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09:19: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一语文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求异思维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求异思维培养工作,让学生敢于发表见解,加深对语文知识的认识,为其今后的学习提供帮助。只有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才能够突破传统思维束缚,强化思维能力,培养语文学习习惯。
一、做好求异思维教学方案设计
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求异思维教学时,首先应该要做好教学方法设计,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提高语文学习质量。在设计方案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状况,不断拓展学生思维,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求异思考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找到学生语文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生实际状况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加深对文章的认识,感受文章所描绘的情景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比如教师在讲解《祝福》时,由于祥林嫂的形象比较丰富,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立足文章从不同角度认识祥林嫂,她虽然善良、淳朴,但是也有无知、不幸的一面。在这样的分析下学生可以对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二、鼓励学生敢于大胆创新
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提高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就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在疑问中逐渐找到答案。在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课堂主体作用,只能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长期处在这样的状态下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也不利于他们求异思维的形成。因此,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敢于逆向思维,发现语文知识的魅力,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时,就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分析像贾府这样一个封建大家族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生活中的语言、举止等,然后想象林黛玉在进贾府时的心理活动。从而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增强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降低学生的语文学习难度。
三、制定科学的引导提问方法
课堂上巧妙的引导提问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求异思维意识,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说求异思维的形成过程就是一种创新过程,要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就要让学生对语文有更好的认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在教师引导下逐渐探寻语文魅力。比如在讲解《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教师就可以设置以下问题:如果你自己只剩下三天的光明,那么你想在这三天内做什么事情呢?如果你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那么你觉得生活会是怎样的呢?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会发散思维思考相关问题,从而得出不同结论,同时在这样的问题下学生也会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在以后的生活与学习中能够珍惜时间,让生命更有价值。
四、实现求异思维的交流互动
求异思维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长期锻炼与培养,也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从而拓展自身的思维角度,更好地认识和学习语文知识。学生之间由于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不同,面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单纯从自身角度分析问题,就很难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可以扩展学生看问题的宽度,提高思维的活跃性。比如在讲解《孔雀东南飞》时,一些学生分析不够深刻,只看到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一些学生虽然可以分析出封建社会礼教束缚,但是不能从各个人物角度学习文章,使得学生的思维过于片面,进而影响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相互交流,则可以弥补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看问题时可以从更多角度入手,以加深对文章的整体认识。
五、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让学生不落窠臼,敢于大胆尝试新的思考方法。比如在讲解《鸿门宴》时,教师需要学生了解该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然后阅读相关资料,以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在分析问题时可以更全面、更准确,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能力,培养求异思维习惯。
六、结语
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注重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教师要拓展学生的语文思路,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让更多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冯晓丽.浅析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工教育,2014,24:202.
一、引言
涉外文秘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专业行政助理能力、拥有良好英语语言功底、具备良好沟通和协调技巧的高素质毕业生。其中,语言功底是行政助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的基础,而翻译能力是语言功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翻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是打好学生良好英语语言功底的必要环节,是学生满足涉外文秘岗位要求的必要保障,《实用翻译》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涉外文秘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经济需求为出发点,探讨高职涉外文秘专业《实用翻译》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实施效果。
二、课程定位
(一)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对秘书的定义是“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其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1]涉外文秘从业人员除了需要能够完成中文秘书的工作之外,还要具备较好的英语沟通能力。涉外文秘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三资企业、国家企事业单位、民营中小企业内秘书相关岗位,力求培养思想品德优秀、身体健康灵活、心理素质良好、专业知识扎实、技能精准熟练,能够从事与行政助理、办公室文员、涉外秘书、外事接待等相关职业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涉外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如下表。
(二)课程定位
实用翻译课程是涉外文秘专业的职业技术核心课,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该课程对该专业学生的翻译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打下坚实全面的基础,本课程与涉外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胜任涉外秘书岗位的需要。
本课程是在高职学生具有了一定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原则
1.课程依据就业市场对高职应用英语专业涉外文秘方向毕业生相关岗位翻译能力的要求而设置。
2.教学内容的确定结合新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及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特点,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就业岗位需求而调整,体现时效性。
4.课程的设计以完成本职业未来相关岗位可能面临的工作任务为导向,体现职业性。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项目为基础,将工作项目移植到课堂,保证教学与工作的一致性,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主导教学过程,实现课堂与实训室的一体化。具体任务如下表:
(三)教学模式
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和教学方式,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主导教学过程,实现课堂与实训室的一体化,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应用能力及职业素养。具体教学活动步骤如下:
1.导入活动:老师导入活动背景,提出教学目的和要求。
2.布置任务:老师提出工作任务及工作要求。
3.任务分析: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2~4人,就相关话题开展小组讨论,找出完成任务的难点。
4.理论知识与技能准备:老师借助PPT,案例分析讲解相关理论及知识点,并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
5.完成任务: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完成任务。
6.任务评估:课堂分析和讨论,学生展示任务成果,由学生对译文的质量进行正确的评价,并给出理由,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总结,提出提高能力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法与启发性教学法的结合。课堂讲授法作为基本翻译理论知识、翻译技能的传授方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课程的讲授比较注重利用教学场所的多媒体设备,老师在讲授中更多地通过多媒体演示,向学生展示每个项目的基本流程,讲解重要的知识点,分析实际案例,启发学生完成任务。比如企业简介翻译项目,通过示范演示和讲授,使学生把握企业简介翻译原则与语言特点部分。通过课堂讲授,学生可以系统、全面地了解每个教学项目的整体结构及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掌握完成任务的关键。
2.案例引导分析法。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案例包括每个翻译项目中经典的翻译例子和翻译不当的例子。通过文字、图片等案例的演示,能够较好地引导课程内容的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分析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各个翻译项目技巧的理解。
(五)课程考核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设定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平时翻译职业素养及翻译能力的培养。考核把平时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课堂参与、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小论文、课后反思等)与考试成绩紧密结合起来,最后以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评定学生的水平,其中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占60%。
四、结语
高效课堂是指在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实施新课改以来,有些教师逐渐出现了驾驭课堂力不从心,难以提高教学效率的困惑。阅读教学的效率偏低,主要原因是阅读教学的过程太繁琐,其实,阅读教学过程应该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念,立足简约,追求完美,体现学生学习的真实过程。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优化教学
课堂的有效与否,就是看学生,引起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就是有效的,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围绕“有效”来设想。
1.引入宜实
有些教师明知学生已经预习课文,为了活跃气氛依然用猜谜语等方式导入课文。如:读了这个标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或你想提什么问题?表面上是在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实际上学生早已知道谜底,根本没有思考的乐趣,学生的回答只是被迫“演戏”;有些教师为了把学生引入一个既定场景,费时费力地准备图片、教具,进行大段大段的引导谈话,表面上看教师准备很充分,实际上学生不断地被“引导”,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
这样的导入都是不可取的,阅读教学的导入要实在,要合情合理,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行。
2.讲解要精
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总感觉要讲的东西太多,于是把想讲的都讲了,导致重点不突出,任务完不成,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苦。针对这一现状,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指出:“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理解、积累、运用语言。
(1)围绕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有明确的目标,目标是解决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紧紧围绕目标进行讲解才能使教师删繁就简,返朴归真,把大量的教学时间节约下来。目标还用“了解”“理解”“运用”等词明确指出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根据目标可把握教学的度,避免拔高教学,也能避免教师随意教学,主次不分。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看似平淡的语文教材往往蕴涵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矛盾点”“关键点”创设浓厚的思考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许学生的观点有些幼稚、有些偏差,教师不要急于评价,随着教学的推进,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
(3)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决不能一张嘴讲到底,要在关键时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精讲多练,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朗读,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当学生就一个问题争论不下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以读导悟,然后得出结论。
(4)建立在个性文化解读上。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教师要乐于听到“不同的声音”,但对于学生理解有误的,要及时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教师的讲解要做到共性和个性并存,还要引导学生向更新、更高层次的学习发展。
3.评价应慎
在课堂上我们应该一不评价简单问题。如指名朗读时学生误读或漏读一个字,学生自己已经发觉了错,教师应该让他自查自纠。二不评价初读。由于是初读,学生的朗读出现瑕疵是十分正常的,我们不必为评价而评价。
4.活动求真
现在的阅读课增加各种活动,看似热闹但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我们应该:①关注主体。所有的活动都是为学习预设的,因此要把不必要的、非语文的活动压下来,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②注重反馈。课堂上教师了解教学情况的主要手段就是反馈。在实际教学中,反馈不能走过场,一定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出现问题要当堂解决。③体现差异。学生的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发展前景,“照顾好”每个学生。在教学中提不同的要求,使人人都有“成就感”。教师还要多鼓励,使每个学生都有冲劲。
二、注重文字训练
许多教师对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这一点不甚明了,他们往往直接把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文的人文精神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而把培养语文能力放在次要的、陪衬的位置上。这样做直接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必须借助文本进行,高效课堂就在于把文本中适合学生领悟、积累和运用的语言文字因素恰当地发掘出来,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
如《金色的玉米棒》教学实录:
教师:(出示玉米粒)玉米粒怎么样?用一个词形容。
生:珍珠般的玉米粒。
教师:你们喜欢这样的玉米粒吗?
生:喜欢!
教师:第一自然段里有一个词是形容喜欢的,请大家找出来。
生:惹人喜爱。
教师:(出示句子)玉米粒惹人喜爱。请大家读一读。
生:玉米粒惹人喜爱。
教师:我感觉不是那么惹人喜爱,书上是怎样写的?
生:那黄澄澄的玉米粒,真惹人喜爱。
教师:为什么这个句子让人觉得玉米粒特别惹人喜爱呢?
生:前面加了一个形容词“黄澄澄”,让句子变得更生动!
生:句子加了个“真”让人觉得玉米粒非常惹人喜爱。
教师:是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它的可爱。
生:那黄澄澄的玉米粒,真惹人喜爱。
教师:哪位小朋友也能用这样的方式说一句话?
生:那香喷喷的蛋糕,真惹人喜爱。
……
教师:同桌间每人说一句试试。
教师抓住“那黄澄澄的玉米粒,真惹人喜爱。”进行句式训练有以下几个层次:①出示实物,让学生感受到玉米粒的可爱,找到“惹人喜爱”这个词语;②引导学生找到书上的句子;③指导学生对比句子,找到不同;④指导读出感情;⑤提出句式,让学生个别练习说话;⑥同桌用这个句式练习说话。
三、读写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强不强,最全面最可靠的检验方法是看他会不会写文章。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作业设计,是落实“课程标准”的措施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高中语文作业作为高中语文课堂与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养成的重要作用。高中语文作业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过程和生活方式,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和人生需要。
结合在教学工作中的实际做法,我尝试进行创新性作业设计,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好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让他们在做题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知识与情感体验,从而进一步武装、充实自己。以下是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对联
