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专业特色范文

时间:2023-08-29 09:20: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电气专业特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电气专业特色

篇1

【作者简介】刘瑜,女,1984年出生,河北吴桥人,河南理工大学,讲师,博士研究生已毕业

工程制图作为电气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基础类课程,一般设置在大学一年级,以突显其重要性、基础性和实用性。但是,目前的工程制图课程多是基于机械制图为基础,与电气专业联系较少,导致学生感觉课程与专业脱节,成为了制约学生认真学好这门课的重要因素。如何根据工程制图的特点并结合电气专业特色来提高教学质量是电气专业工程制图教学改革的主要问题之一[1,2]。

一、建立电气专业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目前,高校工程制图教学大纲多是通用性大纲,并没对针对开设工程制图课程的专业不同而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对于电气专业而言,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基本投影知识以及机械制图基础知识外,更多的是要掌握电气电路图的绘制和识读。学生对电气制图内容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到整个电气工程专业后续课程教学[3],但是这部分内容恰恰是目前电气专业工程制图课堂上很少涉及的。为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电气专业学生,应该建立电气专业工程制图教学大纲,在电气专业学生的教学大纲中增加“电气制图”的教学与实践环节。在课堂教学上,把电气图的绘制与识读列入教学大纲,让学生掌握电气制图的基本知识;在实践环节中,增加电气零部件的表达、电气电路图的表达以及电路图测绘等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对电气制图的应用能力。

二、明确工程制图在电气专业中的应用价值

工程制图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一年级,此时学生的专业知识较少,无法理解该课程在电气专业中的应用。而只有经过实际应用,学生才能够体会到工程制图课程对电气专业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工程制图在电气专业中的应用价值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这门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填鸭式学习为需求式学习,从而提高其学习效果。以绪论为例,教师可以给出两张图纸,一张是机械图纸,另一张是与该部件对应的电气图纸,并对学生简单讲解两张图纸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机械与电气之间控制和实现的关联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工程制图课程对本专业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促使其提高学习兴趣。在绘制三视图阶段,可以选择生活中常用的电器,比如饮水机聪明座主要结构的三视图,引导学生掌握绘图技能和基本投影理论;到电气制图部分,则选择与三视图形体相关的电气原理图,比如饮水机电路图,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电路符号的画法和含义。

三、注重工程制图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工程制图作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电气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础课程之一,能够提高学生的绘图知识、绘图技能和空间思维能力[4]。但是,目前此课程的教学重点多在于投影基础以及国家标准的讲解[5],很少涉及与实际生产实践相关联图纸的绘制和识读,这就使课程与实际应用脱离,偏离了培养学生工程素质以及工程实验能力的培养方向。为此,电气专业工程制图应该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增加与实际应用相关联的图纸绘制和识读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课程在电气专业领域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用绘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多展示电控机械,并从中拆卸一些零部件让学生进行绘制,比如电动割草机是城市绿化的必要设备,教师可以讲解其电控和机械原理,并让学生对外壳零件和控制电路进行测绘。此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生产一线学习和实践,让学生学到最实用的绘图知识。通过对电气专业相关设备或者生活实用品的绘制和识读,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课程和专业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工程制图课程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结合电气专业制定课程设计内容

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工程制图课程多配有课程设计环节,如果该环节只是针对投影理论进行能力提高和训练,而忽略工程制图在电气专业的应用,则会丧失课程设计为专业课绘图以及后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基础的作用[6]。在课程设计环节中,教师应该结合电气专业的特点,给学生一些既与电气专业联系又不脱离实际生活的设计课题,课题要目标明确,内容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少量专业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课题的设计以及图纸的绘制。比如课程设计题目“几何造型彩灯设计”,彩灯的电气部分比较成熟,学生可以参照资料绘制电路图,或者通过查阅资料,自行设计新的控制电路,而传统制图方面则要求学生设计复杂的几何造型,并绘制其三视图,如果条件允许,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设计做成实物,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锻炼。

五、结语

工程制图是电气专业的基础课程,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如何使这门课与电气专业的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确其应用价值,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是许多教师都关心的问题,针对近几年的本科教学的经验教训,给出4点电气专业工程制图特色教学的建议,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参考文献:

[1]杜秀华,吕亚平.试析非机类工程制图“一体两翼”的教学新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4):161-163.

