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常用的护理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29 09:20: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icu常用的护理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icu常用的护理知识

篇1

2007年1~12月我院icu共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1320例。其中,全麻病人837例,腰麻或硬外麻醉210例,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症、昏迷病人273例(见表1)。出现并发症59例,其中,首次穿刺失败20例,套管针脱落及局部渗漏11例,套管折叠10例,套管针阻塞12例,静脉炎6例(见表2)。

讨 论

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首次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操作者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技术上不够熟练,或患者不配合,从而造成穿刺过深,针头穿透血管壁,使血管破裂导致失败。对策: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配合。血管要平直,弹性好,进针速度宜慢,且应直接刺入血管,穿刺成功后退出针芯时速度不易过快,用力勿猛,以防留置套管针随针芯一起滑出血管外[1]。

套管针脱落及局部渗漏原因:穿刺后敷贴固定不牢,尤其是全麻患者或是昏迷患者经常出现烦躁的情况,致使患者将针自行拔出。另外血管弹性不好,以及一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导致的血管受刺激而使套管针脱落以致出现局部渗漏。对策:穿刺成功后用特有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局部保持干燥,应多巡视观察。推注化疗药物时速度一定要缓慢,若局部肿胀应立即拔掉套管针,重新更换穿刺部位。

套管折叠原因:发生折叠处常为套管与皮肤接触处,因患者活动肢体,或敷贴固定不平整,导致套管折叠。对策:穿刺部位避开大关节,告知患者减少留置侧肢体活动量,固定敷贴时从中间向四周逐渐展平确保与皮肤贴紧。

套管针阻塞原因:输液后以及采血后,未及时推注肝素稀释液造成血液凝固而堵塞血管。另外,抗凝液的量不足,推注速度过快,也会导至血液回流至套管末端,凝固堵塞血管。对策:用生理盐水100 ml加低分子肝素钠12 500U肝素液封管。在使用过程中每次接管时要注意,必须认真检查肝素帽有无松动和异常,若延长管内有回血,色鲜红并远端渐淡为肝素化的血液,可直接接输液管进行输液,若回血色暗,无稀释状,应慎重,切勿强行推注[2]。庞溯槟等[3]研究结果提示,输入高浓度或刺激性药物后应静滴生理盐水20 ml左右,再行肝素盐水2~5 ml封管,对降低静脉炎,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有着重要的意义。

静脉炎原因:可因局部细菌污染(敷料潮湿)机械性刺激(留置针所造成的)和化学性刺激(药物和高渗液体)等因素引起。对策: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同时严格执行留置针常规留置时间。临床上常用的七叶皂苷钠因对黏膜和肌肉组织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注射部位局部疼痛肿胀经热敷可使症状消失。

总之,静脉留置针技术日臻完善,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其使用技术并做好观察及护理,以有利于促进病人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篇2

1 带教方法

1.1 入科教育:ICU与普通病房不同,病人的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各种监测仪器多,病人身上的管道多。尤其是无家属陪伴的病人,对其一切治疗、护理(包括生活护理)均由护士完成,这就要求护士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要求新护士认真学习ICU规章制度:如工作制度、各级各班人员职责、医嘱执行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病情的观察及护理记录单的书写,各类危重病人的抢救措施等。

1.2 ICU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培训:根据新护士的特点,进行阶段性带教培训,从基础到专业,制定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通过一阶段的培训后进行考核,并进行分析及总结,考核时带教老师也参加,激发了老师的积极性,也巩固了其专业知识技能,合格后才进行下一阶段的培训。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同时进行。主要培训内容有:(1)危重患者的观察及护理理论;(2)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微量泵、除颤仪等的使用及保养;(3)心肺脑复苏术;(4)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各引流管的护理;(5)常见危重疾病如休克、ARDS、MODS、DIC等的相关理论及抢救配合等。

1.3 选定带教老师:(1)老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热爱本专业,人际沟通能力比较强;(2)临床经验丰富,专业技术熟练且具有扎实的专业医学知识;(3)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

1.4 带教的形式

1.4.1 集中强化培训:新护士入科后第一个月熟悉ICU环境及相关制度,从第二个月开始,每周进行3个下午的集中强化培训(除值班人员外其余护士全部参加),先进行理论讲座后再进行操作示教,理论由护士长及有经验的护师、护士及专科医生主讲,操作由指定的带教老师示教。

1.4.2 不定期的培训:每天进行晨间提问,每周或每两周安排护理查房。主要内容是临床上常用的知识及结合临床上所遇到的新的疑难病例、新仪器、新的护理技术操作、治疗方法以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等。护理查房先由带教老师进行示教,每位新护士都要自己准备一位病房现有病例组织查房,查房时要求全科人员参加并进行讨论,这不仅培养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提高了她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3 分阶段带教:第一阶段:一对一的带教。每个新护士由一位经验丰富,年资较高的护士跟班带教,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让新护士动手操作,带教老师以辅助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只做提示性和启发性的回答,让新护士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以提高临床护理能力。第二阶段:双班制带教。带教老师和新护士上同一班,但分管不同的病人。新护士要克服依赖性和盲目性,要有信心和独立观察、思考的能力,独立完成本班的工作,如遇到难题,带教老师应启发其回顾培训阶段和带教开始阶段所讲解的理论和抢救技术,鼓励其自行解决,带教老师主要起质控的作用,确保护理安全。第三阶段:单独值班。新护士通过以上两阶段后,基本掌握了ICU工作制度、程序和常用抢救技术,经过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的综合考评,确定其具备单独值班的能力时,应安排单独值班。并告知如遇到工作量大或特殊抢救不能保证护理质量时及时通知二级护理班。

1.5 带教考核:主要是通过对新护士的不定期的综合评定(即在工作态度、专科知识、业务技能三方面评价),间

接考评带教老师的带教方法,对带教中的不足及时予以纠正。

2 效果

2.1 改变了以往凭经验带教而不注重带教效果的传统做法,对新护士进行带教定期考评,增强了带教老师的成就感、荣誉感、责任感和自信心。

2.2 激发了新护士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巩固了带教效果。

2.3 提高了新护士的综合能力。通过4个月的临床带教培训,全部新护士均能掌握ICU现有监测技术,常见的抢救技术和理论,并能熟练应用,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3 体会

篇3

1 临床资料

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入住我院ICU的患者共654例,其中谵妄达102例,占总数的15.6%,其中男64例,女38例,其中老年患者53例,外伤后患者72例,择期术后患者30例。

2 ICU谵妄的常见原因

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多数ICU患者经历不同程度的疼痛,如果不能解除疼痛,本身就会导致患者的烦躁不安和意识模糊。年龄70岁以上;既往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痴呆史,中风史,癫痫史,抑郁史;入院时有视力或听力减退;有肝肾功能障碍等均为诱因。ICU患者常用的精神活性药物可以增加ICU患者的谵妄率,如抗胆碱药物、止痛剂和镇静剂等。术中低氧血症、低血压、大量出血、输血、过度换气、酸碱平衡失调、营养不良等可引起谵妄。

环境因素:ICU的环境与谵妄有密切关系。①监护室与外界隔离;②ICU内有许多抢救设备和监控仪器,这些都给患者带来一种被禁锢的感觉,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同时限制了患者的活动;③ ICU患者存在严重的睡眠剥夺问题,ICU患者的睡眠时间减少,经常从睡眠中惊醒,睡眠质量差,睡眠剥夺对患者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原因主要是噪声、灯光、给药等,其中以工作人员说话所产生的噪声对患者睡眠的影响最大;④危重及抢救患者多,特殊治疗及护理多;⑤限制探视不陪伴,限制活动及使用约束,环境陌生,缺乏沟通及交流;⑥需要使用留置导尿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下机械通气等。

3 护理措施

3.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早期评估精神障碍发生的因素,积极配合治疗原发疾病,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控制感染及低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

3.2 减少应激刺激在患者刚刚入住ICU后,常常会由于病情严重、疼痛、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医务人员而感到恐惧、焦虑,此时,护士最好能够陪伴患者,对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每一项操作,患者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和感受等。缓解疼痛,保证舒适。