如学了《触之武退秦师》一文,我就让学生结合本文内容写一副对联。结果,学生的作业让我极为惊喜,出现了很多佳作。如:佚之狐举辩士成正果,烛之武退秦师树奇功;三寸巧舌力换狂澜息国难,一番善言情荡衷肠罢干戈等。学习了《归去来兮辞》,学生的有如此好联:回归园田勤耕苦读妙手诗文传千古,亲近自然寻川访水脱俗情怀遗今朝。悟迷途未远,弃彭泽微官归隐园田;觉今是昨非,乐亲情农事返璞归真等。对联形式的作业能训练学生严谨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其作用不可小视。
二、小作文形式
字数要求一般在200到300之间。就内容而言,有时统一题目。如学了《〈荆轲刺秦王〉》一文,我就要求学生以《我心中的英雄》为题,结合对课文的体验作文;学了《再别康桥》一诗,我就让学生将它改写成散文。当然,更多时候不统一题目。如学了《勾践灭吴》一文,我布置的作业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从文中选取一个观点谈谈体会,结果,学生挖掘出了无数很有价值的命题。如:吃得大苦、受得大辱,方能成就一番大事;重用人才是兴国之本;立大志者,方能成就大业。患难之中、危难之时人会奋发图强,而一旦功成名就,就容易腐化隋落。勾践成功复国后,“宫女如花满宫殿”,同样没有逃出这上怪圈。学了《劝学》一文,我就让学生从“坚持”、“积累”、“专一”、“依靠”等方面选材,写一段话送给自己、同学、朋友甚至是家长老师。学了《祝福》一课,我的作业是给祥林嫂编年谱。
这种类型的题目避免了语文作业的枯燥无味,学生愿做、乐做,并且完成的质量很不错。
三、演讲与表演
每节课的前3分钟,其实是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我让科代表将全班学生编序,轮流上讲台演讲,内容自选,但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以故事说理,切忌空洞的讲话;二是必须脱稿。学生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通常会花较多时间去准备,然后自信地走上讲台。于是,一次又一次,教室里充满了欢笑,也充满了惊喜。此外,我有时会组织全班学生开演讲会,如学了《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我就以此为题,利用自修课让学生进行演讲,对其进行励志教育。
表演方面主要是课本剧,偶尔也有对著名相声的模仿。如在教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时,我就会让学生表演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增加学生对课本的熟练程度。每次学习的名作《雷雨》,我都会组织所带两个班的学生同台竞演,并邀请部分语文老师当评委,颁发奖品。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个个摩拳擦掌,激情高涨,跃跃欲试。通过精心的准备后,往往留给了全体师生一个个难忘而永恒的瞬间。
演讲与表演可激活学生的胆识,增强学生的信心,同时体会到当老师的艰辛,促使其勤奋向上,可谓一举多得。
在当前语文教学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着目标缺乏、个性消亡,不从学生需要出发的问题。因为目标过分单一功利化,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分析,其中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使语文教学设计既盲目又泛滥成风。
按照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分析入手,解决“为什么教”的问题;然后要去搜集学生的资料,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和风格,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最后要发挥学生主体,将教学目标和学生主体融合为一,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那么如何才能解决“为什么教”的问题呢?当务之急是要找到学生目前学习的心理需求。也就是其学习状况和预期之间的心理差距。例如《雨巷》的课堂阅读教学中,为了重新建构诗歌阅读欣赏模式,我采用初读、精读、研读的方法,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和先进教学手段,进行各种教学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阅读欣赏。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将阅读和理解结合起来,推进体验和表达的方式,延伸拓展语文基本素养。
学生通过对这篇诗歌的学习,不但牢固掌握教材内容,而且学会欣赏阅读诗歌的方法,不知不觉获得美的熏陶,建立自觉的审美意识,也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发展了自己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
二、优化目标设计差异,发展学生的语文思考能力
在课堂语文教学中,目标是教与学双方根据内容互动调整,而后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检查、评定的参照物,同时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思考能力的最终归宿。在此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犹如航海中的罗盘,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在当前教学背景下,很多人无法理清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常常将目标设定形同虚设。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是建构认知的过程,只有将自己的经验体会,建立在记忆库中,从而通过外界的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经验和意识概念。这种理论的建构对我们传授知识还是培养技能,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在养成情感、态度方面,都能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内外因素的结合,进行学生的认知建构。目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确有教师非常注重课堂活动的设定,而且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但存在的问题却是学生们看似讨论热烈,但实质上毫无效果。究其根源,其实是教师缺乏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分析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的目标设定上就走了弯路。我在《滕王阁序》这篇课文的设定中,进行了差异化设定。确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多个层次推进:第一环节通读全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这主要针对一些中等学生。第二环节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领悟音乐美,主要针对一些对文体特别感兴趣的学生。第三个环节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理解作者情感,主要针对感情细腻丰沛的一些才情学生而言。
在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设计上,我主要引导学生赏析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我将设计难点的提示,变成了形、色、声、动四个环节的赏析。目的是想通过不同层次的目标设定,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和认知状况,充分体会诗文的音韵美,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揣摩和品味诗文的隽永和丰富。结果我收获到的是多层次的,有些爱好音韵的学生,朗读起来陶醉其中,有些情感丰沛的学生对此种人生胜景心向往之,非常入情入境。不同的层次和境界,造就了不同的学生感知,发展了学生的差异化性格和心智成长能力。
三、发展学生个性差异,渗透才情教育
社会发展需要个性,需要独立思考,尤其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将学生的个性发展起来,这是当前教育所思考的问题所在。何谓语文个性?何谓才情教育?我认为,这是一种心灵的吸收能力,也是一种超过世俗意义上的领悟力。个性充满灵感,同时又可以将灵感内化在自己的心智中,成为一种境界,建构成一种有序的思维结构,产生性格和气质的飞跃。富有个性的学生不同于其他学生的地方在于,可以激励自己完成更高的需要,不断探寻成长和发展的契机,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个性差异入手,培养高才情学生的“悟性”。有“悟性”的学生其境界往往胜人一筹。悟性的差异包括透悟、醒悟、顿悟等,要让学生在不同的悟性发展中,形成个性。在课文文本的语感训练中,让学生解微言,辨疑似,察隐境,独立析文论事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在写作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想法入手,不搞“考试八股文”,多做一些话题作文,从立意、文体、取材到结构和语言表达都要自悟自得,不可以人云亦云。我引导他们将语文学习和心灵连接起来,既要保证视界敞亮,还要能够在七彩的文字中释放自己。
目前设计专业学生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设计内容的设计项目时,少部分学生能较好的理解设计内容和设计目的,同时能比较主动的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素材,并进行相关市场调研,从而使设计作品表现得比较到位。而同时也有相当部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文化元素的积累并不是很深入,往往流于表面的了解,因而设计出的作品效果肤浅,内涵不足,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体现,这样的设计往往是归于失败的。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文化归属感薄弱
文化归属感应是在文化氛围之内接受一定程度的熏陶后积累形成的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而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的青少年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对本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日益薄弱。哈韩哈日,欧美流行风是当下大多数现代青少年关注的文化趋势和热衷追逐得对象,多元文化的冲击慢慢淡化了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思想中的地位,因而形成了上面所述的在目前艺术院校当中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游离感”,这种“游离感”的形成使学生对于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设计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往往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点到为止。
