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8-29 09:20: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篇1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我国环境污染特点分析

首先,环境污染的面积非常广泛,并且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一是因环境污染源通常来源于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与领域,很多污染源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污染物质,性质也各不相同,而且,这些污染物还会发生转化与代谢,进而出现 污染的损害。二是与一般民事违法的行为所导致的损害是不一样的,污染环境行为导致他人损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次,环境污染的损害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在环境中化学的污染物没有太高的浓度,很多都不到百分之十,由于较低的浓度,在较短的时间内是看不到什么危害的,但是,时间一久,就会积少成多,就会受到终身损害,导致出现严重的成果。一般生活环境中的污染因子的浓度都高于生产环境中的浓度,但是,因为人类长时期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所以,作用面非常广,机体内有很大剂量累积,造成非常大的损伤,出现慢性中毒。另外,污染物具有多种种类,具有非常复杂的作用机制,给环境造成浸染的一般是多因子联合所起的作用,很多有害的因子有着不同的种类,如果他们同时进入人体,就会在人体内存在很多的污染物,每一种污染物都有各自不同的毒害作用,他们之间互相产生作用,联合起来对人体产生的效应会变得更加复杂,有的是局部的致毒,有的是全身的作用,并且,各种污染物之间还可以起协同的作用。最后,环境污染损害具有一定的潜伏性,环境损害通常会有非常长的潜伏期,由于环境本身可以对人类的废弃物的机制进行消化,但是,环境的自净能力还是有限的,在某一种污染物的排放最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情况下,就会导致环境无法消化这些污染物,时间久了就会蓄积起来,最后发生损害。

二、基于环境污染特点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分析

对环境的样品中的污染物进行鉴定与测试是环境监测的重要任务,并且,对于一定的时期与空间里的环境质量的性质与结构进行研究。实现全面、准确以及及时的掌握人类活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环境监测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连续性,因为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所以,只要坚持测定的时间够长,就能从相关的数据中发现变化的规律,对未来的变化趋势就可以进行预测,数据的多少,决定了预测的准确度的高低。二是具有综合性,监测对象有气体、空气、固体废物以及土壤等众多的客体,只有综合分析这些客体,才能对环境的质量状况做出准确的描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的的时候,还要考虑自然及社会每一个方面的情况,所以,对于数据的内涵要做综合的考虑。

三、关于完善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改良性建议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环境监测,如果没有牢固的基础,大厦就会倒掉,对于环境污染的特点,环境监测系统也要把科学发展的观念落实下去。把思想解放出来,不断创新,才能对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起到推进作用。

第一.加强环境监测法制建设,应加快环境监测法治化进程,依法管理和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尽快制定监测法规,确保监测工作依法开展、监测管理依法行政、监测数据合法有效、监测信息依法公开、监测工作职能法定。抓紧完善监测管理制度,启动编制国家环境监测事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规章制度,使监测工作有章可循。以法制建设为牵引,带动环境监测体制机制逐步理顺,通过修改《环境保护法》、《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环境监测事业公益性属性,强化环保部门对环境监测事业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确立监测数据的法定权威,明晰各级监测站与监测管理部门的设置等级与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关系。第二,加强监测基础能力建设,

大力加强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搞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的储备,以项目实施带动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监测技术设备水平。推进监测装备和技术体系的现代化,构筑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实现环境监测由“粗放型”向“精准型”的转变。要加强对环境监测仪器的研究,加快监测仪器的国产化,做好仪器设备选型,制定科学的装备配置计划,选择适合实际工作的仪器装备。第三,在环境监测网络方面加强建设,对于网络结构要进一步的优化,把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建立起来,并且要与我们国家的国情符合,把环境监测的整体实力提升起来。对于全国环境监测网进行科学化的完善,一些沿海地区的环境监测网,以及一些应急的环境监测中心网,都是形成我国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国家的流域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规范的监测报告,使得环境质量预测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第四,在监测人才的队伍建设方面要不断的加强,每一级的环保部门都要严格把关人员的选择,使监测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有所保障。在实际的工作中,把监测技术人员持证上岗的制度落实下去,在监测技术方面要加强培训,把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起来。另外,对于监测系统的行风还要加强建设,包括职业道德的教育,让所有的干部职员都树立起监测做到科学,监测做到诚信的观念,使环境监测事业得以健康的发展。使监测人才队伍不断向专业化发展。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改善环境质量对于我们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改变,所以,在环境保护的工作中,环境监测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人们对于环境监测也越来越重视。要想让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更加健康,就要对环境监测不断的加强与提升,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利于人民群众生命的健康,有利于生活环境的改善,对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所以,可以看的出来,不断的加强环境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在环境保护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更是现在势在必行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陈一鸣:《当代中国环境问题》,载《教学与研究》2012年8期

篇2

2环境监测的特点

2.1综合性

环境监测综合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环境监测的手段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环境监测的对象可以是空气、水、土、废物等,只有做到对象的综合性分析,才可以准确地了解环境情况;此外监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会涉及自然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知识,必须进行综合的考虑才可以准确阐述数据含义。

2.2连续性

环境污染有着时空性的特点,若要提高结果的准确度,就要长期持续测定,进而从大量数据中寻找规律并预测其发展态势。对此,监测的网络及点位一定要进行科学性选择,一旦确定好点位,则要做好长期监测准备。

2.3追溯性

环境监测过程包括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监测采样、样品的运送及保存、实验分析及数据整理,这一过程复杂而又有一定的关联性,任何差错都会对最终结果造成影响。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一定要建立起环境监测质量监督体系。

3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积极作用

3.1有利于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

首先,环境监测可以实现对辖区范围内企业节能减排的控制,加强企业污染物净化和处理工作,尽可能降低污染物直接排放,进而做到环境污染监督工作。其次,监测单位可以对遭受污染的位置实施监测,找出污染具体起因,摸清污染情况,通过采取具体的措施对污染加以综合整治,减少污染对于人类及大自然的伤害。

3.2使得环境治理的目标更加明确

环保工作可以说是一项长期且涉及面较宽泛的工作,且影响环境污染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的污染物,很多环保工作者压力很大的主要原因就是环境治理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无法一步完成。监测过程能够弥补环境治理中的不足。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环境治理目标,环境监测通过对自然中污染物进行综合分析,实时发现当前区域所面对的环境污染物问题,进而使环境治理更具针对性。

3.3推动环境治理工作有序实施

环境监测的主要对象是人为性污染,人为性污染主要有工业、农业以及人们生活污水等污染。由于目前人们为经济效益,致使大量污染物排放到大自然当中,由此出现了许多环境污染问题,由此可知提升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以及加强环境治理有序进行十分关键。一般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首先要设定好具体环境监测程序,保证监测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充分落实,同时还要控制好监测过程。在后续的治理中也要制定一些新规划,做到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处理具体污染问题,确保环境得到更好的治理。

