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3-08-29 09:20: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

篇1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8.048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065-01

经济全球化是在信息技术推动下实现的,我国企业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信息化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资源共享等,利用这些技术可将信息资源整合和深度开发,达到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共享,提高企业内部所有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

1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虽然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很快,但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参差不齐,差异很大,这是由于各个企业发展速度及程度不同导致的,有的企业内外部资源整合得非常好,企业员工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基本能够达到国际水平;但是还有一大部分的国内企业停留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的初期阶段,或者是初期阶段向中级阶段过渡。其中,起步阶段的企业也占有很大的比例。总体来说,我国信息化管理水平仍旧处在初期阶段[1]。企业信息化管理还有大幅上升空间,这无论对于国内企业管理还是信息化发展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

2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2.1 对企业组织的影响

企业内部的权力资源配置体系是企业的核心体系,它隶属于企业组织结构范畴,该体系不仅提供组织的形式,而且还能体现出企业外部形态以及企业信息控制流程。组织结构设计的核心理念和关键就在于组织的柔性,当然也要权衡组织结构的简单性以及管理成本和管理效率之间的矛盾。

企业结构调整和重组一直是企业最为关注的焦点,信息化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企业对该焦点的重视。企业高层领导更加注重与组织基层的交流沟通,其目的在于建立减少高层控股权的组织结构,解放基层组织,使其拥有更多的基层自由权。传统的组织结构 “层级式”已经不适合信息时代的要求,它只会拉动层级之间距离;“扁平式”组织机构更加倾向于现代化、信息化,因而成为了理想化的组织结构。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网络经济技术的发展,更加增强了人们对扁平化、网络化组织的信心。企业信息化给企业员工增加了更多的交流方式,也扩大了信息范围和共享资源的利用基础,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组织的管理效率[2]。

2.2 对企业领导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不仅意味着对企业员工的技术要求提高了,也要求领导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关注与激励;同时也要加大监督力度。信息化管理的理念为“为人为本”,这种理念首先要符合人的习惯,其次要求个性化。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重要注重“人”的因素,时刻与理念相吻合,企业应该做出相应的应付决策,以下两点应该是企业最应该重视的。

第一,企业信息化时代要求企业员工都具备过硬的技术条件。也就是说,企业加大对员工技术的培训,使其适应新技术的要求是势在必行的,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整体员工技术水平提高了,企业竞争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第二,将我国企业与西方国家企业对比,不难发现,西方国家企业管理制度更令人容易接受,员工也习惯西方国家的企业制度,这是因为西方国家不断加强企业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逐步使企业的管理制度更具有原则性。相比之下,我国企业制度相对落后,员工还未适应信息化管理制度的约束,有时员工显得更为懒惰、圆滑,甚至出现唯我现象。因此,唯有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设,用制度化和标准化来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当然这种制度是建立在信息化条件基础之上的,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操作规程、奖罚制度,这是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3-4]。

2.3 对企业控制的影响

我国企业逐步认识到想发展必须降低成本,成本控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必须严格控制成本来谋取盈利。企业信息化为企业获取全面性、系统化、连续性的数据提供了方便,企业随时可以利用所获数据对生产成本进行准确的计算和预测,为企业领导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现代企业成本控制主要考虑影响成本因素的变动,使用信息技术建立相应的模型和方法,来预测成本的波动性,更符合实际,也更能满足领导的要求。

总的来讲,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加快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步伐。我国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同时也要加大力度研究、剖析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为企业的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育泽.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趋势浅析[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1).

篇2

一、企业信息化对财务监控的影响

(一)信息化的涵义和意义

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经济活动中广泛采用的过程,在技术层次上体现为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知识层次上体现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产业层次上体现为信息产业的增长。

1.信息化的涵义

信息化不等于自动化,信息化系统也不同于自动化系统。传统的自动化设备由物质能源驱动,通电(或加油)即可运行,而信息化的制造系统,如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则是以制造信息的充分沟通、交流与共享为基础来控制制造系统各个部分协调运作,从而达到最大的整体效益。因此,CIMS仅靠电能是无法正常工作的,它必须靠另外一种无形能源――信息。信息既是信息化系统的能量,也是信息化系统的重要处理对象。信息化不仅仅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网络只是信息化体系的组成部分,铺设“信息高速公路”只是信息网络建设的任务之一。

企业的信息化就是发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作出迅速的反应,从而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化竞争的要求;(2)有利于理顺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手段,实现企业管理的有条不紊;(3)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库存,节约占用资金,生产用材料,降低生产成本;(4)加速资金流在企业内部和关联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资金的快速重复和有效的利用;(5)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关联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二)信息化下财务监控要素的变化

1.信息化下的财务监控目标

财务监控总是针对特定的财务目标而言,现在流行的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仅考虑传统模式的经济实体所需要的财务目标,而在信息化的经济条件下,虚拟企业和虚拟营运的业务比较普及。虚拟企业是信息化环境下的特殊临时联盟体,没有固定的形态,也没有确定的组织机构和办公地点,它可以由各个相互独立的公司之间有联系的业务组成,也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或者业务的发展不断调整其成员公司,因此它的财务目标是多个联盟企业目标的协调整合。所以,在信息化的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监控不再单纯关注本企业的财务活动,而要全面关注价值链中的各个企业之间的关联关系,只有它们之间相互密切配合,才能达到有效的价值链管理,实现财务监控的目标。

2.信息化下的财务监控对象

传统上一般将现金流作为财务监控的基本对象,而在网络化的环境下,人们的需求选择越来越多,企业的供应链是以满足所有顾客的需求和选择为中心的。当购买者做出选择时,企业应敏捷地对这些选择做出反应。这种交易的主流是信息的交流,也就是说谁先掌握客户的新信息,动作最快,谁就会建立起市场竞争的优势。所以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信息流的价值管理比交易的现金流管理更为重要。

(三)信息化对财务监控实务的影响

1.对财务信息提供和财务报告的影响

传统的财务信息提供是滞后的,所提供的信息是按财务的历史成本原则核算而形成的传统财务信息。在信息化条件下,企业价值管理已经延伸到其他有关联的企业,要求财务提供网络财务信息,需要联盟企业适时提供部分共享数据,公司理财需要信息系统及时反映市场变化的情况并及时调整财务和经营策略。传统财务监控注重于企业内部的事后财务监控。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监控从事后监控转向适时连续监控(即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控),实现对企业的重大业务实时连续财务监控与网络预算集成,以取得及时的控制反馈信息,从而迅速对市场变化作出及时反应。

