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09:20: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安全风险分级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实施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需要企业内部自上而下的总体领导和自下而上的意识提升。企业应当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控制管理制度,组织全体员工(从一线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者)全面、系统地辨识和评估所有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制定安全措施,并根据风险级别,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情况,合理确定和落实管控措施责任主体的层级,结合自身可接受控制风险的实际,按照从严从高原则,定期评估控制风险,持续完善和落实安全措施[1]。
1基本流程
综合多个省市的安全风险分级指南,目前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基本划分为:成立工作组、划分区域、开展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制定管控措施、进行风险告知等。基本工作流程图见图1。对企业来说,首先需要组织技术、安全、设备及生产等人员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组。其次收集分析政府部门颁发的关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规范,结合企业安全评价报告等内容,理顺风险辨识的思路、进度、工作安排。再次需要进行区域的划分。可以按照内部业务系统的各阶段、场所位置、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来划分作业单元。作业单元划分时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并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1]。开展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需要对数据进行梳理汇总,包含各区域涉及的各层级负责人、设备设施信息、作业活动信息、危险物质信息和工艺信息等。在此基础上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作业单元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应当遵循固有安全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固有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设施、部位、场所、区域以及作业活动应重点管控。应当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在工作场所或岗位设置明显的安全风险告知卡和警示标志[2-3]。
2模型设计
通过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过程分析,结合对多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总结[4],目前笔者及其团队设计了一套针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模型。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的前期、中期、实施、后期四个阶段,制作了数据设计和支持单元两种功能模块。数据设计分为制度建设、基础信息表、风险辨识表、公告警示4个数据块。支持单元分为设备设施检查表、应急措施汇总表和安全标识汇总3部分。工作流程、数据设计与支持单元之间的关系见图2。
2.1数据设计的具体内容
制度建设单元含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两部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主要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组织、职责、流程、技术要求、风险点评价、控制措施、管控层级等进行规划。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中涵盖日常排查、综合性排查、专业性排查、季节性排查、重点时段及节假日前排查、事故类比排查、复产复工前排查和外聘专家诊断式排查等要求。隐患排查治理中还增加了基于风险点的管控措施,按管控层级和频率进行隐患排查的要求。基础信息表包括区域信息及风险辨识需要收集的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管理工作及危险化学品等数据采集的格式。其中区域信息中有区域名称、各层级责任人等信息。在整个模型设计中,区域名称是整个数据结构的主指针,将基础信息表与风险辨识表的数据进行关联。风险辨识表中包括区域安全风险等级的汇总判定、设备设施分析记录、作业活动分析记录及对基础管理单元、总图单元的检查表。其中设备设施分析记录为:序号、风险点编号、责任部门、所在单元、区域、设备设施名称、设备设施类别、风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危险有害因素、检查内容、标准、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5]、可能性、严重性、风险值、评价级别、风险分级、应采取的管控级别、区域颜色、班组责任人、车间责任人、公司责任人、备注。作业活动分析记录为:序号、风险点编号、部门、所在区域/地点、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步骤/内容、活动频率、风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评价级别、风险分级、应采取的管控级别、区域颜色、班组责任人、车间责任人、公司责任人、备注。公告警示含安全风险公告栏和安全风险点警示牌,各地规范要求对较大以上风险点进行公告和警示。
2.2支持单元的具体内容
设备设施检查表涵盖炉类、塔类、反应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冷换设备类、转动设备类、起重运输设备类、供配电设备设施、通用电气设备、通用设备及各类机械设备检查表[6]。应急措施汇总收集了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涉及的各类事故类型的应急处置措施、各类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安全标识汇总收集了各类安全标识的图标。
3模型使用
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前期、中期、实施、后期四个阶段,对数据设计和支持单元的引用如下:
3.1前期
前期对于工作组的组建、工作组织、职责、流程、技术要求及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可参考模块中的制度建设要求制定本企业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按区域划分原则进行区域的划分,区域名称唯一不重复,主要收集的信息包括序号、所属单元、区域名称、所属部门、班组责任人、车间责任人、公司责任人、人数等。区域划分结束后,由各区域负责人负责组织本区域人员进行后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3.2中期
各区域负责人按“基础信息表”的内容,收集本区域的各种数据。数据收集过程中需经本区域人员参与确认,以防止数据的遗漏。
3.3实施
各区域负责人按风险辨识表模块进行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的安全风险辨识、风险度评价、安全控制措施的填写。设备设施安全风险辨识中,可根据设备的类型,引用设备设施检查表模块,根据设备设施的类型,匹配设备应检查的内容和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安全控制措施中的应急措施可引用应急措施汇总模块中的内容。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风险辨识中风险度的可能性、危害程度、作业频率的取值需经区域内参与人员奇数人员表决,取表决票数大值的作为风险度评价结果。模块中对于风险度评价级别、风险分级、应采取的管控级别、区域颜色、班组责任人、车间责任人、公司责任人已设置计算公式自动进行计算。各区域负责人组织完成本单元的基础检查表、总图检查表的填写。本模块将各区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辨识结果汇总,筛选出各区域设备设施风险和作业活动风险的最大值作为本区域的安全风险等级。
3.4后期
根据各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完成安全风险公告栏的编制和较大以上风险点警示牌的制作。企业在完成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后,将各较大风险点的安全措施落实纳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系统中。
4结论
1)针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组织过程进行了梳理。2)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中涉及的各种数据类型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多种类型企业的数据模型。3)将区域名称作为数据指针,将区域各层级负责人的管控层级与区域、风险点的风险级别进行关联。4)最终风险度的计算、管控层级的确定采用数据自动匹配,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和数据统计中产生的错误。
参考文献
[1]T/SWSA004-2020,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基本规范[S].
[2]苏应急〔2019〕(105),江苏省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区分级指南(试行)[Z].
[3]浙应急基础〔2020〕(56),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Z].