3.4为环境治理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篇3

1前言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主要的社会矛盾,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失衡,环境保护问题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为了使环境保护得到有利地保障,就要在环保工作中加强环境监测,同时培养环保监测人才,提高环保监测技术,使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近年来,社会经济在不断地发展建设中,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工业的发展、城市建设甚至农业发展对生态环境都形成了严重的破坏。随之而来的就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随着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已经危及到人类的正常生活,人类才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针对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仅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同时,还要全面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测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为环保工作提供有力地帮助。

2.1有利于提高环保工作效率

在环境保护中全面实行环境监测,能够有效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利地保障。那么,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为了更好地为环保工作服务,就需要结合先进的监测技术,从而利用监测技术对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进行准确地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为了全面提高环保力度,就需要准确地掌握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针对实际的污染程度,有关部门才能够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因此,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所提供的数据报告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地提高环保工作效率。

2.2为突发性污染提供有利帮助

突发性污染是环境污染中最难处理的污染问题之一,其主要产生的原因是员工在工作中由于操作不当或是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从而产生突发性的污染情况。尤其是在化工行业中,这种突发性污染是非常容易产生的,在化工行业中,极其容易发生泄漏或爆炸的突发性污染。那么,针对化工类行业中突发的污染情况,一定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这种突发性污染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处理,就会导致难以控制的严重后果,导致污染源大面积扩散,不仅增加了污染治理的难度,同时污染源的扩散将会导致周围居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如果在发生突发性污染时,提前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就能够在环境污染突发的同时,及时掌握污染源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污染情况的及时掌握,就能使有关部门制定出行之有效地治疗方法。并且,对以后的污染事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基于此,在化工类行业中,一定要做好相关的环境监测工作,做好长期持久的环境监测才能使突发性环境污染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从而使环保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人民的安全提供有利地保障。

3环境监测的对策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同时已经威胁到全球人类的日常生活,近年来环境保护问题得到普遍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此,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那么,为了全面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就需要在环境保护中有效地进行环境监测。使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保护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环境监测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那么,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环境监测人员的整体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还要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技术,使环境监测工作得到顺利地进行。

3.1培养环保监测人才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由于其工作的特点,因此,对于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度要求很高,那么,只有具备专业技术型的人才,才能够胜任环保监测工作。现阶段在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我国严重缺少环境监测的人才。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就要全面培养环境监测人才。在人才的培养中,不仅要重视环境监测理论知识的培养,还要重视监测人员的实践能力,能够熟练操作环境监测仪器,并且,还要培养环境监测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从而为环境监测工作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3.2改进环保监测技术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为了使环境监测工作得到顺利地进行,就需要先进的监测技术作为有力地基础。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技术是整个环境监测的核心,也是监测工作中的重点。尤其针对一些突发性的紧急情况,更加需要环境监测技术的有力支持。从而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地保障。由此可见,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不仅需要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能力,还要对监测技术进行全面地改进。在实际的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技术与监测效果是成正比的。目前在很多突发性污染事件中,环境监测工作已经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使环境保护工作得到长期地发展,就要全面改进环境监测技术,进而使其在环保工作提供良好地技术支持。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中,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环境污染问题已经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在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就要在环境保护中全面进行环境监测,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

参考文献:

[1]马瑛,任洁琼,王挺.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意义[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0):99.

篇4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对于实现国家的富强稳定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工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现阶段实现我国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环境监测工作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也是环境管理以及环境执法工作开展的基本条件。强化环境监测管理,为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提供准确的监测资料,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环境监测内涵及特点概述

环境监测主要是指通过对人类生存以及环境有着明显影响的物质含量以及物质排放量的监测,借助各种技术手段进行环境质量变化的跟踪监测,进而依靠监测数据准确的评定生态环境质量,并为生态环境管理以及环境污染治理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作用。环境监测的目的在于通过技术手段监测全面、全面的反映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环境监测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大气监测、土壤监测、水质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噪声监测、电磁波辐射监测、光监测、卫生监测以及生物监测等内容。环境监测工作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较强的综合性,监测对象涉及到空气、水体、土壤、生物以及固废等内容,而且监测手断多种多样;较强的连续性,由于环境监测必须长期开展才能实时掌握生态环境规律;必须具有追踪性,对于各种环境污染事故,应该建立环境监测追踪监管机制。

2环境监测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分析

(1)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准确的评价环境质量。通过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利用物理、化学或者是生物等各种手段,对生态环境进行连续的监视测定,并对所监测的要素对象进行全面准确的反映,进而借助于准确的数据资料以及全面的监测对象,可以在总体上对环境质量作出评判,因而有助于相关部门了解生态环境实际状况。

(2)环境监测可以有效的遏制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发展。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针对大气、水、土壤、生物以及固体废弃物等要素进行的长期的、稳定的跟踪监测,因而可以通过监测管理,有效的避免各种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通过环境监测管理,督促环境管理部门及时治理可能诱发环境污染问题的因素,对于已经发生环境污染问题的现象,则通过动态、持续的跟踪监测,及时了解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动态,防止环境污染源的进一步扩大,从而起到有效的遏制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与蔓延的作用。

(3)环境监测工作可以为环境监督执法管理提供支持。通过对污染物的跟踪监测,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污染物的来源以及所造成的危害情况,因而可以为环境执法管理部门按照环保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提供支持。此外,对于由环境污染事故在社会上所造成的纠纷,也可以根据环境监测工作的结果,判断污染源及其危害,因而能够为纠纷的仲裁提供依据。

3强化环境监测管理策略研究

(1)优化环境监测技术手段。为环境保护管理以及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准确的依据支持,必须不断优化环境监测的技术手段。首先,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大投入,按照国家在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以及自动化建设方面的要求,进行环境监测站的建设,以环境质量、污染源以及应急预警等方面作为监测的重点,建设自动化强、网络健全以及应急能力强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同时提高环境监测体系的装备水平,尽可能的为环境监测站配备功能多样的环境应急监测车,以便于对生态环境进行准确的监测。此外,对于环境污染事故频发以及有可能成为环境污染源的企业或者单位,应该进行重点监测,并结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中的相关规定,对其周边环境进行动态的管理。

(2)提高对于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判断能力。环境监测的成果是各种各样的数据资料,只有具备科学准确的分析数据能力,才能真正将环境监测成果运用到环境保护工作之中,因此环境监测管理部门必须提高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强化数据综合分析能力将环境监测数据的采样、分析以及出具报告等流程连贯起来。对于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以及环境监测条件系统的开展,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深度的分析处理,进而为环境保护工作以及环境污染治理提供能够直接使用的数据资料。

