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3-08-29 09:20: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

篇1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8.048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065-01

经济全球化是在信息技术推动下实现的,我国企业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信息化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资源共享等,利用这些技术可将信息资源整合和深度开发,达到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共享,提高企业内部所有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

1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虽然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很快,但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参差不齐,差异很大,这是由于各个企业发展速度及程度不同导致的,有的企业内外部资源整合得非常好,企业员工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基本能够达到国际水平;但是还有一大部分的国内企业停留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的初期阶段,或者是初期阶段向中级阶段过渡。其中,起步阶段的企业也占有很大的比例。总体来说,我国信息化管理水平仍旧处在初期阶段[1]。企业信息化管理还有大幅上升空间,这无论对于国内企业管理还是信息化发展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

2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2.1 对企业组织的影响

企业内部的权力资源配置体系是企业的核心体系,它隶属于企业组织结构范畴,该体系不仅提供组织的形式,而且还能体现出企业外部形态以及企业信息控制流程。组织结构设计的核心理念和关键就在于组织的柔性,当然也要权衡组织结构的简单性以及管理成本和管理效率之间的矛盾。

企业结构调整和重组一直是企业最为关注的焦点,信息化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企业对该焦点的重视。企业高层领导更加注重与组织基层的交流沟通,其目的在于建立减少高层控股权的组织结构,解放基层组织,使其拥有更多的基层自由权。传统的组织结构 “层级式”已经不适合信息时代的要求,它只会拉动层级之间距离;“扁平式”组织机构更加倾向于现代化、信息化,因而成为了理想化的组织结构。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网络经济技术的发展,更加增强了人们对扁平化、网络化组织的信心。企业信息化给企业员工增加了更多的交流方式,也扩大了信息范围和共享资源的利用基础,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组织的管理效率[2]。

2.2 对企业领导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不仅意味着对企业员工的技术要求提高了,也要求领导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关注与激励;同时也要加大监督力度。信息化管理的理念为“为人为本”,这种理念首先要符合人的习惯,其次要求个性化。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重要注重“人”的因素,时刻与理念相吻合,企业应该做出相应的应付决策,以下两点应该是企业最应该重视的。

第一,企业信息化时代要求企业员工都具备过硬的技术条件。也就是说,企业加大对员工技术的培训,使其适应新技术的要求是势在必行的,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整体员工技术水平提高了,企业竞争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第二,将我国企业与西方国家企业对比,不难发现,西方国家企业管理制度更令人容易接受,员工也习惯西方国家的企业制度,这是因为西方国家不断加强企业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逐步使企业的管理制度更具有原则性。相比之下,我国企业制度相对落后,员工还未适应信息化管理制度的约束,有时员工显得更为懒惰、圆滑,甚至出现唯我现象。因此,唯有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设,用制度化和标准化来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当然这种制度是建立在信息化条件基础之上的,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操作规程、奖罚制度,这是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3-4]。

2.3 对企业控制的影响

我国企业逐步认识到想发展必须降低成本,成本控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必须严格控制成本来谋取盈利。企业信息化为企业获取全面性、系统化、连续性的数据提供了方便,企业随时可以利用所获数据对生产成本进行准确的计算和预测,为企业领导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现代企业成本控制主要考虑影响成本因素的变动,使用信息技术建立相应的模型和方法,来预测成本的波动性,更符合实际,也更能满足领导的要求。

总的来讲,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加快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步伐。我国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同时也要加大力度研究、剖析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为企业的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育泽.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趋势浅析[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1).

篇2

一、企业信息化对财务监控的影响

(一)信息化的涵义和意义

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经济活动中广泛采用的过程,在技术层次上体现为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知识层次上体现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产业层次上体现为信息产业的增长。

1.信息化的涵义

信息化不等于自动化,信息化系统也不同于自动化系统。传统的自动化设备由物质能源驱动,通电(或加油)即可运行,而信息化的制造系统,如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则是以制造信息的充分沟通、交流与共享为基础来控制制造系统各个部分协调运作,从而达到最大的整体效益。因此,CIMS仅靠电能是无法正常工作的,它必须靠另外一种无形能源――信息。信息既是信息化系统的能量,也是信息化系统的重要处理对象。信息化不仅仅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网络只是信息化体系的组成部分,铺设“信息高速公路”只是信息网络建设的任务之一。

