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与创新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29 09:20: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知识管理与创新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知识管理与创新管理

篇1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主宰一切,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内在动力。谁能创新知识、善用知识,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立于不败之地,但是由于知识呈“爆炸式”增长,膨胀得无法凭个人来管理,显然,知识经济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形式,于是知识管理——一种全新的创新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我们石化企业,员工队伍越来越趋于年轻化、知识化,因此认真借鉴和尝试知识管理,对推动我公司管理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1 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知识创新

“知识管理”一词最早是由美国麻省莱克星顿的恩图维星国际咨询公司提出的。由于知识管理崭露头角,对它的定义因为侧重强调的角度不同而不完全一致。如有人认为知识管理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管理和存储,而隐性知识则难以掌握,它集中存储在员工脑海里,是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提炼而取得经验的体现。如“行业状元”的大脑支配岗位工作的行为就体现了隐性知识的集中存储,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于一身,使他们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并最大限度地开发我们石化企业员工的智力资源,更好地为争创一流企业服务。

2 知识管理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性

知识管理对我们石化企业非常重要,除了可以在企业内建立一种知识的积累、共享和传递的机制来加强知识资源的管理外,还有以下几个直接因素:人员流动特别是关键人员、高级知识分子或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工的流动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企业因此可能丧失一部分在多年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方法;一些复杂的业务流程难以在短时间内被员工所理解接受;员工相互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机会越来越少;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客户对公司和品牌的忠诚度;由于知识的不断产生,同时知识本身特别是一些专业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员工有持续再学习的需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要求,迎接新的挑战;企业生产的新产品、新项目如何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敏捷的反应和调整。这一系列都需要我们石化企业必须重视知识管理。

所以为了解决以上出现的情况,企业管理者引入知识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知识管理可以为企业管理者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有助于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处理,并把这些知识用一种适合于社会环境的方式表现出来。实施良好知识管理的管理者能够对外部需求作出敏捷反应,应用内部资源并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我们石化企业也会因此而如虎添翼,立于不败之地。

3 运用知识管理实现企业管理创新

(1)创建企业知识库。对于石化公司来说建立企业知识库对知识进行有序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企业的知识库内容可以非常丰富,这其中可以包括: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公司员工的各种经验和建议;公司各部门和各地分公司的内部资料;公司客户的全部信息;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的详细资料;公司内部研究人员的研究贡献的研究报告。石化公司知识库对于企业的知识管理有莫大的帮助,这主要有:①企业知识库乃是这些企业信息库或数据库发展出来的高级形式,它正在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推动难以“言传”、只能“意会”和“身教”的隐性经验知识的文字化和编码化进程,从而实现更多知识的无障碍交流和共享。②企业知识库的组建并发挥功能,正在加快和完善企业知识的采集和加工、积累和交流、共享和使用的有序过程。③企业知识库的文化环境乃是其成功持续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和员工的精神状态乃是对知识库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未来成功的国家将是那些致力于开发高素质、高技能和高活力资源的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全球性的行动。知识是石化企业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知识资本”成为我们企业创造效益的强劲推动力。今天员工的价值并不在于掌握了哪些知识,而在于要具有不断创新的创造运用新知识的能力。由此,不难进一步提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创新知识化问题。事实上,大多数公司都不善于管理知识,他们对自己长期以来开发管理的人力资源拥有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共享和创新了。

(3)知识管理与企业产品创新过程。知识管理在企业产品创新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并且渗透到了企业产品创新的各个过程。在这里我们可以把产品创新过程分为四个部分,即产生产品创新想法的过程、产品创新想法实现的过程、创新产品的商业化过程和新生产品知识的共享过程。

(4)了解客户的知识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企业缺乏详细的客户资料,而在现代化的企业中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去了解客户的知识,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并提高他们对我们石化企业的忠诚度,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①在销售人员接触顾客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了解其个人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汇总到企业知识库中,这些信息经过信息提炼与数据挖掘过程形成关于顾客的知识。比如“生产休闲服饰的厂家喜欢购买抗起球纤维”、“生产音像制品的厂家喜欢购买碳纤维制品”……然后,该知识库根据顾客的信息归纳出该顾客的购买倾向,生成顾客知识,并由此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而每次的个性化服务结果都会记入到顾客知识库中去。②对客户进行知识管理能更好地留住客户,使消费者成为长期忠实的客户,保证石化企业能够拥有稳定的顾客群。企业在进行营销时,能够从对客户知识管理中分析出厂家的变化,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并且可以通过了解客户知识,采取一些好的促销方式。

篇2

1图书馆创新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包括有三个最重要的要素就是,以人为核心、以科技技术为工具、达到知识不断地创新。因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知识有着记录及传播的重要作用,把先进的经验及技术记录下来,并且传播出去,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在不同的行业及领域形成更丰富的知识,才能不断地提高竞争力[2]。首先,知识管理要以人为核心,就是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来满足人们在知识管理中的知识结构优化及提高;其次,以科技为工具,知识管理也需要结合信息化的科技,让知识管理的效率更高更加便利;最后,知识管理需要不断地创新,知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形成的经验,知识管理创新就能把最先进的知识记录下来并且传播。

1.1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并开发更丰富的知识

传统的图书馆在知识的传播及阅读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开发图书馆的电子版本,是充分发挥出图书资料作用的重要方向,不仅可以为图书馆的资料查询及阅读提供便利性,也能不断地提高图书资料管理的效率。所以对于图书馆的创新管理来说,数字化需要不断的开发与完善,把图书资料中的知识进一步更加充分的开发。在图书馆有大量的图书资料,这些资料都代表了不同行业领域里的知识,传统的图书馆如果需要充分地调动这些知识及资源是比较困难的。而通过数字化的图书馆建设就能把这些图书资料数字化处理,形成丰富的图书资料数据库[3]。

1.2创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并提供知识的服务

在图书馆创新管理中要不断地创新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及水平,如果仅是建立数字图书馆还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无论如何创新管理都应该立足于读者的需求,特别是读者对于知识的需求。所以应该在图书馆数字化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技术,例如,如何让数字化的图书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是否开发移动客户端等。这些信息化的创新都有利于图书馆的知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形成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及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1.3图书馆创新管理要以创新知识为基础

图书馆无论是建立数字化的图书馆和开发信息化的技术创新,都要以知识创新为基础。应该在知识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特别是图书资料需要不断地丰富与更新。应该以行业或者不同的知识领域为基础,不断地创新开发各个领域及行业的知识,通过增加图书资料或者文献数据资料的方式来不断地丰富图书资料。在以知识管理的基础上,应该结合数字图书及纸质图书来丰富图书馆的资料储备,才是创新管理的基础[4]。

2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图书馆管理的问题

在20世纪80年代,图书馆开始建立数字化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的管理就开始不断地创新,把图书馆的资料充分地发挥作用。但知识管理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并且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基础上形成创新服务。但当前仍然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2.1图书管理信息体系不完善

在图书馆仍然有很多信息化及数字化的管理体系不健全及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图书馆对于纸质的图书资料没有及时的整理并形成数字化,让读者不能在数字系统中找到齐全的资料;第二,在资料库中的资料比较多,无法便捷快速的检索;第三,没有充分的利用图书馆的设备及空间,很多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的设备老化,使用效率比较低,也没有及时地更新及升级。

2.2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技能及职业素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工作人员对于信息化、网络化的技术掌握不足。很多图书馆中的新设备,例如,很多工作人员对于系统的更新及图书资料的录入能力并不强,而且在工作中对于全新的技术利用也不强。导致部分新购置的资源并不能充分地发挥出作用,也不能及时地应用到图书馆的管理中,浪费资源而且不能让图书馆的管理实质性变化。第二,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并不强,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中很少是图书馆相关专业培训或者毕业的专业人士,在工作的创新及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认识并不深,不能很好地了解读者的需求。第三,信息化的基础上信息化的人才没有及时地配置,虽然很多图书馆都建立了数字化的图书馆知识数据库,但不能充分的利用,例如,图书馆管理人员对于读者的需求记录及阅读习惯记录无法通过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化。

3在知识管理的基础上创新图书馆管理的路径

在知识管理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图书馆管理的不断创新是图书馆发展中需要不断的完善的方面。这是因为传统的纸质图书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于知识管理的需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的创新发展。

3.1知识管理是图书馆创新管理的途径

当前图书馆和信息科技都在不断地发展,而知识管理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及更新,这就需要图书馆进一步的开发及收集图书资料,从纸质到电子文献的收集及处理都应该不断地推进,形成更加丰富的知识管理,再丰富的知识管理下提高图书馆的创新管理。知识管理是图书馆管理中重要的内容,所以提高知识的多元化丰富性是重要的基础,而且在知识管理中要把单一的管理模式形成更加多元化管理模式。其中数字化、智能化就是提高管理效率及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向。在图书馆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提高对知识处理的创新能力,把知识与知识应用更好地结合起来,才能适当新时代的发展,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5]。

3.2知识管理是图书馆创新管理制度的基石

在新时展中,图书馆需要不断地创新,特别是在管理制度上应该形成一个相对完善适应新时展的制度。例如,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大量的数字图书技术发展,就可以在图书馆形成更多形式的知识展示形式,引用电子设备如电子阅读器、电子阅览室等不同的形式来满足阅读的需要。也是知识管理的新模式,让新的科技应用到现代的图书馆管理中,实现知识更快地流通更便利阅读。其中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应该不断地学习及培训,提高自身适应新时代知识管理的能力。

4结语

在新时代,图书馆管理应该不断地创新,提高知识的传播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应该不断地加强学习及培训,提高自身的能力,不断地引进科技信息化技术,并应用到阅读的体验及图书馆的创新管理中。加强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让图书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并把知识管理的理念更好地应用到图书馆管理中。

参考文献

[1]李菲,林橦,于金平.生命周期范式下大学图书馆科研智库服务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24):72-78.

