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的要求范文

时间:2023-08-28 09:24: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建筑设计的要求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筑设计的要求

篇1

1 建筑智能化的子系统配置

建筑智能化一般是指该建筑物内具有楼宇设备自控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通信网络系统(CAS)。可以说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涵盖了弱电系统的所有范围,涉及专业面广,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智能建筑的设计需要与建筑、暖通、电气(强电)、给排子、结构等各工种设计人员的密切配合。

2 建筑智能化设计对建筑的要求

智能化建筑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安全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建筑智能设计与建筑师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智能化系统进入建筑物,改变了传统建筑设计的一些做法。各个职能化子系统有各种不同的设备,各个智能化子系统有各个不同的管线,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在方案阶段就要考虑到这些机房的布局。

3 智能化建筑的设备机房设置

设备机房设置的数面积大小因各建筑物规模功能不同而不同。

(1) 消防控制室。一般需要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建筑物均有消防控制室。

(2) BAS中央控制室。设置楼宇设备自控系统的建筑物要设置BAS中央控制室。BAS中央控制室的位置应尽至靠近控制负荷中心,主要指冷冻机房,内置网络交换机、网络互联设备、主配线架。

(3) 通信机房。一般建筑物均有电话系统。对于电话用户较多的建筑物要设置虚拟交换机,其机房20平方米左右。对于宾馆则设置程控交换机,其机房面积20O左右。当电话用户不多的建筑物单体可在底层设置电话交接间,其面积一般不小于10O。

(4) 闭路电视监控室。设置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防盗报警系统的建筑物要设置监控室。

(5) 电视机房和卫星电视机房。

(6) 广播室。设置有线广播系统的建筑物要设置广播室。当有消防控制室的建筑物,广播室可与其合用。当有电视播放的建筑物,广播室可与电视机房合并设置。

(7) 声控室。对于建筑扩声系统的会议室、多功能厅、多媒体报告厅等要设置声控室、设置扩声、控制设备。

(8) 控制室各种各样的智能化系统具有各种不同的控制室,如LED显示系统控制室。大屏幕公共显示系统在一些会展中心、车站、港口、金融交易场所,体育馆等应用广泛。

(9) 除上述机房外,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还会有其他各种各样的设备机房。

4智能化建筑弱电坚井设置

(1) 传统建筑中,弱电管线一般只有电话、电视管线,大部分建筑中垂直干线一般沿墙体暗敷(或明敷),是管线到达各楼层。这种传统做法已不适应目前建筑物智能化系统垂直管线的敷设要求。

(2) 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广泛应用,弱电坚井与强电坚井一样普遍采用。坚井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建筑物的沉降缝设置和防火分区等因素确定。

(3) 肩颈的井壁影视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体。坚井在每层楼应设维护检修门并应开向公共走廊而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丙级。各楼层的坚井需上下层相应对其,便于垂直干线线缆敷设。

(4) 弱电坚井内有所有智能化子系统的设备和管线、桥架。所以说对于建筑物来说坚井并非可有可无,不但要有,而且要一定的面积。

(5) 计算机网络系统,楼层设备的数量应从楼层配线架至信息插座水平布线的长度距离来考虑,当水平布线的长度在范围内,可设置一个楼层设备间。

5智能化水平布线对建筑的要求

篇2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现代建筑设计分析

建筑环境意识是一门学问,对它的研究要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进行整体的、立体化的研究,充分展示建筑的艺术感。就当前我国所建成的建筑物来看,建筑物的艺术感已经有所体现。建筑已经不仅仅是砂石、混凝土、木材等物质产品的堆积,而是具有时空性、艺术性、时代性、技术性等属性的建筑设计成果。在现代化的今天,建筑设计受现代化的影响,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发生转变。在进行现代建筑设计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自然、生态、节能

我国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致使环境污染现象频繁出现。因此,近几年我国以“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为主题,倡导国民积极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中来。在此背景下,建筑领域中提出“生态建筑”以自然、生态、节能为现代建筑设计的理念,展开各种具有消耗能量少、环境污染程度低。健康舒适的现代建筑设计。

2.情感化、人文化

在“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中发展建筑行业,应当以情感化、人文化为现代建筑设计的理念,有效的掌握当下社会中人们对建筑环境的需求和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感情。以此作为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条件,进行具体的现代建筑设计,充分的体现建筑设计为公众服务的同时传承中国文化特点,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筑。

3.特色化、整体化

在当下这个时代中,新建筑要具有地域文化特点,充分体现地区的文化特色才能够使新建筑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要想体现新建筑的区域文化特色,在进行现代建筑设计时应当以特色化、整体化为理念进行展开具体的设计,充分的利用建筑材料,色彩、工艺、绘画等手段,实现现代建筑的区域文化特色。

现代建筑设计对建筑工程安全性的要求

现代建筑设计充分体现当下社会的特点和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现代化社会中建筑行业发展。然而,要想真正意义上实现建筑行业的发展,还需要对建筑工程进行优化和完善,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使高质量的现代建筑伫立在中国大地上。为此,依据现代建筑设计应当对建筑工程安全性提出更加全面的要求。

(1)保证建筑结构的牢固性。建筑结构是整个建筑工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牢固性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现代建筑设计能否充分展现出来。因此,为了充分体现现代建筑设计,对建筑工程安全性提出要求是保证建筑结构的牢固性。

(2)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近些年我国频繁出现地震,给建筑物带来的破坏是毁灭性的。为了实现按照现代建筑设计所建设的建筑物能够长期安全应用,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至关重要。

(3)选择用最佳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选用的施工技术直接决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也就是说,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质量有很大影响。要想建设高质量的、安全的现代建筑应当选用最佳的、最适合的施工技术。因此,对建筑工程安全性提出的要求时是择最佳的施工技术。

现代建筑设计对建筑工程安全性的建议

依照现代建筑理念所设计的现代建筑应当具有人文化、特色化、情感化、自然化、节能等特点。为了建设出具有现代感的建筑,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当严格依据现代建筑设计所提出的建筑工程安全性要求展开。本文笔者结合现代建筑设计对建筑工程安全性提出一些建议。

1.加强政府对工程质量的政策监督力度及宏观调控力度

按照现代建筑设计方案展开的建筑工程比较复杂,需要合理的规范的进行建设,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才能够保证现代建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耐用性,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的居住环境。为了达到此目的,需要借助我国政府的力量。建议我国政府优化和完善与建筑工程质量相关的政策,并加强监督力度,对建筑工程建设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促使建筑工程建设正规的、标准的、合理的进行。除此之外,我国政府应当根据建筑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对建筑行业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促使建筑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2.建筑企业应当进行正确的价值衡量,深化行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建筑企业在现代化社会中更好的发展,依据现代建筑设计进行合理的、规范的建筑工程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按照现代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建筑工程施工难度较大,安全性难以得到良好的保证。一些建筑企业为了牟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在进行现代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忽视建筑安全性,致使现代建筑存在多种安全隐患。为了杜绝此种情况发生,建筑企业应当进行正确价值衡量,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依据现代建筑设计,提高建筑工程安全性,建设出高质量的现代建筑,在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居住环境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企业的信誉度,树立企业形象,对企业更好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建筑企业应当深化行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感,间接的提高建筑安全性,将现代建筑设计从图纸上搬到中国大地上。

3.优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施工技术的选择是建筑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依照现代建筑设计所开展的建筑工程。现代建筑设计对于施工技术要求较多,如若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施工技术不适合,将会大大降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影响现代建筑的使用性。笔者建议在按照现代建筑设计进行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慎重选择施工技术,保证所选择的施工技术是最适合的,通过施工技术规范的施工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能够达到标准。所以,优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也是实现现代建筑设计完美体现在建筑物上的有效措施之一。

结束语:

在现代化社会中,建筑行业要想不断的发展,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现代化社会的特点及人们的居住需求,确定新的建筑理念,进行现代建筑设计,建设出现代建筑物,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然而,由于现代建筑设计涉及的方面较广,按照此方案进行具体的建筑工程建设,容易出现质量问题,需要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才能够保证现代建筑能够长期安全、坚固的使用。笔者在文中依照现代建筑设计,分析提高建筑工程安全性的要求,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建设高质量的现代建筑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青.对现代建筑设计新思维的见解[J].广东科技,2009(14).