2.对财务预算及其监控的影响

财务预算是财务监控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财务预算工作利用的数据和计算工具都比较简单,财务预算大部分凭借主观经验进行局部的测算。由于预算工具落后,数据收集不够全面,导致编制的预算难以用于实际监控。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财务预算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不仅是财务预算的数据处理,其加工速度比传统手工编制速度大大提高,而且所收集的基础数据方便又快捷,并能与财务部门、相关各业务部门和有关管理部门之间的预算数据达到共享、协调和及时利用。

3.对日常财务监控的影响

企业日常财务监控的重点是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监控。在信息化条件下,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都可减至最适量,比传统企业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要减少好多倍,而且可以达到某种意义的零库存管理。因此网络财务管理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营运资金,同时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的标准必定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4.对财务风险管理和监控的影响

在网络化的环境下,所考虑的投资风险,不仅是传统的市场风险和企业个性风险(投资者在作投资评价时一般要考虑两个难点,即风险和收益),而且要考虑企业所在价值链的风险和有关共享信息的风险。

(四)信息化对财务人员的影响

1.信息化给财务人员带来的挑战

(1)无纸化数据和无纸化交易的财务监控。无纸化交易和无纸化数据避免了对数据的重复输入和重复处理,不仅从根本上减轻了财务和有关人员的工作负担,加速了财务人员、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如无纸交易的财务确认和内部控制等等。

(2)内部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信息化网络使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更加方便,使企业各管理阶层、管理人员和机构紧密地联结在一起。高层的决策指令可被准确、快速、详细地传达给下一级的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避免了人为信息传递滞后造成的损失,减轻了人工收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负担。

2.信息化下的财务监控观念

在信息化环境下,财务人员不应单纯地接受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来解决信息化的财务监控问题,而应该充分考虑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根据财务监控环境变化的需要,树立新观念。

(1)信息价值观。在信息化条件下,人们利用信息,既可直接创造财富,也可以间接创造财富。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利用是财务的一种主要职能。在信息化的企业中,数据非常丰富多彩和复杂,人们必须要对众多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决策有用的数据库,从而满足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和决策的需要,充分体现信息在财务监控中的价值。

(2)流程再造观。传统的组织机构是建立在职能和等级基础上的。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1990年系统地阐述了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的思想,强调企业在组织引入IT之前,首先应当保证流程正确无误。在目前实施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系统成功的企业实例中得到这样一个经验:建立ERP网络管理系统,不是一个软件开发和应用的简单问题,而是一个重新改造公司业务流程的重要的变革决策问题。

二、创建信息化环境下的适时财务监控机制

适时财务监控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中,充分利用网络系统提供的适时财务信息,对企业资金流实施及时、适当地跟踪监督和控制,以消除无效益的资金占用,并适时地为业务活动提供所需的资金,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率、效果,确保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适时财务监控机制是指财务管理者充分应用网络系统提供的实时财务信息资源,对资金流实施及时、适当的跟踪监督和控制的运作体系。这种运作体系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高效率监督和调控企业资金流的综合网络系统,需要具备以下特性。

(一)适时财务监控机制的快速反应

适时财务监控机制是一个网络信息系统和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相融合的监控系统,它必须对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作出快速反应,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过去,许多企业凭经验、感觉所建立的传统财务监控机制往往给企业决策造成许多失误。在企业信息网络化和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只有建立适时财务监控机制,才能对企业环境,尤其是市场环境的变化作出敏捷的信息反馈,及时采取纠错措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适时财务监控机制的及时性和适当性

在网络化的条件下,不同管理层级所需的信息必须及时地提供,同时应用网络技术自动向财务监控者提供实时的监控预警报告,可以帮助财务监控者顺利实施财务监控。在网络化系统中不是对所有活动都采用适时监控,通常都是根据业务和需要控制的重点程度,恰当地分配和设置控制点,以达到既节约成本又提高监控的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三)适时财务监控机制的集成性

适时财务监控机制不是独立的运作系统,必须是一个与企业的其他系统(销售业务系统、生产管理系统、采购系统)融合为一体的集成性系统。

三、建立基于价值流的财务监控信息系统

价值流是计算机网络化下企业财务监控新的业务流程,是企业信息化环境下财务监控的基本对象。建立一套基于价值流的财务监控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实施价值流管理,必须抓好两项关键的基础工作。

(一)建立集成化的价值流数据库

要建立基于价值流的财务监控信息系统,必须将企业的业务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信息集成于一个价值流数据库。实施的关键在于传统职能部门的分割。原来的数据库基础是按职能部门来组织建立的,现在为了管理创新采用价值流数据库集成技术,需要对原有的数据库进行必要的转换,并要求各部门、各岗位形成的新数据全部按价值流管理的需要进行收集,促使财务系统具备价值流业务信息和监控信息,这样就实现了价值流数据库的集成。

篇3

二、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是近十年才兴起的新的互联网技术,学者和机构都从其自身的角度定义了云计算的概念,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概念。本文采用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便捷、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这些资源能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地交互。一般来说,云计算的服务分为三个层次,即IAAS(基础设施即应用平台),PAAS(系统设施即应用平台)和SAAS(软件服务即应用平台)。根据三个层次的应用平台,云计算可以提供开发环境、Web服务、网络数据库和团队协作环境等服务服务,企业可以利用云计算平台构建自身信息化环境减少企业信息资源与营销投入的成本。同时,云计算还具有网络资源的虚拟化管理,提供基于用户的定制服务,网络服务的可扩展性,费用低廉、性价比高等特点。

篇4

中图分类号:TP399-C2

1 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就是说,企业要以信息资源为目标,并且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现代技能,凭借集成系统法,全面的管理整合构造来配置企业资源,以此来规范和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也进一步的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给予企业以锦上添花的效果。

总而言之,企业信息化就是充分的利用了计算机的核心技术来改善企业自动化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效益的目的,这样一来,企业在整个市场竞争力方面也会获得很大的优势,地位也就随之上升。而帮助企业提升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里面是大众熟知的计算机软件属性、功能、设置、和能够娴熟、准确操作、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任务能力的统称,其特点在于便于操作、共享信息、整合需求、安全操作。

