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09:20: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加强科室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资料与方法
科室总务库是病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医院物资保管的二级库。大部分科室总务库摆放凌乱,种类繁多,经常是用时到处找,或用时才发现物品没有或缺少,另有一部分物品积压过期,造成浪费。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科室物资供应,并响应医院增收节支号召,2008年3月,我科尝试把“五常法”运用在总务库管理中,开展规范化管理,经过6个月实践,改善了工作环境,实现了总务库在空间上的优化组合,有效提高了总务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医、护对总务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压缩了科室物资库存,减少了科室物品积压浪费,达到了增收节支的良好效果。
“五常法”介绍:“五常法”是现代管理方法之一,首创日本,即对工作现场进行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它主要用于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品质,确保安全,提升形象。目前在西方国家得到较为广泛应用和发展,在香港医务界得到良好应用。
常组织:就是判断必需与非必需物品,并将必需物品的数量降到最低程度,把必需物品分类放置,非必需物品处理掉或回收。目的是把空间腾出来活用,并防止误用。首先是调查使用频率,按需要物品低、中、高用度,及医用、护用、无菌、清洁等进行分类、分层管理,常用的放在最佳、易取位置,且存放通道无杂物,畅通无阻。其次数量要恰当,有存量标准及记录,按总务、设备、制剂三大类所有物品存底、分类领取。制订合适的物品领取时间:如半月领取1次。
常整顿:要用的物品按规定定位、定量摆放整齐,明确标识、目的,整齐有秩序,方便寻找。所有存放物品器具,均贴上醒目的标式,有使用指引,实行目视管理。专人保管,有存档标准和控制总表。
常清洁:清除工作场所内的垃圾、脏物,保持场所清洁、整齐。清洁并不是单纯的弄干净,而是要用心来做,并保证物品无污染、无杂物。
常规范:包括目视管理和颜色管理,各种物品均标明种类、名称、数量,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类型和用途。每一区域根据五常法的要求制订审核标准,对照标准定期不定期检查五常法的落实情况。
养成坚持习惯,连续地、反复不断地坚持前面三项活动,通过制度化维持成果。需要东西定位摆放――物各有位、物在其位。定量摆放、目视管理――过目知数,迅速选取。取用还置方便――无寻找时间,方便操作。物品要分类、分规格摆放――一目了然,30秒内能准确找到所需物品。
常自律:人人依规定行事,加强个人修养,履行工作职责。养成工作规范、认真的习惯。制订共同遵守的有关规则、规定,持之以恒,使其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上班前5分钟交接,下班前5分钟为下班做好预备工作。
结 论
“五常法”只是原则,具体实施中项目细碎,绝不是流于形式,而要培养一种意识。“五常法”贵在坚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场所。
讨 论
1 加强药品购、存、销各环节的监管,保证药品质量,满足临床需要
1.1 药品采购:本着“满足临床、经济有效”的原则,依据国家和省级《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结合我院工作实际,每两年以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名义组织各科主任、专家讨论修订《医院基本用药目录》。纳入《医院基本用药目录》的药品按照程序参加每年1次招标出计划采购,招标和采购时都要严格审查并留存生产和经营企业的有关证照,统一建档。如果临床需要使用未纳入《医院基本用药目录》的药品,需临床科主任写申请,经药剂科主管院长批准后交招标办备案,由药剂科限量购进;对于突发事件所需药品,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规定采购。
1.2 药品的验收、入库、储存、养护:药品流通的任何一个环节疏于管理,都会影响到药品质量。药品到货后,药库应及时逐票、逐批、逐项验收,并认真填写验收记录,做到“采购计划、进货发票、药品实物”三相符,对于票据存在出入、怀疑有质量问题、运输条件不符合要求(如需冷藏而未采取冷藏措施)的药品应拒绝签收;药品放入货位时应按照生产日期的先后顺序由外向里或由上至下的原则整齐地摆放;药品储存实行色标管理、分类摆放,药品与药品之间、药品与地面、墙、天花板、散热器都保留有一定的距离;各库房、冷柜都配有温湿度计,每天两次对各温湿度计进行观测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启动温湿度调节设备;对于有效期药品实行计算机预警和专人分区负责制,划分区域指定专人负责检查药品摆放顺序和统计上报近效期药品。
1.3 药品的出库、调配和发放:出库和调配应遵循“先进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发放近有效期药品时应保证病人在有效期内正常使用完毕,距离有效期不足一个月的药品原则上不得发放给病人。目前,各医院都实行计算机管理,处方信息先于病人传到药房,查询到收费处方后,药房调配人员在后台进行审核、调配、打印并粘贴病人姓名和药品用法,充分做好病人到来前的药品准备工作,变“病人等着取药”为“药品等着病人来取”。病人到药房后,调剂人员负责核对发药并口头交代用法,这样缩短了病人取药时间。
2 加强药学工作者的教育培训
2.1 法律法规培训:这包括国家关于药事管理工作的各种法令、条例、细则、规则、规定等。每一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首先要做到宣传到位、教育到位。医院药学部门一方面要及时派人参加省、市药监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法律法规培训学习,全面准确的领会上级精神,另一方面要把法制教育作为本科室必修课经常定期对全科人员进行培训,让每个药学工作者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学法、懂法、知法、用法,这样才能真正维护患者和医院双方的利益。
2.2 业务技术培训:医院要有目的地派药学专业人员到上级医疗部门或医药院校进修学习,学习药学领域前沿的知识和外单位先进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药学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本科室专业人员对全科药学人员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做到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切合实际、扎实有效,强化药学人员的“三基”训练。
2.3 服务理念教育:药学部门要经常进行“三规范”宣传教育,即规范服务程序、规范服务用语、规范服务行为。在此方面应向宾馆业、饮食业、电信业等行业先进的服务理念看齐。
3 严格制订并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十三条明确规定:药学部门应建立健全药事工作相关的各项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规范、科学的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是优质工作的保障。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借鉴兄弟医院经验,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了一整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内容涉及药剂科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大到药品的购、存、销管理,小到各班组每个工作细节,并有检查措施和细化可执行的教育、奖惩机制。让同志们走上岗位就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怎么干不会出差错。每个上岗人员都要做到对工作程序心中有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避免凭经验办事。
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工作的进步要不断的修订、讨论、执行、再修订,形成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检查采取重点专项检查和全面检查相结合,检查结果和教育整改及按章奖惩措施以书面形式反馈到各班组,如有异议,可在3天内提出申请,否则视为认可;各项工作要一心为公,“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我院药剂科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修订、讨论、定稿后,组织检查落实,一开始处罚比较多,也遇到部分同志的不理解和抵触,但随着检查的深入、持续,教育整改的落实,药剂科工作效率和工作人员的素质明显提高,处罚日趋减少,每个同志表示理解并积极配合。
4 转变服务模式
4.1 柜台式发药:将传统的窗口服务改为柜台服务,有利于药师与病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使患者及家属有一种平等和被尊重的感觉,彼此的信任度提高了,同时也减少了发生医患冲突的可能性。
4.2 设立OTC柜台:将医院所有非处方药物摆上OTC柜台,让患有轻微疾病的病人在药师指导下直接买到非处方药,既方便了病人,又发挥了我们药师的业务优势。
4.3 面向病人提供多渠道用药咨询服务:可根据条件把临床药学办公室设在取药大厅,给予一定的支持,包括人员培训、专业书刊、网络、电话等软硬件设施,以便更好、更全面、更便捷的为广大患者提供药学服务。为一些病人建立用药档案,经常电话随访用药效果,让患者感到在我院用药非常安全,在社会形成一笔无形资产。
5 开展好临床药学工作
临床药学工作主要包括药师参与查房、疑难病症会诊及用药讨论、血药浓度监测、不良反应报告、药物咨询、用药分析等多种药学服务。我国临床药学相对于临床医学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不为同志们理解和重视,在参与临床工作的时候受到或多或少的抵触。
