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8 09:24: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生阅读的一般步骤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建设班级阅读文化,培养阅读氛围
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班级阅读文化的建设,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展开:(1)老师言传身教,带学生走进阅读。一般小学生由于自身阅历不足,在班级中具有明显的模仿老师的倾向。因而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爱上阅读,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即自身要热爱阅读。在课堂上为学生介绍自己阅读中看到的有趣篇章,在教学中引经据典。老师平时可以拿本书放在讲台上,一有空就读书。有些学生就会好奇老师带的是什么书,还会被老师的专注度所感染。学生往往会被老师的文化修养和气质而折服,从而跟随老师,走进阅读的世界;(2)完善图书角,实现图书流动。现在学校的班级一般都会建设图书角,但要落实图书角的作用,就要让图书角运转起来,实现图书的阅读和流动。从藏书来看,老师带头在图书角放上自己喜欢的书,请学生借阅,引导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藏书,老师还可以从图书馆挑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暂放在图书角。为了使图书角运转起来,请学生轮流担任“管理员”,负责图书的编号、整理以及借阅,并在图书角的记录本上做好记录,使读书互动能够有序地开展。(3)在早读中请学生朗读一些名著片段或者优秀文章等,让学生在朗读声中陶冶情操。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时,要有节奏感,朗读童谣时与肢体动作相结合,或者进行晨诵比赛,使学生在晨诵的热烈气氛中,快乐晨诵。
二、培养阅读兴趣,激励学生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能真正地投入阅读,才能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爱上阅读。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励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比如小学生都爱听故事,我们可以以此激励学生阅读。老师要挑选有趣的故事,模仿《一千零一夜》中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只讲故事的开头和中间部分,勾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故事结局的欲望,还有其他类别的课外读物,如《成语故事》《地球知识》《神话传说》和唐诗宋词等等,老师通过充满趣味的讲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请学生课下自己去寻找故事,并把故事带到课堂上来,与大家分享,并且每过一段时间就推荐一本新书;在黑板报的一角开辟“读书分享”,由老师挑选学生摘抄的比较好的句子,每天展示一条好文好句,并写上这段文字是哪位学生推荐的,来自于哪本书或哪篇文章等。这样不仅能激励学生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让学生保持阅读的习惯。
三、教学生学会阅读、享受阅读
教会学生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才能保证他们从阅读中吸收知识、提升自己,进而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感和充实感。阅读的过程是有一定步骤的,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鲁滨逊曾为阅读活动设计了五个步骤,即浏览、发问、阅读、复述和复习。在学生阅读之前,先让学生在整体阅读前,浏览书名、序言和标题,猜一猜这本书会讲些什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再抱着这份好奇心去阅读,阅读后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文章大意,最后还要时不时地回头再翻看这本书。这样保证了读书的有序性,在阅读前后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具体的阅读中,阅读又分为精读和泛读。精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文章精华,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而泛读又是实际应用能力,学生常常需要泛读一些文章,来开阔自己的眼界,很多时候都需要快速阅读,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精读和泛读,让他们学会阅读。精读,主要是针对有代表性的语文基础知识的书籍和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其中精华部分,要善于动脑,运用各种思维方式进行思考,领悟文章在选材、结构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将其中的用词和有益内容摘抄下来,在阅读中产生的体会和感想可以记录在册,写成读书笔记等。就泛读来说,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浏览全文,了解基本内容和主要思想即可,还有一种是浏览目录和标题,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泛读关键在于要做到一目十行,老师在学生泛读时,要及时纠正小学生逐字逐句念书的习惯,带领学生用默读的方式快速阅读。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后,才能更好地从阅读中获取有效的知识,进而沉浸在阅读中,享受阅读。
四、组织读书活动,巩固阅读习惯
阅读是审题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1)提高小学生识字能力。小学生的汉字储备量有限,如果在题干中出现他们不认识或容易混淆的汉字,则会给他们的审题带来障碍。因此,教师应该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使他们在阅读中做到不错认、不漏认;(2)提高小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迅速从题干中提取对于解题有帮助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从而了解题目的考查意图和解题关键;(3)提高小学生细节处理的能力。小学生通过细节处理,能够深入了解题目的具体要求和隐藏信息,确定正确的解题方案。
二、培养小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数学习题形式比较多样,内容比较丰富,这就要求小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从图片、图表、文字当中提取有效信息、寻找解题方法、探索解题规律。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1)鼓励学生
纵览全局,通过宏观观察了解试题的大概内容及整体的逻辑关系;(2)鼓励学生关注细节,通过微观观察提取有效数据和解题关键;(3)鼓励学生图文结合,将文字、图片或表格等信息结合起来,明确考查意图、确定解题方法。下面是一道图文结合的习题:观察下面的图片,寻找其中的规律,并在方框中画上正确数量的笑脸。
学生先通过宏观观察,大致了解题目考查的是十以内的加减法;再通过微观观察,了解每个表格中笑脸代表的数字;最后通过文字解说和图表相结合,了解到利用加法和减法公式在方框中填入正确数量的笑脸。
三、培养小学生缜密思考的良好习惯
