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08-30 09:15: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

篇1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小学教育;素质培养

1.多元智能理论的背景及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由国外心理发展学家HowardGardner(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他指出人类一直强调注重的读写能力,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展现出不同的智能组合。学校对学生的智能评价方式并不合理,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并未起到最大化的教育作用。多元智能理论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教育学家的广泛关注,这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力挑战,对教学改革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如今,素质教育深入人心,教育改革中,当教师对学生评价感到困惑之时,多元智理论就会带来很多启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主要存在于多个方面:逻辑智能,语言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等,传统的单一的智能理论并不准确,也不利于对教师对学生准确的教学评价。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生长环境,兴趣都不相同,所以个体的发展也不应采取同一种方式。社会需要多种人才,只要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并加以培养、锻炼,每个人都会是社会的栋梁之才,都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智能教育,使学生在长处、优势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2.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可应用在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小学教育是人才培养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在小学教育培养上就要重视。多元化的智能开发智能理论,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准,为学生设定适合其发展的培养计划。多元智能理论应该得到学校及相关任课教师的重视与关注,应置于与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同样重要的学科地位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证明了多元化的智能开发培养对人才发展更有帮助作用,甚至应当把语数的教学作为基础,而把其他具有职业前景的学科作为“主科”对待。实践表明:学生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是某一门特定智力教育的结果,而是各门相关学科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学生的培养上,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培养,教学内容应该横向流动、发展,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相互渗透,方法手段相互借鉴,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提供多种方法和思路。多元智能理论的加入,会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小学学科组织的现状,基本上呈现出单科学科组、年级学科组、语数科任学科组三种形式,形式较为单一,教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利于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掌握。如果加入多元智能理论来丰富这三种教研组织,即符合多元理论发展需求,又为课教学增添了活力。

3.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策略及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以独特的智能诠释和极大的整合性为完善教育课程提供了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和新的思路。该理论倡导多元、开放、尊重文化和个体差异、重视实践效果的智能观和教育理念。

3.1多元智能理论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多元智能教育重视个性化培养,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进而深入分析了开展多元智能课题研究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深刻意义,老师们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以课题研究为平台,相信学生人人有才,助推人人成才,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之下,使学生从小就能够把我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学习中做到取长补短,引导学生从小做好规划,学会从各种回馈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学会独立的思考,进而在今后的个人发展中能够有自我选择的空间。

3.2多元智能理论要求立体化的课堂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应摒弃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加大愉快教育,环境教育,养成教育的培养,用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既不能以国学、环境等某一方面为特色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也不以单纯以体育、艺术为特色培养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学生。更不能以“诵读经典”等学科为特色培养满腹经纶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亲不认”的心智不健全学生。

3.3多元智能理论注重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从主观上来讲,师生关系应均衡发展,没有所谓的学生聪明与否,只有智能强与弱,从而建立和谐校园;摒弃“差生”观:每个学生都是多元潜能生;“天生我才必有用”。从客观上来说,使素质教育项目化、优质化、常态化;以大项目带动小项目,小项目引发学生多元兴趣,多元兴趣促进多元智能成长,使学生心智教育达到基因裂变的效应。

4.总结

多元智能教育对我国的小学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强调通过个性化的培养手段,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制定适合其智能全面发展的培养方法。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从而引出了多元智能理论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要求立体化的课堂教育和为学生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这三种教学策略。多元智能理论多我国教育改革有着重要影响,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重视每一个学生特有的认知发展和智能形成过程,进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随着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教育结合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改革将展现出新气气象,学校也将为社会的需要做出更有意义的智能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利霞.人教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内容分析研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7).

篇2

一、引言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规模发展越发迅速,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师资力量困乏、学生素质低等问题。要使高职教育健康发展,必须要对其存在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并着力寻找改革的突破口。高职英语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着力于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单方面注重传授英语专业知识,忽略了对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听说读写的能力差,高职英语教学成效不容乐观。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成为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多元智能理论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结合高职学生以及高职英语课程的特点,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各项智力,从而能更好地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1983年、1995年相继通过对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等的研究以及大量的心理学实验数据和实例的观察分析提出的人具有八种智慧的理论[1]。这八种智能主要是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感知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 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其中,语言智能就是指人具有运用语言进行口头交际及书面表达的能力;数理逻辑智能是指运用数字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空间感知智能是指人能准确表现感觉和视觉空间的能力;音乐智能是人能感觉、辨别、表现音乐旋律的能力;肢体运动智能是指能运用身体的部位表达心中的想法和感觉的能力;人际交往智能是指能察言观色,明白他人的情绪、感觉、意向等的能力;内省智能是指有自知之明,并不断反思自我的能力;自然观察智能是指观察自然届的各种形态,并对其加以识别和分类的能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智能观念。他认为人的智力结构是多方面的,每种智能都是相互独立的,并以多元的形式并存。每个个体或多或少都具有这些智能,只是这些智能在不同的个体身上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和发挥程度,这就形成了每个人不同智能特征。

多智能理论给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全面的素质教育就应该是开发和挖掘人的多种智能,并使这些智能发挥重大作用。学校教育更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潜能,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多项长处,从而使学生提高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其智能特色的职业定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没能很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也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的恶性循环。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就是要倡导学校教育注重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高职英语教师应该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教师要让位给学生,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老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挖掘自己多元的智能,找到自身的长处,发挥优势智能的巨大作用而获取知识、经验,提高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最终更好地运用和发展自己的各种智能。

(二)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高职英语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上多下工夫,以创新为目标,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力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高职英语教师结合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如教师可以通过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朗诵比赛、单词游戏、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语言智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智能;通过开展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内省智能,引导学生自主寻找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并学会自我反省,不断地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教师要不断地充实教学内容,把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同时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样的灵活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建立合理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既然学生具有其多元的智能,那么,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体系也应该是多元化的,而不是单一的,应该要做到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有机结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他们各自的智能特长,采用强恰当的评级方式。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而更注重于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只要是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并通过强化学生的长处来促进学生各项智能的协调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英语教学,应该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英语教学课堂,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及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与普通学校教育相比,多元智能理论与职业学校教育有着更多的契合点,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引入多元智能理论,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着深刻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一、解读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打破了传统的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至少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智能、自然智能和存在智能。每个人都潜藏着多种智能,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多种潜能,使之成为素质全面的人。

