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8-30 09:15: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美术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

篇1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笔者围绕着美术课的教学设计,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和尝试。

1.教师的教态应亲切自然,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

2.以激发兴趣而设计是教学成功的前提。设计的目的是使图形有意味,或者奇特,或者新颖。学生观察教室,包括课桌上的文具、课本等,看看哪些可以去设计,用铅笔把它记录下来。教师巡回指导,适时启发点拨;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进行总评。总评要侧重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和闪光点,对绘画上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

3.以生活化的图形“引”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会主动、积极学习。而人们对熟悉的东西总要更感兴趣一点。因此,本节课笔者从学生最熟悉的苹果入手,选择大量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化的图形,学生在欣赏中体验到图形变换的趣味性和奇特性,始终保持学习的自觉性和趣味性,积极性很高。教学“标志设计”一课时,正值之际,笔者在课前先制作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图案,上课开始时即把图案亮出,逐个提问:这是什么标志?它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深刻含义?学生发言踊跃,兴致很高,导入新课的同时,渗透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成功的一节课,从开始就应引人入胜,让学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并对新课产生兴趣,因此对新课的导入应作精心的设计。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二、“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的作用

在“会动的玩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根据玩具的运动原理组成小组,“协作”完成玩具。而开展“协作”的重要前提是合理而有效的分工,否则就会产生忙的忙、闲的闲的“不协作”的局面。每个学生按分工寻找制作材料,分别完成自己的设计和制作的任务,最后“协作”表演节目,展示作品。

三、“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形成集体思维。其实“会话”是学生互相帮助、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实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会动的玩具”就是一节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发挥动手能力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提示学生按三个步骤进行:

1.取材,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各种可利用的废旧材料;

2.构思,对搜集来的材料作一番研究,展开想象的翅膀,考虑用它做什么玩具最合适、最有创意;

篇2

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相关联,和他们的经验相整合,就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巧设生活情境,培养自主体验能力,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如上美术17 册《生活中的标志》这一课时,笔者到学校附近的大街上和超市里, 用录像机录制了许多公共标志和商品的商标放给学生看,然后让他们讨论分析标志设计的特点与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学生对常见的生活中的现象兴趣盎然从而积极的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2 巧设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思维能力。

问题是最好的老师和向导, 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质疑解难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如上美术13 册《多变的颜色》第二课时———“色彩与情感”时,笔者给学生提了个问题:“在某工厂车间,一群工人搬运一批箱子时,抱怨说太沉,总经理知道后,来到仓库视察,他发现箱子的颜色都是黑的,于是在当天夜里请人把箱子都涂成了淡蓝色,工人再搬运时,都说箱子变轻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一下子好奇起来,接着学生很自然的进入探究“色彩与情感”的问题中去了。

3 巧设活动情境,培养自主实践能力。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的社会活动结合起来,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社会中的一些重大事件给我们得体验是直接而深刻的, 是我们教育的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如迎接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开展“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迎奥运书画和奥运知识小报比赛活动。此外,在每学期的美术教学中还安排了与生活有关的“科学创造未来”为主题的科学幻想绘画创作,结合一些重大事件、纪念日、公益日如3.12 植树节、6.5 环境日等美术创作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4 巧设交流情境,培养自主展示能力。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即学会自己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欣赏美术第15 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如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更好地认识理解作品呢? 运用美术欣赏自主学习法,可以这样设计这节课:首先,让学生课前预习,收集资料,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达。芬奇,了解作品,有条件的自制ppt 幻灯片。其次,课上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并随意选取学生作“小老师”为大家讲解自己ppt 幻灯片。

通过查找资料,小组交流,再到为大家讲解,学生渐渐的喜欢上了当“小老师”一展风采。

5 巧设学科情境,打造自主学习氛围。

利用学科自身的内容和特征来生境, 美术学科具有很多的优势。具体表现在美术专用教室的打造上,我们美术老师平时要善于收集教学素材,积极创作美术作品,努力打造具有“美术馆”和“博物院”特色的美术教室,让美术室的作品“说话”,让美术室的藏品“发光”,让学生一进美术教室就对艺术产生无限的兴趣。笔者参观过一些美术室较好学校,这些美术室共同的特征就是建设中能追求功能上求实用、美观上讲品味,能根据美术学习活动的内容形式,使不同的美术教室各具不同的功能(国画书法类、手工制作类、陶艺泥塑类、写生类等)。室内环境布置分别设有学习体验区、优秀作品赏析区、课堂作业展示交流区、美术成长记录存放区、工具材料存放区等等。改变了以往美术教室只为少部分特长学生专用的状况,从而真正服务于全体学生,服务于日常教学及课外辅导活动, 为学生能够广泛参与多种形式美术学习活动并进行自主的实践体验提供了保障, 营造出浓郁的艺术文化氛围,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风景。

篇3

美术教学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艺术思维能力、创造的表现能力以及艺术评价能力。这就必须靠教师的课堂教学去完成,需要教师去优化课堂设计,它必须是科学的、新颖的,同时也是有实效的。

