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09:20: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生交际礼仪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
小学生交往礼仪是指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老师、家长、同学、朋友及其他人员交往中体现良好礼节、习惯等行为方式。礼仪是交往的产物,由交往产生,随着交往的发展而进步。所谓交往,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双向或多向行为。在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中,进行交际的双方或多方通过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达到’沟通信息、交流感情、增进了解、发展友谊、互利合作的目的。“交往是社会生活的开端,同时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交往既是作为人类的成员所必需的,也是人们生活顺利的重要标志。可以说,离开了交往,人们的生活寸步难行。人类生活离不开人际间的交往,怎样开展交往?“礼仪”为人们的交往运载了文化认同、观念认同,以及一整套相应的语言、行为模式与规范。交往礼仪,即在交往中要实践和遵循的模式与规范。
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所谓“养成”,就是培养而形成。“养成”始于“养”,终于“成”。“养”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起点,人类形成之初,原始人为了生存,除了采集野生植物,还要进行狩猎。后来,人们逐步地认识了野生植物的生长规律和野生动物的习性,于是就开始种殖植物驯养动物,并取得了成功,由此开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起点。这一“养”的过程,就是“驯、育、培”的过程。人的养成不同于动植物驯化之处在于它具有社会性特征,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社会化关键在少年时期,因而礼仪养成的最佳时间是个体社会化初始时期,所以我们强调交往礼仪养成从小学生抓起。“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就是要在个体社会化初始阶段——小学阶段通过一系列教育干预使礼仪成为小学生交往中的实际行动,让交往礼仪内化为小学生品德和性格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苟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苟子·儒效)。可见,闻见和知虽然重要,但不如行重要,行是学问的目的,养成是礼仪教育的目的。黑格尔认为,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才可以说他是有德的。那么同样可以说,一个人做了一次或两次合乎礼仪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礼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才可以说他是有礼的。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要通过长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在交往实际中把合乎礼仪的言行固化。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应以“养”为手段,以“成”为目的。
二
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作为小学德育的重要部分,是时代的需要,是文明礼貌的具体表现,也是促进、加强和改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手段。必须强调的是,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不同于其它形式的礼仪教育,它的对象是孩子。对孩子提要求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提出的要求要明确而不含糊,具体而不抽象。”因此,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要建立一套科学化、时代化、序列化的内容体系,使孩子们在相应的年龄阶段得到潜移默化交往礼仪行为养成,开心快乐地学会交往,学会与人友好相处。依据小学生身心特点、认知能力,笔者认为,可以将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内容设计为“三级九档”,即将交往礼仪养成要求全面落实在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阶段的序列中,每个阶段又根据学生层次分为“一、二、三”档,一档是该阶段每个学生都必须做到的交往礼仪基本要求,可以称为“普遍档”,二档是在做好一档的基础上,对大部分有能力达到的学生提出的交往礼仪要求,可称为“提高档”,三档是在能做好一档、二档的学生中小部分表现突出的学生提出的拔高要求,可称为“优秀档”。具体内容如下:
(一)低年级阶段(一、二年级)
一档:1.上下课起立,双手自然下垂,向老师行注目礼,问好(或向老师再见)。2.进校第一次见老师,微笑问好,离校时主动与老师再见。3.每天起初见到同学,互相问好。4.自己离(归)家时,向家长打招呼。5.会使用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二档:6.课堂提问要先举手,答问要立正。7.进老师办公室,喊报告或敲门,听到“请进”或看到示意方可进人,并主动与办公室内的老师打招呼。8.出人教室不拥挤,楼内行走,慢步轻声靠右行。9.对待同学不起、不叫绰号。10.家长离(归)家时,主动打招呼,递接物品有礼貌。
三档:11.和老师谈话时,适时适度的与老师交流,虚心接受指教。12.尊重老师,不在背后议论老师。与老师意见有分歧时,以尊敬的态度,主动与老师交换意见。13.同学有进步,要衷心祝贺,不嫉妒;要热情帮助有困难的人,不自私;同学遇到不幸,要同情安慰,不旁观。14.认真听长辈谈话,不随便打断长辈的话。巧对爷爷、奶奶等长辈要用尊称。
(二)中年级阶段(三、四年级)
一档:1.校园里要保持仪容整洁,正确行队礼。2.就餐先请长辈人座,自己再人座。3.接听电话、打电话时使用文明用语。4.做客时要先敲门,得到主人允许再进人,进门先问好。t.待客要热情,称呼有礼貌。
二档:6.在集体活动中懂得互相尊重、相互谦让。7.用餐时不高声交谈,咀嚼不要太响。8.打电话时保持声音柔和清楚,放话机时应讲“打扰了”或“再见”之类的交际用语。 9.做客时不随便翻动主人的东西。10待客时要主动请坐,双手端茶敬客人。
三档:11.乐于与人合作,能听取别人的合理意见,不固执己见。12.学校来客人时,主动问好,并为客人引路。13.用餐时,懂得给长辈盛饭、用公筷敬菜。14.咳嗽、打喷嚏时,不要面向餐桌或其他人,或用餐巾纸捂住嘴。15.主人(客人)发问时,要大大方方地回答,语言要客气。
(三)高年级阶段(五、六年级)
一档:1.与人交谈时态度诚恳、语言文雅、举止大方。2.看见老幼病残孕和怀抱婴儿的乘客主动让座。3.在公共场合,要做到人多排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等。4.尊重他人,遇到问路,认真指路;遇外宾要有礼貌,热情大方,不围观尾随。5.网络联系时,要文明。
二档:6.与人交谈时眼睛凝视对方,认真聆听对方谈话。7.观看演出时,不乱喊、不起哄。8.尊重别人的饮食习惯。9.尊重同学、客人的民族习惯。10.要善于网上与人文明交流,不浏览、不发送不良信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0-0179-02
《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思考,精设问题,激发中职生的质疑能力。中职化学教师要有别于一些充满情感和文学性较强的科目,中职化学的学习有较多的原理和实验,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职生学习化学的困难。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发现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质疑能力
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中职生也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要按照民主教学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发展,不但要鼓励积极思考、爱提问的学生,而且要营造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制造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产生质疑,诱发其积极性,让学生为寻求正确答案而主动探究。同时,鼓励学生踊跃发言,针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以及分析过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实现对其思维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质疑能力
