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常见问题范文

时间:2023-08-28 09:24: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地理常见问题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地理常见问题

篇1

在《俄罗斯》一课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这样的提问:“是不是啊?对不对啊?会了吗?”等浅层次的、可问可不问的问题。这一类问题主要集中在毕业不久的教师身上。这些问题思维含量低、没有深度,设置太过简单,更像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把课堂提问当作了“完成任务” ,根本没有达到课堂提问的目的。课堂提问要科学合理,要在研究学生、教材和教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通常情况下,要在一节课开始处设疑,以便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要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处设问,这样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要在结尾处提问,师生共同总结归纳知识点,同时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提问问题缺乏层次性

在《俄罗斯》一节课中,教师共提出14个问题,其中学生回答不完整、不全面的有7个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补充完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有的问题设置太难,学生理解不了;有的问题设置缺少铺垫,教师急于求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有层次性地提出问题,尤其对于难点内容的提问,需要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循序渐进地解决,最终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针对不同的知识,课堂提问可分为低级与高级两大类。低级提问针对的是不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判断较容易的知识;而高级提问则针对的是需要学生深入思考,把“旧知”迁移转换到“新知”,进而做出判断的知识。据此,教师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提问,把不同难度的问题对应地提问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展示自我的机会,都能得到发展。

三、课堂提问的方法不当

在《俄罗斯》一节的教学中, 教师共提出14个问题,其中有4个问题提问方法不够合理,导致学生不知如何作答。针对这类问题,要求教师课堂提问的方法要得当。一方面,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另一方面,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复杂,避免学生不知道究竟在问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回答。当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将其分解为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推进,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四、课堂提问的时机选择不当

在《俄罗斯》一节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然后,教师针对视频内容向学生提出了问题。教学设计得很好,可就是教师提问的时机选择不当,在学生看完视频后才提出问题,导致学生看视频没有针对性。类似的问题在其他的课堂上也出现过。有的教师课堂提问时,先点学生名字再提出问题,好像问题是为某学生“量身定制”的,和其他学生无关;还有的教师课堂提问时,刚一抛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和讨论就让学生作答。这些都体现出课堂提问的时机选择不当,效果也大打折扣了。

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一定要选择好时机,要避免随意性。课堂上“什么时候问”“问什么”“向谁提问”必须建立在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

五、课堂提问过分依赖教案而缺乏随机应变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一个教案走遍天下”,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时期的学生,都用同一个教案,并且过分依赖教案,缺乏随机应变。

学生是有差异的,我们教学不可能“一个教案走遍天下”。所以,课堂提问环节,教师要对学生倾注更多关注,并尽量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间,关注学生的反馈,这是教学的契机,是进一步深化教学的出发点。满意的反馈是进一步深入教学的基础,不全面的反馈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错误的反馈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找出问题的症结。教学中的“生成”是鲜活、宝贵的资源,是不容忽视的。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 地基验槽 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概述

有些设计人员不太重视地基处理,却一味追求加大基础断面,增大地圈梁配筋,孰不知,地基一旦出现大面积不均匀沉降,再大的基础断面也难以抵抗较大的地基变形,极易被剪切破坏,加大基础构造圈梁,也无助于抵抗这种变形。通过多年来对地基变形引起基础下沉事故的总结,人们开始重视对地基的处理,认识到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是一个整体,它们共同协调工作,地基处理要适应基础及上部结构造型,而基础及上部结构的设计,也要适应地基处理要求。因此,设计人员除了精心设计外,还应与勘察单位、施工单位、质监部门密切结合,深入现场,认真细致地进行现场地基验槽。