美术教学,前者为“美”后者为“术”,两者互为作用,怎可截然分开。如七年级第十四册《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一课,如果按先概念再因素后法则的顺序讲解,必定违反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规律,效果不会好。如果教师先展示图片让学生分析这些立体图像采用的是什么样的表达方法,分析出构图因素,归纳出概念,学生便得到了了解、获得。再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使立体物象的结构形态和体积量感等要素以直接的动态的方式和最清晰的剖析表达出来,以此来认识构图的可变性,引出构图法则,了解重心、均衡、和谐的道理。同时其他的同学根据自己的意愿画出构图形式简图,由于课堂形式新颖,图片的感召力强,容易引起参与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急切的表现心情益于言表,得到了获得。然后以学生生活体验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内容,用多元化的艺术手法代替美术语言的表达,以手绘线图像的基本方法为轴心,辐射生活中涉及造型和空间艺术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区分不同形式的构图,深化所学的知识,启发认识构图的作用,得到了回忆、概括。

这一课融入启美、益智于其中,顺于学生的认知心理,符合感性到理性、具象到抽象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把握住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因而课堂效果很好。

二、课堂设计要重视兴趣引发和气氛培养

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深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课堂教学本身应该是一种注重人的兴趣、情感、精神、活力得以提升和释放的整体行为过程。兴趣的提高是课堂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学生的兴趣,一部分是由自身审美素质激发的,主要靠教师优化教与学的气氛而诱导引发,这是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方面。如七年级《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一课,先让学生收集一件民间工艺品,分析它的色彩搭配特点,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再利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优美的音乐、多彩的画面镜头,把同学带入一个美丽的色彩世界,让同学从欣赏中学会审美,在技能表现上跃跃欲试。这种多媒体进入课堂,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气氛活了,活跃中有智性开发,动的过程中有美的创造,把教与学的活动变成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变成了享受创造美的快乐,其收效是很大的。

三、课堂设计要突出审美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美术教学离不开随堂欣赏,美的欣赏能给想象插上翅膀。作业的本身形象不是意境,它只不过是想象的媒体、想象的“引发剂”,欣赏者由看到想象就是一个创造,这个想象过程就是审美过程。蓝天会使人想到大海,想到晴朗的天空;五星红旗,会使人想到祖国、黄河、长江,无数的先烈为此牺牲了自己,无数的华夏儿女多么希望它在各地飘扬……这种想象需要教师的引导,艺术的眼光、创造的想象是培养出来的、训练出来的,因此教学设计必须把学生的情趣、审美素质和丰富想象力结合起来。如七年级第十四册《多姿多彩的袋和包》一课中,笔者教学设计的大框架是通过直观的欣赏,分析手袋、背包的种类样式与人的审美心理趣味的关系,激发学生议论、畅谈感受等积极思维的主体活动,使学生对这类产品的不同造型特点与不同的人文文化背景有所认知,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造型结构独特、属于自己的作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篇4

一、课堂提问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和效果

从表面上看,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但这样的理解毫无疑问是浅层次的,仅仅出于这样的理解而设计的课堂提问必然过于简单而生硬。在认真研究《美术课程标准》之后,我们完全可以让课堂提问实现更深层次的目的,达到原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

新奇有趣的提问,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在上《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一课时,有位老师按部就班地先提问:商品包装色彩搭配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提问没有在学生中产生明显的反响。有几位学生举手,老师选了其中的一位让他回答,其答案大体上是对课本上有关文字的复述。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结局,我在上这一课时,先用白塑料瓶装了一些果汁,然后提问:“我这里的果汁虽然很好喝可很难卖出去,大家帮老师出出点子,给它设计出色彩诱人的包装,行不行?”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都感到非常有趣,齐声说:“好!”紧接着我先布置大家讨论:要想果汁的包装色彩诱人,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哪些问题呢?学生们热烈讨论。对于商品包装色彩搭配的目的这一问题我则留到快下课时才提问。结果这节课在这种探究的气氛中轻松展开。

(二)课堂提问应该有助于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互动的关系,善于从学生角度出发,提炼选择有启发性的问题,创造良好的艺术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所以,课堂提问的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意趣味、层次、灵活。此外,提问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有信心回答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三)课堂提问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就要注意提问的时机和提问的语气语调,以及掌握好提问的方式与技巧,在提问后给予适当的评价,通过设疑、激趣、引思,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主动探究。

二、为什么课堂提问有时成了变相的讲述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应注重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有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我们的一些教师出于对新课标理解的偏差,只是从表面上将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讲述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提问,例如在设计《单色版画》一课的教案时,有一位老师先从印章的原理引入,紧接着就提问:如果我想要印一幅画,可以怎么做?学生在对单色版画还缺少必要的了解的情况下,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要么是感到十分困难,要么就是十分单调地回答:“像印章一样印出来”。其实这位老师倒不在乎学生怎样回答,而只是用提问的形式开了个头,下面便开始了他关于单色版画制作方法的讲述。并且其过程也是以提问开始,如:什么是版画?制作单色版画的工具材料有哪些?单色版画的制作方法如何?等等。这样的课堂提问,既不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又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它只是为了完成教师既定的教学任务而设计,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讲述,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因而,这样的提问根本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只能导致学生反感。

