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09:20: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加强科室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资料与方法
科室总务库是病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医院物资保管的二级库。大部分科室总务库摆放凌乱,种类繁多,经常是用时到处找,或用时才发现物品没有或缺少,另有一部分物品积压过期,造成浪费。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科室物资供应,并响应医院增收节支号召,2008年3月,我科尝试把“五常法”运用在总务库管理中,开展规范化管理,经过6个月实践,改善了工作环境,实现了总务库在空间上的优化组合,有效提高了总务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医、护对总务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压缩了科室物资库存,减少了科室物品积压浪费,达到了增收节支的良好效果。
“五常法”介绍:“五常法”是现代管理方法之一,首创日本,即对工作现场进行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它主要用于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品质,确保安全,提升形象。目前在西方国家得到较为广泛应用和发展,在香港医务界得到良好应用。
常组织:就是判断必需与非必需物品,并将必需物品的数量降到最低程度,把必需物品分类放置,非必需物品处理掉或回收。目的是把空间腾出来活用,并防止误用。首先是调查使用频率,按需要物品低、中、高用度,及医用、护用、无菌、清洁等进行分类、分层管理,常用的放在最佳、易取位置,且存放通道无杂物,畅通无阻。其次数量要恰当,有存量标准及记录,按总务、设备、制剂三大类所有物品存底、分类领取。制订合适的物品领取时间:如半月领取1次。
常整顿:要用的物品按规定定位、定量摆放整齐,明确标识、目的,整齐有秩序,方便寻找。所有存放物品器具,均贴上醒目的标式,有使用指引,实行目视管理。专人保管,有存档标准和控制总表。
常清洁:清除工作场所内的垃圾、脏物,保持场所清洁、整齐。清洁并不是单纯的弄干净,而是要用心来做,并保证物品无污染、无杂物。
常规范:包括目视管理和颜色管理,各种物品均标明种类、名称、数量,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类型和用途。每一区域根据五常法的要求制订审核标准,对照标准定期不定期检查五常法的落实情况。
养成坚持习惯,连续地、反复不断地坚持前面三项活动,通过制度化维持成果。需要东西定位摆放――物各有位、物在其位。定量摆放、目视管理――过目知数,迅速选取。取用还置方便――无寻找时间,方便操作。物品要分类、分规格摆放――一目了然,30秒内能准确找到所需物品。
常自律:人人依规定行事,加强个人修养,履行工作职责。养成工作规范、认真的习惯。制订共同遵守的有关规则、规定,持之以恒,使其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上班前5分钟交接,下班前5分钟为下班做好预备工作。
结 论
“五常法”只是原则,具体实施中项目细碎,绝不是流于形式,而要培养一种意识。“五常法”贵在坚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场所。
讨 论
1 加强药品购、存、销各环节的监管,保证药品质量,满足临床需要
1.1 药品采购:本着“满足临床、经济有效”的原则,依据国家和省级《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结合我院工作实际,每两年以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名义组织各科主任、专家讨论修订《医院基本用药目录》。纳入《医院基本用药目录》的药品按照程序参加每年1次招标出计划采购,招标和采购时都要严格审查并留存生产和经营企业的有关证照,统一建档。如果临床需要使用未纳入《医院基本用药目录》的药品,需临床科主任写申请,经药剂科主管院长批准后交招标办备案,由药剂科限量购进;对于突发事件所需药品,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规定采购。
1.2 药品的验收、入库、储存、养护:药品流通的任何一个环节疏于管理,都会影响到药品质量。药品到货后,药库应及时逐票、逐批、逐项验收,并认真填写验收记录,做到“采购计划、进货发票、药品实物”三相符,对于票据存在出入、怀疑有质量问题、运输条件不符合要求(如需冷藏而未采取冷藏措施)的药品应拒绝签收;药品放入货位时应按照生产日期的先后顺序由外向里或由上至下的原则整齐地摆放;药品储存实行色标管理、分类摆放,药品与药品之间、药品与地面、墙、天花板、散热器都保留有一定的距离;各库房、冷柜都配有温湿度计,每天两次对各温湿度计进行观测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启动温湿度调节设备;对于有效期药品实行计算机预警和专人分区负责制,划分区域指定专人负责检查药品摆放顺序和统计上报近效期药品。
1.3 药品的出库、调配和发放:出库和调配应遵循“先进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发放近有效期药品时应保证病人在有效期内正常使用完毕,距离有效期不足一个月的药品原则上不得发放给病人。目前,各医院都实行计算机管理,处方信息先于病人传到药房,查询到收费处方后,药房调配人员在后台进行审核、调配、打印并粘贴病人姓名和药品用法,充分做好病人到来前的药品准备工作,变“病人等着取药”为“药品等着病人来取”。病人到药房后,调剂人员负责核对发药并口头交代用法,这样缩短了病人取药时间。
2 加强药学工作者的教育培训
2.1 法律法规培训:这包括国家关于药事管理工作的各种法令、条例、细则、规则、规定等。每一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首先要做到宣传到位、教育到位。医院药学部门一方面要及时派人参加省、市药监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法律法规培训学习,全面准确的领会上级精神,另一方面要把法制教育作为本科室必修课经常定期对全科人员进行培训,让每个药学工作者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学法、懂法、知法、用法,这样才能真正维护患者和医院双方的利益。
2.2 业务技术培训:医院要有目的地派药学专业人员到上级医疗部门或医药院校进修学习,学习药学领域前沿的知识和外单位先进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药学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本科室专业人员对全科药学人员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做到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切合实际、扎实有效,强化药学人员的“三基”训练。