(3)重视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测工作的根本目的便是为国家开展环境规划、治理环境违法行为提高科学依据的过程。因此,环境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按照国家基本要求成立环境监测机构,并对环境监测数据以及鉴定结果进行责任管理。在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该结合环境监测工作的特点,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方法以及管理制度进行明确的规定。由于环境监测工作涉及到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较多领域,因此应该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准,结合最新的检测技术以及监测成果分析技术,对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与判断水平,进而为环境评价以及环境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全面的服务。

(4)强化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只有提高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才能为环境保护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环境管理部门可以按照国家相应的技术规程,对环境监测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监测环节以及检测报告进行系统的监督检查,对于环境监测站的设计、环境监测工作规划、布点方法、环境监测采样要求、数据处理要求、数据设和以及分析过程、环境评价报告的出具等流程,强化监督管理,确保监测工作人员以及监测环境条件都满足相应的技术规范要求。此外,还应该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制定标注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以及质量记录,规范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进而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提高环境检测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确保环境监测工作服务只能得到全面的发挥。

结语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体系,也是准确反映环境质量的基本手段。因此,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管理的重要性,完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建设,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详细、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资料,进而为环境保护管理、环境规划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合理的指导,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支持与保障。

参考文献:

[1] 郜宗智,郑梅.强化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技术监督作用[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10) .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监察办公室编.环境应急手册(第1版)[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篇5

2环境监测实验室治理污染物所存在的问题

2.1污染物难以收集

由于环境监测实验室所要监测分析的对象多而复杂,使得所产生的污染物量少,同时也比较分散,这样就不利于对它们收集。加之,较长时间内,实验室内环境污染都不被重视,导致了污染物收集和治理工作都难以展开。即使实验室已经广泛开展了标准化建设,但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实验室对环境污染管理方面都不能严格履行规范化要求,导致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物不仅仅是难以收集,而且在收集和处理的设备上也很落后。

2.2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危害较大

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实验室污染物是废气、废液和固体废弃物,大多数环境污染物种类包括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类和酸碱类污染物以及部分刺激性气体等,实验室环境污染物种类多,危害大,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带来很大的危害。

2.3污染的治理方法较少

总的来说,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一直都未收到上级部门的重视,这样也就致使污染治工作无法得以有效的进行。虽然很多实验室也已经根据化学实验室的规范要求,分配不同放置污染物的残液缸,而事实操作过程中却没有按类别放置,而是一概丢向下水道。然这种状态是普遍存在的。上级管理部门一直都未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不管是进一步进行规范化监测实验室的建设,还是增强对环境监测实验室问题的意识,都离不开监测能力以及质量管理。

3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物治理措施

3.1合理有效处置实验室污染物

尽管环境监测站实验室的污染物在数量方面并不出奇,可是由于污染物的种类多而复杂,而且这些污染物的成分以及危害也相差很大,所以在处理实验室的污染物时,要严格按照它们的性质和状态,对它们进行分类收集,从而避免二次污染。除此之外,实验室的这些污染物必须要及时回收,不同的废液分类装入相应的回收瓶中,并安排相关的负责人员妥善保管,然后将它们送至专业的单位处置。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治理成本,有效的进行循环利用,以此来处理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中的污染,对于那些不可回收利用的有毒实验室废弃物,统一收集后交由资质的污染物处理单位统一处理。

3.2充分提高认识

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环境监测实验室在治理环境问题的时候,首先必须要提高对实验室环境污染的认识,并且严格按照实验室站点的实际监测工作的特点以及重点,找出针对性的措施降低实验室的污染状况。除此之外,实验室的重要工作人员还应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调动专业人员对监测实验室的污染特点和防治途径进行更彻底的调查和研究,并根据实际的状况制定相应的具有很好的操作性的技术规范,而且还要及时的把这些技术规范落实到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中去,使得这些技术规范切实的成为能力建设的重要成分,为各项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防治的贯彻落实提供可靠地依据。

3.3控制环境污染源头以及改进分析方法控制

环境污染的源头,不得不说这是降低实验室环境污染的产生量的根本措施,在满足实验分析的要求下,要对分析污染物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改进,分析测定方法要尽量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试剂毒性小,取样量少,试剂消耗量少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例如在对COD进行分析测定的时候,所采用的方法是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而不是利用传统的重铬酸钾法进行测定,利用ICP以及ICP-MS对重金属进行分析,可以一次性对多种物质同时分析,同时这种方法所消耗的试剂量要远远低于光度法;在分析测定多种阴阳离子的时候,采用离子色谱法要比光度法以及滴定法效果好的多;在对有机污染物分析测定时,密闭的固相萃取法或者密闭液相萃取法更占据优势,不但降低了有机溶剂的挥发,还减少了有关操作人员与污染物的接触时间。

篇6

中图分类号:X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9-0057-01

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源污染物直接转移到环境中,加重了环境污染程度,环境监测可以为环境污染程度提供一种客观的评价手段,在众多环境监测技术中,生物监测是敏感度最高、成本最低的监测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1 生物监测技术概述

1.1 生物监测的基本原理

生物监测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相关理论,即生物与其生活的周围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生物与生态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当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后,生物体内部就会随之出现大量有毒物质,随着时间的迁移,这些有毒物质不断积累,导致生物生长指标、分布状况发生巨大变化。如当水资源被污染之后,水体中藻类细胞的光合作用就会出现异常。由此可见,通过合理运用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各种反应就可以实现对环境污染状况的监测,这个应用的过程就是生物监测。

1.2 生物监测的应用优势

生物监测不仅是其他环境监测方法的补充,更能有效弥补其他监测方法的不足,这主要取决于以下应用优势:

①连续性。连续性指生物监测能够动态收集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环境变化信息,从而提高环境状况分析的系统性。

②灵敏性。生态环境中的一些细小变化无法被理化监测技术所察觉,但是可以通过生物监测的日积月累和和生物富集效应放大这种改变,从而大大提高环境污染监测的敏感性。

③保护性。各种理化监测方法或多或少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应用生物监测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保护手段。

④经济性。生物监测无需投入技术、设备、资金等,而且操作起来更加简单,有效节省了人力物力。

2 生物监测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范围

2.1 水环境监测

水生生物与水环境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水质受到污染,水生生物必然会受到影响,通过水生生物的一系列变化就可以直观监测水质污染状况。水环境监测中两种最常用的生物监测技术就是微生物群落监测和指示物监测。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可以敏感的反映出水质变化,如将泡沫塑料放入水体中,通过分析泡沫块收集到的微生物就可以得出监测结果。指示物监测法主要通过分析受污染水环境中缺失的敏感微生物来达到水质监测目的,由于指示物生存周期长、活动范围小,因此监测结果比较可靠。

