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分级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29 09:20: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安全风险分级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安全风险分级方法

篇1

实施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需要企业内部自上而下的总体领导和自下而上的意识提升。企业应当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控制管理制度,组织全体员工(从一线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者)全面、系统地辨识和评估所有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制定安全措施,并根据风险级别,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情况,合理确定和落实管控措施责任主体的层级,结合自身可接受控制风险的实际,按照从严从高原则,定期评估控制风险,持续完善和落实安全措施[1]。

1基本流程

综合多个省市的安全风险分级指南,目前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基本划分为:成立工作组、划分区域、开展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制定管控措施、进行风险告知等。基本工作流程图见图1。对企业来说,首先需要组织技术、安全、设备及生产等人员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组。其次收集分析政府部门颁发的关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规范,结合企业安全评价报告等内容,理顺风险辨识的思路、进度、工作安排。再次需要进行区域的划分。可以按照内部业务系统的各阶段、场所位置、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来划分作业单元。作业单元划分时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并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1]。开展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需要对数据进行梳理汇总,包含各区域涉及的各层级负责人、设备设施信息、作业活动信息、危险物质信息和工艺信息等。在此基础上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作业单元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应当遵循固有安全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固有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设施、部位、场所、区域以及作业活动应重点管控。应当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在工作场所或岗位设置明显的安全风险告知卡和警示标志[2-3]。

2模型设计

通过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过程分析,结合对多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总结[4],目前笔者及其团队设计了一套针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模型。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的前期、中期、实施、后期四个阶段,制作了数据设计和支持单元两种功能模块。数据设计分为制度建设、基础信息表、风险辨识表、公告警示4个数据块。支持单元分为设备设施检查表、应急措施汇总表和安全标识汇总3部分。工作流程、数据设计与支持单元之间的关系见图2。

2.1数据设计的具体内容

制度建设单元含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两部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主要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组织、职责、流程、技术要求、风险点评价、控制措施、管控层级等进行规划。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中涵盖日常排查、综合性排查、专业性排查、季节性排查、重点时段及节假日前排查、事故类比排查、复产复工前排查和外聘专家诊断式排查等要求。隐患排查治理中还增加了基于风险点的管控措施,按管控层级和频率进行隐患排查的要求。基础信息表包括区域信息及风险辨识需要收集的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管理工作及危险化学品等数据采集的格式。其中区域信息中有区域名称、各层级责任人等信息。在整个模型设计中,区域名称是整个数据结构的主指针,将基础信息表与风险辨识表的数据进行关联。风险辨识表中包括区域安全风险等级的汇总判定、设备设施分析记录、作业活动分析记录及对基础管理单元、总图单元的检查表。其中设备设施分析记录为:序号、风险点编号、责任部门、所在单元、区域、设备设施名称、设备设施类别、风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危险有害因素、检查内容、标准、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5]、可能性、严重性、风险值、评价级别、风险分级、应采取的管控级别、区域颜色、班组责任人、车间责任人、公司责任人、备注。作业活动分析记录为:序号、风险点编号、部门、所在区域/地点、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步骤/内容、活动频率、风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评价级别、风险分级、应采取的管控级别、区域颜色、班组责任人、车间责任人、公司责任人、备注。公告警示含安全风险公告栏和安全风险点警示牌,各地规范要求对较大以上风险点进行公告和警示。

2.2支持单元的具体内容

设备设施检查表涵盖炉类、塔类、反应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冷换设备类、转动设备类、起重运输设备类、供配电设备设施、通用电气设备、通用设备及各类机械设备检查表[6]。应急措施汇总收集了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涉及的各类事故类型的应急处置措施、各类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安全标识汇总收集了各类安全标识的图标。

3模型使用

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前期、中期、实施、后期四个阶段,对数据设计和支持单元的引用如下:

3.1前期

前期对于工作组的组建、工作组织、职责、流程、技术要求及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可参考模块中的制度建设要求制定本企业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按区域划分原则进行区域的划分,区域名称唯一不重复,主要收集的信息包括序号、所属单元、区域名称、所属部门、班组责任人、车间责任人、公司责任人、人数等。区域划分结束后,由各区域负责人负责组织本区域人员进行后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3.2中期