在院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药学院校毕业生从事临床药学工作,并分别送到上级医院进行培训,回院后,采取定科定时查房与定期巡回查房相结合,不断丰富他们从事临床药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医院专门设计了《药师查房反馈意见表》,临床药师每次查房后填写查房意见,一式两份,第一份医师签阅后附病历中,第二份由药师留存;每月随机抽查30%的出院病历和每周随机抽查各科10份现行病历,重点对抗菌药物进行分析统计,发现问题以书面形式反馈到科室和上报医务科;每月抽查1 000张左右门诊处方进行分析统计,发现问题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医生和上报医务科。通过我们积极争取和自身不断努力,我院临床药学工作也日益规范,医院也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尽最大努力为每位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监护,为广大医护人员和病人提供更多的药学服务,使医院临床药学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中图分类号】R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326-01
护理工作是每一所医院都具备的服务项目,它是提高医院诊疗服务水平的风向标。作为护理工作人员而言,他们的工作目标并不仅仅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作为单一的目标,还包括让患者知晓自己病情等等这些细节的服务。所谓护理安全指的是在护理工作人员实施护理行为的整个过程中,保证患者能够不发生除法律以及规章制度以外的对病人利益的损害。产科在医院中的所有科室中风险最大的部门,因为产科的病人的病情变化较快,并且对于诊疗的结果、诊疗过程可能会出现的状况预见性比较差,所以,稍不注意就会发生医疗事故。对于产科而言,护士专业水平的要求以及应急反应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
1 影响产科护理安全的因素
就目前的调查结果来说,产科是发生医疗纠纷最多的科室之一,这是由于其本身所存在的风险性所决定的。然而护理质量的高低对其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护理与孕产妇、新生儿的生命息息相关,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酿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而带来遗憾,加强产科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也是确保产科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
1.1 技术水平不到位:从目前我国的护理人员构成来讲,主要年龄都集中在20岁左右,基本上都是刚刚从学校毕业而缺乏专业的护理经验,在操作技术的使用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在手术的进行中,不能快速反应,配合医生的诊疗服务的需要或者与医生的配合不默契,这些往往会为护理安全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由于新技术、新知识的推广应用,护理技术复杂程度增高,给护理人员造成较大的工作压力,影响产科护理安全。
1.2 责任心缺乏:护理工作除了技术上的要求以外,更多的是对于责任心的要求,护理工作是一个良心活。如果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不能仔细的观察病人的病情并且对其进行记录就会造成不能及时的处理一些问题,从而会造成胎儿或者母亲的死亡或者是出现生命危险的状况。这些危险后果的产生大都是由于责任心的缺乏所造成。他们对于工作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未能体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
1.3 缺乏法律意识:一般而言,护理记录是能够反映护理过程真实情况的有效记录,也是当发生纠纷或者在对患者进行后续诊疗的一个依据。但是在产科护理中,常常由于产科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造成不能及时的对其医疗内容进行记录,有时候护理记录的书写不符合规范,或者是在事后摘抄、补写,这无形的为护理安全造成一定的隐患。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其原始的护理记录因此而失去法律效力而造成院方无法举证。缺乏法律意识的另一表现是,护理人员缺乏对于患者的隐私保护意识,比如在对产妇做产前检查或者手术前检查时没有注意到对病患进行隐私部位的保护。这些种种的情况究其缘由都是因为护理人员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
1.4 缺乏沟通:护患关系是否融洽是决定在护理中是否会有利于病人恢复的一个主要积极因素。但是在妇产科常常由于缺乏沟通或者因为护理人员没有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而造成许多的问题出现,如护理人员的态度引起的对于病患的心情的干扰等等。
2 产科护理差错、事故的防范对策
2.1 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加强安全管理首先要从院方做起,首先,定期的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使得产科的护理人员具有专业的服务素养,具备一定的安全护理能力。其次,作为产科的管理人员应该对护理人员有意识的开展安全意识教育活动,因为这样可以使得遵守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成为一种本能的要求。第三,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教育,使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预见可能会发生的护理风险,并尽可能的把发生风险的可能性降低,甚至使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2.2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护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护理人员从意识上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严格的规范操作训练使其能够提高技术,让优质的产科护理成为从思想意识到实践行为上的必然选择。当然对其操作技能的管理培训,还包括书写护理文件。如何的保证在短时间内及时的记录操作过程,如何的保证其记录的可靠性都是对于护理人员在技能培训时应该选择的内容。
2.3 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护理的成败决定于两个方面,一是,护理的过程是否具有专业性;其二是护理过程中是否达到了与患者的良好沟通。前者是技术层面的要求,后者是心理层面的要求。因此护理服务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良性沟通不仅仅有利于病人的病情的恢复,同时也有利于医师工作的顺利开展。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有效的避免可能将会发生的医疗纠纷。作为护理人员一定要合理定位自己,知道如何避免自己在语言上的粗暴,以及态度上的蛮横。在术前和术后一定要与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并且依据病患的要求,尽量的保证患者的隐私。
3 结语
产科是发生护患纠纷最多的地方,这当然是由产科的高风险本质所决定的,要保证产科质量防止差错事故,产科护士必须加强安全管理知识的学习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从法律角度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护理操作流程,明确对待护理安全的态度,提高安全意识,打造护理安全文化。医院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安全管理,保证产科人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从细微小处着眼,将一切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Abstract】Hospital as the main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society, the people entrusted with the provision of med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Determine the hospital's funda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 in the hospital's medical technology capabilities. Ability of medical technology by the medical staff's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and medical equipment technical means of two parts. 21 century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speed up the update rate of medical equipment, new and higher technical content of the medical device after another. Along with the financial investment on the increase in public health, many public hospitals have been configured, or is about to progressively more advanced configuration of large medical equipment. How to manage these medical equipment to medical activities in the full play its due role, is placed in front of each hospital administrator’s increasingly urgent task.