2.2 土壤环境监测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很多,可使用的生物种类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其中,最常使用的生物种类是动物,一般以蚯蚓为监测对象。蚯蚓在土壤环境中的敏感性较高,其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可直观反映出土壤中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此外,植物监测法的应用范围也比较广,这是因为土壤受到污染后植物生长会受到直接的影响,进而出现生长代谢异常,从而反映出土壤受污染情况。

2.3 大气环境监测

大气环境监测的目的在于分析大气质量及污染程度,在整个生态环境中,大气污染是影响范围最广的重要因素,大气环境监测主要是使用植物指示物作为监测对象,这是因为植物生长位置比较固定,因此管理起来更加方便,将植物作为监测对象可以更加直观的反映出大气环境状况。针对不同的污染因素可以采用不同的植物作为指示物,如二氧化硫指示物包括落地松、杜仲、水杉、地衣等,这些植物受到二氧化硫污染后,叶子表面会出现斑块状物质,叶子边缘也会逐渐变成土黄色。

氟化物指示物包括郁金香、杏、梅等植物,这些植物受到氟化物污染后,叶子形状会发生改变,叶面上也会出现浅褐色或红褐色伤斑。二氧化碳指示物包括烟草、番茄、秋海棠、向日葵等,这些植物受到过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污染后,叶脉上会出现不规则的伤斑,叶片颜色也开始发生改变,变为黄褐色、棕色等。

3 生物监测在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生物监测技术的具体应用特点,本文将举例说明几种比较常见的生物监测模型。

3.1 果蝇生物监测模型装修监测

果蝇是一种多细胞真核生物,具有生存期短、繁殖迅速、反应灵敏的特点,虽然果蝇生物结构简单,但是其生理功能与其他哺乳动物类似,因此经常作为环境污染综合性监测的首选生物材料。果蝇生物模型主要用于室内装修环境监测,通过分析果蝇在室内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就可以评价室内污染情况。新装修的室内空气中一般包含甲醛、甲苯、二甲苯等有害物质,这些挥发性物质主要来自于装修材料和家具,国内外普遍将耗氧量作为还原性有机物污染的评价指标,但是缺乏一种简捷有效的检测手段,因此,需要建立果蝇生存模型。

果蝇生存模型需要设置对照试验,生活在正常环境下的果蝇寿命在36~54 d之间,平均寿命为43 d±3 d,而生活在刚装修完毕环境下的果蝇寿命在23~35 d之间,平均寿命为29 d±2 d,通过统计学检验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经测定发现,实验组检测空间装修后空气中的甲醛、苯等有机物含量均超过国家标准,由此可以看出,果蝇生存模型的监测效果比较好。

3.2 卤虫生物监测模型毒性监测

卤虫是水产品养殖中的一种常见饲料,来源稳定,其在环境监测中的优势主要取决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明显,易于观察,卤虫幼体对毒性异常敏感,因此美国国家环保总局将其列为毒性试验生物。国内也有应用卤虫进行废水毒性监测的报道,但相对而言较少。卤虫幼体对油田生产水样品的敏感度较高,由于卤虫生长发育的身长值与毒物浓度呈负相关,因此,通过分析卤虫发育龄期可准确区分出样品毒性差异。

4 结 语

生物监测可用于不同生态系统的环境监测,与其他环境监测方法相比,具有连续性、保护性、灵敏性、经济性等几大优势,其主要用于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监测,单项技术应用范围较广。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加大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环境问题,从而提出解决对策,因此,加大环境监测对于强化环境整改力度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生物监测发展时间较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多学科领域的相互渗透和交融,生物监测技术的灵敏性和可靠性比较得到显著提升,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地位也将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

[1] 戴舒雅,余俭,丁波,等.生物监测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J].污染防治技术,2013,(5).

[2]张平,利用生物监测技术监测水平环境污染的研究进展[J].北方环境,2011,(8)

[3] 许凡.发光菌法测定生物综合毒性与其在环境监测中的运用[J].环 境,2011,(S2).

篇7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对于环境这一概念,在这里做一简单的阐述。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环境问题是每个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最近几年,这个问题在我国日渐突出,由于我国存在的特殊国情,我国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基于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特殊性,在我国出现了多种对环境进行监测的手段,环境监测是指以环境作为监测的对象,利用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等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影响环境的污染物质及其有关的各种组成部分进行定性、定量的系统全面的分析,从而探索研究影响环境质量好坏变化的规律,进而调整环境质量,逐步解决环境问题,环境监测在监测污染物的同时,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下,已开始扩展为对生物生态变化的大范围全方位的监测。环境监测的特点有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成本高。同时它又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它的准确全面与否会关系到人类生存环境的好坏,因此在环境保护法中也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建立规范的监测制度,以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各项环境保护法的大力实施下,环境监测工作也日渐加强发展起来。

一、当前社会环境污染的特点

1、环境污染范围广,影响严重

首先,环境污染的源头来自于生产生活中,是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的。产生的污染物通常也是经过转化富集等多种化学反应后形成的,第二,与一般的损害不同,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害并非是一次性的单方行为,而是通过一系列的链条反应经过复杂的过程产生的损害结果。比如,日本在1956年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水俣病”,就是由于一家氮肥场将含汞的废水直接排入河中,河中的鱼吃了含汞的食物,而当地的居民又吃了含汞的鱼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可以说,整个事件单一的某个环节都不会带来水俣病,而经过这一复杂的变化过程导致了这场环境污染事件。

2、可持续的损害是环境污染的又一特色

环境中有害污染物的浓度一般不高,基本上是在百万分之几,有一些甚至是在万亿分之几的水平,这样低浓度的污染物在短时间内不会造成大的危害,而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积少成多最终造成环境污染,酿成惨重的后果,生活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相对于生产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很低,但人类经常生活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作用的时间很长,做用面很广,这样在人体中慢慢积累了污染物形成了低剂量、长时间的慢性中毒。

3、环境污染损害的潜伏性

由于环境本身具有消化人类废弃物能力,所以环境损害会存在一定时间的潜伏期,但这种自净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如果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不能消耗掉的污染物没有净化能力时,这些污染物就会慢慢的积累起来,最终导致损害的发生。

4、污染物的种类繁多,作用效果复杂

环境污染通常是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种类的环境污染物可能同时进入到人的体内,它们在人体内相互作用,产生了多种有害物质,形成了复杂的污染后果,同时,每种不同的污染物可以相互叠加形成更大的污染。

二、环境监测的任务

环境监测的任务是对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进行鉴定、辨别以及测试,研究环境质量的性质,组成和结构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那么,环境监测的最基本的目的是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程度,趋势。