一般来说,岩土工程勘察布孔有限,只能在一栋建筑物周边地基的几个钻孔内进行。两钻孔间的地层变化规律是无法准确无误加以描述的。特别是在杂填土较多的城区地基,更是如此。而有的建设单位出于不愿意多花钱的考虑要求少布孔。因此,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般情况下只能从宏观上反映地质情况,一些墓穴、坑洞、地基局部浸水、地基局部松软等就很难发现。尤其是古老城市,由于历史变迁,地下土质扰动土较多,有些地质情况还较复杂。通过我们多年来设计的大量砖混机构建筑,以及一些高层建筑,有近50%的地基不能直接作为持力层,而需要程度不同的进行地基处理,通过实际观察,经过地基处理的建筑物,一般未出现过由于地基原因引起的质量问题。实践证明,设计人员深入现场,进行地基验槽,可以发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所未发现的问题,完善和提高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精确程度,从而使地基处理更符合实际,使建筑更安全。

常见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

地基遇枯井、墓穴、防空洞等之类的空洞。有的枯井是明井,废弃多年不用,有的水井还在使用。墓穴有土穴、砖穴。防空洞有砖拱、混凝土拱,对于这类空洞,一般的处理方法有:

夯填法。对于枯井之类深坑,一般可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

开挖夯填法。对于墓穴、防空洞之类无保留价值的,可将其顶部挖开,用素土或灰土夯填,而基础底1~1.5m范围内,可用与周围土质相同的土夯填。处理范围,宜处理到距建筑物基础外缘以外3~5m。

梁、板跨越法。一般洞穴埋置较深,现场开挖条件受限制,可用此法。

基础加深法。当防空洞埋置不过深又靠近建筑物,可采用此法,与防空洞底取平,建筑物基础对防空洞不直接传递压力。

遇洞、穴之类空洞,地基处理方法较多,文本不再评述。

地基局部松软。这种情况在验槽时经常遇到,勘察报告中无反映,挖槽钎探后发现必须处理。一般软土层较薄,经常采取换素填土夯填或灰土做法,尽量做到与临近土层均匀一致。如果局部软土层较深,采用换土法受到条件限制,且不经济,这是可采用灰砂挤密桩局部挤密,根据要求局部土层承载能力,用调整布桩间距解决。这种办法,须配合试验,切记局部过硬,造成新的土层硬软不一。我市采用换土法及挤密桩法,对大量的住宅楼及一些其它建筑处理较多,效果也较理想。

地基局部浸水。地下排水管道长期渗水使局部地基软化。处理办法,首先是将排水管道移出地基范围以外3~5m,截段水源,然后采用凉槽法或换土法,处理有困难时,也可局部采用沙桩等。如某机关住宅楼,局部地基浸水采用挖除湿土换2:8灰土,效果较好。

遇雨整个地基承载力降低。某小区住宅楼,基坑开挖后遇雨,地基承载力下降30kN/m2,时值雨季,凉坑等待,工期不允许,旋即采用了在基坑内全部梅花式布孔的灰砂挤密短桩,满足了设计要求。又如某公共建筑独立桩基,基坑开挖后遇问题,地基承载力下降,由于土质较湿,换灰土打不成,采用了就地翻土,掺入石灰、砂拌成三合土夯实,达到了设计要求的承载力。

基槽中发现了旧基础及建筑物。某局一6层点式住在楼,验槽时发现北边个别地段土质较软,经研究决定局部深挖0.5m,结果挖出一个钎探未触到的土造储藏洞,其范围约1.5×1.8m,深1.2m,经挖开回填后进行了妥善处理,从而消除了隐患,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

地基遇膨胀土。有些低层建筑,地基下不做正式勘察,而是参考临近地质资料,基槽开挖后发现局部或全部膨胀土,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地基处理,不能把基础直接置于膨胀土之上。处理方法,一般埋置深度较浅,可采取挖除换土法,多数是采取基础适当加深,在基础下增加砂垫层,以缓解、消除不均匀沉降。我们对低层建筑采取的此种处理方法效果较好,建筑物经受多年考验,未发生问题。

