③成本略有提高,功能大幅度提高;

④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度下降;

⑤成本降低,功能提高。这是提高价值的最佳途径。

对产品而言,当产品的功能较多,生产成本就会增加,使用成本则会降低;反之,生产成本就会减少,使用成本会提高。图1显示了产品的成本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图1 成本与功能的关系曲线

从图1中可以看出: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使功能从M提高到MO的fO,既提高了功能,又降低了成本,属于第5种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当由MO移到M,此时也能提高功能,但增加了成本,属于第3种途径。

(2)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功能分析。

通过功能分析,保证必要功能,取消不必要功能,补充不足功能。使项目的功能结构更加合理,达到实现用户所需功能的目的。

(3)价值工程是有组织的管理活动。

价值工程作为有组织的管理活动,需要利用集体的智慧,特别在设计方案评选中,应把施工单位、设计单位、质检单位等各专业人员组织起来,灵活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优化方案设计,降低工程造价。

4.价值工程分析在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中开展的意义

价值工程是一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其促进了一大批新产品的问世。在发达国家,价值工程的应用已经有三四十年的历史,是各行业发展新产品、进行功能成本分析的重要工具。价值工程作为经济管理方面的技术手段,在工程设计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目前在我国建筑业中的运用相对较少,特别是在运用价值工程最有成效的领域――设计阶段的运用则更少。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大力推广应用价值工程的意义是:

(1)由于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大,价值工程更能发挥作用。

现在我国主要的建设项目以建筑业为主,而建筑业的投资需大量的资金,价值工程在其中所发挥的节省资金成本的作用相对较大。

(2)价值工程是以最低的寿命周期完成任务,更能适应变化,发挥创造性。

建筑业的建设工期长,建设项目多元化,建设项目的种类多样,其变化性较大,所以在方案设计时针对不同的条件运用价值工程是投资控制的重要手段。

(3)建设工程项目能耗巨大。

建筑业不但在建材生产和项目建造过程中消耗大量能量,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无论采暖通风、空调、电梯、照明和供水都长期消耗大量的能源。据统计,上述能源消耗约占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30%~40%。如果运用价值工程改进设计和采取节能措施,就可减少节约30%的能源消耗。这对于我国这样人均能源缺乏的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兴宇.建设项目设计管理及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5.

[2]柴志刚.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7.

篇8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设计的理念是着眼于持久的长期价值,它通过良好的功能与适用性的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很高的价值。因此在目标要求、市场要求、销售要求、材料要求、结构及其要素的合理选用与商品生命周期间的配合下。形成了最佳配比和系统优化的组合,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及增加无效的投入。

1.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风险与原则

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初衷往往都是好的,但是否所有的优化工作都能够实现目标呢?一些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虽然投入了大量精力、时间进行方案优化,但由于工作方法不当,往往出现调改了一个地方,却引发更多相关问题的现象。 因此,为了实现优化目标,达到理想的优化效果,在建筑设 计方案优化过程中,如下几条原则是应该严格遵循的:

1.1坚持并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主导作用

优化不成反遭劣化的原因可能来自多方面,但非专业因素过多地干预甚至主导优化过程是其中一项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建设单位的参与热情或领导的主观意愿不知不觉中影响或压制了建筑师的创作空间:另一方面,中标单位也常常存在任务完成式的被动工作心态“既然已经中标了 业主单位说怎么改就怎么改吧! ”结果是系统思考不足引发更多的问题,造成方案的劣化。虽然建筑设计方案优化是一项需要多方参与、博采众长的 活动,但同时也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为确保优化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来自各方面的的意见与建议必须要经过建筑师 的整理、甄别与过滤后,通过专业的设计手段与技术举措加以落实。建筑师要摒弃任务完成式的消极态度。积极承担起方案优化的主导责任。同时,建设单位要给予建筑师以充分的信任与授权,并在工作程序、机制上给予保证。

1.2识别并坚持中标设计方案的精髓,避免颠覆性的修改

设计招投标制度对中标方案的法律地位是有明确规定的,且大型重要项目的中标方案一般都经过了建设单位高层领导的认可,所以不能敞开来优化,而是应该充分挖掘、识别、提炼出原有中标方案的亮点,在保持原有方案精髓的基础上开展设计优化。

2.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分析

由于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对工程投资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已经成为现代工程建设的重要工作,是影响投资收益、建筑施工质量与成本控制的关键。

2.1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主要是本着对投资方要求负责的理念进行,有关部门仅对图纸等进行简单的审核,这就造成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而且投资方没有认识到方案设计对投资的影响,仅注重投标价与标底价的差距,没有认识到设计方案的优化对投资的影响。因此导致在投标过程中方案审核不细、概算粗略、要求出图时间紧、刻意压低设计费用。种种原因导致了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也无从谈起,最终导致工程投资超标的现象屡屡发生。针对这样的情况,建筑工程投资企业必须认识到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的重要性,认真审核投标方设计方案,通过对设计方案的优化达到降低工程投资、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目的。

2.2如何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水平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提高投资方对设计方案的认识,还要通过国家主管部门提高监管力度、提高设计监理推广、完善有关法规、强化综合性设计方案优化等多方面工作共同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水平。通过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不能够单纯的强调节约投资,应从综合性考虑出发,注重设计的科学性、技术的先进性,以提高设计价值目标为基础、总体效益为出发点,达到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效果。