【Key words】Hospital management; Med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1.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必要性
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是深化卫生医疗机构改革的客观要求:随着医疗卫生体制向市场经济模式不断转变、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只有在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才能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增加医疗收入。而购置、使用具有领先技术水平的医疗设备是增强医院治疗能力、提升医院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最直接手段。同时先进的医疗设备必须有科学的规范化的管理,才能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医院整体效益的提高。
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是卫生医疗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医院通过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技术寿命和物质寿命),提高设备使用率,完好率,减少医疗设备运行维护费用,从而降低医疗成本开支。使医院收费既符合国家物价规定和标准又让患者认为合情合理,把让利于民落到实处,提高医院的信誉度。
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是激发医院活力,实现医院科学化管理的必要条件: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股份制、租赁经营、中外合资、融资经营、集体联合办医等各种不同类型办医模式越来越多。医院只有转换经营机制,把自己做大做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般省级公立医院的医疗设备总价值量占医院全部固定资产价值总量50%左右,占医院总资产的34%以上。为此,必须在谋求长远发展,优化现有卫生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手段,进行医院发展的趋势预测,效益分析,市场整合。同时防止盲目引进,杜绝浪费,全面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才能盘活医院的经营。
2.目前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管理人员仍受计划经济传统模式的影响,重医疗和收入,轻经营和管理,医院设备攀比观念强烈,追求大而全,但使用效率低,回收成本难,医疗资源浪费,医院收不抵支,导致出现开大处方乱收费的现象发生,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一些医院将医疗设备采购进来后不注重维护保养,重要设备没设专人操作,责任不明确设备乱抓乱用,管理混乱。医院设备维修工作重视不够,维修中心只有工人,无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真正懂设备功能及技术原理的人少或根本没有,不适应对日益先进的医疗设备维修的需要。直到设备已不能正常使用才请厂家来修理,费用高又耽误医疗使用。部分科室占用的医疗设备因工作变化不适用,也不申报调出,年久失去保养,自然腐蚀严重。季节性使用和停用的设备计提折旧未按规定办理;报废设备的固定资产价值不能及时收回入帐;更新改造设备的新增价值未及时增加医疗设备的账面价值。这些都造成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混乱,资产流失。医院绩效工资和资金分配方案未将设备使用率,单机创收定额,设备保养完好率等经济指标列入考核范围,未设立医疗设备管理内部控制机制。
3.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的购置、使用、维修保养、提取折旧费、处置报废都规定科学的程序和严格要求,使设备管理的日常工作有章可循。
3.2 完善医疗设备管理体系:在院长负责制下器械设备科不仅只管设备采购,还要管理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协助院内维修中心对设备的大修和更新改造等;维修中心要培养或引进具有高尖端设备维修技术的工程师,使医院确实具备中大型选进设备的维修能力;各使用科室对大型设备要有专人操作,定时保养,并设有完整的设备运行记录,交接班记录,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维修中心测查原因。
3.3 建立健全医疗设备档案:器械科和财务科要分别从医疗设备物质形态和价值两个方面建立设备档案,从设备采购进医院到最终报废退出,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管理。把每台设备的采购,使用,维修,折旧,报废和清理等相关资料完整地记录在案,输入医院管理网络系统。为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4 医院成立有专家参加的采购委员会,由法人院长负责:采购大型医疗设备需经过集体讨论,经过可行性论证后制定购置计划,按政府规划的医疗资源配置指标和规范的采购程序办理。
3.5 医院财务部门设专人负责医疗设备计提折旧的管理:不需要的设备应及时调出或处理;季节性停用,提前报废。封存不用的设备,已提够折旧但仍在使用的设备均不提折旧;对租赁出去的设备要照提折旧;报废的医疗设备要有严格审批程序,其价值必须收回防止流失;提前报废或变卖的设备其收入要首先冲减亏欠的折旧费;已提的折旧资金应归集到医疗设备专项基金统一管理,作为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的重要资金来源。
3.6 建立大中型医疗设备巡查制度:器械科应设专人负责每周或每月定期到全院医疗科室对重点设备查看,检查设备运行记录,实物勘察设备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汇同相关部门予以解决。
3.7 各医疗科室对自己使用的医疗设备指定专人负责运行保养:责任人要熟悉掌握设备的操作,使用及性能知识,按设备使用保养说明书的要求,定期进行注油、擦拭清理灰尘等工作,把对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真正做到实处。
3.8 对器械科,维修中心,医院内部各使用设备的科室之间的责任和任务予以明确:对设备使用率高,保养维护好,维修及时且技术过硬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适当的表彰或奖励。相反对医疗设备发生非正常损坏,丢失,管理维修不善的科室或当事人要查明原因后追究责任。要把设备使用率,完好率等相关指标列入相关科室和部门的绩效工资考核方案中,使每个职工都能自觉爱护设备,正确使用和保养设备,认识到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调动主观能动性,熟练掌握操作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医疗设备的技能。使各医疗设备都能在医院管理升级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提升医院医疗技术硬件能量,加速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001-02
Care medical ward to enhance class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
ZENG Xia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eshan,Leshan 614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Classes of nursing to enha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grated effect of a medical ward.Methods Nurses in the ward under the premise of constant, increasing early and late care and strengthening classes, select classes to enhance care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3 months of nursing job satisfaction, quality of care based on assessment scores, health evaluation scores were compared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while 12 nurses in class scheduling model to enhance satisfaction survey.Results Scheduling model patient care after the change to improve job satisfaction, quality of care based on assessment scores, quality of health education assessment scores have increased, the nurse satisfaction enhancement class scheduling model(All P
【Key words】Care to enhance classes Implementation Observation Satisfaction
2010年卫生部提出了“夯实基础护理,提供优质服务”的要求,我院护理部积极响应卫生部号召,及时下发了相关文件及要求,我科室成为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模式病房之一。作为一个综合内科病房,收治的病人病种多,老年病人多,急诊病人多,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的病人多。对护理工作来说,基础护理工作任务重,治疗任务多,健康教育要求高。怎样满足扎实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特别是晨、晚间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工作,如何在现有人力资源不变的前提下,积极响应并落实卫生部要求,我科室在排班模式上作了增加护理加强班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护理加强班前的排班方法 三班制排班,白班8 :30―16:30,上夜班16:30―0:30,下夜班0:30―8:30,上、下夜班各1名护士。
1.2 护理加强班排班方法 三班制排班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2010年4月我病房在三班制排班模式上增加了早、晚加强班。 早加强班6:30―14:30,晚加强班14:30―22:30,早、晚加强班各安排1名护士,白班和夜班时间不变。每周工作时间以小时计。
1.3 工作安排 由早加强班护士完成晨间护理工作,病室环境的管理工作,协助下夜班护士收治、抢救病人等工作,作为白班管床责任护士负责分管一定床位病人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心里护理等工作。晚加强班护士接早加强班护士工作,完成病人晚间护理和夜间病室的环境管理,协助上夜班护士收治、抢救病人等工作。
1.4 评价标准 比较实施护理加强班前后3个月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基础护理质量检查考核得分,健康教育质量检查考核得分。每月随机调查10个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每月检查10个病人的基础护理质量(包括特Ⅰ级护理病人)及健康教育质量,满意度调查表、基础护理质量检查考核表及健康教育质量检查考核表均由我院护理部设计。比较实施护理加强班前后护士对排班模式的满意度。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病人满意度、基础护理质量及健康教育质量的比较采用t检验,护士对排班模式满意度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实施护理加强班前后3个月各项目评分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实施护理加强班后病人满意度、基础护理质量和健康教育质量的比较,均P