3.3 反复给患者进行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定向 由护士承担,每天为患者提供3次刺激认知功能的活动,以保持患者的定向力。

3.4 保证患者的睡眠,促使睡眠-觉醒周期的正常化 ①降低ICU的噪声,夜间尽量关灯,最大限度的降低各种监护仪的报警声音,在23:00~5:00之间尽量协调和限制各种护理操作,只能小声说话,不能使用电话、对讲机等,尽量不使用直接灯光照射等;②夜间静脉滴注咪达唑仑或丙泊酚可以有效地改善睡眠。在患者意识清楚合作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约束带的使用,对精神状态异常的患者禁忌使用约束性治疗,可酌情使用药物性治疗;及时拔除导尿管,早期活动,包括关节运动。

篇4

1 ICU护生带教的现状

1.1 广东省人民医院在综合ICU护生带教中推行首问负责制,科室首位接护生咨询的护士作为首问负责人,当场回答,不能及时给予答复者,指导寻求相关部门或相关人员进行解答;每批护生实习结束前,征求意见并及时反馈。研究显示,这样的带教方式增加了科室的凝聚力,提高了科室的整体带教水平和护生的满意度。

1.2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ICU应用医护合作带教法,在实习的过程中由护理人员和医生共同带教,制定重症医学护理教学理论目标和技能目标,注重护生理论联系实际,采取“问题为基础、病例为中心”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每周由实习小组长召集一次病例讨论会,带教老师参加,就临床工作和教学方面进行双向评价。经研究发现,医护合作带教法优化了师资队伍,提高了教学水平,改进了教学方法,增强了能力培养,双向评价,教学相长。

1.3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将PDCA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循环引入ICU带教管理工作中。具体做法:设一名总带教,下属多个带教老师,实习生由带教老师指导实践,实习过程遵循PDCA循环原则,以动态、向上的循环为特点,环环相扣。通过这种带教方式,带教老师的自身理论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1.4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ICU采用读书笔记的方法进行带教,要求进入ICU的护生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临床实习心得体会,及时做笔记,碰到疑难病种提醒护生回去查阅相关资料,并做好病情观察重点和主要护理措施的记录。带教老师2~3天批改一次护生的笔记,针对护生笔记以及平时实习时遇到的问题,由带教老师结合ICU常用的护理知识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精心示范。经过实践证明,读书笔记不但督促了护生多学习、多思考,同时也增加了带教老师与护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促进了带教老师不断学习新业务、新技术,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了临床护理的教学质量。

1.5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ICU应用阶段性目标教学法,根据护生在ICU的实习计划,将整个临床实习分为了解评估、熟悉练习、强化提高及考核评价4个阶段进行。这样的带教方法更加明确了护生学习目标,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充分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护生对危重患者的整体观察和抢救应急能力,同时规范化管理,加强了带教老师的责任感,提高了带教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

2 制约ICU护生带教的因素

2.1 护生在ICU实习时间短 短护生参加ICU实习是临床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医院安排护生在ICU实习时间为2~3周 ,大家都知道ICU是一个病情复杂、集中高精尖的生命监测仪器和设备,3周的时间对于护生来说太短,尤其是在教材中没有专门的重症监护课程,这样给我们的护理带教工作增加了难度。

2.2 带教与工作的矛盾 ICU作为一个封闭的环境,没有家属的陪护,仅有护理人员,患者的所有事项都要由护士来管理,一个护士看护1~3名重症患者,这样的工作量是大家不可想象的,从患者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到病情观察记录,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ICU护士的眼睛、耳朵和手都是不停地运转,这样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致使带教老师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来顾及护生。

2.3 ICU护生学习的盲目性 ICU收治病种繁多,患者病情危重,需要护生必须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在ICU,护生需要掌握的操作比较多,如心肺复苏、呼吸机的使用、各种微量注射泵的使用、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心电监护操作、吸痰技术等,要求护生短时间内熟悉并掌握这些操作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护生惧怕操作,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无所适从。

2.4 ICU护生的心理压力大 危重患者较多的ICU工作,应急性较大,重点是患者的综合护理及各种护理技术的应用,会增加护生的压力,病人病情的严重性形成一种压抑的气氛,同样会护生造成很大压力,不熟悉操作过程,不明确物品的陈列,对工作本身和学习目标感到紧张,现实与理想的反差均使护生出现各种心理压力,影响护生的临床实习。

3 对 策

3.1 增加护生在ICU实习时间并将ICU作为护生的最后实习科室 笔者认为护生在ICU的实习时间应该延长为6周比较适宜,护生到ICU后需要时间去适应熟悉环境,熟悉基本护理流程,熟悉各种抢救仪器以及抢救技术,掌握危重患者的监护要点。若是6周的时间,带教老师就可以充分安排好护生的实习计划,因材施教,护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圆满完成ICU的实习。另外,ICU是集危重、抢救、大手术患者于一体并对其进行集中监护的治疗场所,病房集中了医院最危重的患者,他们随时需要抢救,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因此,尽可能安排护生先去大外科、内科轮转,结束后再到ICU实习,这样护生基本熟悉了各种疾病的护理常规,也熟悉了护理技术规范,可以更充分地学习危重患者的各种监护技术。

3.2 提高带教老师素质,加强业务学习 作为ICU护士,必须有敏捷的反应、敏锐的观察力并且具备评判性思维,把患者第一手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医护默契配合,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保证患者得到最优质的护理;还要有丰富的业务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术;要不断学习,平时多参加医院及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有利条件,多读书,读好书,保持平和乐观的精神状态,调整心态,正确面对工作中多种角色的压力,加强工作责任心,为护生树立良好的角色榜样。

3.3 制定合理的实习方案 每批护生到ICU后由总带教老师进行环境介绍,发给护生已制定好的“ICU实习计划”,让每位护生详细了解在ICU实习过程需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护士长统一排班,将护生安排到各带教小组,带教老师结合实纲,合理安排实习计划,根据护生学习进度,注重培养护生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带教老师应鼓励护生提问题,经常询问其感受,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3.4 搭建与护生沟通的平台并给予护生心理支持 在面对各方面压力的情况下,始终调整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鼓励护生倾吐,并加以疏导,以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提高心理素质。定期组织护生以聊天等形式,耐心解答护生在ICU实习中最关心关注的问题。多方面了解、关心护生,鼓励护生及时、实时对临床带教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经常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多思考、多反思,做护生的良师益友。带教老师及时了解、关注护生的身心健康,对消极的心态及时提醒、指导,因材施教,缩短护生对ICU的适应过程,建立稳定的心理状态,便于带教计划的落实,从而提高了护生的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华,谢银均,陈文玉,等.首问负责制在综合ICU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9,9(8);32-33.

[2] 蒋仕银,李素玲.医护合作带教法在重症监护病房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1);73-75.

篇5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10)-03-0072-01

护士所具有的药理学知识水平和工作责任心直接关系到ICU病人静脉药物治疗的效果;而ICU病人静脉给药的护理安全性又直接关系到医疗护理的质量。用药安全指上市药品在使用全过程中的安全,不安全用药包括用药差错和不合理用药。现将提高ICU静脉用药安全的护理对策具体介绍如下。

1 严格遵守临床用药原则

1.1 严格遵守查对制度 静脉给药的各个环节都要执行三查八对制度,操作前、中、后查对,护士均要核对病人的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和有效期。除此之外,护士在执行医嘱时还需核对病人的过敏史,以确保用药的正确性。执行口头医嘱时,执行前务必向医生再次复述无误后,方能执行。

1.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护士在静脉给药的各个环节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配药过程中执行注射器单用措施,一针一管吸一药物,一根棉签消毒一个瓶口;静脉注射和静脉输液时也要严格无菌观念,24小时连续静脉输液的病人要坚持输液器一天一换。