1、环境监测的特点

环境监测具有连续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首先对连续性进行分析,连续性是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的特性,必须坚持长期不间断的测定,才能从数据中找到其变化的规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那么,预测采用的数据越多,所得到结果将越准确,对于监测点一定要进行科学性的选择,一旦选中科学的监测点就要长期进行监测,其次是综合性,综合性是指监测的对象是空气、气体,土壤,固体废弃物等所有客体的综合性分析。

2、环境监测所产生的作用

(1)环境监测对城市环境规划的作用

经济与环境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意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环境协调统一,在我国将环境保护做为一项基本国策,强调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建设实行同规划、同实施、同发展,同设计、同施工、同投产的三同步政策。

(2)环境监测对污染物总量减排和环境

随着污染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环境监测工作也得到不断发展,其主要作用有:首先对污染企业进行不定时抽检,提高了企业对污染物的治理,使排放的污染物达到规定的标准,其次是对排污企业进行监督性的监测,能够全面及时的了解企业的排污情况,为对企业污染物的治理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技术依据。第三是对违法的排污企业进行暗查,通过暗查,对于不正常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超标排污企业进行处罚,对于治理后的污染物效果不好的企业,可以采取关停的措施。

三、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

1、采样质量因素的影响

影响采样质量的因素包括有:采样点的布设、采样的深度与厚度、采样的时间等。在实际操作中,因为受到周边环境、天气情况等因素影响无法按照理论上的要求布设采样点,这种情况下,采样点选择的不规范、不准确,使所测取的数据准确性不够,也就不能够真实反应情况。

2、仪器设备因素的影响

仪器设备的影响主要有两点。其一,仪器本身的性能,包括灵敏度和分辨力等。其二,仪器使用者对仪器使用的正确性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对仪器的校准和维护等。

3、分析方法对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

分析方法有很多种,监测人员应选择国家确定的标准方法或者是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但是任何一种分析方法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比如在适用范围或者是干扰物等方面的差别,由于监测人员本身存在的技术水平缺陷和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选取错误的现象。另外,所使用的分析方法本身也具有不完善的缺点,也会导致监测结果不够准确。

四、环境监测工作所采取的措施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的基础性工作,它的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和进行。所以根据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的特点,环境监测系统也应不断改进,应根据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应能够保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采取的具体措施有:第一,对环境监测进行法律建设,具体理解为对监测活动制定法规,确保每项工作都按照法律去执行,用法律来指引监测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划分监测部门的等级,明确工作职责,使每项工作都能够有序的进行。第二,是监测工作硬件设施的建立和改进,具体理解为推进监测活动所使用现代化的仪器,使环境监测能够更加准确,同时,要正确合理规划仪器的使用,保证监测活动的正常进行。

五、结束语

生活质量的高低永远离不开环境的影响,环境是与人类生存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因此,做为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基础性环境监测工作也越来越重要,我们应不断加强环境监测手段,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环境监测措施,有效的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从而使社会经济能够平稳有序的发展,创造出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统一的新局面。

篇8

1当前环境污染的特点

1.1污染物的种类繁多

环境污染通常是多因子联合作用,健康效应表现综合性环境中有害因子有很多种类,它们可能同时进入人体,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各种污染物各有不同的毒害作用,产生相互作用,这些因子的联合作用将使人体产生的效应更加复杂。可以是局部刺激致毒、也可以是全身作用;有的是特异性作用,有的是非特异性作用;而且污染物与污染物之间可以起协同叠加作用。

1.2环境污染具有潜伏性

环境损害一般具有很长的潜伏期,这是因为环境本身具有消化人类废弃物的机制,但环境的这种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某种污染物的排放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所不能消化掉的那部分污染物就会慢慢地蓄积起来,最终导致损害的发生。

1.3环境污染涉及面广

由于环境污染的污染源来自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诸多的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质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并且这些污染物常常是经过转化、代谢,富集等各种反应后,才导致污染损害。污染环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过程非常复杂。

1.4环境污染具有持续性的特点

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相对浓度一般都很低,大多数在百万分之几,少数在十亿分之几,有的甚至在万亿分之几的水平。因为浓度低,短时间内看不出危害,可是,长年累月,“积少成多”,有的是终身受害,可酿成严重后果。生活环境中的污染因子浓度通常比生产环境中浓度低的多,但由于人群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因此作用面广,机体内累积剂量大,累积损伤大,表现为低剂量、长时间的慢性中毒。

2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措施

2.1加强环境监测法制建设

应加快环境监测法治化进程,依法管理和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尽快制定监测法规,确保监测工作依法开展、监测管理依法行政、监测数据合法有效、监测信息依法公开、监测工作职能法定。抓紧完善监测管理制度,启动编制国家环境监测事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规章制度,使监测工作有章可循。以法制建设为牵引,带动环境监测体制机制逐步理顺,通过修改《环境保护法》、《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环境监测事业公益性属性,强化环保部门对环境监测事业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确立监测数据的法定权威,明晰各级监测站与监测管理部门的设置等级与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关系。同时,制定《环境监测网运行管理办法》、《环境监测设施管理办法》、《环境监测信息传输和信息管理办法》、《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环境监测定员定额标准》等一系列法规制度,逐步规范环境监测工作运行管理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编制、财政、人事等相关管理部门对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创造有利于加快环境监测科学发展的体制环境。

2.2加强监测基础能力建设

推进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大力加强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搞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的储备,以项目实施带动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监测技术设备水平。推进监测装备和技术体系的现代化,构筑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实现环境监测由“粗放型”向“精准型”的转变。要加强对环境监测仪器的研究,加快监测仪器的国产化,做好仪器设备选型,制定科学的装备配置计划,选择适合实际工作的仪器装备。修订、扩充、完善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特别是土壤、农作物、生物等要素的监测分析方法,实验室深度分析和应急监测等急需的分析方法标准。创新监测综合评价体系,围绕群众需求和管理的需要,大胆探索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客观科学的监测综合评价方法与体系。为此,要按照国家对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不断加大投入,大力加强监测基础能力的建设。