数学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在审题过程中良好的思维方式,使学生通过缜密的思考发现题目中文字、数字和概念等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进而掌握题目含义,寻找解题方法。一般来说,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逻辑推理:(1)数字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2)逻辑主语之间的内在联系;(3)题目与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下面的习题要求小学生具备缜密的思维能力,理清题目中逻辑主语和数字元素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正确方法:有红、
黄、蓝、绿、紫五个皮球,其中红球比黄球大,紫球比蓝球大,蓝球比绿球大,绿球比黄球大,紫球比红球大。请按照这五个球的大小关系进行排列:___
四、培养小学生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044―01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农村小学生阅读面窄,接受新知识的途径单一,如何充分激发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困扰广大农村小学教师的一个难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课上,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用心读课文,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激发兴趣。同时,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年龄特点,经常给学生讲授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让名人“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来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兴趣外,更要着重语文学科教学本身的魅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
二、掌握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1. 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 指导学生用好读书方法。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后,三种方法即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 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遇到文章中写得好的句子,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仿写,并互相交流。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模仿,在模仿中提高。
4. 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宽松愉悦的阅读环境,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多读、多思、多悟、多交流探讨。
三、认真阅读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
语文教材是专家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语文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入选的课文都记录了作者生活的阅历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怀,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笔者执着地偏爱“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反复强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起到一个独辟蹊径的作用。在鞯葜识的过程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练兵,有目的、有步骤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例如,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先让学生想象一下冬天特有的寒冷,并结合自身的感受,重读课文,体会小女孩饥寒交迫、处境悲惨的境遇,揣摩作者的创造意图,形成自己的理解。
对书本的迅速略读,就好像对庄稼作一次性的扬谷,使你能够得到大部分饱满的谷粒。你会发现略读所得,就是使你能够得到的最值得读的地方。无论不求甚解的通读或略读,把一本书大致看一遍之前,下述步骤是很好的方法:
1.看标题、内容和序言,特别注意标题、全书主题与宗旨,或作者的特别观点。
2.研究书的目录,以弄清该书的大致结构,像旅游者利用导游那样利用它。
3.注意书后的索引及引证的有关书籍。在索引中见到你所需要的名词时,可以翻开有关段落,找到答案。这样,你就可以决定该书应该详读还是略读,如果打算略读,就可以在上述步骤的指引下找出重要的章节,重点阅读。
二、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读名人传记,可以给你一生的影响;读经典童话,富有神秘感,能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还可以读一些探索动物、地球及宇宙方面的书,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增加他们的想象力。
三、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四、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速读法主要用于阅读课外书报,特别是学生课余时间的个人自由阅读,快速地浏览以了解大概内容。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目前,学生中还存在着很严重的指读现象,要做到速读还是很困难的。而且速读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真正掌握的并不多,往往时间快了,但是没有效果,在脑子里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还需要在今后继续研究,指导。
五、摘录批注法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166-01
随着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对网络的运用也不再局限于休闲娱乐,而是将其功能延展到学习和工作中。网络运用的高效、便利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将其运用于教学,能够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使其接收更多的信息、更主动地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合理有效地运用网络技术,能够突破原有的枯燥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更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小学生们在愉快、轻松、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探究式的英语学习。
一、互联网与小学英语结合的理论依据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如今的网络教学模式,这是很成功的一步,也是教学跟随社会进步的体现。如今,网络教学已经不仅仅是简单地呈现教学内容,而是将互联网作为工具运用于英语教学。通过互联网技术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疑惑,帮助学生解答各种疑问,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帮助学生锻炼自我控制能力。
