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设计案例范文

时间:2023-08-30 09:15: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优化作业设计案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优化作业设计案例

篇1

一、运用性作业

只有将英语运用到生活中,才能使它绽放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很多场景和语境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实践的平台。例如: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要求每位学生都要为英语老师献上一份礼物――那就是一张自制的英语贺卡。第二天,我收到了100张精美的贺卡,从中挑出30张,分别贴在八一班和八二班学习园地内,让学生共同欣赏。下边是八二班雪静同学的示范贺卡:

这份作业不仅巩固、练习了贺卡的书写格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达到了学中用和用中学的任务目标。

二、表演性作业

分角色表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思想上减轻学生“背诵课文”的压力和负担,同时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学生通过编写对话,在快乐中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愿望,不知不觉地习得知识与技能。因此,我在布置作业时,不是让学生“背课文”而是要求学生自由组合2人小组把课文改写成对话,在第二天上课时表演,师生共同检测效果。下边是在学习了Go for it Unit 10 Section A 3a之后,八一班的郝静杰和张彤改写的对话表演内容:H―Hao JingjieZ―Zhang Tong.

H: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Z:I’m going to be an artist.

H:Where are you going to work?

Z:I’m going to work in Paris.

H: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Z:I’m going to study hard and be a student at an art school in Paris. I’m going to study French at the same time. I’m going to hold art exhibitions because I want to be rich and buy a big house for my parents.

H:I hope your dream will come true.

Z:Thank you.

H:You’re welcome.

这份作业的设置不仅让学生巩固、练习了本节课所学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调查性作业

中学生求知欲望很强,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布置了他们既感兴趣又乐于完成的任务。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成为学生的调查对象,让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对现实有所思、有所悟,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在学了Unit 10 Section B Part 4之后,我要求学生自由组合4~6人小组,上网查找或问父母,共同完成Part 4的作业要求。第二天,我把各小组代表性作业收起来,挑选出四份优秀作业,分别在数码展台上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共同欣赏。下边是八二班郭梦露的作业。

1.We’re going to have speech competitions about the Olympic.

2.We’re going to learn English well in order to talk with foreigners.

3.We’re going to exercise every day.

4.We’re going to hold some Olympic exhibitions.

5.We’re going to learn the history of the Olympic Games.

这份作业的设置不仅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如何做才能使奥运精神永存的优秀品质,体现了新课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

四、想象性作业

想象性作业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主要途径。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因此,教师只有设计出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作业,才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了Unit 10 Section B Part 4之后,我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4~6人小组,要求各小组充分发挥想象能力来完成这个作业。第二天,我收了各小组的作业,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作业中几乎没有什么错误。下边是八二班王晰同学的作业。

这份作业的设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通过课外作业的优化设计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口语交际、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过去比较,在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方面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下边是100分成绩对比表:(学生总人数50)

篇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的作业情况也出现很多不良现象,比如抄袭别人的作业;敷衍了事甚至不交作业.有些学生因为课上没有听懂,在做作业时感到非常吃力,把作业当作一种负担.而教师在批改这部分学生的作业时,也感到非常痛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业设计得不合理以及缺乏一定的趣味性.教师在传统的数学作业设计上,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传统的作业方式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如果教师长期采用传统的作业方式,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优化作业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简要阐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优化作业设计的一些具体措施.

一、合理分析学情。明确作业设计定位

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一般不会提出异议.而最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也只有他们的任课教师.因此,在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筛选内容,清楚哪些知识是需要学生巩固的.例如,在教学“两点之间的距离”时,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和数轴的知识,在几何意义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接受情况的不同来设计作业.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题:一个人从A点出发,沿着直线方向走了20米,然后向左侧方向转了20度,再次往前走了20米,然后直线返回A点,他一共走了多少路程?这道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设计作业时要选取合适的材料

在设计作业时,数学教师要选取合适的材料,注重材料的组合,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一份合适的学习材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还需要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加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如果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出现思路不对或不够全面的现象,教师应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设计单项式和多项式的作业时,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举例来区分单项式和多项式.教师也可引入课外辅导资料当中的例子,让学生加以区别.

三、设计的作业要有针对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等要求,使得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呈现多元化的发展.但是在这个多元化的教育时代当中,很多年轻教师都过于注重形式化,而忽略了多元化的本质是需要一个中心点的,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特别注重作业的针对性,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可以设计分层作业,把练题分成基础题、选做题和提高题,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篇3

The Research of Case Teaching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meaning of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advantages when teaching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With the example of"Draw Simple Graphics Course",the article makes an in-depth discuss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from case selection, case analysis, case practice and other aspects. And it indicate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greatly.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teaching simply.

Key words: Case; Case Teach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115-02

目前各学校普遍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典型的新兴课程,其课程内容更新快、操作性强。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并不适和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如果继续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有可能导致师生关系僵硬、学生学习被动、积极性低下、理论与实际脱节等现象。因此,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探索更科学高效的教学法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案例教学有其先天的优势,可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1.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优势

案例教学法(国外称为个案研究,即case study)是一种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启发的教学过程,它根据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的,举出实际的案例,通过教师的指导,采取多种形式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对案例中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最终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主动地理解和研究实际问题。具体而言,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实用性,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教师以为的灌输知识给学生,侧重于知识点的系统性、全面性,而案例教学法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合用于信息技术课程这种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适应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各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为教学目标,以往的实践课上,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往往会采取“一刀切”的办法,统一要求学生的实践步骤,并指明详细操作办法,如此往复,学生缺乏主动性、独立性,只知道按照路标走路,摸着石头过河,时间久了会觉得课程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也就变弱,一旦脱离了老师的要求又会感觉头脑空空、无从下手。每一个具体的案例,在案例教学情境中都能提供多种思考方式。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就从最基础的角度引导学生探讨,对于基础好一点的学生,就启发学生思考的更加深入和全面。

案例教学的另一个特点是课堂气氛活跃,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对案例的剖析更加全面,有利于不同学习背景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同一个案例。

案例教学还有一个优点是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是封闭的、单调的,教学形式唯一、缺乏师生间的讨论交流,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发展。而案例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它采用一种开放的、动态的教学方式。呈现一个个典型的教学案例,通过教师精心组织的课堂讨论这一中心环节,帮助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互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思想和加强记忆,既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增加学生的交往团队精神。

2.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施方法

2.1 精心准备,选取案例 。选好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案例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上课之前,教师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准备工作。在设计案例时,应坚持以传授知识、提高能力为目的。在案例选取时要注意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不同于其他教学法中的例证,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主体,整个课堂围绕案例进行,案例是整堂课学生们学习和获得知识的载体,同时选定的案例必须从时间、知识背景和应用场景等层面满足教学要求,必须是教师自己能把握得了的,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的,案例还要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2 精选案例,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中,可把案例呈现作为起点,使学生能很快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例如在学 PowerPoint 时,先给学生呈现一个 PowerPoint 制作的个人简历。简历界面精美、背景新颖、布局巧妙,并且动画效果多彩多样,令学生耳目一新,马上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每个人都产生了自己制作 PowerPoint 的强烈愿望,自然而然地积极投入下面的学习中去。

2.3 积极引导,组织讨论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一种交互式的探索过程。这一阶段重视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适时改变角色,成为讨论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讨论使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学生通过互动可以得到来自教师及其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增加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可培养学生自身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在组织讨论环节中,教师要把握几点:第一,要对课堂有足够的掌控,否则就会使讨论适得其反。第二,教师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师生、生生之间必须保持平等对话。第三,要在讨论后及时进行讨论总结,比较各种解决方案的优劣,淘汰不合理的见解,提出可行方案,使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2.4 教师总结,螺旋上升 。从案例讨论中得出一定的结论,为后面的课堂教学做准备。在案例教学中,讨论的结论是各种各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没有绝对的,教师总结应以正面鼓励为主,对于问题不一定给出确切答案,重在揭示出案例包含的知识点。同时,教师的总结又将作为导引来引出新的案例。新一轮的案例教学开始,随着一个个教学案例的展开,学生们得到的知识将一点点增加,知识结构螺旋上升,直至课程结束。

3.案例教学实践

以《绘制简单的图形》一课为例

3.1 教学目标:①知识技能:设计一张电子贺卡,熟知绘图工具栏各种工具的用法,学会绘制各种图形。②过程与方法:在课堂中感受学习制作贺卡过程,初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高尚情操与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及能力。

3.2 课题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三单元中绘制图形及美化章节中的内容。通过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创设信息化的教与学环境,结合丰富的素材、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主动的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积极的交流合作。

重点:工具栏中多重绘图工具的使用

难点:填充颜色和合理搭配图形

3.3 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手段

(1)引入(5分钟):你想为朋友准备什么礼物?a.提供引入材料,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入课题;b.探讨并集体回答;c.通过事先准备的课件引导学生阅读材料

(2)新授过程(30分钟)

1)展示贺卡:a.展示贺卡;b.欣赏贺卡,思考;c.运用管理软件展示贺卡。

2)分析贺卡组成:a.教师引导;b.学生进行集体回答;c.用投影提供画面,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①基本图形②文本框。

3)绘制背景:a.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提供必要的帮助;b.操作计算机练习绘制各种背景图形。

4)设置背景图形属性:a.对学生绘制进行指导;b.练习图形的属性设置;c.通过软件在屏幕展示。

5)设置背景图形特效:练习图形的效果设置。

6)绘制贺卡的修饰图形

7)图形的复制与组合

8)组合成贺卡

9) 作品创新和展示

(3)进行绘制探索:a.通过管理软件的展示功能进行屏幕播放;b.再次修改,展示学生作品并评价;c.展示贺卡,查看学生练习情况,提供建议;d.对自己制作的贺卡进行修改,提交自己作品。