管道的处理。如在槽底以上有上下水管道,应该采取防止漏水的措施,以免漏水浸湿地基造成不均匀沉陷,当地基为填土或湿陷性的土层时,尤其应注意这个问题。

如管道位于槽底以下时,最好拆迁,或将基础局部落低,否者需要采取防护措施,避免

管道被基础压坏。例如在管道周围包筑混凝土,用铸铁管或混凝土管代替缸瓦管等。此外,在管道穿过基础或基础墙时,必须在基础或基础墙上管道的周围,特别是上部,留出足够尺寸的空间,使建筑物产生沉降后不致引起管道的变形或损坏。

当管道穿过基础,而基础不允许切断时,可将这部分基础局部适当落深,使管道穿过基础墙,并照上述留出足够尺寸的空间。

结语

地基验槽中常出现的问题较多,各地工程地质条件不同,出现的问题也不会一样,我们仅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对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局限性较大仅供参考。

通过多年来经常深入现场进行地基验槽,特别感觉到验槽的重要性,验槽发现了地质勘察报告所发现不了的问题,验槽消除了不少潜在的隐患,确保了建筑物的安全,验槽还验证、丰富和提高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准确程度。

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砖混建筑仍占相当比重,为确保砖混结构不因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开裂,地基处理引起高度重视和正确对待。设计人员应按照规范精心设计,并通过验槽,发现问题,认真进行地基处理,确保建筑物安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合格。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U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3-0139-02

一、市政施工中的应力作用

地下的土岩体一直是处于上覆岩(土)层的静压力以及地下构造应力、地下水压的共同作用下,经过长时间的作用,达到暂时的平衡状态。在达到平衡状态的这个过程中由于受到人为挖、运、填等工序因素的影响使应力遭受破坏,岩土层发生塑性流动,应力的任何改变导致了岩土层的疏松、致密以及岩性的不稳、最终在岩土层中出现弯流、弯滑及地面沉降和裂缝等各种地质现象,而断裂作用则会导致岩层的破裂、破碎。这种断裂作用的结果,造成了小到节理大到断层的各种地质现象的产生,并一直存在于地体中,给施工建设造成很大的困难。

二、市政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一)市政建设中常见问题的类型及成因

1.地面沉陷。(1)地面沉陷产生的自然原因主要有:1)现代冲积平原,如我国的德洲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2)三角洲平原,如珠江三角洲平原,杭州萧山、嘉兴、江苏无锡、苏州的地面沉陷均发生在这种地质环境中;3)断陷盆地,它分为近海(又称滨海)平原(如宁波)和湖冲平原(如西安市、大同市等)。(2)引起地面沉陷发生的人为原因还有:1)抽汲地下水引起的;2)采掘固体矿产引起的;3)开采石油、天然气引起的等。

2.裂缝。裂缝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一种地质现象。地壳活动、水的作用和部分人类活动是导致地面开裂的主要原因。裂缝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有:(1)地震引起的裂缝;(2)基底断裂活动引起的裂缝;(3)松散土体潜蚀引起的裂缝;(4)黄土湿陷引起的裂缝;(5)胀缩引起的裂缝;(6)地面沉陷引起的裂缝;(7)滑坡引起的裂缝;(8)爆破引起的裂缝。

(二)市政建设地质问题的处理方法

1.垫层法。在市政道路施工中遇到由于地震、基底断裂活动、地面沉陷、滑坡、爆破而引起的裂缝或土体开裂可用垫层法。设置垫层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材料,常用的材料有砂或砂砾及灰土,也可用土工格栅、片石挤淤、砂砾垫层综合使用处理。但要求在使用中软基的沉降值不影响设计预期目的。

2.换填法。在市政道路施工中遇到松散土体潜蚀裂缝层及软弱层较浅、且易于挖除不适宜材料时,一般采取挖除换填法,包括受压沉降较大,甚至出现变形的软基和泥沼地带。处理这种地基,开挖前要做好排水防护工作,将开挖出的不适宜材料运走或做处理,然后按要求分层回填,回填材料可视具体情况用砂、砂砾灰土或其它适宜材料。