[4]江阴市大阪涂料有限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安全风险分区分级管控报告[R],2020.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Threat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Study
Huang Yue
(Naval Command College,Information Warfare Study Institute,Nanjing211800,China)
Abstract:A threat-based analysis of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methods,the use of multi-attribute decision theory,with examples,the security of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quantitative risk analy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system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Keywords:Risk assessment;Threat analysis;Information security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问题已备受人们瞩目,风险评估是安全建设的出发点,在信息安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依据国家有关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科学评价的过程[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有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定性评估主要依赖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主观性较强,对评估者本身的要求很高;定量评估使用数学和统计学工具来描述风险,采用合理的定量分析方法可以使评估结果更科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威胁分析的多属性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建立以威胁为核心的风险计算模型,通过威胁识别、威胁后果属性计算及威胁指数计算等步骤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一、风险评估要素分析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要素包括资产、脆弱性和威胁,存在以下关系:a资产是信息系统中需要保护的对象,资产拥有价值。资产的价值越大则风险越大b风险是由威胁引起的,威胁越大则风险越大c脆弱性使资产暴露,是未被满足的安全需求,威胁通过利用脆弱性来危害资产,从而形成风险,脆弱性越大则风险越大[2]。
二、风险评估模型
威胁是风险评估模型关注的核心问题,威胁利用脆弱性对信息系统产生的危害称为威胁后果。威胁发生的概率以及威胁后果的值是经过量化的。风险按式计算R=f(A,V,T)=f(I,L(V,T)),R风险;A资产;V资产的脆弱性;T威胁;I威胁后果;L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评估模型通过计算威胁利用脆弱性而发生安全事件的概率及其对信息系统造成损害的程度来度量安全风险,从而确定安全风险大小及决策控制。评估过程主要包括威胁识别、威胁后果属性及威胁指数计算。(一)威胁识别。识别信息系统威胁主要有德尔菲法、故障树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3]。通过德尔菲法,结合对系统历史数据的分析,以及系统漏洞扫描等手段来确定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威胁。其中,历史数据分析包括对信息系统中资产遭受威胁攻击的事件发生的概率等进行统计和计算。例如:近几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犯罪,病毒泛滥,黑客入侵等几大问题,使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受到严重的威胁,企业对信息系统安全的依赖性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一旦遭到攻击遭遇瘫痪,整个企业就会陷入危机。某企业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威胁有:1黑客蓄意攻击:出于不同目的对企业网络进行破坏与盗窃;网络敲诈2病毒木马破坏:病毒或木马传播复制迅猛3员工误操作:安全配置不当,安全意识薄弱4软硬件技术缺陷:硬件软件设计缺陷,网络软硬件等多数依靠进口5物理环境:断电、静电、电磁干扰、火灾等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二)确定威胁后果属性。在评估威胁对信息系统的危害程度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后果属性的权重,才能真正得到符合被评估对象实际情况的风险评价结果。最终确定的风险后果属性类型可表示为X{xj|j=1,2,…m}:其中,xj为第j种后果属性,权重W:{wj|j=1,2,…m}.列出企业信息系统的威胁后果属性及权重:收入损失RL,生产力损失PL,信誉损害PR。权重为0.3,0.5,0.2。(三)确定后果属性值。通过收集历史上发生的有关该类威胁事件的资料数据为风险评估提高可靠依据。最终确定威胁发生概率P:{pi|i=1,2,…n}及相应后果属性值集合V:{vij|i=1,2,…n;j=1,2,…m},pi是第i种威胁ti的发生概率,vij为威胁ti在后果属性xj上可能造成的影响值。由于多种后果属性类型有不同的量纲,为度量方便,消除了不同量纲,得到后果影响的相对值V*:{vij*|i=1,2,…n;j=1,2,…m},vij*表示威胁在后果属性方面造成的相对后果影响值。Vij*=vij/max{vkj}本例中,最终确定的结果见表1。
表1:风险概率与后果属性值
编号 概率 后果属性值
RL w=0.3 PL w=0.5 PR w=0.2
V1/万元 V1* V2/h V2* V3/级 V3*
1 0.45 1000 1 4 0.4 5 1
2 0.35 1000 1 10 1 4 0.8
3 0.1 500 0.5 4 0.4 2 0.4
4 0.08 250 0.25 6 0.6 2 0.4
5 0.02 100 0.1 2 0.2 1 0.2
(四)计算威胁指数。使用威胁指数来表示风险的大小和严重程度。对于威胁ti,定义相应的威胁指数:TIi=pi*∑(wjvij),pi-威胁ti发生的概率,∑(wjvij)-威胁ti可能造成的总的后果影响,wj-后果属性xj的权重,vij-威胁ti在后果属性xj上可能造成的影响值。如前所述,安全风险评价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度量出各个威胁的相对严重程度,并对其进行排序,以利于进行安全决策。因此,为使评估结果更加清晰和便于比较,这里用相对威胁指数RTI来表示威胁的相对严重程度。归一化,得到各威胁的相对指数。RTIi=(TIi/max{TIk})*100经计算,黑客蓄意攻击93,病毒木马破坏100,员工误操作13,软硬件缺陷11,物理环境1
三、结论及展望
结合企业信息系统实例,得出信息系统的相对威胁程度,使风险评估更易量化,使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和客观。下一步工作是继续完善该评估模型,设计实现基于该方法的信息系统风险评估辅助系统,更好地促进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实施。
参考文献:
[1]GB/T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7
[2]陈鑫,王晓晗,黄河.基于威胁分析的多属性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30(1):39
[3]sattyTL.How to make adecision:the analytichier archproces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ch,1990,48(1):9
(二)药品问题广告主要表现
在该段时间内,三大网站中存在问题的4个药品广告中,均为一个广告《打呼噜――当晚止鼾》在不同时段在不同的网站中投放。该广告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该广告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在广告中提到“当晚止鼾,一个月呼吸顺畅,二个月睡眠质量提高,三个月告别打呼噜”;电子生物『止鼾器治疗打呼噜,不手术、不吃药,不用电,纯物理疗法,安全可靠,被誉为“绿色疗法”;“安全无毒,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舒适耐用”等等。其次,利用他人名义、形象作证明。“他人”具体是指:医药科研、学术机构,专家、医生、患者或者用户。在该广告中,有利用具体的患者照片以及一些具体患者做广告宣传,“上海的刘芳32岁,是一个患者的妻子……江苏的老人陈老板自述……”这些都是利用具体的患者或者用户的名义做广告宣传。再次,含有“最新技术”、“最先进制法”等绝对化用语和表示。在该广告中,多次提到“采用国际医学界推崇的绿色物理疗法”、“为国际第一个戴在手腕上的止鼾产品,美国原装产品,畅销欧美20年,2010年由北京盛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中国大陆”等等。
三、解决网络广告问题的对策