二、网络教学下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儿童学习英语都是通过听、说、读、写这四个步骤来进行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认真设计每一个步骤的教学方案,有效率地进行教学。
(一)“听”的教学策略研究
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学生,他们是以“听”的方式来接受英语,在“听”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采取教师朗读学生跟读的形式,而当下,互联网提供更多的资源选择,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音频、视频内容,比如英语儿童歌曲、动画作品,让小学生在“听”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设出竞赛的情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说”的教学策略研究
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工具,所以学英语很重要的就是开口说,让学到的英语语言知识在实践中得以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是从角色扮演、英语演讲来“说”英语,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小学英语教学带入全新的里程。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用英语进行沟通、学习,实现真正的零距离交流,进而提高英语水平。
另外,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时,需要一个人一个人地检查,浪费了学生的课堂时间,造成教学效率的低下;而使用互联网技术后,教师将作业布置给学生之后,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演讲以录音的形式发送给教师,教师可以反复听读,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节省了大量课堂检查的时间。同时,用录音的形式上交作业,使得学生不能马虎对待学习,自己也会反复诵读、听读,进行自我纠正,以实现更高效率的学习。
(三)“读”的教学策略研究
在语言学习中,阅读是所有技能的基础。较强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助于小学生英语语感的掌握,更能带动其他语言技能的提升。当前小学生阅读能力低下是普遍现状。因为小学英语阅读没有配套的教材,并且市面上m合小学生阅读的全英文教材也有限,导致阅读课堂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作用甚微。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可以提供更多更具表现手段、富含信息量的教学资源,其容纳了海量的与阅读有关的信息,有的资源配有图片、声音等,产生良好的视觉、听觉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写”的教学研究策略
小学生的词汇量有限,在有效的词汇量下,要想“写”出好句子、好文章,这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教师在研究“写”的教学策略上,要着重结合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来使用有效教学手段。
邮箱是目前我们用来发送信息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利用邮箱来帮助学生进行“写”的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发送英文贺卡,贺词可以是原创的,也可以是摘录书本上的语句,让他们开动脑筋自己写、自己抄。这种“写”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也锻炼了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
三、结语
互联网的出现,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教师合理运用互联网络进行教学,打破了传统模式的弊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全面发展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自控能力、学习能力、交际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完善小学英语教学课堂,是教育者应该更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在小学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年龄层次,来进行具体的教学策略的实施。我们在进行小学的英语分层教学时,一般会从两个方向来进行考虑,一个是学生纵向的年龄特征;另一个是在同一个年龄层次的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对待第一种情况的学生,教师要考虑到处于低年龄层次的学生,他们刚刚接触英语,还需要时间适应英语的学习状态,所以在进行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教学结合时,教师要把适当的降低阅读的难度,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来适应学生的层次和水平。
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英语的日常英语口语的教学时,会在课堂上让学生之间先相互演练这种英语的对话模式,让学生先适应这个课程的内容,在课后阅读的延伸上,我也会找一些直观性强的英语阅读教物或者一些口语对话的练习小视频,让学生课后的去进行学习。相应的这些阅读的教物,是要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的特性。然而,我在小学较高年级的学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则会将课堂的教学细化,让学生能自主的根据课程的学习内容来选择相应的课后阅读的读物,教师只需要让学生做一个课后阅读的笔记或者心得,检查一下他们的课后阅读内容就能达到一个不错的教学的目标。
二、合理制定课后阅读任务,鼓励学生英语阅读
合理的课后阅读任务的安排,对于提升学生课后阅读能力有着很好的促进的作用。一般课后阅读任务的安排,考虑到小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所以任务布置的目的只是让小学生能养成基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的方法。当然,课后的阅读任务是一定要加入到课内的教学中来的,教师在学生完成了一定的课外阅读以后,要挑选其中词汇量比较多、语法理解比较难的文章在课堂上进行相应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鼓励学生阅读,从而提高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英语中关于“holiday”这个主题的单元内容时,会在课程讲解完以后,推荐学生课后去阅读几篇关于度假类的文章,同时配合这些文章,有一定的阅读回答问题的习题需要学生去完成。在后面的课堂,我会专门就其中一些文章的重点来进行提问和解答,让学生能更好的了解文章的大义,掌握更多的词汇量。在文章的选取上,我会尽量挑选一些具有故事性的文章来让学生进行学习,提升他们阅读过程中的趣味性,克服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枯燥感。