篇3

在当下社会,知识经济高速转变,互相依托,这为企业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知识管理环境下,企业档案管理存在工作人员结构和体系单一、意识尚未转变和档案价值利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比对研究,本文给出了人员调整,理念结合,知识共享,部门协同等创新趋势建议。

一、知识管理环境下的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现状

学术界普遍认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独立经济实体。目前中国的企业主要分为国有、集体、民营、合资、外商独资等类别,其中国有和民营企业是主要的企业类别。企业档案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和企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文件材料。企业知识管理是以运用集体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的,以知识为对象,确认和利用企业已有或新获得的知识资本为企业开拓新的机遇,是企业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性要求。基于知识管理和企业档案,学术界对于面向知识管理的企业档案管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理念。1.档案的资产属性。由于档案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中直接产生的原始记录,不仅具有鉴证和凭证价值,其存在也是企业知识和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知识管理层面来说档案也具备知识的资产属性,它具有隐形的实际价值。在2010年开始正式实施的《企业档案工作规范》中,档案资源资产观的概念也被明确提出。有学者认为,企业档案可作为企业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企业无论创新还是扩大再生产,通过利用档案都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这方面来看,档案可以作为一种资产[1]29。客观上讲,企业档案的知识资产观就是对企业价值链和企业知识的管理,通过实施知识管理,将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向知识资产转化,以提高企业生产力、响应力、创新力和决策力,从而有效应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必须面临的变革[2]76。企业档案是企业经历和文化的一种象征,它不仅记录着企业发展中的各个环节历程和问题,同样也见证了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宣传和员工的企业忠诚度培养也起到了很大作用,是企业显性知识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档案的知识管理属性。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和机制很多是片面地依托档案实体和管理工作来进行的,而知识经济和现代日趋成熟的知识管理理念正在对传统企业档案管理产生冲击,通过学术界的不断研究与拓展,新型的环境必将带来新的模式,而新的模式也必将带来新的变革。从知识管理层面上来说,存在着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逐步升迁,知识管理将会在以信息为依托,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和知识组织为目的的企业档案工作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企业档案的工作重心也应从简单的档案信息的收集、累积和实体保管放到档案的开发和利用上来。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必将拓展为以编码化模式为主、以人性化模式为辅知识化的、高级的档案管理模式(编码化知识管理模式)[3]24。3.档案的知识管理价值。知识管理环境下企业档案工作不仅需要对原有的管理体制、机制进行修整,也需要对新的环境下的原有工作进行创新,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来应对知识经济带来的冲击以及知识管理环境带来的变革。在知识管理环境下应结合协同创新思想,档案分类适宜采用内容分类法,同时加强其分类操作的标准版式,如设立内容主题词,也可以加强内容关联性系统的研发与构建[4]52。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也有极大的知识关联,知识管理时代下企业档案工作人员亦应充分掌握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技能,以便能够挖掘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隐性知识。企业档案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能重心应转变为注重对档案内容即知识的管理,强化对档案知识的开发利用,实施档案信息管理的智能化服务,实现档案知识资源的共享[5]153。在企业档案的主要发展方向上面,档案管理应以知识资源管理为发展方向,知识资源管理则应以档案管理为核心内容,两者互相促进,互为依托。通过对现有研究,可以发现,现有知识管理环境中对企业档案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档案在企业知识管理环境中的定位研究、面向知识管理环境时企业档案的管理模式和机制,以及知识管理环境中新型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创新。

二、面向知识管理环境时企业档案工作存在问题

1.档案管理人员意识尚未转变。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理念对档案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它的先进与否会直接影响企业档案的价值与应用。传统企业档案工作中,档案人员工作重点是对实体档案或电子档案的保管和及时的提供,其工作的关注点往往固化于档案载体,而对其中所包含的信息资源关注不足。在知识管理的大环境下,企业档案工作人员应转变思维。档案作为企业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其价值不仅有固化于载体上的凭证价值,同时也具有脱离载体蕴涵于信息资源中的情报价值、文化价值。知识管理的环境中,档案工作人员不应把自身仅定位于档案实体保管者和提供者,同时也应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各类信息资源的管理者和开发者。基于知识管理背景的档案管理模式首先要转变传统档案认识,其次要同步保证档案管理质量与服务需求,最后要明确必要责任主体,以信息资源观的理念和知识开发者的身份定位对待日常的企业档案工作[6]61。2.企业档案价值未被充分利用。在现有企业当中,企业档案一般都重“利用”轻“保管”,往往档案人员对于利用的观念以提供为主,工作人员普遍认为当企业内部有档案需求时,能够及时提供就是合理的利用。这样的观念往往会忽视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在知识管理时代,企业档案工作重心依旧是“提供利用”,但此时的“提供利用”不仅仅是及时提供,而应当注重对档案资源的开发。“提供利用”不应将思维固化为将档案提供给需求者,而应当转变思维。档案工作人员应主动了解企业内部的需求,结合企业内部的档案资源,对档案资源进行筛选、精炼,进而形成知识产品并主动提供,这才是知识管理环境中正确的企业档案利用方式。3.档案管理人员结构单一。知识管理环境中,企业档案如果要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精炼,最终形成档案知识产品,那么就要求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利用各类专业信息技术软件,同时也需要了解相关知识。而人员结构较为单一的档案部门很难满足这样的要求。企业档案部门工作人员构成上一般存在两种情况,国营企业中以档案专业人员为主,民营企业当中一般以办公室人员兼任档案员。这两种情况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工作人员结构单一。4.管理体系单一化。在面向知识管理的档案工作时,传统档案的管理一般只限于存取,独立的档案管理体系是企业中存在的大多数现象,而在中小型企业中,一般都存在独立的档案室,各类企业中档案部门一般都相对比较独立。与企业中的其他生产、经营、管理、研发部门存在的联系也仅限于存放或者调取档案的环节。知识管理中档案工作人员如果要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一方面要了解各部门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在信息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其他部门的专业知识、技能。这两方面的因素就要求档案部门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交流,而不是相对独立的存在,而知识管理的运用将有效地改变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模式,使以实体管理为主向以人力资本管理、以硬性管理为主向以软性管理、以区域性管理向全方位、网络化管理等转变[7]25。

三、档案知识管理发展创新趋势

1.企业高层引导知识管理理念。在各类企业当中,企业高层的决策、理念往往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发展,甚至说改变一个企业的走向。同时,在企业当中,引导一种思维、一种理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从高层开始,通过一系列的鼓励政策或一系列规章制度来引导企业员工理念的形成。知识管理背景下企业档案工作理念的改变也应该从企业高层开始转变,并通过企业高层的引导逐步从上到下延伸,最终在档案部门甚至全企业形成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思维。从另一层面上讲,如果高层领导不能重视这个理念的推行或实施,即使档案工作人员有这样的意识,也会因为缺少技术设备支持或相关人员支持无法在企业当中进行知识管理,档案知识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应强化知识观念,创建共享的企业文化,同时建设知识资源管理平台[8]93。2.企业档案管理提供利用向知识提取、共享延伸。上文中所提到的在知识管理环境中,企业档案工作者所要做到的“提供利用”不仅仅是提供利用档案实体,同时也应该开发档案中所蕴含的信息资源,形成档案产品并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由于档案部门人力、资源有限,档案部门在知识管理中应更注重实现“知识共享”,这些都需要以企业高层的意识为导向。知识管理背景下的企业档案管理要从过去对档案实体的管理转向注重对档案知识资源的管理,强化对企业知识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9]54。这就要求企业档案部门从制度、管理机制入手对现有档案管理流程再造。将提供利用具体化,将原有的对档案实体的提供利用延伸到信息资源开发、知识共享,形成一套“接收档案—整理档案—保管档案—档案实体提供利用—了解各部门需求—知识产品开发、共享”的业务流程。3.企业档案管理及开发利用专、兼职人员结合。知识管理环境中,档案部门如果要实现信息资源开发、知识产品生成及共享需要两个要素。一是设备,二是人力。设备问题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解决,但解决人力问题并不是单纯增加人数。首先,对于知识产品的开发、生成来讲,一方面需要了解信息资源开发软件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当前知识领域有相关了解的专业人才,同时还需要了解档案的专业工作人员。对于企业来讲,在档案部门配备这么多人力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在这方面为了解决知识管理中人力的问题,可以采用专职、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方式。专职人员指档案工作人员,兼职人员是企业内部有知识需求部门临时调派的协助人员或者是熟悉信息开发软件的专门外包人员。通过这样专、兼职人员的结合可以使企业在节省资本的情况下解决知识产品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人力问题。4.企业档案管理吸引其他部门交叉协同工作。知识管理环境下,企业档案部门如果要实现知识产品的生成及实现,首先需要了解各部门的需求,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管理。同时,在知识产品生成的过程中也需要各部门的参与。企业想发挥档案的价值,从中提取知识、共享知识,企业档案管理应由多个部门协同参与,这样的参与并不是多个部门全程参与档案工作,而是多个部门参与到档案工作的主要阶段,如档案生成、档案内容利用等方面。档案资产是能够为企业、其他有关社会组织乃至个人带来经济利益的、属于知识资源的经济资源[10]91。在充分了解了档案作为资产的一面后,以知识管理为背景进行企业档案资源整合,会给档案管理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并且知识经济时代使得各企业之间展开了知识储备竞赛,档案部门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研发、管理活动中原始记录的存储地,为知识产品的生成、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档案部门及工作人员应适应知识经济给企业带来知识管理的需求,适时转变理念、调整管理流程、机制、加强与其余部门的合作,利用好这个平台为企业实现知识管理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张世林.企业档案资产和所有权分析[J].档案学通讯,2011(2).