二、设计手法运用的模仿和设计元素的套用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陈汉民、靳埭强先生为代表的内地及港澳台的一批设计师将中国传统元素符号以极致的手法运用到标志、招贴、包装等设计项目中,将传统文化的韵味体现得深厚悠远,他们的这一举动为中国传统文化在设计领域中的重新兴起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针对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设计主题的设计课题,在艺术院校设计专业中也在一时间兴起,大家都以“传统”为对象,但学生设计出的作品绝大多数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1)设计手法运用的模仿。学生在学习设计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对优秀的设计作品印象深刻,同时也容易在思维上陷入某一模式,因而我们常常会看到许多“类似于”的作品,这些作品“依葫芦画瓢”,缺少个性,往往能从中看到某些作品的痕迹。这种没有经过借鉴、消化的一味模仿是难以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2)设计元素的套用。这一问题主要是学生对设计主题理解不到位,同时对于设计元素只知是“传统”而没有理解其出处、关联、寓意等,从而不能从深层次发掘出具有内涵的精髓,只是将元素直接搬用,照贴在画面中。同时也反映了艺术院校在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掌握,即自身具备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在教学当中能剖析案例,解读文化元素符号,旁征博引,给学生确立正确的赏析方法和思维方式;其次,在学生设计过程中教师能对其作品进行指导,这里所谓的指导是指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面思考,避免学生流于表面的作品出现。因此,教师的把关对于学生树立良好的思维方式、敢于大胆思考,勇于创新起到关键性推动作用。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中国设计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与加强
设计史讲述的是设计发展的历史,中国设计史主要讲述中国自原始社会人类使用工具开始自近代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的设计,顺着其发展的脉络可以清晰的看到优秀文化绽放的光芒。因此,中国设计史是我们接触和了解中国优秀设计文化的开始。
目前全国各类艺术类院校均基本设置有中国设计史方面的教学内容,目的是加强学生对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优秀设计文化的了解,培养理论修养和鉴赏能力。
但是,随着设计史课程的结束,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课程结束后一段时间,学生基本对课程的内容没留有太多的印象,以至在接触专业课程后进行相关内容的考核时发现基础的理论知识已基本被淡忘,这其中是教师用什么样的教授方法提起学生学习中国设计史兴趣的问题。中国设计史理论教学给学生的感觉基本上是比较枯燥无味的,所以教师应当要尽力避免用“填鸭式”和“照本宣科”的方法来教授课程,那样的方式导致的结果只能是“老师完成任务,学生印象不足”,没有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
2、专业块题教学中对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设计专业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方面理论内容的掌握与设计的结合在专业学习中会体现得比较突出,因此,专业教师应当在设计该项内容的课题时可侧重某一类内容进行设定,比如以具体造型元素方面的如“剪纸”为主题来进行设计,整个课题必须以“剪纸”图形为主体,在相应的设计项目中均体现出来;以传统文化引申语意内涵方面的如“道”为主题,从字面中充分发掘文字内涵,将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艺术方面的内容提炼出来,这些内容有可能是具象的也可能是抽象的,比如“仁”、“礼”、“义”、“智”都可以从“道”中引申出来,这是一个可以拓展含义的文字,是抽象的。当学生可以从类似的块题设计中自觉的调动手、眼、脑来收集、了解、分析与主题相关资料的同时,他们已经在学习中自觉的探寻中国文化的根源和了解文化的发展了,这对学生提高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修养和知识的积累是不无裨益的。
3、“走出去”与“请进来”
设计专业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知识的积累并不局限于书籍和教师教授的内容,在艺术院校中,“采风”是很好的“走出去”收集第一手资料的途径。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上到处都有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文化遗产,这些文化艺术有些被发掘出来进行了整理展出,有些则隐匿在民坊间,需要通过影像资料和写生、文字记录等方法去深入收集。
每个学生看待同一事物可能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将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即使是同样的元素符号在不同的学生处理应用后会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这正体现了学生学会透过事物的表面深入本质的过程。
成人高等艺术设计专业作为成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成人的特定条件下,使学员学习到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成人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成人教育与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不一样。成人教育对象的年龄、社会经历、工作情况各不相同,学员上课的时间没有规律性和保障性,他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他们工作中的难题。成人学员专业素质普遍较低,部分成人学习动机的不端正,把获取文凭作为学习目的。以及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机构办学目的不纯正,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为此,我国相关学者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1.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
针对成人的学习动机而言,东莞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的莫灼英和刘春江两位学者认为成人的学习动机主要取决职业要求、学习兴趣和爱好以及对未来的期望等,其中职业要求又是成人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成人教育的学生原本有着较为稳定的职业,只是为了升职或者增加自己的人力资本,选择继续攻读学位。因此 ,更多的成人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方面能够有所提高,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增加竞争能力获得更多的晋升职称或职位机会。
由此可见我国成人之所以重新步入学习的殿堂 ,其最终目的大多数并不是为了提高其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主要原因还是为了更高的学历以更有利于职位的升迁。成人高等教育 出现为他们达到这一目的提供了一种非常便捷的方式。由于学生学习动机的不纯。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关于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的胡永福、李燕两位学者认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思路落后 ,阻碍了它的改革与发展。他们认为这主要表现在:其一,目前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将重心主要放在学历教育方面,这样势必会造成与普通高等教育抢生源 的市场现状。这几年高校不断扩招,成人高等教育在与普通高等教育生源竞争的市场中处于劣势,这样下去最终将被社会淘汰。其二,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将教育对象主要聚焦于普通高考落榜生这一群体,而忽视为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提供灵活多样的服务。其三,几十年来单一的办学方向明显不能满足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了 ,从而导致其发展举步为艰。其四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 ,对人才结构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而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院校却无视这一变化,人才培养结构与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极不协调。以上的种种导致成人高等教育固步白封 ,在普通教育的夹缝中生存。
二、艺术设计类成人教育教学的解决途径与对策思考
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普通高校有所不同,这是培养对象不同所决定的。成人高等教育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其培养目标,是要能适应新世纪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基础理论好、知识面宽、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1.结合成人学习特点制订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