(4)课堂总结(10分钟):a.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b.评价学生作品,总结本次课程;c.学生回顾本堂课内容保存自己的作品。

4.以《绘制简单图形》为例的案例教学课后评价及反思

在《绘制简单的图形》一课中,我们采取了案例教学法,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参与小组讨论,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通过上机实践掌握相关的知识。虽然案例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固然有其优势,但是在实际操作完,仍旧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方面,案例教学法注重实践,忽视了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特别注重能力培养的实用教学方法,它注重实际但不应放弃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信息技术课基础性强,就《绘制简单图形》一课来说,如果在前面没有学习过Word2000的基本操作和相关理论知识,学生是无法通过自主学习来达到学习目标的。所以案例教学法需要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注重实践,但没有注重操作细节。在《绘制简单图形》这节课中,教师虽然安排了实践环节,但没有要求学生对操作细节的掌握。这就可能导致部分学生不重视操作细节,那么在相关的理论考试中就会表现出不足。所以需要要求学生掌握操作细节,以应对理论知识考试。在课前,通过对这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学生的情况作了具体的分析,并进行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任务设计。所以,精心的教学设计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这堂课主要设计了一个贺卡的大任务,这样的任务源于生活,而且符合学生个体需要,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不仅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考虑到学生可能不能一时解决问题,教师不是直接给出任务的完成方法或者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具体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分析任务,让学生自己探索,并进行有针对的辅导,引导学生找出答案,最后再公布答案。案例的实施过程学生遇到了种种问题,这就是将任务细化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一个个小问题,再一个个击破,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花,刘娜.案例教学法在《flas制作》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8(7):78-80.

[2] 李劲松.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河南教育,2006(7-8):42.

[3] 嘉玛.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中华读书报,2003-08-06

[4] 张继学. 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04,(11):60-61

[5]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汪光麒,安徽芜湖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2011级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教育改革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

颜泳嘉

(上海市辽阳中学 上海 辽阳 200090)

摘要:数学作业始终伴随着数学的学习,因此我们在关注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数学作业的设计。数学作业的设计应该遵循科学性、有效性、主体性等原则,数学作业要能体现出合理性与适恰性,要真正为学生全面地进步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117-01

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终身的、健康的发展。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应着重对全体学生强调“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在数学课堂教学不断改革拓展、教学理念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课堂教学的延伸地带--作业。

1.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势在必行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紧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线,强调在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技能、思维、兴趣、态度、情感、价值等多方面素养的要求。作业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数学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运用、思维的训练乃至数学素养的提升、态度与情感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建立合理的数学训练系统。充实具有实践性、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习题,使发展性训练与基础性训练协调互补;增加习题的层次性、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使数学训练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无论是从数学课程发展的角度亦或是从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角度,作业的设计都显得必要。数学教师应该将作业的研究与设计作为数学课程开发重要环节,将作业的实践活动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训练系统落实课程目标。

2.优化作业设计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作业设计科学合理,内容难易得当,符合初中学生知识习得规律。

主体性原则--作业设计应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学生的知识习得与能力发展服务,要重视开启学生的多元智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实效性原则--作业设计要把握适度与适量的原则,要重视知识、能力的点滴积累,不能急于求成。

差异性原则--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诉求,在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方式与作业评价等方面进行分层设计、分类指导。

实践性原则--在作业设计中整个作业切实可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具有实用价值。它是作业活动的核心。

创造性原则--作业设计中应注意既要发挥学生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学科特色,又要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使作业活动保持“新鲜”。它是作业活动的生命线。

亲和性原则--设计作业时应讲究作业内容、形式的趣味性。

开放性原则--布置作业的内容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形式开放;作业结果和答案开放,不再是单一的、刻板的;评价作业的方法开放。

3.优化作业设计的方法

3.1 明确课程标准,对作业目标进行整体设计。审视现下的数学作业不难发现,由于缺少整体的目光与系统的设计,各学段的作业往往是割裂的。即便是同一位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往往缺乏联系,不成系统,一些作业完全脱离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基础,如盲目地将综合题甚至是中考题加进新课的作业……这种作业现状,往往是低效与繁冗的根源。因此,初中数学教师,无论是处于起始年级,还是毕业年级,都应具有更广阔的教学视野。既不能将自己的教学视野仅局限于某个课时或某个章节,不能仅着眼于知识点的练习与巩固,而应该着眼于知识点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着眼于学生的数学素养与数学能力的形成,更应考虑到学生的持续发展。数学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转变教育观念,系统地设计数学作业。

3.2 尊重个体差异,对作业内容进行分层设计。学习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实施作业分层设计,可以让学习困难生喜欢做作业,并有信心完成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获得思维上的拓展;能够做到“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共同进步,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为了使分层作业真正发挥其功效,在设计分层作业时应先做好以下几项准备工作:分析教材,弄清所教学的知识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目标;分析学生,了解各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不同的需要;分析习题,明确每一道练习题目在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

3.3 重视能力培养,对作业形式进行多样设计。由于数学的学科特点,传统的数学作业往往以书面形式为主,重视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训练,忽略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感知与认识,这使得数学作业往往沦落为师生间的文本往来。在这种封闭式的作业环境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就无从谈起。《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需要形成的能力,不仅是学科性的基本能力,还包括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造性活动能力等通用能力。”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应体现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与创新精神。不仅如此,数学作业还应体现其特有的应用功能和实践价值。从这个观点出发,数学作业的设计应该呈现多元开放的特点,既应关注知识的巩固,也应体现知识的延伸与实践,努力实现课内外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沟通以及学科之间的融合;既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见解。

3.4 激发内在潜能,对作业评价进行多元设计。作业评价是对学生在作业中取得的成果和达到的水平作出评判,是作业设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一直以来数学作业追求的是结果的对错,重结果而轻过程的评价方式抹杀了相当一部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得他们在长期的失败与挫折中丧失了学习的动力与兴趣。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评价要发挥其教育功能,应更多的肯定进步、鼓励成功。按现代教育多元智能的理论,评价的角度应该是多维的,家长、学生、教师构成评价的不同主体,他们学识水平、生活经验、个人喜好都不同,看问题的方式、角度自然也不同。多角度地评价,使评价更为客观;所以在此背景下作业评价不能仅仅是对结果正确与否的判断,而且还要关注作业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进取态度、行为习惯等作出评判,使数学作业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全面提高的作用。

4.对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反思

篇4

[关键词]作业 幸福 实践 多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61

数学作业一直是减负的重要对象,教师需要在数学作业设置上有所改进,既要确保学生训练的质量,还要尽量减轻学生数学作业的负担。只有优化作业资源,增强数学作业趣味性,才能提升小学生数学作业的幸福指数。

一、链接生活,提升作业实践性

数学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有多维度联系,在作业设置时,要提升作业的实践性,让学生通过认知接轨完成作业,这样可以降低作业难度,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教学完“三角形”后,我根据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高度契合,设计了这样几道课内作业题。

1.填空:①用木条钉一个三角形,用手拉一下,没有松动,这说明三角形有( )性,而且可以看出它的任意两边之和都( )第三边。②我们戴的红领巾要是按照角分类应该属于( )三角形,要是按照边来分类则属于( )三角形。

2.判断题:①看看直角三角板,它只有一条高。( )

②一个三角形有两个钝角。 ( )

3.画三角形:找生活中三角形实际应用例子,画出三角形图形。

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作业,并且都对这样的作业表示欢迎。

这个案例中,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大多都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对这些生活味道浓重的作业充满兴趣,做起来自然会感到轻松自若。数学作业设计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兴趣点,而不是随便找教辅资料随便复制,这样才能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二、提质减量,落实减负政策性

教师要本着提质减量的原则设计数学作业。因此,教师要放弃机械作业、重复作业和惩罚性作业,优选典型作业,在减少数量的基础上提升质量,规范学生作业行为,真正实现提质减量。

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后,按照原先设计,我打算让学生完成六道填空题、十道判断题、四道作图题、四道简答题。当我把题目投放到大屏上时,学生都怨天载道。我仔细审查后发现,很多内容都是相似的,训练存在重复现象。于是,我对作业进行了精简,最后确定了三道题。

1.填空题:①平行四边形两个邻角和是( ),四个内角和是( )。②梯形上底边和下底边( ),上下邻角和是( )。

2.判断题:①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 )

②当梯形两腰相等时,这个梯形为等腰梯形。( )

3.作图题:①画一个上底边长为3厘米,下底边长为5厘米,高为4厘米的梯形。②画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高。

学生看到作业量大幅度减少,个个欢欣鼓舞,作业积极性暴涨。

虽然作业数量缩减六成以上,但训练重点一个也不少。抓住教材内容重点设计训练,训练针对性大大提升,效果自然也不打折。学生乐意,教师满意,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变通改形,增加作业多元性

数学作业主要以书面为主要形式,这种单一的设计,不仅显得单调,还会让学生感到厌倦。教师不妨从多个角度改革作业形式,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作业、选做作业、集体作业等形式都可以借鉴。学生乐意接受,作业价值才能呈现最大化。

篇5

2.基于英语作业现状的分析。通过与初中学生的座谈和对英语作业现状的观察与反思,我发现当前英语作业布置中的主意问题有: 

(1)重机械操练,轻实际应用。这样的作业内容枯燥无味,学生不感兴趣,往往应付了事,作业实效性不高。 

(2)重课本巩固,轻课外阅读。这样的作业导致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阅读能力的培养脱节,学生对于知识运用不够灵活,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综合运用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和发展。 