[2]段炼,薛燕.构筑文化:适应性·逻辑性的表现——从传统构筑解析到现代思考[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

[3]张莹莹,李少华.浅议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

篇3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公共建筑主要包括商业建筑、文教建筑和市政公用建筑三大类型。公共建筑设计应满足我国建筑方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设计时如何处理好适用、经济、美观之间的关系,并能合理配置优化设计,这点非常重要。笔者结合多年设计经验,探讨公共建筑设计适用、经济、美观的相关内容,供业内人士参考。

1、公共建筑设计一般性原则分析

1.1 总体规划布局,注重均衡协调

公共建筑设计是一项包含社会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综合性设计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功能关系、体形空间组合、建筑尺度比例、结构形式、艺术造型、安全卫生等多方面需要,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经济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考虑地域特点、环境效果、自然条件、民俗传统、城市规划和审美需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公共建筑设计时应统筹兼顾、综合构思、均衡协调,不可妄自偏废、喧宾夺主。

1.2 以人为本设计,体现居民需要

建设居住区公共建筑的目的在于服务于居民,为居民创造便利的生活设施和完善的生活空间。因此,公共建筑的设计应突出以人为本,为居民服务的思想。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共建筑的卫生要求。如公共建筑的日照、采光需要;南方地区尤其要重视夏季遮阳、隔热、通风要求;避免噪声、空气污染等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处理好生活污水、垃圾等[1]。

(2) 公共建筑的安全需要。居住区内应明确公私分区的界限,使公共活动区不影响私有区域的安全,因此街道内应安装监视设备。另外,还要考虑公共建筑使用过程中所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和使用安全问题。

(3) 公共建筑的便利性。应充分考虑公共建筑在居住区中的位置,减少其服务半径,方便居民到达;还要考虑公共建筑的多样性,以方便不同居民的需求,例如老人和儿童的休闲场所等。

1.3个性化设计,提高识别性

居住区公共建筑应通过各种造型、创造性的色彩运用与不同材料的搭配实现个性化,提高建筑的识别性;还可以通过功能集结形成类似集市的环境特征以及与街道、绿化带、广场等结合构成特色场所;公共建筑如能成为地标建筑更增添居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提升精神文化品质。

2、公共建筑设计观点的延伸讨论

2.1公共建筑设计适用性分析

⑴ 商业建筑设计应重视其商业功能。商业设施的布置有分散和集中两种方式。实践证明采用分散布置方式,虽然服务半径较小,但与居民的购物行为不符,因而使用率低,效益差。而采取集中布置在出入口的方式较受欢迎,一是与居民出行规律相吻合;二是货比三家,有竞争性,可以增强居民购物的欲望;三是符合商业设施的聚集效应。商业设施可以采用成街布置、成片布置、混合布置等几种形式[2]。

⑵ 文教建筑设计要关注其环境需求。居住区文教建筑主要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建筑。这些建筑对环境各有不同的需求。托幼建筑规划设计时,要着重考虑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家长的接送方便性等因素,因此建筑环境要安静、无噪声干扰;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室外活动场所,有阳光和新鲜的空气;服务半径不宜超过300米,可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附近。小学建筑应重点考虑通行的安全和便捷性,学生上学不应穿行繁忙的公路、城市干道等道路;服务半径宜在500米范围内,以方便学生步行上下学;有一定的室外活动场所及室内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由于学生文体活动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因此不宜太靠近居住建筑和小区中心,应布置在小区侧翼和边缘,但也要远离车站、商业聚集区、城市干道等噪声源。

⑶ 市政公用建筑设计的要求。垃圾站不宜设置在居住区内,应以建筑前、路口等处配置环保垃圾桶或废物箱,由物业管理部门统一收取后运至垃圾站。汽车库应建在居住区出入口处,自行车、摩托车库可在多层建筑的底层配置。公用厕所宜与小区活动中心、服务设施等合建,并布置在容易发现且有一定隐蔽性的地方,同时在街道上设置明显指向标志。

⑷ 公共建筑设计应重视其伦理功能和体现人文精神。采用无障碍设计为老人、儿童、残疾人的使用提供方便,在商业建筑内设计无障碍坡道,公共建筑内设置轮椅乘坐者专用厕所。营建满足不同对象需求的休闲场所,如为老人、儿童活动的公共建筑。设计上重视对细节的关怀,例如商业建筑、广场内适当位置设置休息座椅,公用厕所内有适合儿童使用的盥洗设备等,地面的防滑设计也反映了对细节的关怀。

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公共建筑更需强调适用性,其终极追求应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达到人与自然、人与建筑的和谐与统一。

2.2公共建筑设计经济性讨论

笔者认为公共建筑设计的经济性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标准,避免片面追求设计的高质量而铺张浪费;二是优化设计、精细设计,在满足一定建筑标准的前提下,通过合理配置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居住区的公共建筑着眼于为社区服务,更应遵循“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设计节约型的公共建筑,这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节约型公共建筑的内涵是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五个方面的内容。节能设计应按照有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并结合地域气候特点进行综合考虑。岭南地区夏季炎热冬季温和,日照时间长,高温又多雨潮湿,因此建筑就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通风、遮阳、隔热、防潮等问题,减少建筑空调能耗,改善室内环境。节水应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使用中水回用系统。采用合适的体型和布局以节约用地。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可采用太阳能供热,夏季空调制冷时产生的热能也可经过热交换提供热水,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加上中水系统的水可用来绿化、冲厕。节约型建筑与其说是一种建筑方式,不如说是一种设计理念,只有遵循节约、高效、生态的观念,才容易在设计中挖掘出各种符合节约型建筑要求的好方法。

2.3公共建筑设计美观性的体现

建筑的美观性应体现在它的视觉效果和功能性的协调统一。公共建筑作为为群体服务的建筑,其内外空间结构、形体、轮廓、色彩、质感效果等与美观有关的因素应该为群体审美意识所接受,同时其所提供的功能性又是恰当和有效的。居住区公共建筑应与当地地域特点、民风民情、建筑风格协调,又应当表现出一定的时代性,建筑不同于服装这类产品,风格款式可以经常更换,需要保持相当长时间富有魅力。

公共建筑应注重不同使用人员的心理体验,因为不同群体人员的心理体验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设计时要考虑多方面的需求,功能上如此,空间上更该这样。例如商业建筑销售儿童用品的室内空间,就不仅需要大人的尺度关系,也要让儿童感到亲切适宜,这样才能增加儿童购物的良好心理体验并产生美的效果。

3、结语

公共建筑的设计,不仅是在设计一个普通的建筑作品,更应考虑到居民使用时的体验效果。好的设计一定是符合人性化和富有个性特征的作品,居民使用时感到亲切、和谐和富有人情味。因此,在设计公共建筑时应充分考虑居民所需,精心设计和贴心设计,塑造更多更好的作品服务大众。

篇4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些年来我国国内发生过多起商场、住宅的火灾事故,每一个美丽的生命陨落都冲击着我们的心灵的底线,要想不让悲剧继续发生,除了做好日常的防火工作外,提高建筑的消防设计体系和完善度也是确保火灾发生时减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 防火分离层设置和疏散通道设置

建筑的消防设计是要在建筑的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的,基本的消防设计内容有两方面,设置建筑内部的防火分离层和疏散通道。这里我们先来说一说防火分离层,在建筑建设之中我们就要注意防火分离层的建设工作,这是一种物理防火机制,利用在建筑中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防火分区来达到防火的目的,此种方法适用于商场、厂房、超市等地,并且以分区的形式对其进行划分。比如在某商场中,该商场的建筑面积为二十万平方米,其内每一层分八个区,每隔五米设置一个防火卷闸门,当有火情发生时,防火卷闸会落下,达到一定的阻止火情蔓延的的效果,如果有条件,应在每一个区内设计一个防火室,与墙体距离近,有良好的通风和窗口,整体包裹建筑使用防火性材料,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防火效果。然后我们再来说一说疏散通道的设置,疏散通道也是一场基本的建筑防火设计方式,在对于工厂、商场等这种占地面积大内部建筑物较少的建设来说,防火通道要直接有效,在设计之初不能过于靠近货仓等地,这样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在住宅楼等高层楼体中,防火通道要靠近外界墙体一侧,空间起码要能容下一人半,并且在每个楼层设置一个通风敞口和防火门,如果有条件的,可以在每一层设置相应的防火警报装置和晒水灭火装置,在建筑过程中也应该注意防火隔层材料的使用。

