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纲要求范文

时间:2023-08-28 09:24: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小学语文教纲要求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语文教纲要求

篇1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整个九年义务教育夯实基础的重任,更要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甚至是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良好的语文教学是学生各方面全方位发展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可以帮助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交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现状

1.培训面不够普及

有时候学校会安排专门的培训机构对在校老师进行培训,但对于一些普通小学,教师人数不多,想参加培训的往往都集中在个别人身上,学习的面还不够广,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效果也不够明显。

2.形式化的教研活动

在新课程的引领下,差不多所有的学校都制订了自己富有特色的教研学习活动。每周一次的主题活动和教研学习,有时候很多活动会并行,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参与教学和探讨活动。学校的要求参与成了教师的负担,活动的质量也大打折扣。学校为了追求“每周一次”,而不从实际情况考虑,自然有时沦为了形式主义。

三、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策略

1.针对现状作出改善

在新课程改革面前,组织老师认真地理解新纲要的内容,学校应考虑给予教师专业的知识技能培训,并且组织实质性的教研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活动主题的开展。

2.教师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专业学习包括书本上的学习,工作过程中的学习及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学习。首先,教育部门或是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学习内容,帮助教师系统性、有目的性地学习,并开展学习交流小组互相研讨。

3.教师的专业角色扮演

教师要做孩子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鼓舞着。希望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学习,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培养,这既是对他们的要求,又是实现他们价值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篇2

1.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小学这个较为特殊的教育时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普遍比较薄弱。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语文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应该更加注重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小学语文的课堂应当摒弃以往让学生对课文“死记硬背”的方式方法,尽量将学生的兴趣作为培养方向,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最基本的语文交流能力和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进行一个基本的锻炼。这就要求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引入一些让学生感到有兴趣的元素。尤其是在平时的课堂提问当中,切忌过分注重课本以及大纲规范的问题。应该跳出课堂、走出课堂,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看到更为广阔的天地。

小学阶段是任何一个小学生个性体现和养成的过程,亦是小学生兴趣最能得到激发的重要时刻。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做到对于小学生个性的培养,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在学习当中尽可能地体现个性和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这门学科,具备最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

2.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当前,新课改在我国不断地推进。新课标背景之下,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要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而非单纯看重学生的成绩。就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而言,学习成绩只应当是其学习能力展现的一个部分。小学学习阶段真正重要的应当是语文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只有真正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这些刚刚接触语文的学生可以真正爱上这门学科,进而让小学生通过这门学科,了解到除了最基本的识字和朗读,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最基本的与人沟通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建立小学语文氛围教学的重点和目的。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入生活化因素是符合现阶段新课改要求的,也是符合语文教学要求的。

二、当前我国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1.课堂教学方法传统且单一

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部分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课本或者大纲要求开展教学,往往忽略了小学生语文的课外拓展及与生活的联系,使得照本宣科的课程教学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教学内容枯燥

小学语文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形成最基础的语文能力。然而,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枯燥。主要是缺少教材内容生活化因素,部分教师又缺乏课外拓展,学生学习起来往往缺乏兴趣。

三、改善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现状的措施

1.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教学本身是比较轻松和愉悦的,它注重培养的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能力。除了要求学生认识字词外,更为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良好有趣的情境设置可以帮助教师开展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充分吸引到教学当中来。在教学中,可以将课外提及的一些场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构建,例如让学生在课外感受课文中提及的内容便能顺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自我展现

篇3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前提保证,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其学科的基础性和独特性,使得它的课堂教学质量在整个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更为突出。再加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使得构建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本文就有效性课堂构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进行简单的阐述,并就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的构建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从而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质量,进而不断促进和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一、小学语文构建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意义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也在目标、内容、形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课堂教学需求,因此,必须要加快对有效性课堂的构建。其意义主要体现在:

1.有利于突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性课堂的构建,能够通过不同的方面来增加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内涵,丰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内容以及外延,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成效,增强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质量和水平,从而进一步的突出课堂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教育的效果,凸显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2.有利于提高整体语文教学的质量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性课堂的构建,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对课堂时间进行充分的利用,在有效的时间内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进行语文教学任务,增强了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整体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3.有利于进一步推进课堂教育新发展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性课堂的构建,能够有效的改革和创新当前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语文教学的课堂新模式,使其能够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让小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效的接收和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提高小学生课堂教育的有效性,促进课堂教育新模式在新课改体制下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也逐渐的突显出现,具体问题表现为:

1.没有准确的把握语文教材

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在教学上困扰小学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来教”。教师对语文教材的理解、把握不到位,没有真正的掌握教材当中隐含的课程。具体体现在:

(1)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准确的掌握较长主体涵义。有些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中,一味的偏重于让学生进行多元理解,但却没有全面、准确的进行引导,有些甚至偏离了教学主旨,都在其同教材隐含的价值内涵相背离。

(2)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对主题思路和整体框架的课前预设,过分的偏向于课堂生成,导致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不足,只能凭空进行主观上的想象,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感悟教材内涵。