2 计算机技术给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影响

2.1 能够准确及时的获取信息

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是以大量的信息资源作为保障的,比如说那些员工信息、业务信息、财务信息等相关的基本信息,如果信息的来源不准确或者信息获取的不及时,不仅会使企业错过最佳的发展时期,也会给企业带来决策性的失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然而如果能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合理的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就可以提高企业中信息录入的准确性和自动化水平,并且能够把这些信息归置到相对照的数据库,进行加密得以保障信息的安全和真实。也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整合信息,快速的传输信息,使客户可以得到准确的及时的数据信息。

2.2 快速实现企业的高效办公

综上所述,企业的信息来源较为广泛,构造也极为复杂,数量上也相当的庞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繁杂程度,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加速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步伐,同时也使企业办公更多样化,增强了企业办公的灵活性,为以后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起到一个良好的引领作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消除了企业中不合理的安排,极大的减少了企业中人为造成的一些工作失误,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极大节约了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投资,使办公效率和工作质量得以提高,并且能够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

2.3 有利于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

企业的综合实力是一个企业强弱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因此,企业想要强大起来,综合实力的提升就成为了首要目标。如果企业想推陈出新,把计算机应用技术融入到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中并合理运用,会使企业内部信息的共享性和流通性得到显著改善,利于员工更加明确岗位的职责,加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利于加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激发员工创新的能力;利于加强员工的沟通能力,增强员工之间的相互合作精神和凝聚力。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融入,对企业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有着不容小视的作用。

3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实践应用

在企业信息化中,随处可见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遍应用,在这里以它们的应用领域为根据,对其具体应用进行简明陈述:

3.1 在企业生产过程信息化中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生产技术的自动化发展及控制能力的不断增强,通常在制造业中成批的数量、生产线式的作业中最为常见。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使用网络、自动化控制、微电子、模拟仿真等方面的先进技术来进行及时的、动态的监视管控产品的过程,最终达到提高生产的效率及产品的质量。但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重点是产品如何开发、工艺的流程怎样、现场如何管理、质量合格与否的检测等方面。CAD,CAPP,CAF,CAM等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3.2 在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中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信息化的爆炸式发展的影响下,企业的经营活动范围已经由以前的封闭、狭小、隔绝的状态开始向外延伸并发展,特别是企业供应链的变化,即由开始的原材料、零部件的购买到运输、保存、深加工最后到销售及售后服务的一环套一环的结构,显而易见这对企业的运行效率即产品质量都极其关键,因此可借助于企业所建立的局域网、access、Internet、电子商务等计算机应用技术来组织、协调、管理原料供应商、商品生产者、服务商和顾客等的信息,有效的整理、分析企业从外部到内部的信息,这些强有力的信息可以为企业能从容应对当今变化莫测的市场提供有力武器。

3.3 在企业日常管理信息化中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

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非常繁多而杂乱,涉及的面广大、信息量多、应用非常频繁,这使得工作流程的简化显得非常重要。于是企业在日常的管理中通过应用采集、遴选、组织、整理信息资源等计算机应用技术,能更好的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及保证质量,还能最大程度的显示出信息资源的长处、如ERP(企业资源计划)、TPS(数据处理系统)、PDM(产品数据管理)、DSS(决策支持系统)等比较常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都在企业的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企业在使用技术的时候也应该与自身实际相结合,积极寻找与自身相适应的方法与途径。由于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遇到电子文档、电子邮件、网页、视频文件、多媒体等结构不固定的数据,于是诞生了OA(办公自动化)等系统,便迅速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上得以应用和推广。

4 结束语

就以上而言,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迅猛发展和企业信息化普及程度的扩大,计算机应用技术由以前的某一个流程、工序开始向整个流水线、整条工序发展,可以看见计算机应用技术始终贯穿于企业信息化的整个过程,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本篇文章主要是说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阶段和优点,其目的是加快推动我国企业的研发计算机应用的能力,从而提高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罗学.在企业信息化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06).

[2]文勋,文金萍.浅析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3).

[3]李滔.分析企业信息化如何受计算机应用技术影响[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1).

[4]陈香生.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1(09).

篇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应用于社会生产中,有效实现了我国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出现产出和投资差距大的情况,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必须要强化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从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自身的信息化建设。

1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主要是在特定的质量水准、范围、预算以及时间限定内,通过工具、技能以及知识来管理项目活动,确保特定产品与服务的成功交付。项目管理包含整合管理、合同与采购、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控制、成本管理、时间管理以及范围管理等内容,其受成本、时间和范围三方面的影响,因此需要在这三个方面之间进行权衡。对于信息化项目而言,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难以量化目标。在对开发项目加以定制时,往往缺乏量化的具体指标,仅仅只存在指导性目标,如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减少多少等。这样会对项目目标的理解产生一定的偏差,模糊项目任务的边界,难以确定验收标准,影对项目验收阶段产生严重影响[1]。二是管理过程与实施过程具有较高的融合度。就信息化项目而言,其推进过程主要是对企业原有管理模式过程进行深入了解,并合理评价该模式,从而有效变更企业管理模式,实现企业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三是受资源约束影响大。信息化项目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深受成本、时间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影响,并且成员的稳定性、能力、责任心以及结构等直接决定了项目的质量和成功。四是需求变更快。在进行信息化项目管理时,其虽进行了可行性研究以及系统规划,对技术规范书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是由于企业难以深入理解系统,需求不断变更,导致项目费用与进度、文档、界面和程序等不断更改。

2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对项目成功的影响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项目成功的因素受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2.1是管理理念的影响

目前部分企业在开展信息化项目管理工作时,多采用行政管理的方式,导致管理方法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影响管理的质量与水平,难以保证项目的质量、进度和预算。基于这种情况,企业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应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对项目管理技术进行正确应用,并科学论证项目的成本预算和进度,从而有效预防项目风险,提高项目质量,实现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2.2管理人员的影响

对于企业的信息化项目管理而言,人才是保证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难以大力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在开展信息化项目管理工作时将会处于被动情况,缺乏管理人才[2]。因此企业必须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强化人才输入,有效保证信息化项目管理的成功。