1.3 严格遵守配药规程 ①一位病人同时使用多瓶液体静脉输液治疗时,应根据医嘱及药物性质合理安排配药时间,在治疗卡及输液瓶签上标记序号,摆药护士按序号摆放药物 ,保证配药顺序一目了然,避免配制药物时间过早,配制好的药物长时间后才输入到病人身上,易造成污染、药物变性及药效下降,尤其是ICU 病人病情变化快,医生随时会调整用药方案,过早加药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②护士在配制药物时还须保证剂量的准确,吸药时须等药物完全溶解并抽尽安瓿内的药液,避免造成治疗药物剂量不足。③掌握正确的配制药物方法,严格按药物的配伍禁忌配制,切忌出现护士为图方便,不用某些药物的专用溶媒,擅自换用其他溶媒溶药。

1.4 合理安排给药时间 适宜的给药间隔时间应与该药物的半衰期近似,给药间隔时间过短或过长,均易致药物蓄积或达不到治疗效果[2]。使用输液卡,卡上明确标明各种药物的输注时间及顺序,应具体到分钟,特殊药物的使用时间要做好重点交班登记,各班护士在更换输液液体时,严格按序号并参考输液卡及执行单上实际用药时间,保证治疗间隔时间与医嘱相符,并在护理记录单上准确记录。

1.5 注意静脉药物的配伍禁忌 在联合静脉用药的各个环节要防范配伍禁忌:①静脉药物配制时要严格执行注射器单用制度,根据药物性质选择溶媒,全面了解配伍药物的特性,避免盲目配伍,如磷制剂与钙制剂加入同一瓶会产生沉淀;维生素C与氨茶碱吸入同一注射器中药效会明显下降;②多种静脉药物经同一通道同时输注时,要注意各药物之间的配伍;③静脉输液时,既要注意同一瓶液体中药物有无配伍禁忌,也要注意相邻两组液体之间的配伍禁忌,更换输液瓶时密切观察两种药物有无配伍禁忌,对不必严格控制输液量的患者,在输注两种抗生素或可能存在配伍禁忌的两种药物之间可输入适量生理盐水以作间隔。④使用各种新药前,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及时将新发现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记录在专用登记本上,供全科人员查阅。

1.6 按要求严格调节输液速度 ICU 病人病情重,必须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各种药物的性质及医嘱严格调节输液速度。使用不同品牌输液器前,应明确该输液器外包装上的点滴系数(供给1ml液体所需的滴数),以便准确计算输液滴数。

2 密切监控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同一药物同一剂量对于不同病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ICU病人的联合用药可能会加大差异的存在。ICU 护士必须严密监控用药后的疗效,及时告知医生以调整药物的剂量,尽早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3 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血管活性药物是ICU最常用的静脉药物之一,原则上经中心静脉输入,这样药物不但起效快、还可防止组织坏死。血管活性药物最好使用单独静脉通路,并保证匀速输入。严禁从血管活性药物通路静脉推注其他药物,还应避免在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静脉通路测CVP。停用血管活性药物时,护士应回抽置管内残余液后封管。

4 输液泵及微量注射泵使用安全性的观察

输液泵及微量注射泵的使用能准确控制输液速度,使药物速度均匀、用量准确并安全地进入患者体内发挥作用。ICU病房的重症病人常常使用输液泵及微量注射泵来控制一些特殊药物如血管活性药物、镇静药等速度。输液泵及微量注射泵给重症病人的治疗带来了很多好处,给护理减轻了很多工作量,但与此同时它们也同样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因此护士应随时查看输液泵的工作状态,及时排除报警、故障;尤其是在持续泵入血管活性等药物时,应随时查看输液瓶内或注射器内的药量并及时更换补充,防止由于药物输注中断而造成病人的生命体征的异常波动,以确保用药安全。

5 重视对ICU护士的管理和培训

5.1 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贯彻法律意识临床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存在着法律问题,要加强 ICU 护士执业过程中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做到知法、懂法,运用法律知识来约束自己的给药行为,杜绝出现因药品使用不当带来的医疗纠纷。

5.2 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 临床给药中存在问题,有些是因为护士缺乏责任心和自我约束力,并非是技术原因或业务水平[3]。因此,要加强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不断提高责任心和约束力,做到在无人监控的条件下能严格遵守临床给药各环节的各项原则,做到规范准确的给药。

5.3 加强对药物安全知识的学习 护士必须加强对药物安全知识的学习,包括药物的化学名、商品名、用法、剂量、途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ICU病人病情重,用药复杂多变,护士尤其要熟练掌握各类常用抢救药物的相关知识。

5.4 及时掌握临床新药相关的知识 目前,临床上药物更新快、新药多,护士在使用新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该药物的说明书。药品说明书是指导怎样用药的根据之一,具有法律效应,用药前准确阅读和理解说明书是安全用药的前提。阅读了药物说明书,可以让护士在用某种药时,心里有数,知道该观察哪些内容,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能及时做出应对措施,甚至有时还能提醒医生。

5.5 加强高危人群的教育和培训对低年资护士和进修、实习护士加强教育和培训,新上岗护士及进修护士在进行岗前培训时重点进行安全教育,以提高责任心。

6 加强组织管理

ICU可组建药物安全管理小组,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以消除静脉给药的安全隐患。如除输液管路和导尿管外,在鼻饲管、空肠营养管和腹腔冲洗管上贴写醒目的标签;对非常规剂量的药物一律在剂量下方划双红线,以引起配药护士注意;对于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或其它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药物,要在其输液管路上贴写醒目的标签。此外,药物安全管理小组还应关注护士静脉用药每一细节,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详细记录查出的问题,与全科护士讨论、分析原因,制定处理方案,跟踪方案的落实情况,反馈方案的效果。同时,药物安全管理小组还应承担收集、整理ICU药物相关信息,尤其是临床新药的信息,及时向科内护士传达的责任。同时,ICU应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提高全体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增强用药安全意识,确保用药安全[4]。

总之,ICU的病人病情危重,静脉用药种类繁多而且紧急,尤其是在抢救的时候。因此,加强对 ICU 护士临床用药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对于杜绝医疗纠纷隐患,保证病人用药的安全,确保药物治疗发挥最大功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7.

篇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60-03

ICU综合症是指病人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症。这种病症的出现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产生的。本文将通过对CU综合症产生的原因、护理措施等方面的浅析,以便以后我们在工作中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1 ICU综合征的定义、发生率、临床特征及诊断

1.1 定义

ICU综合征首先由Mckegney于1966年提出,后日本学者于1982年对其作出如下定义:入住ICU后,经2-3d的意识清醒期(这时可出现失眠)后,出现以谵妄为主的症状,后者持续3-4d或直至转出ICU;症状消失后不留后遗症。其主要发病原因为身体和环境因素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所致。此后,又于1987年认为,ICU综合征是在综合治疗时因患者、治疗、环境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精神症状,其前驱症状是失眠,症状是谵妄与焦虑。近年来,大部分学者认为,ICU综合征主要以谵妄状态为本质特点的精神病性症候群。

1.2 发生率

入住ICU的成年病人常发生行为、知觉、认识方面异常,其发生率报道不一,最高的报道可达70%[1]。这些问题常发生在入住ICU5-7天后,而且随入往时间延长,出现机会增大。据研究,ICU病人中有16%并发谵妄,约有12%-36%发生抑郁,与一般人抑郁发病率(约4%)相比危险度高[2]。

1.3 临床特征及诊断

临床表现有4大特征:原有精神状态的急性改变或呈波动性过程、注意力改变、思维瓦解或意识水平的改变。其可分为高反应型(如狂躁、暴力)、低反应型(表现为安静但伴有困惑与茫然状态,易漏诊)、混合型(症状呈间歇性波动性)。