表1 加强班前后各项目评分比较(分,x±s)
2.2 护士对护理加强班排班模式与加强班前排班模式满意度的比较见表2。由表2可见,实施护理加强班前后护士对排班模式的比较,P
表2护士对排班模式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3.1护士缺编一直以来困扰着临床护理工作,导致基础护理工作不到位,病人安全、社会满意度受到影响[1]。我院领导非常重视护理队伍人力资源的管理,每年都在增加护士编制。临床科室在人力资源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探索更合理的排班模式,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我科室的三班制排班模式,虽然减少了交接班次数,但是实际工作中上、下夜班只有1名护士值班,病人的护理照顾,病情观察及夜间治疗全落到1个人,工作任务极重;护士夜班多,精神和体能都易疲劳[2]。往往遇到病重,新入院病人或抢救时护士难以应付,顾此失彼,力不从心,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难以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3]。
3.2实施护理加强班以后,由早、晚加强班护士专人落实病人的晨、晚间护理及病室管理,保证了基础护理质量;责任护士减少了做基础护理的时间,有助于全面了解掌握病人的病情动态和心理状态,及时完成病人治疗任务,减少了过去因先做基础护理让病人等待治疗时间过长而抱怨的状况;责任护士也能重点落实病情观察、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工作,保证了病人在每个时段都得到及时的关爱;基础护理的落实,治疗的及时,减轻了病人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增强了病人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实施护理加强班后,各班工作职责更加明确,有利于各班护士提高责任心,加强工作职责的落实,提高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及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3.3实施护理加强班以后,减轻了夜班护士工作负荷和压力,工作流程的优化,提高了护士对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力,护士通过加强对病人的基础护理与健康教育工作,增强了与病人的沟通交流,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使护士工作的自信心更足,更加注重工作细节,提高了护士对排班模式的满意度。
4 小结
不同排班模式各有优势与局限性,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以及各个病房自己的特点,探索适合护理工作需求的排班模式。护理加强班是在三班制排班的基础上改进的,目的是加强护理短板中薄弱环节的工作质量,强化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使护理工作流程更合理化,合理调配上班人员,减少护士工作的超负荷现象,在缓解护士工作疲惫减轻压力的同时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使病人、医院、护理人员三方均获益。
参考文献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最为重要的方式。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在科学教学工作中,我校组织教师学习科学课程标准,明确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作用、教材编排意图和实施意见,使每位教师认识到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性,要求建构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实践操作进行科学探索实验,体验探究过程,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知识的形成,凸显科学探究价值。
2 切实保障科学课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
2.1 重视科学教学
规范教学管理,确保科学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为加强科学实验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学校成立了科学实验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有教导处、总务处、政教处主任和实验室负责人组成。分工具体,责任明确,确保了本校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由副组长具体负责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总务处主任负责仪器配备和有关实验用品购买,保证实验专项经费的正常使用,教导处负责实验教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具体管理。每个学期开学前都组织科学教师研读教材分析,制订学科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计划,并列出本学期应开设的实验及实验用具情况,特别是仪器室不能提供的实验资源,教师要分类列出,师生提前搜集生活中的实验材料,确保实验正常开出。
完善制度建设,保证科学教学工作实效。学校在推进科学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管理规范化过程中,建立了严格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先后完善制定《仪器室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等10项制度,对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保管、维护等明确了责任,并对实验管理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
注重激励评价,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与求知欲,学校每月在各班评选实验小能手2人,将小能手的照片张贴到实验室专栏中,为其他同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树立榜样。同时在每月的“校园之星”表彰时予以表彰奖励,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兴趣,以激发其他学生参与探究科学学习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2.2 实验教学规范化
实验用具提前准备。为充分发挥实验仪器应有的作用,学校实行科学教学单元备课制度。单元备课后,及早筹划、借用本单元使用的所有仪器,一方面教师提前熟悉实验,另一方面避免临时借用仪器出现遗漏的情况,直到本单元实验结束后将仪器完好的归还仪器室。
实验操作规范运行。教师在上课前预先做好实验仪器的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时,首先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预设实验过程和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教育学生严格按照实验规则,实验时谨慎、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写实验报告。对于具有安全隐患的仪器或材料进行实验前,严格向学生提出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在教师的监管下进行实验。
实验内容合理取舍。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讲求实效的前提下学校将科学实验教学相关表册进行了修改整理,将复杂的表格变得简单明了,易于操作,诸如用学生的《科学活动手册》替代实验报告单。而对于科学教科书中的部分章节的内容,教师根据学校所处的区域环境和季节特点进行适当调整,灵活地处理教材、科学地删补内容,如四年级第二单元“新生命”,根据实际调整到五月份油菜花开花季节。
3 管好用好实验仪器——物清、账清、标志清
物清:学校对仪器专柜合理分类,常用仪器清楚明显,便于检索和使用。仪器摆放遵循上轻下重的原则,有效消除安全隐患。
账清:总务处设科学实验仪器固定资产明细账和仪器明细账,按统一编制的仪器目录编号顺序装订,做好财产登记,每学期根据增减情况补充一次,账表、账账、账物相符,做到了仪器的种类、数量、规格和存放地点清楚。
标志清:学校对将橱柜、仪器分类陈列,实施分类编号,做到了仪器编号等标志清楚;对于有毒药品及危险品,采取专柜专锁严格管理,要求用一次记一次,并处理好残余物品。
4 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教学与第二课堂、各类竞赛活动、学生日常生活和信息技术相结合
4.1 科学教学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学校开设了科学探究兴趣小组,利用现有实验教学设备,定期开展科学探究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气象组”“生物组”“科技组”等小组在老师的辅导下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2 科学教学与各类竞赛相结合
为凸显科学教学的实效,学校将科学教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与各类竞赛活动相结合。通过科技创新大赛、因特尔求知计划、明德项目等活动,鼓励学生在各种竞赛中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动手制作各种小发明、小创作,撰写科普小论文,各种竞赛活动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3 科学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
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学校让科学走进生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搜集资源,自我探究、自我尝试,提高科学素养。在检测食物含碘的实验中,让学生课前搜集红薯、土豆、西红柿、馒头、米饭、萝卜、玉米等食物,进行分组实验,提高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将“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征清晰掌握;在种子发芽的实验中,师生共同准备绿豆、花籽等,共同制订实验计划,共同管理观察记录,学生连续观察两周后,认识到了植物的发芽、生长过程,也为数学的统计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584-01
五常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在各种机构中用来提高安全,改善品质环境,增加效率,减少故障,提升企业形象及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技术,最先在日本广为采用[1],后来许多机构运用“五常法”的原理进行管理而获得成功,我科于2010年12月―2011年10月运用“五常法”理论,加强妇科门诊诊室物品的管理,效果良好,现将实施体会介绍如下:
1 一般情况
1.1 存在问题 我院妇科门诊门诊诊室是为全院副高以上职称的妇科医生出诊提供场地。由于诊室相对不足,医生共用同一间,每间诊室根据医生出诊时间不同,安排多名医生共用,医生人员流动性大,对诊室物品摆放,环境维护重视不够,诊室物品摆放过多而乱,不规范,包括无菌包,一次性用品,一次性纸张,检查化验等纸张,导致医生取用物品时不方便,降低工作效率,无菌包和一次性耗材未按有效期摆放,存在不安全隐患。