[2]张晓娟,马瑜,左田原,黄兰.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档案管理:一种知识资产观[J].档案学通讯,2012(4).

[3]徐拥军,周艳华,李刚.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理论探索[J].档案学通讯,2011(2).

[4]陈海静.基于知识管理环境下的企业档案工作创新[J].兰台世界,2010(6).

[5]高萌萱.知识管理对档案管理的创新[J].许昌学院学报,2010(5).

[6]刘晓红,夏春阳.知识管理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模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

[7]许桂清.知识管理与档案科技创新[J].档案学研究,2007(3).

[8]秦伟强.浅析知识管理背景下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J].现代商业,2013(3).

篇4

企业的管理工作与知识培训工作要借助知识管理系统去进行开展,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知识竞争能力。为了更好进行企业管理,本文首先分析了知识管理下新型培训模式的功能创新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的整合模式,并提出要采取将非正式学习融入到企业培训体系中和利用新技术进行传统培训方式的升级等策略,希望对企业知识管理与改革工作有所启发。

一、借助知识管理模式对企业管理进行创新

进行企业管理,必须要结合实际的企业发展来进行。只有从实际出发,对企业员工进行积极培训,才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整体技能和劳动熟练度,从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面对信息化时代不断发展的趋势,多种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及使用,大大增加了企业的业务管理范围和深度,促进整个企业的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为了更好的进行企业管理,必须要注重对企业的综合管理与培训,结合实际工作才能够更好的增加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经济时代,必须要注重对知识的管理。一方面要针对企业员工的隐形知识进行管理与培养,树立员工的知识共享与转换意识,从而有助于增加整个企业的智能性,另外一方面要针对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去进行高科技媒介的应用,从高科技技术本身入手,来应对整个企业的管理,现代企业管理中应用高新技术能够有效增加企业的培训效能,从而有助于提高整个企业的知识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知识经济时代,要树立知识学习与创新意识,从而为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做出重要的贡献。

二、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的整合模式

针对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创新,必须要创建学习与知识激励机制,要注重对传统的管理模式的更新,以更加先进的技术水平对企业管理工作进行规范。所以必须要注重企业的培养,尤其要注重对整个企业的知识学习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整个企业的发展水平,在实际的企业发展中,企业要选择更加优秀的人员对企业发展进行规划,要从高度上把握人员选择,从而更好的增加整个企业的管理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现代企业进行业务管理工作,都是围绕自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进行,所以必须要从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中走出来,从实际工作上对整个企业的管理与发展进行规划。首先要建立一定的“全息网络制”组织结构,从而有助于加强企业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决策部门的及时沟通,提高组织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整个企业的管理是借助高新技术为基础进行,必须要树立知识主导的管理模式,积极引导员工进行知识学习,尤其要注重对整个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积极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有助于提高整个企业经营的质量和模式创新。

三、知识管理下的企业新型培训模式的应用

1.注重应用非正式学习模式进行企业知识管理,要注重对多种知识的管理和培训,海量知识的增长,必须要注重对知识的培训,所以必须要注重对非正式学习方式的引导和推广,整个非正式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增加企业员工的学习效率,促进员工进行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整个员工的知识学习效率增加,也有助于增加整个企业的培训效能。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管理模式不再适用于新形势下的企业知识管理,下图基于知识流和知识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罗列:2.借助新兴媒体来对培训方式进行创新新技术不断发展,对于整个企业的知识培训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借助高新技术,可以有效增加企业的知识来源范围和实际的员工知识学习能力。可以将单调的学习方式变的有层次性。借助高新技术,多样的搜索技术都被应用到企业知识培训中,尤其是在进行企业外部知识培训中,能够有效增加企业培训效能。当然另一方面,能够满足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利于员工之间,员工与组织之间知识的转化和共享。因此,E-learning、移动学习等利用新兴高科技媒体进行培训的方式,从内容和形式上能够更好的满足企业培训模式创新的需求。3.注重应用互联网+模式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企业大学的建设和知识管理中心同等重要。在新媒体时代,利用互联网思维建设企业大学,并将知识管理与企业战略决策层、业务执行层保持紧密联系,才能够使企业战略贯彻到整个企业培训过程之中。以前整个企业的知识培训强调提升个体或团队能力,而忽略组织;在互联网+时代,通过互联网的平台模式,更加注重提升组织能力。因此,建立新型企业大学,通过系统化思考,借助互联网+平台,才能有效配置资源,提升组织创新能力,实现企业智能培训模式的创新。

四、结语

总体来说,企业的管理工作与知识培训工作要借助知识管理系统去进行开展,这样可以有效增加整个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知识竞争能力。在实际的知识管理与培训中,要注重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多重管理。首先要把握知识管理下新型培训模式的功能创新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的整合模式,同时要积极采取将非正式学习融入到企业培训体系中和利用新技术进行传统培训方式的升级等策略,这样有助于提高整个企业的知识创新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智能。

参考文献

[1]徐卫星,徐征宇.建立知识创新及技术传承机制,扩展企业培训管理的功能──开展大型发电机组故障诊断培训案例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237-238.

篇5

引言

近些年,在情报学研究工作领域当中,实现图书情报学知识化是最主流的方向之一,而知识管理则是建立在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基础上的研究和规划活动。因此,图书情报学和知识管理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存在的。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相关工作经验,就此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关于知识管理和图书情报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知识管理还是图书情报学,其都是两个独立的学科体系,知识管理和图书情报学都有着各自广泛的应用领域,即使二者没有被联系在一起,各自也有着各自的发展空间。但是,深入其中进行研究便会发现知识管理和图书情报学之间是有着很多相似之处的,二者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关于知识管理和图书情报学二者之间的关系,笔者在此进行阐述:知识管理所研究的对象是知识,而图书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这两个看似没有直接关系的学科却拥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为知识管理就是将信息转化成为知识的重要过程,在转化的过程中,知识管理和图书情报学之间就建立起了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知识管理和图书情报学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即使是有着紧密联系的事物也会有着各自的特点,二者之间也是会有区别和差异存在的。关于知识管理和图书情报学二者之间的区别,笔者将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知识管理当中,知识的传播是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当中的,知识管理更加强调的是人的作用和价值,但是,图书情报学的主要载体应该是网络,其需要借助网络来传播各种信息。其次,知识管理强调的是传播的过程,而图书情报学则更加看重传播的结果,其关注的焦点是不同的。

二、图书情报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便是知识管理

首先,纵观图书情报学近些年的研究过程,不难发现不同模式下的图书情报学的研究中心是有所侧重和不同的。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图书情报学目前的研究中心已经转变为对文献分类和索引方式的研究上面,图书情报学的发展和研究受到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动,正在朝着科学化、智能化和技术化方向稳步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要正视这建立在计算机技术上的图书情报学研究工作目前还没有达到足够成熟和完善的发展阶段。其次,图书情报学研究工作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推动了知识管理内容的进一步发展,在实践过程中让知识管理取得了实质性的而研究进行,并且提供了智能化的个性技术服务。这对于优化文化知识传播和交流路径以及推动全面发展而言都是非常有利的。最后,对于图书情报学的研究工作而言,知识管理在实践论证以及信息管理理论方面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是不容小觑的。知识管理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实现了知识储存和信息共享方式的创新,信息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都被图书情报学广泛应用开来,由此可见的,当前知识管理在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和创作能力的同时,对于推动图书情报学的发展而言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三、关于未来图书情报学研究工作的发扎趋势分析

1.研究模式从单一化转向综合化我们都知道,在图书情报学最开始的研究阶段,其基本上都是针对图书情报学的一些特有方式或者是哲学方式来开展的,这是单一的研究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图书情报学的研究速度和效果。从目前图书情报学的研究发展趋势来看,当前的图书情报学研究工作当中已经融入了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以及心理学等等诸多领域当中的知识和元素,我们必须要承认,未来图书情报学的研究工作将会朝着多元化发展趋势来进行,这是一种必然客观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朝向。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知识的而有效传播、组织和发展,其中,信息技术所发挥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将会变得越来越显著。根据笔者的调查和了解,目前我国图书情报学发展的最大趋势便是综合化的研究方式。