三、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引入课外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在结合当堂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同时注入一些新的课外的英语阅读内容,是一个能吸引学生去进行课外阅读的关键点。在这里,我们可以运用到时下最实用的教学方式,即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中的图片、影音、视频、动画等,能很好地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和眼球。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将一些课外的英语读物,插入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间来。在课程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一些英语读物等,从而达到一个教学的整个相呼应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
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在小学生步入校园时,首先接触的是拼音,再学生字,最后进入完整课文的学习阶段。小学中段时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转折点和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十分浓厚。经过低段语文的学习,小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汉字、词汇以及短句。中段学生思维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对生活形成了一定的观察力,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这时段的学习所要面对的是完整课文的分析,学生开始反省和调控自己的思维活动,阅读和发言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段时期,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最大潜力,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成长为语言方面的可塑之才。
三、读赏式语文教学的含义
1.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我国小学中段语文正初步开始课文分析教学,严格按照分段、概述各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解析写作特点这几个步骤进行。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文学学习中听、说、读、写的完整性,而且缺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效果欠佳。我国诸多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群体的年龄及性格特点,在借鉴国外成熟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小学中段语文的课堂教学一体化,即读赏式教学。
读赏式教学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以培养学生会读书为基本目标,以学生积极主动为宗旨,构建兼具兴趣性、互动性、灵活性的语文教学模式。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普遍存在一些“浮躁”现象,“盲目的兴趣”偏离了“规范的要求”。为了重新正确引导学生语文基础课的学习,提出了一系列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策略。比如,我国知名学者吕国光、张国栋编著的《多元智力理论视野中的汉语拼音教学》中提到“冰糖葫芦”策略,即将儿歌、童话形象化串联培养语言智力;运用游戏训练人际交往智力;巧用色彩发展几何空间智力。
2.读赏式教学的含义
小学生对生活形成了一定的观察力,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读赏式教学要求结合小学生年龄的特征,通过范读发挥课堂主导作用,教给学生读懂语句、读懂段落大意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赏式教学不仅强调语文的工具性,更追求语文人文性的目的。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很重要。不同的语气带有不同的感情,需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描述的情景中去,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小学语文教学更要注重与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四、读赏式小学中段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
1.教学方式多样化
读赏式语文教学提倡教师在课堂上因材施教,通过提出与阅读内容相关的问题,开启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小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能够目的明确,思路清晰,更快地抓住文章主题,理解课文。
2.阅读方式个性化
对于一般学龄较低的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盲目跟从别人的观点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自主批注的方式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大大加深他们对于阅读内容的领悟能力,深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学生充当文章中的不同角色,各自写下心理感受进行讨论交流,形成不同的看法与观点。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养成个性化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需要达到的标准和效果,而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那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否有效,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只有达到教学目标,这一阅读教学才是有效的,反之,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是低效、无效的。
2.学生有阅读学习的兴趣
从宏观角度上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二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观。因此,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的有效性表现在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时,就表现在:一是学生通过教学对阅读学习有了热爱;二是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阅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教师悦于阅读教学
受到年龄等因素的原因,小学生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老师在教学时的热情不仅能有效利用老师在课堂上注入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渲染课堂感染力,不知不觉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有效提高。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预期目标未达到