三、有些课堂提问过于专业化

由于我们现在的教师大多受过高等院校的专业化技能训练,有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教自己的一套或多或少地搬到初中美术课堂上来。可是,我们的学生并不是美术专业的学生,现在的《美术课程标准》也一再提醒我们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度,避免把一些理论和技能讲得过分专业。因而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我们应认识到过分专业化的提问不仅是多余的,而且会使大多数学生忘而却步。

四、你的提问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了吗

曾经有一位老师在讲雕塑时为了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列举了三件雕塑,其中一件雕塑在离他们的班级50到60公里的外市,另两件雕塑在本市的偏远乡镇,然后提问:你认为它们美吗?它们有什么特点?结果不少学生说不知道。还有一位老师在讲纸浮雕时,先让学生简单讨论了一下纸张的加工方法,接着提问:如何让纸立体具有一定的美感?学生们对这样的问题普遍感到难以回答,只能保持沉默。试问:如果我们的老师设计的提问都这样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过于宽泛,那久而久之,还有多少学生会喜欢回答问题,还有多少学生会喜欢上美术课呢?

篇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175-01

职业高中的美术基础设计教学不同于普通高中的美术教学,它不仅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职业高中美术基础设计教育应具备能充分运用所有科学与技术知识和美学的资源,创造一个能满足人类精神与物质双层需要,并提倡艺术与技术统一的一个新环境,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艺术素养,又有科学技术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头脑,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这种趋势下,我们传统的职业美术基础设计教学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将其充实和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去。

一 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基础设计教学的整合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电脑技术的应用和多媒体功能开发各种软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艺术设计的发展轨迹,改变着艺术的传统理念,甚至改变着人们审美和文化的价值观,同时它也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师在授课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另一方面将学生的设计训练与电脑技术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动脑又动手,眼、脑、手多种感官协调并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正因为现代科技产品所蕴含的无限潜能与创造力的神秘功能,给艺术设计提供了超乎想象的创意空间。实践证明,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基础设计训练,开发了学生的大脑,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能有效地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思维训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使许多烦琐的传统训练变得易如反掌,教学效果也更为明显。综上所述,在数字化时代及新技术、新观念不断更新的今天,我们应拟定新的教学目标,增添新的教学内容,使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与传统教学进行整合,为传统教学体系注入新鲜血液,焕发新的生机。

二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曾说:“一个小时的劳动所获得的东西,比一天讲解得到的要多。”可见让学生真正主动学习一小时,比教师讲授一天所学到的东西还要多。我们可以利用“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让学生主动学习。一方面,“先试后导”实现了美术教师角色的转换,“先试后导”是让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先自己进行尝试,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再进行指导,强调了学生的“动”。而以练习为主的美术基础设计训练正适合充分运用这种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正是由于“先试后导”这种教学方法使得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而教师退居幕后,对课堂实行监控,及时指导、及时纠正,充分地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这正是创新教育所需要的。另一方面,“先练后讲”培养了学生美术自学的能力。“先练后讲”是学生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先练习,从问题开始,经自我解决、再去讨论、最后听教师讲解的过程。这是有主体意识的学习,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于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印象特别深刻,这就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这些方法、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学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了思考方法,起到了发展智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综上所述,我们探索全新的教育方法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终端知识传授者转化为新形势下教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重新思考教师的角色定位,让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应该成为和学生一同探讨、共同成长的伙伴。只有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地多层面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篇6

一、创意美术活动设计的实施原则

(一)主题要突出创意性。在概念界定中,我们就对“创意”一词提出了一些看法。创意即为产生新见解的思维活动过程。创意的关键就是“变”,懂得“变”就懂得创新。初中生不会单单为了美术活动而创意,他们的创意也可能发生在主题实施的各个环节中。例如,在语言活动中,初中生会对故事情节进行创造性续编;在游戏活动中,初中生会利用游戏材料进行各种创意的制作等。基于这个认识,我们主题实施的过程中,十分尊重初中生创造性的想法和他们的自由表达。只要初中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变”的思维,我们就要积极地肯定并且将其创意保留下来。当主题保留了不同初中生的创意后,这些创意就汇成了宽松、自主、创新的基调,在这样的氛围中,初中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和发散,他们的热情更为高涨,他们的创作灵感可以不断地涌现。

(二)创意可来源于艺术。一切美的东西都是初中生喜欢并欣赏的,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相通的,创意也可以来源于生活中美的事物、环境、作品、故事。通过对“美”进行深度挖掘,可以让初中生与艺术进行对话,使其内心情感和外在形式达到同构,扩展初中生美术欣赏的经验、提高初中生的审美情趣,为初中生独立地创造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初中生所能接触到的生活中和自然中有很多美的东西,如美丽的伞、美丽的装饰品、美丽的青花瓷片、美丽的剪纸艺术等等。虽然它们不是高端艺术,但是在每个作品中都蕴含着独特艺术构成和审美思想的表达,它们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初中生的生活中,是初中生能够见到的。