二、职业教育现状

职业学校学生从普通中学进入职校,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学生大多在基础教育阶段属于弱势群体。又由于社会上存在歧视职业教育的观念,认为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因此导致职校学生自暴自弃,心灰意懒,觉得前途无望。还有部分职校生是“双差生”,不但学习成绩较差,而且日常行为缺乏规范,他们中大部分人对进入职校无可奈何,无所适从,不知如何走好自己的职校之路。学生抱着“要是爱学习、学习好,就不上职校”的心态无视学习,加上没有升学的压力和同学间的竞争,更是懒于学习。教师面对这样一批学习疲困、基础差、态度糟的学生,更是抱怨连连。教师的付出得不到认可,辛勤得不到回报,也容易产生倦怠心理。师生间的长久对峙,使职业教育陷入了瓶颈,相互影响以致恶性循环。如何使这些“双差生”树立信心,感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使老师收获教学的乐趣,让学生乐学,老师乐教,是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职校的可行性

1.多元智能理论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吻合。

职业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制造产品的能力,这与加德纳对智能的定义不谋而合。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性,甚至是某项单一技能的反复锤炼。多元智能理论则明确指出人的智能具有差异性、倾向性和强弱的不同,常人全面均衡的发展是不可实践的。职业教育正是依据社会需求,由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喜好选择专业进行培养的。尊重某一智能的优势,偏重某一技能的发展,因材施教,注重教学的差异,倡导个性教学,多元智能理论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互契合。

2.多元智能理论对职业教育培养对象的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发展,为职业学校树立了“人人成功”的教育理念,即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力。我国高等教育已突破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而占有半壁江山的职业教育在人才竞争中却往往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虽然在注重言语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的单一的纸笔测试时代,职业学校的学生是落跑着,但多元智能理论如一味强心剂振奋了职校学子――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弱势不代表在其他方面也必然是劣势。事实也表明,偏重语言能力、数理能力的教育选材方式与未来职业岗位的相关程度较低。职业学校的学生拥有自我的优势,某项技能或专长的具备,更符合职业需求。所以身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必自卑自弃,可以积极寻求符合自己智能类型的发展机会,成为可用之材。多元智能理论中智能的不同发展状态,给职业学校的学生带来了信心,明确了发展的方向。

3.多元智能理论对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影响。

“我们之中没有两个人拥有完全相同的智能层面,这使社会丰富多彩,生命更有魅力。但是,我们面对的教育系统,却忽视了个体之间智能的差异,对所有受教育者都采用相同的教育方式,好像他们的智能层面都是相同的,或者设法使他们最终都相同。”多元智能理论注意到了个体的差异性,也注意到了教育实施的同一性,这样的教育有悖于个体的发展,既费时又费力,还无良好的收益。由于受传统智力测验的影响,许多学校大多以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实施“一元化教育”,学生学习相同的课程,教师以相同的方式传授知识,对学习的评价也大多采用统一的、比较经济客观的标准化考试,所有的学生都接受单一的智力评价。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尊重,原有的优势得不到展示。职业教育不用担负升学的压力,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延展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优长、需要,构架开放的、整合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空间。“一个个体早年的智能轮廓(或倾向)是应当能够辨别出来的。我们在辨别出来之后,便可利用这一认知而增加那位个体的教育机会及选择范围。我们可把具有特殊智能的个体引导到特殊的方案中去,甚至还可以为那些表现有不正常的或失调的智能倾向的个体设计出弥补措施或特殊的增进措施”。以此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注重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课程内容以创新为内容,以问题为中心,以探讨为基调,使学生有机会更好地发展和运用自己的智能优势。

4.多元智能理论对职业教育教学效果评价的导向作用。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人的智能的结构各具特色,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根本不存在适用于所有人的统一的评价标准。在职业学校中,应该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出弹性的评价的标准,使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起自信心。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理解智能和教育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使得长久以来难以得到理论关怀的职业教育,达成了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将该理论应用于职业教育中,极具现实意义。

篇4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程教学融合的必然性

探究多元智能理论体育课程教学融合的必然性,应率先考量我国当前教育教学的需求现状。纵观我国教育历史可知,应试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封建帝制时期,科举考试制度虽因朝代更选改制多次,其应试教育本质却并未扭转,时间跨越民国行至现代,中华民族悠久的教育理念因时展逐步向现代化、科学化、实效化方向迈进,因此,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刻不容缓。素质教育理念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其有别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以素质培养为科学发展理念,确保受教群体在素质教育下有效提高个人素养,以便更好地应对社会发展需求与文化发展需求。在众多素质教育门类中,体育作为保障受教群体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逐步演化出终身体育、全民体育等概念。因此,为了有效促进终身体育、全民体育的共同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程教学的融合必不可少。多元智能理论注重包括身与心、思想与交流等多种元素,是丰富体育课程教学,促进体育全民化、终身化的重要手段,对保障体育课程教学的科学发展、应时发展十分必要。由此可见,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程教学融合,对于素质教育时代全民素质培养而言意义重大。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程教学融合的应用启示

将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程教学紧密融合,在发挥体育课程教学素质教育作用的同时,也能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纵观多元智能理论可知,其并非满足于受教群体的单一素质培养,而是立足于现实需求,真正实现科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利用多元思维,打造全智能教学理论,从而实现受教群体的全方位素质培养。因此,将其与体育课程教学科学融合,对体育教学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其不但可以强化体育教学的身体素质教育功能,同时也实现了体育教学的多项教学融合,将体育真切地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并可以有效促进多学科之间共同作用,促进学习迁移的实现。

与此同时,多元智能理论有机融合于体育课程教学中,对体育教育更科学地开展意义重大。其科学落实以人为本,重点侧重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行之有效地确保了受教群体发展的科学与自愿。而其多元化丰富的教学策略,则可大大促进受教群体对教育本身的认同与参与,从而行之有效地保证了受教群体在教育引导下科学稳定发展,积极提升个人素养。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堂教学融合的基本原则

1.教育内容多元化

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堂教学融合应率先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原则。通过使教学内容多元化,实现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从而有效落实多元智能理论,实现培养受教群体的各项素养的目的。对此,本文认为,行之有效地落实教育内容多元化原则,应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积极发挥学习迁移作用,以使体育教育与文理教育、艺术教育充分融合,从而丰富自身教育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从而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发展,以便更好地发挥多元智能理论,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综合发展。

2.教师素养多元化

教育内容多元化是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体育课程教学的基础,教学方法多元化是多元智能理论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开展手段,而教师素养多元化则是多元职能理论科学落实的核心。教师素养只有符合多元智能理论需求,才能实现理论的科学开展,并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同作用于体育课程教学。故此,本文认为,培养多元化素养的体育教师,并构建教师合作机制,以联动办学、学习迁移手段实现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程的紧密结合,才是多元智能理论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选拔及培养多元素养及多元思维的教师,积极营造学习迁移环境,确保教师素养多元化原则得到落实,是多元智能理论融入体育课程教学的关键。