2.3加强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要建立起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环境监测接轨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增强环境监测的整体实力。要完善全国环境监测网、生态环境监测网,沿海地区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长江、淮河等各大流域环境监测网,区域应急环境监测中心网,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中国网等,形成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为龙头的全国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中心体系,为全国以及区域和流域的环境管理提供有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监测报告,在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开展环境质量预测预报工作。要根据分级管理原则和环境管理的需要,建立并完善国家、省、市级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及运行机制,制定章程和规范,统一协调,合理分工,相互配合。要用“全国监测工作一盘棋”、“全国监测队伍一盘棋”的理念,将具体监测工作下移,构建“具体监测工作上小下大,技术创新上大下小”的格局。由市县级监测站承担大量基础性、常规性的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工作,监测总站和省站不承担或很少承担具体监测任务,重在监测科研,进行监测技术路线、监测标准规范体系、分析方法体系、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评价技术体系、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的深入研究,拿出系统、全面指导基层实际工作的规范方法标准,基层监测站则按照这些规范方法标准从事监测工作,并承担方法验证。同时要按照事权划分原则,明确界定国家与地方在国控网监测任务、能力建设、运行管理、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权责关系。基础性、前瞻性和全局性、区域性的环境监测(如空气和酸雨背景点、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监控点、省界和国界河流断面、入海口断面和海洋远岸点位、国际履约等监测任务以及国家自动监控系统、信息传输系统建设等)由国家负责;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共同需要的环境监测任务,由国家和地方共同负责;主要服务于地方环境管理需要的监测任务,由地方负责。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和技术监督主要由国家和省级环保机构负责。根据国控网建设原则,尽快建设省级和市级环境监测网,做到三级环境监测网的职能清晰、数据共享、覆盖科学。

2.4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

各级环保部门要认真落实监测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大力开展监测技术培训,不断提升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进一步加强监测系统行风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的核心价值观,推动环境监测事业健康发展。推进监测人才队伍的专业化,促进普通采样人员、分析人员向专业型、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发展,使监测队伍由“普通技术型”向“专家学者型”队伍转变。在准确把握人才队伍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环境监测工作形势,提出队伍建设总体目标,确立提升人员基本素质、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思路举措,实施监测人才培养工程,在各环境监测领域培养一批与国际水平接轨的尖端人才、国内一流专家和业务技术骨干,形成一支人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精神奋发的专业化监测队伍。

结束语:

环境污染的污染源来自生产生活的各方各面、各个领域,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针对当前环境污染的特点,环境监测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先进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为探索环保新道路提供有力保障。

篇9

一、当前环境污染的特点

1.1 环境污染涉及面广,影响深远

首先,由于环境污染的污染源来自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诸多的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质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并且这些污染物常常是经过转化、代谢,富集等各种反应后,才导致污染损害。其次,与般民事违法行为所造成损害不同,污染环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过程非常复杂。比如,1956年日本发生的“水俣病”,是因当地的一家氮肥厂将含汞的废水排入河中,使汞富集于鱼体之内,当地居民吃了这种鱼而致病。应该说在这个系列环节中,单一的某个环节并不会致"水俣病" ,但经过这一完整的过程,最后导致了“水俣病”这一损害后果。

1.2 环境污染损害具有持续性

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相对浓度一般都很低,大多数在百万分之几,少数在十亿分之几,有的甚至在万亿分之几的水平。因为浓度低,短时间内看不出危害,可是,长年累月,“积少成多”,有的是终身受害,可酿成严重后果。生活环境中的污染因子浓度通常比生产环境中浓度低的多,但由于人群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因此作用面广,机体内累积剂量大,累积损伤大,表现为低剂量、长时间的慢性中毒。

1.3 污染物的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复杂

环境污染通常是多因子联合作用,健康效应表现综合性环境中有害因子有很多种类,它们可能同时进入人体,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各种污染物各有不同的毒害作用,产生相互作用,这些因子的联合作用将使人体产生的效应更加复杂。可以是局部刺激致毒、也可以是全身作用;有的是特异性作用,有的是非特异性作用;而且污染物与污染物之间可以起协同叠加作用。

1.4 环境污染损害具潜伏性

环境损害一般具有很长的潜伏期,这是因为环境本身具有消化人类废弃物的机制,但环境的这种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某种污染物的排放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所不能消化掉的那部分污染物就会慢慢地蓄积起来,最终导致损害的发生。如70年代日本发现的“富山骨痛病”,其潜伏期就达十几年。而因石棉污染引起的石棉性肺癌潜伏期可达30年之久。

二、从目前情况来看,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大厦就会垮掉。针对当前环境污染的新特点,环境监测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加快推进先进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努力开创环境监测工作的新局面,为探索环保新道路提供有力保障。

2.1加强环境监测法制建设

应加快环境监测法治化进程,依法管理和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尽快制定监测法规,确保监测工作依法开展、监测管理依法行政、监测数据合法有效、监测信息依法公开、监测工作职能法定。抓紧完善监测管理制度,启动编制国家环境监测事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规章制度,使监测工作有章可循。以法制建设为牵引,带动环境监测体制机制逐步理顺,通过修改《环境保护法》、《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环境监测事业公益性属性,强化环保部门对环境监测事业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确立监测数据的法定权威,明晰各级监测站与监测管理部门的设置等级与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关系。同时,制定《环境监测网运行管理办法》、《环境监测设施管理办法》、《环境监测信息传输和信息管理办法》、《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环境监测定员定额标准》等一系列法规制度,逐步规范环境监测工作运行管理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编制、财政、人事等相关管理部门对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创造有利于加快环境监测科学发展的体制环境。

2.2加强监测基础能力建设

继续推进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努力实现《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到2010 年,我国80%的县级环境监测站要达到建设标准”的目标要求。大力加强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搞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的储备,以项目实施带动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监测技术设备水平。推进监测装备和技术体系的现代化,构筑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实现环境监测由“粗放型”向“精准型”的转变。要加强对环境监测仪器的研究,加快监测仪器的国产化,做好仪器设备选型,制定科学的装备配置计划,选择适合实际工作的仪器装备。修订、扩充、完善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特别是土壤、农作物、生物等要素的监测分析方法,实验室深度分析和应急监测等急需的分析方法标准。创新监测综合评价体系,围绕群众需求和管理的需要,大胆探索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客观科学的监测综合评价方法与体系。为此,要按照国家对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不断加大投入,大力加强监测基础能力的建设。

2.3加强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要进一步优化网络结构,建立起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环境监测接轨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增强环境监测的整体实力。要在科学优化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全国环境监测网、生态环境监测网,沿海地区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长江、淮河等各大流域环境监测网,区域应急环境监测中心网,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中国网等,形成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为龙头的全国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中心体系,为全国以及区域和流域的环境管理提供有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监测报告,在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开展环境质量预测预报工作。要根据分级管理原则和环境管理的需要,建立并完善国家、省、市级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及运行机制,制定章程和规范,统一协调,合理分工,相互配合。要用“全国监测工作一盘棋”、“全国监测队伍一盘棋”的理念,将具体监测工作下移,构建“具体监测工作上小下大,技术创新上大下小”的格局。由市县级监测站承担大量基础性、常规性的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工作,监测总站和省站不承担或很少承担具体监测任务,重在监测科研,进行监测技术路线、监测标准规范体系、分析方法体系、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评价技术体系、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的深入研究,拿出系统、全面指导基层实际工作的规范方法标准,基层监测站则按照这些规范方法标准从事监测工作,并承担方法验证。同时要按照事权划分原则,明确界定国家与地方在国控网监测任务、能力建设、运行管理、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权责关系。基础性、前瞻性和全局性、区域性的环境监测(如空气和酸雨背景点、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监控点、省界和国界河流断面、入海口断面和海洋远岸点位、国际履约等监测任务以及国家自动监控系统、信息传输系统建设等)由国家负责;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共同需要的环境监测任务,由国家和地方共同负责;主要服务于地方环境管理需要的监测任务,由地方负责。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和技术监督主要由国家和省级环保机构负责。根据国控网建设原则,尽快建设省级和市级环境监测网,做到三级环境监测网的职能清晰、数据共享、覆盖科学,建成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的满足环境监管需求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2.4加强监测人才队伍建设