2.3 服务理念教育:药学部门要经常进行“三规范”宣传教育,即规范服务程序、规范服务用语、规范服务行为。在此方面应向宾馆业、饮食业、电信业等行业先进的服务理念看齐。
3 严格制订并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十三条明确规定:药学部门应建立健全药事工作相关的各项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规范、科学的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是优质工作的保障。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借鉴兄弟医院经验,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了一整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内容涉及药剂科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大到药品的购、存、销管理,小到各班组每个工作细节,并有检查措施和细化可执行的教育、奖惩机制。让同志们走上岗位就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怎么干不会出差错。每个上岗人员都要做到对工作程序心中有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避免凭经验办事。
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工作的进步要不断的修订、讨论、执行、再修订,形成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检查采取重点专项检查和全面检查相结合,检查结果和教育整改及按章奖惩措施以书面形式反馈到各班组,如有异议,可在3天内提出申请,否则视为认可;各项工作要一心为公,“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我院药剂科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修订、讨论、定稿后,组织检查落实,一开始处罚比较多,也遇到部分同志的不理解和抵触,但随着检查的深入、持续,教育整改的落实,药剂科工作效率和工作人员的素质明显提高,处罚日趋减少,每个同志表示理解并积极配合。
4 转变服务模式
4.1 柜台式发药:将传统的窗口服务改为柜台服务,有利于药师与病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使患者及家属有一种平等和被尊重的感觉,彼此的信任度提高了,同时也减少了发生医患冲突的可能性。
4.2 设立OTC柜台:将医院所有非处方药物摆上OTC柜台,让患有轻微疾病的病人在药师指导下直接买到非处方药,既方便了病人,又发挥了我们药师的业务优势。
4.3 面向病人提供多渠道用药咨询服务:可根据条件把临床药学办公室设在取药大厅,给予一定的支持,包括人员培训、专业书刊、网络、电话等软硬件设施,以便更好、更全面、更便捷的为广大患者提供药学服务。为一些病人建立用药档案,经常电话随访用药效果,让患者感到在我院用药非常安全,在社会形成一笔无形资产。
5 开展好临床药学工作
临床药学工作主要包括药师参与查房、疑难病症会诊及用药讨论、血药浓度监测、不良反应报告、药物咨询、用药分析等多种药学服务。我国临床药学相对于临床医学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不为同志们理解和重视,在参与临床工作的时候受到或多或少的抵触。
在院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药学院校毕业生从事临床药学工作,并分别送到上级医院进行培训,回院后,采取定科定时查房与定期巡回查房相结合,不断丰富他们从事临床药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医院专门设计了《药师查房反馈意见表》,临床药师每次查房后填写查房意见,一式两份,第一份医师签阅后附病历中,第二份由药师留存;每月随机抽查30%的出院病历和每周随机抽查各科10份现行病历,重点对抗菌药物进行分析统计,发现问题以书面形式反馈到科室和上报医务科;每月抽查1 000张左右门诊处方进行分析统计,发现问题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医生和上报医务科。通过我们积极争取和自身不断努力,我院临床药学工作也日益规范,医院也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尽最大努力为每位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监护,为广大医护人员和病人提供更多的药学服务,使医院临床药学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中图分类号】R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326-01
护理工作是每一所医院都具备的服务项目,它是提高医院诊疗服务水平的风向标。作为护理工作人员而言,他们的工作目标并不仅仅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作为单一的目标,还包括让患者知晓自己病情等等这些细节的服务。所谓护理安全指的是在护理工作人员实施护理行为的整个过程中,保证患者能够不发生除法律以及规章制度以外的对病人利益的损害。产科在医院中的所有科室中风险最大的部门,因为产科的病人的病情变化较快,并且对于诊疗的结果、诊疗过程可能会出现的状况预见性比较差,所以,稍不注意就会发生医疗事故。对于产科而言,护士专业水平的要求以及应急反应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
1 影响产科护理安全的因素
就目前的调查结果来说,产科是发生医疗纠纷最多的科室之一,这是由于其本身所存在的风险性所决定的。然而护理质量的高低对其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护理与孕产妇、新生儿的生命息息相关,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酿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而带来遗憾,加强产科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也是确保产科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
1.1 技术水平不到位:从目前我国的护理人员构成来讲,主要年龄都集中在20岁左右,基本上都是刚刚从学校毕业而缺乏专业的护理经验,在操作技术的使用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在手术的进行中,不能快速反应,配合医生的诊疗服务的需要或者与医生的配合不默契,这些往往会为护理安全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由于新技术、新知识的推广应用,护理技术复杂程度增高,给护理人员造成较大的工作压力,影响产科护理安全。