2.3管理方案的影响

企业与项目实施单位在控制资源时,其处于不对等的位置,由于市场竞争以及业务管理的需求,项目实施单位具备较多的高素质人才(IT技术人才和项目管理人才),并且其信息资料优于企业。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处于劣势,难以对项目主动权加以掌握,在项目实施、合同谈判和方案制定等方面处于被动状态。因此企业必须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对信息技术发展情况进行及时了解,明确项目管理的业务需求,保证管理方案和实施规划的合理性,确保企业在选择承包商、谈判合同以及实施项目等方面更为顺利。

2.4项目实施单位的影响

企业在对合同和招标书进行签订时,往往对项目实施单位的项目管理要求加以忽视,导致项目实施方案缺乏有效性。因此项目实施工程中应科学管理现场组织,设置具有专业管理知识的项目经理,在更换项目经理时应经过业主的同意,并要求网络管理师、软件开发师以及系统分析师等常驻现场,提高管理的水平[3]。如果合同和标书签订时缺乏周全的考量,企业在合同执行期间会处于被动状况,难以对项目实施单位的支持加以确定,因此项目实施单位对信息化项目管理具有一定的影响。

2.5后期运维团队的影响

信息系统在实际运用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对运维保障加以忽视,导致系统难以安全稳定的运行,影响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因此在实施完成信息化项目之后,企业应建立长效的运维团队,对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以有效保障,并对其进行恰当改进,从而促进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作为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其受管理理念,管理人员、管理方案、项目实施单位以及后期运维团队等方面的影响。企业在开展信息化项目管理工作时,应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采用合理的管理人员,强化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有效组建后期运维团队,从而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刘衍青.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困惑与对策[J].信息通信,2013,05:145-146.

篇6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企业信息化的概述

计算机应用技术主要是指利用人们熟悉的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相关功能,通过熟练而准确的操作,实现高效、快速的工作。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首先,其操作性较为简单,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操作相对简单,工作人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很多基础操作知识,还能够不断提升对各种工作软件的应用水平,这就为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计算机应有技术还具有需求整合性的特点,不同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性质让人们对计算机应用技术提出了不同的需求,该项技术能够根据需求的不同实施相应的整合,从而形成较为独立的工作系统,通过不断改良和优化,给企业管理以及运行工作提供一个系统、完整的工作平台。信息共享则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另一个特点,在这种技术的影响下,信息领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信息的回馈、传播以及实际运用都达到了较高的境地,通过计算机应有技术,还能够让企业所进行的信息管理工作有着较大提升,保证不同企业之间实现更加和谐以及频繁的沟通和交流。计算机应用技术还有操作安全性的特点,通过该项技术能够从根本上实现企业资料、信息以及数据达到安全性的要求,在加密设置的作用下保证企业各项信息的安全性。

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是指为了能够满足经营以及生产的要求,所实施的信息资料储存、搜集以及利用等活动,在各种工作中,信息资料所扮演的是信息整合的具体对象,能够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二、计算机经营技术对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影响

(一)从根本上提升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优势,就要提升对员工信息、业务信息以及财务信息等基础数据和基础信息的利用程度,保证所有相关信息达到及时性以及准确性的需求。[2]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从根本上达到相应的工作要求,通过对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实现目标信息的录入自动化发展,从而为企业领导以及管理阶层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参考以及信息资源。

(二)对企业运行以及管理工作进行优化

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的工作流程以及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的要求和标准。工作人员的机构呈现合理化发展,目前,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用的信息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很容易产生人浮于事的质量问题,这必然会对企业所进行的人力资源配置造成负面影响,带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增加运行成本。计算机应用技术则能够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执行相关工作,还要对其进行培训和考核,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水平。计算机应用技术还能够实现企业办公工作的合理化进行,通过该项技术的运用,能够减少纸张需求,满足资源节约型以及环境友好型的工作需求,从而降低企业发展和运行的成本,提升企业管理工作效率以及水平。

(三)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

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中顺利完成人力资源相关工作,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对人才的利用水平。[3]人力资源的配置能够帮助企业员工对自我工作责任进行分工,从而提升员工的参与意识,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竞争,员工只有不断进行学习,实现与时俱进,才能够获得更大的工作成果以及工作经验,引导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进行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以及互相交流平台,还要通过交流以及沟通实现企业不断进步以及可持续发展,通过员工之间的对外以及对内交流来提升合作意识,保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能够保证其不断提升自我市场竞争力,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实现对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整个运行和发展成本,提升企业的自动化以及现代化发展水平,为企业实现长远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按照实际的应用范围对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4]

首先要对企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水平进行提升,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环节,企业要通过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网络技术、模拟仿真技术来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监测,从根本上提升生产工作的效率以及产品质量。

还要对企业内部流程管理工作实施信息化发展,企业的内部流程管理信息化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有着较大的比重,作为范围最宽、应用最广以及难度最大的工作,企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包括各项流程优化以及基础性工作,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合以及组织,从而达到提升管理工作水平以及管理工作效率的目的。

结语

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时展以及科技进步的产物,在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运用,能够保证企业实现可持续以及健康发展。[5]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深度研究以及运用,从而帮助企业产生更大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香生.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1(09).

[2]李滔.分析企业信息化如何受计算机应用技术影响[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1).

[3]王晋东.浅谈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J].科技与企业,2014(13).

篇7

1、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企业信息化的概况

1.1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主要是指借助计算机软件、硬件等,为企业提供了应用技术的服务。此项技术的优点众多,具体的内容如下:

其一,简单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是迅猛的,在广泛普及的背景下,其操作的简单性日益显著。对于计算机用户而言,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可以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可以对不同的应用技术进行运用。

其二,整合性。在对计算机进行使用过程中,要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整合,此时计算机应用技术才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同时应用系统与工作平台也将具备专门性、完整性与系统性。

其三,共享性。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同时也保证了信息的传递、反馈与使用,各个企业在共享信息的支持下,实现了良性的沟通与有效的交流[1]。

1.2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主要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等各个方面均积极开展着信息的收集、存储与利用。在此过程中,信息整合的基础为信息资料,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利于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2、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持续发展,此项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2.1保证了信息的获取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于信息资源的要求相对较高,它是企业有序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具体的信息有业务信息、财务信息与竞争对手信息等。此时的信息要保证较高的准确性、及时性与全面性,在此基础上,企业的决策才能够更加合理与科学,其效益也将不断增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其信息数据的获取能力,同时在数据库的作用下,通过权限设置或者密码措施等,进一步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计算机应用技术满足了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信息的整合,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具有了高效性[2]。