一般来说,只要是广告,就要遵守《广告法》,但有关在网络媒体上广告,《广告法》中未提及。对于管理部门而言,出来规定网络公司承接广告业务必须对其经营范围进行变更登记外,如何界定网络广告经营资格,检测和打击虚假违法广告,取证违法事实,规范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商业信息,对域外网络广告行使管辖权等一系列新的课题,都尚待探讨。因此,针对以上网络中的特殊商品广告违法行为,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对策:(1)网络经营者,网络广告者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宣传宗旨,加强行业自律和职业道德修养,在思想上筑起防范不良广告的“大堤”。网络广告相关从业人员需要认真学习广告法规,特别是特殊商品、服务广告标准,对于违反广告法规的广告应该予以拒绝,净化传播广告的空间,给消费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2)对于违反广告法规的广告,在追寻广告商责任的同时,应对该网站实施一定的惩罚。网站特别是大型的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站作为广告的载体,有责任正规广告,为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对于违法广告的网站,相关部门应该追究其责任,并进行经济处罚。(3)普通消费者应该了解基本的广告法规内容,从而判断简单的广告信息真伪,了解该广告是否合法。普通消费者学习广告法规,能够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帮助消费者辨别广告的真伪,帮助选择信息,从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参考文献:
[1]吕蓉.广告法规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2003,9
[2]刘林清.广告监督与自律[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7
[3]倪宁.广告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
[4]刘敏.强化媒体治理虚假广告的责任意识[J].现代广告,2010,3
承压类特种设备是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备,其共同特点是危险性较大,对人们生命安全有着较大威胁,在现实当中,有许多有承压类特种设备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因此,加强对承压类特种设备运行安全的监管,正确的评价其运行风险,对于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们正常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1 承压类特种设备典型事故现实风险评价的指标
1.1 评价指标的选择
评价指标体现着承压类特种设备的特性,直接关系到其典型事故现实风险的大小,所以,选择合理的评价指标十分重要。在评价指标体系当中,按照其指标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动态和静态两者,按照指标代表事故发生率,可分为概率性指标和严重性指标。其选择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1.1 FTA法初步选择评价指标
FTA法即故障树分析法,是通过对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来,制定相应正确的故障树,进而得到事故风险评价指标,其优点在于能够对事故原因作出准确、详细、全面的分析,综合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选择过程较为简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在实际选择过程中,其具体步骤包括:(1)确定典型事故事件,并分析事故有关的各个方面因素,包括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2)根据所得结果,对所有原因进行从上往下的逐级分析,以确定最根本原因,并根据逻辑关系绘制相应的故障树;(3)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得到最根本原因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确定基本事件的重要性,将结构重要度最小的基本事件排除,进而得到事故的风险因素;(4)初选评价指标:通过分析、归纳和总结上述得到的事故风险因素,结合风险定义和SMART原则,从严重性和概率两个层次和人员、设备、管理、环境四个方面初选相应的评价指标[1]。
1.1.2 根据风险重要性优选评价指标
初选得到的评价指标数量较多,并不能准确地反应典型事故现实风险的等级高低,所以,还需要对这些评价指标进行优选,优选运用的方法通常是风险重要性评价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问卷内容直接明了,得到的问卷数据处理较为简单方便,十分适用于大批量评价指标的筛选,对于剔除不重要或不容易获得的指标有着重要作用。
风险重要性评价法优选的具体操作步骤为:(1)分析初选评价指标的重要性,通常而言,指标重要性可分为极重要、重要、普通、不重要和极不重要五个等级,采用五分制从高到低依次代表;(2)计算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系数,将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通过相应的计算公式得到计算指标重要性系数,以便于对比评价指标的重要性;(3)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根据上一步得到的评价指标重要性系数,将重要性系数值超过2.5且变异系数值在25%以内的评价指标作为风险评价指标,其它不符合标准的指标去除。
1.2 锅炉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锅炉运行的各种典型事故分析,锅炉运行安全的风险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技术、管理和运行状况三个方面,其具体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以下内容:
首先,在技术方面,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额定功率、额定工作压力、能源种类和制造商资质等。其中,额定功率的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分别为:≥14.0MW、[7.0,14.0)MW、[1.4,7.0)MW和
2 承压类特种设备典型事故现实风险评价的模型
2.1 基于风险大小的承压类特种设备分级模型
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典型事故是指发生于设备使用运行期间的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监督管理不善引起的,因此,在评价承压类特种设备的风险时,要考虑现实风险和固有风险两个方面内容,以保证风险评价模型的全面、系统、准确。
以风险大小为基础建立的承压类特种设备分级模型,其出发点是预防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对风险分级的基础是事故预防的技术、教育、管理理论和安全系统人员、设备、管理、环境四要素理论,采用的方法主要有风险数学函数和风险矩阵模型,从而对承压类特种设备典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事故结果的严重性影响因素进行确认。
在本模型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素主要包括技术、运行和管理三个方面,在风险评价指标上,也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事故结果严重性程度上,主要包括对人员安全影响、对财产的影响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事故本身的社会影响等方面。
2.2 承压类特种设备定量分级的数学模型
在建立承压类特种设备定量分级数学模型过程中,识别典型事故现实风险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都是通过风险数学函数引入的,然后根据矩阵相乘的基本算法,得到相应的数学模型。
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具体计算方法为:R=[P][M]*[L][N],其中,[P]、[M]分别是设备风险评价指标合集及相应的矩阵,[L]、[N]分别是设备风险后果严重评价指标合集及相应矩阵。
设备风险评价指标合集[M]=[mi]T,i=1,2,3……n,设备风险后果严重评价指标合集[N]=[ni]T,i=1,2,3……n,其中,mi和ni均代表各自评价指标的权重,两个公式中的n均代表评价指标的数量[3]。
在定量分级数学模型当中,根据计算得到的R值,通常将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Ⅰ-Ⅳ四级,并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以便于降低设备运行安全事故概率。其中,Ⅰ级代表不可接受风险,主要通过终止设备运行和最高级别预控措施,直到风险消除或降低至安全值后恢复运行;Ⅱ代表不期望风险,主要通过限制运行和中级别预控以及高强度监管措施,将风险降低;Ⅲ级表示能够接受风险,控制措施主要有部分限制运行、低级别预控和较高强度的监管以及采取必要保护措施;Ⅳ级表示低风险,控制措施主要有警告信息、常规监管以及企业自控。
3 结语
承压类特种设备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备,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有着重要影响,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极容易引起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保证承压类特种设备运行安全极为重要。而通过承压类特种设备典型事故现实风险分级评价的方法,将设备运行风险因素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当中,能够对设备运行风险进行有效评价,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风险问题发生,提高识别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 罗云,徐丽丽,崔文,黄强华,罗志群,葛升群,夏锋社.承压类特种设备典型事故现实风险分级评价方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4(01):98-102+107.