(3)部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依赖过剩,导致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被多媒体播放所占用,从而使得教材真正的语言内涵无法充分的发挥,造成学生不能真正、准确的体会教材内容所体现的语言魅力。

2.没有正确的理解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其对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也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并且对国家对公民的语文素养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定。而这些内容恰恰是语文教学的准绳和灵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语文老师对其要求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具体体现为:

(1)一些语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使用新教材,因此其课堂的教学方法也必须唯美唯新,在教学过程中:不对难点课文进行范读和领读;不对生字进行分析和范写;不对学生错误的课堂发言进行批评和指正,导致学生不能客观、准确的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行为越位或角色错位的问题。目前,虽然新课改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仍然受原来《教学大纲》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重,总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保持自身的知识权威地位,将着力点放在如何在课堂上把问题讲透、讲深,或着对学生讲解更多的内容,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没有让学生在进行自由、充分的发挥。

三、加强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建设的措施

根据新课改的大纲要求,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可以通常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加强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措施如下:

1.在教学准备阶段要进行充分的课题预设

目前,随着新课改政策的逐步推进,“课堂生成”、“无法预设的精彩”等教学新理念、新方法被许多教师盲目的推崇、拔高,使得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不是专心的致力于课题预设,而是将教学成效更多的依附于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机生成的效果,从而造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大量时间浪费现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备课阶段必须要加强对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工作。具体包括:

(1)大力加强课前预习的质量。课前预习一直都是学科学习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并帮助其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中的知识内容。然而,由于这一环节多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因此常常被教师所忽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给予其适当的预习方法上的指导,并且通过进行课堂反馈来提高学生在预习质量方面的达成度。同时,还可以用家庭作业的形式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一些课下预习题,例如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片段背诵等等,从而让学生在课前就进入到学习状态,进而有效的节省了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提高课堂整体教学的质量和成效。

(2)大力加强程序预设的质量。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读、感悟和掌握,充分的理解教学内容的主旨涵义,并结合任教班级中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水平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研究。同时,在备课过程中,要不断的对课题进行反复的思考,并及时的同教研组的其他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通过教学资料共享、集体备课等模式,对语文教学中的训练点、重点、难点等进行科学、准确的拟定,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2.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实行多元整合化教学

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是构建有效性课堂最为主要的关键性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实际教学时,可以通过有效把控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包括:

(1)教学资源: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对语文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应用。其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有:文本资源(即教材资源、阅读扩展资源等)、人员资源(即教师、学生资源)、媒体资源等。

(2)教学目标:任何一科学习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大纲要求科学、正确的制定课堂教学的目标。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学习发展情况适时的调整和更改预设的教学目标,并对新生成的教学目标规划出相应的侧重方向。此外,语文教师还要主动的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

(3)教学方式: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的侧重点由原来的只关注教师教法逐渐转变为同时关注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执教班级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充分的发挥自身在课堂中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疑问―探索―领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从而在不断的增强学生语文学习领悟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通过自觉反思加强教学监控的成效

所谓教学监控,主要指的是对课堂教学的活动情况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通过教学监控,能够有效的调整课堂教学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的形成内省力,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建立自觉反思机制体系(包括自我评价机制、问题反思机制、教学重建机制等),增强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监控水平和成效,并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预案做出及时、适时的调整和改变,从而更好的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结语

构建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是一件循序渐进的长期工作。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从小学生的学习实际需求出发,立足于教材选择适当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不断的发掘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培养和调动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的通过有效的课堂学习了解、认识和掌握语文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进而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雪琼.论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2(20)

[2]江淑芳.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之我见[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03)

[3]杨康明.试论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的构建[J].神州,2012(34)

[4]赵占平.浅谈小学语文的有效性课堂[J].学周刊(B),2012(04)

[5]陈敬哲.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实施[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04)

[6]朱洪青.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12(05)

[7]张燕丽,周辉,黄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9)

篇4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7/08-0024-04

幼小衔接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一直为世界各国的教育界人士所重视,也是目前国际学前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所谓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在教育上的衔接。这是儿童发展过程中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期。从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到小学以学习为主,两者存在很大差异。从表面看,儿童的入学适应问题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阶段的衔接问题,实际上这两个阶段不仅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而且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我们不能狭隘地理解幼小衔接的目标和任务,而是应该更加关注能促进儿童各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在终身教育视野下思考幼小衔接问题。

为了有效促进幼小衔接,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我国学者提出了“入学准备期”的概念。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上海市2007年颁布的《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将入学准备期提前到幼儿园大班,以实现幼儿园向小学的无缝衔接和顺利过渡。然而,幼小衔接的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小学教师和儿童家长普遍反映儿童入学后在学习上最大的不适应是语文。小学语文课程要求儿童大量识字、写字,要求一年级儿童识字400个左右,会写字100个左右,还要学习汉语拼音,导致许多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很大。语言教育的幼小衔接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和解决。