2 实施方法及内容
2.1 成立“五常法”活动小组并号召全员参与。根据“五常法”标准建立审核表,对不合理事物的记录下来留作整改后对照,对存在问题,实施“五常法”加以改进。
2.2 实施内容
2.2.1 常组织 根据妇科病人就诊流程,检查所需物品,取用体现就近方便原则,对物品进行分类,把“空间”腾出来活用。具体组织:(1)每个诊室配一台双层治疗车摆放妇科检查所需物品,治疗车上层摆放3个治疗盒(2)无菌物品、一次性物品、无菌棉签、纱布等等放一个治疗盒,一次性手套与扩阴器分别放置另外2个治疗盒内。(3)一次性耗材,如新薄氏液态细胞学涂片和备用扩阴器用塑料框装好放在下层治疗车上。(4)化验单等放在不带门的有隔板的长条形柜内,每个隔板之间贴有醒目过塑标签。
2.2.2 常整顿 (1)定位 将常用的物品放在离检查床最近的地方,备用的物品放在床头柜内,用隔板分开,物得其所。(2)定量 物品定位好贴上标签,各类物品按照实际放置数量制成表格,过塑后放在床头柜内,便于每班清点检查、补充。
2.2.3 常清洁 (1)将门诊22间妇科诊室划分责任区,每间诊室有责任人。(2)每天常规清点检查诊室物品,根据清单补充物品,护士长每周1-2次督查,科室每月一次大扫除、大清点。保洁员随时清扫,及时处理垃圾,保持诊室清洁。
2.2.4 常规范 (1)修改导诊护士各班职责。(2)每天检查标签与物品是否对位准确,并及时纠正。(3)护士长和责任人将检查结果在每周例会上公布,做得好的进行表扬鼓励,针对不足进行整改。
2.2.5 常自律 人人清楚自己的责任范围和工作职责,导诊护士上班前15分钟到岗,检查诊室物品摆放情况,下班前“五常法:检查物品归位情况以及检查床床单、仪器、地面是否清洁,然后再交接班。
3 结果 通过对诊室物品实行“五常法”管理,物品摆放更规范,取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浪费,医院每月护理质量检查结果综合评分在95分以上。
4 讨论
4.1 通过“五常法”的实施,诊室物品摆放合理,标识清楚,井井有条,易于取用 ,寻找不费时,提高工作效率。
4.2 物品管理达到定位定量标准,通过整顿清洁,把不要的物品进行处理,使用空间相对扩大,所有物品均得到定位放置。
由于科技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管理活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缺乏规范的项目监督和实时信息反馈机制,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科技管理工作的发展。现有的科技项目经费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项目实施管理缺位,项目管理和激励手段不足,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分散,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二是科技项目进展的信息收集渠道和时点单一,信息收集缺乏制度化,科技管理部门对科技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的情况了解不够及时和全面;三是项目合同缺乏对项目实施过程明晰的阶段性目标和具体的技术财务指标,难以提供过程管理和考核的科学依据;四是对项目经费的预算和项目实施情况的判断以行政管理人员的简单判断为主,缺乏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五是科技计划项目的结题率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六是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存在弄虚作假、虚编预算、套取资金及挪用、挤占项目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的现象,个别项目资金长期滞留未用,造成科研经费的大量结余闲置,使国家投入的科研经费未能充分发挥效益。可以说,现有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管理部门没有有效结合起来,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制约了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的质量和经费使用效益的提高。因此,研究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及经费管理模式,改变过去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时序间断、监控不连续的点对点管理方式,实行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全过程系统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突出。
2 加强监督管理,促进科技项目和经费落到实处
科技项目是科技计划的载体,政府的科技发展战略、科技发展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科技计划的贯彻实施得以实现,项目的选择是否科学、项目实施是否成功,项目经费是否落到实处,将直接影响科技计划项目的目标设计和执行效果,事关国家或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进程,以及社会公共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与使用效率。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对科技需求的日益提高,政府科技投入的规模不断扩大,科技计划项目由分散向集中转移,项目的系统集成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研发周期不断加长,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科技发展的变化。有一种说法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说科技项目不好拿,但好花,钱到手后就没什么人可管了。造成了许多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后就无下文,项目实施不落实,科技经费打了水漂。现在社会上很多单位申报项目的积极性很高,可以竭尽全力去争取项目,但是一旦项目立项了,却在实施上不认真下功夫,而且有不少项目所拿的项目经费,有多少真正用在科研上,也是需要我们认真监管的。一个科技项目即使立项正确,只要管理不善仍有失败的可能,科技项目实施的好坏,最终成果质量的优劣都和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衡量各地方、各部门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志。当前,在科技计划项目的运行中存在重立项、轻管理,进而造成随意处理科研经费,中断项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加强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管理、控制、检查力度,提高科技计划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确保科技项目顺利有效实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进而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果。
2.1 加强项目立项的制约和监督,维护项目立项的公正性,保证项目的质量
传统的科技计划管理体制造成了立项权过分集中,这也是科技管理部门不正之风甚至腐败的源头。加强源头治理,确保立项公开、公正、透明,必须从项目管理的源头――立项开始,深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决策目标、执行责任、监督考核”的要求,即项目的评审由计划部门去执行,管理由分管的业务科室执行,监督由纪检监察部门去执行,明确监察部门对科技计划申报、评审、立项、结题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通过这些措施,实现项目立项的公开、公正、公平,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使整个科技计划管理过程每个环节相互制约与监督,任何一个部门和个人都不可能将一个不符合立项条件的项目立项,这就有效地将管理过程的权力运行和责任紧密结合起来,从体制和机制上将权力和利益脱钩,从源头上保证科技项目立项的质量。
2.2完善科技计划项目评审的监督体系
要进一步完善评审专家机制,落实专家评审评议责任制,防范评审中掺杂“人情”因素。建立统一的科技计划项目咨询、评审和验收专家库,通过专家库随机抽取制、定期轮换制、涉嫌回避制和专家信誉制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专家参与科技计划管理机制,避免人情项目和专家小圈子对评审、评价活动的直接干预。要充分发挥专家在战略、技术、经济、经费预算等方面的咨询作用,规范专家参与计划项目管理、咨询、监督的方式和程序,完善专家参与管理的机制。建立健全评价机构和评价专家的违规和失误记录档案,建立科学技术评价监督委员会。
2.3 完善科技计划项目信息公开和公示制度
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公开办事制度,在不涉及技术秘密的原则下,逐步扩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公开度,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透明度,加大公众监督。按照政务公开和保密制度的规定,对科技计划发展纲要、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计划总体目标、重点领域目标、项目申报指南、招标公告、项目受理情况、项目评审评估信息、立项信息、承担单位信息、项目执行及调整信息、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等信息,根据实际情况逐步直至全部公开。使立项程序公开、公正、透明,确保项目申请者机会均等,评审标准一致。加大竞争性项目的招投标力度,涉及政府财政拨款投入为主的技术研究开发、技术转让推广和技术咨询服务等,目标内容明确、有明确的完成时限、能够确定评审标准的重大科技项目,都应当遵循公平、公开、公正、择优和信用原则实行招标。通过对重大科技项目实行招投标,推进科技创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励民间资本投资科技事业,以此完善科技管理工作,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公平竞争,提高政府科技投入的效率。
2.4 加强项目过程监管和验收
针对过去科技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重投入、轻产出,重立项、轻验收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项目过程的监督管理,强化任务合同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委托行为应实行任务合同制管理,签订委托任务书,任务书中要明确约定任务内容、目标、权利和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并依此确立科技计划的管理者和任务承担者接受监督制度的义务和责任。推行问效问责制度,对照目标各责任主体进行跟踪考核,以绩效评估为基础,对计划项目目标完成不力或管理不善者追究相应的责任。对能按期完成项目研究任务、实现成果转化、创造较高经济效益的单位,给予优先立项,并在项目经费上加大扶持力度,起到示范带动和促进作用;对因自身原因(自筹经费不到位,项目管理混乱,更换主要项目负责人等),造成不能完成项目研究任务或不能实现成果转化,直至项目终止失败的单位,三年内取消其承担新的科技计划项目资格,甚至追回项目经费。此外,还要对在科技项目管理和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级主管部门和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给予表彰奖励。这种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的措施,不仅可以促进科技计划项目有效管理,更重要是促进整个科技进步的发展。
2.5 加强科技信用体系建设