(三)创意活动设计要符合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初中生对生活中的万物都有着探索和发现的欲望,他们会凝望天空观察星云变化,他们会忘我地躲在墙角边看蚂蚁如何排队行进,他们会在水池边一遍又一遍地拨弄水花,他们还会用积木一日又一日的完善着心中的立交桥。初中生对于事物的关注与持续都因兴趣而起,因兴趣的流逝而终。

二、初中美术创意活动设计实例策略

根据上文初中美术活动设计原则,提出以下创意活动设计实例:

(一)创意雨伞设计。创意来源于给学生更多的发挥创造力的活动空间,因为,在本人曾经走访调查一所初中学校中发现,有一位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以“雨伞”为主题,以“雨伞”为素材,以水粉、彩笔为主要的创作工具,并以一定的“美的色彩,美的元素”作为指导思想,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要求放松思想,让他们在雨伞上随意的画,以追求自己认为的“美”为目的,让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环保服饰设计。本人觉得还可以通过结合学校的艺术节,并以环保为理念,通过环保服饰设计活动,让学生放开思想,大胆创新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应用一些白色垃圾袋制作成大方的婚纱、可以应用方便面袋做成活泼可爱的短裙、还可以应用塑料袋、纸板等多种材料组合成服装穿着,然后可以让这些学生们自己创造的艺术品,在学校艺术节的舞台上展示、表演,让所有学生都沉浸在美的享受中,这样的活动本人认为将会有效地推广环保理念。

(三)环保招贴画设计。根据本人查阅的大量文献资料及日前关于环境问题的频繁报道,例如:雾霾天气、河道污染、地球变暖、水土流失、等,已让我们越来越感受到环境对于我们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于人,本人设计了以创作美术招贴画的形式帮助人们认识环境,唤醒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们形成良好的生活、环保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也有利于学生在初中美术阶段,形成一种环保与美术相融合的创造能力。本人在课堂上通过设计了此主题,让学生们自己通过思考、讨论设计多种多样的环保作品,以“呼吁人类保护环境”为主题,学生们的作品如图3,这些作品经过学生的思维延伸,展现出的艺术效果。这些作品不仅具有严肃的警示作用、具有让人深思的东西、还具有引人注目的观赏价值。

三、让校园成为画室,构建学生最亲近的创作基地

学生对美术兴趣较高,学生作品的种类也很多,有国画、布贴画、水彩画、剪纸等。初一学生带着对初中生活与美术课的好奇,作业质量也不错;到了初二后,开始有学生不准备材料,教师为组织课堂颇费心思;到了初三,有些学生迫于学习压力,上美术课带其他作业过来,把美术课当成自修课了,相反,有些爱好美术的学生宁可待在美术教室里画画,也不想回班级上课。这说明我们的美术教育中存在着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学生对美术课的爱好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绘画产生兴趣呢?对创意设计的尝试,会让学生喜爱绘画。

本人所在初中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校园。美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绘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本人经常在课间带领学生欣赏校园的景观,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原来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画里!美丽的景色激发了学生创造美的欲望,让他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美丽的校园,于是一张张稚拙又倾注感情的画面就这样产生了。描绘校园的创意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绘画能力,又让学生学会用艺术的语言和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念,有的学生的作品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四、结论

总之,艺术创作是心灵情感的自然流淌,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特别是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帮助学生寻找艺术自我。每个人对美的感受都是独一无二的,但都有个性化的创造欲望。所以,美术教学必须始终贯穿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将其创造性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篇7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美术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四化”建设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几年,原国家教委在基础教育中强化了全面素质教育,重视美育(即审美教育),学校中的美术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地改善教学条件,修建了一些新的教学楼,我们学区初中,就是其中之一。它周围山峦环绕,河流相伴,绿树成荫,崭新的教学大楼被蓝天白云衬托,自然景观十分优美。为促进内涵发展,学校不断加大力度,精心营造育人环境,在路旁、亭边、花坛里、操场上,矗立起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石头,并在上面镌刻了三十多条(首)引人思考、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诗词谚语,如“德,国家之基也”、“振民育德”、“上善若水”、“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运动,生命的源泉”等,让每一块石头都会说话。“石头文化”成了学校创建和谐校园的宣传阵地,通过这些名言警句对学生进行了潜在的、无声的教育。

        一、一个中心

        “人与生活”的一个中心即围绕“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进行美术教学探索与研究。学校生活,是农村初中每个学生最有体会的生活经历,对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美化寝室的应用设计,是以现有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为物质基础的整合改造,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品味;社会生活,是以学生较熟悉的文化生活延伸到将来必将参与的社会经济生活,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培养认识生活的心智,提高人文素质和生活品味。整个设计教学的思路是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引入商业美术模拟实验教学的基本的指导思想,同样也适合设计欣赏教学的建构。