2.知识是图书情报学研究工作亘古不变的核心内容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时代如何变迁,图书情报学的研究工作都会围绕知识来开展,以知识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是图书情报学研究工作的必然模式。在当今这样一个时代,推动社会和经济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便是知识,知识的力量是无穷尽的,这也是现代科技文明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知识永远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核心力量,没有知识,一切将无从谈起。多年来的实践工作已经证明,在图书情报学领域中,其一直都在想尽办法去储存更多的知识,储备更加充足的知识库,而图书情报学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慢慢变得更加细化、吸收效果越来越好。

四、关于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的创新分析

1.在知识管理背景下图书情报学在教育方面的创新现代人对于知识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大,对知识的需求也在时刻发生着变化,图书情报学的教育也随之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特征。我们都知道,在图书管理学之前传统的而教学模式之下,其主要内容会集中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传授上面。但是,伴随着知识时代的来临,在知识管理的大背景下,图书情报学教学开始在自己的教学中融入了更加多元化的因素,诸如计算机学、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领域知识的传授,这就使得图书情报学在教育方面实现了很多创新和突破,图书情报学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高校对于图书情报学教学的关注力度也在逐渐增强,不断加大对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大大提高了图书情报学教学活动开展的顺利性。

2.在知识管理背景下图书情报学的研究内容得到创新在知识管理背景之下,图书情报学在演技内容方面的创新,笔者将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研究对象作为实践的基础。众所周知,在最开始的图书情报学中,其研究对象是各种各样的文献资料信息资源,随后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图书情报学的研究对象转移到了知识管理上面来,从文献资料到知识管理这一研究对象的变革便说明了图书情报学是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图书情报学与其他专业的教学是有所不同的,图书情报学会更加看重借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内容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因此,图书情报学要比其他专业的教学更容易抓住知识管理所带来的机遇,其会随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也会及时对研究对象作出调整,为图书情报学的实践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其次,越来越看重管理作用。我们要意识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已经让当前的图书情报学转移到了知识的转化和管理上面,目前图书情报学的研究内容已经不再是最开始的情报而且过度成为现在的知识。我们必须要承认,之前图书情报学中所应用到的情报检索和储存程序已经不能再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了,现在的知识组织则更能够体现出图书情报学的优势,让其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图书情报学在研究内容上面的创新之一便体现在其建立起了以知识组织为核心的新体系,在其中更加强化了管理的作用和价值。然后,信息用户的研究范围被扩大开来。在社会经济并没有展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之前,大众对于各种信息的了解和应用需求并不是很高,其还主要是被特定的专业和领域所应用,所以,这就使得当时的图书情报学的服务范围被局限在一部分用户当中,只为这些特定的用户提供专业服务,其他的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是被忽视的。但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的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认可,知识的价值和潜力被无限挖掘和放大,图书情报学也认识到这样的一种变化,其开始关注到更多信息用户的需求,因此,也会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人类对知识的渴望来不断扩展自己研究范围,让自身的服务范畴变得越来越广,意在为更多的信息用户提供服务。最后,实现了理论和技术的高度融合。在知识管理大背景下,图书情报学有了知识管理的融入之后便开始探索理论和技术融合发展的趋势。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分析,图书情报学将会继续坚持以知识为核心,并且会不断创新和完善自身的学科体系和框架。知识管理的优势也在图书情报学中逐渐体现出来,在继承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和突破。目前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和利用到的云数据、数字化图书馆以及搜索引擎系统等等,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创新产物。

篇6

1理念创新

图书馆管理指的是合理利用当前管理学办法,以计划、协调等方式,对图书馆资源实施充分的利用与配置,使其发挥出最大化作用,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对于图书馆管理而言,图书馆知识管理在很大层面上推动了图书馆管理的不断发展。而图书馆知识管理主要指的是利用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对所有类型的资源进行配置,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从而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知识管理是存在很大不同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不同,其中,图书馆管理侧重管理学,而图书馆知识管理更加注重知识管理;

(2)管理对象不同,图书馆管理的主要对象为图书管系统,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对象为知识管理系统;

(3)关注点不同,虽然图书馆管理的核心思想为以人为本,将读者放在中心的位置,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只有极少数实现了这一目标,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事务性管理上,而图书馆知识管理可以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这对于图书馆的发展而言,是极为契合的。

2管理内容创新

依靠图书馆知识管理,可将人事管理、业务管理等结合在一起,其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创新管理,将“知识”本身作为核心概念,对体系及理论实施更新;

(2)应用管理,图书馆有义务为社会提供多元化的信息中心,为不同的用户需求开创更为优质的服务,在短期内需要实现复合型的目标;

(3)传播管理,主要是为了推动只是寻求者和知识原之间的快速匹配与传送;

(4)服务管理,图书馆应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帮助,使他们可以更加灵活的运用知识,达到图书馆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

(5)人力资源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强调人的地位和作用,倾向于培育出更多高素质管理人才;

(6)知识产权管理,图书馆要积极研究基于当前大网络环境的产权保护问题,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3管理职能创新

通常情况下,图书馆管理本身具有六项基本职能,分别为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职能相对固定。图书馆知识管理完全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外化职能,通过外部贮藏的方式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结合分类框架进行有效的组织;

(2)内化职能,设法找到和特定需求对应的知识框架。内化时,从数据库当中抽取部分知识,同时采取最适用的方法进行重新布局,再采取过滤等方法找到和用户息息相关的知识;

(3)中介职能,联系某个领域的所有知识与人员,并对相应的管理系统进行确定,从而完成相应知识的快速传送;

(4)共享职能,协助用户发掘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5)学习职能,协助用户处理学习上的难题,促使图使馆成为具有学习型特征的组织;

(6)认知职能,该职能主要建立在外化与内化基础上的,属于知识创造过程。

4管理原则创新

在以往的图书馆管理中,人们通常遵循五项基本原则,即为系统性原则、集中统一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动力性原则与效益性原则。自图书馆知识管理出现以后,实现了固定原则框架的突破:

(1)开放性原则,创建一个具有开放性特点的管理平台,使所有人都能将知识增添至平台中,并且对这些知识进行吸收与利用,以不断丰富知识库;

(2)共享性原则,如果图书馆成员之间的知识可以实现共享,那么知识的总体存量将大幅提升,对知识进行转让的过程中不会造成任何的损失。此外,知识共享的本质是一个具体的过程,需要转让者与接受者同时参与,所以在转让知识的同时还能使成员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3)激励性原则,通过激励系统的闯进,针对不同员工采用相对应的激励方法,以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

(4)发掘性原则,必须认识到知识的重要作用,并对其进行深入挖掘;

(5)协作性原则,将共享性作为基础,使不同团队之间的合作更加协调、有效;

(6)增值性原则,知识本身具备收益递增的属性,员工能借助共享措施将个人收获的经验进行分享,缩短团队用于学习的时间,进一步放大知识的重要价值;

(7)层次性原则,其一为信息管理,对各类信息实施收集与整理;其二为知识管理,将收集到的知识进行产品化处理;其三为资本管理,包括人力资本、市场资本以及知识产权资本等;

篇7

论文摘要:创新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活力的源泉,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最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知识创新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文章利用管理科学、经济学和信息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对企业知识创新与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在生产现场实施知识创新与管理的一些措施。

当今衡量企业成败的尺度是企业的创新能力。由于知识经济条件下,技术的快速变化,使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这就要求企业能对外部环境做出快速反应。不仅要生产知识产品,而比要生产消费对象、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创新成了企业的灵魂。如何全方位地开展创新,保持一个稳定的长久的创新行为,是企业必须回答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是一系列只有实施了知识创新与管理的企业才能回答的问题。

1 知识、知识创新与知识管理的研究综述

当代最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是主体与环境或思维与客体相互交换而导致的知觉建构,知识不是客体的副本,也不是由主体决定的先验意识。”根据皮亚杰的思想,我们把知识定义为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贮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贮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

一般而言,知识内涵由于本质上的差异,知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另一类是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显性知识一般是指可以文件化、标准化、系统化的知识。而隐性知识一般是指比较复杂,无法用文字描述的经验式知识,不容易文件化与标准化的独特性知识。

Nonaka和Tadeuchi认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相互转化中形成了一个不断成长的知识螺旋,从而促进了知识的发展。以Nonaka的“场”的概念来说,知识是经过社会化、外在化、结合化以及内隐化的过程,产生知识类型的转变。

知识管理活动是围绕着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来进行的。在现实生活中知识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在知识转化导致知识创新的整个过程中,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显性知识的内部化尤其重要,只有当隐性知识显性化,继而显性知识内部化之后才可共享,从而形成知识。

2 面向生产现场的企业知识创新与管理的研究

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手段是革新与改善,实质就是知识创新。根据知识螺旋原理,只有经过多轮的完整的知识螺旋才能创造出新的有价值的知识。根据生产现场的特点,要实施生产现场的知识知识创新与管理,有以下几个措施。

(1)企业实行准时生产,以准时生产思想作为现场知识创新与管理的指导思想。

(2)组建创新团队,以创新团队为主体,实施知识创新与管理。通过知识螺旋的社会化和结合化过程,以团队协作促进员工间的相互学习,实现广泛的知识交流与共享,从而使某项隐性知识不再仅仅为单个员工所拥有,而是被团队成员所共有。