2.2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企业所涉及的信息具有广泛性与复杂性,对于信息的管理难度较高,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提高了信息资源的传输、整合与共享能力,在此基础上,现代企业的发展具有了自动化、信息化与无纸化等特点。在企业各项业务开展过程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运用,使人为因素对工作的不利影响逐渐减少,不仅保证了工作的质量,还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其中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等资源均得到了适当的节约,进而企业的综合效益也有所增多。

2.3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为了获得稳定的发展均十分关注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提高,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坚持基础。在信息时代,企业开展的信息化建设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了全面的运用,内部信息的共享性得到了改善、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明显提高,同时企业内部形成了良好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氛围。在各种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上,企业效益的增长是显著的,因此,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高效运用,促进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3]。

3、计算机应用技术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对策

3.1在生产方面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该技术使企业的生产具有了自动化的特点,并且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控制水平。目前,在制造业的生产活动中,对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模拟仿真等进行了引用,在生产时实现了对产品的动态监控,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同时也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3.2在经营方面

企业经营活动主要有原料的采购、产品的存储、加工与销售等,此活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因此,企业要积极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建立数据库、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等,在信息的支持下,企业与供应商、服务商与客户的关系将得到有效的协调,进而企业内部信息的整合度将不断提高,同时企业对于市场的适应性也将有所增强。

3.3在管理方面

篇8

1 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企业信息化的概述

1.1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定义

计算机应用技术指的是能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硬件,具有安装、运行、调试及维护计算机系统的能力,从而能从事一些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工作,比如多媒体技术、软硬件设计、数据库处理系统或是网络管理等。计算机应用技术涉及的课程很多,如C语言、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管理等等,体现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理念。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多媒体信息处理、智能化网络和应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等三大块。

1.2 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企业信息化指的是企业组织的生产、管理、运营等各个方面的整体信息化发展过程,工具、目标、方法及过程是企业信息化的四大方面,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管理的过程,主要包含着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周转以及客户交流等程序,企业通过信息化技术对其产品进行管理与更新,是整个企业得以正常运行,并能有效的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经济利益。企业信息化带来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主要包含着可以产生更多的商机、积累客户经验于中小型企业自身、防止出错、减少培训工作、提升销售能力和结案率以及规范中小型企业,很好地传递信息化管理理念等六大价值。

1.3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以及因特网的全面覆盖给中国也给全世界带来了无比的挑战和机遇。在企业行业无疑竞争愈来愈激烈,怎样才能在众多的企业脱颖而出,信息化应用也无疑是这场企业变革的转折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这种潮流趋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培育优良管理人才,合理并适当的运用好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各种好处,能有效占据有利局势,无论在经济还是管理上都能有有所超越。

2 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影响

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有助于企业能够及时获取准确信息、有助于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以及有助于加快实现高效办公等三大方面。有助于企业能够及时获取准确信息指的是企业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渠道得到相关业务信息、工作人员信息、管理信息与财务信息等等信息资源,一个企业想要有更好的发展首先是建立在一个拥有强大而完整的信息库基础之上的,只有获取相应的信息才能清楚企业的运营情况,并及时做出解决方案,当然,信息的取得必须是准确而完整无缺的,这样才能保证其管理方案实施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信息化的管理理念给企业做了很好的引导方向,让企业在信息获取方面来的更加便捷,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有助于加快实现高效办公指的是计算机应用技术能有效提高企业整个运营效率,在如今信息化发展的时代,企业信息来源越来越广泛,使其信息量增大并复杂化,所以如何才能有效的提高办公效率是提升企业的一个重要问题,新时代带来的新技术――计算机应用能够有效的管理器信息的复杂,并使其简单化、自动化,有效的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工作信息错误,避免并消除不合理的业务环节,节约人力物力以及时间,从而实现企业高效办公化。有助于提升企业综合能力是指计算机应用技术帮助企业在各方面能够综合提升的一个过程,企业的综合能力是否强大关乎着企业的发展,一个综合能力强的企业,其市场地位与市场竞争力都是处于优势,在企业中运用好计算机应用技术,并很好地将计算机应用技术融入企业文化中,能够很好并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综合能力,企业综合能力的提升意味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在整个企业中,其工作团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综合能力的提升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全身心投入事业,增强其责任心;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互动,合作意识和能力也逐步增强;综合能力的提升能够并实现企业高效率办公等等。可见,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总结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技术无疑是企业信息化革命的一场变革,运用的得当计算机应用技术将会是企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信息化带来的改革能够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质量、提高效率以及较大地降低企业成本。在现实生活当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是十分密切的,如今,计算机应用技术仍不断地在普及,加大计算机信息化的建设,工作者也在不断地深入探讨与研究,希望在未来计算机应用技术会不断壮大,去迎接它更加美好的未来。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有限,因此,本文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

[1]周漪,温向玲.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J].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11).

[2]文勋,文金平.析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J].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2).

[3]张新刚.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3):21.

篇9

计算机应用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方式。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由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转变为信息化管理模式。信息化应用在企业运行和企业管理之中,不仅能简化工作流程,还能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企业信息化是企业适应时展的必然结果。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1.1实现企业内部信息传达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势必会产生一些信息。而这些信息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但是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人工操作信息模式不仅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还会导致信息的错误性。甚至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而如果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就可以将所用的信息进行统一整合,并输入到信息库之中。或者也可以采用加密措施保证信息的安全。当需要调用和传达信息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检索和企业管理平台实现信息的迅速使用。

1.2优化企业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实现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流程化。现在有很多企业存在着人员冗余、工作流程繁杂的问题。这不仅会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如果企业整个管理流程都实现信息化,不仅能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工序,还能实现办公的无纸化。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还能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3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之中,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资源合理分配,还能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企业资源合理分配能够明确员工的工作职责。其次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员工不仅能了解到其他员工的工作成果,还能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最后计算机应用技术还能实现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交流。这样既能促进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还能促进员工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

二、如何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企业信息化

2.1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

生产过程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环节。同时生产过程对产品生产技术、生产环境都有很高的要求。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实现企业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过程包括产品研发、生产流程、质量检验和生产环境管理。