[2]余明浪.“工程制图”教学改革的反思与探索[J].工程图学学报,2009,(5):157-162.

[3]张旗.《电气制图与CAD》课程一体化教学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8):119-120.

[4]卢均治,刘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95-96.

篇2

作者简介:杨丽荣(1979-),女,江西樟树人,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周克良(1963-),男,江西兴国人,江西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江西 赣州 34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课题(编号:JXJG-10-6-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7-0018-02

长期以来,有色冶金类企业对冶金类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很大,每年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另一方面,由于该专业一般是按照电气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人才培养,学生对电气专业通用知识掌握较好,但对具有冶金行业应用背景的电气专业知识了解不多,使得在学生就业之后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对有色冶金类企业设备及其电气方面的技术进行熟悉,限制了毕业生的发展进程。再者,培养出来的人才短期内难以完成技术方案的设计及产品开发等工作,缺乏创新创业精神。

因此,对于行业特色类高校的通用专业,其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遵循“重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应用”的原则。将通用专业基础知识和行业应用相结合,专业技能培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有特色、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一方面为国家、地方各行业经济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为行业企业提供高质量人才。

因此,本文面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及行业企业对电气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依托江西理工大学有色冶金的行业背景,在“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探索“电气专业+有色特色+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实践。

一、人才培养体系的具体实施

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对电气专业人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及行业企业对所培养的人才质量的反馈,采纳用人部门的意见,修订培养目标、改进和完善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突出以创新创业能力成长为主线,融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为一体,以专业基础与专业能力为核心,注重行业应用能力的系统化训练。具体来讲,在理论教学方面,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专业核心化整合,重视基础与专业为行业服务,兼顾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实践能力训练方面,要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注重训练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开发实际工程项目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激励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开发产品,甚至是自主创业。在创新创业素质方面,要重视创新创业意识的教育,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关注学生的参与性,引导学生重视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2.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日渐显示出其缺陷和不足,基于电气类专业特点、行业特色人才需求和创新创业教育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综合性的优化和改革,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具有行业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1)创新课程设置。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除开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外,增设促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互交融的通识课程,增强学生创业意识;根据江西理工大学电气类专业行业背景,设置面向行业的特色课程,引导学生对就业和创业领域的选择。

(2)创新教学方法,完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必须实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向知识传授与创新、与实践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并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转变。强调教学内容的超前性、新颖性。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结构与世界发展先进水平趋于同步,加大科研促教学的力度,把更多的科研成果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强调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的训练,积极推行问题式、互动式、启发式、探讨式教学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采用现场式、项目贯穿式教学方法与手段。

(3)改革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体系。考核的目的是促进能力教育、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因此,考核方式的改革要强化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如将传统的试卷考试方式转变为工程项目的设计考核,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建立以开卷考核、分散考核、过程考核等为主要形式的考核方式。改进学生综合测评考核办法,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对行业板块的专业课考核,可以将行业的科研课题设计作为考核的内容,以解决实际存在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

(4)加强教材建设,尤其是行业特色教材和适合电气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材的建设。

3.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完整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建立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从电气类专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围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创新创业基础实验平台、技能与工程实践训练平台、系统设计与综合实验平台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如图2所示。

(1)加大设计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的开发,构建“独立-实践-校企-就业”链接式的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实践训练基地、同行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2)以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挑战杯等科技竞赛活动为载体,努力推动大学生科技竞赛,创造更加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空间。

(3)加强教学、科研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研究,鼓励学生参加创新性实验项目和教师的科研课题,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行业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4)依靠大学生创业中心、大学科技园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训练”、“创业研讨”和“创业模拟”等活动。

4.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运行保障与激励机制

从高教体制改革、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监控、评估和考核、教师及学生评价体系、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资金管理、基地管理和日常管理上建立根本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二、结束语

本文面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电气类有色冶金行业特色人才的需求,通过对电气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并在实践进程中进行逐步的修订和完善,着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又不失有色冶金特色,同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于仲安,任志斌.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电气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6).