预期目标是衡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否有效的重量衡量标准,当前阅读教学在预期目标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们没有学到相应的学习内容。学生在阅读教学时由于自身注意力易分散的因素会产生疲劳感,即使老师的备课内容十分充分,由于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学生们有时会没能在最佳教学时间内学习到全部的相应规定教学内容。二是学习未达到教学效果,即学生没有学会相应的教学内容。
2.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小学生处于儿童期,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他们的附属内驱力很强,学习的动力大部分来自于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们的认同,这种学习动力随机性大,很不稳定,而这种不稳定的学习动力严重影响学习兴趣。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们对于阅读学习的兴趣降低,它表现在学生课堂上,不积极参与互动、不主动学习等方面。
3.教师教学激情消退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教师而言,是一场“劳心劳力”的活动,长久的教学会造成老师的职业倦怠感,主要体现在教学程序化和课后的消极怠工。例如,老师丧失教学热情,机械化的进行教学活动,为了教学而教学,这样呆板的教学课堂传递给学生的是一种懈怠,造成课堂教学的恶性循环,无法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方法
1.完善教学步骤
良好的教学步骤对于有效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必要的,只有完善教学步骤,才能踏实的进行每一堂阅读课,有效实施教学。完善的教学步骤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整个教学活动有指向作用,不仅是老师教学的重要参考,也是检验教学的标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达到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目的,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必要的,设定时要先明确表述一般的预期教学效果,然后才是学生教学后的反应,这一描述要采用行为动词,做到具体可感。二是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为保证教学有效性,必须谨慎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要以基础为主,侧重选择有利于今后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同时,选择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新课标,还要考虑学生学情,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除以上两点外,教学时合理选择教学情境以及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
2.分阶段引导学习
小学涵盖六个年级,不同阶段应有所侧重,并加大难度。为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效果,可以借鉴新课标模式,重点突破不同阶段的学生。低年段学生,阅读教学要做到“读懂”,阅读学习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字词,把握阅读学习的基本方法;中学段的学生,目标是“读好”,即在阅读学习时巩固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对于高学段的学生,此时阅读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在巩固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到“乐读”。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作为教学的传授者,为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要做到的就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小学师资力量,已经有了相应的企划,用于督促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资源。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国家和学校平台,参与“国培计划”等培养计划,不仅要保证正常的语文阅读学习,还要扩展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使教师有效的教学促成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效果。
四、总结
语文教学以阅读文本为依托,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目标,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阅读学习效果的好坏尤其重要。当然我们应首先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并且分析现今小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点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从教学内容上、学生学习热情上、老师教学素养上等各方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作者:徐芳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刘集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239.32【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6-0075-01
作文是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一种综合性的练习,是一门比较复杂的艺术。一般的小学生,尤其是那些阅读罱少知识面小的学生,写作水平不高,心里害怕写作文,每次勉强写好作文交上来,往往低山浅水,不尽人意;有的辞不达意,方言别志;有的情淡意乏,流水记帐等,为了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改善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爱凶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小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源泉,“留心观察事物,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下来。”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对于作文指导要从兴趣人手。
(一)通过组织和指导小学生观察、调查、阅读等,帮助小学生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激发他们以文章的形式表达内心感受的愿望。
(二)善于发现和肯定小学生点滴的进步,及时给小学生以鼓励,树立佳作典型,经常让小学生享受成功写作的喜悦,增强小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