二、编制依据
(一)《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
(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办法(试行)》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的通知(〔2020〕16号)。
(三)《陕西省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实施细则(试行)》(陕应急〔2020〕140号)(试行)。
(四)《招贤矿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方案》。
三、主题内容
(一)煤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责任主体。总经理对本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负全面责任;各分管副总经理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负责,对分管业务范围内存在的重大风险,并按规定向董事长、总经理报告。
(二)矿每月开展由总经理组织1次对各专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情况排查;每月各专业分管领导对分管业务范围内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情况进行2次全面排查;各基层科区、队、班组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随时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在每月召开一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议进行报告。
(三)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议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
1.本专业本月风险分级管控排查情况、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2.制定并报告根据每月生产工作计划,制定下月的风险管控重点。
3.对存在的重大风险已经采取的措施和应急预案情况。
(四)公司每月召开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议对检查中的发现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级管控,并建档管理,对需要上报的重大风险及时向上级相关监察部门和集团公司报告。
(五)安全监察部等业务职能部室对各专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报告工作负有监督检查和考核的职责,对不按规定报告风险管控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罚。
(六)对不履行风险分级管控报告职责给予责任单位党政正职罚款100元/次,对公司分管领导按公司章程处理。
四、实施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1]。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2]。因而,火灾风险(fire 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3]。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 risk analysis, fire risk estimation, fire risk evaluation, fire risk 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4]。
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 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 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5]。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6]。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8]。
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 Services Office, 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 Fire Rating Schedule, 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
市政消防分级表从1974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9]。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一、基本思路
坚持源头管控、标本兼治,通过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及时治理风险管控过程出现的缺失、漏洞及失效环节等形成的事故隐患,实现把风险管控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前面,有效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夯实遏制较大以上的安全事故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全面推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识别分析生产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加强隐患排查力度,实现双重预防机制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实现闭环管理,切实加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工作,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三、实施步骤
(一)
准备阶段2020年9月—10月
1、成立双重预防机制推进小组。
组长:张杰
副组长:林元宏
组员:黄华
周孝富
牟顺意
陈德强
刘月娥
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定双重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工作要求及督促各单位建设工作。
小组成员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负责对应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各单位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具体实施单位,根据总实施方案,牵头组织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由单位负责人督促工作进度
双重预防机制推进小组成员及职责表
职
务
姓
名
职责分工
联系电话
组
长
张
杰
主持全面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督促各单位建设工作
18281351888
副组长
林元宏
负责牵头组织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督促工作进度
18835124270
组
员
陈德强
负责施工现场生产安全后勤材料保障
13990037422
组
员
黄
华
负责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排查和记录,落实整改责任人,督促整改
13388336320
组
员
牟顺意
施工现场质量巡查监督,并如实记录
18708303909
组
员
周孝富
施工现场技术指导并监督
18681319060
组
员
刘月娥
现场资料搜集整理
19935142778
2、开展全员培训。
对全体人员开展关于风险管控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等内容的培训,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知识、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基本能力。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辨别工作场所的危害与风险、并将相关知识和理念传播给全体员工的能力,确保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风险评估阶段2020年9月—12月
1、合理划分风险单元。
各施工班组根据本班组的生产工艺流程或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等划分风险辨识和评估单元,其中岗位单元是风险评估的最基本单元。在划分作业活动时,要特别注意设备检修、调试,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操作、佩戴。
2、全面辨识各类风险。
发动全体人员围绕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的缺陷和安全管理上的缺陷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
3、开展风险评估分级。
在全面辨识安全风险的基础上,要认真分析风险导致事故的条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采用LEC评价方法,通过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等级。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级风险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
4、制定风险管控措施。
针对辨识出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技术、管理、制度、应急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消除、终止、替代、隔离等措施消减或采用管理和监控手段管控风险,确保每一项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三)风险管控阶段2020年9月开始
1、实施风险分级管控。
明确各等级风险管控责任人,明确各责任人管理职责。要重点关注和管控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确保管控措施落实到位,有效遏制较大事故。
2强化检查督促落实。
项目部对各单位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风险管控措施落到实处。
3、加强变更风险管控。
凡是生产工艺流程、关键设备、设施等出现变化,要重新开展全面的风险辨识,完善风险管控措施。凡是组长机构发生变化,要对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管理制度、责任体系重新制定并完善。凡是发生伤亡事故,一律要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运行情况重新评估,针对事故原因修订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的各个环节。
4、开展公示教育。
根据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情况,建立安全风险清单,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图。进一步修订完善安全操作规程或作用指导书,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施工安全风险公告栏,公示安全风险分布图,制作岗位危险因素告知卡,标明岗位安全操作要点、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别、管控措施及应急措施等内容,便于施工人员随时进行安全风险确认,指导员工安全规范操作。
(四)深化隐患排查治理2020年9月开始
1、编制隐患排查清单。
各单位针对每一风险装订符合实际的风险防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相统一的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
2实施隐患排查治理。
按照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办法,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实施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治理、验收等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
3隐患排查治理公示。
对每次排查出的隐患治理情况进行公示。
四、工作要求
(一)思想高度重视。
项目部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周密安排部署,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强化宣传培训。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班组长及员工开展风险管理知识、危险因素辨识方法、风险评估方法等内容培训,提升风险管控意识和能力。
(三)督促工作进度。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各项任务负责人,完成期限。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index filtration prob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risk assessment indexes of the establishment, the problem with many of the uncertainty of safety risk evaluation index selection problem, only to the importance of each index provides a point, estimation is not tally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may cause an error between the index ranking, at the same time, it covered the weight vectors of the uncertainties that fact. Use based 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method of interval estimation screening subway construction safety risk index and other method than is more reasonable.