目前对ICU综合征的诊断尚缺乏统一标准,临床上对ICU谵妄的评估常根据ICU谵妄筛查表(ICDSC)和ICU意识紊乱评估办法(CAM-ICU)来做出判断[4]。ICDSC诊断谵妄的敏感性较高,常用于ICU谵妄的筛查,使用时首先判断患者的意识水平(5个等级),然后对所有无昏迷或木僵的患者按照筛查项目进行24h内的信息评分(0-8分),≥4分考虑诊断谵妄。CAM-ICU是为气管插管患者而设计的,其诊断谵妄的敏感性、特异性皆较高。使用CAM-ICU诊断谵妄分两步进行,首先应用标准的镇静评分对患者的意识水平进行评价;随后对除昏迷状态以外的患者依据以下临床特征进行ICU谵妄的评估:⑴急性发作的精神状态的改变或呈波动性过程;⑵注意力改变;⑶思维瓦解;⑷意识水平的改变。⑴+⑵+⑶或⑴+⑵+⑷可以诊断ICU谵妄。而抑郁和焦虑则可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做出诊断。当然在做出ICU综合征或ICU谵妄诊断之前应排除脑部本身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精神障碍。

2 ICU综合征产生原因

ICU综合征是在ICU环境应激以及可以改变脑功能的因素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出现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较为复杂[3],主要有原发病或原发病并发症(如感染、休克、脱水等)、ICU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

2.1 疾病本身的因素

任何引起脑功能改变的因素均可导致谵妄的发生,如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脑功能改变,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质或量的改变,引发脑神经的高级功能障碍,出现临床症状。另外,手术亦可引起,不同手术部位,其发生率不同。脑部手术时由于脑部血流减少有可能发生小的梗塞灶等诱发ICU综合征。心脏手术时因心输出量减少、发热等参与了ICU综合征的发病过程。食管手术患者也易发生ICU综合征。

2.2 ICU环境因素

因ICU内环境特殊、无家属陪护、治疗的特殊需要,患者存在社交孤独、沟通不畅、制动、环境陌生、噪音过度、感觉单调或缺失、个人隐私无法保护及每天光线变化的缺乏等。但这些因素并不直接导致谵妄,亦不是谵妄发生的必要条件,是与患者本身的疾病交织在一起而发生的。

2.3 药物因素

在ICU中使用的药物常可产生明显的精神毒性作用如、镇痛药、抗菌药物、抗胆碱能药、抗高血压药、抗心率失常药、抗惊厥药、H2受体拮抗剂及其他。

2.4 睡眠剥夺

早期的研究发现,睡眠剥夺在ICU综合征中起一定的作用[4]。但目前多持反对意见,美国精神病学会的诊断标准中标准中将睡眠障碍列入谵妄的必要症状而非病因。

2.5 心理因素

心理疾病可能引起意识障碍的研究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因ICU患者承受着生命威胁、对医疗过程的惧怕、无法交流、全新而可怕的环境、自我控制能力的丧失等刺激。在ICU中,典型的ICU综合征通常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预防与护理

3.1严密观察病情

早期评估精神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掌握呼吸机的应用指征,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式提示谵妄发生与否的敏感指标,要加强监测[5]。在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血气分析变化的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呼吸机正常运行,确保组织供氧充足。

3.2 改善环境

保持室内清洁、整齐、舒适、安静、温湿度适宜,设备应摆放整齐,灯光可使用柔和光线,不要直接对着患者的眼睛,房间设有窗户和钟表置于患者视野范围。妥善安排治疗操作时间,尽量保持患者白天清醒,夜晚睡眠,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患者之间用屏风或窗帘隔开,以避开抢救对病友心理感应带来的消极影响。Kahn[1]等将噪声按其来源分为两类:一类与机器有关,不可控;另一类与人的行为有关,可控。并且认为50%以上的噪声属于后者,是可控的,医务人员尽量避免在患者床边讨论病情,大声喧哗,呼吸机、监护仪等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调至合适大小。

3.3 提高操作技能

熟练掌握仪器的性能、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并能对有关数据、图像、检验结果做出正确分析与处理,对患者说明使用仪器必要性和安全性,以防患者不安[6]。当监护仪报警时,要沉着镇定,反应迅速,避免造成紧张气氛。

3.4 加强护患沟通

语言交流是护理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过程能够减少患者的焦虑和忧郁,并从感情上激发患者[7]。护士应掌握多种语言的常用会话,如英语、地方方言等,与患者无障碍交流,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归宿感。

3.4.1 做好入室前的访视

患者与医务人员建立强有力的信任关系,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8]。护士在术前应访视患者,介绍入ICU的环境,必要时让患者接触病房,介绍各种监护仪器、导管及插管的作用及重要性,使病人事先有良好的心理准备,避免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的发生[9]。对老年、性格内向、既往病史中有过脑外伤、精神失常等患者,更要做好此项工作;对紧急进入ICU患者,要争取时间进行心理护理,要讲解重症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

3.4.2 加强入住后交流

3.4.2.1 根据不同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

由于每位患者的社会地位、文化层次及不同,对疾病的态度及对治疗中的文化需求也不同,尽可能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满意的环境,做好解释,按医疗护理常规进行治疗和护理[10]。

3.4.2.2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

贝克认知疗法[11]的理论观点是,人的情感与行为由其认知过程所决定,错误的认知引起错误的判断和推论,导致病态的情感和行为。对进入ICU患者,护士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有关的医学知识,帮助患者客观的看待自己的病情,使其懂得进入ICU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治疗、护理,身边的各种仪器是为了帮助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变化,使患者在对ICU的了解中自然地减轻心理压力,对自己的病情有正确认识。

3.4.2.3 加强非语言沟通

心理学家指出[10],信息交流=7%言语+38%语调+55%面部表情。ICU部分患者因气管插管、气管造口等原因失去语言表达能力,护士要掌握一些非语言沟通技巧,通过体势语言与病人沟通。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增加视觉信息传递,以掌握其生理及心理动态,增强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3.5 鼓励家属参与心理护理

家属探视并不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允许家属探视,可以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焦虑程度,增加患者的信息,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对遗弃和分离的恐惧[12]。家属不仅仅是单独的探视者,而逐渐成为医护人员的合作伙伴,因此,根据治疗护理的具体情况,适度地开放ICU探视,让家属亲友多亲近患者,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3.6 舒适护理

3.6.1 及时有效地镇痛

54%术后患者的疼痛比护士想象的严重的多,92%的病人迫切需要术后镇痛[13]。Mortimer等研究显示,护士通报给患者的安全而有效的疼痛处理信息将增加治疗的顺应性,帮助患者使其感到疼痛得到控制,改进了临床效果,减少了焦虑,增加了满意度[14]。

3.6.2 保持的舒适

给予合适的卧位,适当的垫衬,必要的翻身按摩并肢体活动,减少病人的不适、烦躁。

3.6.3 防止跌伤或自我损伤

ICU谵妄患者发作时,易发生跌伤和自我损伤,因此要给与正确的保护措施。

3.6.4 加强治疗的计划性

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或尽量集中操作,使病人至少有70―90分钟的持续睡眠时间[12],在操作过程中动作要敏捷、轻柔,并做好解释工作。

3.7 暗示治疗

指用语言使病人不经逻辑判断直接接受灌注给他的观念,从而消除其症状。通过积极的语言强化病人治疗的信心、减轻疼痛。积极的暗示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可以提高病人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和整个机体的正性反应,使病人在提示和鼓励下精神振作、充满信心,有利于康复[15]。

3.8 提高自理能力

心理学者雅各布森和精神病学家沃尔普认为,肌肉放松可以对抗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情绪的目的[11]。ICU患者病情较重,当其身体状况允许时,医务人员要鼓励且协助患者床上料理个人生活(如吃饭、洗漱、活动肢体等),逐步增加活动,使其正常行为不断得到强化,逐渐摆脱认为自己是重病患者身份的心理,患者活动后肌肉和心理的放松状态抑制了焦虑情绪的发生,也减少了ICU综合征的发生。

4结论

ICU谵妄是一种发生率高的疾患,使可以预防和治愈的。但若病情未得到控制,能明显影响患者预后,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尽最大可能与患者交流,随时将必要的积极信息透露给患者,并尽量保持在患者的视野范围内活动,以增加其安全感。并适当疏导情绪和心理,控制其情绪,获得患者的真实情况,降低谵妄的发生率。然而目前对ICU综合征的诊断尚缺乏统一标准,有待统一标准从而更好地防治及护理。

参考文献

[1]Hall JB,Schmidt GA,Wood LDH. Principles of critical care.2nd edn.Singapore:McGram-Hill Co,2005,177.