        二、五个要素

        为了体现以生活为中心的美术课堂教学理念,本人设计了“情感认知——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赏析——结合实际生活;拓展思维——探究设计规律;个性创意——凭借生活阅历;主动评价——合作学习研究”五个基本要素。整个教学模式遵循生活(素材)创作(设计)赏析(作品)的过程步骤,在具体教学操作中,对上述环节运用有所侧重,并可以适当地调整与增减。 

        1、情感认知——创设生活情境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重要的心理成分,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认知倾向,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没有学习兴趣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因为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2、激发赏析——结合实际生活

        结合实际生活既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的创作理念,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理念。本要素是在师生广泛搜集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开展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针对生活素材进行处理,建立师生素材共享,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信息库。

        3、拓展思维——探究设计规律

        要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引发关于艺术与生活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并列举社会生活中的例子,展开辩论、讨论,进一步拓展思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美术设计可以利用特定的电脑软件来制作,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为美术课堂提供了空间,更便于教学。

        4、个性创意——凭借生活阅历

篇8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年代,在铺天盖地的垃圾信息,泛滥低俗的广告充斥着各种媒体的情况下,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有艺术欣赏价值的广告设计。

而在现今的社会上存在着一种社会现象,很多从事设计的人没有美术基础或基础太差,他们认为随着现有设计软件的不断完善,单纯的去学习PHOTOSHOP,CORELDRAW等相关软件,利用简单的一些操作就能够产生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产生了一些所谓“全电脑派”。

现在的艺术类高校而言,招收的很多学生中真正掌握住素描、色彩等艺术基础课程其中精髓的并不多。有的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些艺术基础课在以后专业设计课程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平面设计非常简单,只要熟悉相关的设计软件就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带着这种天真的想法,很多学生完全沉浸在计算机世界中,一些作品只是各种素材的杂乱拼凑与毫无意义的堆积。这些学生在计算机美术设计这一新兴专业中已经走入了一个误区。

在现行设计教育体系中,其设计基础课程是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为代表的,而这也是从绘画基础到设计的重要转变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性设计思维和设计语言的重要课程。我们在学习这三大构成时应看到其统一性,避免在学习中出现分裂和撕裂现状。

而在构成教学中,最初都是从学生的“动手”中进行学习,也就是最开始并不接触电脑,这时应该使学生在一开始就清醒地认识到,电脑只是一种辅助设计手段,是一种思维训练的方式,它无法代替设计者的思维活动。培养思维能力,加强思维表现能力,提高人文素养更为重要。在构成训练中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而电脑强大的表现能力,虚拟空间创造力只是辅助,以此来进行构成课程的学习。

既然这些基础的教学课程都是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而言,那么其针对性也就应该针对艺术设计的学科特点和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展开。

艺术设计是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生产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实用性”,具体艺术要求则是重设计的创造性、方法的多样性、表现的新奇性等,所以,美术基础的教学针对设计专业的需要,通过基础教学应当让学生超越摹仿而达到主动的认识与创造,并将艺术表现形式、视觉造型语言与设计要求有机的结合,体现出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因此,美术基础教学作为学习艺术设计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培养方式,不能仅仅体现在绘画的技能上,培养学生的基础基本能力,应注重对于学生形象思维的表现与传达能力,包括形象特征、形体结构、色彩与肌理等信息正确传达,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客观事物的感知、认识的敏锐性,注重于艺术形式自身语言的探索以及对艺术形式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在美术基础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专业的要求,加强对于专业的针对性,根据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形成新的教学方式。我们把美术基础训练的绘画描摹从单纯的技术层面训练转向艺术原理、创意思维、技术运用与审美观念等几个方面,技能培养紧紧围绕着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的逐步感知和把握来进行,使每个阶段的目标针对性更加明确,将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变成了扎实的“基本能力”培养。使学生在训练中全面了解和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的规律以及艺术法则、艺术表现的方法,切实地提高所培养的艺术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在专业领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电脑平面设计虽然注重计算机技术的操作,但更注重设计艺术的表现以及创意意识的培养。重应用,轻基础,这是现在学生犯的通病,他们不知道没有审美和修养,做出的图也是平庸的。把素描、色彩、设计理念等美术技巧灵活融入到平面设计软件中,以熟练使用计算机为基础,强调美术基本功训练和创意能力提高,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篇9

一、平面构成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基本方法。

一般认为设计课是大专院校学生的学习内容,对高中生来讲过于高深,但我们可以从简单入手,删繁就简,让学生掌握初步的设计知识。在三大构成中,平面构成则是学好设计最为关键性的学科,是研究、探讨形式美在所有平面艺术中的构成原理、规律及法则。平面构成的教学体系始于德国的包豪斯。1919年,包豪斯在德国魏玛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完整的设计学院,它吸取了二十世纪初欧洲各国在设计领域探索和研究的成果。在当时包豪斯的课程中,就设立了以“构成”为基础的课程,它的特点是教学里融合了各国前卫艺术的精华,提倡运用不同材质进行概念表现,鼓励学生对色彩、形式、想象力进行理性地分析与实验,使学生超越旧有的经验约束与视觉习惯,培养崭新的、理性的、敏锐的视觉认识能力。平面构成作为一种设计基础的训练方法,在很早就被设计家和设计教育家所重视。20世纪70年代以来,平面构成作为设计基础,已经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纺织印染设计、时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舞台美术设计、商业美术设计、视觉传达等领域广泛应用。

