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8 09:24: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046-01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进一步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这使得传统管理方式和手段难以适应企业全球市场竞争和国际化经营的需要。因此,广大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加大研究和探索力度,建立起富有自身特色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战略体系,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内涵和作用
企业信息化管理(EIM)主要指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便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ERP、OA、CRM、电子商务等等都已经成为企业在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应用系统。在这其中,ERP正在向高度整合的全程管理信息化迈进。当前,国内企业如何更大程度参与国际化市场竞争,怎样摆脱繁复的组织架构,打造最优价值网络成为困扰已久的问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精髓是信息集成,其核心要素是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深度挖掘,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把企业的设计、采购、生产、制造、财务、营销、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有效地支撑企业的决策系统,达到降低库存、扩展销售规模、提高生产效能、提高产品质量、快速应变的目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信息化条件下,传统的利用企业员工的眼、手或仪器测量获取信息的方式改变了,自动化的传感设备可以帮助员工自动获取数据信息,而且准确性高。由于借助了计算机和网络的便捷,可以使信息处理和传递的速度加快,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企业管理者足不出户,就能够通过电脑对企业资金调动、人员配置等作出迅速安排,同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充分掌握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上的大量信息,以便企业管理者作出及时、正确的决策。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为了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广大企业管理者都在努力探索和建立自己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模式和体系,有些企业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然而由于实施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不可能一触而就,有些存在问题的地方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完善。我国企业在加强信息化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企业管理者主观上对信息化管理不够重视 部分企业管理者保守的认为信息化对企业经营和发展作用不大,传统的方式照样能搞好企业。而有些人则认为只要采用信息技术就能够给企业带来较高效益,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初期,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加上看到企业信息化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对信息化丧失信心,只是盲目随潮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2.网络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无法得到充分应用 目前,网络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的许多大城市都已经建立起了大量的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得到了广泛普及。然而,经过仔细分析,我们发现部分企业利用网络来提升信息化管理的活动还停留在低层次上,只进行简单的邮箱收发,不能够充分利用和挖掘网络上的资源来开展商务活动。有的个别企业虽然有自己的网站,由于不够重视,网站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内容陈旧,企业网站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3.信息技术条件落后,无法适应企业发展需求 进入新的时期,我国高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出了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从而为企业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力支持。而且由于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和信息技术产品的不断出现,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比较先进的技术条件。但是我们能够看到先进的信息技术大部分不是我们自产和研发的,多数是从国外引进的,而且我们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生产方面能力远远不足。
4.企业信息化管理投资不足 虽然我国的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加大了投资力度和规模,但是整体上看,还有好多企业在投资力度上远远不够。尤其是众多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他们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上的投资相对比较少,甚至没有。
三、企业加强信息化管理战略的措施
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全球化、企业面向国际国内大市场的需要,是适应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化的需要,是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1.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领导 适应时展的需要,广大企业必须转变经营策略,对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战略所需的高级管理人才和骨干力量进行深层次的培养,把对信息人才的培养做为企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企业可以结合实际,通过信息技术培养、竞赛、交流等多种途径来加强信息化人才的管理和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企业管理者或领导者要给予信息化管理战略足够的重视,以身作则,要深入工作实际,掌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绪论
韩国虽然只有1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但是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它是亚太经合组织创始国之一,同时也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之一,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创造了“汉江奇迹”。发达的科技是韩国经济持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根本原因,电子科技产业一直都是国家的龙头产业,每年由电子产品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在国民经济总值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近些年电子产业信息化的发展,更加推动了韩国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
1韩国电子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现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韩国作为科技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科技发展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科技的前沿性也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信息强国目标的提出,更是使韩国的经济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韩国的信息化建设萌芽于上世纪中期,随后经历了两次较大的变革,直至本世纪初才逐步趋于成熟。虽然韩国的信息化建设历程较为缓慢,但是发展质量较高,目前该国的信息化管理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极大的推动了各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电子企业来说,更是为其发展注入了一针“增速剂”。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提高了电子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与此同时产品质量更高,韩国电子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两个方面。