篇10

1 引言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是威胁人类健康、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其危害制约着生态平衡及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的预防、减少以致消除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更要特别注意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又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处置,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和人身的危害。在对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中,环境监测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2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政府部门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进行环境质量管理和宏观决策,环境科学研究及修订环境质量标准所必须提供的基础资料和依据的来源。环境监测是政府授权的公益型行为,环境监测是国家环境保护系统各级监测站的主要职责。环境监测可理解为对环境的监视、测定和监控等。环境监测可以定义为: 为了某种特定目的,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时间和空间,定期的或连续的对一种或多种环境质量的代表值进行测定,并观察、分析其变化及其对环境影响的过程,达到监视环境质量的好坏或评价环境污染的程度,进一步预测其变化趋势,以便对环境质量起到监控作用。环境监测的内容应主要包括对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源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和生态性能变化趋势的监测等。

3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在瞬时或较短时间内大量非正常排放或泄漏剧毒或污染环境的物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恶性环境污染事故被称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不同于一般的环境污染事故,它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途径,发生突然、难以控制,防不胜防、来势凶猛,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破坏性大,对人民群众及生物生命安全危害极大。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环境污染进入高发期,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其中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不但包括常规性环境污染,也包括由于重大化学品、危险品的生产、运输、使用和消亡过程中污染导致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

3.1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特点。

第一、发生的突然性。突发性污染事故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事故的发生有很强的偶然性与意外性,往往突然形成,污染物排放途径和方式不定,在瞬间或极短时间内就造成危害。

第二、形式的多样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包括放射性污染事故、溢油事故、爆炸污染事故、农药、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等多种类型,涉及众多行业与领域。

第三、危害的严重性。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突然,在瞬时内大量泄漏、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如果事先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在很短时间内往往难以控制,不仅会打乱一定区域内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还会造成人员伤亡、社会财产的巨大损失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事故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都较大。

第四、事故处理的艰巨性。因为这类事故通常具有污染范围大,处理难度高的特点,要根据污染物质属性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彻底清洁,同时还要阻止污染的继续蔓延和扩散,因此处理起来任务艰巨。

3.2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型。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具有以下四种类型:

3.2.1 剧毒农药和有毒化学品的泄漏、扩散。

3.2.2 易燃易爆物质的泄漏、爆炸。

3.2.3 溢油环境污染。

3.2.4 非正常大量排放废水造成的污染。。

4 环境监测在突发性污染事故中的作用

4.1 事故应急管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指中央及地方级政府和有关组织机构为避免或者减轻突发事件( 有时甚至是危机) 所带来的严重威胁、重大冲击和巨大损失,有计划、有组织的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与应对策略,包括应急预案、应急处理、突发事件( 或者危机) 的解决与解决后的恢复等动态过程。在任何工业活动中都有可能发生事故,并且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巨大能量和有害物质,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往往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由于自然或人为、技术等原因,当事故或灾害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时候,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抵御事故风险或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甚至唯一手段。

4.2 突发性污染事故中的应急监测。

4.2.1 应急监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是指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之后,为了快速对事故作出反应和处理,需要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的范围和程度而对环境进行监测的活动。具体是在事故发生后,由应急监测人员进入事故现场,采用小型、便携、简易、快速的检测仪器、设备和一定的技术装备及实验室手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剂量、污染的范围及其可能的危害等重要信息。应急监测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监测是为了准确查明造成事故的污染物种类,适用于突发性环境事故的开始阶段; 定量监测是为了确定在不同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情况,确定不同程度污染区的边界并进行标志的监测。同时,定性和定量监测也可以是查明导致事故发生的客观条件而进行的监测。

4.2.2 应急监测与事故应急管理。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包括两个方面: 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与处置; 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中,必须首先找出泄漏源,并采取措施控制泄漏源。除此之外,还应查明污染物的泄露和扩散态势、影响范围。充分了解污染物的种类、性质、泄漏量和污染范围。环境监测部门应能快速做出应急监测响应,科学的实施监测,并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事故污染现状,为进一步采取应急措施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是事故应急救援的四大基本任务之一。其具体要求就是要针对事故对人体、土壤、空气等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检测等措施,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如果没有应急监测的实施,就没有办法获得真实的污染情况和污染数据,也就无从判断污染的程度如何,更无从去谈如何控制事故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因此,进行环境应急监测是正确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前提。

5 结语

通过应急监测我们能迅速获得污染事故的初步分析结果,如污染物的释放量、形态及浓度,估计向环境扩散的速率、受污染的区域和范围、有无叠加作用、降解速率以及污染物的特点( 包括毒性、挥发性、残留性) 等[8]。这对于评估事故对公众和环境的影响、整个事故影响区域产生的后果随时间的变化以及污染事故的有效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这为制定处置措施快速的提供了必要的信息。鉴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应根据初步分析结果迅速提出适当的应急处理处置措施,或者为决策者及有关方面提供充分的事故信息,以确保对事故做出及时有效的应急反应,尽量将事故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杨若明,金军. 环境监测[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5- 16.

[2]徐民英. 环境应急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 商场现代化,2006,( 20) : 135 -136.

[3]张晓勇,黄卫,司蔚等. 浅谈当前环境突发应急监测的发展[J]. 江苏环境科技,2006,19( z1) : 84 -86.

[4]刘铁顺.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9,27( 12) : 30 -32.

[5]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委员会.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125.