二 供水网设计要求

供水网是建筑中一项重要的防火内容。供水网供水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火情发生后灭火效率的高低,所以在供水网设计之初一定要明确几点,第一点,供水网内水压一定要够,有很多劣质建筑中发生过一些这样的情况,当火灾发生时用到供水管网时因为水压不够而导致水喷不出来或水柱喷射不到位,延误了灭火时间,导致火情扩大,对公民人身产生了更大的威胁。第二点,找准供水源,供水网水压不够高的根本原因是水源找得不好,有些建筑中用的是自来水水源,有的建筑中则采用的是地下水水源,一般来讲这两种情况都会存在水压不稳的情况,使水源稳定才能使水压稳定。第三点,供水网设计得不合理,在对供水网结构进行设计时我们要一定要保证其快捷、有效、直接,有些楼群的供水网设计得过于复杂在使用时内部通路产生冲突、错位,也耽误了供水效果。第四点,这是针对于施工过程而言的,在施工中应尽量采用材质较好的水管和连接金属部件,防止长时间没使用造成的水管堵塞现象。

三 消防喷淋设备设计的要点

建筑之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喷淋系统在建筑建设过程中应该是同时设计的,消防报警系统和消防喷淋系统使建筑内部灭火措施的重要手段,其灭火效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到对建筑保护工作和公民的人身安全。

四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要点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设计时最大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报警装置的布置工作,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结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火灾发生时建筑实现自身救助的能力。在对报警系统进行设计时我们要根据建筑体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消防警报装置,在设计消防警报的安放点时除了要做到合理、科学、全面的覆盖外,还要求要有手动报警按钮,每个手动报警按钮之间的距离不应该超过三十米,并且手动报警按钮所处位置要十分明显,高度应该在一米左右,颜色要明显,多数使用红色,外向要突出,使用要方便。从以往建筑消防设计经验中我们还发现一个问题——手动报警按钮与消火栓启泵按钮概念相互混淆,有些消防设计者认为有了消火栓启泵按钮就不必再设置手动报警装置了,这是一种基本的普遍的消防错误意识。手动报警按钮是联动警铃,让外界知道此处发生了火灾;而消火栓启泵按钮是启动消防水泵的功用,所以说消火栓启泵按钮和手动报警按钮是两个互相独立分开的系统,谁也不能替代谁。

五 防烟和排烟装置的设计要求

在火灾发生时对人身安全威胁最大的除了温度过高的火舌之外,因为燃烧产生的浓烟、有害气体对人的伤害也是致命的,所以防烟、排烟系统在建筑消防设计中同样重要,是据不能忽视的问题。建筑中的防烟、排烟装置一般由防烟隔层和排烟风扇组成,在设计中我们要主要每个排烟风扇之间的距离不应该超过五十米,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对排烟风扇的维护工作。防烟隔层就是在防火闸门中加入隔烟网、隔烟涂料,在防火闸门上开加一个过滤网,一方面能使空气适量流通,一方面可防止大颗粒烟尘进入。

总结:

要想使建筑消防设计能发挥作用、可发挥作用我们就必须加强消防设计者的消防意识,使其认识到消防设计工作在整个建筑消防体系中产生的作用。在消防设计中我们要求设计者能够做到设计细节化、全面化、整体化、人性化,以实现最佳的建筑消防效果。

参考文献:

[1] 郝进.探讨建筑工程消防设计的几个误区[J].中国西部科技,2008(16).

篇5

现代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智能建筑与建筑设计之间的需求尤为重要。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智能建筑,智能工厂、智能学校、智能图书馆和智能机场等,其在设计上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目前应用最多的智能办公建筑设计,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探讨和分析智能办公建筑设计,为其他类型的智能建筑设计提供启迪和帮助。

1.智能办公建筑的发展背景

智能办公建筑的形成除了经济、社会、技术和生活需要这些客观因素,智能建筑本身的一些独有特点也加速自身的发展。也就是说,现代办公方式不仅需要智能办公建筑,还须适应智能化的趋势。

信息重要的地位在现代办公中凸显,促进建筑智能化的发展。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购物中心,信息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通过调整的人数、物流、方向、速度、目标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降低人类的劳动,并释放的最大潜力,提高工作效率。信息沟通越顺利,效率越高。因此,现代办公比任何其他行业更加追求信息流通的效率。

2.计算机应用对智能办公建筑的影响

办公环境是工业社会的产物。科学和技术、管理和环境是分不开的。环境的变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的共同战略,不在乎空间形式和空间规模,以适应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环境。以下几个方面都对办公建筑的设计从功能到形式产生很大的影响:

工作和生活的发展空间,创新的环境形式。为适合个人或小公司使用,将空闲办公室和仓库,转化为工作和生活类型的公寓。现代电子通讯技术、使工作和生活环境双向互动。公司管理权下放,人们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任何一个计算机网络、电话、传真、扫描和打印机展开工作。办公空间布局应注重私密和开放,变化的使用者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结构和建筑空间应更加的灵活。

3.智能办公建筑的空间设计

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它已经把设计理念带来了的新发展,也将从本质或更深层次上对建筑物的创造性思维,审美和建筑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作为建筑师,我们不只关注设备、系统和线路等智能建筑自动化技术的水平,还要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构建建筑本身的智能化、建筑与智能化的适应性,智能大楼的环境影响及控制等层面的问题,寻找对建筑设计共性。

3.1智能办公建筑的核体空间

高层建筑的垂直运输和管道设备在一起,并发挥重要作用,决定着高层建筑的构成模式。

3.1.1核体的布局形式

通过核心筒和办公空间的不同组合,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平面形式,每个形式的特征如下:在设计中,选择哪一种核身体布局,也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这取决于具体情况。智能建筑中大量应用计算机和电信通讯设备,其光缆与电脑网络管道井、配线箱、中继装置等,每一层都必须设置上面的三个地方才合理的。许多建筑设计为了满足机电设备的需求经常变化,将“核”的多元化,分配多处设备和管道井,以便于局部更改、结构抗震、避难疏散及创造更大的使用空间。

3.1.2智能办公大楼核体空间的大小

在实际工程中,在满足消防安全检查、运输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核体的规模应尽量缩小,这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提高平面利用率。在智能建筑中,核规模将会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它的技术在空间智能布线区域需要的面积更大。

3.2中庭空间

智能建筑中插入一个或多个关闭或或开放的中庭,内部空间设计手法可以提供良好的休息空间,改善封闭的室内环境,反映了建筑风格和空间变化,使得楼层间的自然通风换气成为可能并利用中庭节能。

3.3办公等使用空间布局

3.3.1决策空间

其空间区域、照度、家具和办公设施等建筑标准应该是非常高的,所以为决策者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工作环境和辅助决策支持工具。

3.3.2会议空间

添加现代的通讯手段和办公室使用长途通信网络,可以进行语音和视频会议。设定在安静的地方、减少回声,根据需要容纳的设备和人员来决定面积大小和形状、会议人员均在摄像区域内,可以看到图片和影像。会议坐席背面的墙面不得开窗或有强烈的光线,空间形状和装饰可以使用防止回声、隔音、吸音装饰材料。

3.3.3接待休息空间

布置在靠外窗周边区,放置谈话桌,内部设小会谈桌椅供员工交流。

3.3.4办公空间

建筑布局合理,良好的照明设计,满足安全、健康、温暖和方便等条件,配备先进的信息环境及自动化的办公条件。以上只是几个代表性的布局形式,实际项目的安排是不同的。紧凑是彼此为了节省办公空间,便于办公区内环境设备的集中和配管布线;合理的空间来分隔是为了减少干扰。

4.智能办公建筑的专用空间设计

智能办公建筑的设计中,存在与智能布线相关,特殊功能要求的内容,相应的建筑空间设计也有其独特的需求,被称为智能建筑界面环境要求,建筑设计师应当有一定的了解。

4.1监控室

监控室内主要设置各种各样的监视和控制设备,如火灾报警和消防设备、电梯操作监督工作的设备,电源控制的现代化设备。监控室环境要求较高,通常在房间内进行防火分隔,室内照度应该充足,尽量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在屏幕上产生眩光的现象,对温度和湿度也需进行控制。