(三)走近小学生生活,参与小学生的写作活动。作文题目的命制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把命题命到小学生的心坎上,使小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激励小学生爱作文。作好文。
(四)运用多媒体功能向小学生展示绚丽多彩的画面,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小学生在一种虚拟而真实的空间里,得到更真切的感受和体会。
(五)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改编课本剧。阅读和写作具有密切关系,让小学生充分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对阅读资源加以整合、拓展,将会极大地焕发小学生的写作热情。有了兴趣做基石,然后指导小学生写出自己的文章,渐渐地使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以提高。
二、感悟生活,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
感悟生活是使写作走出困境的必经之路。感悟生活就要时时在意,处处留心,沣意观察,磨练}lj发现美和真理的眼睛;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把握思考方法,要多问为什么,就能揭开事物的本质,了解事物的内在含义和审核哲理 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将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可以丰富写作素材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在作文教学中,我仃J应鼓励小学生多用自己的眼,多用自己的心去理解生活,感悟生活,生活越丰富,小学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内容就越丰富 国家教育部颁行的《全H制义务教育语义课程标准》也强调作史教学要重视生活,从生活出发,感悟生活,用生活巾生动有趣的事来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小学生写真实的事情,力求写实,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三、重视阅读,提高小学生语言修养与人文内涵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才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小学生的作文水平的高低,与他的知识面、认识事物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写作技巧的掌握等等有密切的关系,我们要多鼓励和引导小学生多读名著和有内涵的书籍。引导小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构思的,作品是如何表情达意的,作家是如何锤炼语言,然后把精彩的章句画下来熟读背诵,这样日积月累,写作起来就能得心应手。增加小学生的阅读知识,提高小学生语言修养与人文内涵。
四、展现个性,鼓励小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做梦,喜欢想异想天开的事情,我们可以鼓励小学生们把他们的这些想法记录下来。例如有一位同学写《森林王国之游》,金丝猴当导游,报酬是十五个苹果,并且要预支五个,然后猴导游就带着作者去狼舞厅“与狼共舞”。作文想象丰富,也写得情意盎然,其实这小学生不过是借助成语“与狼共舞”和俗话“老虎的破鼓摸不得”,把旧故事写出了新内容。他的作文有了想象的翅膀,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创新性,也体现了一个小学生美好的愿望和大胆的追求,这也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五、注重技巧,掌握基本的写作理论和方法
小学生要想写出优秀的作文,必须掌握基本的写作理论和方法,教师应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1、让题目亮起来。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读者首先留意到的地方,一个好题目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要拟好题目,必须指导小学生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和体裁的实际出发,题目的含义和风格,都要与正文紧密联系,既要注意题目的简明、突出醒目,又要具有独创的风格,力争使问题确切鲜明,生动活泼,意义深刻而富有文采。
2、让开头美起来。做任何事,开头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们常说:“先声夺人,先入为主”,好的作文开头也能在读者的思想上起到这样的作用。好的作文开头应该言简意明,设置悬念,催人深思,引人兴趣的。
3、让正文巧起来。教师指导小学生安排文章结构,要注意完整、严谨、匀称、自然,还有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努力创新,避免程式化,在写作时,要注意扬长避短,学会通过运用设置悬念、象征、对比、抑扬、巧合等写作技艺,使自己的文章文采飞扬。
4、让结尾响起来。如果说好的开头有“先声夺人”之功效,那么好的结尾更具威力。古人说“结尾如撞钟”,这个钟撞得好,就能唤起读者共鸣,振奋读者精神。作文的结尾,不管是百川归一,还足余意绕梁,不论是凯旋礼炮,还是点石成金,都要能结得住,“断”得下,要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起到深化主题,强化形象的作用。
六、自我反思,培养小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
一、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变革,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必要手段,因此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但其现状令人担忧:学生在应试教育压力下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教师不能正确地引导。到底应该读些什么,怎样读,通过阅读会有什么收获,学生一无所知。阅读的书籍也是良莠不齐,甚至不健康的书籍也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课堂上的大量辅助教材使学生把那些情文并茂、文质兼美的佳篇看成是一种机械式作业,对课外阅读毫无兴趣。
二、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做法
许多小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却是一知半解。因此,应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他们不但爱读书,而且会读书,这样,才能有所收获。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引导。
(一)选择合适读物,让学生有书可读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阅读一本不健康的书,比不读书更坏,更有害。我认为我们教师应从孩子出发,以小学生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1、读经典名著,净化心灵
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当我们看到孩子沉浸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我们会感受到:经典名著对于孩子心灵的呵护,精神滋养已如雨后春笋点点入土。其实,我们并不期待经典名著能教会孩子学会语文,但它能净化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又人道的感情世界,来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孩子这种阅读心理是有个性差异的。有些孩子的情感比较细腻,稍大一些的会有青春期的心理萌动。因此,有针对性的推荐他们读一些描写青少年爱情心理的作品也未尝不可。比如《少年维特之烦恼》、《猫狗之恋》等。学生一旦养成看经典的习惯,孩子们会惊奇地发现:阅读经典名著是多么令人陶醉。