1.1信息化管理在电子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对于传统的电子产业来说,一般采用的生产模式是半机械化生产或人工生产,对于人力的依赖性较大,而又由于韩国人口较少,劳动力成本较高,这就促使电子产业总的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而且生产效率较低,所以,在实行信息化管理以前,韩国的电子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一直不强。随着全球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韩国政府逐渐意识到信息化管理对社会生产的有利影响,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信息兴国的主张,大力扶持信息化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电子企业也紧抓这一时代潮流,在生产中逐步使用信息化的管理方法,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电子生产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产品的信息化。这主要指在传统的电子生产中加入一些新兴的工艺,增加产品的使用性能,从而使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实现更多的功能,从而具备更高的价值,提高产品的利润。第二,实现产品设计的信息化。传统的产品设计需要设计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手工绘图,而且修改起来较为麻烦,而信息化的设计利用计算机辅助绘图技术,极大的提高了设计的精度和效率,而且更加直观,修改起来也比较方便。第三,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在现代电子产品生产中,企业应用了大量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促使生产向机械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且随着生产管理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生产自动控制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各种自动管理技术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1.2信息化管理在电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韩国的电子企业一般规模较大,人员较多,企业内的组织结构较为复杂,所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较为困难。电子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一般涉及的内容较多,不仅包括传统的人员招聘、选拔、职位的分配等基本的活动,还包括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奖惩制度的管理以及员工的培训等多方面的工作,所以管理内容较为繁琐。而且对于人力的管理一直都是十分困难的工作,需要保证公平、公正的原则,另外,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一直都是电子企业领导层所面临的难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较为落后,所以管理效率较低,而且管理的内容也不全面,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电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题,不仅能够提高管理效率,而且管理方式更加多样,也更加趋于人性化。对于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主要采用开放式的管理方法,促使管理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能够通过电子信息系统构建网络化的管理方法,从而实现员工与管理层的直接对话,企业领导能够及时根据员工的意见调整发展方案,及时了解企业发展动态。另外,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能够利用先进的管理系统实现对企业人力变动信息的及时更新,自动记录与人力管理有关的工作,合理的对人力资源进行分配,促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发挥更大的功效。除此之外,信息化的管理方法能够将不同的人力资源类型进行自主的划分,针对不同的管理内容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案,该举措极大的提高了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而且管理方式更加人性化。
2韩国电子企业信息化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韩国电子企业的生产效率,推动了企业的转型发展,促使韩国的电子产品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更强。近些年,有不少的韩国电子企业不断进入国际市场,不仅给其他国家的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更加方便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深入学习。通过对韩国电子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现状分析,从中得到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启示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2.1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符合国家政策的规定,韩国电子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之所以取得较大的成就,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企业抓住了政府“信息兴国”的政策,能够坚持国家方针的引导,积极发挥政府对于企业发展的主导作用。韩国政府在上世纪末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大力扶持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大对信息开发的投资力度,积极鼓励国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背景。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也要积极学习这一经验,坚持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国家政府应继续提高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度,加大对信息产业的资金扶持,鼓励企业积极引进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同时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力度,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管理相关工作,从而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稳定的环境,推动国家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
2.2充分调动电子企业的力量
通过对韩国电子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可以发现,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只是处于引导地位,而真正发挥功效的则是电子企业,即企业才是实现信息化管理,推动信息化改革的主体力量。韩国电子企业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并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进行创新,从而使信息化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要想提高一个国家的电子信息化管理水平,应当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电子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积极性。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电子企业的税务及加大对企业信息化改革的投资等措施来引导电子企业的发展,为电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积极的环境。另外,企业自身要积极主动引进先进管理方法,密切关注电子行业的发展,积极学习其它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结合自身发展的现状加以改进,从而使信息化管理方法更加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最后,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只有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企业才能走在行业发展的前列,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电子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2.3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在现代社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是人类作用的结果,人在社会发展中永远处于主导地位。而对于企业来说,拥有先进的人才储备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提高自身竞争力最重要的条件,韩国企业就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引进,这也是其发展一直处于先进水平的原因。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为电子产业打开了巨大的国际市场,同时也是的企业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必然大量需要具备较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人才。因此,企业必须加大对先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首先,对于政府来说,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鼓励高校设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专业,从而为社会培养专门的人才;其次,对于企业自身来说,要加强对先进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另外,要加强对员工的日常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为优秀员工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从而使其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最后,企业需要建立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鼓励员工进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学习,对于个人能力强、对公司贡献较大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经济奖励,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他们自觉进行自我完善。而且对于企业来说,良性竞争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可以通过竞争机制来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从而使他们发挥最大潜力,为企业贡献更多力量。
3结论
在政策的推动下,信息化管理在韩国电子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对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信息化的管理方法不仅提高了电子产品的生产效率,而且提高了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历程,推动了韩国电子产业的变革。积极学习韩国电子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对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引进和学习,提高企业的创新意识,这些举措都是逐步提高电子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快各国电子产业的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胡广翔.韩国信息化的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2000(2):63-68.