4.2电信间

电信间是电缆在垂直方向及干线和水平通道在水平方向的连接点,其中包括有源语音设备、数据通信设备、终端区和交叉连接。建筑师应理解当前弱电竖井不仅仅是走线缆桥架,它是楼层设置间。电信间的位置通常是在每一层的中部,距建筑物的外边缘的距离应适宜,以方便电缆的进线与出线。

4.3电话程控室

由于智能办公大楼通信需求的增大,对电话、传真等使用较多,智能办公大楼须独立设置电话程控室。房间的大小应取决于办公建筑内电话数量的多少,并应该留有发展的空间。为了缩短线路距离和减少信号衰减,电话程控室应该位于五层以下。

4.4智能化布线方式及对建筑层高的影响

智能布线是智能建筑提出的新概念,它是智能办公建筑的“神经系统”,它不仅与自动化工作站密切联系,和室内家具和装饰也联系紧密,同时也与建筑物的层高、总高及建筑结构主体相关。

5.结语

本文分析了智能办公楼的发展背景,进一步探索智能办公建筑的主要空间构成。通过分析计算机在智能办公建筑空间形态的影响,已经清楚一些特殊要求的智能系统技术、空间布局和技术处理,以更好地对智能办建筑进行设计。 [科]

【参考文献】

[1]吕超,张晶晶.办公建筑设计研究[J].科技资讯,2006(05).

[2]毛荣华.社会背景因素下的现代行政办公建筑空间类型转换趋势研究[J].科技信息,2011(13).

篇6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幕墙是由金属构架与板材组成,不承担主体结构荷载与作用的建筑护结构。建筑幕墙除了有技术发展较成熟的玻璃幕墙、金属幕墙和石材幕墙外,还有现在发展得较快的多用于大空间的点驳式幕墙和新型的气循幕墙、智能幕墙与光电幕墙。建筑幕墙是现代建筑派的主要表现特征,在新世纪的现代化城市建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地位。 

建筑幕墙一般应用在人群密集的、大型的公共建筑,重要的高层、超高层建筑物的外墙上。幕墙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大,因为玻璃、石材是脆性材料,其抗火性差,温度达到250度时玻璃即会炸裂。一般幕墙的玻璃、石材、复合铝板均不耐火,当受热或遇火烧时易变形、破碎毁坏而造成幕墙大面积掉落,火焰就从幕墙破碎洞口的外侧卷进上层室内。另外,垂直幕墙与建筑物各楼层楼板、房间间墙的缝隙未经处理或处理不恰当,且消防系统不完善情况下,浓烟也可通过缝隙向上层扩散弥漫,造成人员窒息,而火苗则通过缝隙往上层窜。这些缝隙和幕墙破裂的洞口就成了引火通道,串烟串火,酿成更大的火灾。国内外都有这样不少惨痛的例子。此外,室内的大火可将石材幕墙挂石板的不锈钢板和钢材软化而失去强度致使石板剥离从天而降,威胁行人安全。可见,幕墙的防火不当不但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性,还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公众利益,所以幕墙的防火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建设主体各方都不可掉以轻心。 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明确了建设主体各方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尤其明确了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工程建设标准进行设计,并对其设计质量负责;施工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也就是说,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对质量行为负终身责任。笔者以过去设计的经验及现在监督的个案例子,结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一些相关规范着重在设计、施工方面对建筑幕培防火、防雷措施提出一些技术处理要点。 

1. 幕墙的防火设计

幕墙的防火,设计要先行,设计是前提是基础。所以防火设计应做到: 

(1)明确设计责任。建筑设计单位主要应考虑幕墙工程的防火、防雷、光环境污染和连接预埋件的结构安全等因素,并对建筑幕墙工程提出具体设计要求并负相应的设计责任。幕墙设计单位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设计资质,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相关标准及制度对幕墙防火方面的选材、节点、细部构造进行设计。 

(2)建筑幕墙的设置、层数、长度、面积和防火分区、防火间距及建筑幕墙的防火节点的耐火极限要求等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3)建筑幕墙作为护构件要求密封性好,尤其是玻璃幕墙其开启部分面积要求不宜大于幕培墙面面积的15%:且开启部分宜采用上悬结构,开启角度不宜大于45度。所以,以建筑幕墙为护结构的建筑物基本上是属于封闭性建筑物,防火设计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立足自防自救,幕墙防火措施要与建筑主体的消防系统结合考虑。 

(4)设计幕墙分格时要力求杆件与柱、梁、墙、楼板位置一致,避免交叉。一般地,幕墙立挺与柱要重合,幕墙横梁与建筑物楼板或主框梁、防火墙裙要吻合,避免一玻璃跨越两个防火分区,这样幕墙的主杆件才可以与建筑物主体可靠连接,防火区才得以封闭。

(5)个别情况下,幕墙横梁与楼面标高不一致时,应在楼面外沿设置水平放置的铝型材填充,铝型材用透明结构胶与玻璃粘结。 

(6)窗间墙、窗槛墙的填充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当其外墙面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lh的不燃烧体时,其墙内填充材料可采用难燃烧材料。 

(7)无窗间墙和窗槛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lh,高度不低于0.8m的不燃烧实体裙楼;或在幕墙内侧每层设间距≤2m的自动喷水喷头。 

(8)玻璃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培处的缝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严密填实,楼板和隔墙处形成水平或垂直防火带。 

(9)防火层的厚度和宽度应根据防火材料的耐火极限来决定。防火层应采用隔离措施。防火层的板应采用经防腐处理且厚度不小于1.5mm的耐热钢板,不得采用铝板。防火层的密封材料应采用防火密封胶,防火密封胶应有法定检机构的防火检验报告。 

(10)幕墙使用的防火、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性或难燃性材料,其品种、材质、耐火等级、铺设厚度、燃烧性能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其表面应有防潮措施。 

(11)装修材料的使用严格按《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要求采用燃烧性能等级为A或B1级的材料,当材料的防火等级不明确时,应取样进行检测。 

(12)目前,幕墙工程多由施工企业自行设计,其设计文件图纸必须由原设计单位审核,审核单位不能仅从总体方案、立面效果、平立面分格方面粗审,要真正起到技术审核把关的作用。 

(13)原设计单位在设计建筑主体消防系统时,要同时结合考虑幕墙的防火措施,避免出现消防盲区而留下火灾隐患。幕墙四周天花处,可设烟感探测器及消防喷淋加以保护,当火苗初起,烟感探测器马上报警,喷水设备启动,将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

2. 幕墙防火施工

幕墙防火的施工是幕墙防火有效的关键和保证。 

(1)承包幕墙施工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建筑幕墙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设计要求提出有关施工安装的技术要求并对幕墙材料、幕墙结构设计和加工制作部件等的工程质量负责。 

(2)建筑幕墙工程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经有资质的审核单位审定的设计文件和施工图进行施工,不得擅自修改。 

(3)防火材料的安装应有固定措施,确保安装牢固,做到不松懈不遗漏,拼缝不留缝隙。防火棉厚度不能少于60mm,铺设要饱满均匀无遗漏,且不能与玻璃有直接接触。 

(4)防火材料不得与幕墙玻璃直接接触,防火材料朝玻璃面处宜用装修材料覆盖。 

(5)搁置玻璃幕。

设要饱满均匀无遗漏,且不能与玻璃有直接接触。 

(6)防火材料不得与幕墙玻璃直接接触,防火材料朝玻璃面处宜用装修材料覆盖。 

(7)搁置玻璃幕墙防火棉的金属板应为厚度不小于1.2mm的镀锌钢板,而金属和石材幕墙的防火层必须采用经防腐处理且厚度不小于1.5mm的耐热钢板,两者均不得采用铝板。 

(8)镀锌钢衬板不得与铝合金型材直接接触,衬板就位后应进行密封处理。 

篇7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酒店电气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酒店供电设计要求、酒店照明系统设计要求、酒店广播电话系统的设计要求等方面,重点分析了电气设计要求中的火灾报警系统与电气自动化系统,其中自动化系统分析了自动化网络的设计要求、自动化安全系统设计要求、楼宇自动化设计要求、电梯自动控制系统,这一研究对于酒店建筑特别是五星级酒店基础设计具有一定的作用。