周叙九在《成人高等教育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的思考》一文中提出制订教学计划要充分考虑成人教育的职业性倾向,培养他们能适应某个行业或某个系统需要的人才。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计划应吸取全日制本科培养方案的精神,参照其课程体系框架,改变过去的课程安排模式,以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素质、知识、能力培养为主体,结合成人教育特点,重组课程体系和结构,同时也要打实基础、保证基本课程、强化主干课程、拓宽专业面、提高能力。这就要重组符合成人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组合,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庄艳在《高职环境艺术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一文中认为设计类课程应具有实践性,设计要落实到实践,与实践密切结合。环艺专业设计类课程要以培养设计思维能力为主线,以设计类课程为主线,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设计表达能力和综合技术技能。
培养设计思维能力、培养设计表达能力、养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更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通过设计,获得职业综合能力,同时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
王劲鸿在《成人高等院校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析》一文中针对设计类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要以成人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成人高等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员,其不干同普通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的重点是技能的培养。然而.对于设计类专业人才来说,技能的掌握固然十分重要,创造性的思维却是设计的根本和来源。这就决定了成人院校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设计能力和设计素质的培养上。并以具体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为例,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齐霞、袁乐辉、索理三位合著的《装潢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研究与改革》,阐明了现代设计教育要想成为设计的促进力量,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教育模式、教育体系以及课程体系是否适应时代的要求,取决于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是否能够及时更新观念,建立新思维。
西昌学院工程系的刘浩的《成人建筑课程设计的教学探索》论文,阐明了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对建筑课程设计的题目拟定、辅导方式、设计安排等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探索和尝试,重点是通过学员原有的知识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的练习,使学员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中,既得到了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又使已有的工作能力和工作问题分别得到了提升和解决。
2.结合成人学习特点,开展有效的成人教学
黄兆林、张亦蕾在《加强主体性教育提高成人教育艺术类学生的创新素质》一文中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今成人教育的主要教育目标。成人教育艺术类学生是这一群体中的一部分。而这一群体与其它学科的大学生相比,在劳动性质、思维方法、学习方式以及审美观念等方面具有其特殊性。正确认识这类学生的个性特征,结合他们自身特点,挖掘他们的发展潜力,通过加强主体性教育,提高他们的创新素质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艺术类的教育改革,应该把改革培养模式,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创造一种开放、和谐、宽松的人才成长环境作为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优良的创新素质作为育人的重要目标。
翟绿绮《成人教育室内装饰专业教学发展浅谈》一文中认为成人教育室内装饰专业的教学及教学对象有特殊性。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并以科学得体的教学方法,勇于探索,逐步形成一套适合成人教育教学的全新教学模式,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将会极大推动成人教育的发展
陈萱在《国内外对成人高等教育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一文中认为,由于各国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不同,不同国家之间的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发达国家的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对于美国现行的成人高等教育制度,格拉波根据他的研究,将美国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以提升素质为成人高等教育主要目的 ;二是学历程度和收入水平与参与成人教育的程度成正相关;三是终身教育得到初步的构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
皮红生在《从终身教育视角看成人高校教学改革》一文中提出,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一方面,成人教育是建构终身教育体系的决定因素。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中,成人教育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成人教育长期所积累的经验,就不会有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和产生,没有成熟、完善的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丰硕成果,也就谈不上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另一方面,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又会极大地促进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大量事实证明,成人教育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有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作保障。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
何解山《论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之互动关系》一文中认为,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必然极大地推动成人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促使它在功能上的巨大扩展与延伸。功能的扩展,就是应按照人们受教育的终身思想,把成人教育的功能涵盖到所有的成年人,不论年龄、性别的不同,还是职业或生存环境的差异,甚至不论国籍和地域的差异等,只要有学习的需要,都应尽力为其提供所需的教育。功能的延伸,就是应按照人们受教育的终身性思想,把成人教育的功能由职业需求教育延伸到社会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的教育,成人教育功能的这种扩展与延伸,对于成人教育事业而言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从成人高等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方面的探索,一方面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适应社会对人才的专业需求,为成人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思考。创新成人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教学,我们的成人教育才能完全起到对学员充电增能和教书育人的作用,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浩的.成人建筑课程设计的教学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9,14.
[2] 齐霞,袁乐辉,索理.装潢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研究与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9,14.
[3] 王劲鸿.成人高等院校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18.
[5] 翟绿绮.成人教育室内装饰专业教学发展浅谈[J].中国成人教育.2009,14.
[6] 陈萱.国内外对成人高等教育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J].中国校外教育.2009,14.
[7] 周叙九. 成人高等教育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的思考[B]. 中国成人教育.2001,10.
[8] 庄艳. 高职环境艺术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2006,4.
鼓励学生参与民族民间艺术信息中心等社团活动,由专业或理论教师培训乌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实践骨干力量。学生通过直接参与组织、管理,意识到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还是民族民间艺术抢救工程,都是我们捍卫中华文明根脉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当代大学生理应肩负起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对学生中的骨干力量进行地域文化艺术资源考察培训,从考察项目、考察准备、设计问卷调查、考察采访、研究途径等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希望以此能带动影响周围的同学、家人,从而唤起学校、家庭、社会对民间民族艺术的关注。尤其让学生利用春节等特定风俗节日,收集本地域的民俗资料。通过笔录、速写、拍照等方式,让学生真实、彻底感受民间艺术在日常生活上的运用及其独有的审美意识,并能结合考察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整理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完成考察报告,也可以作为毕业阶段完成论文和设计创作的参照。在一系列艺术实践中,引导学生广泛了解地域文化艺术,许多学生从两年前艺术实践只想到一些著名的旅游胜地,到激发学生对本地域文化的热情,立足于我国传统艺术文化,吸取本地域传统文化精髓并重新认识、开发利用。