(3)重统一任务,轻自主选择。在一个班级的学生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不同而在学习上呈现不同的差异,教师往往忽视学生个性和基础的差异,给不同的学生同样的作业,这样的作业没有弹性,缺乏针对性,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又吃不下。由于作业形式的单调和乏味,因而产生了作业抄袭,应付作业和不做作业现象,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失去了课外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久而久之,英语瘸腿的现象就越来越多,尖子生却越来越少。 

(4)重书面作业,轻口头作业。以书面形式布置作业,重视了书写而忽视了口语训练,语言的交际功能,造成哑巴英语。 

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因此,在日常英语教学工作中,尤其在作业布置中,应该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搞一刀切。 

可见,传统的作业观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这种作业体系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忽视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自然也就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因而产生作业抄袭现象和不完成作业现象,这无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另外,我们的课外作业还存在着注重作业程式化、规范化的倾向。因此,英语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势在必行。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水平。为学生以后的自主探究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2.通过研究与实践,转变教师对英语作业设计的观念,即尊重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努力探索出一种适应现代学生发展的作业设计的方式。 

3.通过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促进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三、研究的意义 

1.通过对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研究,有利于把书本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形成实际操作技能,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对对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培养他们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搜索处理信息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对对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使教师对新课改下作业的设计探究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构建更加科学的作业布置体系。 

通过对作业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更新我们的作业观念,可以改变作业的老面孔,抛弃枯燥乏味的抄写,抛弃茫茫题海的战术,可以此来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作业、创新地布置作业、科学地评价作业,使作业真正取得理想的质量和效果。从而提高我们的教,而且使学生的自主精神、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得到明显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内容:(1)设计分层化作业—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2)设计实践性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3)设计趣味化的作业—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4)设计开放化的作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课题研究的方法;文献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以前:学习相关理论,搜寻各项资料,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理论依据;调查研究法——课题实施初期,比照新课程标准,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课外作业设计现状,了解学生心声,制定具体改革措施,了解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存在的问题;行动研究法——将具体改革措施应用于实践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课外作业的评价,不断完善操作步骤,寻求最有效的方案与策略;个案研究法——课题研究中期,收集和积累典型的课外作业案例。探索中学英语有效课外作业设计及评价的具体方法;对比研究法——研究不同层次学生及同一层次(英语综合素质)学生的作业情况.通过对比,探究如何优化作业设计;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的评估与结题阶段,通过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五、课题实施步骤设计 

本课题在研究时间的安排上暂定三年时间 

1.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 

确定课题成员,成立课题研究组,明确任务分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题调研和储备性学习,重点进行课程标准、中学生心理和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将有关资料进行收集、筛选。在总结有关经验的基础上,召开课题研究组会议,确定课题研究的思路。 

篇6

长期以来,许多家长和学生对思想品德课都有一种偏见:认为思想品德课姓“虚”;思想品德课是充满说教,枯燥乏味;思想品德是副科,简单。造成这种偏见的原因之一是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方法的陈旧、落后,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坚持情理互动,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科学性、思想性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优化政治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谋求人文与科学、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

一、导入激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开好头,是课堂成功的基础。我们可以选择多种有效的方式导入:1、故事导入法。故事,谁都会讲,谁都爱听,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启迪,并能开阔视野、拓宽知识。例如,在教学《合作竞争》时,先给学生讲“蚁球漂流”的故事。而后引导学生思考:“若是蚂蚁个个都想爬上来,不抱成一团,各自逃生,能行吗?”进而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合作,竞争”。2、时政导入法。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例如,在教学《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时,运用2008年时政热词“人肉搜索”以及相关案例导入,引导学生从正反两面探讨“人肉搜索”的利弊,进而引出课题“尊重他人隐私权”。当然,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悬念导入法、情景导入法、发散思维导入法、直观教具导入法等。不管运用什么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做到:导语的内容要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结合;导语既要短小精练、简洁,又要新颖独特;在导入方式上,既要灵活多样,又要讲究综合。

二、指导阅读

导入新课后,首先出示本课教学目标,使学生在默读课文时,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从而明确了自学的目的性。教学目标可用小黑板或用投影仪打出。第三十一课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A,人的性格形成后有什么样的特点?B,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与性格是可以塑造和优化的相矛盾吗?C,为什么说有无自觉性,将决定能否在性格塑造上取得效果?D,什么时候是人的性格形成的关键期?E,培养良好性格的途径有哪些?F,思考自己的性格优势主要表现在哪里?准备如何克服自己的性格弱点?在学生看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把阅读中提出的疑点、难点做好标记,以待讨论时提出。设置指导阅读这个程序,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逐步使学生掌握自学之法,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实践证明:初一学生经过一个学期指导阅读训练,大部分学生已能通过自学找准课文的重点。

三、组织讨论

学生阅读后,开始小组讨论。一般以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开展讨论,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让各种思想观点进行直接交锋,互相启发。讨论时由一人做小组记录,以待在全班讨论时阐述。设置组织讨论这一程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客观上也提高了学生学好政治课的信心和兴趣。

四、引导交流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指定一个代表向全班阐述小组讨论结果。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交流讨论中存在的难点。比如对“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与性格是可以塑造和优化的相矛盾吗?”这一问题,各小组意见不统一,并有各自的理由,这时教师应及时评议小组意见,肯定其中正确的观点,并进行适当补充。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未能形成正确观点时,教师不宜急于摆出自己的“标准答案”,以免学生得不到充分的思考和自由的发言,养成依赖教师、不肯动脑的坏习惯。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口头授课为主,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一言堂”“一刀切”,并且辅以卡片、黑板、模型、挂图、板书和实物等手段。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单调、枯燥,产生学习疲劳。理论知识比较多的思想品德课尤其如此。而多媒体手段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应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比如在教学“电视机变迁”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情景,在大屏幕上展示电视机从一开始发明到现在发展变化的图片,从小到大,从黑白到彩色,这一变化过程显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已经取得重大成就。

六、优化作业

作为巩固环节的作业,教师在设计上要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精心设计,新颖多样。

首先,作业设计适当渗透合作探究型作业。合作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仅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思想政治,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索能力。如上《多一点宽容》后,让学生分小组从书籍、网上查阅有关宽容的名人轶事、名言警句,然后在班会课上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交流汇报。因此,教师应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真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其次,作业设计要注重基础,面向全体学生。作业题型要新颖、生趣、灵活。无论多么优化的作业设计,最终目的都是使学生巩固新知;使教者通过检查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实时调整教学策略。因此,作业内容不能艰深晦涩,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更不能为创新而标新立异,为创新而“另类”,出现“非思想政治化”或者“思想政治边缘化”的倾向。

篇7

    一、设计层次性作业,尊重个性差异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知识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必须有效设计层次性作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杜绝“一刀切”。

    案例1

    [布置作业]教学八年级“秦朝一统”后,教师通常会布置如下作业:

    秦始王采取了哪些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造成了哪些影响?

    [作业分析]由于上述作业面向全体学生,基础好的学生练习时感到简单、轻松,甚至“吃不饱”,但基础差的学生则无法及时消化、按时完成。

    [作业优化]于是,笔者对作业做了以下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秦王扫六合》。

    (1)李白在诗中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的哪一位帝王?诗中的“扫六合”指的又是何事?

    (2)说说“千古一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具有深远影响的措施。

    (3)如果你有机会见到这位“千古一帝”,你最想给他提的建议是什么?

    这一组问题是对“秦朝一统”相关内容的考查,第一问根据材料就能回答,李白诗句中的秦王是秦始王——赢政,“扫六合”就是灭六国、统一中国,属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作业。第二问需要学生运用综合、归纳等能力,结合教材,整理、归纳出秦始王统一六国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属于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提高型作业。第三问要求学生经过理解、分析,得出秦始王为巩固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进而发挥想象力,提出自己的建议,是面向学有余力学生的发展型作业。经过上述的优化,既通过减少学习难度,帮助差生克服“完不成作业”的自卑和消极等心理,学有所得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促使他们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在层次性作业设计中,要注意掌握学生的学情,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与“保基础、求发展”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步步深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都有所获,享受愉悦的成功体验,真正把以学生为本落到实处。

    二、设计生活性作业,增强作业的实践性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确实,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只要我们把历史与社会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紧密结合,必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拓展与延伸学生所学知识。为此,我们要将所设计的作业从纯知识性上升到生活性和实践性,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获得情感上的体验与感悟,让作业从脱离学生生活的外在客体成为补益学生精神世界的有效媒介。

    案例2

    [布置作业]教学“综合探究——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后,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思考: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保护遇到了什么困难?保护文物古迹时可能会与哪些方面发生矛盾冲突?