Keywords: construction; Safety risk; class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由于地铁工程的特殊性研究地铁施工安全就成了一项紧迫而意义重要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在认识我国地铁施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的基础上结合地铁工程特点及施工难点提出积极而有效地对策有助于减少地铁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开展安全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1)我国近期规划建设线路里程约合达到1500公里。新建地铁短期内集中上马,有经验的勘察、设计和施工力量明显不足,使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大大增加。
2)地铁工程相关技术标准不够完善,潜在技术风险不容忽视。
3)各地对于重大的安全和技术问题实行专家论证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决策失误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但专家论证是针对某一点或一段进行,还没有形成“工点---线路--线网” 全面性论证和全过程参与的机制,缺乏从系统性上解决安全问题的理念和手段。
4)地铁土建工程事故为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2. 风险源(因素)辨识的方法
本文风险源辨识的思路是:依据在建线路地质勘察报告、各方人员调研和现场踏勘情况,针对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施工方(工)法对工程安全性及其周边环境(建构筑物、既有线、管线等)的影响,从风险的角度,参考国内外各地特别是已修建地铁的案例风险,结合国家、省及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要求,综合风险调查法、专家调查法和经验数据法,识别风险源或风险事件。
3. 风险评估方法
选择风险矩阵法进行风险评估。该方法综合考虑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和风险后果,给出风险等级,用R=P×C表示,其中:R表示风险;P表示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C表示风险因素发生时可能产生的后果。P×C不是简单意义的相乘,而是表示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和风险因素产生后果的级别的组合。R=P×C定级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推崇的风险评估方法之一。
4.风险等级标准探讨
有关风险等级的划分标准,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适应性强、便于实际操作的标准,例如:风险矩阵法考虑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和风险后果,给出了风险等级的划分标准,但因缺乏明确的条件和过大的划分区间,而使实际问题的等级划分难以操作。
4.1基本风险分级
风险随基坑深度,或者说土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按照土压力随基坑深度的变化规律,对基坑风险的影响分级,定为四个等级(Ⅰ~Ⅳ),见表1。
表1 按基坑深度划分的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 Ⅰ Ⅱ Ⅲ Ⅳ
基坑深度 h≤20m 20m
注:h为基坑深度。
4.2风险分级修正
4.2.1考虑扰动影响的风险级别修正
基坑工程对周围环境的扰动不尽相同。把基坑周围地段按其受基坑工程扰动的程度划分为三个区,其中,Ⅰ区为基本不受扰动区,Ⅱ区为受扰动较小区,Ⅲ区为受扰动最大区。
在基坑基本风险分级基础上,考虑基坑周围地段受基坑工程扰动的程度,进行风险等级修正,见表3。
表3基坑工程扰动的修正
基本风险等级 Ⅰ Ⅱ Ⅲ Ⅳ
受
扰
动
程
度 Ⅰ Ⅰ Ⅱ Ⅲ或Ⅳ Ⅳ
Ⅱ Ⅰ Ⅲ Ⅳ Ⅴ
Ⅲ Ⅱ Ⅲ Ⅳ Ⅴ
4.2.2考虑环境条件的风险级别修正
基坑工程周围环境差异性大,环境条件各不相同,根据影响程度将环境条件分为4个级别。见表4
环境条件的分级
表4环境条件的分级
环境条件分级 环境条件
Ⅰ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
1.农田和植被;
2.距离江、河、湖、水道>200m。
Ⅱ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
1.一般性的建(构)筑物等
2.一般性的道路等;
3.一般性的地下管线等;
4.距离江、河、湖、水道100~200m。
Ⅲ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
1.较重要的或对地基变形敏感的建(构)筑物等,包括各种结构型式的建(构)筑物、需保护的陈旧建(构)筑物、高架桥等。
2.较重要的道路、铁路、地下铁道;
3.较重要的地下管线,包括煤气、上下水、通讯电缆、高压电缆等
4.距离江、河、湖、水道50~100m;
Ⅳ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
1.重要建(构)筑物,包括国家保护建(构)筑物、高架桥、人防工程等。
2.重要的道路、铁路、地下铁道;
3.重要地下管线,包括煤气管道、上下水管道、通讯电缆、高压电缆等;
4.距离江、河、湖、水道
(2)环境影响的修正
根据周围环境对基坑变形的敏感程度和基坑工程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修正基坑环境风险等级,如表5。
表5环境影响的修正
基本风险等级 Ⅰ Ⅱ Ⅲ Ⅳ
环
境
分
级 Ⅰ Ⅰ Ⅱ Ⅲ Ⅳ
Ⅱ Ⅰ Ⅱ Ⅲ或Ⅳ Ⅳ
1、工作目标
1)建立风险分级清单
2)建立风险分级责任清单
3)完成西安区域风险防控手册
2、基本程序
成立组织机构——编制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召开启动会——初步培训——收集资料——编制文件(指南、台账、记录)——危害因素辨识培训——辨识危害因素——风险分析——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措施逐级评审与审核——划分管理责任——组织全员学习、落实控制措施——组织定期评审、更新风险信息——实施分级管控——实现持续改进。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成立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负责人
副组长:XX负责人
成 员:各职能负责人、项目负责人、EHS专、兼职人员、项目专业口负责人
组长职责:
1.负责领导构建、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2.负责提供构建、实施过程中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3.确定逐级责任,批准实施相关规章制度;
4.批准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5.督促并定期组织检查“风险分级管控”构建、实施效果。
副组长职责:
1.协助组长完成“风险分级管控”构建工作;
2.拟定年度工作计划;
3.具体组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构建、实施;
4.拟定构建、实施过程中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方案;
5.定期组织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估结果的评审、修改。
成员:
1.积极配合组长、副组长的工作,完成交代的任务;
2.积极组织各分管单位完成危害因素辨识;
3.统计、汇总各分管单位的结果并上报“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
三、具体实施步骤
(一)筹划部署阶段
1、工作对接,制定标准,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委派专人与第三方机构完成对接工作,收集必要的资料,制定工作计划。
2、召开启动会,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组织召开公司风险分级管控构建工作启动会,由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办公室主任宣贯《风险分级管控构建工作方案》,要求方案切实可行,会议内容全员参与学习。
3、初步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参与由第三方机构组织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风险分级管控”基本概念、构建办法等基本理论,要求有通知、有签到、有考评、有总结。
(二)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构建阶段
1、收集完备公司基础信息,组织人员列出资料清单,并对现场进行勘察、收集资料。
2、在第三方机构指导下,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形成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编制完成后,组织相关人员就风险辨识的相关方法、辨识要求进行培训学习,要求有通知、有签到、有考评、有总结。
3、选择典型项目构建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机制