设计要求分析

1 . 酒店供电设计要求

酒店供电系统设计要求基本包括:酒店电源的进线需要应用不同高压配电站的2路电压进行设计;同时还应配给应急电源,不仅能确保关键负载的供电,还能在停电后满足供电,此外由于酒店场所的特殊性设计时还应达到发电机在15s内完成负载重新正常运行的要求。供电设计中对5星级的酒店客房的具体要求还包括:任一客房都应配备2路电源,即正常与应急电源,至少确保客房标间中有一个灯实现应急供电;高级客房还需要配备用电设备回路,实现过、欠电压保护功能。酒店的供电设计是电气设计的基础也是关键内容,其设计应充分考虑整个电气设计进行处理。

2 . 酒店照明系统设计要求

酒店照明系统设计要求应满足以下控制:酒店照明的亮度应实现变化光和可调光,对于煤气房、日用油箱以及危险品仓库等灯具开关应实现防爆型的设计;服务台需要实现对酒店各厅、走廊、通道等所有非封闭场所的集中控制或BA控制等。照明系统针对5星级酒店客房还应满足以下设计要求:挂衣橱还应设计配备保护罩的照明灯具,其由橱门进行控制设计;床头灯的上方设计应配备阅读灯,其光照范围在12度以内,同时应具备调光控制功能,落地灯应满足上方控制设计;客房内写字台设计2电脑电源插座,且配备不同电压等级标识;客房小走廊进门照明设计是不受钥匙牌控制等。酒店照明系统的设计是酒店建筑中基本配给其对于酒店形象会产生极为关键的影响,设计中应进行更全面、更人性化的处理。

3 .酒店广播电话系统的设计要求

酒店建筑的广播电话系统设计应满足:为了方便管理与客户需要设计应达到客房状态、请勿打搅、自动叫醒、综合话音和数据系统等功能,还应设计实现酒店管理的友好平台。针对客房电话系统的设计应满足:任一客房应设计2路及其以上不同号码的电话线路;客房套房任一房间还应具有一个喇叭,任一房间至少设计三条五类线(或二条五类线和一条三类线)(数据、备用和语音) ,从而完成语音传输的电话线、客户拨号上网电话或是传真机使用、提供宽带高速上网以及扩展、视频点播等功能。酒店广播电话系统是酒店人性化服务的基础设施之一,其设计也应进行全面的细节把握处理。

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要求

火灾报警系统对与酒店这类大型公共场所来说起着生死攸关的作用,下面对其相关设计要求进行叙述。酒店设计中除了需要满足基本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进行设计外,还需要满足下列要求:火灾报警系统的中应急广播需要在火灾发生时能实现切换到任一客房,扬声器设计位于入门处的天花板上;配电房、锅炉房、发电机组房等需要设计自动气体灭火系统,而电话交换机房、计算机房则应将自动气体灭火系统以悬挂式设计;酒店所有楼层的消防通道可通向酒店外的防火门且都应设计就地报警和控制报警的装置。酒店客房内的火灾报警系统设计还应满足:客房内配备采用地址码控制的烟感探测器,且配备声响报警系统;而残疾人客房、公共场所则需要设计消防声光报警器,在残疾人防的报警探测器都应设计在与睡房小走廊附近天花板下面。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是建筑安全性、智能化的一个关键部分,在酒店建筑设计中应更给予更多的重视。

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要求

酒店的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是整个电气设计的核心内容,下面将就相关的电气设计进行分析。

1 . 自动化网络的设计要求

建筑的自动化系统设计以自动化网络为基础的, 酒店建筑设计应满足:酒店自动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前台、餐厅、客户、仓库、电话系统、设备监控等业务管理;网络中计算机房供电的可靠性应进行静态交流不间断的电源设计,还需满足非计算机相关管理人员不能进入机房的处理,设计位置不应和客房、电梯等进行连通设计;任一客房内还需设计网络端口连接,应用综合布线网络实现电话、计算机管理、楼宇自动化等系统的规划网络布局。自动化网络是酒店电气自动化设计的基本构成,其设计实现对于酒店建筑现代化设计是极为关键的。

2 . 自动化安全系统设计要求

自动化安全防范系统是酒店安全设计中的关键部分,其要求包括:总服务台、外币兑换处、机房、公共场所以及关键通道等进行监控系统设计;安全设计中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能实现报警、出入管理系统的联动,设计监控通道、门楣等监控,还需要实现监控点被触动时能依据中央程序报警,报警能应用安全联动系统实现异常监控处理。自动化安全系统的设计应满足联动和安全控制的基本功能,对于5星级酒店来说其设计也进行更全面的处理。

3 . 楼宇自动化设计要求

BAS(楼宇自动化系统)在酒店建筑设计中主要是以空调通风系统为监控目标,其他项目依据酒店的不同要求进行确定,在满足控制中心位于消防控制中心或保安安全监控中心前提下,其空调通风监控设计还需满足:中央冷冻系统设计实现冷冻机的报警与启停,冷却塔系统监控实现进出水温度、运行及其故障报警灯,锅炉运行的监控等;空调处理机设计应实现监控新风、送风、回风等温度,还应满足监控CO2浓度、室内湿度等;排风机系统设计满足监控室内有害气体浓度、累计运行时间以及部分重要区域的环境温度监测等。BAS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酒店电气设计中也是作为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4 . 电梯自动控制系统

电梯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应满足:中央监控系统设计实现监测、记录状态和报警功能等;设计还应实现电梯、护梯紧急停车报警等功能;自动控制设计中需对电梯、护梯运行进行时间方面的控制,消防控制中心设计中应对任一电梯运行状态的模拟盘及电梯自身故障或出现异常状态时进行监控。电梯在酒店电气设计当中是作为自动化控制的一部分进行处理的,设计中也应从人性化角度处理。

结束语:

基于酒店建筑分析了设计基本要求以及重点分析了设计要求中火灾报警系统与电气自动化系统,文中分析都是基于安全性、合理性、人性化进行设计要求叙述的,在实际酒店建筑特别是5星级酒店的设计还需要进行更全面的处理,才能更好的满足客户享受体验。

参考文献:

1] 石峰. 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J]. 科技资讯. 2009(33)

[2] 沈如敏. 浅析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J]. 今日科苑. 2008(11)

[3] 李琳. 浅析学生公寓电气设计特点[J]. 科技资讯. 2009(10)

篇8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讲求方法,才能够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此,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确保结构构件具有必要的性能

在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建筑结构构件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刚度和延性等性能。结构构件需要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底层柱、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中对于可能会造成构件相对薄弱的部位,需要采取从事提高其抗震能力,对于承受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则最好不作为主要的耗能构件。

(二)尽量多的设置抗震防线

一个抗震结构体系需要有多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合而成,并且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协同工作。例如框剪结构就是由延性框架和剪力墙两个分体组成,双肢或者多肢剪力墙体系组成的。由于在一次地震之后将会伴随着多次余震的出现,如果在结构设计时只有一道防线,那么在建筑遭到第一次破坏之后再遭余震,就会因为损伤积累导致建筑物坍塌。抗震结构体系应该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和外部冗余度,在设计中需要有意识的建立起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这样能够使结构吸收和消耗大量的地震能量,从而能够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三)恰当的处理建筑结构的构件强弱关系

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正确的处理好构件的强弱关系,在统一楼层内使主要耗能构件屈服之后,其他抗侧力构件则仍然处于弹性阶段,这样能够使得有效屈服保持较长的阶段,能够保证建筑结构的延性和抗倒塌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抗震设计中一部分结构的设计超强,那么就会导致结构的其他部位出现相对薄弱的现象,所以说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恰当的处理结构的强弱关系,对于不合理的加强的作法或者是在施工中以大代小,改变抗侧力构件配筋的这些做法都需要尽量的避免。

二、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方法

(一)建筑场地的选择

当前地震的发生虽然可以预测,但是还是会给建筑物造成很大程度的损坏,地震发生的过程中,由于地质结构发生变化,就使得整个建筑结构发生改变,严重的话会直接导致整个建筑物倒塌。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地减小地震对房屋建筑的损坏,我们必须选择好施工场地。

(1)由于我国地理条件比较复杂,最佳的施工场地应该选择在地势平坦、开阔的地区,这样能够减少地震时的沉降度,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进而减少建筑物的坍塌情况。

(2)有些地区的地形本身就容易受到地震的破坏,例如,河流、山川附近、地形不均匀地区等等,如果在这样的土地上建设建筑物,一旦发生地震,就会直接导致建筑物倒塌。在选择施工场地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开这些地区,如果不能避开,就必须做好抗震措施。