3.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策略与方法

3.1通过设计招投标和方案竞选优化设计方案

建设单位就拟建工程的设计任务通过报刊、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介公告,吸引设计单位参加设计招标或设计方案竞选,以获得众多的设计方案;然后组织评标专家小组,采用科学的方法,按照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以及技术先进、功能全面、结构合理、安全适用、满足建筑节能及环境等要求,综合评定各设计方案优劣,从中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或将各方案的可取之处重新组合,提出最佳方案。

3.2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

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又称价值分析,是一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科学。价值工程中的“价值”是功能与成本的综合反映,其表达式为:价值(V)= 功能(F)/成本(C)。在设计过程中,利用价值工程对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比较,对不合理的设计提出意见,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对方案实行科学决策,对工程设计进行优化,使设计项目的产品质量,也就是产品最终价值体现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由此可见,设计质量的优劣是价值工程应用的最好体现。在工程设计中应用价值工程,对资源合理配置,增加设计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价值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3.3实施限额设计,优化设计方案

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投资分解和工程量控制是实行限额设计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限额设计是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限额和工程量先分解到各专业,然后再分解到各单位工程和各分部工程而得到的,通过层层限额设计,实现对投资限额的控制与管理;同时也实现了对设计标准、工程数量与概预算指标等各方面的控制。限额设计是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它能有效地克服和控制“三超”现象,使设计单位加强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管理,能克服设计概预算本身的失控对工程造价带来的负面影响。

3.4推广标准化设计,优化设计方案

标准化设计又称定型设计、通用设计,是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组成部分。各类工程建设的构件、配件、零部件、通用的建筑物、构筑物、公用设施等,只要有条件的,都应该实施标准化设计。采用标准化设计的优点有:设计质量比一般工程设计质量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程建设进度;可以节约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

4.结束语

现代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要求的提高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施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全过程、全面性施工管理理念对就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审核与优化,积极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为提高投资效率、提高施工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鸿钧.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J].建筑工业资讯,2008,10.

篇9

一、价值投资策略的产生和发展

美国的本杰明·格雷厄姆和大卫·多德在1934年出版了《证券分析》一书,证券市场价值投资理论及策略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尽管证券的价格波动很大,其内在价值稳定且可测量。短期内证券市场价格会经常偏离其内在价值,但市场存在自我纠偏的机制,长期来看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趋同。价值投资的精髓是在市场价格明显低于内在价值时买人证券,在显著高出时卖出。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间的差额——安全边际越大.投资风险就越小。预期收益就越高。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出发,通过分析资产价值、盈利价值和成长性价值来计算投资对象的内在价值。关于备受争议的公司成长性价值,格雷厄姆指出,唯一能给投资者带来利润的成长是那些资本回报超过资本成本的增长,只有具备经济特许权(企业受壁垒保护,对手难以进人该行业)的成长性才是有价值的。格雷厄姆投资思想是价值投资理念的启蒙和经典,其实质便是选择买人被市场一定程度低估的股票并且在其被高估时卖出。

《证券分析》出版之际,正值1929年-1933年美国股灾结束,华尔街处于历史性的熊市,市场中充斥着股价跌破净资产的股票,是价值投资的大好时机。此时,通过大量收集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格累厄姆及其追随者找到无数符合价值投资理念的股票,并在随后的反弹行情中获得巨额收益。但是此后数十年,随着公司财务信息日益透明,投资者素质提升,想在美国证券市场找到被严重低估的优质股票已经日趋困难。到20世纪70年代大牛市中,市场中已很难找到传统价值型股票,格雷厄姆本人也宣称随着市场越来越有效,投资者运用传统的价值投资策略很难再获得超额利润。然而此时及以后的数十年间,沃伦·巴菲特等价值投资者继承和发展了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并创造出一系列极其成功的投资记录。巴菲特认为选择股票的本质是选择上市公司。他的投资策略便是以合适的价格购入具备持续竞争优势的超级明星企业股票并长期集中持有。在权益证券评估方法上,只认可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即任何证券的内在价值取决于其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贴现率贴现的现值之和。

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虽然价值投资方法的本质依然是通过判定证券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的偏离而寻求投资机会,但具体的投资策略却有着极大发展并各有特点。证券的基本面分析成为了价值投资方法的核心。由此逐步形成了从宏观经济、行业研究到公司分析和证券定价的三步定价法。从过去仅仅侧重于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到关注报表数据之外的因素(如品牌、技术领先程度和管理层品质等);从过去地关注上市公司历史和现状分析,发展到现在兼顾公司未来成长性分析;指标分析上亦从侧重于市净率和分红派息,到现在对一揽子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市盈率、价格销售额比率和经营性现金流量等)。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方法逐步得到优化,内在价值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地得以扩大,分门别类的价值投资也有着以下共同特征:(1)安全边际的留存,使得买入的股票相对比较便宜,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值相对较低,因此在熊市中操作较多,在股市泡沫中操作较少;(2)更倾向于中长期投资,对于证券市场的短期波动相对不敏感;(3)投资组合相对集中;(4)更适用于相对成熟的证券市场。