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的开始,也是开展思维活动的助推力,没有问题的思维是浅层次的思维。因此,在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尽力营造问题环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多方位、多层次地探究问题。人的思维能力来源于问题,有疑问才有思考。用质疑启发学生开展思维,拓展学生思维,指导他们勇于迎接挑战,享受探究问题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可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三、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质疑能力
中职生处在好奇心较强的年龄阶段,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灌输方式,变讲授教学为动手活动教学。通过实验过程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让他们结合相关化学概念进行总结分析。在将实践和知识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形象理解,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拓展思维,有利于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另外,在实验活动中,教师应充当的角色是引导者和实验活动的组织者,而非简单示范一次了事,否则只能重回传统教学的路子。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拥有展现自我的空间和平台,使他们敢于动手,亲身参与,主动思考,有效激发质疑能力。例如,在“温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学生上台对一盆热水进行测量,并将各自的测量结果写在黑板上。当学生发现自己与大家的答案不尽相同时,必然会对标准的测量方法产生兴趣,激发起探究欲望。此时,教师再适时引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显然有较好的效果。
四、精设问题,激发质疑能力
教师应在教学探究中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不能在课堂上一言堂,而让学生充当录音笔,只管接收不思考,否则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思考。值得注意的是,问题要少而精,突出教材重点,解决学习难点,并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以全面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另外,提出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太容易就起不到锻炼和引发思考的作用,太难则无从开口。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多关注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创设符合其认知情况的问题,诱发学生思考。例如,某考题问去除铁锈后溶液的变化,要求写出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的反应方程式。学生都知道酸可以除铁锈这个基本知识,但不会发散思维,以至于束手无策。为了解决这个现象,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
五、增强课堂趣味,激发质疑能力
化学教学主要通过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因而在课堂上通过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神奇、快乐、充满神秘的体验过程。通过实验带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快而准确地掌握化学基本概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除此之外,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化学思维模式。例如,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针对“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的问题,将分别盛有3种盐溶液的烧杯置于学生面前,先让学生推断它们的酸碱性,然后指导学生用PH试纸或紫色石蕊试液测试、验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认知冲突:盐不能电离出H离子,为什么有的盐溶液却会呈现酸性或碱性。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质疑能力和学习激情,并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六、授予质疑方法,激发质疑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陶行知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则是在于“不教”。教无定法,然而就中职化学教学而言,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敢问、想问、会问,还要授予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和提问的技巧,有效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另外,应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化学知识来阐述生活中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例如,用石灰浆抹过的墙过一段时间后很坚硬;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对这些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深入了解和探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授予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鼓舞学生大胆思考,勇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被现有的答案或理论所束缚,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层层深入探究。
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人的很多潜能都藏于心灵深处,中职化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质疑,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教育学生更高效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敢于思考、勇于辩驳教师意见,这样思维才能变得更加活跃,才能使中职化学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绚烂多姿。当然,如何在教学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还需要教师用与时俱进的精神去探索,去实践,去完善。
参考文献:
西部地区由于地区和历史原因,长期以来都处于欠发达状态,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缺少电力,信息渠道阻塞,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西部人才的培养,使得西部地区人才缺乏,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经济投入,各地方政府也加大力度,改善了交通条件,保障了电力供应,安装了通信设备,配备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为提升农村小学教学效益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西部地区农村,也开始逐步告别传统的粉笔和黑板,越来越多地用上了电子白板,用上了信息设备。这些设备的引进和使用,对广大农村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这是一种机遇,不再用枯燥乏味的讲解,单一的书写,向学生讲授丰富的知识内容,使得教学更加轻松,内容更加丰富。这是一种挑战,对广大农村教师来说,电子白板完全一种新生事物,不仅学生不知道,教师也很陌生。教师如果不尽快地了解电子白板的性能,不掌握电子白板的使用技巧,那么电子白板也是形同虚设,甚至还没有传统的粉笔和黑板那么便于操作和使用。