(3)在企业推广工业工程技术。工业工程是一种工程技术,在今天它对人们研究与开发的若干企业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支持功能。

(4)构建知识管理平台。知识管理平台从知识管理的核心过程--知识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过程的系统支持,主要就表现为以下几点:具有支持内部与外部信息、知识资源获取的通道;具有存储知识的知识库;具有支持获取、提炼、存储、分发以及呈现知识的工具;具有支持知识工作者进行知识分享、应用以及创新的工具。下面将对各个措施进行具体叙述。

2.1 以JIT作为现场知识创新与管理的指导思想

准时生产方式基本思想可概括为“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JIT生产方式以准时生产为出发点,首先暴露出生产过量和其他方面的浪费,然后对设备、人员等进行淘汰、调整,达到降低成本、简化计划和提高控制的目的。在生产现场控制技术方面,JIT的基本原则是在正确的时间,生产正确数量的零件或产品,即时生产。它将传统生产过程 中前道工序向后道工序送货,改为后道工序根据“看板”向前道工序取货,看板系统是JIT生产现场控制技术的核心,但JIT不仅仅是看板管理。

可见JIT的实际应用包含了纷繁复杂的内容,从实施手段和工具的角度也因企业和生产方式的差异而不同。但从JIT的核心思想出发,为了达到降低成本这一基本目标,对应于上述基本目标的三个子目标,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手段也可以概括为下述三方面:

2.1.1 生产流程化 即按生产汽车所需的工序从最后一个工序开始往前推,确定前面一个工序的类别,并依次的恰当安排生产流程,根据流程与每个环节所需库存数量和时间先后来安排库存和组织物流。尽量减少物资在生产现场的停滞与搬运,让物资在生产流程上毫无阻碍地流动。

2.1.2 生产均衡化 生产均衡化是实现适时适量生产的前提条件。所谓生产的均衡化,是指总装配线在向前工序领取零部件时应均衡地使用各种零部件,生产各种产品。

2.1.3 资源配置合理化 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是实现降低成本目标的最终途径,具体指在生产线内外,所有的设备、人员和零部件都得到最合理的调配和分派,在最需要的时候以最及时的方式到位。

2.2 创新团队为主体

创新团队是介于组织和个体之间的人群结合体。它是由若干成员在心理、行为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群集合体。

创新团队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机制是对知识进行重构。知识重构是指在具体的任务情境中,创新团队成员将通用性的专业技能与特定基于情景的知识相结合,经过反复的诊断、推理、应用和反馈活动,将知识个体间离散的、无序的知识、技能片段整合成有机式、互嵌式的团队知识系统,以形成团队核心知识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有效进行,有赖于团队成员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相互协调。 转贴于

团队结构是指团队成员的组成部分,包括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性格结构、知识结构及观点、信念结构等。一个管理创新团队的结构,应该是这些结构因素的有机结合,这也是创新团队成员的搭配问题。各种人员搭配得当,能促使团队协调一致,取长补短,紧密团结,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团队的创新力。反之,则会使团队产生内耗甚至冲突,降低团队的效率,使团队失去应有的创新力。

管理创新团队主要是由企业家、内企业家和知识员工这三部分所组成,并各自在管理创新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和功能。

2.3 在企业推广工业工程技术

工业工程是一种工程技术,在今天它对人们研究与开发的若干企业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支持功能。如:灵捷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以及精益生产系统等,都需要工业工程的开发与应用。这些先进制造模式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与工业工程发展紧密相关的。它们不是单纯依靠技术进步而成功的,更重要的是依靠管理进步,特别是工业工程的开发和应用。比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生产调整部部长中山清孝指出“丰田生产方式就是工业工程在丰田公司现代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说工业工程是丰田生产方式实现的支撑性技术体系,特别是改善活动依托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是工业工程。

2.4 构建知识管理平台

要剖析知识管理系统,首先还要从知识管理的核心过程——知识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过程的系统支持,主要表现为:具有支持内部与外部信息、知识资源获取的通道;具有存储知识的知识库;具有支持获取、提炼、存储、分发以及呈现知识的工具;具有支持知识工作者进行知识分享、应用以及创新的工具。

从以上几点出发,可以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的过程模型,它包括3个层次:知识应用层、知识生产层以及知识资源层。

3 结论

在知识转化导致知识创新的整个过程中,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显性知识的内部化尤其重要,只有当隐性知识显性化,继而显性知识内部化之后才可共享,从而形成知识的螺旋上升,才会创造出新的知识,真正扩展知识储备进行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的关键就在于挖掘以隐性知识为核心的所有知识,使之显性化成为人人共享的资源,而推动和运作这一管理行为就是知识管理。

根据知识创新与知识管理内涵,提出了实施面向现场的知识创新与管理需要进行的几项措施:以JIT作为实施知识创新与管理的指导思想;以创新团队为主体;在企业中大力推广工业工程技术;构建知识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 尹成湖.创新的理性认识及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7.

[2] 夏敬华,金昕.知识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4.

篇8

知识本身、知识人才、知识设备和知识活动构成了知识管理的基本要素。知识、人才、设备和知识活动通过管理内部的有效衔接获得组织的创造能力。

知识管理是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知识管理更加注重企业的战略资源,通过最大限度的利用和掌握知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管理的创新过程中提升企业整体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

知识管理代表着理解和探索知识在企业管理作用中的新拓展。这样的理解与探索能够更加有机、全面的阐述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当前的企业面对着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环境变化,知识管理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组织的生存和适应等问题。从本质上讲,知识管理涵盖了一个组织发展的全过程。

知识管理的产生是由于科技发展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的作用。知识经济的到来也预示着知识管理将要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以后的知识管理将会涵盖社会的各个领域,小到个人、机构和企业,大到国家,知识经济都将突破传统资源和资本的限制,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知识管理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知识管理的应用对于现代企业的管理创新十分重要。除了通过在企业内部进行集知识积累、知识共享与知识传递为一身的完美机制,用来对知识资源的管理进行加强外,企业的管理创新还存在有以下几个相关性较强的直接因素,如:市场上人员的流动、企业内部人才的缺乏会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部分企业很可能因此而丧失许多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的经验;企业需要对客户的关系统一规划管理,以提高客户对企业的满意程度从而提高客户对于公司的忠实诚度,实现一个反馈的良好模式;企业员工应当对知识的更新有准确的认识和了解,以便对于多变的市场能够做出快速和敏捷的调整;企业员工之间彼此面对面进行直接交流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有些复杂的技术性的业务流程很难在短时闻内就被人理解甚至接受。

由于上述可能出现的企业中的种种缺陷和不足,因此才更体现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引入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企业中的知识管理可以同时为企业的管理者实现知识的显隐性共享,获得的显性知识便于资料的储存整理,获得的隐性知识可以在劳动者的知识网络中形成一系列的框架结构。企业的知识管理有利于员工更高效地对显隐性知识进行处理,同时将这些知识整合起来以一种有利于社会需求的方式展现出来,这不仅能使企业员工学到更多的知识管理技能,还能对市场上更好地做出预测。

应用现代知识管理技术实现企业的管理创新

创立企业的知识库。对一个现代化的企业而言,企业知识库的建立对于公司内部知识的有序管理的进行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企业中知识库的内容可以依照公司需要适当丰富,其中可以包括: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公司内相关研究人员的一系列研究报告和文献;公司内各部门员工提出的经验与建议:公司里各个部门与各地的分公司的相关资料;公司主要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的详细资料;公司内客户的所有信息。建立一个合理系统的企业知识库会对企业各部门各方面的管理有很大帮助,可以包括:企业知识库能促进隐性知识逐渐向显性知识发生转化.推动隐性知识的编码化和文字化进程,从而能使知识共享者在沟通中减少障碍,愉快交流。对于企业知识库进行组建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逐渐完善企业内知识的采集加工过程,通过交流积累经验来共享现有内容。有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是企业知识库能否发挥作用的基础,而企业中员工的精神面貌是知识库能否稳固发展的主要因素。

加强企业中人力资源的开发,合理管理企业资源。任何一个有技术懂创新的企业必定成为未来经济管理和人才培养中的佼佼者,企业中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地管理企业资源已经成为知识全球性的关键一步。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合理管理的创新知识化问题变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而事实上,很多公司都对知识的管理知之甚少,更不用说知识的共享与更新了。严格来说,知识管理应该以每个员工所具备的知识存储量为基础,尽最大程度最大能力以实现企业追求的最大利润。不得不说在企业内理性进行知识管理的同时,即将崛起的是一个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合理管理的新时代。

知识合理管理和企业中产品创新的过程。知识管理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创新过程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其中加入了企业内产品生产的过程。通常我们把产品的创新过程归纳为四部分,即生产创意的产生、实现生产创意、将创新商品推入市场、共享产品创新知识。

对于企业内客户的知识进行管理。对客户的了解过程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但目前大部分企业对客户资料掌握不足。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应该尽全力去了解客户信息,搜集客户资料,这样才能在企业激烈的战争中拔得头筹。本文仅供如下方式予以参考:

篇9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164-02

一、引言

在传统工业社会的企业中,人们普遍认为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劳动技能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来源,因此,企业员工劳动技能、熟练程度以及劳动生产率就成为企业最主要的资源,进而也会要求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都要围绕着企业的这个核心资源展开;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率先进入到了后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新科技革命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所造成的知识爆炸使企业信息半径急剧扩张,进而人们认为信息和知识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最重要资源;本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知识创造价值又有了新的认识,企业价值创造不仅仅是来源于知识量的增加,更重要的在于企业必须通过知识和信息的整合、交叉学科碰撞,使知识转化成智力和智能即完成知识创新,这样知识才能形成价值创造的首要资源。因此,知识经济下的知识管理要求企业通过知识创新以形成他人无法复制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为了打造这一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提出了组织学习理论,即通过组织学习以使信息与知识整合成企业智能。

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使企业管理围绕的核心资源发生了变化即劳动技能―信息知识―知识智能,这势必要求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培训也做相应的改变,以适应现代企业知识管理的客观需要。

二、知识管理下新型培训模式的功能创新

工业革命以来,企业依据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将管理也运用到了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上:依照大机器生产的科学和技术(工艺和工序),制定了标准操作法,简化了工人的操作步骤,提高员工劳动技能与熟练程度,进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此时企业将员工培训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将培训目标直接指向员工个人技能、劳动熟练程度的提高,最终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跨入信息化管理时代以后,ERP、MRP等一系列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使得企业在信息资源的搜集整合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一时期,由于对信息和知识的高度重视,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不单单针对员工技能的提高,更注重员工新知识的灌输和知识半径的扩展。由于企业对系统性知识的需求,一大批咨询培训公司应运而生,其提供的统一标准化的外聘讲师培训成为企业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持续竞争力将更多地依靠知识创新来维持,因此,新型的培训模式首先要更多地关注于建立学习型组织,为员工提供一个“无障碍”的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整合平台,进而提供知识信息碰撞机会,实现了企业的知识创新。其次,通过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和转化,提高企业智能。第三,随着各种知识管理工具的运用,现代企业已经具备开展以高科技媒介为辅助工具的新型培训方式的条件,因此,现代企业培训要突破传统培训模式中相对单一的培训方式,实现企业培训在地点、时间、内容和考核方面的多样化和柔性化,针对知识特性展开,提高企业培训效能。第四,面对着知识信息的几何增长速度,单纯的知识灌输型培训已经无法满足知识的更新速度,因此,企业培训职能应由提供知识产品转移到提供学习服务上来。

三、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的整合模式

在当前的企业实践中,知识管理和企业培训基本上处于脱节状态。企业知识管理的引入,并没有带来培训方面的响应转变,下面本文主要从组织结构与制度、战略和观念四个方面对知识管理和企业培训的总体整合进行系统的分析。

现代企业将更多地围绕自己的核心业务来组织和运作,因此,传统的按产品或市场划分的直线制、职能制组织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而应当建立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全息网络制”组织结构,以加强企业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决策部门的及时沟通,提高组织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观念方面,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内部知识的传递和共享,构建学习型组织,就要建立起“知识导向型”的企业文化,营造一个和谐的组织学习氛围,使得员工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开拓思维。在制度方面,企业要创建学习与知识激励机制,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前提之下,传统企业所建立的职位晋升机制已经没有生存的组织环境,因此,新型的激励机制应该着重针对员工的工作量和工作能力从薪酬和自我实现方面来设计。在企业战略方面,企业的培训必须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适应,企业培训部门的任务应该在于帮助企业预测执行企业战略所需要的技能,并确定合适的时间和方法帮助企业构建所需要的技能,做到公司的人才培养和岗位配置都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考虑。

四、企业智能培训模式实施与运行

企业智能培训要充分运用知识管理系统所获取、储存、生产以及共享的知识来扩充企业培训资源库,同时运用系统所具有的知识获取路径功能,来更好地整合企业内外部知识,只有在充分挖掘企业内部隐性和显性知识的同时,利用现有的信息网络技术搜寻外部的有价值的信息,针对企业发展需求,对一系列知识进行整合创新,才能达到企业整体智能的提高。

1.将非正式学习融入到企业培训体系中

面对海量增长的信息,正规的企业培训难以满足知识的几何增长速度,而非正式学习的产生满足了学习者对于新知识的渴求。非正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一切合适的条件进行的具有明确目的指向,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活动。员工的非正式学习植根于企业日常工作、企业项目运作、企业研发等情境之中,通过群体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互动来达到工作与学习的双赢。

研究表明,当人们认识到可以立刻应用所学知识的时候学习效果是最好的,掌握的知识也最有效。首先,非正式学习作为一种情景嵌入式学习,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组织隐性知识的共享和转化;其次,员工学习自主性更强,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安排学习。因此,企业应当创设良好的非正式学习氛围,完善企业网络平台,重视提高员工学习能力,同时淡化企业正式培训与非正式学习之间的界限,实现两者的有机整合,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热情,实现企业培训效能的大幅提高。

2.利用新技术进行传统培训方式的升级

与传统企业的培训相比,知识经济下,企业面临的知识来源范围无限扩大,员工知识层次和学习能力明显提高,知识更新日益加快,传统单调的培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员工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通过网络媒介进行培训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同。搜索引擎、blog、podcasting、web2.0的应用都将被应用到企业培训,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满足了员工对于企业外部知识的搜索,便于企业内外部知识的整合,及时对企业知识进行更新;另一方面,满足了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利于员工之间,员工与组织之间知识的转化和共享。因此,随之而兴起的实践社区、试听培训、E-learning、虚拟现实、虚拟教室技术等培训方式相比于传统培训更好地满足培训需求的个性化和培训内容的多样化需求,完成了培训部门由提供知识产品向提供学习服务的职能转变。

3.提升培训单位的战略地位,创办“企业大学”

目前,很多公司都建立了专门的知识管理中心,而大部分企业的培训中心还没有独立出来,而是下属于人力资源部。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培训中心的设立和知识管理中心的设立同等重要。企业需要提升培训中心的战略地位,做到培训中心与企业战略决策层、业务执行层之间的直接沟通,从而使培训方案的制定,能够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同时及时补充业务执行中出现的技能或知识短缺。

企业大学是目前很多卓越企业培训员工的一种新型模式,这种模式集员工学习、知识交流和教育培训于一体,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知识型人才。其出发点主要是强化企业的核心发展战略和核心业务能力,推广企业的经营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研究企业的内外部经营环境,通过所设计的多样化培训方式使员工学习并掌握沟通和合作、思维创新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保证了企业的教育培训过程是一个高效、高质量的员工学习过程,与企业发展、个人职业发展和学习过程相一致。

篇10

 

新的世纪已经来临 ,随着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 ,我们即将步入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改革发展需要创新 ,需要管理进步和科技进步 ,需要大量地占有和利用信息资源 ,图书是企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知识管理是对图书馆管理基本理论的创新。它体现在:

.1 基本理念的创新

什么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笔者认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地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图书馆,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则是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图书馆知识管理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力资本管理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服务与知识创新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直接目标。 2 管理内容的创新 它主要包括:图书馆学理论的创新研究,以“知识”为主要对象和核心概念,革新图书馆学的概念体系和理论基础等;图书馆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图书馆工作业务流程的创新研究,以“知识流”为主线,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与创新,探讨从文献采访过渡到知识采集、从文献组织过渡到知识组织、从文献服务过渡到知识服务的方法和途径;图书馆管理的创新研究,特别是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研究。

3 管理职能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职能体现为:①外化,它是以外部贮藏库的形式捕获知识,并根据分类框架或标准来组织知识。②内化图书馆,它是设法发现与特定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在内化过程中,从外部数据库里提取知识,并以最适合的方式重新布局或展示信息,通过信息过滤来发现与用户相关的信息内容或知识。③中介,它是指把与某一研究领域相关的人和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群件、内部网、工作流和文件管理系统进行明确、固定的知识匹配和传送。④共享,即帮助员工从知识库中发现有用的知识甚至从中获得启迪和智慧。

.4 管理原则的创新

篇11

[中图分类号] TP316 [文献标识码] A

1 研究动机

现在,知识管理、知识经济已不算是新颖名词。知识革命正在改造全球企业,这是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最大的变革。面对快速变迁的经济环境,各个组织需要职员能运用资讯科技,主动思考及创新,转型成为知识工作形态。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在1994年指出:在变动的经济环境中,唯一可确定的就是环境充满了不确定因素,要掌握竞争优势必须先掌握知识。在市场变化、科技不断推陈出新、竞争者愈来愈多及产品生命周期愈来愈短的环境下,成功将属于不断地创新知识、广布新知识于组织当中并快速地吸收新科技与推陈出新产品的组织[1]。

在一个企业或是单位内,长久以来面临到的问题是知识无法传承及延续。关键技术或知识只在少数资深员工或是业主脑海里的情形是最主要的存在方式。企业或是单位内的知识有的以有形的文件、程序的具体方式呈现;有的以无形的方式隐藏于员工及企业文化内[2]。知识都零星的散在企业或单位内的各个角落,其效益可能仅止于个人或是少数的员工受益,无法在整个组织内传承及延续。因为无法整合运用也就无法发挥其综效,对提升组织整体竞争力就发挥不了功效。因此,基于知识的分享及对产官学研各界更贴切的服务,建构创新知识社群与知识管理平台将是本研究的主要目标及研究动机[3]。