[2]李锡祚,姜云玲.韩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趋势[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4):62-64.
[3]庾晋.韩国信息化建设发展迅猛[J].信息网络,2003(7):12-15.
中图分类号:F270.7
1 企业信息化简介
企业信息化在国外早已实现,在中国也有了几十年的历史,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我国对企业信息化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最关键的问题是我国的很多企业管理基础差,无法支持信息化的顺利进行。信息化是通过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各个行业的过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各个行业的效率和收益都有明显的提升,这是信息化的最终目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特性有累积性、稳定性、一致性和复杂性。企业信息化管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属于一个不断尝试、不断变革,总结经验的过程。通过不断积累,然后逐步的加大对信息化的依赖,提升企业效率。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起着巨大的支持作用,企业的信息化和管理基础属于一种互相反馈、互相交互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的增强能够增强管理基础,管理基础的优良同样也可以带动企业的信息化,最终可以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良好的提高。
2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分析
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因素有业务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信息流指使用、处理和采集信息的一个过程。业务流指为了完成某个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资金流指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的过程。企业管理过程就是对企业信息的一个处理过程。信息的处理过程包括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使用。因此企业信息化管理就要做到企业信息的信息化采集、信息化处理等。一旦信息采集出现失误,将为决策者对企业做出的决策产生决定性的错误。总而言之,企业对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使用的过程影响着企业的信息化。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包括管理基础和管理行为两个层面。管理基础反应的是对管理工具,管理行为反应的是人的作用。企业信息化的管理行为层又可以分为习惯、程序、标准和制度。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层又分为人员素质、标准、方法和工具。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的因素集可以分为决策管理层、管理调度层和操作控制层。决策层展示的是对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对于信息资源的利用情况反映了企业决策层的信息利用率。信息利用其实就是对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找到自己想要的那部分信息,当然在加工处理的过程中出现错误,获取到的最终信息也必定是错误的。加强对信息的利用是为了让决策者快速的做出正确的决策信息。通常来说,经验比较丰富的决策者往往可以更好的利用手中已有的信息。信息利用的情况是对一个决策者能力的体现。管理调度层包括管理技术、管理行为、工作标准、信息理念和中层素质。操作控制层包括管理技术、管理行为、工作意识、操作标准和个人素质。
3 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的评价
3.1 企业信息化管理指标的评价原则
(1)全面原则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指标体系应该全面、包含所有的领域,只有评价指标完整才能具有代表性。
(2)简介原则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指标应该浅显易懂、语言简练,不能说为了体现全面原则就长篇大论,找不到重心所在。
(3)唯一性原则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指标应该具有唯一性,每个指标都代表的是一个领域、一个方面。避免指标具有二重性或者交叉现象。
(4)易度量原则
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指标的选取,应该尽量选择容易度量的,可以度量到准确数据的,避免出现模糊两可的事情。更不能因为人为原因改变度量数据。
(5)针对性原则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指标应该具有针对性,如果这个企业是涉及某个行业或者领域的。它的指标就应该符合该行业特点。
3.2 综合水平评价模型
综合水平评价模型的目的是为了发现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中的薄弱环节和薄弱点,通过综合水平评价模型的建立来知道企业在管理基础上的策略。通过对企业管理基础的薄弱环节和薄弱点的发现,进一步找出解决和改善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可观的找到企业管理基础的不足和问题是企业信息管理基础评价的目标,通过对企业管理基础进行评价来明确企业将要改进的方向和提出企业改进的策略。要对企业的评价提供按照如上指标原则的评价指标,根据指标定量的评价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最后决策者根据企业信息化基础的评价提出企业以后发展的方向。
3.3 模糊聚类评价模型
在上面说的企业管理基础的整体评价模型中是对企业进行整体水平的评价,通过整体评价的结果来说明企业以后将要向哪个方向进行改进。但是,模糊聚类评价模型针对的是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的薄弱环节和薄弱点,针对的是存在问题的那些部分进行评价,从而来帮助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的水平慢慢提高起来。模糊聚类评价模型通过突破原始的分类方法,将好坏因子量化、合并的形式,科学的找出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的优点和弱点,然后针对薄弱点制定策略进行改进,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效率,增加企业生产力的作用。
4 总结
本文的研究工作是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分析和评价研究,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了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信息化有时候不仅仅指的是信息技术,当然信息技术也属于很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针对的是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展开研究,通过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的分析和评价方面的研究,来让参与企业管理的员工对深入了解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
参考文献:
[1]祁玉梅.模糊聚类分析在建立统计分析指标体系中的应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11.