各区域负责人按“基础信息表”的内容,收集本区域的各种数据。数据收集过程中需经本区域人员参与确认,以防止数据的遗漏。

3.3实施

各区域负责人按风险辨识表模块进行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的安全风险辨识、风险度评价、安全控制措施的填写。设备设施安全风险辨识中,可根据设备的类型,引用设备设施检查表模块,根据设备设施的类型,匹配设备应检查的内容和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安全控制措施中的应急措施可引用应急措施汇总模块中的内容。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风险辨识中风险度的可能性、危害程度、作业频率的取值需经区域内参与人员奇数人员表决,取表决票数大值的作为风险度评价结果。模块中对于风险度评价级别、风险分级、应采取的管控级别、区域颜色、班组责任人、车间责任人、公司责任人已设置计算公式自动进行计算。各区域负责人组织完成本单元的基础检查表、总图检查表的填写。本模块将各区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辨识结果汇总,筛选出各区域设备设施风险和作业活动风险的最大值作为本区域的安全风险等级。

3.4后期

根据各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完成安全风险公告栏的编制和较大以上风险点警示牌的制作。企业在完成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后,将各较大风险点的安全措施落实纳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系统中。

4结论

1)针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组织过程进行了梳理。2)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中涉及的各种数据类型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多种类型企业的数据模型。3)将区域名称作为数据指针,将区域各层级负责人的管控层级与区域、风险点的风险级别进行关联。4)最终风险度的计算、管控层级的确定采用数据自动匹配,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和数据统计中产生的错误。

参考文献

[1]T/SWSA004-2020,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基本规范[S].

[2]苏应急〔2019〕(105),江苏省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区分级指南(试行)[Z].

[3]浙应急基础〔2020〕(56),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Z].

[4]江阴市大阪涂料有限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安全风险分区分级管控报告[R],2020.

篇2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Threat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Study

Huang Yue

(Naval Command College,Information Warfare Study Institute,Nanjing211800,China)

Abstract:A threat-based analysis of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methods,the use of multi-attribute decision theory,with examples,the security of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quantitative risk analy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system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Keywords:Risk assessment;Threat analysis;Information security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问题已备受人们瞩目,风险评估是安全建设的出发点,在信息安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依据国家有关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科学评价的过程[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有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定性评估主要依赖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主观性较强,对评估者本身的要求很高;定量评估使用数学和统计学工具来描述风险,采用合理的定量分析方法可以使评估结果更科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威胁分析的多属性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建立以威胁为核心的风险计算模型,通过威胁识别、威胁后果属性计算及威胁指数计算等步骤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一、风险评估要素分析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要素包括资产、脆弱性和威胁,存在以下关系:a资产是信息系统中需要保护的对象,资产拥有价值。资产的价值越大则风险越大b风险是由威胁引起的,威胁越大则风险越大c脆弱性使资产暴露,是未被满足的安全需求,威胁通过利用脆弱性来危害资产,从而形成风险,脆弱性越大则风险越大[2]。