2 创新知识社群与知识管理平台

笔者依据本身在知识管理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与实务经验、资讯技术、资料库管理与资讯安全的背景知识与实务经验,以供职的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了知识管理系统建构“创新知识社群与知识管理平台”(架构图如图1),以此作为本论文研究方法的主要依据。

依据不同组织文化与特性,整个架构图可分为四大功能区块,分别是核心功能、目标项目功能及周边辅助功能。

2.1 核心功能

核心功能包括创新知识社群及知识管理两项在架构图中居核心关键地位。经由创新知识社群的成立与扩展,成立专项计划或是工作团队社群,培养社群成员知识共享的习惯并借由该平台相关专项计划管理的功能,从而达到知识管理的目标。因此,建构“创新知识社群与知识管理平台”的架构中,创新知识社群及知识管理两个核心功能是作者规划建构知识管理系统平台与环境的重要关键项目。

2.2 目标项目功能

依据本论文提出的架构,主要达成目标的项目功能有成立及扩展创新知识社群、扩展全院的知识管理、建立储存各业务单位知识产权的知识库及建立各业务单位间的协同作业系统环境,以提升计划管理绩效,达到整体研究的竞争力。

扩展创新知识社群:以专项计划或是工作团队为群体成立创新知识社群,可让相关成员在社群平台上培养知识共享的习惯,并借由该平台提供的时程管理、工作指派、工作里程碑管理等功能,达到对计划时程的掌握与管理。

扩展知识管理:借由知识管理平台的建构,建立全院的知识文件分类、知识地图及完成知识的盘点达到文件管理、专利管理及其他知识文件的管理。建立稽核制度,鼓励同事知识共享,将内隐知识外显文件化。建立安全机制及权限控管,以保护组织的知识产权。

建立储存各业务单位知识产权的知识库:当一个专项计划或是某一工作团队完成其研发工作时,借由社群产生或搜集的资讯或知识,经由研究人员或是计划主持人整合成知识文件、研究报告、专利案件或是技术移转案件,这些宝贵的知识产权利用知识分类归档储存于知识产权知识库中。所内同事可依自己拥有的权限,检索自己需要的知识文件再利用,达到知识共享、再利用及知识创新的目的。

2.3 周边辅助功能

为了要顺利扩展两项核心功能“创新知识社群”及“知识管理”、四个目标项目功能“成立及扩展创新知识社群”、“扩展知识管理”、“建立储存各业务单位知识产权的知识库”及“建立各业务单位间的协同作业系统环境”,还需要仰赖架构中的四个周边辅助功能包括知识管理需落实于日常生活中、与工作流程相结合、搭配知识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机制及建立即时的奖惩制度。

落实于日常生活中:知识管理业务要能顺利扩展,首先必须将知识管理业务落实于日常工作中,让同事在工作中即可进行知识管理的业务。如此,知识管理业务才不会成为同事的另一项工作负担,同事才乐于参与,而全院同事的参与才是知识管理业务扩展的最佳助力与成功的保证[4]。因此,建立协同作业的系统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

与工作流程相结合:一个以科研为主的单位,平日执行专项计划时就有一定的工作流程,在执行工作流程的同时就能完成知识管理工作,才是与工作流程相结合的真正意义。作者提出的建构创新知识社群与知识管理平台,目的就是建构一个便捷的协同作业环境并适合组织的知识管理系统,能与同事的工作流程相结合,使得同事的业务工作与知识工作得以同时进行,达到事半功倍提升工作效益的目标。

安全管理机制:在安全管理机制上,使用单点登录[5](Single Sign On,SSO)的管理机制来设计组织知识管理的安全机制。除了考虑基本的安全管理机制外,也兼顾了同事使用的便利性。

建立即时的奖惩制度:即时的奖惩制度是推行知识管理主要的幕后推手之一,架构中对于即时的奖惩制度着重于奖励方面。借由对知识管理业务有功同事的实质即时的奖励,将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 研究结论

知识管理业务的扩展,是一件富挑战且具变革性质的工作。一个以研究发展为主要工作业务的学术研究机构,基于文化特质要建构与扩展知识社群与知识管理平台,更是一项高阻力及高难度的挑战工作。然而,知识管理已是任何企业或组织提升总体竞争力的不二法门。因此,建构“创新知识社群与知识管理平台”势在必行。

在实际应用中,要落实知识社群与知识管理的执行,除了要有最高主管的承诺与支持、各级主管的支持、全体同事的配合及适时有效的稽核奖励措施外,就是提供一个符合组织研发单位特质与文化、具安全性与整合性、便捷协同作业的使用者界面的平台与环境,更重要的是要管理业务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如此,才能顺利且成功地完成知识社群与知识管理业务的扩展,达到知识社群、知识文件管理与知识产权相结合;整合专项计划的管理业务及运用协同作业环境等四大功能与综效。

以知识社群导入前后同事觉得有较大改善的为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文件、知道谁拥有自己所需的知识,找到对象解决问题与知识文件比较容易搜集储存及再利用。而较不明显的是可经由讨论,增加部门或跨部门的互动与意见交流、可以有效运用系统内知识,提升生产力与竞争优势及可利用工作里程碑,稽核专项计划的工作进度。综合知识社群导入前后的使用状况比较,得到以下两个论点:

3.1 知识社群与知识管理平台导入后所创造的知识有系统的分类储存、可以减少知识的流失,在员工异动轮调或是离职时,不至于对单位产生工作上的影响,同时可透过分享的效益为个人创造价值。

3.2 知识社群与知识管理平台导入使用,经由讨论功能,以增加跨部门的互动与意见的交流变化比较不明显,应加强奖励制度以增强激励效果,一方面鼓励知识的创造,另一方面促进跨部门的交流。导入知识社群的使用效益,以知识的储存与分享与价值的创造评价较佳,而以知识的创造与知识的应用评价较低,但都显现出有效益,知识社群导入对同事而言具有正面效益。

目前,组织建构的“创新知识社群与知识管理平台”,已全面应用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知识产权的管理、专项计划的管理、协同作业环境的建立以及知识社群与知识文件的管理上。单位职工也可将本系统平台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并纳入日常工作流程中。势必可发挥研发经验与知识共享、传承及再利用,计划研提及执行上更具前瞻性及创新性。

参考文献:

[1]柳巧玲,卞艺杰.组织内员工知识转移和共享的博弈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11):215-216.

[2]牛敏照,牛怡霖.工程项目管理中企业知识管理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24):32-33.

[3]李娟,赵燕芳.信息构建在中国电子政务中的应用―以中国政府网为考察对象[J].图书馆学研究,2009(03):5-7.

篇12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2

知识资本在当代已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优势竞争力,而知识管理则是提升知识资本的有效手段。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自成立以来,在短短的9年时间里,以领先的生产技术,运行、维护和管理着国内独一无二、世界少有的结构坚强、科技含量高、驾驭难度最大的现代化电网。在各项生产活动中,一方面生产技术人员的岗位变动频繁,经常需要进行快速地学习和积累,以适应新的环境及技术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各类技能专家在挑战性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诀窍,但常因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模式,阻碍了知识在组织和队伍中有效沉淀和传承的速度和效率。业务的实际需要与知识管理的脱节,是阻碍业务效率提高的关键原因。根据这一思路,超高压输电公司结合一线生产岗位在生产、培训考核中的实际需要,研究形成了一套内部课程开发新模式,并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1 企业内部培训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

目前,对电力系统生产技能类培训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1 课程实用性程度较低

电力系统涉及范围较广,一般的培训课程都偏重于知识原理介绍,而没有有效针对实际工作问题提供培训内容,与各生产岗位业务直接相关的课程不多。与此同时,不少课程缺乏完成实际工作所需要的软性技能的经验总结、典型案例的提炼和分享,致使其实用性表现不佳。

1.2 课程规划缺乏系统性

一般的培训课程即使与各生产岗位工作相关,但都缺乏把培训工作提升到知识管理、沉淀经验、能力传递的高度,往往偏重于业务流程的讲解,缺乏针对岗位工作的经验传授、典型案例和操作练习,课程的针对性较差。且传统的内训师培养主要是对培训师演讲培训技巧的训练,不能帮助内训师有效提升其核心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成果转化率较低。

1.3 课程开发缺失规范可行的共享传承机制

对电力企业而言,多年积累的事件处理经验与核心技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然而,这笔财富被分散地隐藏于各地域、各部门、各专业,甚至是各技术技能专家之间,以致当同样的问题出现时,曾经积累下来的经验未能有效共享和传承,容易造成各单位的时间、精力、资源的浪费。

2 知识管理视角下培训课程开发的定位

知识管理的视角下,教育培训工作肩负三个重要职责,即业务部门服务商、员工发展顾问和企业战略推动者。课程资源开发建设是教育培训体系的基础和重点,是肩负起上述三个责任的重要支撑措施,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培训课程开发过程就是帮助业务部门发现、积累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过程;(2)通过为员工提供学习资源,能够有效支持员工职业生涯发展;(3)培训课程开发是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有效复制到员工身上的重要手段。根据这一定位,结合对一线生产业务的梳理,借鉴参考国内外相关技术应用的案例和最佳实践,超高压输电公司建立了基于知识管理的培训课程开发新模式―“三位一体”培训课程开发