综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论的科学落实及与体育教育的融合,将促进体育教育的科学发展,进而保证素质教育落实于我国的基础教学之中,保证全民素质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篇5

历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程,是一种比较感性的学科。想要学好历史,不但要有努力和兴趣,运用一种有效地教学方式和掌握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也很重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表现出了接受程度也不同的现象,这是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将多元智能理论作为历史教学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多元智能,提高自我认识,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变得明智,掌握更多古人的经验和文化。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是一位美国心理发展学家在1983年提出的,其中有一本书对人类智能理解的范畴做了一个比较全面、详细的介绍,一般至少可以从逻辑数学、音乐、语言、肢体运作、人际等多个方向进行理解。多元智能理论对人的潜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且强调和尊重个性的差异。它最早被应用在幼儿园行业,因为很多教育学者认为应该从幼儿时代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从最基础开始做起,并慢慢的向其他领域扩展。教育实践证明多元智能理论不仅仅对幼儿园或小学适用,初中、高中到大学都可以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教学。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多元智能理论不但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思想,还可以通过一些设备和手段作为教学内容,使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能够得到具体的、充分的运用。

(一)在教学设计方面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对讲课按照怎样的思路和具体安排什么样的过程进行设计,也是对讲课内容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把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到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状态,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更好地对历史教学进行设计。

在高中历史教学课程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应该着重对学生的学习技能进行培养。比如可以在讲课之前用一个比较经典的典故或有趣的故事来引出本堂课的内容,通过这个典故和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去,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各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技巧,掌握学习高中历史的基本技能,这就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思想。

(二)在教学方法上面

针对教学方法,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要求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风格。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设计一些与众不同的内容和讲课方法对课堂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但必须在多元智能理论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引导下,按照一定的计划做好教学设计的每一步。

想要选择一个好的教学方法,首先就要让学生能够了解到自身具有的强项,并让学生对自我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充分的认识自己,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达到多元智能的学习效果。

(三)提高学生主动性及自信心

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各个方面都有可能存在发展的潜力,是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可以帮助学生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对自己充满自信心,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教师可以在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对学生按照兴趣分类实施分组教学,这也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而且通过分类分组学习,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相互联系。这有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结,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促进班集体和谐、稳定的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中运用的意义

(一)改变和丰富教学方法

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方法一直在不断的改进中,并取得了很多成就。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就是一个很大的成就,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各项智能,充分认识每个学生在智能方面的特点,并利用自身的强项去带动弱项,帮助学生发展智能的多元化。智能的多元化会促使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改变和丰富教学方法。

(二)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由于每个人智能的强弱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智能发展方向,不同的智能方向导致了学生之间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认知风格上的差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开发并培养学生的语言、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等的多元智能。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也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指导,改变学生以往单一的学习模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智能发展。

通过文章对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的介绍,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对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以及对教学方式改革和促进学生智能多元的发展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多元智能理论不但对高中历史教学非常重要,而且对整个教育领域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借鉴价值,尤其是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课标下,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个性潜能和智能情况进行分析和掌握,让他们的个性和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莉.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具体运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2:90-91.

[2]韦海敏.浅论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1:1.

篇6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分析

所谓多元智能理论,是指人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仅仅局限于逻辑以及读写两个方面,而应该扩展到人类真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的组合。该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发展学家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学生在某些方面智能的突出表现,并不能一味的要求学生在智能各个方面都获得了优异的表现。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得到了很多教育专家广泛的关注,这一理论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的良好的补充和发展,适应现阶段的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现阶段的小学教育必须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关注小学生的多元化的发展,同时也提出了对小学生的多元化合理的评价。在这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多元智能理论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类的智能包含逻辑智能、语言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等多个方面,鉴于每个学生其生长的环境、性格以及兴趣都不同,因此每个学生的发展路径也应该有所不同。针对每个不同的学生不应该采用同样的一种方式来进行教育和发展,应该有效地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每个学生将来成才的具体实现,因此小学教育被人们广泛关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运用到学生教育的各个阶段,但是因为小学教育的特殊作用,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尤为显著。

在小学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学校以及相关的教师应该对多元智能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的学习,准确地把握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和具体的方法,并且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关注。从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目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注重其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而这种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不能通过对某一单一学科的掌握获得,实践表明,多个相关学科的互相作用才是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关键。

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对小学生的培养必须注重对多学科的建设,以及多学科之间的互动和协同,让各个学科之间进行互相的渗透和借鉴,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实现途径。而综观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的现状,比较常见的还是以单一学科为主,以数学语文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模式,这种小学教育的模式这种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小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不是非常的充分,另一方面,小学生的知识结构也相对单一,并不利于未来的综合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教育的具体策略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为小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新的教育方式,它倡导多元以及开放,并且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教育理念,重视教育的实践性,并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笔者认为,小学教育中运用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小学教育中运用多元智能教育理论需要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为前提,并且要尝试培养学生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化潜能。多元智能教育理论,提倡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与教育计划。在充分研究了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对小学生的教育意义之后,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小学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全面理解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的实施依据,帮助小学生充分地挖掘潜能、扬长避短,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与此同时,小学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让学生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小学教育中采用多元智能教育理论需要课堂教学中构建立体化的教学体系。传统的单一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新时期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需求与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小学教育应该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从教育理念到教育环境以及教育方式上,采用多元智能教育理念去培养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不应该以突出某一项学科为特色进行教育,而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目标,培养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最后,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是不科学与不完善的。从客观上来讲,几乎没有一个学生是因为智力问题而学习成绩不好,主要是因为没有对学生的优势进行开发,使得学生在某些学科方面显示出比较弱的能力,其实每个小学生都是非常具有潜能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应该通过教育的手段,比如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兴趣来促进和引发学生智能的成长,使小学生的心智达到一定的发展。

四、结语

小学教育中运用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传统的落后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小学教育的需要,因此,多元智能教育理论通过强调创新的个性化的教育手段与教育理念,强调因材施教,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目标,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随着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在我国小学教育中的不断深入运用,使我国小学教育从教育理念到教W手段也在不断的革新,来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