二、金融市场理论对价值投资策略的解释及争议

金融市场在整个20世纪有着长足的发展,分门别类的金融理论和投资策略亦层出不穷,各有发展。时至今日。证券市场的主流投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基本面分析理论的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基于空中楼阁理论的技术分析和基于有效市场假设的指数化投资。而行为金融学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起便逐步异军突起,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金融理论。

成长投资和价值投资同属于基本分析范畴,二者都强调严谨的独立分析,在理论的内在逻辑上趋于一致,但实际投资风格差别较大甚至完全相反。前者看重企业的发展潜力,认为股票价格不断上涨的动力来自于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盈利高速增长,当前股价的高低并不是考虑的第一要素,所选择股票往往市盈率较高。在成长投资者看来,价值投资利用市场波动在安全边际下购入股票。p/e、p/bv和p/s等指标值较低,风险固然相对较小,但投资风格显得保守单一,得不到高增长企业带来的超额回报。从美国股市运行的实证分析结果来看,在过去的25年间,价值投资和成长性投资各有其风行周期,呈现周期轮动的态势,各自在其风行周期中的表现均好过对方,但从长期回报来看。价值投资收益要明显高于成长投资,而收益波动却小于对方。

相对于基本面分析理论,空中楼阁理论认为证券的价格波动是由大众心理预期的变化所决定,聪明的投资者所要做的仅仅是购入大众认定可以涨价的股票,并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即可。在此理论依据下,技术分析方法仅从证券的市场行为来分析证券价格的未来变化。技术分析师认为价格变动受长期趋势影响,对新信息并不是立即做出精确的反应,而是逐渐反应,因此投资者只需计算未来的趋势,没有必要进行基本面分析和价值投资分析。但大多数对欧美证券市场弱有效性的检验结果证实,证券价格并不按照一定趋势变动,技术分析的前提假定条件难以成立。

基于有效市场假设的现资理论认为,在所谓的半强式有效市场中,证券市场价格能够迅速反映公开市场已有的全部信息,因此价值投资分析不能为投资者带来超越市场的额外收益。然而在欧美市场上的大量实证研究并不能证明证券市场完全有效,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非有效性证据,包括风险溢价的时间序列相关性、市盈率效应、账面价值/市场价值比率和日历效应等。同时沃伦·巴菲特、彼得·林奇等价值投资群体的长期超额业绩回报也从实践上对半强式有效市场进行了极其有力的反驳。

在统计分析实证研究对现资理论提出挑战的同时,行为金融学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诞生。该理论以心理学对人类决策心理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以人们的实际决策心理为出发点,研究投资者非理性决策对证券价格变化的影响。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并非如有效市场理论假设的那样完全理性,而是有限理性的,有一种偏差会使人们更注重最近的消息,存在着“过度反应”,从而导致证券价格的非理性波动,证券价格偏离价值是不可避免的,投资者身上出现的类似认知偏差还有:过度自信,反应不足和损失厌恶等等。这个发现验证了价值投资理论的前提假设:从短期来看,市场只是一个投票机,股票价格不仅决定于基本面因素,还受影响于投资大众的心理认知偏差。证

券价格的非理性波动,使得价值投资策略利用市场波动寻求套利成为可能。来自基本面的逻辑因素决定了股票的内在价值,而心理因素则影响其短期的市场价格。

三、价值投资策略的实践效应

价值投资方法所具有的科学性和稳健性使其逐渐成为欧美成熟证券市场的主流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美国华尔街90%的证券分析师都声称自己是基本面分析者。随着证券分析业的不断发展和走向成熟,欧美证券市场上越来越难以发现内在价值被明显低估的股票,特别是在几波大牛市中,市场中多数股票都被严重高估,此时价值投资者只能选择有所不为。难以分享证券市场空中楼阁所带来的超额投机收益。当证券价格普遍达到甚至超越其内在价值,股市若长期处于高涨状态,坚持价值投资策略的机会成本也较大。

另外,在买人证券之前的价值评估环节中,由于上市公司信息来源有限,信息可信度有时也不高,已有信息中,无形资产等项目的价值也难以确定,由此造成其资产价值难以判断;另一方面,企业未来的盈利和增长更是不易预测,很多复杂和随机的因素都会导致原先的预测结果和实际值相差极大,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价值投资者虽然在单个股票上所花工作量巨大,精确度却未见有多高,因此,保留足够的安全边际在抵消风险和获得盈利上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如此一来,一些未来成长性极佳上市公司便很容易被忽略掉。一些能力和精力均有限的投资者往往只能选择那些低市盈率和市净率的股票,近似达到和实现价值投资的效果。彼得·林奇曾将利润增长率指标结合考虑,提供一个新的价值指标公式:k=增长率/市盈率,k值愈大,投资回报愈大,这样能够兼顾分享到成长型公司的业绩回报。

篇10

我们知道,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方法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权益法主要核算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当然,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平时采用成本法核算,但编制合并报表时要用权益法进行调整。

一、关于被投资单位净利润或净亏损的调整

权益法实际上是把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看成是一个整体,或者在一定意义上看作一个整体。所谓看作一个整体,就是长期股权投资要随着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变动,这是权益法的精髓。

当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时,增加了所有者权益,投资企业应按比例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确认投资收益。当被投资企业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时,所有者权益减少,此时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投资单位在确认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净利润或净亏损时,在被投资单位账面净利润的基础上,应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并进行相应调整:

(一)我们要讲的调整应在投资双方会计期间、会计政策一致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投资双方的会计期间和会计政策不一致,被投资企业应按投资企业的会计期间、会计政策作相应的调整。

(二)应按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提的折旧额或摊销额,以及以投资企业取得投资时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等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进行调整。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是按账面价值计算的,而权益法强调公允价值。比如,投资时被投资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 000万元,评估价值为1 200万元,意味着若被投资方按1 200万元来计提折旧,那么利润就会少,即应调减净利润。反之,如果被投资企业发生亏损,那么按1 200万元计提折旧的话,亏损额会更大。

(三)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相互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应予以抵销。

比如甲公司对乙公司投资,甲公司将商品卖给乙公司,乙公司将商品卖给甲公司,我们把投资企业卖商品给被投资企业称为顺流交易(与投资方向相同),把被投资企业卖商品给投资企业称为逆流交易(与投资方向相反)。不管是顺流交易还是逆流交易,只要有内部未实现交易损益,都要对被投资方实现的净利润进行调整。这里未实现的交易损益就是说商品没有卖给独立的第三方,甲公司与乙公司是一个独立的整体,甲公司从乙公司处购买商品,若期末甲公司将商品卖给了C公司,C公司与甲、乙公司没有关系,这就是已经实现的交易损益,就不需要调整。未实现的交易损益要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司(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这笔分录的原理是:将投资双方看作一个整体,被投资企业赚钱相当于投资企业赚钱;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增加,投资方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增加。成本法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如果被投资方发生亏损,作相反的分录。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公司(损益调整)

二、关于内部交易的调整

实际上,母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时不仅要对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业务进行抵销,还要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业务进行抵销。

例1:甲公司于2007年1月取得乙公司20%有表决权股份,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假定甲公司取得该项投资时,乙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2007年8月,乙公司将其成本为600万元的某商品以1 0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甲公司(逆流交易),甲公司将取得的商品作为存货。至2007年资产负债表日,甲公司仍未对外出售该存货。乙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为3 200万元。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因素。

甲公司在按照权益法确认应享有乙公司2007年净损益时,因为乙公司2007年的净利润中有内部交易实现的400万元,所以要剔除,然后再进行以下账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8 000 000×20%) 5 600 000

贷:投资收益 5 600 000

1.甲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的业务处理

比如,丙公司、丁公司是甲公司的子公司,需要纳入甲公司的合并范围,甲公司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乙公司虽然不是甲公司的子公司,它只是一个联营企业,但是如果有内部交易,甲公司在年底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还应对联营企业与其的交易作一笔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800 000(4 000 000×20%)

贷:存货800 000

分析:站在甲公司角度,存货是1 000万元,从乙公司购入,将甲公司和乙公司看作一个整体,存货的价值应该是600万元,多出的400万元应乘以20%来抵减存货。

注意:如果双方是母子公司关系,抵掉的存货就不是400万元的20%了,而应全部抵掉。

2.下一年内部交易的商品向独立第三方出售的业务处理

假定在2008年,甲企业将该商品以1 000万元的价格对于外部独立第三方出售,因该部分内部交易损益已经实现,甲企业在确认应享有乙公司2008年净损益时,应考虑将原未确认的该部分内部交易损益计入投资损益,即应在考虑其他因素计入确定的投资损益基础上调整增加80万元。

例2:甲公司持有乙公司20%有表决权股份,能够对乙公司生产经营决策施加重大影响。2007年,甲公司将其账面价值为600万元的商品以1 0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乙公司(顺流交易)。至2007年资产负债表日,该批商品尚未对外部第三方出售。假定甲企业取得该项投资时,乙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两者在以前期间未发生过内部交易。乙公司2007年净利润为2 000万元。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因素。

分析:甲公司在该项交易中实现利润400万元,其中80(400×20%)万元是针对本企业持有的对联营企业的权益份额,在采用权益法计算确认投资损益时应予抵销,即甲企业应当进行的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 000-400)×20%]3 200 000

贷:投资收益3 200 000

甲公司如需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该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应在个别报表已确认投资损益的基础上进行以下调整:

借:营业收入(1 000×20%)2000 000

贷:营业成本(600×20%)1 200 000

投资收益 800 000

另外,投资企业与其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无论是顺流交易还是逆流交易产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失,属于所转让资产发生减值损失的,不应予以抵销。

比如,甲公司将商品卖给乙公司,乙公司将商品作为1 000万元入账,如果乙公司对1 000万元的存货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那么这个跌价准备不应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考虑。

但若是母子公司之间的交易,买方对存货计提了跌价准备,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是需要作抵销处理的。

主要参考文献:

篇11

我国改革开放35年来,经济社会的日臻成熟是不争的事实。企业制度的改良作为历史进程的缩影五味陈杂,既有民族崛起的曙光,也有对现实诸般不如意的感慨与无奈。“拿来主义”的滥觞发酵出的“橘生江北为枳”的无力感是当下的斯芬克斯,亦如MBO的异化,权力寻租的常态化,竞争的无序化,道德的底线化,“炫富”的庸俗化等等无不映射出当下的“审丑”嘉年华。为什么经济发展呈现出来的并非“田园牧歌”式的幸福画卷,而是将本应存活于阅读经验中的扭曲人性现实化?