模式。

3 超高压输电公司内部培训课程开发模式的创新:思路、方法与工具

3.1 “三位一体”的培训课程开发模式思路

“三位一体”的课程开发模式认为,课程开发要抓住“课程开发就是对组织知识和能力进行管理”这一核心,即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使开发人员(一般为内训师)掌握最关键的培训课程开发能力,使用时要懂得传授最关键的工作经验。在开发课程课件时,融入课程开发能力的培训,使内训师在完成培训后懂得如何总结工作经验,持续开发课件,达到从培训课程开发的源头上保障课程有效、可用的效果,同时解决内部培训中经常遇到的“内训课程与基层、一线的需求脱离”难题。知识管理是现代管理中提升组织能力的重要方式。以岗位能力标准为基础,以项目制为推进方式,以岗位培训规范和关键技术技能培训课件建设为突破口,同时实现“建立一套培训规范,培养一批内训师,开发一批培训课程”的工作目标。该模式采用项目制,每个内训师都分配有具体的课程开发任务,保证每个受训人员在完成课程开发任务的同时,完成能力的提升,使生产流程与知识管理紧密结合,既让知识服务于生产,又在生产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创新。主要的培养步骤

如下。

3.1.1 人课匹配。在选拔课程开发人员时,除对学历素质、职业资格、工作经验等资格进行考量外,还需要根据将要开发的课程确定适合的候选人,使其可在课程开发前准备好课程素材。

3.1.2 明确任务。在课程开发工作启动前,明确学员在培养课程中应依据的岗位培训考核大纲和课程体系,以及需要开发的课题。培训中由授课老师讲解培训课程开发要求和技巧,使学员明确如何进行课程内容梳理和课程文件制作。

3.1.3 课程审核。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授课老师根据课程开发标准,检查课题内容的编排和组合,对课程提出修改意见,并与学员共同修改完善。

3.1.4 课程试讲。授课老师对内训师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结合内训师自己开发的课程,进行提问与反馈等授课技巧的锻炼,提高培训能力;结束前组织内训师使用自己开发的课件进行试讲,并对课程质量和授课技巧进行审核。

3.1.5 课后跟进。内训师在培训中完成的课件还需要在课后补充完善,授课老师在课后将对内训师修改过的课件进行再次审阅。此外,项目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内部质量控制措施,对课程专业知识的正确性和准确性进行严格把关,保证课件质量持续改善以达到标准。

3.2 课程开发技术方法与工具

超高压输电公司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深入一线生产业务核心,并采用一套以先进的QUICK快课?为核心的课程开发方法及工具。该方法通过帮助技能专家运用“问题导向思考”、“差异导向思考”和“改善导向思考”三种思维方法整理自己的经验,再运用问题启发、练习运用、说明解释、案例示范去展开核心的技术要领,从而有效地帮助开发者将内隐知识经验显性化,成为可以传递的知识。

3.2.1 隐性知识显性化。内训课程的关键贡献在于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在技术手段方面,QUICK快课?课程制作软件采用了Key-Value队列、关系二维表及有序树等核心数据结构,有效存储技能专家根据来自作业标准等的显性知识和结合自身技能工作经验的隐性知识。

基于课程框子开发超高压输电专业课程的流程如下:第一步,规划课程的基本信息。根据快课软件的提示,内训师对将要挖掘的隐性知识进行规划,圈定应知应会等课程目标。第二步,搭建知识逻辑架构。运用快课软件的“结构助手”功能,内训师对所要呈现的知识进行自顶向下逐步分解,通过“步骤法”和“序数法”,对要点的结构按照先粗后细的顺序进行梳理,使知识点形成树状的金字塔结构。第三步,细化知识点的描述。按照快课软件的提示,内训师对树状结构中每个知识点进行细化描述,提炼知识点对应的口诀、添加文字描述、插入示对案例和示错案例。第四步,构建知识考查体系。快课软件的“出题助手”功能支持内训师在课件中形成结构化和标准化的题目体系,以达到考查目的。考查题目包括“过关测试”和“总测试”两部分。过关测试按照树状知识结构的不同章节,有针对性的考查相应知识点。总测试则着眼全局,对课程的知识覆盖进行全面考查。第五步,参与专家评审。内训师开发出课件的初稿后,需要对课件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评审。在课件形式方面,快课软件支持辅导老师对已形成的知识架构和知识点进行批注。在课件的内容方面,由同行专家提出针对性改善意见,由内训师给出相应的修改。在工作方法论方面,技能专家运用三种思维方法整理隐性的经验知识,使用QUICK软件使其显性化:(1)从问题导向思考,找出哪些方面是新手容易犯错的。(2)从差异导向思考,找出哪些方面是专家与新手在完成工作中不一样的。(3)从改善导向思考,找出哪些方面改进做法可以更有效率更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3.2.2 显性知识结构化。QUICK快课?课程制作软件基于知识管理的理念而设计,采用问题启发(Q)、练习运用(U)、说明解释(I)和案例示范(C)去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KNOW-HOW(K-关键诀窍)。存储在核心数据结构中的显现知识,通过软件的前序遍历有序树的关键算法,并经由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的ActivePresentation、ActiveWindow等基础接口,直接形成可用于授课使用的PPT课件。超高压公司生产岗位技术技能课件的课程框子主要包含七个部分,分别为前言、基础介绍、主题切入、技能诀窍、整体测试、视频回顾、示范练习。前言部分主要针对课件的基本信息,如课件的作者、课程目标等信息;基础介绍提供信息准确理解及定位所讲解的操作。主题切入部分利用真实案例有效设置课件悬念,提起学习兴趣。在课件的技能诀窍展示中,主要通过对技能诀窍进行有效的结构分解,并对诀窍点通过符合快课要求的具体说明,以及对易犯错误和异常情况处理进行立体阐述。最终,还将通过整体测试及视频回顾部分对课件内容进行重温,达到总结回顾的目的。利用“课程框子”工具搭建出一个技术技能课件的结构,帮助学员迅速形成课件,课程结构突出体现技术技能课程的特点,并通过运用口诀法、步骤法、序数法、嵌套法等条理化方法整理出知识诀窍,内容编排分类及次序得当,便于学习者的学习和掌握。

3.2.3 结构知识共同化。在课程开发的基础上,通过交互式设计完成课件开发,同时开发交互评测方式以满足技能考核的要求。课程通过增加集成界面(视频、图片等)供学员更方便地开展自主学习,同时结合课间练习让课程更加紧凑,并根据学员所学给予即时反馈。

4 新模式的实施效果

超高压输电公司通过上述的实施思路和实施方法,经过实践和创新,逐步实现了对内部知识的系统管理,为公司带来了三大价值:一是将优秀员工未编码的技术技能技巧剥离出来,成为可复制的知识,为技术技能的保留与传承奠定基础,实现知识提炼价值;二是通过标准化的课件制作和内训师现场培训,将内训师必备技能有效而广泛地传递给基层员工,实现知识传递价值;三是通过PDCA的流程,持续改善培训课程质量,最终达到技术技能标准化,实现知识进步价值。

在实际的培训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

4.1 课题的规划

课题是课件内容的核心概括,课题范围的准确定义将有助于课程开发者在既定的框架下清晰阐述所需要传达的知识和经验。一是要避免因为课题太大而导致内容空泛,二是要避免范围太小而导致内容过于简单。从实际项目经验得知,课题所传达的内容需要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员充分利用时间碎片进行学习,同时保证学习质量。

4.2 质量的保证

在实际的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质量需要通过开发前、开发中和开发后实施不同的质量控制手段达到。开发前,需要课程开发人员正确理解所开发课题覆盖的范畴,防止出现偏差;开发中,课程框架保证符合课件的逻辑结构并且完整后,方能进行内容的填充;开发后,需要反复经过同专业专家的共同评审,反复修改完善才能确定课件的内容。

具体而言,新模式实现了以下三点管理效益:

4.2.1有助于提升员工岗位胜任能力。所开发课程围绕员工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进行开发建设,并通过对关键岗位关键能力的全覆盖,使员工能力提升与组织要求保持一致。

4.2.2 有助于提升员工技能标准化水平。所开发课程将标准化的技能固化下来,使位于不同地点的相同岗位人员在学习课件后,或使用电子课件进行现场培训后,不仅是能够用正确的步骤做正确的事,而且每一个步骤都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做。

4.2.3 实现了内部知识沉淀。课程将富有经验的员工(课件开发者和课件审核者)的诀窍与经验转化为可以积累和传承的知识。

5 结语

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在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中,从对培训定位的重新思考开始,对能力管理和知识管理进行探讨,分析一线生产员工培训现状,将知识管理应用在课程开发建设中,研究提出的“三位一体”课程开发建设模式有效解决了培训体系中培训实施标准不一、培训资源匮乏、培训师资分散、培训手段有限等问题,盘活了培训资源的运作,解决了培训体系中资源有效利用的问题,为达到“培训为生产服务、培训与员工发展紧密结合、培训资源系统运作、培训资源统一标准”的目的创造了资源基础,是一项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Rodrigo Ribeiro.Tacit knowledge management[J].Phenomenology and the Cognitive Sciences,20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