在科技计划中引入“信用管理”机制,是科技计划管理的一个创新,也是监督机制上的一个创新,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建立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单位信誉档案,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的诚信建设,对于项目申报单位弄虚作假、虚报瞒报、不按时归还有偿项目资金等失信行为,将根据情况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终止项目、取消申报资格等措施予以相应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加快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者、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评估专家、科技中介机构的科技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要将这些信用记录形成统一的信用库,作为政府科技工作的重要决策依据。
2.6 强化科研经费全过程监督管理
要进一步强化科技经费的监督管理,建立科技项目经费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机制,从预算安排、预算执行、项目结题验收等环节开展监督检查,确保科技项目顺利开展和经费的合理使用。一要建立科技项目年度财务决算制度,确保项目资金落实到位;二要建立项目预算执行过程的中期检查制度,确保资金流转到哪里,跟踪监督到哪里;三要建立项目验收财务监督制度,防止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对于不按规定报送年度财务决算,以及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存在问题的,要求责令整改,问题严重的,按规定予以暂停项目承担单位或项目负责人若干年的项目申请资格等经济或行政处罚。
人员管理
(1)加强责任感和专业思想教育的意识:定期组织科会,激发护士爱岗热情,明确护士执业道德的具体要求,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认真对每一位患儿换位思考,假设患儿就是我的孩子,我应该怎样做,使每一位护理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建立以人为本的关爱之心。
(2)强化人性化护理的意识:为患儿创造一个舒适、安全、安静的就医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重视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组织护士学习医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学和交流技巧,学习幼儿管理知识,定期组织有关交流和沟通技巧比赛,能活学活用,同时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家长对护士的不满可以转变为患儿对护士的厌恶,家长的倾向可以变为患儿的倾向性。因此,要求护士向家属详细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耐心解释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对个别不配合的家长,仍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不断加强护理人员学习的意识: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学习,不断充实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护士长是科内业务带头人,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熟练的操作技术,做好传帮带教工作,方便大家学习,定期组织业务知识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对低年资护士重点培训,制订年、月培训计划,必要时布置内容,口头提问,督促学习,坚持每周4~5天晨会10分钟小讲课,人人当老师,脱稿讲授,要求重点突出,简单明了,鼓励阅读护理杂志,育儿知识,疾病预防保健知识等,并在科内交流,应用于实践。
(4)注重考核:制订培训考核制度,进行规范化培训。结合本科特点,制订不同年资护士具体的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分别从技能操作,理论知识,制度职责,急救药品知识,护理工作质量标准,护理风险预案等方面。每月有重点地进行考核,使人人掌握学习内容和要求标准,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5)合理排班,做好统筹安排:护士长在工作安排上不能仅仅只满足于正常出勤的班次需要,还要针对患儿的病情,合理搭配。结合每位护士的工作特点,发挥各自的特长,采取互补的方法。高年资护士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基本功,可以帮助年轻护士。工作效率高者与工作效率慢者搭配,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加强节假日、中夜班重点时段、重点人的管理(如新入科护士,低年资护士)。每班人员数量配置合宜,避免不合理安排造成人员过多或过少的弊病,以免影响
整体工作效率,影响护理质量。
质量管理
(1)病情观察方面的管理:①培养护士掌握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特点,从身高、体重测量中辨别出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落后和肥胖症,测量脉搏或心率、呼吸时,用相应年龄段的标准判断其正常与否。②通过观察患儿的面色、哭声、精神状态,了解病情轻重。儿科疾病特点为起病急,变化快,病程短。护士要能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分清是饥饿哭闹还是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是寒冷贫血还是低血容量休克?突然停止哭闹,是安静入睡还是窒息?哭声低弱,是还是呼吸困难?
(2)护理文书书写方面的管理:加强科控,院控二级质量的控制管理,要求责任护士对自己所管床位患者的病历每天自控,科控成员和护士长每周随时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意见。护士长要把好病历出科关,护理部每月质控,月末将科内质量检查和护理部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并整改,并制定目标,落实措施,在下月评估完成情况。通过反复检查,不断改进,体现出了质量持续改进的过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病室管理方面:儿科病室卫生普遍较差,在这方面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每日认真进行晨、午间护理,按规范做好病室管理,做好入院宣教,加强安全知识,卫生知识教育,使家属爱护室内设施,避免患儿随地大、小便,乱扔纸屑。并按要求落实消毒隔离措施,为患儿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提高家属满意度。
安全管理
(1)培养现代执业意识:为了适应现代社会服务对象高质量、高标准的需求,积极组织护士礼仪学习,接受宾馆服务模式训练,病区制订患儿从入院到出院各个服务环节流程,要求护士掌握普遍性沟通内容,并规范语言、规范着装,仪容仪表大方得体。病区还制订了护理操作流程,使护士系统地学习和有效的鞭策自己,从而增强执业意识。
(2)加强法律意识:加强护理人员法律知识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举证责任倒置,护理文书具有法律依据作用。这就要求护理病历书写不得重抄、涂改,病情观察记录必须仔细、完整。通过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分析,使护理人员明确写好护理病历不仅是为了自己,同时也是保护患儿的合法权益。
(3)安全超前意识:使护理人员有安全预警意识,将不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经常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不断学习安全管理条例及儿科护理安全工作制度等,吸取其他科室或兄弟医院发生的医疗差错教训,定期组织本科人员进行安全隐患分析,查漏补缺,针对输液、注射、处理医嘱、患者管理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分析,要求人人参与安全管理,心中有数。对易发生风险的新入、疑难、重危、早产儿、新生儿等患儿,入院后即制订安全护理措施,班班交接,督促落实。
参考文献
1.1强化法律意识 必须认真组织学习我国有关法律知识,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法》等,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懂得在工作中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1.2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强化服务意识,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作风严谨,思维敏捷,反应灵活,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在手术中关心体贴患者,使他们消除恐惧和顾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3积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 眼科手术室的仪器设备多,如超声乳化仪、冷冻仪、快速消毒仪等,学习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对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认真学习,减少手术中忙、乱、慌现象。
1.4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的消毒隔离一定要严格,定期作空气、台面、消毒液、手指、手术灭菌器械等的细菌培养,结果存档保存。手术室须每日及术后进行清洁卫生消毒,用0.5%“84”液拖擦地板,每日常规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60 min,连台手术之间照射0.5~1 h;每周1次用95%酒精纱布擦拭紫外线灯管,每月1次星光指示卡监测其强度。
手术室内物品应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灰尘、无血迹,避免不必要移动,尽量减少人员流动。
1.5器械物品的质量管理手术所需器械物品的功能和保证供给,对手术的进行及手术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对特殊器械、精密仪器等应实行定点放置,专人管理以保障供给,对每一器械的功能也应定期检修,对已消毒的无菌物品应统一放置无菌储藏室,有效期为1周,每天清理过期器械、敷料1次;每周整理消毒容器,定出各类物品消毒更换日期,落实执行者。手术室应常备各种急诊手术包及抢救器材,手术器械不得外借。
2术中质量管理
2.1接送患者防止差错
2.1.1 防止接错患者到病室接患者时,根据手术通知单核对以下事项:病史、床号、患者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及手术时间及手术部位等。并取下患者首饰、假牙、手表等交陪人保存。患者接到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医师第二次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及手术部位等。