西方社会的成长也有不堪的回首,我们不能囿于寻找“历史在哪儿重复了”,而在于如何跳出循环的宿命。西方的公司制度是以有限责任作为脊梁的。被奉为圭臬的“有限责任”是在文人的口诛笔伐中诞生的,“道德沦丧”是它的伦理标签,然而风雨之后展现在历史面前的却非恃强凌弱与尔虞我诈的市井百态,相反在他们身上我们发现了自己的过去,“有市场的地方即有美德”,有“有限责任”的地方就有幸福。

正义与效率并不冲突,二者居于不同的层面。所谓正义不外乎是只有人方能展现的,卓绝的价值追求,所谓效率仅是实现正义的一种手段,效率是实现正义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正义关乎人的根本,是人生目的,而效率要接受目的性的批判。经济安排追求效率,法律构架实现正义,法律对经济的干预正是对效率的批判与扬弃。经济民主是经济生活的必然诉求,民主是正义的程序性保障,没有民主的经济生活结不不出幸福果实。西方经济民主是资本社会化向资本权贵化嬗进的副产品,有限责任是实现这一蜕变的制度架构。毋庸赘言,经济民主须以经济的平等、自由为依托,以经纬产权为手段,法人财产制作为有限责任制度的基础恰恰是对此的完美契合。

经济民主的关键在于对资本的驯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其精髓是资本的社会化而非资本的权贵化构筑了社会的铜墙铁壁。市场是资本的樊笼和角斗场,婉转悠扬的企业兴衰循环谱写了社会经济的历史,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孕育出平等、自由、博爱这样卓绝的精神财富,所谓市场化不外乎给资本套上良心的枷锁。

有限责任制度给予我们的并非简单的关于企业的制度架构,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市场的精髓,如果说“有限责任”这种金融技术的确立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工业革命”,则其所带来的对于资本、财富的全新认识则是精神领域内的一次新生,是他赋予资本主义新的生命力,使社会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所谓企业无外乎风险的主动承载者,一方面汇集资本以承担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来分散风险,在“一来一往”中实现资本的增值和对财富的追求。投资者和管理者当然地成为企业中重要的人的要素,二者孰轻孰重虽难以定夺,但二者对社会的意义是等价的,就投资者的角度以观,有限责任制度中蕴含着博爱的人文关怀;就管理者的角度以观,有限责任制度中蕴含着平等的社会诉求。

首先,有限责任制度通过对投资风险的再分配实现了“博爱”的社会价值追求。

股权式投资和债权式投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重要的参与方式,不同的投资路径产生各异的权益、损害和风险的分配机制,在无限责任模式下“旱涝保收”的债权式投资责任在有限责任的当下有了全新的注释,不再成为风险的绝缘体,由于法律权威对分配规则的重新界定,而沦落为风险的半导体,即随着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加,没有权益的增量只有风险的增量。而所谓股权式投资则因为与企业形成了命运共同体,从而引发风险与权益的联动,成为风险的超导体。风险、损害都是客观定在,控制的要旨在于分散,有限责任的实质在于将股东的投资风险强制分配给企业的债权人。作为“内部人”的股东有着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的双重选择,作为“外部人”的债权人在大厦将倾时,逃生的路径却少的可怜,跑不了的也只能期盼于破产救济中的有限清偿,这种规则产生的经营行为“负外部性”的特征,成为引发败德风险忧虑的肇因,该制度亦成为伦理卫道士们千夫所指的标的。事实真的如此吗?获利是投资的动因,而风险、成本与收益是投资不能回避的现实,商业智慧就体现在对三者关系的处理上。哪个因素是投资决策的首要,难下定论,但显而易见的是,风险控制能力的强弱与资本规模的大小成正比,试问当只有一个鸡蛋时,怎么可能同时放在两个筐子中,所以分散化投资仅是穷人们遥不可及的梦想。人都是理性的动物,试问在风险不可控的前提下,什么会成为投资决策的首要?当然是预期的收益水平和成本投入的比例。富人不排斥冒险,但那是在风险控制下的有限度的冒险,所以巨大的风险和有限的收益的组合不太可能成为穷人们投资的首选,简言之,在有限责任规则下的债权式投资不会成为社会底层主流的投资方式,而更加激进的股权式投资才是他们的唯一选择,曾几何时全民炒股的亢奋与狂热即是佐证。而有限责任的精髓正在于将社会底层的投资风险转嫁给具有风险控制能力的社会精英们,并非不保护社会中上阶层,而是不过分地保护社会中上阶层,能自保者无需依持外力,并且正是由于这种解放,从而能够集中更多的资源,赋予对社会底层更多的关爱,这难道不是“博爱”的价值体现和自觉的社会实践吗?