[2]郭凤琳,张家驹.ICU综合征及音乐治疗[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7,16(3):103-104.

[3]Ouimet S,Kavanagh BP,Gottfried SB,et al.Incidence,risk factors and consequences of ICU delirium. Intensive Care Med,2007,33:66-73.

[4]Girard TD,Pandharipande PP,Ely EW. Delirium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Crit Care,2008,12(Suppl 3):S3.

[5]汪静.老年人术后谵妄的护理.贵州医学,2005,29(3):276-277.

[6]渡连淑子,张淑琴.对接受医疗仪器治疗患者的评价和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6,13(3):130-131.

[7]关靖宇,林秀英,狄桂萍.护士与昏迷患者语言交流的技巧[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6,21(6):267-268.

[8]陈玉红.ICU综合征的心理护理[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8,4(6):20-21.

[9]史.ICU患者心理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10,13(6):324-325.

[10]吴虹.非语言交流与病人心理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9,12(1):33-34.

[11]顾瑜琦,刘克俭,主编.健康心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85-300.

[12]王志红,周兰珠,主编.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65-179.

篇7

很多护生在家都是独生子女,因为家庭的影响及本身具有的优越感,导致其缺乏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1]。而且进入ICU实习的护生生源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护生的个人素质不同、护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同、已轮转科室不同、对待临床实习的认知和态度各不相同。

2确定教学目标

与护生互动,共同制定带教计划,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的带教目标并制定标准。让护生了解ICU的相关概念,收治病人的原则,工作制度和管理方法,熟悉各班次工作程序;掌握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输液泵等仪器的操作程序;掌握心肺复苏术和动脉血气标本的采集方法;基本掌握血液动力学监测方法;掌握内,外科常见危重疾病的护理要点;掌握ICU常用药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制定教学计划

3.1熟悉病房环境

详细介绍病房的布局(治疗室、配制室、仓库以及病房病床的布局);然后介绍各种物品及急救药物的放置;并介绍各班职责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等,使护生对实习环境有全面的了解,让其尽快了解并熟悉ICU的工作性质,融入ICU的工作氛围。

3.2根据对护生的初步评估,了解护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可通过以下问题初步了解。

护生的年龄学历;护生已轮转的科室;护生对护理的基本理解;护生基本的家庭状态;护生最想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护生与病人基本交流和态度初步了解护生的性格;通过提问ICU基本知识理论了解护生的理论基础。

3.3按照护生存在的问题排出首优问题,次要问题,根据存在问题给出相应措施。

3.3.1对自己从事的专业不热爱从事护理职业的社会认可程度较低传统观念对护理人员缺乏理解和尊重,认为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医生是关键、决定因素,而护理人员从事的是简单、机械的执行医嘱。包括病人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态度,使护生产生不平衡心理,认为护理工作无出路、没奔头,被人瞧不起,挫伤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对于这种护生就算有再好的带教计划和带教措施也无济于事。作为带教老师,要用事实让护生了解护理行业的服务理念和存在的社会意义。善于表扬这样的护生、激励护生、引发其内心的进取心,注意发现其身上的优点,给予真诚的肯定。让其在实习过程中找到成就感,对护理工作产生兴趣。

3.3.2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容忍力和耐力较差,经不起挫折和批评。表现对在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上刻意的不听安排。因此,在日常带教中对于护生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应客观分析原因,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选择合适的批评方式;同时要给予正确的示教。在实际带教中以引导护生的正确行为方式为重点,适当地忽略其不当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更易于培养其正确的行为。善于倾听护生的意见,对护生情感的释放和表达应以真诚、理解和霭的态度去对待。尊重护生的个性需要,给护生提供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的机会。同时,带教老师还应成为护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和朋友,正确指导护生掌握获得知识经验的有效途径。

3.3.3理论与临床实践较差基础文化知识较薄弱,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在工作中多数护生不能将学校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对临床相关基础理论和专科知识掌握不全面。ICU繁多的设备,护理操作,开展的许多专科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使护生望而生畏。对这样的护生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4实施教学计划

4.1第一周帮助护生适应ICU环境,了解ICU的文化和特点。带教老师与护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获取护生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了解护生的年龄学历,已轮转的科室,护生对护理的基本理解,护生基本的家庭和生活状态,通过观察护生与病人基本交流和态度初步了解护生的性格;通过提问ICU基本知识理论了解护生的理论基础。根据所了解的内容满足护生的心理需求,与护生共同制定学习方案,告知护生ICU的教学目标。

4.2每天学几点,把ICU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二十至二十五个小点,每天掌握一二点。下面以吸痰为例:2010-8-24安排护生下班后从教材中了解吸痰的目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2010-8-25示教吸痰的标准操作,让护生评价整个操作的优缺点,由带教者说明其评价存在的问题和可取之处。再由护生动手练习吸痰的标准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带教者放手不放眼,及时指出护生操作过程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给予适当的鼓励和纠正。在临床操作中应该给护生足够多的机会练习所学的内容。2010-8-30经过反复练习,可由护生再次总结吸痰的目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表达出操作练习后对吸痰的不同理解。以这样的一个学习方案,应用于其它知识点的学习。每周一次小讲课,每周一次给护生机会提出对带教老师的的希望和要求,在科内组织一次护理查房,书写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在出科前进行一次综全性的理论和操作考核。

5带教计划实施效果总结

5.1在整个带教过程中运用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和自我实现。充分信任、尊重和理解,激起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心的强大动力,使他们自觉自愿地与老师配合,努力完成实习任务。

5.2在知识传授中把学生和带教老师放在同等的地位,创造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激发护生的创新能力,但是通过带教老师的指导减少其创新的盲目性。

5.3在带教过程中运用了理论的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让护生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根本上认识一项操作和所学理论知识的本质,在临床上能更好的灵活运用。

5.4建立在一带一的基础上,运用了整分合的原理。整体把握护生的状况,分步解决护生存在的问题,综合性的考核护生在ICU完成的学习目标。

5.5护生在与带教老师的不断互动和沟通中陪养护生的沟通能力,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避免护生产生畏惧心理,使其自由的展现所能,完成临床实习。

5.6每天以作业方式安排护生掌握理论知识,在第二天中教会在临床中应用的方法。能给护生一定的压力,陪养护生养成每天学习的习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篇8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28-01

ICU谵妄是由于ICU患者经历一系列打击所致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障碍,主要表现为意识状态的急性改变或反复波动,注意力缺损,思维混乱或意识模糊[1]。ICU是危重症患者集中的地方,谵妄的发生率高,而瞻望的出现又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的风险性和医疗费用增加[3]。

1ICU谵妄监测工具及诊断标准

目前临床工作中用来评估谵妄的工具有许多种,其中主要应用的四种为精神疾病诊断统计分类手册(DSM-Ⅳ),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意识紊乱评估方法[4]和重症监护谵妄筛查检查表[5],但在ICU领域确认简便而有效的监测工具则为后两种。

1.1精神疾病诊断统计分类手册(DSM-Ⅳ)与意识模糊评估法(CAM)。DSM是诊断谵妄的金标准,但在ICU中进行主要观察和诊断的常为非经过专业精神科训练的医生和护士,对于症状及其严重程度的判断分析都有一定的困难,普及性较低。CAM曾一度为谵妄常用的评估工具,因其简单易行,又有较好的信效度,但运用该方法时需要患者具有基本的配合能力,因而在昏迷等患者的评估中有极大的局限性。

1.2ICU意识紊乱评估方法。CAM-ICU适用于ICU谵妄患者的评估,而且对带有气管插管等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患者也可以完成评估,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可以作为医护人员评估谵妄发生的工具,有助于早期发现,及早治疗。