    [作业分析]若单纯为了落实知识目标,自然可以简单地让学生从书本上的相关素材中直接找到答案,只是三维目标的达成程度势必大打折扣。

    [作业优化]为了有效达成三维目标,笔者改变了常规做法,对作业进行了策略上的优化——补充“生活化素材”。

    一是呈现本县有关文物古迹的文本素材,为学生的思维搭建感性的平台。二是组织学生分组对本县的文物古迹状况进行一次社会调查活动,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家乡,关心社会,参与社会实践,从而获取知识、锻炼能力。活动要求:(1)设计一份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收集材料,了解家乡的文物古迹现状,思考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习惯,寻求解决保护文物古迹的对策。(2)设计一条保护文物古迹的广告语或温馨提示,为保护文物古迹制造舆论。(3)向本县市民写一份保护文物古迹的倡议书或向本县政府写建议书,将保护文物古迹的行动落到实处。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有序的调查和探究实践,进一步认识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出一条条简洁生动、以情感人的广告语和温馨提示,如“有历史才有现在”“唯遗产才知兴衰”“穿越时空的魔法武器——文化遗产”,等等;而学生撰写的一份份符合主题、条理清晰的倡议书和建议书充分证明,学生在融入社会时空的对话中切实提升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关爱社会、完善自我的意识。这一切的发生,源于笔者创设了贴近生活、重在实践的作业,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知识得到了应用,能力得到了加强,智慧得到了提升。

    三、设计趣味性作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在《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实践证明,设计趣味性作业,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作业由负担转变为享受,摆脱历史与社会就是简单的读读背背的传统观念,形成作业“在乐中做、在做中乐”的良性循环。

    案例3

    [作业布置]讲到七年级(下)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时,笔者给学生出示过这样一道预习题:

    想一想,半坡居民的生活跟河姆渡居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作业分析]在课后的反思中,笔者意识到,该题存在的“切口过大”“随意性强”等问题,以致作业效果不佳、课堂教学冷场。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于,忽视了学生的知识及能力储备的实际,问题过难,让学生一时无从下手,降低了求知欲。显然,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无法取得良好效果就在情理之中。

    [作业优化]总结经验后,笔者在再次教学前对预习题进行了优化:

    假如你是半坡人或河姆渡人,请简单地介绍一下你一天的生活、生产情况。

    课中,笔者组织学生预习课文,查找资料,分组讨论,发挥想象,完成作业。学生普遍对这样的作业感到很新鲜,对问题有较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讨论和研究活动中,笔者惊讶地发现,学生的思维中原来蕴藏着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和美妙的创造力。有位学生写道:“天亮了,我起来穿上野兽皮毛做成的衣服,从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出来。小狗朝我跑来,和我一起尽情地玩耍;接着,我开始摩擦起火做早饭,用鱼纹彩陶盆把粟和蔬菜煮熟,还烤了一块鹿肉。好香啊!然后,带着尖尖的骨叉到河边叉鱼……”描述详尽精彩、合情合理,仿佛这位学生就置身其中,很享受。表明优化后的作业,给了学生一个思维的支点,让他们有效增加了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

    四、设计时代性作业,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提出,要“尝试合情合理,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现实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要关注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设计富有时代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有效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案例4

    [作业布置]笔者曾见有人教学七年级“东西部差异显着”后,布置了这样一道思考题:

    我国的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存在哪些差异?

    [作业分析]笔者认为,该作业内容枯燥,脱离时政热点,缺少时代气息,以致让学生因思维受到抑制而心生厌烦,把作业看成了负担,最终使作业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意义。

篇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069-04

科学课后作业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促使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活动中去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能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反馈到课堂上并能用相关理论契合,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的一致性,有效地起到了培养学生自主的科学学习思维的作用。但传统的科学课后作业存在以下两大问题:首先是过于强调作业的巩固功能,有两个特点:一是作业量大且机械重复,学生负担不轻;二是作业的形式、难度、评价等等方面过于标准化而不够细化。其次未能重视学生的长效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试目的明显,未能真正培养出学生对科学的真正发自内心的兴趣,我们科学基础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每一个学生一定的科学素养,并不是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具备科学家的潜质,但我们必须培养一部分愿意把科学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具备相当科学素养的学生。

所以我们要充分挖掘课后作业的各项功能,比如巩固功能、认知和创新功能、社会责任功能、选择功能、对话功能等等,从而达到课后作业的优化,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本文提出以下优化课后作业的设计策略,由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优化作业内容,让学生体验科学、实用的过程与方法

1、利用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升作业的巩固功能

实验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符合杜威的“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这在科学的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教师要视实验难度对学生开展必要的指导。

作业案例:初二科学中在讲到了种子的萌发,如果是小学生,则我们只要布置学生课后自己动手发豆芽,每天观察豆芽的萌况并记录豆芽的长度就可以了。但在初二学生还是这样布置的话,这份作业就是一份无效作业了。这个实验需要的时间是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如果老师事先做好只是在课堂给学生观察,学生是获取不到相应的体验,也培养不出相应的能力。所以我把这个实验安排为课后作业,时间跨度为一周,事先拟好实验报告纸,各种条件的控制,如完好种子和残缺种子,湿润和干燥,有光照和无光照等各种条件的设置,以及要观察记录的部分,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报告的要求完成,并对实验的结果记录进行分析。学生通过这一动手实验作业,并做好观察报告的同时他可以学会一些实验条件控制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掌握一些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利用小制作,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突出作业的认知和创新功能

小制作是为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一类的作业素材是相等丰富的。并且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兴许还能有一些小发明呢,这是我们初中科学教育目前相当欠缺的一些方面。

作业案例:物体的沉浮条件后可以要求学生选择相关材料制作一个小潜艇;

杠杆的平衡条件后可以布置学生完成一个杆秤的制作;其它许多内容都可以开发出相关的小制作素材。

3、利用小调查,彰显作业的社会责任功能

小调查是让学生在课堂学过相关知识后,到社会中去做相关问题的调查,要进行信息的检索和相关资料收集,在完成这样的作业过程中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认识科学学科知识的价值,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能使学生更关注社会,关爱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业案例:在心脏和血管的知识学习后,我布置学生课后调查自己的亲人中是否患高血压,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并查阅高血压的成因和相关注意事项,并把自己查找到知识讲解给有高血压的亲人听,要提醒他们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通过这些调查作业,不仅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深入了,也更全面了,通过查阅资料他们也能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增加了学生对社会、对家人的关注,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爱家人的科学世界观。

在空气的成分后,布置学生调查自己家所在的区域内有哪些场所,距离自己家的远近,可能造成的对空气的污染是哪方面的等等,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还有想调查的方面,可以有什么改善的措施,甚至可以让学生试着参与改善的过程。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4.设置小组协作的作业,挖掘作业的协作发展功能

有些类型的作业,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的困难,可以建议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如探究型作业、竞赛型作业等,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作业案例:我帮爸妈来装修。在九年级科学第二章第三节材料,这块内容的学习一直是阅读式的教学。我布置一份我帮爸妈来装修的作业,主要是装修材料的选择。根据一些学生家庭的背景,设置这么一些作业课题,水电工的材料选择、泥水工的材料选择、木工的材料选择、油漆工的材料选择等作业子课题。把学生分为八个小组,每两个小组做同一份作业,然后小组里面的同学再根据具体任务分工,比如负责材料的种类的,负责材料的成本核算的、负责材料的优劣比较的等等。学生从中学会了很多知识很多方法,体会了很多的个中滋味。

二、优化课后

变课本上的封闭题为开放题。

科学的本质是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在作业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作业题如果总是封闭的,答案“非此即彼”,容易束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养成“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由于开放性题目的答案可有多种,能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作业中,我常常把课本上的一些封闭题进行变式,让学生作业。

作业案例:作业本上关于颜色的形成: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决定。改成:一个热心于研究的园艺家想:植物的叶子之所以多数呈现绿色,可能是植物喜爱绿光所造成的。于是他就着手改建温室,他将温室的房顶和四周都安装了绿色玻璃,只让阳光中和叶子颜色相同的绿光照射植物。他认为这一措施必将使植物生长得更快,产量也会更高。结果他失败了。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吗?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作业形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后的兴趣

作业形式的多样性,能提高学生的兴趣。通常采用分层布置作业法设计、设计趣味作业、记载科学日记、培养相应的科学素养,利用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加法学生科学学习的热情。

1、分层次设计

由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先天禀赋和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都有“露一手”的机会,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组作业,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教学中,我把作业分为三个层次。A组,基本题。重在“双基”训练。一般适合“学困生”;B组,综合题。重在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一般适合“中等生”;C组,创新题。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适合班上少数“尖子生”。 作业案例: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中有关凸透镜成像的知识,本人对画图题设计了三组题目。

A组

B组 在下图中填上适当的镜

C组 画出物体AB在凸透镜中所成的像

A组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要求学生能够在已知的光线和透镜中完成光的折射图就可以了;B组题在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略有提升,不仅能完成基础的光路图,并且能够应用;而C组题只适用于少数“尖子生”,能够灵活应用光的折射原理来解决凸透镜成像的现象。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自定作业时不再有困难,即使有,只要同学或老师加以点拨,他们便会完成。这极大的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的科学基础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提高。在作业中,教师要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体验到成功,尤其是创新成功。

2、设计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业设计中,必须要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作业中集中注意力,并保持饱满的热情,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使其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形成在快乐中做,在做中乐学的良性循环。如:七年级下册有关重力方向问题,本人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

作业案例:面对着镜子,你先闭上一只眼睛(如右眼),然后用纸片将镜子上那 只闭着的眼睛遮住。请你不要动头部的位置,只是换一只眼睛(左眼)闭合,睁开

先闭合的眼睛看看,这时镜子上被遮住的是哪只眼睛?你能解释它的道理吗?