当我们给学生一个设计命题,学生的大脑就会涌现出五花八门的想法。但创意、想法再好,如果缺乏合适的造型和组织构成方式,整个画面效果也会不尽人意,这就叫做“心有余力而不足”,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学生的设计作业画面凌乱,主题不清的原因。那么如何在混乱与感性的思维之中寻找规律与秩序呢?平面构成正是追寻这种规律、这种秩序,探索如何组织构筑图形、文字等诸多元素成为一幅优秀设计作品的基础课程。如平面构成的骨骼知识告诉我们如何让一幅画面更具有联系和整体性;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让我们学会灵活地控制画面形式而不至于呆板等。因此平面构成在现代设计基础训练中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有重要作用。平面构成是设计之舟,要想远航,要想具备熟练驾驭视觉语言的素质与能力,只有经过大量的平面构成形式的基础训练才能得到。因此,作为设计基础的平面构成,自然就应该是设计课中极受重视的科目了。

平面构成与绘画构图中黑白灰的搭配有一种内在的联系。老师在摆放静物和学生作画时都考虑其在平面内(画纸)的构成协调,如不同明度的物体面积大小、高低等。一张合理的画面构图,一幅好的绘画作品,其黑、白、灰关系的运用会直接影响到效果的产生。

二、色彩构成是培养学生的色彩素养和审美享受的重要因素。

构成设计中的色彩构成也是我们学习基础设计的必修课。实际生活中的人们不可避免地处处与色彩发生关系,色彩设计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街道、建筑物、公共场所及工作环境,交通工具以及街道的标牌和霓虹灯的色彩,都需要考虑色彩因素。此外,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都要考虑到色彩。新的色彩不单要求实用,更追求对色彩的审美享受。在商业领域中,对色彩的选择往往成为一种商品是否畅销的关键。我们大家都知道美国的两大知名饮料品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数年以前可口可乐的销售量还远远超过百事,但随着百事公司更换产品包装及一系列的宣传广告,其产品从视觉上给人以全新的形象和美好的视觉感受,产品的市场份额逐年增加甚至超过可口可乐。

色彩设计成为商业竞争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现代艺术与设计的教学中,必须有一套与之相应的色彩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色彩素养。开设色彩构成课通过色彩的性格、用途及人们对色彩的普遍感受逻辑,向学生讲授色彩美学方面的知识,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对色彩理论有实际的认识,从而将对色彩的感觉由个人的喜爱,升华到科学应用的境界,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色彩。学习色彩构成,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的基础课中的色彩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对造型的表达,还要求学生对物体所处空间的光源、色彩、环境进行分析,如果我们对色彩构成中的三个要素一明度、色相和纯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实际色彩写生中运用色彩调和、变化、相互影响的规律,这样思路不仅清晰,画面效果也会比较理想。

篇10

当下有很多高职学校学生认为只要学好电脑设计软件就可以成为一个设计人才,从进入这个专业之前很多学生就知道PS、3D、Maya等绘图软件,在学习中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对于素描、色彩等基础的学科知之甚少,很多学生表现出对基础美术学科的忽视,缺乏兴趣。他们认为只要熟悉相关的设计软件就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带着这种天真的想法,很多学生完全沉浸在电脑世界中,一些作品只是各种素材的杂乱拼凑与毫无意义的堆积。一些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虽然不断增强,但作为美术设计上的创作能力却没有得到提高。这些学生在艺术设计这一新兴专业中已经走入了一个误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如下。

1.美术基础在教学目标方面制定不够明确

素描、色彩等手绘美术基础在教学目标方面制定不够明确。比如有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了一年素描,却不知道素描和自己将来从事的室内设计专业之间的关系,于是产生了疑问,我为什么要学素描?我为什么要画静物、石膏像?这些对我从事的专业有什么帮助?但是当学生在学习CAD制图的时候,就很清楚自己在为绘制室内外平面效果图打基础。学生便觉得学习的电脑设计软件离学习目标更近,在学习基础课程的目的和方向上产生了模糊。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在美术基础教学中要多向学生灌输学习基础美术的目的性和重要性,告诉他们美术基础即手绘基础,无论是广告设计、室内设计,还是动漫设计都要有很好的手绘基础,并给学生欣赏一些大师的手绘作品,强化学生的手绘意识,这样学生的学习目的会更清楚。