(1)选定两到三个部门、项目成立示范点,由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指导,被选定的项目积极落实风险排查工作,要求建立安全风险基础档案。
(2)对排查出的风险进行评分、分级,建立风险辨识分级台账。
引言:危险化学品由于自身的特征,使得在生产过程中有着巨大的风险及隐患,一旦发生泄漏后,不单单对经济有着一定的影响,对人身安全也有着巨大的危害。这就要求我国要对危险化学品企业在安全生产中作出一定的风险评估,这不单单对企业生产更加安全有着主要的引导作用,这也可以促使我国经济可以更快发展。
一、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的分析
危险化学品行业是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其危险性的主要来源是由物品原料、生产工艺及方式所导致的。
(一)物品原料
在危险化学品企业中,往往会存在具有易燃及易爆的特征,例如石油、汽油、H2、CO、CH4等。甚至在物品原料中都含有毒,甚至是剧毒,例如CO、Cl2、H2S、COCl2等。甚至有些原料还有一定的腐蚀性,例如HCl、H2SO4等。
(二)生产工艺
在危险化学品企业中,有着非常复杂的生产工艺,并且生产条件也极为严苛,这使得在工艺中需要进行高温、高压或深度制冷等等多种形式。
(三)生产方式
(1)在危险化学品企业中,有着多样化的生产方式。例如在进行石油炼制及相关产业生产所选择的生产方式是大型的、连续并且自动化的;在进行化工染料及农药的生产方式是间歇的,但产量较少、品种较多;在进行钻井及采油工作时,由于是要进行野外操作,这使得气候条件无法得到保障。在进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核心及主要内容就是,要对危险化学品进行一定的危险辨识、危险系数的评估及采取怎样控制。依照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的理论,可以将员工在生产中受到伤害的风险可以通过企业所处于的特性、企业所选用的危险设备、及其企业所在的危险的环境来将其反应,风险模型如图1所示。
二、危险化学品企业综合风险的评估分级模型
我国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其完成标准预期及测试方法,都是依照系统性和科学性相融合发展的原则,将企业综合风险一般分有固有风险及动态风险(如图2所示),固有风险主要是指企业中最为基础的风险,一般是由于危险化学品殊含量所导致的;动态风险,主要是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和效益水平的一种反应,这就使得由于标准的不同,企业类型的不同,导致评估动态风险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图2企业综合风险
一般情况下,企业会将危险化学品中的物理量、环境及安全措施作为固有风险,然后将评估的因素将其风险按照由低到高的进行有序排列;另外,将基础管理及现场管理作为动态风险,然后将评估的因素依照好坏进行有序排列;使其得到一个评估矩阵,依照这个矩阵,可以将企业进行一定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级。
三、评估分级标准的选取的分析
在进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级标准的选取时,要遵循以下四种准则:
(一)科学性准则
要清楚的意识到,所选择的标准要能够正确的反应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的面貌及内容,并且评估标准的有一定的层次感,既有表现出大体的标准,也要有细微的标准。
(二)系统性准则
在进行选取评估标准时,要确保选择到全面的及系统的,可以先从总体目标着手,然后将其要点进行一定的分解,使其可以建立一个健全的评估标准的体系,有效的防止过度着重一点,进而会将其他忽视的问题。
(三)合理性准则
要选择一个合理的标准,首先要将影响巨大的因素选择出来,使得保障了选择标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且与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有较大的关联性。
(四)可行性准则
关键词: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1]。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2]。因而,火灾风险(fire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3]。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riskanalysis,fireriskestimation,fireriskevaluation,firerisk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4]。
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5]。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6]。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8]。
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ServicesOffice,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FireRatingSchedule,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
市政消防分级表从1974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9]。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当今的消防组织和地方政府要担负日益加重的安全责任,面对来自公众的对抵御各种风险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调整消防机构人员、设备及其他预算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确认某一给定辖区内的具体风险和危险的等级。
具体地说,城市区域风险评估在消防方面的目的就是: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
关于火灾风险对于灭火救援力量的影响,美国消防界对此的关注可以说几经反复,其间美国消防学院、NFPA等都做了许多工作。直至20世纪90年代,国际消防局长协会成立了由150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国际消防组织资质认定委员会(theCommissionofFireAccreditationInternational,CFAI),经过9年的广泛工作,制定了“消防应急救援自我评估方法”,和制定标准的社区消防安全系统。另外,NFPA最终还制定了NFPA1710和1720两个指导消防力量部署的标准,分别帮助职业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和改进为社区提供的消防救援的水平。根据NFPA最近的调查,NFPA1710将在全美30500个消防机构中的3300~3600个得到正式的应用,也推广到加拿大有些地区[10]。
英国对消防救援力量的部署标准是依据内政部批准的“风险指标”,把消防队的辖区划分为“A”、“B”、“C”、“D”四类区域,名为“风险分级”系统。其目的是对消防队的辖区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辖区内的各种风险区域,进而确定该风险区域发生火灾后应出动的消防车数量和消防响应时间。1995年,英国的审计委员会了一份题为“消防方针”的考察报告,认为这种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建筑设施的占用情况、社区的人口统计情况和社会经济因素,也没有把建筑物内的消防安全设施纳入考核范围。故而由审计委员会报告联合工作组与内政部的消防研究发展办公室一起,设立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套供消防机构划分区域的风险等级,对包括灭火在内的所有应急救援力量进行部署,用于消防安全设施的规划并能解决上述问题的风险评估方法,再对开发出的方法进行测试。最后Entec公司开发出了计算软件,并于1999年4月以内政部的名义出台了“风险评估工具箱”测试版[11]。
三、国内外近期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一)国内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张一先等采用指数法对苏州古城区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级[15],该方法的指标体系考虑了数量危险性,着火危险性,人员财产损失严重度,消防能力这四个因素。1995年李杰等在建立火灾平均发生率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区面积﹑建筑面积间的统计关系基础上,选取建筑面积为主导参量,建立了以建筑面积为单一因子的城市火灾危险评价公式[12]。李华军[16]等在1995年提出了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中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由危害度﹑危险度和安全度三个指标组成,用以评价现实的风险,不能用来指导城市消防规划。
(二)美国的“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方法[13]