通过学生课后亲身体验,直观的认识光的反射规律,在此基础上练习光反射的光路图,加深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益,优化了学习过程。

3、记载科学日记

反思是科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我尝试让学生写“科学日记”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课后,我让学生在作业本记录他们对这堂课的理解、评价。包括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真实心态和想法,尤其是哪些方面知识不够清楚,需要老师帮助、指导。第二天早读报课时交上来,对于学生交上来的“科学日记”,认真批阅,写好批语;对他们在“科学日记”中反映的情况和问题,都要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写好自己的“科学日记”,以便日后进行整改。这样,不仅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思维和非智力因素等个别差异,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和自我评价意识。同时,此法也有利于在师生间创设共同探讨,平等协商的宽松环境和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障碍,真正体验到学生科学的乐趣。

下面是一位学生的科学日记中写的一段话:

作业案例:今天学习了光的折射,但我还是不太明白,光射入水中是靠近法线还是远离法线。回到家里,发现家里的金鱼死了一条。我想把它捞出来放进盒子里埋到花园里,我拿起小鱼网对准金鱼慢慢靠过去,结果没有捞到,我很奇怪,这时我想到老师课堂上讲的光射入水中要发生折射。我叫妈妈来,我在上面捞她在鱼缸前面指挥,当我捞到鱼时,我发现小鱼网在鱼的下方。我把科学课本拿来,于是豁然开朗,原来折射光线是靠近法线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学生相互设计作业

自主是创新的前提,自主意识是21世纪对人素质的根本要求,而交往合作能力是实现创新的主要因素。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在作业安排上,我让水平在同一层次的同学相互结对,彼此给对方设计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作业题,对方按要求完成后,再由双方共同批阅、探讨。由于受成就动机的驱使,同学们都会注重作业题的质量,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后认真思考、准备。实际上,这一过程也是学生深挖教材的提高和知识的再生过程。通过这样的生生交流,使他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智慧和温暖,较好地消除了学生对作业的枯燥和无奈。因此,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转变作业观念,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交往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

5、变课本上的封闭题为开放题

科学的本质是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在作业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作业题如果总是封闭的,答案“非此即彼”,容易束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养成“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由于开放性题目的答案可有多种,能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作业中,我常常把课本上的一些封闭题进行变式,让学生作业。

作业案例:作业本上关于颜色的形成: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决定。改成:一个热心于研究的园艺家想:植物的叶子之所以多数呈现绿色,可能是植物喜爱绿光所造成的。于是他就着手改建温室,他将温室的房顶和四周都安装了绿色玻璃,只让阳光中和叶子颜色相同的绿光照射植物。他认为这一措施必将使植物生长得更快,产量也会更高。结果他失败了。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吗?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优化对话评价功能,让学生的课后作业信息及时性得到反馈

要充分利用作业的对话功能,包括师生之间的对话和生生之间的对话,通过老师的批改和学生的反馈以及学学与学生之间对共同问题展开的对话,不仅对于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培养科学素养方面有重要作用,也可促进学生与同伴之间的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提高,与同伴团结协作、和谐共处的人生观的形成。

1、传统作业的批改

传统作业的批改以判断对错为主,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我们找到学生的共性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集中的讲评,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得学生不能弄清错因,不能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还需要针对具体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批改,通过师生对话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错误的根源适当点拨,并通过全班或小组讨论,达到促使学生自我矫正的目的。也可以采取让学生分组互阅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自己寻求帮助,通过生生对话促进自我发展。

2、开放作业的批改

对小制作、小实验、小调查、小发明以及探究性作业,采用教师批阅和小组批阅相结合的方法,老师先批阅小组中某一学生的作业,同组其他学生根据老师批阅的方式来传阅评论其他同学的作业,并选出较好的作业,在全班进行复述、展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有独特见解的内容,还可以由同学合作.在老师指导下形成实验报告或论文,这样可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学会表达和交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作业评价案例:前面案例一的实验报告完成后,把它收集起来并装订成册,然后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选其中一份谈谈自己的看法,对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作出说明并传阅,这些都不需要老师的干预,老师也无需作出评价,有些时候学生更在乎同伴之间的评价。

四、成效与反思

1、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明显变化

在对学生的课后作业作了改变之后,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和效率更高了,我的教学也发生了改变,至少一点我课后基本上不会去教室里讲评作业了,把时间还给了学生,但是感觉自己更忙碌了。但是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发现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改变,同时也会受到其他学科对学生学习时间的挤压,应试方面来说有一定的影响,需要继续探讨、实践以完善我的课后作业改变计划。

2、设计各种课后作业,对教师的冲击比较大

教师在设计不同的作业时,需要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寻找不同的作业,如教师设计那些开放性的作业需要参考不同的书、杂志。因为开放性题目的载体需要有时效性和趣味性,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性。由于是一些开放性的作业,答案也变得丰富多彩,这时教师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用于批改。

3、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

通过设计分层作业、趣味性作业、记科学日记、相互设计作业并批改等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科学的积极性。甚至一到周末学生就围着我,问我这周的课后特殊作业是什么。

4、学生在参加各种课外作业时,安全问题也是不容小视的疑惑

篇9

一、把握事故案例特点,为安全工作提供警示和借鉴

1、事故案例的典型性,增强了警示教育作用

在该矿所发生的事故中,不少案例颇具典型性。如工亡案例中,“放炮不设警戒,造成一死一残”、“电梯工脱岗,陈某被挤身亡”、“未系安全带,赵某溜井丧生”、“因看回头炮,命丧一瞬间”、“杨某乱戴防护品,皮带机旁生悲剧”;工伤案例中,“点燃火药当照明,左手被炸苦终生”、“断骨十二根的罪魁祸首——班前饮酒”、“班中睡岗,双腿压断”、“挂引线粗心大意,电孤光烧伤三指”;设备事故中,也有很典型的案例,如“排除隐患不认真,铲运机坠入溜井”、“机车违章行驶,撞坏控制底盘”、“因违章指挥,发生7吨电机车坠井未遂事故”等。上述案例,阅其题目,触其灵魂,其教育警示作用不言而喻。

2、同类事故的重复性,为企业安全工作提供了防范重点

所谓重复性事故,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同一直接或主要原因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的事故。之所以重复发生,一是客观环境,即物的不安全状态使事故较难预防:一是主观上的不安全行为,“前车之辙”未引起足够重视。在该矿发生的25起工亡事故中,8起是顶板冒落伤亡事故;触电和高空坠落事故各有4起。在重复性个案事故中,因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而伤亡者有之;因违章带电作业,触电伤亡者有之;因违章放炮致亡致残者有之;因起重设备隐患和使用不当致人伤亡者亦有之。更有甚者,因管理漏洞,操作违章,思想麻痹等原因致人伤亡事故占全部伤亡事故的28.2%。这充分说明,上述类型事故及致因既是安全工作的教育重点,也是管理监督的防范重点。

3、事故源的多维性,说明安全工作必须是全方位的

所谓事故源的多维性,即指矿山企业由于不同原因,不同的生产工作场所,都有可能发生工伤事故。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事故原因的多样性;一是指事故发生场所的复杂性。事实上,在冶金矿山,要完全避免因片帮冒顶、触电、爆破等原因发生的伤亡事故确有一定难度。但有些生产场所和岗位发生伤亡事故就令人匪夷所思了。如该矿发生的电梯挤死维修工,巷道内睡觉被铲运机压伤致残,酒后下井摔成重伤,开铲运机人、机同坠溜井致人伤残;停机检修时,因操作疏忽导致提升机过卷等案例,充分表明矿山事故源的多维特性。这一特性要求,抓安全必须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所有管理者和劳动者,要时时、事事、处处如履薄冰,全神贯注,不得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和管理漏洞,否则,事故乘虚而入,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二、对事故案例认真分析,从中理清安全工作思路

1、按发生事故的主客观原因分析

将事故原因归为两大类:一是主观(人)的不安全行为,如思想麻痹,自我防护技能差,管理漏洞,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等;二是客观(物及自然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如设备故障,地质地压、顶板、溜井、照明、通风等状况。这些因素构成了生产过程中的隐患和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基础。按此归类并加以统计分析表明,该矿在25起死亡事故中,由于主观行为或主、客观共同作用而发生的事故有22起,占88%,而属客观(物及自然环境)不安全状态造成的事故仅有3起,占12%。发生的46起工伤事故中,人为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也在80%以上。

2、按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分析

按在事故案例中出现的频率和主次位置不同,依次是:一是工人行为或操作原因。主要是,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劳动纪律(如脱岗、睡岗、酒后上岗),习惯性违章作业,巷道施工质量差,检撬顶板不彻底,违反掘支施工设计程序等。二是安全意识原因。主要是,冒险作业,思想麻痹,侥幸心理,精力不集中,自我保护意识差等。三是组织管理原因。主要是,管理漏洞,违章指挥,制止违章不力,教育培训不够等。四是作业环境和施工经验原因。主要是,地质岩种复杂,溜井、顶板活动规律不易掌握,现场变化难预测,对炮烟危害认识不足,对设备运行状况掌握不足,判断有误等。

四类具体原因中,因前三个方面致发的事故,约占全部事故的90%。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事故类别上,防范片帮冒顶无疑是矿山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触电事故、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也是安全防范的重点;第二,安全生产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应该是改善人们的不安全行为,重点是做人的工作;第三,解决广大职工中存在的安全意识淡薄,屡屡违章违规作业及违章指挥等问题,是矿山安全工作的当务之急。

三、抓好几项工作,扭转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员安全意识

要从根本上改变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彻底消除主观的不安全行为,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在学习教育内容上,除认真学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外,要结合本企业实际,完善和学习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如顶板、溜井、井下照明、设备用电、井下爆破、通风与防尘等管理制度及职工岗位规程等。要宣传、学习各种事故案例,尤其是本企业事故案例。在宣传教育活动方式上,要切实开展好“安全活动月”、“安全活动周”、“每周安全活动日”等。在具体形式上,可利用报刊、有线电视、知识竞赛、安全演讲、文艺表演等。通过宣传教育,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深入人心,全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二是管理者和劳动者对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和企业安全规定有了进一步掌握,遵章守制的自觉性有了明显提高。