1.2 责任心缺乏:护理工作除了技术上的要求以外,更多的是对于责任心的要求,护理工作是一个良心活。如果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不能仔细的观察病人的病情并且对其进行记录就会造成不能及时的处理一些问题,从而会造成胎儿或者母亲的死亡或者是出现生命危险的状况。这些危险后果的产生大都是由于责任心的缺乏所造成。他们对于工作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未能体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
1.3 缺乏法律意识:一般而言,护理记录是能够反映护理过程真实情况的有效记录,也是当发生纠纷或者在对患者进行后续诊疗的一个依据。但是在产科护理中,常常由于产科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造成不能及时的对其医疗内容进行记录,有时候护理记录的书写不符合规范,或者是在事后摘抄、补写,这无形的为护理安全造成一定的隐患。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其原始的护理记录因此而失去法律效力而造成院方无法举证。缺乏法律意识的另一表现是,护理人员缺乏对于患者的隐私保护意识,比如在对产妇做产前检查或者手术前检查时没有注意到对病患进行隐私部位的保护。这些种种的情况究其缘由都是因为护理人员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
1.4 缺乏沟通:护患关系是否融洽是决定在护理中是否会有利于病人恢复的一个主要积极因素。但是在妇产科常常由于缺乏沟通或者因为护理人员没有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而造成许多的问题出现,如护理人员的态度引起的对于病患的心情的干扰等等。
2 产科护理差错、事故的防范对策
2.1 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加强安全管理首先要从院方做起,首先,定期的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使得产科的护理人员具有专业的服务素养,具备一定的安全护理能力。其次,作为产科的管理人员应该对护理人员有意识的开展安全意识教育活动,因为这样可以使得遵守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成为一种本能的要求。第三,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教育,使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预见可能会发生的护理风险,并尽可能的把发生风险的可能性降低,甚至使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2.2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护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护理人员从意识上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严格的规范操作训练使其能够提高技术,让优质的产科护理成为从思想意识到实践行为上的必然选择。当然对其操作技能的管理培训,还包括书写护理文件。如何的保证在短时间内及时的记录操作过程,如何的保证其记录的可靠性都是对于护理人员在技能培训时应该选择的内容。
2.3 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护理的成败决定于两个方面,一是,护理的过程是否具有专业性;其二是护理过程中是否达到了与患者的良好沟通。前者是技术层面的要求,后者是心理层面的要求。因此护理服务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良性沟通不仅仅有利于病人的病情的恢复,同时也有利于医师工作的顺利开展。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有效的避免可能将会发生的医疗纠纷。作为护理人员一定要合理定位自己,知道如何避免自己在语言上的粗暴,以及态度上的蛮横。在术前和术后一定要与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并且依据病患的要求,尽量的保证患者的隐私。
3 结语
产科是发生护患纠纷最多的地方,这当然是由产科的高风险本质所决定的,要保证产科质量防止差错事故,产科护士必须加强安全管理知识的学习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从法律角度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护理操作流程,明确对待护理安全的态度,提高安全意识,打造护理安全文化。医院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安全管理,保证产科人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从细微小处着眼,将一切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Abstract】Hospital as the main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society, the people entrusted with the provision of med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Determine the hospital's funda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 in the hospital's medical technology capabilities. Ability of medical technology by the medical staff's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and medical equipment technical means of two parts. 21 century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speed up the update rate of medical equipment, new and higher technical content of the medical device after another. Along with the financial investment on the increase in public health, many public hospitals have been configured, or is about to progressively more advanced configuration of large medical equipment. How to manage these medical equipment to medical activities in the full play its due role, is placed in front of each hospital administrator’s increasingly urgent task.