如在服装企业的生产环节中,可以采用ETS-实时数据采集及生产管理系统,相比于ERP管理软件,它更适合应用在服装的生产过程中。该系统是通过RFID(射频识别)技术实时收集生产现场的数量、时间、品质、交收、非本位等数据,储存在中央数据库;同时对数据进行高速分析与处理,将生产现状与问题实时呈现在管理人员面前,并结合生产计划与货期提供预警与指引,以使工厂实现生产平衡、进度满意、品质提升、货物流向清晰的智能化管理。

另外在产品研发过程,企业可以借助现代计算机应用软件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如在建筑工程中,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复杂工程结构设计、辅助工艺设计等软件。

这样不仅能缩短产品研发的时间,还能提高产品的质量,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或者是利用现代化制造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如红河集团卷烟厂使用的物联网技术,从原料的加工、仓储、醇化到制丝、卷包、装箱、物流整个过程,关键物料及装备都能实现自动化。这样不仅能够节约人工资源,还能降低投资成本,保证产品的质量。由此可见,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提高企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2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

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同时这也是企业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最广泛的一部分。无论是哪个行业,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都能实现企业工作流程的规范化。

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主要是现代化管理手段,优化企业的基础工作和业务流程,实现信息资源的统一整合,并提高内部管理的科学化。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例如利用现代化的管理软件,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现阶段较为流行的是一种名为钉钉的企业管理软件。其特色在于消息已读未读一目了然,DING电话使命必达,免费电话多方通话,企业通讯录随时随地找人,多端互动。简单来说,阿里钉钉是一款免费、安全、高质量的多方通话工具,是新一代的企业团队沟通方式,更加注重中小企业用户。在这种方式下的企业管理中,不仅能方便的实现人员管理,还能快捷的整合资源信息,从而促进企业科学、规范的管理。

此外,还有比较传统的事物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企业资源技术、产品数据管理等。这些都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的重要计算机应用技术。由此可见,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企业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2.3实现企业层的信息化链接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变革的背景下,如果企业还继续使用传统的供应模式,不仅会造成企业与社会经济的脱轨,还会阻碍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应该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积极参与到现代化经济的企业生产中。并实现原材料采购、加工、销售、售后等环节的信息化,形成完善的生产供应链条。这样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完善。

如剑南春集团现阶段使用的ERP管理软件。从借贷记账到盈亏平衡分析,从定额管理到成本核算,从安全库存到物料需求计划,从财务监控、产品分销、协同办公、人力资源、客户关系管理再到供应链、生产制造、移动商务和全方位合同管理,ERP以其强有力的数据处理能力,助力剑南春集团公司把先进管理方法落实到生产、管理、销售的全过程。此外更重要的是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技术资源,将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外部运用整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或者企业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树立品牌意识,实现网络销售和实体销售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如较为受欢迎的网络销售平台:阿里巴巴、京东、淘宝等。由此可见,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计算应用技术,并将其充分应用到企业生产供应链之中,这样才能使企业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

三、总结

在信息时代,企业利用信息化能够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所以企业应该重视计算机应用技术,采用系统化的计算机技术,以信息资源为管理对象,实现企业流程规范化、科学化。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现代化,从而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同时这也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重要途径。

参 考 文 献

篇10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1. 037

[中图分类号] f270.7;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1- 0059- 02

现阶段,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资源利用率低,各类复杂问题无法采用企业当前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处理。针对这些情况,一种新的技术——网格计算应运而生,其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 网格计算的特点

网格计算的思路是聚合分布资源,支持虚拟组织,提供高层次的服务,比如,分布协同科学研究等。网格计算通常具有虚拟性、共享性、集成性、协商性等特点。

虚拟性是指将现实中存在的资源与用户虚拟成网格资源和网格用户。网格资源主要向外界提供具有虚拟化特点的接口,网格用户主要利用网格资源提供的接口对网格内所有资源进行全面访问。

共享性是指对网格内的所有资源共享使用。广大的网格用户除了能对所有网格资源共享使用外,一个网格用户也能够共享使用各网格资源。

集成性是指网格能够把各管理领域、各管理平台、各种能力的分布在不同地域的所有资源全部集成起来,从而产生一个有机体,对各个区域中使用资源的相关者加以协调。

协商性是指网格资源需求人员与网格资源提供人员彼此沟通协商,以获取良好的服务,实现具体的需求。

2 网格计算对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及影响

2.1 作用

网格计算能够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信息资源利用率,节约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以下介绍网格计算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2.1.1 企业信息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

为了使信息资源具有较高的利用率,前提条件是要保证信息资源达到共享目标。信息资源共享水平的高低完全由信息的连通状况来决定。众所周知,在网络建设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是最核心的任务,然而在网络建设及发展中常常会发生信息“孤岛”现象。网格计算主要是将整个互联网整合成一个超级计算机,以确保互联网中各种资源的应用处于连通状态,防止出现信息孤岛,实现计算机资源、数据资源、知识资源、信息资源等的高效使用。

当资源共享目标达到后,企业连接到互联网上的闲置资源就会被有效地利用。比如,在时差为12个小时的各区域中,一个区域夜晚闲置下来的信息资源能够提供给另一个是白天的区域使用。如此一来,资源就会得到良好利用。

2.1.2 企业信息化效益增强

企业实施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合理节约边际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通过网格计算技术能够促进企业目的的实现。首先,在企业对信息资源产生新的需求时,可采用网格计算技术,无需投入太多就能够对互联网上的共享资源加以使用,这充分说明运用网格计算能够让中小企业在不购进价格相当的计算机情况下就能运用到性能高的计算机。其次,企业应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来开展有偿服务活动,以提高自身的收入水平。

2.2 影响

网格计算虽然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影响。

2.2.1 对软硬件的建设造成的影响

以往企业在构建信息基础设施时,经常盲目投资,购置先进的、性能好的硬软件。而运用网格计算后,不必采用这样的方式,因为使用网格计算后,我们能够对互联网中的各类资源加以使用,其中涵盖了研究中心当前使用的高性能的资源,由于软件对使用端没有太大的要求,也就是瘦客户端,所以,企业应将重心放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效利用当前的资源,并非盲目购进价格不菲的软硬件。因网格计算中的各类资源都可以实现共享,因此,企业应加快构建氛围良好的信息资源环境,提高信息资源管理水平。