2.1.2防止摔伤碰伤患者接送患者出入病房时应注意保护患者头部及手足,防止碰伤。移动患者至手术台或平车,须有人扶助车身防止滚动。搬动患者时应轻巧稳妥。患者(特别是小儿)卧在手术台上等待手术或手术完毕等待送回病房时,巡回护士应在旁照顾,防止掉床摔伤。经常检查平车、担架有否损坏,防止接送时摔伤患者。2.3完善术前准备 要求手术护士了解病人病情、手术名称、术式、、术前化验结果等,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除做常规准备外,应对病人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初步估计,做到心中有数,并作相应的准备工作。对术中所用手术器械包、药品、人工晶体,黏弹剂、义眼台及其他手术耗材提前准备并对其包装及有效期进行严格核对,术前术中术毕手术室护士必须认真清点术中用物数量,严防遗漏。
2.4严格遵守手术室制度
2.4.1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前应更换手术室提供的衣裤,换消毒拖鞋,戴口罩,不戴首饰,不留长指甲,不染甲,外出手术室须穿外出工作服,换外出鞋。进入手术间的病人,需穿干净衣服,换消毒浸泡过的拖鞋。有特殊感染的病人,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医务处。做好消毒灭菌工作。
2.4.2室内保持严肃安静,禁止高声喧哗。术中不要说与做手术无关的话和事,不要相互指责,令病人产生不信任感。
2.4.3手术室内使用电炉、酒精灯等,要远离乙醚、氧气等,以防爆炸。氧气瓶口及压力计上不可涂油、近火、拉胶布或存放在高热地方,使用完毕应立即关好阀门。
2.5严格查对制度
2.5.1在手术开始前手术者必须与巡回护士按照病历记载、AB超结果及询问患者等核对手术部位及术眼。
2.5.2使用任何注射药物,应先核对瓶签,并会同另一人核对浓度、剂量,然后使用。瓶签脱落、字迹不清或有疑问者,一律不用。用过的空安瓶,应留在桌上以备核对,待手术完毕,方可弃去。局麻加肾上腺素时,应先问明剂量再加。执行口头用药,要复诵一遍,并作记录。对每一手术材料、用物,必须保持无菌,防止污染,严格查对灭菌的日期、有效期、有无破损及灭菌指示卡。对手术中输血、用药,添加手术材料必须2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
2.5.3手术开始前,器械护士与助手应对所需器械及敷料作全面整理,做到各有固定的地方,有条不紊。同时应认真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等的数量,至少应清点2次,并将准确数字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在手术过程中,手术人员应随时做到手术区周围的物品整齐有序,医师不得自行拿取器械 ,暂不用的物品应及时交还器械护士 ,不得乱丢或堆积手术区周围。
在手术过程中,所增减的敷料及器械,巡回护士应准确记录。凡手术台上掉下的纱布(垫)、器械、缝针、线卷等,均应及时拣起,放在固定地方,任何人未经巡回护士许可不得拿出室外 ,以便术后清点。
2.6加强手术标本的管理 对手术中切下的任何组织,必须认真保管,防止遗失。询问手术医师是否留取标本,不应自行处理,及时送检,因为病理切片的结果是手术患者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尤其在一个巡回护士同时应对2台手术时,千万不能因为工作忙而弄错了标本,张冠李戴。病理标本应专人送检,送检人和接受标本人都应做好登记,病理标本丢失,定为严重差错[1]。
2.7认真仔细填术护理记录单要求对每一个手术患者术中护理情况及所用器械、敷料以及术毕离开手术室护理交班要点逐项填写,不漏项,术中所用无菌包灭菌效果指示卡及体内植入物标识必须粘贴于护理记录单上 ,因为手术护理记录单是病历中可以复印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始材料,所以必须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涂擦、修改、添加等,时间记录准确,文字精炼。每个消毒包的消毒卡日期或化学监测的指示卡等均要保留,能粘贴的要粘贴在病历上,使得灭菌效果的监测资料成为完整可核实的证据[2]。
3术后质量管理
3.1手术室的处理手术间空气消毒按国家标准要求,手术室空气细菌培养应达到≤200 cfum3以内[3],术后要认真清扫手术间地面,将血迹清洗干净,更换手术台上所有铺单。对污染或传染性疾病手术的相关用物须作特殊处理,如用4%“84”消毒液擦洗后再行紫外线照射消毒等以彻底控制传染源和尽可能切断各种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非污染或传染性疾病手术的手术间则清扫干净后行紫外线照射消毒30 min。
3.2器械物品的处理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我们对重复使用的器械先去污染,用酶彻底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器械应先消毒后,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对需隔离的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必须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手术后污物放于污染区,不随便乱丢,手术废弃物品置于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封闭保存无害化处理。
当然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还不能仅限于本科室,更不能仅限于个人,还应积极与相关科室及全科同志们密切联系和合作,不断的改进和协调手术配合工作,本着一切从工作和病员利益出发的宗旨,倡导“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强化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更细致、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以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E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244-01
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时代变革的大潮在汹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退则被时代的浪潮所淹没。作为施工企业,我们正面临一座困难的巨山:质量标准越来越高;施工规范越来越严;资源投入越来越多;中标单价越来越低。
当然,天无绝人之路,面对困难我们尚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精品这路,效益之路。
但是,这条路并不好走,它要靠我们用心血和汗水来开凿、填筑、养护,体现在具体的施工实践中,那就是要求我们针对每一个工程项目,都禅精竭虑,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使所有到手工程都成为企业的名产品、硬牌子、活广告,真正实现干一项工程,树一块牌子,占一方市场,创一流效益。
施工中,我们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工程实践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a. 熟悉工程环境,合理布置现场。施工布置好比行军布阵,一着不慎,全盘被动。项目部设在哪里?施工队怎么分布?拌和楼、配电房、炸药库等等均需各就其位,一中标,项目经理就多次亲自带队,爬坎过沟,踏勘现场,切实掌握了第一资料,妥善安置了各项设施,为后续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b. 分析施工图纸,找出工程的重难点与控制点。只有正确找到工程的重难点与控制点,才可能有的放矢地安排资源投人、分布,分项工期指标,并针对其不同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攻关项目及相关预案。在施工中。我们正确地认识到难点工程,及时作出了针对性较强的一系列举措。
c. 了解设计意图,优化施工方案,实现工效双赢的目标。设计的目的是什么?有无更合理的替代方案?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对每一个工程项目都应该有这两问。对于施工难度极大的工程我们提请设计方。
d. 优化施工方案,创新施工设备,于细微处见精品。在质量意识普遍提高的今天,单从大的方面着眼已经不够了,要高人一筹,就必须做到别人做成精品的,我要做成精品,别人未做成精品的,我也要做成精品。
1、施工组织设计地位和作用的变化
施工组织设计是投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取得工程承包权而编制的,它的主要作用不是用于指导工程施工,而是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论证作用。在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手段上论证投标书中投标报价、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三大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二是承诺和要约作用。对招标文件提出的要求(要约)做出明确、具体的承诺,对工程承包中需要业主提供的条件提出要求(要约)。
施工组织设计在投标阶段即已形成(即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但合同签订后,承包商还需根据合同文件的要求和具体的施工条件,对其进行修改、充实、完善,形成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无论是FIDIC合同条件,还是我国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均将投标书列为工程承包合同的组成部分,而对施工组织设计的修改、充实、完善,是经监理工程师(业主代表)审核同意,并经双方反复协商、达成一致后确定的,整个过程具备合同订立的要约与承诺的特征,因此,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承包合同的组成部分。
施工组织设计主要用于指导施工,但由于具有承包合同的地位,其作用不限于施工,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工程结算的依据。工程造价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造价与施工方案有关,同一项工程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其工程量和造价都不一样。工程投标报价往往是单价的套用和实际工程量的计算,则应根据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二是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索赔的依据。若业主未按承诺提供施工条件施工图、施工场地等),是违约行为;若业主要求不按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则须经双方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若由此造成施工工期延误,施工企业可提出工期索赔,若造成工料及其他经济损失,可提出经济索赔,索赔的依据包括施工组织设计;三是监理对象。施工组织设计应用于施工全过程,集技术、经济、管理和合同于一体,是一份全面的施工计划和合同文件。因此。监理工程师将其视为重要的监理对象,严格监督其实施,严格控制承包商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变更和修改,将擅自变更和修改的行为视为违约行为。
2、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与应用的创新
2.1 内容创新
过去,施工组织设计是按技术需要编制的,其主要内容仅限于工程概况、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布置图、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的技术和组织措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工程承包合同的一部分,其内容不仅要考虑技术上的需要,更要考虑履行合同的需要,应编成一份集技术、经济、管理、合同于一体的项目管理规划性文件、合同履行的指导性文件、工程结算和索赔的依据性文件。因此,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应增加,应向项目管理规划方向发展。