3.排挤法。当市政道路经过水溏及蓄水较深淤泥地段

时,常遇到含水量高、淤泥压缩性大、淤泥质粘土软基以及水下软基等,对这类软基可采用排挤法来处理。排挤法又可分为:抛石排挤法和爆破排挤法两种。

4.表层排水法。对土质层较好但因含水量过大的黄土湿陷及三角洲平原软土地基,在填土之前,地表面先开挖沟槽,排除地表水,再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率,以保障施工机械通行。为了发挥开挖出的沟槽在施工中达到盲沟的效果,应回填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

5.添加剂法。对于因气候干、湿变化,而产生胀缩变形的膨胀土或淤泥质软土时,应掺入添加剂,改善地基的压缩性能和强度特性,达到提高填土稳定及固结的效果。添加材料通常使用的是生石灰、熟石灰和水泥等。石灰类添加材料通过现场拌和或厂拌,除使土壤保持一定的含水量、产生团粒效果外,对被固结的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化学性固结,使淤泥软土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促进土体稳定。

三、对市政工程施工的几点建议

工程施工开始阶段,应对区域的地质调查做到精细、全面,对于地质构造的分布、地面沉陷、各种断裂或裂缝等的连通性则要做到精细、全面的调查。区内的水文地质、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地质条件以及隔水层、导水层与工作层的关系的调查做到不出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做好支护、防护措施。对于边坡、井巷周围岩石的稳定性,地应力的检测做到随时观察,不留死角。

施工人员应该加深对各种灾害发生前的现象的了解,及时预报工程地质灾害的预测。

四、结语

在市政工程中,地质体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此加强对地下构造状况的研究,在工程施工中引进先进科技对解决上述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未来地质工程领域将重点发展堆填与开挖地质作用研究、从事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的工程地质勘查、地下工程、软基处理和深基坑支护、国防建设及海港码头建设、特种矿产的开采与利用、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非开挖技术、矿山(田)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城市工程地质、新能源的勘察与开发、重大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原生地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减少甚至杜绝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一项关系诸多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谢仁海.构造地质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53.

[2]李智毅.工程地质学概论[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7.

[3]黄润秋,等.地质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研究[R].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9,20(1).

篇4

中图分类号P414.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310-02

朝阳市位于辽宁省最西部,总面积19 756 km2。因与内蒙古毗邻,北部蒙古高原的干燥冷空气经常侵入,造成朝阳地区冬春两季干燥多风,夏秋两季高热少雨,1956―2000年多年平均降水量仅482.8 mm,且主要集中在6―8月,该时段降水量占69.2%。朝阳地区根据地理位置及降水特点,降水观测采用人工与遥测相结合的方式。目前,降水资料的获得与整编全部为人工观测所得。观测所用的仪器主要有普通雨量器与虹吸式自记雨量计。普通雨量器只在1―4月、10―12月的非汛期使用,大多数雨量站在汛期5―9月使用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观测。朝阳地区现有雨量站75个,其中使用普通雨量器观测的9个,使用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观测的66个。

虹吸式自记雨量计主要由承雨器、浮子室、虹吸管、自记钟、记录笔、储水筒、外壳等组成。它主要对液态降水物进行观测。下面简述几种降水资料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使其更好地为水文事业服务。

1常见问题

应用虹吸式自记雨量计,在检查确认仪器的各个部件完整无损后按规范将其安装在选定的观测场内,安装完毕后用水平尺复核检查承雨器口是否水平,在各项要求都符合标准后,仪器即可投入使用。在正常情况下观测得到的原始资料在无雨时应是一条平直、光滑、粗细均匀的线段,在有雨时应是一条因降水量不同而斜率不同的逐渐上升的光滑、粗细均匀的连续曲线,在累计高度达到10 mm(允许误差±0.05 mm)时发生虹吸,归零,再上升,如此反复。但由于仪器故障或观测人员操作不当、经验不足等原因,使原始资料中出现一些错误,有时甚至会影响到降水量的加工整编及区域降水分析结果,因此应及时排除故障,使原始资料更完整、准确。资料中常见的问题有:平头、断线、停钟、倾斜、串时、串日、台阶状上升、横向锯齿等。