其次,有限责任制度对企业责任的重新诠释体现了“平等”的社会正义标准。

篇12

中图分类号:F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3)11—0039—05

传统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生产中农业生产者对农业生产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今天,应汲取传统农耕文化精髓,深入发掘农耕文化的内涵及当代价值,促进农耕文化精髓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

一、传统农耕文化精髓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的内涵

传统农耕文化精髓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是指传统农耕文化精髓融合到现代农业发展中,促进现代农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同时通过现代农业发展将传统农耕文化精髓传承下来,并有适度的创新,最终达到传统农耕文化精髓与现代农业发展实现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过程。所谓传统农耕文化精髓,是延续、传承至今的“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哲学内涵及“协调和谐的三才观以及趋时避害的农时观、主观能动的物地观,变废为宝的循环观,御欲尚俭的节用观”。表1中,笔者把传统农耕文化精髓及其当代价值进行了归纳,从6个方面反映了农耕文化的精髓、内容及其当代价值。

在不同土壤、不同自然环境下种植不同作物,培育、改良农作物品种适应环境

利用相生相克原理,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种群合理组合在一起,达到生物防治

“桑基鱼塘”:田基种桑,水塘养鱼,桑叶饲蚕,蚕粪喂鱼,塘泥肥桑

强调努力生产,节制消费,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1保证农作物质量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要尊重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注重生态和谐

利用前人积累的广泛经验和丰富的品种资源改良作物品种,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病虫害防治上优先选择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人工措施等,控制农药残留,发展绿色农业

合理利用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建立资源还原或再生循环体系

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节用,提倡节约,反对浪费传统农耕文化精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农业发展的方向,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农耕文化丰富的和谐理念与人文精神对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发挥着重要基础性作

用,农耕社会的产品安全无污染、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应当吸收。农耕文化中顺应天时,找准特色,因地制宜,和谐发展的内涵,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农耕文化中地力常新、精耕细作、农牧结合等优良传统以及大力提倡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想,是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良方。

一方面,传统农耕文化精髓促进现代农业向符合人们需要的方向发展。把传统农耕文化精髓植入现代农业发展中,保护、传承、创新农耕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绿色农业,保障我们的食品安全,促进资源持续利用。另一方面,现在休闲农业、绿色农业的兴起,又有利于传统农耕文化精髓的发扬光大。目前,各地打造的最大限度彰显传统文化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绿色农业园区,在提供高端健康食品的同时,也让人们充分体验了传统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传统农耕文化精髓与现代农业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传统农耕文化精髓与现代农业

耦合发展的机制和功能传统农耕文化精髓与现代农业耦合的机制主要是市场机制、政府调控机制与文化传导机制。传统农耕文化精髓与现代农业耦合作用的机理是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政府的调控和推动不可或缺,文化的繁荣发展起传导作用,二者耦合的结果产生叠加放大效应,叠加放大又进一步加强了农耕文化精髓与现代农业的融合。

1.起引导功能的市场机制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我国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大大超出国家标准,且成为较为突出的现象。同时,加上农民大量、超量或不合理地施用化肥于农作物上,致使化肥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也越来越重。化肥施用不当、滥用化肥生产的农作物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并不亚于蔬菜、粮食中残留的农药。还有一些工业生产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对农产品质量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由此,人们渴望消费无污染、无农药残留的绿色食品,这就需要依靠市场的价格机制让有机农产品在市场中处于有力的竞争地位。目前,有机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为此,必须通过价格杠杆让更多的农业生产者发展有机农业,促使现代农业与传统农耕文化精髓更好地耦合发展。

2.起推动功能的调控机制

传承、创新农耕文化精髓发展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二者耦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但同时我国人口众多,消费群体庞大,而耕地面积又在日趋减少,环境污染在日趋加重。这样,我们既要保障广大人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又要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数量安全的要求,这就要求政府要通过宏观调控千方百计的保障耕地面积,在推广城镇化工业化的今天,这是一个艰巨任务。二是耦合后农业生产投入会提高,成本会加大。利用传统农耕技术,势必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特别是施用农家肥,虽然较为环保,但要有一个积粪、沤粪、施肥的漫长过程,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精耕细作整理土地,人工除草而不使用除草剂,也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的投入。由于存在以上一些问题,加上目前有机农产品价格不够合理,就难以吸引农业生产者。致使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为了图省劲,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所以,要吸引农民吸收农耕文化精华,发展安全农业,政府就必须进行宏观调控。建议政府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补贴,对那些把传统农耕文化精髓与现代农业结合生产安全农产品的,给予适当鼓励。

3.起促成功能的传导机制

农耕文化是祖国灿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物质层面和价值理念两部分组成,物质层面主要是指“间作”“套种”、精耕细作、稻田养鱼、养鸭治蝗、桑基鱼塘等优良传统农作技术;价值理念则是指协调和谐的三才观、辨土肥田的地力观、趋时避害的农时观、变废为宝的循环观、种养三宜的物性观、御欲尚俭的节用观等农耕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许多先进农业技术代替了传统耕作技术和方法,传统农耕技术离我们渐行渐远。而优良的传统农耕理念在新生代农民中也几乎荡然无存。所以,要促成传统农耕文化精髓与现代农业的耦合发展,就要大力发展、繁荣农村文化,提升农业经济软实力。为此,务必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宣传要从娃娃抓起,要在农村中小学自然科学教材中编写有关传统农耕文化的知识;务必要在社会中普及农耕文化,通过电视、电影、图书、报纸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农耕文化、宣传农耕文化;务必建立农耕博物馆,让农耕技术作为优良人类遗产保留下来。目前,主要在一些高等院校为研究所用而建设农耕博物馆,而事实上更需要了解农耕文化精髓的应该是新一代农民,因此,也应在有条件的基层农村建立农耕博物馆,以更好地宣传、继承农耕文化。

三、传统农耕文化精髓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的模式

农耕文化是古代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农业文化与传统农耕文化一脉相承,是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种传承与创新有多种模式,主要表现为劳动主体耦合、劳动资料耦合、劳动对象耦合三种模式。