篇7

引言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尊重每个学生的自然个性和公平地看待学生,最后比较全面评估学生成就,发展学生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学习、思考、分析、研究并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对提高教学水平,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性,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 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简称MI理论)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作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能力的认识。该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在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是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九种智能,除了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两种传统智能外,还有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探索 (加德纳在1995年补充) 和生存智慧(加德纳后来又补充)。这一理论向传统评估学生能力的观念提出挑战,对当前西方许多国家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几年来,这一理论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传统英语教学,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片面依靠语言分析、模仿和死记硬背,不可能发挥个体的最佳潜能并激发兴趣,难以保证教学效果。而多元智能理论 “以学生为中心”,提倡研究型、任务型教学,教会学生发现和运用自己多元智能中的强项或强项组合来掌握英语,确保学习的最佳兴奋点和最优学习效果,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意义

加德纳不仅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而且在美国组织开展了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改革实践。他主张学校应成为“学生课程的人”,与学生、家长、教师、评估专家一起参与智能的发现和推荐,帮助学生选择特别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的课程。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关于课程开发的理念,对于我国当前“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有着重要的启示。

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又具有时间、空间选择上的自由和方式灵活多样等优越性。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发挥自主性、主导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实践中,我们发现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开设第二课堂的宗旨是一致的,这也恰恰是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完美契合点。

三、 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 以多元智能为主线选择教学内容

为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模式的多层次、多样化,我们必须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开展形式灵活多样,实践性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第二课堂活动,突破了课内教学的局限,通过自主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实践英语,不断提高语用能力,发展多元智能。我们可以通过英文演讲比赛提高言语语言智能;组织英文辩论大赛发展数学逻辑智能;开展英语广告设计大赛等,培养视觉空间智能;举办英文歌曲大赛发展音乐智能;编排、表演英语话剧发展身体运动智能;另外,我们可以在第二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互动方法,发展自主学习、与人合作的人际智能;鼓励学生写英语日记,定期召开英语学习经验交流会等,从而发展内省智能等等。

(二) 以多元智能为出发点确定教学策略

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实施应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除了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和协助。而教师如果在指导和协助过程中,注意不同智能活动的各自作用,使用多样的指导手段,也会极大提高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 以多元智能为指导进行教学评价

过去,我们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就是考试,这仅仅考察学生的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学生的其他方面的智能却得不到应有的体现,这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智能观。所以我们应该克服这种观念,在评价学生的时候纵向横向一起看。因此根据多元智能论,英语第二课堂教学评价应树立多元评价标准,智能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智能倾向,只要以他的智能为标准去评价他,我们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美丽的,都是可以培养的。

结语

每个个体都表现出不同的智能特点和组合,我们要更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和鼓励学生多元发展。同时多元智能理论也向传统的评估方式提出了挑战,使我们重新审视教育教学的理论,并为外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美)霍华德·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 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篇8

多元智能理论是指人类所具有的各方面感知能力,包括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各种智能,这些智能提供了认识和发掘幼儿智能的理论依据。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有效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有效地调动幼儿的多元智能,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一、多元智能的发展对幼儿的重要意义

一个人在幼儿时期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表现出惊人的智能,幼儿时期是智能发掘的重要时期。在幼儿阶段,合理有效地利用元智能理论进行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对幼儿智能发展有重要作用。幼儿具有天生的创造力,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毫无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能够自主地产生丰富的想象,并长时间地陶醉其中。所以在进行幼儿教育时,巧妙地将多元智能理论融入课堂教学,为幼儿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让幼儿能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其他幼儿和教师的肯定,从而使幼儿养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促进幼儿身心多元化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1.树立正确的幼儿观和教育观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幼儿观过于狭隘,只是注重对幼儿民主和人权观念等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有效地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使教师看待每个幼儿的时候,不会考虑幼儿是否聪明,而是本着多元智能理论,承认每个幼儿在智能上的差异,抛开偏见的眼光,客观地对待每个幼儿,充分了解每个幼儿在不同领域所具有的独特天赋。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学习方式和社会认识的培养时,教学方式应该有所差异。另外教师要根据不同幼儿的智力特点和个性发展,探索出不同的智力发掘方式和教育方法,针对每个幼儿的智能发展方向,设置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幼儿的智能强项,带动智能弱项,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2.创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

教师应该在幼儿园内,为幼儿打造一个自由自在的活动空间,让幼儿通过自主活动,提高其感官的敏锐性,促进其智能的全面发展。在室外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观察和探索大自然,引导幼儿通过与他人交流和交往,得到学习和感悟。另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带领幼儿参观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挖掘幼儿的多元智能。例如教师可组织幼儿参观养殖场,观察小动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惯。还可以带领幼儿去汽车驾驶学校进行参观,引导幼儿了解简单的交通知识,使幼儿在参观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幼儿进入科技园区,能够了解一些现代化的先进科学技术,如无土栽培、技能喷灌等,让幼儿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各项多元智能。

3.运用多元智能评价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多元智能评价理论。首先教育评价应突破原有的评价模式,多元智能理论评价是教育和评价相互融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进行教育,从而充分了解幼儿的真实状况。另外应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评价,了解幼儿在自然状态下的情况。教育评价不应局限于幼儿园,还应走出幼儿园,在社会环境下进行评价。多元智能评价应结合幼儿实际生活进行,教育评价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任务,家长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评价中。由于幼儿智能特点的多样性,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注意每个幼儿的智能取向和特长,针对不同幼儿进行鼓励,引导幼儿运用强项发展弱项。多元智能评价能够对不同幼儿时期进行不同视角的评价,在反映教学信息的同时,促进幼儿对自我认识的积极参与。

三、结语

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求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设计时,充分贯彻多元化智能理论,根据幼儿在这一时期的个性特点,结合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幼儿的不同智能特点和发展方向进行培养。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引导幼儿发展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不同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教师也应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水平,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使幼儿在成长初期得到良好的多元化智能发展,为幼儿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教学水准,有助于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篇9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他的《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一书中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在美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与此同时,也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重视。正如1994年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院长莫非教授所说:“这个项目的研究对人类的智能理论发起了挑战,使我们对创造性和认识的理解更进了一步。它还使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思考教育的内涵,思考未来教育的模式。”在我国当前大力推广素质教育、转变应试教育的教改形式下,多元智能理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英语教学为切入点,谈谈笔者对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论认识、实际应用和经验总结,以期与致力于教学研究和多元智能实践的广大教师交流。