因此广大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尽快也了解电子白板的性能,掌握电子白板的操作技巧,根据各科课程设置要求,结合各地学生实际,科学有效地使用电子白板,把电子白板功能用好用活。把相关的各科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通过声音和图像,拓宽视野和空间,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轻松易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不断提升各科教学效益,不断提升各科教学质量。
二、充分利用设备做好科学实验
在西部地区,由于资金的短缺,绝大多数学校长期以来,一直都无法购置教育技术装备,缺乏相关科学仪器,无法开展相关的科学实验课程。近来来不少地区,虽然都开设了科学实验课程,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无法带领学生开展相关实验,大都是照本宣科,口头讲解,单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掌握相关知识,严重违背相关课程设置的根本宗旨,严重制约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严重阻碍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严重阻碍了学生对相关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现在配备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配备了相关科学仪器设备,配备了相关实验材料,为各校开展科学实验具备了相关条件。但是相关科学仪器设备,相关实验材料,对绝大多数农村教师来说,也是非常陌生的事物。因此广大农村教师要知难而上,积极主动地了解相关仪器设备,熟悉各种实验材料,不断学习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积极主动地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技巧,真正理解相关科学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科技人才,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三、利用网络资源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西部地区由于地区辽阔,交通闭塞,经济滞后,许多地区信息渠道阻塞,信息条件落后,学生的知识视野非常狭窄。现在配备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许多农村学校也配备了数量不等的图书,配备数量不等的电脑设备,连接上了互联网络,开通了网络资源。这就为打开信息资源窗口,丰富学生文化科学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与学习,都讲究与日常生活的高度联系。在数学中,尤其是针对一些比较抽象和复杂的知识讲解时,教师更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学生学习的理解和记忆。将抽象、深奥、难懂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加以讲解,对于学生记忆力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数学教学里,教师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联系地衔接起来,能够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斗志。
例如,对于数的认识知识讲授,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在低年级时期,学生对数的概念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要让学生在原有知识记忆的基础上,再在原来的数中加强对负数概念的融合,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刚刚接触负数,会觉得负数比较抽象和难懂,对于这种特殊情况,教师在讲解负数的认识时,要积极思考和探索,尽可能地将负数的知识讲授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对于负数,教室可以天气预报中的零上和零下、日常生活的上车和下车、收入和支出等来分析负数的运用和认识,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零下10摄氏度,就是负10摄氏度,记为-10℃:而零上5摄氏度,就是正5摄氏度,记为+5℃。对于上车和下车来说,一般情况下,上车用正数表示,下车用负数表示。在生活的计算中,支出用负数表达,收入用正数表达。通过这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教师由浅入深地讲解负数和正数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记忆力的提升,具有莫大的帮助。倘若在课堂的伊始,教师直接开门见山地提出负数和正数的表达,不将其与生活进行一定的联系和融合,那么,不仅教师的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且学生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掌握都会不太完整,没有一定的记忆作为根基,日后复习起来,仅仅像是例行公事,索然无味,无法深入理解和认识。
密切联系生活,强化理解。这是教师为了提升学生数学知识记忆的一项基本策略,为了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提高W生的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完美结合在一起,不失为一个可行的选择。
二、知识点不断整合,加深认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眼高手低,教师照本宣科,将书本的知识井然有序地灌输给学生,这是一种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点的不断整合,根据重点和难点知识,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归纳,不断完善和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认识,这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教师应该予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知识点的不断整合,就是需要教师在原有课本的基础上,不断寻求新方法和新思路,积极探索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中国古代教学中“教是为了不教”为基本的教学战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用教师对于知识点的整合分析,强化学生的知识认识,提升学生数学记忆。例如,在小学的数学中,有关运算定律的学习,有各种各样的定律,分配定律、交换定律、结合定律等等,这些定律系统内容繁多,知识体系结构复杂,学生也不是轻而易举地就能够理解和记忆,并学以致用。在这种复杂知识体系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知识进行一定的巩固和提升,将所有定律放在一个知识框架中,让学生一目了然,对各种定律的表达和应用清晰于表,教师不断地加强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和记忆势必会更上一层楼。对于运算定律的知识巩固和归纳,教师可以将这些定律放在一个图表中,进行归纳和整合,帮助学生记忆的提升。如下:
知识点不断整合,加深认识。这是在数学教学里提高学生记忆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的知识巩固和归纳,对于学生知识点的认识和掌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广大教师的考虑。
三、有意识地强调,深化学生记忆
对于一件事情,如果每天都在听到,就会在人的潜意识中形成一种反射,每当别人一说起经常被强调的这件事情,脑海中就会不断涌现出关于此事物的一些重要记忆。在教学中,也是一样的道理,教师也要不断地强调知识点,深化学生记忆,让学生对于知识有一定的反射,不再提到知识时感到陌生或是茫然。
例如,以小学数学中角的分类为例,来进行一定的分析和阐述。在学习关于钝角、锐角、直角等的知识时,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角度的知识,难免会感到一些陌生和无助,这理应得到教师的理解。对于学生的这种基本情况,教师可以采取不断强调的教学模式,对于角度分类的重点知识进行反复、多次的讲授,深化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如,教师在角的分类教学中,可以从角分类的根本属性出发进行强调:小于九十度的角是锐角,大于九十度而小于一百八十度的为钝角,等于一百八十度的为平角,等于三百六十度的为周角。教室可以把这句语言反复强调,在课堂上引起学生的重视,深化学生的记忆。