2、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安全技术素质

要通过技术培训,全面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在培训内容上,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对职工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为实际岗位操作打下坚实基础。在操作技能训练中,按照《实际操作训练规范》,进行规范化操作训练,质量标准要高,达标验收要严。对企业各级管理者,尤其是对区(队)、工段等基层行政管理者的培训也不能忽视,以解决管理人员安全素质低的问题。

3、构建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强化管理监督

矿山安全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客观上要求其监督管理也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一是各级领导要按照各自职责范围,切实负起监督管理责任,实现齐抓共管。二是职能科室要深入一线,深入各个生产操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综合监督管理和协调作用。三是每个职工都要从维护自己的安全健康出发,从维护矿山的稳定和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参与安全监督。同时,企业各级组织要认真听取职工群众意见,授予其充分的安全生产监督权力,使职工群众切实做到自控监督、相互监督,对上(级)监督。

4、认真考核奖罚,严肃责任追究

不可否认,矿山企业都建有一整套安全责任追究、考核奖罚制度。然而,有的单位坚持“四不放过”不够坚决,考核奖罚欠缺科学态度,责任追究时有偏颇,也是各类事故频频发生、重复性事故不断出现的一个原因。为此,要加强以下三点:

一是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要具体细化,对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处理和经济处罚都要细致明确,以便操作。

二是对事故要进行科学分析,客观准确地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既要克服“上挂下连,人人有份”的做法,又要注意避免只处理事故当事人,而忽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倾向,以解决责任追究不到位的问题。

三是对安全考核应严格认真,奖罚分明。企业发生事故,责任人失职、渎职,必须承担相应责任,接受经济处罚。同时,对由于工作认真,责任心强,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杜绝了事故的发生,尤其是杜绝了重大事故发生的有功人员,应及时予以奖励。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可以相信,只要我们注重研究分析,从安全生产实践中,从血泪教训中找出主导性、倾向性的问题,科学地确立安全工作的思路和对策,下大气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就能够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扭转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

冶金矿山文化建设反思两则

一、冶金行业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冶金行业兼炼钢、炼铁、轧钢、焦化、制氧等生产为一体。其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料、中间产物、产品及催化剂,很多具有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性。生产过程具有高温、高压、生产管线长且复杂、立体交叉作业等特点,不少企业设备已超期服役,腐蚀老化严重。

近10年来,我国冶金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类重大、特大爆炸、火灾、中毒事故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和社会效应远远超过了事故本身。

虽然大多数冶金企业意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但其管理方式依然是以重大事故、危险为中心,以经验教训为依据,想到危险,消除危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抓安全工作无系统性,不知其根本在哪里,即使有些企业已推行了一些现代安全管理,但也不全面。随着冶金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实行现代系统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二、现代安全管理模式

1现代安全管理模式

现代安全管理的任务在于,以专业技术知识为基础,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方法和现代化科学技术,按现行法律、标准、技术规范等安全准则,预测、识别、消除或控制可能引起事故的隐患,或者进行安全设计的优化,以及改革安全系统管理工作。

企业现代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应在普及安全系统工程知识,加强传统安全管理基础上,以控制工伤事故为主要目标,以危险源控制为中心,从经验系统化、工作科学化入手,逐步试点推广。

现代安全管理模式采用的方法是以定性分析为主,半定量分析为辅。

2模式主要内容

2.1系统危险辨识

系统危险辨识主要指主体生产系统危险源辨识、辅助系统危险性分析及周边环境分析。危险源辨识包括如下内容:

(1)危险模式。是指潜在危险因素及其被诱发引起事故的触发条件,可能引起事故的类别及后果。其结论是进行人为失误控制和实施动态安全检查的重要信息来源。

(2)固有危险状况。含本质安全化状况,设备、设施、工艺危险状况,作业环境危险状况等。本质安全化状况是指设备、设施先天所固有的(投入使用前已具备的)中断故障、降低危险,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能力。设备、设施、工艺危险状况是指设备、设施、工艺上先天或后天形成的对安全有突出影响的重大问题。主要指:设备、设施有缺陷;工具、附件不合要求;安全装置不合要求;工艺上存在危险性;故障频繁;消防设施缺乏或有缺陷等。作业环境危险因素是指生产作业环境对作业安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重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情况:温度、湿度、噪声不合要求;照明、能见度、视线不合要求;作业场地狭小;安全通道不合要求等。

(3)其它内容。主要有危险源名称、同类危险源个数、危险程度、管理级别等。

辅助系统危险性分析着重分析各有关子系统功能、危险部位、潜在危险因素及其对主体生产系统的影响,拟采取的措施(应急措施和改进措施)。

周边环境分析着重剖析本单位与相邻单位之间、本单位与用户间、本单位内各组成部分工业布局及自然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危险问题。

系统危险辨识工作应由企业有关领导负责,在安全部门主持下,组织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广泛发动职业发掘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进行。

班组辨识活动的内容主要有:本班组危险点;各危险点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本班组与相邻作业点接口部位的安全问题;过去事故情况;不安全条件;不安全行为;操作规程不当之处;控制措施。

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所参考的危险调查的内容主要有:设备名称、容积、温度、压力及设备性能;岗位日常维护范围;事故类别、危险等级,与友邻相互间的影响及措施;正常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操作失误存在的危险,生产工具、附件存在的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工艺、设备的固有缺陷;工艺布局是否合理;工人接触危险的频度;有无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安全通道是否符合标准;安全操作规程有何缺陷;危险场所有无安全标志;易燃、易爆、有毒物品使用有无安全措施;故障处理措施;事故处理应急方法;过去事故状况。

危险源管理级别应根据危险严重度和危险概率情况,同时考虑各级机构对各危险源实施管理的必要性,可能性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一般将危险源划分为a、b、c、d4级。

2.2安全检查改革及隐患整改

安全检查改革

传统安全检查存在着局限性、重复性、重点不突出、检查不科学等问题。因此,作为安全管理重要手段的安全检查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检查网络,协调各层次检查内容、周期即危险控制点检查是各级检查的基础;人的不安全因素检查,以班组例行检查和巡查为主;环境、公共通道、能源管线等不安全状态及管理缺陷的检查,以车间、公司例行检查为主;制订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检查表,制定岗位安全检查表应遵循:根据危险源辨识发现的问题,抓要害部位或部件以及对友邻可能造成伤害的环节;与岗位设备点检结合,将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在表中列出;检查的项目应是岗位工人便于检查的,最好是1条1个内容,避免遗漏;建立危险控制点检查信息反馈网络,企业应在检查的基础上,及时建立信息反馈网络,这是落实的关键。对发现的问题应尽早上报,争取上级机构财力、物力及技术力量的支持,做到事故隐患早发现早处理。对于本企业无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应邀请有关单位的技术人员协助处理。在所发现的问题彻底消除前,应制定有效的临时措施,以避免被触发引起伤亡事故;完善各级巡回安全检查内容,对一些需通过日常检查积累的信息,通过各级经常性的巡回检查获取;各级巡回检查结果应记入各自的巡回检查汇总表,作为例行检查中平常积累信息的依据;进一步加强例行检查,将例行检查分为班组级例行检查;工段级例行检查;车间级例行检查等。

隐患整改

隐患整改就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对所发现的固有危险状况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安全要求。根据隐患信息的来源和整改难易程度上的差异,可将其分为一般隐患整改和重大缺陷改造。一般隐患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危险控制点检查和巡回检查。此类整改的目的在于使失去作用的安全防护装置、常用的工具和附件、某些不良的作业环境恢复到完好状态。

重大缺陷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危险源辨识。此类整改的目的在于通过工程技术措施或工艺过程管理,消除或降低作业中的固有危险因素。

标准化作业及危险预知活动

标准化作业程序是在作业系统调查基础上,对现行作业过程和动作进行分析研究,按有关技术及规章制度等科学准则,以安全、省力、优质、高效为目标,形成的一种优化作业方法。通过推行标准化作业,可控制程序性强和有关重要作业过程中的人为失误问题。

危险预知活动包括危险预知训练和工前5分钟活动两方面的内容。危险预知训练利用安全活动日进行。其目的在于发掘作业中的危险因素,并制订控制措施。通过活动主要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作业地点、作业人员、作业时间;作业现场状况;事故原因分析;潜在事故模式;危险控制措施。

工前5分钟活动利用作业前的较短时间在作业现场进行。其活动内容主要是根据危险预知训练提出的内容对本次作业有关的人员、工具、对象、环境进行“四确认”,并将所制定的控制措施落实到作业实际中去。

安全考评

通过考评获得车间、工段、班组3个层次安全管理状况和危险控制水平的动态信息,从而形成一种动态约束机制。

各级考评应以平常巡回检查及例行检查的结果为主要评分依据。考评由工段对班组,车间对工段,公司对车间等一级对一级。

安全管理改革

安全管理改革是对现有安全管理系统的补充完善和优化。这是保障现代化安全管理模式得以推行的前提,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步骤。

冶金行业当前安全管理改革的重点在于:抓好以最小单元(班组)建设为基础的全员安全管理工作;抓好以危险源控制为中心的现代化安全管理;抓好安全信息管理工作。

篇10

2.优秀策划案为学生就业提高竞争力毕业应聘时,以往许多同学应聘作品多为平时课程作业和实习作业,由于作业数量太少或是作业制作不精良,无法汇总成高水准的作品集。在竞赛的驱动力下,制作一本精良而完整的营销策划案可视同完成一本优秀的作品集。策划案在结构上涵盖以下几方面:绝妙的创意内容、精练的文字描述、严谨的策略结构、精湛的视觉表达,整个创意过程就是对所学知识的最好凝练机会。在应聘时,能够向用人单位展示一本完整的策划案,可快速、直观地展示自身的专业水平。