(3)有些危险地区能够直接主观判断出来,例如容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区,建筑物一定不能在这些地区建设,如果把房屋建筑在这些地区,一旦发生地震就会引发一些其他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更大的危害。此外,建筑场地土地的性能也和建筑物的抗震性有直接关系。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显示,土质越坚硬,抗震性能就越好。

(二)地基和基础设计

(1)为了全面的加强房屋建筑整体的刚性,增强建筑整体结构的抗震性。在房屋建造的过程中,同一个建筑单元不能够建设在不同性质的地基上,也不能够采用不同的方式,要么就全部采用天然地基的方式,要么就全部采用桩基方式,不能一半采用天然地基,一半采用桩基。

(2)房屋建筑物的基础的埋置要有一定的深度,埋置过浅就会使建筑物的嵌固作用减小,从而使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振幅增大,极易发生震害。所以,在对建筑物的基础进行埋置时,要尽可能的增加埋置的深度,同时做好基槽的回填和夯实工作,使回填土与基础的侧面发生紧密的接触,更好地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3)基础和上部建筑构成了房屋建筑的整体,为了加强两部分建筑之间的整体性,基础在室外的地坪下不宜做内外交圈的基础圈梁。同时为了使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牢固,就要把上部结构的构造柱钢筋插入到基础的圈梁中。当地基的土质刚度不强时,还应该在基底的底部布置圈梁。

(三)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1)房屋的高度和宽度。不论是房屋建筑的高度还是宽度都不能够单独影响抗震性能,而是高宽比。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和高宽比成反比,也就是说,建筑物的高宽比越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越不好,受到地震损害的程度就越高。此外建筑物受到地震损坏的程度还和层高有关系,层数越高,损害程度就越大。所以为了减小建筑物受到地震损害的程度,对建筑物实行限高政策。此外,在抗震性能设计的时候,还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高度和宽度。

(2)房屋建筑的结构体系。在对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中,要尽量的使结构的刚度和质量分布的均匀,而且使建筑的平面和立体结构呈现规则的感觉。如果平面设计的过于复杂,就会使质量和刚度分布的不均匀,在发生地震时,就会使建筑物发生严重的扭转现象,加重地震对房屋的破坏。另一个影响抗震效果的因素就是结构的整体布置,不规则的房屋,在地震中更容易发生扭转,而且如果采用的是错落的立面,也会由于高度过高而产生“鞭稍效应”。

(3)纵横墙的分布。在房屋建筑物中,最主要的承重构件就是墙体,墙体在地震中很容易产生裂缝甚至是倒塌,所以要对纵横墙进行合理的配置。在对房屋进行设计时,要使横墙和纵墙分布均匀,共同承担房屋的重量。通常来说,墙体的刚度决定建筑物的刚度,如果房屋建筑中承重墙比较少,就会使得墙体之间的空间变大,建筑物的刚度就很小,抗震能力就会弱。所以应该根据实际工程情况来确定好房屋建筑的墙体,保证建筑物的刚度。

(4)建筑悬挑梁梁高度选用。有一些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经常对梁饶度计算这一环节进行忽略,在对建筑物进行正常使用这一状态下,梁高的选用往往都比较小,这也就造成了建筑物梁截面受压区应力过高,梁截面受压区也就产生了非线性的徐变 。如果我们进一步发展挑梁变形,梁支座的截面上部的受拉区也就经常会出现一些竖向裂缝,这些竖向裂缝的跨度也就比较大。受到了支座附近剪弯作用影响,竖向裂缝也就不断的向下延伸,进而成为了斜裂缝,这时,建筑物的梁也就已经接近了毁坏的程度,建筑物裂缝在梁支座位置的斜向延伸,那些靠近上部的缝宽度也就越大。

(四)墙体和屋顶的抗震设计要求

房屋建筑的质量越轻,其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也就越小,结构的稳定性也就越强,房屋的安全性也就越高。所以为了减轻房屋建筑在地震中受到的破坏,就要把结构的各部分做得轻一些。房屋建筑的上部建筑主要是墙体和屋盖。

(1)要使房屋建筑结构的围护结构变轻,就要使房屋的墙体变轻。如果墙体的重量过大,其抗震性能就会变得很弱,发生地震时,就会很容易遭到破坏。所以,应该控制墙体重量材料的特性。

(2)在屋盖的设计中,屋盖要尽可能用材质比较轻的材料,并且尽量不要在屋顶增加沉重的附属物,那样不仅增加了屋盖的重量,还增加了房屋的高度,加大了房屋建筑的高宽比,影响房屋的抗震性能。如果是必须建造的,也要尽量做得矮些、牢固些,或者是用重量较轻的材料。

(五)砌体结构中的圈梁和构造柱的布置

圈梁对于减轻震害有着极大的作用,无论是地基中的圈梁还是墙体中的圈梁。圈梁能够使墙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牢固,有效的增强房屋建筑的整体性和稳固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墙体裂缝的产生,同时还能够阻止建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而使结构遭到破坏。构造柱的设置也对房屋建筑的抗震有很大的作用,构造柱的设置能够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同时能够增加结构的变形能力,使结构在较小外力的作用下只是发生变形,而不影响结构的整体稳定。在房屋建筑的特性保持不变的同时,构造柱的数量要根据《抗震规范》来进行设置,但是在墙体交叉的地方,都要设置构造柱,这样就会使墙体的材料从脆性向着延性发展。

结语

地震是人们正常生活的严重安全隐患,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认真研究以往地震灾害中建筑的破坏原因和状态,在房屋建筑结构中强化抗震设计,不断的总结经验和优化设计,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最大程度的降低因地震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篇9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people on the living environment gave higher request, not only request is a simple, safe place, but more to live in a healthy livable green ecological space. China's future to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s pay attention to the people-oriented, create more beautiful harmony of indoor and outdoor environment, achieve finally ecological culture planning border.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our country in the future of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ulture of fu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Keywords: the house; Ecological cul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新世纪是一个注重生态、环保、人文、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未来住宅建筑的主流将是生态建筑和人文建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住宅建筑的发展将把人的需求又推回到原始的起点上——注重人的生存需要,注重阳光、空气、水、动植物的和谐统一,为人类建设一个健康、宜居的绿色生态居住空间。

一、未来住宅建筑的规划与设计要求

(一)未来住宅建筑的规划要求

1.健康住宅的规划要求

现代城市居住条件恶化、环境污染严重,人际关系淡薄,城市病蔓延,为了实现人类居住环境健康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实现健康住宅的规划。致力于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条件、治理环境污染、协调人际关系,实现健康住宅。

2.绿色住宅的规划要求

城市的高速发展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造成了资源紧张,涸泽而渔,超负荷运行。于是催生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住宅的规划要求就是这种理念的体现,就是要最大限度减少资源与环境的负荷,最大限度利用已有资源创造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与周围环境融合于一体。

3.以人为本的规划要求

住宅建筑要以人为本,结合城市自身特色,和小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小区进行总体建筑规划,力求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结构清晰,满足居民舒适生活的需求。并保证公用设施齐全,材料节能环保,同时满足居民的私密空间和日常安全需求。同时住宅建筑要注重细节,以人体对外部环境的舒适程度为标准来规划住宅建筑标准。

住宅建筑不仅要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地域性、民族性,还需要进入高科技、新技术,住宅建筑不仅考虑目前的适用性,也要考虑未来的可发展性。

4.地域性的规划要求

住宅是地域性较强的建筑,建筑规划必须考虑其本地的地域特色,住宅的规划设计和建筑材料的应用上都应充分考虑当地的人文环境和气候条件。只有良好的把握其地域性,才能够使建筑富有特色,与众不同,更有其生命力和人文价值。不仅重视了住宅建筑的自然生态、经济生态,较强的地域性也体现了其社会生态价值。

(二)未来住宅建筑的设计要求

1.环境设计要求

由于传统体制的限制,我国住宅建筑的环境设计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重居住建筑设计,忽视景观环境设计。因而要求设计院校深化改革,提高设计师业务水平,更新设计师设计理念,紧跟当前住宅设计前沿潮流,使住宅建筑中的景观环境设计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提高我国住宅环境水平的当务之急。