有意识地强调,深化记忆。这是对提高学生数学记忆的一个基本方法,教师不断地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诠释,能够激活学生的记忆细胞,在潜意识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记忆,该方法值得教师的使用。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5―0069―01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自制能力差,由于体育课的室外教学特点,极易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进而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示,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体育教学中,才能有效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课堂常规“规范”注意力
在体育教学中,影响教学质量好坏的最直接条件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常规里集中注意力,是学生能够学好的重要保障。因此,体育教学的课堂常规,正如我们生活中的法律法规一样,可以让学生在玩、乐当中有所收敛,有所顾忌,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习效果。体育课堂常规教育,从第一节课开始教师就应该有所具体要求。如,在课堂中的安全常规教育、动作中的保护和自我保护教育、器材使用教育、课堂纪律教育、游戏规则教育等等,在一开始教师都要一一明确告知学生。这些都需要从课堂的点点滴滴抓起,从严抓起,从细抓起,并且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只有抓好了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在其他众多外来的影响中不受到干扰,才能集中注意力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去。
二、教学组织“引导”注意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无意注意的特点,把握直观性原则,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常常对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表现出集中的注意,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变换教学手段使教学方法充满新意,多采取能够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使得体育课的传统方法得以奏效并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例如,当学生进行练习时,可采用交换的方式或者竞赛、游戏、讨论、互相纠正等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相对的集中。
三、教学方法“吸引”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38
一、影响课堂教学管理的主要因素
(一)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
1.硬环境。包括教室的布置,学校的环境,班级学习氛围,教学媒体等,这些都对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环境的好坏会对学生造成心理暗示。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环境一旦形成,基本上就会持久保持下来,这种持久性和稳定性会给在其环境下学习的学生带来相对稳定的影响。根据课堂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习影响产生的结果,可以将课堂心理环境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
2.软环境。主要指教师,不同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心理环境产生的影响也会不一样。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是这一管理行为的引导者和协调者,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技巧和能力,才能使自己与课堂客观环境、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处于和谐之中。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质量,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极大的促进或消极作用。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力量,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对于课堂管理还只是停留在基本的管学生阶段,没有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来看待,没有形成全面的课堂管理能力。课堂教学管理的促进功能不是通过严厉斥责或放任自流来实现的,而是教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一系列相关知识,通过各种途径来起到促进作用的,课堂是师生生活和成长的互动情境。
(二)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中所指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学层面上的教学内容,也就是教师和学生作用的对象或客体,它是经过课程设置和编制具体化了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是学生活动的全部内容。换而言之,学生在学校里所接受到的全部信息都可称之为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仅仅是一个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怎么用的问题。要使课堂教学有效,就必须使教学内容有效。教学内容被学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就说明教学内容有效。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和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多少、教学内容的呈现方法等等。
二、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
那么课堂上,当学生精力分散,注意力不怎么集中时,老师应该变换课堂教学的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缓解学生疲劳,想方设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一段时间的短调整后,再次进入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想方设法调整学生学习状态就是涉及到课堂教学管理的艺术了,需要我们多动脑筋,有策略的进行。1.想:动脑筋。2.方:找原因。3.设:设计。4.法:课堂教学管理策略。
所以,前三个步骤就像医生开处方一样,最终目的是治病救人。我们教师上课也是一样,一切前奏,一切程序都要围绕终极目标服务,那就是如何找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搞好课堂教学。
针对低年级学生,我通常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采用以下一些策略吸引学生注意力。
(一)榜样暗示法
案例:通常上课到一定的时候,特别是学习比较枯燥的内容以及上午最后一节课或夏天的下午上课时,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后半段,就开始陆续有人打哈欠、打瞌睡、说话、做小动作、走神等。这时候,我以前上课通常的做法是:不断表扬那些听话的孩子,夸他们听课认真,爱动脑筋,爱积极发言,你会发现,你在表扬这个孩子的时候,其他不听课的孩子会不由自主的向被表扬的孩子投去羡慕的目光,同时自己也就自觉的效仿了,也会很认真地听你上一会儿课,并积极发言。这就是榜样暗示法,比你生气、动怒、批评、指责那些不认真听课的孩子的做法,效果要好很多,你自己也会为孩子们的单纯和天真而高兴,而不会在那里抱怨学生怎么气人了。
(二)提前鼓励法
案例:对于有类似或者真多动症的孩子,我们可以采用提前鼓励法。所谓提前鼓励,顾名思义,就是在孩子还没有做出令我们满意的举止时,我们提前表扬,让他们始终在老师的鼓励下顺着我们的节奏走,从而跟上大家学习的步伐。以前我班上有个孩子叫“杨琦”,每次考试都是后几名,他本身智商就不是很高,很多简单的知识,他都理解不了,再加上上课注意力又不集中,只要老师的眼睛离开他5分钟,你就会发现他在做小动作了。但是我从来不想放弃他,我总觉得这样的孩子,其实不是他们本身的错,他也许很想学好,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脚是本能的,是下意识的,是大脑的问题,是身体发育的问题,应该不会是故意的。