2.美术基础的教学方法不当

美术基础训练的枯燥、进步缓慢、看不到成效和电脑设计的声图并茂、信息量大,展示方便、快捷,图像生动,形式感强、逼真,修改起来方便,相比起来要缺乏吸引力得多。这是因为在美术基础教学中,一些从事基础美术教学的教师是绘画专业毕业,缺少对设计专业的了解,不善于根据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实施教学,过多地强调造型基础训练。比如学生石膏几何体画不好我们就继续几何体的训练,直到画熟练为止,在这种不断的重复中,学生的热情渐渐耗完了,进步缓慢。在基础教学中,我们应多结合学生的专业进行基础训练,而不是以绘画专业的要求来要求设计类专业的学生。美术基础教师不妨采取一些方法来加深对设计专业的了解:阅读相关设计类的书籍;熟悉设计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请教设计专业的教师,弄清楚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通过对设计专业信息的收集、整理,提高对设计专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与设计专业紧密联系的、合理的教学计划。

3.美术基础教学针对性不强

在基础美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一张作业完成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长期的素描训练占课时量比较大。这样的练习不见得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反而使学生久久看不到作业效果而失去耐心,而电脑绘图软件在设计时很快就可以把自己的意图展现出来。面对这样的情况,在素描教学中,我们应该多培养学生的速写意识,特别是动漫设计专业的学生,通过速写式的快速素描练习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快速绘画能力。基础美术中除了素描外,还有一项重要的课程就是色彩。在色彩课上,我们都是用水粉颜料进行训练,因为水粉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容易掌握,但是通过几个学期的学习,学生还是在用水粉画静物写生,内容太过单调。而且对于设计专业来说,水粉技法的实际使用的概率很小,无论是室内设计的手绘效果图、广告专业的POP手绘还是动漫设计的手绘稿都很少以水粉来上色。基于这个原因,色彩的教学应该弱化以水粉为主的教学模式,可多传授一些其他材料的色彩教学内容,如水彩技法,适合手绘的马克笔和彩色铅笔等技法等。马克笔和彩色铅笔技法难度低,工具简单,方便学,在设计草图中广泛使用。多种色彩工具的使用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使用价值,一举两得。色彩写生的对象除静物以外,也可以增加一些植物、静物、人物,等等,开阔学生的视野。

4.不重视美术理论的教学

美术基础包括一定的美术理论、技能和审美。美术理论、技能教育的任务着重在于美术基本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更深一层地把握美术的审美价值。审美教育的任务在于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对美术一般常识的了解,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分析与鉴别作品,提高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在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一个普通的受过教育全面发展的人都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审美能力,更何况一个专业的艺术设计人员。艺术设计本身是一种创作,那么创作的素材来源于何处呢?审美主体的艺术设计学生必须在教学实践与社会观察中,不断发现并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美,并认真欣赏艺术大师们的优秀作品,取其精华。真正要创作出高质量的电脑艺术设计作品,还需要电脑和美术设计基础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者的美术基础理论越扎实,审美能力越强,艺术修养越高,他们用电脑设计出来的作品就越受欢迎。

综上所述,当今的艺术设计是美术基础与电脑技术结合的产物,美术基础在电脑美术设计过程中的基础地位也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而不是削弱。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走出会电脑就会设计的误区,培养出真正理解美、理解设计的艺术创作者。

篇11

对艺术形式的创新的追求在每个时代都从未停止。随着当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高科技的计算机技术手段来从事美术创作的新型设计模式—电脑美术设计由此而产生。电脑美术设计是利用计算机的操作软件和实用工具来从事设计创作,它能使许多传统美术设计手段无法表现的设计思想变为现实,是未来设计发展的潮流。

一、中职学校电脑美术设计专业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电脑美术设计专业起步比较晚,从1998年开始,我国教育部才在少数艺术院校设立电脑美术设计专业开始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市场对专业电脑美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推动了这一专业的扩招。一时之间大量中职学校也纷纷开设电脑美术设计专业,在条件不是非常成熟的情况下,开始了中职学校的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教学。

现有的电脑美术设计教学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市场上对电脑美术设计师的需求量很大,另一方面则是中职学校培养出的大量“设计人员”在人才市场上找不到工作。即使这些毕业生被单位聘用,也不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很多时候还会因为自己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被迫离职。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学校的课程教学很难适应市场需求造成的。

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功和艺术修养

中职院校的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生员数量和学生美术绘画基础,都和同专业艺术类院校相比有着极大的差距。目前中国专业类院校每年录取时生源比例是几十比一。全国每年有近百万的美术考生,这些学生在平时都参加了各类美术专业培训班,这些学生都经过几年的专业基础训练,他们在入学时美术专业基础能力已经比中职学校的学生好很多,他们人学后一般就可以立即进行对专业课的学习,很少再学习基础课程中的素描和色彩等美术基本课程。而大部分的中职学校的所面临的情况刚好相反,生源与录取学生的比率一般都是三比一或四比一左右。很大一部分学生只经过短期的素描和色彩等基础能力训练,甚至很多学生初中都没毕业,以前没有经过美术基础训练,没有一点基础。中职学校的学生很多人关于美术的理解,往往都是停留在表面层次,达不到专业的层次。在这样的美术基础之上,如果不首先对其加强基础能力训练必然会影响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过早进人专业课程的学习只能是拔苗助长,出现更坏的效果。