1.3ICDSC表。ICDSC表内容包含8个项目。其敏感度达到99%,特异度达到64%,精确度达到0.94。

2ICU瞻望的护理措施

2.1舒适护理。

2.1.1创造良好的环境。病室温度保持18~22℃,湿度60%~70%,简化室内设施,必备的仪器设备整齐摆放,ICU环境设置家庭化,可以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为患者准备图书、杂志,允许患者使用耳机收听广播或听音乐,引导患者进入放松状态,减轻和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2.1.2促使睡眠――觉醒周期的正常化。ICU光线要柔和,降低监护仪及呼吸机的噪音,医务人员小声交谈,医疗护理操作要有计划性,尽量集中进行;帮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夜间可用耳塞或静脉持续泵入咪哒唑或丙泊酚改善睡眠的连续和持续时间。

2.2安全护理。

2.2.1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应激。实行专人看护,加放床档,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坠床、自伤、拔管等意外事件发生;防止跌伤或自我损伤,瞻望发作时,易产生机械损伤,护理的重点应放在病人改变了的行为能力上,而不是护理行为的需要上,当制动不可避免时,应尽可能的减少并且有严密的监护。

2.2.2提高患者的认知力。护士为患者提供3次/d刺激认知功能的活动,反复给患者进行时间、人物和地点的定向,提高患者的定向力;指导患者使用放大镜,助听器,促进患者对周围环境的感知。

2.3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3.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识别患者是否处于焦虑状态,评估患者的焦虑水平,采取必要措施降低患者的焦虑水平;氧分压式提示谵妄发生与否的敏感指标,要加强血氧饱和度监测;监测实验室检查结果,早期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补充营养;在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的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呼吸机运行正常,确保充足供氧;注意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椎体外系反应,口干,便秘,尿潴留等,早发现,早处理。

2.3.2合理镇静。躁动病人需要镇静来预防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谵妄发作持续较久时。镇静药物从小剂量开始,缓慢静滴至有效的血药浓度。在使用镇静药物过程中,要严密监测,如有不良反应,立即停用。

2.3.3做好机械通气的护理。使用机械通气的病人,应在使用前和使用中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该操作的意义,注意事项,减少患者的焦虑恐惧,尽量使患者配合治疗减少人机对抗,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可能性,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停机拔管。撤机前要做好各个系统的评价及心理疏导,撤机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鼓励病人自主呼吸,降低谵妄的发生。

2.4心理护理。

2.4.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沉着冷静的工作态度、亲切和蔼的语调与患者进行沟通,这个过程能够减少患者的焦虑和忧郁,并从情感上激发患者;于患者入ICU前一日到病房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访视,向患者介绍ICU的环境、陪护制度,做好各项宣教,必要时邀请患者实地参观,以减轻进入新环境后的陌生恐惧,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及家庭、社会支持系统。

2.4.2加强非语言沟通。ICU患者常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情况,无法进行语言交流,护士应运用辅助物品进行有效交流,也可应用触摸护理,比如坐在患者床边,缩短护患距离,在患者不适时,握着他的手,让患者感到一种无形的力量,给予患者家人般的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小结

ICU谵妄是一个严重且普遍存在的问题,医护人员应重视。作为医务人员应以广博的自然人文科学和医疗护理专业知识武装自己,准确掌握ICU谵妄的评估方法,确保ICU谵妄发生时及早发现诊断,给予患者充分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提高ICU谵妄的转复率,缩短ICU入住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刘淑嫒,陈永强.危重病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16

[2]陈彦方.CCDM-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10

篇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55-02

引言

重症监护病房集中了医院先进的仪器和设备、高技术水平的医务人员,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使很多危重病人得以转危为安,极大地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为挽救病人的生命、恢复健康提供了保证。护理工作任务繁重,ICU 护士作为特殊的护理职业人群,他们长期处于抢救突发患者、危重患者的临床第一线,要承受很强的工作和心理压力,如不及时调整身心状态,会出现对工作的厌恶疲倦感,表现为工作效率低,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情绪低落,个人无工作成就感等[1,2]。因此,探讨ICU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对策及防治措施变得十分必要。

1 对象与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我科从事ICU护理工作的24名护士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和一对一的聊天,年龄最大46岁,最小的21岁;护龄最长的22年,最短1年;主管护师5人,护师7人,护士12人;大专以上18人,中专6人。共发放问卷24份,回收24份。

2 结果

24名ICU护士中,睡眠障碍3人(12.5%),情绪不稳定6人(25.0%),常有疲乏感20人(83.3%),易激怒4人(16.7%)。统计分析表明引起ICU护士不良感觉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作劳累、病人病情多变、知识更新、仪器设备更新、病人周转快、夜班频繁等。

3 心理压力原因分析

3.1 工作环境特殊性

一方面,ICU病房内各种监护仪、呼吸机的报警声、病人痛苦的声;另一方面,病人病情危重,随时可能突发呼吸心搏骤停,护士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担惊受怕,唯恐观察处置不周而延缓抢救时机。

3.2 ICU护士工作量

由于ICU护理人员数量少,尤其在人员配备较少的夜班,由于重病人多、观察项目多,当班护士经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体力消耗大,精神高度紧张,主观疲劳感上升,易造成情绪波动及不良心理状态,长期持续会导致心身疾病[2]。

3.3 护士与病人或家属之间的误解和冲突

护士面对的是饱受疾病折磨、心理状态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的病人,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而病人对护士的要求却是多方面的,病人和家属常会因为病情复杂、病情过重以及经济方面的原因,对ICU护士产生误解,ICU护士即使遇到歪曲事实、情绪激动、甚至辱骂护士的病人,也必须保护冷静、平和及理解的心情,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压抑自身感受,做出精神妥协[3,4]。加上工作繁重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出现脾气暴躁、易怒、言行举止失常,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心理压力。

3.4 不同角色转换间的冲突

护士在职业及家庭中所处的地位使他们同时要扮演多种角色。在工作中要当好医生的助手、病人依赖的护士、领导称赞的下属,在家庭中要当好贤惠的妻子、慈祥的母亲、孝顺的女儿。要扮好全部角色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当角色转换不当出现矛盾时便产生精神压力和心理不平衡,心理疲劳也由此加剧。

3.5 岗位角色转变与医护协作困难

调查结果表明,低年资及新调入ICU的护士心理承受能力差,与他们心理素质低、急救业务不熟练、未能适应岗位角色转变有很大关系。由于现代医疗仪器和设备的不断更新,高难度技术的广泛开展,一些护士未能及时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知识老化难以胜任临床护理需要时,注意力和精力持续高度集中,从而产生心理疲劳。一旦在工作、生活中受挫,则不能灵活应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引起护患冲突、医患关系紧张,造成心理失衡。

4 讨论

面对压力,ICU护士若不能很好应对,不仅影响她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会直接导致护理质量的下降,了解护士的压力源及应对方式,根据各医院和个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管理和控制压力引导护士适当应对,是不容忽视的工作,由于ICU工作特殊,当病人病情突然发生变化时,病人的生命常在几秒或几分钟内通过瞬间诊断和紧急处理被挽救,ICU护士是危重病人管理最直接、最主要的成员之一。ICU独特的环境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除造成护士的直接心理压力外,还导致继发影响,使护士常处于紧张状态中,垂死和死亡现象的刺激,可能使部分ICU护士产生强迫或恐惧心理。长期从事ICU工作的护士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来源于超负荷的工作量和频繁的昼夜班,使ICU护士体力透支、身心疲惫;ICU收治对象为危急重症患者,对护理人员专业水平要求高;人际关系复杂;自身成就及竞争的压力;严重影响了ICU护士心理健康。因此,定期对ICU护士进行心理评估与心理疏导,对于提高ICU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护士心理健康状态有很大益处[5]。

5 应对措施

5.1 提高护士对应激的适应能力

加强ICU护士的培训,提高各种技能的娴熟程度,提高对先进仪器设备使用的熟练程度,提高对各种药物知识的掌握程度,我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进行ICU药物知识竞赛,奖罚有度,使各级护理人员均能一定程度上熟悉常用药物知识,有效减少不必要差错的发生,护士要不断的自学,才能更好的胜任护理的需要,做到面对急危重症病人,游刃有余,采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和适当的放松技巧,从容面对各种压力。