因此,每当他在做小动作时,我就表扬他一次,“你看杨琦都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哦!”他就会很认真的在那里想。“你看杨琦听课多认真啊,真有毅力!”他就会马上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听一会。“你看杨琦都在举手回答问题了哦!”他会马上把手从桌子下面拿上来高高举起,这时候也许他并不会回答,我会再重复一遍所提问题,他就会若有所思的在那里点着头。课堂上我一会表扬这个,一会表扬那个,换着名字和新鲜词语用,以达到不断提醒和刺激学生神经的功效,让我的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三)转换角色预期法
案例:为了和学生胃口,我们平时还可以多些细心,多用心观察,看看孩子最近喜欢谁,迷恋什么,听听他们下课都聊些什么话题。小学低年级孩子一般都喜欢看动画片和卡通故事或者连环画等。我通常会先去了解他们说的市场趋势,然后做一些最流行的卡通人物的小头饰或者用卡通人物的口气写一句话,模仿他们说话的口气,在孩子们上课感觉疲惫之时,猛的来那么一句,会让孩子惊奇,移回注意力在我身上。比如流行海绵宝宝的时候,我就利用海绵宝宝、章鱼等角色,学着他们的语气。当学生打瞌睡之时,来一句“海绵宝宝,下面我们开始学习海字咯,就是你那个海绵宝宝的海哦,你可得认真哈,想个什么办法来记住这个字呢?你可不能表现得很怂样啊!”学生会立马来精神,集中注意力学习了。
记得有一次,教学《美丽的小路》时,已经是下午第二节课了,又是在第一节体育室外课后,还是炎热的夏天,为了教学进度,上了新课,学生精神状态不是很好。上课一会儿,当叫他们读课文时,连声音都比平时小了很多,好像上课就是运动后的休息一样。看见这种情况,我灵机一动,马上说:“现在我们来假设自己就是真正的小鹿、小花,谁来做美丽的小鹿?”学生一下子就来了精神,重新投入到积极的角色分配和朗读中。
(四)情境设置法
案例:教学环境的布置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室的布置,要主题鲜明,简洁、明快,内容要对学生能起到鼓舞作用,不宜有过多的五颜六色的装饰和张贴,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语言对集中学生的注意能起直接作用,教师要锻炼教学语言,掌握语言艺术,说话清楚,语言准确、精炼、鲜明、生动,具有内在的逻辑力量,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要善于运用声调的变化,包括语音的高低、强弱、速度和停顿等来组织学生的注意力。
二、知为先,行为重,分层深化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需要分层深化。为了净化校园,使学生养成举止文明的习惯,我们训练学生“不乱扔果皮纸屑”。在这个单项训练中我们遵循知行并重的原则,进行分层深化,取得了明显效果。训练步骤是:(1)认知明理。懂得为什么不通通乱扔果皮纸屑,应该怎么做;行为上由无意丢弃纸屑到经别人提醒马上改正,然后达到能将垃圾丢入果皮箱,并能提醒别人或举报错误行为,时间大约为一周。(2)强化训练,深化主题。开展“捡起一片纸屑,奉献一份爱心”的活动,行为上达到见到地上的纸屑、果皮主动捡起来并放入果皮箱,时间为两周。(3)总结表彰、树立典型、组织观摩。在班级管理,我校的四四班、五二班积攒废纸,自筹班费的做法得以大力推广。(4)开展“接力赛”。学校德育处加大检查力度,组成以德育干部、班主任、学生干部参加的检查小组,每周一查,各班开展“创一周无纸屑”“创两周无纸屑”竞赛和“无违纪周”“无违纪月”活动,激发全体师生的竞争意识,使学校环境卫生面貌和学生行为习惯有了很大改观。这种分层深化训练能够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环境:有大环境,小环境。现在上海的语言环境应该说是非常优越的,为学习英语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随处可见的中英对照标记,各类外语书籍,各种形形的外文课。小环境:就是要优化校园,教室,课堂的环境。这个环境是学生习得语言能力的根本和源头,也是我们老师需要精心设计,合理布局,才能使这个小环境得以发挥大作用!而课堂就是我们教师的主阵地。
一、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是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发展英语的语言能力。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眼睛是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比耳朵等其他感官有更特别的贡献;而且眼睛识别事物最快,获得知识以后,记得最牢。根据这个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现阶段的教具层出不穷,有最简单的图片(包括单词图片),剪贴画,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充实了直观教具的阵容,这些都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们不可避免的看到教师为制作这些直观教具所付出的相当大的前期工作,而且并不能深入到每一堂课,每堂课的每个步骤。
而我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运用了简笔画这一直观教具。简简单单的几笔画在刹那间就能表现一件事物,一个行动,一个情景和一个情节。而且简笔画概括性强,能准确表达意思,几乎可以用于一切场合,一切课型和一些环节。它的特点是:简练,概括,工具简便,线条简明,容易学习,占用的时间少,却具有形象,风趣,活泼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这样学生看到人和物,根据联想,进行描述,既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又可以初步利用英语进行思维,表达思想,发展了语言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恰当运用游戏可以调节一个学生紧张的状态,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增强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上英语课,喜欢上课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我要学’的学习热情,形成一种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良性循环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游戏可以贯穿于整个过程,使之成为提高课堂质量的剂。每一个游戏的运用都有其特殊的目的,为了巩固知识,抑或为了引出新授内容,有的是要加强学生说段能力的培养,有的是为了提供给学生可说的话题,增加他们对语言的支配能力。
如我在教学三年级牛津英语的时候,比较注重对学生听说的培养,以听说促动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我设计这样一个猜谜游戏,我在黑板上写上一个单词,让一个学生猜是什么,其他学生通过用句子描述这个单词来提供给他信息。例如,我显示了一个“mirror”,同学们就很踊跃:It’ssmooth.It’shard.It’sasquare.Maybeit’sacircle.Icanseemeinit.由于把最显著的特征说出来了,该生一下就猜到了。然后,我趁热打铁,反过来要求学生试着用刚才的话来描述下“mirror”。这样由听-理解-猜意-说,循序渐进的几步下来,学生的语言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在复习阶段如果运用游戏,往往事半功倍,也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自觉的气氛中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和语法点。例如在复习havehas这两个经常混淆的单词时,我放弃了一贯的题海战术,在黑板上画了代表havehas的两大篮子,然后再给出一些常见的人物名称,让学生把这些名称放入正确的篮子中,最后由老师统计,看谁篮子里的东西都放恰当了。由于代替了以往枯燥的练习,学生的兴致很高,就算错误多多,也乐于接受改正。
很多游戏具有竞赛性,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引导他们主动投身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必然更加热烈。经常采取一些小组比赛,个人比赛或者男女之间的比赛非常有效。例如为了加强对学生说段的训练,我设计了一个竞聘教师的广告。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在广告上我给了他们一些提示:Areyouyoung?CanyouspeakEnglish?Canyoutellstories?Doyoulikechildren?AreyoutheteacherIneed?为了要得到这个岗位,学生们非常踊跃,积极组织语言阐述自己是最佳的人选。有一个学生这样说到:IamMary。Iamveryyoung。IcanspeakEnglishverywell。Icantellfunnystories。Ilikechildren。Icanrunandjump。Icanplayfootball。Ilikeswimming。Icandoanything。Iamgood。Iamtheteacheryouneed。