企业的信息化就是发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作出迅速的反应,从而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化竞争的要求;(2)有利于理顺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手段,实现企业管理的有条不紊;(3)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库存,节约占用资金,生产用材料,降低生产成本;(4)加速资金流在企业内部和关联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资金的快速重复和有效的利用;(5)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关联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二)信息化下财务监控要素的变化

1.信息化下的财务监控目标

财务监控总是针对特定的财务目标而言,现在流行的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仅考虑传统模式的经济实体所需要的财务目标,而在信息化的经济条件下,虚拟企业和虚拟营运的业务比较普及。虚拟企业是信息化环境下的特殊临时联盟体,没有固定的形态,也没有确定的组织机构和办公地点,它可以由各个相互独立的公司之间有联系的业务组成,也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或者业务的发展不断调整其成员公司,因此它的财务目标是多个联盟企业目标的协调整合。所以,在信息化的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监控不再单纯关注本企业的财务活动,而要全面关注价值链中的各个企业之间的关联关系,只有它们之间相互密切配合,才能达到有效的价值链管理,实现财务监控的目标。

2.信息化下的财务监控对象

传统上一般将现金流作为财务监控的基本对象,而在网络化的环境下,人们的需求选择越来越多,企业的供应链是以满足所有顾客的需求和选择为中心的。当购买者做出选择时,企业应敏捷地对这些选择做出反应。这种交易的主流是信息的交流,也就是说谁先掌握客户的新信息,动作最快,谁就会建立起市场竞争的优势。所以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信息流的价值管理比交易的现金流管理更为重要。

(三)信息化对财务监控实务的影响

1.对财务信息提供和财务报告的影响

传统的财务信息提供是滞后的,所提供的信息是按财务的历史成本原则核算而形成的传统财务信息。在信息化条件下,企业价值管理已经延伸到其他有关联的企业,要求财务提供网络财务信息,需要联盟企业适时提供部分共享数据,公司理财需要信息系统及时反映市场变化的情况并及时调整财务和经营策略。传统财务监控注重于企业内部的事后财务监控。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监控从事后监控转向适时连续监控(即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控),实现对企业的重大业务实时连续财务监控与网络预算集成,以取得及时的控制反馈信息,从而迅速对市场变化作出及时反应。

2.对财务预算及其监控的影响

财务预算是财务监控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财务预算工作利用的数据和计算工具都比较简单,财务预算大部分凭借主观经验进行局部的测算。由于预算工具落后,数据收集不够全面,导致编制的预算难以用于实际监控。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财务预算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不仅是财务预算的数据处理,其加工速度比传统手工编制速度大大提高,而且所收集的基础数据方便又快捷,并能与财务部门、相关各业务部门和有关管理部门之间的预算数据达到共享、协调和及时利用。

3.对日常财务监控的影响

企业日常财务监控的重点是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监控。在信息化条件下,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都可减至最适量,比传统企业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要减少好多倍,而且可以达到某种意义的零库存管理。因此网络财务管理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营运资金,同时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的标准必定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4.对财务风险管理和监控的影响

在网络化的环境下,所考虑的投资风险,不仅是传统的市场风险和企业个性风险(投资者在作投资评价时一般要考虑两个难点,即风险和收益),而且要考虑企业所在价值链的风险和有关共享信息的风险。

(四)信息化对财务人员的影响

1.信息化给财务人员带来的挑战

(1)无纸化数据和无纸化交易的财务监控。无纸化交易和无纸化数据避免了对数据的重复输入和重复处理,不仅从根本上减轻了财务和有关人员的工作负担,加速了财务人员、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如无纸交易的财务确认和内部控制等等。

(2)内部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信息化网络使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更加方便,使企业各管理阶层、管理人员和机构紧密地联结在一起。高层的决策指令可被准确、快速、详细地传达给下一级的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避免了人为信息传递滞后造成的损失,减轻了人工收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负担。

2.信息化下的财务监控观念

在信息化环境下,财务人员不应单纯地接受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来解决信息化的财务监控问题,而应该充分考虑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根据财务监控环境变化的需要,树立新观念。