美国国家消防局与CFAI于1999年一起,在“消防局自我评估”及“消防安全标准”的工作的基础上,更突出强调了“火灾科学”的“科学性”,开发出名为“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的方法。美国消防局于2001年11月19日了该方案,这是一个计算机软件系统,包含了多种表格、公式、数据库、数据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采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确定和评估辖区内火灾及相关风险情况,供地方公共安全政策决策者使用,有助于消防机构和辖区决策者针对其消防及应急救援部门的需求做出客观的、可量化的决策,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把消防力量布署与社区火灾风险相结合的原则。
该方法的要点集中于两个方面:1、各种建筑场所火灾隐患评估。其目的是收集各种数据元素,这些数据能够通过高度认可的量度方法,以便提供客观的、定量的决策指导。其中的分值分配系统共包括6类数据元素:建筑设施、建筑物、生命安全、供水需求、经济价值。2、社区人口统计信息。用于收集辖区年度收集的相关数据元素。包括居住人口、年均火灾损失总值、每1000人口中的消防员数目等数据元素。
该方法已在一些消防局的救援响应规划中得到应用。以苏福尔斯消防局为例,它利用该方法把其社区风险定义为高中低三类区域,进而再考察这些区域的火灾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高风险区域包括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很大的以及可能性低、后果大的区域,主要指人员密集的场所和经济利益较大的场所;中等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大,后果小的区域,如居住区;低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较低的区域,如绿地、水域等,然后再把这些在消防救援响应规划中体现出来。
(三)英国的“风险评估”方法[14]
英国Entec公司研发“消防风险评估工具箱”,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评估方法的现实性,是否在一定的时限内能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经过对环境、管理、海事安全等部门所使用的各种风险评估方法的进行广泛考察之后,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对这些方法加以适当转换,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不同紧急情况进行评估。二是建立了表达社会对生命安全风险可接受程度的指标。
《办法》所称“风险分级管理”,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结合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类别、经营业态及生产经营规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监督管理记录情况,按照风险评价指标,划分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并结合当地监管资源和监管能力,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的不同程度的监督管理。
适用范围
《办法》适用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所有获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食品生产、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等食品生产经营者及食品添加剂生产者实施风险分级管理。
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的生产经营实施风险分级管理也适用本《办法》。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的划分依据
《办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划分应当结合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特点,从生产经营食品类别、经营规模、消费对象等静态风险因素,以及生产经营条件保持、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管理制度建立运行等动态风险因素,确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办法》规定,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只需要每年进行一次风险等级评定,下一年度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等级根据上一年度风险等级以及《办法》规定的条件进行相应调整,从而明确下一年度的风险等级。新开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等级,既可以按照《办法》规定的量化评价程序,通过量化分级评定,也可以按照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静态风险分值确定。
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分为A级风险、B级风险、C级风险和D级风险四个等级。风险等级的确定采用评分方法进行,以百分制计算,其中静态风险因素量化风险分值为40分,动态风险因素量化风险分值为60分。分值越高,风险等级越高。风险分值之和为0~30(含)分的,为A级风险;风险分值之和为30~45(含)分的,为B级风险;风险分值之和为45~60(含)分的,为C级风险;风险分值之和为60分以上的,为D级风险。
风险因素量化指标制定权限
《办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表》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根据本辖区实际情况对该表进行调整,并在本辖区内组织实施。《食品生产经营动态风险因素评价量化分值表》则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参照《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制定,并组织实施。
食品生产经营静态风险因素按照量化风险分值划分为Ⅰ档、Ⅱ档、Ⅲ档、Ⅳ档四类。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按照其生产的食品类别确定静态风险;对于食品销售企业,按照其食品经营场所面积、食品销售单品数和供货者数量确定静态风险;对于餐饮服务企业,按照其经营业态及规模、制售食品类别及其数量确定静态风险。
风险等级实行动态调整
《办法》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当年食品生产经营者日常监督检查、监督抽检、违法行为查处、食品安全事故应对、不安全食品召回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记录情况,对辖区内的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下一年度风险等级进行动态调整。
《办法》还分别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等级的调高、不作调整、调低做出了明确规定。
一、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下一年度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可视情况调高一个或两个等级:
1.故意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且受到罚款、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等行政处罚或更重处罚的;
2.有1次及以上国家或省级监督抽检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
3.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4.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
5.不按规定进行产品召回或者停止经营的;
6.拒绝、逃避、阻挠执法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或者拒不配合执法人员依法进行案件调查的;
7.具有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其他可以上调风险等级情形的。
二、生产经营者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当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记录中未出现《办法》第二十八条所列情形的,下一年度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可不作调整。
三、食品生产经营者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下一年度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可以调低一个等级:
1.连续3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记录没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所列情形的;