2.舒适性设计要求

未来住宅建筑对舒适性要求较高,因此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应始终走在时代前沿。首先建筑应该功能全面合理,各功能空间合理安排,各得其所,分工明确,既保证利于人的生活娱乐,又保持一定的私密性。其次住宅内部房间要动静分开,主卧室保证阳光的充足,通风良好。居住区要做到色彩搭配合理,整体风格协调,布局富有变化,各种设施齐全,并能满足节能要求,保证较高的使用率,并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建筑外部造型的处理、外装修、色彩、材质的配置应具有变化、有韵律、增强识别性。

3.绿化设计要求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绿色住宅的规划要求,绿色设计要求应强调立体绿化,住宅建筑垂直面上多做绿色设施,多种垂直植物,真正实现空间环境的绿化。

4.节能环保设计要求

大量使用绿色建材,不论在住宅设计还是在家居装修方面都应大量使用绿色节能环保产品,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的破坏。

二、我国住宅建筑的发展历程

1.经济节约型住宅

这一时期住宅以一梯三户、四户的多层住宅为主(如公租房、廉租房),每户面积以五十平方米为主,室内仅有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基本设施,布局紧凑,公摊面积小,小区总体整合,容积率高,不分朝向,追求建筑总量。

2.适用经济型住宅

这一时期的住宅,既有多层住宅,也有高层住宅,面积以六十至九十平方米为主,开始调整住宅起居室的布置,争取景观,避免干扰。每户平均面积增大,注重小区的总体整合,并少量增加公用设施。

3.发展转变型住宅

这一时期的住宅,既有经济适用、接近绿地景观的多层住宅,也有设有电梯,上下方便拥有景观的小高层住宅。面积以九十至一百二十平方米为主。小区的总体空间注重空间的完整性和公用设施的齐全性,建有集中绿地和庭院设施,是由经济适用型向舒适型的转变。

4.景观舒适型住宅

这一时期的住宅,主要注重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舒适度,面积以九十至一百二十平方米为主。不论小区内的绿地景观还是公用设施都以居民的使用方便舒适为目标而设立。

篇10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迅速提高。业主及建筑师的创新艺术使得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发展被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给工程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都应考虑到。本文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别从结构设计的特点、 结构优化设计的要求措施进行探讨。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低层、多层建筑结构相比较, 结构专业在各专业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不同结构体系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筑平面的布置、立面体形、楼层高度、机电管道的设置、施工技术的要求、施工工期长短和投资造价的高低等。其主要特点有:

1、水平力是设计主要因素。在低层和多层房屋结构中,往往是以重力为代表的竖向荷载控制着结构设计。而在高层建筑中尽管竖向荷载仍对结构设计产生重要影响,但水平荷载却起着决定性作用。建筑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建筑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是与建筑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一定高度建筑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着结构动力性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

2、 侧移成为控制指标。与较低楼房不同, 结构侧移已成为高楼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随着楼房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变形迅速增大,因而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应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

3、抗震设计要求更高。有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除要考虑正常使用时的竖向荷载、风荷载外,还必须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做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

4、轴向变形不容忽视。高层建筑中,竖向荷载数值很大,能够在柱中引起较大的轴向变形,从而会对连续梁弯矩产生影响,造成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之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还会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产生影响,要求根据轴向变形计算值,对下料长度进行调整;另外对构件剪力和侧移产生影响,与考虑构件竖向变形比较,会得出偏于不安垒的结果。

5、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相对于较低楼房而言,高楼结构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为了使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倒塌,特别需要在构造上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二、高层建筑中的优化设计方案

所谓结构优化设计,就是指工程结构在满足约束条件下按预定目标求出最优方案的设计方法。如何做好结构优化:首先,要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其决定了整个设计的好坏成败。因为对同一个建筑设计方案而言,结构设计不是唯一的,不同方案会使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产生很大差别。其次,进行正确的结构计算,一体化计算机结构设计程序的应用和完善,帮助结构工程师能越来越轻松的进行计算分析,使得结构设计更加经济和合理。再次,要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因为结构设计的目的就是花尽可能少的钱,做最安全适用建筑,这就要求结构设计时对材料选用要合理,利用要充分。还有,要正确合理的运用和理解《规范》,其是我们设计中必须遵循的标准,是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科技水平以及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

1、房屋结构周期性折减系数。房屋框架结构和顶盖等结构设计中,因为填充墙体存在使结构实际表现刚度大于设计计算刚度,计算周期也会大于实际周期,所以当算出结构剪力偏

小时,会使房屋的某些结构不安全,而应该对房屋结构计算周期适当的进行折减,这样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对于房屋框架结构,计算的周期不宜折减或折减系数取小。

2、耐久性的优化设计。在之前大部分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案中,很多没有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设计耐久性,也就是保证高层建成之后,在合理使用期限内,要能满足用户正常使用要求。但是很多的设计未能达到,造成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遭受条件和使用环境变化最终造成房屋结构损伤,引起房屋可靠度指数下降。对一般高层混凝土结构设计来说,低造价和省材料设计都应为满意的结构设计,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在实际工程中,有时在其他使用要求或技术指标上升为设计主要矛盾时,设计者们就要放弃对经济的单纯追求。所以当选以高层混凝土结构优化为设计的主要目的时,就应依据设计所要面对的关键性问题,分清主次,选多目标或单目标来实施优化,达到满意效果。

3、房屋结构抗震性设计。在工程图纸设计过程中,房屋结构按抗震设防分类,房屋抗震等级可根据房屋高度、烈度以及结构类型按国家《抗震规范》确定。地震震力振型组合数据

对建筑应当不考虑耦联扭转计算;当振型数大于3的时候,应取3的整数倍计算,但数据不能大于建筑物层数;当房屋层数不大于2时,振型数则可取房屋层数。对于不规则房屋的结构,应考虑扭耦联转,对高层房屋建筑来说,振型数应取不小于9;房屋结构层数多或房屋结构刚度突变系数大的话,振型数则应多取,例如结构中含多塔结构或顶部有小塔楼和转换层等,振型数应取不小于12的数,但其大小仍不能大于房屋总层数3倍,除非其含有弹性定义的楼板,而且采取总刚性分析的时候,振型数才能够取的更大。

4、地下室的层数处理。多层房屋框架结构房屋一般都设置地下室结构。由于隔墙较少,故常采用的是板筏基础。设计计算时将上部结构与地下层数结合在一起,并在图纸中按实际

的地下室的层数计算。如此一来,计算基础底板以及地基纵向荷载可一次设计完成。同时通过侧层移刚度性系数比较,可以调整和判断房屋相应嵌固位置,适当加固构造措施,保证楼板最小配筋率和厚度。当房屋结构纵向不规则时,要验算其最薄弱层。

5、合理使用高强钢筋与高强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总造价一般都包括框架结构材料、施工和基础的物料费用等,其中用钢量以及构筑件截面积对房屋造价影响较大,故在建筑设计中

合理使用高强混凝土与高强度钢筋可有效降低用钢量,节约建筑成本。若高层建筑设计位于厚软的地基上,那么由于坐落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合理使用高强钢筋和高强混凝土来优化构件的截面积,减轻结构重量,将会显著降低工程造价及基础设施施工难度,取得较好经济效果。对于震区的高层楼房来说,地震力作用的大小与建筑物的自重相关,人为地减轻建筑物的自重,降低结构在地震的荷载,可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在设计中高效地使用高强钢筋及高强混凝土,能快速有效的缩小梁墙板柱等构件截面积,达到建筑造价目的。

6、框架梁以及柱箍筋间距。房屋柱箍筋和框架梁等加密区的最大箍筋以及最小箍筋直径间距应该符合规定。依据规定,工程上取柱箍筋与梁的加密区最大间距为100mm左右,非

加密区箍筋最大的间距为200mm左右。通常在柱箍筋和内定梁加密区间距为100mm左右,以此为计算依据算出加密区箍筋面积,工程师要依据规范确定肢数与箍筋直径。而在程序内定的条件下,当房屋的框架梁跨中有较大的其他荷载或次梁存在而又只有两肢箍筋情况下,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应采取200mm左右,使房屋梁非加密区的配箍充足,故建议内定梁箍筋改为梁非加密区取200mm。既可保证梁箍筋加密区抗剪切能力,同时又增加梁非加密区抗剪的承载能力,使梁强抗剪性能更加充分体现出来。