(1)信息价值观。在信息化条件下,人们利用信息,既可直接创造财富,也可以间接创造财富。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利用是财务的一种主要职能。在信息化的企业中,数据非常丰富多彩和复杂,人们必须要对众多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决策有用的数据库,从而满足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和决策的需要,充分体现信息在财务监控中的价值。

(2)流程再造观。传统的组织机构是建立在职能和等级基础上的。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1990年系统地阐述了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的思想,强调企业在组织引入IT之前,首先应当保证流程正确无误。在目前实施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系统成功的企业实例中得到这样一个经验:建立ERP网络管理系统,不是一个软件开发和应用的简单问题,而是一个重新改造公司业务流程的重要的变革决策问题。

二、创建信息化环境下的适时财务监控机制

适时财务监控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中,充分利用网络系统提供的适时财务信息,对企业资金流实施及时、适当地跟踪监督和控制,以消除无效益的资金占用,并适时地为业务活动提供所需的资金,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率、效果,确保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适时财务监控机制是指财务管理者充分应用网络系统提供的实时财务信息资源,对资金流实施及时、适当的跟踪监督和控制的运作体系。这种运作体系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高效率监督和调控企业资金流的综合网络系统,需要具备以下特性。

(一)适时财务监控机制的快速反应

适时财务监控机制是一个网络信息系统和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相融合的监控系统,它必须对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作出快速反应,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过去,许多企业凭经验、感觉所建立的传统财务监控机制往往给企业决策造成许多失误。在企业信息网络化和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只有建立适时财务监控机制,才能对企业环境,尤其是市场环境的变化作出敏捷的信息反馈,及时采取纠错措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适时财务监控机制的及时性和适当性

在网络化的条件下,不同管理层级所需的信息必须及时地提供,同时应用网络技术自动向财务监控者提供实时的监控预警报告,可以帮助财务监控者顺利实施财务监控。在网络化系统中不是对所有活动都采用适时监控,通常都是根据业务和需要控制的重点程度,恰当地分配和设置控制点,以达到既节约成本又提高监控的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三)适时财务监控机制的集成性

适时财务监控机制不是独立的运作系统,必须是一个与企业的其他系统(销售业务系统、生产管理系统、采购系统)融合为一体的集成性系统。

三、建立基于价值流的财务监控信息系统

价值流是计算机网络化下企业财务监控新的业务流程,是企业信息化环境下财务监控的基本对象。建立一套基于价值流的财务监控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实施价值流管理,必须抓好两项关键的基础工作。

(一)建立集成化的价值流数据库

要建立基于价值流的财务监控信息系统,必须将企业的业务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信息集成于一个价值流数据库。实施的关键在于传统职能部门的分割。原来的数据库基础是按职能部门来组织建立的,现在为了管理创新采用价值流数据库集成技术,需要对原有的数据库进行必要的转换,并要求各部门、各岗位形成的新数据全部按价值流管理的需要进行收集,促使财务系统具备价值流业务信息和监控信息,这样就实现了价值流数据库的集成。

篇3

二、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是近十年才兴起的新的互联网技术,学者和机构都从其自身的角度定义了云计算的概念,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概念。本文采用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便捷、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这些资源能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地交互。一般来说,云计算的服务分为三个层次,即IAAS(基础设施即应用平台),PAAS(系统设施即应用平台)和SAAS(软件服务即应用平台)。根据三个层次的应用平台,云计算可以提供开发环境、Web服务、网络数据库和团队协作环境等服务服务,企业可以利用云计算平台构建自身信息化环境减少企业信息资源与营销投入的成本。同时,云计算还具有网络资源的虚拟化管理,提供基于用户的定制服务,网络服务的可扩展性,费用低廉、性价比高等特点。

篇4

中图分类号:TP399-C2

1 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就是说,企业要以信息资源为目标,并且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现代技能,凭借集成系统法,全面的管理整合构造来配置企业资源,以此来规范和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也进一步的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给予企业以锦上添花的效果。

总而言之,企业信息化就是充分的利用了计算机的核心技术来改善企业自动化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效益的目的,这样一来,企业在整个市场竞争力方面也会获得很大的优势,地位也就随之上升。而帮助企业提升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里面是大众熟知的计算机软件属性、功能、设置、和能够娴熟、准确操作、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任务能力的统称,其特点在于便于操作、共享信息、整合需求、安全操作。