5.2 提高护士地位,实现社会价值

全社会形成尊重护士、重视护士的良好风尚,有利于激发护理工作者的自豪感、责任感,从而消除其自卑感。护士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观,要有为护理事业奋斗的献身及开拓的精神。医院领导应重视护理工作,尊重、鼓励他们,适当提高工作待遇,增加晋升和深造的机会,有助于减少护士的压抑感。管理者应努力创造一种和谐、愉快、团结进取的工作氛围,充分理解和尊重护士,使其安心护理工作,减轻心理负担。

5.3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在工作中建立良好的医护、护护、护患关系,有利于医疗护理计划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良好的工作环境能使人心情愉快、工作效率提高;和睦的家庭能使护士在工作期间心态平和,更好地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工作之余经常参加娱乐活动,如旅游、文体活动等,不但可以松弛精神,缓解压力,而且可以增进社会交往,有利于ICU护士与社会的沟通。

5.4 保持积极向上的愉悦心境

学习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培养抗挫能力,爱岗敬业,树立为护理事业献身的崇高理想,才能视患者如亲人,才能对护理事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探索研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注意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培养幽默感和多样化的生活情趣,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有利于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6]

5.5 科学合理地安排班次,提高夜班护士的津贴

我科采用弹性排班制度,使护理人员得以充分的休息,使护士的身体处在最佳状态,护理管理者经常予以鼓励和支持,生活上予以关心,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5.6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安全陪护制度

引导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护理人员,懂得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科室应经常分析存在和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安全陪护制度,研究相关对策,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发生。

6 结论

综上所述,ICU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了ICU护士工作压力较大,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减轻压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护理管理者要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掌握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加强管理,从而稳定护理队伍,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同时护理人员要善于运用各种应对方法来缓解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 2000;35:645

[2] 移华芳.ICU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交通医学,

2003,17(1):113.

[3] 李亚萍.浅析护士心理疲劳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1995,10(4):231.

篇10

结果:观察组在运用循证护理方法护理后,压疮发生率2.1%、并发症的发生率5.1%及家属满意度97.6%,均较对比组压疮发生6.4%、并发症的发生率8.7%及家属满意度77.2%,差异显著(P

结论:循证护理运用到压疮预防护理中效果明显,使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

关键词:循证护理 压疮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03-02

压疮(pressure ulcer)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ICU患者有长期卧床、意识不清、循环障碍、营养不良等特点,易发生压疮。如何避免压疮发生是ICU的一个护理难点。而循证护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协助患者将痛苦减到最低。为了研究循证护理对预防ICU患者压疮的实际意义,本文选取了我科共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ICU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80例患者,给予循证护理预防压疮,另收集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未给予循证护理的ICU患者80例。160例患者中,脑血管意外及脑外伤昏迷者98例(61.25%),创伤性休克21例(13.13%),多脏器功能衰竭18例(11.25%),各种大手术后13例(8.13%),四肢瘫痪10例(6.2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循证护理方法。

1.2.1 正确评估。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有Norton评分法,当患者积分≤14分时,提示易患压疮;Braden评分法,分值越少,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经评估对高危病人实行重点预防,可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和利用。

1.2.2 心理护理。压疮多发生于长期卧床的年老或脊髓损伤、肢体瘫痪等生活不能自理者,往往因病程迁延而感到痛苦,易产生焦虑、悲观、绝望等消极自卑心理,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应采取各种沟通技巧和病人进行沟通,耐心安慰积极疏导,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1.2.3 健康教育。通过对家属讲解压疮的发生、发展及预防和护理知识,使他们也学会和掌握预防压疮的技能,积极参与压疮的预防和护理[2]。

1.2.4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床铺应保持平整清洁,干燥,且厚薄适度,对大小便失禁,呕吐及出汗者,应及时擦洗干净,不可使用破损的便盆,使用时不可硬拉硬塞[3]。

1.2.5 解除压迫。是预防褥疮的首要措施。30°侧卧更换法可有效缓解骨突部位压力,提高预防压疮的效果。半卧位或坐位时间每次缩短至30min内。

1.2.6 改善营养。对长期卧床、恶病质、病重者,应注意加强营养,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必要时给予补液、输血及静脉输注高营养物质,以增强抵抗力及组织修复能力。

1.2.7 局部治疗。压疮的治疗以采取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措施。目前认为在无菌条件下湿润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的愈合,保持压疮创面湿润,有利于肉芽生长和上皮移行而加速愈合[4]。

1.3 统计学方法。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在运用循证护理方法护理后,压疮发生率2.1%、并发症的发生率5.1%及家属满意度97.6%,均较对比组压疮发生6.4%、并发症的发生率8.7%及家属满意度77.2%,差异显著(P

3 结论

循证护理实施中,必须是专业机能良好以及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细心,全面准确认真的结合现阶段的研究证据以及患者的自身特点制定出最符合患者的身体、心理、意愿等各方面条件的计划,并加以实施。通过本文的总结,给予ICU患者正规全程的循证护理,不仅提高了ICU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真正提高了基础护理的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减少了住院时间及患者的经济负担[5]。同时,护理人员也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及实践能力。

总之,循证护理应用于ICU患者压疮的预防与护理工作中,可以减少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促进患者压疮的转归,增加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爱菊,刘炜.老年住院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1):69-70

[2] 王好,陈伟菊,周佩如,等.压疮管理流程的建立与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7,7(2):47-48

篇11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微量注射泵;护理

微量注射泵是一种用少量液体将微量药液泵入体内的仪器,具有精确、均匀、持续泵注的特点,成为ICU治疗危重病人的常用仪器。2002年1月~2008年4月,我院ICU应用微量注射泵泵注血管活性药、镇静药、胰岛素、脑垂体后叶素、阿托品、纳洛酮等药物2300余人次,使用时间最长20天。微量泵在控制血压、控制血糖、保证最佳血药浓度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使用微量注射泵也存在一些如操作程序不够熟练、脱管、仪器中断泵入等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现将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确保病人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7年1月~2008年4月入住ICU患者中使用微量注射泵的患者200例,男130例,女70例,年龄2个月~93岁。其中多器官功能障碍5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31例,脑血管意外25例,重型颅脑损伤20例,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15例,晚期产后大出血18例,心跳骤停复苏术后19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21例。

1.2 方法

采用国产WZ-50系列微量注射泵及日本产泰尔茂注射泵、配套延伸管、50ml一次性注射器;血管通路常采用深静脉置管或上肢较大血管;常用药物包括各类血管活性药、镇静剂、胰岛素、氨茶碱、纳洛酮、脑垂体后叶素、肝素等,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时间超过24h,最长20天,使用过程中更换药液一次以上及调整使用药物速率一次以上,所有病例均用监护仪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

2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 操作规程不规范、不熟练

个别护士特别是刚进入ICU的护士对微量注射泵操作程序不熟练,不按程序进行操作,缺乏对某个环节的设定。并且,目前使用的各种微量注射泵包括国产的微量注射泵在内,其使用的界面多为英文提示,这对护士尽快掌握其性能、使用方法、步骤造成一定的障碍,从而影响使用功能,导致用药过迟,耽误治疗。

2.2 微量注射泵的附件不配套

微量注射泵泵注的液体量少,灵敏度高,附件不配套常常会影响到微量泵的灵敏度,如一次性注射器大小不适,会出现针管夹固定不牢,导致针管滑脱或药液剩余较多而仪器就开始报警,另外,如果使用的延伸管过软可使静脉通路阻塞,但微量泵因不敏感而未能报警,以致影响药物泵注。

2.3 药物计量单位与计算单位方法不统一

目前临床常用给药剂量单位有μg/(kg·min)与μg/(kg·h)两种[1]。但如何将药物合理配置、及时方便地调整药物泵入的浓度,不同的医院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某些方法计算复杂且易出错,不便于药物剂量调整,易造成计量不准,不适于抢救治疗的要求。

2.4 对微量泵使用中回血处理不当

个别护士专业知识欠缺,对患者的病情及泵入的药物作用不了解,当微量注射泵的管路发生回血,这种情况往往是发生在使用微量注射泵开始或中间更换注射器时,若不考虑注射药物的性质和剂量,盲目采用快进键处理回血或用传统方法用生理盐水加速推注,会致使短时间内进入患者体内的药量过多,产生不良后果[2]。