一、智能与多元智能

什么是智能?在二十世纪之前,“智能”这个词汇通常用以描述自己或他人智力的本领。上世纪初,比奈提出了智商测试理论,认为智能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解答智力测验试题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斯坦伯格1985年提出了智能的三元理论――人的智能由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三个相对独立的能力构成,个体的智能差异主要表现为智能的这三个方面的不同组合。多元智能理论的倡导者加德纳认为,智能不是简单地用纸笔测验来衡量的东西,不是多数人占中间水平、少数人占两极水平,而是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拥有、并表现在不同方面的能力;智能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而且这组能力中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因此,不存在谁比谁的智能高或低,只会有某方面的强项或弱项。加德纳对于智能的定义是:“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16)

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加德纳首次提出并着重论述了七种智能:1.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即感受、辨别、记忆、改编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可以是对音乐整体、直觉的感知,也可以是对音乐分析、技术上的感知;2.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即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来表达思想及情感的能力、运用双手制作或改造某些产品的能力,包括特殊的身体技能,如协调性、平衡性、技巧性、力量、灵活性、速度、本体感受能力和触觉感受力;3.数学逻辑智能(mathematical-logical intelligence),即数学和逻辑推理能力及科学分析能力通常包括以下过程――类聚、判别、推理、概括、计算、假设和检验;4.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即口头表达或写作中有效运用语言和文字的能力,涵盖了对口头和书面语言的敏感程度、学习各种语言以及运用语言实现特定目的的能力;5.空间智能(spacial intelligence),即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运用和操作这种模式的能力,包括对色彩、线条、结构、形状、空间关系的敏感性及通过平面图形或立体造型等形式再现空间关系的能力,还包括发达的空间思维和定位能力;6.人际关系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即理解他人的能力,特别是观察和感知他人情绪、意图、动机及情感的能力,包括对他人的面部表情、声音及姿态的敏感性,在不同类别的人际线索间进行区分、采取有效反应的能力;7.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即建立准确而真实的自我模式并在实际生活中有效运用这一模式的能力,包括准确描述自己,了解自己内部的情绪、意图、动机、气质及愿望,自知、自律和自尊的能力。后来,又加入了两项智能:自然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即个体辨别环境特征(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并加以分类和利用的能力,包括分辨类似物种之间的细微差异,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性,以及能熟练地在非生命形式之间进行区分的能力;存在智能(existential intelligence),即对人生和宇宙终极状态的思考能力,“是在直达广袤无垠的宇宙尽头为自己定位的能力,是在人类生活环境中与存在有关的能力,如,在探索生命的价值、死亡的意义、个人肉体和内心世界的最终命运,被人所爱或全身心沉浸在艺术之中获得刻骨铭心的感受时,为自己的存在定位的能力”。(沈致隆.加德纳・艺术・多元智能,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12、313)。

二、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

笔者初闻“多元智能”之时,曾经产生过些许怀疑,“难道学习成绩的好坏不再是智能高低的标志?”、“怎么智能会有那么多的分类?”……在读了几篇多元智能教学案例之后,仍然觉得不可思议,“发展绘画和音乐能力跟英语学习能有什么关系?” “这会不会又是一番哗众取宠的言说?”随着对这一理论的深入了解和探索,逐渐认识到理论的精髓;在开展了一些教学实验之后,进一步验证了该理论的可行性,并且坚定了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教学的信心和决心。

(一)教学目标的多元

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英语教学的目标,只关注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知识点的掌握,忽视了对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用多元智能来理解,就是英语教学只考虑语言智能,认为其它几项智能的发展与英语的教学毫不相干。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和落后的,与“全人教育”的教育目标相违背,与“以人为本”的时代召唤相抵触。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其各项智能的发展。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语言智能的培养,还包括其它智能的培养;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要深入贯彻多元智能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的各种智能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发展。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于英语教学的目标界定更为宽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二)教学内容的多元

既然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发展以语言智能为首的多种智能,那么英语教学的内容就不能局限于单纯的语言知识点的讲授。翻翻如今的英语课本不难发现,教学内容的安排正在日趋走向多元化,说说、唱唱、演演、做做、写写、画画等教学内容丰富了英语教学的课堂。教师还可以突破教材的限制,自行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如设计海报、手抄小报、制造网页、排演歌舞、表演话剧等。这些多元而多彩的教学内容的设置,一方面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直接体验、实际应用英语对于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积极利用其它课程资源,如报刊杂志,录音录像、广播影视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辅助的教学内容来拓展英语的教学(参见《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第142页)。

(三)教学方法的多元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改革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英语教学中极为倡导的全身反应法(TPR),就是通过调动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来配合语言智能的发展。交际教学法是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交际中来学习英语,它激发了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的运用。情境法则是在模拟情境或真实情境中学习和使用英语,可以发展学生的自然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空间智能等。沉默法要求课堂上要有足够的沉默时间,让学生多听多思考,培养自我认识智能。暗示法强调和谐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学习过程以优美的音乐和图画做伴,在发展语言智能的同时也可提高音乐智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使用一些教学方法,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例如:鼓励性格内向的学生多与他人对话交流,发展其人际关系智能;让方向感较差的学生练习做导游或导购员,发展其空间智能;让身体协调能力较差的学生多做些听听做做的游戏,锻炼其身体运动智能;让英语学习较困难的学生与学习较轻松的学生结伴学习,培养他们的自我认识智能。除了上述治疗性的方法之外,还有许多促进性的方法,如:教一些好听的歌曲给音乐智能较强的学生,或让他们自己改编歌曲;鼓励数学逻辑能力较强的学生多阅读科学或推理性的文章;安排自然智能较强的学生做一些有关自然界的调查和探索活动;让自我认识智能强的学生做做小报告,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利用这些方法开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或取长补短,使每个人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的多元

传统的标准化考试的评价方式,侧重于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方面的考察,不利于学生们发挥长处和表现最佳水平,“考试往往用来找出人的弱点而非长处”。多元智能评价的特点是从一元到多元,全面考察学生的各项智能的进步和发展。加德纳认为,“评估应该成为自然的学习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在一年学习时间的剩余部分中强制‘外加’的内容”,即“情景化评估”(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1999:181)。阿姆斯特朗将学习和评价形象地比喻成一枚硬币的两面,强调“教――学――评”三位一体的完整性。英语学习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于语言智能的常规书面测试,而应该放眼于学生的多项智能,并且注重在平常的学习和作业中的及时评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评价活动,激发学生用多元智能来完成任务,从而检验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水平。教师对于学生的任务评价可以同学生的作业一道放入学生的作业档案袋,作为学生个人发展过程的详细记录。