篇11

引言: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在谋取自身发展的同时,付出的却是整个生存环境的破坏。毫无节制的肆意掠取使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各种灾难随之而来,极大的破坏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之一,如何更好的处理、解决和保护环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推出新的环境保护政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进行监测防治,已成为我们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指人类有意识的利用环境科学的各种正确的理论与方法,充分的利用、协调与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阻止一切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并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自然环境进行治理,最终起到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的目的。

目前我们主要面对的自然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

① 壤污染问题;

② ②空气污染问题;

③水资源污染问题;

④自然气候和能源污染问题;

⑤森林污染问题;

⑥化学污染问题。

这些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果不能够及时的解决,将会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巨大的灾难。长久以来,各国通过科学的手段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综合防治,并取得了较大的效果,但是局部的环境好转并不能改变全球环境恶化的事实,环境污染仍在持续,地球的环境依旧在恶化。

二、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

首先,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的类型有三种:

一是监视性监测,即对各种环境要素进行定期的监测,用以评估环境质量的标准;

二是研究性监测,这是高层次、高水平的监测;

三是特定监测,可分为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和咨询服务监测。环境监测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环境检测的综合性,包括手段和对象的综合性。二是环境监测的连续性,因为治理环境污染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坚持长期的监测,才能得出确切的数据,从而分析环境质量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其次,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①环境监测在环境污染问题中的作用。环境监测可以对污染问题严重的环境要素进行持续的、稳定的监测。

②环境监测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和环境是一体两面、相互促进的,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a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国家在坚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出了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执行。在发展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时要齐头并进,“两手都要硬”,即实现“三同步”与“三同时”。“三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因而,环境监测在城市环境规划中可以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为城市环境规划提供合理的、正确的发展策略。

③环境监测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的发展,环境监测作为高科技的监测手段自然也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但是在这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环境监测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环境监测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科学数据,可以为譬如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科学考察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例如对生物资源的监测,可以为微生物研究提供数据。

三、发挥基础作用,管理服务职能显著增强

多年来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证明,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有力支撑,提供科学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是政府实施综合决策和环境监管的重要依据,为环境管理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对地表水、空气、酸雨、噪声和辐射等环境实施有效监测,进而全面反映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为区域流域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

通过污染源监测,为排污收费、排污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竣工验收等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通过仲裁监测,以代表性强、准确性高、科学合理的监测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适应新需求,有效提升监测技术

没有科学先进的监测手段,综合决策和环境管理就没有科学依据,污染减排就缺乏有力支撑,难以对当前复杂的环境形势做出准确判断,特别是如果预警监测跟不上,就可能在出现突发污染事件时措手不及,应对无方,甚至对群众健康、经济运行、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造成影响。

在监测工作中要通过推行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和环境监测自动化建设,不断增加监测投入,以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预警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为重点,努力构建先进实用、整体协调的环境监测技术装备体系,在自动监测、应急监测、监测网络建设及监测领域拓展方面有了明显变化。

尤其,面对近几年突发性污染事故频繁发生、污染纠纷增多的趋势,各级环境监测站加大了应急监测投入,配备环境应急监测车以及必要的应急监测装备,科学整合了应急监测技术力量,提高应急监测水平,应急监测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能力。同时完善污染事故应急响应系统,制定了相关《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建立了重点危险源信息库、专家支持信息库等应急监测技术信息支持系统,改变了原先应急监测能力比较薄弱的状况。要不适时机地进行环境应急监测演练,充分锻炼应急监测人员的能力。同时,环境应急监测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需求,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总之,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使我们可以避免或减少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并可以及时的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治理、维护和预防。所以,我们还要不断的加强环境监测的力度和范围,让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包晓云, 孙艳平, 夏周洁. 环境标准在环境工程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能源与节能. 2014:110-1.

篇12

2环境监测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分析

2.1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准确的评价环境质量在环境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多种手段来进行,同时,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时,一定要保证连续进行,对监测的要素以及对象要进行全面的反映,并且借助准确的数据资料实现全面的监测,对环境质量进行评判,这样能够更加有利于了解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

2.2环境监测可以有效的遏制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发展环境监测工作主要包括对大气、水、土壤、生物以及固体废弃物等进行跟踪监测,在整个过程中要保证监测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因此,对监测要进行必要的管理,避免出现各种污染问题。通过对环境监测进行管理,避免出现诱发环境污染的问题,对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要进行动态、持续的跟踪监测,对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动态进行掌握,防止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扩大,这样能够起到有效遏制环境污染问题的再次出现。

2.3环境监测工作可以为环境监督执法管理提供支持对污染物进行跟踪监测,能够对污染物的来源进行及时准确的掌握,同时,对可能造成的危害情况也要进行了解,因此,环境执法管理部门要依照环境法律法规进行处理。环境污染事故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也会导致一些社会纠纷出现,对环境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能够对污染源以及危害进行分析,为纠纷的仲裁也能提供依据。

3数字环保的概述

数字环保主要是对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进行利用,对环保数据的要求以及业务要求要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这样能够对环保业务进行更好的整合,而且要对环保信息化水平、监管执法水平以及工作协同水平也要进行提高,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环保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以及公众化。

4系统模块实现与特点介绍

4.1数据标准规范化环境信息标准化体系的建立要保证系统的整体性,同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合理布局。对环境保护部门的信息进行重视,建设应用标准以及信息安全标准,这样能够指导应用系统的建设,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非常有利。

4.2数据应用产品化数据应用产品化主要是要实现数据中心的建设,将各个业务系统利用ETL技术进行数据对比、补录和交换,这样能够利用中央数据形成数据初级产品,方便用户的查询。

4.3应急防范智能化系统基于数据中心数据信息产品的支撑,针对某一具体的突发事件,通过建立完备的应急知识和应急案例数据库,将应急处置常识按照突发事件发生演化的时空顺序和特征进行依次分类存储。运用智能化技术建立应急处置模型,智能分析突发事件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应处置措施,形成高度智能化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应对系统。

5环境检测技术和数字环保要良好结合

5.1创建综合协调环境监测领导小组要将环境监测技术与“数字环保”有效地结合起来,首先,需要充分整合并创建一个综合协调环境监测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当前区县级等相关部门现有的环境监测资源。包括农林、卫生、畜牧、环保等部门的专业设备、交通设施及技术人员等。将所有资源进行整合,并明确环境监测分工,令小组人员之间相互密切配合。

5.2明确检测目标依据当地的环境质量状况及经济发展水平,明确检测目标,并制定出农村地区环境监测切实可行的方案,如确保供应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所需的财力、人力、物力等,组建一支能机动、快速地进行环境监测的专业队伍;重点选准一些与农村群众生活生产等密切相关如饮用水源酸碱矿化度、畜禽排放污水的COD等相关环境项目进行监测。

5.3采样监测环境监测要保证采样地点的合理,同时,对采样的频次以及采样的方法都要进行分析,对样品的处理化验以及期限都要进行明确的规定,对监测取样的化验分析以及结果的准确性都能进行保证。在监测结果分析以后,还要作出相应的监测分析报告。

5.4对环境监测分析数据合理安排环境监测分析报告在进行数据方面的渠道也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也要对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科学的指导,这样能够避免出现的环境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