二、艺术生在学科竞赛营销策划案创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营销策划案整个创作过程较为复杂,一般分为创意启发、创意整合、创意文字表达、策划案板式设计四大部分。从创作周期来看,无论是创作前期的创意启发,还是创意中期的创意整合及文字叙述,以及创作后期的策划案版式设计的各个环节均容易出现问题。

1.创作前期创意起点太低学生在开始第一轮创作时,很少花时间研读竞赛策略单,没有领会企业的命题要求,直接造成创意上的偏差。由于缺少实践经验,创作的内容多是从校园的角度出发,以校级、社团的层面去思考,创意起点过低。艺术生在日常课程中,笔记记录较少,且不善于记录案例。在创作中,不能根据案例快速推导创意,有些创意则是对案例的直接复制,原创性弱。在创意初期花费的时间过长,会直接影响学生后续的竞赛热情。

2.创作中期创意整合困难一个好的营销策划案需要有一个独到的创意主题。由于艺术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逻辑思维能力弱,在创意时更适合通过“创意发散法”思考零散创意,再进行创意整合。通过教师第二轮的指导,学生能够形成多个独立的创意作品,但是要将多个独立或是具有一定独特性的创意点进行梳理整合,再进行创意主题概念的提炼难度依然较大。很多竞赛的策划案多是缺乏鲜明的创意主题,无法获得评委和企业的认可。孤立而零散的创意内容因为缺少策略性而使创意表现力不足。

3.创作后期设计表现力不足学科竞赛对营销策划案全案视觉表现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书籍设计,一本策划案需要有好的封面、封底、内页版式设计、字体设计。在创作前期、中期的高强度作业后,最终预留对策划案的整体包装设计时间有限,且此阶段学生创作已进入疲劳期,后期版式设计乏力,制作粗糙,甚至会出现配色、构图等基本的设计问题。同时,前期策划案文字方面的各种硬伤,也会直接影响策划案版式设计进程。

三、指导学科竞赛营销策划案的实效性教学方法

各类学科竞赛多集中在上半年,一些重大赛事时间上还存在重合。首先,各院校应该根据自身教学模式和师资情况,制定科学的竞赛教学策略,做好赛事统筹和教师的教学分工。教学上,专门设置竞赛试验课程,尽可能让每一位同学参与。营销策划案类别创作周期与其他类别作品相比周期更长,一般需要5—8周时间完成,且需要5—6人团队合作,教师应制定好策划案工作进度表。运用实效性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高效高质地完成竞赛。整个竞赛过程中,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情况。

1.通过案例让学生直观了解策划案的形态比赛开始,教师针对竞赛专门设置竞赛实验课程,挑选学生感兴趣的1—3个策略单对象。课程前期,针对命题企业品牌教师可收集以下资料:企业所在的行业资料、企业竞争对手资料、企业已有成功案例以及与企业品牌相似、关联性的其他案例。课程中,首先向学生解读策略单,通过点评案例,让学生理解企业命题要求,明确创意方向。教师可带领学生参与各竞赛的宣讲会,仔细聆听命题企业的演讲,收集整理信息。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整理往届完整的竞赛获奖作品,让学生直观认识策划案的框架和创意表现。目前,有很多竞赛会在竞赛活动官网上销售获奖作品集,一些竞赛的决赛还会进行视频录制,在视频网站上播放。教师指导的过往参赛优秀作品可进行重点讲解,特别是对竞赛的较高等级奖作品可与教师过往的参赛作品进行客观比较,并由学生来进行作品分析。在比较出作品差距的同时,师生也能共同探索竞赛的创作规律。这一轮的授课内容,对于初次参加营销策划类竞赛的学生来说,有助于他们了解营销策划案的创意形态,进而给自己设定挑战目标。

2.以“创意头脑风暴”提高创意层次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学生前期的创意发散引导工作还是应由教师承担。运用“创意头脑风暴”法,教师担当创意主持人,激发学生大胆思考。这部分的教学环节,可要求学生不分组别,强调个人创意行动,目的是集中激发学生创造、思考,形成积极的、零散有价值的创意点。思考的内容可以是一句话、一件事情、一段回忆、一个物品,等等。或按照营销策划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思考,教师可板书罗列出知识点,如:00H广告、促销、赠品、新媒体、APP、MINISITE、H5等,由学生自行挑选一个知识点,思考方向性“小创意”。在多个“小创意”形成后,进行“换位思考”,要求学生从消费者参与的角度,延展“小创意”内容,形成营销活动并把活动逐步分解,设计出严密的活动步骤,进而形成“大创意”。这样,能够为学生打下全案的基石,缓解学生的创意压力,甚至获得专业自信,更好地推动之后的创意活动。在此轮创意课程结束后,教师及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创意内容进行梳理,根据策划案的标准格式,形成文本。

3.学生分组PK,在内部竞争中提高创意水平同学们形成独立的创意内容后,教师可对学生根据创意类型、风格以及创意关联度进行指定性分组。这样的分组方式为之后营销策划勾勒创意轮廓、明确创意方向提供基础。分组后,教师进行二轮“创意头脑风暴”教学,可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就座,方便组员的讨论及组之间的竞争。教学内容为由教师和学生一同点评第一轮作业,特别是要求团队组员作业交互点评,进而对各个创意再提高。同时,要求各组同学再次提出一轮创意中没有思考到的创意点,教师对创意进行基本性判断,并指导创意方向,此创意即成为提出观点同学所在小组的创意内容。课堂上,教师板书出各小组的创意数量和内容,建构良好的竞争环境。小组相互启发,在竞争中不断攀升创意层次,不光可以甄选出更佳创意,创意数量也将逐渐饱和。课程结束后,要求各组对创意主动进行逻辑性梳理。营销策划案需要一个好的营销概念和适合传播的推广语,学科竞赛中营销策划案概念往往就是提交的作品名称,它是竞赛评委和企业评判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像是一盘散落的珠子,需要用一根线穿起来一样,根据前期多个关联创意进行集合,明确创意方向和风格,各竞赛小组的策划案已基本成型,之后需用精力提炼作品名称。概念创作可从当下热门电影、歌曲、歌词、网络热词等方面寻找素材,提炼出紧扣符合营销内容、活泼而新锐的短语。最终各组的创意结果需保持差异性和独特性。

4.收集各类设计素材,寻找视觉表现突破点在前期充分调动创意能力和营销实践能力后,竞赛后期应充分运用艺术生的专业优势,对营销策划案进行完美的视觉表达。预留两周时间用于对策划案版式设计和包装,内容包括:主题概念的字体设计、封面设计、内页设计、装帧设计、作品相关广告作品设计。就像是一本书,书的封面至关重要。策划案封面可考虑使用特殊材质包装,并且着重对作品名称进行专门的字体设计。内页设计方面保证视觉统一性,积极运用手绘等原创性视觉,强化作品视觉风格。装帧设计方面,可将册子做成异形,争取给评委留下印象。营销策划案要求涵盖平面广告及电视广告脚本,教师可根据前期授课的创意记录,挑选好的创意点,运用一个课时,指导学生快速完成此项内容。最终的设计环节就像是万米长跑的最后冲刺阶段,教师可让学生暂停一两日,一方面调整身体;同时收集整理各品牌主的视觉作品,如商场促销单、品牌宣传册、设计杂志等。结合策划案的内容,从视觉作品中挑选出有价值视觉元素,运用“旧元素、新组合”的方法进行版式创作。教师要求各组提出三个整体版式设计样稿,每个样板制作4张,最终选择最合适的设计版式作为策划案的版式。另外,教师根据各组学生专业特长给予制作流程分工的建议,将设计流程分成图片素材收集处理、手绘设计素材创作、字体设计、装帧设计几大部分,工作任务分配给各位同学。由于策划案版面页数较多,基于流程的分工,每页的单张设计不能完全交至某一位同学来完成,教师可根据每组情况再进行二次分工。

篇11

二、组织领导

1、高效课堂建设工程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成员:(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后勤主任)

2、业务指导小组:

组长:

成员:(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政教主任)、(语文教研组长、区赛课一等奖)、(数学教研组长、区优秀青年教师)、(综合教研组长、区赛课一等奖)、(区优秀青年教师、区教学能手)、(区教学能手)

三、工作目标

1.加强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认真研究课堂教学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能力。

2.通过积极推进评价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和探索,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通过合理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促进课堂教学实现高效、优质、轻负。

4、消除课堂中存在的重形式、轻效能、课堂活动表面化、缺乏目的性、针对性、学生无收获的现象。

5、杜绝课堂教学随意性,改变低效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一)、高度重视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要求教师备课要做到七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媒体、备程序、备作业。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真正做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要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

具体措施:

1、抓实集体备课。教研组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教研组内讨论、集体修改,真正将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

2、开展各种活动。优秀教学设计展览和评比、备课案例评析研究、同课异构、优秀教案评比等举措,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促进教师备课水平的提高。

3、落实教学反思。活动期间内,要求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对精品课进行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案例分析。课后认真总结,写好课后反思或课例分析,并将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或课例分析,发送在学校QQ群共享上。每学期3篇,每篇字数不少于800字,期末组织展览、交流、评比。

4、加强常规管理。教导处、教科室负责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讲评分析制度的落实。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突出集体备课的作用,强化教研组的工作效能,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性督查,通过同伴互助,促进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提高。