2、读时尚读物,满足需求
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会成为儿童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奇怪《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风靡校园了。那个戴着黑框眼睛的长发男孩成了众多男孩、女孩的偶像。孩子们我为书狂,每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套《哈利.波特》而想方设法的努力着,每人都为能有哈利波特那样的魔法而陷入暇想。这种校园时尚,儿童时尚应该成为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契机和资源。
(二)教给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恰当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这提醒我们,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好读书方法和技巧。
1、结合内容,标记批注。据有关调查表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很少有人会作些标记和批注。他们不知道读几行必须停下来思考一番,以理解其中的含义,作些批注。
比如在书页的空百处、封里、甚至两行间的间隙都可以供学生批注。作摘要和标圈点可能使阅读速度放慢,而花这些工夫就是为了让小学生不要读得太快。大多数小学生认为阅读速度可以衡量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但这不够全面,有些书可以快读,而有些书非慢读不可,真正的阅读能力不在于能多少,而在于你能领会多少。在学校里,当小学生遇到一个生字,老师就叫他们查字典。老师总会吩咐他们在阅读时不断查考百科全书,希望我们从中得到帮助。但读一本精深著作所遵行的规则完全与之相反。首先要找出你能理解的内容,尽管读下去,不要停留在费解的地方,比如那些难以看懂的议论和注释。书里有足够多的部分你能立即理解,这些部分很快形成一个坚固的立足点,站在这个立足点就可以继续向上攀登。在迅速阅读中你能理解的部分即使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也能使其余的本来晦涩的文章变得明朗。略读。对书本的迅速略读,就好像对庄稼另作一次性的扬谷,使你能够得到大部分饱满的谷粒。你会发现略读所得,就是使你能够得到的最值得读的地方。无论不求甚解的通读或略读,把一本书大致看一遍之前,下述步骤是很好的方法:(1)看标题、内容和序言,特别注意标题、全书主题与宗旨,或作者的特别观点。(2)研究书的目录,以弄清该书的大致结构,像旅游者利用导游那样利用它。(3)注意书后的索引及引证的有关书籍。
2、因地制宜,灵活用法。当然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合每一个小学生的。阅读水平高低有差异,是无须争辩的事实。有些小朋友,在阅读时划线作标记,是十分适当的方法,可有些小朋友却未必适合。当他们再次阅读这本书时划线的地方会使他们想起第一次阅读时的感想,就很难有新的发现与启示,倒不是像其他人那样会令他们产生新鲜的感觉和印象。这样他们则可以在阅读时作索引,先记下页码,再简略的写出自己的提要与见解,在第二次、第三次重读时,再会把索引的内容扩充几遍。无论孩子们选择何种方法,只要适合他们的,有一定收获的课外阅读方法,就是好方法。
(三)运用阅读成果,让学生爱上阅读
小学生愿读书、会读书、善于读书了,那么接下来,老师就要指导他们如何综合运用课外阅读的成果。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66-1
反思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数学作为一门思维训练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教学希望学生成为数学的主动学习者和行为者,而不仅仅是对数学事实和数学步骤的了解者,因而教育者必须设计好教学,使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反思思维。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随着年龄和学历的增长而提高,同时也和其他能力一样是在教育中发展,在发展中接受教育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小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小学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指导小学生树立数学反思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明确反思的目的和意义,树立反思性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策略或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就不一样。让学生明确没有反思便难有自我改错纠偏的道理;明确反思不仅能及时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认识,提高自身合理性水平;同时要使学生的反思行为逐步习惯化,即主体遇到特定刺激便自然出现相应的反思反应。
二、教会小学生数学反思性学习方法
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就课堂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让学生反思课题
新授课教师通常都是以引入新课题的方式开始,而且一般都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课题。教师很有必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反思课题,寻找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并明确学习目标,进行思维定向。让学生经过反思性学习的训练后,看到课题,便能主动地自我提问:“课题与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我能回忆起这些知识吗?”“本节课我们应掌握哪几个方面的知识呢?”等。
2.在阅读教材中反思
教师在训练学生反思阅读教材的同时要结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教师只有正确了解学生各能力发展的现有水平,采用适合他们的教材,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教学方式,才能适时、有效地培养他们反思能力。如:低年级学生刚开始阅读数学教材的时候会有些困难,首先,教师要尽量选用一些描述性较强的、比较具体、新颖的教材。其次教师要有耐心,在必要的时候要带领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该想的时候让学生想一想,该做的时候让学生做一下,碰到旧知识就让学生回忆一下,碰到难以理解的地方就让学生多读两遍,仔细领会,并让学生标注上重点字词句,使他们能迅速抓住材料中的要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3.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数学学习过程是依学习内容不同而不同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大体可分为七类,即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数学问题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代数初步知识教学、统计初步知识教学、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类型不同,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则不同,教师应让小学生明确这点,并教会他们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反思方法。