[2]李钢,齐二石,党占军.基于BPR理论的C1MS企业组织重构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10:21-24.
[3]唐志荣,湛素华.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3:51-54.
[4]韩庆兰,高阳,陈松乔.论与CIMS相适、谈的企业管理模式[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6:61-65.
引言:企业信息化主要就是指企业通过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全面的使用开发信息资源,及时掌握好发展时机,结合企业发展情况做出正确的发展决策,在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的同时,提升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近年来,企业运用各种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这不仅使企业内部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以及人员流等得到了明显的优化和完善,同时也转变了传统形式的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企业管理理念和手段,提升了企业的综合发展能力,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长期有效发展。
一、当前企业应用信息系统集成中出现的问题
1.1系统建设相对分散,获取信息效率低下
企业在系统的实际应用中主要就是通过同步方式进行运行。在引入信息系统之后,企业内部所具有的信息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每个系统业务的具体范围也不统一,使得企业内部信息相对较为杂乱无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系统集成[1]。如果企业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统一处理,很容易提升系统集成的整体难度。而且,企业在运行管理工作中,几乎没有一种较为有效合理的方法,来对所需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和处理,这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还将企业陷入到一种杂乱的信息环境中,不利于科学决策的制定。
1.2自成体系,存在明显的孤岛问题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越来越多的运用CRM、ERP以及PDM等系统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在实际应用中,因为每个系统的管理对象各不相同,各管理系统基本上都是独自运行,缺少一定的联系性,使得企业内部管理出现严重的“孤岛问题”,不仅在信息资源方面无法得到同步更新,而且信息资源与企业发展需求方面还存在着不相符现象。同时,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也无法有效的共享信息资源,各类交叉性业务之间的交流性和沟通性也极为有限。有时各部门为客户提供的信息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别,这样不仅降低了客户对公司的好感度和信任度,而且使企业声誉受到损害,不利于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2]。
二、信息系统集成的有效应用方法
2.1构建完善的服务总线
企业在系统的应用过程中,要建立服务总线,并且对其尽可能的优化和完善,这样就可以在企业网络具体运行中提供必要的路由服务和中枢,从而将企业基础平台库和后端业务系统M行有效集成。这样不仅可以完全破除屏蔽系统存在的各种限制因素,同时还能够有效处理和疏通企业内部核心系统,推动企业进行更好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此外,企业要想进一步加强系统集成工作和信息化管理,还需要结合自身的业务类型和业务特点细致梳理业务流程,不断引入一些高端人才和集成技术,并且委托其他公司或者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从而保证系统集成应用的科学化、规范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出集成系统的作用。
2.2合理选择集成软件
企业在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时,其中风险较小的就是信息系统中的网络建设和硬件设施,而软件的选择却存在极大的风险。因此,企业不仅要注重购买费用和管理费用的投入,同时还需要投入大量费用来进行软件维护。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中,如果过于重视购买价格的控制,而忽视了系统软件的适用性,那么不仅无法满足企业业务发展和管理的需求,同时还会将企业信息陷入一种混乱的状态[2]。因此,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中选择合适的软件尤为重要。
2.3引进和培养高端集成人才
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要注重软件的选择,同时还要注重集成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发挥出人才在系统集成工作中的作用,保证系统集成的顺利有效进行。而且企业还需要结合系统集成需求和自身发展情况,组建信息化推进小组、规划小组以及集成小组等,提升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效率和水平,使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信息化管理,提升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率和质量,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和发展水平。
结论:总而言之,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各企业为了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不断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并且越来越多的运用信息系统集成,来加强信息资源的整理、共享以及存储,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企业信息的管理质量,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还能够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通过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实现自身的长期有效发展。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