2.2.2 对网络建设造成的影响

网格计算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其各种服务均是由互联网提供

,中间少不了会涉及各种数据的传输,因此要想提高数据传输水平,应不断推动网络建设,其中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高速网络的建设等,保障网路带宽及传输水平。

2.2.3 对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造成的影响

在网格计算中,必须做好资源共享的安全控制工作。网格计算能够跨越很多企业、很多系统或者个人,它们在安全控制方面的要求及使用的安全措施都不一样。因此,相较于其他一般的信息系统,网格计算的安全控制工作难度更大。网格计算技术应及时提供访问控制等安全管理机制给站点管理人员,由管理人员自己明确何种资源能够共享、具体的共享人、何种资源不可以共享。安全控制机制涵盖了身份认证机制、访问控制机制。对于企业而言,应充分考虑技术(如网络防火墙、病毒防范等)、制度、人员几方面的因素,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网格计算还会导致信息管理、服务工作发生巨大的变革,摒弃传统的静态、被动的服务模式,实现动态化、主动的形式,不再采用以往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是朝着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转变,信息服务机构的优势作用大大提升,信息服务会越来越健全。

3 结 论

综上所述,网格技术在我国还未得到全面普及,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安全问题、规范问题、资源共享中的经济问题等。随着我国社会的迅猛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对高速计算的需求越来越大,信息资源需做到共享,当前使用的网络技术与网络环境已难以满足信息化发展需求,急需利用网格计算来促进企业信息化快速建设。此外,网格计算技术会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前行,建立以网格为基础的企业信息化平台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主要参考文献

[1]尹锋,许向阳,李学勇.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影响[j].图书馆,2007(3).

篇11

信息不对称原理是指不同经济主体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处理都是不对称的,信息不对称在经济社会中是影响企业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因素,和时间一样成为一种企业成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本质上是对物流信息、资金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信息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条件,高效利用信息就能够转化为企业的物质、能量、时间。

一、企业信息化的内容

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内容是: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快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促进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信息化,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企业信息化的三个方面:第一是生产过程和产品设计的自动化;第二是信息传递、各部门协同工作及工作系统应用自动化;生产、流通或服务信息化及商务活动网络化;第三是信息管理化,包括人、财、物、供、产、销等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借助信息技术,将信息融入企业研究、设计、采购、生产、库存、销售等环节,采用更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企业,共分为三个阶段:

1.财务管理信息化,企业办公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在此阶段,企业引入一定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建立基础的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和设施,实现生产过程、企业办公、财务管理的信息化。

2.管理信息化。它是对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一体化和集成化管理,使企业内不同部门的信息能及时、有效的传递。软件功能模块包括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存货管理集成本的控制和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还有的企业应用ERP来整合企业各环节的信息传递,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

3.电子商务。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网站,积极参与整个供应链的合作,最大限度利用外部资源,利用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实现最大的增殖。

在信息技术创新,市场变化稍纵即逝的现代社会,企业只有不断变革才能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进行的根本性变革有企业组织扁平化、虚拟经营,企业电子商务网络经济。

三、组织管理信息化——扁平网络企业组织

传统企业层级复杂,管理人员多,在信息社会造成企业效率低下,信息沟通滞后、失真。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后,使企业结构由金字塔型转向森林式,扩大了最高决策层的管理幅度,减少了层级过多决策信息传递失真。实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首先是信息技术的采用,企业内部网对每个层级是平等的。其次是企业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因为只有充分尊重员工的创造精神,才能做到有效的信息沟通;反之,企业员工的独立工作能力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使扁平化得以实现其初衷。总之,技术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网络企业组织按照其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种。

1.企业内部网络,是企业内部建立的网络系统,可以把人、财、物所属各个部门联系起来,使人财物信息流能够快速流动。企业内部不分等级、围绕客户需要,同心协力,争取利润最大化。内部网络系统的决策层,其实不仅是决策的功能,主要是协调、管理各方面利益关系。事实上,内部网络的利用频率是极其频繁的。企业员工利用内部网可以实现远程办公,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在远程通过企业内部网络将信息更及时,更准确的传递到决策层数据库。

2.供应链网络,是围绕供应、采购、生产、销售、宣传等经济实体连接的络网,网中的中心节点应该是拥有稀缺资源的经济实体,比如掌握关键专利或品牌的企业,有能力整合其他节点,带动整个网络。发达国家的某些大企业,就是掌握关键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生产部件或产品。我国的一些汽车业,其实都是西方发达国家汽车业生产链条中的一环,最大的受益者是拥有该品牌的原创企业。

3.专业化网络,是指专门从事市场信息搜集、整理的企业之间组成的网络,为生产、消费架起桥梁,是一种为网络而网络的企业群。比如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商业中介服务公司等。

四、经营管理信息化——虚拟企业的出现

企业经济组织一般包括人、财、物三种要素,人指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员工,财是指维持企业运转所须的资金,物是指企业生产所须的物资、能源。管理信息,是反映上述要素及其相互结合状态与运行的各种信息流。

传统企业管理一般针对人、财、物本身进行管理,而企业信息管理则是综合反映人、财、物相互结合状态的系统。

企业信息管理排除了物质能量因素,单纯对人、财、物信息数量关系进行加工、处理、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高科技企业信息管理更为科学,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逐渐演化成虚拟企业形式。虚拟企业是指: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依靠信息技术,将拥有所需资源的若干企业集结而成的一种网络化的动态合作经济实体。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虚拟企业逐渐受到重视而被广泛应用。

“虚拟”,一是因为它有信息技术支撑其各项功能,全部或部分排除物质实体的操作;二是因为企业内没有执行采购、生产、行销、设计、财务等功能的组织,企业仅保留关键的功能实体,其他功能在有限的资源下,无法兼顾达到足以竞争的要求,因此将之虚拟,以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进而创造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而借助力量的对象可能是供应商,可能是竞争对手或客户。无论形式如何变化,虚拟企业的精神在于突破企业有形界限。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外力进行整合弥补,其目的是在竞争中最大效率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

虚拟企业有三种形式。最初的虚拟企业属于外包加工的形式,中心专攻附加值高的设计及行销,生产则由低人工成本的新兴国家代为进行。在国外,如生产运动鞋的厂商耐克和锐步,一个工厂也没有,而是集中公司资源、专攻附加值最高的设计和行销,只从事营销研究与开发活动,生产则委托由人工成本较低的国家代为加工生产。因此,企业可以很快地反馈市场上的变化,使企业专注于设计、行销网的规划,创造企业高弹性的竞争优势。