例如:在小学数学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这样几个问题a)已知数据是什么?未知数据是什么?b)已知数据和未知数据之间有什么联系?c)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几步实现?关键步骤是什么?d)我以前见过类似这样的问题吗?我又是怎样解决的?和以前的方法相比哪种方法更好,更适合自己?e)我能自编类似这样的问题吗?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一步步地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4.让学生反思学习结果
学完一节课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己一堂课的学习结果。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我提问:如: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这节课的知识和以前学的知识有哪些联系?我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还想知道些什么?等等。
教师除了要让小学生学会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外,还需督促学生对自己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进行反思,使他们的反思性学习能力的训练形成系统性。在课前预习中,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反思这样几个问题:a)通过预习,我初步理解了哪些知识?b)有哪些知识还没有理解?在课后的复习中,要让学生能对自己提出这样几个问题:a)今天学到了哪些新知识?b)学会了哪些数学解题策略?c)新知识和旧知识有哪些联系?等。
三、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反思毅力
反思毅力是小学生反思性学习得以顺利完成的支撑力。小学生的反思毅力较弱,教师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培养他们的反思毅力。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妨有意设置反思障碍,让学生多次尝试,以磨砺学生的反思意志,增强学生的反思毅力;督促学生制定数学学习计划,定期进行反思性评价,磨练意志等。
1、审题
对于小学的应用题教学,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反复的阅读题目,了解题目的中心意思,弄清已知条件和提出的主要问题。只要把握好这一步,才可能做好以下的过程。有些时候,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和途径、思路去解决问题,然而结果却是错误的。因为,他们没有一个正确的起点,所以老师们一定要让学生审好题。
2、分析数量关系
分析数量关系就是指题目中已知数量和未知量和未知数量及所求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的开始,也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无论解简单应用题或复合应用题,都要认真分析题里的已知条件和已知条件之间,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才好确定解答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条件着手;另一种是从所求问题着手。综合法比较容易掌握,但其缺点是学生往往看到前面相邻的两个已知条件就进行计算,而忽略后面的已知条件,未从整体考虑。提出的中间问题不一定是解这道题所需要的。从问题着手稍难一些,但能使学生从整体出发,根据所解的问题提出所需的条件,从而较正确地确定中间问题。在解答应用题过程中,有的题目数量关系简单,很容易弄清,有的题目则数量关系复杂。这就要对已知条件中所有的数量综合分析。以弄清数量关系,找到正确的解题途径。
3、列式解答
一步相对较为简单。就是让小学生依据分析得到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算出结果。这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继续。就解决一般的问题来说,它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但在小学数学中,解答简单应用题时则没有必要,只在解答复合应用题时才有必要,而且有时边分析边拟订解答计划边解答,往往与上一步的分析数量关系或下一步的解答合并起来。从掌握解题的一般策略来说,还是单把它划为一个阶段为好。拟订解答计划是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确定解答需要分成几步,每步要解答什么问题。这是分析、推理的直接成果。正确地拟订解答计划,表明学生对所解的题目有了整体上的理解,同时又对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做出了合乎逻辑的规划。能否在解答之前正确地拟订解答计划也是考察学生能力的重要的标志之一。实验表明,好的学生一般能在解答之前订好解答计划,而较差的学生往往能正确解答,却不一定能正确地提出每一步所要解决问题。因此,教学时在这方面适当加以训练,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一定的好处。
4、验算并写出答案
检验解答过程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与原题的题意是否相符,然后写出答案。
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对于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见解,以上仅是本人的一点看法。无论如何,我们小学的数学教师都要努力提高我们的小学教学水平,培养好小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应用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书面语言,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读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一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当然还要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便于对他们思维能力的不同方面进行训练。其实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很多,关键是学生能否感受到,并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摆脱习惯方法的干扰;引导学生跳出原来的解题模式。
三、借助线段图找出解题方法
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隐蔽,如果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可使抽象变具体,隐蔽明朗化,从而借助线段图揭示的数量关系可直观地找出解题方法,甚至有的题还可找到简捷的解法。
例:甲乙两人共存人民币若干元,其中甲占3/5,若乙给甲60元后,则乙余下的钱占总数的1/4,甲乙两人各存人民币多少元?
根据题意画线段图:附图{图}
“1”
甲占 3/5
1
3
从线段图上一目了然,60元的对应分率是(1-3/5-1/4),于是可求出甲乙两人共存人民币多少元,进而可求出甲乙两人各存人民币多少元。
60÷(1-3/5-1/4)=3200(元)……甲乙两人共存;3200×3/5=1920(元)……甲;3200×(1-3/5)=1280(元)……乙;或3200-1920=12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