1.劳动主体耦合模式:包括劳动主体在农耕理念、农耕知识等方面的耦合

农耕理念的耦合是传统的农业信仰与现代的农业观念的耦合。其一,重农利农的传统思想与现代重视粮食生产精神的耦合。我国历朝历代都主张优先发展农业,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启示我们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要重视农业生产,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不牺牲农业和环境。其二,珍惜土地的传统情节与今天严守“耕地红线”的观念相耦合。我国古人历来钟情于土地,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尊崇土地、热爱土地、珍惜土地的文化传统。今天,土地是我们城镇化、工业化的基础条件,更是发展农业的保障。我们要秉承传统,科学发展,珍惜每一寸土地。其三,崇尚节俭的传统习惯与建立节约型社会相耦合。古人非常重视节俭和积蓄,反对奢侈浪费,今天,我们要继承优良传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农耕知识的耦合是传统农业知识与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耦合。包括“应时、取宜”传统农业生产知识和现代设施农业的耦合;天、地、人和谐的“三才”观与遵循自然规律的耦合;精耕细作的耕作技术与现代科技的耦合;传统施肥技术与现代测土配方技术的耦合。其一,“应时、取宜”传统知识和现代设施农业的耦合。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是季节性、时间性。我国古人就是根据自然节律和农作物生产周期安排农事活动,在很早时期就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不误农时”、“不违农时”,是中国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重要指导思想。而现代设施农业正是通过建造大棚等人工创造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气象环境,从而生产“反季节”作物,这正是对传统气象知识的继承和利用。其二,“三才”观与遵循自然规律的耦合。中国传统农业的指导思想是“三才”理论。天、地、人和谐的“三才”理论是古人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摆正了人与自然、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自然规律的关系。这种传统农耕文化的合理内核与实质启示我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现生态秩序的和谐与平衡。其三,传统农业精耕细作技术与现代农业科技的耦合。精耕细作是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较高的投入来实现较高的产出,是一种耕作制度、耕作技术、耕作管理的综合技术体系。我国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了倒茬轮种、间作套种、一年多熟等农产品的种植方法,通过锄草灌溉、深翻土地等多种耕作技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而现在农业科技的发展可以使倒茬轮种、间作套种等更为科学,锄草灌溉、深翻土地效率更高。

2.劳动资料耦合模式:包括农业生产工具的耦合、农业生产资料的耦合与农业生产方式的耦合

农业生产工具的耦合:其一,现代农业机械与传统农具一脉相承,是对传统农具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其二,现代农业机械与传统农具同时并存,共同发挥作用。其三,现代农业机械与传统农具结合使用。许多传统农具与现代农业技术结合,发挥了更好的效率。

农业生产资料的耦合:其一,有机肥与无机肥的结合。为了保证农作物营养的需求,传统农耕文化注意积肥、造肥和庄稼的施肥。集体经济时代,许多农村集体在堆积沤制大粪堆的过程中,往往根据需要把氮、磷、钾等无机肥料加入到粪堆中,这样再进行施肥既能改良土壤,又能提高肥力。其二,传统植保技术与农药植保的结合。在传统农业社会,人们创造了多种防治病虫害、抗御自然灾害的办法,如采取轮作、深耕、抗病良种、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药治虫等方法来防治病虫害。现代病虫害的防治要吸纳传统防治技术,优先选择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人工措施等绿色植保技术。

农业生产方式的耦合:其一,变废为宝的循环生产方式与发展有机农业的融合。在中国传统农业实践中,把种植业、养殖业紧密结合起来循环生产。积肥造粪的过程就是一种能量循环过程。通过对人粪、畜粪、秸秆、苗粪、生产生活垃圾等的沤制发酵过程,实现废物的再利用。这实际上是现代有机农业所追求的生态循环生产方式。其二,传统农业与发展休闲农业的结合。我国农耕文化悠久。而优美的田园风光、古朴的农耕情调是农耕文化的载体和韵味,也是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的基础。在城市近郊农业地区,一是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二是让市民参与采摘水果、蔬菜和花卉等,体会农家乐趣。三是通过循环经济模式,解决养殖业中的家畜粪便污染,向社会提供质量安全的农产品。

3.劳动对象的耦合:包括培肥养护地力方法的耦合、农作物种子培育技术的耦合

培肥养护地力方法的耦合:主要是古代培肥养护地力与现代“沃土工程”的耦合。我国古人非常注重改良土壤、培育地力、养护地力、合理用地。古代农学“天时、地利”中的“地利”就是指的对土地的培育和养护。合理施肥是养护地力、保持地力常新的重要措施。现在许多地方实行的“沃土工程”就是推动耕地综合培肥改良,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和有机肥资源开发利用,培育健康、肥沃的优质土壤,营造安全、洁净的生态环境。

种子培育技术的耦合:其一,古代自然选择的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的耦合。我国从西周后期,就有关于选育良种的记载。古人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出抗旱、耐涝、抗碱、耐酸的粮食作物品种,以适合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生产条件。现代先进的种子技术则吸收前人的经验,通过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及分子生物技术,培育出适应能力更强的农作物品种。其二,古代的“洲际引种”与现代杂交技术的耦合。我国自汉唐以来,就从中西亚引进小麦、胡豆、胡谷、胡葱、胡蒜、胡桃、胡瓜、胡葵、胡麻、胡栗、胡椒等,到明清又引进了红薯、烟草、棉花、玉米、花生等。洲际引种促进了农耕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的发展,而现代杂交技术则通过不同亲本的遗传基因的组合,培育出适应性更强的农作物品种。特别是可以对世界各地的作物品种进行筛选组合,培育出更优良的品种。