二、将传统艺术理论与现代设计基础教学实践结合
在现代设计基础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充分理解传统艺术的精髓,将传统地域文化的精华渗透到现代设计作品中,展现时代的文化特质。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信息载体,民族民间艺术具有不可估量的使用价值。这种无价的艺术资源,将为我们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丰富多彩的设计元素。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一直受到众多艺术家和教育家的关注,我们在设计基础教学实践中融入了颇具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艺术潜质。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狭窄的课堂教学向周边地域文化过渡。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更好的彰显,学生不仅要具备造型基础的一般素养,更应具备设计调研、分析、策划的能力。设计基础训练中通常注重条理性、逻辑性、抽象性,偏重于理性分析,追求简洁,直观带来的纯粹形式美感。很少考虑在抽象形态构成中寻找地域传统文化艺术的视觉感受。
扩招后生源状况是文化、专业底子单薄,多数学生只经过短期的美术强化。学习普遍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作品质量差――制作粗糙,缺乏想象。学生容易对机械、重复的基础训练感到单调和枯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抽象的训练模式充分传达设计的丰富内涵与层次,我们尝试在构成训练中渗透乌江流域文化内涵,第一次将地域文化艺术引入到平面构成设计中。学生开始学习非常被动和不理解,但随着教学中相关课题的引入,寻找设计基础与传统地域文化艺术的切入点,在抽象的点线面构成设计中寻找设计源泉――土家织锦、吊角楼、蜡染画布、石雕、涪陵白鹤梁石刻等,都在学生作品中能找到影子,逐渐学会了将传统地域文化渗透到构成创意中,学生收集资料,观察发现题材的能力得到了增强。应该说将地域文化引入构成设计学习中,让学生更多了解传统地域文化的感悟,从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发掘潜在的构成想象力,拓宽相对狭窄的构成意识观念,从构成基础训练中体现地域文化内涵,展示文化视野,传承地域文化内涵的重要基础,这对学生今后的影响相当重要。
三、教学实践中加强现代设计基础教学与地域文化艺术观念的传播
在世界经济与文化频繁交流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西方优秀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作品更容易进入我们的视野。更多的当代大学生崇尚于西方的艺术理念和设计风格,又缺乏自我的创造性元素和创新思维,逐渐淡漠了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教育教学中,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更应重视对中国优秀的传统设计作品的研究。让学生了解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艺术是构成世界东西两大文化的主干文化之一。诸如,香港著名设计大师靳棣强先生的设计作品吸取了国画笔墨韵味的同时极其赋予新意,让人感受颇具中国味道又不失国际品味,创造出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设计作品;一些台湾设计师也较好的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元素,又具备现代设计流行趋势。在现代设计教育教学中,启迪学生挖掘本地经济文化之渊源,并结合时代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展示设计教学中,最终效果通常以浓缩的场景来表现,通过与真实材质相近材料按比例将整个展示设计立体化再现,这比效果图更为直观地表现空间布局,能使客户更为真切地感受、了解设计者的意图。随着教学改革思路的不断深化,学生在实践学习中逐步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关注和浓厚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中,设计基础课程在设计专业课中所占比例偏低,课时相对紧张。而教学内容复杂,作业量大,加上学生重视不够,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合理安排与构成设计相关的课题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设计基础的兴趣,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难题所在。我们在加强乌江流域文化艺术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基础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地域文化艺术形态的描绘能力及综合创造能力。
针对学生专业底子薄的现状,通过抽象的设计形式,如重复、渐变、透叠、打散等,让学生不自觉地从写实过渡到抽象的形式表达,增强对地域文化艺术形态的重构,如在进行设计素描训练中,在理解相关基础概念、形式的基础上,将传统民居作为设计基本元素,作了局部放大,融入到由中心向外作有秩序的发射构成中,呈现出独具构成的韵律感。在抽象的表现训练中,传达带有主题思想的课题训练,表达出设计者对地域文化艺术美好祝愿的思想情感。同样是运用抽象形式表现古老的建筑艺术,有的同学将具象的花园亭台的屋顶与抽象构成形式结合,运用打散、分割重新组合,充分运用点的基本要素在统一中寻找变化,整幅作品充满明快、强烈的旋律美,不同于纯粹意义上的抽象形式,而是利用具象的题材使作品更有内涵、新意,运用构成形式使作品显得简洁、明快。同学们从写生训练过渡到设计思维抽象训练,不仅学会依据课题研究方向查阅资料,收集生活中的大量题材,而且培养了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力,以及重新描绘能力。
1.前言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高职教育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应用型和创新型高级技能人才的重大任务。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为此,深入分析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并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研究和探索相应的改革思路,对于建构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2.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滞后
与纯绘画专业不同,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倾向于“设计”。同时,创新既是艺术设计的灵魂,也是所有艺术设计的本质要求。因此,教师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向学生强调“创意”和“创造性”等创新理念,而不是仅仅“模仿”甚至“照搬”。此外小论文,尽管一些高职院校已将“色彩”和“素描”课程名称改为“设计色彩”和“设计素描”。然而,教学模式依然沿用以写实为主的静物、石膏像和头像写生等,这样往往让学生感觉与考前班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2.2基础课程与后续设计课程严重脱节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存在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相互孤立的现象。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容易导致学生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去服务今后的专业课程。另外,诸如色彩、素描、图案和构成设计等课程的设置,常常使针对专业设计课程的基础教学思路不明确,不仅缺少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更缺乏将设计与实践相结合。从而造成基础教学与专业设计教学严重脱节,失去联接。
2.3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水平不够高
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已成为当前阻碍高职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师自身的专业主要以油画、雕塑和中国画等纯艺术专业。尽管这些教师的造型能力、色彩感觉等基本功非常扎实,但是却对设计专业知识往往了解不多。这样便会造成教师对基础课的教学目的认识不足,最终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3.探索如何改革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
针对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讨新的解决思路与改革方案,对于促进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1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必须明确目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在设计和优化教学内容时,应更加注重外延式和内涵式的更新,灵活多变、不拘形式,从而形成具有高职艺术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由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应摒弃过去照本宣科地布置作业的形式,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将课程内容合理地分解为一个或数个项目。除此之外,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创作动机作为出发点,因材施教,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深化师生间的学术交流和探讨,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教学形式强化教学效果。
3.2转变办学理念,改革课程设置