[2]张进.关于高等院校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J].教育学研究,2006,(12).

[3]桂卫华,凌玉华,粟梅,等.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9).

篇3

为解决传统培养模式下,单一地灌输学生专业知识、学生知识面窄、综合能力差等问题,学院提出“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即“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完满教育”的有机融合,围绕中心,努力培养“完整的人”。专业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通识教育重在开阔学生视野,提升文化品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完满教育的目标是努力培养学生具有优良品格、气质和综合能力,大力提升学生的情商。在2014级培养方案中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增加了完满教育模块,以及增加了通知教育学分比重,各个模块所占学分比重见表1。培养方案的体系重新构建,体现了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培养学生具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并突出专业特色,重点培养电力系统、智能建筑行业应用型人才(专业教育);积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识教育);并重视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完满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较强的交流能力、批判思维、勇于质疑、专业创造、知识面广,即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多元化视野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综合性应用人才。

二、专业教育模块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历史悠久,学科综合性强,传统的电气工程专业以强电为主,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信息和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电气行业工作人员只掌握传统“强电”的知识已经无法胜任工作,并依托学院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在自动化系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科群”平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模块需培养学生掌握强电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掌握信息和控制科学的知识,形成强弱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的知识结构。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到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能,涉及电能行业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社会需求量大。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的发展迅猛,成为国家基础能源的支柱。近年来,电力行业重点发展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新能源发电等,需要高校为其提供大量的技术人才。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建设,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迅猛,各种计算机、电子信息、控制技术等融入智能建筑项目中,智能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建筑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筑电气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因此确立了“电力系统、智能建筑”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并以此作为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的侧重点。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时,考虑学生需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基础知识、技术,如电路基础、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还需掌握体现专业特色的知识、技能,课程设置见表2。培养学生毕业后能在电力、电气、建筑、制造、轨道交通、安装工程等行业,从事电力系统与电气装备的设计和运行、电气设计运行与维护、供配电系统、智能建筑设计、电气工程建设与技术管理工作,也可从事电力电子、电气传动、仪表等技术领域的工程设计、运行与维护工作。为更好地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所有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均采用小班教学,同时在修订培养方案时增加了实践课程学分,并且适当减少了验证性实验课,增加了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设计性、综合性实践课,如增加建筑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设计、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等。

三、通识教育与完满教育

通识教育与完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综合的领导才能——“完整的人”:(1)具有全球化时代公民的义务和权利意识、道德的基本要求,做到诚实守信,并具有为社会服务的公益意识。(2)较强的写作、表达能力,并具有在社会交往中的基本礼仪以及谈判技巧,以提高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力。(3)勇于探索、独立思考、善于质疑、开拓创新,孜孜不倦地寻找答案、追求真理。(4)具有艺术修养,热爱艺术、享受生活,让学生了解他们既是艺术、思想、价值等传统的产品,也是这些传统的创造者;具有人文艺术的创意理念,形成专业与创意相结合的能力。(5)团队精神和有效的协调能力,使学生具有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组织和领导能力。通识教育由人文精神与生命关怀版块、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版块、艺术创作与审美经验等六个版块构成,设置的课程有信息技术与社会、从小说到电影等课程。完满教育搭建了艺术实践与欣赏、竞技体育、精品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一体的“完满教育”平台,以及开设名家讲坛、名师课堂等。

篇4

0引言

贵州省作为“西电东送”、“黔电送粤”的重要节点和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加油站”,其2012~2015年电力产业新增从业人员约0.6万人,近几年平均每年毕业生约300人,据贵州省统计报告估计,每年电力人才(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或本科以上学历)缺口约500人。所以,电气工程类人才在贵州省非常紧俏,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多年来一直排在前十位。但随着现代工业技术快速发展,电力企业的需求更多地集中在有工程项目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对基础人才的需求会慢慢趋于饱和。因此,建立适合新建本科院校并具有特色的电气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1电气工程人才特色培养模式的提出