(二)、切实抓好课型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究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研究出不同的课型模式,并得以推广。

1、提高使用教学资源的高效性。

根据我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为了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我校在执行国家统编教材的同时,依靠自己的力量,于2009年在创建武汉市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期间,编制了《关注学生的生命、实施关爱教育》的校本课程。我们要充分利用校本课程,积极形成有自我特色的校本研究成果,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5、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实效。

6、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切实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既不能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通过采取完善常规作业设计要求和评价细则,加强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教师现场作业设计竞赛、优秀作业设计案例评选、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

五、“高效课堂”研究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

1.召开行政会,传达上级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目的及实施意见,分析、研讨我校课堂教学现状,提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2.成立领导小组,拟订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3.召开专题会,论证、修订“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4.召开构建“高效课堂”动员及起动大会,学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二)、理论培训阶段

1、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

2、认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深入了解不同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明确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3、引导教师自主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负担过重,教学低效益的主要问题,为构建高效课堂做好基础性思想准备。

(三)、调研反思阶段

1、以校为本开展课堂教学互动观摩活动,对照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经验,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观察、分析。

2、自评、互评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撰写构建高效课堂个人发展规划。

(四)、构建模式阶段

1、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提高课堂效益为主旨的“高效课堂新模式”的创建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参加高效课堂新模式的研究和岗位练兵活动。

2、瞄准一个目标——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贯穿一条主线——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三个转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三维并重;摒弃三个无效的训练——无效的提问、无效的讨论(互动)、无效的训练,经过调研反思初步构建我校各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五)课堂实践阶段

1.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2.开展“高效课堂”研究校内、组内汇报课活动。

(六)汇报研讨阶段

1.开展“同备、同上一节课”教学研讨活动。

2.组织“教学开放日”活动。

3.征集、评比“高效课堂”教学故事、教学反思。

(七)总结提高阶段

1.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研讨后,认真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为成熟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出一些成功的课例。

2.撰写一份有较高价值的论文、调研报告或经验总结。

(八)成果展示阶段

篇12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浙江省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之江路)工程I标段,为全线最长的隧道,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本标段为该隧道进口段, 其左线隧道起迄里程为DK120+143~DK125+156, 全长约5km; 右线隧道起迄里程为YDK120+147~YDK125+425,全长约5km。主要工程项目还包括3 座斜井的施工建设任务。

2.隧道快速施工总体方案设计

根据围岩级别划分并结合现场实际地质情况, 综合采用全断面法、台阶法、短台阶法等方法开挖; 采用ITC312-H3 隧道挖装机或CAT320 挖掘机装渣,VOLVO 和北方奔驰自卸汽车出碴; 采用RPJ-Z混凝土喷射机械手湿式喷射混凝土;采用全断面液压钢模整体衬砌台车衬砌;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拌合站生产,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浇筑;通风采用大功率通风机压入与分段反向设置射流风机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本单位在类似公路长大隧道工程组织快速施工的实践经验,本标段设2个工区,由项目经理部统一组织施工,实施一级管理,该隧道快速施工技术措施要点阐述如下:

2.1 软弱围岩严格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软岩遵循“先预报、管超前、短进尺、控爆破、早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确保快速施工。

2.2 实施信息化动态施工管理。加强预报,建立预警机制,实施信息化动态施工管理,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施工安全,提高掘进进度。

2.3 实行专业化管理和施工作业。各工序、工种、生产线实施按专业“定人、定职、定队伍、定方法、定制度”的五定原则,提高专业化施工水平。

2.4 注重协调各工序间的矛盾和问题。隧道按多工序、多工种、多作业线立体交叉组织施工,及时解决各种矛盾。

2.5 采用大型运输机械,提高运输能力。

2.6 优化配置超前预报、开挖出碴、支护衬砌等机械化作业线,并针对不同地质情况,制订不同的机械设备配置方案,最大程度发挥机械化作业效能。

2.7 强化机械设备的管、用、养、修。通过掌握机械性能、操作维修要点和强化控制管理,确保机械设备生产线运行正常。

2.8 优化工序组合,实行平行作业。最大程度利用时间空间,平行均衡作业,达到缩短工序循环时间,总体进度平稳推进的目的。

2.9 建立循环时间、循环进度的“卡死”制度。突出时间概念,制定奖罚机制,最大限度的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快速施工。

2.10 建立洞内外有效的通讯系统。洞内外通讯联络采用有线通讯与无线通讯相结合,实施内外监控,使施工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11 做好洞内疏排水,尤其是软岩地段,防止积水浸泡拱、墙脚,造成支护失稳。

2.12 切实解决好运输与仰拱施工干扰问题。合理应用仰拱栈桥确保平行作业,加快施工进度。

3.隧道二次衬砌快速施工技术应用

3.1 施工方案概述

洞身衬砌采用穿行式液压整体钢模台车。为满足衬砌台车液压伸降的需要,分曲边墙脚和拱墙两步施工;曲边墙脚顶面标高控制在电缆槽盖板底面,左洞和右洞各配穿行式液压台架一个,整体钢模两套,整体钢模长12.2m,分节跳仓灌注,每节衬砌长12m。

3.2 施工方法

3.2.1 曲边墙脚衬砌

曲边墙脚衬砌采用专制组合钢模,外撑支模。混凝土拌合站集中拌和,搅拌运输,钢制滑槽入模,φ40 插入式振捣棒捣固。施工工艺流程: 基面清理防水板铺设排水管安装钢筋绑扎立模浇筑混凝土养生。

3.2.2 拱墙衬砌

采用穿行式液压整体钢模衬砌台车, 混凝土拌合站集中拌合,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附着式振捣器振捣。施工工艺流程:铺设防水板安装绑扎钢筋台车就位模板定位安装挡头模自控检验浇筑混凝土养生台架与钢模分离台车架移位至下一衬砌段。

3.2.3 拱墙衬砌循环时间

洞身衬砌曲边墙脚、防水板铺设、钢筋安设绑扎均提前施工,并形成流水作业线,因而,曲边墙脚、防水板铺设、钢筋安设绑扎不占用直线时间。

3.3 防水板铺设

隧道防水采用EVA 塑料防水板,内设一层土工布作为缓冲层。施工工艺流程:基面处理铺设土工布铺设EVA 防水板检查。

3.3.1 基面处理

(1)对平整度要求:隧道拱部平整度D / L<1 / 8,边墙平整度为D /L<1 / 6。

(2)基面不得有钢筋及凸出的管件等尖锐突出物,否则要进行割除,并在割除部位用砂浆抹成圆曲面,以免防水板被扎破。

(3)防水层施工时基面不得有明水,如有明水则用堵漏剂堵水或注浆引排。

3.3.2 土工布铺设

土工布、防水板均在自制铺设台架上进行。土工布在材料场下料,铺设时自拱顶中心处向两侧用射钉固定。射钉尾部加一φ50mm 的CDPE 圆形焊片,做为焊接固定EVA 防水板使用,布置成梅花形,拱部间距50×50cm,拱腰以下间距80×80cm。土工布搭接焊片长度10cm。

3.3.3EVA防水板铺设

(1)EVA 防水板运至现场后,在托架上将EVA 展开,升起旋转丝杆,使防水板紧贴隧道顶部;

(2) 用专用焊机将EVA 塑料防水板自上而下, 一幅接一幅与LDPE 焊片焊接固定,EVA 预留一定伸缩量。

(3)在EVA 塑料板与LDPE 焊片焊接处用φ60mm 的EVA 塑料板加强焊接,确保焊接处不漏水。

3.4 衬砌施工工艺要点探讨

3.4.1 立模

(1)模板拱顶标高:+10mm、-10mm;

(2)模板的中线与线路中线偏移误差:10mm;

(3)净空各尺寸误差:+20mm、-10mm。

3.4.2 混凝土输送

(1)混凝土泵应连续运转;

(2)输送管道宜顺直,接头应严密;

(3)输送泵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修、保养,输送司机必须相对固定;

(4)泵送前应管道,时采用按设计配合比拌制的水泥砂浆或骨料减半配制的混凝土进行。

3.4.3 混凝土灌筑

(1)混凝土由下至上分层灌筑,每层灌筑的高度、次序和方向应跟据运输距离、灌筑速度、洞内气温和振捣等因素确定;

(2)混凝土必须采用两侧对称灌筑,两侧高差不大于0.5m;

(3)混凝土应连续灌筑,不得不间歇时,其间歇时间不应小于表16 的规定;

(4) 如确因特殊原因导致两层混凝土间歇灌筑时间超过表16 的规定时,其间歇层则应按施工缝处理;

(5)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振捣时应注意振捣器不得触及防水层;

(6)混凝土灌筑过程中应始终有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技术工人现场值班,特别应注意混凝土泵送满后的停泵时机,严禁强行泵送,以防压跨模板。

3.4.4 混凝土养护

(1)拆模后混凝土应立即进行养护;

(2)采用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3)养护用水的温度应与环境温度基本相同。

3.4.5 混凝土拆模

隧道的二次衬砌是在周围地层和初期支护基本稳定后施作的,因此,二次模筑衬砌的早期可以认为是不承重结构。根据相关技术规范要求,二次衬砌若为不承重结构,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 时即可拆模。

4.结语

要实现隧道特别是大长隧道的快速施工, 要有优化的技术方案,要有高效有序的组织管理, 还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合理的选型配套,各个环节要综合考虑,将施工过程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在正洞的快速施工中,辅助坑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斜井的快速施工和有效运作是正洞及整个工程快速施工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秦培文.东秦岭特长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综述.铁道标准设计,20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