四、促进传统农耕文化精髓与

现代农业耦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为了促成传统农耕文化精髓与现代农业的耦合发展,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1.提高三个认识

传统农耕文化的许多理念、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认知,在现代生产和生活中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要深化对传统农耕文化精髓的认识和理解。一是提高对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内涵和时代特色的认识。传统农耕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趋时避害”的农时观念,“变废为宝”的循环思想。我们今天发展的“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正是传统农耕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二是提高对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作用的认识。农耕文化是农业发展的历史支撑,我国传统农业历经数千年长盛不衰,而且每次社会动乱后又能很快地恢复和发展,主要得益于精耕细作等传统农耕技术和安农重农等传统农耕理念。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统优秀农耕文化对我国农业发展起了主导和基础性作用。三是提高对传统农耕文化精髓与现代农业关系的认识。现代农业是对传统农耕文化精髓的继承和发展。农耕文明拥有的许多优良传统技术和核心理念,今天仍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的耦合发展是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2.树立三种理念

一是树立挖掘保护农耕文化的理念。我国地域广阔,农耕文化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有的农耕文化深藏偏僻山村,有的传统农耕用具散落在民间,这是我国农业发展历史的见证,我们要不断地挖掘和保护。二是树立开发利用农耕文化的理念。开发利用农耕文化不仅能够改善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而且能提升我国农业软实力,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三是树立传承、创新农耕文化的理念。现代农业文明与传统农耕文化一脉相承,是对农耕文化精髓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农耕文化,不仅要继承,更要创新。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它既有精耕细作、不误农时等先进理念,同时,小农生产者也有自给自足的缺陷。我们在发展现代农业中,要传承创新农耕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理念,摈弃农耕文化中小农经济、小富即安等缺陷。

3.探索两条途径

实现传统农耕文化精髓与现代农业耦合就是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传承、吸收和创新农耕文化精髓。其实现途径有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条途径。一是在物质层面,通过传统农村村落的保留和农耕博物馆的建立使农耕文化得以传承。我国的传承在农村,一般传统农居和自然村落都保留有浓厚的传统农耕文化,农村民俗特色,有独特的村落景观,是人们共同的回忆。而农耕博物馆则通过对耧、犁、锄、耙,纺车、织布机、石磨等传统农耕工具的收藏,让人们对农耕文化有更直观的认识。二中在精神层面,发掘农耕文化的内涵及当代价值,将传统优秀农耕文化理念投射到现代农业的发展上。将协调和谐的三才观、趋时避害的农时观、辨土肥田的地力观、种养三宜的物性观、变废为宝的循环观、御欲尚俭的节用观等农耕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与集约化耕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发展循环经济、保障粮食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等现代农业理念结合起来。

4.采取五项举措

推动传统农耕文化精髓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的举措是宣传弘扬利用农耕文化,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展多功能农业。具体措施:一是加强宣传。地方政府要重视农耕文化的宣传工作,可以把农耕文化与传统节庆日结合,开展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农耕节庆活动,以发扬光大农耕文化。也可以邀请媒体拍摄农耕文化纪录片,记录传统的农耕方式、传统食品、民间习俗及田园风光。还可以通过教科书,漫画等形式让农耕文化潜移默化到人们心中。二是加强保护。对传统的农耕技艺,农耕理念,建议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破坏农耕文化的行为,给予严厉制裁。三是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传统农耕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目前,乡村体验旅游成为时尚,人们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在体验传统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使农耕文化得到弘扬。四是打造体现农耕文化特色的农业品牌。各地区由于自然资源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在建立农耕文化博物馆、农耕文化园时,要充分彰显各地区、各民族的农耕文化特点。五是培养人才队伍。要培养一批传承创新农耕文化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特别是培养能对农耕文化进行整理、编撰、宣传和保护的人才,让农耕文化的传承更加组织化、专业化。

5.力争三方支持

农耕文化精髓与现代农业的耦合发展需要制度、政策、资金的支持。为此,需要政府机构、金融机构、民间资本三方共同努力。一是政府要制定政策,推动优秀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的融合。一方面,政府对弘扬传承农耕文化要有一定的制度保障。从财政投入、项目审批、税收减免、用地保障、人才引进等方面对农耕文化产业进行扶持。例如:对利用农耕文化发展绿色农业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贴;另一方面,要有一定的财政政策支持农耕博物馆建设、农耕文化宣传片拍摄和农耕文化教材编写等。二是金融机构应给农耕文化的传承创新一定的资金支持。对于传承创新农耕文化所需资金金融机构应给予无息或低息贷款,特别是支持农业发展的农业发展银行更应该大力支持农耕文化精髓与现代农业融合的项目。三是争取民间资本解决农耕文化传承创新中的资金不足问题。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鼓励企业、民间投资农耕文化传承创新项目。

参考文献

[1]邓文钱,阮清.从新视角看中国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2).

[2]陈登高.论现代农业对传统农耕文化的继承和发展[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