第二种虚拟企业的形式是共生,如银行业并不擅长信息管理,但银行信息需要保密,不想外包,又不愿意独自负担培养专业人员的成本,于是可由几家银行成立专门处理电脑信息的部门或公司,主要负责这几家银行的信息业务。由于合并后的信息业务足以达到规模业务,就可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第三种虚拟的形式是“策略联盟”,即几家公司拥有不同的关键资源,而彼此的市场有一定程度的分割,为了彼此的利益,而进行策略联盟,交换彼此资源以创造竞争优势。如世界知名的康柏的软、硬件公司,与微软结成技术策略联盟,再加上康柏电脑的大部分零件均采用处包,本身仅掌握快速的研究能力及行销网络,如此轻巧的高弹性组织,配合低价策略,成为全球个人电脑第一品牌。

第四种虚拟经营的形式是虚拟销售网络,即公司总部对下属销售网络解放“产权”关系,使其成为独立法人资格的销售公司。

从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虚拟企业的管理原则:企业必须拥有关键性的资料,如专利权、行销通路或研究能力,将资源集中在附加价值的功能上,而附加价值低的功能将之虚拟化,并且为了保持竞争优势,须注意质量成本及周期等其他能力的平衡。而这一切的运作必须依赖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支撑。

五、经营模式变革趋势——网络营销

企业的经营模式将从以批量为核心的“产品中心”模式,逐渐转为以“客户关系”为主的营销策略,企业关注的焦点也从关注产品转移到关注个性化的客户需求上。在信息社会,传统的先批量生产再靠庞大销售队伍推销产品的旧思路已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设计个性化产品,以提供多样化和更具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将顾客变为合伙人,让顾客参与产品设计和生产,产品营销也由此演变为“一对一”销售,顾客满意度最大化将成为产品定价的关键因素。

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的销售与采购可以通过企业建立的电子商务网站进行网络营销或原材料采购。网上产品社区也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逐步建立,电子商务的充分普及影响着企业管理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组织结构上变得扁平化,人员安排打破了时空限制;更重要的是企业决策将面对的是全球性的采购和销售战略问题。电子商务的最终发展趋势是商务决策智能化系统,该系统将彻底改变传统经营模式,使现代化企业成为以全球化为战略决策,以客户为主导、用信息作载体、低库存甚至零库存、高产出、高效益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5(c)-0071-01

我国物流信息化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20世纪80年代进行铺垫,20世纪90年代进入发展阶段,本世纪头几年进入成长期。目前,我国物流信息化水平还不高,发展也不平衡,物流信息化落后对物流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制约物流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影响物流市场扩大

我国的物流市场规模还不大,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占社会物流成本支出还很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物流市场规模小给社会带来直接影响就是大量物流活动仍停留在工商企业内部。目前,我国不少工商企业还有自己的运输车队,自己的仓库,物流成本投入很大,但实际效益很低。目前企业自货自运车辆还不少,货运空载率还较高,运输平均时速较低,仓库闲置,有的年久失修,商品损耗较大,物流浪费惊人。不少工商企业还继续搞“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运输、仓储一条龙。

二、影响物流企业做强

我国的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实力普遍不强。有实力、上规模、有影响的现代物流企业不多。由于物流信息化落后,不能有效配置使用各种资源,影响了物流企业进入其他地区、其他行业或其他企业市场,更影响企业冲出国门,走向全球开展国际物流。不利于物流企业拓宽生存发展空间,也不利于企业消灭经营服务上的时间和空间距离,降低组织成本和管理费用,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物流信息化是物流企业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是现代物流企业的生命线,物流信息化落后的物流企业,在信息化时代很难生存,更不可能做大做强。物流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追赶现代物流的步伐,必须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企业的首要任务来抓。

三、影响物流企业经营

目前物流市场上涌现出了大批第三方物流企业,但这些物流企业经营服务手段仍然单一,其主要经营服务仍然是运输和仓储,大多数物流企业还停在传统物流的经营服务上,与现代物流的服务内容和经营手段还有很大的差距,多数企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落后,因为没有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大量物流活动还无法或根本没有能力全面展开。如物流信息服务、物流订单管理、物流成本控制、自动化库存管理、智能配送、物流方案设计等服务项目,多数物流企业还无法开展。物流企业在经营服务项目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取决于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高低。

四、影响物流企业创新

由于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技术未能在我国物流企业广泛应用,作为管理基础的企业组织结构没有来自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信息化的压力,企业组织结构不能作适应信息化要求的相应变革。目前,我国多数物流企业还是在原组织结构下进行简单的计算机化,只是使用计算机代替传统手工操作,而企业现有体制中的矛盾、混乱依然本质性地存在,而企业组织结构的落后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经济效益下滑和企业市场竞争力差。

五、影响作业自动化

物流作业自动化是现代物流的一种重要趋势,也是提高物流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物流离不开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配送等物流作业,运输的自动化要求建立铁路、公路、水路、空运和管道的综合运输体系,仓储、装卸、搬运、包装的自动化要求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建立起高效的仓储人、机、物系统。综合运输体系需要一个物流信息化平台和仓储人、机、物系统。需要大量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机械设备有机地结合应用,没有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机械设备的有机结合应用,就没有物流作业的自动化、现代化。我国物流作业的自动化水平普遍较低,在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分拣、堆码、包装、加工、点货及票据处理等许多环节,手工操作仍占主导地位。有的企业也有不少物流自动化设备,如自动分拣机、自动包装机、自动堆码机、自动起重机等,由于信息化落后影响了这些物流自动化设备的效率的正常发挥。信息化落后对物流作业自动化的影响主要表现是:信息化落后影响物流信息采集、处理、传递、使用、反馈的自动化,从而使物流自动化设备无法运行。信息化落后还影响物流管理和决策的现代化,从而使库存管理、配送管理等的智能化无法进行。由于物流作业自动化水平低下,造成物流作业效率极其低下,浪费十分严重。

物流信息化落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制定相应对策措施。加大政府对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力度,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信息化在物流企业的示范和引导,加快信息化在物流企业的推广应用;建立物流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降低信息化成本和难度;加强物流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

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工会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