作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应用型设计人才的高职艺术教育,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以社会的实际需要作为根本出发点,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按照“必需、实用、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小论文,对课程设置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着重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学与用的内在联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性。
3.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以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4.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高职艺术教育事业到了蓬勃发展,并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轨道。然而,在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设计课脱节,以及重技能轻创意等问题。因此,对其进行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还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善于探索总结、开拓创新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周至禹.设计基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谭俊铭.高职高专艺术专业教学改革构想[J].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3]王太利.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弊端及改革思路.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当前知识经济时代,高中教育已从早期的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我们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当中,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须终身学习。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高中教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我国部分地区的学校仍旧是以高考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致使教学双方从高一新生刚进校摸底开始就陷进了高考题海的泥潭,忽略了与初中知识的过渡和衔接,盲目推崇教辅资料,不分轻重缓急搞强化训练,轻口语训练、梳理探究,重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殊不知这样盲目与高考接轨的模式让学生在“被灌输解题技巧”上疲于奔命,语文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探究性学习更无从谈起,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理念,违反了语文学习的规律,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得不到提高,如此高一语文教学模式下显得效率极低,事倍功半,考试分数自然就不理想。
一、高一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缺陷
1.1语法断层
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当中关于语法知识有一整套详细的介绍,包括词语、短句、单句、复句等等。但是在高中之前的学校语文考试当中,语法方面一般都不是直接考,致使初中的日常教学当中对涉及语法知识这部分的知识重视程度不高,高一新生对其理解程度不一,不利于学生准确把握语句的意思和结构,在辨析和修改错句、病句方面不能得心应手,在文言文的词法和句法的掌握上面存在有很多障碍。
1.2阅读盲点
新课程标准当中明确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至少要有26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要求学生每年至少要读到两到三部以上的课外名著。但是由于学校和学生迫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加之中考当中涉及文学著作的考试内容不多,致使学校和学生都放松了对课外名著的阅读。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局限,学生苦于各科作业,无暇阅刊读报,陷入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境地,“时文”很难接触到。
1.3生活缺位
学习本源自生活,离开了日常生活知识和经验的注入,语文学习就失去了“源头活水”,使得学生在写作当中注定了文章如一潭死水般波澜不兴。即使一再强调素质教育,但学生仍离不开应试教育的阴影,平常的学习任务繁重,根本没有机会参加春游、野炊一类的校外集体活动,没有办法亲近自然。对于社区内的大事小事没有机会去关注,民间采风等活动更无从提及。
1.4活动缺失
大量繁重的课堂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挤占了初中学生的语文活动时间,校际之间以及校内很少会组织征文、朗诵、书法、演讲等语文活动方面的比赛,学生缺乏语文活动的平台,语文兴趣得不到发挥,很多学生无暇练习书法,书写习惯得不到培养,中学书法课形同虚设,很多高一学生的书写水平令人堪忧。
1.5高分低能
由于新课改的需要,各地的中考当中语文试题的难题比列有所降低,涌现出很多高分学生。但是精心思考,这些高分语文学生当中,很多语文素养并不完备,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还有待提高,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还不完善。
二、走出高一语文教学困境的策略
2.1精心研究,科学规划
高一语文教学首先就是要结合初中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安排好高一学年度的语文教学“时间表”。这样的进度安排既要能强调学生对高一教学的学习,还要能适当地对高考当中的一些考点进行点拨,既要强调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充实自己,严谨教学,在工作上“尽吾志”,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2.2强化语法,注重应用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既要注重技巧,强调概念性的东西,同时又不能太过繁琐,要在循序渐进中让学生不断去理解和掌握语法的规律。同时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这些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者并重,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的高中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2.3提高阅读,扩大视野
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不仅要读名著,还要对时事有一定的了解。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既有时代气息同时文质兼美的刊物,让学生在享受语文阅读带来的乐趣的同时把握到时代精神,保证名著阅读的质和量。这样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博采众长相互借鉴,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锤炼,同时还能更好地联系生活,体现“大语文”观念,在写作当中自然游刃有余。
2.4体现主位,激发兴趣
新课改要求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是喊一两句口号就行的,要应用到教学当中。开展多种多样性的语文兴趣活动比赛,如辩论、诗歌、演讲、征文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其个性和特长的发挥。鼓励学生多听一些演讲,多看一些辩论赛,既能愉悦身心,同时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也能相应提高。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走上讲台甚至走上舞台,让学生在众人之间演讲,锻炼其思维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课外兴趣小组,把生活当中的新鲜事以演讲的方式和大家分享,这样写作素材也能丰富起来。同时鼓励学生多写书法,练好字,“字如其人”,让人一看就能留下好印象。
结语
我们应当认识到当前高一语文的教学困境,不断突破当前应试教育的瓶颈,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策略,循序渐进,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审美能力才能均衡可持续发展,高一语文教学成效才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一、绪论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越来越受到相关方面的重视。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不但能很好地让学生获取知识,而且又要能提高教学效率,使老师和学生从烦躁的课堂上解放出来。那么什么样的课件才算好的多媒体课件?又如何才能制作出好的多媒体课件呢?我认为好的多媒体课件应能充分合理的利用文字、图象、视频、音频及动画,给学生展示一个搭配和谐、构图美观、制作有创意的美丽图画。
二、多媒体课件的文字设计
在多媒体课件信息设计中老师们往往通过大标题、中标题、小标题的层级关系来定位所处的位置,建立起系统严谨的信息管理概念,由此来把握多媒体课件的信息脉络,因此各级标题在字号、字体、色彩上最好能有一定的区别,建构起一定的层级关系。在每一个版面上,标题部分最好能有一定的视觉稳定性和延续性,保持课件版面风格的统一性,方便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对重点内容的查找和关键内容的识记,同时利于授课者在课堂教学中对信息内容的同步讲述。
课件的文字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文字只会让受教育者无所适从,使有效信息无法识别,多媒体课件信息失去可读性。因此,在制作时,正文要以标准的黑体和宋体为主,编排时字距和字符距可以较小,行距可以有意识的加大,这样可以增加每行之间的有效距离,帮助受教育者对内容的识别视觉美感,使受教育者保持视觉传输信道的通畅。在信息量极大的多媒体课件中,对于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常常采用增加下划线、变换颜色、更换字号、加粗字体等方法来实现,使这部分内容能从庞杂的内容中脱颖而出。但是必须特别强调的是这种方法不能在单一版面上使用过于频繁,如果满版都是重点符号和标识,将会使多媒体课件显得异常混乱,信息分散而凌乱,其结果无异于没有重点。
三、多媒体课件的配色设计