在运用游戏时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的设计既要求合理,更要求新奇,有想象力。这样比较容易满足学生的胃口。
2.游戏不应为了玩而玩,而应经过精心设计为本课的中心和内容服务。
3.游戏必须有一定的参与面,让大多数学生动起来。
4.老师应控制好游戏的时间和规则,这是游戏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5.游戏应常换常新,不然多次使用后效果会不明显。
三、在情境中,抓住一切契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冲破学生的开口关,培养学生交际合作的能力。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师生之间的交际,是师生之间进行感情,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而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与交流思想,交换信息和表达感情。不同年龄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达到不同的交际水平。只有将语言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才能使语言教学走向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在课堂中,教师应尽可能的创设出真实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围绕所学内容进行语言交际实践活动。尽管这模拟的情景并不就是自然生活环境的再现,但比起机械的语言操练,它更贴近生活,学生也容易掌握语言的正确意义。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设置’表现’的舞台,当学生从’无法表现’中燃起学说的愿望时,再于学习进程中递进的设计表现层次,辅以激励效应,顺应学生思维发展,让他们产生交际的愿望,而且会越说越好。
1.教学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主要围绕“愉快,竞争”四个字进行。
设置情景结合表演是很好的方法。例如在教学theanimalsIlike这个topic的时候,我设计了让四个小组竞争的情景。他们每个小组就是一个代表团,带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头饰),然后设计台词,对下面的同学进行一番现场演说,最后由下面的学生进行投票,选出哪一组的小动物为今天的明星。学生的表现欲望非常强烈,他们用简洁明了的口语加上适当的体态,争先模仿动物的憨态,急切的想让大家认可他们的动物是最好的,随着学生表现欲越来越强,表达的效果也越来越好。有的小组合作地非常地道,有专人表演小动物,专人演说,还有专人学扮声音,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这样的情景教学在课堂中是屡见不鲜的。
2.通过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创设情景,输入大量语言信息,文化背景,为学生的交际创造外部条件。
学生通过感知,理解,记忆,归纳等思维活动,才能输出正确,得体,流利的口语。外因只有通过内应才能发生作用,交际化的课堂模式必须充分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经常的给学生讲讲外国的一些风俗习惯,阅读一些简短的外国笑话或者一些常见的外国谚语,对孩子们来说非常好奇,求知欲望增大。这些信息量的输入对于他们今后的口语及写作打下了基础。
3.课外发散,利用一些场所活动进行交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134-01
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但目前随着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寄宿生在农村小学越来越多,越来越集中。他们大多远离家人,到学校独立生活,成为了许多农村小学特有的群体。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心理的不适应,逐步暴露出了诸如胆怯、自卑、脆弱、抗挫折能力差、不善于自我调节、焦虑等心理弱点。从其家庭生活到寄宿生活的情感适应严重影响着学校管理和个体成长两方面,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扫除心理障碍并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任务。
一、造成寄宿生心理不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寄宿生由于离开了家庭,离开了亲人,很容易产生一种自卑感,行为上也表现为孤独、羞怯。当他们独自面对问题时,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强心理负担。其次来自家庭的原因。由于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与子女长期分开,不能有效进行亲子交流,这是影响寄宿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长时间与父母分离,孩子易出现情感情绪异常,如忧郁、胆怯、孤僻、优柔寡断、冷漠,有的孩子会出现心理早熟,感情脆弱,不容易沟通等等。还有就是来自生活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寄宿生以前在家庭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发生了改变,进入集体生活后,缺少了关注,再加上学校实行规范管理,时时刻刻需要遵守纪律,从而让寄宿生会有许多的不适应。
二、针对寄宿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改变观念、做到先做父母,再做教师
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比起走读制学校的工作量要大出2-3倍,学生一周不光学习,吃、穿、住在学校,而且活动时间长,隐藏着许多安全方面的隐患,这就要求学校每一位教职工务必做到爱岗敬业,有奉献精神,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所以,每一位教师要 “先做父母,再做教师”,培养教师的服务意识。
2、舒适的食宿环境及较好的食宿标准,是寄宿生活的良好开端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最不放心的就是孩子能否吃饱、吃好。办好学生餐厅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学校把餐厅工作做为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除严格把握学生饭菜质量,合理安排调节学生饭菜种类外,还要成立学生、老师参与的餐厅考评小组,对餐厅的各项工作经常检查评估,还要定期、不定期地请学生家长来参观,品尝学生饭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肯定成绩,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宿舍是休息和放松的场所,学校对学生生活实行人文化管理,努力营造宿舍内部团体氛围。给他们充分的母爱或父爱般的接纳,减轻对父母的依恋,从而减少恐惧、焦虑的情绪,从而快速融入这个团体,而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正确引导他们在这里相互磨合、互敬互爱、共同建立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为他们的寄宿生活打开美好的篇章。
3、抓好日常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学校、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做他们的好朋友、好师长,充分利用心理辅导室的功能作用,对于处在困惑中的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乐观,坚强的心理素质。所以,作为教师,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关注全体学生。要经常表扬和发现学生的优点,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学好,增强自信心。在工作中必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任何一个有责任心和有志于成功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都不可忽视精神和情感在教学中的分量。与此同时,要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自卑来源于与他人的比较和对自身的否定心理,曾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害怕的是考试。我们现在已施行等级打分,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保密。教师对成绩差的学生采取单独谈话的方式,帮助其分析原因,克服自卑。要以爱心架起与学生互相沟通和信任的桥梁,创造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和才干的和谐氛围。