总之,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工程师不能仅仅重视结构计算的准确性而忽略结构方案的具体实际情况,应作出合理的结构方案选择。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掌握的知识处理实际建筑设计中遇到了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概念设计的关键,以显示先进的设计理念,建筑使用的整体方案设计的整体结构的概念,在一个特定的空间结构工程师的主要任务,自觉处理的部件和结构,结构和结构设计成果。普遍认为,良好的概念设计与他的不懈追求,其结构的概念,结构工程师将随他的年龄和实践中成长,已成为日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创新和完善。今天的节目集成的综合应用,计算机的结果显然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不能被及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导致孤立他们在大学学到的概念逐渐被遗忘,就更不用说了不断创新的设计成果。

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概念设计的重要性,主要还因为现行的结构设计理论与计算理论存在许多缺陷或不可计算性,比如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内力计算是基于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而截面设计却是基于塑性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这一矛盾使计算结果与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差之甚远,为了弥补这类计算理论的缺陷,或者实现对实际存在的大量无法计算的结构构件的设计,都需要优秀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来满足结构设计的目的。同时计算机结果的高精度特点,往往给结构设计人员带来对结构工作性能的误解,结构工程师只有加强结构概念的培养,才能比较客观、真实地理解结构的工作性能。

概念设计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在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过程是不能借助于计算机来实现的。这就需要结构工程师综合运用其掌握的结构概念,选择效果最好、造价最低的结构方案,为此,需要工程师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结构概念,深入、深刻了解各类结构的性能,并能有意识地、灵活地运用它们。

协同工作的概念广泛存在于工业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中,对于任一个工业产品,我们均不希望其在远未达到其设计寿命(负荷、功能)时,它的某些部件(或零件)即出现破坏。对于建筑结构,协同工作的概念即是要求结构内部的各个构件相互配合,共同工作。这不仅要求结构构件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能共同受力,协同工作,同时达到极限状态,还要求他们能有共同的耐久寿命。结构的协同工作表现在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关系上,必须视基础与上部结构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处理。举例而言,对砖混结构 ,必须依靠圈梁和构造柱将上部结构与基础连接成一个整体,而不能单纯依靠基础自身的刚度来抵御不均匀沉降,所有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

二、概念设计的原理

在进行结构概念设计时,应该遵循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全面考虑的原则,要巨无细遗的考虑到建筑设计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建筑结构和施工方面的考虑,从整体到局部都要进行很好的把握,更不能忽视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有建筑完成后带给使用者在视觉感受、功能使用方面、成本预算方面等的考虑。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地域性特点,根据建筑即将坐落地区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历史文化、资源和材料限制等方面从现实的角度考虑建筑的结构概念。高层建筑拥有自己的自重特点,要从减轻自重的原则出发,建筑结构所承受的荷载大部分都是来自建筑物本身的自重,减轻自重也就减轻了结构的负荷。要让建筑结构合理受力,荷载均匀分布,多跨连续、空间作用、刚性连接、超静定的受理系统都可以使结构的受力状况均匀分布,分析结构的受力状况时,还要从各部分结构构件的直接受力状况和整体结构的宏观受力状况分析。材料尽可能的选用以轴向应力为主的受力状态,合理的组织构件的截面。优先选型,就是要优化结构体系,根据实际条件优化选择合适的基本构件,并确定他们的联系,确定构件的基本支撑做法。

三、结构概念设计的主要措施

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可靠性而对建筑工程结构做的概念设计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场地条件和场地土的稳定性;建筑物的平、立面布置及其外形尺寸;抗震结构体系的选取、抗侧力构件的布置以及结构质量的分布;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关系及其两者之间的锚拉;材料与施工质量等。

1、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场地,宜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丙类建筑。对于不利地段,结构工程师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这就考虑了地震因场地条件间接引起结构破坏的原因,诸如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陷、地震引起的地表错动与地裂。

2、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应符合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方案。不规则的建筑,在结构设计时要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借鉴国际的通行做法,参考外国规范,使我们的设计更加完善合理。

3、结构材料选择与结构体系的确定应符合抗震结构的要求。采用哪一种结构材料,什么样的结构体系,经技术经济条件比较综合确定。同时力求结构的延性好、强度与重力比值大、匀质性好、正交各向同性,尽量降低房屋重心,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并提出了结构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周期和振型)相近的抗震概念。

4、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地震有一定的持续时间,而且可能多次往复作用,根据地震后倒塌的建筑物的分析,我们知道地震的往复作用使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而最后倒塌则是结构因破坏而丧失了承受重力荷载的能力。适当处理构件的强弱关系,使其形成多道防线,是增加结构抗震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单一的框架结构,框架就成为唯一的抗侧力构件,那么采用“强柱弱梁”型延性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的屈服先于柱的屈服,就可以做到利用梁的变形消耗地震能量,使框架柱退居到第二道防线的位置。

5、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以及与之匹配的延性。提高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往往是以提高工程造价及降低结构延性指标为代价的。要使建筑物在遭受强烈地震时,具有很强的抗倒塌能力,最理想的是使结构中的所有构件及构件中的所有杆件都具有较高的延性,然而实际工程中很难做到。有选择地提高结构中的重要构件以及关键杆作的延性是比较经济有效的办法。例如上刚下柔的框支墙结构,应重点提高转换层以下的各层的构件延性。对于框架和框架筒体,应优先提高柱的延性。在工程设计中另一种提高结构延性的办法是结构承载力无明显降低的前提下,控制构件的破坏形态,减小受压构件的轴压比(同时还应注意适当降低剪压比),提高柱的延性。

6、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必须可靠。

结束语:

从人们从事建筑设计开始,就不断的在进行实践活动,虽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它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人类将继续取得进展高层建筑结构,无论在设计或计算一项复杂的任务。这就要求设计师都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具体实际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程度的概念设计,只有这样才可以设计出外观、实用、高效和创造性的高层建筑。

参考文献:

[1]刘鹏、高剑平、许开成,建筑结构概念设计浅析[J].山西建筑,2004-1 1.30

篇12

1.数学学科教学设计现状综述

教学设计的英文表达为“instructional design”,为什么用instruction而不用teaching,原因是我们希望描述对人们的学习有直接影响的所有事件,而不是只描述由教师个人发起的那些事件(Robert M.Gagne,1999)。也就是说,教学设计不只是教师如何教,关键是学生如何学。在现实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把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备课,只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习惯进行教学准备的活动,甚至有的时候备课只是为了应付学校和上级部门的检查。即便有为数不多的教师在用心搞数学教学设计,但他们的教学设计多以教学层次为基本层次,而很少关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层次的设计,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出现了种种问题。

2.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2.1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不是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而是习惯于把教学过程归结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上课做不完,课外继续练”,在大量反复操作的基础上达到掌握的目的。教学评价时,主要看结果,即分数的高低。新“课标”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对此,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轻过程、重结论,单纯依靠重复操练的“经验性”教法,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减轻学生大量的重复操练产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2.2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之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真正把学生当作数学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心理规律,创设情境,注重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参与动机,强化参与意识,提高参与兴趣,从而使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2.3重视释疑解难过程的调控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设疑、质疑、释疑、辩错。设疑,即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学生如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明他们已在积极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积极思维的表现。通过设疑,能培养学生追根究底、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质疑,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释疑,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疑难的问题。辨错,即学生对教师的有意“示错”进行分析、判断,提高防错能力。

3.进行教学评价,确定评价方式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改进教师的教学;同时,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教学设计中,评价不应视作一个独立的事件或过程,评价应伴随教学活动的始终,在教学设计中应多使用形成性评价。课堂教学中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表现。这是评价过程最基本的两个方面。当学生缺乏自信时,教师要激励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当学生有独到见解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与充分肯定。由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差异和思维角度的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思维结果

例如:数学教材八(下)“10. 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一节中,有一讨论问题“在ABC中,AB=4cm,AC=2cm,(1)在AB上取一点D,当AD=cm时,ACD∽ABC;(2)在AC延长线上取一点E,当CE=cm时,AEB∽ABC,此时,BE与D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这个问题对初学相似三角形识别方法的八年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学设计中可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案、学生先根据题意,D画分析、探究,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获得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结束语

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就要对教学设计出现的问题有清楚的认识,要针对不同教师出现的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策略。唯有如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才能更加完善,我们的课堂才能有更多的生成,更多的精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