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设计好的PPT演示课件,在自己的电脑上色彩鲜艳美丽无比,可是到投影银幕上却一片模糊。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客观的因素外,最重要的还在于设计者没有掌握好相关的配色设计。多媒体课件的配色计应当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投影银幕上的颜色视觉清楚度与颜色亮度有关。高亮度的前景色(白色、黄色、绿色、青色)适合与低亮度的背景色匹配,低亮度的前景色(黑色、兰色、红色、紫色)适合与高亮度的背景色匹配。
2、投影银幕上的颜色视觉清楚度与前景色和背景色的对比度(或亮度差)有关。高清楚度的匹配显示出前景色与背景色的极高亮度差。
3、低亮度差(或低对比度)的颜色匹配(黑一蓝,蓝一黑对比等)看不清楚;同色调对比中也未显示出高的清楚度。
4、在投影显示中,最佳的前景色为黄色和白色。最佳的背景色为为蓝、红、蓝绿期刊网。为保证投影银幕上的文字高清楚度,当选用高亮度文字颜色(白色、黄色、绿色、青色)时,背景颜色应选用低亮度的颜色(黑色、兰色、红色或紫色)和极低亮度级的背景色;当选用低亮度的文字颜色(黑色、兰色、红色或紫色)时,背景颜色应选用高亮度级的高亮度颜色(白色、黄色、绿色、青色);低亮度差(低对比度)的颜色对比(黑一蓝,蓝一黑对比等)以及同色调对比匹配应避免使用。
四、多媒体课件的图片设计
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图片的编排与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图文并茂地向学生提供信息,成倍地加大了它所提供的信息量,而且图片的引入也大大美化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页面。
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要求不高,在图片的选择和优化的同时,图形图像一定要清晰规整,若将图形、图像作为学习的内容时,图形、图像要尽可能大并放于屏幕中心位置。作为背景的图像要简洁明了,颜色淡雅,如此设计能够突出主体,有利于减轻眼睛的疲劳和学生对主体内容的感知、理解和记忆。图的内容要便于观察。图形、图例等画面的设计在清晰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大,图的主要内容应处在展示屏幕的视觉中心,便于学生观察。复杂图形要逐步显示。对于较复杂的图,如果一下子显示全部,会导致学生抓不住重点,也不便于教师讲解,因此,这样的图形,应随着教学的过程分步展示,到最后显示出全图。
在编辑图形图片时,应考虑它们在整体编辑计划中的作用,达到和谐整齐,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在页面图片的合理选用时,一要注意统一视觉美感,二要注意悦目,三要注意突出重点,特别是在处理和相关文字编排在一起的图片时。
五、多媒体课件的动画设计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表达,甚至无法表达的问题。动画可以将抽象的无法亲身感知的现实生活中很难出现或不易观察到的现象,真实、形象地模拟出来,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容易收到生动有趣的效果。
多媒体动画的设计原则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方面动画要流畅,无停顿、跳跃的感觉。动画画面的设计应简洁生动,构图均衡统一,色彩配置和谐明快,动作自然流畅,文字清楚醒目,动画的色调与界面整体风格相符,动画的布局合理。另一方面,动画的配音要恰当。声音包括解说、音乐和音响效果,它起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应力求做到朴实生动、清晰流畅、通俗易懂、节奏合理、准确无误。
六、结论
设计好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展现其特有的魅力与作用。因此老师要特别注意多媒体课件的视觉技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处于主动地位,形成直接的学习动机。如果师生在知识交流的同时获得更多审美享受和视觉愉悦,必然能逐步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培养受教育者更加全面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代志强.如何看待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2).
[2]黄秋生,罗丽萍,彭玲.简论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要素[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3).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118-02
1.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方便收集教学资源
目前,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被广泛地使用在学生学习知识、教师教学的过程上,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这些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领域中,多媒体技术发挥了其创作能力,学生通过电脑可以直接进行绘画和设计,在学生全面发展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质量会直接受到形象的视觉效果的影响。视觉艺术的每节课都具有可视的形象,离不开视觉印象和观察。教师在备课阶段,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查找大量的教辅资料;在课堂上,通过电脑的复制功能,让学生欣赏到好的图片;在实地考察的时候,用摄像机和照相机实地搜集资料。再配上音乐、画面文字提示以及解说词等,在电脑里做成课件长期存放,随时方便提取。这样做会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使教师讲课的内容得到丰富,具有很明显的教学效果。
目前的科学技术中,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光学、电为一体,对整个教学的发展和改革具有促进的作用,具有快速便捷、高效、传授知识,全面收集、保存资料等互相交流的优势。艺术设计教学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教学,多媒体技术能够从多个角度,使艺术的形象性、可塑性以及直观性得到极大的体现[2]。另外,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的创作热情激发起来,在学生的思维方面发掘其创造性的潜能,在学生兴趣和成就感方面起到培养的作用,在教授传统绘画技法上,使教学转向全方位的开发,对潜意识的创造开发具有独特的作用。
2.多媒体教学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视觉艺术设计中凝聚了很多学科的知识,对于某个固定搭配和秩序的关系,在具体的设计中是难以确认的。因此,教师要是拘泥于平常的课堂教学形式,就无法满足实际的要求。目前在社会实际设计中,视觉艺术设计已经无法逆转对外设计的服务,教师引领学生走向社会,完成视觉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以前,在实践的时候,学生必须根据基础的造型进行视觉艺术设计。这样不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好的创意。而在很大程度上,多媒体的运用使电脑绘画弥补了绘画表现技巧的不足。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学生将自己的创意正确地表现出来,并且可以进行多次有技巧的修改,直到视觉艺术设计作业有创意。
因此,利用多媒体设计的方法,探讨设计的多种可能性,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扩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使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知识,寻找广泛的创意元素,让视觉艺术设计更加具有独特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多媒体课件的图片设计
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图片的编排与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图文并茂地向学生提供信息,成倍地加大了它所提供的信息量,而且图片的引入也大大美化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页面。
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要求不高,在图片的选择和优化的同时,图形图像一定要清晰规整,若将图形、图像作为学习的内容时,图形、图像要尽可能大并放于屏幕中心位置。作为背景的图像要简洁明了,颜色淡雅,如此设计能够突出主体,有利于减轻眼睛的疲劳和学生对主体内容的感知、理解和记忆。图的内容要便于观察。图形、图例等画面的设计在清晰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大,图的主要内容应处在展示屏幕的视觉中心,便于学生观察。复杂图形要逐步显示。对于较复杂的图,如果一下子显示全部,会导致学生抓不住重点,也不便于教师讲解,因此,这样的图形,应随着教学的过程分步展示,到最后显示出全图。
在编辑图形图片时,应考虑它们在整体编辑计划中的作用,达到和谐整齐,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在页面图片的合理选用时,
一要注意统一视觉美感,二要注意悦目,三要注意突出重点,特别是在处理和相关文字编排在一起的图片时。
4.多媒体课件的动画设计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表达,甚至无法表达的问题。动画可以将抽象的无法亲身感知的现实生活中很难出现或不易观察到的现象,真实、形象地模拟出来,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容易收到生动有趣的效果。
多媒体动画的设计原则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方面动画要流畅,无停顿、跳跃的感觉。动画画面的设计应简洁生动,构图均衡统一,色彩配置和谐明快,动作自然流畅,文字清楚醒目,动画的色调与界面整体风格相符,动画的布局合理。另一方面,动画的配音要恰当。声音包括解说、音乐和音响效果,它起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应力求做到朴实生动、清晰流畅、通俗易懂、节奏合理、准确无误。
结论:设计好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展现其特有的魅力与作用。因此老师要特别注意多媒体课件的视觉技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处于主动地位,形成直接的学习动机。如果师生在知识交流的同时获得更多审美享受和视觉愉悦,必然能逐步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培养受教育者更加全面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