二、风险评估模型

威胁是风险评估模型关注的核心问题,威胁利用脆弱性对信息系统产生的危害称为威胁后果。威胁发生的概率以及威胁后果的值是经过量化的。风险按式计算R=f(A,V,T)=f(I,L(V,T)),R风险;A资产;V资产的脆弱性;T威胁;I威胁后果;L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评估模型通过计算威胁利用脆弱性而发生安全事件的概率及其对信息系统造成损害的程度来度量安全风险,从而确定安全风险大小及决策控制。评估过程主要包括威胁识别、威胁后果属性及威胁指数计算。(一)威胁识别。识别信息系统威胁主要有德尔菲法、故障树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3]。通过德尔菲法,结合对系统历史数据的分析,以及系统漏洞扫描等手段来确定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威胁。其中,历史数据分析包括对信息系统中资产遭受威胁攻击的事件发生的概率等进行统计和计算。例如:近几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犯罪,病毒泛滥,黑客入侵等几大问题,使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受到严重的威胁,企业对信息系统安全的依赖性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一旦遭到攻击遭遇瘫痪,整个企业就会陷入危机。某企业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威胁有:1黑客蓄意攻击:出于不同目的对企业网络进行破坏与盗窃;网络敲诈2病毒木马破坏:病毒或木马传播复制迅猛3员工误操作:安全配置不当,安全意识薄弱4软硬件技术缺陷:硬件软件设计缺陷,网络软硬件等多数依靠进口5物理环境:断电、静电、电磁干扰、火灾等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二)确定威胁后果属性。在评估威胁对信息系统的危害程度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后果属性的权重,才能真正得到符合被评估对象实际情况的风险评价结果。最终确定的风险后果属性类型可表示为X{xj|j=1,2,…m}:其中,xj为第j种后果属性,权重W:{wj|j=1,2,…m}.列出企业信息系统的威胁后果属性及权重:收入损失RL,生产力损失PL,信誉损害PR。权重为0.3,0.5,0.2。(三)确定后果属性值。通过收集历史上发生的有关该类威胁事件的资料数据为风险评估提高可靠依据。最终确定威胁发生概率P:{pi|i=1,2,…n}及相应后果属性值集合V:{vij|i=1,2,…n;j=1,2,…m},pi是第i种威胁ti的发生概率,vij为威胁ti在后果属性xj上可能造成的影响值。由于多种后果属性类型有不同的量纲,为度量方便,消除了不同量纲,得到后果影响的相对值V*:{vij*|i=1,2,…n;j=1,2,…m},vij*表示威胁在后果属性方面造成的相对后果影响值。Vij*=vij/max{vkj}本例中,最终确定的结果见表1。

表1:风险概率与后果属性值

编号 概率 后果属性值

RL w=0.3 PL w=0.5 PR w=0.2

V1/万元 V1* V2/h V2* V3/级 V3*

1 0.45 1000 1 4 0.4 5 1

2 0.35 1000 1 10 1 4 0.8

3 0.1 500 0.5 4 0.4 2 0.4

4 0.08 250 0.25 6 0.6 2 0.4

5 0.02 100 0.1 2 0.2 1 0.2

(四)计算威胁指数。使用威胁指数来表示风险的大小和严重程度。对于威胁ti,定义相应的威胁指数:TIi=pi*∑(wjvij),pi-威胁ti发生的概率,∑(wjvij)-威胁ti可能造成的总的后果影响,wj-后果属性xj的权重,vij-威胁ti在后果属性xj上可能造成的影响值。如前所述,安全风险评价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度量出各个威胁的相对严重程度,并对其进行排序,以利于进行安全决策。因此,为使评估结果更加清晰和便于比较,这里用相对威胁指数RTI来表示威胁的相对严重程度。归一化,得到各威胁的相对指数。RTIi=(TIi/max{TIk})*100经计算,黑客蓄意攻击93,病毒木马破坏100,员工误操作13,软硬件缺陷11,物理环境1

三、结论及展望

结合企业信息系统实例,得出信息系统的相对威胁程度,使风险评估更易量化,使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和客观。下一步工作是继续完善该评估模型,设计实现基于该方法的信息系统风险评估辅助系统,更好地促进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实施。

参考文献:

[1]GB/T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7

[2]陈鑫,王晓晗,黄河.基于威胁分析的多属性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30(1):39

[3]sattyTL.How to make adecision:the analytichier archproces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ch,1990,48(1):9

(二)药品问题广告主要表现

在该段时间内,三大网站中存在问题的4个药品广告中,均为一个广告《打呼噜――当晚止鼾》在不同时段在不同的网站中投放。该广告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该广告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在广告中提到“当晚止鼾,一个月呼吸顺畅,二个月睡眠质量提高,三个月告别打呼噜”;电子生物『止鼾器治疗打呼噜,不手术、不吃药,不用电,纯物理疗法,安全可靠,被誉为“绿色疗法”;“安全无毒,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舒适耐用”等等。其次,利用他人名义、形象作证明。“他人”具体是指:医药科研、学术机构,专家、医生、患者或者用户。在该广告中,有利用具体的患者照片以及一些具体患者做广告宣传,“上海的刘芳32岁,是一个患者的妻子……江苏的老人陈老板自述……”这些都是利用具体的患者或者用户的名义做广告宣传。再次,含有“最新技术”、“最先进制法”等绝对化用语和表示。在该广告中,多次提到“采用国际医学界推崇的绿色物理疗法”、“为国际第一个戴在手腕上的止鼾产品,美国原装产品,畅销欧美20年,2010年由北京盛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中国大陆”等等。