2.获得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除外);
3.获得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奖的;
4.被选为总局、省级局试点、示范项目的;
5.具有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其他可以下调风险等级情形的。
风险分级结果的运用
《办法》对不同风险等级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检查频次做出了明确规定:
A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1次;
B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1~2次;
C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2~3次;
周边环境风险管控内容与流程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北京、深圳等地的做法经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周边环境风险管控可包括环境调查、环境影响风险分级、现状检测与评估、环境保护专项设计与工程措施、施工过程环境风险现场监控巡视等贯穿建设全过程的关键环节或内容,每一环节又细分若干内容或过程,这个过程是动态、循序或闭环的。总体流程见图1。
周边环境调查
周边环境调查与基本建设程序一致,宜分阶段开展,可分为初步设计阶段普查、施工图设计阶段详细调查、专项调查和现场核查,不同阶段环境调查内容应满足相应深度要求。另外,可研阶段可通过收集地形图、管线图等方式获取周边环境资料,但对影响线路方案的重要周边环境(风险源),可实施详细调查。初步设计阶段普查是通过查询收集资料、实地调查走访和必要的现场勘查探测等手段对工程周边环境的现状、条件进行全面调查,并编制环境调查成果资料,为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提供尽量全面、详实的周边环境资料。施工图设计阶段应针对设计条件可能有所变化、或工程需要开展深入、补充性的详细或重点调查工作,以满足施工图设计的需要,如对处于较大施工影响区内的工程沿线建(构)筑物、管线、城市桥梁等重点环境对象、关键部位等进行详细调查。地下管线、地表水体渗漏等是影响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的易发多发风险源(因素),又由于其复杂性、调查困难性等,宜根据设计要求或工程需要开展专项调查,辅以必要的土体开挖、现场测量等工作。由于环境资料及条件的复杂性,很难一次性调查清楚,任何参建单位(勘察、设计、施工等)在开展自身工作时,均有义务进行环境资料的核对或复查工作。尤其对施工单位,应核查确认环境成果资料,对因环境变迁或设计变更出现的新的环境对象进行补充调查,并特别注意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环境的调查,做到“动土必挖”。环境调查应针对工程周边影响范围内的所有环境对象。我国各地铁建设城市的历史沿革、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环境类型和地质单元条件各有特点,以及施工不同,工程建设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范围和程度也不同。一般来讲,周边环境调查范围宜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线路位置、敷设方式、埋置深度、施工方法、结构形式及所处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地下工程周边环境调查范围参考表1),并由设计单位或根据工程需要具体给出调查技术要求。各地可根据本地区地质条件差异和工程经验等,适当调整调查范围。如对软土地区、岩溶区和敏感环境对象等应适当扩大调查范围。周边环境调查的内容可分为共性调查内容和特殊调查内容。无论何种环境对象,都存在一些共性和基本的环境属性信息,如调查对象的名称、类型(或用途),地理位置,与轨道交通工程的空间关系,修建年代或竣工日期,产权人或管理单位,竣工图纸情况,特殊保护要求等,是谓共性调查内容。特殊调查内容是针对不同的环境对象,除共性调查内容之外,有必要对其特殊环境属性信息进行调查的内容,如地下构筑物的结构形式、外轮廓尺寸、顶(底)板埋深(标高)、原施工方法、开挖范围及回填情况、围(支)护结构形式、抗浮措施等;地下管线的类型、功能、材质、规格、坐标位置、走向、埋设方式、埋深(标高)、施工方法以及管节长度、接口形式、拐折点坐标、管径变化位置、节(阀)门(或检查井)位置、载体特征(压力或充满度、流量、流向等)、使用情况(正常、废弃、渗漏)等;桥梁的结构形式、桥宽、桥长、跨度、基础型式及桥梁承载力、桥梁限载、限速、桥面破损情况、桩基参数(桩长、桩径等);既有轨道交通设施的敷设方式、线路形式、道床形式、行车间隔、车辆荷载、轨道变形允许值等[8]。
环境影响风险分级
环境影响风险分级是工程建设风险分级及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根据国家规范GB50652和北京现行做法,以周边环境为承险体和风险管理对象的环境影响风险工程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风险程度由大到小)。环境影响风险分级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的重要程度、现状安全状况、与新建地铁结构的相互影响关系(通过工程影响分区等确定)、所处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及周边环境保护方案可实施性与安全性等影响因素。周边环境重要性程度可根据周边环境对象的类型、功能定位、使用性质、规模等,分为极重要、重要、一般、次要四级。周边环境现状安全度可根据周边环境对象的安全现状与现行国家地方标准规范的符合程度、当前使用功能状况及安全适用性等方面确定,可分为差、中、良、优四级。周边环境与新建轨道交通工程结构的相互影响关系可依据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相应的理论原理(peck公式、塌落拱理论等),以工程影响分区等级进行界定,具体分为强烈影响区、显著影响区和一般影响区三级,参见表2。环境影响风险分级宜以周边环境重要性等级和工程影响分区为基本分级依据,以周边环境现状安全等级、所处地质风险条件分级等进行风险分级修正,作为环境影响风险分级标准及调整原则,见表3。
环境现状检测与评估
为更进一步地掌握环境条件及与工程建设的相互影响程度,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可靠依据和相关参数/指标,有必要对高等级(特级、一级)和有特殊要求的环境风险工程进行环境现状检测与评估。根据建设阶段的不同和设计施工的需要,可分为施工前现场检测评价、施工影响安全评估、施工过程动态评估、施工后核查评估。施工前现场检测评价是在初步设计完成前,在环境调查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环境外观、裂缝、变形缝等进行进一步调查和现场检测,确定评价等级、评价环境设施结构、设备等方面的使用及安全状态,为新建地铁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影响安全评估提供依据和提出建议。施工影响安全评估是在初步设计完成后、施工图设计和专项设计完成前,通过对周边环境安全性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或模拟计算,根据不同的施工工况和工序,预测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范围,对环境安全性和工程风险进行进一步评价,并提供环境监控量测控制值和改善设计处理措施等建议,为环境影响风险工程的控制指标确定、环境保护安全专项设计、监控量测和制定专项施工措施(施工工艺工序、加固措施等)提供依据。施工过程动态评估是对存在安全隐患或达到预警状态时的工前施工影响评估对象,结合关键工序的监测数据、现场巡视异常情况等,分析其在施工过程中受施工的影响程度、评估其结构本身及使用设备的安全状况,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施工后核查评估是对工前施工影响评估对象在新建地铁工程主体结构完工一年后,或环境对象监测变形稳定后,进行的施工前后环境对象安全状态变化及施工后安全状态的检测和评估,为工后修复设计和施工处理提供依据。
环境保护专项设计与工程措施
在环境调查、风险分级和检测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高等级环境风险工程,可进行环境保护专项设计,并结合施工附加影响分析等,明确给出监控量测控制值、第三方监测要求、环境保护专项措施或工程设计处理方案,进一步制定专项施工风险控制措施。专项设计是单独的设计过程文件和补充文件(非正式蓝图文件),辅助对初步设计或施工图方案进行合理性论证,但有关现状评估与附加影响分析结果、监控指标、处理措施等关键内容应同时反映到正式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文件中,且专项设计不应有超出施工图的工程量。施工附加影响分析是根据工程特点、设计方案、现状评估成果,采用数值模拟、反分析、工程类比等方法,预测分析施工对工程环境所造成的附加荷载和附加变形影响,分析判断施工方案(工序、加固措施等)能否满足环境对象所允许的剩余承载能力和剩余变形能力。可单独完成或作为专项设计的一项内容。监控量测变形控制值是确定工程监测预警的关键指标,必须慎重合理给定。可根据现行标准规范、产权单位要求,结合现状评估和施工附加影响分析结果、地质条件、施工工法和地区工程经验等综合分析确定,一般由设计单位给出,必要时进行专门研究或组织专家论证确定。根据专项设计方案,可进行制定超前地层加固、隔离柱、环境对象结构加固或临时功能限制等环境保护专项措施或施工风险控制措施。
施工过程环境风险现场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