2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

2.1平头

平头是自记资料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发生的原因一般有3种:一是浮子室内进入杂物阻碍浮球上升;二是虹吸管内壁有杂物阻碍虹吸的发生;三是虹吸管转弯处加工的不规范导致在雨强很小时雨水顺管壁滴下而不发生虹吸。平头分为上平头及下平头,而上平头又较经常发生。在平头中有大平头及小平头2种,小平头的处理方法比较简单,一般根据观测人员所量得的天然排水量(出现平头时的虹吸量),在迹线上按降水趋势将线延长至与虹吸线上部延长部分相交为止,所延长的量等于天然排水量减去平头发生时迹线的读数(图1)。

大平头故障的处理则不仅要根据本站所测得的天然排水量,还必须与邻近站(2~3个)进行对比后先确定降水过程,再根据多站平均值法及本站的天然排水量进行插补计算,确定小时降水量,描点、绘线(图2)。大平头是比较难处理的故障之一,避免大平头发生的办法主要是依靠观测人员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知识。在观测时要经常观察仪器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定期对浮子室、虹吸管进行清洗;在降水时应时刻关注降水量,该发生虹吸时却没有虹吸,应人工迫降使之虹吸。这样既能降低故障率,又能得到详实的资料。

2.2断线

断线也是降雨资料记录不全中较常见的问题,其形成的原因:一是自记笔尖损坏;二是缺少墨水;三是笔尖与钟筒接触不实。如果是无雨日断线,在发现故障后及时排除故障,或更换笔尖,或添加墨水,或调整自记笔与钟筒接触状态,然后将记录时间调整至北京时间继续运行即可。如果在有雨日形成断线,观测员需及时发现故障并根据形成原因排除故障继续运行[1-2]。资料上虽然没有降水过程但是能反应出降水量的多少,在资料处理时需要根据与相邻2~3个站对比后确定降水过程,结合本站的雨量绘出降水过程线(图3)。

2.3停钟

停钟在仪器运行的过程中经常发生,形成的原因多是由于自记钟芯损坏,有时也因为观测员没及时上弦而造成停钟[3]。应针对不同的原因及时排除故障。同样,在资料处理时也分有雨和无雨2种情况,如果是在无雨时调整到北京时间即可;如果是有雨,则需要与邻站进行对比,确定降水过程,再根据本站本次降水量,利用多站平均值法计算出小时段雨量,插补绘出完整的过程线(图4)。

2.4倾斜

倾斜在资料中并不常见,其形成原因是自记钟筒与浮子室不平行,这时需要看倾斜的方向对钟筒进行调整,可以剪几片薄塑料或胶皮垫在钟筒底部较低的一边,一边垫一边加水调试,直到虹吸下行线不倾斜为止[4]。在自记资料中虹吸记录线有倾斜发生时,如果倾斜的时间大于等于5 min就需要进行倾斜订正,订正方法如下:一是以放纸时笔尖所在位置为起点,画平齐于横坐标的直线,作为基准线。二是通过基准线上整点时间各点,作平行于虹吸线的直线,作为纵坐标订正线。基准线起点位置在零线的,如图5所示;起点位置不在零线的,如图6所示。三是纵坐标订正线与记录线交点的纵坐标雨量,即为所求之值。如在图6中摘录14:00正确的雨量读数,则通过基准线14:00坐标点,作一直线ef平行于虹吸线bc,交记录线ab于点g,纵坐标读数即为14:00订正后的雨量读数。其他时间订正值依此类推。

2.5其他

一是串时。1 d内使用机械钟的记录时间误差超过10 min,且对时段雨量有影响时,应进行时间订正。若时差影响暴雨极值和日降水量者,时间误差超过5 min,应进行时间订正。二是记录线呈台阶状上升。记录笔跳动上升,记录线呈台阶状上升,这时迹线所记录的雨量为真实的雨量,可过中心画1条光滑曲线作为正式记录。三是记录线横向呈锯齿状。形成锯齿状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观测仪器固定得不牢固,或是由于观测场地选择不合理,在风大雨急时往往会发生这种现象。这时的记录线不影响雨量,但是在资料加工时间不好划分,因此需要在记录的中心画1条光滑的记录线将其还原。