2.5 药物渗漏

应用微量注射泵泵入的药物多为血管活性药物,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大,微量泵使用时间长,一旦药物漏至皮下组织,可引起局部血管强烈收缩而致组织坏死或血管的通透性增大致皮下淤血、静脉炎等发生。

2.6 堵管

长时间泵入极微量药液,如果使用单静脉通道,在病人躁动、咳嗽、吸痰时,很容易造成堵管。

2.7 护士责任心不强

微量注射泵有灵敏的自动报警提示,包括电源不足报警、余量报警、药液泵完报警、堵塞报警、注射器与推动器接触不良报警等,这些使护士在使用微量泵时对报警产生了依赖心理,不定时巡视、检查各管路接头情况,认为微量泵不报警就是在正常运转。以致延伸管、三通接头或输液针头连接处脱落、输液部位肿胀等都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2.8 微量注射泵管理不完善、不规范

连续及长时间使用的微量注射泵,没有定时检修和调试,造成机械故障而不能正常使用。另外,使用过程中及用后未及时清洁仪器,微量泵的推进器和电源插头处黏附有药液、其他液体及尘埃,易影响药物泵注速度,并可引起漏电危险。

3 对策

3.1 熟练掌握微量注射泵的性能

微量注射泵带有蓄电池,充电后转送病人时可连续使用2~5h,连接交流电可自由充电,国产WZ-50注射泵泵入范围可在0.01~0.99ml/h选择,日本产泰尔茂注射泵泵入范围可在0.1~1 200ml/h选择,注射器通常选择用一次性50ml注射器。微量注射泵有灵敏的报警系统,包括管道受压、阻塞,滑座与注射器分离,余量,低电池容量报警等,要熟练掌握、识别各种报警显示及处理方法。

3.2 规范微量注射泵的操作步骤

①使用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配置药液遵守无菌操作原则;②将微量泵固定于支架,接通交流电并打开电源,检查微量泵的电源及仪器性能;③用50ml注射器吸取药液并连接延伸管,排气后置于微量泵的针管夹,固定牢固;④延伸管与静脉通道连接,根据医嘱选择泵入的速度,按启动键“STAT”可见注射指示灯闪动,即为注射开始,微量泵进入工作状态;⑤微量泵使用结束,先按停止键,断开延伸管与静脉通道的连接,关闭电源,整理清洁注射器与微量泵。并做好微量泵的消毒工作。

3.3 掌握微量注射泵使用的注意事项

①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及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认真执行医嘱,对特殊药物准确换算;②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微量泵上要注明药物名称、剂量、配置时间、泵入速率等,交接班做到三清即口头讲清、书面写清、床边看清,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③加强巡视,药物泵注后注意观察输液管道是否通畅,药液有无渗漏、脱管,血管走向有无条索状红线出现,特别是给病人翻身、排背、吸痰时尤其要注意管道的情况,一旦微量泵发生报警,及时找出原因,并做出相应处理;④妥善处理管道回血,更换注射器或病人躁动、咳嗽管道有回血时,严禁按快进键处理回血,可用另外一副注射器将液体回抽,再用生理盐水冲注,并将延伸管内有血的液体排除,调节微量泵后连接;⑤应用期间不能随意中断泵入药物,提前配好药物备用,当残留报警灯亮时立即更换,更换动作要迅速、准确,血管活性药物更换前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⑥加强微量泵保养,定期检查仪器的性能,使用完后要及时清洁除尘,特别是推进器与轨道、针管夹,要用棉签蘸汽油擦洗后,再用清水擦干。如微量泵接电源后显示器不亮,泵速有误差,报警失灵,严禁给病人使用,应及时维修。

3.4 用一种简单系数进行药物剂量与泵速换算

①使用50ml容量注射器,计算公式:配置药物总剂量=患者体重(kg)×系数(k);②将常用的药物如血管活性药物按给药的剂量分为三类,一类: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二类:硝普钠、硝酸甘油、立其丁,三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常数(k):一类为3,二类为0.3,三类为0.03;③将上述公式计算的药物总剂量加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稀释至50ml,如调节微量泵注药速度为1ml/h,相当于给药的速率为1μg/(kg·min),例如患者体重50kg,用多巴胺5μg/kg·min,因此,药物总剂量=50(kg)×3=150mg,将多巴胺150mg(相当于15ml)加生理盐水35~50ml,调节微量泵注药速度为5ml/h,即相当于给药的速率5μg/(kg·min)。其他药物依同理进行计算;④临床使用证明,此方法简便、快捷、易学,只需以患者体重为基础数值进行计算,值得应用和推广。

3.5 预防感染

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三通和延伸管每天更换,注射器为一次性使用,深静脉置管处每天换药,穿刺点粘贴透明敷料,泵管、三通处用无菌巾覆盖。

3.6 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ICU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大部分患者需要用微量注射泵维持用药,使用微量泵虽方便、快捷、省时,但操作中稍有差错都有可能发生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尤其是使用血管活性药、胰岛素、阿托品等药物时,必须在严密监护下使用,因此,护士必须要有高度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篇12

ICU病房是整个医院中一个较为特殊的部门,因此,怎样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适当安排,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效率,对于整个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护理评分系统能够对ICU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从而详细了解每位患者特定时间内所获得的护理服务总量,从而提高ICU病房护理人员的配置的合理性,巩固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为探讨ICU护理评分系统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效果。现分析2012年1―12月间该院收治的100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医学研究选择该院收治的100例ICU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54例,女性46例,患者年龄范围在18~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5±12.3)岁。其中,4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后,6例急性中毒,7例重症胰腺炎,9例感染性休克,13例消化道大出血,31例外科大手术后,30例多发伤。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

1.2 方法

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平均分床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共包括护理人员15名。由护士长根据床位数量和患者数量,适当分配护理人员数量,保证护理人员平均分配护理任务。实验组共包括护理人员15名,通过ICNSS量表评估其护理工作量,后根据护理工作量评估结果,对护理人员进行科学分配,主要程序包括:首先,校正和翻译ICNSS量表,并由护理专家进行修正与审查。其次,通过ICNSS量表对临床护理工作指向进行评估,主要评估项目涉及:睡眠模式紊乱、交流障碍、躯体活动受限、容量异常、代谢和营养变化、脏器灌注不足、皮肤受损、疼痛、焦虑、恐惧、排泄清除能力、体温变化、心率/心律和血压异常、气体交换异常、气道清理能力以及通气功能等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护理需求对临床护理情况进行评估,每项分数为1~4分,量表总评分为16~64分,分数高者,证实其病情较为严重。最后,根据ICNSS评分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ICNSS评分结果大于40分,则护患比例为2:1,评分在33~40之间,则护患比例为1.5:1,评分在23~32之间,则护患比例为1:1,评分在16~22分之间,则护患比例为0.5:1[1]。

1.3 评定标准

对比分析患者护理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医疗成本和ICU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ICU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对整个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临床护理人员对于人力资源配置情况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该次临床研究所用调查问卷主要包括10个调查项目,每个项目均包括5个选项,评分为1~5分,共计50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内容主要涉及:病房环境是否舒适整洁、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护理技术操作熟练程度、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等,满意为总分>16分。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周末休假的灵活性、周末加班补偿、周末休息时间、劳动强度和工作期间精神压力等等,满意为总分>24分[2]。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该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医疗成本和ICU住院时间等有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表1 ICU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分析[n(%)]

3 讨论

ICNSS量表有助于护理工作量的准确评估。因为ICU患者护理共组缺乏可靠、科学的评估手段,现阶段,ICNSS量表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护理工作量评估方法,通过ICNSS量表能够对ICU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量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对护理人员工作量进行科学分配,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弹性排班制度提高护理工作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3]。ICNSS量表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因而可作为ICU患者护理质量的主要评估工具,这一量表主要涉及护理效果、干预措施和护理问题3个方面,能够全面评估患者的整体护理情况[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