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的创新应体现在下列四个方面:一是业主应提供的条件。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工程承包合同的组成部分,规定的义务应是承发包双方的。二是工程分包。工程分包分为承包商分包和业主分包,我国法律对工程分包有严格的限制。承包商分包应在业主允许的条件下在投标书中做出声明,而且承包商要对分包工程承担所有责任,因此,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包括承包商分包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三是质量管理体系。合理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因此,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宜增加该项内容;四是项目管理组织(项目经理部)。项目管理组织是工程项目施工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在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中列出该内容可以证明投标人在履行合同上有组织方面的保证,有利于取得工程承包权,有利于项目管理组织的内部管理,也有利于监理工程师(业主代表)了解承包商的运作方式,方便双方的协调。
另外,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应重点突出、繁简得当。内容过多、篇幅过大会给评标者以冗长的感觉,反而不利于中标。因此,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宜简不宜繁。
2.2 应用技术和手段创新
网络计划技术可以通过时间参数计算对计划进行工期、费用和资源的优化,可以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条件的变化对计划进行动态的调整控制,使计划目标得以实现。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要实现以下三个转变:一是由静态的网络图向动态的网络计划转变。二是由单纯的施工进度计划向施工进度计划、资源计划和成本计划等综合性计划转变。三是由满足型计划向效益型计划转变。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科研型事业单位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科研型事业单位更加深入的参与到市场经济中来,单位的职能和经济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国的很多科研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以及科研型事业单位职能范围的扩大,财务管理环境越来越复杂,事业单位既有自己的科研任务,又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需要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对于财务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长期以来自身的行政部门性质,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视不足,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很难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二、科研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意识落后。
科研型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很多都是科研人员出身,对于财务工作了解甚少,对于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够。许多财务部门的领导干部自身对于财务工作都不熟悉,很多时候想当然的以为财务工作不过是记账收账而已,财务管理的意识相当落后。另外,由于国家对于科研型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仍然是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办法,主要是以收支两条线为原则,实施国库集中管理的办法。因此,科研型事业单位往往将财务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对于科研拨款等款项的预算管理和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方面,要求财务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开源节流,增加资金的来源和更好地使用财政拨款。对于新形势下科研型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难度和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忽视了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
(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健全。
很多科研型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不能够很好的对单位内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控制和管理,难以有效的预防和评估财务风险。首先,很多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方面没有考虑到市场大环境和单位内部环境的变化。随着科研型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科研型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越来越多元化,科研单位市场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规模越来越大,原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很难适应现在的财务资金状况。另外,很多科研型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将重点放在会计核算和重大专项资金的使用方面,而对于其他的财务活动和财务行为的控制比较放松。例如,对于科研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变动,固定资产的折旧,其他来源资金的管理、项目结余资金的使用等环节没有设置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使财务部门很难对这些经济行为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
(三)缺乏全面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
科研型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管理和控制的作用非常重要,是财务管理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可以很好地将科研单位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有利于科研活动的更好开展。但是,我国的很多科研型事业单位没有建立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对于预算编制的目的很多仅仅是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审查,预算编制缺乏准确性和合理性。另外,在预算执行方面力度不够,很多科研型事业单位存在着乱花钱,突击花钱等现象,使得预算管理不能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里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科研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研型事业单位职能的转变,一定要重视加强单位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要从外部的市场大环境和单位内部的财务环境出发,对可能发生的经济活动风险做好充分的评估,做好风险防范和管理工作。例如,科研型事业单位在一些下属或者管理的国有资产和国有产业的经营活动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进行管理和控制,避免用行政管理手段来干预市场经济活动。另外,单位要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于财务和会计报表以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可能潜在的财务风险。对于一些贵重的资产,例如办公楼,汽车等,要通过购买保险的形式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防范。
(二)建立全面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
严格科学的预算管理对于科研型事业单位的科研经费资金能够进行很好的管理和监督,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单位一定要加大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加强预算管理的编制和执行力度。在每年的单位预算编制时,一定要根据单位实际的收支情况和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和预测,使得预算编制能够很好的反应单位的收支状况,使得年度财务状况能够有科学的管理依据。另外,科研型事业单位要加强预算的执行力度,要严格按照预算的实际要求来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不能用行政命令取代预算管理,避免乱花钱和突击花钱等不合理的行为出现。
(三)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在科研型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经济活动越来越多,职能范围越来越大的新形势下,很容易出现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漏洞,通过职务之便盗窃贪污国家和单位的财产,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在这种形势下,科研型事业单位要充分吸取和学习其他市场经济主体的经验,通过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对单位内部的各项经济和财务工作进行严格的内部审计,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一些事业单位成立了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并且花费巨大的投入引进了先进的财务监控系统,对于各个部门的财务和经济活动的信息实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
四、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以及科研型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对于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科研型事业单位一定要看到在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缺陷,积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作者: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会计核算中心,会计师, 大学文化,毕业于福州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