3结语

降水资料中除了以上几种主要故障外还会发现很多的问题,但一般不会影响降水量的大小,不会影响全区降水量分析以及对极值的选择,需根据实际酌情处理。总之,经过上述处理的资料在很大程度上会还原实际降水过程,保证了资料的真实、可靠性,保证了全区降水分析及水文年鉴的刊印质量。

4参考文献

[1] 欧阳彩虹.虹吸式雨量计常见故障及处理[J].广西气象,2005(2):46,48.

[2] 薛旭.虹吸式雨量自记维护补充[J].河南气象,2003(1):47.

[3] 蔡冬梅,陆剑红.雨量自记记录统计中常见问题的处理[J].湖北气象,2002(1):25-26.

篇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建筑智能化、建筑电气为代表的多功能建筑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由于在具体的施工中,相对于施工单位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的不同,许多在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处理,给工程质量留下了极大的隐患。在这里,本人根据近年来在施工中常见的建筑防雷接地与等电位联结时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谈几点感受。

1 常见的质量问题

⑴ 引下线、均压环、避雷带搭接处焊接处理不光滑,常见的现象有引下线、均压环、避雷带搭接处有夹渣、焊瘤、咬肉及焊缝高度不够的现象。也有焊渣处理不干净直接涂刷防腐漆以及直接利用对焊接的建筑物主筋作为引下线等现象。

⑵ 突出屋面的金属构筑物防雷接地保护未按规定设置,主要表现在建筑物突出屋面的金属物体未与防雷接地引下线可靠连接,也有高出屋面避雷带的非金属物(如玻璃钢水箱、塑料通风管等超出防雷范围等。

⑶ 接地装置设置安装不合理,较常见的是测试

接地电阻值不符合设计要求,接地装置未采用搭接焊或搭接长度不够,以及接地装置防腐不符合要求。

⑷ 等电位连接线截面尺寸不符合要求,部分卫生间及有要求的部位漏做或联结不合理,建筑物等电位联结支线间采用串联联结等。

2 质量问题形成的原因

⑴ 施工单位管理水平不够、管理力度不大、管理人员水平低。

⑵ 没有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建设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及国家的相关规定执行。

⑶ 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或技术水平有限。

⑷ 施工人员理解设计意图不够,同时对规范的理解不到位。

3 缺陷的处理及预防措施

3.1 对引下线、均压环、避雷带搭接处焊接及防腐缺陷的处理

⑴ 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管理,同时加强操作技能培训,在焊接施工中,要求做到焊缝饱满、平整均匀,特别是对立焊、仰焊等难度较大的工序,更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⑵ 严格按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0-2006)及《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执行避雷引下线的联结必须为搭接焊接,且搭接长度不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坚决不允许用螺纹钢代替圆钢。

⑶ 钢制接地线的材质必须符合建筑电气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同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的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 m,圆钢、角钢及钢管接地极应垂直埋入地下,间距也不应小于5 m。同时还要符合其他规定,如:扁钢与扁钢搭接时长度不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3面焊接。圆钢与圆钢搭接长度不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搭接时长度不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等等。

3.2 突出建筑物屋面的金属构筑物未按规定设置防雷接地等缺陷的处理

⑴ 对建筑物屋面敷设的金属管道及安装的设备

要严格按照《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进行施工和验收,高出屋面的非金属构筑物(如高位玻璃钢水箱、塑料排气管等)要提请设计增加避雷针,并和屋面的避雷引下线做可靠的联结,同时建筑物的避雷针或防雷接地金属网应和建筑物顶部的其他金属物体连接成一个整体。

⑵ 对突出屋面的各种管道、构筑物等要符合《建筑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即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必须和屋面的防雷专职系统做可靠的联结,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以外的非金属构筑物则要求安装接闪器,同时应和屋面防雷装置做可靠的联结。