例如,在教学完“MY FAMILY”这一单元以后,教师对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用你所愿意的任何方式来向外国朋友介绍你的家人。学生们接到这样一个特殊的任务之后,立即投入到积极的策划和准备之中。老师施加压力:“这次任务的完成结果会被记入成绩”;同时也提供了帮助和建议,促使每一位学生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完成任务。这样,一周以后老师收到了形形的充满个人灵感和自信的作业:有的学生制作了海报,贴上家人的照片,并且有每个人的资料;有的学生画了一张全家福,用英语写了几句简单的介绍;有的学生用歌舞的形式来介绍;有的学生写了英语作文;有的学生制作了家庭网页;还有的学生用录音或录像的方式来介绍。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慷慨的鼓励,也可以制作一张评估表(如下),对学生作出量化的评定。

三、反思

运用多元智能指导英语教学,不仅给语言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更符合“全人发展”的教育理想,实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英语教学的学科要求,在教、学、评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以语言为中心,兼顾其它智能的协调;当各项智能的发展出现冲突时,应当以语言智能的发展为先。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引导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

2.有人觉得多元智能教学就是在每一节课堂上尽量多地唱歌、跳舞、做游戏,这是一种误解。多元智能不是“多元万能”,多元智能的教学不能只流于形式,要适时、适量、适合。教师要挖掘多元智能的深层内涵,以指导英语教学。

3.多元智能的教学需要多元智能的教师,教师要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多元智能教学的要求。教师要善于表现和利用自己的强势智能,及时补充自己的弱势智能,并注意虚心向学生学习。

4.多元智能指导教学的积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其成效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看到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基础“零点项目”在美国实施了十几年才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肯定,这体现了项目实行者和理论工作者坚定的信心和不懈的努力。同样,教师要摒弃急功近利的虚荣,坚定育人的信念,利用多元智能理论,使英语教学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0.

[2]阿姆斯特朗著.张咏梅等译.课堂中的多元智能[M].中国轻工出版社,2003.

[3]梅汝莉主编.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M].开明出版社,2003.

[4]刘宏波.多元智能与教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

[5]张敏,刘宏波编著.多元智能案例研究:学生、教师与学校[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

[6]坎贝尔等著.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中国轻工出版社,2001.

[7]黄振远著.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州教育出版社,2003.

[8]Tricia Hedge.语言课堂中的教与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1.

[9]张国扬,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5.

[10]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5.

[11]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5.

[12]尹世寅.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些思考[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10.

[13]王雅芬.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8.

[14]王朋.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教育评论,2003.5.

[15]韩慧.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3.

篇10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了《智能的结构》一书,在该书中他强调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是一组不同智能的组合体。加德纳在该书中只是提出了七种智能,后来他又相继提出了第八种智能(博物学家智能)、第九种智能(存在智能)。当然,最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还是早期的七种智能学说。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科学研究背景,它的诞生开拓了人们对智力研究的视野,更是深刻影响了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学校教育实践。它让教育工作者看见了学生发展的多元无限性和个体差异性,明确了教育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其智能组合的优势,达到自己最佳的发展水平。在学校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当下,重温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仍有其教育价值。

1 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能够针对某一特定的目标,找到通向这一目标的正确路线。”①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的,至少包括七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一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1)语言智能。语言智能指人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语言智能高的人能顺利而有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他人交流,如诗人、演说家、律师等。历史上,如李白、曹雪芹、闻一多等人都是语言智能高的典型代表。

(2)逻辑—数学智能。逻辑—数学智能指对逻辑结构关系理解、推理、思维表达的能力。逻辑—数学智能高的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非常敏感以及能够通过数理进行运算和逻辑推理等,如逻辑学家、科学家、数学家。历史上,如祖冲之、华罗庚、牛顿、爱因斯坦等人就是逻辑—数学智能高的典型代表。

(3)空间智能。空间智能指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空间智能高的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非常敏感,并能通过图形将它们表现出来,如飞机导航员、棋手、雕刻家、画家、建筑师。历史上,如吴道子、聂卫平、达芬奇、迪斯尼等人就是空间智能高的典型代表。

(4)音乐智能。音乐智能指个人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音乐智能高的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非常敏感,并能通过作曲、演奏、歌唱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如演奏家、歌唱家、作曲家等。历史上,如冼星海、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等人就是音乐智能高的典型代表。

(5)身体—运动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指人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身体—运动智能高的人有着很强的用身体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如从事体操、表演艺术的人。历史上或现实中,如李宁、刘翔、乔丹等人就是身体—运动智能高的典型代表。

(6)人际智能。人际智能指对他人的表情、说话、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此作出有效反应的能力。人际智能高的人能敏锐地觉察、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并作出适当的反应,如销售员、谈判专家、政治家、心理咨询师等。历史上,如乔吉拉德(汽车销售大王)、林肯、罗杰斯等人就是人际智能高的典型代表。

(7)自我认识智能。自我认识智能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自我认识智能高的人能较好地意识和评价自己的动机、情绪、个性等,并且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信息去调适自己生活的能力,如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历史上,如孔子、苏格拉底、海伦·凯勒、哥伦布、林德伯格等人就是自我认识智能高的典型代表。

2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以后,既有赞扬声,也有批判音。但其对于学校教育实践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时隔30年,再来重温多元智能理论,仍对教育有新的启示。对于多元智能理论,人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深化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工作。

(1)多元智能的流行是特殊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创始人及其团队的学术修养与学术风格、跨学科的理论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专门资助机构的资助与推广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创始人及其团队的学术修养与学术风格和跨学科的理论基础应是关键因素。前者是理论创立的保证,后者是理论能够经受时空检验的保证。因此对于多元智能理论,人们更应该把它看成是一种学说,一种经受了一定时空检验的理论学说,这种理论学说有其学说生命力,也会有其局限性,需要根据特定的教育情境灵活地加以运用,切不可“一刀切”。多元智能理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仍需进一步经受实践检验。我们对它的正确态度应是扬弃,不是迷信,也不是不屑一顾。

(2)多元智能的科学性与传统心理学(尤其是智力测量学方面)的科学性有区别,多元智能理论倒更像是社会科学,不像是自然科学,它揭示了关于人的智能多元的科学性,但是关于智能的划分与培育等又是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所以,多元智能理论是一个确定的模糊性,是一个模糊科学。它的操作性不在于可以简单复制或模仿的量化,而在于对于特定情境和孩子的驾驭与引领。与其说多元智能理论给人们提供了七种智能及其多元组合的学说,倒不如说它给人们带来了教育实践改革的另一种理念和思路,让人们以一种尊重、理解的视角去看待孩子、看待学校教育,促使每一个孩子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3)多元智能之所以能够在教育学界等其他非心理学界受到推崇,主要是因为其理论与实践吻合度高,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大,其确定的模糊性恰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了广阔的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实践的复杂性往往决定了很难有一种科学的、确切的理论与之对应,相反,那些带有一定模糊性、复杂性的理论可能更加接近实践。所以,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绝不在于一一对应的关系,也不大可能给实践指出一条明晰的操作之路。理论之于实践的意义就在于掌握了理论武器的人,在实践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实践、能够解释自己的实践、并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实践。多元智能理论就是给教师一种解释力,让教师明白并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理解学生发展的多元复杂性,并不断帮助学生成长为他(她)自己。