4、丰富闲暇生活,促进寄宿生心理健康发展
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棋艺、歌咏比赛等多种活动,组织寄宿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8-0144-02
一、引言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最早从心理学角度重视并探讨焦虑问题。在其早期著作中确信,焦虑是受压抑的里比多的一种发泄方式,后来他又认为焦虑是自我和本我之间、本能欲望和现实调节之间冲突的结果。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由于学习、就业等压力过大而产生的焦虑心理不容忽视。笔者对辽宁对外经贸大学部分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状况与行为调查,此次调查共随机抽取了1~4年级在校生共1358名,其中男生917名,女生441名。1358人中检出心理抑郁者165人,检出率为12.2%;检出焦虑者40人,检出率为2.9%。心理环境:成就感降温,兴奋期消退。
本文从高校学生焦虑心理的具体表现入手,重点分析其应对建议。
二、高校学生焦虑心理的表现特征
(一)新生焦虑
国内研究显示,59.1%的大学新生焦虑心理水平高于全国18~29岁青年的平均水平。高校新生既要承受学习的压力,又要学会独立应付日常起居,甚至还要面临情感上的困扰,焦虑抑郁时有发生。自身角色转换和来自外界环境的变化往往会让人感到紧张和压力,出现偶尔的焦虑情绪无伤大雅,但如果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与客观事件和处境不相称,或持续时间过长,在大多数人不会紧张的情况或场所突然感到强烈恐惧,可能就是焦虑障碍的征兆。
(二)应试焦虑
在当代大学生中,考试焦虑症比较普遍。考试焦虑症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消极情绪现象,它是在一定应试情境的激发下,受人格倾向、个体认知评价能力和其它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和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由于学生必须通过考试拿到学分,否则无法毕业。还有大学英语四级也是很多学校颁发学位证书的必要条件。部分准备不充分的学生,认为目的达不到,或是在应试过程中预感到成绩不好,表现出情绪低落,动机缺乏强度,缺乏韧性,同样表现为无法集中注意力,以致弃考。这是由于动机过弱和注意力分散所致。在高校考试中,如第一科考试试题难度较大,成绩过低,会给第二科考试的应试者心理带来干扰,表现为消极,没有信心,直至不能坚持下去。
(三)就业焦虑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的求职之路也变得格外艰辛、漫长。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增加就业砝码,不少在校大学生除了要应付紧张的课程外,还利用课余时间“试水职场”。笔者对辽宁对外经贸学院103位大四准毕业生做了抽样调查,有60%的大学生都会在毕业前试水职场,跑招聘会、“海投”简历、找兼职等屡见不鲜。结果显示,72%的大学生都存在“就业焦虑症”问题。
“大学生担心找不到合适、满意的工作,担心企业不适合自己,担心工资太低,这都是就业焦虑症的表现。”中
央教科所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专家尹邓安表示,就业焦虑症不可忽视,轻者可带来压力、唤起大家的警觉;重者则会使人在就业面前惊慌失措,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对就业产生恐惧。“如果长期处于过度焦虑的惊恐状态,容易造成生理失常或产生焦虑性神经症。”他提醒说。“大学生应该理性面对就业,做好自我定位和职业规划,有目标地加强学习。”尹邓安强调,扎实的专业功底才是找工作的根基,同学们即使焦虑也不能舍本逐末,丢掉上课的时间去跑招聘会。”
三、克服焦虑心理的建议
(一)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积极融入集体生活
新生要克服“入学焦虑症”,适应大学生活,首先必须转变依靠家长和老师督导学习的心理习惯,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二是转变依赖家长照顾生活起居的习惯,学会融入集体生活。同时,新生应积极主动的通过各种方法、渠道了解高校,如,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在校园论坛上开设了新生报道专栏,专门为新生答疑解难。一些热心的高年级同学,也会经常登录校园BBS,对新生的求助有问必答,甚至还附上了校园地图、风景照。高校BBS成为新生快速了解学校,融入大学生活的最好方式。
(二)通过体育锻炼控制焦虑情绪
哈佛医学院的精神病学副教授约翰·J·莱特伊在《运动与锻炼心理学杂志》
中阐明,“体育锻炼本身并不能使你更聪明,但他能使学习者的大脑处于最有利于学习的状态。”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洛克有句名言:“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体。”
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促进作用。每天有规律地体育运动是消除焦虑的最好办法,只要让大学生每天运动最少1小时,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都会远离焦虑。“八减一大于八”,是说在8小时学习过程中抽出1小时进行运动,会比8小时全部学习收效大。作为高校学生,还可通过体育课培养信心,激发自强精神;强化心理适应能力,来缓解自身的焦虑心理。
(三)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1.考试具有局限性,一次考试并不能得出对学业的完整评价,更无法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考生完全可以告诉自己只要尽力就行了,问心无愧,重过程轻结果,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值。
2.如果对考试的结果期望过高,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实际能力,就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心理,应该进行适当调整,客观分析自己的学习成效,确定比较恰当的自我期望目标。
3.正确估计自己的应试能力。教师可在考试之前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复习等情况进行分析,了解自己的长处,找出弱点和漏洞,从而制定适当的考试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四)正确面对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有六种归因因素:个人素质、机会运气、求职知识、个人努力、积极情绪、社会关系。其中,个人素质、求职知识、个人努力、积极情绪属于内归因,机会运气、社会关系属于外归因。当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取得好的进展时,适当引导毕业生进行内归因正强化,认为取得好的进展是个人素质、求职知识、个人努力、积极情绪等因素的结果,从而提高毕业生找工作的自信心。
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要合理调整工作预期,摆正就业心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平时也要加强身心锻炼,培养健康、开朗的人格素质,摆脱就业焦虑情绪。学校也应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辅导,引导大学生们保持合理的就业期望,形成开朗乐观的就业观。
四、结语
当人们面临一个新的环境,对许多事情没有把握可以控制的时候常常出现焦虑,而高校新生和毕业生对新环境、学习和工作、人际关系等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压力,导致他们的焦虑体验加强,严重的则导致焦虑障碍的现象。正确面对焦虑心理,分析其成因,提出对策,既是当代大学生要积极面对的问题,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同时也是全社会应认真对待的专题。要立足于预防为主与防治相结合、早觉察早治疗的原则,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心理承受力。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59-260299-302 .
[2]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7-24200-202 .