⑶ 明确责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相关的施工

及验收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3.3 对接地装置设置及安装不合理等缺陷的处理

⑴ 要求人工接地装置或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作为接地装置的,必须在地面以上按照设计要求位置设置测试点。

⑵ 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坚决杜绝采用不合理的方法人为降低测试电阻的行为(如,在测试前对测试点洒水、添加规范中明令禁止的降阻材料等)。

⑶ 防雷接地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经人行道时埋深,不应

⑷ 接地模块要垂直或水平就位不能倾斜,同时要注意与地面保持良好的接触性。

⑸ 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检查验收,对埋入地下的接地极,要求施工人员做好除锈、防锈工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防腐施工,便可以有效地杜绝接地极腐蚀的问题。

3.4 建筑物等电位联结支线间处理及防治

⑴ 建筑物等电位连接线截面尺寸不符合要求是常见的现象,施工单位往往为了降低成本有意或无意地采用截面尺寸不符合要求的连接线及相关的配件,为此,首先要加强原材料的管理,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能进场。

⑵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对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对等电位的设置要严格检查,以防漏设。

⑶ 总等电位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①民用建筑内PE干线:电气装置中的接地母线:建筑物内的水管、燃气管、采暖和制冷管等,可以利用建筑物金属构件。

②总等电位联结导体的截面不应小于装置最大保护导体截面的一半,并且不应小于6 mm2,当联结导体采用铜导体时,其截面不应大于25 mm2。当为其他金属时,其截面应承载与25 mm2铜导体相当的载流量。

⑷ 辅助等电位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① 辅助等电位应包括固定式设备的所有能同时触及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和外界可导电部分。

② 联结两个外露可导电部分的辅助等电位导体的截面积不应小于该两个外露可导电部分的较小保护导体的截面。

篇6

[2] 戴鸿斌.心智图学习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3] 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7

[2]付树林,李瑞军.浅谈高中地理新课标下如何有效组织“活动”内容的学习[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篇8

[2]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8).

[4]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5]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

[6]刘荣.翻转课堂:学与教的革命[J].基础教育课程,2012,(12).

[7][10][1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8]Jonassen,D.,K.Peck & B.Wilson,Learning With Technology: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Prentice Hall,Inc.1999.

篇9

[2]蔡锷,宋扬,李莲.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16,19(02):73-74.

[3]章巧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1-3.

[4]降雪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54-56.

[5]巩庆美,郑璐,贾敏.探究创业学院的成立条件[J].商界论坛,2013,(1):35-38.

篇10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在实地考察、调查研究中培养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意识,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科普宣传――地理知识的“宣传者”

“天地人”社团通过《地理周报》、社会宣传、科普小品等方式进行地理科普知识宣传。历城一中地理周报自2007年正式在校内发行,最初由地理教师负责,“天地人”社团成立后改由社团承办,并在山东省第二届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优秀课程资源评选中获山东省一等奖。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摸索与实践,地理周报逐渐形成了特别关注、地理博览、地理趣闻、地理诗词四个栏目体系,在特别关注中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在地理博览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在地理趣闻中享受地理的快乐,在地理诗词中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本校作为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地理科技馆就是地震科普知识学习、宣传的主战场。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近年来“天地人”社团于5月12日定期在地理科技馆科普、宣传地震知识,并走上市集广场积极宣传(图4)。地震知识科普宣传中,提高了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增强了公众在地震灾害中的自救、互救能力。

四、辩论竞赛――地理知识的“质疑者”

地理社团在开展活动中,经常采用辩论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辩论、在辩论中明智。

2014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历了一个“暖冬”,全国平均气温-2.9℃,较常年同期(-3.4℃)偏高0.5℃,为近5年来最高。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则真实再现了《后天》景象,2014年新年伊始至4月份频繁遭受暴风雪袭击,多地最低气温甚至打破近100多年来的低温纪录。这些地理热点新闻在历城一中地理周报刊登后,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学生热议的话题。为此,“天地人”地理社团就组织了一场“全球气候变化,你怎么看?”的辩论会。