(4)在多元智能理论面前,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聪明的,更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聪明的。所有的孩子在多元智能面前,是差异的多元,他们的先天遗传仍然十分重要。“我从来没有说过‘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是聪明的。’我不相信生活是公平的:有些人很幸运,具有多方面的智能强项,而另一些人则不幸运,没有任何一方面的特殊强项。当然,几乎所有的人都可能在某些方面相对擅长一些。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们的特长不是平面的,也就是说某一方面可能是你的强项,另一方面可能就是你的弱项,而在其他一或两个方面你很一般。比如说你在语言智能方面很‘幸运’,而在音乐智能或者人际智能方面可能就不那么‘幸运’。”②的确,大多数人的七种智能都是处于常模水平,只是相对而言,自己的七种智能组合中,某个方面的智能是较好的,其他方面的智能可能处于一种相对稳定与平衡的状态;有相当一部分人七种智能中至少有一种智能是高于常模水平的,只有少数人的七种智能都低于常模水平,也几乎未见有人七种智能都处于超常模水平。这样与《学记》中说得的“长善救失”、“因材施教”就有很多共通之处了。教育所要做的不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那些差异,相反则是让这些差异的个体实现个性化的全面发展,达到自己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在各自的类型与层次中找到合适的归属。正所谓: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的教育。

(5)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者可能力图价值中立,但一方面这本身就有困难,另一方面,正如加德纳所说,“我后来慢慢体会到,人一旦将自己的思想向世界公开,就再也不能完全地控制这个思想了。这就像人不能控制自己基因的“产品”——自己的孩子一样。多元智能理论是我最知名的、最有智能的“孩子”。③所以,加德纳虽然是多元智能理论之父,但是,现在看来,对于他最引以自豪的孩子——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尤其是该理论在各国的实践与改造,是加德纳本人难以控制的了。这就是理论的生命力与致命力的辩证统一,一方面,理论的生命力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另一方面,回到实践的理论往往又会变得难以驾驭,超出理论者原初的预想,可能成为一匹脱缰的野马,难以按照既定的轨道奔跑。这样反而会断送理论本身,但也有可能会孕育新的理论。所以,在加德纳多元理论盛行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冷静的分析,避免被脱缰的野马撞伤,而在其被人渐渐遗忘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温情的回顾,以免与新的智慧之花失之交臂。

注释

篇11

1987年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质疑传统的智力定义和评价,认为传统智力测验在评价内容和方式上与幼儿日常活动和学习相脱节。传统智力测验是静态的评价幼儿的发展,把幼儿的发展看成是一个孤立静止的点,而不是动态的全面的评价幼儿每个阶段的智力发展过程。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具有,身体-动觉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言语-语言智能等八种智能,这拓展了我们对智力的新认识,这八种智力形成了一个智能体系,认为每个人在某种智力上得强弱是不同的。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幼儿教师要全面掌握这一理论,激发幼儿教师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教师识别教学活动中各项智能,了解幼儿的智能强项,因材施教,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多元评价幼儿的发展情况,让教学效果值最大化。

1 树立新的幼儿观、教育观

幼儿教育的根本问题主要涉及教育指导思想的问题,幼儿教育观念是否科学是幼儿教师的本质问题所在。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教育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意义,它为我国幼儿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树立全新的幼儿观和教育。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幼儿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育活动应该从幼儿本身出发,活动追求的目的是引导和促进幼儿学会学习。从幼儿本身出发主要包括的幼儿智力结构的多样性和不同幼儿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智力结构和发展方向,这要求幼儿教师采取多元的教育方法挖掘幼儿的智能,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扩展教学策略和模式。

2 生成多元的教育活动

2.1 网络式综合主题教育活动

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才能使幼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对事物的综合理解。在教学中设计网络式主题活动,整合各种活动资源,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开展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的活动,多渠道、多角度关注了解幼儿,真正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使幼儿获得全面的发展。

2.2 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表明每个人的智能结构不同导致个体和个体之间在都同一智能方面有强项和弱项之分,个体内部不同智能间也有强项和弱项之分。在关注幼儿强项智能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弱项智能。让幼儿学会迁移学习,让幼儿对强项的自我效能感迁移到培养自己弱项的兴趣上,激发每一名幼儿的多元智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这要求幼儿教师了解班里每名幼儿的不同智能结构基础上,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幼儿制定不同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多方面智能的全面发展。

3 创设开放多元的教育材料和环境

加德纳指出:“要想知道个体人脑的活动,就必须提供能够激发单一智能或多种智能的机会”。作为学习的媒介―操作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给幼儿提供探索、学习的机会。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操作,用自己的智能方式探索,积累经验。此外,幼儿园可以和所属高校进行合作,资源共享,创建开放多元的幼儿教育环境。幼儿园也可以和当地政府、社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幼儿搭建一个多元、开放的活动环境,而不是局限于幼儿园围墙之内。比如幼儿可以参观养殖场、牛奶加工厂、厂房车间,可以让大班幼儿参观小学,感受小学校园的人文环境,让幼儿参加社区演出等等。通过这件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促进各种智能的发展。

4 采取多元的教育评价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6-0184-02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向传统的“智商”测试以及智力观念提出了挑战,对西方国家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任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单纯的记忆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当教育者谈到对学习的追求时,通常指的是形成性的、积极运用的、深层次的学习,即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优点也日益明显,大力提倡深度学习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不仅为教育提供了不同的解释和阐述,也对深度学习设计提供了新支点、新依据和新视野。

1 多元智能理论与深度学习

1.1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内涵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在他的著作《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Multiple Intelligences)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经过多年对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艺术教育的研究,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至少存在8种彼此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智能,即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在世界:自我意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1]。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多种智力,由于受到不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及制约,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形成不同程度的组合,因而各具特点。另外,他还提出智力是一种生物潜能,八种智力同等重要,不能只强调其中的一、两种而忽视了其他的智力。在一个充满教育性的环境下,智力是可以提升的,只要得到适当的刺激,几乎所有的智力在任何年龄段都可以得到发展。