2 计算机技术给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影响

2.1 能够准确及时的获取信息

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是以大量的信息资源作为保障的,比如说那些员工信息、业务信息、财务信息等相关的基本信息,如果信息的来源不准确或者信息获取的不及时,不仅会使企业错过最佳的发展时期,也会给企业带来决策性的失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然而如果能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合理的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就可以提高企业中信息录入的准确性和自动化水平,并且能够把这些信息归置到相对照的数据库,进行加密得以保障信息的安全和真实。也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整合信息,快速的传输信息,使客户可以得到准确的及时的数据信息。

2.2 快速实现企业的高效办公

综上所述,企业的信息来源较为广泛,构造也极为复杂,数量上也相当的庞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繁杂程度,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加速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步伐,同时也使企业办公更多样化,增强了企业办公的灵活性,为以后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起到一个良好的引领作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消除了企业中不合理的安排,极大的减少了企业中人为造成的一些工作失误,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极大节约了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投资,使办公效率和工作质量得以提高,并且能够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

2.3 有利于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

企业的综合实力是一个企业强弱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因此,企业想要强大起来,综合实力的提升就成为了首要目标。如果企业想推陈出新,把计算机应用技术融入到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中并合理运用,会使企业内部信息的共享性和流通性得到显著改善,利于员工更加明确岗位的职责,加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利于加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激发员工创新的能力;利于加强员工的沟通能力,增强员工之间的相互合作精神和凝聚力。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融入,对企业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有着不容小视的作用。

3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实践应用

在企业信息化中,随处可见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遍应用,在这里以它们的应用领域为根据,对其具体应用进行简明陈述:

3.1 在企业生产过程信息化中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生产技术的自动化发展及控制能力的不断增强,通常在制造业中成批的数量、生产线式的作业中最为常见。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使用网络、自动化控制、微电子、模拟仿真等方面的先进技术来进行及时的、动态的监视管控产品的过程,最终达到提高生产的效率及产品的质量。但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重点是产品如何开发、工艺的流程怎样、现场如何管理、质量合格与否的检测等方面。CAD,CAPP,CAF,CAM等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3.2 在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中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信息化的爆炸式发展的影响下,企业的经营活动范围已经由以前的封闭、狭小、隔绝的状态开始向外延伸并发展,特别是企业供应链的变化,即由开始的原材料、零部件的购买到运输、保存、深加工最后到销售及售后服务的一环套一环的结构,显而易见这对企业的运行效率即产品质量都极其关键,因此可借助于企业所建立的局域网、access、Internet、电子商务等计算机应用技术来组织、协调、管理原料供应商、商品生产者、服务商和顾客等的信息,有效的整理、分析企业从外部到内部的信息,这些强有力的信息可以为企业能从容应对当今变化莫测的市场提供有力武器。

3.3 在企业日常管理信息化中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

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非常繁多而杂乱,涉及的面广大、信息量多、应用非常频繁,这使得工作流程的简化显得非常重要。于是企业在日常的管理中通过应用采集、遴选、组织、整理信息资源等计算机应用技术,能更好的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及保证质量,还能最大程度的显示出信息资源的长处、如ERP(企业资源计划)、TPS(数据处理系统)、PDM(产品数据管理)、DSS(决策支持系统)等比较常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都在企业的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企业在使用技术的时候也应该与自身实际相结合,积极寻找与自身相适应的方法与途径。由于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遇到电子文档、电子邮件、网页、视频文件、多媒体等结构不固定的数据,于是诞生了OA(办公自动化)等系统,便迅速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上得以应用和推广。

4 结束语

就以上而言,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迅猛发展和企业信息化普及程度的扩大,计算机应用技术由以前的某一个流程、工序开始向整个流水线、整条工序发展,可以看见计算机应用技术始终贯穿于企业信息化的整个过程,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本篇文章主要是说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阶段和优点,其目的是加快推动我国企业的研发计算机应用的能力,从而提高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罗学.在企业信息化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06).

[2]文勋,文金萍.浅析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3).

[3]李滔.分析企业信息化如何受计算机应用技术影响[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1).

[4]陈香生.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1(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