地理社团依据课程标准和高中地理教材的要求,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生需求出发,在不同时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还促进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参考文献:

篇11

生:夏季,地中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冬季,地中海区受西风带的影响,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温湿的空气,形成较多的降水。

师:为什么地中海区冬季会受到西风带的影响,而夏季不会?出示图5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图6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示意图。

图5 地球上的气压带 图6 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

和风带模式图 的季节变化示意图

(分别源自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第37页图2.10、第39页图2.11)

生: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也北移,30°N—40°N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也南移,30°N—40°N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的影响。地中海及其周围地区刚好处于30°N—40°N的亚欧大陆西岸。因此,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较多,而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天气晴朗。

师:请学生总结地中海气候的特征及成因,如下表1。

表1 地中海气候的特征及成因

【评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过去的课堂教学。创设学习情境,启发学生思维,“使教师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让校园充满着欢乐”(夸美纽斯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这才是“减负增效”的根本所在。

篇12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地理是一门文理兼有的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多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广泛性、区域性、动态性和实用性。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地理学科具有不可推脱的责任。鉴于当前初中学段地理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加强和改进。

一、加大认识力度形成共识。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学科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尤其是乡村中学。人们习惯称其为 “副课”、“小科”,导致地理教学非常薄弱。地理课程的任务不仅是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还在于教育学生关心并参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及全球化意识,能从经济、社会、生态和人文精神方面理解、评价、认识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学校、社会、教师应该不遗余力地加强对地理教育的目的意义的认识。

二、不断摸索提高课堂效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培养学生地理兴趣。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产生兴趣。让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学习地理对自己成才的重要作用,还要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教师要努力地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各种激趣方法,展现地理知识的无穷魅力。如创设情景,巧妙设疑,幽默语言,讲述故事,列举实例,热点讨论,分组竞赛,戏剧扮演等。例如讲地震时教师可以列举2005年印度洋海啸和唐山大地震;讲沙漠地区人口分布稀疏时可列举我国科学家彭家木在西北大沙漠考察遇难的事例。这些事例不仅与课本内容紧密联系,而且具有真实性、故事性和教育性。

(二)、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适当引导,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置疑,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从而积极主动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教师要允许学生象四、五岁的孩童随意提问,相互讨论。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性地问 “你说呢?”、“你认为呢?”、“你说对吗?”、“还有呢?”、“再想想”、“还有什么不同想法吗?”等,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学生表现好时,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可以说“不错”、“很好”、“有进步”、“有创意”等语言赞扬学生的新观点。学生表现不好时也不能轻意地否定,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可以暂时让学生坐下来换一个思维角度想想。让课堂形同家庭,让学生如同插上翅膀的小鸟,自由飞翔。西方发达的教育相比我们的教育成功之处就在于此。

(三)、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是分析事物形成原因,从而找出正确解决途径的基本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形象思维是以形象为主要思维手段的思维活动,体现着感性和理性的统一,它需经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首先教师要运用情境激发教学,引入思维。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创设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如实物情景,摹拟情境,图像情境,故事情境等,通过生动的故事化的语言把学生引入课堂内容。例如讲 “世界人口”这一节,可以放映关于人口众多引起的人口问题的影片来引入新课。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直观探索性教学,引导思维。教师教学中可以使用实物或景观模型等直观形象化的教学手段。鲜明生动的图像、实物及语言描述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能极大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直观教具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使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新知。如让学生在课堂上看一看经纬网,用乒乓球做一个地球仪等。发散思维是学好地理的又一关键。地理中许多章节的知识相互联系,如世界地形影响着世界气候,世界气候又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要熟悉单节知识,还要养成发散思维,整合知识间的联系,运用比较法找出事物之间的不同。能从思维的某一方面跳到另一方面,以至跳到第三、第四个方面。这样知识就越学越活,越学越深,易于记忆。具体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横向思维,也可以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向学生提问:“如果不这样,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从而加深巩固正确的结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