1.2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 和Roger Saljo在1976年提出的。深度学习是指基于理解的学习,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融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2]。

深度学习是强调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它涉及对多领域信息整合;深度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发展的需要,它也是学习者自我导向的、主动积极的行为,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从多渠道获得信息;同时,深度学习是终身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环境中或人生的一段时间,学习跳出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深层学是与批判性思考、新旧知识联系、多元野、自我反思、智力好奇、意义探寻、问题解决、学以致用、终身学习等词汇联系在一起。

2 多元智能理论为深度学习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2.1 多元智能理论注重学习个别化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习的个体也是各不相同。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他们之间有不同智力的组合,所以表现出来的优势也不相同。教学中要关注学习者个体之间表现出来的差异,注重学习的个别化。在传统课堂上,教师照顾大部分学生,但无法做到尊重差异性。为了让每个学习者都能理解课堂上的知识,我们就要对不同的学习者用不同的方式去呈现相同的内容。

2.2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课堂导入多维度

课堂导入是激发学习者对这节课或这个学科兴趣的重要环节。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学习者智能上存在着差异性,导致每个学习者关注点和兴趣爱好都不相同,所以要求寻找多个切入点,让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在进行深度学习设计时,加德纳提出了叙述式、量化式、数字式和美学式等多种导入方式,要充分运用多种导入形式,利用优美的音乐、色彩丰富的视觉冲击和有说服力的数字来激发每个学习者的兴趣,即以8种智能类型和学生理解事物的方式为起点,调动起学生多种智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2.3 多元智能理论提供多元的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扩充了智力的内涵,超越了传统智力的概念,对传统智力理论支持下的评价提出了挑战,为教学评价改革提供了新的视野和理论基础[3]。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表现突出的智力,所以我们评价学习者也要根据不同的智能类型来设计,即多视角的评价学习者。在评价中,要识别学生的强项和弱项,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来评价学生,并且尽量在接近学习者的“实际工作情况”条件下进行评价,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培养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超越了传统评价的范围,为我们提供了一套教育评价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3 多元智能理论对深度学习设计的启示

3.1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

深度学习是一种需要运用高水平思维的学习活动。要使学习者更好地投入到有意义的学习中,就必须为学习者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把问题或任务镶嵌在具体的教学情境当中,利用情境之锚固定学习者的注意力和兴趣,促使其进一步投入的深入学习。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应从多方面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或便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的因素,并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意义学习”提供模拟的或真实的情境,有助于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和学习动机,使教学内容对学生构成意义。例如在《信息管理系统》教学的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谈谈自己生活中接触过的或熟悉的管理新系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提前准备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案例,让学生谈一谈案例中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教师要加以及时点评和引导。

3.2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设计深度学习的多元教学策略

深度学习是一种问题求解,特别是新问题求解的学习活动,也是学习者处于高认知水平层次的学习。由于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大,应根据不同学科的性质和学习者的特点,设计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教师还需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呈现教学内容,在信息呈现的过程中合理的选用媒体,让不同智力优势的学习者都能够理解所学的知识。学习者既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获得知识,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用自己独特的展现方式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为深度学习提供支持。

例如,在讲解《数据挖掘》中的客户行为数据分析时,可以播放一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站或“两微一端”中的具体浏览和交易行为,以及从中分析到的客户的购买意向或潜在需求,进而充分理解客户行为数据分析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帮助言语智能不强但空间智能强的学生理解知识。在没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现实中的交易过程,让学生想象营销人员与顾客交流的画面,然后请学生进行“用户画像”,教师做鼓励性的点评。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重新组织课程内容,给学习者创设一种真实的、复杂的、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学习任务,引发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

3.3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设计深度学习中的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竞争、合作、辩论等多种方式,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在课堂中受到老师的欢迎和普遍的使用。但在实际课堂中,小组都是由学生自由组合的,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分工不合理的现象。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因此协作学习小组中要有不同智力的组合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根据多元智能理论适当的调整小组成员,根据学习者个体的学习方式、认知风格等,对教学目标、内容、手段等进行选择、组合、管理,将不同智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到一起,让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发挥他们智能优势的同时发展其弱项智能[4]。

例如在《ERP模拟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都要有一个言语智力强的学生,这样在营销方案策划和最后的广告汇报中发挥他的优势智能;要有一个数理/逻辑智能占优势的学生担任团队的运用总监,对企业资源的整合进行合理规划;还有一些其他智能优势的学生,在协作学习过程中还有利于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

3.4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设计深度学习的多元评价策略

加德纳认为,测试学习者最好的办法是在最自然的环境中,观察学习者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方式。深度学习也不仅仅强调学习的深,还注重知识的广。在深度学习中,学生构建的是一个开放的知识体系,将不同的知识整合到一起[5]。因此,在深度学习设计中,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观,包括自我评价、同W评价、教师评价等多角度的评价,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让学习者对某些问题或知识有更为客观的了解。

例如,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设计《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管理》教学中的多元评价策略。在进行电商广告策划时,学生要用到多方面的知识,将这些知识整合到一块,最后完成广告策划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更多的信息,通过记录广告策划方案,让学生将新知识和原有的知识联系到一起,学生根据方案,制作广告的时候,要思考选用什么软件,怎么合理的把广告中的要素组合到一起。多元智能理论非常重视个人的自我反思能力,把自我认知与调控的能力放到与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同等重要的位置,认为评价中学习者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6]。而深度学习也涉及批判性思考等高水平的思维。因此,在各小组汇报他们的方案和作品的过程中,将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让学习者巩固已有知识的同时,也锻炼其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的多元评价方式还能激发学习者对知识的后续研究行为,进一步促进学习者的深入探究,提高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束语

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多元智能理论与深度学习设计之间的关系, 对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深度学习设计具有深刻的意义。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习者智力发展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同时开发学习者各方面的智能,让学习者发挥智能优势,发展其弱项的智能,从而达到全面发展,达到深度学习。

多元智能理论中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发掘对深度学习设计具有指导意义的观点,要将这些观点有效的融入到深度学习设计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还需要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才可以有效地将多元智能理论融入到深度学习设计中。

参考文献:

[1] 王学沁.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艺校地理个性化学习研究[D]. 烟台:鲁东大学, 2016.

[2] 孙志远, 鲁成祥, 史忠植, 等. 深度学习研究与进展[J]. 计算机科学, 2016(2).

[3] 王俊琴.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网络学习评价研究[D]. 南昌:江西师范大学, 2011.

友情链接