一、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差异

语言是人类进化和个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工具,语言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相关研究显示,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中,阅读能力既是个体学业成就的主要表现,也对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个体的阅读能力主要是在3~8岁形成的,刚好跨越了学前语言教育和小学低年级语言教育两个阶段,因此幼小语言教育的衔接问题急需解决。而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语文课程的差异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语言教育幼小衔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语文课程的意义不同。幼儿园语言活动是指以儿童为主体,以语言为客体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多种形式的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儿童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与周围环境不断交互作用,从而实现语言能力的发展。小学语文课程则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其次,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不同。《纲要》明确规定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是“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小学语文课程则是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听话、写字、阅读、作文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说,幼儿园比较注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小学更加注重儿童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

再次,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形式和教学方法不同。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园教师会组织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注意各领域整合,依托儿童的生活经验开展全语言教育活动,并且重视相关环境的创设。教师注意激发儿童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和听、说、表演、游戏、练习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发展儿童的倾听、表达、早期阅读和文学欣赏等语言能力。而小学语文教师则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授语文课程,方法不多,重在练习。小学语文课程强调听、说、读、写面面俱到,采取分科教学形式,大多是集体教学,每节语文课时间为40分钟左右,要求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这些是对刚入小学儿童的极大挑战。

最后,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语文课程的材料准备不同。幼儿园教师更倾向于采用丰富多彩的材料来充实语言活动,常运用教学挂图、图书、头饰、故事录音、动画片、剪刀、美术纸等材料,帮助儿童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为儿童的积极参与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而小学语文教师通常只准备简单的材料,每节课最多只用投影和字卡几样教具,儿童几乎没有操作材料的机会。

在幼儿园和小学这两个阶段,师生关系也有很大差异。在幼儿园,教师更多的是表扬和鼓励儿童,而小学教师则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儿童提出强制性要求,儿童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教师的认可。总之,对新人小学的儿童来说,与幼儿园迥然不同的语文教育目标、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师生关系等,都是巨大的挑战。所以说,妥善解决语言教育的幼小衔接问题,对儿童的终身教育以及语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均有重要意义。此外,深入研究这一问题还有助于解决幼儿园教师和小学语文教师对幼小衔接的困惑,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对我国的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语言教育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每年有2100万~2500万幼儿进入小学学习,80%的家长反映孩子存在入学适应困难,主要是语文学习困难。笔者认为,目前语言教育的幼小衔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衔接任务不明确。据调查,目前承担语言教育幼小衔接主要任务的是幼儿园,小学往往置身事外。缺少小学阶段的配合,幼儿园发挥的作用有限,很难真正实现幼小顺利过渡,导致儿童进入小学后在语文课程学习上的困难重重。

第二,衔接流于形式。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没有深入分析幼儿园语言活动与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学习的差异,也没有基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研究如何做好语言教育的幼小衔接,往往以为开展几次与上小学有关的主题谈话活动,或者组织儿童去小学感受一下一年级语文课的氛围,或者是按一年级课堂的样子创设活动室环境,减少幼儿的游戏时间等,就想当然地认为已经做好语言教育的幼小衔接工作了。实际上,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语文课程学习有很大差异,流于形式的幼小衔接很难真正帮助儿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在语言教育的幼小衔接方面,小学置身事外还容易导致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因为只能被动迎合小学教育的要求,许多大班幼儿的

家长会要求幼儿园教师组织大班幼儿提前学习拼音等知识。迫于家长的压力,有些幼儿园过于强调书写的重要性,将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育内容提前到大班来传授,不但采用一年级的语文课本,而且采用一年级的授课方式,每天长时间要求大班幼儿读拼音、识字、写字等。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很可能导致大班幼儿形成不良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因为提前接触了一年级语文课的内容,有许多儿童进入小学后还出现了学习兴趣下降的问题。

三、语言教育幼小衔接的建议

许多国家关注幼小衔接问题,尤其关注语言教育的衔接。例如,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规定,儿童进入小学前应知道词音是由开始、中间和结尾的音构成。幼儿应认识、书写字母表中的大部分字母,知道字母表示读音,能了解一些书写方面的习惯(从左向右书写、字和字之间有空隙、词由字母拼写而成)等。英国的《基础教育(3~5岁)课程指南》要求儿童入小学前能正确使用钢笔书写字母,会书写自己的名字,能完成简单的造句,有时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从这些国家的经验看,因为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认读和书写文字,所以幼儿园阶段应该加强早期阅读教育,以提高儿童前阅读和前书写的兴趣和能力,帮助儿童顺利过渡。

在幼小衔接方面,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保持认读汉字的热情,而不是认了多少字,写了多少字。以认读汉字为例。儿童生活的环境是其认读汉字最好的环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引导儿童多看、多认、多说,使儿童自然接触汉字,认识汉字。教师要始终注意避免小学化倾向,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持学习性和游戏性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游戏化的教学手段。既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又帮助儿童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