2010年,国家教育部等部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计划”,目的主要在于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师来应对各行各业的发展与变革。“卓越工程师计划”有三个特点:企事业单位会深入参与到培养学生过程中;学校兼顾本科院校和行业的标准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该院校可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产学研合作教育和卓越工程师计划来构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办出新建本科院校专业特色,提升学院该专业学生在电气工程领域的竞争力。

2传统的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

2.1专业发展方向不够特色

经调查统计,贵州省属高校中,5所本科学校(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遵义师范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理工学院)开设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其中只有贵州师范大学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其它均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贵州省属高校中电气工程相关专业为贵州省重点(建设)专业的只有1所(贵州大学)。贵州省内高校该专业有的以强电为主、弱电为辅,有的强弱电结合。专业方向主要有: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电力系统、电气控制技术、供配电、新能源发电等。电气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电力系统等专业方向贵州的企事业众多,人才需求旺盛,门槛也比较低,特别是应用型的复合人才需求多,但这几个方向都是传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向,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和其它高校都有,六盘水师范学院与其它学校相比并无太大的竞争力和特色。

2.2校企联合培养体系还需加强

目前与该学院合作的企事业实习、实践基地不多,导致学生缺少项目实践经验和综合专业技能,很难达到企事业的用人标准。该学院可多方面开展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探索联合培养模式,加快建设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促进产学研的有机、有序结合。

2.3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还需创新

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需要有一支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但就目前而言,符合要求的师资普遍缺乏,多是学校博士或硕士毕业直接引入,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重视引进学术领军人才,转变为技术领军人才;从提倡教师长在学科上,转变为提倡教师长在产业上;鼓励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外聘具有丰富教学、实践能力的专家、工程师为兼职教师。

3特色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构建

3.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方向和体系结构

电气自动化方向就业口径宽,主要集中在电厂、软件开发、产品设计等领域,但贵州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般没有设置该方向,只有贵州师范大学有,而贵州对自动化专业方向的人才需求很大。供配电方向是贵州省工业化重点发展专业之一,2015年,贵州省电力总装机容量超过4500万kW,新增装机1700万kW,其中水电500万kW、风电200万kW,另外,清洁能源发电发展迅速(数据来源黔府发16号文件),该专业人才需求旺盛。贵州目前设置了供配电方向的学校并不多,贵州大学有智能电网创新团队,六盘水师范学院有中央财政支撑与学院共建的电气工程专业(供配电方向)实验室。因此,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方向可定为供配电等新能源技术领域或电气自动化方向。考虑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可采用“3+1”(其中“1”=“0.25+0.25+0.5”)人才培养模式的体系结构,遵循产学合作,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选择的原则。六盘水师范学院与富士康烟台工业园产学研合作教育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企业的1年分三段,第一个0.25年是在企业基础岗位培训相关技能;第二个0.25年是掌握一定工程技术和完成毕业实习;最后0.5年进行毕业设计,由企业工程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其余时间学生在学校完成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完成开设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及专业综合实验等实践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能力。

3.2优化课程体系

按照卓越工程师计划,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现代科学技术呈现科学的整体化、技术的综合化趋势,要求各个分支学科渗透、多层次学科交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需重新构建,必须掌握该专业的基本理论、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

3.3实践环节改革

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学生能尽快地进入行业中去,除了直接进入企业学习,在学校的课程设置特别是实践环节上也要有所改革。根据产学研合作企业实际调研情况,结合该专业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路,构建“培养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毕业设计实践即第四年学生进入企业,由学校和企业联合确定学习内容和目标,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尽快真正进入工程领域。这样的课程体系构建优化了实践教学内容,通过相关课程和第四年毕业设计环节的设置,实践了卓越工程师计划内容,也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考取电气工程师证,提升就业和后续专业竞争力。

4结语

结合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及课程设置的优化、实践环节的改革,提升学生就业和后续专业竞争力,加快卓越工程师计划进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