所以目前的中职学校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首先要加强其美术基础能力的训练,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如前一年首先集中进行美术基础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美术基本功和艺术专业修养,接下来的一年半进行电脑设计课的学习,最后的半年学生再到企业开展实习,获取实际的工作经验。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学习

布鲁纳曾提出:“学习是一个主动接收的过程,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习者主动卷入到学习之中,并体现为自己在平时外部世界的活动中积极行动。”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其主体意识,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让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即在平时的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电脑美术专业的学习和实践,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计算机技术目前发展很快,电脑美术应用方面的软件数量众多,平面设计的软件主要有Photoshop和Core1DRAW等,关于立体设计的软件主要有3DS MAX,AutoCAD,May。等,而且各种软件都在以极快的速度不断更新。学生在学校学习时掌握了这此设计软件,但是等他们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时,所学过的软件可能已经更新换代跟他们所掌握的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像学其他科目一样,只是简单地依靠老师教,然后去学,等学生毕业时肯定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师本位,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学生发展的灵魂,学生是创新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开展创新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创新原则,才能在课堂上焕发出学生进行创新的动力。在教与学的有效互动中,才能全面地激发其创新潜能,让学生在平时能够培养创新性思维。电脑设计教学有丰富的创造空间,它能提供给学生一个进行创新的“天堂”。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淋漓尽致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同时教师还应根据现有的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得到“黄金”,而是要让他们学会“点金术”,不仅要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其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从点滴做起,培养创新意识。在各部分的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学会举一反三,不能生搬硬套。日常的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只有在活跃的创新氛围里,学生才能充分地去发挥创造潜力。平时多给学生布置一此实际具体的任务,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实践,让他们有机会去创造,经常地独立思考。

其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能直接把正确答案灌输给学生,应该加强引导,找出一个思路,指导其动手去解决问题,这必然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讲解设计一个烟灰缸,对其里面部分设计制作是一个难点,要是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解决问题后能够加深印象,开展创新。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篇12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当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工作的开展,拓宽了过去美术教学中绘画、工艺以及欣赏三个方面的内容,形成了美术教学当中的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新领域的出现,更加符合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对于教学工作的要求,也体现出美术教育改革的实际结果。本文就围绕这一中心,对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

一、“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一目的,是摆在老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将美术学习分为四个领域,“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起学生的认知行为和情感搭建起良好的平台。

设计教学离不开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在设计创意和制作的过程当中,初中生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老师就需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学会研究制作的方法,并且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的体验,增强其对美术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

老师设计教学时要紧密的联系生活实际,如作品审美评价和设计,让学生产生美化自身和社会环境的愿望,并付诸于行动。同时,设计对于推动初中生的发展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能够让他们通过学习感受到生活当中的美,并提升学生的美术技术能力。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对策分析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下面本文就对具体的教学对策进行分析。

第一,紧抓设计思想,挖掘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把握好美术教学目标,并了解“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思想,运用设计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力求通过课堂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初中生对于美术思想意识的把握并不深入,而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需要引导学生,让其能够更好的懂得设计活动在设计思想形成方面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感受各种美术材料的特性,合理的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制作相应的物品,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

除此之外,老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充分的了解艺术形式的美感,并对美感和设计的统一性有一定的认识,这对于提升对生活物品的审美评价能力也有一定的作用。初中的美术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单纯的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学会绘画,而是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会能够发现美,并且能够提升自身的审美评价能力,通过“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老师要使学生掌握好这些技能。

第二,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既是老师的模式,同样也是W生的模式,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教学活动的效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最为关键的是要优化美术课堂的结构,能够为师生创造良好的互动环境。《美术教育实施指南》当中明确指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模式,通常是分析设计对象的应用功能,之后进行设计草图的构思,然后选择制作材料,所有准备工作完成自后进行亲手制作,完成后最终进行分析评价。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让学生明白设计的应用功能。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这样能够降低学生进行设计的难度。在应用这一教学模式的时候,还需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老师发挥引导的作用,激发其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从实际出发,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在初中美术教学当中,为了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老师需要从实际出发,并合理的选择教学的方法。“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中,老师需要坚持以生活为基础的原则,并且要以审美作为核心,教学中还需要伴随着创新和实践,这样能够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课堂教学中,需要在老师的鼓励之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轻松愉悦的学习掌握美术知识,并提升自身对美术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实践过程当中,老师需要更多的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学生个性的培养上,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正所谓教无定法,老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选择恰当的方法,构建起创意创新教学平台,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美术的原理,并学以致用。

例如在进行《生活中的标志》教学活动中,老师为了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可以采用展示或者是设问的方式开始教学,这样学生不会讲思维仅仅局限在本课制作当中,而是能够实现跨学科的学习,通过学习活动,能够更好的体会到美术活动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能够更好的将美术知识应用于实践,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结束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学校教学工作需要进行创新,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目标培养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美育列入到教育方针之后,美术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老师也更加重视美术教学。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教学实际,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希望对于今后初中美术教学工作提供借鉴,更好的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美术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

[1]深瑛莹.中学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12.

[2]陈晶晶,刘新华.中学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研究[J].工业设计,2016(2):2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