一、高校基本原理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从教学体系来说,基本原理教学被归类于文学教学中,教学模式较为传统。一方面,基本原理需要教师通过讲解等传统形式来传递理论知识,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表现能力息息相关,即教学受到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基本原理教学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并且不同的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方式也不尽相同,在解读时会夹带着自己的主观情绪和情感,即教学受到学生主观因素的影响。
(二)教学模式墨守成规
基本原理的教学具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特点。大多教师都是直接把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很少举出原理在生活中运用的实例,这样会导致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不透彻,甚至觉得离我们的生活太远,没有学习的必要性。实际上,基本原理是整个理论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是重中之重,只有掌握了基本原理,才能更好地学习以后的知识,更好地指导实践。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不科学、不合理,只注重学生专业素质与技能的提高,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专业课程设置较多,而人文类课程设置较少,且课程之间重复性高。这样一来,虽然高校学生有着不错的专业素质,但人文修养不够,缺乏基本的政治涵养,从而对基本原理也就无法真正理解。还有部分学生虽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但是缺乏良好的时事政治分析能力,他们不能把学习到的知识生动地展现出来,缺乏实践经验,最终仍然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二、高校基本原理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过去,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传授基本原理知识,教学效果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学方式的推陈出新,可以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到基本原理教学中。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音频和视频,给学生带来听觉、视觉的双重享受,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其基本原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还可以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录像,方便学生课后复习,随时随地温习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或者学习成果展示进行录音或者录像,让学生有效利用零散时间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进一步反省,在思考中不断进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后学习能力。
(二)重构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首先,教师要懂得创新基本原理的教学方式。比如,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是现象,然后展开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挑选表现优秀的小组做示范演说,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是需要教师与学生的配合,考验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与调动力。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频与视频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习基本原理的过程中逐渐领会其中的深意,加强理解与感悟。虽然这个过程花的时间可能较长,但是能够大大节省教师的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习成果的展示活动,活动以调动学生兴趣为目的,可以设立相应的奖项与奖品用于鼓励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
(三)开展个性化教学
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要严肃课堂纪律,公平对待每位学生,创造高效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要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性格、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尊重每位学生的自主选择意愿。课堂上的严肃与课堂下的活泼相结合,更能够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给学生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基本原理看似都是纯粹的理论知识,实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对生活各个方面的探讨来引入基本原理,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也促进了与生活的结合。
(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人们对高校基本原理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高校教师除了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以外,还应该有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创新基本原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且要明确教学目的,能够合理安排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与复习的交替过程中学有所成。此外,教师尤其要重视提高自身的言传身教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其贴近生活的魅力。
三、结论
新课标对口语交际的总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当今人们的社交活动日益频繁,生活节奏大大加快。很难想象,一个不会口语交际的人在这样的社会里,怎么能够生存下去。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从理论到实践做出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目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仍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进程。因此对农村小学生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已是势在必行。
一、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1.口语交际教学缺乏互动性。
在农村小学常见的口语交际教学模式为:教师读――学生思――指名说――师总结,可以看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活动很少,而课堂应该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在农村小学,“互动”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有:有部分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是附带的,地位不重要,且考试也不考,不必花费课时单独训练,就把“宝贵的时间”挤出来用于教所谓的主科,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思维不够活跃。
2.学生口语交际环境基础较差。
农村小学的大多数学生虽然能进行简短的口语交际,但性格内向,平时很少说话,害怕与人交流,缺乏沟通,真是“试卷上满分,表达上零分”。也有一部分学生平时说话声音小,口齿不清,乡音很浓,严重影响了口语表达的效果。在交际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是一个普遍现象,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容易受干扰,不能认真听取他人的口语表达,且不善于学习他人的语言,不习惯普通话交流,由于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较少,说话时普遍缺乏自信,往往局促不安,很难做到大方得体。
二、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应对方法。
1.联系生活,丰富语言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见识少,知识面狭窄,要想丰富语言,让他们有话说,就得让学生走进生活说身边的事,如,一次口语交际是让学生说一说做小制作的过程。我在课前布置学生以自愿组合的形式每组制作一件,注意观察边做边想边记。上课时,进行小制作评比,每组派一位同学介绍小制作,其余的补充。这样每组都想争第一,都想让别人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他们说起自己熟悉的东西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口语交际内容,又积累了学生的语言;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真可谓一举多得。
2.加强阅读,丰富语言
语言的积累离不开优秀书籍的引领,适时地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如《海的女儿》、《鲁滨逊漂流记》、《水浒传》、《上下五千年》等,让学生既丰富了知识,又积累了语言。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交流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3.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农村小学生具有胆小、怕生的的特性,愉悦的说话氛围能消除学生紧张惶恐的情绪,所以教学时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氛围,让学生开口说话。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很多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我在教学时注重创设情境,采取多样的形式,激发兴趣,让学生感到日常生活就是口语交际,这样他们就有话可说了。如,在客人来访时的对话,根据学生特点,我采用小品的形式,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展开想象,激起他们想象的欲望,自然有话想说。因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的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活动,所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非常重要。
4.开展各项活动激发说话兴趣。
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主旋律,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教学中多组织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交际,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如“自我介绍”、“课前一分钟演讲”、“续编故事”、“感恩母亲节”、“我也说新闻”、“挑西瓜”、“穿越火力网”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的活动中,并说说活动的经过、结果及自己的感受。活动是口语交际的载体,农村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的课内外活动次数明显不足。所以,农村小学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5.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自然交际
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充分利用学校“运动会”让学生接触群体活动,比赛不但需要智慧和力量,更需要胆量,这种胆量,正是人际交往所必需的一种要素。踏青游览是一种开放性活动,交际也是开放性的,两者相通。踏青结束后,不仅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性情,也可以培养兴趣,开放胸襟,提升学生的交际水平。每次活动结束,我都会趁热打铁,马上组织“分享会”,让学生用心收集交际素材,用心感受活动的感人之处,只有用心体会才会发现事物的多姿多彩,口语交际教学只有变封闭为开放,学生才会主动地说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把口语交际当成一件趣事,养成随时想表达的习惯。
6.凭借内容,复述课文。复述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语句,将课文的内容有条理、有重点地表答出来,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语文教材既是读写训练的材料,也是进行听说训练的材料,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捕捉听说点,渗透听说训练,把听说训练和理解内容结合起来。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愿说、乐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规范语言行为,文明交际
农村学生说话方言味太重,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使人与人在交流中产生尴尬,有时显得不礼貌。在教学中逐步规范使用语言,大力推广普通话,把推广普通话贯穿日常教学的始终。
在农村,不文明语言时常在小学生之间出现,不文明语言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是最不该出现的,但不文明语言有它的土壤,主要来自家庭。我利用家长会,组织开展“说文明话,做文明人”活动,引导小学生说普通话、文明话,组织学生互相指出同学之间的不文明语言,做到随时随地消灭脏话。
总而言之,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重点在引导,只要我们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的规律,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能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