三、解决网络广告问题的对策

一般来说,只要是广告,就要遵守《广告法》,但有关在网络媒体上广告,《广告法》中未提及。对于管理部门而言,出来规定网络公司承接广告业务必须对其经营范围进行变更登记外,如何界定网络广告经营资格,检测和打击虚假违法广告,取证违法事实,规范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商业信息,对域外网络广告行使管辖权等一系列新的课题,都尚待探讨。因此,针对以上网络中的特殊商品广告违法行为,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对策:(1)网络经营者,网络广告者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宣传宗旨,加强行业自律和职业道德修养,在思想上筑起防范不良广告的“大堤”。网络广告相关从业人员需要认真学习广告法规,特别是特殊商品、服务广告标准,对于违反广告法规的广告应该予以拒绝,净化传播广告的空间,给消费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2)对于违反广告法规的广告,在追寻广告商责任的同时,应对该网站实施一定的惩罚。网站特别是大型的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站作为广告的载体,有责任正规广告,为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对于违法广告的网站,相关部门应该追究其责任,并进行经济处罚。(3)普通消费者应该了解基本的广告法规内容,从而判断简单的广告信息真伪,了解该广告是否合法。普通消费者学习广告法规,能够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帮助消费者辨别广告的真伪,帮助选择信息,从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参考文献:

[1]吕蓉.广告法规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2003,9

[2]刘林清.广告监督与自律[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7

[3]倪宁.广告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

[4]刘敏.强化媒体治理虚假广告的责任意识[J].现代广告,2010,3

篇3

承压类特种设备是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备,其共同特点是危险性较大,对人们生命安全有着较大威胁,在现实当中,有许多有承压类特种设备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因此,加强对承压类特种设备运行安全的监管,正确的评价其运行风险,对于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们正常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1 承压类特种设备典型事故现实风险评价的指标

1.1 评价指标的选择

评价指标体现着承压类特种设备的特性,直接关系到其典型事故现实风险的大小,所以,选择合理的评价指标十分重要。在评价指标体系当中,按照其指标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动态和静态两者,按照指标代表事故发生率,可分为概率性指标和严重性指标。其选择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1.1 FTA法初步选择评价指标

FTA法即故障树分析法,是通过对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来,制定相应正确的故障树,进而得到事故风险评价指标,其优点在于能够对事故原因作出准确、详细、全面的分析,综合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选择过程较为简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在实际选择过程中,其具体步骤包括:(1)确定典型事故事件,并分析事故有关的各个方面因素,包括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2)根据所得结果,对所有原因进行从上往下的逐级分析,以确定最根本原因,并根据逻辑关系绘制相应的故障树;(3)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得到最根本原因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确定基本事件的重要性,将结构重要度最小的基本事件排除,进而得到事故的风险因素;(4)初选评价指标:通过分析、归纳和总结上述得到的事故风险因素,结合风险定义和SMART原则,从严重性和概率两个层次和人员、设备、管理、环境四个方面初选相应的评价指标[1]。

1.1.2 根据风险重要性优选评价指标

初选得到的评价指标数量较多,并不能准确地反应典型事故现实风险的等级高低,所以,还需要对这些评价指标进行优选,优选运用的方法通常是风险重要性评价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问卷内容直接明了,得到的问卷数据处理较为简单方便,十分适用于大批量评价指标的筛选,对于剔除不重要或不容易获得的指标有着重要作用。

风险重要性评价法优选的具体操作步骤为:(1)分析初选评价指标的重要性,通常而言,指标重要性可分为极重要、重要、普通、不重要和极不重要五个等级,采用五分制从高到低依次代表;(2)计算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系数,将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通过相应的计算公式得到计算指标重要性系数,以便于对比评价指标的重要性;(3)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根据上一步得到的评价指标重要性系数,将重要性系数值超过2.5且变异系数值在25%以内的评价指标作为风险评价指标,其它不符合标准的指标去除。

1.2 锅炉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锅炉运行的各种典型事故分析,锅炉运行安全的风险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技术、管理和运行状况三个方面,其具体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以下内容:

首先,在技术方面,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额定功率、额定工作压力、能源种类和制造商资质等。其中,额定功率的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分别为:≥14.0MW、[7.0,14.0)MW、[1.4,7.0)MW和

2 承压类特种设备典型事故现实风险评价的模型

2.1 基于风险大小的承压类特种设备分级模型

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典型事故是指发生于设备使用运行期间的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监督管理不善引起的,因此,在评价承压类特种设备的风险时,要考虑现实风险和固有风险两个方面内容,以保证风险评价模型的全面、系统、准确。

以风险大小为基础建立的承压类特种设备分级模型,其出发点是预防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对风险分级的基础是事故预防的技术、教育、管理理论和安全系统人员、设备、管理、环境四要素理论,采用的方法主要有风险数学函数和风险矩阵模型,从而对承压类特种设备典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事故结果的严重性影响因素进行确认。

在本模型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素主要包括技术、运行和管理三个方面,在风险评价指标上,也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事故结果严重性程度上,主要包括对人员安全影响、对财产的影响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事故本身的社会影响等方面。

2.2 承压类特种设备定量分级的数学模型

在建立承压类特种设备定量分级数学模型过程中,识别典型事故现实风险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都是通过风险数学函数引入的,然后根据矩阵相乘的基本算法,得到相应的数学模型。

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具体计算方法为:R=[P][M]*[L][N],其中,[P]、[M]分别是设备风险评价指标合集及相应的矩阵,[L]、[N]分别是设备风险后果严重评价指标合集及相应矩阵。

设备风险评价指标合集[M]=[mi]T,i=1,2,3……n,设备风险后果严重评价指标合集[N]=[ni]T,i=1,2,3……n,其中,mi和ni均代表各自评价指标的权重,两个公式中的n均代表评价指标的数量[3]。

在定量分级数学模型当中,根据计算得到的R值,通常将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Ⅰ-Ⅳ四级,并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以便于降低设备运行安全事故概率。其中,Ⅰ级代表不可接受风险,主要通过终止设备运行和最高级别预控措施,直到风险消除或降低至安全值后恢复运行;Ⅱ代表不期望风险,主要通过限制运行和中级别预控以及高强度监管措施,将风险降低;Ⅲ级表示能够接受风险,控制措施主要有部分限制运行、低级别预控和较高强度的监管以及采取必要保护措施;Ⅳ级表示低风险,控制措施主要有警告信息、常规监管以及企业自控。

3 结语

承压类特种设备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备,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有着重要影响,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极容易引起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保证承压类特种设备运行安全极为重要。而通过承压类特种设备典型事故现实风险分级评价的方法,将设备运行风险因素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当中,能够对设备运行风险进行有效评价,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风险问题发生,提高识别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 罗云,徐丽丽,崔文,黄强华,罗志群,葛升群,夏锋社.承压类特种设备典型事故现实风险分级评价方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4(01):98-102+107.

篇4

二、编制依据

(一)《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

(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办法(试行)》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的通知(〔2020〕16号)。

(三)《陕西省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实施细则(试行)》(陕应急〔2020〕140号)(试行)。

(四)《招贤矿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方案》。

三、主题内容

(一)煤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责任主体。总经理对本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负全面责任;各分管副总经理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负责,对分管业务范围内存在的重大风险,并按规定向董事长、总经理报告。

(二)矿每月开展由总经理组织1次对各专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情况排查;每月各专业分管领导对分管业务范围内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情况进行2次全面排查;各基层科区、队、班组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随时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在每月召开一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议进行报告。

(三)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议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

1.本专业本月风险分级管控排查情况、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2.制定并报告根据每月生产工作计划,制定下月的风险管控重点。

3.对存在的重大风险已经采取的措施和应急预案情况。

(四)公司每月召开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议对检查中的发现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级管控,并建档管理,对需要上报的重大风险及时向上级相关监察部门和集团公司报告。

(五)安全监察部等业务职能部室对各专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报告工作负有监督检查和考核的职责,对不按规定报告风险管控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罚。

(六)对不履行风险分级管控报告职责给予责任单位党政正职罚款100元/次,对公司分管领导按公司章程处理。

四、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