【Key words】Hospital management; Med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1.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必要性
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是深化卫生医疗机构改革的客观要求:随着医疗卫生体制向市场经济模式不断转变、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只有在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才能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增加医疗收入。而购置、使用具有领先技术水平的医疗设备是增强医院治疗能力、提升医院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最直接手段。同时先进的医疗设备必须有科学的规范化的管理,才能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医院整体效益的提高。
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是卫生医疗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医院通过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技术寿命和物质寿命),提高设备使用率,完好率,减少医疗设备运行维护费用,从而降低医疗成本开支。使医院收费既符合国家物价规定和标准又让患者认为合情合理,把让利于民落到实处,提高医院的信誉度。
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是激发医院活力,实现医院科学化管理的必要条件: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股份制、租赁经营、中外合资、融资经营、集体联合办医等各种不同类型办医模式越来越多。医院只有转换经营机制,把自己做大做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般省级公立医院的医疗设备总价值量占医院全部固定资产价值总量50%左右,占医院总资产的34%以上。为此,必须在谋求长远发展,优化现有卫生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手段,进行医院发展的趋势预测,效益分析,市场整合。同时防止盲目引进,杜绝浪费,全面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才能盘活医院的经营。
2.目前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管理人员仍受计划经济传统模式的影响,重医疗和收入,轻经营和管理,医院设备攀比观念强烈,追求大而全,但使用效率低,回收成本难,医疗资源浪费,医院收不抵支,导致出现开大处方乱收费的现象发生,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一些医院将医疗设备采购进来后不注重维护保养,重要设备没设专人操作,责任不明确设备乱抓乱用,管理混乱。医院设备维修工作重视不够,维修中心只有工人,无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真正懂设备功能及技术原理的人少或根本没有,不适应对日益先进的医疗设备维修的需要。直到设备已不能正常使用才请厂家来修理,费用高又耽误医疗使用。部分科室占用的医疗设备因工作变化不适用,也不申报调出,年久失去保养,自然腐蚀严重。季节性使用和停用的设备计提折旧未按规定办理;报废设备的固定资产价值不能及时收回入帐;更新改造设备的新增价值未及时增加医疗设备的账面价值。这些都造成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混乱,资产流失。医院绩效工资和资金分配方案未将设备使用率,单机创收定额,设备保养完好率等经济指标列入考核范围,未设立医疗设备管理内部控制机制。
3.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的购置、使用、维修保养、提取折旧费、处置报废都规定科学的程序和严格要求,使设备管理的日常工作有章可循。
3.2 完善医疗设备管理体系:在院长负责制下器械设备科不仅只管设备采购,还要管理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协助院内维修中心对设备的大修和更新改造等;维修中心要培养或引进具有高尖端设备维修技术的工程师,使医院确实具备中大型选进设备的维修能力;各使用科室对大型设备要有专人操作,定时保养,并设有完整的设备运行记录,交接班记录,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维修中心测查原因。
3.3 建立健全医疗设备档案:器械科和财务科要分别从医疗设备物质形态和价值两个方面建立设备档案,从设备采购进医院到最终报废退出,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管理。把每台设备的采购,使用,维修,折旧,报废和清理等相关资料完整地记录在案,输入医院管理网络系统。为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4 医院成立有专家参加的采购委员会,由法人院长负责:采购大型医疗设备需经过集体讨论,经过可行性论证后制定购置计划,按政府规划的医疗资源配置指标和规范的采购程序办理。
3.5 医院财务部门设专人负责医疗设备计提折旧的管理:不需要的设备应及时调出或处理;季节性停用,提前报废。封存不用的设备,已提够折旧但仍在使用的设备均不提折旧;对租赁出去的设备要照提折旧;报废的医疗设备要有严格审批程序,其价值必须收回防止流失;提前报废或变卖的设备其收入要首先冲减亏欠的折旧费;已提的折旧资金应归集到医疗设备专项基金统一管理,作为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的重要资金来源。
3.6 建立大中型医疗设备巡查制度:器械科应设专人负责每周或每月定期到全院医疗科室对重点设备查看,检查设备运行记录,实物勘察设备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汇同相关部门予以解决。
3.7 各医疗科室对自己使用的医疗设备指定专人负责运行保养:责任人要熟悉掌握设备的操作,使用及性能知识,按设备使用保养说明书的要求,定期进行注油、擦拭清理灰尘等工作,把对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真正做到实处。
3.8 对器械科,维修中心,医院内部各使用设备的科室之间的责任和任务予以明确:对设备使用率高,保养维护好,维修及时且技术过硬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适当的表彰或奖励。相反对医疗设备发生非正常损坏,丢失,管理维修不善的科室或当事人要查明原因后追究责任。要把设备使用率,完好率等相关指标列入相关科室和部门的绩效工资考核方案中,使每个职工都能自觉爱护设备,正确使用和保养设备,认识到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调动主观能动性,熟练掌握操作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医疗设备的技能。使各医疗设备都能在医院管理升级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提升医院医疗技术硬件能量,加速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